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护师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护师护理论文

第1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近年来,报刊杂志登载了一系列发生在校园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罚"吃苍蝇"者有之,强迫学生互打耳光者有之,往学生脸上刺字者有之,剪断幼儿手指者有之,用火钳烫伤学生者有之,当众扒掉学生裤子者有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在我们学校,老师中虽然没有出现相类似的严重违背师德的现象,但老师中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失落心理、神经衰弱、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还是时有出现的。

下面摘录几段教师写给心理辅导中心求助信的部分内容:

1、“我是一名教师,从教十几年来成绩还不错,各种奖励证书也有七八个,还发表过若干篇论文,领导和同事对我的评价都很好。可是最近我好像出了问题。虽然我平时讲课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可一遇到上大课的时候,一看到有其他教师、特别是有学校领导在场听课时,我就感到恐惧万分。有时甚至从头天晚上便开始感到不安,似乎觉得什么都不对劲了,虽然手里拿着教案,可我已经什么都看不进去了……”

2、“我最近工作不带劲,备课、上课都是有气无力的,总感觉有一种被掏空了般的疲惫,无法像以前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付出关心和爱了。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我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我力图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却始终未能如愿,只好选择暂时出走……”

3、“干教师工作已15年了,最近几个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本来最爱和学生们呆在一起,可最近总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生们凑在一起说话,我听见就心情烦躁,总想躲得远远的。在办公室里,原本我爱说爱笑,可最近总不愿主动与同事聊天讲话,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

4、“走上教师岗位之后,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来不得半点马虎。我对自己一向要求严格,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变得脆弱、多虑,有时甚至无端地多疑,思维方式也似乎出了偏差。常常是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做,我便事先虚拟出许多后果。上课铃一响,我便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糊里糊涂地进错教室;接着担心自己上课时会不会因为紧张而在讲台上卡了壳;更担心自己会不会在分析例题时把解题步骤说颠倒了……总之,许许多多莫名的担心使我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5、“我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丈夫和我经常吵架,家里常常‘硝烟弥漫’,我的心情也总是‘多云见阴’。我这人很好‘面子’,家里的事不愿让学校的同事知道,平时在办公室与老师们相处时我总是和颜悦色。由于心中的烦恼无处发泄,我有时便不由自主地拿学生撒气。在教室里我经常板着脸,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是出了错,我借机连训斥带挖苦。我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问题的比率在20%左右。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数据或许是枯燥的,但数据往往又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1、前年,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相当部分教师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

2、据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程度较为严重(严重心理障碍)。

3、广州市天河区在去年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4、杭州市教科所几年前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5、北京市对五百余名中小学老师的调查显示,近百分之六十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百分之七十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二、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平常生活中,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统称为心理问题。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或心理异常现象,叫做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心理问题的一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

2.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3.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4、嫉妒心理。表现为自己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而习惯地产生某种不满的情绪。这种心胸狭隘的常见病,是人际关系中的不安定因素,它产生出许多矛盾和磨擦,影响团结协作,给别人带来损害,使集体力量内耗,也给自己制造烦恼和困忧。其实,教师育人的工作是学校集体的劳动成果,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都不是某一位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教师集体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尤其在教育目标和工作步调上的一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十分尊重同学们的劳动,珍惜学校集体共同取得的成绩。同时,应该如实地看到老师们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其他条件的差别性,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明白自己不可能事事都胜过别人,也不会事事都不如别人。放宽胸怀、扩大视野,防止自我认识失当,是防止和清除嫉妒心理的重要条件。

5、失落心理。是在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工作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领导注意而产生被冷落的苦闷心情。这种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如不及时克服,会使人消沉、颓唐而暮气沉沉。

6、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1)态度上的变化。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可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

(2)行为上的变化,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三、教师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工作负荷大。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开会、课改培训、教学论文、质量评比,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

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甚至是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常常有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失落感。

第三,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在各地,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而那些在普通学校工作的教师,辛苦程度不比重点学校轻,甚至更操心,可是却很难看到成绩,职称等问题更难解决,在不公平感控制之下也更易引发心理失衡。

第四、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要加倍用心于教学以获得较高心理报偿——得到学生的尊重,家长的认可,而学生却认为我缴了高额的学费你教师理应高度负责,认真教学,这就出现了师生之间认识的偏差;另外,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孩子在学校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如:李海燕、金亨布等。

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工作,在教育和教学中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奋进。反之,就会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和干劲,精神疲沓,办事敷衍拖拉,得过且过。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其次,有利于教书育人。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的集体认识活动过程,需要师生双方都具备昂扬振奋的精神,而学生的情绪又需要由教师来激发和调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有助于形成和谐、合作、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信服老师的人格,学习和模仿老师的言行。例:许国华。

第三、有利于促进教师身体的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其物质基础,身体健康,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乐观向上,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反之,身有疾病或有生理缺陷,使人产生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对提高身体素质起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精神愉快、心胸开朗、温和宽厚、善于合群,就会能够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长期抑郁寡欢,焦虑烦躁,疑心重重,忧心忡忡,就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何况,心理素质良好,还是人脑功能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俗话说:心宽体阔。这也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人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折的因素就是心理不健康。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素质指的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产生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个体有健康的心理,且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心理素质也越好。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㈠、兴趣、活动广泛

心理健康的人大多能主动、直接从事各种活动,具有广泛的活动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某些事或工作。一个人参与的活动越多,他的心理越健康。

㈡、有较强的责任心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意识到个人对自己、对社会所负的责任,而且能在言行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个人及社会责任心越强,完成任务的主动性越大,其心理越健康。

㈢、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融洽

心理健康的人对他人、对社会能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而不是对立、对抗敌视和仇视。他们本人能与人交往,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别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即尊重、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的态度(即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在一个集体中,他们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和集体休戚相关,安危与共,他们勇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为集体和他们谋求幸福。

㈣、情绪上有安全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对挫折、恐惧和不安全、意外等有相当高的忍耐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定、果断、自制和耐心的顽强意志。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优柔寡断、遇事慌乱、感情用事、烦躁不安的不良现象,会破坏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

㈤、有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

受现实生活的挑战,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通过工作和学习中的一次次成功来满足应付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特征。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刘绍禹教授曾经指出:精神健康的人,感觉生活有意义。做事一定有目标,对工作怀有热忱,他的头脑是清晰的,毅力是坚强的,循着计划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凡虎头蛇尾,忽东忽西,态度消极,感到生活无味的人,心理就不健康。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会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很多,而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

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面对学生家长质问:你们班学生数学成绩为什么这样差,那这位老师肯定会泰然处之,并向家长解释这次考试的实际情况,使家长听了以后感到放心与满意。有经验且充满自信的教师,他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

2.换个角度想问题

客观地讲,教师是无法满足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提出的所有要求。而且,许多要求、期望,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期望都是非常极端的。比如:你希望所有的学生都遵守纪律,但现实是不可能的;你希望所有学生都掌握你所传授的知识,但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以你的理想去想问题,那你会体验到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而你从现实出发去想问题,那你就会心安理得地继续工作。这里我想说的是,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很多时候,这种失败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观的。

教师有时也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比如许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班上某个学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学校的通报批评甚至处分。对此班主任不必因此而过分内疚自责,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学生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师只要尽到了责任,就可以问心无愧。

3.控制并排除消极情绪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坐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教师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因此伤害了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反过来不仅是不尊重教师,不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

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二、从情绪本身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去排除。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4.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哭一场,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在QQ上跟朋友聊聊天写写日记。“身”方面如:参加剧烈的体力劳动,或到歌厅纵情高歌一曲,或与亲友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5.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不要盲目地去跟人家比。干着自己的工作去跟人家比生活,这容易使我们的心态或心理失衡。如拿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拿自己的待遇与人家的收入比较;拿自己的生活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这样一比,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冤气、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有时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我们只要有个房子,有个快乐的孩子,有个相爱的他,有个存折就足够了。要看到还有人在为工作而奔波,还有人面临着下岗……

6.千万不要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快乐不快乐常常取决于自己有没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取决于对待问题的取舍方式。一位校长事先没有打招呼就坐在教室里听某个教师的课。这位教师开始没有发觉,待她发现校长在听课,情绪开始紧张,语言表达也不流畅了。心里想:“课讲糟了怎么办?校长会怎么评价?会不会在大会上批评我?会不会影响我评职称定?”结果,这节课真的砸了。接下来几天,该教师为这节课的失败而郁郁寡欢,生活中也屡屡与他人发生冲突。

有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狐狸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葡萄晶莹剔透,心里想滋味肯定好极了,可是它的身高够不着葡萄,感到很难过,但它最终告诉自己,这葡萄肯定是酸的,没有味道,于是潇洒地走开了,这就是著名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故事。我想,吃不到葡萄,狐狸完全可以有以下二种想法:(1)是什么人跟我过不去,故意把葡萄架做得这么高;(2)这么好的葡萄在眼前都没有机会得到,我有什么用呢?如果这二种心态存在,狐狸就可能会郁郁不乐地渡过一天,不会这么潇洒地走了。

人又何尝不会犯选择的错误呢?一些人,每当受到挫折时,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或怀才不遇,或认为有人与他过不去,于是总走不出痛苦的阴影。

7.从其它方面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学校之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建立个人博客等等,使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8.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学校读的几年书就掌握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那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应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不积极参与继续教育,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

所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9.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生涯顾问专家建议,当你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目前的工作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当然应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第2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理教学查房;护生;整体质素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34-01

在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护生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现象。为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护理教学查房的形式加强对护生专科知识的培训,引导护生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查房过程

1.1时间安排:科教科每年年初制定教学查房计划安排表,每个由一个科室负责组织一次教学查房,查房内容由科室自定。

1.2参加人员:科室全体护士、实习同学及本院毕业1~2年的护士参加。

1.3查房形式:采用个案整体护理查房。查房时间确定后,由带教老师选择病案,提前一周通知护生和本科室年青护士做准备。由护生根据临床病例书写病历汇报,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给病人进行护理体检等。

1.4查房内容:由带教老师主持护理查房,首先介绍查房内容和目的。让护生明白,通过护理查房,要掌握本病的专科知识;会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学习与沟通交流的技巧,向患者传达医学信息和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等。由一名同学汇报病情及护理过程。老师以启发式提问:针对具体病案应该如何正确护理评估病人、准确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组织护理实施、正确护理评价及怎样进行健康教育等。同学们积极发言,展开热烈的讨论,能比较准确地评估病人,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能正确地介绍健康教育内容。年青护士补充临床护理经验,带教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完善查房内容,讲解护患沟通技巧,评价查房效果。最后,老师带护生到病房看病人,接触病人,了解临床护理过程,评价护理效果。

2讨论

2.1护理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 护理教学查房全过程是由护生组织实施,护生为了能在同学面前充分展现自我,为了能在讨论中正确回答问题,护生就会认真复习专科护理知识,主动查阅有关医学资料,主动请教带教老师和医师,主动下病房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情,观察疾病治疗及护理效果。护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1]。

2.2护理教学查房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在查房中护生积极发言,将学习的专科知识和医学信息与同学分享。而且对于专科新知识、新技术很是渴求了解。如COPD病人的呼吸功能锻炼如何演示,同学们纷纷向教师请教。护生学习兴趣很大,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2.3护理教学查房使护生掌握了专科护理知识,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讨论、分析病案,护生学到了专科护理知识;老师将临床思维方法与步骤传达给护生,指导护生学会分析问题,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老师解答护生的疑难问题,让护生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丰富临床经验。使护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渐趋完善[1]。

2.4护理教学查房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 查房前老师为了能应对护生的提问,也做一定的准备工作。通过授课,老师也在不断地学习,所以无形中也是在提升教学水平。

第3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26-01

1影响因素

1.1护生自身因素

1.1.1大部分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基本的护理常规、消毒隔离等知识掌握不全,其主要原因在于护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经常是考前突击,导致所学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方法不灵活;有的护生不热爱护理专业,缺乏主动性。

1.1.2实习期间理论脱离实践。护生在学校多是被动的吸纳知识,对临床护理中的各项操作缺乏感性认识。初到临床面临的是需要主动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而往往结果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护生不能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利用这些知识为病人提供切实的服务[1].如进行静脉输液等治疗性操作时,不能理解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用药后的反应等。因此直接影响了实习效果。

1.1.3护生对自己缺乏高标准要求。实习中后期,护生自认为基本上掌握了各项护理技术,对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性思考,认为护理工作就是基础护理、静脉输液、发药等琐碎事情,不需要高深理论,所以实习态度变得不端正,思想上开始放松。由于护生操作不熟练、护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观察病情能力较差、病人及家属对护生的不信任,致使带教老师无法指导护生进行操作,大部分护理操作也只有带教老师自己去完成,护生凭借自身贫乏的知识,也难以完成高难度的操作及病情的观察等,从而影响了临床实习效果。

1.1.4护生心态上的放松。实习中后期,护生基本上开始陆陆续续找工作或已找到工作,对待实习有种懈怠心理,没有实习初期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了临床实习效果。

1.1.5护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差。护生大多90后,年龄较小,在工作时自主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在面对病人进行沟通时拘谨、语言生硬或少言寡语,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

1.2带教老师的因素

带教老师多为临床护理骨干,在带教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双重的任务造成带教老师有时顾此失彼。另外带教老师的能力、敬业精神以及工作态度的好坏等也直接影响了护生理论与技能的掌握。优秀的带教老师会促进护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提高。相反,带教老师工作懈怠,对病人态度生硬以及对护生的指导讲解少,或者怕出差错事故,事事自己动手,只让护生从事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影响了护生的实习成效。

2 对策

2.1注重护生实习质量的提高

2.1.1护理部根据实纲,制定实习计划并安排临床教学活动,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使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了解医院的环境、培养安全意识。面对病人病种多、症状复杂、突发状况多等情况,护理人员作为病人第一手资料的获得者,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因此,护生除要参加科室的业务讲座外,还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类业务学习及教学查房,以便对临床护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出科前进行考核,并进行评价,促进护生自觉的学习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实习质量。

2.1.2护理部制定实习考核标准,通过培训要求护生达到标准。护生必须具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态度;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医院和护理人员的形象,不发生违纪现象;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操作考核达标;能够了解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并能依据质量标准进行临床实践。

2.1.3进行护理操作示教。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定期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进行临床护理操作示教,提高护生的操作水平,从而提高实习质量。

2.2发挥带教老师的指导作用: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起着为人师表的作用。带教老师担负着双重角色,既是护理人员又是老师,所以带教老师必须是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护生的言行举止。另外,带教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更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以及边缘学科的理论知识。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实习质量,所以带教老师要主动的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积极安排时间指导护生,提高实习效果。

2.3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进行分层带教。在临床实习早期制定带教计划,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指导,有利于护生尽快适应环境,使其尽早完成从学生到专业人员的角色转换,更有利于护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因此,加强护生的实习管理,可以促进整个护理队伍的发展。

第4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护理;临床护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67-02

根据多数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进程的安排,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主要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包括皮肤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眼耳鼻喉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保证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的前提,也是护理专业学生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如何高效地完成以上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学方法是体现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结合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本着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体现师生互动作用的前提,本文就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探讨如下。

一、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可知,这组课程是护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内容抽象,理解掌握相对困难,单纯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临床护理课程相关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据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的不同内容、课堂学习目标、院校自身及护生特点,护理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课堂讲授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将备课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加以理解并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单纯的理论讲授会让学生感觉临床护理课程抽象、枯燥,理论和实践脱节,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案例引入课堂,并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把案例与所学疾病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氛围与临床更加贴近。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目前疾病谱的变化及临床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大纲中的重点讲授内容及学生自学内容,有效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如妇产科护理学中的辅助生育技术及护理内容由以前的自学改为课堂重点讲授,而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伤寒内容由重点讲授改为学生自学。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目前,该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该教学法更适用于小班教学(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如在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这一内容学习中,教师可根据该内容的教学目标及临床实际,设计1个病例,病例中准确陈述孕妇的基本资料和主诉,可以提出的问题如下。①对于该孕妇,如何获得其相关的主、客观资料?②通过体格检查,你能发现哪些体征?③该孕妇目前存在什么健康问题?④如果她向你询问怀孕后有什么改变,如何应对这些改变,你该如何解释?⑤如何安排日常饮食及活动等。教师提前一周把案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每组8~10个人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为回答上述问题,实行组内分工,通过教材、网络或图书馆各种途径查找案例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什么妊娠,妊娠的生理过程,妊娠期母体的变化有哪些,孕妇的饮食指导、活动要求等。这个过程教师也可以参与,通过协调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4~8学时的时间,由各小组推选的代表汇报本组案例讨论的结果,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及评价。

3.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学习已成为护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所讲授课程中选择4~6个可能涉及多学科的讨论题目,如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讨论,这一题目涉及了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医疗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学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进行分工,通过多种途径(网络、文献、和肿瘤患者进行直接交流等)查找资料,然后多次进行讨论,分析、整理资料,方可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课程刚开始,授课教师就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6~8人,将讨论题目分发给每组学生,小组学生按照讨论课的安排,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学习课程相关知识,并将学习、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讨论课(一般为2学时)上,各学习小组的代表向全体学生和教师汇报学习讨论结果,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质疑,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予总结及点评。

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 Teaching,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于1960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在课堂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在想象的真实环境中扮演真实的角色,演出该角色的真实行为。具体做法是:让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表演结束其他同学给出反馈信息,角色扮演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表演结束,学生可以针对角色扮演这一经历进行讨论。在使用该教学法时,最好为表演的学生全程录像,以便于她们在学习结束后分析和评价自己行为。

5.经验学习法。经验学习法是指学习那些来自于经验的知识和结果,其主要是通过“自己做”完成学习,并不是通过自己阅读或听他人讲述学习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例子解释该教学法的实施。例1,在心脏复苏这个内容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心脏复苏的过程,可以帮助其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操作及在紧急情况下所需的行为。例2,选择和课堂内容有关的临床真实病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制定护理计划,将其与临床真正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之,在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根据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随时纠正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彦芳,王景伟.高职高专护理《健康评估》的教学方法探讨[J].全科护理,2011,9(4A):926.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3]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0.

第5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临床带教老师 方法 临床实习护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93-02

临床实习是护生迈入护理岗位的第一步,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首要过程,因此临床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我院是综合性医院,有许多实习护生,他们的学历不等、能力深浅不一,为此,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不仅能提高护生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形象,同时,促使我们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和理论水平。现将临床带教方法报告如下:

1 根据科室特点,合理制定带教计划

1.1 入科教育,明确实习任务

向学生介绍各种工作制度,强调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无菌制度、查对制度等的重要性。强化安全意识,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1],工作中不得有丝毫的马虎,任何疏忽都会增加病人不应有的痛苦,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同时让学生明确本科室实习的任务,合理安排基础护理操作与专科操作。

1.2 根据护生的个体差异,实施相应的带教计划

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护生,带教老师要有耐心,应多讲、多提问,并让其多练习。对于“混文凭”的护生,要加强思想教育,强调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勤奋好学、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护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总之,要根据每个护生的不同情况,在带教中有所侧重。

1.4 及时讲解、耐心指导

在工作中,不仅要让护生明白怎样做,而且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及时讲解有关知识,可采取晨间提问、科内小讲课、全院大讲课等多种形式。定期小讲课,一般每周一次,每周二次的晨间提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技术操作方面,带教老师要先让护生预习教科书中讲的操作程序,然后看自己的操作,最后指导护生操作,并纠正其不足之处,逐个过关。指导过程中要有耐心,否则易致护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影响带教质量。

1.5 加强护生的思想教育

护生的思想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使其全面而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科学性,培养其“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培养其职业自豪感,从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1.6 定期召开座谈会

为了及时了解护生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定期召开座谈会,让护生谈谈实习中的体会,交流实习心得,对带教老师的优缺点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给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老师对护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及时指出。这样有助于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带教质量。

1.7 出科前对护生综合考核

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时考核,包括劳动纪律、学习态度、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习和表达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团结协作等方面;另一方面是出科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技术操作考试,以此来检验护生在这一段时期的实习效果。护生出科后,带教老师要认真总结带教经验及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带教工作从而提高带教质量。

2 选择高素质的带教老师

2.1 对带教老师的选拔严格把关

我院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根据临床护士的业务水平、理论技能、个人素质、职业道德、教学意识、能力结构等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拔。

2.2 要求带教老师加强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

掌握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我院还组织带教老师参加培训班学习,年终举止技术理论知识评比考核。

2.3 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护生的道德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护生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可沾染生活恶习,对是非原则坚定不移,对教学科研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为护生树立正直的好榜样[1]。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3 小结

我院带教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了实习学生及实习学校的好评,调动了实习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使我院知名度大大提高。随着科技发展和医学护理事业的进步,护理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如何更进一步提高护生带教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人才,还有待于全体护理人员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6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1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学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获得学位条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规范课程学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 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1)修满规定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4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

4.1护理学科定位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护理学与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药学一样为一级学科。而在我国,护理学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这样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应重视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工作范畴的变化和发展,护理将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护理均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已发展为独立的专业;三是护理研究生授予医学学位存在不合理性,决定护理的方向、学位课程没脱离生物医学领域。护理同仁应申请成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组,努力争取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确定护理学二级学科的专业设置。

第7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 课堂教学 临床应用

[作者简介]董红艳(1963-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陈瑞领(1957- ),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传染病护理。(河南 商丘 476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校级课题“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KY2009-0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13-03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护理专业学生除掌握护理的相关基础和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但目前大多数医院对新毕业护士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非常不满意,护理教学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这一直是困扰和制约护理教学发展、影响护理专业就业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学生、教师和临床护士对护理专业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找出了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了相应对策。通过教材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护患沟通能力,使护理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应用接轨,为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探索一条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提高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常见原因

我们对两所二级医院来自27所不同院校的近五年毕业的268名护士,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目前护理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问题进行调查,并分别与从事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临床带教的78名老师以及16所学校的83名实习学生代表,召开了座谈会,针对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及临床实习等环节与临床脱节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各院校存在的主要原因从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临床实习三个方面归纳如下:

(一)理论教学方面

1.教师的原因。各院校均存在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少;学历层次高,临床经验少;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弱等问题。新教师在各高校毕业后,沿袭着自己上学时老师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不少老师认为技能的培养和动手能力应在临床实习的时候由带教老师完成;老教师因脱离临床时间较长,观念陈旧,不能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护理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普遍存在;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护理学科建设不很成熟,没有形成以临床护理为核心的特色,没有摆脱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面的原因。教材编写较乱,没有统一规范的高质量教材;在选用上,与参加编写的教师和学校有很大关系;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学时占的比例过大,实训课所占学时较少;在课程设置上,各课程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存在着不必要的重复和脱节、遗漏,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的现象,课程培养目标在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护理学发展的需要,课程有时不能按计划进行,造成某些课程前后衔接困难。课堂教学缺少师生互动,较少应用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缺乏灵活性、主动性、创新性。

(二)实训教学方面

1.教师的原因。首先,上实训课前由实训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激发不起学生兴趣,甚至引起厌倦心理。其次,教学方法死板,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情况感到束手无策,缺乏应变能力。再次,实训课大部分情况下只让学生看,不让学生动手,怕损坏设备;有的练习器材,早已过时被临床淘汰,也有些部分教师自己甚至不会使用。最后,个别领导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训老师处在“教辅”位置。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学校对实训教师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2.教学方面的原因。实训内容上,特别是临床护理课程的实训项目几乎不能开展,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的现象。实训方法上,缺少开放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遇到紧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实训设备上,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的实训设备陈旧,一些实训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多数不能满足高水平的实训教学, 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大规模扩招上,不少院校虽然增添了新的设备仪器,但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练习的需要。实训室管理上,护理实训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训教学用物多、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没有一套规范的管理措施,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直接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训考核上,长期以来实训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很少,有的甚至不考核,大部分实训考核均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地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

(三)临床实习方面

1.由于学校老师教学任务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经常参加临床实践,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飞速发展了解较少,知识更新速度不能与临床同步。实习学生及带教老师反映所学知识部分已滞后于临床发展,有些知识与临床工作脱节,实习学生不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实践工作。

2.实习学生人数多,又无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开展病历讨论、操作训练和临床见习、实习等都有一定困难。学生质量和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质量影响也非常大。

3.带教老师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带教老师临床经验较丰富,操作能力强,但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带教老师的学历层次亟待提高。

4.临床护理教学的师资不足,缺少相对固定的临床带教老师。目前多数临床带教老师为护士长或护师,有的甚至是高年资的护士。护士长作为身兼多职的管理者,平时工作就比较繁忙,临床教学工作又给她们增加了新的压力;临床带教老师既要做好病区日常的护理工作,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临床带教任务,所以临床教学质量难免会受到影响,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也有所增多。附属医院每年要承担教学院校近千人的见习、实习任务,带教老师紧缺,医院和患者的负担很重,特别是对于课间见习,医院的态度不是十分积极,使课间见习减少甚至取消。

5.实习医院对于临床实习带教的管理没有积极的政策支持。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一般不与带教护士的奖励、晋升挂钩,常与法律责任联系密切,而实习护士又是出现护理差错较多的群体,患者对实习护士也不信任,从而增加了带教的难度,使护士带教的积极性受损。座谈时部分学生反映在临床实习中学到的东西不多,带教老师不能实行一对一的带教,老师仅让学生换换吊瓶,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只是干杂活的机器。

二、解决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的对策

(一)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明确改革方向

1.突出应用原则,优化课程结构。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即依据岗位需求,设置与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工作任务需求,整合序化教材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根据工作过程,制定能力标准,注重技能操作;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构建与之适应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课程结构体系。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校—院合作”“教—学—做”一体,面向市场、面向岗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仿真临床环境为依托,实现学校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满足现代化医院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需求。这是对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当前医护教育共同关注、共同探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坚持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坚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确立“以整体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教育理念,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展开教学,以“加强人文、突出技能、注重整体、体现社区”为原则,力求做到素质教育全程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习知识技能与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同步化,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与临床应用零距离接轨。

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为使学生所获得的职业技能与临床岗位要求相一致,教学方法主要以设计案例—模拟场景—仿真教学等综合教学为主,将教、学、做、练融为一体,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以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教学、PBL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营造实践环境,开展实境教学,实现学校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连接。在考核方法上,应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核评分标准,改革评价方法,增加综合技能考核,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训分离的局面,实行教、学、做、练一体化;将临床的真实情境再现于课堂,即“工作场景”和“学习场景”一体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使重视理论教学转向重视能力培养。

4.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将临床实践中理念上和技术上的最新进展不断地、及时地充实于实践教学中。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以任务为核心,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即“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通过见习、实习提前与医院接触、提前与岗位接触,达到学校与医院零距离接触的目的。

(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1.重视和加强新教师的带教和岗前培训工作。近年来随着学校的扩招,所需的教师较多,护理专业的新教师特点是学历高、理论水平高,但缺乏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和培训,这使得护理专业教师很少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思考。因此应选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承担新教师的带教和培训工作,利用教师队伍的多元化,通过讲座、听课后指导、教学方法讨论等形式,让新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和本专业的理论、实践课堂教学工作了解和熟悉,尽快由“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也可利用进修或去医院短期培训的方式派新教师去医院从事一线护理工作,可以起到弥补临床知识不足和了解护理前沿信息的作用。

2.更新在职教师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职业是年复—年、日复一日的重复性职业,由于习惯了重复的行为方式,很少有教师分析自己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信念和价值观,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同时对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予认同,甚至反对。一些临床上早已淘汰的实训用物,老师还在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毕业去临床工作后发现老师在学校讲的在医院里很少用到,而临床上先进的、实用的知识在学校里没有接触到。护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随着医学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在职的老教师和新教师都要更新观念,深入临床一线学习新的护理理念和理论、技能操作知识,这样才能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现代医院发展需要,成为实用护理人才。在职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专业,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料和调查的方法更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方面可采取去医院阶段性进修、寒暑假培训或短期参观等形式去实现。

3.创建良好的护理专业教师文化。教师之间可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跨学科听课、评课、经验交流、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形成以探究与合作为特征的专业教学文化。护理专业教师相对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有充足的临床经验和护理实例;如果理论水平较高的学校教师能和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合作和交流,可以使得理论、实践和科研在临床实践中得以统一,如在临床中开展护理查房、讨论疑难杂症病人的护理方法,还可以开展循证护理,不仅解决了护理教师同临床相结合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重视实训教学,增加实训课时

在各课程的安排上应注意各课程间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即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没有缺失和遗漏。课时安排时要突出护理专业的实用性科学的特点,多安排医院见习和实训课的比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实训设施方面。学校应根据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实训设备,模拟病房的设施,并对教师做好更新实训设施和实训项目的培训。

2.实训课堂教学方面。根据课程的不同要求,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可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调整为1∶1,小班教学(最好控制在30人以下),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延长练习时间,老师可以随时指导和讨论。改变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回示—教师总结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因此新型的教学方式,应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掌握技能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多设置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讨论等教学方法,在讲解示教操作的时,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把整体化护理渗入到实训教学中,既增加了技能操作的趣味性,又融入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可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临床见习、实习带教的管理

1.医院应做好带教老师的遴选。医院应选择思想素质高,临床带教经验丰富,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对工作谨慎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既可以圆满完成带教任务又可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的发生。但是大多数医院的一线护理人员比例不足、护理工作繁忙、带教学生时存在一定的风险,使得临床护士的带教积极性并不高,医院方面可以从职称晋升和工资津贴方面给予优秀带教老师一些偏向政策,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理论教师应及时接受临床带教老师和见习、实习生的反馈信息。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和临床带教老师联系,可通过电话和实地探访等多种形式,及时接收实习学生和带教老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的有关问题的信息反馈,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改进和指导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五)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优化“双师素质”教师来源结构。在附属医院或社会上公开招聘、选拔具有临床工作经历两年以上的优秀高护毕业生,将其调入学校任专职教师或聘为兼职教师。

2.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培训,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对来自附属医院及社会的青年教师,重点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对直接来自高校毕业生的青年教师,重点是实践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训。开展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3.建立促进“双师素质”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学校可在进修培训、项目经费、职称晋级等方面向“双师素质”教师倾斜,激励教师争做“双师素质”教师。通过对在校及实习学生、护理理论教师、临床护理带教师及有关护理专家进行访谈,发现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与临床脱节的主要原因有教师、教学和实习三个环节,并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重视和加强新教师的带教和岗前培训、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创建良好的护理专业教师文化;及时更新实训器械、改进实训教学、加强带教管理等。并通过护理课堂教学实践验证了对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医学院校以后的护理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师带教、护理课堂教学与临床尽快接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思考与建议

(一)正确定位高职护理教育的目标层次是缩小与临床脱节距离的前提

培养技术型、实用型护理人才是高职护理院校教育的目标。高职护理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以及较强的综合实践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

(二)建立适应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缩小与临床脱节距离的重要手段

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特点,形成突出护理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护理岗位要求,理论与实践很好对接。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教案设计以护理程序为知识构架,培养学生形成整体护理的思维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早期接触临床,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人数,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以问题为先导的教学方法,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

(三)校企合作,加强实训环境和实训基地建设是缩小与临床脱节距离的必要条件

专业教师与教学医院的兼职教师合作,校内实训设备与环境与实习医院一体化,充分保证学生校内学习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同时,学校与医院建立稳定的、有一定数量且质量较高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护生临床实习和培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8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将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应用到临床护理带教中,以全面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和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6月来我科实习的180名大专护生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进行带教。通过量化评分测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考核结果、对教学满意度、工作评价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根据目前临床教学环境,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生;护理带教;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74

2010年国家卫生部开展以整体护理责任制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推动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1]。新形势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已越来越受到推崇,如何将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转换为临床护理带教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促进护生综合实践能力,很值得探讨。自2010年12月以来,我科将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应用到临床护理带教中,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2月~2013年6月我科共接受护生180名,男19名,女161名。平均年龄(19.78±0.53)岁。本科室实习时间均为4周。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实习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科室总带教制定教学计划,实施入科宣教,根据护士长排班表落实跟班带教,总带教科内理论授课和操作示范每周1次,实习第3周落实护理教学查房和个案讨论,第4周进行出科前理论及操作考核。

1.2.2 试验组 (1)带教老师选拔与聘任。由工作年资5年以上、临床经验丰富、业务知识精湛、操作技能娴熟、沟通能力强、热爱护理专业、爱护学生的护理本科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均通过院内护理部统一组织的带教资质考评。(2)护生入科第1天,总带教入科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科室框架、人员结构、病室环境、工作时间、针刺伤预防、院内感染知识。护士长协同进行入科摸底考核,以闭卷简答题形式进行理论知识测评,以抽签形式抽取一项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操作技能测评,考核成绩均在85分以上。再通过面对面谈话形式了解护生专业价值观、毕业取向及住宿、家庭等社会心理问题,结合护生个人意愿,与分带教双向选择,组成优缺点互补、短长处相接的责任制一对一教学。师生互相留取联系方式,保持24 h畅通。(3)护生入科第2天,在分带教全程监督和指导下,实施床位包干,执行优质护理服务实践活动,包括:入院、出院、转运交接等工作流程;医嘱执行、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康复指导;落实洗脸梳头、会阴护理、鼻饲、心电监护等各项操作。分带教运用护理程序教学手段,通过不断评估、评价及时了解同学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带教的内容和方法,针对性教学[2],评估和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4)每周1次总带教组织分带教集中业务授课,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现场操作演示、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每2周1次组织护理教学查房、典型病例个案讨论,鼓励护生质疑,围绕问题收集资料,明确学习问题,展开组间讨论。每次教学活动开展师生互评,总带教和护士长反馈互评意见,提出改进方案,并在下1周的教学活动中总结方案落实情况。(5)实习第4周进行出科考核。

1.3 评价指标 (1)出科前对两组护生分别进行理论、操作、沟通技能考核,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形式以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的方式进行,总分为100分,统一考试。操作考核根据本院护理操作规范统一评分标准取护士长、总带教、分带教3人平均分。沟通技能考核:护生对病人生活起居、饮食、用药、功能锻炼、安全指导5个项目进行健康教育,每一项20分,总分为100分,取护士长、总带教、分带教和病人4人平均分。(2)两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教师职业素养、维护学生利益、管理病人能力、授课方式、教学效果5项,每项20分。共向学生发放问卷180分,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100%。(3)根据本科室岗位职责及护生实习计划,结合护理部下发的护生工作考评表,通过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服务意识、行为态度、团队协作精神5项评分对两组护生进行工作评价。每项20分,分数由护士长、总带教和分带教分别测评后取平均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护生考核结果比较(表1)

3 讨 论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的研究即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3],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目前临床教学环境,采用以护生为中心,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全面掌握护生心理性格特征及专业态度和技能水平。

3.1 全程教学使护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高带教质量,重视护生综合能力培养,是临床护理带教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护理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4]。李姝[5]研究指出以临床实习护生为中心的带教模式,在能力培养中,侧重于培养护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实施整体护理理念。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正是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护生在带教老师一对一指导下,实施床位包干,从入院到出院,全面照顾病人,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带教老师则采取护理程序教学手段,针对护生不同阶段出现的能力问题,进行全面教学评估、诊断,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根据效果及时作出调整,使带教活动在持续评估和改进中有序进行,护生的实践达到了完整、连续、系统化过程。表1和表3显示,试验组理论、操作、沟通技能、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服务意识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解决了以往传统带教中片断性、功能性教学的不足,实现了以护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为辅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了护生临床综合能力,为毕业后正式进入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无缝隙关怀提升了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人文关怀品质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其培养的关键在于内化过程[6]。护生入科第1天,即融入人文关怀情境:总带教和护士长根据护生不同认知规律、知识技能水平和心理特征,采用师生双向选择,个性化组合方式,因人施教;师生互相留取联系方式,8 h带教,24 h负责制,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上不断帮助护生,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全程无缝隙的教学关怀;经过选拔而具备良好师德、师才、师风榜样的带教老师在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人人文素养无时不刻地渲染、传达给实习护生,为她们树立了良好的模范榜样作用。这些情景在潜移默化中触发了护生积极的心理活动,使她们感知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品质,达到了内化过程。同时,护生负责床位与病人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中,人文关怀理念被不断强化,人文关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为护生营造了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极好地提升了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3.3 教学相长,病人受益 护生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过程中,系统接触了临床护理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激励其主动摄取知识和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了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能有效改变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行为,使之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7]。表2显示试验组护生对教师职业素养、授课方式、教学效果等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带教老师采用护理程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须全程紧密跟踪护生的护理行为,提高了工作责任心,丰富了教学内涵;通过业务知识授课、操作示范、个案分析、教学查房等形式,促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工作能动性,增加学习积极性,减少了职业倦怠感[8]。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全程学习过程中,细枝末节的错误都被得到及时纠正,有效缩短了护生掌握技能的时效性,大大降低了错误发生率。新的教学模式使病人同时受到两位责任护士的关心和照顾,增加了住院安全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表3显示在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对护生工作能力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对其自身教学效果的肯定,提升了自我价值感,教师满意度提高。

4 小 结

将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应用到临床护理带教中,注重护生综合能力培养,激励师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护生和病人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全面提升了护理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引导护生成为专业的、有科学精神的、有发展能力的未来护理从业者。

参考文献

[1] 葛 英,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探讨[J].全科护理,2012,10(3):838-839.

[2] 黄丽芳,连剑群,吴 翔.护理程序和分层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2310-2311,2314.

[3] 郭淑荣,李月兰,陈立红,等.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129-131.

[4] 周 钦,陈凤平,彭山玲.床位负责制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15-116.

[5] 李 姝.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A):11-12.

[6] 郭瑜洁,姜安丽.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内化机制的理论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0-61.

[7] 陈 月,张宏晨.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34-135.

[8] 张晓弘,谢瑞群,王丽娟.主副双人带教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3,13(2):79-81.

第9篇:护师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办、护理教育改革、“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护理院校作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的护理人才,亦促进了我国护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后起之秀的民办护理院校,在护理教育中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大量学者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角度出发[1-3],探讨改良民办护理院校教育模式的方法,但其由于教师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动力低、教学设备较落后等问题,目前仍无法摆脱“以教为主”、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方式,且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视度不高[4],亦缺少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护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较低,易出现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专业认同感缺乏等问题,影响其未来临床工作的稳定性和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民办护理教育的基础上,以宏观、系统、整w的教育思路为指导,满足当前我国护理教育的需求,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建立适合我国民办护理院校的教育模式,提高其教育质量,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民办院校及护理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1.民办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民办学院的护理教育始于南丁格尔时代,在近一百多年的护理教育中,民办护理院校一直探索和推进着教育模式的改革。但文献回顾发现,较于公立护理学校,国外民办院校存在教育方法落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内容局限等问题[5-7]。部分学者指出,民办护理院校缺乏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护理教学的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8-9]。我国民办护理院校从上世80年代开始不断的发展壮大,其成就和社会地位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民办院校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有学者尝试对护理教育的课程进行整合,以形成内容繁余度低、结构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10-11]。有学者对护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民办院校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3,12]。但总体来看,我国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改革仍存在以下不足的方面:(1)民办院校护理教师存在缺乏临床教学经验,护理操作技能较差等问题,但目前的教学改革较少提及;(2)改革多局限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缺乏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3)改革多基于民办院校自身,较少涉及临床教学基地;(4)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5)教育改革多从一个角度出发,很难全方位的改善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

2.“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思路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模式。其以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手段,以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2:1 知识培养板块: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着重强调以护生为主体,提倡其自主学习,理论课程教学将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并通过课前预习考核、课上情景模拟、PBL教学、阶段考核等方式,激起护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2 技能培养板块:护理实践技能培养应作为民办护理院校教学重点来抓,学校可建立专门负责实训带教工作的护理实训指导中心,定期安排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教师到省市高水平的临床医院进修学习,了解并学习临床医院的护理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通过实训指导中心按照省教育厅护理技能抽查标准并结合临床医院新要求进行培训考核,规范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老师的技能操作标准,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训带教相结合的标准化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同时强调以护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民办护理院校实训课时安排有限的现状,可建立“带教教师―班学―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制度,充分利用护生课余时间,由带教教师集中统一培训考核操作能力强的班组长,再由班组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努力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保证护生足够的校内技能训练时间,并做好一对一的技能考核。

其次,民办护理院校应努力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建立建全临床合作教学基地,利用护生临床实习和见习,通过临床实景体验、操作情景模拟、课后临床实践等方式来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3 人文素养培养板块: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开设相关护理人文课程为基础,在老师言传身教的同时,可适当采取邀请优秀护士进行讲座、安排护生临床见习、分享感受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

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是促进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对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拟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教育模式改革,以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和质量,提升其综合素质,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合格的接班人。

3.“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意义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临床需求的高素质型护理人才成为了当今护理教育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改革现有的民办院校护理教学模式,制定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需求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构建系统合理的、符合社会需要、适合护理专业发展以及满足护理从业者个人发展要求的护理教育模式,并为完善我国民办高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日军,杨庆爱,王若维,等.民办本科院校护理学生临床见习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 2442-2443.

[2]张佩,王若维,杨庆爱,等.民办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