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幼儿美术教育精选(九篇)

幼儿美术教育

第1篇: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什么是儿童美术教育?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什么是幼儿美术教育?其实,幼儿美术教育与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有较大区别。具体来说,幼儿美术教育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他们用美术的语言感性地把握世界,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二、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每个幼儿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它们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位置等。这些都是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象而创造出来的。三、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没的过程,幼儿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

一、幼儿美术教学内窖选择的现况分析

回首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再对照幼儿绘画的发展进程,人们惊奇地发现两者的发展顺序恰好相反:美术史的发展变迁是写实――象征――抽象;而幼儿绘画发展进程则是抽象――象征――写实。幼儿美术发展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回望以前几十年的幼儿美术教育,不能不承认,我们是沿着反幼儿绘画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总体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但这不等于说它已经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境界。纵观当前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实践,有诸多背离艺术教育规律的现象。而艺术体验的缺失就是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体验主要是指人们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事物,并在亲历的过程中伴随发生某种情感反应。但“体验”一词在艺术活动中的内涵,又有其特殊之处。

二、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

(一)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是幼儿萌发审美情趣。这是幼儿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象、思维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学的目标,并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

(三)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达到表现自我、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是幼儿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要使幼儿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从大教育的高度去看待美术教学对幼儿发展的作用,还应从系统的角度,客观分析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的总体构成。对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与美术游戏、命题活动与意愿活动、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教育整个系统、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与幼儿发展、生活经验积累与美术活动开展等等关系进行全面思考。

三、幼儿美术教学的根据

首先,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幼儿美术心理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表现形式、认识特点都不大相同。

第2篇: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摘要】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美好的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本论文基于幼儿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开发幼儿多方位多层次潜在智力为根本,以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阐述了笔者关于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智力早期开发的关系,幼儿美术教育的要点是要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以及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幼儿画的方法四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欣赏;审美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美好的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美术欣赏是美术作品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没有美术欣赏,美术创作便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同样没有美术创作,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观赏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包含了幼儿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感受。而幼儿由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中受到教育美的享受。所以,美术欣赏也可以说的一种与美感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幼儿通过对美术作品感受,想象,体验,理解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地认识美术作品,这就是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许多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绘画技能技巧,手工作品的制作,而忽略了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间经历了感知,想象,理解的心理历程,并由情感因素贯穿过程,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组成成分之一,与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幼儿美术教育体系。

一、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作用

(一)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可以扩大幼儿生活的视野

对于幼儿来说,世界是无穷大的,事物种类繁多,他们不可能观察和体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其实我们大人也不全能。借助许多美术作品,可以使他们接触到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例如欣赏少数民族的服饰,就能使幼儿了解各民族副食的特点,生活习俗,学习色彩的搭配,线条,图案的运用等。

(二)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得使幼儿受到教育和生活的启迪

幼儿通过美术作用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欣赏“雨中的温暖”这副作品,画面中,下着雨,一位老师脱下自己的外套搭在两个孩的是很上,挡住了雨,不仅使孩子欣赏了画面的丰富的色彩,还使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师关心自己的那一份爱,从而引发他们的关心同伴,以至关心周围人。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提高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作品,反过来会对幼儿起着教育的作用,从而提高幼儿欣赏艺术的能力。好的美术作品能激发幼儿的情绪,使幼儿的心情感带愉快的满足,给其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使幼儿认识什么是真善美。教师在知道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幼儿的年龄特征主伐,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活动。

二、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指导

在幼儿园活动中美术教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那到怎么来进行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呢?以下我们就分四点来说说如何指导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

(一)美术欣赏作品内容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应选择与幼儿特征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对象。如小班可选择星星具体,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作品让幼儿欣赏与评价——“例如:小红和妈妈一起在画画,画着颜色鲜艳的大红花,妈妈问她这花好不好看啊?你为什么觉得好看呢?”中班可选择图案复杂,构思构图丰富的美术作品供幼儿欣赏与评价——“例如:老师给小刚看一幅画,里面是一个设置很美的房间,桌上放着一个玩具和一个花瓶,花瓶防在中间。老师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放啊?这样放的好处是什么呢?”从而引起幼儿绘画没,制作兴趣,探究美术作品的制作方法。

(二)美术欣赏作品形式多样化

选择欣赏的美术作品画幅尽可能大些,以便让幼儿看清楚,欣赏对象也可用幻灯,投影,电视录象。电影等方式呈现给幼儿。“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电视录象,让其感受电视录象中美好事物。”在自然景物和环境布置的欣赏中,最好能让幼儿身临其境。“例如:大班“过新年”的活动中,老师可以把教师布置得跟现实生活中真的过年一样,带领幼儿参观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热闹和喜庆的气愤。”

(三)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的使用

在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审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给幼儿欣赏一幅一群朋友在为他们的儿童节而欢呼的画面。在欣赏活动开始时,老师不要急于做讲解分析,可以先问小朋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啊?这是什么节日啊?我们小朋友喜欢这个节日吗?等等。”因为教师一开始就做了讲解和分析这样做极容易给幼儿造成思维定势,影响幼儿自身主动的感知和体验。应让孩子仔细观察,使幼儿自己去发现。其次,教师不要做过多多深的讲解分析,对幼儿进行“赶鸭子上架式”的知识灌输,那样是会适得其反的。教师应主要通过体温的方法,对幼儿加以诱导,使他们沿着一定的程度积极进行思考,联想,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欣赏

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加深对作品的欣赏程度和理解,有利于幼儿欣赏水平的提高。例如,中班折贴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老师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中各种动态的鱼——有的鱼是椭圆形的身体,有的鱼是三角形的尾巴,有的鱼是半圆形的身体,扇形的尾巴……虽然画面上是有几条鱼,半能感到这些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还可以联想到海底有许多漂亮的鱼儿游来游去。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欣赏如何折出鱼各种形状的身体,几条鱼是各不相同,教师又请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体验鱼儿游的形态,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理解。

总之,美术作品种类繁多,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的理解,根据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来进行有的放矢的欣赏指导。

三、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成效

美术欣赏教育要求教师指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美好的事物,了解对称, 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在低幼儿童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有其它活动不可代替的功效,它对开阔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艺术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在进行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时可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一)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来增进幼儿的理解力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采用最多的方法遍是讲解,分析。在引导幼儿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后,老师对作品的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和描述,讲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气氛,理念,使幼儿对作品内涵加以理解。老师在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具体形象,抑扬顿挫,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提高欣赏的积极性,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作品展开丰富联想。同时还可以把作品当时创作的背景或其里面的小故事向幼儿作一简单的介绍,提高他们欣赏的积极性。

(二)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提问加深幼儿对作品的鉴赏力

幼儿对抽象作品作出反映的热烈程度,他们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直觉感受和把握,他们就做所表达的意想和情感表现性方面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多时候大人都不及他们。他欣赏活动中常常感受到一些教师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说出一些让教师意想不到的话。此时,老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见解,保护孩子们的象限经过萌芽,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三)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开展同题材风格的比较欣赏;同题材不同表现水平的比较欣赏,使幼儿在感受和感性选择的同时,老师给予色彩,形状,以及对称,均衡,重复变化等形式美和寓意美理性点拨。

常言道:爱美是人的本性,但并不是说人一生下来就有能够欣赏美的事物的能力。人的欣赏能力不是从娘胎里就带来的,也不是从头脑中突然萌生的,而是,后天在教育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参考文献】

第3篇: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一、美术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最好的儿童画是发自儿童本心的绘画,是顺其自然、天机自发的画,是潇洒自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画。家长让儿童学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审美心理和开发潜在智力,具体包括发展儿童个人情趣爱好,促进儿童身心情感发展,培养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并开发智力潜能,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老师对3-6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调查:请他们画一棵树、一栋房。以这样同样的方法调查上万名幼儿,绝大多数孩子们画出的绘画形象符号如同文字符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龄画这些形象都是同样的符号,一笔不多,一笔不少。当然也有画得较好的,但为数不多。这个调查结果再次证明幼儿的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潜在的创造力。

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化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应当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

二、美术创作是快乐而自由的

创作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天生会画画,但在受到大人们过多的指导之后。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天真,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失去了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被看见的可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总是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察世界,并通过稚嫩的小手表现在画面中,一抹色彩,一点创意,构成一个美丽的世界。孩子们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孩子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表现力不强,画面没有主题,线条凌乱,色彩搭配不合理等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对绘画逐渐失去信心,再也不想动笔。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家长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三、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

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 “涂鸦”,但智力发育早的儿童2岁就能用象征符号画人;再如,一个6岁儿童,如果他画的画同3岁儿童的图画一样,那么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尚处于3岁阶段。从这一点上来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认识儿童绘画自身的水平,还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儿童表现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美术教育家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要点:智慧、感情、社会、知觉、生理、美感、创造性成长。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的快慢。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躁去 “拔苗助长”。

四、通过绘画窥视儿童内心世界

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 “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画中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绘画作品与幼儿心理的关系

幼儿都有绘画兴趣,有的更是情有独衷。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通常都很投入,因而幼儿绘画作品也是幼儿心态的真实反映。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用色习惯和构图特点,往往能够映射出幼儿的心态特征。

五、通过绘画了解儿童性格与爱好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事实上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感受,对于他们的创造表现,家长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量儿童的作品。常听家长说儿童所画的东西不合比例,不像实物,这只能说明我们一些家长对孩子不了解,还看不懂他们的画。

美术课程帮助孩子建立创意思考的习惯,让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创作,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探索世界。并不是让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画家,但创意思维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和职业成就却是至关重要的。

六、幼儿美术教育有哪些价值

1、训练幼儿的观察技能

3-6岁的幼儿观察力迅速发展。幼儿美术教育要教会幼儿学会绘画,必先教育幼儿学会观察,即什么时间观察,到哪里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等,可以训练幼儿的观察技能。

2、 培养幼儿认真的品质

幼儿美术教育是个细致活,不仅观察事物需要细心,而且画面构思、定位布局、加工润色都需要细心谨慎。可见,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帮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会评价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的物体最美观,欣赏优美的事物,并且学会表现美、创造美的技能技巧,比如构思、定位、绘图与涂色的技巧,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4篇: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日本在1876年就开创了自己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注一)虽然比西方晚了39年,(注二)但是日本变异性文化的特点,促使日本不断地借鉴西方的模式,通过一百多年来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笔者在此想就其与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况作一些比较研究,以探讨我国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可能途径。

就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研究而言,日本采纳的是一种内在引导和外在传授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适应具体地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所谓的内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综合的方式加以推动引导,儿童才能得到均衡的健康发展。(注三)

所谓外在教育领域,是指环绕在幼儿周围的外部世界。它具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外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习惯等等。因为成人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无论是制定教学计划,还是进行教学评估都很容易,传授给幼儿往往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这些外在教育内容,在被孩子们接纳为个人经验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充分的想像、丰富的感情,幼儿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秩序和法则,更是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这样外在教育就深刻影响了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感性、洞察力、想象力、欲望等等正是这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引导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

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感受幼儿的欲望和感表,方能窥探其心灵世界的秘密。不管是幼儿的绘画塑造,还是造型性游戏活动,都可以说是完全以这个内在化世界为中心的活动。

就中国的情况而论,幼儿美术教育后才开始注重“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这类课题的教学理论研究(注四)。89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开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注重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视了对游戏理论的研究。但是,我国在感性教育领域,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在化特点及其在幼教中的重要地位与功能尚缺乏应有的了解和重视。其表现在:

1.在整体上尚缺乏对幼教美术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尽管美术教育在幼教中处于主要地位,但是我国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只开设幼儿的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课程,就是没有美术教育的理论课程,幼师系统也同样如此没有美术教育的一席之地,这种状况造成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理论薄弱,难以指导教学实践,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

2.正因为以上的原因,少数研究者认为幼儿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理性活动,即一种把感性形象和具有一般共性的概念融合在一个统一的认识性陈述中的理性活动。因此得出教学指导和评估要用理性分析和计量的方法来进行,根本忽略了主观情感的作用和内在引导的重要原则与指导方式。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就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法来说,日本教育界认为孩子们的绘画表现,制作手工物品的造型能力反映了幼儿不断成长的过程,并作为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鲜明地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是这并不意味对知识技能、欣赏习惯等等外在传授的忽视。以为在造型活动上,对于感情、感觉、形象思维、想象的世界,教师是无法教授的,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倘若说培养能够不断推进的话,那么指的是与知识、技能、欣赏习惯等有关的范围。

日本的这种教学法可能是受了我国传统的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宣传自性是佛,莫向外求,主张依靠本体的自力达到开悟成佛。禅宗的法师崇尚引导,他们往往通过讲述公案等旁敲侧击的方式使人开悟,有时甚至在无语的境界中让弟子感悟道的存在。例如日本传统的能乐大师世阿弥,在他的修道品位思想中就推崇自证自悟的学习方法。世阿弥套用了佛教中所谓的“色即是空”的观念来形容这一方法。所谓“色”是指凭借感觉捕捉到有形技能的存在,而“空”则是指依靠自悟自证的方法印验无形的客观规律。(注五)为了具体剖析日本的这种教学方法,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

1.在教学指导原则上,日本十分重视幼儿造形表现过程中的三环节,即形象思维、技能运作和传达内心活动的环节。具体地来讲:

首先“人是根据形象思维行动的生物”(注六),因此形象思维决定了人们造形表现的意图,意味着教师在指导上,必须使幼儿鲜明地浮现出这个形象,而后才根据形象进行描绘。

第5篇: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1.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智力发展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认为,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双手、脑及身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还要耐心、恒心,以及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而这一切正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进行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智力。

2.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通过美术教育挖掘幼儿的创造力,使每个幼儿能画、会画、想画、创造地画,这对培养高素质儿童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这种创造能力,就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未来和人类美好明天的创造者。

3.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幼儿创作的基础,他们在活动中所能表现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感受。孩子们作画,通常都是经过观察以后才进行的,要让孩子们学着在观察的基础上去画画。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而从小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就犹如给予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走进知识的宝库,这种能力是极其宝贵的,对幼儿的终身学习会有很大的益处。

4.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无从谈起。每一幅幼儿的绘画作品,都又其想象的成分,对于还未涉足社会的幼儿来说,一切都来自于想象。洪红说:“没有比绘画更能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梦想的彼岸。”绘画能够更自由、更直接地表达出孩子用语言不能表达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感情。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新组织、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异想天开,变化无穷。

5.幼儿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操作性强的环境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6.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儿童良好个性如今的美术教育已不是过去的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幼儿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发挥其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有意识地诱导、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7.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其他作用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的能力,通过集体作画让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另外,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绘画的训练和学习,可以有序地培养孩子的耐心、自我控制的约束能力,调动多种因素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让幼儿学会爱父母、爱别人,不仅仅以自己为中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品德。

二、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1.创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儿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走出教室,多看、多听,积累生活感受,提高观察能力。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培养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3.用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进行欣赏活动,并让幼儿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引导并评价幼儿的美术创造活动,在孩子中间多比较,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大胆表述,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5.把多媒体技术引进美术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

第6篇: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观察;欣赏力

《幼儿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绘画和手工能让幼儿表达自己潜在的思想和愿望,如果想要让幼儿掌握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得让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让幼儿在绘画中找到快乐,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一、先观察,后作画

幼儿的创造力不只局限于纸面上,更重要的是对绘画作品的联想与想象,这才是创作的起源。幼儿在创作之前可以想一想自己要画什么内容,对自己的作品展开联想。这时,观察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小班的绘画活动“小树叶”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在林间和草地上观察各种不同的树叶,让幼儿捡拾一些形状各异的树叶并带进教室,放在自己的桌子上,仔细地观察树叶的结构、形状等。接着,教师通过提问、谈话的方式让幼儿讲讲自己捡到的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如有的像扇子,有的像手掌,有的像水滴等,这样就比较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也容易画出树叶的造型。

二、要注重画面的协调性、完整性

一个小朋友画的是秋天的树叶,并不只是笼统地画出树叶的样子,而是进一步给画面增加了色彩的点缀。这样一修饰,画面就表现得比较丰富。画面中所表现的树叶的形状、线条、色彩等也都比较生动。对于树叶的颜色,他并没有用单色来涂,如一片叶子是绿色,另一片是黄色,而是根据当中的一条茎作为分界线,在一片树叶上涂上了两种颜色,在深浅搭配上具有一定的协调性,这样使整幅画具有了一定的童趣。

三、了解特色文化艺术、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力

在开展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时,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花瓷,孩子们都被这素雅又美丽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为了让孩子们熟悉各种好看又简单的花纹,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青花瓷的具有代表性且简单的花纹供幼儿参考,然后在白纸上画上盘子的形状请孩子们来动手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青花瓷,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都画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青花瓷。

四、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功能

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多种绘画形式,为幼儿提供绘画工具、材料,这是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不同的材料也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例如,可以为孩子们准备刮画用的刮画纸、喷刷画用的喷壶和牙刷、纸绳画的各色纸绳,幼儿对每种材料都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每种材料都去尝试,慢慢地发现:材料不同,作品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效果也不同。这样的形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喜悦,也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创造性不断提高。其次,要使幼儿能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功能。孩子们在尝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材料后,喜欢上了探索和创造。为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教师要不断地给孩子们创造好的条件,好的契机。比如,春天到了,可以让小朋友通过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用画、剪、贴、捏等方法在美工角布置“美丽的春天”。他们有的用彩色笔画大树,有的用硬纸板做成大树的树干,用粉红纸做成桃花后一朵朵贴在大树上。有的用超轻黏土做蝴蝶、蜜蜂,再用细铁丝穿起来插在大树上,构成立体造型。有的用彩纸折成小鸟,用橡皮泥捏娃娃,有的用牙刷来喷刷蓝天……涂涂、画画、剪剪、贴贴,让孩子们放手去画,不但培养了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锻炼了孩子的手臂协调能力。大班的孩子动手能力都很强,所以,要引导大班的孩子充分运用起自己的小手。比如,在刚开学的时候,教师要为孩子们准备新颖的美术材料,如五彩纸绳、各色毛根等。纸绳是一种具有很好塑造性的材料,能做出很多漂亮的纸绳作品。孩子们能通过对纸绳的折、绕、叠等不同的形式来制作作品,小朋友们制作的五彩小鱼、七彩蜗牛、漂亮小手包在班级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孩子们看着这么漂亮的手工作品,都纷纷想要动手试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势必会有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推陈出新,这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理论的重要突破,而且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对教师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绘画活动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观察、后作画,要注重画面的协调性、完整性,要了解特色文化艺术、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力,要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常利芹.有效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乡学院学报,2013(05).

第7篇: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一、打破禁锢幼儿头脑的枷锁

幼儿有着跟成人不一样的世界,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幻想,简简单单的一个圆形,在他们眼里可能是一个皮球、也可能是一块饼干……可是有些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却用许多条条框框限制和抹杀了幼儿独具创造性的想法。我曾经看过一位教师教幼儿画树的场景,我看着她拿着蜡笔,边画边说:“我们先画粗粗的树干,再把三根树枝画上,最后画上绿绿的树叶,一棵树就画好了。”结果幼儿画出的树都跟教师示范的一样,连树枝也都是画了三根,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幼儿多以临摹为主,在这种教学中失去了自己的想法。

幼儿有着对世界色彩的独特感受,要想将这些感受体现出来,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联想来引导幼儿,让幼儿在他们的作品中发展个性、不断创造、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如“紫黑的葡萄像小朋友圆溜溜的眼睛”、“圆圆的葡萄像小汽车的轮子”等,让幼儿发挥想象,在原有已画好的葡萄基础上,把葡萄生动化,变成其他事物。当然,这些想象只有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才会实现。

二、解开幼儿手上无形的手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间。”美术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使幼儿更真实了解事物的特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而在中国,在家长庇护下的幼儿总是欠缺动手的机会,长此以往更会摧残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在平日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临摹教学方法,让幼儿动手体验操作之后再拿起笔进行绘画。

有一次我们进行的是蜡烛滴画美术活动,我将范画展示给他们看后,幼儿都很惊奇纸上的小雨点到底是什么,于是我就借此机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请他们用手摸一摸,摸完后,幼儿们都说感觉滑滑的,可又猜不出是什么,我告诉他们那是蜡烛燃烧后滴下的烛油,个别喜欢动脑筋的幼儿问我:“蜡烛滴下的烛油不是像水一样的吗?为什么纸上的烛油硬硬的?”经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我又拿出蜡笔和颜料,让幼儿在尝试中发现颜料不溶于烛油,最后创作出很特别的作品。

三、摘下遮掩幼儿双眼的布条

幼儿的眼睛充满灵性,他们往往能发现成人没有注意到的奇趣世界,如果使之蒙蔽岂不太可惜,要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知道怎样看、怎样观察。大自然中有许多美的瞬间等待幼儿发现,教师更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神奇美丽的自然界。幼儿在观察中可以发现蜗牛有两根小触角、螃蟹喜欢横着走路、自然角的植物是这么多姿多彩……在幼儿观察的同时,他们的大脑也在飞速运转着,记录下了大自然写实的一面,知道了有关植物生长情况、动物习性的知识,从而能在自己的画纸上画出更真实的世界。

有一次美术活动是要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幼儿在画纸上这儿画一辆、那儿画一辆,最后只见画纸上乱七八糟地画满了汽车,于是我就让幼儿观看一段马路上汽车行驶的片段,看完后我问幼儿:“你们发现视频里马路上的汽车开起来和你们画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几个聪明的幼儿立马就发现了汽车在同一路面上都是顺着一个方向行驶的,一辆挨着一辆。有时候需要幼儿用眼睛去观察生活,才能不断创新、完善。

四、让幼儿张开嘴巴自由发言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平时,教师讲究纪律性,幼儿一般不能随便插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还是要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说一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

在幼儿绘画完后,教师要引导幼儿互相点评,说说他人或自己好与不好的地方,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幼儿通过叙说、倾听,了解了自己在绘画中的优势,从而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从而使幼儿在点评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逐渐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常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次我们画长颈鹿,一个幼儿看到长颈鹿后问我:“老师,它脖子这么长,怎么睡觉啊?”虽然这个问题听起来与美术活动无关,但是我还是回答了它,告诉他:“生活在非洲的野生长颈鹿往往是站着睡觉的,而在动物园里生活的长颈鹿通常是趴着睡觉的。”为此,在活动后我还特地找了长颈鹿睡觉的照片展示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对长颈鹿的印象就更深了,同时他们也增长了知识。

五、让幼儿挣脱束缚融入自然

在狭隘的环境中是画不出好的作品的,只有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幼儿才能不断创新,丰富自己,不然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世界只有井口一样大,看到的事物始终只有那些,自然画不出什么东西了,幼儿画画并不是要他们掌握很多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扩大幼儿的绘画空间,让幼儿从室内走到室外,在户外观察体验中,创造的源泉才会不断地涌现。所以平时,我们要把握好每次外出机会,使幼儿在看看、问问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激发创作灵感。除此以外,教师还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安心画画。

第8篇: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涂鸦;幼儿;美术教育;应用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绘画教育则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内容,绘画教育的开展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绘画能力发展规律,而“涂鸦期”正是幼儿美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涂鸦教育的应用。

一、涂鸦教育概述

唐代诗人卢仝曾经写道:“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这句诗主要写得是诗人的儿子十分顽皮,在是书上用墨汁随意写画。这便是“涂鸦”最早的出处。国外最早对“涂鸦”的解释也是乱涂乱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涂鸦”一词则演变成一种时尚的文化艺术,即在墙面、地面甚至汽车、火车上涂绘、喷绘出的色彩艺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涂鸦”一词主要用来形容幼儿随意地、自由地涂画的行为,从刚开始无意识的涂画逐渐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因此,涂鸦对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幼儿美术发展的最初阶段被称为“涂鸦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幼儿以玩乐的态度无意识地、不受人支配地随意作画,涂鸦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不一定就是在课堂上拿着画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如在吃饭时拿筷子勺子蘸着汤水在桌上涂画,玩耍时拿着石头在地上涂画,等等,都属于涂鸦。幼儿的涂鸦作品可能在旁人看来杂乱、不美观,但却能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抒发他们内心的世界。

二、幼儿美术教育和涂鸦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然而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这就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一方面,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更加重视技能的传授。美术教师会选择让幼儿在课堂上进行模仿做画,把幼儿的作品与范画的相似程度作为评判标准,误导幼儿对基本的审美发生了偏差,认为“像”才是最优秀的。另一方面,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有一部分的教师已经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孩子们,但忘记了自己仍是可让的主导者,对幼儿起着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教师只是一味的放任,让孩子自由地想象,但孩子们却因为不具备基本的绘画能力而无法将想象用画笔表现出来,长此以往美术教育仍然达不到应用的效果。

涂鸦教育在我国也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来看,幼儿在涂鸦期并不是全部都对涂鸦感兴趣,事实上有大多数幼儿并没有表现出极高的热情,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幼儿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包括理解能力的差异、认知能力的差异以及动手能力的差异,都对幼儿的绘画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就家庭来讲,很多孩子在还没有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涂鸦阶段,但家长并没有对幼儿的涂鸦行为加以鼓励和引导,而是采用责备的态度阻碍了幼儿的发展。但最重要的还是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不当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使幼儿对涂鸦丧失兴趣,也可能因为教师的放纵而对绘画不加约束,过于自由。因此,除了要重视涂鸦教育的价值之外,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恰当的应用涂鸦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涂鸦教育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激发幼儿的涂鸦兴趣

幼儿对涂鸦的兴趣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在幼儿美术课堂上呈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包括实物、图片、声音等等,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内容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有一定的认知,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以涂鸦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在幼儿面前拆毛衣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线条的魅力,可以通过吹泡泡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色彩的变幻。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内心的世界表达出来,教师要能够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创设幼儿涂鸦的情境

很多幼儿涂鸦期之初,是在家里随意乱画,可能会把雪白的墙壁涂上各种颜色,也把家里的家具涂得一塌糊涂。大多数的家长缺乏对幼儿涂鸦的认识,认为这些行为是具有破坏性的,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糕,所以家长往往采取的都是指责和警告的方式,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涂鸦创作。所以说,环境对于幼儿的涂鸦有很大的影响。幼儿美术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舒适宽松的环境,更他们能顾自由、愉悦地创作,还可以随意选用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如用手指、手掌蘸取颜料作画,只要能够切实地抒发幼儿的内心感受,都是可以鼓励的。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和家长增加沟通,使他们认识到涂鸦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努力。

(三)给予幼儿涂鸦适当的指导

幼儿的涂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发生变化。在涂鸦的初期,幼儿对自己的双手还不能熟练的支配,涂鸦也是随意的;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他们的心理在成熟,生活经验加深,对双手的控制力也提高,涂鸦作品也能够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美术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素材让幼儿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艺术形式,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多多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干预,启发他们联想到更多的东西。总之,幼儿的涂鸦过程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完美地表达内心世界。

(四)选择正确的评价方式

幼儿的涂鸦是自由的、随意的,不应该有很多标准来束缚他们,也不该以像不像作为他们涂鸦的最终目的。即使他们画的是杂乱无章的线条或者只有几个简单的符号,但这些都是他们内心的感受,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幼儿美术教师应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站在成人的立场对幼儿的涂鸦妄加评价。美术教师需要做的是鼓励和称赞,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掌声。教师还需要给幼儿创造描述他们作品的机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讲解,试图理解他们的作品。教师的肯定是幼儿继续创造的最大动力。

总之,涂鸦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幼儿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时机,适当地引导幼儿进行涂鸦创作,挖掘幼儿的潜力,启发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情感培养

美术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其特殊之处在于美术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美术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知识性的、技巧性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教育学生学会作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感知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老师需要把知识与趣味统一起来,让幼儿在学习到美术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培养出优良的艺术素养。

一、情感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们大多都是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实质性区别是儿童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社会的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准则、价值观念、行为标准等等这些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东西的过程,即内比过程。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对下一代人的素质培养。在进行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在美术课程中,如果要顺利地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老师利用美术课程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教师需要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对大自然中的景物进行描绘,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他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

二、创作轻松、愉快、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才能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因此,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便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例如,在绘画教学中,在课堂上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尽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绘画的魅力及学习的乐趣。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是自由的,这样能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后,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在创作时的情感。这时,老师需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想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创作。大家愉快地参与其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在创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并且在对艺术创作能力上得到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在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点。而且,幼儿处于成长阶段,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德国著名的美学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一点:“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也必须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接受美的熏陶。而美术作品本身就蕴含有这种轻松愉悦感,它这种轻松愉悦感是通过直观感知来获得的。所以,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创作中,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失去想象力的美术课程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因此,学生不会对其产生丰富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也不能顺利地开展。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感悟,根据自己的感悟讲想法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通过幼儿在美术的情感培养中,激发其想象力,对于以后无论学习,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工作生活都有非常大的益处。

五、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要求

首先,要尊重学生。对于幼儿来说,给予过多否定和批判对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有伤害,不利于今后人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多一点倾听学生对于艺术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当时创作的情感。同时,老师要对与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于幼儿教育,老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引导他们,才能在情感上进行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认真研究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体验,为其所接受,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这一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不能实现的。为此,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因材施教,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和情感发展水平,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六、结束语

在美术教育中注意学生的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观察和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获取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机;美术教育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帮助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美术教学中,除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智力,更要重视对他们的情感教育。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情操,就应该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这是情感教育赖以实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琳婧.美术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分析及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