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可持续建筑论文精选(九篇)

可持续建筑论文

第1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1.1传统工业建筑缺乏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低碳社会和绿色建筑浪潮的影响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已经进入工业建筑设计领域。我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建筑节能要形成1.16亿t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其中在绿色建筑环节,要形成4500万t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这就要求包括工业建筑在内的建筑业必须积极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1.2从传统工业建筑到现代工业建筑

在人们的观念里,相对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追求的仅仅是经济实用。一般的工业建筑给人的印象总是“笨重”、“庞大”、“丑陋”、“粗犷”等,这是人们对工业建筑的基本认识。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分工有了新的变化,产业结构已经与数十年前不同,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由粗放式为主转变为集约式为主,企业的升级改造日新月异,现代化的高精尖工业取代了传统工业。在此背景下,工业建筑也有了新的需求:一方面,出于对人员的健康保护,对建筑室内外环境要求更高了,与此同时,建筑的建造成本和能源消耗也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工业建筑形象也有了新的需求,工业建筑也需要成为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诉求的新建筑。

2工业建筑的优势和价值

工业建筑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典型的示范性样板作用和独一无二的创新优势。现代建筑先驱格罗皮乌斯认为,工业建筑应当是住宅建筑的样板。一直以来,工程师就寻求用最少的劳动力、时间、原材料和资金生产出最简洁产品,工业建筑很早就已经开始在工厂像其他产品一样装配和制造,这比建筑行业为住宅建筑采取同样的预制装配措施要早得多。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无疑是具有领先性优势的。对每一项建筑工程来说,有技巧性的、创新性的方案,包括形式、材料、色彩、从内而外每个细节都体现出完整、清晰的观念。工业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在追求绿色建筑的创新方面更具优势。新的材料、形式、构造细节等,都可以在绿色工业建筑中得到尝试创新,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面临的不仅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

3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

3.1绿色建筑的发展成为社会主流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源自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聚焦于建筑技术发展的研究,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取得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和突破。绿色建筑关注的范围,既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既有构造节点的创新研究,也有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探索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诸多方面。随后数十年,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在世界很多国家展开,众多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筑节能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循环再生技术等逐渐应用于建筑实践。时至今日,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燎原之势,遍布全球。

3.2绿色工业建筑中离不开设计

工业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不是一个单独学科,是一个设计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要求从前期的规划中就考虑建筑的低碳策略,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概念引入,并贯穿到整个设计之中。设计伊始就应该有各专业工程师介入,共同制定建筑的绿色计划。例如,如果暖通工程师最初没有介入的话,后期往往是很多补救的措施,这些措施将难以成为最优化的措施,进而造成浪费。以建筑节能为例,节能设计首先要有节能设计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应该是科学合理、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节能设计的目标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长远观点。这个目标,除了满足国家规定的节能百分比要求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特点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不断的提出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取得突破和超越;在指定节能目标的基础上,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最合适的节能技术和策略,这一步则是最为关键性的,是决定性的。同时,建筑节能的技术需要合理组织、灵活运用,不能简单堆砌或者顾此失彼。没有合理规划的节能措施往往难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反而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4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建筑

早在2010年6月,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就已经编制完成,并于同年8月由住建部批准颁布。在此《导则》基础上,由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4家单位参编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1年通过审查,2013年8月,2014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绿色工业建筑”的概念,抓住了工业建筑的特点和共性问题,并为各行业工业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和评价标准。该标准针对工业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外环境和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评价标准。其中,关于室内污染和职业健康部分的评价标准,是《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创新之处,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4.1绿色工业建筑与节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大量土地资源消失,建设项目中节地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绿色工业建筑节地,首先要充分研究工业生产形式以及内部的物流特点,再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次,设计合理高效用地的单体建筑也非常重要。要地上、地下统筹考虑,充分考虑立体空间的应用,打破以往工业建筑以单层空间为主的思维,充分研究、科学论证,做到疏密得当、简洁高效;第三,要充分利用非耕地类的土地如荒山、荒滩、劣地等,尽量不占越来越宝贵的耕地资源;第四,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处理建筑物内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以免污染周边耕地,这也是节地的重要体现。

4.2绿色工业建筑与节能

能源节约和新能源的开发是解决当今能源危机的两个重要方面。因为建筑的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30%~40%,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在整个社会的节能中至关重要。工业建筑在节约能源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在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能源消耗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设计目标参数,这个参数决定着工业建筑设计从最开始选址到正常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在总体规划和选择结构形式中,要明确地根据太阳的方位来判断;要将气候条件和拟采用的绿色技术相结合;要合理组织流线以减少交通方面能源消耗;要充分利用工业建筑运行过程中的采暖通风空调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为生产服务。总的来说,优秀的绿色工业建筑内部仅仅需要很少的机械或者人工采暖、通风和采光。关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能,建筑师应形成以下认识:首先,最便宜的能源其实就是好的节能设计方案,好的节能设计方案是最佳选择;第二,因为要充分利用被动式太阳能。而且,现代工业建筑往往有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采暖、自然通风等被动节能措施;第三,有条件时,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可再生能源相对昂贵且效率不及常规能源,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能够节约石化矿物能源且环境污染小。就太阳能应用来说,尽管目前应用太阳能比较昂贵,但使用太阳能仍然是值得的。目前,国外很多绿色工业建筑在设计中尝试用技术方法将可再生资源转变为电能、热能等建筑消耗的能源,实现了太阳能建筑设计一体化。例如,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电装置和风力涡轮发电装置,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等,实现建筑自身能源供给平衡,即建筑运行不再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甚至建筑自身产能大于消耗,并能将剩余的电能输送给城市电网。绿色工业建筑节能主要是护结构的节能,包括屋顶、外墙、门窗等部位。在这些部位,要优先采用绿色环保建材作为保温隔热材料,以起到节能作用。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一方面可以减轻建材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建筑结构自身重量,减少热量损耗和资源损耗。同时,建材使用量降低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了人力资源。

4.3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水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淡水供应只有2000m3,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世界平均水平是3000m3)属于缺水国家。同时,我国人均淡水供应正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南方较为充足而北方严重缺水。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由于以前粗放式的发展,我国大部分河流和湖泊等天然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超过6亿人口正在饮用被污染的水。对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水,要从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和创新利用4个方面考虑。开源方面,主要是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工业建筑一般所占区域大,建筑层数低、屋顶面积大,同时地面铺装面积大,雨水完全靠自然渗透是不现实的,反过来,将屋顶、硬质路面、广场等区域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净化,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资源;节流方面,主要是减少水资源流失和浪费;高效利用方面,是指利用技术创新,安装节水型设备和器材,正确、科学地设计城市管网,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合理;创新利用方面,是指依托技术创新,加强水的循环使用。可以通过污水、废水净化系统、中水系统等设置达到这一目的。

4.4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材

根据法国《环境建筑报》,绿色建筑材料可分为以下5个类别:材料有利于环境;不含有某种有害成分;可减少建造、维护、拆除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建筑运行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有助于形成安全而健康的室内环境。绿色建材的宗旨是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的。绿色建材在生产中,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大量使用工农业或者城市废弃物,尽量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生产出的建材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目前,业内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三类:首先是一些传统绿色建材,如钢材。这类建材的特点是可回收、可循环利用。虽然材料的生产消耗了大量能源,但材料的重复使用有利于节材节能;其次是用工业生产和建筑废弃物为原料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制造的建筑材料,如利用建筑废弃物现场制造各种砖材。据报道,我国某企业研发出一种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制砖组合生产线,即移动制砖工厂。该生产线将建筑垃圾处理移动破碎站与移动制砖机配套,把“砖厂”移动到拆迁和施工现场,现场制作道牙砖、植草砖、广场砖等十几种市政用砖。这类建筑材料的特点是既获得了新的建筑材料,又消化了大量废弃固体垃圾,一举两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第三类是新研发的各种新型绿色建材。这类建材主要特点是在某些方面有着很强优势,如保温方面。对于新型建材是否能够推广,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由市场进行判断。对于建筑师来说,一方面在设计中要积累材料信息,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积极使用新型绿色建材,同时,也要加强甄别能力,防止因为绿色建材鱼龙混杂而失去判断力。

4.5绿色工业建筑与职业健康

传统工业建筑中一般都有大量余热和烟尘散出,大量化工类工业建筑不断排出大量酸、碱、盐等腐蚀性物质或者有毒、易燃、易爆气体,还有很多工业建筑内部时刻产生大量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现代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关注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人的精神健康,力争创造宜人、舒适、高效的绿色空间。在这里,不仅仅生产活动能够高效有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能够得到满足。具体设计时,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迪斯•乔比恩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奈尔曼售后服务部中,企业决策者和建筑师力求给广大员工提供积极的趣味性空间。整个设计强调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重要性,并且按照人员规模和比例精心设计建筑结构,同时为员工设计了精彩的生态休息大厅作为交流的场所;再例如德国诺伊格鲍尔与罗斯设计的格特拉克研发中心,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的开放性、交流性。在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下,该建筑内部各部门之间清晰可见,视觉上形成沟通。

4.6绿色工业建筑与环境保护

第2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1.1积极开发并使用可持续能源

(1)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公认的、而且能够被建筑行业积极利用的洁净、环保、新能源。它具有纯天然、可再生、用不尽等特征,太阳能在建筑行业的利用非常广泛,例如:太阳能水热器、太阳能灶等等,甚至延伸到了发电领域,可以说太阳能这一新能源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状等来增设真空集热收集器,同时配上水箱、循环系统等来进行辅助,依靠太阳能来实现楼房的热水供应,从而有效节约能源资源。引入太阳能温室技术,可以在建筑中相对合适的地方增设集中的太阳能温室,凭借热交换的功能原理来得到足够的太阳能,并得到能量的转化,变成热能,为居室内部供暖、供热提供有效途径。当前的太阳能技术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将其同光电技术有效结合,研制出了太阳能店里抢、光电玻璃幕墙等等,实现了采光、供暖、供热等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了太阳能综合功能的发挥。(2)地能。地能也是一种纯自然能源,具有储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也就是人们研究出了各个深度土层中的温度、湿度等,利用这些温度与湿度来实现供热与制冷,再蓄热等物质的有效带动下,实现地能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现阶段,地能在各大城市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利用。

1.2科学的设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科学布局建筑物间距。为了能够确保每一座建筑物都能够正常采光、获得合理的光照,就要对建筑物的间距进行科学布局,根据建筑物一天的影长、光照时长等来科学设计建筑物密度,打造出密度较高、采光条件较好、土地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的建筑群。(2)根据地形地势优化设计,确保生态环保。要本着全局出发、大局把握的原则,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势等进行设计,确保建筑设计同周围环境有效协调、和谐共生,特别是遇到山地、丘陵等地形条件时,要科学地开挖土方,控制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尽量避开地势陡峭、地形复杂的地方,优选地势平缓地方来建设施工。(3)合理布局建筑群,提高建筑物内外风环境质量。过于聚集的建筑群会影响风的流动,因此,必须结合当地常年的盛行风向、风力以及风场等来科学布局、安排建筑群落,实现建筑物内外通风良好,同时,又能有效抵御风力侵袭。单个建筑中不妨依靠风压来达到自然通风的目标,使建筑物内部风力流动、空气流通,为人们创造出自然、舒适又环保的自然环境,例如:调节窗户的朝向、科学设置通风口尺寸、增设导风构件、设置自然通风口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自然通风、也有利于建筑物中污染物的排出。

1.3做好门窗的节能设计

由于建筑门窗是其能源损耗的主要部分,所以,在实际设计中要积极控制门窗的使用面积,应该优选门窗材料,改进门窗结构,从而积极确保门窗的紧致、严密,防止由于门窗存在缝隙而散失建筑室内热量。

1.4屋面的节能化设计

屋面节能设计在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应该优选挤塑聚苯板这种保温材料,它具有强度好、成本廉价、施工简单等优势特征,目前已经成为建筑屋面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节能环保材料,或者在建筑物中增设架空通风屋面、绿化屋面等等,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建筑物各种功能的发挥,也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2总结

第3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措施;立法保护;创新

1.引言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对解决人与环境,人与建设项目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田洪斌在《基于环境视野下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一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已经把生态环境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基于环境视野下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积极运用到了建筑行业与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必要结合我国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我国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措施,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环境视野下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生态建筑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①可见,土地作为稀缺资源,越来越不能承受工程项目对其的侵害。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如果不能及时给与保护,那么,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及时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生态建筑的设计、施工等诸多环节,并切实得到实施,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基于环境保护下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生态建筑就是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施工等诸多环节,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建设领域的建设。从而将建筑活动同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照顾到建筑从规划设计到拆除等建筑全过程的建设使用中对其性能的要求,又要运用高科技技术、生态学原理、建筑学满足人们对建筑舒适、安全、环保的要求,为人们营造出低耗能、高产出、无污染、绿色环保的符合生态平衡要求的建筑。绿色建筑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有利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保护,有利于建设人居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基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3.做好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3.1做好基于环境保护下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保护

做好基于环境保护下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保护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在政策法律方面的重要措施。虽然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为社会公众所熟知,但是在立法保护方面却存在着法制建设滞后的问题。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予以固定,政府对建筑的相关管理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监督、检查、保护和鼓励,使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可依。因此,国家要加快有利于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实施的立法进程,加大立法力度,为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出台生态建筑实用技术的无偿推广、生态建筑的建设政府补贴、生态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生态建筑示范小区建设制度等规章制度,利用行政手段大力推进生态建筑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生态建筑的市场占有率。

3.2做好基于环境保护下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

做好基于环境保护下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在创新机制方面的重要措施。创新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只有坚持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才能不断研发出适应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设计方案,充分保护环境;只有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才能使研发人员将生态伦理学同建筑学、高科技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人居环境。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创新人居环境。建筑本身是人们居住的需要,安全、舒适、绿色环保是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创新是在保持灵活宽敞的生活空间、洁净卫生的周边环境、新鲜的空气、宜人的温度、湿度基础上的创新;如在建筑屋顶的结构设计上,为更好地利用太阳光,以圆筒形屋顶取代水平屋顶的设计;为更好地保温和隔热,广泛采用覆土建筑,可以有效净化和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废气,降低采暖能耗和对外辐射,利用土壤的自然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其次,是要在对环境破坏程度最小基础上的创新。以有效保护日益脆弱的地球环境为己任,以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界河流、湖泊、绿色植被等自然环境,在充分利用环境空调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创新,使人居环境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建筑所在地的通风条件、湿惯性、土壤热构建生态建筑的温度、湿度的调节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建设然采光系统,充分利用建筑的门窗、屋顶的结构和外墙保温措施的实施进行建筑保温和隔热设计。就地取材,在建筑施工中采用无污染,降低能源耗费的原材料。第三是在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点的创新。利用自然环境的生态效应妥善解决生态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废水、废弃、废渣排放及废物利用,降低声、光、电对环境的影响。3 ~, u7 s9 O# R6 s* ^3 N

3.3做好基于环境保护下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

做好基于环境保护下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方面的重要措施。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关系到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成败,因此,要在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就把好关,确保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彻底融入生态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将生态伦理学原理、高科技技术和建筑学融入和谐统一的整体。首先,要坚持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生态建筑发展的实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大量生态建筑的建设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总结和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实践经 验,这些都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使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加系统化、更加符合建设的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并逐步在生态建筑发展中不断地完善,不断丰富和创新理论内涵,为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加强成熟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习,并将这些理论结合生态建筑建设的实际,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实践中。其次,要在建筑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及建设单位中灌输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物能耗、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设计、结构、建筑过程、建筑的使用、维修以及材料的应用方面充分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智能建筑的广泛应用等生态建筑理念深入人心。第三,要做好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在坚持理论研究和学习、更新生态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对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予以充分注意,做好规划和建筑方案的设计,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切实落实到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并从中优选出适合地域特点的建设方案。第四,要做好生态建筑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工作,制定统一的环境保护、材料使用、能源采用、建筑施工、维修等行业标准,做好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田洪斌,《基于环境视野下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年第8期.

[2] 黄浩,《试论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第7期.

[3] 万书元,《寻找新的建筑伦理学——论卡勒鲍特的生态建筑》,[J],《艺苑》,2011年第6期.

第4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进步,从“秦砖汉瓦”到现在的“高楼大厦”,正是建筑材料科学进步的体现,但随着人口的急增、土地的减少以及矿物资源的破坏性开采等都成为威胁和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在满足当代人对建筑材料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类对其的需要,我们就必须走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建筑材料都是从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进行研究开发的,往往追求的都是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适用性等等,忽略了材料本身节约及重复利用的价值,从而使大量的建筑材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被不断的损耗,不仅使资源遭到了浪费,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平时常称“地大物博”,但事实却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淡水量仅为世界人口占有量的1/4;森林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我国是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加上近年来严重浪费(我国能源利用率平均只有30%)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还危及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只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消费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的发展,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必须加强建材的生态效益。“先污染后治理”的建材发展路径必须停止,所以,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材原料的获取是否影响周边的自然生态。

(二)、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渣是否产生环境问题。

(三)、建材变为建筑后的能源消耗。

(四)、建筑物废弃后,建材的循环利用和不可循环利用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五)、建材对居住者的健康影响。

三、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建筑业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引方向,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是要有规范的市场管理,用规范的行业法规及技术标准去约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最后还要不断的创新和研发,这样才能体现建筑材料的市场价值,才能发挥建筑材料更好的使用功能,才能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性能,最终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业必须要有自己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建筑行业发展还应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不能只顾一时之发展,这样就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能无休止的开采和消耗,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等和自然资源、生态问题都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协调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之间的相关问题。

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建材使用者和消费者对生态建材的认识,是推动生态建材发展的关健,是推动建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健。要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影响到个人和社会利益的问题,还是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建筑材料的行业技术标准,加强建材行业的市场监管及规范建材市场

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建筑行业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规范及完善建筑行业市场,才能使建筑业走可持续的、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对于那些能合理利用资源,或大量以工业废料为原材料的进行低能耗、低消耗生产的建材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对于那些开发不合理或无节制利用资源、破坏环境、高能耗的生产企业,应该给予惩罚或责令整改,甚至取消其生产资格;对生产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建材企业,应严肃处理并采取淘汰治理方式。提倡在新建建筑物上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倡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建材市场上对建筑材料实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只有通过了国家环境标志认证后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以促使建材企业加快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建筑材料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只有加快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的实施,才能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才能使建筑材料更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加强建筑材料再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加强科技创新

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让建筑市场在合理发展的情况下,少消耗能源并创造出绿色健康的建材,从而达到建筑材料合理的利用或再利用。这就要求建筑材料要加强科技创新,不停的研究和开发,不断的完善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在低能耗的前提下生产出高标准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考虑到当建筑材料废弃时可实现循环利用的途径,一栋建筑的完成需要多种的建筑材料,如果能在建筑材料使用前考虑到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就会对建筑材料二次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科技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筑材料不仅要进行科技创新,还要进行观念、理念创新。大力提倡使用新型的纳米材料科学理论及功能材料科学理论来作为材料与环境协调的理论基础。还应研究动、植物的环境协调理论,将仿生科学理论应用到建材领域,那将是建材行业一次质的飞跃。例如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自清洁外墙涂料。如果能够将动物的变色、调温适应周围环境的功能应用到建筑材料,将又是建材发展的重大进步,期待不同的新型建筑材料不断问世。

21世纪是提倡环保的世纪,是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纪,是人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生态健康的世纪。建筑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一定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入其中。建筑材料的生产应该从产品的产地,加工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引进国内外超高技术手段,在低能耗、低损耗前提下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可再生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第5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国初期的老工业、老建筑等旧工业建筑结构转型升级、改造再利用等方式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国既有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再利用总体有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覆盖面仍然较小、地方政策差异性大,实践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就当前我国既有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的理论、现状及相对措施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113.6+63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由来有一定的历史,其内涵也涵盖多个学科。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地球的承载能力有限,其只能承受有限的生物以一定的生活方式生存下去,这种生存方式的前提是不对其生存的生态体系产生无法挽回的破坏。在以生态学为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其基本概念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每个人现在究竟向地球施加了多大的作用力;二是我们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消耗的资源与控制所排放的废物来减少这种作用力。在1980年,自然保护国际联盟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随后在1987年出版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的发展,是强调环境质量和环境投入在提高人们实际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的发展。以上是当前各国学者普遍提到的一般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二对于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参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般来说可定义为,利用一定的科技和手段使我们居住的城市中的建筑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不再对环境造成剥削和污染,取而代之的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和谐相处,使人类的生存家园能够持续的向未来发展。

二、当前我国既有工业建筑概况

既有工业建筑是指现有的与工业文明相关的一系列建筑,诸如厂方、仓库等,同时也包括与工业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根据我国当前既有工业建筑的现状来看,既有工业建筑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形式。按建造时间类型来说,可分为早期、近代和现代;按历史文化价值来说,可分为优秀工业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按结构类型来说,可分为框架、排架、筒仓、钢架和砖木混合结构等。既有工业建筑大多具有配套设施良好、结构主体坚固耐久、平面空间可塑性强等优点,有较大的物质利用价值,除此之外,其往往还代表着城市发展和工业文明的一段历史,承担着大量的社会历史文化与工业文明。在城市的改造和发展的中,难免出现一些既有工业建筑存在由于破旧或年代久远而面临废弃,而如果单纯的将这些建筑拆除花费的代价较大,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同时也会造成不小的环境污染和工业建筑所承载的社会文明流失。因此,评价既有工业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的好与不好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象征和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难题。

三、当前我国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大多采取简单、粗放的方式,通过破坏作用的改造获得经济利益,解决职工的就业和生存问题,少有标志性工程实践。但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成功案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上海苏州河和黄浦江沿岸工业建筑的改造实践,这项既有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很好的保护了环境同时又很好的使原有建筑发挥的作用,因此,该项改造工程的设计师获得了2004年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另外,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对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不懈探索和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成果。由于我国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研究和实践的时间还不长,社会各个领域对既有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的态度和观念仍存在着不理解的现象,从而导致既有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普遍存在使用功能欠佳、防震减灾能力弱、能耗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低、改造施工环境污染大等缺点。综合来说,当前我国无论从改造利用的理念、规模或技术水准均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四、当前我国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机遇

2010年世博会是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其最大亮点就是通过对城市大量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和功能提升来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上海世博园区内的多数既有工业建筑将被改造利用为世博场馆和配套用房,后续将被用作公共文化设施,造福广大市民。通过世博园区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来延续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和民族工业摇篮的历史文脉,留住黄浦江畔市民的集体记忆。世博园区大规模既有工业建筑为实现改造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必将提升我国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既有工业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策略

既有工业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价值的回归,我国对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06年4月18日,在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上通过了我国首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性文件《无锡建议》;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包括了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南通大生纱厂、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中东铁路建筑群、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等既有工业建筑;2006年6月2日,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我国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水平必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总的来说,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策略大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优化建筑材料的回收与利用

改造和利用工业建筑中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选择和回收利用建筑材料,如取材、生产加工、分配、维护乃至拆除或废物处理等等都与能源和环境密切相关,实施有关建材方面的可持续相关策略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建材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建筑是立足于整体系统的观念对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进行研究和应用,在对材料的使用方面应使用具备可更新的、无毒无害的可再生的资源来研发和应用建材。如,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和利用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等。

(二)充分考虑地域、环境因素,因地制宜

在对既有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利用之前,要以建筑所在地的生活方式为依据,综合考虑和借鉴地方性传统建筑设计原理中的合理成分和要素,运用合理的方法将其运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同时,在改造和利用中可考虑自然资源等因素,利用自然能源(光线、风力、热能、太阳能等),开拓性的创造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建筑类型。

(三)提高新材料、新技术的利用

充分利用高科技产品:如新的建筑结构技术、电脑智能技术等,挖掘新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鼓励高校和相关企业研发新科技和新技术。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师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不可否认,人类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文明和价值的体现,其也在不断的证明着,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客观的、具体的、也是可实现的行为,人们只有也必须遵循其客观规律,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和利用的更好。

结论:

总之,解决既有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促进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并使其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戎俊强,《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J],世界建建筑,2001

[2] 张松,《上海产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当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

[3] 王建国,蒋楠,《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

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

第6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价值观;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中占据的部分越来越大,在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的状况下,建筑节能就成为建筑设计的重点。而基于生态价值观的建筑整体设计可持续发展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建筑节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的人类环境研讨会上,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文所讲的基于生态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指的是在建筑中采用的能源是可持续和可再生的。

1、建筑利用资源的“4R”原则

目前资源状况日趋紧张,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就需要将建筑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以及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换过程充分的纳入考虑的范围。在建筑利用资源方面,往往需要重视4R原则:

Revalue:也就是再评价的意思,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往往向自然索取,这样人类的行为就会破坏到生存的环境,目前人们意识到环境的破坏会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产生威胁,于是就开始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审视,重新对价值观念进行评价。

Renew:更新改造的意思,主要是指的是更新、改造一些旧的建筑;要将目前的质量较好的建筑进行适度的改造,从而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和资源,从而起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Reduce:它的意思是减少、降低,具体指的是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Reuse:它的意思是重新使用和再利用,也就是要对可以利用的旧材料、旧设备和旧家具等等重新的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可持续能源和非可持续能源

可持续能源:可持续能源具有洁净、安全、永久等基本的特征,比如太阳能、氢能、风能、水动力能、沼气、潮汐能以及海浪和地热等等都属于可持续能源;其中,例如潮汐和植物能以及海浪等等又属于可再生能源的范畴;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可持续能源不一定是可再生能源,同时,可再生能源也不一定是可持续能源。比如,象可持续能源中的太阳能、氢能等,具有永久、洁净等特征,但是却不是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中的柴草,却不是可持续能源,因为它会污染到环境。

非可持续能源:非可持续能源往往不是很安全,并且有着很大污染,同时还会枯竭,比如煤、石油、煤气和柴草等等。

3、太阳能建筑

太阳能建筑指的是建筑物在设计的时候,将太阳能高效的利用起来。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太阳能建筑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另一种是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这种划分的依据是建筑物不同的利用太阳能的系统。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指的是在太阳能建筑中,机械循环动力作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没有机械动力来参与到建筑物捕获利用太阳能过程的建筑,则是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本文简要分析了特朗波集热墙,它是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中的重要类型。

特朗波集热墙:这种构造设计是依据墙体而进行的,不需要机械动力,不需要消耗能源,只需要被动的收集太阳能,来为建筑供暖。特朗波墙在冬夏两季以及白天夜晚有着不同的运行原理:在冬季的白天,如果有太阳,那么温室效应就会出现在集热墙和外层玻璃之间,这样就会加热薄片之间的空气,集热墙的顶部和底部都有通风口,那么这种对流就可以实现室内供暖。到了晚上,要关闭特朗波上下两处的通风孔,并且最好将绝热窗帘或者百叶设置在玻璃和墙体之间,这样就可以保证墙体不会向室内辐射传热的同时,向室外辐射散热;靠近墙面的空气会被墙体向室内辐射的热量加热,这样加热的气流就会同室内的气流形成对流作用,从而实现室内供暖的目的。

4、沼气在建筑中的应用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这种气体往往出现在沼泽、粪池污水池以及各种的有机污泥中,它在作为气体燃料的时候,十分的方便,并且很清洁,如果对其进行发酵,那么剩余物质还可以作为肥料来对土壤功能进行改善。同时,它可以有效的改善卫生,合理的利用各种垃圾和粪便。目前,在我国的农村中已经广泛的推广这种新技术,并且也在逐渐的引入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在实际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绿地下可以设置沼气罐,然后连接到管道煤气和中水系统,从而淘汰过去那种传统的非可持续能源住区,发展成为生态住区。通过研究证明,如果将一座普通多层住宅楼的粪便都收集起来,那么就可以产生约9立方米的沼气,这些沼气大约可以维持整个住宅楼居民日常的炊事用气,从而替代过去传统的非可持续资源,比如管道天然气和液化煤气等等,在节约燃气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大大的降低居民的开支。

5、覆土建筑

覆土建筑指的是建筑的部分或者全部被土层或者岩石给覆盖到,有人也将其称为掩土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就住在天然洞穴中,我国北部的窑洞和地下村落也属于覆土建筑。在非洲,也有很多的建筑是建立低洼地带和斜坡地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村落就是玛突玛塔和突尼斯的地下村落,这些都是在半山腰采用凿石的办法建立起来的村落,这些建筑虽然是建在半山腰上,但是有些建筑居然有很多层。覆土建筑主要是将土壤或者岩石的热工性质给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建筑内部的冬暖夏凉,这样就不必消耗能源资源,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对覆土建筑选址的时候,应该仔细而广泛的研究现场,同时也需要将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以及建筑区域的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综合的纳入考虑的范围,这样就需要避免出现山体滑坡和塌方等事故的发生;还需要注意地下水位,因为如果地下水位比较高的话,会侵蚀到房屋。

6、结语

基于生态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到很多的学科,很多的内容,要想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创新,基于生态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整体设计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不断的提高设计的质量,起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长旺.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6):123-125.

第7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 可持续建筑 项目管理 LEED 项目集成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及可持续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本文认为,该定义尚有不足之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对节约资源的定义“最大限度”很难确切理解,什么样的节约程度称为最大限度?举例说明,一个没有安装任何电气或者其他用能设备的建筑,能否称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首先应当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本文认为“可持续”一词,更能体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概念(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最先在1987年发表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 在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未来时代人类的需求的一种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又有两个重要的概念:(1)“需要”的概念,特别是世界各国贫穷者的需要应当被考虑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2)限制的思想由技术的状态和社会组织在环境的满足现在和将来的能力上影响。该报告首次清晰的全面的开放的定义了可持续的概念。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发表了经过讨论认可的在全球范围几乎达成共识的可持续指标(SI)。图1中举例说明了一些典型的广义可持续指标,可以看到可持续指标不光有气候,节能,环保等常规的环境概念,更有生物多样性,贫穷,医疗获得等社会概念。经过对其中和建筑生活有关的指标,可得到粗略的可持续建筑指标系统,该系统提供了提取可持续建筑指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图1可持续指标SI系统

2.可持续认证系统与LEED认证体系

随着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人们经历了单纯的以节能为目的的节能建筑转向了追求多个可持续指标,提高人们对建筑的不同体验,并减少各类资源使用的全面可持续建筑发展的目标上来。系统的对可持续指标(Sustainable Indicator)的界定和目标进行归纳和量化评估成为了重要的工作内容。该内容主要由各国的绿色建筑协会(Green Building Council)完成。在我国可以接触到的有实际案例的,有好几种,本文主要介绍LEED认证体系。

LEED的全称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即能源和环境设计先锋。该认证体系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发起并完善。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是被誉为LEED之父的罗伯特·瓦松(Robert K. Watson)创建。1998年8月份,LEED v1.0正式问世,标志着第一个系统的分类定义建筑物的可持续指标及其评价目标的认证体系产生,从而令可持续建筑有了系统的,可比较的评价度量工具。

LEED认证体系到2012年已发展为涵盖所有房屋开发和建筑过程,成为美国绿色建筑分级认证最具公信力的标准。

3.基于LEED体系的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组织体系构建

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LEED体系为代表的可持续建筑相比传统建筑增加了各类复杂的可持续指标SI,这些可持续指标大部分都是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因此有必要调整组织结构为适合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形式。

对于可持续建筑的项目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需要改良。传统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如图2。

图2传统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以LEED体系为代表的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的任务上和传统项目不同,主要有三点:

1)管理的目标不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有工期、费用、质量和安全等控制目标。可持续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目标增加了可持续指标集合(Set of Sustainable Indicators)这一新的目标集合增加了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

2)管理的周期不同。传统的项目管理侧重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施工阶段。而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是一种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不光关注设计和施工,还包括运营阶段的调试和持续改进。这一点也由于上述项目管理目标的区别。可持续指标如节能等的管理周期跨度远远大传统项目管理的工期范围,在费用上也扩展为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

图3传统的项目管理的阶段分工

3)管理的业务流程不同。传统项目管理分阶段分专业分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管理,而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则在任务上高度集成,在传统项目中后期出现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往往在策划阶段就要介入项目,因为影响可持续指标的因素必须在前期完成策划和设计,各专业需要高度协同,以配合跨专业、跨阶段的可持续指标实现。

根据图2和图3,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对可持续项目管理产生诸多问题。由于组织的分散,不同组织在项目管理阶段会产生3个以上的信息移交界面,每个界面都意味着潜在的信息丢失。可持续项目由于加入了许多的可持续指标作为目标,这些可持续指标并非设计、施工单位的常规任务范围,因此很容易在信息转移过程中被忽略或扭曲。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在项目策划阶段和项目运营阶段,虽然都由建设单位负责管理,但实际上这些任务是由建设单位内部不同的单位负责,例如资产投资管理部(Asset Investment Management)、工程管理部(Project Management)和设施管理部(Facility Management)负责,当设施管理部获得项目最后的建造信息时,由于项目信息在界面中的遗失以及项目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变更,其信息甚至不能和最初的项目策划阶段比较。由于不同的目标,周期和业务流程,应当对项目管理的组织和职能做一些调整。

传统管理模式中,业主方(运营方)管理组织设计往往以项目建设为导向,导致在项目决策和实施阶段不可能系统性地对运营目标进行分析,往往造成建设目标和运营目标的相互脱节,不可避免地发生两者之间的矛盾;运营方及委托的物业管理咨询单位往往在动用准备阶段甚至项目竣工后才介入项目,其服务是被动性的,不利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为此,何清华等提出的LCIM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1]或许是项目组织的改进方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解决了项目管理短期目标和建筑运营长期可持续目标的平衡。

图4 可持续项目的LCIM管理组织

图5 LCIM管理组织

经过改进,该项目的各阶段管理结构如图3-3所示。建设单位LCIM管理团队的构成见图5。表1说明了各个角色的权利与任务。在这种新的模式下,有如下优点:

(1)设计,施工等不同的承包商之间不再移交信息产生信息传递界面,作为服务供应商只对项LCIM目管理团队负责,减少了信息的丢失和不同阶段的冲突。

(2)LCIM管理团队不仅仅着眼于短期的工程项目目标,更着眼于长期的运营目标,团队不再只着眼于项目完工,从而增加破坏长期目标的风险。以长期目标为导向的可持续建筑指标得以在良好的决策环境下实现。

(3)业主项目经理和各专业工程师在同一个团队对整个项目管理流程负责,对设计和施工有总体的规划和把握,减少了由于项目不同阶段产生的设计和施工中的冲突。

(4)可持续目标项目经理的设立,让着眼于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指标有了全程管理的中心,避免了以往由工程项目经理兼管的弱势地位,让顾问公司有了完美的沟通平台,在顾问公司这样的外部资源转化为了LCIM管理团队内部的沟通点。

(5)SC项目管理决策委员会的出现也确保了整个决策体系着眼于长期的全生命周期利益,避免了传统工程项目的短视。

表1 LCIM形式下各角色的权利和任务

角色 工作说明

项目决策委员会

Steering Committee 项目团队的最高权利机关,由集团领导,项目管理部领导和工厂领导,投资决策领导等组成。一般仅负责重大项决策。

业主方工程部项目经理

EPM 向项目管理委员会SC汇报,负责项目常规目标即工期、费用和质量的整体控制等任务。

业主方可持续项目经理

SPM 向项目管理委员会SC汇报,全生命周期可持续目标管理的核心,全面协调各方面资源,关注可持续指标的实现、调试和运营阶段的纠正。直接管理可持续顾问公司,对顾问公司提出的意见协调集团其他资源论证和达成。间接管理业主方工程师团队和设施管理部团队。

业主方设施管理部经理

FM 向项目管理委员会SC汇报,负责办公室运营阶段的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提出在项目运营阶段的需求,配合工程项目经理和可持续项目经理从运营角度提出建议和要求。是实现全生命周期可持续目标的重要角色。

业主方项目工程师PE 向工程项目经理直接汇报,管理整个项目全过程的设计和施工及运营维护的技术信息,是项目技术信息储存的核心。项目工程师包括土建,暖通,给排水和造价等专业工程师。

设备和维护工程师FE 向设施管理部经理直接汇报,从工厂运营角度对设计和施工信息进行监督,及时反馈。

可持续顾问公司SC 对可持续指标SI的实现提出建议和方案,并且提供顾问支持。

施工总承包单位 GC 在工程项目经理和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施工

设计总承包单位 DC 在工程项目经理和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

4.结论

LEED认证项目管理出现了很多标签建筑, 很多通过LEED认证的项目节能性能甚至还不如一般的传统建筑,或者很多建筑由于申请绿色认证抬高了不少成本,并造成项目管理流程和组织的困扰,影响了正常的建设项目管理进程。平均来说,LEED认证的建筑从每平米能耗指标来说大约比传统副本节能18-39%,但是,28~35%的LEED认证建筑比传统副本能耗更高。因此有必要探索可持续建筑的项目管理方法,确保项目管理团队着眼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的实现,确保LEED等可持续认证体系所设定的可持续目标的真正达成。本文通过LEED体系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分析和研究,不但为基于LEED认证体系的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提供经验,更可以令其他类型的可持续建筑项目管理借鉴,加快可持续认证建筑项目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加速可持续建筑项目的实施,让可持续认证项目不仅仅停留在设计认证阶段,实现真正的可持续运营,推动全国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清华, 陈发标.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1, 23(4).

[2] DiSano J.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J].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ThirdEdition,New York, 2007:11-14

[3] 施骞. 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与管理[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4] 仇保兴.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7: 1-11.

第8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现代商业空间 样式创新

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认为,城市是随着商业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如我国唐朝的长安、洛阳,欧洲地中海城、罗马的古罗马城等,在商业贸易发达的地域,会聚集很多商人,这种产业链条会随着商业交易不断扩大。由此可见,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商业圈的发展和扩大。

商业空间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城市商业空间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所以通常情况下,商业空间的样式呈多样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商业空间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性,是我国城市建筑师们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渗透到各省市的各个领域中,作为商业空间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展现给人们的并不只是节约环境资源、实施环保建设,而是通过商业空间形式让人们感受到城市化建设的人性化、个性化。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关系,实现了人们对建筑美的追求。在商品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一个具有文明特色的城市,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工业产业链条,还要拥有合理的商业空间形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工业生产、城市建设的资源消耗问题,开展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的选择,为了适应这些环境压力,商业产业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型商业模式正在为商业和城市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方向。

商业空间形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 商业空间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表现

在城市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商业空间形式已逐渐偏离了原有的城市发展轨道,很多商业中心呈现“统一化”建筑模式。个性化城市的缺失,使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水平严重下降,所以这种商业空间模式存在很多发展漏洞。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商业空间建筑和城市化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商业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媒介,是一个城市发展特色建设的重要手段,商业空间形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图1所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人文特色,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主要从人文景观体现,其商业空间形式和商务建筑风格和城市所处的地理特点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下的人文特色,既可以表现区域内人类文明发展智慧,也可以体现阶段性地域发展情况;建筑风格,建筑是组成商业空间的单元结构,所以每个建筑都决定着整体商业空间建筑的风格,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商业建筑,其建筑综合应用性能非常好,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信息化建筑理念,还能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功能性,立体式、复合式的建筑更适用于现代商业建筑中心,这种商业综合建筑结构的功能性很好,各单元建筑之间的功能连接更紧密,与传统建筑相比,新型空间形式组合更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空间氛围。空间是塑造建筑结构的主要体现,空间氛围意在强调城市建筑和商业中心建筑的和谐关系。“美”是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追求的终极目标,每个时期的“美”学观念不同,所以各时期的商业中心空间氛围不同。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在设计商业空间时,应着重强调人与环境的空间氛围,展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商业空间形式中的园林景观建筑是商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将商业建筑和园林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增加商业建筑的恬静氛围,还能有效的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现代化建筑设计观念完美融合在一起。工业材料、照明、色彩、生态环境、空间氛围灯都是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元素,建筑师们通过合理的设计、科学的策划,创造出相对安全、稳定、环保的空间文化。绿色植物是实现绿色空间氛围的主要媒介,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生态环境更能体现出商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由此可见,生态元素是营造和谐、环保型商业空间氛围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绿色空间设计形式已逐渐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

2.添加人性化因素。人性化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组成部分,利用生态建筑思维模式,将商业空间设计、商业建筑设计、周围环境设计引入自然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空间形态的需求,还能提高人和自然的交流关系。人性化商业空间形式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要保证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好的落实,必须协调好建筑和建筑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环境的承载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商业空间形式,让商业建筑和自然环境做到有机融合;公众消费需求,商业空间形式存在价值是满足公众的消费需求,所以建筑师在设计商业空间形式时,应注重考虑人们的消费观念,将现代人类的消费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合在空间设计方案中,在满足人们日常消费需求的同时,完成合理的、规范的商业空间建设;感官享受,商业空间设计产生的直观美感不仅可以刺激公众消费,还能让整体商业建筑更具人性化,作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场所,商业空间必须具备高舒适度的设计理念,在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商业建筑的设计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给人以感官的享受。

3.正确处理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商业空间形式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提高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和谐程度,是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资源,在整个商业空间建筑中,会应用消耗掉大量工程材料和人力资源,这种耗时耗力的建筑设计方法不适用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所以要想正确处理好商业空间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合理利用各种生产资源;提高空间和资源利用率,利用率是优化空间资源和建筑资源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想提高商业空间的功能性,必须有效控制建筑施工的“尺度”,在把握好商业建筑各建筑元素共生关系的同时,尽量避免各单元建筑的空间浪费;应用生态环境设计,在空间建筑中应用大量绿色植被,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环保性能,还能提升控制商业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生态环境设计将成为我国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代城市商业空间形式的创新

(一) 街区式商业形式

街区式商业形式是指商业空间沿用传统城市街道建设的空间结构,是传统的商业空间设计形式,俗称为商业一条街。现阶段,我国各大城市多存在街区式的商业空间形式,如北京的锣鼓巷、成都的宽窄巷子、上海的南京路、沈阳中街等。利用固有特殊建筑和人文特点,引用种类多样的商业形态,建立以商业为主的消费中心。这种街区式商业空间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出城市商业发展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但是这种建筑风格会严重限制商业空间的拓展发展,街区式商业中心会阻断商业建筑和汽车景观建筑的协调发展,使城市商业化发展过分依赖于交通。由此而衍生出的商业空间形式,不仅无法体现其固有的商业价值,还会让商业建筑失去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 旅游景观式商业形式

旅游景观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构成,这两种景观形成的商业带不仅可以优化商业中心的景观格局,还能完善商业空间形式的自由体系。城市资源和旅游资源应用在旅游景观中,可以带给商业空间不一样的景观环境,使其更具开放性,更具活力。旅游景观式商业形式具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和发展力,这种形式的商业空间可以同时服务于本地居民和其他游客。购物和消费是商业中心创建和运营的主要目的,作为人口聚集的地区,其商业活动的景观结构倍受人们关注。

(三) 改造式商业形式

现阶段,很多商业项目建筑都纷纷引用了传统建筑结构和风格,在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商业建筑特色,这种主题鲜明的结构创建风格,可以展现出特色的建筑魅力和艺术价值。在具有历史痕迹的建筑基础上重新开发商业形态,建筑设计师不但要考虑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人和时间的关系、人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必须在建立传统消费纽带的前提下,保证商业中心和消费者之间良好的消费关系。与此同时,城市原有的记忆和痕迹还能为商业项目提供兼具独创力与成本效益的设计方案,使项目独特的创意性与商业的现实性完美融合。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空间形式发展展望

通过上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商业空间形式的发展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商业空间形式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和重要依据,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08年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其商业形式种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以福建省商业空间形式变化为研究对象,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商业空间建设的主要依据,对城市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福建省由单一空间形式逐渐转变成复合型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上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城市商业空间形式已经进入全新阶段。采用绿色材料和先进技术,将其应用在商业建筑建设和商业空间形式设计中,不仅有利于城市文化和城市肌理的延续,还有利于城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中心不仅应具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氛围和特点,还应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现代化空间形式设计,为消费者营造丰富视觉体验的同时,向大众展现具有城市人文情怀、地域特色的商业形象。从传统单元建筑转变为复合型综合功能的定位,势必会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发展产生更大影响。所以在发展商业建筑的同时,应谨慎面对商业建设和环境、资源间的关系,不要强行介入到自然和人文空间环境中,要立足于整体开发,研究城市合理布局、区位优势,使商业地产有效推动城市的某个商圈,乃至扩大到推动整个城市整体商业环境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倩.论现代商业空间形式创新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J].商业时代,2012,12(8)

2.杨德进.大都市新产业空间发展及其城市空间结构响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袁诺亚.中国大都市现代商业空间发展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4.张新生,何建邦.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空间决策支持[J].地理学报,2010,12(14)

5.蒋大强.城市生态思维――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0,12(7)

第9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字:可持续;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理念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根据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总体设想和宏伟蓝图来制定和执行的,可持续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场地给建筑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小化,以及最充分地利用场地。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场地合理规划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课题。

一、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早期采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是一些比较被动的手段,如利用空调设备才能达到较好的降温、取暖、通风等。这些初期的设计手段是一种“被动式环境设计”,既不环保,又浪费能源。后期的可持续建筑(称绿色建筑或生态建筑)是以生态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设计、建造、改建、运行或再利用的建筑。比如合理安排建筑朝向,有利于冬季的采暖保温,有利于夏季遮阳,防止室温过低或过高。又如利用自然风调节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等。这是把可持续理念融入了全寿命的建筑(全寿命是指:从场地、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拆除、建筑废料处理的全过程)。不了解可持续建筑的人认为它造价偏高,市场前景可能不好。其实,实践证明,可持续建筑同一般建筑比较有很多的优点,例如:供热、空调和采光的费用少,建筑运行费用降低,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功能高,售价和租金增加;使用能源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材料消耗少,资源利用效能高;生活和工作空间更健康,能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与建筑有关的疾病的发生等。从建筑的全寿命考虑,可持续建筑的总费用比一般的建筑低,而且有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可持续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理念

2.1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是根据城市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赤字水平,判定城市可持续度,并采取措施削减生态赤字,进而达到生态平衡;通过对城市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碳氧平衡原理,构建城市自然生态安全网络,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并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借鉴生态经济学中生态—经济共赢与优化理论,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认识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引入“生态经济效率”与“环效—成本率”的概念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构建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优化模型,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同优化;通过相关法规的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形成,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2.2遵循系统论原理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整体观点、等级观点和动态观点。系统的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城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等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强调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社会生态系统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的先进性;经济生态系统强调适度发展和循环经济。这里既要保持每个系统内部的平衡,更要强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复合生态系统的最优化,达到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目标。根据“整体大于各部分之总和”的原理,生态设计策略和能源结构的选择应注重资源整合,谋求整体最优化。

2.3遵循生态位理论和生态适宜性原理

根据生态位理论,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关键是看二者的关系是处于时空对位状态还是错位状态,或者说是适宜状态还是不适宜状态。对位可以充分保持其功能效益和稳定性、可持续发展;错位则会走向衰败或被淘汰。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找准适宜生态位,并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即竞争形成生态位分异,分异导致共生,共生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

2.4树立整体的生态建筑观

建筑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是地球生物圈中能量、物质流动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良性互动;考虑时间因素,树立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发展观念;考虑空间因素,控制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置换影响;考虑资源有限,在人居环境建设中要高效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资源,从少费多用的非物质化——减量化到循环利用的再物质化——资源化。

三、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建议

1、城市规划设计的龙头地位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具有龙头地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的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我国已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城市规划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四周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四周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四周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治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结束语

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我们不仅要了解建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理念,更要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国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献明.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2006

[2]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张键.可持续的绿色设计.建筑设计,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