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精选(九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

第1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并能通过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2.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质疑精神。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决问题

师:从08年春季开始,我们浙江省中小学生可以免交课本费和相应的学习资料费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上学是——(免费了)那么,你一个学期到底免去了多少钱呢?

师:老师事前调查了一下,仅我们四年级同学的课本费、作业本费以及计算器等费用,每人每学期大约就免去了148元钱。那么,一个大组免去了多少钱呢?解决这个问题要先知道什么?怎么列式解决?

生1:148×15。

师:请你估一估,大约是多少钱?

生2:1500元。

生3:2000元。

……

师: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二、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1.一试列竖式的方法

师:如果要知道它的准确结果,你准备怎么算?

生4:口算。

生5:计算器。

师:要是没有计算器,那该怎么办呢?

生6:列竖式。(很多学生点头附和)

师:这么多同学怎么都想到用列竖式的方法?

生7:以前学过的。

师:以前学过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那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能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吗?

师:请你在草稿纸上试一试,不用列竖式方法解题的同学也请你在纸上算一算。

请一生板演:

[ 1 4 8

× 1 5

7 4 0

1 4 8

2 2 2 0]

师:用竖式方法的同学算得的结果跟他一样吗?用这样的方法计算的结果会正确吗?我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汇报方法)结果是多少?

生8:也是2220。

2.再试列竖式的方法

师:看来,这道题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是可以的。下面,我们再来试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看看行不行。请你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我们班这学期可以免去多少钱。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生答略)

师: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算完后可以用计算器验证)

请一生板演:

[ 1 4 8

× 5 4

5 9 2

7 4 0

7 9 9 2]

师(小结):看来,这两道题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计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计算呢?

3.验证列竖式的方法

师:请你自己出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用列竖式的方法算一算,并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确实能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4.分析算理,内化理解

师:老师把第一个因数的百位遮住,就变成了什么?

生:48×15。

师:你会先算什么?

生:48×5。

师(将遮住第一个因数百位上的手拿开):那现在呢?

生:148×5。

师:148×5的结果是多少?

生:148×5=740。

师(将第一个因数的百位遮住):接下去算什么?

生:48×1。

师:哪一位上的 “1”?(将遮住第一个因数百位上的手拿开)那现在呢?148×10的结果是多少?表示148个十,所以8写在十位上。(用红粉笔描一描“8”)

师:那2220哪里来的呢?

师(总结):原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多了一位数)都是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补充完课题)

三、应用深化,联系实际

师:大家看,我们一个班一学期就免去了这么多钱,其实,政府给我们的优惠还远远不止这些呢!08年开始,政府还给我们每人每年585元的补贴呢!这部分钱用来维修校舍,添置体育器材或教学仪器等。

1.想一想

师:我们班一年享受到这样的津贴会有多少呢?

生:585×54。

2.算一算

师:那咱们整个学校的学生一年能享受到多少津贴呢?(事先了解全校一共有3286人)请用计算器算一算。

生:585×3286。

师:同学们,仅我们一所学校的学生一年就能享受到近200万的津贴,可我们绍兴市有那么多的学生,要是都算一算的话……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所以,平时我们更加要爱护珍惜身边的学习资源。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练习“做一做”

师:现在请你翻开书本第49页,找到“做一做”,自己选择两题完成。

2.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每小时可达到335千米,18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3.补充完整

[ 2 2

× 4

9 4

+ 2

4]

五、全课总结,渗透学法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也就是用旧知去学习新知。这样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同学们可以多留意一下。

……

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由原来的两位变成了三位,不少学生已经会计算。基于这样的情况,本节课在设计时以学费问题为学习素材,利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方式,打破一贯的计算教学模式,尝试探究性的学习形式,充分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旧知向新知迁移

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数乘两位数,没有把教学重点只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特别是用“遮一遮”的方法,既形象又直接,使得对算理似懂非懂的学生也一下子对算理与方法变得清晰起来。

二、理论向实践迁移

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即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和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本课以学费问题与政府津贴为学习素材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使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些课外知识,也实现了数学特殊的育人功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又让这些枯燥的计算算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应用。

三、传授向验证迁移

第2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车白泥小学一年一度的计算大赛即将开始,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一、赛前热身

1、牛刀小试

哪两位同学愿意请战?

白板出示竖式笔算:24×12= 19×12=

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2、脱口而出

口算怎么又快又准确的得出答案呢,能分享一下你的计算秘籍吗?

如果是142X12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动笔试一试……

指导并指名学生汇报,参照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与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团结协作的力量无穷大,看来,这个赛前热身对同学们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接下来的项目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看招。

二、东想西算

情境导入:

(白板出示)

普者黑风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是国家5A级景区。这不,家住广州市的李桐和爸爸慕名而来。

1、白板出示题目:火车行驶了12小时,每小时行驶195千米。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有多少千米?

2、你想怎么列式? 195×12=(千米)

3、195 X 12,怎样来计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吗: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大约有多少千米?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试着做一做,在计算时,想一想这道题与142 X12相比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9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②巡回指导,特别关注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学生互相说算法。

5、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做题过程中的易错点)

6、验算。你会验算吗?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愿意和同学们分享?

三、计算接力赛----谁是计算大王

接下来这个项目就对我们班同学团结协作能力的考验了,要赢得此项比赛,就要有赖于同学们的默契合作了。我们即将选出六位骁勇善战的计算能手来出战。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四、加时赛:

1、134×12176×47 425×36237×82

2、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平均每个班有32人,共有116个班,思源实验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赢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恭喜同学们!

第3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一、学情分析

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

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 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 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数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

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3、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

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

4、 除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5、 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6、 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象,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

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

会用乘法演算出发(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

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四、教学措施

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4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口算乘法中又包括,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每 位积不满十的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笔算乘法又包括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不进位的、 进位的),被乘数中间有0,末尾有0 的乘法。

二、本单元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又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多位数 乘法,不论乘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一位数乘多位数。

三、本单元编写特点

1. 适当加强口算。

为加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为学习笔算做好准备,特意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进行教学,还适当扩展了口算 的范围。如在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中,开始教学口算乘法,并且先出现一位数乘两位数而每位乘积不满10 的, 如12×3等;另外增加了一位数乘几百几十而每位乘积不满10 的,如120×3 等。学生掌握这些口算,便于理解笔 算的算理。

2. 适当调整了笔算乘法的教学顺序。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虽然被乘数的位数不同,但算理、算法是基本相同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和某位乘积满10 如何进位的问题。教材中一开始先教学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每位乘积 不满10的,以解决乘的顺序问题,接着教学一位数乘四位数,引导学生类推。然后教学某位乘积满10 的和每位 乘积都满10 的,着重使学生理解积满10 进位的道理,并掌握进位的方法。这样安排仅规律明显,而且重点突 出。

3. 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材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出某部分新知识。如教学被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时,先 举被乘数末尾有一个0 的例子,说明简便算法,然后出现被乘数末尾有两个0 的例子, 引导学生类推出简便算法 ,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教学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后,引导学生想怎样计算简便? 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规律,总结出简便算法。

四、备课建议

1.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口算乘法主要是解决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编者对这些内 容共设了4 个例题。例1、例2 主要是教学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至于乘整千的数,学生可以类推出简算方 法。这两个例题教材中都配有直观图,并在虚线框中说明了思维方法和过程。教学时,可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 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重点应是例1。

例3、例4 主要是解决每位乘积不满10 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这两个例题中例3 是重点,可以让学生操作学具,讨论交流,使其明白可以把被乘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以乘数后再相加 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乘法主要解决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进位问题和被乘数有0 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编者共设 计了11 个例题, 它们各自的作用与内在联系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建议如下:

例1、例2、例3,重点解决乘的顺序问题, 这是笔算乘法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很 好掌握。

这三个例题中,例1 是重点,可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弄懂算理,掌握算法及简写方法。例2 和例3 则可 以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推理,或学生自己类推, 掌握乘的顺序。 转贴于

例4、例5、例6、例7 重点是解决进位问题,这是笔算乘法法则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教学例4 应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 明白进位的算理及进位方法。例4 掌握了,例5、例6可以引导学生推理得出计算方法, 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法则。例7 可让学生独立做。

例8、例9 重点解决0 和任何数相乘得0 的问题, 它是被乘数中间有0 和末尾有0 的乘法的基础。教学例10,应着重引导学生明白被乘数中间有0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被乘数中间没有0 是一样的。

例11 是被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在教学时, 可以提问:“如果用笔算,怎样写比较简便?”启发学生思考 解决。

2. 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的自然联系。

现代数学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为了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所学数学是看得见,摸得 着,用得上的科学。在教学时,要把新内容的引入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就是身边的 事情,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使抽象的数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如口算12×3,可以表 述成, 清明节我校去栽树,每班栽12 棵,3 个班共栽多少棵?然后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怎样计算? ”同学们可以摆一摆小棒,算一算。对于其他例题也最好加上生活情境,这样所有的计算就具有了实际意义, 不再是抽象的数学和枯燥的计算,学生感到亲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油然而生。这种对科学的兴 趣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吗?

3. 重视学生参与,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北师大教授周玉仁讲:“要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想把学生真正放 在主体位置,就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学 生的智力是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不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做法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课堂 教学中要让每个同学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手“动”起来,口“说”起来,思维“活 ”起来。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非常必要,也是观察和演示不能替代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学具操作目的要明确,操作的时机最好为学生想获得新知,又苦于没有 好的办法时,教师提出用相应的学具试一试,这时让学生操作学具为好。重视操作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讲,学 生操作学具,应让其先自由操作,再规范操作。自由操作就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去探讨,不要强求一 致,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其体验成功的愉悦。在操作过程中, 要求学生把操作、思维、语言及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数学学具操作数学化。如教学口算12×3。可以让 学生摆小棒,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摆法。 ①每行摆12 根小棒,摆3 行,可以列算式为12 + 12 + 12= 36 ;②先摆 10 根一行的,摆3 行,再摆2 根一行的,摆3 行,可以列算式为10×3 + 2×3 = 36 ;③先摆2 根一行的,摆3 行,再 摆10 根一行的,摆3 行,可以列算式为2 ×3 + 10×3 =36。这些不同的摆法,反映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之后引 导学生发现10×3 +2×3 符合先算高位再算低位的口算方法, 这时可让学生按这种方法再操作一遍,最后总结 归纳。像以上这样把操作、思维、语言、计算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又有利于发展学 生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第5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一、打散关注点、循序渐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觉得有时一节课需要我们强调的太多,让学生说不清,如果教师说又包办代替,与其把多个强调点积攒在一起让学生目不暇接,不如分散开来,各个击破。学生就像跨栏一样,跨过一个障碍,调整后再继续跨越。要比把所有跨栏摆放一起,让学生望而却步更有效得多。所以,找准新知的根基,打散关注点,循序渐进。将复习与新授巧妙地融合,让孩子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尝到收获的喜悦!

如:四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例1》复检部分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目的是把新授的知识基础打散,引导学生分散掌握。

第一层次:一位数乘一位数,揭示乘法口诀的重要。

第二层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体会依次相乘的计算方法以及有进位时,下一位如何处理。

第三层次:三位数乘一位数(采用笔算),体会第二个因数要做到依次相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为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

第四层次: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现两步积,为三位数乘两位数作铺垫。

这样的设计把整节课的关注点罗列并排序,然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各有侧重点地层层击破,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感知,循序渐进掌握。

二、把握知识的前后衔接

1.新旧知识点的衔接

新知的根基在哪不仅需要我们精心研读本册教材,还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翻阅与之相关联的前后教材。在备四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例2》时,我就罗列了相关知识框架,整理一下学生已有知识,找准本节课的突破点:

三年级上册: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如2000×4 ;

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如

24×9 634×8 508×3 580×3

三年级下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如

30×10 300×10;

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22×20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不进位和进位

四年级上册: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16×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6×3 160×3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对三年级下册的扩展)

160×30(运用三年级下册口算与三年级上册笔算)

106×30(运用三年级上册笔算和末尾有0的口算)

为此,在复检部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及与本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分层次的口算练习,回顾旧知,为新知服务,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一层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如:18×4 24×3……

第二层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如:40×6 200×7……

第三层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如:40×80 300×30……

第四层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如:160×3……

2.相关知识目标定位的衔接

“大处着眼、细处落实。”大处着眼是根据数学学科特有的学科特点定位的,因为数学学科分为几大知识板块,每个板块前后有衔接。最后串成一条知识链条。因此我们在备某一节课时,不能只是这一课,要把

它这节课中的知识点放在整个板块中,站在知识板块的高度,明确相关内容的侧重点,逐个突破,层层递进。

三、计算教学情境的合理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总是将计算教学置身于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之中。学生带着个人的情感体验投入学习当中,使计算教学的学习过程由过去的机械单调变得生动活泼,课堂充满生趣。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让本身的计算课丧失“计算味”。 莫不如“学会舍得”,当设计一节计算课时,如果觉得不用主题图而有更好的方法,那就不用,如果设计时,觉得主题图对设计很有帮助,那就用,不要把主题图当做一个累赘,主要看它能否在我的设计中起到作用。

第6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关键词:速算技巧 计算能力 激发兴趣 培养方法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其他理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成绩。许多教师为了夯实学生的计算基本功煞费苦心,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平日作业与质量监测时,计算题准确率不高。究其原因,不明算理者为少数,不良的计算习惯与贫乏的计算技巧是最大的“绊脚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数学中计算题的速算技巧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学习效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奠定坚实基础。我现在结合自己的从教经验,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速算技巧,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一、充分利用五大定律

教师要扎实开展好现行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中计算的五大运算定律的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弄清来龙去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训练每个学生能自觉运用简便办法,能针对不同题型灵活选择简便方法正确而快捷地进行计算。

二、巧妙运用“首同末合十”

利用“首同末合十”的方法来训练。“首同末合十”法是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相同,而个位数相加的和是10。利用“首同末合十”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积的右边的两位数正好是个位数的乘积,积的左面的数正好是十位上的数乘以比它大1的积,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乘积。例如,54×56=3024,81×89=7209。

三、留心“左右两数合并法”

任意的两位数乘上99或任意的三位数乘上999的速算法叫做“左右两数合并法”。

1.任意两位数乘上99的巧算方法是,将这个任意的两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两位数字,再将100减去这个任意两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两位数,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62×99=6138,48×99=4752。

2.任意三位数乘上999的巧算方法,就是将这个任意的三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三位数字,再将1000减去这个任意三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的三位数字,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781×999=780219,396×999=395604。

四、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巧算

在一个只有二级运算的题里,按顺序计算需要多步计算,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计算就会简便。比如,

24÷18×36÷12=(24÷18)×(36÷12)=24/18×36/12=4。

五、利用扩大缩小的规律进行简算

有些除法计算题直接计算比较繁琐,而且容易算错,利用“扩缩规律”进行合理的变形可以找到简便的解决方法。比如,

7÷25=(7×4)÷(25×4)=28÷100=0.28,

24÷125=(24×8)÷(125×8)=192÷1000=0.192。

六、数字颠倒的两、三位数减法巧算

形如73与37、185与581等的数称为“数字颠倒”的两、三位数,巧算方法为:

1.数字颠倒的两位数减法,可用两位数字中的大数减去小数,再乘以9,积就是它们的差。如73-37=(7-3)×9=36,82-28=(8-2)×9=54。

2.数字颠倒的三位数减法,可用三位数中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再乘以9,乘积分两边,中间填上9,就是它们的差。比如,581-158=(8-1)×9=63,所以851-158=693。

七、用“添零加半”的方法巧算

一个数乘上15的速算方法叫做“添零加半”。比如,26×15将26后面添0得260,再加上260的一半130,即260+130=390,所以26×15=360。

八、利用拆和法进行巧算

有些计算题,乍看起来都与运算定律没有关系,但经过变形后,直接地应用运算定律来进行计算。例如,25×■=(24+1)×■=24×■+■=23■。

九、用“两边拉中间加”的方法速算

任何数同11相乘,只要把原数的个位移到积的个位的位置,最高位移到积的最高位的位置,中间的数分别是个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的和就是十位,十位上的数加百位上的和就是百位……如果相加的数的和满十要向前一位数进1。比如,124×11=1364,568×11=6248。

十、用“十加个减法”速算

“十加个减法”就是任何两位数加上9的和,可以把这个两位数变成十位加1个位减1的数,即36+9=45,17+9=26。这种计算技巧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

很多学生计算结果不正确是由于马虎、粗心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寓教于乐,采用多样化形式训练。如用游戏、竞赛、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小故事等多种形式训练,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要坚持不懈,抓到底。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和检验习惯。

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教师要每天至少安排10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在加强笔算时要牢记加、减、乘、除的笔算法则,在教学时教师要强调数位对齐,进、退位的书写及注意事项,特别是中间和末尾有零的多位数的乘法,抓住这几点,学生就能很快掌握笔算技巧,为四则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第7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一、搭建平台,唤醒经验,夯实基础

教师除了要解读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要想办法搭建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平台,争取在短时间内唤醒学生的既往经验,为学习新知、有效交流打好基础。

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学习无疑是枯燥的,而合理有趣的情境的确是一个有效的学习平台。在本课教学伊始,笔者借助《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创设购买太阳分的情境。提出问题:“200×12,18×12,284×12,这三个算式表示什么?”“3000个太阳分别买这12种植物够吗?”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口算、估算等知识,情境问题一抛出,学生的相关知识和直觉思维即刻被挑动起来。学生畅所欲言,合理娴熟地对参与计算的数据进行自觉的直观判断和分析,口算、估算等相关知识经验在交流中被尽数唤醒,学生的兴趣与直觉思维也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引起思考的欲望,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埋下伏笔,更为接下来体悟笔算中的计算步骤打下基础。

事实上,应用估算不仅可以给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而且对学生的具体应用思维能力也有很好的帮助。设计这样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笔者先是让学生大胆表达,列举多样方法,择优而用,感受笔算的必要性。点点滴滴,犹如在学生的大脑中植入许多的触点,就等与接下来的思维活动发生联结,为进一步的学习笔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情境的使用,我们可遵循传统,但要努力优于传统。笔者在本课实践中抛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决的传统程序,而是根据直接出示的算式,让学生从中提炼数量关系,并为“3000个太阳分够不够买”的问题引出交流。在这个环节,笔者认为教师不但要想办法搭平台,还要努力搭得开放、搭出效用。而当学生在思考、孕育、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耐心,因为很可能有些不起眼的思维火花与数学知识的本质暗含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一旦打通,将给学生带来豁然开朗的深层愉悦感。

二、拾级而上,触摸本质,构建体系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着眼于计算的结果,更要分析计算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的经验、知识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本课学习中既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经验,也要突出学生之间学习资源以及能力的互补作用,用好的问题促进、彰显互补作用。

本课中,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145×12”,继而组织学生板演(竖式),进行讨论。笔者适时抛出问题:“这样的算式,熟悉吗?什么时候见过?今天发生什么变化了?”“没有教,怎么都会?”“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哪些地方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怎么解决?”

好的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分享和沟通的前提条件,笔者以为,引导学生思维、习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不断提出好问题,组织有效的讨论与交流活动。在以上过程中,第一个问题,无疑还是在唤醒,让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教师故作惊讶的感慨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继而引发了“哪些地方一样”的追问,而这已经触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本质,第二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的“形似”,计算过程的“神似”。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生的不同经验被激活,通过互相补充式的交流,形成新知识的生长点,建构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历经了回忆、整理、比较、辨析、生成的过程,对其中的“磕磕碰碰”与“柳暗花明”,必将印象深刻。

如果我们成功地回想起一个和当前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那是很幸运的。(波利亚)无疑,与“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两位数乘两位数”,通过层层追问,拾级而上,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了课堂教学的起点,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在交流中思维得以碰撞激活,知识的内在联系得到了充分理解,知识的体系由此得以建构,也实现了算理和算法的和谐统一。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内不仅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同时也获得良好的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无疑是十分幸运的!

三、凸显本质,实现内化,升华思想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注意到:从本质上看,整数乘法,有着一条共同的运算法则,那就是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然后把所得的积相加。而且这些积分别表示几个一、几个十或几个百,故而第二积的末位应该对在十位,相应的,如果第二个因数是三位数,则第三个积的末位应该对在百位,以此类推。因此在本课教学时,应抓住这一本质,突破难点。笔者提出问题:“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会算吗?”“假如没有了规律,那么你们还会算吗?”(图1)

第一个问题抓住变和不变中形成的规律,在探索规律中组织学生合作观察,学生不同的思维在讨论、倾听、交流中发生碰撞,互补共进,更加巩固了第二个积的末位对齐问题。继而在第二个问题上,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回顾计算过程,总结算法,并在阐述算理、沟通算法的过程中抓住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本质。并通过以此类推,学生针对四位数乘两位数、任意位数乘两位数,在围绕“多位数乘两位数分成几次乘”“每一次都算什么”“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等问题的广泛交流中,形成法则,也使知识结构清晰、稳定,真正达成了知识内化。

在本课的练习部分,笔者设计让学生和“淘淘”比赛,分别计算117×23与118×22。讲评学生所算118×22=2596,并用计算器验算后出示“淘淘”所算117×23=585。学生观察片刻后即发现答案有误。“淘淘”所犯错误,实际上是笔者在前测中发现的学生较为普遍、典型的错例之一,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巧设思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与反思,让学生做学生的教师,在辨析、反思的对话中逐渐深入,把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也增强大多数学生对于错误的免疫力。进行分析和点评,帮助学生剖析错例,反思成因,从而增强数学能力与素质。

第8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如何有效地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呢?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深研教材,明确计算教学的侧重点

在四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能熟练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能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估算。而在下学期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同时还要学习一些运算定律及性质,积累一些简算技巧。可见,只有深研了教材,明确计算教学的侧重点,才会有的放矢。

二、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确算理

大家都知道,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因此计算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算理,正确把握算法,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作为突破口来教学。就拿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只会熟练地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在此基础上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是两位数除法地笔算、估算时,如果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试着类推,然后再小组讨论,进而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学生不仅掌握了口算、估算、笔算的算理,而且还在争议中体会了算法的多样化。

三、夯实基础,形成计算技能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它必须严格、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因而首先要抓好基础教学,引导学生切实过了基础知识关,为计算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四年级的计算教学也不例外。

要想让四年级学生的口算熟练,并做到脱口而出,需要分阶段完成:

(1)我在教学完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后,要求学生每天自己写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即11×2,11×3……一直练习到50×9,然后返回来再练习,连续复习三四轮,力争让全班熟练掌握5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样做,不仅夯实基础,而且为后续学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五年级时学习约分打下了基础。

(2)基本掌握50――59的前三个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即50×2,50×3……学生掌握了这些常用的乘法计算,学生不论是计算速度还是准确率,都上了一个台阶。

(3)在学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后,每天课前用3到5分钟,练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估算。如140÷70、143÷70等,以此来训练四年级学生关于除法方面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4)运用积商的变化规律、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如,32×25=(32÷4)×(25×4)=800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思维的、计算技巧都会与日俱增。

(5)计算练习注重对比

在计算中,对于一些初看有些相似的题目,计算时容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而造成错误,所以对这类具有相似性的题目,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对比中清楚认识两者存在的差别,从而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进行计算时加以重视,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25×4=100等这类题目是学生计算时最容易出错的题目,经过分析对比之后,学生的认识会比较深刻,以后的计算中就会减少类似错误的发生。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提升计算的实效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四年级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在培养他们计算能力的同时,关注他们的习惯也是必要的。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楚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准确无误。

第9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范文

一、学生解不同类型乘法计算题的错误情况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不存在学生对某种类型的题目绝对不会做的情况。通过教学,学生对乘法运算法则均能基本掌握,但是在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率的差异是明显的,也就是说,某类型的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较容易出错,其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中的错误情况

[题型\&错误率%\&题型\&错误率%\&A类:不进位\&2.0\&D类: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6.9\&B类:一次进位\&2.8\&E类: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4.6\&C类:多次进位\&9.5\&]

(表中的错误率指该项错误次数占该类总测试题次的比率。)

表2 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中的错误情况

[题型\&错误率%\&A类:多次进位的\&15.1\&B类:多次进位并含有7、8、9口诀的题\&20.5\&C类:因数中间有0的\&10.4\&D类: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的\&8.6\&]

从以上两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乘法过程中错误出现增多的一些发展趋势:

1.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错误率增高。

2.有两次以上进位的乘法计算题的错误率明显高于不进位或只有一次进位的乘法计算题(见表1)。

3.有多次进位并含有7、8、9口诀的乘法计算题的错误率高于多次进位但不含有7、8、9口诀的乘法计算题(见表2)。

4.因数中间有0 的计算题的错误率高于因数末尾有0 的计算题。

二、学生乘法计算的错误类型及其分析

根据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将学生在乘法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分类,列入表3(表中的错误率指该项错误次数占该类总测试题次的比率)。

表3 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

[错误类型\&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错误次数\&错误率%\&错误次数\&错误率%\&粗心错误\&66\&27.7\&112\&15.9\&加法及进位错误\&69\&29\&303\&42.9\&乘法口诀错误\&61\&25.6\&159\&22.5\&位数错误\&10\&4.2\&66\&9.3\&0 的错误\&11\&4.6\&5\&0.7\&加法与乘法混淆\&5\&2.1\&37\&5.2\&其他错误\&16\&6.7\&24\&3.4\&总计\&238\&70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与学法计算题中的错误类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于除法计算我们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学生在学完每项内容的三四周后,出现最多的错误仍然是粗心错误和积累性错误(积累性错误是指与先前所学内容的混淆而产生的错误,表3中的加法及进位错误即属于这类错误),这两项错误的总和占了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不同位数乘法时所犯错误次数总和的一半以上。这种情况进一步说明了在乘除法计算的教学中,在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要将粗心错误和积累性错误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来处理。这类错误在乘除法计算中,其表现形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一些主要的错误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1.粗心错误。(1)忘记在横式中写得数;(2)抄错题或抄错得数;(3)当因数有0 时,在列式计算后,忘记将0 移下来等。粗心错误在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看来,既不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却又感到头痛。其实,经常出现粗心错误的学生往往不是由于认知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心理品质、行为习惯上存在着某种偏差引起的。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的,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学生计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要克服这类错误,应在教学活动中强化训练,如加强审题、估算和检查等程序,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2.加法及进位错误。乘法计算中的加法运算有两种思维过程:一种是内隐的思维过程,即在两个因数相乘时,将口诀运算中十位数上的数目记在头脑中,当两个因数中高一位数相乘以后,再加上这个数;另一种思维与普通加法运算的思维过程相同,是外显的,即乘法运算中最后一次运算――加法运算。学生较多的错误发生在内隐的思维过程中,如:

[ 6 3 9

9 7

4 4 7 3

5 8 5 1

6 2 9 8 3][×]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从儿童思维发展进程看,内隐的思维出现得较晚,可以认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过程;其二是这种思维过程中,有一个短时记忆的过程,这种短时记忆在受到干扰时极易遗忘。乘法口诀不太熟练的学生出现这类错误较多,这主要是当他们在做一个因数与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相乘时,需要投入较多的注意力,这时原来进位的数往往就不清晰了。此外,在初学竖式乘法时,对乘法运算的规则不太熟悉,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注意力,这也是使得短时记忆消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学习竖式乘法的初级阶段,可以用笔将进位的数记下,以减少错误,同时需要加强口诀乘法的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这种错误是可以逐渐减少的。

3.口诀错误。在竖式乘法中,口诀错误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见表3),尤其在6、7、8、9口诀中错误率明显增高,见表4。

表4 口诀错误情况

[口诀顺序\&1\&2\&3\&4\&5\&6\&7\&8\&9\&错误率%\&0\&0\&2.5\&6.5\&2.5\&13.7\&15.1\&32.4\&27.5\&]

(错误率指各项口诀错误次数占总口诀错误次数的比率)

从表3、表4我们可以看出,口诀错误在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乘法运算时经常发生,尤其是在含6、7、8、9口诀乘法运算中错误发生的频率更高,这种情况与除法运算中的口诀错误比率大致相当。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在初学乘法时,按顺序往往可以准确无误地背出乘法口诀,但顺序一打乱,错误便出现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按顺序背诵时,学生往往采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背诵,而且记忆的成分比较大,这在初始阶段有助于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背诵口诀,但在学习的后阶段,应经常采用打乱顺序的口算乘法训练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口诀乘法的熟练程度,达到自动化,以减少运算过程中口诀乘法的错误。

4.有关“0”的错误。常见错误有:

(1)当因数末尾有“0” 时,在列式计算中忘记将0移下来。此类错误已列入粗心错误。

(2)当因数中间有“0” 时,学生漏乘0,这类错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对“0” 的理解不够。

“0” 的问题在乘法计算教学中是被作为难点来教的,因此错误的比例不高,但仍要在教学中强调对“0” 概念的理解,对经常出现此类错误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5.加法和乘法混淆错误。有些学生受到加法定势的影响,在用一个因数各位乘另一个因数的各位时,时而出现加法计算,如:

[×] [ 4 6

4 2

9 2

1 0 4

1 1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