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

第1篇: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学习工作站 建设

一、一体化课改的内涵

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学结合,这也是一体化课改的主要内涵。在工学结合的原则下,通过项目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按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这几个步骤来组织教学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机械制图学习工作站建设的必要性

1.社会、企业对技工学校毕业生的要求

当前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看似经过了系统的培训,实际上毕业后到企业不能立即上岗,还要进行岗前培训,不能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这种现状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要求,制约了社会的发展。企业要求学生能看懂图样,能按图样要求加工工件。

2.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在人社部推动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本课程已由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行动导向教学,“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理论课教室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要求,因此依靠机械制图工作站才能解决此问题。

三、机械制图学习工作站布局、设备配置及可实现项目

1.机械制图工作站布局

制图工作站分为基本体、组合体区,典型零部件、标准件区,资料查阅区、企业图样区,学生作业展示区,教学、绘图区。每张制图实训桌有六个工位,每六个学生为一组,围坐在桌旁,以方便讨论、合作,如下图所示。

2.机械制图工作室可实现的项目

工作站配置有往届学生优秀设计、作业展示、企业真实图样、配套挂图、基本体模型、组合体模型、典型零部件、标准件以及典型机械装配体的真实零件、模型,还有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工作站中可进行如下实训:制图基本原理及基本作图方法的学习、典型零部件的三视图绘制、零件的表达方式、标准件的绘制、机械装配体的拆装和绘制及拆装和测绘工具的使用。制图工作室作为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训基地,制图课程的技能训练部分都要在此进行。首先学生可以进行基本体及组合体的绘制,然后再进行零部件的测绘,对零件进行分类,绘制三维图和平面图,并进行作业和训练;其次,教师还要配置一些装配体,让学生进行拆装和测绘。

四、机械制图工作室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刚进校时,全无工程概念。在制图工作站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企业实际生产图样、亲自动手拆装典型零部件、亲自设计加工零件以建立工程概念。教师充分利用模型、实物、视频,通过分析、拆装形体以增进学生的直观感,同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拆装、测绘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图工作室,学生可以分组自己动手操作、绘制图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对课程内容的实践应用。

2.善用制图软件,培养学生CAD电脑绘图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在制图工作室中配备先进的多媒体网络设备,并有多种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零件图的教学在没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手段之前,以往一直是教学重点、难点。现在,教师可以通过三维建模、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零件的结构、装配关系、技术要求,使抽象变具体、模糊变清晰,易学易懂。

3.培养学生实训操作技能

制图工作室可以安排零件测绘实训。通过测绘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公差知识,掌握不同零件的测绘及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有效地加强实训环节,使学生在校即能学到工作所需的知识,实现“工学结合”。

五、机械制图工作室实训课程建设

原有的理论课教材并不适用于制图工作室教学,需根据实训教学要求,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新教材――工作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练一体化。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一是基础实训教学,即基本体与组合体的三视图绘制,将投影原理与平面绘制图形实训相结合,在实践中掌握绘图的国标要求、绘制技巧和制图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二是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综合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在零部件展示区选择不同的零件完成其测绘任务。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测量知识、绘图知识等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自行完成收集实训相关知识资料、拟定实训方案步骤、测量零件数据、绘制零件投影图形、撰写实训报告等工作。教师的角色则由主导变为指导和从旁协助,按完成时间或设计环节进行设置,检查节点,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六、机械制图工作站师资配置

“双师型”教师是制图工作室成功运作的关键所在。制图工作室从硬件上保证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就一定要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以往传统的教学相比,制图工作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理论知识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要求一个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好的指导能力、熟练的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操作技能。为提升教师的“双师”水平,教师应每年到企业实践,学习设备操作、工艺设计、零件加工、产品设计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满足教学需要。

总之,机械制图工作室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载体,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 机械制图 实践 重点内容

1、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意义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机械类制图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相关制图标准,能够有效掌握徒手、仪器以及电脑辅助制图等机械制图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投影制图原理并根据自身想象打造各种机械立体模型,灵活掌握机械零件制图与装配制图的方法。为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学习机械专业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通过手工测绘、上机操作、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习质量[1]。

2、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手段

2.1要强化空间想象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强化空间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是机械制图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能够较好地读图、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机械制图能力的一项主要手段。机械制图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正投影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对以前的点线面及基本体等内容的学习,充分掌握、灵活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绘图到实物、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变过程,使传统的平面几何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产生空间立体几何的图像,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实物的各个部位的形状以及相对位置有着明确空间定位。所以,近年来国内部分高等理式院校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一些不适合实际,内容陈旧对后面学习知识点关联不大的课程进行了删减,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增加了一部分有关读图的教学内容,在时间分配也加强提高学生的读图训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读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投影理论基础,更需要平时的大量练习来加以辅助。不然,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可能形成较强的综合读图能力[2]。

2.2大力加强组合体的教学与练习

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读图练习过程中,学生对组合体的运用和掌握是一项基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在课前提前为学生设定一些基本几何形体,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不同组合并画出三视图,锻炼自身的思维想象力;二是以已知视图为出发点,教师主动构思出多种不同的几何基本形体,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强化和挖掘自身的空间想象力和构思能力;三是提升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能力;四是补画三视图中缺少的图线等[3]。通过以上一系列强化组合体的教学做法、训练,来大力地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3积极培养徒手绘图能力

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应当贯穿于机械制图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徒手绘图能力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物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可见,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表达创意、彼此之间交流设计思想的强有力工具,当然,它也是CAD绘图和尺规等无法替代的最原始、有效的绘图方式。训练学生徒手绘制草图要求心想、手到、速成三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较快地捕捉灵感。徒手绘图能力在CAD绘图软件出现后,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4]。

2.4强化机件表达方法的教学与训练

轴测图的立体感强,有着做图方便,修改灵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可以作为代替模型。在读图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同时边画轴测图,这样,可以对物体上的一点、一线、一面都有着切身的体验。轴测图能把头脑中的抽象物体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强化机件的表达效果。此外,在对基本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轴测图的学习训练贯穿于整章教学中[5]。这样,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轴测图绘制能力,又可以通过对轴测图的学习来加深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

2.5合理培养并锻炼零件综合表达能力

对机械零部件的进行表达练习是培养学生综合想象力、提高零件综合表达技能的关键,它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特别是零件的读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丰富该环节的教学内容,加大该环节的教学力度,并着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体会、掌握机件的综合表达技巧,才能不断强化锻练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水平[6]。

3、总结

总而言之,绘图实践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徒手绘图、CAD绘图等技能,掌握投影制图原理、熟练构造出各种立体模型以及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图方法。可见,机械制图的实践环节,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测绘、实践、上机、课程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提高对机械制图教学中绘图实践的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卢传贤.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思考[J].《工程图学学报》,l998,(增刊).

[2]王慧.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3).

[3]狄渭波.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1998,(2).

[4]张炳宗.面向21世纪制图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改革与实践[J].《山东矿业学院》,1998.

第3篇: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CAD只是一个绘图软件,一个辅助工具。只会CAD软件操作而机械专业理论不扎实,只能重复别人工作,充当绘图员角色。如果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等专业基础知识支撑,掌握CAD软件才能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而妙用CAD软件,更可使数控技术、模具制造和3D打印如虎添翼。为此,笔者将从AutoCAD与机械基础课程结合,CAD与3D打印技术的有效融合,技能竞赛对CAD教学的有效渗透,基于任务驱动的CAD一体化教学,翻转课堂在CAD一体化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等五个方面,打造出桂林市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CAD一体化教学的五把金钥匙。希望五把金钥匙的问世,既有益于学生掌握CAD软件操作,又可以使学生利用CAD软件进一步掌握机械相关专业知识。

一、第一把金钥匙:AutoCAD与机械基础课程结合

在教学上主要通过AutoCAD与机械制图、公差配合等机械基础课程结合,尤为重要的是AutoCAD与机械制图的有效融合。在典型任务的提取上,以劳动版机械制图习题册为蓝本,内容含平面图、轴测图和立体图。

平面图部分:不仅让学生抄画零件图,还要将补画三视图、补缺线等内容用在CAD强化训练中,让学生深刻理解机械制图中的正投影规律也同样适用于CAD绘图,CAD只是一个工具,跟铅笔、三角板和圆规等常规绘图工具相比,它只是利用电脑,提高了绘图速度。如果不遵循机械制图的相关规定,绘出来的图纸是没有工程价值的。在学生绘图的同时,灌输公差配合等相关知识,为后面数控编程、3D打印等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模具制造专业,可以让学生绘制一套完整的模具图纸。先绘制模具的零件图,然后利用定义块的知识,将零件图一一进行装配。在装配的同时,教师就可以检验图纸设计是否存在错误,配合是否合理。这种强化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模具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将错误的发现提前到设计阶段。

轴测图部分:轴测图实际还是二维图,它是一种在二维空间表达三维形体最简单的方法。但是用三角板等手工工具绘制比较复杂,效率也不高。如果改用AutoCAD软件,就可以大大提高绘图效率。只要用鼠标轻轻地点击菜单中的工具,进入轴测图模式状态,通过F5切换等轴测平面,就可以绘制正等轴测图了。在绘制轴测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三视图绘制轴测图,或是通过轴测图绘制零件三视图。这种方法既锻炼学生看图能力,又提升他们空间想象力,为后面立体图绘制打下坚实基础。

立体图部分:手工绘图只能绘制三视图和轴测图等平面图形,而巧用AutoCAD就可以绘制真正的立体图了。绘制立体图时,先让学生绘制基本体,然后讲解怎样将基本体通过布尔运算等方式组合成组合体。在强化训练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三视图绘制立体图。而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可以用CAD绘制机械模型,让学生根据模型绘制三视图或补画三视图。这种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看得懂机械图纸,同时能想得出物体实形来。

二、第二把金钥匙: CAD与3D打印技术的有效融合

CAD设计的作品可以打印出实体来,是一件多么迷人的事情。于是人们纷纷尝试3D打印技术。传统的打印只能将作品打印在纸上,而3D打印却可以打印出实形来。那到底什么是3D打印技术呢?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在将人们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同时,也必将使得人们产生更多奇思构想。无疑,3D打印必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带入一个新的天地。但3D打印最终又会把CAD带向何方呢?如何妙用CAD软件,才能使3D打印更加如虎添翼呢?

3D打印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还是要将它归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从CAD与CAM的关系中不难发现,CAD是CAM的基础。如果CAD没有学好,单纯从网上模型库下载相关模型进行打印,开设3D打印课程就失去了意义。亦如只会操作传统打印机,而不会office系列办公软件。3D打印必须以CAD设计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3D打印软控系统,将3D模型降为2D格式,然后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结材料,通过逐层堆积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来。CAD设计出来的3D模型是3D打印的根本,如果没有好的CAD模型,再高端的3D打印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如何将CAD课程与3D打印进行为效的融合呢?这需要一步步逐渐积累。

桂林市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一年级都开设了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识图能力,并能用AutoCAD绘制三视图、轴测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平面图形,但立体图绘制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二年级中级工班,可以强化AutoCAD立体图绘制。内容选取主要分为:基本体、拉伸类零件、旋转类零件、组合体。这些简单零件用AutoCAD软件绘制比较容易,但要让学生明白复杂组合体是如何由简单零件组合而成的,从而为以后学习更专业的CAD软件打下坚实基础。绘制好实体后,将DWG文件输出STL格式,就可以进行3D打印了。

到三年级高级工班,AutoCAD虽然绘制简单立体图比较容易,但复杂实体绘制却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实现。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三维实体的绘制能力,高级工班最好开设ProE或UG等课程。内容上与机械制图的课程相对应,包括轴类、盘类、拨叉类、箱体类等零件。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将装配图的零件一一打印,然后进行组装。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零件组装,让学生明白各种机器的装配原理。

三、第三把金钥匙: 技能竞赛对CAD教学的有效渗透

桂林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中用到的CAD软件主要是AutoCAD和CAXA。AutoCAD主要是用在机械制图和AutoCAD应有项目。CAXA主要是用在数控车工与数控铣工项目。

AutoCAD教学方面。常规的教学只是教会学生使用该软件,但桂林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的AutoCAD项目,却对学生机械制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比赛的理论部分就是机械制图手工绘图,而实操部分,包括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补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绘制立体图等。那么,笔者平时在强化训练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不光只是抄画零件图,应包括补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绘制立体图,根据轴测图绘制三视图等。这种强化训练能让学生明白,CAD只是一个工具,只有掌握机械制图知识,才能真正看懂图纸,加工出合格产品来。

CAXA教学方面。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除了要求学生手工编程外,还对计算机辅助编程提出更高要求。而计算机辅助编程步骤是:零件的几何建模,加工方案和加工参数的合理选择,刀具轨迹的生成,数控加工仿真,后置处理。桂林市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主要是CAD中的CAXA软件。CAXA软件的教学应该在AutoCAD教学的基础上,强化CAXA实体造型和编程,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数控仿真,将加工制造的缺陷发现在模拟阶段。

四、第四把金钥匙:基于任务驱动的 CAD一体化教学

在传统的CAD教学中,老师只是简单教会学生CAD工具和命令的使用。老师教一个图,学生就会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不够。而基于任务驱动的CAD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学材的编写上,可以将CAD教材中的章节融入到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实施掌握CAD绘图技巧,理解各命令含义。在学材编写方面,平面图和轴测图重点以AutoCAD软件为主,三维造型则以ProE或UG为主,任务涵盖基本体、拉伸体、旋转体、组合体、曲面造型等,其中包含轴类、盘类、拨叉类、箱体类等零件。学生在掌握软件同时,熟悉各零件结构特点,可以为后面专业操作打下基础。

五、第五把金钥匙: 翻转课堂在CAD一体化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CAD教学都是运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如果能将翻转课堂与一体化教学有效地运用在CAD教学中,那么CAD教学将如虎添翼。什么是翻转课堂呢?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的教师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而在CAD教学中,如何将翻转课堂与一体化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呢?首先是课前学习:课前将CAD教学微课或视频以及CAD任务书通过微信或QQ传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草拟任务计划书。接着是课中内化:课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分工,共同探讨完成任务书,教师则采用个性化指导,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然后是评价反馈:学生通过小组评价,指出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则采用集体化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然后是研讨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优化并开发微课程。最后是课后巩固:课后再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等视频,巩固课堂所学。翻转课堂在CAD一体化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桂林市技工院校将学校的信息化与一体化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的有益尝试。

六、如何才能使五把金钥匙发挥其神奇的魔力

首先,在教学计划安排方面,AutoCAD课程最好安排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课程一个学期,基本掌握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对三视图的原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AutoCAD课程的及时开设,既便于AutoCAD课程和机械制图的有效融合,又便于为桂林中职学生技能竞赛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个项目培养好苗子。到二年级上学期,则可以开设CAXA制造工程师。CAXA电子图板和AutoCAD课程极为相似,要求老师只对CAXA电子图板与AutoCAD不同的地方进行介绍,教学的重点放在CAXA制造上。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学生一年级已经学习了AutoCAD,已经基本掌握了简单立体图的绘制,对立体图形的成形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时候开设CAXA制造课程,既可以强化学生绘制复杂三维图形的能力,又可以教会学生CAXA辅助编程技术和数控仿真。二年级的学生是技能竞赛的主力军。CAXA制造的开设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数控编程能力。到了三年级高级工班,随着3D打印课程的开设,可以增设ProE或UG课程。虽然AutoCAD也可以绘制简单的立体图,输出3D打印所需的stl文件,但对于复杂曲面造型却束手无策。CAXA制造虽然在造型方面功能也不错,却不能直接输出stl文件进行打印,而ProE或UG课程的开设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其次,桂林市各技工院校近年来进行的部级或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基地项目建设,在学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机械制图和CAD一体化实训室的创建卓有成效。同时,每个学校都建有数控仿真实训室,每个常规教室也配备有先进的云博士多媒体教学智能终端。云博士将传统的计算机、实物展台、无线MIC、读卡器等功能集于一体,特别是实物教学摄像功能,为CAD一体化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3D打印一体化实训室的建立,为CAD与3D打印的有效融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三,开设了合理的课程,有了完整的配套硬件设施,不仅要求桂林市技工院校教师机械专业技能过硬,还要求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娴熟,对于3D打印等新兴技术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学习。目前,高素质CAD教师的欠缺,是掌握CAD一体化教学的五把金钥匙最大的瓶颈。而要破解这个困局可以?囊韵路矫媾?力。第一,要优化教师引入的渠道。将相关专业和桂林市相关企业具有丰富CAD操作经验的人才引入学校任教,对学校机械专业教师进行传、帮、带。第二,教师定期轮岗实习。可以让广东国光电器等企业派工程师到学校进行3D打印培训,也可以让桂林福达有限公司等桂林本地企业派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CAXA数控编程培训,同时可以派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学习,使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加大培训力度,开设专题讲座。第四,完善评价体系,优化绩效激励机制。

第4篇: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目标定位;学习兴趣;基本技能;工作实践

一、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力目标)设定的依据

我专业是机电技术专业,机电技术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通过与企业专业人员交流,他们提出,“企业看重的是真才实学、操作能力而非文凭”“就业后专业不能丢,但不能只围绕专业”。我们今后的重点,是要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虽然给了学生一定的积淀,但与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出入,例如我们在学校教授的《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从应用软件绘图到设计图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学校只是针对应用软件的环节,而真正到了工作岗位中,应用是必须的,设计才是关键环节,因此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掌握机电产品的制造、操作、组装与维护,达到提高动手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反思,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成为智能型中、高级技术工人。由此,分析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具体如下:

1.能够理解常用的制图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具备查阅标准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2.理解正投影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正投影法原理绘制三视图

3.具有绘制轴测图的能力

4. 理解正投影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正投影法原理绘制三视图中的截交线、相贯线、几何体及表面点。

5. 理解正投影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正投影法原理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6.具有物体表达方法的识读及作图能力

7.具有绘制标准件、常用件的能力

8.能够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初步了解测绘的方法,并拆画零件图。

9.能够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10.能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符合制图国家标准的具有中等难度的工程图样。

课程能力目标设定的依据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技能分析表和项目小组召开的有企业专家参加的项目工作研讨会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应具有的工作能力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专业标准中的机械制图与CAD的职业能力目标。

二、课程能力目标的准确性

项目工作小组和企业专家针对各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职责把综合能力目标按各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进行分解。

例如:对于设备维修工作岗位看图、识图是维修的依据。设计岗位,则需要具备比较全面和专业的行业知识,能够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意识,查阅资料的能力,工作的最终成果依然是图纸。加工生产岗位除了读图识图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按各工作岗位的不同职责分解很合理,各能力目标和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对应。

课程能力目标的设定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情况,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学习环境需要什么条件,能力目标的表达也反映了一定的程度或标准。如具有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的基本能力,这样的表述恰当、合理。

三、 课程能力目标具体,可操作性较好

学院有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室,学生可进行零部件测绘与模型测绘完,学生在完成若干个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包括大作业后,具有熟练的手工绘图技能,具有识图和绘制中等复杂的装配图和较复杂零件工作图的能力,具备查阅并运用有关标准的初步能力等。从而达到课程的能力目标。并从以下几方面确保能力目标的实现:

重视制图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制图教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通俗地讲,就是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看图能力和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要靠平日较长时间对制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的积累而逐渐形成。万丈大厦,始于砖瓦。因此,要依据形象思维的规律和发展过程安排组织教学,重视重视制图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打好基础,一步一个台阶,使教学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投影规律及投影视图特征总结、综合、概括能力,强化培养,建立更多的基本形体的投影表象,为思维储备更多材料,为后阶段的学习夯实根基。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依据人们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中的思维特点和规律设计教学。依据人们认知事物的基本规律,从感知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以理论指导实践。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立体模型、三维实体造型软件)和实践教学(模型测绘、部件测绘等),增加用投影视图所表达物体的正向思维训练的强度 ,有利于物体投影空间概念的建立。

针对学生读图难,加强读图教学与练习,教会他们读图的方法与思路;多方位开展 加强读图能力培养,注重读图思维方法引导和读图规律的概括总结,使学生尽快入门,少走弯路。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课程综合创造能力。

加强课上讨论环节 ,课堂上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解决学生听课中的疑惑,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机件表达方法综合分析”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后续课程设计中最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技能。通过对机件表达方法中优劣方案的讨论、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多途径解决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

对于跟后续课程相关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则采用通过到实习培训工厂现场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演示或观看相关录象等加以解决。效果很好。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正常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手工仪器绘图、草图训练和形体构思训练等教学内容,并安排零、部件测绘一周。

对于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认为:

(1)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且实践环节对课程的学习掌握及运用能力形成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

(2)根据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工科学生的手工仪器制图、徒手画图和计算机绘图都必须训练,只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后两种能力的训练比重将逐步增大,但手工仪器制图在课程中不能没有。

(3)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实训工厂进行参观,目的在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相关职业的认识和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建尊《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8月

[2] 谢利民《现代教学基础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第5篇: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图学素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28-02

一、前言

任何的机构创新都离不开对机构的构型和表达。工程技术人员对所从事的工程领域中的机构形体的构型思考、图形表述以及认知的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修养,即图学素养。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门学科[1],是工程界的语言,是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图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机械制图课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构型/图纸的认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探讨制图课程的课程改革模式,提出课程科学评价考核标准。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来看,教学方式已经由图板加挂图的传统教学手段提升为多媒体教学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做到图文并茂的讲解知识。但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并没有带来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沿用至今,即教师课上讲授知识,学生课下做作业的简单方式。“机械地教与被动地学”无法培养学生对图学的兴趣,很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深入培养学生对图形、形体的认知、创新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图学素养能力。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需要从课程的教学模式、丰富实践环节和改变成绩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进行。可以将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知识训练“两个模式”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五个模块”的教学改革模式――理论基础教学模块、理论应用训练模块、CAD绘图工具训练模块、创新设计训练模块和实践提升模块。“五个模块”的教学模式分别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理论应用能力、CAD绘图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图学素养,完成对学生全课程的图学素养考核评价。

(一)理论基础教学模块

理论基础教学模块是课程基础模块,培养学生具备投影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该模块分为建立空间投影体系、掌握空间形体想象方法和形体的综合应用表达方法三个内容,目的是开发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对图形和形体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形体表达水平。

第一,建立空间投影体系。通过建立三面投影体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三维空间立体框架,为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打下基础。

第二,掌握空间形体想象方法。形体的空间形状不会在学生在的头脑中凭空出现,需要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对形体的空间想象。点/线/面的三面投影、简单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形体的截切和相贯、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等,都将成为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理论支撑。

第三,综合应用,不断提高能力。学生在建立了空间坐标系,掌握了理论分析法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训练,通过组合体的读图练习分析和想象复杂形体的空间形状,以提高和强化自身的空间想象力。

制图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将抽象的点、线、面集合所对应的空间立体形状在头脑中初步成形,逐渐清晰时,那种学习成就感和兴趣将会油然而生。

(二)理论应用训练模块

理论应用训练模块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水平。学生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必定要服务于工程实践,通过不断的练习,最终要熟练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读图和绘图方法,掌握好工程界的这门技术语言。机械制图课程要培养学生具备尺规常规绘图、计算机绘图和徒手绘图三个绘图技能,其中的尺规常规绘图技能是首先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绘图被广泛应用,但是尺规绘图始终与之并肩前行,并没有被彻底替代,如同计算机打字无法取代手写字一样。因此,在课程教学安排中,尺规绘制零/部件的工程图纸的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应当指出,“徒手绘图”是设计的源头,是运用制图这门语言实现快速交流设计思想的基本功,在教学环节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2]

(三) CAD绘图工具训练模块

CAD绘图工具训练模块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手段绘图的能力,即计算机绘图能力。Auto CAD是进行机械制图的很好的软件平台,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开展Auto CAD软件的使用方法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绘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提高绘图质量和精度,实现空间想象、图纸表达和构型再现三个环节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对学生软件的使用,不能仅仅要求达到会简单的操作这个层面,必须要求学生将计算机技术和工程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实战锻炼和绘图技巧的积累,真正到达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

(四)创新设计训练模块

创新设计训练模块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较强的工程素质。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有条件构型创新设计。学生通过开拓思维,团队合作,得到合理设计方案,并通过绘制构型零/部件的工作图、轴测图和三维造型图,将设计构型进行表达,增强自身对设计结构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能力。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形体表达方法、轴测图和计算机表达应用能力。学生通过模拟工程设计过程,达到学以致用和自我检验的目的,同时可以深刻体会“机械制图是工程界的语言,是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五)实践提升模块

实践提升模块是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系统总结和提升。任何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科学系统的总结,机械制图课程最后要通过两周的零部件测绘环节,对整个课程做系统有效的总结与实践提升。测绘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分组对由几十种零件组成的产品进行测量和绘图,了解部件工作原理、零件组成方式,绘制产品装配示意图,分解零件,查阅国家标准手册,绘制非标准件零件的零件图,根据零件图和装配示意图完成产品装配图工作图和计算机图纸。也可以进一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进行产品三维造型建模和装配训练。通过测绘环节,学生熟练掌握了零/部件的测量方法,了解了工程常用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练习了零/部件的表达方法,提高了CAD绘图工具的应用水平。可以说,该环节是整个课程的全面再现和知识掌握的全面检验。

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自身的图学素养。同时,在制图课堂外,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围绕图学学习的课外拓展活动,比如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图学竞赛和CAD绘图大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成绩考核评价

评价体系是引导课程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无论是课程评价指标还是学生的成绩评价方式,都将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要培养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必须超越目前以掌握“知识点”为本的评价体系,形成以素质提升为本的、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并使之渗入整个培养过程。[3]当“会答题”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时,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重视。制图课程就要建立合理的课程成绩评价考核标准,大胆改革,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理论应用能力、CAD绘图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纳入学生考核体系中,设定合理的权重系数,将对学生的成绩评判改为对学生的图学素养评价。考核评价的改变,将引导学生和教师从注重解题能力的训练,转变为对图学素养的全面培养。

五、结束语

学会一门课程,掌握一项技能,学好一门专业,必须是以喜爱为前提的。只有具备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专业的动力。制图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精准绘图和快速阅读图样的技能,更是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形体构型的敏感性和对工程图样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身所从事专业的热爱,进而激发探索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渴望。为此,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改革中还要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在教学改革中应始终贯彻“三个结合”[4],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全面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图学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杨素君,等.工程制图[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 江洪,张培耘,吴巨龙. 美国工程图学教材对我国图学教育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 工程图学学报,2006(6):145-151.

第6篇: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测绘;提高教学效果;能力培养

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高,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要求的综合化程度也相应提高。高职院校承担了目前国内职业技能从业人员的培养,为了能适应社会需要,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实践技能强、能“直接上岗”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机械制图测绘在设备维修、改造、仿制产品、技术资料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技能抽查,而制图这门课主要就是抽查学生的制图测绘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作者根据多年的测绘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切实做好《机械制图测绘》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目前测绘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制图测绘指导书过于简单

我们原来用的制图测绘指导书,主要包括:测绘目的和任务,测绘内容和要求,测绘进程安排,部件示意图,主要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和步骤,考核方式等,而对测绘工具使用、零件配合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技术要求等内容没有加以说明,而这些内容分散在制图教材的各个章节,学生难以形成系统认识,以至于—些学生零件草图画好后,不知道怎样使用测量工具和标注尺寸,不懂怎么给产品制定技术要求。

2.忽略草图的重要性

零件草图是画零件图的依据,有时还要直接用于加工生产所急需的配件。所以,零件草图除由徒手画出和无须严格遵守比例关系以外,其他内容均和零件图完全相同。但一些学生在测绘中,总觉得用直尺圆规绘制的零件图、装配图才是重要的,而徒手绘制的零件草图不重要,就是一个草稿,因此在视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尺寸的标注、技术要求的注写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影响了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的质量。

3.尺寸标注不完整、不合理

学生在测绘中,无论是在装配图上标注尺寸,还是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都会出现漏标注或重复标注。另外尺寸基准选择不合理,重要尺寸不直接给出,相关联零件尺寸标注不一致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4.技术要求标注不合理

学生在测绘中,由于欠缺制造及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合理制定技术要求往往会感到非常棘手,标注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热处理等往往不符合零件的功用和装配的要求,错误较多。

5.相关手册、资料查阅不到位

学生在零件测绘中,手工绘制好零件草图后,必须查阅手册和资料,选用合适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金属的材料等。而在测绘部件中的常用件和标准件时,应查阅有关国家标准,正确确定零件的有关尺寸及结构参数。但由于前面的制图课学时有限,学生平时练习不足,加上课本附录上标准及有关参数列举有限,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查阅文献的能力不强,因此造成部分学生在网上下载相似的零件,不加思考,直接照搬,有的甚至直接抄袭,这对培养学生树立工程观念,强化工程素养极为不利,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6.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

在以往的测绘实习中,多数教师仍是测绘实践课程的主导者,现实中多以教师讲授、指导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低,整个测绘过程,气氛较为沉闷,学生抄袭现象严重,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极为不利。

7.测绘成绩评定方法不合理

传统的评定成绩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零件草图、零件工作图、装配工作图的质量为主要评定依据,给出成绩。这种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工程测绘能力,反馈不了测绘效果,也让抄袭者钻了空子,造成学生埋怨考核不公平的消极心理,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机械制图测绘周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

1.完善制图测绘指导书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部件测绘的任务。我们对制图测绘指导书进行了修改,在绘制零件草图中,增加了画零件草图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视图选择的一般原则、作图步骤、尺寸标注方法、材料的选用、尺寸公差的选用、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的选择方法,此外还增加了常用量具介绍、测量零件的常用方法、相关表格、国标和常见错误等,这样更便于学生查阅和自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学生徒手绘制零件草图的能力

在生产实践中,讨论设计方案、技术交流、现场参观等受现场条件或时间限制的场合都需要徒手绘制草图。徒手绘图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构思、设计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徒手绘图能力对训练学生的图示观察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极大好处,因此,在测绘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徒手绘图的训练,严把测绘质量关,把绘制零件草图的成绩纳入最后的考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3.重视和加强尺寸标注的训练

尺寸标注是测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要利用测绘的机会,适时给学生讲解零部件尺寸标注的方法,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测绘中尺寸基准的选择,了解尺寸的圆整,公差的选用,学会查找相关资料与确定参数等。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上的尺寸。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应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合理,且能满足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标注尺寸时要求学生做到: ①从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出发,选择恰当的尺寸基准,不要注成封闭尺寸链。②尺寸应尽量注在视图外边、两视图之间。③部件中两零件有联系的部分,尺寸基准应统一。④对于标准结构,如螺纹、退刀槽、齿轮,应把测量结果与标准核对,采用标准值。⑤重要尺寸,如配合尺寸、定位尺寸、保证工作精度和性能的尺寸等,应直接标注出来。⑥尺寸标注要考虑便于加工和测量。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零件图不同,它不是用来直接进行零件加工,故不需要注出每一个零件的全部尺寸,只需标注出与装配、检验、安装、使用要求等方面有关的尺寸。装配图中的尺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性能(或规格)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总体尺寸和其他重要尺寸,这五类尺寸需根据装配体的构造情况进行标注,并不是所有装配体都具备这五类尺寸。

4.合理选择技术要求

零部件测绘中,由于学生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有关知识,对合理制定技术要求往往感到非常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部件测绘中引导学生对互相关联的零件进行观察、分析,在真实、正确的表象中获得常见机械结构的感性认识。比如有配合关系的零件,为了具有互换性,就需要给出恰当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有的零件要求既耐磨又耐冲击,往往还要进行热处理。要恰当选择零件材料,还需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等,因此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正确标注技术要求:

(1)材料的选择。零件材料的选择,可根据实物并结合有关标准、手册的分析来确定。常用的金属材料有碳钢、铸铁、铜、铅、铝及其合金。参考同类型零件的材料,用类比法确定。

(2)表面粗糙度的选择。零件表面粗糙度等级可根据各个表面的工作要求及精度等级来确定,可以参考同类零件的粗糙度要求或使用粗糙度样板进行比较确定,一般接触表面、有相对运动表面、受周期载荷的表面、耐腐蚀或要求密封的表面,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

(3)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形状和位置误差将会影响机器或仪器的工作精度、连接强度、运动平稳性、密封性和使用寿命等,特别是对经常在高温、高压、高速及重载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影响更大。例如,孔与轴的配合中,由于存在形状误差,对于间隙配合,会使间隙分布不均匀,加快局部磨损,从而降低零件的寿命;对于过盈配合,则使过盈量各处不一致。无特殊要求时一般不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

(4)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是在基本尺寸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尺寸精度设计,是对基准制、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进行的合理选择,它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我们在测绘中通常采用类比法,参考相类似的部件的公差配合,通过分析比较来确定,合理选择公差配合,可以促进互换性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5.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手册的能力

学生是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他们查阅资料和技术手册的能力,学生在测绘中,遇上问题不要先问,而是先查,查阅标准、查阅教材、查阅手册。例如齿轮油泵,该部件中有螺栓连接、销连接,有齿轮传动,这些结构都需要学生动手去查阅有关手册,确定相关参数,保证零件尺寸和结构的正确性,这种训练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独立完成工作打下基础。

6.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制图测绘是在全面地学完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之后开设的实践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实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只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切忌教师从布置到画图均面面俱到,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性。

测绘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摸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教师则适当引导。例如如何拆卸部件并画装配体示意图、如何测量尺寸、如何确定零件的表达方案、如何查阅技术资料、如何较好地画出零件、装配体草图等,这些内容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分析、研究,查阅资料,自己动手完成,而教师更多地起到辅导、引导、参谋、发现错误、提出修改意见的作用。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团队的协作精神。

7.改革测绘实训考核办法,提高测绘质量

测绘实训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教师应改变那种仅仅根据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图面质量来考核评价学生的做法,应采用过程考核和作品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制订比较科学合理的测绘考核体系,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十分重要。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过程考核。教师在指导测绘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测绘进度、出勤情况应作详细记载,然后按比例给出成绩。

(2)提问考核。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探讨和提问考察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并做好记录;对学生的零件草图,采用一对一的批阅方式,通过提问可以考核学生独立完成图纸的情况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有效地抑制抄袭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作品考核。主要是对学生上交的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进行考核,教师应列出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对每个学生的作品给出公正的评价,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4)答辩考核。测绘结束后,由专业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答辩及综合成绩考核,要求学生对整个测绘过程作一个描述,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再回答一些专业方面的问答,老师根据答辩情况给予一定的成绩。

对学生作全方位考核,评定出综合成绩,可以使制图测绘真正收到实效。

8.补充一些测绘实训内容

对成绩好、画图快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CAD画零件工作图,这样可以保持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使测绘实习的内容更加全面。

通过改革传统做法,优化测绘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读图能力、测绘能力和资料查阅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踏实工作、善于分析与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走向生产一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7篇: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该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实习实训课程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机械制图》这样一门理论课来说,能不能也引入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改革呢?现就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教学实质上是以项目为导向,选用实际中可动手制作的工程项目为平台,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通过动手实践完成项目的制作,学生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认识与了解,学习并掌握构筑于该项目平台上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对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

项目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实现了三个”中心”的转变:一是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项目为中心;二是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由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工作为中心。

二、《机械制图》项目教学课程的目的

《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识图能力和徒手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识读、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有两方面的作用:1、建立工程语言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学习。2、建立相关职业能力,能顺利就业并渡过岗位熟悉期。

《机械制图》项目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学生在此能力的基础上再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达到对图样的设计意图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项目的设定——源自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

原则一:使绘图过程贯穿于制图学习过程中。高职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是以应用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为主线,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看图。要使学生看懂图可以采用实物或者软件勾画出实体造型和几何实体,将这些经常用到的实体存储在学生的大脑中,以备后续在用的过程中调用出来,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做出详细的分析,并根据机械制图拟定产品的特点,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采取情境创设、虚拟空间结构具体化、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这样才会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对学生的空间转化思维很有帮助。经过类似的多次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会很大提高。

原则二:鼓励学生参与,提升学生兴趣。充分利用轴测图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创造一种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启迪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机械制图绘图样件的处理中应做到紧扣空间结构的重难点,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大胆质疑,回答问题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师生间、同学间在课堂上自由平等地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到组合体视图时,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学生想象立体图较困难,教师可以画出轴测图,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形体。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在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目标中空间想象力的升华。如在平面视图和立体图的转换过程中,轴测图就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也可让学生练习把平面视图转换成轴测图,经过多次练习,学生的空间想象提高。

原则三:项目内容与专业知识应有所联系。机械制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部分,更是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课程讲解时,要给学生适时适量地讲解一些相关专业知识,这对学生后续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先导作用。《机械制图》与典型零件测绘结合的教学内容要体现行业实用和够用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应用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坚持“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体现职业应用的特色,突出行业应用性和岗位的针对性。如先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等基本形体的图纸绘制,以熟悉投影原理、图幅标准、线型使用、尺寸标注等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然后,以实际生产中机械零件的常用结构类型为依据,设置轴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盘类零件识读与测绘、叉架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箱体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等实训项目。如可选普通减速器为典型任务,再以减速器分解为许多子任务。这样通过零件测绘与总装配图的实训,使学生熟悉各类零件的常见结果、常用表达方法和绘图要点,熟悉公差与配合的概念,最后设计简单产品的装配测绘。达到系统培训学生的目的。

在项目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出四个项目内容,第一、轴套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第二、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第三、叉架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第四、箱体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

四、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1、机械制图课程零件图项目内容的设计

根据设计出四个项目内容。项目教学法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提出同学讨论。第二阶段,制定设计项目的结构框架和计划。第三阶段,实施计划确定分工合作完成。第四阶段,检查评估记录归档,应用实践。第五阶段,归档或结果应用,记录归档应用实践。

项目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归档五个方面。为了便于项目的组织实施,我们在项目中设置了八个模块:项目目标、项目任务、基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练习、效果评价,归档或结果应用。基本实践知识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其中项目目标不仅指向某种专业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而且指向专业知识的深究过程。拓展性知识是工作任务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理论知识是促进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当四个项目任务全部完成知识点就全学完了,同时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应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也逐渐形成。

2、项目教学法课题设计的具体实施

如项目一:“轴套类零件的绘制与读图”的实施方案。

(1)研究选定的零件,参照相关零件图思考零件图要有哪些内容,怎样在零件图上表达出来才能让人看懂。(2)利用课本参考资料确定绘制图形所依托的理论。(3)通过各种实践理解轴的技术要求的实践意义。(4)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以备老师精讲。(5)徒手绘制图,交换图纸,识读零件图。(6)计算机绘制。

五、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体会与成果及问题

1、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体会,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因此,要求教师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经常需要临时调整教学措施,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依托,扬长避短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沟通与协作,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教学的能力。同时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能力。教师利用项目引导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给定的目标零件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从而能够自觉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运用项目引导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潜心投入,学得活,记得牢。

2、项目教学带来的成效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专业能力形成时间前移。由于工作任务本身就是工程项目实践,又结合现场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提前和加深了对机械行业的认知。(2)识读、绘制零部件的能力显著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删去了大量点线面、基本体、组合体的练习,使得零部件的阅读、绘制量多出一倍多。(3)降低了掌握知识过程中的认知难度。(4)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终结考试是读零件图和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因为这种技能已得到充分训练。明显好于传统教学。(5)培养了多方位获取信息的能力。(6)培养了团队精神,工作协调能力。

3、《机械制图》项目教学课程尚属成长期,到达成熟期还有一段路要走,由于项目课程只适合单班教学,大课收不到理想效果,同时相对投人大,教学成本高。

六、结语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最关键的是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和特征。

参考文献:

1、李典灿项目引导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职业与教育》2009年3期

2、.江静对《机械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3期

3、李幸福技工学校机修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设想“绿色

制造质量管理”——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1年会论文集

第8篇: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卓越工程师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27-02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为此,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必修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是学生大学四年中第一年学习的课程。作为机械制图的授课教师,如何调整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使之与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相适应,将成为重点研究的工作。

一、课程改革背景

机械工程专业是一个学科交叉特性鲜明的专业,从国际一流大学机械工程类本科生培养的模式来看,有几个比较显著的发展方向:一是更加注重学科的综合,无论从培养方面还是课程设置及内容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在MIT的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了17门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都体现了学科的交叉特点;二是更加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完整的创新思维的训练;三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很多的自主设计和小论文的环节贯穿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之中。

从目前我国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来看,教师能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图文并茂的讲解知识。但是从教学形式来看,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实践环节较弱,这导致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对形体的机构的表达而忽略了对形体的创新设计,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现象都不能与卓越工程师所要具备的创新性思维、较强的工程素质、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相适应,因此,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需要从课程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实践环节等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

二、课程改革的构想与实践

(一)改革目标

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为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该计划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知识,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较强的工程素质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作为“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组成之一的《机械制图》的教学工作,应在保证学生具有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三个绘图技能――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如图1所示(见下页)。

(二)改革思想

在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摒弃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现性学习。[1]

教师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技术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树立工程概念,为培养高素质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环节中,应不断加强和丰富实践环节内容,同时在课程学时的分配上达到理论学时和实践环节学时比为2∶1,保证改革方案的深入贯彻。另外还有为期两周的测绘环节,使教学环节做到既有分散实践,又有集中讨论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三)改革实施内容

1.传统《机械制图》课程在画法几何环节过于深入和复杂,且应用面较窄,因此在课程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适度删减画法几何空间点、线、面投影理论知识,为增加实践环节内容提供课时保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2.增加学生的形体绘图训练和创新设计训练课。要求学生按实物(组合体模型)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使学生在学习初期多接触形体,培养空间立体感,增强空间想象力;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已知1-2个视图进行分组讨论及构型分析,设计出不同结构,运用轴测图、组合体三视图等不同方法进行表达,增加结构表达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形体表达方法、轴测图的应用能力。

3.增加现场教学环节,在学生学习零件图之前,组织学生去加工车间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铸造和机械加工工艺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对课堂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

4.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零件测绘环节的训练,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保证学生每人一套测绘工具箱,人均测绘零件1-2个,每人完成轴、盖、支架和箱体共4个零件的测绘工作,徒手绘制零件草图,完成零件工作图。在测绘工作中,每4人分为一组,在学生锻炼测绘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注重装配图的训练,增加装配图读图和绘图的能力训练。

6.加强Auto CAD技能的培养,在学生熟练掌握二维零件图、装配图绘制的基础上,增加轴测图和三维造型训练,培养学生三维建模素养,为后续三维造型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7.学生在整个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两周的零部件测绘,学生综合应用整个课程所学知识,对一级减速器进行零部件测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三种绘图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8.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为学生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创造条件。每年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天津市制图投影竞赛、CAD竞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9.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严谨、踏实的工程师素质。

10.要培养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必须超越目前以掌握“知识点”为本的评价体系,形成以素质提升为本的、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并使之渗透整个培养过程。[3]《机械制图》课程评价应将学习成绩评价转变为学习成效评价,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基本点,建立学生理论知识考核、计算机能力、绘图能力、实践能力、工程素养等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三、结束语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大力培养多种类型的卓越工程师,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会在未来几年中不断深化和完善,为培养更多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经济建设需要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第9篇: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1.原课程体系分析

1.1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多门课程。

1.2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具体做法

3.1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结语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永锋.浅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