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概念英语范文

新概念英语精选(九篇)

新概念英语

第1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今天又上新概念英语课,虽然已经是第二次了,可是心还是“咚、咚、咚……”的跳个不停。

和上一次一样,到了上新概念英语的地方,很多人还没有来呢,我坐在座位上一边看这次要听写的单词,一边等着同学们的到来。等到人都到齐了,老师就开始听写了。这些词语里只有两个难的,一个是excuse,另一个是pardon。老师第一个就听写了excuse,我背的很熟,写对了。我想:后面没什么难的了,我一定可以像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果然后面我过五关斩六将,很顺利的通过了。只剩下一个pardon了,这个单词是最后听写的,我也没有背熟,有一个地方我迷惑不解:pardon后面是“on”还是“en”?我决定孤注一掷,选择了“on”。

开始上课了,老师一个图一个图的教我们读一共有四幅图。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一位先生去物品存放处去他的雨伞和外衣,他给了服务员号码,服务员第一次把伞拿错了,第二次又拿错了,第三次才拿对。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都慢慢地会背了。老师叫我上讲台背一遍,我在台上和台下一样,很熟练的背下来了,得到了一个小奖品。一个苹果贴画,我很兴奋。下课了,练习册和听写本都发下来了,我的两个都全对,我高兴的又蹦又跳。

我比二级的时候正确率高多了,我进步了!

第2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关键词】《新概念英语》 图书出版 品牌形象

随着图书市场的发展,出版社间的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明显,许多出版社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品牌宣传的投入,认为只要投入大,覆盖面广就能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其实这是个误区。图书品牌宣传的重点在于目标读者的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是建立在出版品牌形象来源分析的基础上。

品牌形象(Brand Image)指的是存在于消费者记忆之中,与某个品牌相连的联想,也就是消费者已经形成有关品牌的知觉组合。

品牌形象是一个复杂而且带有情境性的系统,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品牌形象模型。由于贝尔模型简单、直观,也比较系统、全面地概括了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适用性广,本文采用该模型进行分析。

一、贝尔模型简介

贝尔认为品牌形象通过公司形象、使用者形象和产品服务形象三个子形象得以体现,而描述品牌形象好的起点是消费者对品牌相关特性的联想。这些联想可以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属性。

所谓“硬性”属性就是对品牌有形的或功能性属性的认知。例如对于图书而言,相关的硬性属性就是知识、文化、出版社有形资产等。这种硬性属性对于品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品牌一旦对某种功能属性形成“独占”,其他品牌就很难再以此属性进行定位。“软性”属性反映品牌的情感因素,青春校园小说就容易让人联想到阳光的学生、自由恋爱和积极奋斗。这种软性属性已成为区分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这种情感一旦建立,就很难为人所模仿。

消费者将企业的各种相关信息和公司产品的使用经验整合形成企业形象,这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称为组织形象。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革新性、历史延续性(如企业的历史、规模、实力等)和社会营销意识,以及给消费者的信赖感。

使用者形象是指品牌使用者的人口统计特征,这是“硬性”方面的特征。另外还包括使用者的个性、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等软性方面的特征。产品服务形象是与产品服务本身功能或所带来的利益特征相对应的品牌特性。另外,产品产地、包装,以及其所能满足的需要等特性都构成产品服务的形象。

这三个不同的子形象对品牌形象的贡献依据不同的产品/品牌会有所不同。就像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企业形象对于联想电脑品牌形象的影响就很微弱。积极的公司形象将加强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感知。

二、《新概念英语》的品牌形象分析

《新概念英语》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培生教育出版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出版,其作者路易・亚历山大是世界著名的英语教学权威。《新概念英语》是一本深受英语爱好者喜欢的图书,为何其能够在市场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本文结合贝尔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贝尔模型理论,《新概念英语》的品牌形象包括:图书形象、出版社形象、读者形象三个部分。

1、图书品牌形象

在外语学习图书中,《新概念英语》图书的价格适中,在价格上该书没有多少优势。同时在装帧设计上,该书也没有突出之处,但在内容上,《新概念英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新概念英语》在引入中国时,“专为中国的英语学习人士而改编”、“更新换代”、“简洁精要”等内容特征让读者能够接触到听说读写方面的系统学习。读者也常常对《新概念英语》中一个个经典地道、风趣幽默的小故事散发出的天真质朴的魅力记忆犹新、赞不绝口。读者不单单能够从故事中学习英语,同时能够通过书中的小故事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在读者心目中这本书的形象是“简单易学”、“内容全面系统”、“学习效果好”、“全球读者公认”。

2、外研社的企业形象

外研社的硬性属性有:外语图书种类、销售渠道、实用性、企业发展历程、国内出版商、市场占有率、版权贸易能力。软性属性有:外语学习类图书的研发能力、品牌宣传能力、社会责任、读者口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外研社就开始了外语教学图书的选题开发,在20多年的发展中,外研社在外语图书的开发上不但涵盖了英语、俄语、法语等大语种的学习用书,还针对不同语种国家的读者开发了汉语学习图书,所开发的学习图书细致到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被誉为“英语图书产业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外研社这种英语图书产业“领导者”形象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独特的稀缺资源,它能让外研社的企业形象更有排他性。

外研社的发展是伴随着全国外语爱好者一起成长起来的,每到一个历史阶段,外研社总是能够捕捉到最新的外语学习的热点。1995年,外研社作出由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转移的战略部署,力革图书品种芜杂、选题平庸的积弊,集中精力,抓拳头产品,实施精品战略。从市场挖掘精品,以精品营造市场。1999年外研社逐步走向“以教育出版为中心”的发展道路,“面向全民外语教育,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终生教育”。进入2000年以来,外研社提出“以出版为中心,以教育培训和服务为两翼,产、学、研结合,形成综合发展的服务平台”,进入了一个纸介、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多媒体、立体化出版的繁荣时期。从外研社这些不断调整的发展战略来说,可以看出外研社敏锐的市场判断力,也能从中体会到外研社“发展求新”的形象。

外研社在全国小学英语教材市场占有1/3左右的份额,在英语读物和一般英语图书市场上更是稳坐第一把交椅。据统计,2008年外研社在英语图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6.33%,超过第二名到第四名的市场占有率的总和,在英语读物和基础英语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则分别高达22.06%和48.64%。市场占有率说明了读者对外研社图书品牌的认可。

在版权贸易方面,外研社更是走在了其他出版社的前面,在由北京市版权局主办的北京地区版权贸易“十佳出版单位”、“十佳版权经理人”和“金牌版权经理”评选活动中,外研社曾经多次获得“十佳出版单位”,外研社的多位员工获得“金牌版权经理”。外研社的国际合作模式也从原来的引进版权,发展到现在的“实力联姻”模式,通过合作双方共同策划选题,共同拥有版权,共同推广销售,甚至共同投资来实现效益最大化。现在外研社无论是品种上还是发行码洋上,国际合作项目在外研社的比重都达到了30%。

外研社对于自身的品牌宣传也非常到位,不但经常策划一些英语学习交流会,还积极和媒体合作。从《新概念英语》到书虫系列,再到最新开发的青少年英语学习系列图书,是外研社以 《新概念英语》的品牌效应为基点开发的系列图书,不但扩大了整个系列图书的品牌价值,而且还引发了英语图书出版热。

3、目标读者形象

对于《新概念英语》的使用者来说,其硬性属性影响比较小,因为这本图书读者适用层面非常广泛。在软性属性方面,《新概念英语》定位的群体比较宽泛,照顾到各个阶层读者的需求。

但是读者形象还受到群体的影响,随着群体特征的改变,读者形象也会随之改变。特别是读者形象软性属性中的价值观、爱好等,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是保持稳定的,但是读者还是会根据群体的反应作出细微的调整。《新概念英语》的读者群体范围广,图书内容常会成为群体讨论的话题,一些读者为了不被群体孤立,会改变自己的个体特征来适应群体,读者的品牌忠诚度较高。

结 语

综上所述,《新概念英语》的品牌形象主要来源于图书内容,这也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如果没有内容作为支撑,那么图书品牌就缺乏了宣传基础。

其次,企业形象也是品牌形象的来源之一。外研社在出版界具有较高的声誉,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外研社的品牌价值达23.92亿元,这是企业实力最好的诠释。

由于不同的图书有不同的品牌形象,因此出版社也会采取不同的品牌推广策略,品牌形象来源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不过由于贝尔模型本身没有考虑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分析品牌形象来源构成时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显现,但是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品牌形象的突变,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①董俊虹、董芳,《基于贝尔模型的翻译过程心理认知探究》 [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42-46

②外研社网站资讯中心,《外研社点读书:庞大的全线图书出版计划》,省略

第3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我在沈阳新东方的第二教学部上的课,班号是07n318,从一月三十日上到二月二十日,春节期间休息了4天,十八天的课,学费是610元rmb!因为这学费,我一节课都没有拉下!每天十点左右从家里出发,晚上要八点左右才能到家,每天的通勤费和餐费加起来,平均一天100元rmb!我的学习成本太高了,所以我的收获应该是最大的!我的却做到了,认识了三位恩师,应鸣-高原-王品,新东方的新概念三的王牌师资,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丰富,还有就是我一直渴求的西方文化思维和看清问题本质的能力和坚定自己奋斗的信念,所以我确认:我的付出,超值!

应鸣老师负责的课程是和写作有关的,高原老师的课程是与词汇和语法有关的,王品老师的课程是与西方文化和思维有关的!在这里,我不得不感叹新东方师资结构安排的合理性,所谓结构决定性质,授课效果可想而知!由此,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了在开学后参加新东方考研英语的培训!

在新概念三的学习中,似乎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英语学习,我终于找到了学通英语的不二法门,那应该就是诀窍了吧!我以前常常问英语学的好的同学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可是答案却让我望而却步,今天我才明白,有些东西,一些属于你的东西永远都是你自己感悟出来的,而不是借鉴别人的。印证了那句话,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应该就是最合适的!这一天来的不晚!

第4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复合词;拼缀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31-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量新生事物涌现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与之相对应的新词(neologisms)。英语中不断出现的新词引起很多学者和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对英语中的新词从构词法角度进行了详尽的搜集和整理,也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新词产生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英语中出现的有关“人”的新词进行分析,所选语料来源于wordspy网站,通过这一研究试图揭示新词产生的心理认知机制。

二、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是探索意义构建、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Fauconnier & Turner,2002)。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是概念整合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各空间之间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对应连接。在概念整合中,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形成类属结构。合成空间除了包含类属空间中的类属结构外,还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合成空间本身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而建立起的新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新现结构不存在于原有的输入空间中,体现了概念整合的创造性。概念整合中的任一空间都能随时得到调整,不但输入空间可以影响合成空间,反过来合成空间形成之后也可以影响并调整输入空间。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三、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中关于“人”的新词的认知分析

1.本研究的新词汇来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也高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各类新词汇也应运而生,而人作为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身份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新的词汇来描述其新的特征,英语中因此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人”的新词汇。本文所指的“新”是指1996―2012年这段时间,研究所用的语汇来源于英语新词网站http://,该网站已开办近20年,积累了大量英语新词。网站收录从1996―2012年间的新词共计5475个,词汇包括经济、文化、语言、科技、社会学等,其中在社会学类词汇中关于“人”的新词共有433个,在所有类别新词中占有比例是最大的,占全部新词的7.9%。通过对这433个新词进行构词法分析后笔者发现复合词和拼缀词分别占45.7%和29.3%,是此类新词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两类词,对这两类新词进行认知分析显然对于理解新词的认知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本文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这两种类型表示“人”的新词进行认知分析。

2.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表示“人”的英语复合词。复合法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创造英语新词的构词法,但复合词的构建机制又是十分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单词的意义相加。当然有一部分复合词的意义可以看作是两个独立单词的意义拼合,比如新词“career coach”就是职业指导或职业咨询师的意思。但英语中很多复合新词的意义往往是更加复杂的,比如“pancake people”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做煎饼的人”,而是指在信息时代涉猎各个领域而不是专注某个领域的一类人。理解复合概念的过程也是创造新概念的过程。下面以新词“barking head”为例来探讨用复合法创造新词的认知过程。

“Barking head”指的是“狂吠政论家”或“大声且粗鲁发表评论的评论员或专家”。该词的意义构建过程需要首先建构起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建构了大声叫嚷、吼叫的人头的心理空间;输入空间2建构了狂吠的狗的心理空间。两个空间的相似特征“野蛮、粗鲁、偏见”投射到类属空间,而在合成空间形成的新结构就成为“持有偏见粗暴发表评论”,这样新的意义就产生了:大声且粗鲁发表评论的评论员或专家,如下图所示:

这一意义建构过程也遵循了概念整合的转喻压缩原则,即输入空间的某些成分往往通过转喻等压缩手段进入合成空间。这里的“人头”经过转喻映射,代指这样一类人,其理据是人头在人体器官中的重要性,故而经常成为人的代称。比如英语中的谚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就是用“head”一词代指人。采用类似认知机制创造的新词还有“shouting head”,“robo-signer”等。

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表示“人”的英语拼缀词。拼缀法(blending)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构词法,是把两个词同时进行裁剪,或截头去尾,或只裁剪两个词中的一个,保留另外一个,然后把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词。如“many”(male + nanny男保姆),“celesbian”(celebrity + lesbian本身为同性恋者的女名流),“frenemy”(friend + enemy伪装成朋友的敌人或互相竞争的同伴)。拼缀词结构紧凑,把复杂的概念压缩在一个语言单位里,研究拼缀词形成的认知机制对于我们认识词汇语义心理构建过程具有普遍的意义(周启强、白解红,2006)。下面以新词“screenager”(屏幕少年)为例探讨用拼缀法创造新词的认知过程。

“Screenager”是由“screen”和“teenager”两个词拼凑而成,汉语可直译为“屏幕少年”。新词“screenager”的语义建构可以用概念整合理论中的简单型整合方式来阐释。在简单型整合网络中,一个输入空间包含特定框架及其角色,另一输入空间包含无框架组织的元素,跨空间映射将角色与元素进行匹配。该词的创造过程首先需要建构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输入“screen”这个概念,该空间包括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角色;输入空间2输入“teenager”这个概念,该空间内容为十几岁的青少年这一元素,跨空间映射在角色与相应的值之间进行匹配后,合成空间中便形成了“屏幕少年”这个新词的意义:经常坐在电视和电脑前、对各类技术信息领悟能力较强的年轻人。通过类似的概念整合还可以创造例如“nico-teen”(nicotine + teenager会抽烟的十几岁青少年)等新词。

四、结语

人类社会活动的多样性造就了社会主体“人”的复杂性,各类关于“人”的词汇的创造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部分英语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主要对复合词和拼缀词进行了认知分析。但本研究涉及到的新词数量十分有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的新词类别也不够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这一理论在新词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2]周启强,白解红.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3]王文斌.翻译与概念整合[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六课《珀西·巴顿斯》(percy buttons)的原文如下:“i have just moved to a house in bridge street. yesterday a beggar knocked at my door. he asked me for a meal and a glass of beer. in return for this, the beggar stood on his head and sang songs. i gave him a meal. he ate the food and drank the beer. then he put a piece of cheese in his pocket and went away. later a neighbor told me about him. everybody knows him. his name is percy buttons. he calls at every house in the street once a month and always asks for a meal and a glass of beer.”下面我们就从这篇文章谈起,讨论一下段落写作技巧,主要是写作时如何进行名词和代词间的替换。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表来对这段话进行拆分。

如果我们纵向观察这个表格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名词和代词的替换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对英文中名词和代词之间的替换作如下总结:①当可数名词第一次出现时,可数名词前一般使用不定冠词,即a(n) +名词,或可数名词以表泛指的复数形式出现;②当这个名词第二次出现时,可以用代词替代它,比如he/she/it/they;③当这个名词第三次出现时,该名词前可以使用the/this/that/these/those。当然,在个别情况下,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互换。

经过以上名词和代词之间的替换,我们就能连续写出三句话,而且句子和句子之间不用连词。如果将以上原则巧妙应用于我们的考研英语写作中,那结果将会如何?答案是文章段落框架简单明了,意思表达清晰自然。那么如何在考研英语写作中运用以上原则呢?下面笔者来为各位考生具体讲解。

描述段写作中的“名词和代词替换”技巧

考研英语写作的图画题内容比较复杂,但如果考生掌握了“名词和代词替换”的技巧,文章的段落框架就会变得十分清晰,写作思路和句与句之间的连接也会简明得多。下面以2000年考研英语写作题目“商业捕鱼”为例来具体分析。根据题目要求和上文的总结,我们可以写出如下描述段。

有了“名词和代词替换”这一招,句子和句子之间用“不定冠词+名词”或“表泛指的名词复数”、代词、“定冠词+名词”或“表特指的复数名词词组”进行交替指代,就能给每个句子自然地提供一个主语,剩下的句子部分考生根据图画内容依次补充完整就行。这样一来,考生就能轻松写出完整的描述段了:the pictures describe various kinds of fishes. they were flourishing in a vast ocean in 1900. these fishes were decreasing rapidly in 1995, while fishing boat numbers were increasing at an accelerating speed. obviously, these fishing boats can be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rampant commercial fishing by human beings in the past decades.

写到这里,我们几乎要向《珀西·巴顿斯》的作者脱帽致敬了,他这段文字可谓是我们仿写的典范。不过,我们还可以对“名词和代词替换”原则小做调整,再学一个“变招”,就是将第二句话的they变成which/who,形成非限定性定语从句:“the pictures describe various kinds of fishes, which were flourishing in a vast ocean in 1900.…”这样一来,考生的作文就锦上添花了。

阐述段写作中的“名词和代词替换”技巧

“名词和代词替换”这一技巧不仅可以用于写作描述段,还可以用于写作较为难写的阐述段,简化阐述段的框架。下面还是以2000年考研英语写作题目“商业捕鱼”为例来具体分析。在写作时,根据上文总结的技巧,我们可以这样写出阐述段,无需大量背诵范文。

掌握技巧,积累相关表达

通过“名词和代词替换”这一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等于把考研英语写作的模板简化了。那么简化模板之后,考生应该做什么呢?很简单,改变以前的全篇背诵的模式,多积攒有用的相关表达,在简化的模板中填补内容。

积累描述性词汇

考生在备考考研英语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觉得描述段难写,这主要是因为在考生看来,图画类写作题目中给出的图千变万化,似乎无法总结出写作描述段的方法和规律。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考研英语写作中给出的图片,就会发现以下规律:①图片中出现多人的题目较少,出现两人和单人的题目较多,比如2004年的“终点起点”(一人在操场上跑步)、2007年的“信心”(两人进行足球比赛)、2008年的“合作”(两人合作奔跑)、2012年的“乐观”(两人凝视地上的瓶子);②图画中出现的是物体或动物,比如2000年的“商业捕鱼”(图画中为鱼和船)、2003年的“独立和溺爱”(图画中为花朵和温室)、2010年的“文化交流”(图画中为一个火锅和很多食品)。

由以上规律,我们可以总结出对图画进行描述的三种情况,即以人物为中心、以动物为中心、以物体为中心。在这三种情况中,以人物为中心的情况居多。所以,考生应在平时多积攒与人物相关的词汇,以便在考试时派上用场,比如和方位相关的介词词组、和人物动作与神态相关的动词、和人物心理情绪相关的形容词、和象征相关的词汇。

描述数量:various kinds of、a large number of。

描述方位:on the surface of …、in the middle of …、face to face、side by side。

描述动作:躺—crouch (不要总写lie);走—move steadily forward along a road (不要总写walk);跑—dash toward、rush toward (不要总写run);扔—litter (不要总写throw);来—draw near、approach

(不要总写come);走—set off、depart (不要总写go)。

描述神态:笑—keep a sweet smile on the face (不要总写smile);哭—sob (不要总写cry)。

描述情绪:愤怒的—furious (不要总写angry);悲哀的—sorrowful (不要总写sad);快乐的—cheerful (不要总写happy);吃惊的—shocked (不要总写surprised);悲观的—gloomy、dejected、despondent、downcast、morose (不要总写disappointed)。

描述象征意义:stand for、symbolize、can be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如果考生在平时按照上述范畴进行词汇储备,在写作中巧妙利用“名词和代词替换”的技巧,并用储备词汇补充文章其他部分,那么写作思路就能清晰明确了。比如我们用上述方法来写2008年考研英语写作题目“合作”时,就可以这样写:“the picture above describes two young men, who are moving steadily forward along a road. the youngsters are rushing towards the end of a path. but neither of them is gloomy, dejected or downcast. rather, both of them are increasingly optimistic and full of self-confidence.”即使遇到2010年的“文化交流”这样较难的题目,考生不会写文章中一些较难的名词,比如禅、活字印刷、结构主义,仍然可以用和象征相关的词汇写出描述段:“the picture above describes various kinds of foods, which are boiling in a large pot. some of these foods represent western culture, while the others can be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charming eastern tradition.”当考生有意识地调整描述角度、积攒描述词汇,并熟练运用“名词和代词替换”这一技巧,描述段的写作就不再成为难题了。

第6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关键词:新词;概念;词汇化;概念化

中图分类号:H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5-0143-03

每当新事物、新概念出现时,如果人们频繁地提到或使用某一事物或概念,就会创造出新词来表达它。所以,词汇化过程总是伴随着人类进步、伴随着语言发展而存在。对英汉新词词汇化过程的对比有助于揭示英、汉语言发展变化及概念化方式的异同。

本文所选新词主要来源于《新词语大词典》[1]和《新世纪英语新词语双解词典》[2]。前者收录汉语新词的时间跨度主要是从1978年至2000年,后者则主要搜集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出现的英语新词语。本文主要从概念化的角度对比英汉新词词汇化过程的共性和差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同的概念基础相同的词汇化方式。主要对比英汉语中共同存在的新事物、新概念经过相同的词汇化方式而产生的新词。(2)相同的概念基础不同的词汇化方式。主要对比英汉语中共同存在的新事物、新概念因词汇化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新词。(3)相同的概念基础不同的词汇化程度。主要对比英汉语中共同存在的新事物、新概念在两语言中词汇化程度不同的新词。(4)不同的概念基础及词汇化结果。英汉语中因政治、经济、文化不同而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词汇化所产生的新词。

一、相同的概念基础相同的词汇化方式

整个世界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由此在英语和汉语中也产生了大量相关新词。而且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如英语和汉语)中共同存在而且得到表达。这些共同存在的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为英、汉新词的产生提供了相同的概念基础。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词汇产生的过程有概念化和词汇化两个过程,所以即使是表达同样的事物,在不同语言中因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可能会有同样或者完全不同的词汇化方式和结果。经过调查,笔者发现英、汉语中存在许多意义相同、形式对等的新词。例如:

(1) (a) after-sales service (or: after service) ―售后服务,house call ―上门服务,bar code ―条形码,value-added tax ―增值税,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

(b) non-stick pan ―不粘锅,walkie-talkie ―步话机;

(c) green belt ―绿化带,red tide ―赤潮;

(d) equivalence test ―同等测试,home cinema ―家庭影院,pillow talk ―枕头风,call girl ―女郎,transsexual operation ―变性手术,surrogate reproduction ―代生。

例(1)中的各组英汉新词分别表达了经济、科技、环境和文化生活领域的新事物、新观念。对比各组英语新词和对应的汉语新词,我们发现,它们不仅意义相同,而且形式也对等。这些新词表达了英、汉语言文化中共同存在的新事物、新观念,有相同的物质基础;而且它们在英、汉语言中的概念化方式也相同,所以这些新词具有相同的概念基础和意义。从形式上来看,这些新词大多数都是复合词,即组合语言中现有的构词成分来表达新事物的方法。在表达这些同样的概念时,英、汉语采用了相同的词汇化方式――直接赋值法,即直接组合表达新事物典型特征的构词成分。例如:“after-sales service”和“售后服务”表达“商品售出后一定时间内顾客可享受的免费维修服务,“bar code”和“条形码”表达“一种条形数码,可识别计算机结帐和目录系统中的商品类别”。

直接赋值法是表达新概念最简便、直接的一种词汇化方式,因而也是英、汉语产生新词的主要词汇化方式,体现了英汉词汇化过程的共性。

二、相同的概念基础不同的词汇化方式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语言中因概念化方式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词汇化方式和结果。例如英汉所对应的下列新词:

(2) drive-in movie theater ―汽车电影院,babyboom ―生育高峰,beeper ―寻呼机,blue movie ―黄,bumper-to-bumper ―追尾,family planning ―计划生育,head count ―人口普查,job-hopping ―跳槽,prime time ―黄金时间,sex shop ―成人用品商店,shell company ―皮包公司,sugar mummy ―吃软饭,sugar daddy ―傍大款。

同样表达“人可以坐在汽车内观看电影的电影院”这一事物,英语中的“drive-in movie theater”,字面意思是“(汽车)可以开进去的电影院”,概念化时强调动态过程;汉语中的“汽车电影院”,概念化时强调静态过程。英语中的“babyboom”,字面意思是“婴儿增长”,概念化时强调结果;汉语中的“生育高峰” 概念化时强调原因。英语中的“beeper”,字面意思是“能发出哔哔声音的东西”,概念化时强调事物的状态;汉语中的“寻呼机”,概念化时强调事物的功能。英语中的“blue movie”和汉语中的“黄”同指“”,但因英、汉具有不同的文化色彩隐喻,所以词汇化方式不同。英语中的“bumper-to-bumper”,字面意思是“(汽车)保险杠对(汽车)保险杠”,概念化时强调事物的状态或者静态过程;汉语中的“追尾”,概念化时强调动态过程。英语中的“family planning”,字面意思是“家庭计划”,概念化方式比较含蓄、婉转;汉语中的“计划生育”,概念化方式比较直接。英语中的“head count” 和汉语中的“人口普查”同指“人数调查”,概念化时也都用了转喻手段,即“以人体的一部分代指人”,但因英、汉语具有不同的文化习惯或者国情而有不同的词汇化方式;英语词汇化时用“头”(head)代指人,而汉语用“口”(mouth)代指人,体现了中国“民以食为天”的文化。同样指“更换工作”,英语中的“job-hopping”概念化方式更为直接,而汉语中的“跳槽”概念化时采用了隐喻方式。同样,同指“最好的时间”,英语的“prime time”概念化方式更为直接,而汉语的“黄金时间” 概念化时采用了比喻手段。同样表达“性用品商店”,由于英、汉语文化的不同,英、汉语表达这一概念的新词的词汇化方式也不同;英语中的“sex shop” 词汇化方式比较直接,而汉语中的“成人用品商店”词汇化方式则比较间接,反映了“性”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避讳的话题。英语的“shell company”和汉语的“皮包公司”词汇化时则采用了不同的比喻。同样表达“有钱而通常年龄较大的女人(男人)包养年轻男人(女人)” 这一事物,英语有“sugar mummy” 和“sugar daddy”,概念化时强调施动者,不具有贬义,汉语有“吃软饭” 和“傍大款”,概念化时强调动作过程,具有贬义。

三、相同的概念基础不同的词汇化程度

有些事物或概念在英、汉语中共同存在,但具有不同的词汇化程度,最典型的表现是:有些事物或概念在英语中词汇化了,但是在汉语中没有词汇化;有些事物或概念在汉语中词汇化了,但是在英语中没有词汇化。例如下列英汉新词:

(3) couch people ―指无家可归或为环境所迫而借宿在朋友或亲戚家沙发上的人;hard news ―硬新闻,真实事件报道(尤指重大事件的报道,不同于抒发己见或哗众取宠的新闻);soft news ―― 软消息(并非刻不容缓的消息,如特写等);no-show ―买了票而没有到场的人,该到而没有到的人;shopper ―商品信息报(一种刊登当地商店、企业广告,免费分发以吸引顾客的报纸);slammer ―推销高手(在利用电话强行推销的买卖中向顾客施压,成功地完成交易的推销员);toe sock ―每个脚趾都有单独趾位的袜子;warm call ―(旨在推销产品而事先安排或根据已有的接触而进行的)热身访问,热身电话;latchkey child ―挂着钥匙的孩子(因父母整天在外工作,家中无人照看的孩子)。

(4) 留守―to stay at home to take care of sth,裸泳―to swim without wearing swimming suits or any clothes,裸睡―to sleep without wearing any clothes,冰淇淋文学―literature which is fit for teenagers,情侣装―suits for lovers。

四、不同的概念基础及词汇化结果

英、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新词是因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而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词汇化的结果,因而有不同的概念基础及词汇化形式。例如英汉下列新词:

(5) washingtonologist(华盛顿问题专家),hippies(嬉皮士),yuppies(雅皮士),the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Vietnic(反越战分子),Oreo(白心黑人)

(6) 下岗、打假、扫黄、超生、扶贫、个体户、专业户、打工仔、打工妹、传销、独资、外资、台资、钉子户、寒窗基金

总之,从词汇化过程来分析,英汉新词之间表现出了如下递进性特点:从概念基础和形式都相对等的新词,到概念基础相同但词汇化方式不同以及概念基础相同但词汇化结果不同的新词,最后是概念基础和词汇化形式都不对等的新词。研究不同语言的词汇化过程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可以揭示不同语言之间概念化方式的共性或差异,深化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亢世勇,刘海润.新词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 陆国强.新世纪英语新词语双解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exicalization

―― with New Words as Examples

XIONG Qio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Normal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 416000,China)

第7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词汇教学;隐喻性词义

一、引言

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方式单一枯燥;教师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朗读单词,了解词性,对与课文相对应的义项进行造句释义。这种孤立讲解词汇的结果是学生每节课虽然学习了大量的词汇,但对所学词汇的理解缺乏具体感,在实际写作和阅读中往往不能活学活用;而且对词汇的记忆也不牢固。加之,高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词汇量往往不能达到要求。

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及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英语水平的高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词汇量的提高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词汇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语言诸要素之一的词汇变化尤其显著。对于每一种事物、每种感觉和经验,人们不可能创造出完全独立于其他词汇的单词。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进行的;隐喻在词义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方法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并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拟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现存的问题出发,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探讨其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首先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 & johnson 1980)一书中,而后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lakoff 1993)一文中得到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所以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 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隐喻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概念隐喻体系。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的交融,实现从源模型向目标模型的映射。

(一)概念隐喻类型

根据lakoff&johnson的分析,以认知功能为依据,概念隐喻大致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例如,基于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money”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个概念,所有用于谈论money的词语都可以用于time这个概念。于是产生了“节约时间”,“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等说法,时间被视为象金钱一样宝贵。

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前—后,上—下,中心—边缘,里—外,深—浅等。通过方位隐喻,人们可以利用日常熟悉的空间方位来理解其他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及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英语中,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较为常见的概念隐喻有:happy is up;sad is down,more is up;less is down,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等。

在实体隐喻概念中,人们把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一些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而有形的实体。在这类概念隐喻基础上,无形的概念可以被量化,分类,识别其特征和原因等,从而达到便于理解的目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inflation(通货膨胀)”是个无形的抽象实体,可被看作是具体的物质(entity),于是就产生了概念隐喻inflation is an entity,也使以下表达方式不难理解:how can we deal with inflation?;inflation is backing us into a corner[1]等。实体隐喻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

(二)跨域映射

跨域映射是理解概念隐喻的关键,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一系列本体或认识上的对应,用源域的结构和知识体验去谈论和思考目标域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将源域内的概念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使目标域内的大量实体具备源域内概念的特征从而达到认识理解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概念隐喻中,源域内的概念为人们所熟悉且便于理解,而目标域概念较抽象、难理解。跨域映射关键在于确定两个不同概念域的相似性。

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可作为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新视角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其认知机制,下面用实例来具体说明。在英语国家,人们谈论抽象概念“life”时,不自觉地会运用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根据上文所述的认知机制,源域(journey)的基本结构包含travelers, destination,changes, impediments等实体;而目标域(life)的基本结构则包含people living a life,life goals,movements,difficulties等实体。

两个概念域之间的实体可以构成系统的对应关系。源域中的认知结构可以粗略地描述成:一些旅行者跋山涉水前往目的地,途中经过了一些不同的地方也遇到一些困难,有时难免会失去方向。通过跨域映射,我们就不难理解:he’s gone through a lot in life.(生活中他饱经风霜。)旅途中,地点不停地变更意示着生活中的变化经历。通过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的认知映射,类似的表达可得到较好的理解,如give him a good start in life. i’m at a crossroads in my life. he’s over the hill. she’s without direction in her life. i was in dead-end job.

三、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义学角度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纬度。该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重视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教学

英语中基本词汇使用频率高,义项丰富,并且与其它词汇搭配数量众多。它们用于指代那些与人们有最直接接触的基本范畴事物。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不断地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为了完成这一过程,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具体事物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利用已知事物来思考、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这种隐喻性思维发展了词汇的语义。大部分隐喻性思维是由基本范畴等级发展而来。词汇语义的变化使一个词具有了多义性。sweetser(1990:19)曾指出,在词义的变化过程中,隐喻起着主要的构建作用。它直接导致语言新颖性的产生,间接导致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2]多义现象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通过隐喻手段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如上所述,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实现。词义的这种演变方式非常普遍。概念隐喻将词义的扩展加以认知化、系统化。词义的一系列隐喻性扩展是由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所产生,根据其相关性由一个个概念隐喻统辖。[3]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含义,部分隐喻含义可以由概念隐喻people are objects衍生而来。例如“head”在人的身体部位中位于最上端,通过隐喻引申为表示空间的词语如head of stairs(楼梯顶端)、head of page (页面顶部);再进一步通过概念隐喻延伸出蕴涵“重要、领头”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以下表达:head of government (政府首脑) 、head of the family (家长)。除了人体部位的词语,常见的动物名称(老虎、狮子、狼、狗等)、颜色的词语(红、黄、蓝、绿等)及花草树木等也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能积极使用的词汇量仅停留在高中水平。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词汇不是任意获得新的意义,而是通过人们的认知建构获取;建构方式主要是概念隐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基本词汇意义理解所蕴涵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找出两个概念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使其提高词汇水平。

(二)重视英汉概念隐喻文化内涵的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隐喻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所以隐喻与文化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隐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反映。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概念隐喻的普遍运用一方面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不同民族认知间存在的共性;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表示抽象思维的隐喻表达法都是相同的。比如: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方位意识,在语言输入中,表达方位的词语很多也容易被理解,其中不乏隐喻的方位表达,这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例如英语国家人们形成了这样的概念隐喻“good is up;bad is down”,汉语中也不乏此类表达如“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身体每况愈下、地位提高”等。

另一方面,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隐喻概念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理解隐喻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对概念隐喻的正确理解必须要了解目的语社会文化知识。例如对句子 “she spoke with a touch of vinegar.” 的理解关键在于vinegar的隐喻含义。汉语中“醋”的隐含意义是“忌妒”;而英语中vinegar的隐含意义却不同,表示“尖酸刻薄”或“不高兴”。另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中有关颜色的隐喻理解也不一样。汉语中嫉妒别人常表达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则说green-eyed。

处于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有着不同的概念系统、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不同的价值观和民俗心理,因此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隐喻的理解文化背景尤其重要,它影响着对词汇隐喻的理解,因而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把跨文化知识传授融入到词汇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跨文化知识,才能正确推断词汇的隐喻意义。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

由于概念隐喻是系统的跨域映射,具有系统性,所以可对其进行分析和构建。它的系统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语言层面上看,系统性是指由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着系统的部分对应关系,一个概念隐喻会衍生出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如time is money可衍生出waste your time、spend your time、 save you hours等表达);从概念层面上分析,不同的概念隐喻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着人们的言语和思维。[4]它包括内部和外部系统性。首先,概念隐喻之间的蕴涵关系(如time is money, time is a resource, 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或同一目标域通过不同的源域实现(如love is war, love is magic, love is a journey, love is madness等),从而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概念隐喻体系。其次,对于由相同源域来实现的概念隐喻形成了系统的概念隐喻表达体系。最常见的例子是方位隐喻(如 happy is up, high status is up, ra tional is up, conscious is up等构成了一个以up为中心语义网络)。

学生日常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形成丰富的积累,使单词记忆趋向形象化,有助于提高词汇习得能力。

第8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英语词汇

一、概念隐喻的起源

概念隐喻的英语表达“metaphor”来源于希腊词汇“metaphora”,词的原始意义为转化、变化,在修辞运用方面指隐喻的修辞格。语言学研究者对隐喻的修辞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分别从哲学、逻辑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对概念隐喻进行了研究。Lakoff&Johnson(1980年)经过研究把概念隐喻归入认知语言学领域,认为“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现象,构成了语言的认知基础。Lakoff认为,“概念隐喻的功能是把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推理影射到另一事物之上的一个推理认知过程”[1]。这样,人们可以通过概念隐喻的认知特征把有限的词汇推理影射到无限的世界中,从而借助于有限的词汇认识无限的世界。因此,概念隐喻修辞格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也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概念隐喻的分类

从语言学修辞格的角度,概念隐喻包括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人类语言中的概念隐喻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研究者统计发现,人一生的语言表达中可包含470万个新颖的概念隐喻和2140万个定型化的概念隐喻,可见概念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它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1.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去构建其他不同类型事物的概念,将描述一种概念的词语用于描述另一种概念”[2]。如“These soldiers are lions”这句话说士兵就是狮子,把狮子暗含的勇猛的特征直接赋予士兵,这是一种结构隐喻。“My brain doesn’t work today,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grind out the solution to the matter.”此句中,“work”和“grind out”本来是描述“machine”特征的词汇,通过结构隐喻修辞格直接用于描述“brain”,用机器具有的概念特征构建大脑这种抽象的事物,通过结构隐喻使得“brain”这个本来抽象的词变得具体、形象。很多抽象概念的词,如“life”,“love”,“time”等也都可通过结构隐喻来构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Life is a long and hard road”,“Love is power”,“Time is a cup of wine”.这三个句子通过结构隐喻,把抽象的生命、爱和时间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指运用具体表示方位的词表达的空间概念来生动、具体地描述另一种抽象的概念”。如英语中一些表示方位的词,如“up”(向上),“down”(向下),“in”(在里面),“out”(在外面),“front”(在前面),“back”(在后边)等。这些词可以通过方位隐喻用于描述情绪、社会地位等抽象的事物,使无法衡量的抽象事物的程度可以直观地被感觉到。如“My happy is up”,“His mood is down”这两句话中“up”和“down”这两个表示方位的词的概念用于描述“my happy”和“his mood”,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抽象的快乐和情绪的具体程度。

3.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指“将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状态和事件等无形的概念视为具体、有形的实体”[3]。借助于实体隐喻,把抽象的物体看作实体,通过已有的对实体的储备知识来理解抽象的物体。比如,对抽象的思想进行指称和量化,使其具有物质的特征。实体隐喻中最有代表性的隐喻是容器隐喻,就是将抽象的本体看作一种容器,使其具有界限,可以进行量化。例如:“A good idea comes into my mind.”“His life contains a great deal of honor.”另外,实体隐喻还可将事物看作人,使其具有人性的特征。例如:“His theory tells us that ...”,“Life has cheated me”等。据统计,概念隐喻在人类语言运用中占70%的比例,构成了人类语言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概念隐喻理论,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同时将概念隐喻运用于词汇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词汇扩展能力。

三、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修辞格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可以把抽象、枯燥、难理解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简单化,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新词或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师可将概念隐喻引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利用隐喻掌握英语多义词

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多义词的产生是因为人们通过隐喻和转喻把词由原来的基本意义延伸到其他意义,产生多种有相关的意义。

人们先认识能感知的具体事物,之后根据已有知识储备展开联想,把已知事物与新事物进行联系,找到二者的相关点,产生两个认知领域之间的映射,之后,新词义相应而生。Langacker认为,“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是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从典型发展而成的,各个值之间的联系都是有理据的”[4]。然而很多教师在讲解词汇时经常只给学生讲解多义词的不同意义,没有向学生解释多义词之间的隐喻联系。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概念隐喻把词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bank”的基本意义是银行和河岸,两种意思看上去没有任何联系,然而在“Money is water”这句话中,河岸具有的储水功能被转移用于描述银行,银行具有储钱功能,二者之间的意义产生了联系。同时,水的流动特点也影射在钱上,水和钱流动都可用“flow”表示,另外还有“流水账”(running account)和“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等用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对词义进行简单的隐喻认知分析,这样可以使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另外,使学生意识到多义现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具体的语境中词汇可能出现新的意义。

2.注重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言可知,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助于了解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的内涵,学好这门语言。概念隐喻作为各民族共有的语言认知方式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提供了心理基础。在共同的语言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内涵中的概念隐喻也有重合之处,形成“文化共核”现象。如“pig”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懒惰、愚笨”之义,“crocodile”在这两种语言中都有“危险”之义。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理解一些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如“Don’t believe his crocodile tear.”“All roads lead to Rome.”“A stone hits two birds.”“as power as horse.”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概念隐喻中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深入理解词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因为人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不同,不同民族在概念隐喻使用上也会有显著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表现的情感意义存在差异。如绿色在西方文化中具有“缺乏经验”的意思,如“She is a green hand in business”,意思是她在经商方面是新手,而汉语中,绿色代表希望和新生,但也有贬义,如“戴绿帽子”。又如,英汉民族对狗的感彩内涵存在差异,汉语中,包含狗的词汇大多具有贬义,如“棒打落水狗”,“狗眼看人低”等。而英语文化中狗被看作人类的朋友,认为他们具有忠诚的美德,用狗作隐喻称赞别人。如:“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个幸运儿)“The man is a top dog.”(这个人是个重要人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英语背景文化,避免引起文化误解,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内涵。

3.利用概念隐喻灵活掌握新词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于概念隐喻许多词汇产生了新内涵。如,随着人们对太空的深入研究,“black hole”具有了描述太阳黑子的新内涵。随着电脑的出现,“mouse”(老鼠)具有了“电脑鼠标”的新词义,出现了“hard ware”,“soft ware”等新词。以上词汇都体现了概念隐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思维,在词汇原意的基础上利用概念隐喻灵活理解、掌握词汇的新内涵,扩大词汇量,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词汇学习。

四、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1.讲解词义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必须先培养他们的隐喻意识。因此,词汇教学时,教师可有意地把隐喻概念融入到词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概念隐喻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白概念隐喻性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特点,概念隐喻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词汇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概念隐喻促进了英语词汇的发展。英语词汇的前缀、后缀、转换、派生及合成的构词法,都具有一定的概念隐喻性,促进了新词的产生。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通过剖析多义词的形成过程,揭示词义之间的概念隐喻联系,向学生讲解概念隐喻知识,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

2.词汇教学时,注重文化内涵理解

概念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语言的文化内涵的载体功能,语言学习者在真正理解该语言的文化内涵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隐喻掌握这门语言。因此,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熟知的母语文化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内涵类似的词汇。对于文化内涵差异显著的词,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词汇教学的同时,进行西方文化知识讲解和资料展示,引导学生多阅读、欣赏有关语言文化内涵的书籍和相关语音、视频资料,以文化知识为桥梁,搭建学生理解、掌握、运用该语言的通途。通过这种概念隐喻语言文化知识比较,使学生了解概念隐喻中包含的丰富语言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该语言的民族思维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运用甚至创造新的概念隐喻,培养概念隐喻意识,提高概念隐喻能力。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促进了词汇新内涵的产生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概念隐喻会不断赋予词汇新内涵,新词汇会不断出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概念隐喻进行词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枯燥记单词的现状,弥补学生词汇表面记忆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概念隐喻理论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

参考文献

[1] Lakoff and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2]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 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第9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系统、思维、语言学习;词汇教学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 and concepts, the behavior and language of people, and ways of thinking. We aim to prove that conceptual metaphor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large vocabulary while getting to know the conceptual system and the thinking ways of English-speaking people, which also helps to enhance EFL students?comprehension and make them produce more native English. Conceptual metaphor is also a good way to learn and explore the culture of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Key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 conceptual system, thinking way, language teaching, vocabulary teaching

1.引言

“作为语言教师,我们不能只是教授语言的形式,而是应该包括不同语言的思维方式。”这是当代学者对外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但是,笔者作为英语教师,不得不思索的问题是:英语的思维方式是什么?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如何来教授?

Lakoff的概念隐喻,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Lakoff在其与Johnson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中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对周围世界进行概念化的手段,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而且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中。我们所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说是隐喻性的。概念的形成是隐喻性的,行为的形成是隐喻性的,结果,语言的构成也是隐喻性的。”(Lakoff & Johnson,1980)

“控制我们思维的概念系统不仅仅是智力的问题,它们也主宰着我们日常的机能,甚至于最平凡的小事。概念系统主宰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我们在世界上的活动以及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我们的概念系统定义着我们每天的现实。我们的概念系统大多是隐喻性的,于是我们对于日常行为的思维,对于我们日常经验的思维也是隐喻性的。”

Pollio及其助手的研究(1997)表明:母语为英语的普通成年人每周使用9000个以上的隐喻,其中3000以上是所谓的新隐喻(novel metaphors)。“隐喻无处不在地渗透于语言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隐喻,一个人就无法开口说话。”(Littlemore,2000)Winner(1982:253)提到的一个近期试验表明:“一旦人们被严格地限制只使用直白语言(literal language),交际即使不终止,也会极大地缩减。”

“每种语言都有其与其它语言不同的隐喻、比喻系统。”“外语学习者常常依赖其母语的概念系统,他们常常借用母语的概念系统来构筑其目的语的结构。”“概念流利(Danesi,1992)是一切语言行 为的基础,语法和交际技能的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概念流利的结果。因此,他们的主要问题不在语法上,而是在概念上。 这就是不能充分掌握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原因。外语学习者不仅需要掌握目的语的语法结构和交际特征,为了使目的语纯正地道,他们需要学习目的语的思维方法,目的语人民感知世界的方法,像目的语人民那样隐喻地使用语言”。(Kecskes,1995)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大多是从语法、句子结构、语言点等语言形式出发的英语教学,很少涉及英语的思维方式和概念系统,很少涉及母语为英语者感知世界的方法,这就很难正确理解和产生符合英语隐喻系统的隐喻语言。Danesi(1992)的一项关于英语非母语者论文的“隐喻密集度”的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显现出很大的“直白性(literalness)”,即便包含有隐喻,也是母语和目的语(Spanish and English)所共有的。Danesi得出结论:经过3-4年的教室学习,学生们事实上没有学到“新的”概念思维的方法(襫ew way?of thinking conceptually),而主要是依靠母语的概念基础。

本文旨在探索通过概念隐喻进行词汇教学,同时教授ESL学习者学习母语为英语者认知、感知世界的方法,教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概念系统,提高隐喻能力,从而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

2.通过概念隐喻进行词汇教学,并学习英语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法

目前的英语教学少有词汇教学,老师将语言学习中的最大问题——词汇,留给了学生自己去记忆,而概念隐喻将会提供一个实际而有效的系统的词汇学习方法,其中包括一词多义、英语成语及一般词汇,同时也学习了英语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法。

2.1 通过概念隐喻学习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及英语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法

Lakoff探索了隐藏在常规表达中的隐喻并证明了隐喻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70%的日常语言来自隐喻概念。就词汇来说,许多一词多义实际是由概念隐喻产生的,隐喻是一词多义的重要理据。我们知道,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最显著的特点,由于其数量繁多,在英语学习中是一难点。而概念隐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请看下例:

1)The higher your IQ is, the brighter you are.

2)Although I am very bad in history and computers, my teacher says I shine in music class.

3) Someone who is terrible at maths but who is brilliant at music...

4) Are these people dull because they aren't logical?

5)They have good listening skills and often outshine others in learning a language. They can be dazzling speakers.

6)They might get flashes of inspiration listening to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智力”是用表达“光亮”的词汇来表达的。在英语的概念系统中,"Intelligence is light."这样的概念隐喻。

如果我们给学生列出上述句子,并告诉他们,在英语中有“Intelligence is light.”这样的概念隐喻,学生们不仅可以很容易地掌握bright, shine, outshine, dull, brilliant, dazzling, flash等词汇表达“光亮”的基本词义(literal meaning),而且其表达“智慧”的隐喻意义也可以轻而易举地为同学们所掌握,并因此而知道在英语的概念系统中“Intelligence is light.”在母语为英语者的思维观念中“Intelligence is light.”。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生成地道、生动的,符合英语隐喻习惯的表达;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概念思维的”新方法“。

影响ESL学生的英语流利程度的主要问题是词汇,他们之所以不能展开话题是因为他们词汇量狭窄。Lakoff已经证明70%的日常语言来自隐喻概念。因此对英语词汇的隐喻意义知之甚少是造成他们词汇量狭窄的重要原因。词汇量的狭窄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如果学生通过概念隐喻的学习掌握了词汇的隐喻意义、掌握了英语的概念系统,有利于他们理解和产生地道的英语。

我们再来比较下面的例子,看表达“液体”的词汇是如何表达“金钱”的:

1)a. In the summer of 1973, the river dried up and many crops were lost.

b. ”Do you mind? I only have Euros, my dollars are all dried up.”

2) a. With the high waves and rough water, I found it difficult to stay afloat.

b. “Terrible really. They have only just started liquidating assets. I wonder how long they can stay afloat...”

3)a. The ship sank after hitting the iceberg.

b. “..can't believe that NICTEL went under!"" Yup, sank like a rock after the Argentine crisis."

4)a. When they woke up that morning they found that the lake had frozen overnight.

b. "..getting restless. You know, this wage freeze hasn't been very popular."

转贴于 5) a1. The most common solvent in everyday life is water.

a2. Gasoline is a solvent liquid which removes grease spots .

b1. ".. until my pay cheque arrives before I'm solvent again."

b2. A bankrupt company is not solvent.

6) a. After the police pulled the body from the river, they realized that the victim had died by drowning.

b. The situation was desperate, Harold was drowning in debts and couldn't keep going much longer.

7) a. The rescue workers?next challenge was to restore the flow of clean, fresh water.

b. All of the companies in the group are obliged to disclose cash flow information.

通过对以上句子的对比,学生不仅能够很容易地掌握dry up, afloat, sank, freeze, solvent, drown等表达液体的方方面面的本义(literal meaning), 而且也很容易掌握它们表达“金钱” 时的隐喻意义。概念隐喻是学习英语一词多意、扩大英语词汇量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再看下面的隐喻概念。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愤怒”都是火,"Angry is fire." Those are inflammatory remarks.(inflammatory: adj. 易燃的, 易着火的;使激怒的,有煽动性的)

She was doing a slow burn.(burn: vt. 烧,点燃,烧毁;烧焦,烧伤;烫着;激起……的愤怒或欲望等,[俚]使恼怒)

What you said inflamed him.(inflame: v. 燃烧;激怒)

He was breathing fire.

Your insincere apology just added fuel to the fire.

After the argument, Dave was smoldering for days.(smolder: vi. 闷烧,冒烟;郁闷,忿恨,压抑地不满)

That kindled my ire.(kindle: vt. 点燃,使着火 ;vi. 着火,煽动,激起;ire: n. 忿怒)

Boy, am I burned up!(burned up: v. 烧起来, 烧掉;发怒)

He was consumed by his anger.(consume: v. 烧光,烧毁)

从“愤怒是火”这一隐喻概念以及其概念隐喻的语言表达中,我们可以知道:愤怒是火,愤怒可以点燃等。愤怒在英语中的概念,还可以通过概念隐喻系统地学习诸如inflammatory,burn,inflamed,breathing fire,added fuel to the fire,smolder,kindle,ire,burned up等词汇和短语的一词多义,行之有效。

2.2 通过概念隐喻学习英语成语及英语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法

英语成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构成的约定俗成的词块或多词结构,其整体意义常常不能根据其构成成分的意义作简单的字面理解。这就给英语成语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英语成语属于英语语言的精华,对英语成语的熟练掌握被认为是语言能力的基本标准,但因其数量的繁多和语义的隐晦性,成为外语学习者面临的另一个巨大困难,而认知语言学为英语成语的语义提供了理据和可分析性:英语成语由词块构成,而这些词块的构成取决于概念隐喻。概念隐喻观认为,语言意义基于本体经验,本体经验(如:将我们的身体看做容器)制约着我们的思维,进而制约着我们的语言。

比如:将流体在封闭的容器中活动这一经验赋予愤怒这一概念,也就是说在母语为英语人的概念系统和思维观念中,褹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Anger is the heat of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 始发域——盛着流体的容器 ;目的域——愤怒。身体是愤怒的容器,愤怒是盛在容器中的物质。流体的热量就是愤怒;流体的热度即愤怒的程度,从零到一定量;容器的热度即身体的热度;容器的压力即身体内部的压力;容器承受由热而产生压力的限度,与愤怒所能承受的限度一致;爆发即失去控制;流质冷却就是不生气。

当愤怒的程度增大时,液体上升:

We got a rise out of him. (get a rise out of somebody使某人变得暴躁)

My anger kept building up inside me.

Pretty soon I was in a towering rage.

强烈的愤怒产生蒸汽:

She got all steamed up. (steam up: v. 使发怒,愤怒;使有蒸汽)

Bill is just blowing off steam. (blow off steam: v. 放出多余的蒸汽;发脾气)

愤怒的程度增加,容器的压力也增大:

He was bursting with anger.

I could barely contain my rage.

对压力的控制代表对愤怒的控制:

I suppressed my anger.

He turned his anger inward.

He managed to keep his anger bottled up inside him.

当愤怒的程度过大时,人就爆炸了:

When I told him, he just exploded.

She blew up at me. (blow up: v. 使充气,爆炸)

She erupted.

That really set me off. (set off: v. 使爆炸,使爆发)

在英语中,当一个人爆炸的时候,他身体的一部分也被炸到空中;在汉语中不存在这种现象。所以,没有概念隐喻的知识,下面这些斜体部分表达愤怒的成语就很难为学生们所理解和记忆:

I blew my top. (blow one's top: v. 发脾气,大发雷霆)

He raised the roof when he found he had been cheated. 他发觉受骗而勃然大怒。

He hit the ceiling. (hit the ceiling / hit the roof—become suddenly very angry [美口]勃然大怒,暴跳如雷)

I went through the roof. (go through the roof:[口]怒气冲天)

She went through the roof when I told her I'm crashed her car. 我告诉她我把她的汽车撞坏了,她气得大发雷霆。

He raised Cain when he found he had been cheated. 他发觉受骗而勃然大怒。(raise Cain / raise hell / raise devil / raise the roof [口]be very angry, cause an uproar 大怒,大吵大闹)

从以上有关愤怒的概念隐喻我们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系统地学习有关愤怒的词汇、成语,而且同时可以习得有关愤怒的概念系统。根据成年人第二外语学习者的报告,他们所关心的主要不是句法而是词汇和表达法的正确使用(Meara,1980),学习者认为词汇错误是所有错误中最严重的,而词汇错误是目的语概念流利缺乏的结果。“从本质上说,冲突 来自于概念而非句法,错误的词汇选择导致错误的句法。”(Kecskes & Papp,2000)。第二语言的句法可以习得和教授,笔者认为,第二语言的概念系统也是可以习得和教授的,那就是通过概念隐喻。

心理学理论显示,如果将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相联系,更容易被人记忆并储存于长期记忆中。根据概念隐喻的系统性特征以及概念隐喻所显示出的英语词汇原义和隐喻意义之间的联系,表明概念隐喻是一种科学的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概念系统以及形成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

3.结语

概念系统控制着我们的思维,主宰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我们在世界上的活动以及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概念系统定义着我们每天的现实。我们的概念系统大多是隐喻性的,于是我们对于日常行为的思维,对于我们日常经验的思维也是隐喻性的,因此,语言的构成也是隐喻性的。

学习母语为英语者的概念系统,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国家的人民、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的方法,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概念隐喻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地学习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以及固定成语的有效途径, 也为我们理解和产生地道的、符合英语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符合英语隐喻习惯的语言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其文化和心理,研究其认知和思维提供了途径。

因此,概念隐喻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Danesi.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M]. In ALATIS, J.E. (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489-500.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2.

Hoffman, R.R. Recent research on metaphor. Semiotic Inquiry 3, 1983.

Kecskes, Istvan. Conceptual Fluency and the Use of Situation-bound Utterances in L2, Links & Letters 7, 2000:145-161.

Lakoff, G & 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Littlemore Jeannette. Metaphorical Intelligence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ilgrims Ltd, 2000.

Pollio, H. et al. Psychology and the poetics of growth: Figurative language in psychology, psychotherapy, and education[M]. Hillsdale, NJ: Erlbaum, 197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