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工程项目审计论文精选(九篇)

工程项目审计论文

第1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方法

工程造价审计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对节约资金、提高管理水平起到明显的作用。近些年,投资审计备受关注,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投资审计工作,但是政府的审计任务繁重而审计力量又不够,因此,各种有效的审计方法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开展极其有利。

1、重点抽查法

此种方法的审计重点是:单价高的或者工程量大的项目、有关的计费标准等。目前,政府在投资项目的结算中普遍存在高估冒算现象,“三超”现象比较严重,重点抽查可以发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并予以纠正,有效的节约了政府的财政资金。这种方法风险小、效果好、审计时间短。

例如,深圳某区的海关大厦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时,发现其投资较大,工程项目多,因此审计人员采用重点抽查进行了工程造价审计。经过排查,发现其天花进口矿棉板的报价80元/㎡,比市场同类高出好多,审计人员要求单位提供该海关报关单、合同和发票,同时又实地进行直接查询,经过多方取证,在证据面前,有关单位终于同意按56元/㎡结算,为政府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2、典型法

在造价审计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的项目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是工程结算的典型问题。

2.1虚列工程项目、涂改原始签证资料

有些单位在送审资料时私自涂改签证,虚列项目,试图蒙混过关。所以就要求审计人员认真检查核实每一份文件的真假。例如,某单位在某工程造价结算时,在资料中把土方改成石方,人为的把工程的造价抬高。

2.2增加工程

有的承包商中标得到工程后,故意增加工程签证来弥补损失,造成某些管理者为了利益乱签证、补签证,审计人员通过仔细审查,发现签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实际。例如,一些管理者土石方的签证中会用到“大约”等模糊字眼来计算,土方数据不经过计算和说明,其真实性就大打折扣。

2.3重复签证

现场的管理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或者素质不高,都会导致重复签证的产生。例如,某单位在进行潜水泵抽水台班的签证时,同时又签证了普通工人工日,多少技术工人等。潜水泵抽水台班价格中实际上包含人工工日价格,如果审计人员不清楚这些的话,很容易被这些人钻了空子。

2.4变更项目不变通

变更增加的项目需要增加造价,但是减少了项目以后反而反复计算而不扣除。例如,有些单位的竣工图纸上只标了增加的项目,减少的项目不做标注;有的拿走送审文件中的不利自己的资料,试图骗取财政资金。

2.5私立奖励项目、乱发奖金

某些单位自己设立一些比如节约奖、组织奖、合格奖等奖励项目,通过检查,会发现这些奖项好多都属于变相的自我嘉奖,大都不属实,所以不应该计算入工程造价。例如,某单位在合同条款中的质量要求等级为“合格”,但是同时又规定如果达到等级的话奖励10万元,工程建设达到合格是基本要求,本来就应该做到,所以设立这个奖项是变相的套取公共财政资金。

3、指标筛选法

该方法是通过常用配件、构件的材料指数和造价指数来审计。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分析项目的经济状况,找出误差相对较大的项目审计。比如标准的住宅楼或者厂房的建设,通过对建筑面积和钢筋的含量的具体分析,就能得出使用钢筋的大概数量。此方法发现问题迅速,审计效率高,但是必须要有相关的造价指数和工程指标。例如在对某个村镇的扶贫宿舍和厂房审计的时候,用此方法审计,发现厂房的造价成本较高,经查证,单位为了在固定资产登记的时候向银行贷到比较多的资金,所以把二次装修的造价并到一起,从而增加了成本。

4、分组法

在工程预算上,把一些工程量相近或者,有某种关系的一些项目编成一组,通过计算某个项目从而判断其他相类似的项目的工程量。例如楼面面积、装饰层、找平层、天棚抹灰、脚手架等可以编成一组,把楼面面积计算出,其他工程就能得到类似的量。分组法虽然可以节约审计时间,提高效率,但是对预算项目分组要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对分组法实行成本效益的分析以后才考虑使用此种方法。

5、参照法

结算工程的时候,建筑材料的品种和价格差别大,很伤脑筋。所以,查阅价格表,并对之前的结论进行借鉴吸收,通过比较,得到正确的数据。例如,某个信号灯工程中所用到的设备控制器价格参照了之前审计结论的价格;一些交通设施的价格的制定就是参照了交通管理部门的赔偿价格。使用参照法质量高、简单易操作,对建筑领域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等都适用。

1、对招标文件及相关条款要严格把关

为了防止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索赔事件,在招标时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应该严谨,工程造价应该尽可能的明确,按照招标设计要求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以及造价,把结算时可能产生的矛盾降到最低。

2、严密审核合同

应关注招标环节与合同环节的衔接,合同语言应表述完整清晰,对于在结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歧和各类影响的问题在合同中要提前明确。

3、工程量需要定期申报审批

建筑方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要严格按照合同执行,施工方工作量的申报有固定的时间,并不是自己随意控制的,过期付款顺延。

4、材料设备验收手续要完善

为了便于获得供应价格的优惠,也方便以后更好的开展维修保养工作,审核好的材料设备要办理核对验收手续,以确保和买卖一致。不同的施工单位要给出相同或相近的价格。

5、材料批价的审核制度要健全

核价单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申报厂家的产品能不能被使用,因此,材料的核价单不仅要精确,还要有统一的流程。

6、现场变更的技术审核要加强

现场变更要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后期施工造成的费用增加等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7、现场签证的审核要加强

为了减少签证发生,对隐蔽工程的签证应该客观,隐蔽部位要标示清楚,项目和质量完成情况要标明,现场签证的数据要写清晰。签证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处理,不得随意更改。目前大多数甲方在办理签证后,缺少验收手续,对于乙方在获得签证后是

否按签证要求去施工,则很少注意,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环节。例如,在地下室施工中,乙方常常以地下室容易渗透为理由,要求将基础部分素土回填改为3:7灰土回填,甲方在办理签证后,并没有很注意乙方是否按照规定来完成,结果乙方仅用少量石灰粉,用挖掘机洒几遍,用原土就回填了。8、竣工图纸要认真审核

为了不出现竣工后图纸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在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应严格把关竣工图纸,以便结算的精确以及后续维修管理的便捷。

工程造价审计方法多,优缺点不一,学会正确的选择对提高审计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政府投资项目的标准和建设难度不一样,所以对审计方法进行选择时,要进行多方面考虑,做到科学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永梅.浅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4,01(12):121-123.

第2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审计工作底稿 编制问题 建议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审计资料,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注册会计师也已收集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没有终点的审计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编号、索引整理,从而使审计工作结论有证可循,有据可依。它形成于整个的审计过程,同时是整个审计过程的反映。注册会计师依据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同时也可以依据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水平和质量来评价考核执业的CPA专业能力、工作业绩、知识水平;行业监管机构通过检查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来确定被检查机构的业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

所以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无论是对审计师还是监管机构而言,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都具有弥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独立审计准则也将其放在了比较突出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当前的独立审计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影响审计质量,本文就我实际参加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工作底稿编制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简介

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财会(2010)21号)所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准则第3条规定,在符合本准则和相关审计准则要求的情况下,审计工作底稿能实现下列目的:提供证据,作为注册会计师得出实现总体目标结论的基础;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工作底稿还有助于项目组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有助于负责督导的项目组成员履行指导、监督与复核审计工作的责任,便于项目组说明其执行审计工作的情况,便于事务所实施质量控制复核与检查,便于监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执业质量检查。

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实施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确保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专业人士清楚了解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如果认为有必要偏离某项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实施的审计替代程序是如何实现相关要求的目的以及偏离的原因。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通过统计万方数据库文献数量,发现关于审计底稿研究的问题并不多,而关于审计底稿编制方面研究的更少,而且主要是一些事务所成员或是审计局等实践机构进行的研究。图1和图2分别是万方数据库关于关键词“审计底稿”研究文献按年(包括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按期刊的数量统计。

图1 万方数据库统计审计底稿研究数量(按年统计)

图2 万方数据库统计审计底稿(1996年-至今)研究数量(按期刊统计)

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本人在事务所参与审计项目的过程中,查阅了多位同事的审计工作底稿,又综合分析了2010年、2011年、2012年以来所里的审计工作底稿,发现存在一些共性的审计工作底稿编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脱节

从审计链条角度来看,具体科目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策略中的重要科目、重要认定作出的。实际执行的审计程序应当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不应漏执行、少执行或者盲目执行计划工作中的任何程序,除非有符合测试程序的特殊情况。但遗憾的是,目前看到的实际执行的审计程序与计划所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是脱节的,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做”。

(二)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所里现行的业务规范体系明确规定了审计过程中需要执行的必要程序和补充程序,必要程序是为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最少程序,不一定满足报表审计需要,所以还需要补充程序进行完善。但是依目前编制的审计底稿情况看,程序的执行是不够到位的,不能证实相关认定。比如某些往来科目仅进行了往来明细的分析和函证,并未对明细项的账龄或是坏账准备分析,或是进行了坏账和账龄分析少了函证程序,有些项目可能遗漏了披露事项,或者是披露事项不全面充分,仅仅披露了某一部分。

(三)审计工作底稿逻辑混乱

从目前底稿复核情况,底稿逻辑性是比较混乱的,特别是底稿索引十分欠缺,往往是有底稿无索引,而且存在有底稿无结论、或是无底稿有结论以及结论与程序不匹配的问题。逻辑性混乱主要体现为一些盲目执行的审计程序,并没有指出实施此审计程序的缘由或是由此审计程序证明相关认定充分。由于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欠缺,对审计底稿的性质不能充分理解,对审计索引的重要性关注程度不够,忽视了审计索引的填写,甚至某些索引与所指内容不能匹配,或是审计所填索引并不存在。

三、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建议

通过阅读大量的审计底稿相关文献,参考事务所诸位项目经理和项目主管的经验建议,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积累,针对上述共性的审计底稿编制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建议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加强计划阶段的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一所出现的状况,我们主要是应该加强计划阶段的工作。主要从两方面执行:一方面是项目启动会不论大小,一定要坚持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项目启动会是一个项目的开始,多数是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和召开的,通过项目启动会的召开我们可以了解项目相关的实施任务和计划,让我们明确未来要做的工作。二是一定要树立具体审计程序来源于审计策略书中的“重要科目和重要认定部分”这一观念。对应的,具体各子项目审计策略书或审计计划中也需要增加相应内容。

(二)重视单位业规的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二所出现的状况,主要是应加强审计底稿编制人员对业务规范体系的学习。事务所的业务规范体系是单位针对具体的审计科目或是程序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规定,它全面而又具体的规定了所有项目需要执行的认定程序,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可靠依据。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之前,一定要加强对单位业规的学习,对于必要程序,一定要执行到位,一定要根据认定选择相应程序,避免出现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三)提出如下具体底稿框架

针对上述问题三所出现的状况,作者提出如下具体的审计工作底稿框架。

具体的审计工作底稿第一页应为总括页。总括页应按照如下审计思路编制:为什么做-准备怎么做-做的成果-审计结论。具体来说有如下部分:

1.总领表和明细表。这一部分主要是增减变动原因分析、项目明细数据列示和分析以及四步分析法,四步分析法主要包括建立期望值、确定无需进一步分析的差异额、计算变动差异以及差异分析四部分。

2.审计重要认定及拟实施程序。主要包括存在性、权利与义务、计价和分摊、列报等重要认定及拟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本表也可以是替代程序表,各项目组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也可以二者并存。

3.具体的实施程序及结论。对于这部分内容,应将相应的程序与索引底稿勾稽起来。主要按以下线路进行:程序1-索引底稿页1-程序1的结论(经审计,对XX认定未发现重大问题;或经调整后,XX认定无重大问题等等)。具体的索引和审计程序应当相对应,以后的各个程序均按此线路执行编制。

4.审计调整事项说明。此步骤列明需要作出的调整事项及其索引,并保证其事项与索引匹配。

5.审计总结论。根据以上执行的审计程序,根据我们的专业经验,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得出审计结论。例如:经审计,各项重大认定未见重大异常,本科目可以确认等等。具体底稿第二至第N页则为具体程序页,均应索引到总括页。总体来说,索引必须在现场作出并有效索引。

以上是针对一般审计程序编制审计底稿的意见,针对专项审计项目,由于审计对象特殊,无法采用标准底稿格式,只能参考底稿格式、需要项目组坚持灌输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去解决问题。

考虑到项目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前期了解不足,准备工作不充分,审计对象、目标不明确,在现场客户要求又相当紧迫的情况下,审计工作底稿质量很有可能会降低,应对方法是加强现场随机计划,调整审计思路及修正审计计划的工作比重,通过现场启动会总结及调整会议等方式贯彻审计底稿编制思路,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叶才伦.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日记、审计证据的关系[J].中国审计,2004(5).

[2]孟庆良,王立新.审计工作底稿编制问题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5).

[3]中注协专业标准部.审计工作底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6).

[4]严少斌.审计底稿三个环节的挂意事项[J].财务与会计,2012(11).

[5]苏安梅,王微伟.IPO审计中风险评估底稿的运用[J].财务与会计,2012(11).

[6]郭自元.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J].审计与理财,2013(1).

[7]张璐怡.中注协召开《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论证会[J].财务与会计,2012(12).

[8]方娟.影响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1(9).

[9]陈丽.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探析[J].科教导刊,2011(35).

[10]程净.审计工作底稿的常见缺陷[J]审计与理财,2004(8).

[11]陈友梅.审计工作底稿中两个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9(3).

[12]黄金.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应完整[J].中国审计,2004(11).

[13]刘力云.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中国审计,2003(15).

[14]童日民.编写审计日记与工作底稿的几点体会[J].审计与理财,2007(9).

第3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摘 要:以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为研究对象,以审计规范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探究了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的内涵。界定了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的涵义,演绎了大型工程项目审计规范的特征,揭示了大型工程项目审计规范的功能。研究结论表明: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是规范大型工程审计行为的准则或标准,是工程审计行为的约束与指引机制,是评价现实工程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审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61-02

1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对工程项目所开展的审计,一般都是事后审计,因其审计时间的滞后,不仅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即使发现有关问题也无法加以补救,从而促使了跟踪审计的产生。跟踪审计作为建设项目审计方式的重大创新,使审计的程序、主要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审计人员以前的习惯做法也要被新做法所替代,为了使跟踪审计健康运行,必须对跟踪审计进行规范。

在1988年,我国审计辞典就对审计规范的概念作过阐述;而后,国内不少学者对我国审计规范体系的概念、构成等作了专门研究:冯均科(1997)认为我国的审计规范体系由《宪法》中关于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法律、审计行政法规、审计准则、审计职业道德五部分构成;蔡春(2001)认为审计规范是对审计行为的规范,它包括技术性规范和社会性规范两部分;尤家荣(2002)则认为完整的审计规范体系包括审计法规、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其他审计法规。针对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理论,韩锐(2010)在深入剖析审计“免疫”功能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和创新审计法律规范建设进行了探讨,以及针对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李汉文、刘杰(2010)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提供了建议。

综上所述,审计规范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我国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相关工程跟踪审计规范的研究,还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论和规范来指导实践。因此,准确把握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的内涵,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出跟踪审计的操作规范或办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2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的涵义

“规范”一词由“规”和“范”二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词语中,“规”常与“矩”连用,规矩是指圆形、方形或画圆形、方形之工具,将其引申到社会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则表示用来约束或引导人类行为的要求或标准,以使人类行为达到预期目标或获得预期效果。俗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指人类必须以某些规范来指导自己、约束自己,不遵循一定的规范,人类行为将一事无成。在古代,“范”与“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模范是指铸造器物之模子或模型,将其引申到社会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则表示用于引导人类行为的某种模式或标准。

根据上面的字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规范”一词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人们某种行为标准的规定,二是要求人们应该遵从的典范。《辞海》对规范一词的解释为:(1)标准、法式,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语言规范。(2)模范、典范。把规范用在审计领域,即用来规范审计行为的准则或标准,即构成了审计规范。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是指用来约束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主体行为和客体行为的规章制度,其中,工程审计主体是指在工程审计活动中主动实施审计行为,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审计主体贯穿着审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始终,对审计信息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是制约审计信息质量的第一因素;工程审计客体是指接受工程审计人员审计的经济责任承担者和履行者,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也就是说,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约束工程审计主体行为的规范,我们称之为审计准则;其二是约束工程审计客体行为的规范,我们称之为审计标准。规范工程审计主体的行为,主要是利用规范的约束与指引功能,保证审计人员独立、客观、公正地判断审计事项及进行审计活动,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审计任务。规范工程审计客体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防止审计客体的违法越轨行为,防止审计客体钻空子。

3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的特点

3.1 实践性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应来源于工程审计的实践并根据工程审计实践的需要来形成。如果工程审计规范的制定落后于工程审计实践,则这种实践是很盲目的,会因为没有相应的规范来约束而产生失误或舞弊的可能。在工程审计案例中,经常出现一些重大的舞弊案件,这些案件虽然是由于管理层弄虚作假造成的,但没有相应的规范来对审计行为进行约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实践性,还要求规范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工程审计实践,而不仅仅是一套虚空的规范。要使规范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使它在工程审计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能使工程审计人员遵守,否则形同虚设。

3.2 实践检验性

大型工程审计规范应该具有实践检验性的特点,必须能够在指导工程审计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来自实践的检验。只有经得起工程审计实践检验的规范才是正确、科学的规范。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科学的审计规范。当然,实践检验性受到时空条件的约束。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过去被认为科学的规范可能不能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时就需要根据新的审计环境和审计实践的需要,对原有的规范进行必要的完善,使它能重新接受来自实践的检验。实践检验性是我们判断审计规范是否科学的标准。

3.3 层次性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依其制定机构的权威性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的规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即通常所说的“法”,如《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第二层次的规范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第三层次的规范由中央相关主管部门或职业团体制定,如《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第四层次的规范由地方主管部门或职业团体制定。

3.4 全面性

大型工程跟踪审计规范的内容全面,贴近现实,其审计准则覆盖了事前审计(即开工前的审计,包括投资决策审计、勘察设计审计、资金筹集审计、开工前准备工作审计、招标投标审计、概预算审查、施工合同审计监察等)、事中审计(即动工期间的审计,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工程价款支付审计、工程转包分包行为的审计、工程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其他重要环节审计等)、事后审计(即竣工结算审计和投资评价,包括竣工验收审计、竣工结算审计、投资评价审计)的各个方面;其审计标准也涵盖了工程施工前期准备阶段中编制并报批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工程招标控制及建设工程投标报价的编制、建设工程相关合同的签订;到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计量与价款支付、工程量及工程价款调整索赔与现场签证、工程价款调整;到工程竣工后竣工验收及竣工结算的办理等。使工程审计的每个阶段,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4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的功能

4.1 约束与指引功能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的约束功能是指规范要求工程审计行为必须在它所确立的行为标准或准则框架内进行。指引功能是指规范所具有的、能够为审计人员等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他们在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它指明了工程审计行为应该怎样进行,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理解为大型工程跟踪审计规范是为现实的工程审计行为目标所确立的一种优秀的或理想的审计行为模式,可以起到指引作用。指引功能是跟踪审计规范最首要的功能。规范的首要目的就是在于引导审计相关人员正确的行为。

4.2 预知功能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的预知功能是指规范通过规定,告诉审计相关人员某种行为为规范所允许或禁止,以及执行某种行为将导致的后果,使他们能预先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和后果。

4.3 评价功能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实际确立的是工程审计行为的标准或准则体系,是评价现实的工程审计行为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涉及诉讼时,它也是审判人员评价工程审计人员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标准。工程审计行为质量的评价可以用“高低”“对错”,“好坏”,“合法与不合法”,“公允与不公允”,“合理与不合理”,“可信与不可信”等来表现。要作出这些评判,不能依据工程审计人员的自我感觉和主观臆断,而应依据客观、科学的工程审计规范。只有依据此种规范对审计质量作出的评价才是公允的、可信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遵循了相关的审计准则,其审计成果通常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此时,如果发生诉讼事件,审计人员通常不需要承担审计责任。相反,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完全没有遵循或者部分没有遵循相关的审计准则,其审计成果通常被认为不具有可信度或可信度很低。此时,如果发生诉讼事件,审计工作人员通常需要承担审计责任。

4.4 保证功能

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是实现大型工程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工程审计行为是一种有目标的行为,而工程审计规范是实现审计行为目标的重要保证。其约束功能将审计行为限定在一定标准框架内进行,不允许其有所偏离,有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其指引功能能引导审计行为朝着其确立的优秀或理想审计模式方向发展,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作为评价依据,它是衡量工程审计行为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工程审计规范,就没有现实有效的工程审计行为以及衡量工程审计行为质量的客观依据,工程审计目标也很难加以实现。如果审计规范不能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那它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如何促进工程审计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在建立新的工程审计规范、考察现存工程审计规范以及完善工程审计规范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5 结论

综上所述,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规范是规范工程审计行为的准则或标准,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实践检验性、层次性、时效性等特点,它是工程审计行为的约束与指引机制,是评价现实工程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大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冯均科.我国审计规范体系的理论分析[J].湖北审计,1997,(11).

[3]韩锐.完善审计规范体系,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J].生产力研究,2010,(2).

第4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提出把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是对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创新与发展,对扩展内部审计的领域和范围,创新审计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与水平,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维护企业利益,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正是这一理论的深化与完善。

一、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审计单位对工程造价从项目决策到项目竣工结算及项目后评估阶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过程,是工程项目审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审计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上的新突破,更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

当前,各地高校纷纷进入新校区建设的高潮,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且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程序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点。通过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能更好地保障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规范工程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从源头上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对廉政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

1、国家制度尚不健全,具体审计标准缺失

目前国家已颁布了《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多项审计法律法规,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操作等尚处于初始阶段,多数高校没有制定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相关的详细制度。相关审计标准的缺失使跟踪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都缺乏统一规范,容易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具体审计时随意性大,不能完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中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尽快完善可以确立评判依据,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也可以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2、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技术存在风险

审计技术风险包括新技术审计风险和多重技术方案选择风险。建设项目是一个经济技术结合体,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全过程审计是过程控制,难免涉及技术问题,审计人员需要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对技术问题发表审计意见,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而跟踪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介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中不应有的越位,使监督的作用弱化,加大审计风险。

3、审计定位与介入时间难以把握,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基建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程序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对学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审计定位与审计介入时间是建设过程中跟踪审计模式的关键点。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应从项目立项开始就参与,涉及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目前很多高校把工程审计的重点放在工程竣工后的结算审计上,着重强调审减金额的绝对数,而忽视了对立项阶段、招投标阶段与施工阶段的把关。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一次性投资大,如不重视事前、事中审计,即忽视金额发生的过程,事后审计就无法确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审计也就无事实依据,从而导致双方特别是对隐蔽项目审计产生争议,审计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要环节

1、事前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与保证

事前审计是指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工程施工实施之前阶段的审计,它是控制项目投资的前提和保证。在工程开工的前期,跟踪审计组应做好以下工作:审查与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完整性,对项目的投资进行估算,审核资金筹措、工程设计、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的签署,对施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流程进行审计,对各单位施工职责进行分工,重点评价内部控制等。主要控制事项包括:一是从投资决策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论证;审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文件的编制;审查总体规划设计等。二是从设计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是否通过了正确的招标程序并选取优秀企业;审查初步设计的可行性、技术性、经济性和科学性;审查是否组织有关单位对图纸进行会审,以便减少设计变更等。三是从概(预)算编制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概(预)算程序、编制和审查的方法是否合适;审查概(预)算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审查编制概(预)算所依据的指标及费用计算是否合规、正确;审查执行概(预)算实行先审核、后批复的情况等。四是从招投标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承建单位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审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是否合规有效;审查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是否客观、公正、严密;审查招标过程中是否存在不正当行为等。五是从签订合同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合同形式是否符合建设部与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合同条款意思表达是否清楚等,同时,要杜绝以签订补充合同的形式,签订背离招标文件、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混淆工程造价结算依据的现象。

2、事中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与根本

事中审计是指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审计,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与根本,是重中之重。施工过程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蔽工程量,以及主要材料的品牌、价款、工程的进度款拨付,签证单的现场变更等内容实施审计监督控制。主要控制事项包括:一是从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审计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基本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审查项目法人(或业主)控制是否有效;审查施工环节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审查监理、审计环节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等。二是从审查工程变更的合理性、真实性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是否建立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审查变更签证的手续是否完备;审查签证时效性;审查变更价款确定是否合理等。三是从对隐蔽工程验收中控制造价。具体包括制定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完备现场签证程序和手续;隐蔽工程的工程量和用材质量必须有建设方、施工方、监理和审计人员共同到现场查看验收,并做好现场记录,共同签署隐蔽工程验收单,否则不予承认。四是从选材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材料招(投)标情况,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正确审查和调整材差,按实际审计材料用量,避免浪费;对材料领用过程加强控制,防止材料采购过量,材料浪费、被盗等。五是从建设资金监控中控制造价。具体包括对建设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建设(施工)工程成本、财务核算进行经常性的实质审计;审查支出程序是否严格;严把工程款,防止资金外流。

3、事后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保障与关键

事后审计是指做好工程竣工结(决)算审计和投资评价,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保障与关键。工程结束后,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有以下内容:跟踪审计组首先针对施工方提请竣工验收的要求,先审核其提供的竣工结算材料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与此同时,应对施工方提供的材料中涉及到变更或者隐蔽施工项目内容工程量的真实性实施复核,以保证施工单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全过程跟踪审计组可以与社会第三方有资质的审计机构达成协议,要求施工单位提供资料让有资质的社会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初审。主要控制事项包括:一是从项目竣工验收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项目验收情况是否认真得当;审查施工方是否将各类竣工资料全部交给建设方;审查试运行情况;审查剩余物资的清理及处置情况;审查合同履行及有无索赔情况。二是从项目竣工结算中控制造价。具体包括工程量的合理性审计;施工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审计;建设项目定额套用审计等。三是从项目竣工决算中控制造价。具体审查竣工决算的编制;审查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批复的概(预)算投资是否相符;审查尾工所需的工程量及投资;审查建设项目结余资金是否真实;审查库存物资及账面价值是否真实;审查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审查交付使用财产是否真实、一致等。四是搞好基建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全面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基建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实际上是后续审计,审计时应充分利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成果,在审查基建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的基础上,全面评价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四、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推进方向

跟踪审计是高校新建项目的一种审计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扩大了审计的管理范围,前移了审计关卡,使审计的意见及时得到采纳,促进施工单位及监理等工程管理部门履行职责,能有效地保证工程结算造价的真实性,避免损失浪费。为了使跟踪审计在实践中更好地为基本建设服务,必须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总结完善好的做法和经验,纠正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事前有预防、事中能监督、事后可评价的内部审计新格局,使跟踪审计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更好促进高校的基本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光宇:高校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

[2] 邹淑燕:对高校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认识与思考[J].当代经济,2011(7)上.

[3] 陈丽瑛: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11(11).

第5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动态防控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前进。我国石油行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石油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资源,由于其赋存条件复杂、形成周期较长决定了石油工程具有消耗资金量大、技术要求较高、投资风险性大等特点。本文通过对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在工程各个阶段的审计过程与内容以及现阶段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意在提出一套相对完整并且切实可行的石油工程造价审计体系,为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一、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在工程各个阶段的审计过程与内容研究

随着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的不断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由于石油工程的工序相对复杂,涉及到的人工、机械、管理、税收等各个方面。所以要做好石油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应当采取大量的、准确的数据收集与梳理工作,并且按照石油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的分类与统计,这样的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才能起到事前、事中预防财务风险的作用。由此可见,做好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在工程各个阶段的审计过程与内容的研究工作是强化石油工程造价审计水平的必由之路。一般情况下,石油造价工程审计阶段可以分为前期论证阶段、项目决策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以及后期评价阶段。造价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注意每一环节的特点,抓住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审计重点,取得更加充分的审计资料,通过科学的分析汇总,最终才能够获得客观的审计结论,避免石油工程的风险。(1)前期论证阶段的石油工程造价审计。该阶段造价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对石油工程的设计合理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的评价与审查。通过对论证阶段的设计环节进行科学的审计,检查该设计是否能够满足施工地质的要求,是否按照了规范的油田标准进行设计。并且针对设计技术、设计的完整性、设计的资金分配合理性等内容进行详尽的核实。通过对石油纵向工程的比较,找出设计经济方面的不合理因素,针对钻头的选型、特殊工艺、水泥砂浆型号等进行核对,从技术环节进行对设计的造价优化,这样能够在前期论证阶段将风险降低,一定程度上防止石油工程由于设计不当、论证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的现象。(2)项目决策阶段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石油工程决策阶段主要包括工程预算以及合同签订阶段。在工程预算阶段中审计重点应当放在工程预算是否按照石油工程定额进行,并且根据石油项目的工艺流程以及措施费、管理费等,对分项目(比如钻井工程中的单井)进行工程预算的审计工作。与此同时该阶段内的造价审计工作应当综合考虑施工地质条件等影响,审查工程预算与实际施工支出是否存在较大的差距,是否存在滥用定额等现象。根据石油工程的历史数据、相邻工程的情况对预算进行综合评价与审查。在合同签订阶段中工程预算审计的重点在于对合同的合法性、经济性进行审核。通过审计人员对合同所涉及到的经济条款进行审计,分析该合同是否存在经济风险。所以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石油工程的施工工艺,才能够有效发觉合同文本中的不经济因素。并且对于可能影响到结算或导致石油企业经济风险的条款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使得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降到最低。并且对于工程中参与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审计,严格控制石油工程产生的费用金额浪费现象。(3)工程实施阶段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在工程实施阶段中审计重点应当放在对石油项目成本配比的客观程度与完整性方面。通过对石油工程进展情况的审查对该项目的人工费、项目管理费、材料费等成本进行统计。准确的核实石油工程项目中每一个成本构成元素,一旦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要对变更进行详尽的调查与控制。如果进行石油勘探、钻井等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导致施工量变化的情况下,负责单位应当从新按照当前预算项目的单价及计费原则进行结算。

二、现阶段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出现的问题研究

从以上研究的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在工程各个阶段的审计过程与内容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大多数石油企业都逐渐的重视其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但是由于石油工程涉及到项目分类较广、突况较多、投入资金数额较大。所以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之处:(1)石油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石油工程是相对复杂的工程,所以需要造价审计人员不仅精通审计知识,还要对石油勘探、钻井、加工等各个工艺有相当的了解。但是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造价审计人员没有形成专业的培训机制,往往出现一职多挂的现象严重的阻碍了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的客观性以及完整性。(2)石油项目管理较为混乱,经济资料严重缺失。造价审计工作是否能够做好取决于石油项目的经济资料的完整性与客观性。但是现阶段我国石油项目管理较为混乱,经济资料严重缺失,时效性、客观性不强。造价审计工作很难进行。

三、强化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措施

针对以上现阶段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出现的问题研究,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强化措施:(1)进行石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审计工作。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要将造价审计落实到石油工程的全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针对石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面临的经济环境、出现的财务问题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审计,客观的评价石油工程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且能够提供科学的防范措施,做到审计工作的预防性与全面性。(2)深入石油工程各个项目进行造价审计,对石油工程各个子项目造价进行深入的监督。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部能够仅仅限定在财务领域范围内,应当深入到石油工程各个项目,对石油工程各个子项目造价进行深入的监督。将造价审计工作的事后弥补改为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石油工程进行动态的、实时的造价审计,对于涉及到工程开支、预算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的优势,避免工程审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虞幼萍.工程造价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

第6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全过程控制理论 基建审计 应用

基建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方法,对建设资金效益的发挥具有很大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审计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审计效率低下、审计方法不适当等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人员研究的核心问题。全过程控制理论是提高基建审计效率的主要方式,可以用合理的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际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分析与研究。

一、概述

英国是率先提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国家,之后美国又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理论,我国工程造价研究学者也开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建设项目审计作为造价核心管理思想,同时赋予了其全过程控制理论思想。传统工程审计,一般是在项目完工后进行工程结算审计,此审计方法虽然也可以控制工程造价,但是不能从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把控,其发现问题时往往为时过晚,一切已成定局,常会发生预算超概算与决算超预算等不良问题,造成资金浪费。因此必须转变审计方法,将工程事后审计转化为全过程审计,提高基建审计覆盖面,从而提升审计质量。

全过程控制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可以从工程伊始到工程结算这一整个过程进行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完全满足现代化工程管理需求,既可以了解各环节基建项目的发展和变化特点,又可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实现了基建项目建设的高效发展。

近几年,在市场化发展的影响下,基建审计工作发生了变化,审计内容开始综合化发展,营造公开、规范的全过程审计环境已经成为基建审计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基建项目审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全过程控制理论在基建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现阶段,我国进行基建审计时,主要将审计工作重点停留在工程竣工结算上,忽视了前期与中期审计工作,不能保证基建审计的完整性。但是经过市场调研分析发现,前期与中期也会对工程决策造成影响,进而产生较多的工程造价。而目前期审计是决策的核心阶段,是工程计量造价的基础,对后期阶段工程造价具有很大影响。同时前期与中期审计还可以给后期审计提供参考,加强了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可以高效、便捷的完成基建项目任务,具有较广的应用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首先,节省了大量的造价费用。全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工程造价浪费。随着全过程控制的落实,减少了估算与不正当预算问题,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预算问题,可促使施工单位加强经济核算,进而制定正确的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环境。此外,全过程控制还核实了工程价值,给今后工程积累了精确的数据与经验,可以根据相关指标的比对,找出设计薄弱环节,进而不。断提高设计质量,控制好设计变更问题,节约投资费用。其次,控制了工程投资规模。全过程控制的实施,提高了工程预防与控制力度,可以根据审计判断预期效果,而且可提高设计图纸质量,促进了工程评估工作的开展,减少了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规避了不良风险。最后,深入贯彻了国家政策、法规与制度要求。全过程控制的实施,合理的使用了资金,优化了市场发展环境,同时按照法律法规实施,减少了不合理项目投资问题的控制,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维持了市场制度,促进了基建工程的发展。

三、全过程管理理论在基建项目审计中的应用

全过程管理理论在基建项目审计中应用时,主要在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及报告阶段操作。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了解项目建设背景、条件和相关资料,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完善的基建审计程序和步骤;审计实施阶段,要求加强审计管理,及时预测基建审计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认真解决;项目建设完成后,还要对审计工作所做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并总结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书面形式制作成审计报告。

(一)事前审计

从当前基建工程的审计现状来看,目前很多基建事前审计都不被重视。此种问题的出现与基建审计制度及程序不完善具有很大联系,也易出现招标文件编制过于简单,不能结合工程特点等情况。个别单位的某些职能部门在招标时随意更改、替换招标文件或出现审后修改文件等行为。为了减少以上问题的出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保证基建审计工作进展的前提,同时还可以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进而规范审计流程、审计过程和工程造价。因此,开展基建审计时,必须了解施工方内控制度审计的问题,然后对审计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

第二,加强建设程序审计。建设程序审计也是我国基建项目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基建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质量等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基建建设流程是否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求已经成为审计重点研究问题,可以根据相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评定。

第三,建设资金审计。资金是基建审计中探讨的重点区域,只有保证资金安全,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内审人员必须对审计资金建设制度进行分析,及时判断审计方式的合法性,并评定基建资金的用途,了解资助使用是否满足当年基建项目建设需求。

第四,合同审计。基建项目合同是基建项目审计的重点资料,保证合同安全既可以减少审计中出现的风险,同时还能提高审计质量。一般进行合同审计时,需要对签订合同的日期与内容进行审计,比对合同与招耸樾畔。

第五,招投标审计。招投标是基建项目关注的核心内容,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参考文献。招投标审计工作的进展,既可以建立完善的招投标管理体系,同时还可以规范招投标流程和程序,对招投标工作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进行招投标审计时,主要从招投标方式、程序是否合乎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事中审计

目前很多基建部门已经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但是依然会忽略事中审计,主要将审计重点停留在决策阶段中,虽然审计中有审计人员参与,但仅流于形式。同时,受市场环境影响,建筑市场法制意识淡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得到较多的资金,在施工中弄虚作假,扩大施工范围,随意签证,增加额外工程量。此外,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获得中标资格,降低了工程造价,但是实际施工中却想方设法的找回投标时降低的那部分差额,通过选取价格低廉的材料施工或偷工减料,对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虽经结算审计挽回部分损失,但工程却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因此为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要加强中期审计,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操作。

第一,工程造价审计。施工中工程造价与工程决算、协议、合同、设计及招标文件等密切联系,对事中审计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基建项目造价控制中,主要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加强材料监督,结合工程建设内容控制好工程质量监督,为提高造价控制审计力度,可聘请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社会中介,强化监督和管理力度。

第二,工程质量与监督审计。工程质量审计是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较重要的一项内容,进行审计时,主要对参与项目建设质量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基建项目质量管控中是否制定了合理的措施,得到的管控效果是否理想;审查进度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工程管控制度与执行隋况,一般可以从工程进度管控方法与管控措施进行分析。为了全面的了解基建项目发展状况,还要落实实时监督,监督工程进度,避免因工程进度控制不当影响工程质量。例如某工程进行挖地沟操作时,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一味加快施工速度,导致地沟开挖深度深浅不一,工程结算后仍需进行后续处理,耗费了不必要的资金。因此必须加强事中审计,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管理,综合全面的控制施工造价。

(三)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全过程控制的最后阶段,也是对竣工进行的审计,可以确定基建项目全部费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在以上两项环节的基础上,认真收集工程建设资料、数据和信息,整理好设计图与竣工报告,并反复检查齐全隋况,了解竣工决算的合法性,并妥善保存基建项目完成后剩余资金。一般事后审计主要从两方面审计:一方面,对工程量计算数据与施工图示尺寸进行比对;另一方面,了解工程计算方法是否符合计算规则,避免在计算工程量时出现错算、漏算与重算等问题。实际操作中,必须对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与设计相关的资料进行核查,必要时可进行实地测量计算,逐项完成工程量,提高计算精确性。由于工程预算定额是工程造价计算的依据,因此实际操作中必须合理划分工程预算定额范围与接线,在使用就近定额时,还要注意定额子目,避免出现重复计算问题,做好材料管理。

目前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材料种类也不断增多,所以必须按照产品特点进行管理,认真学习国家对材料消耗定额及杂费率等的规定,避免因特殊原因调高材料价格,尤其要注意发票管理。同时收费标准也是控制的关键内容,在工程决算审计结束后,一定要按照不同工程、不同地区合理选取工程费率,保证计费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取费精确性,认真做好工程造价控制。例如钢木屋工程中已经将刷防腐油漆包含在内,所以不能重复计算防腐漆工程量。再例如,现浇混凝土构件中包含了运输水泥土的费用,实际计算时不能重复计算。

除了以上内容外,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处理好收费计算中容易出现的细节问题。目前很多结算均根据预算软件计算,实际操作中首先进行会计算直接费用,然后再进行统一收费与价差调整。例如,一些零散工费已经计算在费用中,但取费时依然根据人工费用计算,此种问题的出现浪费了较多资金,扰乱了市场秩序,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第7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第二条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项目前期审计、项目预(概)算执行审计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以及对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采购等单位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的审计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项目审计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县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以及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并协助审计机关做好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

第四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要求及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安排,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的原则,确定审计项目,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五条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性文书,对被审计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个人具有约束力,应当严格执行。

第六条审计机关应当依照《审计法》及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定》的规定,将项目审计监督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将项目审计结果向有关部门通报,并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应当独立实施,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者聘请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协助项目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对项目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章项目前期审计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向发改部门申请办理项目立项手续时,应同时向审计部门提出项目概算审计申请,并报送下列材料:

(一)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设计方案及设计概算;

(三)审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审计部门进行项目概算审计,应当出具审计意见,并发送发改部门、建设单位。

第十条建设单位在办理项目开工手续前,应当向审计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年度计划、工程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招投标文书等文件;

(二)资金来源及资金到位证明;

(三)项目前期财务支出等有关资料;

(四)与项目前期审计有关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项目前期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和标准是否符合经批准的项目计划;

(二)项目总预算、分项预算或者单项工程预算是否符合总概算、分项概算;

(三)项目征地拆迁、勘察、设计、招投标、监理、咨询服务等前期工作及其资金运用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建设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当年投入资金是否落实;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审计机关进行项目前期审计,应当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并送达建设单位、发改、财政及其他有关部门。

第三章预(概)算执行情况审计

第十三条本办法所称项目预(概)算执行情况审计,是指项目开工至项目竣工决算编报之前,审计机关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工程造价、现场签证、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工程结算等与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预(概)算执行情况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

(一)建设项目准备阶段资金运用情况;

(二)编制或调整预(概)算的真实、合法情况;

(三)合同标的额和合同履行的真实、合法情况;

(四)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到位与使用的真实、合法情况;

(五)项目建设成本及其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情况;

(六)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落实情况;

(七)依照有关规定采购设备、材料及设备、材料的管理情况;

(八)项目税、费计缴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审计机关对设计单位预(概)算执行情况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

(一)项目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规模和标准进行;

(二)设计费用收取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施工单位预(概)算执行情况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

(一)工程价款结算是否真实、合法;

(二)是否随意变更工程内容,提高造价;

(三)单项工程结算是否符合单项工程预算。

第十七条审计机关对工程监理单位监理收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监理工作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进行审计。

第四章竣工决算审计

第十八条项目竣工实行决算审计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后十五日内向审计机关提交决算报告,接受审计机关的竣工决算审计。未提交竣工决算报告的,审计机关可以依照法定职权对竣工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第十九条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建设单位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项目批准建设的有关文件、设计文件、历次调整概算文件;

(二)竣工验收报告;

(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合同及决算资料;

(四)自项目建设之日起的工程进度报表和财务报表、工程竣工决算报表,以及其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

(一)竣工决算报表和竣工决算说明书的真实、合法情况;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总投资控制情况,资金到位情况;

(三)征地、拆迁费用支出和管理情况;

(四)建设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情况,有无转移、侵占、挪用建设资金和违法集资、摊派、收费情况;

(五)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核算、设备投资核算、待摊投资的列支内容和分摊及其他投资列支的真实、合法情况;

(六)交付使用资产的真实、合法、完整性;

(七)项目基建收入的来源、分配、上缴和留成使用的真实、合法性;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项目建设资金以及施工、设计、监理等费用结算应当依据该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结论。

财政部门依据审计结论结算工程款、批复财务决算,国资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被审计单位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依照《审计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工程结算中多计工程款项的,审计机关责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予以调整;已多付的工程款,由财政部门或建设单位限期收回。

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虚报冒领工程款金额较大,情节严重的,依照《审计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认为涉及有关部门职责范围的,向有关部门提出审计建议,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二十五条改变项目资金用途,转移、侵占和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的,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8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招商引资已成为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城乡居民实现小康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体现。随着招商引资硬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改善需求,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并且每年成翻番趋势。因此,提高国有资金利用率和减少投资成本自然就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就使得提高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和审计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民众的关注。它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审计工作的立足之本,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所以,提高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把握好审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领导重视是改善审计监督环境,从而提高审计威信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政府把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政府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审计的地位和作用[1]。随着政府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强,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硬件设施需不断提高和完善,由此形成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成倍递增。为了有效地提高国有资金的利用率和防止国有资金流失,政府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相关行政性文件,规定凡使用本级政府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的工程结算必须由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政府财政部门拨款或付款的唯一依据[2]。WWw.lw881.com另外政府还出台有关政策,确定审计部门应从事后审计,变成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积极参与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招投标到施工一系列过程。在具体工作中,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都作出重要批示,对于一些重要和普遍性的问题,都要召开涉及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听取审计汇报并要求逐项研究落实。审计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住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发挥耳目和参谋作用,才能引起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审计部门的威信才能不断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各级政府范围内的审计监督环境,并提供良好的审计氛围,为审计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二、制定审计质量规范标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标准的制订必须遵循以下两条根本性原则:一要依法独立审计,保证审计工作不受外界客观条件的干扰。二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证审计工作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进行。审计质量标准符合如下几点要求:首先,审计程序必须合法。审计的全过程要符合审计法规定的审计工作程序,并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审计工作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其次,审计人员要订立周密完备的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项目制定审计方案时,审计人员要围绕审计的目的、范围、时间及要求等方面周密地制定出审计方案,明确审计方法和步骤、审计人员的组成和分工。再次,审计的事实必须清楚,审计证明材料充分确凿,是审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事实认定和取证要做到事出有因,并符合审计材料必须具备的客观性、相关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的要求。第四,法律法规要运用得当。在事实、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审计人员必须正确地运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违法事实适用合适的法律和法规,严格区分违规、违纪的界限,同时在处理时做到宽严适度;注意在处理违法违纪行为时引用的法律、法规时效性,同时还注意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的先后执行关系;对同一违法行为的定性和处罚,要适用同一个法律、法规。第五,审计报告要客观明

了,结论和决定正确无误,报告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定性准确,评价公正,处理事项有法可依,建议可行。

三、“创新”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是一项复杂繁琐的活动,它涉及的面广、事件多、审计时间较长、审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审计工作要整体上见成效,只有坚持“质量第一、质量立审”的原则,坚持不断地创新,并真正理解审计质量的内涵,把审计项目管理、审计制度订立、审计成果运用等诸多环节与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行动协调起来,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

(一)审计项目管理创新求落实

审计项目管理是一项全过程的综合性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切入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力求突破。譬如审计过程中的二、三级复核,它和真正审计实施不一样,是从第三方角度,去客观地审阅、评判审计组的意见和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它就像工厂里的质检环节,只有把好这一关,才可以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千万不能走过场。认真做好二、三级复核,一方面,可以促进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针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结合实际与审计人员一起研究探讨,进一步加深对质控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真正落到每个审计项目之中。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审计风险意识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通过审计二、三级复核可以经常性地予以提醒,时时给审计人员敲响警钟,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审计风险意识的逐步形成。再一方面,促使共性问题的处理趋于统一。通过审计二、三级复核制度的实行,逐步统一对同类、共性问题的定性处理,避免对一些共性问题定性处理宽严尺度不一的现象,体现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确保审计质量。

(二)审计制度创新求突破

工程项目审计具有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业务知识涉及面广的特点,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审计工作流程,工程项目审计就缺乏权威性,没有了约束力。因此在工程项目审计中,我们一直把工作制度等基础工作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为规范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我们印发了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审计工作流程,明确了相关部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及工作衔接与配合。工作制度规定:审计部门应对项目工程量清单和标底进行审核、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参与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和设计变更、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工程项目审计实行二级复核程序;外聘项目实施三级复核程序;报送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项目结算书,必须先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或监理进行初审,然后再报审计部门审计;对各单位的所有项目,审计机关必须出具审计报告,并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1]。

(三)成果利用创新重实效

审计成果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有些审计项目开展很艰苦并查出很多问题,但最终却效果平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审计人员对所取得的审计成果分析和利用不够,因此,抓好相应项目审计成果的开发、转化、运用,是审计工作的着眼点,也是不断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审计结果与审计成果之间并不能等同。只有那些合理恰当的审计结果,通过适时有效地实践运用,才能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审计成果。为了做好审计成果的开发、转化、运用,我们必须做到:一要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注重成果提炼。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时归纳共性问题、提炼倾向性问题、反映苗头性问题,并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积极为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审计信息,确保审计反映问题的及时整改和制度政策缺陷的及时纠正。二要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审计成果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使工作规范、纠正错误。审计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否被采纳。因此,我们应关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关注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审计不仅仅是做给别人看的,更重要的是审计结论落到实处,确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二是关注移交案件的查办情况。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审计部门向纪检、司法机关移交的一些案件被搁置下来,没有得到查处。因此,审计部门不能止步于案件移交,而是要督促案件查办落实。

四、抓好审计队伍素质教育和建设,为提高审计质量创造条件

审计机关要坚持独立开展工作,并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要把审计干部素质培训放在重要位置上,拨出专项经费,加大培训的力度;坚持以考试促培训的方法,实行定期轮训,系统地学习法律法规、审计知识,进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审计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从而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必要条件。

五、建立健全项目复核制度

审计机关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不但要做好项目审计的组织协调工作,而且要对审计组成员的审计资料进行复核,对审计项目质量负全面责任。二是实行二、三级复核制度。审计机关应设立复核机构和专职复核人员,负责对项目全过程进行二、三级复核,并出具复核意见。三是实行集体讨论制度,对审计组完成的每一审计项目,在复核人员复核并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阅后,审计机关应召开业务工作会议进行审议,做出项目定性和处理意见[2]。

六、切实加强对项目审计的组织和领导

在审计过程中,无论对审计业务的要求,还是对审出问题的处理都有很高要求和较大的难度。审计机关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好审计工作,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支持和保护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为审计人员提供坚强后盾,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创造必要条件。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它关乎审计形象,体现审计价值,决定审计工作成败,集中反映审计监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使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工程项目审计论文范文

一、目前审计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事后审计模式弊端多一是潜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施工的具体过程无第一手资料,本应核查是否合规、合法、合理的资料作为审计的依据,产生了相应的审计风险。二是难以发挥审计作用。除上述对合同确定的不合理价款无法追缴外,当前建设管理、监理、施工甚至设计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审计部门审计时效滞后,因已时过境迁,不仅难以发现这些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补救。

(二)审计内容偏于工程造价审计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审计偏重于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但同时存在对工程各阶段的管理、技术工作未给予足够重视而带来的工程款超预算严重、工程不能按期竣工等现状,近年来审计内容延伸至招投标审计、合同审计等有关项目实施过程的审计,由于这方面审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审计内容仅仅是对程序的简单审查以及对有关文件的存在性核实,因此审计深度远远不够。

(三)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近年来在大型建设项目中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备受关注,但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不规范,在此种审计模式下,存在定位上的偏差,审计人员往往难以把握自身的定位,而侵入管理的职能范围,使审计工作失去了其最重要的独立性。

如何有效利用项目资金,使项目能以最优的投资规模获得最大的效益,并且使资金使用的社会满意度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问题。建设项目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监督途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审计实践中暴露出以上许多现有审计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因此尽快建立与完善建设项目审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建设项目审计体系设计

(一)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全生命周期是指在企业内部及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物流,以及消费者购入产品后使用和废弃处置的整个时期。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也有其策划、开发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也即特有的生命周期。在建设项目管理中要求根据具体建设项目的特性和项目过程的特定情况,将一个建设项目划分成若干个便于管理的项目阶段,并将不同项目阶段的整体合在一起构成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建设项目审计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因此建设项目审计也按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而划分不同阶段,从项目的复杂性、层次性设立审计目标,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重点进行研究和考虑,从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功能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审计体系构建。典型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如图1给出的四个阶段予以描述。

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会完成不同的工作内容,其主要涉及的工作如图2所示。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建设项目审计体系设计原则 在建设项目审计中,以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为线索,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设计建设项目审计体系,设计原则为以下三点:(1)建设项目审计体系由不同部分组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体系建立的基础必须符合系统论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征。(2)建设项目审计体系设计以制度基础审计为切入点。完整的系统符合良好的管理标准会取得良好的业绩。(3)建设项目审计体系设计要以项目为核心,符合项目管理运作规律。

三、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建设项目审计体系构建

(一)建设项目审计体系构建框架 根据建设项目审计体系的设计原则,建设项目审计体系的构建如图3所示。

(二)建设项目审计体系构建实例 根据建设项目审计体系构建,笔者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取得一定成果,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住宅工程;项目地点:××;建筑类型:民用建筑;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建筑类别:二类,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经济指标:如表1。

××住宅工程资金来源于自筹,为加强工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建设单位审计部门对此工程采取紧密型全过程审计方式,鉴于此工程审计内容复杂,咨询任务繁重,时间跨度较长,协调环节众多,审计质量控制难,审计风险大,审计操作模式采取以建设单位审计部门为核心,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公司),利用其专业力量,使内部审计外部化,借助社会中介力量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按××住宅工程标段划分二个标段,A栋为一标段,B、C栋为二标段,对咨询公司进行审计招标,确定两个中标单位后,即成立审计小组,开展审计准备工作。

(三)建设项目审计的实施

(1)决策阶段。根据此工程进度,审计人员先对资源来源进行审计,此工程为职工集资建房,分房到户后各户已交纳50%房款,资金来源明确,资金到位,经查,建设方案具备初步设计条件;征地、规划已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2)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审计人员参与设计方案比选,方案A为点字型户型结构,方案B为条字型户型结构,审计人员参与图纸会审,对图纸中的疑问形成咨询意见,提交基建部门、设计单位,同时运用对比分析法,核算技术经济指标,方案A与方案B指标分析如表2:

由表中数据对两方案进行单方造价比较,A栋:方案A比方案B多4.45元/;B栋:方案A比方案B少19.41元/;C栋:方案A比方案B少99.22元/。在提交单方造价分析同时,对造价变化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两方案差异,以提供建设单位进行参考,充分体现全过程审计在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在招投标阶段,审计小组除按常规对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等进行审计,在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审计引入双标底编制审核的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在合同签订阶段,审计小组参与合同商务谈判,主要关注与工程造价控制相关条款,如工程结算方式是否与招标文件所确定的方式一致,确定材料价格的条款内容是否表述清楚,工程价款的调整因素方法、程序、支付及时间等。如该工程中室外工程路灯部分为建设单位单独发包,中标单位其报价为22.82万元,优惠价为19.5万元,优惠幅度为14.55%,其投标书中承诺:合同外增加工程内容在最终结算按其报价优惠幅度同比例下浮,但在合同商务谈判时,中标单位则对此条款不予认可,审计人员根据其投标承诺坚持此条款必须在合同中体现,最终在合同中计入此条款。同时审计小组对合同单价的确定等提供咨询,在桩基工程中,设计使用静压管桩,施工单位报价160元/米,不含十字桩靴,基建部门建议价135元/米,审计小组利用厂家询价,已审其他单位管桩合同等充分了解信息,提供参考价在110元/米~130元/米波动,经与施工单位谈判,确定合同价为125元/米。

(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历时周期较长,此主体工程为固定单价合同,审计小组根据合同特点,确定审计跟踪点在±0.00以下基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基验槽记录,主要核查基槽的几何尺寸、土质类别、老墙脚开挖、排水类型(结构排水、地表排水、雨季排水)、运距等。基础结构验收,主要核查砼垫层、砼基础、砖基础以及回填土的实际尺寸,正负零标高的确定和回填土的运距。中间结构验收,主要核查构件的运距、屋面防水做法、隔热材料的厚度以及墙砌体使用材料,依据设计图、变更图及变更洽商进行逐项逐层核对。工程竣工验收,主要核查设计变更、实际工期、材料认证及有关索赔的书面证明资料。

审计人员采用多种手段对隐蔽工程及其他工程实际施工进行跟踪,包括使用卷尺进行测量,使用数码相机对现场情况直观记录,对有关土石及材料取样,必要时使用仪器对相关部位进行复核等,编制全过程审计日志,对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如实记录,以便日后核查,同时收集监理、施工单位等多方隐蔽记录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如有差距,及时纠偏,把问题消化于过程控制之中,体现全过程审计动态管理。如在基础工程中,部分设计为人工挖孔桩,监理、施工单位已对桩长进行测量,形成隐蔽记录,审计人员到达现场后经实测平均桩长14.2M,红砖护壁为1/4护壁,查看监理隐蔽记录,发现其记录平均桩长为15.9M,红砖护壁为1/2护壁,审计人员要求工程管理部门、监理、施工单位四方共同复测,经复测,审计跟踪数据为实,挽回经济损失52万元。

对大宗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及工程材料的价格咨询,由工程管理部门向审计小组提品名称、型号、规格、性能指标、暂估价等资料,审计人员经市场考察、网上比价等询价工作,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该材料的建议价格和相关意见;相关部门选定的材料样品及相关资料,应及时送审计部门备案,作为工程结算审计依据。如二次装修过程中,增加对阳台进行全封闭施工,施工单位上报的断桥隔热铝合金窗价格为780元/M2,通过现场全过程审计后,发现市场上同类材料为620元/M2,阳台面积为2700 M2,仅此一项,节约资金35万元。

(4)竣工结算阶段。此阶段重点工作是工程结算审计,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审计原则,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会同工程管理部门将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及时送交审计小组,审计小组召开审前会议,施工单位签署《审计承诺书》;审计小组进行现场勘测,核查实际施工情况是否与竣工结算资料相符;根据签订的施工合同为固定单价合同的特点,采用的审计方法、方式,具体阐述如下:以施工图、工程变更单、现场签证单计算实体工程量;按《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相应附录的计算规则,而不是照搬预算定额的计算规则;工程量调整对项目特征、工作内容没有改变,仅为工程数量增减;对投标人末填单价的项目,视为其费用已含在其他项目中;清单单价原则上不予调整,实际施工的大宗材料、设备的品牌与合同不符,等级降低,造成设备、材料的实际价格比投标时有较大的下降,工作内容不能满足清单要求,结算时调减子目单价;依据合同及招标文件,区分是按工程量清单包干还是按原招标图纸包干;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进行重新核定;措施项目清单是工程中的非实体性项目,是为完成分部分项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其能否随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调整而调整,应依据合同约定。审计人员对工程结算资料进行全面审查,详细核算量、价、费,对结算中出现工程量多计、重复计算;套用定额/清单子目错误、混用、高套;材料代换/变更未减原预算;甲供材赚取材差;费率错误;变更计价不执行合同/招标原则;暂估价材料单价虚高;合同价格调整与合同/投标约定不符;隐蔽工程量虚假等情况进行处理,最终核减工程造价723.82万元。

通过以上全生命周期理论的阐述及案例分析,论证了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构建的建设项目审计体系在工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虽然目前该理论体系尚未发展成熟,应用条件也未完全具备,但可结合建设工程项目自身规律进行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曹慧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