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集中研修总结精选(九篇)

集中研修总结

第1篇: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良性发展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研修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市教师“千人赛课”为抓手,以抓教研组建设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落实创建优秀学科组,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师教育八字方针,立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二、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研修工作“三大原则”,即坚持整体性发展原则,我校教师人数较多,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发展不够协调,本期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由教科室牵头,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研修活动,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发展,教师整体协同提高,学科教学独具特色;坚持研修一体化原则,以教研组研修、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四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活动、课型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以小课题研究、问题反思和总结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校本研修的高效务实目的;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的原则,把握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引导教师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严格做到“三细”细心、细致、细节、“三严”严谨、严肃、严格、“三实”踏实、务实、落实的教学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②课标研读工作;③师德、师能提高工作;④强化网络研修;⑤州市级课题实验工作;⑥教师个体小

课题研究;⑦探索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早、晚自习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⑧研修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研修氛围;⑨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以上九项工作,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三、具体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自培自修,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继教培训,力争人人达标。

②组织开展好“四课”活动。“四课”活动在我校长期坚持,形成惯例,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将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杜绝评课流于形式,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听课节次严格落实,记录详备,严禁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并纳入继续教育灵活学时审登,凡听课节次不足或集中听课者将予以经济处理并在期终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强学校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为确保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继续采取“分类培养、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体带动”的思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期终将评出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管理将初步出台管理办法,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将纳入相应管理。

④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政教处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级德育小课题研究,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模式。

⑤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2008.9-2011.8启动,对教师的成长规划进行分类,切实落实各层教师的学期成长计划。

2、继续加强课改实验工作

按照课改的总体精神和思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建立既具有学校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深化课改,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新的教学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在行动上要实现“三变五让”三变: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

①继续加强课改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这一核心,结合学科研修活动,开展好新课程研修工作,强化教师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强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

学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并把教学反思形成制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利用“四课”活动,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研讨形式为主,把课改理论转化为课改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教学圆桌圆圈会议的形式把评课引向深入。

③研读新课标。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力争做到“不走样,常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基础,明白教学要点,提升优质课堂教学比例。落实未认真准备的课不上、未细致思考的问题不提、未认真研究的题不做,尽一切可能减少课堂废语言、废环节。未备课却上课的视为教学事故,并与个人年度、学期考核挂钩。

④引导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记录好教师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纳入学期个人研修考核。

⑤盘活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资源,用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教师,并初步实施各级骨干教师工作学期考核制。

⑥课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组长落实,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研讨出五种课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师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话在期终评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

3、配合教务处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要确保我校的毕业班质量明年再上新台阶,完成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和质量目标。重点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备课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胸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现状、差异有数,手中有法”。上课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实现能力目标,达到思维训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实行“走课”,推门听课、学科考点教学指导。

4、强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抓好州市级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及时总结,形成课题成果,确保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小课题研究讲求实效;非课题化工作要积极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把工作课题化落到实处。

②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认真审阅教师上报的小课题,并筛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课题立项。以教研组为阵地,学科教师为主研人员,以行动研究和叙事性研究为手段,把研究成果尽快梳理出来,力争今年有课题结题。③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网科研平台和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活动的征文交流活动。

④加强特长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师竞教竞技千人赛课决赛活动中予以有力指导,力争在今年取得好成绩。

5、强化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本期将把培训工作范围扩大,做到培训的指向性更明确。严格落实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网上培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时与学分。不仅仅人人要会利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要会制作课件,会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电子教学设计课件、单元检测、模拟训练等。凡未在e21教育网省校本研究网注册的年轻教师要以实名注册,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每期完成10学时的网络研修形式的学习。全员达到市仪供站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把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学期考核奖惩。

6、凡参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每次活动必须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继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动都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学时登记。

7、不断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网上教研和教育观念网上辩论赛等活动。抓好“四优”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几点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尤其是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

②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要以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个人规划表的填写。④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备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二是规范集体备课的运作程序: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讨论稿——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组员作为教学执行书——填写课后小结。三是加强集体备课的考评。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在开学初集中学习课标,规划好本期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依据年级学生学科学情,找到学科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⑤小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将实行教科室与教研组共同负责制,结果纳入教研组考核。

总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将以务实、高效为工作指针,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小渡船民中品牌铸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历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会教研组长。

02.课标学习研读。

03.审批并确定立项小课题研究日程。

04.落实开展本期集体备课工作。

05.制定“四课”计划。

06.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07.安排落实研修活动。

08.年青教师推评后备骨干教师的遴选启动工作。

09.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

10.新调入教师见面课汇报课。

11.千人赛课组队准备参加市决赛。

>12.推普周系列活动。

13.市教育工作会议。

十月:01.开展课改交流课和研究课活动。

02.立项课题实施研究。

03.举办“我与课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04.集体备课月检查考评。

05.安排落实参加市千人赛课活动。

06.读书活动检查。

07.10月上旬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汇赛活动。

十一月:01.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

02.安排落实市研修活动。

03.课题研究交流。

04.初三复习课型、讲评课型研讨活动。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06.学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01.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02.初

一、初二课型模研讨交流活动。

03.立项课题的结题筹备工作。

04.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叙事论文验收。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一月:01.“四课”活动总结评奖。

02.立项课题结题、评奖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04.总结学期研修工作。

第2篇: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 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2010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3篇: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特色专业是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较高声誉、个性风貌的专业,是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个性化专业。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了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10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自筹)、湖北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其中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1]。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我国现有127余所高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工作,其中96余所为综合性或单科性理工类院校,31所单科性医科院校。所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都开设了人文社科课程、医学类基础课程、理工类基础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及其与其相关选修课程,不同院校在学分、学时与实施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一般来说,多数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类、计算机类等理工方向,多数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与湖北科技学院为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资料的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版)和学院主页及其它查询调研;南方医科大学资料来源于该校提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电子版及其该校专业建设点主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参照作者前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路[2],收集研究文献材料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法对院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多维要素质点,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提出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措施和建议。

二、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办学方向,还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7年获教育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部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出版部级教材多部,多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群

主干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与程序设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信号与系统、医学传感器、医用X线机原理、CT成像原理与技术、MR原理与技术、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与法规、医学电子仪器原理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决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机构、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三甲医院的设备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从事仪器检测、生产研发和质量控制等工作,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4分/2644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183:461/1:0.21。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04:45/1:0.43,学时比例是1820:824/1:0.45。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折合成32周,1280学时,其中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医疗仪器综合课程设计2周,80学时。毕业实习4学分,160学时;生产实习4周,160学时;毕业设计(论文)14周,560学时;军训与劳动2周,80学时;创新课程4学分,160学时。

三、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方向有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医学信息工程(注:医学信息工程、眼视光学、听力学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等6个培养方向。2007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财政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出版医用传感器、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10余部部级规划教材,多次获得湖北省部级、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群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基础医学概论、医用传感器、医用检验仪器、医学影像仪器、微机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二级以上医院、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仪器设备管理,医疗器械营销策划与推广,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段式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总学分/总学时为158学分/281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200:475/1:0.2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17:42,学时比例是2180:630/1:0.34。见表2。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其中专业实习26周,毕业设计(论文)10周,就业实践8周,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医学仪器等课程、模电、数电课程设计教研室分散实施,没有载入训练周,这也是与南医大的不同之处。

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比较分析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其他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专业课程结构是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设有必修课、选修课两层次。南医大没有开设医用化学、电子工艺实习,是为数不多的院校,未开设医用化学课程显示远离生物与高分子材料类。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单科性医科院校,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之故。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有选修课,湖科院是学科基础课程未开设选修课。这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创新,适合于发展专业培养方向,南医大更能体现出平台宽口径。

(二)课程体系学分、学时分配的比较分析

1.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比较分析。两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见表1、表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湖科院学分、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高出南医大分/166学时,比例高出1:1:0.07,但差异相差无几。两校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学时比较,总学时1831学时,实验课学时为243,占总学时13.3%[3]。两校均高于上海交大,这数据显示出211工程大学人才培养既重理论教学,又重实践研发、自主学习之缘故。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时比较分析。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和适时、适宜性补充和调节,弥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内容的不足,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医大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分别是1:0.43、1:0.45,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数据显示,南医大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现象,且选修课偏重于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建设稳定性差。由此建议,开设选修课学时数应以不超过必修课的10%为宜,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4]。3.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较分析。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1、表2看出,学科基础课开设门数、学分、学时及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与全程教学课程总学分、学时基本平行,基本上分析内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医大,只有一项有意义的数据是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差异性大,湖科院高出南医大的1:0.13,显示出湖科院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中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种差异性说明,从总体上看湖科院更重视实践教学,反映出其是综合性院校,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组建17个教学院部,给实践教学创建了良好条件和宽厚的共享资源。4.医学课程学时比较分析,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开设情况与比较。南医大开设医学课程4门,总学时是212学时,分别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湖科院开设医学课程也是4门,总学时是297学时,分别是基础医学概论(解剖、生理、生化)和临床医学概论。从学时比较看,湖科院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85学时,高出率约占9%。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南医大是单科院校,医学基础条件好,该偏医的却偏工;而湖科院是综合院校,有较强的理工教学条件却偏医。两校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论点不相符合[5]。从邓军民等人报道资料看[6],首都医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有6门共472学时,远高于同类的南医大260学时,也高于综合类的湖科院175学时。

(三)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比较分析

从课程与就业的关系看,从整体上讲,主要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很大程度就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两院校对就业方向总体的表述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与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医疗器械公司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南医大就业方向偏重仪器设备的检测、质控与研发,而湖科院则偏重于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仪器设备营销策划。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32周,与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47周相比,从总体上少15周,由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各校各异,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但要说明的要素是,湖科院的医学仪器类、模电、数电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生产实习实际上是名义,也未开设创新课程。而两校的共性不足是实践教学环节都没有开设工程实践(金工实习)训练课;南医大未开设电子工艺实习课,开设电子工艺实习的湖科院也没有做好集中训练。实质上两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均不符合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五、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目标的建议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参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引导建立国家专业本科教育标准,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工程评估,配合专业认证制度与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办学理念创新,探究专业培养前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理念创新与目标要求可参照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拟综合利用中外优秀的办学资源,发挥国内外企业、集团公司的科研、教学和市场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合作教育,培养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的科技领域发展需要,精通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此外,高校可利用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条件探索与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计划”。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构架

第一,课程体系改革宜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建议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每段课程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分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科技与竞技活动)[7];第二,未来的任务是积极探索面向市场营销方向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方案,其专业课开设医疗器械管理、经济、营销类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分、总学时的35%—40%;三是学习清华大学,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满足学生个性化课程选修,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

(三)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程主导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可参照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传感器与及仪器设计、信息与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类等五大模块[8]。要求在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之间应该设置合理比例,淡化学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学科界限,避免体系出现较大的偏颇局面,也应避免面向市场、就业岗位的选修课而冲淡学科基础或主干课程,对开设的选修课一定要突出个性化。鼓励将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课程内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新视野。

(四)谋划课程体系策略,适应控制学时比例

第4篇: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天窗修;保障;安全

根据《太原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5T及AEI设备半月检纳入“天窗修”的要求,太原北车辆段通过理论研讨、实践检验,不断摸索动态设备“天窗”集中检修生产组织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货车监测设备保障运输安全的能力。

1 基本概况

太原北车辆段现有5T设备121套、AEI设备55套、134台电动脱轨器、7台热轮设备、21台列车试风装置,主要分布在北同蒲、京原线、韩原线、太中银、石太线、太焦线六大干线和太北、榆次两大枢纽;维修人员39人,负责沿线80个探测站、16个列检作业场车辆动态监测设备的日常检修以及应急工作。2012年12月31日,太原铁路局重新制定下发《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将铁路货车5T、AEI等行车安全监测设备的月检、半月检、春秋季整修、轴温探测器更换等项目纳入维修“天窗”统一管理,彻底改变以往利用列车时间检修设备的作业模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天窗”作业组织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遇“天窗”计划推迟,而现场作业人员不知道推迟多长时间的情况下,长时间等待,很容易出现封闭命令未下达便违章超范围准备及作业的情况;在明知“天窗”审批十分困难或已批准的“天窗”被临时取消时,个别作业人员会铤而走险违章作业,对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 “天窗”管理是一项新课题,存在变化中的风险。路局对“天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施设备“天窗”集中检的作业模式中,“天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天窗”管理的结合部涉及不同维修班组管辖范围,涉及段与各车务站段层面、段与车间班组层面,行车调度与设备管理单位之间,结合部错综复杂,问题不断翻新。

“天窗”设备维修作业计划需提前一周上报,只有充分的预想研判,缜密的安排,才能保证“天窗”作业计划顺利兑现。在试验新的“天窗”设备组织方案时,总是出现新的问题,只有每次总结吸取教训,抓反复、反复抓,才能避免问题反弹。

2.3 工装保安全的作用需加强。先进的工装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开展“天窗”设备集中检暴露出材料、工具方面的短板。一些车站与探测站距离较远,通讯设备难以满足防护要求。如新鸣李站、柏井站,驻站联络员与现场距离大于3km,超出对讲机功率覆盖范围,不能形成有效防护。部分生产工具储备不足,如相对于旧型单面黑体能快速标定的三面黑体,段只储备有6台,在集中检时部分探测站不得不使用单面黑体。现有2辆故障抢修车,供3个检修班组使用,辆均管辖历程均在300km以上,与总公司“每150公里配备一辆THDS故障抢修车”规程要求有出入,交通能力吃紧,影响设备抢修效率。

2.4 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大。全段配备动态监测设备维修专职驾驶员3人,负责日常设备检修、临故处理、“天窗”维修作业、配合施工人员作业的输送。“天窗”维修作业时间多为夜间,如石太线、北同蒲、京原线、太焦线,由于设备分布在各大干线上,最远地点(如灵丘、柳林南、大平)往返里程均在600km以上,驾驶员夜间作业量大幅增加,容易造成疲劳驾驶,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增大。

3 对策与措施

3.1 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相结合,提高“天窗”维修作业项目完成数。针对“天窗修”推行后“天窗”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太原北车辆段先后5次组织召开“天窗”座谈会、调查写实和征询意见活动,研究制定3种解决方案及对策。最后确定以设备“‘天窗’集中检”方案为主要突破点,按照“干线集中检,枢纽支线穿插检”、“枢纽‘天窗’不放过、垂直‘天窗’利用好、V型‘天窗’合理用”的原则,统一协调组织,力争设备100%纳入‘天窗’检修。

3.2 提升维修人员素质,在有限“天窗”时间内完成最高质量的“天窗”修。“天窗”设备维修作业时间在90-120分钟之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整套的半月检作业程序,作业人员的数量要保证,作业人员的素质更要提高。为提高人员素质,太原北车辆段从教育培训、激励引导两方面入手,积极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学技练功。在教育培训方面,针对动态监测设备技术含量高的实际特点,采取演练为主、厂家教学为辅的原则。定期组织脱产培训班,由厂家研发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利用厂家完整的实验设备模拟作业现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利用现有练功基地,不定期组织进行实作演练。激励引导方面,通过比武奖励制度以及革新维修人员计件工资制度,拉开主辅修与防护人员收入差距,引导职工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风气。

3.3 全段统筹组织,加强后勤保障。一是每次“天窗”集中检,段统一指挥干部的调配,安排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负责人,卡控作业安全和检修质量。根据人员业务特点、距离远近和车间生产实际调配维修作业人员,确保集中检人员充足。二是在“天窗”集中检时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各车间汽车使用计划,优先满足“天窗”集中检修。三是针对动态监控设备维修野外作业多、职工吃饭喝水难等问题。给职工准备了洗漱包、保温杯、矿泉水等生活用品,在严格要求职工作业的同时关心关爱职工,让职工安心工作。

3.4 加大工装投入,以工装保安全。一是采购大功率对讲,解决现场通讯不畅的问题;根据集中检需求增加三面黑体的配置,压缩“天窗修”红外线设备标定的时间。二是积极与厂家沟通,从配件送修、修理、取回三个环节入手缩短配件返修时间,同时做好易损、易耗材料配件的储备,满足现场需求。三是加大科研投入,通过小改小革提高设备质量,段成立QC小组,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先后对AEI设备调制解调器频繁死机,来车预警等项目进行研究,部分验证可行的项目已经投入使用。

4 “天窗”集中检的思考

第5篇: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营造氛围

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以来,我校领导始终把它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校长多次召开校委会商讨有关校本研修的话题,他还经常在学校例会上大力宣讲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好研修,不仅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倍增器。领导的讲话,使老师们内心受到触动,思想上更加重视。我们教科室精心组织安排,使得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大力开展校本研修,主动研修,在我校以蔚然成风。

二、机制保障,带动学习

针对校本研修,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导处决策安排,教科室具体主抓实施。首先我们教科室拿出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总方案,并予以公示,收集意见,修改完善。老师们在大方案的框架下,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上交存档。平时无论是参加集中培训活动,还是自研活动,都要求做好笔记,以备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过程管理,我校根据上级精神和“白云路模式”制定了《XX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考评细则》;对于结果的评价管理,我校又制定了《XX能级考评表》,《XX校本研修奖惩方案》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我校教师们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研修的活动中去,保证了一定的质量。

三、活动引领,促进发展

本期研修活动,我们主要做的有:

1、积极反思暑期部级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培训活动。我校大部分教师都参加了今年暑期的网上教育培训,每个人都认真学习,仔细笔记,还保质保量完成了多次网上作业。今年开学领导检查了笔记,学校统计了成绩,我校每位教师都合格,特别是严小春、张金梅两位老师作业得了100分的满分,被树为我校的典型。九月针对此次培训,学校组织教师们分教研组或集中讨论收获,写心得体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打算,并要求大家把学到的好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2、学生教育能力的培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期十月举行专题讲座,主题就是如何有效教育学生的班主任培训,先后讲了三期,老师们反响很大,许多年轻教师称收获大,受益匪浅。

3、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培训。教育局实施校园联网计划,打造信息化学习平台。如果不会计算机,这一切只会成为空谈。十一月以来,我校一直在进行以计算机运用为主题的信息技术培训。针对我校实际,年龄老化,不会或不熟练成为主流,这是个大问题,因此在严校长的指示下,我们教科室主抓,定人定时定地点,聘请李主任负责培训。李主任精心备课,分若干个专题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上网查找资源,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展网上教研,创建个人博客等。经过近一月的学习,老师们进步挺大的。

4、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语、数教研组除继续抓好听、评课外,还积极按上级要求每月搞两次网上教研,有中心议题,有参训教师回贴,有组长小结。尤其是10月份教学展示月,所有在岗教师都参与展示,老师们精心备课,认真准备,扎实上课,大家都展示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一定实效。

总之,多样的研修活动开展,激发了学习热情,锻炼了操作能力,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四、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上自校长,下自普通教师,每人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真正体现了全民皆兵,每人不落下。我校的李书记、伍老师算得上是老革命了,他们平时不怎么摸计算机,顶多就是看看天气预报,浏览一下新闻而已,但这次培训后,他们学会了打字,简单编辑,还会熟练运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等,进步可真大;李老师、舒老师对计算机也不很熟练,但她们学习刻苦认真,每天加强练习运用,现在不仅能打字排版,而且还会创建个人博客,写日志推送发表等;陈老师、杨老师本来电脑技术就不错,经过此次培训,他们的技术简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制作PPT课件,又快又有质量,甚至能做动漫,真让人羡慕。多种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共同进步。

第6篇: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一、 研修目标

针对我省当前乡村教师发展专家指导不够、骨干教师引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员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1. 在导师组的引领下,开展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符合学员实际发展需求的研修活动,为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师成长成为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奠定基础。

2. 发挥培育站学员基于岗位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全体教师的辐射,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进一步完善我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二、 研修流程

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教师培训年度规划。各市、县(区)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大市教师发展学院、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等)要指导导师组科学制定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方案,遴选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提供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按照“建站”“研修”“评价”的程序,实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

1. 建立培育站

(1) 确定培育站主题。各市、县根据各学科、学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统筹做好各年的建站计划。对于教师人数较少的学科,可组建跨学科的培育站,也可依据地理位置相近原则进行协调,跨县区组建同一学科的培育站。

(2) 成立导师组。根据每个培育站的主题,成立导师组。每个培育站由3名导师构成导师组,其中1人为主持人。其中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教研员和高校(或省级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县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学科教研员组成。鼓励跨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导师的遴选实行自主申报,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上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审核。

(3) 选拔学员。所有学员均从乡村教师中推荐选拔。(根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乡村教师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涉农街道和村庄学校的教师。)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25名学员;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30名学员。学员的遴选程序为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备案。

(4) 学员分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内可设立若干研修小组,选拔优秀学员担任组长,明确研修分工,建立研修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开展研修活动

(1) 导师组业务能力提升

省、市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主要包括培育站研修需求诊断分析、研修方案设计、研修课程资源开发、学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网络研修指导、线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生成性研修资源开发、教师协同研修等。鼓励导师组创造性开展研修工作。

(2)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采用集中研修与岗位研修相结合的模式,集中研修旨在确保研修针对性,岗位研修旨在确保指导个别性。在研修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实现两种研修模式的有机融合。

集中研修是指导师组根据培育站学员的整体发展情况,结合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预设研修主题,组织培育站全体学员进行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可采用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考察交流、小型讲座、微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呈现等方式进行。集中研修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经验分享以及研修成果的运用和展示。一年内集中研修时间不少于30天,暑假期间每月不少于2天,平时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天。

岗位研修是指研修活动要结合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可以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料推送等方式,由培育站导师组对学员进行个别化指导。岗位研修主要以网络研修与学员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动学员即学即用。鼓励学员将岗位研修渗透到校本研修活动中,深化学习内容,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同伴共同发展。

(3) 教师培训管理机构保障研修

各市、县(市、区)要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过程管理纳入年度常规工作。通过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建立本地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提供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与专家指导服务,确保研修工作高效开展。要放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培育站的工作开展要结合区域教研,以产生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积极效果。

3. 年度评价考核

省、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不断改进方法,对培育站研修的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和实施绩效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评价以导师组的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共同体组建、研修活动开展、资源生成、学员学习成效等为重点,根据评价结果,对工作突出的导师组要给予奖励支持;对工作不力的培育站,取消其下一年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申报资格。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培育站考核细则。省教师培训中心将组织学员进行优质课堂教学比赛和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通过网络手段,有效纪录并反馈导师的指导活动和学员的研修行为与成效,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考核、评价培育站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导师组要根据培育站的研修方案,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激励学员认真参与,乐于展示,积极分享。做好本培育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对参与研修、支持同伴、完成任务、生成成果等进行有效评价,并发掘推荐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对学习成效显著的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要给予专业发展的专门支持。

三、 职责分工

1.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省级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2) 专门拨付研修经费,保障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顺利进行所必须的经费支持。

(3) 做好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定期调研、交流、研究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运行情况。

(4) 发掘先进做法,总结典型经验,推广研究成果。

(5) 省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

2. 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本地区教师培训规划,落实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2) 完善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

(3) 加强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区域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提供满足培训需要的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做好需要网络技术支撑的各项工作。

(4) 遴选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主持人和指导教师,选拔学员,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5) 根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规划与职责分工,做好省教育厅下拨经费的管理,指导培育站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经费。

(6) 做好对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监管和评价,及时发掘好培育站、好学员、好成果,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做法、典型经验。

3. 培育站导师组

(1) 制定本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方案。

(2) 组建站内学习小组,建立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3) 组织集中研修,围绕主题开展研修活动,解决学员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4) 组织常态研修,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

(5) 指导本站学员形成研修成果,总结、提升、凝练优秀成果。

(6)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本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

(7) 及时发掘典型,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4. 培育站学员

(1) 根据培育站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 认真参加集中研修,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3) 积极参加常态研修,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4) 有效利用培育站,养成网络学习的研修习惯。

(5) 树立分享、交流、合作学习意识,有效融入学习共同体。

(6) 学以致用,完成研修实践任务,提交培训成果。

四、 经费使用

1. 省教育厅每年下拨大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经费10万元,下拨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7.5万元。

第7篇: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1通过六天的研修,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简单说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流利的英语口语。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要注意情感态度的教学,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利用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这次感触很深的是分层教学的理念,以前在课堂上对学生总是采用统一的要求,这样对于差一点的学生由于听不懂,便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很低,如果采用分层教学,那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并且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对于有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个人觉得课堂的主动权还是应该属于老师的,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

总之本次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效果较好。尤其是是专家们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都是用现代教育的思想,站在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高度来认真分析教材,从确定教学目标入手,重点研讨如何使用材料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难点放在选择适应探索活动的教学方法上。整个活动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研究、学会了讨论,特别是研讨气氛异常活跃,好多好的点子,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应运而生,这次培训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上的一次盛会,大家相互探讨、畅所欲言。因此这次培训活动对大家今后的英语教学大有好处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2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个人研修情况做如下总结:

1、在业务方面: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3转眼间,校本研修即将结束,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表现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研修,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与知识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需求。通过这次网上教师培训,我深入思考了我校初中英语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根据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常规验收为契机,完善和深化英语学科教学常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重点围绕“课例研修”通过一系例的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力求英语阅读教学既扎实有效,又开拓创新,积极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

二、研修目标与措施

开展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制订本校英语课评价标准作为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开展以观评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年我们计划以个人观评课、备课组集体观评课,教研组集体观评课等多种形式调动更多学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达到课堂岗位练兵的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教学实践和教育行动研究,力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去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轻负高效的教学;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强化教研组建设,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完善校本研修体系。积极参加“研修一体化”,开展“区域协作研修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让她们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让她们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快速提高。结合教研室和学校的其它工作安排,本学期有一些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评比活动。组内应落实专人进行针对性辅导。校本研修是集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一方的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1、继续贯彻上级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有关会议精神,通过政治学习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进一步端正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对待苦乐观、荣辱观以及质量关。以工会活动为载体,开展学陶师陶活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坚决杜绝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育和教师形象的现象,一经发现,即予教育,批评指正。

2、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掌握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发展目标,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3、以同轨学科为单位,组织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确立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同学科的教师要做到“一结合、两发挥、三定、五统一”。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内容、主讲人;统一进度、重难点、作业练习、单元测试题和教学目标。

4、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到人人上教研课,人人、参与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同时开展“一课例三讨论”活动,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5、交流个体学习感悟,包括理论学习体会自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认真研读有关新课程教育理论,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

6、专业知识和课程标准学习,包括新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试题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学科方法、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

三、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

1)网上观课、评课

孟津县在网上提供优质课资源,借助网络平台,我们积极参加学校资源库建设,毫无保留地上传备课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与组内同仁共享教学资源,在教学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校外听课、评课

学校经常组织我们英语教师集体外出听课、评课,听取经验介绍。

3)组内听课、评课

每学年每位老师开一节组内公开课,组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4)骨干教师展示课

校骨干教师每学期开一次展示课,供组内教师观摩、研讨。

四、以教学反思为基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我基本养成了“天天反思,月月总结”的习惯,每天上完课后,在备课本上做好简单的反思记录,每月月底写一个教学反思案例。我每上完一次公开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五、个人发展

1)用心读书,不断学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我深深体会到读书能给我增添乐趣,能扩大我的视野,能充实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从教之路,因此,我在研修期间也用心品读着一些教学专著,其中精读的书有《爱的教育》,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刘良华的《教育自传》,并写了读后感。

2)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接受别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做法,积累了一点经验,虽然浅薄,虽然不成熟,但能用一点笔墨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也算是一项成果,我结合自己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经验,融合在培训院学得的理论知识和跟班学得的综合知识,写了两篇研修论文,分别是《情景创设与有效教学》和《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点滴思考》。

3)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在研修过程中也认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博文上传到博客上去,还用心去浏览别人的博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作品发表评论。

八基本功训练。

第8篇: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小平让彭真抓宪法

1979年制定刑法等七部法律时,就涉及对1975年宪法的修改问题。那时,对宪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除了制定这七部法时必须改的有关规定,还有一些重大问题,包括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的规定,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修改。

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问题比较大,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1979年6月12日,彭真同志召集乌兰夫、姬鹏飞、刘复之、武新宇、邢亦民、王汉斌和我研究,先根据地方组织法、选举法、检察院组织法提出的问题,对修改宪法若干问题提出了草案,由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1980年,中央书记处研究1980年、1981年的工作安排,其中就有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彭真同志两次对我说,他回北京工作后,邓小平同志让他抓宪法问题,并说要集中力量搞。

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建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宪法修改委员会由任主任,宋庆龄、彭真任副主任,委员有103人。党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同志,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各党派的负责人,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都参加了宪法修改委员会。

1980年9月15日,主持召开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成立了秘书处,胡乔木为秘书长,还有几位副秘书长。会议决定,由秘书处先提出一个讨论稿。秘书处成立后,开始进行两方面工作:一是广泛地征求各界人士对宪法修改的意见,召开地方、各部门、各界人士、各方面专家包括法学专家、经济学专家、政治学专家的座谈会;二是对中国建国以来的宪法进行研究,同时搜集了许多外国宪法的资料。

全国各族人民对修改宪法非常关心,思想非常活跃。经过,大家都在总结经验教训,考虑如何才能防止类似情况再发生,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有比较大的分歧,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有。比如,宪法要不要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制度是实行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还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搞一院制还是两院制;实行联邦制还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等等。具体的意见就更多了。秘书处的工作人员根据各方面意见开始起草条文,搞了五稿,不少条文都有几个方案,甚至连要不要序言,也有不同意见。

当时,根据中央决定,“两案”(指对、两集团的审判――编者注)审判指导委员会由彭真同志挂帅。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月27日,六中全会决定,由彭真同志主持宪法起草工作。6月28日晚,彭真就找我谈修改宪法问题。6月29日上午,彭真同志召集武新宇、王汉斌、项淳一、我和杨景宇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研究修改宪法工作问题。

从北戴河到玉泉山

为了集中精力抓修宪工作,1981年7月13日上午,我和项淳一随彭真同志到北戴河搞调查,住在11号楼。7月18日上午,彭真对我和项淳一说,就修宪问题给中央写个报告,修改工作组由胡绳当组长;你们俩人在我这里参加修宪,一些问题我们讨论后再对外讲。7月20日,把胡绳和参加起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几个人找到北戴河,搞了个小工作班子。

从7月到北戴河至8月13日回北京,搞了一个月的调查研究。首先是了解情况,彭真听取胡绳、王汉斌关于前一段修宪情况和问题的汇报,找一些同志了解情况,调查研究。8月17日,我根据前一段时间彭真同志研究的问题和了解的情况,整理出29个问题。10月3日,彭真同志在修宪秘书处、工作组的会上说,在北戴河了解情况,包括实际情况和各方面意见,如秘书处的草案,几个方案比较、各方面意见等,脑子开始有点眉目,知道存在什么问题了。

8月20日上午10时,彭真找胡绳和我到北京医院。他说,修宪分两个班子,一个是工作组,一个是秘书处,人多了搞不成。9月30日上午,彭真找刘复之、林默涵、刘白羽、项淳一和我开会。彭真说,现在宪法具体工作胡绳管,实际上是三人,还有一个王汉斌,一个顾明。宪法修改方面,顾昂然做秘书。这就给我明确和加重了责任。

10月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修宪秘书处、工作组会议。彭真同志说,现在把整个搞宪法的工作班子组织起来,把“苦力”集中到玉泉山。接着,由胡绳宣布工作班子组成,彭真同志对修宪的原则和方针讲了话。

10月5日,起草班子集中到北京玉泉山,下午召开工作班子会,进行了分工和安排。序言部分由胡绳、龚育之、卢之超起草,总纲部分由胡绳、顾明、王叔文、许崇德、肖蔚云起草,权利义务部分由王汉斌、张友渔、王叔文、杨景宇起草,国家机构部分由王汉斌、邢亦民、顾昂然、许崇德、孙立、许孔让起草。

听取不同意见 注意防止“私货”

经过前一段工作,对问题、情况、各种意见和不同方案有了了解,但如何解决、如何规定,是关键问题,难度是很大的。

彭真同志9月15日在305医院对我和杨景宇说,搞宪法不容易,比审“两案”的压力还重。他说,要了解问题、意见,解决问题不是和稀泥,不能回避矛盾,要高度民主,又要高度集中,要符合人民利益,不容易。7月19日上午彭真对我说,要用事实说话,要工人、农民及知识分子拥护,可能有什么争论,要考虑、酝酿一下。后来,彭真同志9月8日又对我和项淳一说,要了解主要问题,有时也提些问题,要听不同意见,要注意各种思想,注意防止“私货”。

我们根据彭真意见,研究提出方案,不仅研究我国情况,而且研究外国的有关规定;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经验和“”教训,对各种意见反复考虑研究,提出方案。

关于如何规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有什么不同?我们做了对比,主要有两点:第一,各级人大是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它监督。我们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这个权是不可分的。在人民掌握权力这样一个前提下,行政、审判、检察实行分工、制约。资产阶级议会只是立法机关。第二,代表对原选区或选民负责。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程序,罢免、撤销自己选出的代表。西方议员是选举产生的,但是议员当选后,在任期内选民是不能撤换的。我们人民代表的权力是相当大的,但决定问题要集体决定,通过集体来行使;同时,代表还要受原选区选民的监督,如果不代表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原选区选民就可以依法撤换、罢免。

既然人大制度好,为什么发生“”?这是一些人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不是人大制度不好,而是他遭到破坏。

有一种意见认为,全国人大代表人数太多,不便于经常进行工作、行使职权,建议减少代表人数。经过研究认为,我国是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有50多个民族,2000多个县,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各地方、各方面、各党派,在全国人大中都需要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数太少了不行。关键是要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和加强常委会的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实际上可以说是常务代表,是代表各方面的,人数比较适当,经常开会比较方便,以此来解决更好地发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常作用的问题。 我们有人大常委会增设了常设的专门委员会。

民族问题也讨论得比较热烈。有人提出搞联邦制。是搞联邦制还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世界的经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而不采取联邦制。

到1982年2月,经过四个多月工作,工作组提出了修宪讨论稿。这一段工作任务十分紧张。我除了参加国家机构部分的起草,还要参加和了解其他部分的情况和问题,向彭真同志汇报。有些还要根据彭真同志意见,起草向中央的请示报告。

“一个字,定!”

提出宪法讨论稿后,1982年3月召开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讨论稿进行审议。4月召开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又开了九天,对讨论稿逐条审议修改,提出宪法修改草案。这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对宪法修改委员会提出的宪法修改草案进行讨论,4月22日决定公布,交全民讨论。宪法草案公布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全国各族人民非常重视,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工作组对提出的意见搜集和整理,进行研究。

彭真对工作组说,如何修改?第一,调查各地、各方面意见;第二,研究、比较哪些吸收;第三,修改。彭真同志说,有些问题考虑过,又提出来了,还要考虑,深一步,否定之否定。9月9日上午,彭真在玉泉山对我说,对大家的意见,一个字也要研究,现在主要是吸收不同意见。

经过一段工作,9月30日上午,工作班子召开全体会议研究修改。这时彭真同志说,对宪法修改采取什么态度?一个字,定!各种意见定下来,不是搞争论,不是搞一家之言。党内争论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写。问题不成熟、没有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自己想的还没有经过社会检验的,或经不起社会检验的,也不写。只写定了的共同原则,才可以团结;有了团结就有了安定,十亿人要遵守,党员也要遵守。我们根据彭真提出的要求,对提出的意见认真进行了研究,对草案进行了修改。

10月4日召开宪法修改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了五天,根据全民讨论的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对草案又进行了修改。根据不完全精确的统计,一共修改了近百处,纯文字的还不算。10月5日上午,彭真在玉泉山对我和项淳一说:上次讲了定,今天讲实现,逐步实现。宪法是长期的,具体的不管。11月19日下午,彭真找我和项淳一、杨景宇准备政治局讨论宪法草案时的发言提纲。11月20日下午,政治局开会讨论宪法修改草案。11月23日,宪法修改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改草案,决定提交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11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改草案。从11月27日下午代表开始审议,经过逐章逐条审议,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我们作为工作人员,根据代表意见,研究提出修改方案,修改涉及的条文有19条,有的条文修改不止一处,连序言、总纲,一共修改了近30处。有些是重要的修改,例如增加了“违反宪法和法律必须追究”,这是军队代表提出来的。

第9篇:集中研修总结范文

彭总激情洋溢的发言赢得了在座的商家和选项投资者如潮般的掌声……

行业领军

40多家奥可分公司业绩骄人

2007年,是奥宇可鑫公司发展跨越的一年,年初成立了以两院院士为技术核心的奥可表面工程机械零件再制造技术研究院,奠定了奥宇可鑫修复技术未来发展创新的理论基础;出版发行的《机械零件再制造》杂志为引领循环经济,开拓了新的信息交流渠道;成立的中国设备管理者俱乐部更是为拓宽技术的应用领域建立了牢固的发展平台。奥宇可鑫公司一次次的出鞘亮剑,就是想站在特种修复行业的峰顶,引领整个行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基本国策的实施,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奥宇可鑫修复技术”在市场中一石激起千层浪,目前在全国拥有40多家分公司,从北国冰城哈尔滨到南国羊城广州,从齐鲁大地到江浙的金三角,从沙漠之洲的乌鲁木齐到山城重庆,到处活跃着奥宇可鑫的修复队伍,他们以精湛的技术、专业的服务迅速进入了当地的龙头生产企业。其中单笔工程收入超过20万元的已经占加盟总数的30%左右,单笔工程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的已经占加盟总数的50%以上,500强企业中30%以上与奥宇可鑫总公司及当地分公司有过密切的合作。大庆分公司以良好的信誉、及时的服务被大庆石油管理局连续两年评为优秀合作单位;宁波分公司更是以真诚的合作被吉利汽车集团、宁波丽阳化纤(日资)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将联系电话收录在企业内部通讯录中;苏州分公司以“奥宇可鑫修复技术”一举攻破了德国号称高精度免维修的申克煤粉秤的修复难题而名动江南;被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誉为开创了世界维修领域先河的奥宇可鑫齐齐哈尔分公司名扬北疆……分公司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国家挽回了无以数计的经济损失。

奥宇可鑫集团及行业带头人彭兴礼也引起了国家各级部门及相关媒体的重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相继与奥宇可鑫集团公司合作成立了专业服务的机械零件修理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创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部门也将奥宇可鑫公司定为了研究员单位;中央电视台、国家知识产权局、山东卫视、安徽卫视、辽宁卫视、广东卫视等多次报道奥宇可鑫修复技术的先进性及彭兴礼的先进事迹,从而进一步确立了奥宇可鑫集团在行业的主导地位。

破解国际性技术难题

奥可特种修复技术挽回亿万损失

浙江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是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主营水泥。公司每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380万吨,采用国际一流工艺、设备,全线实行计算机集中控制。公司实力强大,装备精良,工艺先进,拥有进口的荧光分析仪及差热分析仪、多元素分析仪等先进的分析、检验仪器设备和一个混凝土研究中心,是全国五百家最大建材企业之一。

2005年12月20日,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举办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培训班上,尖峰水泥有限公司的设备部部长认识了主讲专家彭兴礼。当得知这位专家在做着学术研究的同时还经营着一个拥有30多家分公司的修理集团时有些震惊,便留下了距离本企业最近的奥宇可鑫苏州分公司的联系方式。机缘巧合,2006年5月,浙江尖峰水泥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上的煤粉秤出现了问题,此煤粉秤是德国生产的产品――申克煤粉秤,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计量设备,价值200多万元。煤粉秤是水泥行业的必用设备。该秤心脏部位:空气轴承、轴套和轴的配合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设备部部长当即就想到了在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培训班上结识的奥宇可鑫,立刻掏出手机将求援电话给奥宇可鑫苏州分公司打过去,将详细损伤情况和此秤精度的高标准要求,以及空气轴承、轴套和轴的不明材质等情况向奥宇可鑫苏州分公司葛经理叙述了一遍,并问道能否修复?葛经理十分肯定地说:“没问题!”

2006年5月以前,对于申克煤粉秤的修复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奥宇可鑫苏州分公司葛经理在总公司专家的指导下,带领技术人员与煤粉秤的使用人员共同努力,针对煤粉秤的使用要求运用奥宇可鑫的逆变脉冲电刷镀工艺成功修复了价值200多万元的进口申克煤粉秤的心脏部件,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及新件采购资金。逆变脉冲电刷镀工艺是应用电化学沉积原理,在金属表面选定的部位快速沉积金属镀层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该技术在北京奥宇可鑫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从电源、工艺、镀液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实、完善,形成了独立、可靠、经济、实用的新工艺,尤其适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现场不解体修复。此次修复工程是史无前例的,修复后的煤粉秤经设备工程质检部门严格检测,完全达到使用标准,厂家领导向奥宇可鑫竖起大拇指,感慨地说:“妙手回春之术,真是神奇!”通过应用奥宇可鑫特种修复技术解决了该工件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磨损问题,苏州分公司在总公司的有关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制定了修复该设备的详细工艺规范,并在各大水泥企业大力推广,云南某水泥厂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迅速与苏州分公司取得联系,通过紧张的抢修,现该设备重新投入使用,为企业赢得时间、增加效益、节约资金。

大庆油田炼化总厂是国家重点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械修理难题,常常因此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自奥宇可鑫大庆分公司成立以来,为他们解决了许多关键性难题,双方建立了长久、稳定、愉快的合作关系。如2005年5月,炼化总厂一条5米长的瓦斯管线由于长期腐蚀出现渗漏,严重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如果停产检修,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计划外停产每天损失达3000多万元,而且瓦斯属易燃易爆品,渗漏随时威胁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紧急关头,是奥宇可鑫大庆分公司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彻底修复了管道渗漏,为炼化总厂挽回了近亿元的损失。

奥可闪耀2007

三大首创成就行业权威

行业首创之一:成立奥可表面工程再制造技术研究院

2007年2月3日,奥可表面工程再制造技术研究院成立。奥可表面工程再制造技术研究院是在国家倡导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在我国表面工程创始人徐滨士院士等专家、领导的帮助支持下,搭建的一个以奥宇可鑫公司为经营主体、以北方工业大学为科研平台、以社会多方面人才为智慧源泉的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蓄积能量,为中国机械零件特种修复新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将循环经济高新再制造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研究院汇聚了2位院士、7位博士 、4位学科带头人、18位研究生导师及数十位各具特长的优秀人才。奥宇可鑫集团通过研究院,为分公司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在不断提高分公司人员的技术水平基础上,为技术的遥遥领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行业首创之二:出版《机械零件再制造》杂志

出版发行的《机械零件再制造》杂志是设备管理者和修复专家技术研讨、沟通的纽带,是“奥宇可鑫修复技术”为生产型企业解决修复难题的桥梁。在国家倡导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形势下,为了中国机械零件特种修理行业的快速、稳固发展,由有15年专业维修历史的奥宇可鑫机械零件修理集团携手,由两院院士参与的高科技研发团队的奥可表面工程再制造技术研究院及联动全国、汇聚百业的中国设备管理者俱乐部,共同编辑出版了《机械零件再制造》这本设备管理者专用杂志。《机械零件再制造》作为行业性杂志,综合报道全国机械零件修理行业的发展状况、表面工程领先的维修材料与技术、从事尖端科技研究的专家风采及有着重要影响的机械零件特种修复案例等。是设备管理者和专家沟通的纽带、是奥宇可鑫为生产型企业解决零件修理难题的桥梁、是全国设备管理者俱乐部成员交流经验展示才华的舞台、是设备管理者进行机械零件修复的参考指南。

行业首创之三:创建中国设备管理者俱乐部

中国设备管理者俱乐部是在国家倡导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形势下,面向全国工业企业设备科长、生产厂长等设备管理中、高层领导的一个以技术方法研讨、管理经验交流为手段推动会员单位设备管理、维修、保养和使用水平向前发展;积极促进本领域内信息沟通、提供深入学习机会的综合平台。中国设备管理者俱乐部秉承“终身学习、不断进取、保障设备、节约资源”的宗旨,以北京奥宇可鑫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及各地分公司为依托,充分利用奥宇可鑫的品牌优势和社会资源,致力于成为全国所有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设备管理者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设备保全部高东光部长在“中国设备管理者俱乐部”成立大会上讲到:“一个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他所从事的事业能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周围的人、周围的团体、周围的企业和公司对他有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是日益增长的,那么这个人和他所从事的事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奥宇可鑫公司就是由彭总带领得这么一批人组成,他们的事业由小发展壮大。奥宇可鑫公司最为突出的两点表现是:第一、及时性。只要你有需求,它可以及时到达现场。第二、能够做我们不能做的事情。对复杂零件的修复、高难技术的修复是我们用常规手段所不能做到的,但奥宇可鑫却能够做得很好。”

相关链接:奥宇可鑫机械零件特种修复技术使用接近于零的材料,将报废机械零件恢复使用寿命,直接减少千、万倍能源的消耗,彻底解决了进口、国产高精度零件损坏后传统工艺无法修复、更换新件费用昂贵、供货周期长影响生产等难题,已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盟条件:1、必须具备独立法人或自然人的资格。2、有一年以上的创业经历,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精神。3、拥有必要的经营资源。(1)省会市场加盟费48万元,地区城市市场加盟费40万元(包括2台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设备和必要的耗材)。(2)一间20―30平方米的办公室、60―70平方米的工作间、3―5名的操作工人。4、所选的区域必须是工业区。5、必须具有长期的经营理念。

单位名称: 北京奥宇可鑫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101400北京市怀柔区金台园甲1号

电话: 010-69646197

传真: 010-6968619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