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理论课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目前,在校的“90后”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独立思考意识较强,但部分学生对大学里统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成见或偏见,即认为这些理论离现实太远,解决不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他们盲目推崇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心存怀疑和困惑,把西方政治学、西方经济学等理论看作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主张用它们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北京理工大学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做的一项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所占比例分别为38.8%和36.5%,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只占15.2%和9.5%。[1]由于对理论学习的偏见影响了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无论教师怎样努力,总有部分学生游离于课程之外,部分学生迫于学分的压力不得不来上课,但认真听课的比例不高。目前,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通过教学督导员随堂听课和学生打分等措施来规范教学,并与教师的评奖、职评称晋级等挂钩。在这一制度安排下,部分教师为赢得学生的好感,只好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大做文章,以授课形式的多样化、生动化来吸引学生,甚至放松必要的课堂管理,以提高学生的认可率,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理论弱化的倾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弱化倾向的危害
1.对教师的危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职业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推进理论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弱化倾向给教师带来以下危害。
(1)会削减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力度,影响教师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普遍不够重视,为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教师需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于教学案例的收集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对课程本身理论内容的研究则明显不够,只是做一般性讲解。长此以往,无疑会影响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2)出现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分离的现象。从各高校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是大班上课,教师的教学压力很大,而且有关方面的研究课题又偏少,一些教师为评职称晋级,只好另谋它路,所搞科研与教学大多没有太多关联,出现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象。近几年,虽然中央加大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课题。各高校为了加强自身的科研实力,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成果奖励政策。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一些教师由于之前科研基础薄弱,短期内想要实现这方面的跨越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2.对学生的危害
【内容摘要】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学生停课不停学,在家上网课成为常态。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并不普遍,而今已成为必需。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需要课前选好在线教学平台、打造结构化、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好在线课程与分好教学班组等准备工作;课中教师用心展示、学生真心积极配合,师生通力协作;课后学生真实反馈、教师及时反思,师生有效交流打造金课。
【关键词】疫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
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席卷全球。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这场肺炎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防控并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期间呆在家里也是做贡献,但学生停课不停学。大中小学开启了在家上网课模式,一夜之间,教师成了主播,家长成了管理者。这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在线教学的推动不能不说是一种契机。总书记从战略的高度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他强调,要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活力,高度融合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同信息技术优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几年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应有的作用未能真正体现出来。这次肺炎疫情促进了在线教学的发展与应用推广。
一、疫情防控期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前准备
(一)选择便利适用的平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平台众多,腾讯会议、学习通与雨课堂等。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平台,同校教师们应用的平台也有不同。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期的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整合资源,统一平台,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选取的是超星学习通平台,东北大学选取的是雨课堂。
(二)打造结构化、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一个人强不叫强,团队强才是真正强。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个团队可以走得更远。在线课程,必须有个优秀的团队,属于公共必修课的尤为如此。国内外时政时刻在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应的教学内容每天都在更新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与时俱进出实效,召集好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是途径。有了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才能及时有效地更新内容、打造出精品教案与课件。团队结构须合理,老中青搭配,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既要有网上集体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又要充分用好每个教师的优势,发挥好每个教师的潜能,博采众长。团队中计算机应用与职业教育技术功底好的教师做课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党史等基础好的教师,结合集体讨论的材料与资料整理编制好教案;录制教学视频由声音动听、普通话相对标准与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教师来承担,老教师负责把关教学知识点与经典案例选择,中青年教师负责上传资料与通知、公告并督促学生提前预习任务点与非任务点资料等。
(三)建好在线课程。课程资料除了教案、课件、教学视频、作业、测验题、问卷、题库、试卷外,还可以借助平台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典型案例、实践资源等优质资源作为非任务点供教师参考、供学生自学,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把对课程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网络资源网址,提供给学生。如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思政星、CETV公开课师说、半月谈、学习小组、求是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
一、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1.教学语言逻辑严谨
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首先要做到严谨准确。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符合语言的逻辑规律和逻辑结构,把具有内在层次性和条理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授课时,无论是阐述讲解还是分析论证,每句话都要进行推敲,每个概念和原理都要做到严谨准确,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主讲什么,次讲什么都需要环环入扣子,井然有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式地进行教学。同时,应该明确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规律,进而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把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理论思维的逻辑水平。
2.教学语言流畅明晰
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热点、疑难点等问题需要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应在理论思考中廓清迷雾,明辨是非,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明晰流畅且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言,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果教师语速过快,就不能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容易造成听课疲劳,难以实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目的;如果教师语速低缓,没有抑扬顿挫的高低起伏,则容易削减学生的听课兴趣,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教学语言,课上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调整节奏,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传情达意,力求创造声情并茂、悦耳感人的语言情境。
3.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传统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作为理论灌输的阵地,把学生作为说教的对象,语调常常刻板单一,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枯燥,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情绪一经产生,就会与教师形成隔膜,师生关系变得冷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表达出来,把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说话,营造平等、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教学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要素,它承载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温”、失“效”、失“时”、失“衡”的现象,通过设置“情理相融”的教学话语内容、构建“刚柔并济”的教学话语方式、拓展“虚实结合”的教学话语载体、打造“师生共享”的教学话语共同体,从而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多维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路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构建的逻辑起点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指“教育者为引导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基于特定的教育过程所建构的能够承载教育目的、传递教育内容的系统化、理论化语言符号和表述方式”③。作为根植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场域中的一种言说活动,教学话语不仅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中介,更具有价值凝聚、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维度的逻辑起点:1、主导力———承载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④思政课教师言说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规范等,均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同文化间相互激荡,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们抵制错误思想的侵扰,牢固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追求和行为选择,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核心使命。2、支撑力———承载着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在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⑤。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教学语言这一载体才得以直观呈现。由此,创新教学话语应是首要任务。如何实现教材话语、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之间的转化衔接,让思政课教学语言更生动活泼而非生硬刻板,更贴近现实而非高高在上,更引人入胜而非寡淡无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能否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也易于消解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刻板印象,从而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机制及实现路径探索”(项目编号:jg20益、毕生难忘”的思政课。3、生命力———承载着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作为话语表达的主体,如何深入把握“95后”、“00后”学生的话语特点,结合自身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历程的观察思考,用自身的学识涵养、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人格魅力来阐释教学中言说的理论;利用无声的教学语言——身体力行的亲身示范来影响学生,这些才是思政课获得得青年喜爱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们带来鲜活生动的间接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从而引发青年学生们思想和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获得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成才的引领力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现实反思
马克思认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最实际的呼声”⑥。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围绕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显著成效,极大推动了思政课教学话语的丰富和发展。然而,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在理论与现实、真理与情感、传统与创新等关系的把握上,“失语”现象仍时有发生,呈现出一系列话语困境,具体表现如下:1、教学话语失“温”———重理论宣讲,轻情感体验。所谓教学话语失“温”,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度缺失。基于课程性质规定,传统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为鲜明的时代性、学理性和科学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过于注重抽象理论的讲解,缺乏对大学生现实生活和情感态度的挖掘,教学话语较为僵化刻板、生硬乏味,话语感染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生、冷、硬”等问题。思政课教师较为固化的理论话语与学生灵活多样的生活话语之间的相互对撞,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导致教育对象无法在情感上认同、思想上触动,从而影响了思政课话语内容的亲和力,降低其话语“温度”。2、教学话语失“效”———重趣味迎合,轻思想引领。所谓教学话语失“效”,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缺失。少数教师由于学术研究不深、知识储备不够、教学经验不足,故而比较注重外在的形式与方法。热衷于讲网络八卦段子,脱离教材过多地依赖个人主观经验来授课,有的甚至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喜好,教学话语存在娱乐化、随意化、庸俗化的倾向。即使能活跃课堂氛围,但学生听完后也是“一笑了之”。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应研究学生的话语特点,努力实现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的有效转化,但这种“迎合式”的教学话语忽略了思政课教学话语的价值引领功能,偏离了思政课的教育初心和方向,育人功能难以实现。3、教学话语失“时”———重传统范式,轻现实融合。所谓教学话语失“时”,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时性缺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平台的实时高效、匿名交互等特征让学生掌握了更多话语表达的主动权,也逐渐生成了符合青年人个性的亚文化话语体系。在此背景下,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对网络现实的关注研究,教学话语仍停留在“过去式”,对网络话语的吸收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地吐故纳新、融合转换,使思政课教学话语与大学生亚文化话语间存在较大缝隙,造成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难以同频共振。4、教学话语失“衡”———重单向灌输,轻双向对话。所谓教学话语失“衡”,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衡性缺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个人讲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话语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甚至经常出现“一言堂”“零对话”的状况。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接受对象,具有鲜明的能动性,他们希望且能够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式、开放式交流,这种单向灌输与学生需求之间的错位,无形中抑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思政课教学信息断裂、话语失衡。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路径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全新的要求。易班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娱乐的网络互动平台。易班网络平台独具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互动性、创新性等特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运用易班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实践,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课堂教学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关键词】易班网络平台;翻转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重大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全新的要求。
1.1互联网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进入21世纪,可以说全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着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尝试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1.2移动互联网一代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