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精选(九篇)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第1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分析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病例,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防止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75-02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为骨外科常见病。由于骨折为开放性,常伴有伤口污染,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引起严重感染,甚至引起骨不连等并发症[1],因此加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我院骨外科自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62例,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62例病例均为我院骨外科于2008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l9例,年龄23-67岁,平均4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1例,重物砸伤9例,高空跌伤2例。单侧胫腓骨骨折39例,双侧胫腓骨骨折4例,单纯胫骨骨折19例。均于伤后立即入院并于8小时内行手术治疗。住院天数11-23天,平均15天,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发生骨不连等并发症。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护理评估。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主动接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全面查体,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介绍主管护士及主管医师,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2.1.2心理护理。胫腓骨骨折患者多因车祸所致,由于遭遇突发事故,加上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消极心理,对手术产生恐惧感。责任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加强巡视,注意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技巧,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帮助缓解疼痛,向患者介绍病情及治疗情况,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情况允许,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2.1.3患肢护理。开放性伤口应及时进行清创处理,可延期至一期或二期闭合。术前可将患肢卧于布朗架上,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2],尤其对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严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肿胀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汇报,以防发生小腿骨筋膜间综合征。

2.1.4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包括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进行心电图,肝、肾彩超检查,术前备血。备皮范围:上到股中段以上,下至足趾末梢,用2%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后无菌巾包扎。嘱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更换清洁病号服。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术后给予相应麻醉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末梢血运,了解术后有无神经及血管损伤,保持各管道及伤口负压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注意伤口敷料是否被血液浸透,如有浸透应及时更换,伤口渗血过多时应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必要时予以输血。

2.2.2饮食护理。骨折初期以清淡食物为宜,如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牛奶等,骨折恢复期可进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排骨汤、鸡汤等,有利于骨折愈合。吸烟影响骨折愈合,指导患者戒烟。

2.2.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2.3.1随时更换已污染或怀疑有污染的敷料,观察体温变化、切口渗血及疼痛情况,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

2.2.3.2术后行石膏外固定者,注意保持石膏干燥,抬高患肢20°-30°并保持中立位,严禁外旋,可于踝部垫软枕使足跟悬空,防止足跟压伤。随时观察肢体末梢血运及肿胀情况,定时按摩患肢,指导患者及早进行踝、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2.3.3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2.2.3.4指导患者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2.2.3.5术后及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自行排尿,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

2.2.3.6患者需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应做好饮食指导,饮食中多添加菠菜、芹菜等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防止便秘的发生。

2.2.4功能锻炼指导。术后功能锻炼的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一般术后3天指导患者在床上主动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的被动活动以及足部各关节的活动[3],可促进血液循环和骨痂形成,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术后5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膝、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扶双拐下床活动或负重的时间应遵医嘱执行。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的增加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疼痛和不疲劳为宜。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使他们了解积极的功能锻炼是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2.2.5出院指导。胫腓骨骨折术后需数周至数月才能达到临床愈合,护士应根据病情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指导,定期复查等,定期随访。3.体会

我们对6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经过认真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我们认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患肢护理、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锻炼指导等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康复的关键。参考文献

[1]朱建英,叶文琴.现代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

第2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关键词:胫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55-02 随着交通、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高能损伤导致的胫骨近踝关节长节段或多节段粉碎性骨折增多,其治疗难度较大,并发症多,固定物选择有限。2011年6 月~ 2013 年3 月,我科采用胫骨远段外侧L 型锁定钢板结合MIPPO 技术治疗18 例胫骨近踝关节长节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18 例,男12 例,女6 例,年龄21 ~ 62 岁。均为新鲜骨折。术前均行CR 检查。按AO 分型: C1 型8 例,C2 型4 例,C3 型6 例。其中合并Pilon 骨折4 例( Ruedi-Allgower Ⅰ型2 例、Ⅱ型2例) 。闭合骨折11 例,开放骨折7 例( Gustilo Ⅰ型4例、Ⅱ 型3 例) 。合并损伤: 同侧股骨骨折3 例,对侧胫骨骨折2 例,骨盆骨折2 例,脊柱骨折1 例,轻度颅脑损伤3 例。7 例开放骨折患者给予急诊手术治疗; 11 例待肿胀大部分消退、病情稳定后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3 ~ 10 d。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意外受伤,加上担心手术风险,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情绪。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微创手术的相关知识,并以成功病例做示范,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1.2 术前准备: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肺、肾等功能测定以及X 线片检查。嘱患者禁食禁水,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循、感觉、运动情况,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医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同时做好术前的备血工作,术前1d 做好患肢的皮肤清洁消毒,以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及中流量吸氧;根据麻醉给予去枕平卧6小时,禁食禁水。

2.2.2 及患肢血液循环护理:术后患肢抬高20度,以利于患肢静脉回流,减轻水肿胀;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血运情况,若出现患肢感觉麻木,感觉减退等,及时报告医生。

2.2.3 切口引流管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液颜色、气味、引流量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一般术后三天引流量小于50ml即可拔除引流管。

2.2.4 饮食指导:术后嘱患者禁止饮酒、食用辛辣食物,以免伤口被刺激引发感染。宜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纤维素、钙质、蛋白质等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鱼类、奶类、蛋类等可促进伤口愈合。

2.2.5 功能锻炼: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足趾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术后第2天行患肢膝、踝关节屈曲运动及下肢股四头肌肌肉收缩,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预防深静脉血栓,必要时应用CPM机辅助功能锻炼。术后1周,可在医务人员帮助下扶双拐下床活动,患肢暂不负重,视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负重。

3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坚持功能锻炼,不做剧烈活动,注意安全,防止再度受伤。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4 结果

本组18例胫骨近踝关节的长节段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后手术均取得成功,出院前切口均达到一级愈合的标准,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患肢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5 讨论

胫骨近踝关节的长节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翠萍. 胫腓骨骨折的术后护理[J].护理与临床. 2013,17(4):1542-1543.

[2] 李永艳.5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进行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238-239.

[3] 唐钰,刘姗姗等.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2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17-18.

[4] 周卫红.76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3):1961-1962.

第3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关键词】 骨盆骨折;围手术期, 护理观察

骨盆骨折多是由暴力挤压造成的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 由于骨盆是重要的负重关节, 因此在治疗骨盆骨折时, 如果不能实现骨盆的解剖复位, 则易造成骨盆关节负重应力不均, 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及骨盆退行性变, 影响患者以后生存质量, 同时骨盆内有多种重要盆腔脏器, 伤后易造成多器官损伤, 且骨盆主要是由松质骨组成, 松质骨周围具有丰富的血运, 这些特殊的解剖构造决定了骨盆损伤易引起大出血的特点, 严重者可因低血压休克死亡[1]。因此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 首要是积极处理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损伤, 在病情稳定后, 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本实验针对河南省安阳市安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 探讨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治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科2011年8月~2013年5月收治60例骨盆骨折患者, 均无特殊临床表现, 均由X线诊断确诊。男39例, 女21例, 年龄11~76岁, 平均39.4岁。受伤原因:28例车祸伤;15例高空跌落伤;12例挤压伤, 5例其他伤。合并伤发生情况:10例股骨头脱位, 8例骶髂关节脱位, 16例坐骨神经损伤。

1. 2 治疗方法 病情严重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扩容、抗休克治疗, 必要时输血治疗, 给予患者制动, 同时行下肢牵引术, 待病情稳定后,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1. 3 疗效判定[2] 采用Matta评分标准观察治疗效果:优:行走无疼痛感, 无异常步态, 在X线检查下测量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不超过4 mm;良:行走无异常步态, 有轻微疼痛感, 在X线检查下测量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在4~10 mm之间;差:不能正常行走或行走时出现跛行等异常步态, 有中重度疼痛, 在X线检查下测量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超过10 mm。

2 结果

对本实验60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骨盆骨折端均达到骨性连接, 未出现内固定物异常及伤口感染等情况。60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异位骨化, 3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均在4个月内恢复正常;10例坐骨神经损伤;均在15个月内恢复正常。采用Matta评分标准, 本实验患者治疗效果为优的有42例, 发生率为70%;为良的有13例, 发生率为21.7%, 为差的有5例, 发生率为8.3%。

3 围手术期护理

3. 1 早期护理

3. 1. 1 抗休克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入院后立即遵医嘱, 建立静脉通路, 同时应用心电监护仪,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同时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压变化、24 h出入水量及尿液量、色、性质变化;当补液充分时, 可观察到患者血压回升, 尿量变多。

3. 1. 2 观察病情变化 骨盆为重要的负重关节, 一旦骨折容易造成骨盆的不稳定性, 且骨盆内有多种重要脏器, 常并发严重的合并伤。尽早发现合并伤, 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尿量的变化可反应抗休克治疗的效果, 因此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常规导尿管留置处理, 如发生尿道损伤时, 导尿管不易插入, 也可作为监测手段之一。

3. 1. 3 防止褥疮 骨盆骨折的患者入院后应给予制动处理, 避免搬动, 以免加重病情。长期的卧床易导致褥疮形成。临床上常使用放置软垫, 以抬高臀部, 保持2 h/d, 减轻局部受压, 防止褥疮的形成。

3. 1. 4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 疼痛剧烈, 且治疗时间长, 康复效果缓慢, 加上长期的卧床休息, 使大多数患者有着较严重的心理压力, 表现为烦躁、厌世、悲观等, 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及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主动沟通, 告知疾病的基本相关知识, 使患者对其疾病有初步的了解, 进而减轻心理负担, 同时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 如有异常情况, 及时告知医生。

3. 2 术后护理

3. 2. 1 饮食护理 长期的卧床易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 肠道蠕动减慢, 导致腹痛、通胀及便秘的发生率增加, 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患者的围手术期内, 告知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忌食油腻、高脂类食物, 同时建议患者家属, 给予按摩腹部, 促进胃肠蠕动, 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3. 2. 2 皮肤护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且卧床时间久, 极易发生褥疮, 而褥疮会加大患者的身心痛苦, 因此要积极防治褥疮, 重点在于减少皮肤受压的情况, 具体可在患者臀部下放置软垫, 同时维持床铺清洁。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不易频繁搬动, 此时可采用平托的方法, 使患者上身和臀部同时抬起, 将爽身粉等护肤药物涂擦到易受压的部位。当患者出现受压部位感觉迟钝等变化, 应高度警惕褥疮的发生, 采取相应措施。

3. 2. 3 并发症护理[3] 骨盆骨折的患者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此种手术切口较大, 手术时间长, 加大了术后感染的几率。在护理时, 定期查看, 及时换药, 换药时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恢复情况, 有无脓性渗出物、有无渗血等异常情况;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并发尿路感染, 嘱咐患者多饮水, 及时夹闭导尿管, 保证导尿管的畅通, 定期进行膀胱冲洗;当患者合并有神经损伤时,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主动锻炼, 并按摩局部皮肤, 防止肌肉萎缩等。

参考文献

[1] 宫秀芹.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 35(01):76.

第4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8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颅骨牵引和肺功能训练,术后重点进行呼吸道管理,保持良好的,手术切口护理并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指导。结果:38例皆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是最严重的颈部外伤之一,早期死亡率高。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手术是治疗颈椎骨折和并脊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较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2007年―2010年,我科对38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2岁。完全性瘫痪8例,不完全性瘫痪30例,均由头部撞伤致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经手术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30例不完全性瘫痪患者四肢肌力均恢复明显,8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效果较差,无一例发生感染。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效果显著的案例,让同类术后病友现身说法,从而解除病人的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1.2术前训练

2.1.2.1气管推移训练。指导病人或家属用2-4指指端顺气管侧弯将气管从术侧向非手术侧推移,偏离颈部中线2厘米,以不憋气为宜,每次10-20min,然后逐渐增加到30-40min,每天6-8次,通常训练3-5天。气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术中配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为术中牵拉气管可导致患者咳嗽等不良反应,影响手术进展,且术后可发生局部肿胀或反应性喉头水肿[1]。

2.1.2.2肺活量锻炼。①深呼吸: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2s左右,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②腹式呼吸:鼻吸气时腹部徐徐膨隆,稍憋气后缩唇慢呼气,每回5次。③有效咳嗽:先深吸气,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支气管口,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④吹气球:鼓励患者一次性将气球吹得尽可能大,放松5―10s重复练习,每次10―15s,每日3次。⑤胸壁扩张运动:双手分别置于腋下第六肋,吸气时手感胸部扩张。

2.2术后护理

2.2.1。患者去枕平卧,颈托外固定制动,保持颈中立位,术后第二天间断性半坐卧位,侧卧位时注意将头垫高,使其与脊柱保持同一水平。变换时采用轴线翻身,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转动。

2.2.2注意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予心电监护,特别注意呼吸变化,鼓励病人自行咳出气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并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颈椎前路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多为颈深部血肿压迫所致,术后备气管切开包发现问题可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不伴有颈部肿胀的呼吸困难多为喉头水肿引起,与术中牵拉及气管插管刺激有关[2]。本组未发生以上情况。

2.2.3饮食护理。术后早期一般应限制饮食,给予流质饮食,进食时注意防止呛咳,术后一周可过渡为正常饮食,给予高能量食物,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为防止便秘,可指导多吃香蕉、蜂蜜、豆芽等。

2.2.4严密观察神经系统变化。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四肢肌力、感觉、运动变化,如原有神经压迫症状逐渐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本组除一例神经功能未恢复,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神经压迫症状逐渐加重的表现。

2.2.5有效引流。术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有效引流,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流量、性质的变化,引流管合理放置,防止不慎拔出或扭曲、受压。一般术后引流液多为暗红色,量不超过100ml,若颜色变成鲜红色可考虑是否存在血管渗漏、破裂。若为水样液体渗出,应考虑是否存在脑积液外漏,引流期间应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是否出现血肿。

2.2.6功能锻炼。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必须通过自主锻炼才能获得,任何治疗者无法代替自主锻炼[3]。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使患者积极主动对瘫痪的肌肉和关节进行锻炼,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机能恢复。上肢运动包括握拳、伸屈运动;下肢运动包括直腿抬高、伸屈运动。运动部位从手指、足趾等小关节到髋、肩、肘、膝等大关节逐渐进行,循序渐进。高位截瘫患者应尽可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本组不完全性瘫痪患者经有效功能锻炼,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效恢复。

3 小结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治疗难度大,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复杂。经采用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本组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认真细致的、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及观察,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海莉,陈江宁,黄心英.脊髓型颈椎病自锁钢板内固定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12):728.

[2] 王进华,刘兰分,裴蕾蕾.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10):51.

第5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关键词】 踝骨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功能恢复 护理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合并有周围韧带损伤,如果踝关节骨折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不稳定或踝关节功能受限,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和迟发性踝关节不稳定。我科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63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功能恢复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男46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36岁。车祸伤37例,高处坠落伤9例,摔伤或扭伤13例,运动伤4例。按AO[1]分型:B3型13例;C1型23例,C2型21例,C3型6例。本组全部为新鲜骨折,受伤时间2h~3d,9例为开放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其它合并伤。

1.2 手术方法及内固定选择 63例全部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对于开放性骨折,要彻底清创。踝关节外侧稍偏后侧入路,将第三腓骨肌及伸趾长肌钝性剥离并将其向内侧牵开,完全显露骨折端及胫腓前韧带、胫腓前下韧带及踝关节囊。内踝显露以前内侧切口,即内踝前上方,沿胫前肌内侧缘或胫骨嵴外缘,沿内踝向后延长绕过内踝,打开关节囊进入关节腔,将进入关节内骨碎块及软组织清理,如三角韧带深层断裂,用7号丝线逢穿深层两断端,暂不打结等外踝骨折复位固定后,距骨已复位,再将三角韧带缝线进行打结。外踝用5-6孔1/3管型钢板固定或克氏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固定有3种方式,A组31例:用1枚3.5mm皮质骨螺钉于下胫腓联合上1cm平行于胫距关节面且向前倾斜20°~30°,经3层骨皮质固定。B组19例:经胫腓联合上1cm,用1枚3mm拉力钉与胫距关节平行固定。C组13例:经胫腓联合处,用1枚5.5拉力钉固定。胫腓联合韧带撕裂,用微乔线给缝合修复。内踝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放置引流肢片,逐层闭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适当用脱水剂,抬高患肢预防肿胀。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6个月~2年随访,平均11个月。对63例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功能恢复。根据Baird-Jackson 评分标准[2] 进行评定(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工作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及X线结果等评价指标) 优(96~100分),良(91~95分),可(81~90分),差(0~80分)。本研究优良率达93.65%。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毫无思想准备,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上身体上的疼痛,不能活动,以及对手术不了解,担心手术失败或效果不好等,出现精神上紧张、恐惧。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思想工作,关心同情和体贴患者,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过程,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一定的认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2 术前准备 下胫腓联合的处理是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中比较特殊的部位,应做好评估及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深呼吸,有针性地解决患者的具体问题,指导饮食等。完善各项检查,做好备皮,更换手术衣,根据医嘱术前用药,并备好术中用药等。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患肢的观察,即观察皮肤的温度、疼痛、感觉、血运及活动情况,并进行患侧和健侧之间的皮肤温度情况对比。如果疼痛可给予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药。

3.2.2 体位护理 麻醉清醒前,给予去枕仰卧位;麻醉清醒后,给予平卧位;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或健侧卧位。绝对禁止术侧卧位,以免内固定物松动。术后1周应取平卧位并抬高患肢于功能位并指导做患肢的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

3.2.3 引流管的护理 向患者说明留置切口引流管的目的及作用并固定好伤口引流管,定时挤压。保持通畅,避免扭曲,折叠,脱落。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防止引流液反流。对伤口部位的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并做好记录。

3.2.4 预防感染 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容易产生伤口感染,因此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前2h或术中应用抗生素减低感染发生率。术后按医嘱准确及时应用抗生素3~5d,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严格无菌操作。另外保持病室通风2次/d,30min/次,勤换洗内衣,被服也是至关重要的,术后监测体温4次/d,及早提供感染信息,加强抗感染处理,直至术后切口甲级愈合。

3.2.5 饮食护理 加强全身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3.2.6 功能锻炼 正确而适时的功能锻炼可促使伤肢早日恢复功能,应遵循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的原则。早期:术后1~2周,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易移位。此期主要以足的背伸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为主,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和稳定骨折。中期:术后2周后,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除继续增强肌肉舒缩活动外,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逐渐行患肢上下关节活动,并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活动。术后5~6周,形成足够骨痂时,可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踝关节僵硬和粘连。后期:临床愈合期,加强患肢关节的主要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运动范围和正常肌力。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因为有的患者顾虑重重,怕痛,怕影响局部骨折愈合,而拒绝加强锻炼,有的因急于求成,盲目锻炼,结果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科学功能锻炼。应以锻炼后患者不感疲劳,骨折部不疼痛为度,同时要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如小腿内外旋等。

本研究63例患者,术后2周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4周后扶拐下地活动25例,4周后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6周后扶拐下地活动37例。

4 讨论

对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行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而要使手术达到良好的效果,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功能锻炼极为重要,为促进功能的恢复起用关键作用。多数作者主张术后早期活动,但我们认为功能锻炼时间应按不同类型骨折、韧带损伤情况制定,无韧带损伤的病例,可于术后2周或更早些进行功能锻炼,反之应在术后4周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 参 考 文 献

[1] 刘云鹏,刘沂等编制.骨与关节操作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96~97.

第6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286例并进行相应骨科手术:其中股骨颈骨折11例、粗隆间骨折186例、粗隆下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7例、髌骨骨折37例、胫腓骨2 4例、跟骨骨折14例;男125例,女161例,年龄13~92岁,平均58.9岁。受伤原因:平路行走时绊倒、踩空、滑倒106例,高处坠落伤25例,骑三轮车或电动车摔伤30例,上下阶梯跌伤1 1例,车祸伤114例。入院时间:自伤后30 min~7 d,平均30 h。手术时间:伤后2~7 d 内手术253例,在8~15 d内手术33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加强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2结果

本组术前对并存疾病作积极治疗,手术均顺利通过,术后加强护理,大部分患者康复。所有患者骨折前均能独立行走或扶拐行走,生活能自理。其中仅9例围手术期发生DVT,出现DVT 的症状,经过多普勒检查确诊,8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和精心护理,7~10 d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痊愈出院,其中1例发生肺栓塞转院后治愈,其余均未发生DVT。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2年。

3护理

3.1 心理护理:术前患者有焦虑,恐惧心理,担心术后残废,缺乏治疗的信心。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主动讲解DVT发生的过程和治疗效果,做好耐心细致解释工作,增加患者的信心,解除心理压力和顾虑,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一般护理: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进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以降低血液黏滞度,嘱患者戒烟酒,以免酒精、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痉挛收缩,影响静脉回流,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3 术前护理: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等,监测血压2~ 4次/min,遵医嘱定时应用降压药物。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利用床上拉手引体向上或抬臀活动,让患者定时排便。在外固定允许的前提下,术前即开始肌力锻炼,包括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和踝泵动作。

3.4 术后护理

3.4.1 加强术后观察: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每班护士均要检查双下肢是否有水肿、发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升高等循环障碍现象,必要时测量两侧下肢相应的不同平面的周径及血压,每天做一次小腿腓肠肌的叩诊,检查有无压痛,警惕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

3.4.2 术后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用力伸直膝关节,背伸踝关节,绷紧腿部肌肉,持续5~1 0 min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踝泵动作:用小腿肌肉把足跟向下压,然后背曲。2~3 m in/ 次,1次/d,5~6次/d。

3.4.3 术后康复指导:术后6 h开始嘱患者主动活动足趾,行足背屈伸,或给予被动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按摩5~6次/d,10~20 min/次,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术后1~2 d可行股四头肌,踝泵运动,髋部或膝部骨折术后第3天就用CPM机开始功能锻炼,角度从15°开始,20~3 0 min/(次·天),逐渐增加角度,锻炼时以仅允许引起轻度患肢疼痛为准。

4讨论

DVT[1]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及骨科手术患者常见病,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栓形成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血管壁损伤:骨折创伤可损伤血管,术中、术后下肢静脉穿刺及输液,特别是输入激惹性常性溶液,如抗生素、高渗葡萄糖等亦可机械性损伤静脉内皮;②高凝状态:骨折后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抗凝血因子减少,纤溶抑制物形成,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手术破坏的组织代谢产物等可激活凝血系统;③ 静脉血流淤滞:术后卧床、活动减少均可致静脉血流淤滞。下肢骨折中,髋部骨折术后最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DVT的发病率成倍增加,从40岁的每年大约30/10 万,到60岁的90/10万,到80岁的260/10万[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已经成为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 又相应地增大了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3]。因此,我科护理人员在重视下肢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规范化标准护理基础上,把并存慢性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预防DVT护理工作的〖JP+1〗重中之重。通过护理把DVT的发生率降低是我科护理人员的长期目标,但及时发现早期的DVT 发生,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降低DVT导致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更需要笔者的不懈努力。而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可分为远端DVT(腓静脉血栓形成)和近端DVT(包括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远端DVT症状多隐匿,可无自觉症状,或只有患肢轻度疼痛和沉重感,逐渐出现膝关节以下肿胀,Neuhof征或Homan征为其重要体征。急性近端DVT可出现高热,下肢明显疼痛、肿胀,而且由于静脉压短期内明显升高,可出现皮肤轻度发绀、皮下静脉扩张和皮下淤点。临近体表的DVT如股静脉,有时可扪及静脉内的条索状血栓。累及股、髂静脉且进展迅速的近端DVT,可导致下肢静脉回流严重受限,伴动脉痉挛,出现患肢剧痛、严重肿胀、苍白或发绀。监测下肢皮温及周径可反映DVT的发生发展情况。由于DVT症状、体征各异,笔者认为早期的严密护理和细致观察是预防DVT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JP〗综上所述,术前认真观察和评估,加强健康教育,术后要严密观察,并严格有效地落实预防、护理措施,可极大地降低 DVT的发生率,提高DVT的处理效率,从而有利于患者躯体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对DVT发生的三大因素,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的预防措施、悉心护理、适时用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4]。通过早期预防和系统、有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地降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手术治疗成功的保障。

5参考文献

[1]李家增,贺石材,王红利.血栓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43-244.

[2]刘强.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1,5(29 ):2 2.

第7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关键词】 髓内针;固定;内;肱骨干骨折;护理

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移位不明显的骨折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移位,复杂骨折应用钢板、骨外固定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患者对高质量的生活需求,特别是自锁髓内钉技术的日趋完善,肱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多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2],我科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40例,配合细致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0,26岁,左侧24例,右侧16例,损伤原因:车祸伤26例,摔伤8例,坠落伤4例,其他2例。骨折部位我科选择的均为外科颈5 cm以下至尺骨鹰嘴以下5 cm以上的肱骨干骨折,其中伴桡神经损伤4例,多发肋骨骨折1例,同侧股骨颈骨折2例,伴腰椎骨折1例。

1.2 方法 术前加强心理及患肢神经症状的观察,做好患肢的有效保护,肘后用软枕垫起,小夹板保护吊带制动,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早期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

1.3 结果 40例患者经随访,根据术后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肩肘关节功能锻炼综合疗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断钉退钉,无深部感染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骨折畸形愈合,其中3例伴桡神经损伤全部恢复,1例大部分恢复,经8~12月左右随访,术后约6周骨折痂形成,平均约12周临床愈合,治疗期间患者对护理均感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患肢的有效保护。因桡神经在肱骨中段的解剖位置关系,肱骨骨折有时会造成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垂指畸形,神经损伤大多为挫伤,一般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防止神经进一步损伤,对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术前患肢应置屈肘位,肘后用软枕垫起,使损伤组织处于张力状态,使骨折近端方向向外下,搬动伤肢时,两手分别托住肩关节和肘关节适当用力牵引且远近端保持一致。临时可用小夹板固定,松紧适宜,过松易脱落起不到保护作用,过紧则皮肤易出现张力性水泡,甚至出现血运障碍。尽量不在患肢用止血带、输液,以免加重桡神经的缺血、缺氧、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2.2 合并症的观察 车祸伤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因此在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就加强病情的全面观察,本组病例通过护理体验,一例患者主诉腰部疼痛,一侧下肢麻木,汇报医生,及时拍片,发现合并有腰椎骨折,即予卧床制动,二期手术治疗,避免了漏诊延误病情;4例患者合并神经损伤,通过肢体的有效保护,避免了神经的进一步损伤;另1例患者,主诉深呼吸、咳嗽时胸部疼痛,拍片诊断为多发肋骨骨折,给予肋 骨带固定,防止气胸发生。

2.3 心理护理 向患者充分沟通手术的目的、疗效及优点,使其了解疾病的护理及功能锻炼知识,消除顾虑,树立信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及训练,尤其要说明术后早期、积极的康复锻炼对日后关节能否恢复功能非常重要,最终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身,取决于参加康复治疗态度。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观察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患肢用吊带悬吊固定,平卧时用软将患肢垫高,以减轻肢体的胀肿、疼痛。

3.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桡神经损伤:由于桡神经与肱骨中下段紧密相连的解剖关系,手术时可能造成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固定手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肢的局部肿胀程度、肢端血运、感觉、活动等情况,发现有垂腕、垂指、伸腕肌力下降,手的桡侧的感沉迟钝或消失,就高度怀疑有桡神经损伤,积极寻找原因,作出早诊断和处理。②肱动脉血栓常发生在术后12~72 h表现疼痛、皮肤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远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因此术后72 h内密切观察肢体末稍血运循环,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及时排除引起血管痉挛的各种因素,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若早期肢体远端脉搏动好,而后搏动减弱或消失,就高度怀疑血栓形成,及时汇报医生紧急处理。

3.3 切口引流的护理 术后放置负引流24 h~72 h,确保有负压,保证引流管通畅,每2 h~4 h挤压引流管一次,观察引流量、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如包扎敷料渗血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防止发生感染。

3.4 功能锻炼 复位固定后开始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并做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练习,促进血液循环,心加强骨折端在轴上的挤压力,禁止做上臂旋转活动。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活动,心减轻或消除插钉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出院后继续进行关节及肌力的锻炼,每2周复查1次,待X线显示骨折有骨痂形成后逐步行肢体抗阻力主动活动。

4 讨论

肱骨外科颈下1~2 cm至肱骨踝上2 cm段内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在肱骨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有由臂丛神经束发出的桡神经经内后方紧贴骨面斜向外前方进入前臂,此处骨折容易发生桡神经损伤[3]。桡神经经臂外侧肌间隔处,后外侧为肱三头肌外侧头,前内侧为肱肌和肱骨前内侧面。肱三头肌外侧头在此处形成肌纤维桥,使桡神经周围的肌间隔坚韧而不能移动。骨折复位不良,钢板等内固定物或骨痂的占位造成桡神经的钝角加大,移位或行程发生改变,就会使神经在臂外侧肌间隔处受到挤压。

肱骨骨折应用髓内钉固定,有手术相对方便、切口小、神经干扰小、固定可靠及折除方便等优点[4]。使用钢板内固定,易干扰桡神经行程,引起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或在臂外侧部隔处受到挤压。故对于肱骨骨折,不论是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复位,均须达到精确复位,要改变对肱骨中下段骨折复位要求不高的观点,尽量采用髓骨钉固定,同时配合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大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轻手术后切口疼痛,早期功能锻炼,消除恐惧心理,在责任护士的指导协助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及肌萎缩,防止骨折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罗先正,邱贵兴.髓内针内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1.

[2] 冯德宠,邓祖根,王以进.分叉交锁髓内针和其他三种内固定器材治疗肱骨骨折的生物万学比较研究.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2):126,129.

第8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骨盆骨折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患者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骨盆骨折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回顾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钉道感染1例;对照组切口感染1例,压疮1例,便秘1例,钉道感染2例)、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骨外固定支架术;骨盆骨折;围术期;护理

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社会活动的多元化,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不断发达,高能量创伤发生率呈增多趋势,其中骨盆骨折占有一定比例,多损伤严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骨外固定支架术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围手术期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1]。本次研究选择的患者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骨盆骨折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回顾相关资料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15-64岁,平均(38.7±2.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6例,交通事故伤29例。伴有不同程度休克症状19例,合并腹膜血肿3例,阴道撕裂伤3例,血气胸及肋骨骨折2例,膀胱尿道损伤9例,脊柱骨折4例,各类四肢骨折14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术前干预 生命体征观察:严密观察如双下肢末梢血运循环、局部出血量、触痛程度、肿胀程度等情况,就责任医务人员及病室环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明确相关规章制度,强调硬板床的重要性。规范各项检查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患者搬动。病情变化观察:观察有无排尿困难及血尿,记录每小时尿量,观测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有无皮肤湿冷、表情淡漠、脉搏细弱或增快、面色苍白、血压水平进行性降低等低血容量休克表现,需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处理。心理干预:和患者主动沟通,了解其焦虑和烦躁原因,就病情及骨外固定支架优势、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增强其治疗信心,消除焦虑心理,提高配合依从性。掌握耐受疼痛能力:了解患者疼痛程度,轻度疼痛可应用音乐疗法、松弛法和注意力分散法缓解;重度疼痛在必要时给予止痛剂应用。再骨折及移位防护:协助患者取合适,避免过度触及,轻柔搬动[2]。充分术前准备:完成如导尿、药敏试验、备皮、术前检查等各项准备工作。

1.2.2术中干预 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准备,行静脉通路开放,导管留置。严格皮肤消毒,并配合手术医师完成器械或气动工具的传递,做好使用过的物品及器械的清点。

1.2.3术后干预 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引流通畅,对伤口渗血情况加强观察,密切监测氧饱和度、血压等体征,1次/30min。并发症观察:a.尿道感染:对尿量有无性质、色泽变化进行观察,保持尿管无菌、密闭、通畅,定时夹闭、开放。保持会阴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b.切口感染:对血象、体温、伤口有无波动感、肿胀进行观察,伤口敷料保持干燥。c.坠积性肺炎:协助拍背咳痰,指导深呼吸方法。d.便秘预防:指导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多饮水,行腹部按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e.压疮:做好更换,用50%乙醇对受压部位皮肤行按摩操作[3]。支架固定情况观察:检查有无螺栓松动,固定器牢固情况,观察钢针有无渗血,做好出血时敷料更换。功能锻炼:就卧床期踝关节屈曲和背伸运动进行指导,并作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后行直腿抬高锻炼,至离床扶拐行走。加强巡视:主动解决患者不便,嘱作息规律,以获得良好睡眠,让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活动,以加快康复。出院指导:嘱患者及家属做好信息反馈,定期摄片,对骨折愈合情况加以了解,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避免受伤,保持无障碍居家环境。

第9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营养支持; 护理; 下颌骨骨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外伤(特别是交通事故)导致的颌骨骨折的病人逐年增多,由此而导致患者的颜面畸形和功能障碍,对此病的治疗和护理的研究尤显重要。我院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颌骨骨折病人102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患者咬合关系、外观恢复较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02例患者中,男患者76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3.4∶1,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为34岁。其中,交通事故伤占52%,斗殴伤占22%,跌伤占12%,其他14%。急诊入院并实行急救措施的39例,在其他科室治疗后转入择期手术的63例。按外伤的部位分, 上颌骨骨折24例,下颌骨骨折71例,上下颌联合骨折7例,并发颅脑损伤14例。采取手法复位的3例,牵引复位的34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65例。96例伤口愈合良好,完全解剖复位,颜面对称,咬合关系恢复到受伤前水平; 6例切口愈合欠佳,骨折复位差,咬合关系仍有紊乱。

2 治疗和护理

2.1 治疗方法

新鲜并且移位不大的线形骨折可采取手法复位。手法复位不满意或已经纤维性愈合的患者可行牵引复位,分为颌间牵引、颅颌牵引、手术切开复位[1]。

2.2 急性期的护理

颌骨骨折的患者常伴有颅脑及全身其他部位的损伤,病情严重者,会因为严重颅脑损伤而导致死亡。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抢救生命、包扎伤口、暂时固定骨折、减少出血、减轻疼痛。具体措施是:(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水和电解质,预防休克发生;(2)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颅脑损伤的表现,如瞳孔改变、神志变化、脑脊液耳漏、鼻漏等,如有上述异常,要立即通知医生和联系神经外科医生会诊;(3)因下颌骨骨折及上颌骨横断骨下坠移位影响呼吸者,应设法将移位的组织和骨块临时复位,对于吸入性窒息,应立即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2];(4)注意观察有无重要脏器伤和伤口的活动性出血。对39例(21例并发有其他部位及颅脑损伤)急诊入院的病人采取了以上的急救及监护措施,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的治疗,无一例患者因抢救治疗措施不当而出现意外。

2.3 口腔护理及观察

术前拔除口内的残根、残冠、松动的牙齿及不良的修复体。口腔卫生较差的进行全口洁治,术前3 d用 0.5%的氯化锌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早晚及饭后含漱。

对常规的口腔护理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儿童牙刷进行修剪,形成一排三列(三撮毛刷),用口镜将患者口唇轻轻拉开后,用此毛刷由上颌至下颌,由左到右分区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软垢刷下,然后用大橡皮球冲洗,冲洗液为1∶5 000呋喃西林漱口液或氯化锌溶液。做口腔护理的同时应观察:(1)牙弓夹板结扎丝有无脱落及断开移位、有无刺伤牙龈黏膜、咬合关系有无异常;(2)橡皮筋是否完整、方向是否正确、数目是否达到牵引需要的力度;(3)局部伤口有无感染、肿胀或长期有渗出物[3];(4)术后皮肤或黏膜有无瘢痕收缩、夹板轮廓显露或影响义齿修复,如有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调整。

2.4 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预期结果,帮助端正病人对待疾病的认识,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预期结果,将以往同类病人手术前后的照片对比向其展示并安排其认识已康复的病人,增加病人的信心。

2.5 营养支持

手术期应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和半流质。一般为蛋白质1 g/kg,热量167~251 J/kg。本组患者均予均浆膳食,其主要成分为奶粉、米粉、猪肝、精瘦肉、鸡蛋、红糖、蔬菜、植物油及小米等,打碎后供患者食用。对口腔内有创面的患者,为减轻创口出血,可先进食冷流质,待伤口渗血减少后再食用均浆膳食。为减少进食时的疼痛,可用0.5%的利多卡因稀释后含漱,对做颌间固定不能张口的患者,可将一段软塑料管自缺牙间隙或磨牙后区植入,吸入流质,严重的患者可鼻饲流质。流质易饥饿,可每日多餐,每次200~400 ml。如病情需要,可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2.6 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

颌骨骨折患者颌间固定通常为3~4周,4周后应逐渐开始作张口运动训练,张口度以达到3 横指为宜,否则可能引起颞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及骨质疏松。病人出院时,还应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3 讨论

颌骨骨折后可导致颌面部肿胀、疼痛、张口困难、 咬合关系紊乱,进食方式和食物结构都受到限制, 影响病人营养物质的摄入,导致体重和营养相关指标的下降[3]。营养的饮食及进食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整体机能, 减少并发症, 促进疾病痊愈。在本组病例中,有84例使用了均浆膳食进行胃肠营养治疗,有9例进行了静脉营养治疗,无一患者因为营养不良而影响伤口愈合。

颌骨骨折常并发牙外伤和软组织损伤,创口与口腔相通,而口腔内滋生着大量病原微生物[4];颌间固定术后,患者不能张口运动,口腔自洁作用差,加之吞咽困难,口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易导致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骨折的愈合,甚至由于感染导致腮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相当重要。单纯药物溶液清洗虽然对患者口腔卫生的保持有很好的作用,但对于牙间隙以及牙弓夹板与齿龈间的食物残渣、软垢的清除存在明显的缺陷,患者出现牙龈炎症、口臭的比例较高,本组病例采用了改进的口腔护理方法,减少患者因口腔感染而延误伤口愈合的情况发生。102例患者中,有99例术前使用氯化锌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早晚及饭后含漱,术后51例张口受限情况较轻的病人仍使用0.5%的氯化锌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含漱,有11例采用了常规的口腔护理,另外40例采用了改进过的口腔护理方法,只有1名患者因受伤时口腔内伤口太大导致口腔感染而影响伤口愈合。

颌骨骨折病人多由瞬间突发意外事件所致,病人往往对突发的意外遭遇毫无思想准备,失去心理应对能力,极易表现出过度恐惶、惊愕,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无所适从[5]。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适时心理疏导。102例患者中有89例进行了心理护理,病人消除了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后有 82%的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现为满意,14%的表现为较为满意,只有4%的病人不满意。

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做好口腔护理、预防伤口感染、营养支持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6]。此外,运动训练也很重要。本组病人经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督促、鼓励早期进行张闭口训练,刺激骨断端新骨形成,促进骨愈合,预防关节强直,杜绝了因为怕痛而不进行张口锻炼影响咬合关系恢复的情况发生,使病人面部形态、咬合关系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7-189.

[2] 郭萍.颌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1-52.

[3] 徐佑兰.颧骨骨折手术复位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8):34-35.

[4] 陈宏杰,朱翠凤,刘维娟.颌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5):34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