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修辞方法范文

修辞方法精选(九篇)

修辞方法

第1篇:修辞方法范文

关键词:修辞,《非诚勿扰》,台词,修辞方法

 

1. 引言

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非诚勿扰》公映后得到了广大影迷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讨论,电影中的台词成为广大影迷讨论的热点,其中的经典对话更是受到影迷的认可和追捧。影片不俗的票房业绩除了与葛优、舒淇等明星的加盟和倾情演绎分不开之外,创作团队对台词的精雕细琢也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影片的幽默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台词制造出来的幽默效果,而台词中的修辞则是成就影片台词的关键因素:这些修辞成就了葛优和影片的幽默,也成就了冯小刚。

2. 台词中的修辞

韩荔华(2005)在对修辞格进行讨论的时候把修辞分成了语音、语义、词、文字、词语和句子六个层面。陈望道(2005)则把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进而把积极修辞分为材料上的辞格、意境上的辞格、词语上的辞格和章句上的辞格。本文对电影台词中辞格的讨论将沿用韩荔华的宏观分类。

2.1 语义方面的修辞技巧

语义方面的修辞技巧包括变文、降用、联用、换义、双关、列锦、反语、对顶、绘色、添色、摹状、增动、体变、移时、易色、饰词、婉约、顾名、别解、体变和曲解。电影台词中用到了上述辞格中较多的修辞方式。

2.1.1 双关

主人公秦奋的名字带有一语双关的意味:“秦奋”同时还喻指“勤奋”,说明主人公是一个“勤奋”的人。主人公在介绍自己时,总是说“秦朝的秦,奋斗的奋”,让人觉得名字的主人应该是一个大气而勤勉的人。但实际上,秦奋却并不勤奋,在国外呆了十多年既没有拿到学历,也没有掘到金子。直到后来靠一个不靠谱的发明赚了一大笔钱之后依然过的是不勤奋的生活。但秦奋确有勤奋的一面,他在征婚谈对象和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上面下足了功夫。主人公的名字本身已然给十分幽默的台词增加了一丝幽默。

2.1.2 列锦

列锦是一种化简为繁的辞格,是将几个名词性词语或名词性词组直接组合到一起,构成一种非主谓独构句式,通过读者的联想和补充,形成一个画面,具有鲜明的写景、状物、叙事和抒情的功能。论文参考网。(韩荔华,2005:302-303)列锦在古诗词中运用较多,在现代汉语中也时有运用。电影台词中用到的“锤子 剪子 布”是一种儿童游戏的名称,其中锤子、剪子和布之间没有冗余成分,不存在主谓关系,三个并列的名词之间凸显了一种相克关系,和酒席上行令用的“老虎虫子 杠子 鸡”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锤子 剪子布”不同于传统和经典的列锦,与其大雅相比,是明显的大俗。但正是因为其大俗,才体现了这一游戏根植民间广为流传的特点。这个游戏是秦奋的发明灵感,成就了秦奋和他的爱情。

2.2 词语方面的技巧

词语方面的技巧包括拆词、断取、仿拟、飞白、借代、拈连、比拟、移就和异语等。电影台词中这方面的辞格运用最多。论文参考网。

2.2.1 拆词

拆词是把一个结构固定的词语拆开后再变形活用的技巧。电影中笑笑问秦奋“你听说过一见钟情吗?”秦答,“我一见你就钟情了。”秦把一见钟情拆开来用,使得表达活泼而富有生趣。拆词的运用表达了秦对笑笑的感情,笑笑心知肚明,可此刻却无法摆脱原来的那段情缘。

2.2.2 仿拟

仿拟是对既成语言形式或腔调的模仿。电影开头便是对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片段的模仿,

我梦想有一天

有一样东西能将世界上所有的争端都化为无形

刀枪入库 铸剑为犁

我梦想有一天

有一个方法能解决人类所有的分歧

大地鲜花盛开 孩子梦重展笑颜

这段仿拟亦庄亦谐,梦想虽然很美,但实现起来困难重重。秦奋的发明很显然无法解决人类的争端,但却为自己带来了好运。接下来有关秦奋分歧终端机的推介词更是仿拟了时下流行的对各类产品的推介,“分歧终端机的问世,一举攻克了这个难题。”和“分歧终端机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一个化时代的产品。”让来听来似曾相识却又忍俊不禁,因为秦奋的产品和同类广告所推介的产品一样,都是名副其实的东西。及至后来秦奋和笑笑见面时谈到一见钟情时,笑笑对秦奋说,“咱们三见也钟不了情。”“三见钟不了情”是对一见钟情的仿拟,表明笑笑当时对秦奋没好感。

2.2.3 飞白

飞白是一种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辞格。秦奋在征婚时说自己是“一只没有公司 没有股票 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该句评论除了是对时下质监部门对三无产品的坚定结论的仿拟外,海龟的确切写法应是“海归”,因为网络盛行用“海龟”,所以秦将错就错,飞白由此产生。词句可以说是对秦奋这些年在海外“奋斗”结果的真实写照。

2.3 句子方面的修辞技巧

句子方面的修辞技巧包括排比、对偶、顶真、回文、顿跌、同语、层递、反复、设问、反问、比喻、夸张、引用、穷举等修辞手法,电影台词中用到了较多句子方面的修辞技巧,取得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2.3.1 顶真

顶真在电影台词中也有运用。伤心的秦奋对笑笑说,“别人折磨你,你又折磨我,这就是命中注定。”这一顶真清楚地显示了当前的关系,笑笑和秦奋都为情所困,笑笑的伤心由别人造成,秦奋的伤心由笑笑造成,难怪秦奋在近乎绝望时称这段情缘为“孽缘”。

2.3.2 顿跌

征婚中秦奋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了自嘲,他是一个没有魄力但却很善良的人。他说,“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秦奋所列的条件骇人听闻,但倘若变成现实,挟私报复的人应该大有人在。秦奋的善良是其最为重要的方面,也是其最终赢得笑笑芳心的决定性因素。

3. 类比

电影中类比的运用取得了较强的幽默效果,对塑造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谈到自己的征婚策略时,秦奋说,“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把征婚和大枣进行比较,不管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总有盼头。征婚不管有戏没戏,见了再说。论文参考网。秦奋的幽默和近乎大跃进式的征婚让观众几乎笑掉大牙。秦奋在杭州和台湾“身怀鬼胎”女孩见面,当得知女孩怀孕后,秦奋用类比很委婉地拒绝了女孩,“宝马车头上插一奔驰的标”,“可要是出了故障,奔驰的零件配不上,宝马又不管修。”秦奋,象其他男人一样,都不愿养别人的孩子。可他又不愿说得太白了,就打了比方,幽默风趣还顾及了女孩的颜面。秦奋和炒股女可以说是都是用类比的高手,整个见面过程都是在用类比这样的“隐语”在交流,让观众拍手叫绝。

炒股女的精明和秦奋的诚实通过类比都揭示得相当清楚,秦奋一开始就意识到他们不是一类人,所以就打算不见了,所以今天就“停盘”。不过对待交友两个人的观点却有相似之处,“不能着急,多观望观望。”

4. 结语

现代修辞中的大部分辞格在该片中都得到了较好运用,电影台词本身就是修辞的盛宴。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与电影的宣传,演员的阵容及演绎,剧本以及投资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而剧本是拍好电影的基础,剧本的基础是故事和台词。《非诚勿扰》的台词风趣幽默,对塑造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风趣幽默的语言往往离不开修辞,台词中众多修辞方式的运用成就了现在的《非诚勿扰》。有人认为,影片的主要元素为小品、相声和广告,有一定的道理。电影延续了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传统,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浪潮中,也“和谐”了一把。

参考文献

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韩荔华. 汉语修辞技巧教程. 华文出版社,2005.

第2篇:修辞方法范文

论文摘 要:广告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推销商品。为实现此目的,广告中大量使用修辞格来增强表达效果。英语广告修辞的着眼点和目标是实现其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 英语广告修辞的翻译应以汉语受众的接受心理为基础, 向目的语受众传递相同的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本文以实例说明了广告语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如双关拟人、 比喻、 压韵、 对比、 重复等,并从主要修辞手法及其功能角度提出了英语广告修辞翻译的三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弥补法。提出广告翻译就是要立足于突出广告的功能 ,对原广告的文字、 语句和创意进行加工改造 ,使所译广告符合目的受众的文化习惯和消费观念这一观点。旨在浅析广告修辞的翻译 ,以及对商品宣传的影响。



广告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交际活动, 商品品牌与广告主题句的翻译是其形象战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商品进入他国市场的桥梁。英语广告也不例外,就是要让广告富有感染力且方便记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1]。一则简单的广告,也许运用了多种修辞来强化其效果 ,使人看后觉得优美动人 ,回味无穷。因此,在翻译英语广告时就需要尽量传递广告中所采用的修辞方法,让译语广告读者也能体会到源语广告的感染力,使译语广告也能产生源语广告所具有的效果。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有:双关、 拟人、 比喻、 压韵 、对比 、重复等。修辞手段在广告问题中的广泛运用 ,造成了翻译的困难。源语广告所采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却并非都是可译的 ,或者说并不具有完全的可译性或可译度。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英语中用的奥妙之处有时很难用汉语再现。翻译者应分析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译文中 ,尽可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段 ,并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和中国读者的审美情趣作相同的变化。

一、 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格

一则成功的广告往往是创作者精雕细琢的产物,除了在词语、 句型运用的巧妙精细以外,也会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在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比喻能使语言生动、 形象,它可以用来表达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增强语言的美感,从而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联想。比喻中常见的有明喻和暗喻。

1.明喻

明喻表示用作比喻和被用作比喻的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一般由like 或as 来连接,如:

(1) Fly smooth as silk and enjoy award winning food and service.

Smooth as silk is an attitude born of a centuries old culture.It’s the natural charm of our cabin and ground crews.It’s award winning cuisine ,some of it,with a Thai flavor.It’s a fresh orchid for every passenger, smooth as silk is Thai.

这是一则泰国航空公司的广告,在这则简洁的广告问题中有三处用了明喻的手法,主要结构式“Smooth as silk”。首先,在广告标题中使用了“Fly smooth as silk”,把泰航的飞行比作丝绸一般,这个短小精悍的比喻使泰航飞行的平稳形象跃然纸上,在广告的正文中又两次使用了同样的比喻,进一步对标题进行说明和描述,从而加深了消费者对泰航优质服务的印象。

2.暗喻

暗喻用来表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把甲物比作乙物,但甲物通常不出现,乙物直接出现在句中,在暗喻中不用as 或like ,一般来说,读者根据上下文就能体会到使用的暗喻。在英语广告中,暗喻这种修辞手法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作者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往往用一种美好的事物替代所要宣传的商品,来增强语言的美感。下面是一则瑞士 EBEL的手表广告,仅仅用了几个词就把这款手表的完美品质体现出来。

(2) EBEL the architect s of time.

(二)拟人

拟人是指把物品或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或感情,使这些物品或生物的形象更为鲜明和突出,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下面是一则有关提供修理皮包服务的广告。

(3) Wherever it hurts, we’ll heal it.

在广告中,作者把皮包比作有生命的东西,意为“不管它哪里受伤,我们都会使它愈合”。广告词中,作者把坏的皮包比作受伤的人,把修理好比做治愈,这时的拟人不仅形象贴切,而且使整个广告生动有趣。

(三)双关

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发音相同词语有两种不同含义的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法就是双关。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以使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含蓄,诙谐,有力。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广告语[1]。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他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 ,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更加纷繁复杂。

例如:

(4)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

译文:尽情大吃 ,不增体重。

这是 Weight - Watcher 冰淇淋的广告标题 ,这种冰淇淋是专为减肥者生产的。双关不仅存在于商品商标名称中 ,标题中的 spoil 也是双关所在。Spoil oneself 意为 “尽兴” ;而 Spoil one’s figure 则意为 “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该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四)押韵

押韵这种修辞手法最常出现在诗歌中,它由相同或相似的韵脚组成。它使广告词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下面是一则 Guinness 啤酒广告。

(5)“My goodness ! My Guinnness !”

译文:我的天啊! Guinnness 啤酒!

其中 My goodness 为口语,表示惊叹。Guinnness 是啤酒品牌,与 goodness 头韵、 尾韵相同,便于上口,容易记忆。同时两个感叹句惟妙惟肖勾勒出人们饮用 Guinnness 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情景。

(五)夸张

夸张是指为强调或突出某事物,把被描述的事物适当地加以艺术性的渲染和夸大,这种手法在英语广告中是常见的。如:

(6) Take Toshiba , take the world. 

译文:东芝在手,世界在握。

(六)排比

排比是对某一个词、词组、结构或句子进行重复,将他们排列起来,目的是为了增强语气,强调所要表达的事物,突出某种感情色彩。如:

(7) The choice is yours. The honor is our s.

译文:任君选择,深感荣幸。

在广告中体现了一种音韵美,增强了表现力,从而引起消费者注意。

(七)设问

英语中设问是指作者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故意不作回答让读者自己得到答案。在英语广告中,在某些情况下运用设问这种方法比平铺直叙的方法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此类提问往往出现在标题中或征文的第一句中,用来引人注意,从而导出广告所要表达的中心。

(8) THE MAZDA MPV

WHO SAYS TE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We built the MAZDA MPV based on a very strong foundation. The home

You know how your home feels. Everything has it s place. A perfect fit, so it all just feels right. That’s the feeling you’ll get in an MPV , thanks to something we call“ Kansei Engineering” …

这则广告在标题中采用了问题形式,意为 “谁说没有一个像家的地方?” 以此为引子,不仅回答了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而且给与读者更多有关这种马自达面包车的信息。

在英语中,修辞可以分为运用转义效果与运用结构原理两种手段。前者指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后者指排比、设问等手法。这两种手法有时在广告语言中重合使用或同时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准确地宣传了产品的特点,达到宣传、推销商品的目的。

二、 英语广告修辞的翻译

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是英语广告修辞的主要目标和标准,这就要求其汉译的基本原则应为:自然、准确和易懂。为使广告译文符合译语习惯,易于读者接受,需注意修辞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常见的修辞格翻译方法有三种:

(一) 直译法

直译法属于可译范围的修辞格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是英语广告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在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对应的修辞格。为了保留原文修辞的特色,我们对这类修辞格应该尽可能采取直译。[2]直译就是将原文表达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都原原本本地翻译成译入语,保留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句式修辞等表现手法。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属于此类的是平时频繁使用的,如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和排比等。这些在英汉语言中有对应的辞格,例如: 

(1) 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

这是一种服装的广告词,原文运用比喻,着重突出服装的轻与柔 ,将其比作微风和浮云,而中文中也有类似的比喻 ,且两种文化对风和云的感受基本相同,可译为 “轻如风 ,柔如云”。可以说这则广告的翻译是完全对等的翻译 ,把衣服的质地感和穿着的舒适感完全传递给了译文读者。

( 2 ) Flowers by Beauty speak from the heart .

将鲜花拟人化,如同情人般情意绵绵 ,诉说衷肠 ,译为“‘美人’鲜花 ,倾诉衷肠”,生动刻画出鲜花在表达爱意时所发挥的作用 ,极富亲切感 ,让人无法抗拒。

(3) We’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 where you’d never expect in a pie.

在馅饼里藏一个菜园子是不可能的,广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馅饼是用大量蔬菜作原料且品种多样,因此可以直接译为“我们在馅饼里藏了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菜园子”,不仅完完全全地传递了原文意思 ,也让译文读者感受到了商家无比的用心。

(二)意译法 

广告修辞的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修辞的内容,对难译的辞格尽可能加工,如双关、反复、押韵等。由于英汉语言形式或文化背景不同,此类辞格若生硬直译,会使译文晦涩难懂。为了使译文传达的信息自然、贴切,只好发挥汉语修辞的优势,采用意译法,运用不同类型的辞格进行翻译。所谓意译 ,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 ,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3]。例如:

(4) I’ m More satisfied. Ask for More.

More

这是摩尔香烟的广告,正因为 More (摩尔香烟)和 more (更多)具有音同意不同的特点 ,使广告具有一语双关的巧妙效果。但如果将 More 直接翻译成“摩尔香烟”,译文读者将很难理解广告的内涵 ,因而要译为“摩尔香烟让我更满意。再来一 ,我还要摩尔!”译文用“更、再、还“将原文中一语双关的内涵传递给读者。

(5) Good teeth, Good health. (Colgate)

这是高露洁的广告,原文前后分句词数相等且尾韵相同,可谓行文对称、琅琅上口。如果直译为“好牙 ,好身体”,虽贴近原文 ,却无法体现原文的因果关系,因而也无法让译文读者明白哪一个更重要。而译为“牙好 ,身体就好 ,即贴合了原文的尾韵修辞 ,也让译文读者明白“牙好”才是“身体好”的根本。

(6) The choice is yours. The honor is our s.

原文结构工整对称 ,用词精炼 ,极富表现力。如果直译成“选择是你们的 ,荣耀是我们的”,虽然句法上与原文完全相同,却很难让人理解“你们的选择”和“我们的荣耀”有什么关系。而译为“选择在于你们 ,荣耀在于我们”,句法上虽与原文有所差别,但仍然保持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更重要的是告诉读者“你们的选择是我们的荣耀” 这一关键内涵。 

(三)弥补法

另外有些修辞格是不可译的,比如仿拟、谐音等,因为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对等性,无法在译文中加以再现,就需要利用弥补法,通过增译(Adding)、删减(Deleting)、重写(Rewriting)等手段 ,对原文的表现形式进行弥补,使其不失原文的感染力。

(7)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这是三菱汽车的广告,它仿造了美国《独立宣言》里的名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人人生而平等)”,有利于提升传播速,

增加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但如果仅仅译为“车非辆辆精品”,就无法表现源语广告的巧妙构思,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感染力了。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增译为“人人生而平等 ,车非辆辆精品”,来弥补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修辞在翻译过程中的丢失。

(8) Wonder where the yellow went 

译文:黄斑牙到那里去了?

这则广告中有3个词 wonder , where , went 压头韵,译文巧妙换用反问辞格,引导读者自己找出答案。消除牙齿黄斑这种功效是此广告的宣传重点。

(9) 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 -buy.这是一家电话运营商的广告 ,利用 good - bye和 good - buy 的谐音,以引起消费者的充分注意。然而中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谐音,无法再现原文的精妙,就只能根据源语广告的内涵进行重写,译为“让您的每一次通话都货真价实”。

英语广告修辞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多样化的修辞策略、技巧和手法是英语广告文本实现其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的依托。整体而言,只有依托修辞,英语广告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审美价值和信息价值。[4]英语广告翻译时,对其中的修辞格,如能直译的尽量使译文读者享受 “原汁原味” ,但因英汉差异,对不可译辞格,翻译时只得舍弃原文辞格形式,或意译,或用其它辞格弥补,让译文读者领悟原文修辞的妙处。这就要求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在 “文字翻译”的基础上,加强 “文化翻译”,使广告译文琅琅上口、生动形象、隽永优美,达到商品宣传和劝购目的。

冯庆华(2002)将修辞手法的翻译概括为直译法、意译法和弥补法 ,本文就这三种翻译方法在英语广告修辞翻译中的运用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就英语广告修辞的汉译而言,译者不仅要遵循翻译的普遍原则,而且要遵循一种与其他文体所不同的策略,跳出原文的限制,从跨文化跨语言的角度来审视原文的功能与效果,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对原文语篇中涉及到的词语以及修辞手段进行相应的保留或转换调整, 而对于原文中未采用修辞手段的语篇,译者也可以大胆地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具艺术性和说服力,实现广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克明,胡志伟.英语广告词精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

[2] 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J ] .上海:中国翻译,2004,(6).

第3篇:修辞方法范文

关键词汉字特点修辞语音特点字义特点字形特点

“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①中释为“羊大则美”。羊大之所以为“美”,则是由于其好吃之故:“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羊确与马、犬、牛不同它主要是供人食用的。《说文解字》对“甘”的解释也是:“甘,美也。从口含一。”“好吃”为“美”几乎成为千百年来相沿袭用的说法,就是在今天的语言中也仍有遗留,吃到美味东西,称赞曰:“美!”

李泽厚先生在《华夏美学》②中,依许慎的说法对“美”字作解释。“羊大为美”既是一种“释义”的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和汉字特点密切相关的修辞方法。那么什么是修辞?汉字又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吧。

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表达要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力求形象、妥贴鲜明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讨论下列三个问题:选用什么样的语言素材,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体,要探讨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就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与汉字字音特点相关的修辞手法

从记音方式看,现在汉字是记录声、韵、调三位一体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方块汉字总是记录汉语一个音节的。从记录语言单位看,汉字是记录语素的。无论是古代汉字还是现代汉字,大部分都是语义的承担者。在现代汉字中,它更多的记录的是语素。这是由于现代汉字中的大多数词都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但是,汉语的语素仍然以单音节占主体,有许多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修辞效果的。语音在增强音律美和突出语义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语音修辞是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的语音韵律能给人以美感。

(一)力求音韵的和谐:

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的关系,诗歌是讲究押韵的。音节匀称、整齐就有节奏感,有些散文是当诗来写的,为了加强表达效果,也很讲究押韵,试看《十里长街送总理》:

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灵车隔断了我们的视线。敬爱的总理呀!我们想再看一看您,看一看您哪!

……

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

这几段词句,于疏散自然中显示出整齐严密的美,韵随意转,声音回环。表现出了万众哀思潮涌,悲痛欲绝的情景。

(二)注意声调的平仄相间:

在律诗中,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句中有规律的交替使用,也造就成了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如:

(1)中国有句古话:“瓜熟蒂落,(2)水到渠成。”

(3)落霞与孤鹜齐飞,(4)秋水共长天一色。③

例1中,声调安排成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读起来抑扬起伏,犹如碧波翠浪,起伏荡漾,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例2中,本句平仄相间,上下两句平仄相对,读时给人以音乐的跳跃感,明快舒淡。

(三)巧用谐音字

使语句同时关顾谐音双关,利用语音条件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如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柳”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同志指的是、柳直荀两位烈士。这里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柳两位烈士。又如,近年来一些广告词也利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默默无‘蚊’,‘寝’用彩虹。”巧妙的用“蚊”、“寝”替代“闻”、“请”,让人一目了然,知道是做蚊香的广告,在表意上也十分简洁:睡觉时用了彩虹蚊香,就不会受蚊子的侵扰。

有些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构成的,如:

高山打鼓——扑通、扑通(不懂)

狗头上插角——装羊(佯)

我国民间流传的俗语绕口联也是利用了谐音字,写的逼真、传神。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引联上下句除末字外,分别为三组同音字,表达平凡琐事,却收到奇妙的效果。

另有一副五言绕口联也颇有趣:

哑丫呀鸭轧;

麻妈骂马抹。

上联说,哑丫头哇哇叫,下联说,麻脸婆因为马尾巴甩在脸上而气的大骂,音同字不同,读起来拗口,饶有风趣。

(四)巧用多音字:

多音字的巧用,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私塾先生外号“活字典”,有一次,他拿起学生的点名册,突然“乐乐乐”三个字映入眼帘,便念道:“yueyueyue!”无人应答,又改念“yuelele!”仍无人应答,这时一个学生怯生生的站起来:“老师,我叫yueyaole!”④

“yue”音乐的意思。“le”喜悦的意思。“yao”爱好的意思。《论语?雍也》:“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个小学生的名字难倒了老秀才,可见汉字中多音字很多,如果加以巧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此外,对偶,拈连、摹声、借代等修辞手法和汉字的语音有很大的联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与汉字字义特点相关的修辞

汉字是表义性质的文字,从古代汉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汉字与词或语素的意义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習”(习)字,本意是:鸟反复的飞,频繁的飞。⑤“羽”代表鸟的一对翅膀。到了现代经过隶变、楷化和简化的汉字已经大大减弱了字形表意的直观程度。“习”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当然占汉字极大比重的形声字(近80%)的形旁在表示字义的类属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汉字在造字伊始,词大多都是单音节的,用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词,字义和词义一般也是一致的。如“人”、“山”。

汉字从古展到现代已经以双音节词占优势,字和词,字义和词义不一致是常有的。我们根据现代汉字的表意功能可以把现代汉字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词字,指可以单独表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的字,这些字的意义明确。如:人、山、水、马、牛等。第二、语素字只能表示一个现代语素的现代汉字,这些字得意义不够明确、固定。如:伟、研、勇等。第三、音节字只表示一个音节的现代汉字,这些字只有和别的字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和汉字字义特点相关的修辞主要是就有意义的词字和语素字而言的。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这两种汉字,才会准确、鲜明和生动,在表达上产生精当贴切、含蓄深厚的效果。历来传诵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这样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是点睛之笔,据说先后改掉了“到”、“入”、“过”等字,既有动态又有静态之美,更有比拟的修辞效果。写出了生机勃勃,春满江南的形象,也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境。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到”字用得传神。夜半寒山寺的钟声传到客船上,更增添了羁旅之人的愁绪。比拟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和“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改为“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⑥这是鲁迅为悼念被反动派杀害的青年作家而写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作者改“眼”为“忍”,写出了被压迫的满腔愤恨;改“边”为“丛”使严酷的白色恐怖和险恶的斗争环境在程度上和气氛上得到了强化,表现了作者面对,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通过对词字、语素字(这些字都表示一定的意义)的精练,在修辞上可产生鲜明、生动的效果,在语言运用上也会较好的达到语用的目的。

三、和汉字字形特点密切相关的修辞

从文字形体结构来看,汉字呈平面组合的方块形,汉字在外部形体结构上是独特的,是平面组合的方块形体,所以汉字又叫“方块字”。

方块汉字是由三级形体结构密集组合而成的。这三级形体结构是:笔画、部件⑦和整字,图示如下:

整字

部件1部件2………部件N

笔画1笔画2笔画3……笔画n

笔画是成形的要素,基本笔画是可数的,一般认为有五种(横、竖、撇、点、折),变化的笔画有几十个。部件包括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不重复的部件约有六百多个。几十个笔画组成几百个部件,而几百个部件按不同排列方式,沿着纵向、横向双向展开,构成成分不管有多少,都要密集的、向心的、均衡的分布在一个方正的框架结构内,构成了成千上万的整字。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拼音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拼音文字形体结构是字母从左向右排列成序列性,所以是一维的,叫线形文字。与之相比,汉字结构排列可纵可横,是双向展开的,所以是二维的,叫平面文字。以“一、一、∣“三个直笔为例,如果是线形排列,只有三种序列:一、一、∣,一、∣、一,∣、一、一。如果是双向排序,情况就复杂多样了:土、士、干、工、上、〒、〧、F等。汉字的字形结构是一个整体。笔画缺少一笔不行,多一画也不行;部件排列位置相异要么不成字,要么是不同的字,如“大/太/犬”、“吧/邑”、“回/吕”等。

汉字字形的特点造成了和线形文字不同的修辞方式。线形文字在拆字、合字时只能在一个维度上前后拆合。汉字则不同,汉字既可以前后拆合,也可以上下拆合,甚至可以只拆出字体的一个部分。大大丰富了修辞方式。

(一)拆字的运用:

一般是将一个合体字拆分成或拆出一个或几个可独立成字的部件,具有一定的有理性,使人读来意味十足。如:

“政从正出,财自才来。”(财政局的春联)

这副在财政局门上的对联,就十分巧妙的利用了汉字字形的特点,将“财政”两字分别拆出了“才、正”,用十分活泼的方式道出了“资财”是由有才气的人通过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政治”应从“正气、正理”中生出的道理。语言简洁明了且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再如《三国演义》中的“一合酥”的故事:主簿杨修因见到曹操在酥糖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取了勺子,让众人都尝了一口,曹操责问时,杨修却不慌不忙,将“一合酥”拆成了“一人一口酥”合情合理,虽然曹操觉得恼怒却也没有办法。杨修通过巧解妙拆,不仅让大家吃到了酥糖,而且还逃避了曹操的惩罚。可见利用字形特点拆字进行修辞的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鲁迅先生也用过拆字的方法。他的《且介亭杂文集》中的“且介”二字就是从“租界”中拆出来的。这样既揭露了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和白色恐怖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精神。

(二)合字的运用:

将几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如《三国演义》中又这样一段记载: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门口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往观之,操大喜。”

“门”中添加“活”字,成为了“阔”字,曹操巧设哑谜,杨修理解其意,用合字的方法解决,将园门改建,令曹操很是高兴。

又如,在董卓称皇之前就有“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千里草”合成“董”字,“十日卜”合成了“卓”字。歌谣的意思是说:董卓不得生。可见合字的用法也是十分广泛

(三)拆、合字的综合运用:

在人们的实际语言运用中,会出现拆字和合字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现象,以求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如:

或入園中,推出老袁还我國;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这里就是综合运用了拆、合字的方法,将“或”字加上“囗”成为“國”,“園”字去掉“囗”成为“袁”;“余”加上“辶”成为“途”,“道”去掉“辶”成为“首”,拆字、合字都运用的十分灵活,在意义的表达上也十分清晰。深刻的反映了此联的作者对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祸国殃民的痛恨之情,对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是一片渺茫。通过一副“拆合字”的对联,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汉字字形特点密切相关的语言运用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汉字的拆分、合成以达到语用中的风趣、诙谐简洁有力的效果。

以上我们从音、义、形三个方面分别对汉字的特点和与其相对应的修辞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我们分项讨论后,还不应忘记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我们还应看一看和汉字整体特点相关联的语言运用。(即综合运用汉字音、形、义特点的修辞。)

前面我们说过财政局门口的春联:“政从正出,财自才来。”归在了和字形相关的修辞里,它的最大特点是从“财”中析出了“才”,“政”中析出了“正”。实际上我们加以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这副对联是综合运用了汉字的音、形、义特点的,“正(zheng)”和“政(zheng)”;“财(cai)”和“才(cai)”音相同,又都是分别从原字拆出的一部分,并且在语义表达上也明确、自然,效果很好。

又如,李泽厚先生的“羊大为美”实际上也是综合运用了汉字的形、义特点:在字形上“羊”和“大”上下叠放,就成了“美”字,在字义上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这在文章的开头已经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论述了,就不多说了。

可见,在研究与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时,综合考虑汉字在音、形、义方面的特点,以及其在修辞中的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不能忽视。

一般认为,研究修辞就应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的运用。但是我这里是从汉字的自身出发,研究与汉字特点密切相关的修辞现象,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为了向大家证明,汉字本身就可以在运用中获得非常好的修辞效果,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

注释

转自李泽厚的《美学三书》第217页

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选自吴积才的《漫话汉字》

王力的《古代汉语》第145页

选自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沈孟璎的《现代汉语理论与运用》第139页

参考书目

1)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吴积才《漫话汉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

3)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第3版

4)罗贯中《三国演义》岳麓书社1986年第1版

5)傅永和《汉字的笔画》,6)《语文建设》1992年第1期

7)费锦昌8)《现代汉字的本质和特点》,9)《语文建设》1990年第4期

10)尹斌庸《关于汉字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11)《语文建设》1987年第2期

12)安子介《对汉字的看法》,13)《汉字文化》1990年第4期

14)沈孟璎《现代汉语理论与运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张政飚、蒲喜明、兰宾汉、谷宝田《现代汉语》三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6)纪德裕《汉字拾趣》复17)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

18)《修辞的理论与实践》语文出版社1990年第1版

19)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刷馆1980年第1版

2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版

21)胡裕树《现代汉语》复22)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版

GenerallyAnalyzetheFigureofSpeechRelatedtheFeaturesofChineseCharacters

----Beginwith“thefatgoatisnice”

Author:HeChuDirector:DeyuHuang

第4篇:修辞方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谚语 修辞特点 翻译方法

一、引言

有人说“泉水最清,谚语最精”,这应该是用谚语给谚语下的最好的定义,同时,这句话也揭示出谚语的本质特点:语言精确简炼、鲜明生动、意义深长、富于哲理,记载了一个民族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和信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闪烁于语言中的璀璨明珠。英语谚语因其言简意赅、哲理深邃且音韵铿锵而广泛应用于英国各个时期文学作品中,深受读者青睐。世界著名戏剧大师,英国鸿儒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1-1616),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等文学巨匠均应用谚语以点缀其文学作品,使其中主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翁给主角哈姆雷特写了一句著名的台词――“Know a hawk from a handsaw”,让他告诉别人,自己还有起码的辨别能力。今天,这句台词已成为谚语。英国作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天赋和智慧精神都是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Geniu,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纵观英语常用谚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包含着很多的修辞格。本文对英语谚语中所涉及的修辞格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二、修辞特点

英语谚语中所用的修辞格是多种多样的,有明喻、暗喻、拟人、拟物、对偶、重复、押韵、夸张、排比、对照、双关等。这些修辞格在英语谚语中起到了言简意赅、鲜明生动的作用。下面就英语谚语中所涉及的修辞格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欣赏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提高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审美能力。

1. 明喻(Simile)

英语明喻就是将两个物象相似之处直接比喻,常使用as、like、alike、as if、as though、as similar to、to bear a resemblance to等比喻词搭起本体(被比喻对象)和喻体(比喻对象)之间的桥梁,从而勾画生动的形象,使深奥的哲理变得浅显易懂。如:

Beauty without virtue is like a rose without scent.美而无德犹如花无香味。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2. 暗喻(Metaphor)

暗喻亦称“隐喻”,它同明喻一样,也是在两个不同类别的对象之间进行比喻,它和明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用比喻词,而干脆把两者说成是一致,即:A is B。它能巧妙地通过人的熟悉的形象、特征、动作、哲理去暗示人们尚不熟悉或不易把握的对象。如:

Unpleasant advice is a good medicine. 忠言逆耳利于行。

A teacher for a day is a father for a lifetime.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拟人(Personification)

谚语常用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生命特征,更加形象地表达出生活的哲理。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我待。

Money talks金钱万能。

4.拟物(Zoosemy)

同拟人相反,拟物是把人当成物来描写,包括描写成动物、植物、无生命物、抽象概念等。如:

A cheerful wife is the joy of life. 快乐的妻子是生活的乐事。

A man dies the way a lamp goes out. 人死如灯灭。

5.对偶(Antithesis)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近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格整齐、匀称,既增加逻辑性又能通过反衬对照,把深邃的哲理说得明白动听,起到讥讽、警示、幽默的修辞效果。

First think,then speak..三思而后行。

No pains,no gains.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6.重复(Repetition)

重复也叫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思想、突出某种感情,对重点词、重要概念进行重复,引起读者注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某种效果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重复,能起到加强语气,提高音韵的效果。重复有句首重复、句尾重复、首尾重复和间隔重复等。

Merry meet,merry part. 好聚好散。(句首重复)

He that knows nothing,doubts nothing. 无知即无疑。(句尾重复)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首尾重复)

Never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麻烦没来找你,别去自找麻烦。(间隔重复)

7.押韵(Rhyming)

押韵就是重复相同的读音或字母进行押韵的修辞手法。很多谚语之所以令人过目不忘,大多是因为使用了押韵而使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谐又有美感。押韵有:

(1)头韵(Alliteration):即两个或更多的词以相同的辅音字母或读音开头构成头韵。头韵不仅是语言装饰,而且是制造各种音响效果的手段。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Love me little,love me long. 不求爱很多,但求爱长久。

(2)尾韵(Consonace):即是在末尾重复相同的字母或读音构成的押韵。

He that mischief hatches,mischief catches. 害人者,终害已。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8.夸张(Hyperbole)

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在数量、形式或程度上加以渲染以增强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能渲染深刻的感情,使语言引起无尽的遐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A thousand years cannot repair a moment’s loss of honor. 一失足成千古恨。

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 爱情威力大,能叫地球翻。

9.排比(Parallelism)

排比是以语法结构对称来突出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段。使用排比是为了反复强调句子意思或为了平衡句子结构。

Kind hearts are the gardens;kind thoughts are the roots;kind words are the flowers;kind deeds are fruits. 善良的心灵是花园;高尚的思想是根茎;文明的语言是花朵;美好的行为是果实。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all play and no work make Jack a mere boy. 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尽玩耍,不学习,聪明的孩子没出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0. 对照(Contrast)

对照是突出差别的一种修辞手段,即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说,通过匀称工整的对应结构形成巧妙的对仗,以便更鲜明、更透彻、更全面地说明问题。

Think today and speak tomorrow. 今天想想,明天再说

Pride hurts,modesty benefits. 满招损,谦受益。

11. 双关(Pun)

双关是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等现象使词或句子具有两种不同含义的一种修辞格。它能使语言活泼生动或借题发挥,创造一种滑稽幽默的效果。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等。

(1)语义双关(Homograph):语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构成双关。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we shall hang separately.如果我们不紧紧的团结在一起,那就会被一个个地绞死。

Measure yourself by your own foot.

用自己的脚来量自己。(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这里的foot有两层含义:脚或英尺,构成语义双关。)

(2)谐音双关(Homophone):谐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构成的双关。

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今天为你祈祷,明天对你敲诈。

Rue and thyme grow both in one garden. 芸香和麝香长在同一个园子里。(悔恨与日俱增)

(这里thyme与time发音相同,构成谐音双关)

三、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也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翻译时除了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策略、民族心理和美感情趣等,切忌简单处理,生搬硬套,妄加删改,添油加醋。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在翻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对英语谚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以期对英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翻译时保留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翻译,既可保持原文的内容,又可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丰富译文语言。如: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Money could not buy happiness. 金钱买不到幸福。

2. 直译加解释法

部分英语谚语直译出来,会使我国读者很难完全理解其寓意,如改用意译法,又无法保存原有的形象和风格,这时可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来翻译。用这种方法来翻译,不仅能使读者见到其原有意义、形象和风格,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潜在意义。尽管译文有些嗦,但却能显示英语谚语的本色。如:

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老狗学不出好把戏。(老顽固不能学事物)

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athorn. 没有不带刺的玫瑰(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有乐必有苦)

3. 直译联想法

由于英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差异,各自的某些谚语含义或比喻意义基本相同,但表达方式差异很大。这样的谚语采用此法,可以直译英语原文却得出汉语读者能联想到的熟悉的习语。如:

Bad workman often blame their tools. 拙匠常怪工具差。(联想:不会撑船怪河弯)

He who laughs at crooked men should need walk very straight. 笑别人驼背的人得自己首先把身子挺直。(联想:已不正不正人)

4.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翻译时由于受英语文化差异的局限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和主要功能相似的方法。如:

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5.对联增词法

汉语中以对联形式构成的谚语很多,往往上联说的是形象,下联说的是意义。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某些英语谚语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用少量汉语将其含义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如采用对联加字的手段处理,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

Wit bought is better than wit taught.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A lazy youth,a lous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代换法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的形象意义不同(如表动物的词),但其文化内涵和交际意义是一样或相似的。为了不使译文较原文逊色,在翻译时可运用替换原喻体的方法,做到殊途同归。如: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7.重复法

重复法是在翻译时适当重复原文中出现过的词或短语,目的是使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楚;或者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气,强调某些突出的内容,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通常,英文往往为了行文简洁,常借助代词、省略法或变换词类等方法而尽量避免重复。相反,重复在汉语中却用得很多。在很多场合中,汉语的某些词语不仅需要重复,而且也只有重复这些词语,语义才能明确,语势才能增强,表达才能生动。因此,翻译时,不仅英语本身含有重复,译文同样需要使用重复译法。否则就使译文思路不清或表达效果欠佳,甚至偏离原意或背离英汉两种语言特有的表达规范。重复法有:

(1)“多枝共干”结构中的重复:

Beauty istruth,truth beauty.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2)重复代词所替代的名词:

Knowledge is a treasure,but practice is the key to it.知识是一座宝库,实践是打开宝库的钥匙。

(3)重复强调型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

(4)重复同义词语:

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 有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

四、结束语

英语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谚语久积其间,流传后世。之所以能经久传诵,不仅在于它们能使人明理,润人心田,诲人向上,催人奋进,还在于它们在遣词、构句、表形、炼意上风格独特,读诵后令人深受感染,如受洗礼。对英语学习者而言,研究英语谚语能使人增强语感,熏陶心灵。可以说,掌握英语谚语不仅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同时也可以把握英语发展的历史脉搏。由于英语谚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学习时要掌握其含载的文化内涵和修辞特点。翻译时尽量避免简单处理,死译硬译,而是要掌握技巧和策略,最大限度地体现译文形式和原文的最佳融合,以求“形似”和“神似”,从而更好地把英译谚语的魅力和包含的美学价值体现出来,以便更好地促进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雪.英汉汉英佳句赏析[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2]朱先穆,朱胜超.英语名言佳句[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修辞方法范文

关键词:拟人;双关;夸张;提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82-02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虽然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但标题的重要性却毫无疑问的居于首位,它是整段新闻最精辟的集中和概括,它通常采用新闻中最有价值、最能引起关注的部分。因此新闻标题的拟定往往决定一则新闻的成败。目前,国际新闻越来越多,各种语言的新闻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流动,其中英文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其中新闻的标题最难翻译,因为标题常常是记者们发挥个人语言特色,运用各种修辞技巧的地方,这就需要译者具备坚实的语言基础,深入地把握标题的特色,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发挥汉语的特色,力图精准的将标题的深层意义,鲜明的特色翻译出来。

一、拟人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让物来完成人的行为。

例一:Big Airlines in a Rush to Go Small

试译:1燃油费翻一番 各大航空公司急欲缩小规模

2.各大航空急速瘦身

几乎只要涉及到翻译就会产生是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新闻标题的含义明确,译成汉语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法”。这里的第一种翻译是采取扩充标题加直译的方法,为什么航空公司要缩小规模呢,这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这也可以说是新闻标题的一大特点,就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这里的第一种翻译则打破了这个特色,因为加上了缩小规模的原因:“燃油费翻一番”。这样的译文就成了一个概要,而不是好的标题了。而第二种翻译方法则保持了原文运用拟人手法的特色,用了瘦身这个形象的词,且言简意赅,没有透露新闻主体中的内容。

例二:Oil Prices and Joblessness Punish Shares

试译:1.油价涨了 工作没了 股票完了

2.油价飚升 失业率上涨 股票遭殃

这个例子中很巧妙地用“punish”一词将油价,失业率和股票之间的关系生动的表现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技巧,既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如双关、比喻、押韵等,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这里的第一种翻译虽说比较通俗化,更接近普通大众的审美习惯,但基于金融问题的严肃性和专业性,我们在翻译的时侯也应该注意到对不同的文本应该有不同的措辞,这里的第二种翻译就更合适,而“遭殃”一词也遵从原文所用的拟人修辞手法。

例三:A City Where Hospitals Are as Ill as the Patients

试译:1.美国南洛杉矶医疗设施落后 医患比例严重失调

2.一个医院如患者般陷入病态的城市

3.医院和病人一起生病了!

医院本是治疗疾病的地方,为什么连医院也生病了?首先这则新闻标题在激起读者的兴趣方面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人生病是因为身体不能正常地运转,某个部分遭到了病毒的破坏。而这里的医院生病则是因为医疗设施太落后,而患者又太多,致使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医院和病人都生病了,谁也救不了谁,整个城市也因此是病态的,不谐调的。这样的标题必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这里的三种翻译方法中第一个是对事实的直白的陈述,也是采用把新闻主题中的内容拿来扩充标题的方法,正如刘宓庆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说的:“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的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会。”例如“For Beslans children, a legacy of nightmares”。我们在翻译的时侯就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个地名,译成“(俄罗斯:)劫后相逢,别城孩童仍似恶梦中”第二种采取直译的方法,将原文的意思基本上都表达出来了,但还是显得过于严肃,第三种是最通俗化的翻译方法,但却也是最生动的。

例四:Loyal to Its Roots

试译:植物寻根 忠心耿耿

爱国主义情怀或者说归属感是整个人类的集体意识中存在的东西,这一则新闻标题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这则新闻标题只有四个字,首先第一个字“loyal”,这个字在当代社会有如黄金般珍贵,因为忠诚越来越少见,欺骗行为比比皆是。第二个词“its”,中文中对等的词就是“它的”,特指动植物及事物,人类的忠诚都已少见,难道动植物还讲究忠诚吗,最后一个词“roots”,可以是物质观念上的植物的根部,也可以是精神观念上的心灵的归属,从这则新闻的主体来看,标题中的根是指植物的近亲,说的是一种植物会寻找周围和自己接近的植物,然后努力朝那个方向生长,靠在一起,这虽然说得是一种非常客观的科学现象,但从原文看来,作者也是有意的将客观的科学用主观的充满人情味的方式描述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拉近读者和科学的距离,而且拟人手法更是将这种植物显得非常具有人类的感情,给它附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侯就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文的这种特色,首先“植物寻根”可以激起读者兴趣,其次“忠心耿耿”也符合汉语审美习惯,同时整个译文也和原文一样采取了拟人手法,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贴切的翻译方法。

例五:350-Year-Old Royal Debt Finally Repaid

试译:1.350岁皇室债务终被偿清

2.皇室债务历经350年风雨终被偿清

这则标题中直接给一笔债务安上了年龄,首先这给读者新鲜感,因为一般只会给有生命的物体计算年龄,其次人类对时间的概念都是通过对比来认知的,350年如果和地球的年龄相比那就是沧海一粟,但如果和人类的年龄极限120岁相比,那确实很长,看到这个标题,绝大部分读者心里的那把尺子应该是人类的年龄,这样一来,这笔债务可真是够老的了,而原文作者也是在标题中加了“finally”一词,更凸现了这种效果。这里的两种翻译方法,应该说第一种更好一些,因为它体现了拟人手法的特色。

例六:Ugly Duckling N-Ship at last Gets Happy Home

试译:几经周折 丑小鸭终安家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某国一艘核动力船,因许多国家担心核污染而拒绝让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处漂泊,历经周折之后最终被获准在一港口停泊。原标题中以调侃的语气将这艘核动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笔下的“an ugly duckling”(丑小鸭),用拟人的手法将本来冰冷,危险的核船变得温馨,而且这也是广大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童话,丑小鸭被排斥和这艘船被排斥的共性在读者心里激起了感情共鸣,读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二、双关

例一:As Ills Persist,Afghan Leader Is Losing Luster.

试译: 阿富汗肆虐如故 Hadmid日渐失宠于美国

“ill”可以指疾病,也可以指,而“luster”可以指人的身体好也可以指人的光辉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说阿富汗的领导人因为生病而面容憔悴,而实际上是说阿富汗因为没能如美国所愿控制住肆虐的,而失去了美国的宠信,失去了以往的光辉形象。

就揭示新闻内容而言,英语标题倾向于将某一内容作“重点化”处理,不讲究面面俱到。此外,由于英语单词通常由数个字母组成,所以标题一般用词不多。这两点决定了英语新闻标题一般比较精炼简短。而汉语新闻标题侧重“全面性”,加上汉语是一词一意,所以汉语标题用词相对较多。有鉴于此,在标题翻译时,可以结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标题的形式更趋汉化,意义更趋完整。例如:

例二:Zapping Teenage Torment

试译:1.激光除毛器彻底消除青少年的苦恼

2.跟的“胡子”说拜拜

这里的第一种翻译就是将“重点化”的英语标题变成“全面化”的汉语标题,而且运用了双关,“zap”这个单词既有“摧毁,杀死”的意思,还有“用激光,x光辐射”的意思,这符合此则新闻的主题,有部分青春期的少女会长很浓密的,像胡子一样的汗毛,这种激光除毛器既消除了青少年多余的汗毛,也消除青少年心理上的烦恼。而第二种翻译则是采取意译的方法,用表示女性的””和"胡子"形成悖论,显得更加生动一些。我们在进行英语词汇汉译的时候,应经常提醒自己注意“思考直译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寻求合适的中文表达,传递信息”。

三、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一:Any Book Can Be a Rare Book in Bookstore Hungry Newark.

试译:1.书籍沙漠钮沃克 书店如水般罕见

2.钮沃克闹书荒 凡书皆成罕书

世界各大城市拥有图书的数量排行中,纽沃克排名倒数第一,但肯定也不是什么书都是稀罕之物的程度,这则新闻标题采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夸大了缺书的事实,让读者的印象更为深刻。

例二: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

试译: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标题要表达的意思是整个足球赛一开始就是暴力行为,好像足球就代表暴力一样, 原文中的“kickoff”指足球比赛中“开赛”或“中场开球”,但与后面的“violence”(暴行)一词并用,立即在读者头脑中映出一副拳打脚踢的景象来。这样的表达虽然夸张但也表明了足球比赛经常出现斗殴的现实。另外“足球开踢,拳打脚踢”这样的译文,既一语双关,又前后押韵,表达了原文的幽默效果。

例三:France Salutes the Ultimate Couturier

试译:1.顶级裁缝辞世 法国举国哀悼(悖论)

2.顶级设计师Saint Laurent辞世 全法向其致敬(强调设计师)

3.法国痛失顶级设计师 全国哀悼(强调法国)

标题中用“ultimate”来修饰“couturier”,是一种主观的夸张地形容,这三种翻译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虽然Mr. Saint Laurent确实是非常棒的服装设计师,但并不是每个法国人都爱戴尊敬他,标题中没有说是哪个人或哪个群体向其表示致敬,而是直接用了法国,这也是一种夸张,可以说这个标题很成功的用夸张的手法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哀悼氛围。

四、提喻

提喻(Synecdoche)是不直接说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事物的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表现该事物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提喻又称举偶法。提喻大致归纳为四种情况:a.部分和全体互代;b.以材料代替事物;c.抽象和具体互代;d.以个体代替整个类。

例一:Can Rice Lead to Gold?Marathon Will Offer Test

试译:1大米能换金子吗?马拉松会告诉你

2想成为马拉松冠军?穿大米鞋吧!

这则新闻是讲有人发明了以大米为材质的鞋子,这种鞋专为跑马拉松的运动员设计,标题中用大米代替鞋子,用金子代替金牌,采用这种修辞既可以简化标题,也可以制造悬念,普通的大米怎么能换珍贵的金子呢,又怎么和马拉松扯上关系呢?

再如:“Japanese dash to US to say‘I do’”(日本情侣纷纷赴美体验教堂婚礼)中就是用“I do”指代结婚,这则报道是说,美国许多旅行社专门为亚洲国家的情侣推出美式婚礼服务,包括教堂正式婚礼等。这一举措立刻受到众多日本情侣的青睐,纷纷赶往美国体验西式教堂婚礼情调。略知西方文化习俗的读者都知道,西方人在教堂举行婚礼时,都是在说“I do”(我愿意)之后,教士即宣布双方正式结为夫妇。因此,“I do”在英语国家中已成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代名词。

人类的语言之所以独特既在于它是约定俗成的,更在于它的任意性,每天都有新词产生,旧词灭亡,新旧交替不止,新闻标题当然也是如此,有学者将新闻标题的功用概括为五个方面:“1.把内容最精彩的部分揭示给读者;2.用最简短的文字阐明内容主旨;3.以特殊方式表达报纸的倾向性;4.凭借特殊强势吸引读者;5.选择让人震动的词句激励读者”。译者应不断学习,市场提醒自己注意新闻标题所要达到的效果,在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中修辞的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

[2]黎秀石、王宗炎.英美报刊选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M].商务印书馆,1985.

第6篇:修辞方法范文

关键词:网络词语修辞方法构成

网络语言是一种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新产生的语言现象。当前,网络语言日益深入人心,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也引起了众多语言学者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并对现代汉语书面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网络词语的构成上使用了大量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修辞手段,使得网络词语与现代汉语书面语相比,呈现出更加简洁、生动、形象的特征,在某些方面是现代汉语书面语所不能替代的。因此,研究网络词语构成上的修辞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汉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修辞方式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三个方面。网络词语的构成,主要涉及到的是辞格的运用。

所谓“辞格”,是指修辞的格式。即修整装饰字词句时所使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据统计,现代汉语中的辞格约有七十多种,其中最常用的辞格也有二十多种。众多的辞格,在网络词语的构成中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而且比之现代汉语书面语更为丰富多彩。网络语言之所以具有活跃的生命力,甚至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与辞格在网络词语构成上的频繁运用和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其中使用得较为普遍、对现代汉语影响较大的辞格。

网络语言构成上经常使用到的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现代汉语中已有的辞格,一类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新出现的辞格。

(一)现代汉语中已有的辞格

由于网上交流全靠键盘打字,要求网络语言必须简洁、迅速。因此,在现代汉语已有的辞格中,那些既可快速表达,又形象生动、便于操作的辞格就成了网络语言构成中最常用的辞格。如:比喻、借代、拆字、重叠、反复、摹绘等。这些辞格在网络词语中的表现形式较之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同类辞格更为活跃,收到的修辞效果也更为明显突出,并有自己独具的特点,进一步发展了现代汉语已有辞格修辞上的功能作用。

1.比喻

比喻主要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其中,借喻是没有本体、喻词,直接借用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它在比喻的三种类型中操作最为简洁迅速,因此就成了网络词语中最常见的一种构成方式,通常用来形容、描绘某个人的长相或行为。如:

恐龙(比喻长得难看的女生)、食肉恐龙(比喻不但长相丑而且脾气不好的女生)、青蛙(比喻外貌不清秀的男生)、孔雀(比喻自作多情、自作聪明的人)、包子(比喻长得很难看,很笨的人)、月球表面(比喻长满青春痘或凸凹不平的脸)、老孔雀开屏(比喻自作多情)、小孔雀开屏(比喻错把友情当爱情)等等。

这种用法,充分发挥出了借喻在写人状物上的修辞功能,使得网络语言十分形象、生动和幽默。这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是不多见的,很值得借鉴。

2.借代

借代与借喻在构成上有着相同之处,也是直接用借体来代替本体,操作起来同样简洁迅速,因此也是网络词语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构成方式,主要用于构成网络技术上的专业名词术语,如:屁兔(代PII,奔腾2)、酷鸡(酷机,代功能强的主机)、菜羊或赛羊(代赛扬主板)、烘焙鸡(代个人主页)、猫(代调制解调器)、老鼠(代鼠标)。有时也用来代替人、物或动作行为。如:

美眉(指美女)、东方不败(指女性化的男人)、叶子(指金钱)、反腐败(请客)、学习文件(玩扑克牌)、研究国粹(打麻将)、抓娃娃(堕胎)、小密马(外面偷养的情人)、洗眼睛(看电影)、审美疲劳(看够了)、流口水(羡慕)等。

将借代辞格大量使用于网络词语的构成上,这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也是不多见的。它同样凸现、扩大了借代的修辞功能,不但使抽象的网络术语变得通俗、形象,而且增强了网络语言的生动性、通俗性和幽默性。

3.拆字

拆字就是分解字形,并重新组合,以表现使用者本意的修辞方式。“常见于民谣、谜语,诗词中有时也应用。”(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47)

在汉语书面语中,这种修辞方式又分为拆字和拆词两类。

拆字是将一个合体字拆成两个或几个独体字来表达原意,以委婉表达意思或造成一种预期的幽默效果的修辞方式。如修辞上讲到拆字辞格时常举到的一个例子:东汉末一首暗示董卓即将的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是“董”字拆开而形成的,“十日卜”是“卓”字拆开而形成的。合起来就是“董卓不得生”。

拆词是将一个合成词中的语素拆开来独立运用,使得语言活泼风趣,引人注意的修辞方式。如:慷慨――慷他人之慨;滑稽――滑天下之大稽等。

网络词语构成中的拆字方式,与上述传统的拆字辞格相比又有所不同,且更为丰富、活跃。这种辞格,在网络词语中大致可分为拆字形、拆字音两类。

(1)拆字形:即传统的拆字方式。如:

“骚”拆成“马叉虫”、“哈哈”拆成“口合”、“超强”拆成“走召强”

传统的拆字方式带得有隐语意味,主要是为了表达一种不便正面表达的意思。网络词语中使用这种修辞方式,除了上述目的以外,更多的是用来表示一种另类的语言色彩。

(2)拆字音:即将字的读音拆开来,读成两个字甚至三个字来表示一个词、一个短语乃至一句话的意义的方式。如:

表(不要)、谋(没有)、酱紫(这样子)

网络词语中拆字修辞方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为了省时,二是受方言中说话时语速较快的影响。

拆字这种修辞方式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并不常用,很不活跃,但在网络词语中却得到丰富发展。它不但表现了一种具有童真的修辞色彩,也表现了一种幽默另类的语气,增强了网络词语的修辞效果,十分切合网民多是年轻人这一特征。

4.缩略

缩略指抽取较长的多音节词或短语中有代表性的语素凝聚成词,使得语言简洁的修辞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汉语传统的构词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构成专用的名词术语以及一些普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如“北大、清华、四化、科技、劳改、悠久”等。特别是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这种方法被使用得更加广泛,很多英语单词也被缩略成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之一,如“WTO、NBA、GTP、TV”等。

由于这种构词方式快速、简便,十分适合网络交流,因此,在网络语言中被普遍使用,成为网络词语的一种主要构成方式。其表现形式与现代汉语构词中的缩略方式相比,显得更加丰富,更加活跃。除了上面列举到的以外,还有现代汉语中没有使用到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提取拼音开头字母的大写形式缩略成词。如:

BT(变态)、ZT(赞同)、PF(佩服)、LM(流氓)、BS(鄙视)、CJ(纯洁)、FB(腐败)、HJ(汉奸)、RY(人妖)、BC()、BD(笨蛋)、PY(朋友)、LP(老婆)、JY(精英)等。

(2)提取英语单词中有代表性字母的大写形式缩略成词。如:

FT(faint晕倒)、PK(poke up单挑、淘汰)、GF(girl friend女朋友)、BF(boy friend男朋友)、LD(leader领导)、IQ(智商)等。

(3)用数字加上英语或拼音的字母缩略成词。如:

3ks(谢谢)、3Q(谢谢)、B47(别生气)、B4(在……之前)、ZT3(猪头三)、4ever(永远)、U2(你也一样)等。

采用上述方式来构成网络词语的目的只有一个:省时、方便、提高交流效率。这种方式的大量采用,无形之中使得网络词语在构成上十分简洁、精炼,收到了显著的修辞效果。

5.摹绘

摹绘是一种模拟、描绘事物形状的修辞方法。它可以使事物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摹绘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充当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不直接充当谓语。而网络词语构成方式中的摹绘,在句中则经常直接充当谓语,使得网络语言十分形象生动。这可以说是对拟声词语法功能的一个发展。如:

你再不努力,就要被老板咔嚓了。(“咔嚓”模拟砍头的声音,这里表示被老板开除,比直接说“被开除、被炒鱿鱼”更为形象。) 

爱死你了,波一个。(“波”模拟亲嘴的声音,比直接说“吻一个、亲一个”更显亲切、调皮和自然。)

我要去呼呼了。(“呼呼”模拟睡觉的声音,比直接说“睡觉”更为形象。)

6.重叠

重叠指将一个音节重复使用的修辞方式。这种方式,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也有,但主要运用于句式的表达中,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而在网络中,则主要用来构成网络词语。如:

东东(东西)、片片(照片)、帅帅(漂亮)、屁屁(屁股)、一般般(一般)、试一下下(试一下)等。

这种表达方式,主要是受儿童语言的影响。网民们使用它来构成网络词语,主要是为了故意表现一种天真可爱的或者亲切的语气,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它的出现,扩大了重叠这种修辞方式的使用范围,增加了网络语言的趣味性,也是对已有修辞格的一个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修辞方式,在网络语言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加增强了它们的修辞功能。对修辞格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网络语言中新出现的辞格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修辞格也是在不断更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常会出现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它们同样能够起到使语言简洁、形象、生动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可以视为创新的修辞方式。它们的出现,不但丰富了现代汉语的修辞格,更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能力。

这些创新的修辞方式,在网络语言中使用得较普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谐音

谐音在现代汉语修辞方式中主要运用于双关修辞格中,没有,成为独立的修辞格,而且在表现形式上比较单一。然而,在网络词语中,这种修辞方法却被大量使用,并且形式多样,已经成为网络词语的主要构成方法之一。

具体来说,谐音在网络词语的构成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1)全谐音

这种情况在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网络词语中均有。如:

单音节:泥(你)、粉(很)、偶(我)、挖(哇)等;

双音节:幽香(邮箱)、稀饭(喜欢)、斑竹(版主)、油饼(有病)、酱紫(这样子)、铜子(同志)、果酱(过奖)、竹叶(主页)、系偶(是我)、油墨(幽默)等;

多音节:表酱紫啦(不要这样子啦)。

(2)有一字谐音

这种情况主要限于双音节网络词语。如:

摔哥(帅哥)、口爱(可爱)、驴友(旅友)、色友(摄友)、哈酒(喝酒)、大虾(大侠)、木有(没有)、米国(美国)等。

(3)谐方音

这种情况在单音节、双音节的网络词语中都有。如:

单音节:银(人)(北方方音)、拉(他、她)(西南方音)、丫(你)(北京方音)。

双音节:了改(了解)、来乐(来了)、阿个(那个)等。

网络词语中产生这种修辞方式的原因主要是:

a.故意用谐音,而不用本音,以表示另类。如上文中的“泥(你)、粉(很)、偶(我)、幽香(邮箱)、稀饭(喜欢)、斑竹(版主)、油饼(有病)”等。

b.故意用方言的读音,而不用普通话读音,以表示幽默。如上文中的“了改(了解)、来乐(来了)、阿个(那个)、灰常(非常)、银(人)、拉(他、她)”等。

c.模仿小孩(或根本就是小孩)的发音,以表示天真。如上文中的“系偶(是我)、酱紫(这样子)”等。

由于这种方式在网络词语的构成上使用得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一种独立使用的表达方式,并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因此我们把它看作一种创新的修辞方式。它的出现,增强了网络词语的另类性、幽默性和通俗性。对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作用。

2.曲解

曲解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故意歪曲某一个现成词语的原义,赋予它们与原词意义完全不同的新义来构成网络词语的方式。如:

老板(老是板着脸)、汉奸(汉族中的顶尖人物)、天使(天上的狗屎)、美人(臭美的人)、善良(散尽天良)、偶像(呕吐的对象)、气质(孩子气神经质、气死人的本质)、天才(天生的蠢材)、智慧(天生弱智、什么都不会)、可爱(可怜没有人爱)、早恋(早上锻炼)、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神童(神经病儿童)、深度(绅士风度)等。

这种构成方式基本上是对原词意义反其道而行之,使得网络词语十分幽默诙谐,反映了当代年轻网民们叛逆不羁、追求另类的逆反心理。这也是网民们使用它来构成网络词语的主要目的,具有明显的修辞作用。因此,完全可看作是一种创新的修辞方式。

3.象形

指使用一些象形符号来表达意思,从而构成一种特殊的网络词语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网络词语中又可分为符号象形和图画象形两类。如:

符号象形:=(等等)、==(等一会儿)、S(拐弯抹角)、ee(困、想睡觉)、...zzzZZZ (睡着了、呼噜声越来越大)等。

图画象形:T-T(流泪的样子)、-o-(打呵欠)、*o*(陶醉)、=-=(晕、不懂)、@ @(高度近视)、>o

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是用来记录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使用象形方法来表达思想,构成文字,是古已有之的。上面这些符号和简单图画就来源于古老的象形造字法,是网民们在网上经常用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已具备了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它们是网络词语的一部分。网民们使用这种方式来构成网络词语,进行交流,并不是为了方便、省时(相反更为费时),其唯一目的是更直观、更形象、更风趣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具有强烈的修辞作用。可以说,这是网民们在网络词语构成上的专利发明。这些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的确也使得网络词语十分生动、形象、有趣,增强了网络词语的表现能力。因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是一种创新的修辞方式。

网络词语的构成方式还有很多,如:拼图、错用、数字使用等。但它们不具备修辞上的效果,不能看作修辞方式,因此不再列举。

第7篇:修辞方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广告;修辞特点;翻译方法

1 英语广告的修辞特点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广告定义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界定:广告是由特定的出资者(即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商品、劳务或观念等所做的任何形式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Nonpersonel Presentation and Promotion)。[1] 因此,广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和中介。广告主要以商业产品为主题,而且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描绘广告中的产品,这样就会获取更大的效益[2]。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修饰特点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双关、重复和押韵等。以下逐一举例说明。

1.1 比喻

作为英语广告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此种修辞手法广泛应用在英语广告中,直接或间接地表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以此增强英语广告的美感。例如:

原文: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

译文:轻如风,柔如云。(丝绸女装)

原文:You’re better off under the Umbrella.

译文:在“伞”的保护下,你可无忧无虑地享受旅行的乐趣。(旅行保险公司)

原文:Kodak is Olympic Color.

译文:柯达,奥运的颜色。(柯达)

1.2 拟人

拟人也是在英语广告中常常出现的一种修辞特点。拟人是把物品当作人,赋予商品人类的情感和行为。通过人格化的表达,使得英语广告更加生动,更有亲切感,更能贴近消费者的生活,打动消费者的心。例如:

原文:Flowers by Interflora speak from the heart.

译文:英特福劳拉花店培育的鲜花倾诉人的心里话。(英特福劳拉花店)

原文:Unlike me, 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

译文:不像我,我的劳力士永不停息。(劳力士)

原文:Apple thinks different.

译文:苹果电脑,不同凡“想”。(苹果电脑)

1.3 双关

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发音相同词语有两种不同含义的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法就是双关。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以使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含蓄,诙谐,有力。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广告语[3]。

原文:7 up? The Uncola,The un and only.

译文:七喜?非可乐。(七喜)

原文:Ask for More. No cigarette gives me more taste.

I’m more satisfied.

译文:再多来点摩尔香烟吧,它给予我独特的品位,我更满意摩尔香烟。

(摩尔香烟)

原文:A trust will take care of a family.

译文:家庭需要信任。(信托公司)

1.4 重复

现代英语广告中,重复这一修辞手法出现较多。重点词、重要概念连续或间隔的重复出现,可以增强英语广告的节奏感,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强化广告宣传的力度和效果。例如:

原文:Mosquito bye bye bye.

译文:蚊子杀杀杀。(雷达驱虫剂)

原文:Deliciously simple. Simply delicious.

译文:美味简单,简单美味。(麦当劳)

原文:Extraordinary Cola, Extraordinary Choice.

译文:非常可乐,非常选择。(非常可乐)

1.5 押韵

押韵是英语广告从诗歌中吸取而来的。其节奏感强化了英语广告的诗体语感,增强了英语广告宣传的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幽默感,容易记忆,容易传播。例如:

原文:My goodness! My Guinness!

译文:我的天啊! Guinnness 啤酒!(Guinnness 啤酒)

原文:Cleans your breath, cleans your teeth.

译文:清新气息,洁净牙齿。(高露洁牙膏)

原文:Ford Trucks. The Best Never Rest.

译文:福特汽车,最好的永不停息。(福特汽车)

英语广告修辞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多样化的修辞策略、技巧和手法是英语广告文本实现其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的依托。整体而言,只有依托修辞,英语广告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审美价值和信息价值。[4]

2 英语广告的翻译方法

正如尤金·奈达指出的“Translating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翻译就是翻译意思。)”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原文的意思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使看不懂原文的读者能通过译文获得原文的信息。[5] 英语广告不同于其他文体,有其独特的修辞特征,因此,英语广告在翻译时也应根据不同的修辞特征使用相应的翻译方法,灵活处理,使读者或者消费者感受到原文的魅力,更使广告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最终目的。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和音译法。下面逐一进行举例讲述。

2.1 直译法

直译法在翻译时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表现形式,包括句子结构、修辞方法等,译文通常比较通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风格。由于英语广告简短直接的风格特点,直译法是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最为频繁的翻译方法。也是最大化再现原文信息内容的翻译方法,易于被读者接受和记忆。例如:

原文:Obey your thirst.

译文: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原文:The new digital era.

译文:数码新时代。(索尼影碟机)

原文: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

译文:轻如风,柔如云。(丝绸女装)

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使用直译法翻译后的广告译文,语言简短有力,信息传达很明确。译文最大程度上符合原文的句式结构,甚至做到了逐字翻译、逐词翻译。并且,译文中同样使用了相应的修辞手法,如例句3,英语广告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译文中的“轻如风,柔如云。”同样地运用了比喻,把英语广告的心理诉求和商品的卖点最大化地传递给了受众。

2.2 意译法

当原文和译文之间受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时,直译法可能会使译文不易于理解和晦涩难懂,为了更自然的传达原文的信息、修辞方法,更贴切的表达英语广告的深层次寓意,通常会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虽然与原文形式不完全一致,但是保持了原文的深层内容和修辞效果。例如:

原文:Mosquito bye bye bye.

译文:蚊子杀杀杀。(雷达驱虫剂)

原文:Apple thinks different.

译文:苹果电脑,不同凡“想”。(苹果电脑)

原文:A diamond lasts forever.

译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第比尔斯)

意译法传达出更多的情感诉求,不简单是字面的意思表达,更是一种深层情感的流动,同时,传达出商品的本土化特点和消费者心理。例句1“杀杀杀”三个字很贴近生活和消费者对蚊虫叮咬的心理。例句2中“不同凡想”更符合中文的表达特点,如果使用直译法,可能会显得生硬,使用意译法翻译,更易被中国消费者接受。例句3是一个经典的翻译例句,也成为一条经典的广告语,因为它更符合东方的文化特点和表达方式,更好的传达出原文语言和产品的魅力所在。

2.3 音译法

利用发音相似的原理,使用与原文相同或相似发音的译文进行翻译。在英语广告的翻译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更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和联想感,“原汁原味”的将商品特色保留了下来,并且有利于消费者进行记忆和联想。此种方法常被用于商品名称中,例如:McDonald (麦当劳)、Sprite(雪碧)、Sumsung(三星)、Whisky(威士忌)。简单明快,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

英语广告在翻译时,应综合考虑文体风格、受众心理、消费者习惯,以及不同文化的语意表达因素,并且对应使用相应的修辞手法,灵活处理。不论使用哪一种翻译方法,都应遵循功能对等的原则基础,使译文生动形象,并且达到广告宣传的商业目的。

3 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和探讨了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五种修辞特点(比喻、拟人、双关、重复和押韵)和三种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音译法)。就英语广告和其修辞的翻译而言,因其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不仅要求译者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还要求译者具备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知识,灵活的把握英语广告的特点,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运用到翻译中去,增强译文的艺术表现力和劝说说服力,实现广告的商业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宝元.广告学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孙晓丽.广告英语与实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第8篇:修辞方法范文

    内容提要: 人们关于社会正义的认识是多元的,这要求居间作出的司法判决应当经得起理性论证的检验,以防范法官选择正义立场时的任意。经得起理性检验的判决又必须借助修辞方法的使用,才能使其为判决不利方接受。在社会正义的司法实现过程中,修辞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但它必须在法律论证框架下使用,才符合其秉承善意而加以应用的本质。

    正义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问题,{1}249它是社会理念、也是法律理念中的最高价值。但是,人们关于什么是正义的认识却从来没有取得过一致意见,就如博登海默所说,“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a Pro-tean face),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2}252。与此相关,人们关于如何实现正义的认识也是观点多样。在崇尚多元的现代社会,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实现正义的恰当途径,有越来越多关于正义或正确的法的实现理论被关注。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多元价值需求并存,人们对于社会正义的认识与实现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如何看待人们多元的正义需求,尤其是司法中法官作出符合法律正义要求的判决后,如何说服败诉方接受判决、真正实现正义,是司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一、对社会正义概念的多元认识

    人们关于正义或社会正义是什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即使在同一时代,不同学者基于立场上的差异也有不同的认识,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多元利益需求更是强化了人们对于社会正义多元化的认识。

    在古希腊哲学中,正义原指事物之间的稳定秩序,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了这种理性的秩序正义观。根据这种观念,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与职责,这种秩序一旦被破坏,破坏者就会遭受自然法规则的惩戒,恢复这种永恒的秩序正义。柏拉图将事物之间的秩序正义移植到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中,正义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之中。每个公民必须在其所属的地位上尽自己的义务,做与其本性最相适合的事情。{2}253在他这里,个人是某种普遍性秩序的依附性成员,每个人各尽其职,国家就能和谐一致、实现正义。因而在《理想国》中,正义是政治秩序的首要品质。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正义就是平等的思想。从正义这一概念的分配含义来看,它要求按照比例平等原则把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相等的东西给予相等的人,不相等的东西给予不相等的人。{2}253平等正义观进一步区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前者从道德层面以善为标准恰当分配财富、资源、荣誉、权力等事项,后者从法律层面以秩序为标准确保人们的正当权利遭受侵犯后的恢复与矫正问题。平等正义观在亚里士多德这里也构成了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础。

    坚持秩序或平等的社会正义观,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起点,也构成了自由主义哲学的开端。在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的学者们看来,坚持秩序优先不仅是确保社会正义的先决条件,而且内在地蕴含着保护包括财富在内的个人自由权利,正义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干他所想干的事,但这是以他没有侵犯任何其他人所享有的相同的自由为条件的”。{2}255。坚持效率优先的功利主义进一步发展了自由主义正义观。边沁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这一观念,{3}308从而使效率、利益的计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正义与否的主要标准。功利主义者主张个人利益的总和构成社会利益,将利益的最大化视为正义的标准,因而只要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准则能够促进整个社会利益的增加,就是正义的。罗尔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即使为了全社会利益也不能加以侵犯,正义反对为使一些人享受较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因此,“如果我们承认调节任何事物的正确原则都依赖于那一事物的性质,承认存在着目标互异的众多个人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就不会期望社会选择的原则会是功利主义的”。{4}28。罗尔斯认为,一个正义的社会,应当对所有的善如自由、机会、收人、财富、自尊等都予以平等分配,除非这种分配方式对最少受惠者有利,才可以采用不平等的分配方式。

    以上关于正义的多种认识表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孕育着对正义概念的不同认识。就如佩雷尔曼所总结的那样,历史上主要的正义概念可以归纳为六种:对每人一样对待、对每人根据优点的对待、对每人根据劳动的对待、对每人根据需要的对待、对每人根据身份的对待、对每人根据法律权利的对待。{5}390-392这六种不同的正义概念体现了正义概念的多元且又彼此冲突的性质,在一种制度环境下被视为正义的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下有可能成为不正义的情况。就此而言,人们关于正义的标准都与其所生活的现实条件包括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因而人们关于正义概念的认识必定是多元的。

    观念的多元会带来彼此之间的争论,人们关于正义的多元认识也会带来不同正义观或价值观之间的争论,但在不同的正义或价值之间的不可通约性质,将导致纠纷解决中的裁判难题。不可通约性是数学中的概念,根据相同尺度可以分割的量叫可以通约的量,而没有任何共同尺度的量叫不可通约的量。库思把这个概念借用到科学哲学领域,用以指示不同范式或理论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其意是指不同范式或理论之间不存在共同的评价标准。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在科学革命前后,人们关于什么是“科学性”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在不同范式之间缺少了一种可以进行单一意义上评价的标准。而且,即使在科学革命前后仍旧同样使用的术语,由于它们的内涵、外延、相互关系、以及使用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导致两个使用着相同术语的范式之间也会发生沟通上的困难。如在哥白尼革命前后,“行星”概念发生内在变化之后,地球成了行星,而在革命之前,太阳也是行星。再者,使用不同范式进行工作的科学家好像是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工作者,他们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和立场,彼此之间也会存在沟通上的困难。不可通约性现象在新旧理论的选择中表现明显,科学理论的选择无法单纯依靠逻辑规则证明得出,因为依不可通约性论点,在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没有一个可以共同衡量的中性规则。因此决定一个新的理论是否胜利只能取决于科学共同体是否赞成,依赖有说服力的辩论技巧、依靠说教与宣传使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科学家接受一种新理论。所以,库恩说:“在范式选择中就像在政治革命中一样,不存在超越相关共同体成员的标准,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大家意见的一致。” {6}87他列举了好的科学理论的五个特征: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富有成果性,但他依然认为,理论选择不仅取决于以上几条客观标准,选择行为还和科学家的个性特征、主观信仰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每个人在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进行选择,都取决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混合。{7}313-316

    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理论在价值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拉兹提出了两种类型的不可通约性:“第一,在A与B之间,无论是一方好过另一方,还是具有同等价值,它们都是错误的。第二,上面的陈述既非正确也非错误。” {8}324拉兹认为,第一种意义上的不可通约性实践意义较大。如以职业选择为例,许多职业对职业内、外人士所产生的价值意义根本无法比较,如教师与律师相比,律师收入高,但教师工作时间短又比较轻松,两者之间无法做孰优孰劣的比较,因为工作时间与收入表征两种不可通约的价值。伯林也提出,不仅在善与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通约性,而且在善与善之间也存在着无法消解的不可通约性。“在某一特定情形中,是不是要以牺牲个人自由作为代价来促进民主?或者牺牲平等以成就艺术、牺牲公正以促成仁慈、牺牲效率以促成自发性、牺牲真理与知识而促成幸福、忠诚与纯洁?” {9}47自由与民主、平等与艺术、公正与仁慈等价值之间时常会在个案中冲突,很难用一个通用的标准来衡量它们之间的优劣。如某省一个部级贫困县,政府财政困难,社会经济水平落后,但在这个县境内有一处树木茂盛的大山,有人提出砍伐树木发展经济,但这会严重破坏该地的生态环境,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就成了该县难以取舍的两难问题,任何一方都不具有天然的优先地位。

    在法律纠纷的裁判过程中,正确认识不同正义观或价值观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具有重要意义。约翰·麦基认为,一个法律问题的两种意见“是很难衡量的,很难说这一种意见比另一种意见更有说服力,两种意见难以平衡。” {10 }152从抽象意义上来讲,公平与效率、自由与平等、发展与环保等价值之间是无法用一个共同的标准来衡量的,任何一种价值或正义观念都不具有天然优先于其他价值的正当性。在这一点上,菲尼斯以不可通约性的存在攻击了德沃金的唯一正确答案命题。“那种在疑难案件中声称已经发现唯一正确答案的主张是毫无意义的,就如通过‘最短’和‘最浪漫’两个标准判断英语小说一样。德沃金提出了两种不可通约的标准—与过去的政治决策‘符合’和经内在‘政治道德’的合理性证明,作为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标准。” {11}372德沃金的唯一正确答案是依靠“符合”与“政治道德”两个标准检验得出的,而这两个标准又是不可通约的,没有内在一致的共同之处,那么,法官在作出判决之前就无法说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德沃金承认不可通约性问题对唯一正确答案可能带来很大冲击,但依然坚持疑难案件有唯一正确答案的立场。对此,布赖恩·比克斯指出,某些法律问题会有不止一个正确答案,这可能是因为可选择的答案是不可通约的,也可能是因为法律体系没有对特定问题设定具体解决方案,或者各种不同解决方案都有同等的价值优势。{12}108-109

    以上论述表明,当两种实质正义观或价值观在一个具体案件中形成竞争状态时,由于缺少共同的“中立性观察语言”,我们无法发现判定相互竞争的两者之间优劣的“共同尺度”。当法律无法提供充分的判断标准时,不得拒绝裁判的法官只能在对道德、政策、社会效果等因素深思熟虑之后作出裁判,于此他便应当承担理性论证的责任,证立所作决定的正确性。

第9篇:修辞方法范文

关键词:修辞格;修辞观念;修辞研究;修辞主体;修辞效果;修辞描写

中图分类号:HO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3)01—0100—05

人们对事物本质认识的差异及此认识下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理论。理论作为学科的基本支撑,也作为科学的最高目标,其价值在于对现象或事实的一种概括性的解释力。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某一理论的导引与分析下,往往会条分缕析,更便于理解与把握,更容易接受与传播。一种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任何理论都具有特定的解释范围,超出范围之外,理论的价值就黯淡失色,其解释力就十分有限,甚或无能为力。所以,学术史对某一理论及学说的肯定、修订和否定,都是必然出现而又持续不断的,因为人们的认识在之前理论的指引下不断发展,而发展了的认识也必然会努力寻找更具解释力、更适用新领域的新理论。修辞学的发展之路也概莫能外。

以《修辞学发凡》为奠基而形成的中国修辞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的现代修辞学,风光无限,论争不断。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声音及见解、不同的看法及理论,竞相亮相而异彩纷呈,使修辞学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语言工作者,我们明晰这是学术发展的必然,也是学术进步的幸事,只是在纷争中,更要理性地思考,当下的修辞研究如何可获得进一步的推进?

1 回顾修辞研究的进程,无论中外均形成自己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不同的修辞观。

(1)就国外而言,自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研究始,修辞学长期独立于语言学研究之外,与逻辑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并列存在,直到近代才作为一个分支进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有学者提出,语言学视野下的西方修辞学,其发展依次经历了不同学术背景下四个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修辞观:

其一,语词修饰观。这种修辞观是在历史一比较研究范式的修辞理念下而形成的,认为修辞是一种有效的语言粉黛和装饰品,是对华丽的语言手段和表达结构的追求,为此,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修辞格式。

其二,合理选择观。这是在结构主义研究范式下逐渐形成的一种修辞理念,主张从音位、词素、词和句子等四个层面寻找常体和变体的修辞差异,探寻同义序列的修辞差别,分析修辞手段和方式的修辞效果。倡导选用的语言手段在修辞色彩上对于口头或书面交际而言应是合理的。这就要求交际者应根据具体的情境和题旨合理地选择修辞单位来实施言语行为,一时形成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学、语法修辞学(形态修辞和句法修辞)等不同的研究方向。

其三,情境和题旨适应观。这一观念是在社会研究范式下形成的修辞理念,研究语言修辞单位在被选择后,如何能被合理地组合起来加以运用,形成能为对方心理所认同和接受的言语结构,此时的修辞理念体现的是“语言功能对情境和题旨的适应观”。

其四,交际适应观。这是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下的修辞观。将修辞视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运作”。这种语言运作强调交际的目的性,认为一切话语都是为他人所建构的,任何话语都有其自身的指向性。修辞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与对方共同选择和调配语言、建构话语的心理互动过程,是表达者在顺应对方心理、适应具体语境、照应对方统觉的情况下得到接受者回应和响应的活动。在此基础上,不少修辞学家认为,思维的工作机制与修辞的运作原理相同,都是以语言为工具,以选择为基础,以对话为手段,以相关性为原则,以情境为参照,以目的为指向。修辞本身就是一种认知活动,是思维和认知的表现形式。可以说,西方修辞学,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修辞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不断拓展。

这种分析是对语言学范畴下西方修辞发展历程的一种简要概括与总结,对于我们把握西方当代修辞观念的转变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也为我们透析中国修辞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背景与参照。

(2)中国20世纪的修辞研究,在固有修辞传统与国外研究的影响下,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在每一阶段形成各种不同的修辞观。

其一,语词调整观。20世纪初到50年代,在中国修辞学草创时期,以陈望道等为代表,以白话文为对象,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消极/积极修辞研究,体现了修辞是与题旨相适应的语辞调整的修辞观。

其二,美辞得体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是修辞普及期所形成的一种观念,以吕叔湘、熙、张弓等人为代表,关注字词句的修辞,研究不同辞格,以美辞与得体作为修辞的基本观念,语体意识逐渐从苏联引入中国,并逐步展开深入研究。

其三,语言加工观。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修辞研究进一步发展,逐渐进入繁荣期,以郑远汉、王希杰、王德春、袁晖等学者为代表,从交际出发,形成了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加工的修辞观,从语段、篇章关注语言变体的同义手段及风格。同时,出现修辞史的大量成果。

其四,多元修辞观。20世纪80年代末到当下,修辞研究进入多元论争的研究阶段,形成多种观念并存。论争的起因在于,前期的修辞学将自己的任务看作是教人运用语言的“术”,很好地完成了其实践价值,却未能很好完成揭示规律的“认识价值”。注重了修辞现象的归纳,却忽视了基本理论的建设;注重了修辞格的形式化探究,缺乏对之的科学化揭示。长期停留在辞格的描写上,缺乏创新和突破,就必然出现迟滞而乏勃勃生机。出于对修辞理论难于快速发展的深切忧思,学者们提出了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理论修辞学,建立修辞学论纲的研究转型。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进步的要求。更多的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多向度的研究,一时出现了多元的纷争与不同理论的并存。

2 出于对修辞学深切的忧思与反省,人们对修辞活动及其行为和结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客观上带来了修辞学发展的新契机。因为“人类认识与悖论比翼齐飞”。如果说,草创期与普及期的修辞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修辞结果的静态分析,关注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辞格的运用等,到繁荣期逐步形成对修辞活动的动态观察,促使修辞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显著发展,那么论争期的研究,其显著特征就是视角更加多样、理论化程度不断提升、认识更加深化、细化。

(1)视角更加多样化。修辞作为一种语言应用活动,涉及的环节多、适用的范围广,修辞的动机多样、出现的效果各异,这就使修辞研究有可能从多学科进行关照与分析,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样态。

1)从其他学科寻找可资借鉴的有效理论资源。使修辞研究获得较强的解释力。如一些学者提出,修辞学可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注重修辞与一般语言共同点的探讨,要研究言语的合适性,即修辞的适宜、得体,是与语用学相关联的,如语用信息原则等;一是寻找修辞与语言的相异点,寻找带有美感的特殊的相异性,即修辞强烈的主观意味,并进一步探究相异性形成的内在机制,这可以和认知心理联系起来。这显然是将修辞活动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试图从其他学科角度,寻找适合解释修辞现象的理论与方法,意在使修辞现象的解释向前发展。又如,基于修辞学和语用学有共同之处,都研究语言文字资料的选择使用;第二,都强调情景或语境,所以,一些学者提出可学习和借鉴语用学的研究成果,来改进修辞研究和修辞教学。类似此类借鉴性的改良,在修辞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2)修辞活动的跨学科研究,即从其他学科的不同理论出发分析修辞活动,形成了不同学科下的修辞学或以修辞为研究对象的其他学科,诸如文化修辞学、跨文化修辞学、传播修辞学、接受修辞学、认知修辞学、模糊修辞学等等。仅从文化学的视角对修辞进行研究,就形成了中国文化修辞学、汉语文化修辞学、文化修辞学、跨文化修辞学等的不同。它们都研究修辞与文化的关系,只是研究的层次或层面有所不同罢了,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文化修辞学属于修辞学、语言学;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修辞学属于文化语言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修辞学在学科属性上,不仅仅属于修辞学之类的单属性学科,而是属于以研究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为旨趣的、介于文化学与语言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文化语言学。又如,接受修辞学从接受学理论出发,提出修辞活动必须由修辞表达环节和修辞接受环节共同作用才能完整,由此展开,修辞活动就有四种构成因素,即接受主体“接受者”;承载话语材料的语言符号——汉语这个接受对象;信息获得的途径“接受渠道”;接受制约条件——“接受语境”。在此要素组成的修辞活动中,信息是修辞过程中语言符号负载的主要内容,其在接受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等值、减值、增值、改值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修辞活动从表达到接受,经历不同主体的两次主观介入,这两次主观介入,不可能完全叠合。表达者主观希望输出的修辞信息能够获取最佳交际效果,但是在接受环节,修辞信息却产生了相对于表达愿望的分化,产生修辞接受的不同类型。

可以说,此类研究,借其他学科之法眼,分析修辞活动的诸方面,使研究呈现成果辈出的勃勃生机。

(2)理论化程度不断提升。理论是由一定的概念、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及规律的系统说明。多元视角下的修辞研究相对于过往而言,理论化程度不断提升,既关注修辞研究的对象,又把握其本质特征。如模糊修辞学,主要从模糊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模糊修辞学的对象、性质,模糊语言修辞的基本原则、心理机制,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及其负效应等。关注的核心就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模糊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具体说就是如何运用模糊语言材料,及其材料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明晰性、相对性与可塑性和双重性等三方面的特征进行有效表达。这种探究,其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原则清晰,是对以往修辞研究的又一种补充与推进。

(3)研究深度不断增加。不断变化视角,深化到修辞活动的内部,分析不同方面的问题:

1)细化并分析修辞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传播修辞学、接受修辞学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提出了修辞活动的修辞者、接受者、修辞活动的介质——语言、修辞活动的语境等基本要素,这就为我们深入认识修辞活动的构成要素奠定了基础。

2)由修辞表达方的单项研究,转向表达方与接受方的双向互动研究。如接受修辞学就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使我们转化视角,更加关注修辞信息的动态流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不同情况,如信息的等值、信息减值、信息增值、信息改值等。虽然这几种情况还不足于概括修辞过程中信息流动结果的所有情形(如信息零值未涉及),但这种分析,使我们对修辞活动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的认识已不断深化。

3)由静态的修辞描写转向动态的修辞解释。如有学者从认知的视角对修辞及其研究方法进行探究,认为修辞不只是说写或者表达一个方面,同时也包含了对话语的理解和认知,修辞是一个完整的言语交际过程。因此,修辞具有一定的认知属性,是一个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动态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摆脱了一般、常见、普通的认知模式的高级认知活动,只有在积极的、高层次的认知活动中,才能有修辞行为。

4)进一步厘清修辞与其他语言要素间的关系。一些学者提出,修辞学介于语义学与语法学之间,因为不同的语体及语境用不同的规则严格地控制了我们对词汇和句法结构的选择,甚至使我们几乎无法摆脱它对我们的控制,语体及语境对我们约束的这种强制性,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修辞学处在语义学和句法学之间,修辞学的研究方法要涉及到语义学,修辞学的表现形式要涉及到句法学,在整个生成语句的主要阶段,始终有修辞因素的参与,因此语义、修辞、句法理应成为语言学中的核心科学。修辞学方法应当是分析的方法,具备可复制性、可操作、可推导性、可计量性。

可以说,以上论争中的修辞研究成果,带来了修辞研究的一种转变,即将修辞活动放置在言语交际的动态过程中,关注修辞的主体、修辞接受的对象、修辞活动的语境等问题,使修辞研究一脱修辞结果的静态描写而为修辞活动的动态分析,比较了修辞在语言体系中与语法、语义不同的价值所在,为我们的深化认识,从本质上把握修辞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不少学者有一种愿望,希望修辞学研究多一些参照系,更希望原本有着多重理论资源的修辞学,在更为开阔的思想背景中,以新的研究态势面对多学科的当代目光,吸纳多元语境中的他者智慧。的确,这是促进修辞研究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大家一致期待与盼望的。但我们认为,修辞学发展到一定程度,要进一步深化,还需要修辞学者在开放心态中保持理性思考,在多元吸收中合理选择,在异彩纷呈探究中,形成趋同的问题意识。这是当下修辞学快速发展并跃升到学科新层次的一种必然,是修辞理论不断深入的更高要求。

(1)修辞研究既需要对新现象的描写,又需要理论的建构与发展。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与任务,并不在于提出问题、发现悖论,而是要创立科学的理论,以期达到对事实本质及规律的认识。人类认识总是要经由模糊观念上升到清晰概念、由狭窄的范围扩展到较宽领域的过程、由粗疏的描述深化到精确的定义。修辞学要揭示人类语言应用中修辞现象所具有的规律性、发展修辞的本质属性,就必须基于对修辞现象的多种描写与把握。如修辞格的探究是修辞技巧等结果的一种格式化概括与总结,是我们认识修辞的基础,但辞格的总结与描写不是修辞研究的终结。一方面,修辞是一种语言应用活动,在不同的场合与语境中,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修辞主体会使用各种语言手段与表达方式,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修辞结果。这种结果可能以辞格的形式出现,但也可能是语体的交错、语码的转化、语言与非语言的杂糅,等等,这需要研究者在更开阔的视域下进行描写。另一方面,修辞活动的语言单位不仅仅是句子、句群,还可能是语篇,研究者应在更大语言单位问考察并对修辞进行描写。再一方面,修辞活动发生的社会语境及修辞形成的介质在不断变化。如果说传统修辞主要借助口耳相传的听觉、眼睛可见的视觉这类渠道与介质,那么新技术条件下多媒体的声、光、色、影并存的渠道与介质已成为无法回避的另一重要途径。新技术条件下的修辞活动更为复杂多样,需要修辞研究者予以进一步的描写及关注。描写是理论提升的前提与基础,理论应建构在更大范围描写基础上,应进一步探究修辞活动的新特点、修辞活动的新方式、修辞活动的诸过程、修辞活动的基本规律、修辞活动的结果、修辞活动的本质等根本性的问题,为学科发展,认识深化而不断努力。

(2)修辞研究既需要系统观念下的分析,又需要层次观念下的深入探究。修辞活动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语言行为与心理活动过程,这其中有多种要素参与、多个环节起作用,呈现出鲜明的系统性特点。

首先,修辞行为的构成因素复杂,包括修辞者、语言、语境、修辞接受者、修辞手段、修辞效果等不同的系统要素。这一系统中的每一要素,又可进一步细分,形成大系统要素下的又一层级。如修辞者是修辞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一要素又可按不同的指标体系细分成其下一层级。按修辞意愿分主动修辞者、被动修辞者;如“中小开发商基本都陷入了‘钱荒’状态,‘断奶’之势大幅蔓延”这篇报道的作者有意使用仿词、比喻等修辞手法,将2011年中国实行房产紧缩政策后房产开发商的经营状况形象地表现出来,修辞者属主动修辞者。按修辞技巧分擅长修辞者、非擅长者。小品类语言节目的修辞者,要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制造笑料。从修辞角度看,他们通常都是擅长修辞者,既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又了解媒体的特点,又会在言语中贯穿笑料包袱。修辞接受者作为修辞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也可细分而形成其下位层级。按接受意愿分主动接受者、被动接受者;按接受动机分为乐见者、无视者、抵触者。按接受效果分,客观接受者、选择接受者、误解者。其中选择者可以分为选择与自己见解相同者、不同者两类;误解者又可下分有意误解与无意误解者两类。语境是修辞行为发生的重要语言环境,是修辞系统的又一构成要素,它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分为不同的语境。如宏观语境、微观语境;现实生活语境、网络虚拟语境,等等。可以说,修辞活动的其他要素均可根据言语修辞的不同样态,进一步细分更多的类别。这需要我们在细致观察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其次,修辞行为的目的性强,修辞行为方式多样,产生的结果各不相同,形成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友好相处,或是为了打发无聊而搭讪,或是为了劝服他人,传播一种见解、观点,或是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情感的交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修辞者均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及修辞对象的差异,或是长篇美辞,或是沉默无语,或是声色俱下,或是手舞足蹈。这使修辞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态。这需要研究者本着系统的观念审视,既关注修辞各环节内部的深入研究,又关注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协调。这样的研究方可深入而系统。

(3)修辞研究既需要内部研究,也需要外部研究。修辞活动既是个人的语言行为,又是社会性的行为,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大众、个人与大众之间为了有效交际而进行的一种言语输出与接受活动,形成了人际修辞、群体修辞、组织修辞,或大众媒介修辞。所以,对于修辞的研究可以直指言语修辞活动的内部过程。如模糊修辞,就是探究模糊语在修辞过程中的价值、功能与特色,是跨学科下对修辞语言的内部探究。但修辞也需要放置在社会、文化、媒介环境中进行外部的考察研究,寻找修辞与社会、修辞与文化、修辞与媒介之间的关联。如文化修辞学或修辞文化学,实际上就是分析修辞中的文化或文化下的修辞,是关于修辞活动外部因素的一种探究。国家修辞所显现出的国家话语能力”,实际上就是探究网络环境下大众媒介修辞与个人借助大众媒介修辞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言语修辞活动一种外部探究。可以说,围绕修辞活动而展开的无论是外部探究,还是内部探究,均应推进修辞学探究的深入进行。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