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昆虫记演讲稿精选(九篇)

昆虫记演讲稿

第1篇: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昆虫记》是一本伟大的科普类书籍,对孩子们有着非常大的启蒙作用。那么关于暑假昆虫记读后感内容要怎么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暑假昆虫记读后感范文,欢迎参阅。

暑假昆虫记读后感一我一直以为小小的昆虫是令人讨厌的,它们又丑又脏,又那么小。直到我看完了《昆虫记》才发现:我以前错看它们了。

小小的昆虫竟然有一百万种!可比我们人类多太多种了!我一直都希望可以想鸟儿一样飞翔,可没想到一些蝴蝶几千米;我们人类从猿到类人猿再到人经过了艰苦的进化,庞大的恐龙灭绝了,可那令人讨厌的蟑螂却经历几百万年都没有改变,并且随处可见,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超强,也许他们觉得我们这些后来出现的人是专门给它们提供食物的住所吧!真是太超出我的想象。

每天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蚂蚁在院子里活动,它们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举重冠军,能举起比自己重20——50倍的物体,我们的举重冠军能举起2倍就不错了,可蚂蚁个个都是举重冠军呀!太牛了!更想不到的是蚂蚁那小小的脑袋,它的运转速度居然和一台高性能计算机一样快,我们的计算机那可是人类的文明五千年的产物呀!人家可以天生的,难怪没有语言、电话、手机宏大的蚁群仍然秩序井然,纪律严格,不得不佩服。

衣鱼不是鱼,而是常常出没于厨房和卫生间这些温暖而潮湿的地方的昆虫吃面粉、剩饭、脱水等,它们不吃东西也能轻松地活上几个月。

小小的昆虫各有所长,真厉害!

暑假昆虫记读后感二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好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如: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粪球抢走的,螳螂是怎样产卵的等等,我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好像在听故事,一点都不费力地就把知识给记住了。

我觉得这本书中讲的几个昆虫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蝉了。在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的小虫子,也会在那一堆里产上它的卵,而这种小虫子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小虫子的幼虫便拿蝉的卵作为食物。其实当时那些小虫子就在蝉的脚边,蝉也看到了,如果蝉会轻轻地一脚把那些小虫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会被这些小东西给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无情的,它竟会六亲不认地把它的亲人吞食掉了,而且它在一个地方产下卵后,便再也不回来了,也不管自己的亲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

我挺佩服法布尔的,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法布尔每次出去,都要装两口袋昆虫回来,而且会加倍地保护们。

法布尔这种对科学的向往的精神,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也像法布尔这样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地提升了,就像我做纠错本一样,如果我坚持的话,我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暑假昆虫记读后感三在许多的科学书里,我最喜欢《昆虫记》。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苍蝇等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

我从书里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和他仔细的观察。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虫是可爱的,是有感情的,他们是大自然的生灵,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令人憎恨、厌恶的对象。在法布尔的书中,昆虫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着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法布尔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要写完十卷《昆虫记>>是何等困难,这不仅需要耐心与毅力,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法布尔他却做到了,他观察某种昆虫,一观察就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的时间,这还不够说明他的耐心与毅力吗?他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用一生的时间写完《昆虫记》,他的这种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只有用心去品味这本书的精华,才能对他所研究的昆虫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暑假昆虫记读后感四《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益书。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这本书讲述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有螳螂,蟋蟀,石蚕,被管虫等等昆虫,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感情,是一个集体,告诉我: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蝉在地下生活了4年,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螳螂喜欢吓唬敌人,在出其不意的抓住它;象鼻虫憨厚老实,在豌豆中生活,把生的希望留给身体强壮的伙伴……这种奇妙的景象,使我觉得昆虫世界有无穷的奥妙。

法布尔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把昆虫写的活灵活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上小学开始,我就很少在接触大自然,接触田野,读了这本书,我好像又听到了它们的歌声,看到了它们忙碌或悠闲的身影,想起儿时的事来。那时,我总喜欢一个人往田里跑,一整天一整天地趴在麦地里,观察或捕捉那些可爱的小虫子,每天都“满载而归”,但大人总让我把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扔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对这些小东西不再有兴趣,而法布尔呢?他的一生都在观察昆虫,研究昆虫,还为这些小东西写了整整十卷书,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这本书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读完这本书,我被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蚂蚁们的团结友爱的品质,还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所感动,它们和人类一样,有优秀的品质和精神,它们都为了生存而努力。法布尔的这本书,充满了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细致入微的体现出了作者对昆虫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我觉得自己在读时仿佛是一只旁观的昆虫,每一只昆虫都有人的情感。另外,法布尔抛开了人们普遍的看法,在研究蝉时,他发现,蝉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而蚂蚁却是一个凶悍的劫掠者,把蝉辛辛苦苦得来的食物都抢光了。这让我发现,我们不能完全赞同别人的看法,要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去寻找真正的答案。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昆虫世界,而昆虫让我永远记住了法布 尔老人。

《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暑假昆虫记读后感五《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描写了许多昆虫的本能,习惯,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也介绍了许多昆虫的曲折经历如:蝉出洞、螳螂捕蝉、金步甲的婚俗等,原本对昆虫一无所知的我,顿时感到妙趣横生。

在《蝉出地洞》这一章中,蝉的幼虫在洞中来来回回的挖洞,可幼虫从洞中出来时身上却没有泥土,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蝉的幼虫充分运用自己的尿液把泥土浸湿,然后用泥浆涂抹四壁,让地洞长期使用而不堵塞。矿工用支柱和横梁支撑坑道四壁,地铁建设者用钢筋和水泥加固隧道,而蝉却用泥浆涂抹四壁。真没想到当今的技术,已被蝉熟练的掌握。蝉真是一个毫不逊色的工程师,在这儿,我感受到了蝉生命力的顽强,也感受到了昆虫的思维并不比人类差到哪里去,所以我不能小看这些渺小的昆虫。我知道蝉是怕水的,因为以前在老家捕过蝉,蝉如果遇到水就会出来,如果不是干燥的话就会影响到脱壳。所以蝉洞也是一个天气观测站,幼虫长期呆在里面,有时爬到地表上去探测一下外面的气温情况,有时便潜伏在地洞深处,更好的隐蔽起来,这不就是天气预报的缩小版吗?

我以前不知道螳螂腿上的钢锯是干什么用的,读过书后,才知道螳螂是用腿上如同钢锯一样的东西把猎物切开,由于腿上的刺如同刀叉,切开后的食物更容易消化,这时我才知道,人类用刀叉的技术竟早已被昆虫掌握,螳螂可真了不起!更让人惊奇的是,螳螂在交配的时候要把雄性吃掉,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如果雌性不把雄性吃掉,精液就不能良好的运用,为了繁衍后代,这个种族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呀!这看起来虽然有些残忍,但为了后代,大自然给予它们独特的生存方式不能不使我们肃然起敬!

如果喜欢读科研类的书,不防读一读《昆虫记》,读完后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的。

暑假昆虫记读后感六法布尔是法国的作家和生物学家,我早听说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名扬天下了。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昆虫记》,我喜出望外,心里乐开了花。刚拿到《昆虫记》,它就像一块奶油蛋糕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里面的昆虫不但有趣而且生动:有可怜的鸣蝉、胆小如鼠的蛐蛐、可怕的狼蛛、五毒之首的蝎子、勤劳的蜜蜂、长毒刺的黄蜂……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昆虫的家庭生活、捕猎技巧和外貌特征等。

第2篇: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园林植物昆虫学;职业教育;课件制作

园林植物昆虫学作为园林和观赏园艺等专业的基础课程[1],知识涵盖面广,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而内容却较为抽象,园林植物昆虫学对职业学校学生掌握病虫害防控技术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园林植物昆虫学的有关内容制作成声情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环境中获得相关知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2]。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著名实验表明: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83%的来自视觉,11%的来自听觉,视觉和听觉之和高达94%[2]。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形象的方式加以归纳展示,从而增加视觉及听觉的信息量。园林植物昆虫学多媒体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1.多媒体教学可以更为直观的展示实物。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采用通俗语言描绘为主,至多配以标本、挂图等形式,强化学生记忆。但是与实物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尤其是一些体型微小的昆虫或昆虫的细微结构,学生容易感到认识模糊。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制作的动画、图片和音频、视频等,在讲解的同时播放给学生,增加了直观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2.多媒体教学使一些微观动态视角教学变为现实。对园林植物昆虫微观世界的动态波动,多媒体有着其他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目前用其他的显微拍照摄像之类的高科技设备很难客观反映昆虫的寄生及寄生现象(拟寄生昆虫发生),而多媒体技术则能将这部分内容通过虚拟手段加以表现,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3]。

3.多媒体教学不受季节性限制。受季节影响,园林植物昆虫学的教学在时间、空间上变化很大,传统教学手段很难集中全面反映,而使用多媒体就可以在展现昆虫生态生理系统结构的同时,展示个体生长发育过程,还能表现群体的季节变化。特别是发育、变态等动态过程用两节甚至一节课就能充分表现,能强化学生的记忆[4]。4.多媒体教学能更真实的反映实物。无论采取多么先进的制作及保存手段,昆虫标本的质感和色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多媒体课件能避免上述问题,不仅简便易存,而且不变形,更真实。

二、园林植物昆虫多媒体教学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不足和弊端。在构建园林植物昆虫学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有时候不能客观的反眏实物。由于多媒体教学所反映出的昆虫形态及动态变化主要在屏幕上显示,对一些昆虫的个体大小等有时候表现的不客观,如明明是1毫米的昆虫,在电脑屏幕显现成1厘米甚至更大。再如,明明是一年内的变化,可以几分钟就演示完了,如不讲解清楚,容易引起学生的错解。

2.多媒体教学单位时间内信息量较大,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知识漫灌。授课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时间省去了,单位时间内所包含的信息量较传统教学大大增多,不知不觉中上课节奏快了,教师授课的速度快于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学生容易盯着屏幕,原本能做的笔记也容易记不完整,上课走神,甚至滋生懒惰情绪[5]。

3.课件制作质量要求高,制作不好容易降低效果。多媒体课件质量非常关键,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课件质量方面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应加以注意:(1)制作构架容易以教师为中心。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教师容易考虑自己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2)课件容易文不对题。为了赶时间,有的课件选择的一些图片或影像资料不典型,造成认识上的不准确甚至是错误观念。(3)喧宾夺主,花样繁多。有的课件制作者思路不清晰,制作的课件成了展示制作者各种技术技巧,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分散了注意力。

4.对讲授过程要求高,把握不准确容易降低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学应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应使学生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6],多媒体教学不能把讲解变成电脑操作,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课件成了平铺直叙的讲流水账,使得学生成了接受信息的容器,失去多媒体的优势。

三、园林植物昆虫学多媒体教学的构建

制作园林植物昆虫学教学多媒体课件的步骤主要有四步。

1.搜集素材。需要搜集的素材主要有:书籍中的原图及数据、表格等,对活体昆虫拍照或录影以及在影视作品中剪辑保存的有关影像等。CCTV播放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纪录片可以整体给学生播放,以提高学生兴趣。一些教学录像片也可以作为素材进行收集。搜集素材的过程是持续的,随着课件制作不断充实完善,要做到随时搜集,随时进行归档。

2.软件选择。制作课件选择合适的软件至关重要。目前比较普及的软件是PowerPoint,功能简单,易学易用。教师不仅可以用计算机配合投影仪演示,还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制作成胶片用幻灯片演示。除了PowerPoint外,对计算机知识掌握较多且基础较好的教师可以选择Authorware软件,此软件可将图文、音像、动画等各种多媒体元素整合起来,功能强大,动静结合。另外,根据授课需要也可以将PowerPoint软件与Authorware软件结合起来使用[6]。

3.课件制作。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后,着手课件的制作。吃透教材是制作课件的根本前提,首先要注意根据教学大纲将主体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全面反映。因此,制作课件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将搜集(或自制)的表格、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分类归档,并插入相应的位置,所选资料必须典型,要清晰直观。制作课件要注意避免因个人好恶选择炫目的色彩,怪异的按钮,跑题的音乐、图片和动画[6]。随着素材日积月累的充实,制作的课件也不断完善提高,坚决避免简单的拿别人的课件用,自己的思路和风格没有体现。

4.教学实施。实施多媒体教学,要注意掌握适当的语速,语速不宜过快,注意师生互动双向交流,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不过分依赖多媒体,特别是职业院校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实验课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对昆虫结构和形态特征等亲身观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和制作标本,以加深对园林昆虫的客观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条件的学校或教师,可把制作精美、生动形象的课件安装在校园网络(或微信、微博服务平台)上,为学生随时通过网络预习新课和复习旧课或获取相关知识提供便利,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孔雪华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平,祝树德.园林植物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

[2]孙淑萍,毕兆东,姜学云.现代教学媒体在园艺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生态农业,2003,(1):118-121.

[3]孔雪华.运用多媒体增强农业昆虫学教学效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96-97.

[4]张建萍,陈静,张建.多媒体技术对昆虫学教学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2-164.

第3篇: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一位负责留学咨询的美国人,专门手把手教中国学生如何申请到常青藤名校,百发百中,收费一年高达十几万,主要是干什么呢?就是协助每个小孩找到他自己的独特性,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有的孩子关注慈善,那么可以寻找一些有创意的慈善方式,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慈善家”;有的孩子喜欢写作,那么可以鼓励他去办一份中学生杂志,邀请各个学校的学生投稿,有可能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中学生杂志主编。他说,你想从成千上万份申请材料中脱颖而出,就得做一些让周围的人喊出“哇塞”的酷的事情出来。首先确定你喜欢什么,然后专注,不管它多么微不足道,在这个领域,发挥你的特长,让自己与众不同。

老实说,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鼓励他们在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化,这本该是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该做的事,但是中国家长们通常在做的,不是让自己的宝宝变得特别,而是变得跟别人一样。别人家孩子在学英语,我们家也得学;别人家孩子上钢琴课,我们家也不能落后。跟别人一样,他们会更有安全感,因为中国向来鼓励大家要平庸、要合群、要一致、要泯然众人矣。

我曾经担任过几次宝宝大赛的评委,老实说,大部分小孩的表演难看、乏味。几百个小孩,要么背唐诗,还都是“床前明月光”;要么走模特步,姿态表情一模一样;要么讲故事,摇头晃脑的幅度都差不多。这不是小孩,是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就那几款,差别还不如鸡肉堡和牛肉堡大。

其实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之处,只是家长对兴趣的理解非常狭隘,对他们而言,除了绘画、音乐、跳舞等主流兴趣爱好之外,其他都是瞎扯淡——小孩身上本来拥有的多种可能性,统统被扼杀了,被送去了统一的宝宝制造车间,切除各自的特性。

有两个小孩,小时候都对昆虫感兴趣,都喜欢法布尔《昆虫记》,两三岁开始,就在一起讨论几十种蜘蛛的不同,每天趴在地上观察蚂蚁,在草丛里捉蚂蚱,还把毛毛虫带回家研究——其中一个小孩被家长训斥,毛毛虫被家长捏死,扔进垃圾桶,每天不能下楼玩了,只能在家认字、学算术、拉小提琴,几年之后,顺利成长为一个眼神呆滞的枯燥小孩;而另一个小孩得到爸爸妈妈的鼎力支持,他们陪着小孩去各个昆虫博物馆,搜集蝴蝶标本,给蜘蛛拍DV,现在这小孩在班上组建了昆虫兴趣小组,每个月定期出一本昆虫手册,照片、文字、排版都自己负责,据说这个暑假全家打算去台湾的蝴蝶谷,做详细考察,一代昆虫学家冉冉升起啊。

最近高考填志愿,很多学生来问我,我该报考什么专业呢?我说,首先要考虑你喜欢什么啊。他们大多数都回答,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孩子无兴趣、无特长,家长要负责,因为他们错过了孩子小时候的各种敏感期,没有花心思去发现孩子天性中独一无二的部分,没有协助孩子放大自己的特别之处,把孩子从特别变成平庸,家长只需要具备盲目、从众、懒惰等几种特性就可以了。

第4篇: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 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三分钟的课前演讲稿二: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第5篇: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成长的滋味,其实就是一个五味瓶,人生的五味瓶。它充满了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在我们体会这个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就已经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完善自己。共同阅读成长演讲稿范文学生,请您阅读!

成长演讲稿范文1小时候,每当我看到那些大人穿着漂亮的衣服、靓丽的高跟鞋,化上漂亮的妆,背着小包,当她们与我擦肩而过的时候我闻到一股香味。那时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向她们那样呢?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等你长大了,可以自己挣钱了,想有多少就有多少。”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向她们一样呢?什么才是长大?我好想快点长大啊!

时光如梭。现在我由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出落成一位已经初三的少女了。现在在想想小时候的问题,感觉并不像小时候看长大这种美好的感觉了。我每天都能听到与我擦肩而过的那些大人抱怨的话语

“你是不知道,我都累死了,天天上班,工资还少。”

“你还说,我天天在家带孩子,烦死了,夜里都睡不好。”

……

听着她们抱怨的话语,我也感觉长大并不好。想想以前,我的任务除了写好作业外,就是玩好、吃好、睡好,无忧无虑;在看看现在,我初三了,面临着每月一次的月考、7门功课的作业不知要写到几点、还有中考的压力,上重点高中的问题滚滚而来,我每天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不禁感到疑惑:“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成长?长大?”每当我走过小学部时,看着笑在她们的脸上从不消失、每天放学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回家去,向父母撒娇,在操场上玩耍的样子,我不禁感慨:“我也好想这样啊!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可是事实,我要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挑灯夜战。

周末本该是我舒展身心的时间,可是不尽人意,星期六要上一天课,星期天一上午也要上半天课,就星期天一下午还要写那如山般的作业。

烦恼啊!就像这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但是感慨是感慨,我会更加努力学习,迎风而上,我要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不再成为父母双翼下的雏鸟,我要在这蔚蓝的天空展翅飞翔!

成长演讲稿范文2欢乐的童年是相似的,但每个人的童年记忆却有所不同。记忆中,成长的烦恼,点缀的我的天空。

我进入了初中,烦恼接二连三。

早晨,床头的闹钟突然以60分贝的声音大叫起来。无奈,我赶紧起床,妈呀!已经6点半了。我迅速的刷了牙,洗了脸,练饭都没顾得吃,就匆匆忙忙地赶往学校。

一路上我想象着到校的情景:只见班长背着手,一脸“笑”意,“亲切”地说:“你又迟到了。”接着就是一顿“机关枪般的扫射”。可现实比这还要残酷,居然是班主任的“亲自接见”。我没有想到的是今天老师居然这般温柔,对我的迟到视若无睹。嘿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于是我乖乖地回到座位上,生怕会惹出什么乱子来,等下老师两事一起算,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好不容易盼到了放学,这下该解放了吧。谁知数学老师走了进来,对大家说:“占用大家两分钟时间。”然后就布置了一大堆的作业。等到老师宣布下课的时候,我一看表。好家伙!这哪里是两分钟啊,都快十分钟了。

因为早上的匆匆忙忙,来不及吃早饭,现在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计”。我以近似飞行的速度赶回了家,相信这速度连孙悟空看了都会自愧不如的。

晚上,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中,匆匆忙忙地吃完饭之后,又投入到了“题海”之中。老师们似乎对作业情有独钟,拼命布置作业,恨不得让我们把上厕所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哎!语文的文法,英语的语感,数学的公式时刻伴随着我,搞得我头昏脑胀。终于做完了作业,我倒头就睡。这时,我才想起来,明天还有考试。

其实我最大的麻烦还是考试,恰巧班主任有喜欢排名。你要是考好了,名利双收;可你要是考砸了,可就倒霉了,不仅要遭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和训斥,而且在同学们面前也会感到很没面子。

虽然初中生活烦恼多多,但我也应该去积极面对它们。

成长演讲稿范文3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成长故事,我也不例外。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第一次独自睡觉,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记得我五岁那年的一天,爸爸妈妈都要加班,晚上只有我一人。如果是平日,他们一定会把我送到哥哥家,可今天,却说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睡觉了,硬要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晚上,家里空荡荡的,一片寂静。我吃完饭、洗漱完毕,爬上床,关好灯就睡觉了。也不知为什么,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于是,我睁开眼睛环顾四周,屋子里黑洞洞的,静得连自己的心跳声都能听见。我真有点害怕,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可怕的情景在脑海里一一闪过,令我毛骨悚然。就在这时,窗外忽然刮起一阵风,吹得空衣架直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而挂在外面的衣服则随风摆动,影影绰绰,看上去像有人在外面,吓得我魂不守舍,一头躲进被子里。虽然我在被子里热得大汗淋漓,但还是不敢出来。过了一会儿,我受不了了,便想出来凉快凉快,喘口气,可又不敢。突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一个声音:“龙,你可千万别出去,要是出去了,会被外面的坏人发现的。”“不会的,”另一个声音说道:“那根本就不是坏人,是衣服,只管出去好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伙儿可都这么说,千万不能出去。”“这事不是明摆着嘛?那都是风的恶作剧,是衣服又不是坏人。更何况,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半夜就不怕鬼敲门。”……这两个声音在我脑海里争论不休,令我难以决策。最终,我还是从被子里钻了出来,但不管怎么说,的确有点害怕,忐忑不安地度过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第二天,父母都夸我,说:“龙,你长大了,变得勇敢了。”我听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从那以后,我就拥有了自己的小房间,独自睡觉了,真可谓“万事开头难”啊!

成长演讲稿范文4光阴荏苒,似水流年,初一在不知不觉间已悄然离去。安静时,靠坐在椅子上,回忆起初一生活来,初一就像品那口香糖,静静地,回顾那种种味道。

初一·葡萄味

告别小学时代,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想到离开了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心中难免有些酸楚的感觉,也有些失落;见到一张新面孔:新老师,新同学,也有些胆怯。而后和同学、老师们多交流,也会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和大家打成了一片,想到和这些有趣的老师同学们要一起度过三年,想一想,挺好的。初一的生活,酸酸地又甜甜的,虽说不上“酸甜可口”,但也是一种独特的风味。

初一·西瓜味

带着一丝期待和一丝兴奋,融入这个新的集体。下课大家都在互相兴奋地聊着天,笑着,也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有时甚至“潜入”老师办公室和老师聊着一些趣事,初一生活也在这祥和的和轻松的气氛中度过。充满希望的初一生活就如西瓜般爽口,孕育着甜。

初一·薄荷味

体育课上,男生们在球场选挥洒着汗水,体会着这份竞技中的刺激与快乐。女生们则或三三两两或一大群地坐在草坪上聊着她们自己的趣事,交流着收获友谊的快乐。初一生活蕴含着青春清新的薄荷味

初一·黄连味

深夜,伏在书桌上奋笔疾书,耳边回响着老师的谆谆教导:“初一相对小学课程的增多是一个大跨越,初一一定要打好基础,为以后学习……。”大考前夕,连班上也弥漫着一股“硝烟味”,尽自己最大力,强打起精神迎接大考。初一也是苦涩的黄连味

收集已逝初一的点点滴滴,会有很多感触,我们也是在这一年又一年中成长起来的吧。

成长演讲稿范文52010年寒假,妈妈帮我报了跆拳道班。跆拳道是种起源于韩国的传统搏击格斗术,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磨练意志,培养礼仪,每次练功前,我们都会一起高喊“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口号,看到教练必须鞠躬行礼,下课必须给父母行礼“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第一次考黄带时,太极二章(跆拳道拳法)熟练地做好了,但是踢脚板时却没踢开,我难过地哭了。后来,在教练的鼓励和我坚持不懈地练习下,最终通过了考试,获得了跆拳道黄带,我体会到了艰苦奋斗后收获成功的喜悦之情!

大山里的孩子:

在城市里生活得久了,家里人都喜欢周末到南山去亲近一下大自然,而我最喜欢山里的春天和秋天。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踏着山间的小路,和煦的太阳温暖地照在我身上,迎面吹来带着泥土芬芳的春风。路边的小草悄悄地探出头来,柳树也吐出了点点嫩芽。来到湖边,湖水清澈见底,鱼儿们自在的游来游去,鸭子在水面上快活地嬉戏。远处的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辛苦地工作。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太阳闪着金灿灿的光芒。远处的森林五颜六色,有红色、黄色还有绿色,路边还盛开着野菊花。秋天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红红的苹果挂在高高的树枝上,黄黄的柿子像一个个灯笼长在枝头,山上还种着山楂树、核桃树、枣树、栗子树等好多果树。庄稼地里,玉米大多都已成熟。我走在郊外的山林里,凉爽的风吹过我们身边,秋天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季节!

我喜欢小动物:

我喜欢小动物,小时候尤其喜欢昆虫,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微观世界》我曾经看过无数遍,很喜欢影片里的那些蜜蜂、蚂蚁、甲虫、蜗牛、瓢虫等昆虫,感觉那是个奇妙的世界。后来,我家里先后养过可爱的小白兔、慢吞吞的巴西龟、活泼的小狗、雪白的波斯猫、“嚯嚯”叫的蝈蝈、顽强的螃蟹、漂亮的小金鱼等等,小姨还给我买过一个蚂蚁工坊,养的是美国弓背蚁。最喜欢的是我们家的小狗,我给它起名叫“阿宝”,是一只八哥犬,它总是往我和姥爷的身上扑,伸出粉红的小舌头舔人。后来,因为家里养不开,阿宝就被送人了,不过我还是很想念它。

第6篇: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由此可见,尝试、拼搏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重要。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建设祖国、开创未来、重任在肩,又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呢?

记得在一节英语课上,老师教给我们一个新词: try . 正当我们满腹疑问,议论纷纷时,老师开始解释了,她说: 无论什么事,即使你不会,也要试一试, 'have a try ' 不能让每一次机遇从你身边溜走。 她接着说道: 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学会对自己说这句话。

try your best-- 努力尝试,它真的很重要。青年节优秀青年演讲稿

这使我不禁又想起了那难忘的一幕。

那个夏天的中午,趁着爸妈午睡,我们几个小伙伴到草地上去捉了一些蜻蜓和蝴蝶。回来以后,我们把门窗关紧,放它们出来在屋子里飞来飞去,高兴得又蹦又跳。可是这些小昆虫都飞向窗户,它们停在玻璃纱窗上,翅膀不停地嗡嗡扇动,试图飞出去。我们静静地看着,它们头一定撞疼了吧,可还在坚持不懈。终于一只蜻蜓发现了纱窗上的破洞, 呼 地一下飞了出去。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大自然中,小动物们为了生存,尚能不断地尝试与拼搏,那我们人呢?我们不是天生就有这种本能吗?小小婴儿,不断地跌倒又爬起,只为了学会最初的一步;反复地咿呀饶舌,只为了学会简单的交流。正是这些努力,我们才学会了走路、说话、感知世界。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慢慢走向了成熟,许多人的这种本能在一次次失败中渐渐丧失。我们总是在想:如果我没成功怎么办?如果我失败了,他们是不是会嘲笑我,看不起我呢?也许正因如此,我们放弃了努力和尝试;也正因如此,我们少了更多的机会与成功。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尝试,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也常常能创造出骄人的成绩,大家一定熟悉蔡乐群吧!家境贫寒,身材矮小使他受尽别人的嘲笑、戏弄与欺侮。然而他身残志强,在灵桥工艺美术厂学艺时,每天凌晨 4 点起床练字,白天学画,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后来他又潜心钻研、多方求教、反复临摹,终于名扬画坛、蜚声海外。蔡乐群的成功,不正是他努力尝试,不断拼搏的结果吗?青年节优秀青年演讲稿

朋友,不去尝试,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去拼搏,我们什么也做不成。尝试,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拼搏,会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尝试吧,尝试一种新的方法;让我们努力拼搏吧,搏出一片新的天地。在不断地尝试与拼搏中,我们将会变得更自信、更坚强、更完美!

第7篇: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学者于丹曾这样形容“昆曲王子”张军:台下的他,留很帅的发型,穿很酷的衣服,听很地道的爵士乐,去上海滩很新潮、很有情调的酒吧、会所。如果只说他是舞台生涯中的人,十个里恐怕有九个会说他是流行歌手,还有一个没准儿会说他是演话剧的。但是真的和他相处久了,就会想起电影《霸王别姬》里面程蝶衣那句“不疯魔,不成活”,时不时听他聊到高兴处就蹦出戏词来。那个时候就依稀看见一个少年怎样从这些曲词做派里翩翩走来,用20年的光阴铸就了此刻的模样。

的确。6月11日,在江南古镇朱家角课植园见到的张军,就是于丹口中的样子。留很帅发型,穿很酷衣服,说起话来如同讲戏,极生动。和记者谈话间,空中忽然飘起雨。雨滴越来越大。“一会儿,园子里的演出还能照旧?演员岂不全部淋在雨中?”记者忍不住问。张军一笑,说:“6点45分,园林版《牡丹亭》准时开演。戏比天大。”

从21小时到75分钟

于是,日落时分,隔着一池水,一叶扁舟载着悠扬的箫音,自石桥下划出。小女子船头弄萧,箫音由远及近,伴着风声鸟声雨声,迤逦而来。课植园中树影婆娑,“牡丹亭”中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就此开演。

这样富有镜头感的开场,是演出艺术总监、知名音乐人谭盾的主意。园林版《牡丹亭》便是由张军、谭盾、舞蹈家黄豆豆等人“跨界合作”的产物,也是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外文化展演剧目之一。

诞生400多年来,《牡丹亭》一次又一次被搬上舞台。身为上海最出名的昆曲小生,张军13岁第一次学《牡丹亭》,20多年来已经到“不用排,拿起便演”的境界。但在过去,张军面对的都是最传统的舞台。而如今的课植园,亭台楼阁、花鸟鱼虫都是真实的,观众与“舞台”,仅隔着数米宽的水面。

“我们在创作一个新的东西。”张军说。而创作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把汤显祖55折的原版本,缩减到75分钟内。

为什么是75分钟?“这是户外欣赏实景环境很重要的标准。也是谭盾的经验。”张军说,“剧场里,观众或许可以坐两三个小时,但户外是坐不住的。”

张军记得,有一天他打开电脑看到“园林版《牡丹亭》第19稿”时,才忽然发现,在剧本缩编上,他们走过多么艰苦的路。“昆曲一吟唱,体量就非常大。一个寻梦,就可以演50分钟,而在这里,寻梦只有2分钟。”张军说,在剧本创作时,他们不会做任何添加,不会写一段词放在汤显祖的文字里,“我们就是把这个剧重新组合,从游园惊梦开始,到生而死,死而生,把它呈现出来。”

按照园林版《牡丹亭》执行导演,也是剧本缩编倪广金的说法,这种呈现叫做“保留精华”。

于是剧本创作,就是几个月的删减调整过程。调整,不仅要考虑文本本身的连贯,还要考虑与环境的融合。“我们连图都要画出来。像做电影剧本。有些东西在剧院舞台上很好看,但搬到这里,可能就不适合了。只能舍掉。”倪广金说,杜丽娘临死前有段唱腔叫做“集贤宾”,非常幽怨动人,但实在不适合在这里演,“节奏很慢,情感要长时间铺垫。”于是,寻梦中的“江儿水”换到这儿,既可交代剧情,杜丽娘的唱腔也有了更多起伏,更易调动观众情绪。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反复打磨的何止剧本。如果回溯园林版《牡丹亭》的缘起,还要说到数年前让张军与谭盾结识的歌剧《马可・波罗》,他们也由此结下友情。此后,谭盾与张军常在临水而居的谭盾工作室品茗聊天,渐渐萌发了让昆曲重回园林、依水而舞的想法――离开剧场,尽可能不使用扩音设备,恢复明代家班演出的格局。

2009年8月的一天,当张军和谭盾一起踏进课植园后便情定于此。课植园为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建造于辛亥年间,水榭、竹林、亭台一一具备,汇天下名园之大成。

外在环境虽具备,但课植园毕竟不是舞台,本身不具有演出条件。而对课植园进行舞台化“改造”,是要在不破坏园林现有设施的前提下进行。于是,池水被抽干进行化淤清洗,园内草坪被修剪……最终,课植园的“五角亭”成了“牡丹亭”,一座假山犹如《游园惊梦》中的“太湖石”。舞台则设在水榭亭台之中,观众隔水而坐,VIP座则完全露天。

张军说,在选择观众席的位置时他们反复试验考量,围着课植园转了好多天。每天都坐下等日落。“看这个角度行吗?不行。换个角度,再看。观众席的位置,要选择观众坐在那里,能看到更多的美景。”张军说。

除了观众席,字幕的问题也不得不想。字幕放在哪里才和环境最为和谐?导演倪广金说,他们反复想了好多办法,甚至想到字幕映在水面上漂浮。终于有一天,在某个角落里,看到一艘很破的小船,倪广金灵光一闪。于是,演出时,观众便看到小船停在桥下,晃晃悠悠,所有唱词都映在船上。

园林版《牡丹亭》极力达到的效果是:返璞归真,接近自然,天人合一。因此在剧中,艺术总监谭盾只保留了一笛一鼓、一琴一箫的“极简”配乐,摒弃扩音设备,真切勾勒出昆曲声腔的婉转、细腻与沉静,让观众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也听着园子的声音,风吹竹动、花鸟虫草、假山流水都变成音乐的一部分。

然而,由谭盾所提出的这种“极简”,开始时,张军是曾“担心”过的。那是去年5月的一天,《牡丹亭》开始排戏。那天,大概5点左右,天近黄昏。阴天,没有雨,但风很大,吹着大片竹子摇晃。一霎间间,张军感到,园林,也是可以听的。

正在感慨,就听谭盾说,所有工作人员站在观众席,只有吹萧的女孩,到小桥那里,边吹边走上来。“那个时期,我们刚好为怎么扩声而苦恼。”张军说,当听到谭盾这样讲,他和倪广金面面相觑。“不可能听得见,我俩一致觉得。此刻便有风声、远处的犬吠声、偶尔传来的汽车声,很嘈杂,想象一下,再坐两百个观众。我甚至想,在女孩走上来的桥头,可以放个隐蔽的麦克风。”

张军记得,就在自己思绪万千时,萧声响起,吹箫女孩从看不见的地方,慢慢出现。“什么叫时间静止?那个瞬间便是。大家本还七嘴八舌讨论,突然,一个自然的未经修饰的声音飘来,宛如仅仅为你而来。”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技术手段越来越多。我们不断做加法。听演唱会,最好挂50个、100个喇叭,上1000个灯。但我们忘了质朴真实,才是艺术审美,才是人的灵魂中最重要的元素。”在张军看来,吹箫女孩走来的一瞬,唤醒的是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那部分。“艺术也是会迷失的。园林版《牡丹亭》也让我们自己有一种回到根本与起源的感觉。我们自身也被纯净。”

正是从那一刻起,奠定了园林版《牡丹亭》“极简”的创作思路。连演出时的灯光,创作者也希望融入简约意境――灯光淡淡黄黄,演出画面,如同是在灯笼下,打开很旧的画,有种年代的穿越感。倪广金说,最初他们甚至想把灯光也作为一种表演。“我们考证,古代大户人家演戏,是靠灯笼。一人演戏,四人撑着灯笼把他照亮。举灯人虽在戏外,可也是一种意蕴。但可惜的是,因为技术条件,这种想法,只能放在今后的演出中,再调整。”

倪广金口中的“再调整”,其实刚好概括出园林版《牡丹亭》从演出至今的不断探索之路――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经过反复推敲。“他们都说,张老师有强迫症。”张军笑着说,自己每次演出完第一件事,就是到后台,见谁,和谁说戏。每天都在改。“艺术是非常严谨的,严谨得近乎苛刻,甚至不讲道理。”

“比如今天有段女生无伴奏群唱,就比原来快了12秒钟。”张军说,因为前两天大家讨论时,总觉得戏演到这里,不够浓烈。

这样的细节调整太多了。张军说,关于男主角柳梦梅的出场位置,进行了二三十次尝试,在园林的砖石路上一遍遍走场。

演出时的灯光也如此。“载有吹箫女孩的小船划过,一定要留最后一盏灯,让观众清楚地看着船带着箫声越来越远。”张军说,他是想借此告诉观众,人从哪里来还是要回哪里去,一段感情也是这样,带有一种象征意义。“我们总想把心里那点感动,化成舞台上的点点滴滴,呈现出来。眼里揉不得半粒沙。”

其实这种严谨,细心观众从园林版《牡丹亭》的演出票上,便可发现――演出时间6点45分(适当天日落略有调整)。张军解释,夏天时,日落大概是在每晚6点40分左右,灿烂的晚霞,大概只持续半个小时。“我们的演出是朝西的,我们希望在一片金黄晚霞中开始演出。杜丽娘慢慢寻梦,唱到杜丽娘死后与柳梦梅相会,夜色渐起。让自然光线的变化,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戏中。让戏里生命的流逝,和自然发生最直接的关系。”张军说,到9月演出时,“看天吃饭”的他们,便会将演出时间“略有调整”。

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台?

在这出《牡丹亭》的筹备中,张军除表演之外,编排、搭台、剧务、道具、戏服、后勤等等事宜都需亲自应对。阿姨扫地,请你三点来;对付蚊子,有四套绝技;彩排时,隔壁邻居放音乐抗议,带同事赔礼道歉;和工人沟通失败,被人抄起竹竿往身上砸……

对此种种,张军用一句话评价:自找苦吃。

苦痛面前,自然会有自我质疑。就像去年园林版《牡丹亭》演出前,张军躺在朱家角医院打点滴时,也会问自己“意义”,问自己“何必”。但质疑之后,张军依旧行在路上。或许,这样的人,质疑本身也属自我修炼与净化的一部分。

而张军的“修炼”,在很早前,便开始。

2009年,尽管每个人都劝阻,张军还是把上海昆剧团副团长的工作辞了。成立国内首个以演员之名命名的民营昆曲院团――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园林版《牡丹亭》便是其推出的首部作品。

“压力很大吧?”记者问。“除了压力,没有别的。”张军笑说。但张军的话,还算轻描淡写。当年,有太多人预测,他将“失去一切”。

但张军没有。然而收获的掌声背后,有多少艰辛,有多少努力,对于“戏比天大”的人而言,或许没必要详述。让他念念不忘的,总是要和 “戏”有关――张军说,自己唱昆曲25年,没因为一部戏用完过一罐油彩。但园林版《牡丹亭》,唱到60场,油彩告罄,他格外高兴。于是,演出当晚,他向演员和工作人员合掌作揖,口念“拜托大家”。所有磨难带来的苦痛,终因演出而释然。

但这种释然也是随着年龄,渐渐获得的。张军12岁考进上海戏曲学校昆剧表演班。他埋怨过昆曲,狠狠埋怨,因为觉得昆曲什么都给不了他。有一阵,他玩起了流行乐,和朋友组建了Hip Hop组合。就在一家日本唱片公司准备和他们签约的时候,他遇到在全本《牡丹亭》中出演柳梦梅的机会。

人往往在抉择的刹那,发觉并认清自己。当年一起学戏的8个小生,只剩下两个。张军想:唱歌跳舞多我一个不多,但昆曲小生,少我一个也许就少了。我还是唱戏吧。

但唱戏是苦的。“不舒服就对了。”――小时候练功时,老师说的这句充满辩证的话,成了日后二十几年,张军遭遇挫折时,自嘲宽慰的至理名言。他记得当年演孙悟空,台上三十几个人,台下三个观众。还有一阵子,演出前,昆剧团门口要放一个红色的盒子,写着:募捐箱。“人随便进,看完往盒子里丢钱,你觉得不值得付钱,也可以。但是我们都熬过来。真正留下来的,都是死心塌地。”

张军把自己的“死心塌地”用一句“就是你的命吧!”笑着归纳。

但这句宿命的话的背后,藏起来的,却是他的不认命。1998年,张军开始去上海各大高校和中小学宣讲昆曲,已坚持至今。许多当年的学生,毕业后成了昆曲的铁杆观众。而这些年,无论是与王力宏合作《在梅边》,还是与尚・马龙进行钢琴与昆曲对话,或是用昆曲腔调演绎西方歌剧《马可・波罗》,张军不断尝试着在昆剧原有的艺术格调之外,能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有更大层面的融合。他将这种方式叫做“渗透”,“所有的跨界合作,我会告诉大家,这不是昆曲,这只是有昆曲的元素。我希望借此让人们注视昆曲。有缘深入走进它。”张军说。

第8篇: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一、明清家乐表演艺术的独特造诣

戏曲表演是一种独特的歌舞表演。黄克保先生认为,戏曲表演的独特性体现在它是“多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综合。传统的说法,把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归纳为唱、念、做、打四个字,这是一种贴切的概括,把戏曲表演各种艺术手段的形态和性质都包括在内了……在戏曲表演中,唱、念属于音乐范畴,做、打属于舞蹈范畴。”④ 明清家乐表演所展现的声容并美、色艺双绝的艺术造诣,代表了明清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追求。

(一)声容并美的艺术追求

清代戏曲家兼家乐主人李渔《闲情偶寄》卷三《声容部》“歌舞”称:

昔人教女子以歌舞,非教歌舞,习声容也。欲其声音婉转,则必使之学歌;学歌既成,则随口发声,皆有燕语莺啼之致,不必歌而歌在其中矣。欲其体态轻盈,则必使之学舞;学舞既熟,则回身举步,悉带柳翻花笑之容,不必舞而舞在其中矣。……若知歌舞二事,原为声容而设,别其讲究歌舞,有不可苟且塞责矣。

李渔从家乐教授实践出发,提出“歌舞二事,原为声容而设”,也即歌舞训练是达到声容并美的必要手段,而声容并美则是明清家乐歌舞表演的最高追求。诸多记载明清家乐演出史料都涉及到这一点。譬如:

“沈君张家有女乐七、八人,俱十四五女子,演杂剧及玉茗堂诸本,声容双美。”(叶绍袁《年谱别记》)

“其歌女之最艳者一曰‘八面观音’一曰‘四面观音’。声容并美,见者莫不心醉。”(《持雅堂文钞》卷五《李太虚别传》)

明清家乐“声容”之美还常借助对演员“歌容”和“舞态”的具体描述展现出来,如王士禛《观演〈琼花梦〉传奇柬龙石楼宫允八首》其二有云“歌似游丝袅碧空,舞如洛浦见惊鸿”(《蚕尾续集》卷一),即以“歌”、“舞”对举;黄图珌《友人新买二妾并擅声口,态度之妙,听歌观舞,不觉成章》诗曰“妙舞清歌各逞妍,柳腰樱口并相传”(《看山阁集》卷九),则以“妙舞”、“清歌”并提,二诗同为颂扬家乐声容之美,而均以“歌”“舞”对举并提,可谓非藉清歌妙舞无以擅声容之胜。

受明清家乐主人审美趣味的影响,明清家乐之歌容以清婉为上。于是“清歌”一词往往充溢卷帙。兹如:

“子夜清歌,隔帘疑在青天外。琼箫玉管,莫把莺喉碍。”(宋琬《点绛唇·刘峻度席上听女郎度曲》词中句)

“宛转清歌度,把天边,行云遏断。”(赵怀玉《金缕曲·檀桥招集养春东馆观家乐》词中句)

歌容之清婉作为明清家乐声容之美的重要表现,它代表了以文士缙绅阶层为主体的明清家乐主人的审美趋向。与歌容之清婉相映衬的是,舞态之妙媚则是明清家乐声容之美的另一重要体现。在记录明清家乐演出史料中,“歌容”比较注重的是演员沉静之秀美,而“舞态”则突显的是灵动之妩媚。诸如:

“见说梁园事事新,清歌妙舞媚香尘。”(《方玉堂诗稿》卷六《陈念吉、如吉两先生宴宗侯宅观伎,归诧其胜,戏而有作》组诗六首其一中句)

“宫样晚妆鲜,一队湘兰弱。道是才人撮合成,妩媚终难学。”(曹溶《卜算子·查伊璜携歌姬过》词中句)

以“媚”或“妩媚”摹写家乐演员绝妙动人的舞姿,可谓深得写舞之精髓。然而,明清家乐表演的舞态之媚,常表现出纤婉与劲健、柔美与雄放之风格多样性。如表现家乐舞态之纤婉柔美:

“女乐之最胜者惟茸城朱云来冏卿,吴门徐清之中秘,两公所携莫可比拟。轻讴缓舞,绝代风流,共数晨夕。”(汪汝谦《西湖纪游》)

“脉脉歌情曲外生,一回舞态一回轻。”(叶奕苞《经锄堂诗》卷八《阳羡徐映薇先生携女乐湘月辈数人过昆侍家大人观剧,次韵四首》其三中句)

朱云来、徐清之女乐之轻歌缓舞,徐映薇女乐之舞态轻盈,均体现了一种纤婉秀丽之美。明清家乐舞态之美有时还呈现出一种与上述描述迥然有别的风格:

“歌唇娇绿水,舞袖乱青霞。”(《白华楼吟稿》卷五《闻浔阳宗伯九日载酒宴镇山司空于平望之浒,予不及从,抽毫以赋》)

“萧娘舞态梁园雪,秦女歌喉汉苑莺。”(《海虞文苑》卷六辑周诗《海山钱侍御夜宴》)

浔阳宗伯(董份)家乐“舞袖乱青霞”、钱侍御(钱籍)家乐“舞态梁园雪”则体现了家乐表演的雄放、劲健之美。

明清家乐的声容之美除了见之歌容、舞态之外,家乐演员表演的情态、风致也是声容之美的重要展现。家乐演员的神情仪态的合理展现,往往使其表演平添无穷魅力。家乐主人张岱在论述刘晖吉女乐时称:“女戏以妖冶恕,以啴缓恕,以态度恕,故女戏者全乎其为恕也。”(《陶庵梦忆》卷五“刘晖吉女戏”)戏剧理论家潘之恒在品评邹迪光家乐演员潘蓥然、何文倩时称:“旦色蓥然,慧心人也,情在态先,意超曲外,余怜其宛转无度,于旋袖飞趾之间,每为荡心。”均强调情态对演员的表演的重要作用。

家乐演员天然风致也是其声容之美的重要体现。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二《致节》称:“以‘致’观剧几无剧矣。‘致’不尚严整,而尚潇洒;不尚繁纤,而尚淡节。淡节者,淡而有节,如文人悠长之思,隽永之味,点水而不挠,飘云而不殢,故足贵也。”潘氏所推崇的天然风致往往来自家乐表演,如他称汪季玄家乐“举步发音,一钗横,一带扬,无不曲尽致。”(《鸾啸小品》卷三《广陵散二则》);邹迪光家乐演员何禽华“闲情远致,止步翘首,即有烟霞之思。”李渔称其家乐“登场演剧时,乔(指乔姬)为妇而姬(指王姬)为男,丰致翛然,与美少年无异。”(《笠翁诗集》卷二之《后断肠诗十首有序》)

(二)色艺双绝的艺术展现

明清家乐在追求声容之美的同时,还注重演员之色艺,追求色艺双绝。

由于明清家乐主人多为精通声律之学的缙绅士夫,他们蓄养家乐意在展现其艺术才华,或借声乐以耗壮心,故其教演家乐不苟于技乃情理中事。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技艺》称:“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如太仓张工部新、吴江沈吏部璟、无锡吴进士澄时,俱工度曲,每广坐命技,即老优名倡,俱皇遽失措,真不减江东公谨。”除以上数人外,吴中缙绅精通音律且教授家乐者,大有人在,他们的家乐往往演技超绝。如吴县申时行“所习梨园,江南称首。”其家乐净脚演员周铁墩技艺超绝,“擅名梨园四十年”(《坚瓠十集》卷一“周铁墩传”);小旦演员张三善于揣摩所扮演的剧中人物情态,演技亦臻化境。“观其红娘,一音一步,居然婉弱女子,魂为之销。”(《鸾啸小品》卷三“醉张三”)无锡邹迪光蓄有“梨园两部,尤冠绝江南”(《锡山景物略》卷四“愚公谷”)。

在演员色艺不能两全其美时,家乐主人往往舍色而取艺。如无锡黄邦礼“其选虽以貌,而妙歌舞、巧谐谈者为最宠。”(《锡金识小录》卷十《前鉴·声色》)吴越石家乐演员才抡之,虽貌不甚扬,而演技极佳。潘之恒称其“具婉弱之质,而气度豪举,视夫以貌取人者,安知真英雄哉!”(《鸾啸小品》卷二《艳曲》)可见明清家乐对演技的重视,远逾于对声色的追求。当然,色艺双绝或色艺俱佳才是明清家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譬如:

“太守名懋曙……家居蓄女伎一部,姿首明丽。正末湘月,旦妮凝香、花想,色艺尤为动人。”(《湖海楼诗集》卷十二《徐太守映薇》)

“旧郡伯张君出家优演剧,皆吴儿,色艺俱称冠。”(叶燮《已畦诗集》卷四《元夕仍庵署中席上戏作》)

“(冒襄)每宴集名流,必出歌童演剧。有杨枝、秦箫、徐郎诸人,徐郎名紫云,色艺冠绝流辈。”(查为仁《莲坡诗话》卷上)

可知大凡闻名于时之明清家乐,其色艺均属一流。由于明清家乐对色艺的重视,故鲜蒙色艺俱陋之讥。有关色艺俱陋之记载,多指民间职业戏班。如明潘允端《玉华堂日记》万历十六年(1588)八月二十一日日记载:“杨成班戏子,极丑,略做即止。”冯梦祯《快雪堂日记》万历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二十日日记载:“吴亲家复设酒厅事相款,有侑觞者,乃宋宗献所荐,色艺俱陋”。

二、明清家乐表演艺术的创新追求

创新是戏剧艺术的生命,也是明清家乐不断追求的目标,创新贯穿于家乐艺术的各个方面,而表演艺术的创新则是家乐艺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一)演唱方式的创新

明清家乐表演艺术创新首先体现在演唱方式的创新,其中偏嗜新声是其创新的重要方面。吴震方《买吴儿》诗云“千金买吴儿,命工诲之歌。广曲传新声,朝夕奏阳阿。”(《晚树楼诗稿》卷五)可知演唱“新声”为家乐表演的重要追求。“新声”一词在明清家乐史料中有时用来指称新曲或新剧。如张以诚“手操管弦,自度所制乐府新声,诸明珰、翠钿侍左右,倚而和之。”(《鹤静堂集》卷十七《赠张蓼匪序》)万树“暇则制曲为新声,甫脱稿,大司马即令家伶捧笙璈,按拍高歌以侑觞。”(《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八《人物志·文苑》)不少家乐因善为新声而为人称道,如陆澄源称许范允临家乐“妆靥如花小队鲜,新声一半是初传”⑤。李念慈题赠汪懋麟家姬“新声竞盈耳,花艳并惊目”(《谷口山房诗集》卷十五《题汪蛟门舍人少壮三好小像》)。“新声”的创调一般来自对“旧调”的改造。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变调第二”称:“变调者,变古调为新调也。此事甚难,非其人不行。……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和李渔倡导相似的是,家乐主人阮大铖也是新变的积极倡导者,何洯《四忆诗》并赞二人家乐云“怀宁尚书荆州守,演出新声李笠翁”(《晴江阁集》卷三)。这种对“旧调”的改进有时则表现为旧曲的“翻新”,家乐主人查继佐即热衷于这种尝试。朱一是《御街行·听弹筝吹笛,与查伊璜、严修人论曲调新旧》词有云“挑灯洗爵移笾豆。重抵掌、黄昏后。延年变调几千秋,曲谱时时翻旧。”⑥ 毛奇龄曾称许查氏家乐“新翻乐府最风流,簇拍新歌拂舞鸠。”(《西河集》卷一百三十八《扬州看查孝廉所携女伎七首》其二中句)此外,吴昌时家乐“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梅村集》卷五《鸳湖曲》)、何云壑家乐“密节未容狂客顾,新翻多自主人为”⑦,均表明了旧曲翻新在明清家乐中的风行。受家乐演唱趋新风气的影响,在家乐繁盛的明清江南地区,旧曲翻新蔚成风尚。张潡《忆江南》词曰:“江南忆,忆听夜教歌。古曲新翻非古谱,吴儿妙响似吴娥,明月照欢多。”⑧ 即反映了这一现象。

(二)表演风格的创新

明清家乐表演风格的创新包含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其中演出关目新奇、表现手法的新变、表演程式的出新,是明清家乐表演风格创新的主要内容。

演出关目的新奇主要表现在对演出内容的生新处理,或通过旧剧翻新的形式,赋予其新的表演风格。家乐主人李渔即是旧剧翻新的成功倡导者,李渔曾颇为自负地宣称:“若天假笠翁以年,授以黄金一斗,使得自买歌童,自编词曲,口授而身导之,则戏场关目,日日更新,毡上诙谐,时时变相。”(《闲情偶寄·演习部》“变旧成新”)李渔后来的蓄乐终于使其愿望变为现实。其家姬乔复生是李渔戏剧表演创新理念的成功贯彻者。李渔称乔姬:“凡予所撰新词,及改前人诸旧剧,朝脱稿而暮登场,其舞态歌容,皆当世周郎所经见者。妍媸美恶,或有定评,非予所当自誉者。但能体贴文心,浣除优人积习,有功词学,殆非浅鲜。”(《笠翁诗集》卷二《断肠诗二十首哭亡姬乔氏》)家乐主人阮大铖则结合戏剧创作实践,致力于表演艺术的整体创新。其家乐表演为张岱等顾曲高手所激赏。张岱称阮大铖家乐:“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与他班孟浪不同。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笔笔勾勒,尽出苦心,与他班卤莽者又不同。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至于《十错认》之龙灯,之紫姑;《摩尼珠》之走解,之猴戏;《燕子笺》之飞燕、之舞象、之波斯进宝,纸札装束,无不尽情刻画,故其出色也愈甚……如就戏论,则亦镞镞能新,不落窠臼者也。”(《陶庵梦忆》卷八“阮圆海戏”)

(三)表现手法的创新

表现手法的创新也是明清家乐表演艺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其中追求奇特、奇幻的感观效果是务奇好异的明清家乐主人的兴之所在。刘晖吉家乐之“奇情幻想,欲补从来梨园之缺陷。如《唐明皇游月宫》,叶法善作,场上一时黑魆地暗,手起剑落,霹雳一声,黑幔忽收,露出一月,其圆如规,四下以羊角染五色云气,中坐常仪,桂树吴刚,白兔捣药。轻纱幔之,内燃‘赛月明’数株,光焰青黎,色如初曙,撒布成梁,遂蹑月窟,境界神奇,忘其为戏也。”(《陶庵梦忆》卷五“刘晖吉女戏”)吴越石家乐“各具情痴,而为幻为荡,若莫知其所以然者。”(《鸾啸小品》卷三《情痴》)施凤来家乐的“幻妙殊绝”(《学古堂诗集》卷一《吴伶篇》)。晚明剧坛流行的以奇诞为美的思潮与家乐的追求新变甚有关联。家乐主人张岱与戏剧家袁于令曾就此问题交换过意见。张岱《嫏嬛文集》卷三“答袁箨庵”曰:“传奇至今日怪幻极矣。生甫登场即思易姓。旦方出色,便要改妆。兼以非想非因,无头无绪,只求热闹;不论根由,但要出奇,不顾文理。近日作手,要如阮圆海之灵奇,李笠翁之冷隽,盖不可多得者矣。吾兄近作《合浦珠》,亦犯此病,盖郑生关目,亦甚寻常,而狠求奇怪,故使文昌、武曲、雷公、电母奔走趋跄,热闹之极,反见凄凉。”在张岱的书信中,他对家乐主人阮大铖、李渔的匠心独运作了充分地肯定,而对袁于令的脱离剧情、务求怪诞则直言不讳地予以批评。

(四)表演程式的创新

明清家乐表演艺术的创新还体现在表演程式的突破和新变。胡忌《昆剧发展史》称明代一些著名的家乐“绝不是演行当套程式,使表演艺术僵化,而是在我国优秀戏曲剧本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⑨ 有不拘格套,刻画人物传神写照者。如吴越石家乐表演《牡丹亭》,能“飘飘忽忽,另番一局于缥缈之余,以凄怆于声调之外”(《鸾啸小品》卷三)。有自创歌舞表演程式者,如邹迪光家乐“六旦、八旦之舞,分行山立,进退开阖参错,亦极变态,最为美观。”(《鸾啸小品》卷三“佚舞”)有突破脚色体制限制者,如徐尚志家乐演员马文观“为白面,兼工副净,……能合大面、二面为一气,此所以白面擅场也。”(《扬州画舫录》卷五)有尝试脸谱创新者,如顾可学家乐演员李玉、李珉“演大江东去,画枣面蚕眉,指点五关千里,绰有英雄真态。”(《锡金识小录》卷十《前鉴·优童》)也有在舞台布景、道具、砌末上力求出新者。如米万钟、金习之家乐之使用真刀枪⑩;盐商徐尚志家乐演《琵琶记》全本,“‘请郎花烛’,则用红全堂;‘风木余恨’则用白全堂。备极其盛”;大张班演《长生殿》,“用‘黄全堂’”;小程班演《三国志》,“用‘绿虫全堂’”;小洪班演灯戏,“点三层牌楼,二十四灯”(《扬州画舫录》卷五),可谓备极新奇。以上种种表现均说明了明清家乐力求摆脱固有的表演模式的限制,展现其独特的表演风格。

三、明清家乐表演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胡忌《昆剧发展史》称:“家庭戏班的女伎和优童,在前辈昆曲艺人的教导下,在家班主人严格监督和教导下,含辛茹苦地勤学苦练,有不少人的演唱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一代一代地继承并发展前辈艺人的技艺,把昆曲演唱水平推动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在昆剧发展史上作出很大的贡献。”“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家班女乐和优童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形成了一套昆曲生旦戏的表演艺术体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11) 以上论述充分肯定了明清家乐对戏剧表演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明代另一戏剧理论家潘之恒的戏剧表演理论也主要来自于家乐的顾曲或教演实践,如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二《技尚》之论邹迪光家乐曰:

梁溪(笔者按:指邹迪光,邹为梁溪人)之奏技也,主人肃客,不烦不苛。行酒不哗,加豆不叠,专耳目。一心志以向技。故技穷而莫能逃其为技也。不科不诨,不涂不秽,不越不和,不疾不徐,不擗不掉,不复不联。不停不续。拜趋必简,舞蹈必扬,献笑不排,宾白有节,必得其意,必得其情,升于风雅之坛,合于雍熙之度,此清贵之独尚者也。

卷三《凤殊》之论吴用先家乐:

西园主人(笔者按:指吴用先,号西园主人)精于赏音,……客至,张屏进剧,殆无虚日。亦阅数十曹,无少爽。出外舍洎中帷,各有班次,而主人未善也。顷以重阳订期观技,于凤群中出十二三岁女子四五人,扬眉举趾,极蛾燕之飞扬;妙舞清歌,兼绛腊之宛丽。五方之彩,杂错以成章。南北之音,协调而应拍。主人选粲十年,虽自二五始进,然觇其所习,咸自名家选之。彼固知所尚也,珠斛金籝,不暇顾惜。

此外,《鸾啸小品》卷二《艳曲十三首》、卷三《情痴》之品题吴越石家乐演员;卷三《广陵散二则有序》之品评汪季玄家乐;卷二《吴剧》、卷三《醉张三》之论申时行家乐等,均体现了潘之恒对戏曲表演的独到理解。家乐表演不仅是潘氏表演理论的来源和依托,也是潘氏实践和检验其表演理论的重要手段。如家乐主人汪季玄曾邀潘之恒为其教演家乐,“具十日饮,使毕技于前”(《广陵散二则有序》);另一家乐主人吴越石则盛请潘氏为其家乐品题,“出吴儿十三人,乞品题”(《艳曲十三首》)。

家乐密切了戏剧表演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对提高明清戏剧的创作和表演水准具有重要的意义。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九引清代戏剧理论家梁廷枏语曰:

俗伎搬演,改节参差,虽有周郎,亦当掩耳。故得明人正谱,良工按拍,一遇佳词,增色十倍。在昔《鸣鸿度》海宁查氏,《钧天乐》长洲尤氏诸院本,所以声客并美者,大抵亲授家伶,朝斑管而夕氍毹耳。……

梁氏在否定某些民间戏班拙劣演技的同时,将家乐主人查继佐、尤侗剧作的“声容并美”,归功于他们亲撰词曲、教演家乐,代表了明清剧坛的普遍看法。明清家乐表演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在家乐主人李渔的笔下便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今日创来人世。听有余音,看有余妍,演处却全无意。”(李渔《花心动·王长安席上观女乐》)而另一家乐主人张岱则将其形容为:“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陶庵梦忆》卷六“彭天锡串戏”)这种灵动妙幻、清空醇雅的艺术境界,不仅体现了文人士夫的风怀雅趣,也代表了明清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注释:

①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中国家乐史”(项目编号:05DB103)阶段性成果之一。

②参见《中国典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戏曲”条释词。

③参见《昆剧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188页。

④参见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88页。

⑤参见[清]沈季友著《檇李诗系》卷十九“陆职方澄源”辑《范长倩年伯纳姬索赠二首》其二。

⑥参见《全明词》,第2795页。

⑦参见[清]李念慈《谷口山房诗集》卷十五《何云壑招同方邵村、邓汉仪、程穆倩、宗鹤问、恽正叔及令侄仲弢夜集出家乐侑酒》。

⑧参见《全清词·顺康卷》第十七册,第9844页。

⑨参见《昆剧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203页。

第9篇:昆虫记演讲稿范文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的程度就越高。与生活密切相关,每天重复出现的生活内容,会使低年段学生感到亲切,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自然而然地加以运用。反之,学生容易遗忘,甚至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用语,使学生容易对所学产生共鸣。因此,英语教学生活化,动感化,幽默化,创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生活环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设各种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而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变枯燥讲授为激趣点拨,使学生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难度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尝试,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收效显著。

学生在校大多数时间在教室里度过,所以班级文化布置里也要有英语的一席之地。老师或学生们可以尽情地使用英语字词来做情境布置,例如教室布告栏或墙壁,直接贴上一些英语单字挂图、卡片等;也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写上或漆上英文;或在实物上贴上中英对照的闪示卡(可用计算机自行打字、打印、拷贝)。或在教室墙壁上设计英语学习园地,学生摘抄的谚语、幽默、歌词、小诗等都可贴在园地内,期末评出优秀投稿者。让学生轮流出英语黑板报,班级通知也经常用英语书写。这些小小的举动让整个教室顿时有了英语的气息。当学生进出教室时,自然就看到bulletin board等物品;发呆时就会看到ceiling,windows,television,alphabets,door等等单字;打球、捡球、抢球时就得看到basketball等等,即时即景,让英语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生活被英语包围,每天看到英文字时,就自然会想一下,或者随口就说出来了。学生接触到的英语越多,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就会越浓。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在交际运用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语言是生活中人们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应该努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操练语言,并在实际使用中提高应用能力。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moothie?”(GO FOR IT八年级Unit 7) 一节中,主题是描述如何制作香蕉奶昔。先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快速说出他们各自喜爱的及所知道的水果和饮料的名称,然后结合生活补充了大量的水果、流行饮料的名称,如starfruit杨桃,lychee荔枝,longen龙眼,Sprite雪碧,Fenta芬达,Seven -up七喜,Pepsi百事可乐等。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何为smoothie(一种将水果、酸奶等加以混合的健康饮料)。

根据生活体验,要求学生先告诉我制作smoothie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猜猜制作smoothie的佐料,大家极有兴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转贴于 banana, milk…当他们得知要把香蕉和酸奶混合搅拌,怎么也想象不出混合后的banana smoothie的滋味。结合英语听力,我边演示边用英语解说,随后将制作好的banana smoothie用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分发下去,在学生享用品味西式饮料的同时,我适时对同学们说上一句:“Enjoy yourself.”(慢慢享用)。不少学生会礼貌地说上一句“Thank you.” 课上还设计让学生在学习制作香蕉奶昔的基础上学做他们最喜爱的食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边说边做,边品尝边交流,使他们在生活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浓郁的西方文化。此外,利用课外收集的听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使教学在生活中得以延伸,课堂与生活距离的缩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就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学到了语言,学会了交际。

三、实现作业生活化的再扩展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创新能力,而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向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将作业进行一下简单的分类:

1、交流性作业:课外,可将上课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也可和父母协作表演,并提出宝贵意见。

2、习得性作业:让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也可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鼓励学生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VCD,欣赏英语歌曲。

3、操作性作业:可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标牌等。每逢重大节日还可鼓励学生制作贺卡,并鼓励他们用英语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通过这一作业还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真是件快乐的事情呢。

4、探究性作业:如在教学昆虫crickets前,可先布置学生去捕捉各种昆虫butterfly, firefly, drangonfly 等,并要求学生发现归纳各种昆虫的特点,为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5、创造性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让学生创造性的改变对话或排演短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教师有心点拨,同学互相合作,学生会表演出一个比一个更好的剧本。另外,还经常让学生编辑一些英语小报,学生们都在制作和精心策划,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上方法简单易行,但贵在坚持,使其形成常规。每次作业过后,都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哪怕是口头的表扬和鼓励。

中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了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