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章导读范文

文章导读精选(九篇)

文章导读

第1篇:文章导读范文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2、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3、制作卡片。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办手抄报。

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5、谈感悟。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将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悟或对文章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下来,提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1、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第2篇:文章导读范文

一、善于提出导读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我们要善于提出引导性问题,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目的性。阅读导入包括提出问题,引出主题和交待阅读任务。在学生阅读前,我们要根据文章的话题,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导入。例如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文章,可以采用主题谈话法导入文章。在阅读前老师可间接引出文章的主题,提出一些有关问题,让学生发表看法,使他们对问题既感兴趣,又能正确回答。这样就把文章由远而近交给学生阅读。对于学生一般了解的话题文章,在阅读前我们可让学生根据题目或图片来推测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简短讨论,以此指导他们带着who,what,when,where,which,why,how等基本问题去阅读。对于学生比较生疏的话题文章,老师可以直接明确地提出“导读问题”,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让他们在阅读前带着问题去读。

二、第一次阅读要限时阅读,培养学生略读和猜读。

限时是保证学生快速阅读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文章时要限时快速默读或略读。例如老师在堂上可这样提出:“I’ll give you~minutes to read the text silently and quickly.”根据文章的难度及长短适当给出相应的阅读时间,在限定阅读时间结束时,老师可向学生提示:“Time is up.Now tell me which one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然后让学生整体回答或个别回答。在学生得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后,再让他们回答导读问题。在第一次限时快速阅读时,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略读skimming与猜读guessing的技巧。

三、精心设计理解性练习,注重训练学生的扫读。

在指导学生进行第二次阅读时,我们要精心设计理解性练习,提出更深、更细致的问题,以便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提问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多项选择、判断对错、找出答案、填空等。但无论提问方式怎样变换,这时的问题要包括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细节。在指导学生通过第二次阅读查找答案时,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训练在阅读时的扫读scanning技巧。扫读是带着问题从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一般分四步:记住要查找的材料;选择寻找的线索,如词语、符号、字母和数字的顺序等;快速移动视线,进行寻找;阅读含有线索的部分,分析所寻找的资料。扫读技巧的关键在于扫读时目光要从上至下迅速搜寻所需内容,如查找文章的数据内容、分类项目、文件的时间、地点等等的具体信息。

四、分析学生阅读理解的重难点,小结阅读方法。

在完成第二次阅读后,我们可让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口头或笔头问题。然后我们要重点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原因,也即是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重点与难点,要给学生讲授阅读技巧。例如,如何猜测词义、如何捕捉关键词、如何抓住段落的主题句和概括文章大意等。最后小结阅读方法。英语阅读课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英语课外读物,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作业。

五、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而不是死记硬背读会了什么,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时间以来,学生都习惯以一种逐词,逐句阅读的方法来处理阅读文章,这种方法不仅限制了速度,更影响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们按以下的阅读方法来阅读英语文章:

(1)粗读(Fast-Reading)。在Fast-Reading 这一环节中,只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粗略地阅读全篇。设计的阅读任务可以为找出文章的中心或是每一段的段落大意,也可以是找出全文可分几大部分或者针对课文设计几个与文章有关的Yes or No 问题。这是为掌握大意梗概或检查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所用的方法。

(2)寻读(scanning)。这种阅读方式适合于寻找某些特定的细节,而不涉及到文章的整体。

(3)细读(Careful Reading)。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仔细阅读文章中的细节,但是此处的细读不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细读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提前设计一些诸如填写表格(填写文章中的重点内容),然后利用此表格或小短文让学生来复述课文。

由于阅读文章是一个由面到点,由表层深入到内里,所以老师应该知道学生分层次阅读。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1)在粗读过程中让掌握本篇文章的题材,了解其主旨大意。

(2)在寻读的时要根据文章老师提前准备一些细节考察题目。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前提下,在对一些特定的信息留下印象。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细读文章,不仅要去理解具体的事实以及某句、某段的含义,而且也要理解深层的含义及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意图。

六、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开展小组活动,竞赛活动来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可分男女比赛或小组比赛等方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帮助,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使学生们通过竞赛、合作讨论、自己动脑动手来完成阅读任务,既体验到了通过努力得到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另外,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检,自我检测等评价手段来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效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评价也发挥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如果学生的阅读成果受到了老师肯定的评价,那么学生内心那种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的需要也就获得了满足,同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更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完善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不仅仅学会阅读技巧、方法和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乐于读书。

参考文献

[1]阎泓.从心理语言学理论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5(6).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第3篇:文章导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主要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94-1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性感知,局部性阅读,时刻着眼于整体的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就叫他整体性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文章中不同部分、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自主分析文章的内涵,将其精华转换为自身素养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整体把握能力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意识,以整体理念对文本进行多次阅读,在初次阅读时,形成对文章的整体印象,然后反复深入研读,详细了解文章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再最后的阅读中明确文章的内涵,以及作品的思路,并转化为自身文学素养。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本内涵。

1.整体感知——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初始就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次阅读文章时,学会捕捉初始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是一种对浅显知识的初步理解。学生在初步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文章的题材、体裁、文本线索,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初读建立一个整体印象。教师在学生进行初读前,应设置好初步阅读时学生需要感知的相关内容,比如,文章中描述了什么人物,什么时间,什么事件,重点阅读哪些地方的内容,初读后产生怎样的感想等等。

2.局部研读——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关键点

阅读教学并不是浏览一次就完成的教学,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多次阅读。学生在初步阅读获取了整体感知印象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针对文章的局部内容,进行具体的详细阅读,这需要建立在初步的整体阅读基础之上,对文章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是筛选重要信息的阶段。主要重点是学会寻找文章中的关键部分、关键语句、关键词语,理解文章中的写作意图,了解文章中各组织结构部分的互相关系,能够明确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局部研读是以整体感知为前提,对局部重点段落的详细分析解读,理清文章中所描写的前因后果,形象地构建文章中所有描绘的整体场景,为探寻文章的正确表达含义,体验个性化文章知识内容,并将其转换成自我文学素养做准备。

3.整体把握——整体性阅读教学的落脚点

整体把握阅读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最后步骤,这一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挖掘出文章中的亮点、重点、意义点,深入地剖析,深入地理解,将局部阅读时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整体性的总结,将所有信息汇入到一起,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学生需要通过这一过程,彻底了解文章的脉络构造、表达形式、表达方法、主题意义、内涵寓意等等,进而产生自己个性化的感触,知识体验,从而转化为自身的文学奠基,积累和沉淀自身的文学兴趣,提高自身的文字应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1.统读法

统读法通常可以应用在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统读,明确说,统读只是为了快速获取文章大意,获取自身对文章的第一感受,初步印象,无需逐字逐句,仔细斟酌,仔细研读。统读法培养的就是学生对文章整体概括的能力,是锻炼学生提炼文字信息,筛选、分析信息能力的阅读方法。在目前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统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更精确定位信息的能力和习惯。比如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题目,首先预先设想下文章应该是讲述了关于席间拉萨铁路的事情,然后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将多次出现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点题之句做个记录,然后通过上下贯通,可以看出这个文章是描述西部铁路建设者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打通风火山隧道的事情,这样内容清晰明了,文章的脉络也就掌握了。

2.朗读法

朗读法是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多数教师以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目标,实际上朗读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体验、语言感受,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内容,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使用朗读法并不是片面地大声朗诵,要带有问题、有情感的进行阅读,可以大声念出来,也可以默读,以一种刺激听觉神经的方法来完成大脑对文字信息的转换。充分的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的发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感彩,锻炼学生流利的口语能力。比如《小壁虎借尾巴》的学习,文章中,关于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小壁虎妈妈的语言描写,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口语特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模仿幼儿口语特点、语气、语速从缓,引领学生朗读,为课堂增添教学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4篇:文章导读范文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阅读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06-01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在实现这一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培养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技能的方法,我把自己在参加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作了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1.正确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内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抓住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分三个阶段:

1.1导入(Pre--reading)。导入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阅读准备,引起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动机。设计好导入环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技巧。(1)由课前热身导入。如初四教材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课前讲一个因不懂他国见面时的礼节引起的笑话,激发学生想了解异国风情的兴趣,鼓励学生搜集了解不同国家见面时的礼节(bow,kiss, shake hands and so on )。课堂上由学生的热身交流导入新课。(2)由介绍背景导入。这种方法最适合于涉及外国文化,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介绍时可以采用图片展示,播放录像、文字、声音等。(3)由播放音乐导入。如Loud music makes me tense. 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畅谈个人感受而导入新课。

1.2阅读过程 (While--reading)。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技巧与方法的指导。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1)认真审视文章的标题。通过标题,判断文章的内容及体裁,对文章的分析、概括有个初步的认识。如We're trying to save the planet.一文,一看题目,就能断定与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rees, recycling 等有关。(2)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文中的插图是部分材料的呈现,通过插图,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有关Stonehenge一文,学生看着插图,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Why was it built?这一段落。(3)略读文章,了解大意。略读是为了抓住文章的大意, 学生不需逐字逐句地读,而是采取扫描式或跳跃式阅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文中的中心句,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选用文章每段的首句、末句,或者首段末段来把握文章的大意,中心思想。(4)细读文章,加强理解。细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具体的信息及细节,在细读时,教师可事先设置几个向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在细读过程中,注意如下阅读技巧:(1)猜测法。猜测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阅读速度与掌握速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某一信息的分析,预测文章的内容,故事的发展,即由点及面;二是通过对文章内容、故事发展的理解猜测某一特定语言材料的确切含义,即由面及点。如ACCIDENTS这一课,学生通过阅读,便可以猜测under cold running water 中running 的意思,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有关生词的含义,要善于引导学生揣摩、猜测词义句义。(2)逻辑推理法。通过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推测文中隐含的意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有关Pandas一文,读后引导学生推断出作者是在呼吁我们每个人,关爱生物,关爱大自然,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学生掌握了以上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常常能体会到触类旁通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1.3巩固过程 (Post-reading) 。做好巩固环节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训练刚学的知识。巩固的形式多种多样:(1)摘抄(Copy)。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精美的词句摘抄到词库本上,增加学生的词汇量。(2)对话(Dialogue)。学生以两人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问答,这样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训练口语。(3)采访(Interview)。这种方法把文章内容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造性。(4)调查(Make a survey)。运用刚阅读过的内容,联系生活,进行调查,运用所学新知表达出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5)填空(Fill in blanks)。把文章内容进行改写,然后设置空格让学生补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对重点词、词组的掌握。(6)角色扮演(Role play)。 学生把文章内容改编成短剧来表演。这种活动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随时指导,教师也可和学生一起担任角色,消除学生在表演时容易产生的紧张心理。(7)复述(Retell)。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内容复述出来,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常用方法。(8)改写课文(Rewrite)。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2.积极指导课外阅读,增大学生阅读量

提高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只提高单篇文章的难度,就会欲速则不达,仅仅依靠课堂上,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选材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教师对阅读材料必须认真挑选,照顾学生学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程度的难易、篇幅的长短都会影响阅读的效果。教师可多选些通俗易懂的题材和内容熟悉的小寓言、小幽默、小谜语等。

2.2课文教学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课外阅读则进一步运用阅读技巧。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适当配上1-2篇阅读材料,文章的难易、长度与相应的课文相似。如学过Qomolangma一文,可选择The Great Wall 让学生阅读。

2.3阅读后要有交流、总结。教师可让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或背诵精彩段落或句子、写故事大意、练习口头复述等。然后在学生间进行交流,总结。这样,他们可以互相学习,更多的了解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知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便会更浓。

2.4活动中要及时鼓励与评价。这是使自主阅读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在指出不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其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学生的自主阅读技能便会在这大量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

自主性阅读技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5篇:文章导读范文

一、阅读读前的情境导入

要锻炼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触及学生情感态度与内心意志”的阅读训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出话题,培养速读的良好习惯。一般说来,阅读教学可采用如下几种导入方式:

1.直观形象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挂图或电影剪辑等渠道,激活学生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阅读学习中来。如苏教版7B Unit 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一课的学习,如播放一段阳光小镇的动画视频,里面有sports center, badminton, pizza等词代入的景点介绍,就可以很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阅读课文。

2.关键词联想导入,指导学生由文章标题、关键词等推理或预测文章主题。在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What can you see and do in the Sunshine Park?(2)Are there any Western restaurants in Sunshine Town?

3.自主预习导入。安排学生对文章关键词、词组进行词义的预习,初步扫清阅读障碍。偏难的内容可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继续阐释。前文所述的单元就应当在none, order, maybe等词的词义、短语搭配及用法上狠下工夫。此外,网状图导入、图片导入也都是阅读情境导入的有力途径。

二、阅读训练要注重科学方法的掌握

除了基本词义的判断、推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文章阅读中主动寻找How, why一类包含文章主题的深层次信息,注意辨别关联词、指代词含义的变化,从文章脉络、主旨及结构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

1.寻找主题句。指导学生学会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的方法。如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文章首部或末尾。较长的文章每段都会有主题句,教师可要求学生由段落主题句概括、归纳出通篇文章的主题。如8A Unit 2 School Life,教师就可根据关键词school life,提出问题: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 life in different countries使学生能够有目标地阅读文章,速读,掌握文章主旨。

2.把握结构和脉络。教师可结合文章的文体特点和图表法来帮助学生来摸清文章的脉络,记叙文可据文章的时空顺序加以阐述;议论文、说明文可用图表分别标示出论点、论据、过程与结论等。

三、阅读训练要注意巩固基础知识学习的效果

阅读训练可通过读、说、写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文体、语言知识。可根据主题词、图表或细节类问题,要求学生作全篇复述或部分复述,具体难度视学生的程度而定。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查阅网络信息或文本资料,再深入展开学习,如8A Unit 4 Wild Animals和Unit5 Bird-watcher,就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关爱地球或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海报、旅游宣传单等,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还能树立环保意识。

此外,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还应在课堂上教授一些常用的构词法和习语,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消除阅读训练中的障碍。

第6篇:文章导读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14-01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阅读能力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量都作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应的语言领悟能力和解码能力,所以,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成效势在必行。

一、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在初中英语传统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也包含语篇的分析能力,包含了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给学生进行逐词逐句的讲解,分析文章重点、难点,之后朗诵或者背诵文章,这就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不能整体构建阅读文章。

(二)缺少对学生阅读习惯和方式的指导

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自主a阅读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语言知识点的练习,缺乏阅习惯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导致一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出现问题,像出声阅读、手指比划着读、遇到生词就赶紧查词典等现象。

(三)忽视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很多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上只讲解课文,忽视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学生的课内阅读时间比较有限,但是课下时间却比较充裕。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及时的知识,就可能导致一些学生随意的选择阅读材料,很难准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可读性,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分析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基础学习

基础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具备基本的语言技能,获取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读、写都跟得上。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基础学习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基本的英语句型、时态、文化背景等,意识到不同语境下单词的不同含义,这些都是英语阅读需要具备的技能。首先是单词的积累,这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工作,除了学生个人的记忆,还需要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对构词法以及派生词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单词学习,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其次是文化背景教讲解。通过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了解中方文化跟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让学生对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人文因素有所了解,减少因为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引发的阅读障碍。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领学生逐个翻译课本文章不如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会学生扫读。扫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初中学生能够通过快速的浏览整个阅读篇章,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以及关键的句子,以此来了解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理解文章的主旨,可以快速的判断文章的大致段落、文章中的主人公等等。这样就减少了因为难度比较大而找不到答案出现的不自信状况。再比如,精读。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具备很强逻辑性的问题或者推理,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仔细的文章阅读,边阅读边自己思考。这个时候,教师要在一边观察和巡视,针对个别薄弱学生提供帮助。

(三)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提高阅读能力属于一项长久的任务,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以课本上的阅读为基础,紧紧抓住阅读时机,了解整个单元的主题,之后有针对性的找出一些文章作为补充。比如,在学习国外的一些风俗文化或者餐桌礼仪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可以在课外阅读的文章,像《走进美国生活英语》就是一个体现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展现美国风土人情的课外读物。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氛围,展示给学生的是地地道道的西方生活。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中英文对照的简单世界文学名著片段,像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虫系列”,有《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读中英文对照的《英语世界》以及《英语沙龙》等,把学生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建立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阅读能力是检验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要认真研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基础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技巧,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从而提高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杨素祯,李金波,李玉花,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科技创新导报[J].2012(33).

第7篇:文章导读范文

1、略读把握文章梗概

小学生英语词汇量的严重匮乏是摆在教师与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做储备,学生就不可能读懂英语文章,进而丧失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这种恶性循环不但会降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会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知识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词汇量不足这一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引导学生多看多背英语单词,从而逐渐增加词汇量。为避免学生遇到不懂的英语单词就放弃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法,这种方法只需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而不需逐字逐句地阅读文章。例如,教师在讲解牛津版Unit1《动物管理员》这篇阅读时,由于段落中出现了很多生单词,如zoo-keeper等,会妨碍学生理解文章,教师则可引导学生略读,掌握文章大意即可。通过略读文章,学生勾画出了能够读懂的短语,如workinzoo、feedanimal等,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短语进行整理,并采用提问的方式,逐步深化,引导学生说出“工作于动物园且喂动物”的职业,即饲养员。通过略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再根据其他已学词汇与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便能很清晰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略读学习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敢于阅读包含生词的文章,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寻读明确文章信息

寻读与略读相似,是小学英语阅读的另一种重要技巧,寻读的特点有准确性高、目的性强等。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来说,教师可将文章的关键词告知学生,让学生一边阅读英语文章,一边寻找关键词,通过整合关键词周围的信息,理解文章的大意。阅读中的五个W疑问词提出的问题,均可通过寻读法一一解答,同时,搜索式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学生通过寻读文章,找到关键词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寻读法与其它阅读法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牛津版英语Unit8Readthepassage时,教师可将文中的关键词friends、family、toys等告知学生,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寻找。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文章,重点理解关键词周围语句的意思,可整体掌握文章的大意,而toys周围的单词大部分是生单词,教师则可引导学生理解“Ihaveabear.”的意义,因toys中包含了bear,故bear是一种玩具;同时“Tom’ssis⁃terhasadoll.”中的doll也属于toys,故doll也是一种玩具。寻读法通过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掌握关键词周围内容的大意,理解文章的意思,尽管会遇到某些生词,却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掌握这些生词的类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3、归纳获得文章主旨

归纳整理同样也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英语阅读能力,通过归纳、整理文章的关键信息,得到文章的中心内容。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来说,归纳法是最基础的方法,只有理解并掌握归纳法,才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发与寻读法,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所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牛津版英语Unit4readthepas⁃sage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段落的信息,掌握全文的主旨。首先,学生通过略读可获得father、mother、brother等单词,教师引导学生将获得的英语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便得到了一个关键信息family;学生又通过阅读找到了另一组重要信息likecooking、likeswimming、likeplaytabletennis等,学生通过归纳找到信息,发现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平时的兴趣,即liketodo;继续往下阅读,学生再次发现了关键信息SaturdaysandSun⁃days;通过二次整合上述信息,再对其进行推测,学生便可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布朗一家人周末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小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能够使学生科学合理地整合阅读中获得的关键信息,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4、结语

第8篇:文章导读范文

1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1 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1.2 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2 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2.1 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2 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2.3 制作卡片。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2.4 办手抄报。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3 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3.1 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3.2 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3 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3.4 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熟读成诵,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能恰如其分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允许并鼓励学生敢于对书本提出质疑。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充分展示,感悟才能得到真实的提高,思维才得到真正的发散。

读书要讲究方法。读书可以是精读、慢读,可以是速读、跳读,精彩之处细细品位,一般之处浏览而过。同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摘录好词佳句,可以写一些心得体会,也可以直接在文章上圈画、做批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回归常态,沉浸其中,真正读进去;要给足时间,使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精读,要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重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因此,阅读教学要从整篇课文入手。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视个人阅读后感受、体验的交流,切忌肢解课文。此外,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阅读教学还要结合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第9篇:文章导读范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读有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事实上,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日益重视导读作用的发挥。

一、对导读策略的认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是语文教师第一个接触文本,对文本的理解也因多年教学而由生疏到熟悉。进入教材、进入课堂的文本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说,不是粗读就能完全读出文本中的含义,也不是重复阅读就能品出其中真义,因为重复阅读有可能是浅层次的,低水平的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比喻,将文本比作一个藏宝库,那么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寻宝的过程,如果任由学生自行寻宝,则低效且易失去兴趣,且违背了教学的本义。因此,导读就是“指引学生”寻宝的过程。但导读又不是给学生以寻宝路线图,让学生不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结果,因此这就涉及到导读策略的问题,即怎样的导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又不越殂代疱。保证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这是研究导读策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二、初中语文导读策略探究

按上述理解,笔者在实践中几经摸索,探究出一些具有一定效果的导读策略,按实施顺序列举如下。

1.教师要精心研制“导读蓝本”

蓝本就是计划,只有制定了导读蓝本,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才可能有准备、有计划地付诸实施。而制定导读蓝本的过程,也是教师将文本阅读研究推向深入的过程。导读蓝本的制定依据,一般包括阅读内容、阅读目标、学生的阅读实际,及阅读方式的选择与确定等。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是制定原则。

在制定导读蓝本的具体过程中,要时刻记住导读的本义——让学生依据导读蓝本去自行阅读、自行思考。例如,在苏科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鼎湖山听泉》一文中,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导读要点:在阅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研究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写景的;作者通过听泉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对历史与人生有了哪些理解等。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学生阅读过程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于导读,仅从字面上理解容易狭隘,实际上,如果把“读”看作“学”的一种方式的话,那我们应该铭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导读蓝本的设计理应包含“导思”这一核心。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聪明、更智慧,也就是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因此导读中导思的主要策略就是通过精心设计,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读时思、思后再读的好习惯,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如《甜甜的泥土》一文,设计的导思问题有:苦涩的泥土为什么会是甜甜的?妈妈虽然在思念着儿子,却为什么不自己把糖送给儿子呢?小亮虽然非常珍惜这包糖,但为什么却又分给同学老师呢?由这篇文章你能感受到怎样的爱?

一份完整的导读蓝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文章标题;作者信息;文章的主要人物;围绕主人公发生的主要事件;文章的主题等。围绕这些要素设计导读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提纲挈领的理解,从而准确理解文意,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技能。

2.导读要在“读”上花功夫

好文章是用来品的,读是品的外化方式。文章的意思只有在递进式的诵读中才能体会到作者想描述的意思,甚至是超越作者、超越作者所在的时代。因此,导读策略的核心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地读,达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的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不断地读”显然不是同等水平的重复性阅读,而是通过粗读了解文章,通过精读读懂作者,通过“且读且思”读懂那个时代,通过联想超越作者与时代,如此递进、螺旋式地进行,则可以达到读的一种境界。

从导读的实施方式来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有的语文老师喜欢列出详细的导读蓝本,然后重点让学生依据书面的蓝本进行自由阅读;也有的语文老师喜欢在拟定了导读蓝本之后,通过自身的范读、领读先期对学生进行引领,然后让他们速读、精读、自由读,有必要时还让学生背诵,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能给予一定的帮助,从而形成一种“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

这两种方式各有效果,也各有适用对象。前一种方式适用于已经熟悉阅读过程、具有较强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实地考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一些指点,如生字生词等;后一种方式适用于阅读的起步和巩固阶段,因此需要教师更多的干预。笔者常常在七年级阶段使用后一种方式,进入八年级之后就更多地使用第一种方式,这样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将导读的作用更有效地发挥。

3.要在读后评估、评价上做文章

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读的结果也不能忽视,一方面是因为客观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防止重视过程、忽视结果的不良倾向。笔者在同行经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结合自身的实践与思考,采过多种评估、评价方式。

例如,我曾经用“流程图”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例,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阅读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条线,写出文中鲁迅的行动过程。这种流程图式的检验可以让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更为清晰,一般适用于时间和空间过程比较明晰的文章阅读。

有些文章的阅读效果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检验,例如古文《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文阅读后的评估,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利用思维导图(当然需要一些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由于这种方式往往带有很强的个体性,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因材施教的策略,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画出的思维导图,迅速地判断出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情况,从而准确地给学生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