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论考试范文

理论考试精选(九篇)

理论考试

第1篇:理论考试范文

一、关于试卷结构的调整

为了适应高考的全面改革和加强能力考查的需要,今年的历史命题注重吸收以往经验和近年研究题型考查功能的成果,对部分题型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作了适度的调整,即进一步压缩了难以考查历史思维的填空题,适当增加了客观性强又较能体现历史思维考查的多项选择题。同时,对材料解析的考查进一步向选择题延伸,共有5道选择题计10余分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辨析的水平,从而在事实上扩大了试卷考查材料解析题型范围和分数比重并增强了材料解析的客观性。

近3年试卷题型结构的变化

对于试卷长度的调整,今年主要是增加了试题的文字阅读量。去年考生答卷需要阅读试题约3890字(不含标点符号),平均每分钟要阅读33字;而今年考生答卷需要阅读试题约4590字,平均每分钟阅读39字,其阅读量比去年增加了18%。从1993-1995年题型结构变化的轨迹看,试题数量则趋于稳定。从近两年试题答案字数总量看,今年考生答题需要书写字符约1670个,平均每分钟写14字,同去年无异。根据上述统计数字分析,在不增加题目数量和答题书写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试题的阅读量,其意义在于有利于加强试卷的学科特点和对考生理解历史知识的水平与能力的考查。今年试题阅读量的增加集中在选择题部分,说明选择题考查能力的力度已有较大加强。另外,今年材料解析题的答案字数明显减少,有利于阅卷操作,减少评分误差和提高评分者信度。但是,问答题的参考答案字数反而有较大增加,这又不利于阅卷操作和减少评分误差,从而影响了评分者信度。

近两年试题字数和答案字符数之比较

从题型结构、试题内容以及参考答案来看,今年的历史命题还刻意调整了试卷的难度结构。这就是适当提高卷Ⅰ的难度而尽量降低卷Ⅱ的难度。在卷Ⅰ中,单项选择题的难度提高幅度较大,往年的单选题多为送分题,能力要求偏低,今年则明显提高了能力要求;多项选择题由于考查材料辨析和概念理解的比重增加,其难度也略有提高。在卷Ⅱ中,填空题的难度和去年比相差不大;材料解析题的难度比去年有较大提高,试题虽然注意降低阅读难度,尽量减少阅读障碍,但由于其考心向材料本身转移,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领会和信息提炼,使得不少考生还不适应,再加上有些问题设计要求过高,因而其整体难度发生了较大变化;问答题的难度从题目本身看有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试题减少了理论概括与阐述的要求,降低了能力考查的层次,但由于问题比较具体琐碎,答案要点繁多且在中学课本上少有直接表述,主要靠考生自己分析、归纳,这也大大增加了阅卷难度,因而在客观上没能使试题难度降低多少。通过上述调整,中等难度的试题和问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增加,这对于增强对学科能力的考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还是比较有利的。

另外,今年的命题技巧和试卷设计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如在反向选择题的否定词语下加上重点号以示提醒;把每个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分别独立排在一页试卷上,这样既方便了考生答卷,又方便了阅卷评分。

二、关于学科知识的变化

今年的历史试卷,根据目前高中教学内容的变化,对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是取消了世界古代史,并相应提高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比例,即分别由过去的35%和30%,提高到40%和35%左右,其中中国现代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内容增加幅度较大,由去年的4%提高到15%以上。由于世界古代史的取消和近现代史的比例增大,试卷对考试知识范围的覆盖面也相应增加。把《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范围同高中教材的“章”对应起来,今年试题对中学知识的覆盖率达到60%左右,比去年增加了近20%,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对于中学教学内容保持较高的覆盖程度,能够影响中学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995年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的变化

今年试卷调整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内容的考查比例,增加了经济文化史的分量。经济、文化史的内容由过去的不足30%提高到今年的40%左右,其中经济史内容提高的幅度较大,在试卷中占40分,比原来超过了1/4;文化史内容尽管在中国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中被排除在考试范围之外,仅考查了中国古代史部分,但其在试卷中的比重也超过了10%。在中国古代史试题中,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分别占了28%和41%,其比重是很高的;在中国近现代史试题中,经济方面的内容占了近50%;在世界近现代史试题中,经济方面的内容则涉及很少,还不足5%,其余都是政治方面的内容,这显然有些比例失调。在高考试卷中充分考虑经济、文化史的比例,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师重视经济史和文化史的教学。

今年试卷针对近年试题理论要求偏高的倾向,调整了对不同层次学科知识考查的比例,注意强调历史学科特点,突出历史本身,适当降低理论层次和压缩对理论思维考查的分量。其中,着重考查历史事实的试题达105分,占试卷的70%;着重考查历史概念和观点的试题约35分,占试卷的23%,这个比例比以往有明显提高;着重考查理论概括的试题分数只有10分左右,占试卷的7%,而去年则达到15%以上,今年试题对历史事实考查的比例虽然很高,但主要是着眼于对史实的理解、分析、比较和归纳等,而极少考查死记硬背。从表面上看,试卷对历史事实的考查加强了,理论要求降低了,但实际上对历史学科能力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比重也大大提高了。这在材料解析和问答题中自不必说,在选择题中,绝大多数题目也都是考查了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分析、比较和归纳等,仅以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的第1题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共同之处有A.按血统关系组成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C.过着定居生活D.妇女掌握统治权力。”

由于今年的试题强调了对历史知识理解的考查,因此参考答案(含选择题的各选项)直接出自中学课本中明确表述的内容进一步减少,所占分值不足70分,为全卷的46%。其中中国古代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取自中学课本明确表述的内容有23.5分,占该部分全部答案的59%;中国近现代史有25.5分,占43%;世界近现代史有21分,占40%。这一情况表明,高考命题进一步摆脱了现行中学课本的束缚,试卷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比重大为增加。

另外,今年历史试卷在考查本学科内容时,注意了同相关学科如政治、地理等的联系和渗透。这甚至在最不起眼的填空题里都有所体现。如第33题就是间接地考查了遵化和松江两地在地图中的位置,而历史课本里则没有这个地图。再如第37题要求考生答出80年代非洲大陆尚未摆脱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两个地区纳米比亚和南非,其中当代南非问题历史课本里根本没有涉及。

三、关于能力考查的加强

为了增强学科能力考查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今年的《考试说明》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考查要求重新作了较为系统和明确的表述,归纳为“再认再现”、“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4个方面共9条。依据《考试说明》,今年的历史试卷调整了能力考查的结构并进一步增强了考查比重。

1995年历史试卷能力考查分析

在试卷中,着重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试题分值近40%,其中要求“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试题比重较大,占48.5分;要求“再认再现历史的阶级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试题内容近10分,这类试题在试题中的问题主要分布在选择、填空和问答题里,并且绝大多数都着重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选择题:“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B.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C.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问答题:“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的类似之处”,等等。如果考生对这些历史知识不理解,是无法正确回答问题的。

在试卷中,着重考查“材料处理”方面能力的试题分值近40分,占全卷的1/4以上。其中只要求“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试题分值有10分左右;要求“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试题分值有24分,占了较大比重;要求“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试题分值只有5分左右。值得肯定的是,试卷对“材料处理”的考查已经进一步冲破材料解析题的单一形式,在选择题里有了较大扩展,并表现出较高的命题技术水平。如试卷的最后一道选择题:“十月革命后,丘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5年3月,他又发表了铁幕演说。这些表明A.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忠实卫士B.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结盟C.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D.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立场不断变化”。这个题目把对“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层次地考查了历史学科能力。

试卷着重考查“历史阐释”方面能力的试题分值达53分,占全卷的35%。其中,着重考查“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试题分值所占比重较大,有24.5分,这类试题或问题主要分布在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里,如选择题“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疆固守疆界”和“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都比较典型;着重考查“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试题分值有16.5分,主要集中在问答题里;着重考查“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试题分值有12分左右,主要体现在问答题和少数选择题里,材料解析题里也有一定的要求。

关于“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试卷没能作出明确规定,“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的要求虽然在一些试题中有所体现,并渗透在知识和其他能力的考查之中,但在实际上无法保证试卷对文字表达能力进行全面、有效的考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今年历史试卷明显增加了对历史知识、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甚至运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考查,要求考查这些历史思维能力的试题分值超过全卷的3/4左右。同时,注意降低各方面能力考查的层次,减少了高层次能力要求特别是理论要求的分值。这些情况反映了命题专家良好的主观愿望,即在不断加强以历史思维为核心的学科能力考查的同时,适当降低理论层次,保持适中的试题难度,以取得理想的测试效果。

四、关于思想教育的渗透

今年历史试卷在考查其学科德育功能,体现思想教育性方面,也注意突出了历史学科特点。许多试题不仅注意在知识的考查中自觉渗透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优良文化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等,而且将这些教育内容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到对学科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考查之中,体现了对考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的深层次考查。关于这一点,在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里都有普遍反映。例如,选择题“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和“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A.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B.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材料解析题第38题中的两问“应如何理解材料三(马克思语录)的内容?”“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问答题第42题“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等等。

第2篇:理论考试范文

审题是解题中的核心问题,要认真、细心,对题中关健性的词语要多加思索,搞清物理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著重符号表示,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健。审题中不要急于求成,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往往是自己也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这是解题之大忌,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审题过程中,要边思索、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正确还原物理模型,找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二、快速思考

认真审题,就是为了全面、快速、准确地思考,要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眼看“是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要全面、细心:”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知识、接受信息的手段:”手画“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可以画一些必要的运动草图、物体受力图、物理变化的过程等等,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中的突破口:”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全面、快速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准确运算

有了思路和方法,根据物理定律和物理原理,对已知、未知条件列出方程和关系式。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牵涉到数学上的一此运算,一般情况下运算要求不太高,运算过程并不是太复杂,因此,在求解运算过程中,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另外“快”中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在运算过程中,有些同学喜欢“跳步”、“漏步”认为这样节约时间,这恰恰是答案容易出错的原因之一。对于标准化考试,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这种只要求最后答案而不要过程的试题,往往会因此导致前功尽弃,错了还不知原因。运算中要又快又准完成解答。

四、巧破难点

大多数难题一般都以一大题带一小题的形式出现(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都是此种形式)。不要以为这样是使题目复杂化,相反,小题的出现不仅分散了题目的分值,更为你的解题创造了条件。大家都知道,一步登天可谓难之极矣,然而要是有梯子,情况就会不一样。小题的作用正如。分成几份,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从而能让你各个击破,逐一解决,最终究成解题任务。因此,解决难题时,合理运用各小题的结论,一般能大大降低整道题的难度。其次,当运用一些常现的思维方法像对称思维、极限思维、等效思维、假设法、图像法、整体法等“正家功夫”遇到困难时,不妨试试“旁门左道”,特殊值法与猜想法便是“左道”中的上乘功夫,这类做法虽不可以作为解题步骤,然而其得出的结论一般都是正确的。对于一些题“繁”和解“繁”的试题,解题时要保持冷静,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再加上运:算时仔细一些,相信必能化“繁”

第3篇:理论考试范文

【考试时间】

2017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定于2017年10月28日-29日(星期六、星期日),高中起点本、专科每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专升本每科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具体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见表

一、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时间表

时 间 10月28日 10月29日 9:00-11:00 语文外语14:30-16:30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理化(高起本理科)

史地(高起本文科)二、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时间表

时 间 10月28日 10月29日 9:00-11:30 政治 大学语文

艺术概论

高等数学(一)

高等数学(二)

民法

生态学基础

医学综合

教育理论 考生根据报考

专业选择一门 14:30-17:00 外语 - 【考试科目】

1. 高中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公共课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英语、日语、俄语3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报考学校招生专业要求选择1种。报考高中起点本科的考生,除参加3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

2.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为政治、外语和1门专业基础课。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制。

各科类考试科目如下:

文史、中医类(录取时中医类单独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理工类:政治、外语、高数(一)

经济、管理及药学类:政治、外语、高数(二)

法学类:政治、外语、民法

教育学类(含教育类、体育教育类,其中,体育教育类录取时单独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农学类: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医学类: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3.成人高校艺术和体育类专业招生必须对考生进行专业加试,其它专业是否加试由各有关高校自行确定。如需加试,招生学校必须在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简章中注明并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于录取前向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交加试合格考生名单。

4.统考科目按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2011年版)的要求命题。所有统考科目每科试题满分均为150分;高起本、高起专的统考科目每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专升本每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4篇:理论考试范文

1.1对象选择2011级两个护理专科班352人,一班175人,二班177人,均为全国普通高校统招学生。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另外一班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在第三学期开设护理管理学课程。

1.2方法实验组以讨论结合汇报的考试方式,即讨论汇报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小组成员随机按照学号分配,小组成员间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对照组采取常规考试方式即平时成绩40%(出勤率+作业),期末考试成绩60%。实验组考试方法包括:任课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综合管理案例,提前两周将案例发给同学,案例内容基本涵盖所学教学内容,只是案例侧重的章节不同,制定讨论汇报要求、内容、评分标准;学生以小组合作式完成讨论汇报,制作成PPT汇报小组情况,最后选派一名同学负责最后汇报。

1.3评价方法1)课堂评价标准:讨论汇报共安排2次,每次课2学时,每个小组10分钟汇报时间。邀请3名护理管理教师做评委,评分标准以百分制计分,分值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问题环节占30分、书面汇报材料20分,以及汇报讨论情况50分,最后总分100分折合成40分。2)课堂评价实践:小组同学按顺序上台做汇报讨论,上台汇报学生由老师随机选取,汇报讨论的分值包括多媒体的制作20分,同学汇报情况30分,汇报完毕后由现场老师对学生做出提问1~3个问题,问题由老师随机选取小组成员做回答,综合学生的回答情况评分。最后由小组成员整理PPT材料以及问题回答情况上交。3)期末考试评价:考查课成绩一般由任课教师给予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将考试成绩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z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1.4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新考试方法的效果评价,问卷内容涉及6个问题,每项以支持、中立、不支持作答。共发放调查问卷352份,回收352份,回收率100%。

2讨论

2.1汇报讨论考试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学生自发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过程,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享受到了学习乐趣。89.74%的学生认为汇报式考试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2.2汇报讨论考试可提高教学效果从期末考试成绩看,两组同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作为考查课,历来不被学生重视,而此种考试方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出勤率明显提高,课堂效果明显加强,下课有很多同学咨询和课程相关的知识,所以这种考试方式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2.3汇报讨论考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汇报式考试方式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有帮助。在调查问卷中,95.08%的学生表示讨论汇报式考试方式能够提高对护理管理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汇报式考试方式是以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相互配合为基础的,从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到最后的汇报考试,整个过程需要小组每个成员认真协作,由于最后的考试汇报及回答问题的同学是随机的,每个成员需要对每个环节都有所掌握,因为每个成员的回答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最后分数,这就需要成员把大家看做一个整体,否则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分数,调查问卷也显示90.32%的同学表示这种考试方式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大家的合作精神。同时为了最后的汇报考试,每个同学都要做好上台汇报的准备,据课代表反映,很多同学都会在课余时间到讲台做汇报预演,考试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也显示85.67%的同学认为这种考试模式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同学们反映这次的汇报考试也锻炼了他们走上讲台的勇气,使他们对语言的组织、表达都有所提高。此外,87.93%的同学表示,这次汇报表演使他们对电脑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在汇报考试中多媒体的制作占20分,所以小组同学对多媒体的制作很用心,以期提高多媒体制作的分值。

第5篇:理论考试范文

关键词:大学体育; 理论网络考试; 举措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19-001

高校体育课作为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考试课程包括专项技能和理论考试。传统理论考试实行纸质试卷考试,自2007年我校实行网上理论考试以来,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但实践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考试网络不稳定,考试规范化受到质疑,学生淡漠考试,致使理论考试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设立网络理论考试的真正意义。

一、网上理论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理论考试一般采用传统考试形式,即集中组织考试、发放纸质试卷、学生书写作答、教师批改试卷,这种方式耗时耗力,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同时,传统考试命题欠科学,缺乏对试题构成的科学分析和筛选,评分主要靠手工操作,容易出错。网络考试在克服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网络方式考试问题越来越凸显,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正确、规范地进行体育网络理论考试,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1.理论考试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普通高校体育课理论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学生运动锻炼过程中必要的自我指导理论知识。但是调查显示,目前,学生体育知识的运用能力普遍不高[1],学生反映考试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对理论考试不重视[2]。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中除讲解理论知识内容外,对理论考试方法、注意事项不讲解或不强调,在考试中学生没有按照考试要求关闭杀毒软件、QQ聊天等与考试无关界面,考试中出现弹出页面视为作弊,导致考试自动中断,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向管理员求助,额外增加了教师工作负担。

2.体育网络考试题库内容不够丰富

教师组卷需要从题库中抽取大量试题,因此题库中必须有充足的试题供筛选,这就要求老师花大量精力去结合课堂教学知识丰富题库内容。由于这项工作量很大,教师准备时就容易出现错题、漏题以及答案不正确、题库不及时更新等情况[3]。此外,试题难易程度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各个专项老师负责本专项试题库的建立,在实际操作中,就容易出现各个专项试题难易程度不同,不同专项学生的分数出现较大差距,容易在学生间产生不好的舆论,影响后续选课。

3.网络考试系统的稳定性不足

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对网络考试正常进行的影响越来越凸显。目前,在理论考试过程中,我校常见的问题是考试过程中由于受到网络、电脑系统两方面的影响中断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任课教师会在规定的考试期间允许学生重考。因为学生人数较多,考试时间持续一周左右,学生会在考试期间不固定的时间跟任课教师联系,这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其次,由于任课教师对学生考试情况不了解,对出现所有状况的学生设置重考,这其中难免会造成考试的不严格,会有学生利用这一漏洞重复答题,以期更高分数。

4.网络考试系统的严密性不足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系统设置时一般使用比较简单的准考证和密码作为初始密码,往往存在密码盗用的现象,如甲考生用乙考生的号码登录并进行答题,进而影响到乙考生不能正常进行体育理论考试操作,以致该考生的考试成绩并非是该生真实成绩。其次,由于网上考试的身份验证只是通过准考证和密码,没有相应的监控措施,对考生的真实身份无法识别,所以,考试中存在学生替考现象。

二、改进体育理论考试举措

1.做好理论考试准备检查工作

首先,建立理论课授课和考试监督考核机制,做好理论考试时间的安排、考试检查工作,如考试分专项、分时间段进行,这样,一方面减轻服务器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其次,任课教师应丰富理论课内容,激发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兴趣,重视理论课考试方法和相关事项的讲解,最大限度的避免考试过程中由于个人问题出现中断考试的情况。最后,应对教师理论考试的组卷、时间安排进行检查、督促,保证考试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2.成立各专项命题小组并规范题库制定标准

为保证各专项试题难易程度相当,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专项命题小组并确定试题题库标准,各个命题小组、专项根据统一标准命题,保证试卷布局合理,各个专项试题难易程度相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体育网络理论考试的试题库建设。

3.加强网络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建设

在体育网络理论考试中,为了保证学生登陆的安全性,尽量做到每个考生的初始密码各不相同,可以用身份证号或者相关问题作为登录密码,避免账号被盗用情况。二是加强网络的稳定性建设,通过改进软硬件条件,在学生考试过程中出现网络不稳定情况时,可以对已经完成的试题进行保存,待学生再次进入系统时能够继续考试。此外,在学校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统一组织安排考试,为学生提供考试机房、固定时间考试,这样,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也可以避免替考现象。

4.完善理论考试突发问题解决机制[3]

网络理论考试相对于传统纸质试卷考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定一套解决理论考试突发问题的应急预案,是当前理论考试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的应急计划,根据每所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应该有专人负责,可以通过实践理论问题、讨论论坛和其他方式进行测试,确保预案在理论考试中切实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向征.高校体育理论考试实际功效的调查和分析[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第6篇:理论考试范文

【导语】天空吸引你展翅飞翔,海洋召唤你扬帆启航,高山激励你奋勇攀登,平原等待你信马由缰……出发吧,愿你前程无量,努力备考,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模拟试题汇总 1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模拟试题【一】 查看详情 2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模拟试题【二】 查看详情 3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模拟试题【三】 查看详情 4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模拟试题【四】 查看详情 5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模拟试题【五】 查看详情 6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模拟试题【六】 查看详情 持续更新中...【Ctrl+D收藏】

第7篇:理论考试范文

【论文摘 要】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测定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听力和实践等。其中,笔试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它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方式。开卷考试,即允许考生携带任何书籍和资料,而闭卷考试则不允许考生携带任何书籍和资料。笔者要探讨的是介于开卷和闭卷两者之间的考试方法,在这里称它为半开卷考试法。

一、半开卷考试方法

半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学生携带自己准备的复习内容(每人限A4纸一张)进入考场,在考试中可以参看本张纸的内容,但不许使用其他同学准备的内容。为了促进课程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用的半开卷式考试的做法是: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学期所学该课程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和打印的则视为舞弊处理。考试时学生不得相互传递、借用“专用纸”,否则视为舞弊处理。考试结束后“专用纸”随试卷一起上交,否则视为作弊处理。

二、半开卷考试方法的优点

(一)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不科学的、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一轮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半开卷考试符合高职考试改革的需要。

(二)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每个学期末学生都要完成几门课程的考试,学生的负担较重。如果在考试中允许学生将一些认为较难的内容和难记忆的内容,包括一些概念、定理和公式等浓缩于一张A4“专用纸”上,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在采用半开卷考试班级的学生,由于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或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加强记忆,这样不仅没有降低教学质量,而且学生在上课时更注意听讲,注意教师讲课的重点和增加的新内容,并注意听课记笔记。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上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期末考试时复习,学生学习比较轻松。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和整理的能力

在考试中允许学生携带一张A4“专用纸”的有关资料,所能容纳的内容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地将认为可能考试的所有内容都抄在一张A4纸上,无疑是不可能的。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地理解课本的内容和教师在讲课中加入的一些新知识,要认真地复习和记住绝大部分内容。最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将一些难以记住的重要概念、定理和公式等进行筛选、综合和整理,浓缩于一张A4“专用纸”上。这样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和整理的能力。

(四)有利于端正考纪考风

过去,学生在考试中时有作弊行为发生,虽然被抓时将受到学校的严肃处分,但少数学生还是心存侥幸心理,顶风违纪。这种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依赖计算机的心理;二是高职学生的基础一般较差,要求这些学生去记忆一些计算公式、定理和概念确实有困难;三是考试方法有待改进。

近年来我校加快了教学改革力度,对上课、实验、实训的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在教学上实行教、学、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对必要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是为了进一步的高层次理论研究,而是因为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形成在一定理论知识支持下的技术应用能力。改革考试方法,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就是顺应高职院校目前的改革要求。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有利于减少学生作弊行为。据调查,学生准备在“专用纸”上的这些内容,可利用率并不高,大致在30%左右,但学生考试时紧张程度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对端正考风有帮助。

(五)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因为允许学生携带一定的资料,因此老师出题范围可适当加宽,难度适当提高,题量也可适当加大。同时,为了适应半开卷考试的形式,教师在命题中应当大大减少那些针对死记硬背而出的题目,代之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应用题。这将对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命题科学化应纳入日常教学研究的内容中。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要求教师要有实际工程的经验,有完成工程项目的实际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按照完成工程项目任务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程项目任务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的实践中,时刻要注意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试题中,大部分内容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工程的计算能力、绘图能力。考核题目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考核学生对完成工程项目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实施步骤、技术要求。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对必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核了学生是否具有完成工程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三、半开卷考试方法的实践

近年来笔者在各班的考试中用了上述的半开卷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半开卷法毕竟不同于人们熟知的常用的闭卷法和开卷法,因此,在课程开始时就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这种考试方法的具体做法和特点。在这些试验的班级中,学生非常注意课堂的听讲和笔记。因为教师在讲课中点出了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内容,在板书上有重要的概念、定理和重要的例子。另外,教师还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没有认真注意听讲和做笔记,期末复习时就无从下手,很难把握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认真听讲和通过思考选择笔记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来临前,学生并不懂得怎样去复习,后来教师教给他们选择、综合和整理的方法,学生就能独立地将所有的概念、定理、公式和重要的内容、例题等抄写出来。开始时,有的学生抄了5、6页之多,然后,他们再去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最后将一些记不住的重要内容缩写在一张A4纸上。有的学生到最后连一张A4纸都没有写满,因为有相当多的内容在复习、综合和整理中已经掌握了。从我校2009级水建1班的期考结果来看,8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15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0%,不及格的学生人数为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2%,及格率为88%,这个结果是正常的,说明这种半开卷的考试方法能够正确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考试方法。

四、选择半开卷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注意出好试题

与闭卷法和开卷法相比较而言,半开卷法在出题方面应注意:题型要多、覆盖面要广、每类题型的题目要多、题目要小和每个题目的分数要少。期考试题包括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计算题和综合应用题等7种题型。其中填空题有20个,判断题有10个,选择题有10个,简答题2个,名词解释4个,计算题和综合应用题有9个。同时在出题中要注意考虑试题具有适当的难度以及试题的有效度和可信度,全面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应具有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计算能力、绘图能力及操作能力。

(二)学生要注意考前的复习和独立整理资料

半开卷法允许学生携带A4纸的有关资料,所能容纳的信息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考前注意认真地进行全面的复习,理解和记忆绝大部分的内容,经过独立思考后选择、综合和整理资料,在考试中不要过分地依赖这张资料。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地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整理资料,但也发现少数学生集体进行讨论,确定各章在试题中可能出现的题目,综合整理出一张较统一的资料,人手一份。有的学生甚至拿别人整理的资料复印一份作为自己的资料,有的学习差的学生看见学习好的学生整理什么内容,自己也整理什么内容,缺乏独立思考,这样无疑是不利于学习的,要取得好的成绩也是不可能的。

半开卷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举措之一,特别是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这种考试制度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对水利工程测量课程考试的实践,证明半开卷法是一种可行的和有效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半开卷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整理的能力以及记忆力,减少了考生在考场中考试作弊的行为,同时学生还避免了闭卷法的完全死记硬背的作法,减轻了压力和负担。半开卷法有利有弊,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使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合理和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远姣,王琳琳,陈小鹏等.半开卷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5)

[2]祁强,张广溢.从《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考试看半开卷考试方法的利与弊[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

第8篇:理论考试范文

【论文摘要】笔者多年来进行公务员考前培训中《申论》部分地教学,接触了大量的大学生考生,深深感觉到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真正的脱颖而出,除了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思维方式外,具有准确良好的心理定位非常关键。

自2002年国家开始试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以来,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到考试的队伍中来,尤其是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加据,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残酷的竞争状态,与此同时,公务员这一职业因为其越来越高的社会地位和不菲的工资收入,稳定的福利待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越鹭,随之而来的是公务员考试的“水涨船高”。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录取公务员的考试中,40万的考生只有8000余人能够过关斩将,捧上公务员的饭碗,平均录取率接近42:1,更有一些热门部委的录取比率达到1200:1。笔者多年来进行公务员考前培训中《申论》部分地教学,接触了大量的大学生考生,深深感觉到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真正的脱颖而出,除了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思维方式外,具有准确良好的心理定位非常关键。

《申论》考试主要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测试。所谓虚拟行政行为,是指《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从这个角度出发,招考的公务员不只是考场上的常胜将军,也必须是行政工作中的能手。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一套严密的考试制度,对行政行为的一般情况没有较深的了解或领会是没有什么可以侥幸考上的可能的。

《申论》第一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50字(有时要求200字、300字不等)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它是模拟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对领导的工作汇报。由于我们国家是小政府、大社会,机关事务日益繁重,领导公务繁忙,自然希望下级汇报工作简洁些。所以下级要注意尊重领导宝贵的时间,汇报问题简明扼要。

第二题的核心要求是用不超过350字(或400字、最多5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这是模拟机关工作中秘书或其他下级公务员提出拟办意见的方式。紧承上题,下级向领导汇报了事情后,领导一般要求下级拿出解决方案预案。这种方案具有可行性、可选择性,还要考虑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办法除了要主次分明,还要有几条平行的,这样可以给领导更多的选择余地。

第三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000字(或800、1200字等)对材料给定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是自拟标题作文。这个工作是对机关公务员代领导立言,代机关立言的写作活动的模拟。就可见复习资料看来,此类写作的主要缺点在于缺乏对象意识、缺乏现场意识,为文而文,与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的未来实际不符。由于公务员考试招收的基本上是事务型公务员而不是领导型公务员,所以《申论》实质上要求考生既要有主体意识,又要有错位意识,既要从事务型公务员所站的具体角度考虑,又要从领导所站的全局高度进行把握。特别是对领导现场讲话的模拟和对报告、意见等行政公文文种模拟的色彩更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生除了有比较深厚的文字写作功底以外,适时的心理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考生要非常清楚自己在整个虚拟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的地位、心态和作用、目的。无论是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还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都要符合考试所设定的虚拟身份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把握问题的关键。公务员考试无论从规模,规范性,考试性质及社会意义上讲,都是目前全国非常大的考试。而且公务员考试与传统的考试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行的考试制度与考生的传统心理出现很大的冲突。

一、竞争激烈,通过率太低,没有信心

无论是中央级的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级的公务员考试,通过比率多为几十比一,甚至还有1200:1的高比率。这么低的通过率使考生望而生畏,缺乏必胜的信心,其实只要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另外的情形。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大多是在职人员或成年人,相当一部分人是边工作,边学习,普遍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态度,只有少部分人是怀着必胜的信心,全力以赴来参加考试的。而通过的人,正是这全力以赴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单就全力以赴这部分人来计算,通过率是相当高的。只不过,试试看的人数量巨大,通过率就显得低了。所以参加公务员就要志在必得,全力以赴。有了这个态度,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教材,全面的指导,过关并不是难事。相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则是不能过关的。通过以上分析,就可知道,通过率低并不是可怕的事了。

二、公务员考试内容选择余地太大,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

尤其是《申论》部分,考的题目范围相当的广泛,似乎随处可取,反而让考生失去了方向。公务员考试的大纲一般变化不大,但因为内容的变化很大,所以绝大多数的考生,不知所措,只好放弃。其实,考试的题目内容无论怎么变,它所要考查的基本能力要素是不变的,也就是透过社会上的现实状况,来考查考生的四种能力: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公务员考试无论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实乃上策。须知道,不变的东西是主要的,大部分的;变的东西是次要的,是少部分的。

三、公务员考试的考察点与传统考试考察点有很大区别

常见有的考生说,公务员考试太难了,很多人一考就是好几年,甚至一些博士、硕士也纷纷落马。2005年我在上《申论》辅导课时,一个学生过来跟我聊到他的情况,他说他已经是第四次参见公务员考试了,每次复习都非常投入和认真,可是一走进考场就非常很紧张,比当年的高考好象还要紧张,每一次走出考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第一场结束以后觉得可以。第二、三次走出考场就非常沮丧了,到考完了,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回到宿舍,大家都在对答案,才发现自己原来错的很多。甚至有一次竟然没有办法把题做完。他本人是广西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虽然还是决定继续参加考试,但感觉信心越来越不足,因为担心再次失败,所以学习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公务员考试真的那么难吗?实际上公务员考试并不是非常高水平的考试,只是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与公务员考试的形式有很大不同而已。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考试一般注重理论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考试的方式也是从理论到理论,而公务员考试是考察考生在实际案例中多种能力。考试方式是从理论——实践的过程,考试的考察点是考生对当前事件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存在着情理、是非,还要牵涉到行政部门的权限和职责,有的考生不自觉的利用情理去解决问题,这就错了,有时你认为合情合理的不一定合法合规,所以我们要养成用行政职责来思维的习惯。加之,一个案例不一定能用一种方法和模式来解决,有时是需要很多个方法和部门的配合才能解决的,这就要求考生做到对行政职责与权限的全面理解。

那么,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究竟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定位呢?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性思维,要有很强的实际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突发性的训练就能得来的,必需是平时苦练得来的。考生只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复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案例分析是不够的,而要在平时多练习,培养自己的身份意识和心理定位,运用行政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

第9篇:理论考试范文

(一)准确判断行政管理主体

应试者运用行政管理思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行政管理主体———即公务员身份的运用。考生在表述中应避免使用“我”“、我认为”、“我觉得”或者“在我看来”、“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等具有明显表示个人身份的语句。尤其是在提出对策题型中,我们知道,应试者在回答这一题型时,完善的答题形式应该由“开头———主体———结尾”来构成。公务员身份就应在开头部分明显体现,即由“针对的问题+身份”来开始对策题的回答。比如2011年吉林省甲级申论考试在作答要求中有这样一道提出对策题,“假如你是某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请你就保护城市文化记忆提出具体建议。要求:观点明确、措施合理有效,300字以内。”考生如果能够在开头中表述出“问题+身份”,那么在对策的主体部分就不会偏离主旨。比如“针对保护城市文化记忆这一问题,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现提出以下建议供领导参考”。这样在后面的对策部分,考生提出对策的范围也仅限于自己的行政职权范围内———即文物保护单位,就不会出现越权或是失职的情况。另外,按照惯性思维,公务员考试应试者认为所有的申论考试的虚拟身份即行政管理的主体应该也必须是政府的行政管理人员。但是也会有极个别的情况。一是没有给定身份的限制。比如2006年上海公考真题中“给定材料罗列了不断完善新录用公务员基层实习锻炼制度,切实提高新录用公务员实践能力的意见和建议,请提出您的对策。文字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面对这样没有限制身份的作答要求,考生只需明确自己的行政管理主体身份即可。二是给定的身份属于非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者。作为非政府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进行对策部分的提出时,就要在对策的内容上进行诸多限制,即把职能限制在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外,确定在身份所限定的非政府性质的管理权限之内。这类身份的要求在过去的考试中曾出现过几次,比如湖北2009年申论作答要求的第三题“给定资料10提到了英国主要通过行业自律解决网络管理问题。请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怎样提高网络媒体行业的自律水平”,很显然,在回答这道对策题时,考生就要脱离政府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职能,而是站在一个行业自律组织的行政管理者立场上,协同政府部门,从自律谈起,提高网络媒体的自律水平。

(二)了解行政管理环境及对象

在申论考试中所给定的阅读资料,一般会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罗列,在这一主题下涵盖了一个或多个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即是考试所营造的虚拟行政环境。行政管理都处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并受到行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政管理行为。一般的行政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国际环境,而行政管理对象即蕴含在复杂的行政环境中。所以考生必须了解政府当前的政策动态,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情况以及国际相关问题,即我们常说的时事热点现象。在申论考试中,决定分数高低的四种能力分别按照理论政策、热点知识、文字表达、阅读理解这四大模块成金字塔形排列,其中理论政策和热点知识就蕴含在考生对热点问题的把握中,并且相对于后两个模块来讲,可能通过短期训练得到迅速提升。过去历年国考(副省级)中,涉及到的主题一般来讲比较具有宏观性,比如2013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2012年的道德建设问题,2011年的黄河治理与中华文化传承等问题,都与我国近年来的大政方针有关。而省考所涉及到的主题则比较贴近民生,如吉林省2012年甲级考试中的“传统节日”问题、2011年乙级考试中的“居委会”问题,以及历年曾出现过的城市建设与居民幸福感、农民工就业、道德滑坡等社会现象都与民生密切相关。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当前的国家政策动态,能够从热点现象中明确政府应当履行什么职能,维护好经济社会的有效运转。比如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一主题,它涉及到的政策理论就有三点。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二是党的十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强调;三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论述。它涉及到的热点知识有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文化反“三俗”以及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网络以及公共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全民阅读行为的养成与建设等。考生如果对这其中的舆论政策和政府管理职能不甚了解的话,难免会使对策的提出不够全面,同时还会影响文章写作题的理论政策高度。

(三)掌握政府行政职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