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精选(九篇)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

第1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袁隆平优秀事迹感想作文600字左右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平优秀事迹感想作文600字左右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缅怀!

   袁隆平优秀事迹感想作文600字左右

   昨天下午我从网上得知袁隆平爷爷逝世的消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未见过袁老先生,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袁爷爷,不会忘记他的贡献他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像袁爷爷这样的明星指引护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在我们国家人们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平爷爷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杂交水稻的种植,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湿漉漉的水稻田里亲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爷爷为了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经过上千次上万次的失败,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都种上了袁隆平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增加了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啊!

   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就会想起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民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如果想要纪念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方式,我想就是不要浪费,一粒粮食都不要浪费!

   袁隆平优秀事迹感想作文600字左右

   今年5月22日,是一个令人伤心日子。一代巨星陨落。因为他我们不用担心挨饿,因为他我们不用叫苦连天。

   他就是袁隆平爷爷,他从19岁就开始学习农业,直至现在都一直在研究杂交水稻。他为国家作出贡献十分巨大。当时袁隆平爷爷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发现水稻长得又大又好,就决定培养杂交水稻。有很多人都反对,因为水稻自身花就不容易杂交,但是袁隆平爷爷坚持下来,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将无变成有,将弱变成强。他让饥饿全中国人吃上了当时珍贵粮食。是他这坚持不懈精神,才得出结果,所以我们中小学生应该学习袁爷爷坚持不懈精神。

第2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袁隆平感人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感人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袁隆平感人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袁隆平感人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古代有岳飞精忠报国,近代有黄继光为国捐躯。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以前的祖国衰弱,腐败,任人欺负,但是有了那些怀揣梦想的中国人之后,我们的祖国就渐渐强大了起来,有了巨大的成就。

   开国大典上的那一句:新中国成立了!这句话敲打着每个人的心,使每个人心中的热血沸腾了起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每个人都观看着”神五”升起的录像,每个人都在高兴着,欢呼着。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祖国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美好,这是中国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就有着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不再让全国十三亿人口再有挨饿的了。有一次,一个人把袁隆平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扔下了水井,他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捡回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前我不明白,袁隆平为什么会为了一棵小小的水稻而奋不顾身,但现在我明白了,那不是普普通通的水稻,而是他的中国梦,是他凝聚了许多汗水和希望的中国梦……

   我也有着一个梦,它虽不及袁隆平的梦那样伟大,但是却是十分美丽。

第3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学习袁隆平,首先要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看完袁隆平生平事迹心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看完袁隆平生平事迹心得一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看完袁隆平生平事迹心得二2001年8月21日午时,《致富快报》的记者走进了袁隆平的办公室。袁隆平热情地招呼记者坐在沙发上,请秘书给来访者泡茶,又递上香烟。他明白来访者是江西老乡,又是为“三农”服务的一份实用性很强的报纸的新闻工作者,向农民传播党的各种惠农政策,供给信息和可操作的技术,方向很对头,农民朋友喜欢,长期坚持下去,报纸就有生命力。

他说:眼下农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渴望着脱贫致富而又一时找不到门路,你们这些高参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听说《致富快报》全年定价不到50元钱,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烟钱。我看农民朋友是订得起的。你们的报纸是办给“穷人”看的,是办给弱势群体看的,所以注定你们也是“穷人”。也是媒体中的弱势群体,现阶段,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

当他明白记者代表报社大热天远道而来恳请他担任报纸的顾问,以及请他题词时,他爽快答应了:“好。我反正有60多个头衔了,多一个无妨。可是头衔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们的报纸是办给农民朋友看的,我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顾问。”

然后,他伏在办公桌上,颇认真地在白纸上写下“祝农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报》越办越好”两幅题词。

尔后,经记者请求,袁隆平和来访者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多次请辞和推掉了许多声名显赫的头衔,偏偏欣然担任一张不起眼的小报的顾问,这段佳话很快被传为美谈。

看完袁隆平生平事迹心得三袁隆平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党员,身处环保工程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电集团的环保事业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环保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兴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做实、做大、做强着眼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第二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看完袁隆平生平事迹心得四我了解到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

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最高兴的事。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平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

“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科大高知形象.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看完袁隆平生平事迹心得五在袁隆平连连获奖载誉归来后,有媒体的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对于您的贡献,您自我作何评价”

第4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包括诸如地理环境、历史变迁、名胜古迹、人物自传、历史事件、风俗民情等物质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文化。五溪文化是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之一。如五溪文化离不开五溪独特的地理位置,“五溪”,即沅水上游的五大支流,最早见于《水经注》:“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满溪、酉溪、潕溪、辰溪”。其范围以怀化为中心地带,包括湘、黔、渝、鄂等省市的周边地区,共30多个县市。所谓五溪文化,指的是以汉、苗、侗、瑶、土家族为主的五溪地区多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自始至终适时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感受有如下重要意义:

1.1激发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已有的《大学语文》教材基本上以历代作家作品为载体,《大学语文》的教与学基本停留在传统的阅读与分析上,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封闭式,某些选文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重复,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受“技能至上”、“专业至上”、“功利主义”等多种影响,对《大学语文》并不感兴趣,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如何使学生对《大学语文》感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生所就读的学院所在的地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文化遗迹、民间艺术、风俗文化等。学生长期生活在此地,地域文化会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精神、性格、个性,让他们对地域文化产生亲近感,引起学生好奇心。因此,对生活在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而言,可以将五溪文化中的优秀部分适当地融入《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让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热情。

1.2拓展《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拘囿于作家常识、文学知识、文学作品、写作知识。以地域文化资源来拓展《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由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文化寻根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增加文化的底蕴,从中发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就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院而言,可以依托五溪地域文化,将其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把大量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语文教育资源,比如可以将五溪地区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现象、人文景观、爱国英雄、名人事迹、风俗由来、民间传说、文化遗址、名胜古迹、节庆文化、五溪文学等内容融入教学,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完善《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1.3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

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地域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美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对于地处五溪地区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这所高职院校而言,将五溪文化融入《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用五溪人物的历史事迹及其经历故事激励大学生,用五溪文学的经典篇章感染大学生,用五溪的风俗民情陶冶大学生情操,用五溪的人文环境熏陶感染大学生,用五溪文化精神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增长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当地文化、民族文化的热爱。

2地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地域文化要发挥其积极影响,实现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大意义,就需按一定原则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

2.1“去粗取精”的原则

地域文化,本身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在融入过程中首先应该“披沙拣金、去粗取精”,摒弃迷信的、陈旧的、落后的东西,选择优秀的文化内容,编入大学语文教材,以保证教材的质量和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于学院而言,将本地五溪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也要遵循“去粗取精”的原则,要引入丰富而优秀的五溪文化资源,比如民俗文化、隆平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和平文化等资源中的优秀部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其人文素质。以“隆平文化”为例,让学生动手搜集各种研究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提炼,理解其丰富内涵,融入到大脑里,落实到行动中,以此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2.2“兼容并蓄”的原则

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如同支流和主流,地域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质,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地域文化的学习,应该持“兼容并蓄”的原则,既要吸取地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接受和容纳地方文化,更要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学习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置于民族文化背景下展开教学。比如学习五溪文化中的端午等节庆文化、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通道会议转兵旧址、芷江受降纪念坊、或粟裕、滕代远、向警予等人物的自传都可以联系其他民族节庆文化、风俗习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二战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将其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大文化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领略五溪文化独特的魅力,又可以更广泛而深入地学习民族文化的知识,防止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地域文化不见民族文化。两者须结合,才能使五溪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相融。

2.3“同一性”原则

地域文化的补充和融入,可以大大拓展《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更好地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但在目标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遵循“同一性”原则,与大学语文教材的目标与功能要保持同步,具有“同一性”。比如:五溪文化的教学要向《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功能看齐,要进行母语文学的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无论是民俗文化、五溪人物、五溪文学的教学,还是纪念场馆、名胜古迹的教学,所有这些内容都紧紧围绕大学语文课程目标和功能实现,使五溪文化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熏陶感化作用。

2.4“适度”原则

地域文化的融入,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更爱学大学语文。但地域文化只能作为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文学阅读部分处在平等位置,不能一味强调地域文化而忽略了对其它文学作品的学习,应该与其它文学作品更好地融入,共同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比如,我们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除了融入五溪文化的部分内容外,还以文学史线索为经,以文学体裁为纬,精选了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文、诗词、现代文,涵盖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影视文学作品,单元知识讲座中还补充了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使五溪文化和其他经典阅读相结合。因此在地域文化教学中,一定要掌握“适可而止”的原则,切不可因为地域文化的引入而忽视其他内容的学习。

3地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举措

地域文化的融入不仅要遵守以上基本原则,而且要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办法。对于我院而言,我们在教材、教学、教研、活动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为地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语文》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3.1挖掘优质资源,开发《大学语文》校本教材

从长期的教育实践来看,传统的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多层次教育、多元化人才提出的需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自愿、自主、独立或与个人合作的方式,应该在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指导下,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以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浓厚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我们可以选择学校所在地区蕴含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种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即把其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素材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包括自然景观、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渊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遗址等,以突出学校的地方特色,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对我院来说,开发校本课程方面,整理、挖掘、研究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并将其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文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搜集了大量资料,遵循《大学语文》课程培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陶冶情操的目标,体现《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把五溪文化的民俗风情、文化遗址、纪念场馆、人文古迹、五溪文学、五溪人物等内容编入了《大学语文》教材,这些内容的引进使教材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又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更增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吸引力,有助于大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3.2加强实践,创新《大学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述多,学生动手少,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兴趣,也限制了学生活动空间。我们尝试加强实践教学,在“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指引下,以“任务”为核心驱动学习,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觉应用语文能力解决真实环境下的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以达到学习目标。对于地域文化模块的教学,主要通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外实地观察、调查、收集书面和口头资料、图片、音响资料,课堂中进行讨论、探究、反思,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展播ppt、开展主题演讲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质疑能力,突出在学生的实地考察学习中主动建构学生的人文知识,锻炼其思维能力和方法能力。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布置调查任务,组织学生参观安江农校纪念园,激发学生对名人的好奇心,让学生分工合作,搜集袁隆平院士的书籍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了解人物艰辛的科研历程,先进的思想理念和隆平精神,分组进行讨论、质疑,最后以调查报告、论文或制作ppt课件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并评出优秀者。在这一实地参观、考察、调研的过程中,在课堂的质疑、讨论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学习袁隆平先进感人的事迹,领会隆平精神的实质,并以隆平精神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

3.3进行地域文化研究,促进《大学语文》教学

“大学的特殊功能在于把教育和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校的传统与地域文化的特点,挖掘、利用、研究地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资源,申报地域文化方面的院级和省级课题,并推广研究成果。既有助于深化地域文化的保护、认识,又有利于地域文化的教学、研究。比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文化积淀深厚的怀化,围绕五溪文化老师们开展了“隆平特色人文教育研究、基于高职人文教育目标的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研究”等省级课题的研究,带着研究课题走访名家,深入了解二酉藏书洞、沅陵洞、大唐龙兴讲寺等文化遗址;了解大小端午习俗、侗族人的传统节日芦笙节等风俗民情;了解黔阳古城、芷江龙津风雨桥等人文胜迹;了解芷江受降纪念坊、陈纳德飞虎队纪念馆、湘西剿匪纪念碑等纪念场馆;了解袁隆平、熊希龄、黄永玉、沈从文等五溪人物;了解《涉江》(屈原)、《五溪深行》(马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竞渡曲》(刘禹锡)、《临江仙》(王庭)、《走近袁隆平》(姚昆仑)等五溪文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五溪地域文化理念,并通过举办五溪文化专题讲座之民俗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隆平文化等讲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新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让学生更加理解五溪文化的丰富内涵,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真正促进《大学语文》的教学。

3.4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地域文化氛围

《大学语文》的教学除了以校本教材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地域文化方面的相关研究之外,还要搭建课外活动平台。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春风化雨似的熏陶和渗透,因此,围绕“地域文化主题”,在校园里开展各种诸如社团活动、画展活动、专题演讲活动、书法比赛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氛围中潜移默化,感悟地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综合人文素质。对于学院来说,可以围绕五溪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开展五溪文化主题的班会活动,举办五溪名诗文的书画展、五溪摄影作品展、五溪文化特色小品比赛、隆平精神主题的演讲比赛、五溪文化手工艺品展、隆平文化艺术节、五溪文化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五溪文化和校园文化水融,使《大学语文》在校园文化平台得以拓展,使大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形成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关注社会、热爱生命和生活、崇尚实践的良好精神风貌,使高职生在地域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求知、实践、创新。从而达到以课外活动促进课内内容的学习,以校园文化氛围感化高职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的热爱、对地方五溪文化的热爱和对自身专业学习的热爱,实现以大学语文促进专业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最终目标。

4结语

第5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小时候,我对共产党并不了解,也可以说十分地陌生。可是慢慢的,慢慢的,共产党就在我的心中烙下了印,永不消逝。就是看战争片的时候,总是有人喊着“我们是共产党,要消灭日本鬼子!”,我就是从那时开始敬佩共产党,敬佩他们的勇气、刚毅、执着,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我也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细数中国共产党史,贡献最大的,就属——邓小平和袁隆平。报纸上曾报道过一位农民的话:“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我也这样认为。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使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带领着人民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变得开放,走向小康生活,摆脱了贫穷……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时刻关心人民,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淡泊名利,亦十分简朴,亦热爱生活……这都是“两平”的丰功伟绩,都是伟大的党的丰功伟绩!

不知在什么时候,我看到了郭明义和王金书的报道。他那一次次的优秀党员事迹都让我为之感动,入伍津贴捐赠给地震地区、三送电视机、八年来情系五胞胎、浴池里的“义务搓澡员”……郭明义用他那质朴、踏实、一心为人民的精神牵动着千万万人民。那时虽然解放了,没有战争,世界和平,但郭明义还是生活在比较贫困的环境里,他一直在忙碌着,奔波着,为人民服务!王金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带着大火向致富路上奔,累死了也值!”他用他当兵的那股劲头带领着村民一步步地往前走着:成立玉皇化工场,冒着大雪去请教专家教授,小作坊进了五百强。他们都充分体现出了党的精神,同时也牢记着党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他一心为中国……”这耳熟能详的歌,准确地概括了共产党为新中国做的贡献。在中华民族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共产党拯救了人民,那些革命烈士为新中国奉献了生命,有鲜血染红了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身上永垂不朽的共产党信念时时刻刻都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是他们打到了帝国主义者,赶走了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还人民一个和平,平静!毛主席所领导的共产党走向了成功,才成立了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不知不觉,党的精神与信念已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党的鲜艳的旗帜,一直在我心中飘扬着,指引着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发愤图强,勤奋向上,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蓝图添上最绚烂的一笔;党也一直指引着中国前进: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走在抗震第一线,2008年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飞天……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都是因为一代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6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西湖边的跨国恋

第一次见到李丹妮时,25岁的福建厦门小伙子袁迪宝正坐在浙江医学院的教室里。上课铃声响起,身着连衣裙的李丹妮款款步入教室。这位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孩身材曼妙、皮肤白皙、五官精致……讲台下的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一瞬间,袁迪宝觉得窗外的蓝天白云、花开蝶舞都失去了颜色。这是1953年8月22日,一个令袁迪宝和李丹妮铭记终生的日子。

李丹妮比袁迪宝大一岁,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的她精通中、英、法、俄、德五国语言,刚被浙江医学院聘为俄文教师。

李丹妮教的这个班学生多达120人。身为班长和俄文课代表的袁迪宝,每次俄语考试都是满分。他的勤奋和优秀令李丹妮印象深刻,而李丹妮老师的专业精神以及对贫困学生的热心帮扶也令袁迪宝感佩不已。

听说袁迪宝从中学起就成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李丹妮不由眼前一亮,因为她也是忠实的天主教徒。此后,李丹妮开始主动拿着字典和参考书找袁迪宝交流俄语。袁迪宝收藏的不同版本的《圣经》也被李丹妮看了一遍。相仿的葱绿韶华,相同的,一下拉近了两个年轻人的距离,袁迪宝渐渐地成为李丹妮老师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李丹妮告诉袁迪宝,她父亲李树化是广东梅县人,1923年留法学习音乐期间,与法国姑娘珍妮结为夫妻。婚后,他们一起回到中国,父亲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系主任。1927年5月24日,李丹妮在北京出生,起名李尘生,法国名字叫丹妮。后来,李树化随他的著名画家朋友林风眠搬家至杭州生活,在国立艺术学校教授音乐。

“作为混血儿,我小时候挨了不少白眼,被同龄的孩子喊了很多年绰号,每天放学回家都大哭。”李丹妮向袁迪宝诉说着她的童年往事。“混血儿很好啊。你看,你爸爸是中国人,这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你妈妈呢,是法国人,又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你是难得的一座桥梁啊!”听了袁迪宝的话,李丹妮开心地笑了。

后来,两人常常一起去散步,从西湖断桥到白堤,再到平湖秋月、义庄、孤山,要么就到宝石山上找块草坪坐下来谈人生、谈理想以及各自的童年趣事……一聊就忘了时辰,经常到山下华灯初上时分,两人才牵着手往回走。

一个飘着雪花的早晨,坐在教室里的袁迪宝冻得瑟瑟发抖。下课后,李丹妮悄悄地递给他一个纸包。袁迪宝打开一看,是一件新织的白色羊毛衣。顿时,暖意和爱意将寒冷挡在了他的心外……随后的日子里,李丹妮还经常送给袁迪宝钢笔、香皂、被子之类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令袁迪宝感动不已。

1955年8月初,因为中国高校院系调整,浙江医学院卫生系要并入华西医学院,袁迪宝也要随往成都。临走前的几天,李丹妮隐约感到袁迪宝有心事,就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袁迪宝沉默许久,终于讲出了自己的心事。原来,在上大学两星期之前,他迫于姐姐的压力,已经与匆匆相识的姐姐的同事兼闺密黄秀雪结婚。

认识李丹妮后,袁迪宝明晰地感知到,李丹妮老师才是自己的所爱。因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一直不敢迎接李丹妮热辣的眼神,也不敢捅破两人之间那层窗户纸,怕伤了李丹妮的心。

苏堤一别55年

得知意中人已经有了妻子,李丹妮痛彻心扉。但她明白,自己没有权利把幸福建筑在另一个女人的不幸上。“去抢别人的幸福,这个结果我不能接受。从今天起就分手吧,我们别无选择。”李丹妮含着泪对袁迪宝说。他咬着嘴唇,沉默不语。

在袁迪宝离开杭州前往成都的前一天,1955年8月5日,以三潭印月为背景,他俩在苏堤上拍了一张合影。杭州宝石山保塔顶旁边的那一颗星星名叫金星,也叫牧羊星。袁迪宝与李丹妮约定:“这颗星星是属于我俩的,彼此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星星,我们一定能感知得到。”李丹妮扑到袁迪宝怀里,泪如雨下。她将提前剪下的一缕金发连同妈妈送给她的那枚戒指交到袁迪宝手上,哽咽着说:“想念我的时候,就看看它们吧。”在苏堤上,他们手牵着手,唱起了他们喜爱的经常唱的美国音乐片《翠堤春晓》中的歌曲《当我们年轻时》。

1956年7月12日,李丹妮随父母离开杭州,去了法国。她万没想到,这一走,竟和魂牵梦绕的袁迪宝痛别55年。

1957年7月,袁迪宝从成都华西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厦门市卫生防疫站工作。与此同时,身在法国的李丹妮也应聘到里昂一家公司当秘书。直到3年后,她才获准入籍法国。

与李丹妮远隔重洋后,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晚上,袁迪宝就拿着信物和李丹妮的照片,到没人的树下,仰望着银盘般的满月和那颗“金星”,思念大洋彼岸的她……

1958年,袁迪宝和妻子黄秀雪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为了纪念心底的爱情密约,他为长子取小名“尘生”,之后的老二小名叫“金星”。

到了法国,李丹妮与袁迪宝保持着通信,她的信一开始是寄到厦门防疫站。不论是言语上的“分手”,还是真正的分别,其实都没有冷却两人的感情。即使袁迪宝的婚姻更多是出于对姐姐的顺从,但他从来都没有离婚再娶的念头,而李丹妮也从未想过要他离婚。

在写给李丹妮的信中,袁迪宝用“敬重”这个词来形容他对妻子黄秀雪的情意,“她勤劳贤惠,一手培养了三个孩子,我不多的工资,要在她的精打细算中保证父亲的生活、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

但从1965年以后,两人的信全被退回了原处。有朋友告诉李丹妮,再给袁迪宝写信会害了他,因为那时“”开始了。她不再坚持寄那种希望渺茫的信件。从此,两人音讯全无。厦门这头,袁迪宝每次到杭州出差,必去李丹妮的旧居前徘徊许久,以此寄托思念;里昂那头,李丹妮频频翻阅着旧信,并虔诚祷告大洋彼岸的他一切安好。他们都以为,这段缘分已了……

1976年10月12日,李丹妮再次往袁迪宝在厦门的工作单位寄出了一封信。此时,防疫站已经搬走,信很快就因“查无此人”而被退回。

在法国,李丹妮一直没有恋爱结婚。经常有人问她,你这么美丽又有才华的女孩,怎么会没有恋情呢?她说,自己的恋人遗落在了中国。除了他,她无力去爱任何人了。

续写传奇情缘

为了能和中国发生联系,尽管当教师要比做秘书的工资减少一半,1985年,李丹妮还是选择了到里昂的中法大学教中文。在53岁时,她如愿获得了汉学博士学位,成为中文系的终身副教授。此后的几十年间,李丹妮还包揽了许多中国学生赴法国留学的全部事务,如收护照、买机票、办居留证和医疗保险等,而这一切都是她“为故乡人提供的义务服务”。

为了表彰李丹妮对中法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1992年,法国政府授予她骑士勋章,并为她出版个人传记《混血儿》。李丹妮选择了林风眠画的逆风飞扬的大雁作为封面,她说:“叶子往这边倒,大雁却奋力向那头飞,我的这辈子就是这样。”

1994年10月,黄秀雪因病去世。黄秀雪去世时,袁迪宝写下了这样的字来评价:退休护士基督徒,贤妻良母好祖母。

黄秀雪知道袁迪宝和李丹妮的感情,但她从来没有责怪过袁迪宝,袁迪宝在家里的写字桌上压着一张李丹妮的照片,她也不过问。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袁迪宝一家经常收到李丹妮从法国寄来的奶粉等食品。“秀雪开玩笑说,既然要做孩子们的义母,以后就要多寄一些呀!”袁迪宝曾这样对人说。那是他记忆中,黄秀雪唯一一次直接说到李丹妮。

黄秀雪去世后,袁迪宝在厦门市独自生活了13年。其间,身边的人都劝他再找一个老伴儿,但袁迪宝拒绝了,他说自己还有一个亲人在法国。

事实上,李丹妮也曾经在1980年、1986年、2000年三次回到中国,但均未找到袁迪宝。此后,她也就放弃了。她曾对人说:“当时我想就算了,他的生活一定很好,孩子也大了。如果我突然又出现,他会怎么想呢?”

2010年春节,儿媳无意中听说了袁迪宝年轻时与俄文女教师的一段情缘,就问公公:“您为什么不再给丹妮阿姨写信了啊?”他说,80多岁了,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而且之前寄的信都被退回来了。儿媳说,您再试试看吧!

在孩子们的鼓励下,袁迪宝花了几个晚上,连续写了5封内容相同的中英文信件,中文的寄给李丹妮,英文的则寄给她的亲戚和邻居。他想,这样李丹妮即使不在原址住,或许亲邻也会将信件转交给她。

奇迹真的发生了。信件寄出半月后的4月17日,袁迪宝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了一封法国回信,里面是3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夹着一张彩照。他端详着照片上的人,再看看那熟悉的中文笔迹,不禁老泪纵横……

通过信件交流,袁迪宝得知李丹妮在法国一直孑然一身。“我每天上午去教堂做弥撒,中午在教堂用饭,之后回家,下午便不再出门。等我有天生活不能自理,我会选择到修道院终老。”李丹妮写道。

看到“修道院终老”这几个字,袁迪宝内心一阵疼痛。他在给李丹妮的信中这样说:“我日夜思念着你,只有默默地唱那首《当我们年轻时》的歌,以纾解心结。你独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请原谅我的负罪,我们要重生!如果你愿意,就来厦门吧,我们可以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你来和我们同住,我的儿、媳、孙一定会把你当妈妈、奶奶尊敬的。”

看到这封信,已经年过八旬的李丹妮不禁泪流满面。她在里昂家里静静地想了一宿,最终决定飞回中国,与那个隔海相思55年的“男孩”再续前缘。

2010年9月18日,厦门机场,袁迪宝捧着55朵玫瑰,他的三个儿子各捧着一束鲜花,在国际到达厅翘首张望。走向出口的李丹妮心情万分激动。虽半个世纪未曾谋面,两位耄耋老人还是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了对方,含泪相拥在了一起……

到中国的第三天,李丹妮就与袁迪宝手牵手到民政局办理了结婚证。9月26日,儿孙们为二老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婚后的日子充实而甜蜜,每当袁迪宝去游泳了,李丹妮就留在家中打扫房间,把丈夫的衣服和手帕从大到小一件件熨好。下午,她会做些备课的工作,厦门大学法语系的一些学生每周都会到她家参加李丹妮奶奶主持的“法语角”活动;袁迪宝的工作,则是编辑和润色妻子的法文传记《混血儿》的中文译稿。孩子们也都对李丹妮十分孝顺。

吃过晚饭,老两口会在美丽的环岛路上相携散步。在海风中,两人手牵手,在相隔55年后,又一起唱起了那首《当我们还年轻》:当我们还年轻/在美妙的五月早晨/你曾说你爱我……

2011年9月底,两位老人应邀参加了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节目。在主持人和观众的祝福声中,他们度过了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听了他们的故事,观众纷纷发微博说:“我又相信爱情了!”

第7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多才多艺,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开中人》。

完美的人生,不仅要追求“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物质幸福,更要追求“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精神浪漫。“知识与技能并重”方能让青春升华,“才艺与梦想齐飞”才会使自我闪光。历史上那些大写的人物,除了他们杰出的成就让世人折服,更有多才多艺让人们惊叹。提到爱因斯坦,很多人都会想到他非凡的科学成就;提起毛泽东,很多人都会想到他不凡的军事才能;而提起袁隆平,大家就会想到他伟大的成果——杂交水稻。可是,你可知道,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毛主席是伟大的诗人,袁隆平擅长打乒乓球……伟人们并不是单一地做自己的事业,他们同时也有广泛的爱好特长。

诗,可言其志;歌,可咏其声;舞,可动其容。礼乐教化能移风易俗,多才多艺能修身养性。一曲古筝,弹尽“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欣喜;一段琵琶,倾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惜;一阕箜篌,演绎“昆山玉碎凤凰叫”的高妙……艺术之美,难以道尽;美好人生,得有才艺助力。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伟人,提高全面发展的意识。

我们开化中学地处浙西山水灵秀境,沐浴三省文化风,以培养具有“绿色理念、大爱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公民”为目标,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自申报浙江省一级特色学校评选以来,硬件软件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各种社团活动、选修课、文体艺术节等各类个性化发展平台,这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而此次举办校园艺术节,可以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娱乐身心、陶冶性情的大好机会,让同学们在紧张学习之余,尽情地享受校园生活,展示青春的魅力。君不见,跑操比赛,英姿飒爽,有“沙场秋点兵”之气势;主持人大赛,妙语如珠,有“江东群英会”之风采;而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响遏行云,有“中国好声音”之氛围……还有接下来同学们期待已久的元旦文艺汇演,一定会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一个平台一面镜子,照出你的激情和梦想;一次参赛一回历练,锤炼你的心态和意志。

那么,做一个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开中人还得注意哪些方面呢?给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以德立人,修养为上。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要处身立世,要想有所成就,要走向成功,就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业,洁身自好,好自为之。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进步;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人无德不立,业有德则兴。

第二,苦读乐学,学业为重。古人说,爱物而不溺于物。发展任何爱好的前提是不能荒废学业。做明媚的女孩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的姿态奋力进取;做丰盈的男孩子,不虚荣,不浮躁,以先锋的姿态骄傲拼搏。只有实力才能撑起我们的雄心,学业不败,我们的才艺才能更快走到千里之外。

第三,注重锻炼,身体为本。没有身体,如何击水三千里?没有健康,怎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锻炼身体是为青春积攒最大的本钱,每日两跑操,每周体育课,同学们当视若珍宝,抓住机会。

第四、发展个性,亮出真我。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认真上好每节选修课,好好开发自己潜在的能量,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争取打造正版的自己,大写的自己。

第8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1973年9月22日吴健雄首次踏上了暌离37年的故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她首先要看的就是母校。当时正处在“”后期,宣传统一口径称“吴教授是请来的客人”,要“不卑不亢”地接待,并规定了几个“不准”。尽管如此,吴健雄、袁家骝夫妇俩还是感受到家乡政府和人民给予他们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当他们来到原浏河中学时,从校门口至澛漕桥,街道两旁早已人头攒动,挤满了父老乡亲,人们都想亲眼一睹这两位令世人敬仰的科学家的风采。两位教授从小汽车出来,面带微笑,走进中学校门。县、镇领导和校长陪伴着他们巡视了整个校园。两人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吴健雄父亲吴仲裔先生所开辟的环境幽美的艺芳园,内有婆娑的紫薇树。吴健雄兴致很浓地向袁家骝介绍儿时读书之暇常憩息嬉游于此,父亲给她取小名“薇薇”的缘由。这时的吴健雄谈笑风生,好像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这次回乡,吴健雄终于在37年之后,又一次尝到家乡的毛豆、嫩玉米、煮芋艿等美味。

吴健雄第二次回乡是在1984年金秋10月。这次是为了出席明德楼落成典礼,为明德学校题词揭牌。她题写的楷书“明德学校前途无量”,成为激励师生前进的强大动力。吴教授给我的印象是位面容慈祥、气质高雅、平易近人、谈吐谦和、稳重朴实的人。虽已年过古稀,风采依然不减当年。

吴健雄第三次回乡是在1988年10月,时届耄耋之年的吴健雄再次回乡出席“纪念吴仲裔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吴健雄面对纪念大会隆重热烈的场面,十分激动地说:“今天能在这样漂亮的室内体育馆,纪念父亲吴仲裔诞辰一百周年,我很高兴。感谢太仓县政府为我父亲诞辰一百周年举行隆重纪念,感谢江苏省、苏州市领导和亲朋好友一起来纪念父亲。”她还说:“父亲重视教育,创办了明德学校,不是父亲的教育、关心和支持,也就不会有我今天。”

纪念大会结束后,吴健雄夫妇俩来到明德楼,在神形兼备的吴老先生塑像前敬献花篮,鞠躬致意,寄托哀思。在陈列室里,吴健雄仿佛回到了她那豆蔻年华的时代,如数家珍地向袁家骝介绍家庭生活照片中的人物,愉快地向省、市、县领导讲述当年获得各项殊荣的经过。大家为吴健雄那种不畏艰难、执着追求、勤奋好学、埋头实干的品格所折服。

这次回校,她所做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用自己一生的积蓄设立“纽约吴仲裔奖学金”,用以奖励明德学校的优秀师生,以及培训教师、添置教学设备等。

吴健雄第四次回乡是在1992年5月,由吴健雄出资建造的用于接待外来专家学者讲学的“紫薇阁”,在明德中学的校园里落成了。吴健雄决定回乡参加落成典礼,在落成典礼上她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一年又适逢吴、袁两人80华诞、结为伉俪50周年的金婚纪念,真是三喜临门。他们非常高兴,就在这幢富有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的紫薇阁内,各处走走看看,吴健雄动情地对人说:“这回真是到家了。”

这次他们留宿在校内整整四个昼夜,这是他们在校时间最长的一次,于是就利用这难得的四天时间,与明德师生充分接触交流,座谈讨论。座谈会开了一个又一个,吴健雄累得脚都肿了,但依然坚持到底。

为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稳定教师队伍,吴健雄决定捐资60万元人民币建造教师住宅24套。我有幸分得一套二室一厅居室,面积近80平米,圆了我盼望许久的住房梦。

1995年,吴健雄以43万元人民币,向台湾宏基电脑公司购买了29台486电脑和1台586电脑赠送给学校,使明德学校有条件开设微机课程。同年秋,为出席明德计算机中心捐赠仪式,吴、袁夫妇本打算共同来母校,但是吴健雄却病倒了。原来半年前她小中风住院,在医院里还惦念着家乡的教育,稍好一点出院回家,第一句话就问明德计算机的事怎么样了。本来飞机票也买好了,老夫妻俩双飞回国,哪知临行前吴健雄跌了一跤,再次住院,袁家骝只能孤身前来。谁能想到,这次不能成行,竟是吴健雄与母校、与祖国人民的永别。

病中的吴健雄还念念不忘家乡的教育。考虑到明德中学的实验室还很简陋狭小,她嘱咐侄子吴颐来明德考察。1997年2月14日于电话中提议出资200万元人民币建造一座现代化实验大楼。同年2月17日凌晨2时,吴健雄因脑溢血不幸去世,享年85岁。2月14日的美国长途,竟成了吴健雄的临终嘱托。

十多年来,吴健雄累计为明德捐资捐物共达500多万元人民币,用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她对家乡的教育如此慷慨,而对于自身的生活却相当俭朴。她的侄媳乔国瑜曾告诉我们,她与袁家骝的睡衣穿旧了还不肯丢掉,叫人拼接一下再穿。

1998年5月31日,在明德中学校园内隆重举行吴健雄教授骨灰安葬仪式。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原复旦大学校长、著名学者谢希德教授以及省、市、太仓、浏河各级领导出席了安葬仪式。

吴健雄的儿子袁纬承手捧骨灰盒缓缓地走向墓园,袁家骝深情送别与自己风雨同舟五十多年的爱妻。我们都被这人世间的真情与大爱所感动,眼眶湿润了。数年以后的清明节,袁家骝也安息于墓园之中,与爱妻永远相伴。当时,我写了一首小诗曰:“比翼双飞六十庚,科研事业献终生。相濡以沫同甘苦,安息家园伉俪情。”

第9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陈一丰”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学习“学习强国”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古语云:“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奋发还需读良书,“学习强国”平台,正是我们的良书益友。

一、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政治。“学习强国”平台有最新的政治理论报道解读,让我们及时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执行要求、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做新时代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作为科技联合支部书记,我注重自我净化、自我提高,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与中央保持一致,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

二、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担当。“学习强国”平台让我更加了解英雄、发扬担当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如,在平台上学习各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事迹,袁隆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田、黄旭华为研究核潜艇三十年不回家、张富清作为革命前辈转业后又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正是他们的担当与负责、牺牲与奉献,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他们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绽放干出不平凡的光芒。英雄事迹时刻在提醒着我在行使科技局局长公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岗位责任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三、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强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学习强国”平台上,不仅仅有中央的决策部署安排解读,也可以学到工作相关的科技创新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因为很多文章都是同行业或同地区的政府单位人员自己的心得体会,所以对于自身从事的科技工作更具有借鉴意义。我带领支部干部党员通过评论、分享、交流经验,促使大家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