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现在完成时课件精选(九篇)

现在完成时课件

第1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65-02

一、绪论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叫颠倒课堂,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习惯(老师上课讲解,学生回家做作业)发生翻转,学生课前在家里通过观看教师创建的教学视频而学习新的内容,课上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的心得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1]。

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2]。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品”信息化教学模式,目前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应用由原来的起步阶段发展为快速发展阶段[3]。

科学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统计分析是科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判断时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是现在研究成果发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是科技、工程、检验等领域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课程是关于实验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的理论、方法的课程。课程已经开课多年,在教学中,关注实用性,简化理论推导,突出理论整体理解和掌握,重点教授利用软件完成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翻转课堂课程建设的目的是针对课程中有较多专业软件实际操作内容、应用性强等特点,改变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分别采用集中教学、集中讨论和视频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理论部分集中教学使理论掌握扎实;算例采用课后筛选集中讨论,使学习和专业课题结合,更好地为把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统计应用到后续课题研究中做准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部分采用视频教学,使学生机动灵活跟随教师的讲解,针对自己的算例,实时实际在电脑中进行专业软件操作。从而总体教学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理论,紧密结合专业课题,熟练使用SPSS、mintab等专业应用软件,使学生具备数据统计分析素养,在研究生课题完成中能学以致用,科学地使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知识,并应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本文主要针对第三部分即软件实现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并结合第二部分筛选的与专业有关的算例及习题进行具体教学。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以课程第四章统计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内容为例完成具体的设计与实施,首先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将课件内容按主题分解成10张PPT左右的小课件并完成视频录制。课程视频是为了学生课前方便、灵活学习。按学习规律,人每一段学习注意力集中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所以视频长短控制在10分钟左右,保持高效学习状态。现在学生都有智能手机,随时可以观看视频,化整为零,可以利用等车、排队等小块时间灵活学习。在视频中间加提问,学生答对问题才可继续观看,在视频结尾加提问,学生答对问题才记录视频完整观看。

2.提前一周左右发课件和视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我学习并完成例题软件操作。学生按个人信息登录后看视频学习,并回答视频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学生观看时间、是否完整观看等情况。问题是要回答正确才能继续观看并完成整个视频。学习后完成例题,自己参考课件、视频内容自行用软件完成,并提交相关数据和结果文件到指定地址。

3.课堂转换到计算机教室上课,课上讨论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答疑并重点讲解重要内容。上课收集同学学习中的问题,并针对有共性的和关键学习点进行重点回答和讲解。并系统重点讲解主要和难点内容。

4.学生课上完成习题。课堂答疑和讲解内容完成之后留习题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允许同学互相讨论,同学之间讨论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统一答疑。

5.学生课后继续完成习题并复习。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布置同学继续完成课后习题,并通过习题练习复习所学内容。

总之,通过上面步骤,将课程内容学习放在课前学生自行完成,课上完成讨论、重点讲解和课上习题练习,课后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练习巩固学习内容,这样将学习和练习进行了翻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三次重复学习强化学习效果。

三、翻转课堂教学实施

1.将课件内容按主题分解成10张左右的小文件并完成视频录制。按主题分解第四章讲解内容,满足主题突出、内容专一并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采用的录制软件是Office2013和Office Mix,最后生成MP4格式视频文件。具体分解主题如表1所示。

2.提前一周左右发课件和视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我学习并完成例题。通过完成例题的情况反馈出学生基本完成视频观看,并基本掌握学习内容,可以按照例题过程完成例题的软件操作。也有集中的问题出现,主要是成组和成对资料的假设检验有混淆。

3.课堂转换到计算机教室上课,课上讨论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答疑并重点讲解重要内容。根据同学反馈,集中重点讲解理论:统计假设检验的意义和基本原理;以单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为例重点讲解软件操作过程和数据结果的解读;重点对比讲解单个样本平均数中u检验与t检验的区别和两个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中成组资料与成对资料的区别。

4.学生课上完成习题。最后15分钟左右,学生开始完成习题,集中问题还是前面强调的两个不同区别,经再次反复强调明确,加深理解逐渐不再混淆。

5.学生课后继续完成习题并复习。课后继续完成习题基本正确,说明基本掌握了本章学习内容。

四、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最终期末考试和学生调查反映,这种翻转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重点理论透彻、清楚,数据检验软件操作完全掌握。尽管看似多花了时间,但时间很灵活,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效率高,省去了课后自己摸索完成软件操作的时间,实际上是节省了时间。说明对于这种侧重应用和重点需要掌握软件操作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好于传统单纯课堂讲解和课堂演示软件操作的教学模式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第2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大学课堂 PPT 创新 平台 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01-02

目前,随着互动教学理念的深入,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强调动态性、交互性、层次性、功能性。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性能较好的课件都是由Authware、Flash等软件制作而成的。许多人认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PowerPoint(PPT)在制作动态性、交互性、层次性、功能性似乎存在先天不足。基于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依靠PPT技术实现动态效果突出、教学交互性强、控制自由度高、结构层次丰富、教学功能完整、界面简约美观的多媒体课件。

1 PPT技术创新面向对象

创新性课件的教学对象是旅游专业的本、专科学生。本、专科学生其课堂表现特征是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表现力强。针对教学对象的这些特征,创新性课件在设计时注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较为灵活,力求能够发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作用。

本、专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层次性有差异。一般而言,本科生的理论要求较高,而专科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高。因此,创新性课件的既包含丰富的理论内容,又补充了许多实践应用知识,能够满足教学对象的学习要求。

大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课件要尽量避免填鸭式的内容罗列展现。创新性课件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有机提炼和课外内容的有机补充的结合体。在内容展现顺序上有很强的自主性,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强的灵活性。

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程时候同时学习许多平行学科,多学科知识的组合在大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创新性课件将课程内容中与相关学科中的交叉知识、关联知识进行了详尽的比对和说明。

2 PPT技术创新主要目的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中应该坚持互动的基本原则,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课件也应该秉持为互动教学提供辅助的原则。因此,多媒体课件应当脱离仅仅是教学内容展示的基本样式。作为课堂教学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PPT,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具有功能较为简单、形式较为单一、互动流于表面等缺点。因此,基于PPT功能挖掘,建立动态效果突出、教学交互性强、控制自由度高、结构层次丰富、教学功能完整的多媒体课件意义非常重要。

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为最终目标。课件的课堂教学内容部分能够尽量地以文字、结构图、视频、模型等多种方式表示出来。同时部分内容采用隐藏式,利用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触发器来点击后出现,增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功能。此外,除了提供课堂教学内容的部分,又包含了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课堂检测、课外习题等辅助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学习把握其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创新性课件重视课程内容整体结构的展示,将教学内容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同时给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使得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学生有自学钻研、深入学习的要求,因此创新性课件力求将课件制作成为一个自学平台。提供了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等内容。为学生深入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多角度深化课程体系提供了平台。

3 基于触发器技术PPT功能创新

3.1 交互创新

随着互动教学理念的深入,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强调动态性、交互性、层次性、功能性。然而目前,许多性能较好的课件都是由Authware、Flash等软件制作而成的。许多人认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PPT在制作动态性、交互性、层次性、功能性似乎存在先天不足。创新性课件的最大创新之处就是在于完全依靠PPT技术实现动态效果突出、教学交互性强、控制自由度高、结构层次丰富、教学功能完整的多媒体课件。

3.2 控制创新

传统PPT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内容都是以设定好的顺序展现,严重制约了多媒体的表现力和教学过程中的自由度。创新性课件创新性地使用了PPT软件里的触发器技术,实现了多媒体课件的视窗化操作。通过点击按钮选择教学内容,弹出含有教学内容的对话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由教师控制选择,拓展教师上课自由空间。

3.3 控件创新

一般PPT多媒体课件里的互动功能由链接、触发器和自定义动画来实现。但往往在操作的时候,在同一页面上的对象以设定好的顺序出现、前后出现的内容相互有干扰,严重影响了互动功能的实现。创新性课件巧妙地组合使用触发器技术,克服了出现对象之间前后顺序限制、相互干扰的问题,实现了课件里同一页面上的对象其出现完全由操控者控制其顺序,大大增强了课件了功能性,可以实现要求更高的互动教学。

3.4 操作创新

在设计时既考虑作为教师上课课件的展示性,又考虑到作为学生自学课件的可操作性。课件在设计时结构清晰、层次严谨、链接明晰,特别是视窗化操作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学时自由选择和控制。

3.5 平台创新

力求构建成为一个学生自学和进一步深入拓展学习的平台。不仅仅提供了课堂教学的课件,同时提供了网络资源、电子图书、图片库、视频库等内容,便于学生的自学和拓展学习。

3.6 课程创新

包含一门课程的内容,包含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内容,丰富完整。包含案例互动分析、课堂考核、课堂实验等交互性较强的内容,教学的功能性突出。在追求课件内容的丰富性的同时,重视界面的简约,力求每一个界面简单、美观、清晰。

3.7 模型创新

充分发挥自定义动画、触发器的构建一些动画模型,构建了电子书翻页模型、烛光闪动等效果,对于提高作品的艺术性、趣味性、观赏性有很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能起到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4 基于触发器PPT课件创新平台与方法

创新平台是最为普遍的PPT。课件创新性地挖掘和应用PPT工具里相应功能来构建动态化、易互动、结构化、多层次的视窗化操作教学课件。制作方法主要是:充分组合利用自定义动画构造了艺术性、交互性的动画模型,美化了课件界面、丰富了展现形式。利用触发器构造动态页面效果,结构自定义动画增强课件的交互功能。克服了触发器只能触发单个对象以及多个触发器出现内容之间互相叠加、干扰的缺点,创新性地发明应用了组合触发器技术,实现了多层次的内容在同一张幻灯片页面上自控展现,利于将平列知识点构建同一张幻灯片上,增加知识架构的整体性。利用触发器发明了PPT课件的视窗化操作,实现了相应内容的多层次交互展现,便于教学的深层互动。整个课程的架构利用链接和动作设置,使得课程各个组成部分统一于课程目录页面,课程整体结构清晰、紧凑。

5 基于触发器技术PPT创新措施

5.1 坚持特色,开发PPT技术,做实用好用易于普及的课件

创新性课件立足于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PPT课件,不涉及编程等技术。而对于普通课堂教学和广大教师而言,利用高端平台建设课件存在技术、精力等方面的壁垒。因此,基于PPT基本技术的创新应用而开发的美感、动态、可控的多媒体课件受到了普遍的欢迎。立足这一思路,继续挖掘PPT隐含技术,创造性将PPT中一些技术通过巧妙设计、复合利用,进一步设计可有教师自由控制,不受PPT对象出现顺序限制、排除PPT对象间的相互干扰的课件,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辅助。同时,基于技术开发多种应用模式,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课堂。

5.2 构建平台,服务课堂内外,辅助课程效果达到最大化

基于PPT的课程课件不仅要服务于课堂,还要服务于课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门课程应该留有学生课后拓展和提高的平台和空间。创新性课件力求构建成为一个学生自学和进一步深入拓展学习的平台。不仅仅提供了课堂教学的课件,提供网络资源、电子图书、图片库、视频库等内容,同时,进一步开发案例互动分析、自我检测、课堂实验等交互性较强、自助功能突出的课件便于学生的课后自学与检测。结合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课件的在教学教育中的资源性、工具性、启发性、引导性的作用。

5.3 集思广益,吸纳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件创新中教学相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于课堂有着自己的视角。教师由于长时间处于教学岗位,思维可能会发生定势,因此,充分吸收学生的意见、评价对于课件的制作、完善意义非常明显。同时,课件技术的挖掘、课件设计思路的创新、课件可实现功能的完善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与繁复的调试与尝试,把学生引入这一工作中,即使一个吸收集体智慧过程,也是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

5.4 进行升华,深究课件制作的本质,将课件与教学理念相结合

为课件制作而进行课件制作是做不出好课件的,因为课件的本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课件设计的思路就会出现很大误区。本着这一原则,课件的创新应当探索如何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与如何在课堂上帮助更好地实践优秀教学理念相结合。因此,创新性课件要加强基于特色课件制作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6 结论

以PPT为平台,创新性地挖掘和应用触发器技术构建动态化、易互动、结构化、多层次的视窗化大学教学课件,适合于教学形式比较灵活的大学课堂,又能提供完整的课内外自学平台。该研究的最大实践意义就是在于完全依靠Powerpoint技术实现动态效果突出、教学交互性强、控制自由度高、结构层次丰富、教学功能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使得课件具有功能完整、易学、易操作、易推广的特征,有助于普遍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倩倩.大学课堂PPT教学应用现状调查研究――以三峡大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2(5).

[2] 吴荣华.运用PPT教学媒体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3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目前网络课件的特点及开发中的不足网络课件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远距离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问答与交流。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和学习的进度,而且节省了高校的空间和师资,对普及高等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1]。

网络课件相对于一般课件,应该更加详实、完备,因为网络课件和一般课件的教学对象不同。在一般教学中,课件往往以辅助手段出现,课件如果出现了错误或者学生有了疑问,老师可以当场解答或者修改课件中的不足。而网络课件一般是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全天候学习的,如果课件中有错误往往要隔一段时间才会更正,如果学生有疑问也不能立即得到答案,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尽可能充分的展示教学内容,尽量减少错误便成为课件开发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是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很少有人会把课件开发当成软件一样重视,因此造成课件开发周期过长,人工消耗很大,而且课件本身会出现很多漏洞和错误,严重影响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网络课件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软件工程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2]。如果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课件,可以提高成品率高,降低错误率,而且可以减少费用,并增加课件的可维护性。文中用软件工程中最经典的瀑布模型开发了网络课件。传统的瀑布模型如图1所示[2],相对应的课件流程如图2所示[3]。

第一,每个阶段都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没有交出合格的文档就是没有完成该阶段的任务。完整准确的文档不仅是软件开发时期各类人员之间相互通信的媒介,也是运行时期对软件进行维护的重要依据。

第二,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以便尽早地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事实上,越是早期阶段犯下的错误,暴露出来的时间就越晚,排除故障改正错误所付出的代价也越高。因此,及时审查,是保证软件质量,降低软件成本的重要措施。

总体规划这一阶段要对该课件总体上进行分析,要对投入的人力资源、课件开发的成本、课件的开发时间、课件开发及运行的平台等提供书面的分析报告,并报有关部门(学校教务处)进行评审。本阶段要求用户(教务处)与开发商(计算机系)就课件功能达成一致,如有改正意见,则立即执行。尽量把所有的问题与分歧在这一阶段解决,如果将问题与疑虑带到下一阶段,将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教学设计这一阶段要求有一线教学的教师参加,由他们提出教学计划。本课件的制作采用的蓝本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谭浩强主编的《C程序设计》第二版[4]。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以目录树形式按章、节、小节组织(如图3所示)。

点击网页左边相关章节,网页右边就显示出相应的章节内容,这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课程结构中浏览课程的内容(如图4所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典型例题要配备程序流程的交互动画和程序执行的演示动画,以直图3课件总体设计观生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教学内容中,针对TC集成开发环境的一些常用菜单项和基本操作,要配备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跟踪学习,提高上机实践能力。还应提供丰富的程序设计课外读物,增加了学生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以上内容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采集素材素材不仅仅指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还包括课件开发中所要用到的非文字和多媒体素材。其中教学内容可以自己进行输入,也可以利用现有的软件资料加以修改和编辑(如PDF格式的电子图书),变成符合自己要求的课件素材。而非文字素材除了和教学内容相关图片的资料外,还应包括制作网页过程中要用到的图片。多媒体素材大部分都需要自己制作,如FLASH动画演示,一般没有现成的,这需要开发人员必须对FLASH动画制作比较熟悉,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如图5所示)。素材的采集在整个开发环节中所占的时间至少三分之一,需要开发人员细心的工作。丰富的素材是一个课件成功的关键,不可偷工减料。确实因为疏忽而遗漏的素材可以在生成脚本的时候再补。

软件工程在网络课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图5多媒体演示过程。脚本的设计在课件的开发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详实完备的脚本不仅仅可以充实课件内容,更可以提高课件的开发效率,提高课件的质量。在本实例中将素材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对于文字资料、图片资料、FLASH动画素材、网页制作素材和一些不能区分类别的素材都分别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供制作时使用。

单元设计这一步是课件的具体制作过程。开发人员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风格按顺序制作各个章节。而像FLASH动画和RM文件的制作,则由专人进行。这些文件制作好后可以分别插入到各个章节。单元设计实行做好一单元,检查一单元。尽量把所有的错误和增添在这一步完成,把课件的错误率降到最低,减轻课件的维护难度。

组装测试这一工作要求开发人员不仅有好的技术,还要有好的美术功底。一个课件的界面是否美观易用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各个章节和模块的连接,工作思路有两种,第一种是全部连接后集中测试,这种方法不是很理想,不容易发现错误,对错误也很难定位;在本课件中采用第二种思路:增殖测试法[2],即连接好一个模块便集中测试一次,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最后组织一次专家评审,要求有成果鉴定书等书面报告。

运行本课件很多页面用ASP编写,可以运行于Win-dows2000+IIS5.0环境中。开发人员最后将课件和使用说明书一并交给使用者挂到校园网上就可以投入运行了。

第4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课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059―04

一 引言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套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1]本文精品课件特指以课程为单位制作出的课件,它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功能。以课时或更短时间为单位的课件,同样有精品,也应该属于精品课件,但本文只将其作为积件或者课件素材。

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颁布起,各高校加强了课程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经过网络评审、专家会评以及上网公示,到目前为止共评出了国家精品课程3885门,具体数据见表1。

除了国家精品课程外,各个省、市以及各学校也评出了精品课件,一些网址收藏了数量可观的课件,最多的可达十多万,如食品专业精品课程(省略/lesson/)收集整理了180所高校的有关食品方面的课件。本文试图从课件体系建设、课件资源评估体系、课件资源保存、精品课程导航系统以及协作、协调等方面探索课件可持续发展之路径,从而充分发挥课件的应有作用。

二 加强课件体系建设

精品课件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的动态现实选择过程。在此选择过程中,首先面对的是学习内容相对稳定与信息量剧增的矛盾。面对这一矛盾,人们需要树立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观念和意识,不仅要维护有利于各学科的发展平衡,而且要不断地创建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课件系统,不仅要局部的、区域性的课件体系平衡,更要关注全国乃至全球教育课件的发展,把消除信息污染、保持教育环境与提高课件的教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生态系统的调节及再生的动态平衡机理,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个完整的系统复杂的、多层次、多功能、效益高、比较稳定的课件生态系统。

随着课件资源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呈现出多元性和分散性特征,为优化课件资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渠道丰富的课件资源建设必须进行重组、优化和整合,建设完善的精品课件体系。具体内容有三:

1 增强课件体系的持续性、系统性

国家精品课件体系包括学前、小学、中学、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国家精品课件体系是一种纵向教育体系,它使人们的终身学习得到有效的资源保障。从表1的数据看,目前国家精品课件体系完整性不强,因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来保证国家精品课件体系的持续性、系统性。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对课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进行规定与调整。通过政策调控,也就是行政手段干预,进行部级的规划与计划,加强国家精品课件的发展,这种方式针对性强,尤其在课件资源初期建设阶段作用较大。通过经济杠杆,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课件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促使课件资源按经济杠杆框架要求流动,有利于知识信息环境的保护。

2 拓展课件体系的社会性、全面性

首先为参与人员的全面性,即精品课件的建设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各级政府机构、“知识”社团、公益机构等自觉建设并维护课件生态体系。其次是内容的全面性,目前课件内容主要集中在各种技术课程的教学,而公益性的课件、普及性的课件相对缺少,这就呼唤着社会各类组织能够加强这方面的课件建设。

3 加强个人精品课件的交换性、广泛性

教师既是课件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课件资源的建设者,而且课件资源的使用与课件资源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课件资源建设成果的共享程度决定了课件资源的使用状况,因此,需要大力加强个人精品课件交换平台建设。一方面,个人课件的公开与交换,使社会可供利用的课件资源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充实与完善自我提供了机会,有助于实现终身学习,从而提高整个教师的文明程度,促进老师的根本发展。

三 构建精品课件评估标准体系

为了进一步完善课件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促进课件资源的管理,要定期对课件资源的使用情况及管理做出客观的评价。精品课件资源评估体系应具有导向、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研究等功能。通过对课件资源的评价活动,对课件进行鉴别、分等和检查、筛选并达到选拔的目的。它是衡量课件资源发展水平或状态的量标系统,是系统化的、具有紧密联系的、反映课件资源整体的一群指标或具体指标的集合。

1 国外课件评估标准

目前国际上与精品课件资源相关的评价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开发流程标准。技术标准有SCORM标准、AICC标准、IMS标准。[2][3]课程质量标准有ASTD ECC规范[4]、台湾ELQCC规范[5]。开发流程标准有项目运作流程规范和课程设计流程规范。

2 国内的课件评估标准

国内目前没有专门的课件评估标准,但《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6]、《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7]、《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CELTS-3.1》[8]对课件制作、课程设计提出了一些规范,实际上从资源建设角度为课件评估标准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近年来逐步完善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也为评估标准的构建准备了大量的经验。[9]

3 建议

无论是美国的数字学习课件认证(E-learning Courseware Certification)标准[10],还是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和《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课件的技术要求,但尚未形成科学、合理、完整的,专门针对精品课件资源的评价标准。为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细化评估指标。一方面,精品课件资源评价标准应分为通用标准和分类标准。通用标准主要考察该课件资源的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规范性,并在框架内再作了进一步的细分;分类标准则从媒体素材、题库、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各个类别的课件资源特性做了具体的规定。另一方面,从使用对象角度分为管理者评价指标与使用者评价指标。管理者评价指标是指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学习行为跟踪、学习成绩分析、任课教师自评、督导教师的评价等。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不断提高课件质量。同时为今后的分级教学、层次教学课程体系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使用者评价指标是从课件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和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进行课件的评价,不只是关注课件的完成结果,还应自然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促进学生自我认知。

(2)建设精品课件动态更新标准。自2003年到目前为止共评出了国家精品课程3885门,这些课程自成为精品课程后,一直以最初状态存在着,最早的课程距离现在已经7年,这些早期的课件在现在的知识与技术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是否还是精品?是否还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建设精品课件动态更新标准,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从而使精品课件的评估实现动态化,并从使用效率、用户受益率等方面使课件的社会效益得到动态体现。

(3)探讨精品课件的交换标准。课件标准不仅包括以上制作标准,同样不能漏掉课件的交换标准,制作标准是基础,交换标准是目的,只有发展了交换标准,才能增加教师的主动权。也就是说,即使由大量分工不同的人员参与制作课件,教师仍然能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习进行导航,对课件进行必要的修改等。交换标准的内容还应该是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让创作者、使用者的权益都能得到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件可持续的发展。

四 关注课件资源保存方案

1 课件资源保存与备份

关于课件资源的保存与备份研究涉及较少,其存储的结构、布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匹配程度,将是课件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高校课件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应该符合本校的专业设置需求,与本校的专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结构相一致。课件资源的保存与备份,一方面,在对课件资源进行描述,即抽象出数据的一些共同特征,形成数据的属性,以此来标识数据,并支持自动标引和检索;另一方面,要将经过描述的课件资源按一定的体系组织起来,便于用户查询、浏览和利用。

2 课件资源与信息生命周期概念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式,它认为信息如同人、生态系统和企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一个从产生、保护、读取、迁移、存档到回收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信息的价值会有所变化。[11]

为此,应根据课件资源对教育的价值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技术手段对课件资源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管理,从创建、使用到归档、处理,帮助用户确定最优的服务水平和最低成本。按课件资源的新旧程度及利用率的高低,可分为利用率最高的、利用率比较高的和利用率较低的三部分,并按这个顺序一线课件、二线课件、三线课件。一线课件特点是利用率高,现实性强、针对性强,具有推荐性;二线课件的特点是利用率较高,具有参考性;三线课件的特点是利用率低,主要存放各种罕用课件、陈旧过时的课件和内部课件,此类课件具有资料性和备查性。

这种做法能够提高电子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更主要的是方便了用户。在信息时代,特别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合理地利用信息生命周期的观念,对于课件资源的存储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课件资源的分级与剔除

根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需要对课件资源进行分级与剔除处理。具体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面对日益增长的课件资源,应该如何选择和评估?

(2)面对有限的存储容量,如何处理好课件资源的本地化访问与远程访问的比例问题?

(3)随着课件资源的增加,如何对本单位搜集和保存的课件资源进行分类与剔除?

(4)课件资源因教师不同、制作时间的不同,对于同一课程产生不同版本的课件,如何进行保存与剔除?

为此,必须对课件资源进行小心的分级和剔除工作。要实施这一工作,就必须合理地评价课件资源,建立一套课件资源的评估体系。

五 建立健全精品课件导航系统

课件的数量越来越大,构建资源联合导航系统很有必要。

1 充分利用现有精品课件网站及部分集成系统的成果

江苏、河南、湖北、四川省、甘肃、安徽等都构建了各省的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网,但只是收集各省特色精品课程资源的信息,对于访问权限及精品课件的使用指南等只是在课程内容中有所提示,缺少各省以及各高校特色精品课程的远程导航。应该总结现有经验,构建课件联合导航系统。

2 建立精品课件导航系统构建小组

精品课件联合导航系统必须合理规划、稳步实施,尤其是系统的构建要考虑到精品课件联合导航系统的需要。为此,应该成立专门的精品课件联合导航系统构建小组,制定出具体的规划以及相关标准,方便各单位构建自己的课件导航系统,同时也方便国家精品课件导航系统采集相关元数据。[12]

3 以精品课件群构建带动精品课件建设

精品课件联合导航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语言元素,面对不同的读者需求,因此应构建同一课件不同语言课件群、同一学科不同分支学科课件群、面向不同专业读者的课件群、围绕理论课件形成的实验教学、模拟教学课件群等多种形态、多种结构的课件群。

六 加强协作、协调

为了确保课件资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各校之间的协作,加强课件资源的共建与无障碍共享,为本地乃至全球读者提供课件资源导航。

1 国家精品课件导航系统与一般课件导航系统协作、协调

国家精品课件导航系统与一般导航系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联合特征。(1)国家导航系统中收录是若干机构拥有的课件资源,甚至是试用或者待采购的资源;(2)数据录入是由多个教育单位,以及课件生产厂商等第三方在内的众多草根们完成的;(3)完备的国家课件导航系统将会与文献传递系统完美地集成在一起,充分发挥文献传递系统的效益。

2存贮与使用的协作与协调

课件的收藏与存储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使用,而不是知识的储备。因此加强需求信息系统的开发,构建与用户之间畅通的交流渠道,有效地组织、整合、利用用户需求信息,分析研究用户的需求特点,建立详细的用户模型。通过互动,让用户参与到课件资源的个性化服务系统的设计中来,从而大大提高课件导航系统的可用性,保障课件资源系统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

3 课件更新著作权的协调

著作权是著作人应该享有的一种重要权利,在课件中也是如此。首先存在着课件制作者与原课程作者之间的著作权限问题;其次是部分使用他人成品课件或者是对他人课件作品进行改编形成新的课件中,存在着著作权限问题。当然,必须明确课件存贮与传播的目的,注意区分各自的使用范围。

4 合作机制的构建

精品课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作。一方面,开展老师与学生、开发人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明确合作的义务和权力,达到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可以促进精品课件在微观层次上保持活力。另一方面,采用国际协作、国内协作和地区协作的方式,遵循通用标准制定数据操作准则,促成各课件系统互联与资源共享。

七 结语

精品课件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完整而系统地分析课件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广泛的实证研究来归纳其影响因素,构建精品课件可持续发展模型,促进精品课件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课件[EB/OL].

[2] 关于SCORM标准以及AICC标准的资料[EB/OL].

[3] 关于SCORM标准的相关知识[EB/OL].

[4] ASTD的在线教材质量认证[EB/OL].

[5] e-Learning内容建设概要[EB/OL].

[6] 网络教育技术规范(CELTS)•网络课程评价规范[EB/OL].

[7] 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

[8] CELTS-3: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EB/OL].

[9]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 [EB/OL].

[10] 陈维维.沈书生.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J].现代教育技术,2009,(6): 14-18.

第5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1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的意义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工程化方法、技术和思想。软件工程从工程意义上讲是指软件开发、维护、管理等活动的总体,从学科意义上讲包括软件开发相关的理论、原理、方法、技术[1]。

软件工程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三年级开设,此时的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编程能力,但分析解决复杂软件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化软件开发的意识还比较弱。而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及软件管理的过程、方法和工具,为学生将来从事软件的研发和管理奠定基础[2]。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中的需求分析、设计和软件测试等软件开发技术以及工程化的开发过程(例如软件过程、配置管理、项目管理等)必须通过实际软件问题求解过程以及团队合作进行体验,而综合的软件开发能力更是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进行锻炼和培养。因此,软件工程课程实验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2总体思路

作为研究工程化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的学科,软件工程课程的课程实验主要以课程实践项目的形式进行,从实验目的看主要分为三类:方法性实践、实现性实践、创新性实践。其中,方法性实践是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讲述某种软件开发方法后安排的实践,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实现性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全过程,一方面将学得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软件工具的使用)和团队协作精神。而创新性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在实践项目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引入开放性问题和不确定问题,启发学生在探讨中寻找合理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1三个实验阶段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教学目标,软件工程课程实验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分为三部分,即:认知性导入实验、方法性实验和综合实践。而方法性实践、实现性实践、创新性实践三类实践内容又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这三个实验阶段中。

认知性导入实验通过一个很小的程序开发案例完成认知性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体会规范化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的意义和必要性。方法性实验紧贴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以结构化分析设计和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为主要的实验内容。综合实践以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统一软件过程RUP为基础,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以及测试等基本步骤,同时强调数据库、网络等开发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相关CASE工具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还鼓励学生尝试一些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

三个课程实验阶段具有各自明确的目的和定位:认知性导入实验完成认知导入,方法性实验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而综合实践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的能力。此外,三个阶段的课程实验中还穿插着创新性实践要求,通过各种开放性问题和不确定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寻找合理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2.2课时安排

三个实验阶段中,前两个紧密围绕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而综合实践则是对学生工程化软件开发能力的全面训练。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可以将认知性导入实验和方法性实验穿插在一个学期的软件工程课程中进行,而在后续的软件实践类课程中安排第三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性实验内容。

3认知导入、方法性实验和综合实践

3.1认知性导入实验

通过软件工程课程之前的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程和调试能力,但分析解决复杂软件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化软件开发的意识还比较弱。认知性导入实验的目标是从软件工程实践的角度完成认知导入,引导学生完成从程序设计到软件开发的第一次跨越。

认知性导入实验通过一个算法小程序(例如日期到星期的转换等)开发案例完成认知性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体会规范化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的意义和必要性。认知性导入实验一般可以在一学期的第一次软件工程课上布置,要求学生用1-2周时间独立完成一个算法程序的规范化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过程并提交实验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数据结构、算法及界面设计、完整的程序清单、测试过程及结果记录、心得与体会等。

本次实验采用简单的算法程序作为题目,是为了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并且通过规范化开发与以前程序设计时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软件工程基本思想和原则的体验。实验以开发过程的规范性、个人体验和开放问题的思路为主要评价指标,不以算法和程序本身的正确性为主要的评判标准。

本次实验一般安排在一学期第一次软件工程课上布置,与之配套的课堂教学内容是 “软件工程概论”。课堂教学通过对软件工程基本思想和软件开发基本过程的介绍,使学生初步理解软件工程和工程化软件开发的含义,特别强调本次实验与程序设计作业的区别,即强调开发过程的工程性而不是算法和实现本身的正确性。此外,配套教学内容还对系统可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测试自动化等开放性问题进行了铺垫,希望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基本功能之余能够加以思考和探究。

3.2方法性实验

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内容覆盖了完整的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以及测试过程,对本科学生而言,主要讲述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两部分。因此,这部分课程实验与相关教学内容同步进行,分为结构化分析设计和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两个部分。方法性实验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组完成,每组3人。每个小组从候选项目中选择一个完成结构化分析设计和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两部分实践内容。本阶段实验可在导入性实验结束后布置。

本阶段实验以结构化及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UML基本表示法的掌握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考查学生理解实际问题需求、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次实验与教学内容中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配套。为了保证本次实验的顺利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需要着重强调以下内容:明确软件系统分析(做什么)和设计(怎么做)的区别,体会数据流图、系统结构图以及UML各类图的含义;在具体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中需要综合各种具体要求和约束(例如可复用性、物理分布等)以及各种指导性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3.2.1结构化分析设计部分

这部分实验要求各小组使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完成实践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包括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文档)。结构化分析阶段要求学生按照结构化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完成实践项目需求分析过程,将分析结果表示为相应的描述形式(主要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小说明),并根据相关原则和判定方法保证数据流图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结构化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在结构化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完成实践项目的结构化设计,包括初步的结构图映射以及后续的结构图优化。要求提交的结构化分析文档的内容包括总体需求概述、分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小说明等,结构化设计文档的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说明、初始结构图、改进的结构图以及各模块说明等。

在完成基本实验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实验中加以体现:数据流图中文件的识别;对于数据流图分解程度的把握;对于系统模块物理分布的考虑;模块之间的交互设计,例如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对于系统可复用性的考虑等。

3.2.2面向对象分析设计部分

这部分实验要求各小组使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完成同一个实践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包括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文档)。面向对象分析阶段要求学生按照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完成实践项目需求分析过程,将分析结果表示为相应的描述形式(包括领域模型、用例模型以及用例的详细描述等)。面向对象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在面向对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完成实践项目的面向对象设计,包括系统体系结构、结构设计、面向对象类设计等。

在完成基本的实验要求上,要求学生对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实验中加以体现:层次体系结构等体系结构风格的运用;面向方面(Aspect)、关注点分离的设计思想;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的考虑、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的运用;对于系统边界之外的外部接口的设计考虑等。

3.3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一般安排在软件工程课程后进行,此时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数据库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而且即将走出校门参与软件开发实践。因此,综合性实验突出强调贴近实际软件项目的实践性以及相关软件开发能力的综合运用。实践性实验一般安排在软件工程课程后续的软件开发实践课程中,成绩评定完全根据课程实践情况。

综合实践以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统一软件过程RUP为基础,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以及测试等基本步骤,同时强调数据库、网络等开发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分析、设计、测试等CASE工具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还鼓励学生尝试构件技术、AOP、Web Service等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学生自由确定项目团队组成方式,每组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组成员3~5人。每个小组从候选项目中选择一个完成整个开发过程,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与测试三个阶段提交文档、代码等实验结果,并提交最终的可运行软件系统进行检查。

与前面几个软件工程实验阶段相比,实践性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 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整个实验以一个实际项目的完整开发过程为主线,覆盖了需求获取、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到实现和测试的整个开发过程。

2) 综合性与真实性。实验中要求完全实现所选择的实践项目,因此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数据库设计、网络编程等知识,同时相关需求都来自于真实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外部交互接口、第三方软件构件等)。

3) 开发过程的规范性。强调每个项目组的开发过程都应该遵从软件过程规范,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引入基本的项目管理机制。

4) 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更见明显。实践项目的开放性更强,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例如学生自主参与需求调研确定详细需求、自由决定项目组组成模式和管理方式等。

4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实践

第6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 计算机辅助 课程改革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1、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城乡规划工作中的重要性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不熟、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其目的在于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明确规定,我国各层次城乡规划的成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本、图纸和附件。图纸部分主要包括有区位图、现状分析图、用地使用规划图、总体布局图、综合交通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等[1]。城乡规划一般图一方面信息量较大,用传统的手工绘图较难完成,另一方面图件完成均要通过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整体工作中图件的完成均要依靠计算机绘图软件的辅助完成。

2、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均是使学生在学习城乡规划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规划设计的表现能力,其课程设置通常设置多种设计课程,如构成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等,随着计算机绘图的普及以及修改的便捷性,成果的直观性等特点,许多的设计课程成果提交均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为此就使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高年级各类课程设计成果图纸奠定了工具基础。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1、应用软件选择不当

目前城乡规划专业成果使用到的软件门类繁多,大多计算机辅助设计常用的制图软件主要有,Auto CAD、Photo shop、Coreldraw、3Dmax、Sketch up等[2]。各软件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Auto CAD,是最为普遍的矢量线条图形绘制软件,具有精确定位、重复修改、方便储存的优势。大多测绘地形图均能用该软件直接打开使用,减少了城乡规划设计者对数字化地图的绘制工作量。但其渲染表现力不足,该软件虽有三维绘制功能,但三维模型较为死板,不能生动展现城乡规划的实际效果。

Photo shop是常用的平面渲染位图软件,能丰富各类图形的表现效果。色彩丰富,绘制手法多样、修改便捷,能与Auto CAD的矢量图进行衔接操作。但该软件数据存储量较大。

Coreldraw是良好的矢量图形绘制软件,色彩表现力较为丰富,具有强大的文字排版功能,能有效绘制形状图形。但却与Auto CAD衔接困难,平面渲染功能局限性较大。

3Dmax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三维建模软件,该软件建模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扩展性好,其灯光、材质效果逼真。但该软件存储信息量大,运行较为缓慢。

Sketch up是新新发展起来的三维建模软件,它以其智能化的操作,简洁的制图流程、精准的数字化定位著称,特别是它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能与Auto CAD、Photo shop、3Dmax等软件兼容使用,是一款方便建模的应用软件。但该软件在后期渲染方面并不够成熟化[3]。

2、 教学教材选择困难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所涵盖的软件是多方面的,目前已出版的各类软件应用书籍,都有其各自的侧重点。例如Auto CAD有包括工程、建筑、园林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及教程;Photo shop有包括广告、建筑、景观、平面等方面的案例及教程;3Dmax有包括建筑、室内、景观等方面的实用教材;Coreldraw有包括平面设计、服饰、工业造型等方面的教材;Sketch up有包括景观、建筑等方面的教材。而各类教材都是独立的出版物,没有一本专门针对城乡规划的集合软件教材,这使得课程选用教材较为困难。

3、 实践课时偏少

传统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验课时较少,即使在增加课时的条件下,因为要学习多种软件,这就使得教师在讲授软件各自使用功能后,学生仅能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在运用到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却无从下手,制约了学生的实际绘图能力培养。

4、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操作结合较少

为掌握各类软件的操作,一方面由于课时量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软件的特点,结合绘图工具,以小案例的方法讲授各软件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许多计算机辅助课程教师仅是对软件能做到熟练的程度,但对专业方面却了解甚少。学生虽然将各小案例操作方法掌握,但由于软件的操作不熟悉,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这就导致了学生会操作软件,不会利用软件辅助城乡规划方案的设计及成果的完成。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1、合理选用专业相关绘图软件

城乡规划成果绘制所需的软件门类众多,同时又有多种软件有着同种的作用,如果课程中将所有软件都作讲解,不仅费时同时学生对软件也不能做到有效消化,实际应用的绘图操作当中学生也会无从选择下手。为达到学生能学以致用,在选择软件讲授时应根据城乡规划的设计流程,从平面构图 模型建立 后期渲染为一体作为教学目的选用教学软件,以规划设计的一般流程讲解相关软件,特别是要加强对软件间的衔接使用。例如软件选用以Auto CAD、Photo shop、Sketch up为基本软件。除此之外,随着现在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的不断深化,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类二次开发软件,即在Auto CAD基础上开发的专门针对各设计专业的矢量图绘制软件,如天正建筑、湘源控规、飞时达总控规等软件。这些二次开发软件能有效帮助专业学生快速完成专业图纸,也是目前各工作单位常用的软件,为达到学生毕业后能直接着手工作,软件也应选用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开发软件作为Auto CAD的扩展讲授。

2、逐步完善课程教案形成专业教材

教师在选教材时,虽然能选用多本软件案例教材作为课程教材,而目前应用软件教材价钱均较贵,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经济负担,同时也不能有效的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系统的联系各个软件的结合用途。所以应根据软件的选用,授课教师可以以教案的形式根据专业制定教学方案,经过多次的完善,最终应形成适合专业的教材。例如结合软件的选用,在Auto CAD阶段,主要以一个城乡规划案例图纸为目标,用软件进行线条绘制,案例应包括软件的各项功能命令;在Sketch up阶段,以规划案例线条图为基础,完成整体模型的建立,讲授软件的基本各项功能;在Photo shop阶段,完善规划图的后期渲染,在效果图制作过程中讲授软件的各项功能操作。

3、增加实践教学

城乡规划图件的完成具有较高操作性,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适当增加总课时量,并根据所选软件进行合理的分配。2)减少理论授课时间,理论时间以满足软件基本应用为前提。3)增加学生课堂实践时间,软件扩展以教师解决问题为主要手段。4)增加学生课余时间的时间操作量。主要通过任务图纸下发为手段,促使学生在课外熟练软件的使用。

4、增加专业能力训练

为培养出具有城乡规划绘制能力的专业学生,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 授课教师应增加城乡规划的背景知识。为提高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授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还应熟悉城乡规划各类图纸的绘制,对图纸中的表现能有效分析并指导学生的图形绘制。2)增加城乡规划案例绘制技巧讲授。采用小案例讲授仅能完成软件功能的使用操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训,应增加综合作业的训练,即授课教师寻找典型的规划图纸作为学生抄绘的案例,并以可视环境作为绘图目标进行模拟绘制。例如以学校作为绘制目标,完成校园矢量平面图的现状绘制,在给以学生控制性规划图的部分图纸案例分析,使其利用软件完成相关要求图纸绘制,为高年级课程设计奠定良好基础。3)采用合作制制图模式进行案例绘制。城乡规划的成果图均是较为复杂,绘制量大的图纸,一般很难由一个人完成,需要由团队合作完成。所以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特点,以小组合作制为实践训练手法,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套图纸,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后续的课程设计乃至工作打基础。

四、 结语

基于多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经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工作任务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专业绘图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进行及时的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辅助专业图件的完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z].

第7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1UZ-FE发动机;实训课件;开发;实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像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经过实践证明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技术除了依托相应的硬件设备外,主要还依靠优秀的教学课件支持。

一、实训课件开发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现在关于汽车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很多,它们各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件专业知识内容过于宽泛繁杂,不能突出知识重点。

2.课件中使用的图形、动画制作比较粗糙,不能说明机构组成和工作过程细节。

3.课件中实际操作内容缺乏规范性、权威性,学生看过后容易产生误解。

针对以上专业多媒体课件的不足,本文主要以丰田凌志LS400装配的1UZ-FE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与故障排除为内容的实训课件开发。

二、实训课件的主要功能

1.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专业知识分为几大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点击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2.根据课件中视频内容可以教授1UZ-FE发动机各系统的拆装、检测以及故障排除技术。

三、实训课件制作过程

专业实训课件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开发制作它的目的是辅助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制作的课件不光要界面美观,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而且要求在专业知识方面内容要丰富,具有代表性,所以课件制作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设计制作过程。

1.准备阶段

(1)专业技术方面

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总结了比较权威规范的1UZ-FE发动机拆检、故障诊断与排除技术,并以此为指导对选用的1UZ-FE发动机进行了针对性的拆检、故障诊断与排除训练。通过训练做到了操作正确规范,具有指导性,为以后的视频拍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计算机技术方面

由于课件制作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工具的技术。我们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又阅读了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然后对于重点使用的各项功能进行了强化运用,为课件的程序设计和功能实现做好准备。

(3)摄影技术方面

我们选用数码摄像机(DV机)进行视频拍摄,由于以前接触较少,所以重点学习了使用说明和一些拍摄技术,然后进行实际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熟练掌握了它的使用方法和常用的几项拍摄技巧。

2.装载软件工具

现在市场上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工具有很多,经过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分析我们制作的实际需要主要选用了Authorware软件和绘声绘影软件。Authorware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实训课件的主要程序设计,按照要求实现课件中设计的各项控制功能。而绘声绘影软件可以将制作课件过程中拍摄完成的视频素材进行编辑制作,以及将配音同步加入到视频中。

3.设计实训课件的版面和主程序

(1)用Photoshop软件设计版面

事先收集好相关的素材图片,并使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实训课件的版面进行设计,以达到自己预期的视觉效果,然后将设计好的版面另存为.jpg格式,如下图所示。

(2)用Authorware软件设计主程序

课件主要程序的设计,考虑到教学的实际要求,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Authorware软件设计实训课件的主要程序,分为几个层次:

①课件的主界面

在这个界面里根据功能分成了四大模块:“发动机”模块、“自动变速器”模块、“帮助”模块和“退出”模块。

②课件的一级子界面

将主界面内的四个模块又分别设计子模块,“发动机”模块分为“发动机的拆卸过程”“各零部件的检测”“发动机的安装过程”“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四个子模块;“自动变速器”模块分为“机械部分拆卸与安装”“阀板部分拆卸与安装”“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检修”四个子模块;“帮助”模块中加入了软件使用时的一些指导;“退出”模块设计了一个Flas效果结束教学。

③课件的二级子界面

此界面将演示多个视频素材和显示文本、图形素材,说明教学的主要具体内容。

4.拍摄视频素材

拍摄前选择光线较好的地方作为拍摄场地,使拍出的视频不会因为光线太暗淡造成图像模糊,也不会因光线太强造成拍出的图像苍白,使人视觉不适。在拍摄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拍摄技巧,对于发动机整体性的拍摄将DV机装在调整好的三脚架上选择好镜头后进行远景拍摄,对于一些较小部件和重要部分的拍摄则采用了近景加特写的拍摄手法。在拍摄时尽量控制每个镜头拍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为4~6秒。

编辑视频素材这部分的工作很重要,因为每次拍摄的视频都是零散的镜头,必须要将DV机中的视频素材导入电脑,然后用绘声绘影软件对其进行剪辑和制作才能最终得到需要的视频教学素材。

6.完成配音和视频的同步

根据编辑完成的视频,在查阅专业书籍和仔细观看视频内容后编写配音稿,使配音内容正确而且语言精练,然后用录音设备将配音录制成声音文件,导入绘声绘影软件中与编辑好的视频文件进行编辑,使两者达到同步效果。

7.课件的最后制作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工作,课件的大体框架已经完成,下面的工作就是对课件内容进行填充和对各项功能进行测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制作好的教学视频素材分类,然后根据课件设计的教学程序将需要的内容导入到相应的教学模块中。具体的做法是将发动机、自动变速器两部分的视频素材分别加载到各自的教学模块中。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课件界面提示,分辨出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添加完以后就可以对课件进行最后的功能测试。仿照实际教学过程,对课件具有的各项功能一一进行操作使用,主要检验课件是否能根据教学需要显示教学内容,视频播放功能是否良好。

测试完成后就可以对程序进行打包。程序的打包是指在Authorware软件开发环境下创作编写的课件原程序转换成可以的格式,程序打包以后就可以脱离Authorware软件环境而在Windows系统中独立运行了,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电脑内可以不用装Authorware软件也可以运行此课件的程序进行教学,这就给教师省去了很多麻烦,简化了教学过程。

打包完成以后,用光盘刻录设备将程序刻录在光盘上,随着刻录过程的结束,这次实训课件的开发制作所有工作也就完成了。以后在教学中只要运行光盘就可以按照需要进行实训教学了。

参考文献:

第8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背景 根据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人熊志坚教授拟定的《2011—2013年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计划之——商品学PPT课件建设》(以后简称工作计划)的部署和要求,历时近两年多的商品学PPT课件建设工作现已完成。详细的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商品学课件PPT建设的原则

(1)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的质量、数量、格式、时限要求来制作建设。

(2)严格按照商品学教学大纲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来制作建设、并在学时允许的条件下适度拓展一些商品新理论与新实践知识。

(3)根据本人多年次商品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了解来制作建设。

(4)总体上,新制作的商品学PPT课件较之以往的版本,其内容与形式应更加完善与统一,更加起到辅助教学成效的作用。内容上应全部包含大纲上所有知识点,而且还应有一些新理论新实务之拓展,知识之间的逻辑条理更清楚,应能比教材的章节安排顺序更合理、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形式上,背景应简洁大方,标题与主体之字体、字号、颜色的选择应有美感。

二、商品学课件PPT制作的资料来源

(1)本人多年次、多版本商品学PPT课件的积累。

(2)网上能找到一些免费的商品学各知识点的课件,为本次商品学课件的制作与完善提供了大量合理的内核。

(3)大纲中的一些知识点实在找不到电子文档支撑的,本人就老老实实按自己的授课逻辑、有选择的录入教材上的文档内容并按自我的统一风格制作相应的PPT。

三、商品学课件PPT的制作概况

严格包含大纲的教学内容并进行适度的拓展,本次商品学课件PPT的制作以章的形式体现为13章,各章的标题名称(包含幻灯片的张数)及其对应的相关内容如表一所示:

表一

四、商品学PPT课件建设的三点体会

(1)PPT课件建设很重要

就我院营销专业的实情而言,商品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而指定由本人负责的商品学课程系列建设之商品学PPT课件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满足提高我院商品学教学成效的需要,为我专业学生在商品学理论、知识能力的提高方面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必要前提;其次、丰富了我专业省级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其三、就本人而言,本课件的建设工作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过程,至少提高了我PPT制作的技巧、再次凝练我授课的逻辑思路、形成并巩固自己特有的一些好的授课风格;其四、建好的本课件一定时间内,能为我的其他商品学教学同事作为重要的参考,能很好的节省其商品学教学研究拓展升级的时间;其五、目前我专业的商品学教学大纲指定的教材没有配套必要的课件,这也使得本次的商品学课件PPT的建设与修改完善更为迫切。

(2)PPT课件的建设完善是一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

由本人本次负责完成的商品学全部十三章的PPT课件,完全能够体会到了做好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初建成的早期版本永远不会一劳永逸、万事大吉,一两年短暂的轻松之后,必须与时俱进的根据商品学界与业界、授课师生等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修改完善甚至创新等等严谨细致的各项各种,确实就是一个永无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长期浩繁的动态系统工程。

(3)本商品学PPT课件存在的两大不足

①形式美方面存在不足。有些幻灯片的文字偏多,电子板书的痕迹偏重,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有些内容原本可以用直观的图片取代文字,但受限于平时授课任务的繁重,没有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找寻许多可用的图片。简言之,我的商品学PPT课件在形式美方面今后还得花大力气、下苦功夫逐年逐次加以改进与完善。

②与《工作计划》在油气特色靠拢方面存在不足。事实上,我专业还有一门专业方向课程为石油商品学,这两个商品学之间理应有一个好的衔接,而我的商品学PPT课件在这方面考虑较少。诚然,商品学作为营销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由于其很强的通用性,再加上现有商品学教学大纲的严格限制,因此,本次的商品学PPT课件过多的体现在通用性上。这个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系统改进与完善,比如重新编拟体现油气特色的商品学教学大纲(不仅仅指石油商品学的、以及如何有效衔接两个商品学的教学内容等。),并据之制作出符合油气特色的商品学PPT课件等等。

第9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功能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大学生接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研发和运用“概论”课程多媒体课件工作对于发挥思政课教学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失为一条积极探索途径。

1 研发“概论”多媒体课件的重要性

1.1 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统编教材实现真正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一定要坚守对马列主义的理论观点在认识和阐述上的一致性,这是原则性问题。不允许不同的教师宣贯不一样的理论观点,以免误导学生对马列主义理论体系的歪曲理解以及造成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反动”。 多媒体课件技术很好体现教材各章节内容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一方面发挥真理的逻辑力量“征服”大学生,另一方面,能帮助大学生很好地学习和接受本课程的观点及要求。

1.2 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以往的教学,一方面,教师的“板书”工作量很大而且非常复杂。这给教师们带来了许多困惑,费时成本高。一些年长的教师为此得上“肩周炎”等职业病,教学的精力花费较大,甚至有的时候,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多媒体课件就只需要在PPT中“视频嵌入”就能完美再现最真实的内容。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完美地展示给学生,并且一定会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

1.3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现代大学生对教学方式变革提出的现实要求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学生接受新讯息、新知识的手段和速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信息量丰富、反映事件状况要真实、直观而又生动,同时,如果一个老师对现代社会所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而不能在课堂上有所反映,以及教学手段不能跟上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不能跟上“e时代”,那么他在学生眼里是“不称职”的,学生会打心里不喜欢这样的老师。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往往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很重要的途径。

2 如何研发精彩多媒体课件

2.1 确定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

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完全依据并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整个课件的内容是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统编教材为课件制作的蓝本,以章为单位制作课件单元的。一方面,这样很好地体现了统编教材的权威性,同时避免了出现教师因为教材版本不同而不好使用的困境。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能更完整体现教材每一章内容具有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就更有利于实现每一教学章节的教学目标。

2.2 “概论”多媒体课件一定要体现本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和针对性

一方面,本课程的特殊性地位决定了“概论”课程课件中对于基本理论部分的表达,必须要精准到位,不能随意“解构”或“解读”;另一方面,不能把书本内容完全照搬照抄到课件中,即把教材“电子文档化”,因此,在表达形式上必须有创新。因此,对于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不能够在知识的深度,即“为什么”问题上有“过分”要求,而应该在“是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上多些解读、启示,多媒体课件重在概念分析和意义阐述,使之符合高校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问题。

2.3 “概论”课件有利于合理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广度,有助于学生真正把握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就不可能通过课堂教学,获取必要的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又恰恰是大学生理解理论观点或现实世界发生一切的“前因”。因为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同样不可能在课堂上较为完整、系统地接受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实践证明,在该课件制作中,老师们应该适当添加相关历史知识及相关内容,特别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重要意义等,对于这些丰富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放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内进行,比如利用学院建设的网络平台等。

3 正确对待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3.1 “概论”教学课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对以往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大大提高了思政理论教育教学的效果

在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条件下,正确评价“概论”课件的作用十分必要,只有真正体会其作用后才会自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体现课件的价值。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显得必不可少了。

3.2 作为教学手段的“概论”课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包含诸如主体、环境、手段、方式等,在这些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再好的教学课件终究无法替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学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或方式,属于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是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应该摈弃那种认为只要有精品的课件就有高质量的教学质量的错误观点。

3.3 教师对现代科技手段了解或掌握越多越深,课件的作用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