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程序员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程序员学习计划

第1篇: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教学设计本着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文章以《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程序的执行过程”一节的内容为例,基于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思想着重从计划、需求分析、设计以及反馈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描述。针对每一项理论内容都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具体的设计了整节课的授课思路。

关键词:

软件开发周期模型;课堂教学设计;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案例实施

1引言(Introduction)

在总部修订的《军队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课程教学设计。然而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情况,而课堂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之一[1],因此必须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那么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哪些是关键要素呢?又要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来体现出教员各自的特点与个性呢?这些是教学评价为我们提出的新挑战,同时这也是我们年轻教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软件生命周期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需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把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与开发项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活动,可以将这些活动以适当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阶段去完成。本案例将以简要的以软件工程的工程化思想着重从计划、需求分析以及设计等角度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任务的分析几方面进行分析描述。

2计划方面(Plan)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即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和总的要求,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开发计划等,同样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即是首先设置教学目标。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了解本节课的目标,首先要把握了解课程的总体目标。《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整体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建立计算机硬件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会把以前所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知识运用到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学习中。通过课堂讨论与作业,加深对CPU部件与整机系统两个层次、计算机内部硬件逻辑组成及内部工作机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另外,通过计算机硬件发展史的典型事例及其在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兴趣。通过研讨式教学方式,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的目标的指引下,再来定位本节课的目标,即掌握指令的执行过程和相应的发展方向、最新技术。

3需求分析方面(Requirementanalysis)

软件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是由系统分析人员对被设计的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对该软件的各项功能、性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确定对文档编制的要求,对应到教学设计的过程,即是分析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进行分析与定位。

3.1定位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说好课的前提[2]。本节课的特点,阐述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相关知识,比较抽象,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初步的理解微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程序的执行过程,从宏观上去体会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说教材处理: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①处理的原则。这节课教材分四个部分,把它重新整合为四个内容: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CPU对内存的操作。指令的执行过程;程序的执行。程序执行技术的发展。②重点的确定和依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由微机的工作原理和程序执行的过程两大部分组成,重点定为程序的执行过程,其中又以指令的执行过程为重点内容。确定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教材的知识体系,微机的工作原理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而程序的执行过程又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而指令的执行过程是程序执行过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将它确定为重点。③难点的确定和依据。本节课的难点有两个,第一个是CPU对内存的操作,第二是指令的执行过程。确定的依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学员。在教材方面,不管是CPU对内存的操作还是指令的执行过程都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对有些困难,难以掌握。由于学员之前接触是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这样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而硬件技术基础是新接触的内容,并且纯属理论同时很抽象,所以学员同时接受这么多知识信息的能力有限,另外记忆,想象空间事物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把它列为教学难点。④说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3.2分析教学对象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主要从学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员的心理、生理特点两方面入手,进而根据其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教学对策。本节课是本硬件技术教材中的核心,对学员的情况做四个方面的分析。知识掌握上,前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软件技术基础相关的基本知识,但却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会些许遗忘,另外许多学员在这一方面没有总体的知识框架,所以应系统的去讲述。心理上,引导学员认识到硬件技术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生理上,学员比较年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教员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员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员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员发表见解,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学员学习本节课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CPU对内存的操作很抽象,学员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应深入浅出的分析,采取宜于理解的方式去体现。

4设计方面(Design)

软件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是系统设计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在反复理解软件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多个设该软件的结构、模块的划分、功能的分配,以及处理流程,体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这个阶段即可把握成教学策略的选择。在课程设计的环节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说教学方法和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理论。

4.1说教学方法

本堂课总体上采取的是总分总的教学方法,从观察现象到分析本质,逐层深入,易于学员理解。首先通过问题引入,观察现象来让大家分析得出个结论,从宏观上理解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然后初步深入的从微观上去学习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程序的执行过程。通过计算机处理器发展的典型事例及其应用,认识计算机硬件技术在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兴趣。通过引导式教学方式,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教学过程

4.2.1发现问题(问题导入)

首先通过幻灯片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然后打开任务管理器进行演示,让学员来观测当中的CPU利用率和页面使用率(内存的使用情况),了解其中的现象,然后在相继打开一个应用程序和影音文件,这时再来观测其中的变化。程序执行的时候CPU和内存是工作着的,以此推出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

4.2.2分析问题

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通过对上述过程的分析,总结出这个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图2),程序在没有运行之前是放在外存上,当要执行时就要双击,这时程序从外存调入到外存。由此说明出各部件中重要的部件为CPU和内存(衔接)。CPU对内存的操作之前清楚了程序的执行是CPU与内存间的数据频繁操作,但是CPU与内存间的信息是怎样传递的一个过程呢?引出CPU对内存的两种操作-读操作和写操作(图3)。方法与手段:对读写操作过程进行动态演示讲解,使学员更清晰明了的理解读写操作过程,使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指令的执行过程。程序的执行过程就是CPU对内存的读写操作过程,那么具体CPU对指令如何来控制的呢?(衔接)有此可以进一步去讲解指令的执行过程。在该部分中大家观察到,在内存中存放的都是二进制代码,是机器语言,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而在我们软件设计中用的却是高级语言,如何实现这种转换呢?引入汇编语言的概念,用助记符的形式来完成与机器语言的一一对应。方式与手段:通过在DOS下的debug调试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去明白助记符与机器代码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一个题目来具体的讲解指令的执行过程。方式与手段:通过动态过程的模拟来讲解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每条指令都是这样一条条的一步步去执行的,整个过程就被分为各个独立的小部分,就像我们的生产车间一样(图4),把原料(数据)送到生产车间,加工完送出去,需要永久保存的放到存储器,然后送到硬盘或显示器上显示,对应下来就是取指令,分析指令(指令译码),取操作数和执行指令。由此下去一条条指令执行起来后就是程序的执行。

4.2.3解决问题

CPU执行指令内部就是这样一条条的去做的,有人就会说这是不是效率太低了啊?当执行到后面的时候前面的部件就空闲出来了,有没有好的办法去充分调动它呢?以此引出流水线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发展,逐步出现了相应的微处理器机,引出系列机微处理器程序执行的技术发展。回顾计算机内部的信息流向问题,将整节课的内容穿了一条线,理清脉络,这样最初抛出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2.4思维拓展

80x86系列微处理器程序执行技术的发展以8086为基本。

4.3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属性。教学理论不一定是一个单独的设计环节,可以贯穿在以上所有的环节中。例如本节课的几个环节设计,首先将采用问题引入,然后观察现象并采取图表示意法进行讲解,最后分析得出结论,分析分为三步进行,第一,设疑。CPU利用率和内存的使用情况发生了怎么的变化;第二,程序的执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CPU和内存的关系怎样呢?第三,解疑。通过分析,得出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是程序未执行时放在外存,二是程序执行时CPU和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个:第一,在学员动耳,动眼听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动脑思考,动嘴说。第二,促进学员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第三,使学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将这节课推向高潮。

5结论(Conclusion)

课程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的评价点,使我们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3]。而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描述,以软件工程的工程化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这既是本人以一堂课为例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总结,也是本研究的具体成果体现,由于实践应验较浅,还没有认识的很彻底,以后会继续努力提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2篇: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为了全面提高执法队员执法能力与素质,加强执法队员理论学习,努力建设一支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执法有能力的高素质执法队伍,现制定《tb镇执法队理论学习制度》。

一、执法程序及部门规章学习制度

(一)学习目的

1、熟练掌握各类执法内容的程序,保证执法程序规范,维护程序公平。

2、熟练执法文书应用范围、填写规范、送达方式及适用范围。

3、规范化部门管理,维护部门运行有序、高效。

(二)学习教材。

1.《天津市静海区乡镇综合执法工作手册》。

2.《天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系统案卷制作模板》。

3.《执法手册》。

4.《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手册》。

5.部门其他文书使用规范。

6.上级下发各类执法规范。

7.部门规章及专项文书应用。

(三)学习形式

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每双周开展1-2次集中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学习主题,认真安排。重点讲解,专题应用,讨论交流等多种有效形式,把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熟练掌握相关内容。

二、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一)学习目的

1.熟练掌握执法涉及法律法规条款。

2.依托法律法规提高巡查、检查、执法标准。

3.提高执法能力,维护依法执政。

(二)学习教材

1.《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

2.《城乡规划法》、《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

3.《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4.《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6.《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三)学习形式

以个人自学为主,每双周开展1-2次集中学习。通过个人自学与日常执法实践,积累需求,明确学习导向,利用集中学习进行专项讨论。

三、组织管理

1.全体执法队员为执法程序学习组成员。

2.执法队长任组长,负责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主题和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中研讨活动,指导和检查组员的学习。

3.内勤人员负责编制学习计划和准备学习资料,根据学习内容选任经验丰富,技能掌握牢靠的队员进行专项讲解与授课。

四、学习要求

1.保证学习时间、内容、人员的落实。集中学习一般每周开展1次,每次集中学习不少于60分钟。要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升学习效果。每次集中学习,要提前做好准备,自学有关内容,认真准备,积极参与。

2.端正学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转化到日常实践中去,并对日常实践检验反馈到进一步学习中。

第3篇: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程序自动编译评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4G技术、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普及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主流需求[1],网络互动教学将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一部分,网络课程和各类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已成为校园教育信息化的重点,网络课程的数量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日常教学工作支持的深入程度也成了判断一所高校的学校形象、发展水平和办学能力的重要因素[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随着教育部加速实现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等方针和政策的推动,很多本科院校相继完成了不同程度的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3]。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晚、院校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以及经费投入受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精力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尚未将焦点转移到利用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上[4]。

在国外,网络辅助学习管理系统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应用较广的包括Moodle、BlackBoard、Sakai等,这些系统的研究集中在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和自我学习等方面,比如课程开设、课件共享、在线交互、作业和测试等功能[5]。此类系统的作业和测试功能模块虽然提供了在线自动评测功能,但都只提供了通用的非语义问题的评测,如选择题、填空题,对于具有语义的题目,如问答题、计算机编程题等,则必须在提交后由教师进行手动查阅评分[6];另一方面,此类系统的侧重课程资源的组织与建设,对系统应用于实现校园教学环境的支持较弱,也未能为教学管理与督导管理提供足够的支撑,孤立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外。

3 平台的特色

能否打破网络教学孤立于高职教学管理之外的局面,将网络教学融入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中,是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否能真正服务于高职教学的关键所在[7]。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指引,以建设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建设“教、学、练、测、赛、督”六位一体的综合性自主学习平台为研究目标。平台强调学生对课程各知识点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测验,实现对具有语义性的程序设计的在线自动评测支持;强化平台对应用于实际校园教学的教学管理,实现审核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引入督导机制,确保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处于高职院校督导体系监管之下;实现竞赛支持功能,丰富高职教育的课余学术活动、活跃学习氛围,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这些正是传统的课程管理系统所欠缺的。

4 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

4.1 总体架构

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服务:

1.自主学习平台交互服务器:交互服务器部署在前端,平台向多种终端(PC、手机、平板电脑)用户提供的所有功能都集中由交互服务器提供[8],包括系统管理员功能、各级教师用户的班级与课程管理功能、以及学生用户的学习与测验功能等;

2.后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部署于后端,终端用户通过交互服务器提交的数据,保存于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与外网隔离,防止用户非法访问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3.程序在线编译评测子系统:评测子系统部署于后端,它会自动的从数据库服务器获取学生提交的测验程序,进行在线编译、执行、输入输出测试等操作,最后将评测结果数据返回到数据库服务器,以便交互服务器查询。

图1 自主学习平台总体架构图

4.2 模块设计

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主要包括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竞赛支持、督导支持等模块,项目整体构架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自主学习平台整体模块设计图

4.3 高职教学管理支持

为了强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实用性,全面支持高职院校实际教学工作,自主学习平台参照了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了面向高职教学管理的基础支撑功能。

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基础模块,负责平台各级用户的生命周期管理、角色指派和权限分配等功能,使用用户-角色-权限三级管理构架[9],主要包括:

1)用户管理:提供创建用户、删除用户、限制用户、批量导入导出等基本功能。

2)角色管理:为了强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实用性,全面支持高职院校实际教学工作,平台的角色管理参照了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提供了诸如教务管理人员、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授课教师、学生以及督导专员等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角色体系。

3)权限管理:负责管理各个角色所具有的操作权限,比如学生只具有学习类别的功能,授课教课只能管理维护自己所分配的课程资源,教务管理人员、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负责则具有不同级别的课程管理、审核功能和统计,而督导专员的主要权限是查看各个开课班级、课程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等统计数据。

2.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真正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关键,包括自然教学班级、选修课班级以及开放课程自由班级三种模式。

1)自然教学班级:自然教学班以二级院系、专业、班级的三层管理级别,自然教学班的成员由教学单位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进行设置,每个学生类型的用户最多只能被安排在一个自然教学班;自然教学班不接受其他学生用户的加入申请。

2)选修课班级:选用于支持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由教学单位负责人创建,经教学管理部门审核后成立,学生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学分情况申请加入选修课班级,学生申请之后必须经过班级管理员审批通过才能成为班级成员。

3)开放课程班级:开放课程班级用于丰富高职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任何教师用户均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创建开放课程班级,学生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加入开放课程,无须审批便可成为班级成员。

3.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功能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平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最直接体现,也是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最关键的监控点,平台实现了从开设课程、设定开课班级和授课教师到教学计划的撰写与审核、教学资料管理等环节构建了贯穿高职教学过程的完整流程,并对各个环节提供了实时监控,为质量保障体系获取第一手数据,主要功能包括:

1)创建课程:教学单位专业负责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建相应的课程。

2)设置开课班级:专业负责人根据教学需要,为已创建的课程设置开课班级,一个课程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开课班级,这些班级将以共享该课程的教学资源。

3)指定授课教师:专业负责根据开课情况,为课程指定相应的授课教师,将课程的管理权限赋予授课教师。

4)撰写教学计划:授课教师可通过系统组织课程教学计划,有多个授课教师的课程,任何一个授课教师均可参与撰写教学计划。

5)审核教学计划:教课教师撰写的教学计划,必须提交给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才能在系统上展示和使用。

6)管理教学过程资料:授课教师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完成对教学过程资料的维护,包括上传课件、教程、教学视频等资料,以及布置在线作业、测验任务[10];有多个授课教师的课程,每个教师编辑的资料都可以共享给本课程所有的教师和班级统一使用[11]。

4.4 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

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支持程序设计语义性题目自动评测的重点,评测子系统是常驻内存的Linux Daemon进程,使用多线程、共享队列、共享缓存等技术实现提高评测子系列的性能,主要由答题读取、语法检查、语义评测、语义评测数据缓存管理、评测结果反馈等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1.答题读取模块:答题读取模块运行于一个单独的线程,定时向数据库服务器查询是否存在已提交未处理的答题,读取符合条件的答题内容数据,加入待编译队列,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中的答题处理标识,避免同一答题被重复处理。

2.语法检查模块:当待编译队列为非空时,语法检查模块从待编译队列逐个读取答题内容,根据答题的程序语言类型,调用相应的语言编译库对答题进行编译,若编译通过,表示答题语法正确,则将编译生成的可执行程序等信息构造待评测数据对象,放入待评测队列;否则,若编译不通过,表示答题语法错误,则将错误信息生成反馈结果,放入反馈结果队列。

图3 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模块图

3.语义评测模块:当待评测队列为非空时,语义逻辑正确性评测模块逐个读取待评测数据,根据待评测数据所对应的题目,从语义评测数据缓存管理模块获取评测输入输出数据,执行生成的可执行程序,并使用测试输入输出数据对程序进行逻辑正确性评测,并将评测结果生成反馈结果,放入反馈结果队列。

4.语义评测数据缓存管理模块: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学习同一课程的所有学生都会对课程的题目进行学习和答题,学习同一课程的学生少至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因此提交到平台的答题中,答题的总数量往往是对应的题目的上百倍。如果对每个答题都从数据库服务器读取题目的输入输出测试数据,将会大大增加数据库服务器和服务器间通信的压力,语义评测数据缓存管理模块将近期使用到的测试数据缓存起来,提供对语义逻辑评测模块重复使用,同时使用淘汰算法,清理长期未使用的数据,防止过度消耗内存。

5.结果反馈模块:反馈模块的工作是及时地将反馈结果队列中的结果数据提交到数据库服务器,以便交互服务器将答题的结果展示给学生,并更新学生的学习进度、排名等信息。

4.5 服务“以赛促学”的竞赛支持功能

借助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的支撑,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还可以为高职院校的举办程序设计类竞赛提供支持,活动高职教育的学习氛围,为“以赛促学”高职教育理念提供支撑。主要功能包括:

1.创建竞赛:竞赛组织者只需要通过交互服务器创建竞赛,竞赛可以设置为内部竞赛和开放竞赛两种。

2.自动赛程管理:组织者只须设置竞赛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竞赛开始前参赛者都无法查看到题目[12];另一方面,一旦竞赛结束时间到达,参赛者便无法再提交答题,整个过程无须安排监考教师进行发卷或收卷工作。

3.赛题管理:组织者在竞赛开始之前,可以通过交互服务器,对竞赛题目进行增、删、改等维护操作,并为题目设置分值比例。

4.自动排名: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平台将自动根据参赛者的答题情况,实时生成竞赛排名,组织者与参赛者均可查看各参赛者的答题排名。

4.6 面向督导机制的质量信息反馈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作为高职教学环境的一部分,其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也必须处于高职院校的督导体系之中,平台提供面向督导专员的督导支持功能,使网络自主学习不再孤立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外,主要功能有:

1.审核体系:课程的开设、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作业与测验安排等教学环节都必须相应的审批流程,以确保课程网络教学的合理性,提高教学质量,督导专员可以方便的查看每个教学准备活动的组织和审核记录。

2.进度统计:一旦开设了课程,授课教师是否及时地撰写教学计划,是否根据教学计划按时组织各个教学活动的资源、安排作业与测验,学生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各阶段的学习等数据,在进度统计功能中可一目了然。

3.成绩统计:成绩统计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班级内部排名,对各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作业与测验的得分进行排名;一个是对相同课程的平行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最高分、平均分等排名。

4.评价体系:对每个开设的课程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诸如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为课程设置和教学督导等工作提供质量信息反馈。[13]

5 结 语

4G技术、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普及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主流需求,网络互动教学将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将网络教学纳入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新课题。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利用其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实现了对具有语义性的程序代码的自动评测,成为能支撑程序设计类课程全方位教学的网络综合自主学习平台,平台具有“教、学、练、测、赛、督”六位一体的特色,贴近高职教育的实际,平台的综合运用将为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3级和2014级《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基础》等课程中应用,进行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德时.高校推进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56-57.

[2] 惠丽,张凝,徐辉.基于Web2.0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6(1):72-74.

[3] 吴湘.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4] 董莉莉.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教育探索,2009,(5):73-74

[5] 邓国民. Moodle、Sakai、Drupal与Blackboard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6): 109-116.

[6] 高晓莹,赵玉鑫.运用网络学习平台Moodle促进探索式学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88-90.

[7] 郑卫东,毕蓉.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构建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79-82.

[8] 谢明凤.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和知识本体应用的远程课程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5):78-86.

[9] 张雷.扩展rbac模型在web应用中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2008.

[10]刘永平,谢利德,王清河,等.智慧网络学习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14-116.

[11]曹晏祯.基于B/S架构的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0.

第4篇: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MVC2;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培训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096-02

作者简介:王海(1978-),男,硕士,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韩冬旭(1984-),男,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技术与开发。

0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普及,各大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方式对本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当前,国内企业较少采用规范化的员工培训管理系统,存在培训档案无法统一管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培训管理的现状,开发出一个基于MVC2框架的培训管理系统,本系统是基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内网的,B/S模式的,面向全体员工的管理软件。

本系统使用起来效果良好,实现了培训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同时采用的MVC2框架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系统的后一步功能扩展打下了基础。

1关键技术

1.1MVC设计模式

MVC全名是ModelView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Model:包括数据、验证规则、数据访问和业务逻辑等应用程序信息。模型对象是实现应用程序数据域逻辑的应用程序部件。通常,模型对象会检索模型状态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View:视图是显示应用程序用户界面(UI)的组件。封装了应用程序的表示层,是呈现给使用者看的信息。

Controller:控制器是处理用户交互、使用模型并最终选择要呈现的视图来显示UI的组件。包括控制流逻辑,控制信息流和应用程序的执行。

MVC设计模式具有耦合性低、重用性高、生命周期成本低、部署快、可维护性高、有利软件工程化管理的特点。

环境下的MVC2与三层架构

MVC2强制实施“任务分离”,在任务分离过程中,应用程序被分成离散的松耦合部件,即应用程序的模型、视图和控制器部件,具有支持丰富的路由机制、测试驱动开发和团队应用程序开发等优点,这使MVC应用程序更易于测试和维护和具有可扩展和可插入性。

MVC2实现了应用系统的职能分工。Model层实现系统中的业务逻辑。View层用于与用户的交互,根据用户操作,调用Controller层进行处理,通过ASP来实现。Controller层是Model与View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用于显示,同时,它也可以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实现应用程序逻辑,完成所需要的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View层。

2系统设计与实现

2.1开发环境

本系统利用.NET技术,以C#语言作为开发工具,以VisualStudio2010作为开发平台,采用MVC2框架,以SQLServer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了CSS和Javascript作为页面的界面设计工具进行设计,来完成对系统的实现。

2.2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分析

本系统已在集团开始使用,各部门内勤员工通过网络访问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培训工作的申报、查询、修改;人力资源中心培训管理人员通过登录管理系统,对单位下属各部门内勤申报的培训相关情况进行审核、修改、,并生成相应的报表;普通员工可以通过集团网络访问培训管理系统,查询自己的培训学习情况,浏览的培训课程信息。

图1为培训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培训管理系统分为培训计划管理、培训信息管理、留言管理、系统设置、学时学分查询、密码设置这六大部分。其中的密码设置和新用户注册是MVC2自带的Membership的功能,培训计划管理、培训信息管理是对培训工作开展的业务进行处理,学时学分查询是员工根据自己的姓名和所在的部门,选择相应的时间段对自己学习的学时和学分进行查询。

2.3数据库设计

培训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表分为两类,第一类是MVC自带的权限管理的Membership数据表,对注册、权限这些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第二类是为处理培训管理的业务流程建立的数据表。本系统主要涉及到的表:

(1)培训计划表。培训计划编号、主办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培训主题、培训目的、培训时间、持续天数、培训地点、主讲人、主讲人简历、培训内容、培训范围、是否对外开放、课程类别、课程等级、学时、学分、培训费用小写、培训费用大写、费用明细、部门意见、填报时间、是否审核、备注。

(2)培训信息表。课程编号、主办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培训主题、培训日期、培训地点、主讲人、培训内容、填报时间、是否审核、备注。

(3)培训照片表。照片编号、照片名称、照片类型、照片、课程编号。

(4)组织机构表。机构编号、机构名称、上级机构编号。

(5)员工信息表。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所在一级部门编号、二级部门编号。

(6)选中员工暂存表。课程编号、选中员工编号、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所在一级部门名称、二级部门名称。

(7)员工培训信息保存表。员工培训编号、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所在一级部门、二级部门、培训课程编号、培训主题、学时、学分、是否审核。

(8)留言管理表。留言编号、标题、内容、上报部门、填报时间。

2.4系统界面与实现

培训管理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具有不同的权限,只有通过系统登录界面以合法身份登录后,才能进入系统主界面选择相应的操作。登录后呈现出系统的主界面,主要作用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调用其能访问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及各个功能模块所要进行的操作。主界面把用户所需要的功能模块调出,把必要的参数传递给各个模块。

对于没有登录的用户,可以浏览培训的课程信息和根据自己的姓名、所在部门查询学习情况;部门管理员登录以后,可以修改个人密码,可以申报培训计划、已开展的培训课程、参训员工申报等。人事部门登录后,进行员工管理、课程管理等工作。

下面通过培训计划申报模块来举例说明系统具体的实现。

2.4.1模型实现

模型封装了应用程序的状态、实现应用程序的功能、应用程序的属性,响应状态查询,提供了访问显示数据的操作。

在Model层里面定义了DepPlanModel实体类,定义了PlanNo、FirDepContactPerson、ContactTelephone等属性,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实现培训计划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操作。

2.4.2控制器实现

控制器是通过接受来自视图上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在控制器定义了培训计划申报的行为。

在Controllers目录下创建DepTrainUploadCotroller.cs负责处理所有培训工作的控制处理。通过publicActionResultUploadDepPlan()创建培训计划申报的控制器,接收来自视图UploadDepPlan用户的请求,然后调用模型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数据,通过视图UploadDepPlan响应给用户。

2.4.3视图实现

视图提供了用户交互的界面,发送用户的需求给控制器。

培训计划申报通过控制器创建视图,自动生成位于在Views文件夹下DepTrainUpload文件夹下的UploadDepPlan.aspx页面,是培训计划申报功能的View层展现,管理员录入相应的数据,完成培训计划申报。

图2为培训计划申报的界面,使用CSS和Javascript进行页面的辅助设计。

参考文献:

[1]程鸿芳.基于MVC模式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第5篇: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1.人力资源优化

在人力资源优化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员工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数量基础上的质量,只有满足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要求,企业才能够不断地壮大,其发展也将更趋于平衡、稳定。从员工质量角度来看就是要求员工拥有相关的专业素养同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举例来说,大部分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都离不开“产品”与“销售”,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如果仅仅是有好的产品,但是没有好的销售团队,那么企业的产品就不能推广出去,显然企业也就不能获取正常的效益;若企业没有质量合格的产品,即便是有好的销售团队,产品依然不能够进行正常的推广。而对于销售人员而言不仅仅要拥有专业化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其他的能力作为铺垫,这样在与客户的交涉过程中才能体现出优势。也就是说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应该是“具备突出的专业化能力,但不存在明显的短板”即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共存。另外员工不仅仅应该具备相应的岗位素养,还需要具备行业意识,这样员工才能保持创造价值的主动性,同时这种意识也将贯穿于实际的工作当中,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下实际的工作质量也将得到提升。从数量角度上看,员工数量的配置与岗位需求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合理分配人员的同时事实上也达到了资源优化的效果。生产是煤炭企业的核心环节,因此生产一线人员的合理配置是极其重要的。但从很多煤炭企业的情况来看,生产人员与行政人员的比例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这样也就让企业的整体性结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总之,在人力资源优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员工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要对岗位人员数量进行协调,让岗位人员数量“趋于平衡化”,这样企业才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2.物力资源优化

生产环节是煤炭企业运转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就需要对生产设施进行优化。很多煤炭企业对设备投入、设备维护方面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样就使得很多生产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从客观角度来看生产设备其实包含了大量的隐性成本项目,如果生产设备优化不够到位就会带来相应的沉淀成本,这样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就会被沉淀成本所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产能结构的优化。从企业资金来看,煤炭企业的资金运转必然是以采购、生产、销售的方式来进行循环,而煤炭产品属于战略资源所以企业只有通过全面预算才能对成本进行更加有效地控制,这样资金效益才能够得以强化[2]。

二、在内涵发展驱动下如何构建煤企经济管理模式

1.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为了让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创造出一种学习文化氛围,让每位员工都投入进去,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员工质量也就能够达到更高的层次。在这种学习文化氛围的带动下必然能够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通过开展专门的培训课程来提高生产人员的操作技术,同时采用定期考核制度来督促员工,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以此来带动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行政工作人员应该让他们对生产环节进行更加透彻的理解,以此来促进他们的目标管理工作和目标协同工作。

2.对员工数量进行相应的优化

对岗位员工数量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到部分人员的实际利益,从承担计划管理工作量大小设计的计划管理组织体系,一般要包括任务、机构和人员配置等内容。第三,计划编制程序。编制计划是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长期计划,不仅涉及问题的范围广,而且花费时间长、人力多。因此,必须动员各级组织,吸收广大非专业计划人员同计划人员协同活动,才能胜任计划的编制工作。为适应这一要求,保证计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就要预先设计出计划编制工作的程序。设计计划编制程序的依据,主要是计划的性质和计划报送下达的时限要求。计划编制程序一般是以示意图形式表明每种重要计划编制的要求、计划开始编制的时间、计划编制和审批的步骤、计划编制过程中各个环节应完成的任务内容和时间,以及信息下达和反馈的途径等。第四,计划调整程序。这是为了使计划既严肃又灵活,更好地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设计的计划调整办法。内容包括调整计划的条件,即在出现什么问题时方能对计划进行调整;调整计划的程序,即按计划重要程度规定的计划调整申报和审批步骤等;调整计划的时间,即按计划延续时间的长短规定出最迟调整和下达的时间。

3.确定计划编制方法

一种计划往往可用几种形式表现。因此,在编制计划之前,应依计划的性质和要解决的问题,先进行方法和形式的设计或选择。现在常用的计划方法有计划评审法及在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本计划评审法、线性规划法、滚动计划法等。综合平衡是基本的计划方法。

4.准备资料

第一,外部资料准备。逐步建立和完善外部情报信息网,并连续地搜集、积累、整理和利用外部情报资料,已是企业有效地推行计划管理,搞好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内部资料准备。企业内部资料反映着企业以往的生产能力、生产经营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将要采取的扩大生产能力、改善管理方案等。因此,要系统地研究、分析企业的科研、新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材料和劳动定额,职工的管理素质,财务状况,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在计划期内的变化。第三,资料的综合分析利用。企业的目标、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条件的准备程度,最后都要通过信息在计划中得到反映。计划是三者的结合点,计划质量取决于三者结合的好坏而最终决定于内外部情报资料的获取和利用程度。因此,企业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必须建立起综合内外情报资料的信息系统,要为计划和其他管理工作完整、准确、及时地搜集、整理、检索、保存和传递有关情报信息。

5.设计计划表格

表格是计划的工具。通过它将计划指标或项目综合汇总,可以表达出企业计划的基本内容。计划表格设计的原则:一是要全面、系统、协调,能满足全面计划管理的要求;二是要科学,能充分反映出计划内容和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三是要简明扼要,用语概括、明了,以避免产生误解和增加计划工作量;四是要有填表说明和计划表编制、上报审批的传递路线。

三、结语

第6篇: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97-02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程序编制的过程和技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运用在具体的编程中。因此,程序设计课程需要学生最大限度地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一般是通过分组,对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锻炼合作精神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融合,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极其强调教师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掌握着整个课堂的节奏,学生只处于从属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的显著缺点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大多是被动接收,影响了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主体目标,教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

2.课程定位不准确,缺乏有效的培养计划

课程教学在目标制定和定位上不够准确,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都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以至于教学重点的划分也不尽相同。对学生的培养也没有针对性,缺乏相应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培养计划不切合社会需求,对当前专业领域的发展理解得不够深刻,导致教学目标制定不准确。

3.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程序设计的语法规则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通常将编程的具体知识或技术作为重点,强调程序语言的规则和要求,这样学生只能接受单一的具体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具体的编程思想。对以后的编程工作影响较大,因为不仅缺乏制定编程思路和知识汇总的能力,还不能独立解决实际困难。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思想和优势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思想

美国著名学者认为,只有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合作中,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否则教育就没有达到目的。程序设计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因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便成为首选。合作学习有以下特征:将小组活动作为教学主体,要求小组成员协作,教学设计则由教师完成,并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制定学习目标和进程等。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成员之间知识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学生不仅要展示自己的知识并与同学共享,还要与其他成员沟通。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1)激发主动学习的激情。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学中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教师仅仅负责引导和控制,具体问题需要学生解决。这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的学习气氛。在实施过程中,合作小组为达到教学目标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如观点不同、任务分工等问题,都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和协作,不能只依靠教师的帮助,因而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2)提高相互协作能力。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学习是个人问题,最多可以相互影响,而不存在协作,缺乏团队意识。但是,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学任务是以整个合作小组形式分配的,成果评定也是以小组名义展开,这就要求成员之间必须通力合作。既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又要使整个团队合作顺利,才能高水平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提高教师水平和课堂控制能力。首先,小组合作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课堂上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既要提高备课深度,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其次,小组合作教学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自由地学习,如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不仅要让学生自由发挥,还要保证课堂纪律。

三、具体应用

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展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遵循平等信任、自主选择、合作共赢、适当控制的原则。具体操作包括准备和实施两个部分。

1.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工作。教师是整个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者与主导者,必须对教学全过程都有精心的策划。既要布置好教学的具体安排和形式,又要给学生分配好具体任务。程序设计课程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强,设计的任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要使整个过程从实际问题出发,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行性。

(2)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接到任务后着手准备,先对任务进行分工,使每个人各尽其责,然后查阅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2.教学实施

(1)小组成果演示、探讨。根据小组的具体任务,分别展示最终成果,并进行讲解,找出具体实施时的问题和困难,分享心得与体会,与教师和其他成员共同探讨更好的解决办法。师生都可以通过提问了解任务实施的具体情况,小组成员应详细解答。

(2)评价和建议。首先,每个小组演示、解答完毕,师生都要对该组的成果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时应将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其次,师生都应对该组的表现给出建议,指出不足。其他组的成员也可以与之进行对比,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总结和说明。

在程序设计课程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相互协作的能力,也激发了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霍淑婷等.大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参与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01).

第7篇: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深层的学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就如俗语中不能把萝卜拔起来看它的生长状况一样。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圣吉用“学习之轮”反映了团队学习的规律和节奏。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周期性活动,对于任何计划和行动,小组成员都需要经历公开反思、意义共享、联合计划及协调行动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而且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推进着团队的形成和发展。在“学习之轮”中,团队学习有着充分的“公开”性的“反思”。团队中的个体是平等的,可以彬彬有礼但不留情面地质疑他人的观点,而且这样的质疑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之上的。在教学中,由学生发展小团队作战练习,通过组织学生操作电子政务实验软件,学生会自发形成不同的团体。这个时候,团体还不能称之为团队,他们并未展开协同作战,而是在练习中不断地谈论各自的思想,赞同或质疑他人的观念,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和位置。

在意义共享阶段,团队成员全面考虑可行的方案,无论方案可能是成熟的或是稚嫩的,这个时候团队成员逐渐建立了共同的基础,讨论使每个个体能够深入思考他人的建议和思想,交流推进“共同见解”,导向了共同愿景和价值。教学安排上,我们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让他们在论坛上充分“深度会谈”,他们交流的内容也作为了课程进度和考核的依据。联合计划阶段,由团体成员共同设计行动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完成决策,学生已经掌握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准备付诸实施,每个成员通过明确角色,在协调分工的基础上,实验进入了协调行动阶段。在协调行动中,团队成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发挥作用,即我们并不要求一个团队的成员必须位置上集中,而是利用团队学习的模式来完成特定任务。在这个阶段,团队可以协调联系不太紧密的各项团队活动,还能够不断修正团队自身的弱点,促进团队变革。而团队变革又将学习推向新一轮循环。因此,在“学习之轮”中,学习是一项周期性活动,经历反复行动、反思和休息。团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不断变革,确定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形成共同讨论的氛围和习惯,并把这种工作和学习方式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行为准则。

二、基于团队学习的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教学策略

团队学习的意义在于“整合”而不是“一致”,也不是简单的提高交流能力的训练,它的组建和运作都需要教师良好引导。在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明确“发挥整体功能”的真谛,因此,团队学习的方法在于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团队。在电子政务实验课程中,教师不需硬性规定团队名单,而是由小组成员自发结合,一般3至5人即可。团队成员往往是基于友谊、社交及共同思想而凝聚,他们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通过一种完善的协调和整体的感觉,强化协作方式。随着团队合作关系的建立,每个成员不需要忽视或隐藏他们的分歧,在团队里可以充分分享信息和思想。

2.确立交流规则。团队需要建立自身的基本交谈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团队成员保证人人参与、互相尊重、畅所欲言、把重要信息迅速传达给团队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等。规则可以帮助团队形成固定的交谈方式和沟通平台。在“行政审批系统”模块里有并联审批事项受理,因为学生没有机关办公的经历,因此在处理并联审批事项的时候,政府网上并联审批的流程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复杂的,通过小组深度交流,每个成员均可以发言,每个成员不怕说“我不知道”,因为他们知道团队的交流规则,最后,他们尝试改变传统政府的工作模式,用“一站式”服务理念来指导该工作流程,使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团队成员在集体讨论时,应先确立交流规则以保证集体谈话成为有秩序和有效率的活动。

3.凝聚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培养的要义有两点:第一,持续学习。团队学习相比个人学习更为注重学习的可持续性,把错误和失败看作是可以修正和改进的。团队的经验来源于持续改进的观念,在实验进行中,很多学生因为有了团队“约束感”,学习态度有了改变,从“安于现状”转变到“创造和革新”。因此,持续的学习观在于把“学习”看作奖励;把“问题和错误”看做学习机会。第二,团队协作。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全体成员贡献智慧、经验、理解和认识,团队的整体意义在于大家的协作和分享,因此,协作和共同成长是团队发展的动力。

4.完成团队计划。团队学习的核心工作在于团队确定“如何做”,即制订详细的任务计划书。学生在操作“档案信息管理”模块时,任务项有明显的先后次序,像预约档案、借阅档案,预约记录查询、借阅归还等任务项目,因此,详细的团队计划应该体现这样四个步骤:(1)识别、阐明问题并按照优先次序排列。(2)分派、协调和明确责任及义务。(3)安排资源使用的时间进度,配置资源。(4)安排进度、承诺并按期完成。学生通过计划体会到管理程序对完成任务的影响,团队计划的实施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任务执行结构。

5.明确团队激励。表彰及奖励是缔造团队活力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表彰和奖励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和加强积极行为去实现团队的成长和长期目标[3]。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团队整体的行为表现并及时反馈给团队成员。每个工作段,教师通过实验进度查询可以将团队进度及时反馈给每个成员,成员在操作中能够快速了解自己和团队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这种快速反应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团队的工作热情。学生不仅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实际操作来认识现代政务办公的程序和内容,而且也感到自身对于团队的作用,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

第8篇: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

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共16个支部,492名党员,其中机关支部5个,村级支部11个,机关党员78名,农民党员414名,流动党员51名,离退休党员15名,行动不便党员22名。我们认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影响力要体现在深入宣传上,触动力要体现在创新思路、转变观念上,成效力要体现在民生保障、经济发展上,体现在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教育,群众得到实实在在实惠上。为此,从一开始的学习培训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建章立制,做到三个贯穿始终。

一是把严格程序要求贯穿始终。在程序体现一个严字,在作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宣传上体现一个广字,程序上注重时间上的要求,注重质量上的要求,每一个时间段严格按时间要求进行,每一个工作段严格按内容要求进行。作法上灵活求新,采取集中学习、上门辅导、邮寄送学和请进来讲、走出去看等方式增强主动性,特别是围绕一村一品,明确学习专题,等村以大棚菜为主,等村以畜牧养殖为主,等村以经济林栽植为主展开学习,邀请公司、大棚户和推选种养大户、经济能人传经送宝。

二是把理清发展思路贯穿始终。把深入检查问题作为关键环节,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指、同志帮,从镇到村切实不避实、不遮丑,确实找出了发展思路、项目产业、新农村建设、民生保障、干部作风、稳定等六大方面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真正对照问题,进行整改,真正为推动发展进行谋划,真正建章立制促进落实,并形成长效机制。在进一步规范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员的议事制度、农村财务委托制度等制度下,重点建立和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特别是镇党委把贯彻县委十二届五中全会精神关于“转型发展年”活动的指示要求和整改落实结合起来,认真审视全镇落实科学发展的目标方向,提出发展现代农村特色农业的方向和重点。

三是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贯穿始终。学习实践活动以保增长为主线,以保民生为切入,以保稳定为重点。注重从水、路、校、医等方面着手,注重在新农村建设、社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用功,注重在群众关心,干部关注,今后发展关连的实事上出力。完成两个村饮水安全工程,六条乡村路硬化工程,全镇初步形成环形路网结构。顺利推进中学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大棚建设,顺利推进沟生态新村建设。精心做好护林防火、安全生产、防汛防疫、地质灾害、危房排查等工作,实现这六个方面平平安安。

二、四议两公开工作情况

一是突出摸清底子,在宣传上下功夫。镇党委在发放在3200份知情卡的基础上,印发资料余份,抽调镇干部和村官组成两支宣讲小分队,分别参加各村动员会,实行重点村重点户入户宣讲,赶集庙会集中宣讲,利用村广播等定期宣讲。同时摸清各村村民代表、党员、两委成员花名和数量,摸清外出务工和行动不便的人员花名和数量,登记存档,动态管理。

二是突出镇包村干部和村官作用,在把关上下功夫。把各包村干部定为四议两公开指导员,把各村村官定为四议两公开记录员。指导员负责选定事情进入四议两公开程序把关,参会人员把关、会议质量把关、两公开把关,为各村配备统一的会议纪录本,由村官开会时负责记录,这两个把关有效避免以往到会人数上的偏差。

三是突出与农村财务委托相结合,在运行上下功夫。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启动时正值年终岁尾,是各村清理旧欠、兑付工款的集中时段,为此,我们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凡大额开支必须按程序进行,对工程已完工,但没有完全按四议两公开程序运行的部分村,在兑付工程款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比如说李家沟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和村的街道排水工程,全部上会以后进行了结果公开。正月文化活动全部按程序进行。沟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庄村的推进村项目建设也步入程序。

第9篇:程序员学习计划范文

学习地图是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岗位能力提升为导向,以职业发展为主线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员工在企业内学习发展路径的直接体现。根据企业中学习地图的覆盖范围,面对学习主体的不同,学习地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整体型、群体型和重点岗位型。一些先进的国内外企业如美国Sanofi-Aventies(美国制药业巨头之一)、安利、西门子、惠普、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国家电网等引入学习地图的理念和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构建学习地图的基本步骤如图1。岗位梳理是通过合并工作职责相近的岗位,将其划分为岗位集群,降低课程库的冗余重复以及学习地图规划的复杂度。同时结合企业各层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各岗位群的职业发展通道。比如国航培训工作中,将专业序列的岗位按工作职责划分为工程机务序列、商委营销序列、乘务序列、地服序列等多个专业线条。

能力分析是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能力分析,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战略研讨会、能力分析研讨会等方法构建出员工能力地图。能力分析包括能力识别、能力分类以及能力分级三部分。基于能力模型的学习地图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与发展不再盲目,而是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层层分解下来的能力要求。比如“西门子卓越领导”管理培训(SiemensLeadershipExcellence)最有特色的部分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卓越领导必备素质要求出发,分析管理人员所需能力,并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Sl-S5),如S5层面的管理者需要提高自我管理和团队建设能力,S4层面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初级管理能力。

内容设计主要包括学习内容获取、学习内容分类、学习内容分级。学习内容获取的主要内容是:首先针对能力分析所建立的能力模型,挖掘该能力的关键要点。其次确定学习内容的听众对象,不同培训对象所需求的学习内容不同。再次检索已有的培训资源,包括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以及市场供应。最后,整合形成所需的学习内容。在学习内容获取后,应当依据前阶段能力的分类与分级,相应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与分级,形成各职位的专业技能类学习内容以及通用管理类学习内容。如在“西门子卓越领导”管理培训项目中,在分析完所需能力后,为S5层面的管理者设计的学习内容包括企业文化、职业计划、自我管理、客户服务与战略技能等;为S4层面的管理者设计的学习内容包括质量与生产效率管理、金融管理、流程管理、组织建设及团队行为等。

最后,以职业发展路径为线索将学习内容整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指引性和方向性的学习地图体系。之前的学习内容可能是根据不同纬度进行内容的划分,比如根据受众对象不同可分为领导层面学习内容、普通员工学习内容等,根据课程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性学习内容、专业性学习内容等,在此阶段要根据职业发展路径进行整合,要清晰描述出从某岗位的一个普通员工晋升为领导干部要经历哪些学习阶段,各阶段都分别要学习哪些通用性和专业性学习内容,最终整合各线条的学习地图,形成一张清晰完整的企业学习地图。

从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先进企业的学习地图应用经验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或称岗位能力模型)、职业发展路径和企业学习资源。能力模型的构建是基础,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指导是措施,而管理好企业学习资源则是支撑。通过构建学习地图,将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的能力管理、知识管理和员工自主学习。那么,公司作为一家特大型电力企业,应该如何将学习地图的精髓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如何发挥学习地图的最大价值,如何创建自己的学习地图,都成为我们必须慎重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先导的公司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新探索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创新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建设一个系统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切入点,探索规律,循序渐进开展建设工作。公司目前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不够清晰、各分子公司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和培训课程开发不平衡、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不健全、培训课程管理的规范性不到位等情况,对落实干部培养要求,全面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培训课程体系又占据着核心位置。因此,我们选择以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探索绘制公司干部教育培训学习地图的途径和方法。

1建立具有南网特色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模型

胜任能力模型是针对岗位或岗位族群,将企业中的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进行区别的要素组合,包括行为动机、意识态度、个性特质、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等。只有岗位所需的胜任能力与员工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相匹配时,员工的绩效才会最高,企业的人力资源才能得以最恰当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用,最终保证企业良好的效益,并拥有行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常见的胜任能力冰山模型,可以将胜任能力这座冰山分为水平面以上的经验、知识、技能和水平面以下的能力、行为倾向和个性特质等。如图2。

根据课程体系的初步规划,我们在生产、营销、基建规划、人资党群行政、财务、县级供电企业各类处、厅级岗位中挑选正职、副职和新任职的典型职位开展研究。通过战略文化解读、结构化访谈、资料阅研等工具方法,依据战略演绎和工作分析等方法,全面梳理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力要求,最终构建起包含素质、知识、技能三个维度的胜任能力模型。示例如表1。然后,再结合公司实际,总结提炼胜任能力要素特征,清晰定义胜任能力级别及各级别具体行为描述。并通过对不同胜任能力特征在调研分析中分值的高低进行分析对比,确定最终符合公司实际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胜任能力及其权重,对胜任能力要求进行进阶性划分和排序,由此确定领导力培养的优先级。比如,在胜任能力模型基础上,通过重要性、可塑性两个维度对领导力培养优先级进行评定,其中重要性与可塑性均高的胜任能力要素,归为优先培养的第I等级,优先开展培训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领导力培养优先级矩阵如图3。

2规划对应的培训课程体系

2.1搭建中高级管理人员学习地图

结合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系统开展岗位梳理、能力分析、内容设计、体系建立,构建起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学习地图,全面解析所需知识点,为各级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学习路径。学习地图关键步骤和要点展示如图4。首先,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职位梳理,归类合并有关工作职责相近的管理人员职位,划分职位族,以此作为构建学习地图的基础框架,在此基础上降低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的冗余重复,开展学习地图规划,以此明晰各岗位族的职业发展通道。其次,通过能力识别、能力分类、能力分级,针对不同管理人员进行能力分析,开展行为事件访谈、能力分析研讨,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层层分解能力要求,构建能力地图,作为绘制学习地图的关键依据。再次,在能力地图的基础上,围绕不同管理人员职位需求,进行学习内容的获取、学习内容的分类、学习内容的分级。学习内容获取是针对所建立的能力模型,建立对应的学习提升方案,包括传统面授学习、在线学习或内部研讨、行动学习等;之后,依据前阶段能力的分类与分级,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与分级,形成各职位族学习内容的分类与分级。最后,汇总所有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将学习内容细分完善,形成相应的职位晋级包,或根据有关管理人员核心工作要求形成职位轮岗包,从而构建起清晰完整的学习地图。

2.2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在学习地图的基础上,结合各级管理人员核心胜任能力要素,构建培训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一是将中高级管理人员按岗位、级别分类,以便明确不同管理人员有差异的培训课程需求。与胜任能力模型对应,把具有相同工作性质和相似能力要求的有关管理人员组成不同系列。首先,根据管理层级不同,分为分子公司领导班子/总部部门负责人、总部处室负责人/分子公司部门负责人、地市级企业领导班子、县(区)级领导班子4个层级;其次,根据职能承担不同,分为经营管理和职能管理2大序列类别。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序列人员建立对应的课程体系规划。二是按照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将课程进行分类,明确课程资源类别。知识类课程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企业文化、安全知识等以知识学习和信息获取为主的相关课程;技能类课程包括完成岗位职责和关键绩效所需的部署培养、绩效管理、电力营销、安全生产等专业课程,再根据专业领域的相近程度,分为不同类别。潜在素质类课程包括企业价值观和管理职责所要求的系统思维、组织协调、学习创新等课程,针对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将围绕其管理职责有所侧重。三是建立岗位胜任能力与相应课程资源的对应关系。基于各级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模型,立足于胜任能力要素分析,针对行为要点的描述内容和关键点,进行梳理和分类,形成对应的培训课程,并确保培训课程与胜任能力要素和行为要点一一对应、不存在遗漏如表2。最后,在已经建立的培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最优化、特色化的原则,针对其中的培训课程和知识点,匹配学习内容,编写培训课程大纲,对培训课程的落地实施进行规范和指引。

2.3梳理和改进现有课程资源。为了做好培训课程体系规划,明确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路径,还要针对公司现有课程资源情况进行系统的盘点分析。将课程资源盘点结果与中高级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模型要求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哪些课程可继续使用或需继续完善或需重新开发。

2.4开发和制作核心课程电子课件。完善电子课件开发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开发核心课程电子课件,适应网络培训和自主学习的需要。

3配套培训课程体系落地指导手册

为促进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更好地落地应用,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培训课程体系落地指导手册,介绍课程体系应用于管理人员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未来持续更新和应用优化的建议,推动培训课程体系的应用落地。

4形成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公司明确提出“培训就是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确立起培训是为了使用的观念。通过构建起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系统开展各级管理人员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实现员工和组织的能力发展,继而使得教育培训工作进入组织关注、部门支持、员工投入的良性循环,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表2

对公司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应用优化建议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培训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企业中员工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发展而量身定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组织体系,既要考虑到公司的战略发展、岗位应知应会,又要立足于员工自身能力现状、学习潜力和职业发展规划,还要有利于员工在迈向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更新。通过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实践学习地图模式的探索,我们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创新建设拓展了思路和方法。我们相信,建成科目齐全、课程完整、线路清晰的学习地图,再辅之以健全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机制,定能增强公司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性、针对性和激励性,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根据在实践探索中积累的经验和加深的认识,在课程体系的实际应用中,笔者认为还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优化。

1统一规划、分层实施

公司作为管理南方区域供电的特大型央企,业务范围相对集中,由公司总部对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进行统一规划,有利于发挥集团公司的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要统一思路、统筹谋划、统一规范、分层实施、持续优化,分步骤、分阶段地在全公司推广并逐步完善培训体系。

2服务岗位、发展能力

教育培训的真正价值正是实现对员工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落地实施必须着眼“服务岗位、发展能力”的理念,系统、全面把握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原则,从宏观层面上反映组织要求、从中观层面突出岗位要求、从微观层面满足干部个性需求,3有针对性设置课程和实施培训,推动各级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组织发展的需要。

3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使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逐步实施推进,优先实施企业发展急需的核心培训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持续总结,及时更新,最终形成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运转协调的教育培训新体系

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