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1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造型; 设计; 欣赏; 综合

新课程改革有关规定,美术教材内容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以上四类课的教学各有特点,其教学行为应分别进行设计。下面,我就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中的四、五、六年级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1造型·表现领域

造型与表现可以看成学习领域中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有关的一切活动,表现则是指与造型活动有关的全部过程。

1·1四年级造型·表现

四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40课,每册共20课,其中,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34课。在四年级的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内容居多,在造型·表现领域中,课程设置通过绘画方面、制作方面、电脑美术方面三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物象造型,使学生明白构成一件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线条,点及色彩的对比,点的组合等等。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美术的节奏》为例,节奏本为音乐术语,但节奏同样是构成美术作品形成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大自然到生活中感受,无论大于小,粗与细,疏与密,曲与直,通过对比来感受景物或者一件美术作品中物象造型的节奏,而这些对比,恰恰是构成一件美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点,线,面,色彩,线条的对比。美术运用形、色、线、轮廓等反复呼应和对比,构图安排和形象的特征及动态来显示作品内容的节奏。本课内容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除了在纸上想象绘画,也可制作四方连续图案来表现有节奏感的图案作品。

1·2五年级造型·表现

五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32课,每册16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22课。五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总结起来内容有对色彩、纹样、图案、形体对比的简单领会,进一步学习国画、泥塑、静物写生还有生肖图,还有对微观世界肌理效果的表现。

1·3六年级造型·表现

六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24课,每册共12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2课,其课程的内容出现了透视、速写、国画、明暗关系、浮雕、插画和泥塑。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在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远近的奥秘》中,明确的向学生揭示了透视的规律,使学生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在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简单的线描方法表现景物的透视变化。

特点:四年级美术课程造型·表现领域里,课程内容都是通过对图片的分析结合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运用描绘,泥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能够表现物象造型特点的活动。五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相对于四年级来说程度更进一步,课程内容更加专业化,充分反映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六年级造型·领域的课程在内容方面更加深入,对物象造型的表现较四、五年级更为专业化,涵盖了透视、明暗关系、国画、油画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

2设计·应用

此领域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2·1四年级设计·应用

四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7课。四年级美术课程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比例略低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以物象造型为基础,通过设计进行表现。本领域内容主要为手工制作,结合生活运用废弃或废旧的材料进行拼贴结合等制作。

2·2五年级设计·应用

五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0课。其课程内容具体为:纹样与图案的设计,陶泥(十二生肖、陶瓶、陶罐等)雕塑及风筝的制作,利用废弃材料制作台灯等会发光的玩具,还有制作会跳的玩具。

五年级上册中第九课《陶泥的世界》一课中,通过欣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陶泥塑造立体的生活用品,指导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塑造物体,培养设计意识并表现物象造型。

2·3六年级设计·应用

六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9课。大致内容为:服装、剪影的图案设计,利用废旧材料进行乐器的工艺制作,形体切挖一课中涵盖的透视元素,电脑美术中电脑画图程序画图板工具的运用。

特点:在设计·应用领域中,主要目的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为主要目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旧材料和裁剪、拼贴等多种形式,个人或小组完成作品。使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

3欣赏·评述

此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使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的提高。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的欣赏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一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

3·1四年级欣赏·评述

四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9课,主要内容为,线条和色彩的对比;画面主体与背景的互换;图案效果的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圆雕的欣赏。

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漫画与动漫欣赏》为例,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其绘画提点是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和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人某事。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漫画及动漫特点,读懂漫画含义,并根据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创作漫画。

3·2五年级欣赏·评述

五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共有2课。主要内容是对古代陶瓷艺术及古代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认识中国古代陶瓷、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陶瓷和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欣赏青铜艺术的三种方法:造型-不同造型的青铜器有不同的用途;纹样-不同的纹样反映当时人们不同的人事活动;文字-作为研究历史提供重要资料。学生学习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从器皿外形,纹饰,釉色进行专业鉴别。

3·3 六年级欣赏·评述

六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共有2课,其主要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了解油画和国画表现方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上册第十二课《中国画与油画》,通过欣赏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发展历程,各自所形成的特点,包括工具材料,表现方式,绘画内容及装裱形式等,使学生了解并能够独自欣赏作品。

下册第十二课《我国古代建筑》中,我国古代建筑有其地域性特征,在建筑外观造型,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也各有不同。

特点: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四、五、六年级欣赏·评述领域课程特点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对美术作品及所收集材料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而促使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欣赏不是一个个体的孤立的行为,而往往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应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

4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4·1四年级综合·探索

四年级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很少,上下册共有两课内容。主要内容为纪念册的制作和制作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的照射作品。

4·2五年级综合·探索

五年级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共有3课。主要内容是对美术学习记录袋(档案袋、学习资料收集袋等)、元宵节彩灯、旅游线路图、旅游宣传海报或宣传画及舞台布景的欣赏学习和制作学习。

五年级下册中第十五课《舞台布景》是综合·探索领域里比较典型的一课。舞台是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根据演出内容舞台的设计也各有风格。以我国戏剧舞台布景为例,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因此戏剧舞台也体现着中国民族风格的特点。

4·3六年级综合·探索

六年级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共有4课,主要内容是对文物和古建筑的研究,学习校园规划知识制作建筑模型,制作毕业纪念币和纪念册。

六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文物》、第十课《爱护古建筑》都是综合·探索领域里的典型课程。通过对图片,文字的欣赏分析,了解文物的用途和作用,讨论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了解古代建筑、文物的意义以及保护文物和古建筑的方法,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特点:综合·探索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发现的能力。

第2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重要概念;构建;生物素养;归纳;探究

重要概念是指一个学习单元中以概念内涵的形式呈现的若干概念性知识。如果能深入地研究、探讨生物学概念教学,特别是重要概念的教学,对把握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推动和促进当前的生物学教学的发展,是有很大的益处的。下面我就如何形成生物学重要概念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通过事实性知识来形成重要概念

所谓事实性知识就是指事实,它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它是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必须知道的基础性知识。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形成往往要基于很多的事实性知识。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在讲述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这个重要概念时,并没有直接提出,而是通过一个实验为什么白鼠会生下灰鼠这个实验,列举了很多事实性的知识,如灰鼠提供取出胚胎细胞的细胞核,黑鼠提供除去细胞核的受精卵,白鼠提供子宫等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事实性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帮助他们形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这个重要概念。

二、通过了解前概念形成重要概念

前概念是生物学概念建立的基础。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概念都属于前概念的范畴。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新知识取代学生原来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也包括背景经验。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重要概念。学生对于种子的萌发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而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但是,这个原来的概念是否正确还要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有的同学一直认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会受到光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原来光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但他们之前认为水、空气、温度等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这些原有的概念都是对的。

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重要概念

初中生物的很多重要概念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帮助形成。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提出的问题是否贴近生活,是否具有趣味性或者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地学习。研究表明:问题和概念只有全部被展示不是单独地被提出时,学生才能最投入地学习。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分裂这个概念。学生要对细胞分裂的过程完全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一个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这个细胞通过一次分裂以后形成新的细胞,每个细胞里面含有多少染色体?有的同学说还是23对,有的同学说23条。这道简单的算术题引起了学生认知的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探究细胞分裂过程的欲望,进而建立起这个概念。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的组成这个概念,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谈谈对血液的认识,根据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思索,进行探究,最终通过归纳,概括出血液的组成这个重要概念。

四、通过比较有关知识形成重要概念

比较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把一些易混淆的重要概念加以区分,进而掌握概念之间的共同属性和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结构这个重要概念。可以对比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找出两者相同的结构和不同的结构,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人的性别决定这节中染色体的类别这个重要概念,通过比较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图,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归纳出染色体的类别。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重视生物学重要概念,紧紧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进行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形成,提高了生物学科学素养,这种科学素养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参考文献:

[1]伯海英.前概念转化策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生物教学,2012(6).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第3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抓住关键。自然成句

八年级下册“力的平衡”一节中,探究实验后得出结论: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对于这个知识点,我启发学生找到关键的字,然后很自然的就得到了“一等”“一反”“两个一”,“同时”作用平衡力(“一等”指力的大小相等,“一反”指力的方向相反。“两个一”指的是同一个物体、同一条直线)。学到八年级下册“杠杆”一节时,在处理“正确画出力臂”这个难点时,指导学生理解“力臂”后,得到:“一找支点二找线,然后再做垂线段”,教学效果甚佳。

二、画出图像。顺利编写

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实验探究后得到了光的折射规律,分别在黑板上画出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的光的折射光路。启发学生观察光路中角的关系及角所在的介质,得出“折射光路角好找,空气之中有大角”。即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都比其他介质中的折射角或者是入射角大。教材接下来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先是学生动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结束后,教师板图凸透镜成像,跟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把知识编成顺口溜:“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焦外近焦像变大,焦内远焦像变小。”(“一焦分虚实”是指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大于焦距成实像;“二焦分大小”是指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大于焦距成缩小的像;“焦外近焦像变大”是指物体在焦点以外向焦点靠近,像会越来越大;“焦内远焦像变小”是据体在焦点以内离焦点越远像越小。)九年级下册的“家庭电路”,关于电灯的正确连接先画出电路图,写出“火线零线并排走,零线直接进灯头,火线接在开关上,通过开关进灯头”。

三、对比知识。记忆深刻

八年级上册“神奇的眼睛”,学到了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时,这个知识在学生的记忆中容易混淆。为了对比两种情况,师生合作编写了“后凸老花眼,近视像靠前”。(老花眼即远视眼,“凸”是指凸透镜,“后”是指视网膜的后方。也就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对比远视眼,近视应该戴凹透镜。)

四、总结规律,逐渐成型

初中物理教材中电学占的比例较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从简单的电路开始一直到复杂的电学计算,梯度上升。学生如果在初学时没有打好基础,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非常吃力,因此,在电学的教学中本人也利用了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部分知识跨越的章节多,所以在每一部分教学后及时总结。“基本电路串并联,图观圆点实看线”,这是对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的总结。“图”指的是电路图,圆点”指的是电路图中的实心圆点,“实”指的是实物图,“线”指是的接线柱,即在电路图中看到实心的圆点之间的部分存在并联,实物图中一个接线柱接了两根线(包括两根)之间的部分即是并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渐总结,“短路情形有多种,只并线与开关”(在电路的某个用电器的两端并联了导线、电流表、开关的任何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被并联的用电器都会短路);“串联分压流不变”(串联电路的用电器有分压的作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经用电器到负极不会改变大小);“压功率热阻正联”(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并联分流压等源”(并联用电器有“分流”的作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流功率热与阻反”(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热都与电阻成反比);“若问电阻是否变,要大串联小并联,串联电阻要相加,倒数和倒是并联”(并联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

第4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他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事务所组织形式、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引导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普通合伙转制,形成和合文化基础上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以决策程序、风险控制、人才培养、收益分配、执业网络协调为重点的内部管理制度。指导事务所向特殊普通合伙和普通合伙体制转变。运用合伙制的责任机制,加强质量风险控制,培育审慎负责、平等互信、“和合”担当的合伙文化。这不仅是对三十多年来“注册会计师”文化的科学总结,也为如何研究“注册会计师”文化指明了方向。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告诉人们,“文化”二字原本分而复合,“文”是化的条件,“化”是文的结果。同时指出:“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凶吉生焉。”明确告诉人们:文反映着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文不当则生凶,文适宜则化吉。文在亲和交流,化即良性演变。总而言之,文化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亲和交流,以求改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的思想体系、行为倾向与实践成果。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源泉,是华厦儿女团结奋进的共同精神家园。

行业文化是指行业内企业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业道德规范。行业文化的内核中包含着各种价值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是作为一种文化心态和一种氛围存在于特定的人群中的,具有无形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行业文化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观念、一种认识、一种群体意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最活跃的要素。行业是生产力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行业文化,相对于社会文化是超前的,往往最先反映时代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气息。一种优秀的行业文化形成以后,对于外来的优秀文化仍具有很强的吸收接纳能力。

注册会计师文化是一种行业文化,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实践活动中逐渐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能够得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认同的价值观、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甚至风俗习惯的总和。具体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中的人员,虽然都是独立的个体,通过事物的观察判断合理而采取行动,但是通过注册会计师文化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成员之间得以沟通。如果能够共享文化,就能够有效地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注册会计师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而言,具有精神层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逐渐培养与形成并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行为准则。

文化认同是多层次的,其中最核心是价值认同。

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队伍中的精英,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准,以文化作为提高凝聚力的“黏合剂”,也即用文化来凝聚有文化的人,可以说达到了主体与客体、工作方法与工作对象的相得益彰、完美结合。

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一开始就在仅开展外资验资、审计等少量法定业务的情况下被推向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服务逐步获得市场认同,已成为我国继律师行业后的第二大中介行业。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因素作为支撑,其服务是难以为社会所认同。客观系统地总结注册会计师的文化形成渊源及其表现形态,能够为当前和今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注册会计师文化的传承及表现形态有以下方面。

二、注册会计师文化传承和合文化

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简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是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论语・学而》中曾有“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则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而庄子则强调:“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左传》记有“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些论述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天地本体的角度,诠释了和的含义。

《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易》中也有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以和合的精义,强调了协商、和诣一致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应当加入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责任。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无论是有限责任事务所还是合伙事务所,强调的是以所为平台,是一个团队,必须讲究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成立形式上是资合,但实质上是人合加资合,以人合为主,因为出资人必须是注册会计师,这与一般形式上的公司、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出资大小不是按个人的资金雄厚程度,而是合伙人、发起人根据各自的综合能力协商一致,然后确定出资比例,这说明会计师事务所的成立本身就是和合的产物。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虽然注册会计师各有特长,有性格爱好及各种专长,但为了共同的目标合成一体,正好体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价值判断。

三、注册会计师文化传承策士文化

策士、谋士最初是指先秦时代游说诸侯的人士。《辞源》对此的解释是“策者,谋也”。所谓策士即针对策问,就策而议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谋士。后来也用以泛指一般出计策、献谋略的人。“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尚贤者,政之本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高祖刘邦说过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对人才的渴求,反映了策士文化传统伴随着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先后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智囊人物和对社会有贡献的谋略家,这些人物胸怀大志,深谋远虑,果断决策,辅佐统治者开国安邦,为推进社会发展立下了不朽功绩。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领域从一开始作为独立公正的第三者,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审计、鉴证,出具报告,到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及其他委托人提供财务咨询、担任财税顾问、对外投资的涉税尽职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企业重组策划、税务筹划等高端非审计业务。而且从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及四大国际所的发展趋势看,非审计I务所创造的价值比例,已远远超过审计业务所创造的营业收入。传承策士文化,注册会计师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与策士有很多相同或相近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注册会计师作为税务策士,必将受到市场的欢迎。

四、注册会计师文化传承忧乐文化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忧乐的思想源远流长。从《说文解字》看,对于忧的解释很简单,“忧,愁也。”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是这种忧、愁,作为一种正当的情怀,应当指向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于物质生活条件的忧,一种是对于“道”的忧,即“道”是否能够行于天下,是精神上与文化方面的。但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忧,主要是从忧患意识角度而言。《论语》中有“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也说过:“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谓的乐,一为物质享受的快乐,二为精神上的愉悦,对于儒家来说,主要强调精神上的快乐,以及因此而来的乐观精神。《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前文可以看出,对于君子而言,最为根源性的乐是来源于精神层面的――即来源于天道的。孔子称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也说过:“君子有三乐,而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有忧也有乐。

一是企业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更是直接对行业转型形成倒逼机制。企业注册资本的实缴制度将向认缴制度改变,以及工商年检制度的改革,意味着行业传统的验资、工商年检审计业务将逐步消失。对占中小事务所20%~60%收入的验资、审计业务不再存在。所以,原有法定的业务量从逐年的趋势来看呈下降态势。

二是对执业质量不够完善的担忧。虽然从理论上讲,注册会计师只要严格遵循《注册会计师执业守则》、独立审计准则、指南等法规去做,不会出现大的纰漏和过失。但是当前社会诚信的缺失、高科技在造假方面的运用,使得会计陷阱防不胜防,所有证据链都可造假。如海关的报关单、增值税发票、银行询证函乃至税务完税证明等,以至某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夸大几倍、十几倍也不会被发觉,使得审计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不得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三是对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的担忧。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已有8000家,注册会计师也有10万之众。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取得、新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开展,如果新增业务量不能赶上事务所的发展,势必带来对原有业务量的重新分配。有的事务所想要新增业务,就降低收费标准,即低价竞争,而降低标准又不能削减员工工资,只有减少审计工作量,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如此造成恶性循环,使得审计质量下降,人才流失,损害了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四是各政府主管部门画地为牢,各种资格不能相互承让,条块分割,形成新的业务壁垒,不利于事务所的发展和整合各种事务所资源为企业服务。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任何消极、埋怨都是无济于事,注册会计师领导层及行业内有识人士应主动适应、积极应对。一是提出注册会计师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二是注册会计师应看到:政府职能转变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好的发展前景;深化税制改革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优势,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如个人所得税,按美国的比重推算,我国以后将有4亿多人实行自主申报,为申报带来众多的业务来源;征管改革向风险管理、专业化、重点税源及信息化方向进行,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发展也为该行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五、注册会计师文化传承谏言文化

纳谏则世治,杜谏则世乱。为此尧有谏鼓之悬,舜有谤木之立。我国的进谏纳谏文化辉煌灿烂,我国的直谏智谏传统历史悠久。

谏,作为动词,是下对上的直言劝告。作为名词是对主上修身、立德、施政得失进行规劝的文书。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设谏官,官位四品,是重要的专管议事的官差。唐朝的政治家魏征,宋代主编《资冶通鉴》的政治家司马光都做过谏议大夫。人们熟悉的谏书有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李斯的《谏逐客书》和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这些谏书不但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所采用,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荀子在《子道》中把谏官的作用看得非常重要:指出:“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国,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

虽然中国古代谏言文化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也有其合理的地方,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谏言文化的特点看,其目的是促进治世,防范乱世;其原则是服从道(即讲求制度和道理),而不畏权势,勇于进谏;其手段是直谏曲谏兼用并施,讲求方法。批判吸收谏言文化精华,传承谏言文化传统,是建设注册会计师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注册会计师作为事务所的执业主体和合伙人,对涉及事务所体制、管理制度、经营方式、质量控制、业务开拓、收入分配、福利制度等重大事项,有不同意见和好的思路、想法应向管理层谏言。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注册会计师作为行业协会的会员,对涉及行业的发展、行业的形象、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行业党建与信息化及新业务开拓、行业执业标准的修订、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行业执业指南的修订、执业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解决的思路等方面,应积极向行业协会谏言。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核心理念所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为他人左右,也不因个人好恶影响分析、判断的客观性。第十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正直、诚实,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

诚信是一个行业立足市场、赢得客户、发展自身的必要前提,在提供涉税服务的过程中,既要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其自身收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诚信起主导作用。由于涉及单位的利益所在,在许多涉税事项中使注册会计师处于两难境地,如有要求把亏损做大,也有要求把利润做大,如何把握,全凭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我国最早的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开拓者潘序伦先生,把他在上海创办的会计师事务所取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就像牛车没鞔,马车没有轨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无论从事审计业务还是咨询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一定要把诚信建设放在首位,如果出发点不诚信,你的点子越好,对社会经济和企业本身的危害就越大,遵纪守法、诚实、诚信是基石,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从长远来讲,越诚信的注册会计师,政府部门、企业家、财务总监就越喜欢与其打交道。这当然也是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因为诚信,相对各种风险会减少或至少可控,决策实施越安全。

八、注册会计师文化体现创新文化

《大学》里记载远古商朝开国君成汤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每天能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易传》又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意思是说,拥有万物才称得上伟大业绩,每天推陈出新,不断改变创新才称得上深厚的品德,变化不止称易。韩非也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故要“因时变法”“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在古人看来,要做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创新文化引领人们向着实现“中国梦”的航向前进。

创新文化是崇尚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如果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萧规曹随,难以认识新事物、新情况,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是不可能推动认识的飞跃和实践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浪潮迭起,市场取向改革风靡全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知识创新呈现出指数级增长,创新已成为人类实践的主导形式、当代世界的中心话语。注册会计师行业及注册会计师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追求、创新的眼光、创新的信心、创新的气魄、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智慧。

创新文化崇尚创新、鼓励创新、肯定创新,凡是有利于创新、促进创新、推动创新、实现创新的都大力支持、热情鼓励、积极追求,不管碰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奋力拼博、持之以恒、克难攻坚,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心思都值得。

新文化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创新文化主张对人要用其所长,而不是求全责备,更不能干人一面,统一规格。创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智力和能动性的创造性活动。

创新要有改革精神。创新是对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作出科学的理性分析和解答,是对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是对人类历史与现实经验作出新的理性升华。

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更需要科学;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改革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进步的动力。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切实调动全行业的智慧,凝聚全行业力量,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关乎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一是理论创新,二是发展模式创新,三是机制制度创新,四是服务保障创新。

从实务上看,注册会计师业务已从传统的、鉴证、咨询拓展创新。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倡导和推动下,如海关核查、绩效评价、破产管理人、村级财务审计、内审外包、司法鉴证、物业及业主委员会审计等,一大批新业务正在各地实践和发展,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业务,企业公示信息的核查,资本运作涉税业务,“新三版”挂牌涉税业务,“营改增”涉税业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涉税业务,企业税务尽职调查等诸多领域,创新已成为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九、注册会计师文化体现求实文化

我国古代有识之士对真理的追求可谓是不遗余力,屈原曾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韩愈也作出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的努力;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得到真理,晚上死去也可以。孔子又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求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实是指客观实在、客观规律、客观真理。求,是探求、求索,是力求达到。求实也是唯实,是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求实也是求真、求是,是认识世界、体现科学品质,着力揭示世界的真相和本质,探求客观规律,把握客观真理。求实也是务实,是改造世界,体现实践品格,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采取实际行动,按照客观规律要求来改造世界,并取得实效。求是、求真、务实、求效,体现了认识世界到主观能动地把握客观世界的运动过程。可以说,求实是科学精神,求实是工作作风,求实是职业道德。求实要求用真心、讲真话、重实绩、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和务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求真,才能真正做到务实;而只有务实,也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真是务实的前提,而务实是求真的基础。求真与务实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这是知与行的科学统一,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统一,是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科学统一。

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鉴证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求实的过程。无论是对企业年报的财务审计、还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鉴证,都要严格按注册会计师行业准则程序要求进行核对,从报表到账簿再到会计凭证;从原始凭证到产权证明再到实物资产;在核对的过程中发现虚假的、错误的应将其更正,做到去伪存真。出具报告前也应考虑,鉴证程序是否到位?结论是否审慎?调查是否尽职?鉴证工作是否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这样作出的报告才能为有关部门所接受,也能将审计鉴证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注册会计师文化形成和宣传是要汇聚注册会计师行业正能量,将注册会计师事业推向更高的层次。所以必须做到:

要内化于心。文化影响力的持久和深远在于能融入人心,从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影响引导人们的行为。

要外化于行。“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自觉担当起注册会计师文化倡导者、宣传者、实践者、先行者的角色,努力成为注册会计师文化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要大力推动注册会计师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第5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水质工程学II-排水工程》;注册考试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registration examination, it is noted that case analysis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is thes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course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II- drainage engineering”,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ase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 some problems that we should notice are also considered.

Key words: case analysis;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II- drainage engineering”; registration 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分别于2004年和2010年《公布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和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工作的通知》,表明我国的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等制度趋于完善。其中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对口考试科目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考试(以下简称注册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其中专业考试为整个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考试分两天进行,第二天为专业案例考试

目前,注册考试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考试,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鉴于注册考试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本科教学过程中,针对此考试的案例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是重要的。

二. 《水质工程学II-排水工程》课程的特点

1.本课程是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围绕着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及危害、改善水质的工程学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各种污水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各种污水处理系统而展开的[1]。从专业知识体系上来看,它是专业知识体系中排水工程部分的核心课程;从注册考试内容结构上来看,其领衔的污水处理部分占整个考试内容的30%,故本门课程无论在本科教学还是在专业注册考试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2. 本课程的交叉内容多

本课程涵盖多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其前序课程包括《水处理生物学》、《排水管网》、《水泵与水泵站》等课程,这些课程的知识点在本门课程中又有大量的综合性应用。例如《水处理生物学》中氮元素转化的知识点是本课程中生物除氮工艺的重要基础理论;《排水管网》、《水泵与水泵站》中水力计算的内容是本课程中污水厂区高程计算的前提。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需要在前序课程的学习中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快速的理解能力,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

3.课程设计性强

相对于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具有更多工艺流程种类,涉及更多的处理构筑物。例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法和自然生物处理系统等处理方法都包含了多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每一个工艺其设计参数、适用情况等均有所不同,在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具有归类、甄别、分析的能力。在课程进行的后期,有专门的课程设计环节,每位同学完成一个大的案例设计,即模拟真实的污水来水,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本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特点明显。

综上所述,本门课程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中地位重要,课程知识点多,涉及的工艺种类多,适合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进行。依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在本门课程中进行案例法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建设《水质工程学II-排水工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案例库的建设。

案例是案例分析的基本要素,案例的来源,一种来自于注册考试历年案真题及其改编,另一种来自于实习的设计案例及对书本案例的改编。案例库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案例的编选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注意案例的经典性。经典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首先要根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其次,在案例编选时须把主要的参数和关键点提示清楚,避免案例无关背景冗长,同时要注意设置必要的干扰数据。

(2)注意案例的实用性。所选的案例中,应多收集那些应用场合多,应用范围广的。这样能够使案例与实际结合紧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注意案例的难易度。案例过难时,学生由于知识、认识等的不足会感到无从下手,消极对待课堂教学,减小参与的兴趣;案例过易时,结果显而易见,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所以在案例库的建设上也要注意所收集案例的难易程度。

(4)注意案例的更新。任何课程知识都是不断更新发展的,每隔一段时间会有新的知识点得以强化或者弱化,教学和考试中的直观表现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变化。案例库的建设中需追踪这些变化,不断对案例进行更新、更正,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2.注重任课教师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是中心,教师通过讲课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2];案例分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 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成为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

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扮演指导者和推动者,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案例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自由讨论,也不能严格压制学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这需要教师不但对案例有详细的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以上所列举的技能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培养。

3.注意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不同的学生,自身条件、布置是否有预习等情况会有差异。针对学生的这种不可控的特点,要丰富自己的案例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步消化案例中的知识点和有关的技术内容;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上述过程中1-2个案例的学习后,做到举一反三,掌握类似案例知识。

参考文献

第6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历史图画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与重视既往事实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图画不仅具有知识的传播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效,承担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的任务。历史图画是一个非常好的直观教具,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如能巧妙、恰当地使用历史图画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是,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毕竟有限,要想配合教学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

历史地图册图文并茂,就图而言,它包括:地图、图片、图表三大方面。其中图片是历史照片、图画、历史类漫画的总称;图标又包括比较表、统计表、图解、符号示意图等;地图又可以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地图等。在各种“图”外还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用好一本历史地图册就等于给历史教学增添一个得力的助手。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册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中学历史地图册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感,且密切结合课本重点、难点知识。例如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本课地图册将近现代中国百姓物质生活的变迁过程用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呈现出来,在学生阅读教材后翻开地图册看到《身着中山装的孙中山》、《清代宫廷的木制自行车》等便立即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再加上教师稍作点拨小结,教学任务轻松完成且效果良好。

第二,历史地图册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工具,它把课本上不易理解的东西以图、以像的形式展现于眼前,把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东西变成有形的、具体形象的。如把一些人们无法想象或者理解时常出现偏差的事物多用复原图展示。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地图册呈现了《秦始皇》(想象复原图)、《秦长城》(复原图)等图片,学生阅后即觉得“秦始皇”、“万里长城”(秦)这些形象和概念立时丰满、生动起来。

第三,利用地图册辅助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实用性更强的知识体系。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图册应“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其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用。”地图册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和世界焦点问题的剖析渗透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图册内容的选择也适应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把涉及公众和社会生活的知识作为取材的范围,发挥历史地理教育的社会功能。如必修二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趋势》地图册编制,本单元结尾处地图册展示了《世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退化》、《世界环境的污染》等图片,通过照片、卫星地图、统计图等呈现了人类活动对整个世界造成的恶劣影响。学生通过读图不但深刻理解了课文中“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目的内容,更可以藉此渗透国际主义和生态环境道德教育。

第四,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地图册中穿插有不少图片,包括人物、文物与遗址、历史场景、现实生活等。图片绘制精美清晰、色彩鲜艳,展示了图片所处时代的阶段特征,增加了历史的直观性和欣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历史人物的风貌,增强了地图在视觉上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本单元地图册展示了《四羊方尊》、《鎏金铜面具人头像》、《掐死团花金杯》、《元代青花瓷》等等精美的古代中国手工业制品,学生读图后油然而生对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崇敬钦羡和身为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在读图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第五,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本单元要求学生识记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和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90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于学生来说识记这么多相近的概念(如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并且将这么多地名一一对号入座确实有困难,笔者引导学生读《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一图,并将该图形象地比喻为“满弓之箭”,其中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构成了一张紧张的弓,而上海浦东的开发就是满弓之箭,隐喻中国对外开放在90年代以来向更快、更稳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样,配合示意图和课文正文的介绍,学生不但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特点一目内容有较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启发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7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教学模式;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一方面是阅读、欣赏、写作和实践活动各自独立的序列,又一方面,又是各个单元彼此联系的体系,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相互的依存性。单元教学要求发挥的是整体效应,便于提供相应的文体知识,便于揭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形成对本单元教学和训练的总体印象,因而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需要教师在弄清教材规律、整体要素的基础上,按照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心理学告诉人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首先是对事物整体的笼统的认识,然后才是细节的认识,结构的认识,最后形成在更高层次的整体认识。这是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基于这种规律及单元的内部结构,语文单元教学实施“总-分-总”的教学程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边试就其特点及操作方法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 总体统览全局,明确教学目标

单元授课时,教师应首先介绍本单元的体裁特点,各课教学的侧重点,然后根据需要介绍每课的背景或写作主旨,其中可包括文章出处及作者生平简介,而后根据单元特点,将每课课文的处理意见告诉学生,让学生学前心中有底。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一般都是以文体为中心编排的,在教学前,先给学生介绍一些该类文体的基础知识,讲解阅读该类文章的基本方法,给学生以钥匙,为学习课好理论准备。八年级上册四、五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六篇文章都是紧紧抓住事物自身的特征,将说明和描写结合起来,具有一定文艺性的说明文。《春蚕到死丝方尽》《宇宙里有些什么》《食物从何处来》《奇特的激光》是说明动、植物生长,宇宙科学,现代科技的知识小品。教学时重点使学生理解:抓住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征,才能把事物说清楚这一道理,同时了解并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根据教材编写的总体设计,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基于这种认识,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就要有系统的向学生介绍说明文的一些知识,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要点及方法。对说明文知识的介绍,常见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把握事物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是说明建筑物的外形,构造的。教学时除抓住这一特点外,重点使学生认识说明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同时了解说明建筑物一般采用的说明顺序,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春蚕到死丝方尽》《宇宙里有些什么》《食物从何处来》《奇特的激光》是说明动、植物生长,宇宙科学,现代科技的知识小品。

1.2 要理清说明的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一般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般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各部分内在的联系,常常按照逻辑顺序。

1.3 要分析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用图表等。

1.4 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修饰、限制词语的运用上。

根据以上知识点的提示、目标的明确,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才会清晰的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和知识体系。正是因为胸中有“提示”,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这一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体会语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融合的写法,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它的学习目标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明白,本课主要描写了那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等等。明确了知识、明确了目标,单元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2. 分篇理出头绪,强化教学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确定一、二篇课文进行示范性的教读,这里所说的教读是从整个单元着眼,从具体课文着手,以单元“教学要求”为依据,以单篇“教学重点”为准绳,安排好教学内容,以点带面,做出示范。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借以优化教学效果。

首先是字词过关。认读是阅读的必要条件。认读能力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符号进行正确感知的能力。语言文字本来就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所以每学一单元,首要的一步就是通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辨词明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对生字、难字不但要会谈会写,而且要知道它的多种用法、组词习惯,同时要有意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语素推断语义的能力,过好认读关。以便在扫清本单元字词障碍的同时,扩大识字量,丰富词汇。

再者是加深理解。字词过关后,就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时教师要强调中学生朗读目标: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要做到眼、脑、口、耳并用。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好的朗读有利于学生感知课文,强化认读效果,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深入理解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语感。比如讲第四册第六单元时,我采用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个人专注朗读,小组竞赛朗读,优胜者对抗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时除了强调发音正确,还强调了融感情于朗读之中,置理解为朗读核心。

2.1 初读课文,把握作者思路,纵向联系,深透理解课文内容;横向联系,弄清文章材料的内在联系点。例如,苏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考虑到本文在单元的示范作用,考虑到单元教学的要求,因此,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丽,领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为此,应该从抓好作者的思路入手,感知教材,体会意境,感受情感。

2.2 精读课文,抓住关键的局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样是苏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在单元要求上,它的另一个要求是: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我们还是以《春》为例,如何既实施单元要求,发挥其示范作用,又能为略读课文提供借鉴。

2.3 重读课文,运用归纳这一思维规律,明确中心,完成教读任务。

教读课的任务,既是“单篇教学要求的具体化,又是落实单元教学要求的具体化”。通过初读、精读、重读,文章的结构、内容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明确,相信不会是一件难事,我们还是以《春》为例,文章就是通过对春天的各种景象记叙和描写,生动的勾画出一副生机勃勃的图画,热情颂扬了春天的美好,抒发了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给人以力量。简而言之,就是描绘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咏叹大自然,而这些恰恰就是单元提示的信息,就是教读篇目的中心,就是从教读作品中感受到的饿内涵,这一点总结到了,教学的饿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3. 做好单元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这是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步,主要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为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如果说第一步的知识提示是总体指导,目标是总的要求;那么第二步的教读示范是把总的要求分解为部分教学,化整为零;而第三步的单元总结就是把部分再综合成整体,化零为整,使知识形成比较完善的网络。常见的方法有比较法、图表法等。

第8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科书 插图

一、小学《语文》S版中课文插图的基本情况

笔者统计的插图来源是新课标小学《语文》S版中的课文插图(含拼音和识字课文),不包括选读课文,一年级上册中不包括入学教育的部分。插图总数是统计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的总数量(1-6年级)。从每一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总数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变化。在插图总数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S版的插图编排者对插图的分布以及插图的使用数量的设计意图。《语文》S版整套教材一共有393篇课文、790幅插图,平均每篇课文配有的插图数是2.01幅。

此外,插图的基本情况还包括插图的位置和是否为背景图等信息。插图位置主要分为文前、文中、文后。文前和文后是指插图与课文相连的相关插图,中间没有其他的助学文字。文中则包含两种,一种是插图前后都有文字,另一种是课文的背景图。文前的插图可以看出文前图对读者的导读作用;文中的插图则是辅助课文的文字说明;文后的插图是为了弥补课文文字表达的不足。而背景图指的是出现在课文中,占了一整页篇幅的课文的插图,并且插图上必须附有文字。其他没有占整页篇幅而且没有文字附在上面的插图都属于非背景D。背景图是图文同步的表现,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去看文字,在文字上面铺染一种环境的衬托。从背景图和非背景图的分布差异和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在课文插图中背景图在各个年级中的需求。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二、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1.插图位置分布不太合理

图文之间的位置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插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插图的位置可以分为文前、文中和文后。《语文》S版中关于插图位置的特点十分突出,文中的插图数明显要高于文前和文后。第一册教材中文前插图数量是最高的,第八册和第九册当中没有文前的插图,所有教材中文前的插图数都低于10幅,可见文前的插图数在整个《语文》S版中的数量都很少;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七册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高,《语文》S版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都是在30到75幅之间,可见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多;而文后的插图数确实很少,最高的也只有14幅,在第四册中出现,第十册教材中文后的插图为0幅,显然和文前插图相比,文后的插图又多一些,但两者与文中的插图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2.插图与课文契合度有待提高

插图与课文契合度越高,插图的效果越明显,读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不高可以表现为插图的内容不精准、插图的内容缺失、插图的内容多余、插图没有表现课文等。插图的内容不准确也就是插图错误的表达了课文的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21课《青花》,插图中父亲仍然拿着青花瓷瓶,两鬓并没有斑白的痕迹,而且眼睛没有看着作者,并不是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在这里插图错误地表达了课文内容;又比如有些插图没有表现课文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课《世界多美呀》开头有一幅画,画着两只黄色的小鸟,可是文章全文都在讲述母鸡和小鸡的故事,没有任何文字在讲述小鸟,此图明显的是多余的,而且这幅插图还是文前的插图,在读者还没开始读文章的时候,看到这张图片会误认为是在讲述小鸟,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明显不够。

3.插图中人物的性别失衡

我们可以将人物插图分为男性图片和女性图片。对男、女性出现数量对比可以看出,男性图片出现数量明显要高于女性图片。

从表3能够看出,男性在人物图中出现的次数呈现波浪趋势。所有年级的教材中男性人物图出现次数为89幅。其中在第七册教材中男性出现的次数最高,为22幅。只有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都是10幅以上,其他册数的出现数量均在10幅以下。即三、四年级的教材中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最多,要高于其他年级。而在十二册教科书中,只有第五册教科书中女性图片出现的数量要高于男性图片。在课文中,不管是课文内容需要的人物,还是泡泡语的小人,这些人物在比例上都是男性图片要多于女性图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不管是课文内容的主图,还是泡泡语的小人都是以男性的角度出现的。

4.漫画图数量整体偏少

按插图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实物图和非实物图。实物图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写照、照片、作家作品等等。非实物图可以分为漫画图和手绘图。漫画图和手绘图存在显著差距,手绘图明显要高于漫画图,漫画图在低年级的册数中比较多,而手绘图在所有的册数中都有很大数量。从图1可以看出,漫画图的数量随着年级的上升在不断地减少。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课文插图中非实物图中的漫画图都是50幅,到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很明显在减少,到第七册时漫画图的幅数有小幅度增加,第八册的漫画幅数为0,最后几册中漫画图的数量都在10幅上下波动。在语文S版中除了第八册和第十册之外,其他册数中的漫画图几乎都是在10幅以上。

而关于手绘图的柱形图明显地反映出,手绘图的幅数要高于漫画图的幅数,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中手绘图的数量均在50幅以上,第一册的手绘图将近50幅,其他的几乎都在40幅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语文》S版的三年级和四年级中的手绘图最多。

漫画图都是采用各种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而一般我们认为低年级的教材中应该多一些漫画,高年级就不需要了。《语文》S版一年级教材中的漫画图有50幅,而高年级的却只有10幅,甚至没有漫画图的出现,而手绘图几乎都在20幅以上。其实高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期,他在内心仍然对漫画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并不是高年级就不需要漫画图。

三、改进插图设计的建议

1.合理地安排插图位置,构建平衡统一的意境

插图的位置要注意与课文的主题结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视觉习惯和阅读习惯还比较简单、单纯,在设计插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方便学生的阅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插图,并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是在文前、文中还是文后,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文前的插图能够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阅读心向是每一位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愿望以及阅读兴趣及意向的准备状态。积极的阅读心向能够引导读者迅速融入文章,感受文章的情境;文中的插图可以及时补充知识信息,再现文章的情境,将文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文后的插图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甚至可以弥补文字的差距[1]。每一个位置的插图都有不同的意义,插图的位置不同决定着其在n文中发挥的作用。合理的插图位置为课文构建了统一的、平衡的意境。插图的作用又在于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在传递知识和信息上要比文字更加直接,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合理的位置搭配能够避免学生阅读理解错误的存在,避免错误的干扰,帮助学生巧妙地走进课文。

2.完善插图的内容,达到图文一致

插图是一种视觉媒介,它的生动直观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抽象能力差,比较善于依靠直觉性来学习的小学生来说[2]。因而插图与文字一定要做到紧密结合才会真正发挥插图本身的效果。当然在依赖文本的情况下,插图的内容也要适当地作创作与想象。教材插图的内容一定要有侧重点,不能盲目选图,要学会有选择性地来设计插图的内容,使插图的内容更加完美,更加贴近课文。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先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字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要适当地插入插图,利用插图来完善文字不能表达的意思。插图的内容设计一定符合课文的思想,从而达到图文一致的效果。

3.丰富女性图片,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性别认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体现时展的的特点以及现代的意识[3]。而语文教材的建设要树立一定的社会意识,其中性别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方面。教材中男女主人公出现的比例、插图的性别比重以及对男女的描写等等都会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两性的职责,从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真正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公平的、多元的[4]。公平也就是不再总是以某一种固定的性别模式来界定男性或者女性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两性平等。所以教材的编排者必须要注意到性别的刻板映像,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要注意两性平等,通过插图中的人物来唤醒老师、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只有在课文中不断地丰富女性插图,才会使教科书更加生动灵活。

4.平衡漫画图与手绘图数量,发挥插图的功效

学生是教科书的使用人,因而插图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插图,以促进其进一步的学习[5]。所以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与发展特点。另一方面须注意小学高年级插图的使用,高年级的学生同样也处于儿童期,因此,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年龄来适当地调整漫画图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比例,以便发挥插图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淼.语文教材插图效应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05(11).

[2] 李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3] 杨洁,吕改莲.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 刘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第9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平。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

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

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4)班、(5)班,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会画出对称和平移后的物体,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需要改正,改掉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争取学好本学期的任务。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为: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统计、数学广角等。

三、教学措施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的训练效果。

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周将进行一次笔算小测。

3、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

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都是由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问题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四、教学措施。

1、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