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阳修勤学范文

欧阳修勤学精选(九篇)

第1篇:欧阳修勤学范文

欧阳玄(1274―1358年),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生于浏阳(今湖南省浏阳市),后举家迁至湖北荆州。为北宋历史名人欧阳修之后裔,欧阳玄是元代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欧阳玄自幼聪慧,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他也非常喜欢这些典籍。8岁时,就能够背诵这些书的内容了。母亲为了让他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让他拜一位名叫张贯之的乡学先生为师,师生一见如故,很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欧阳玄学习也更加刻苦了,张贯之发现这位门生天资聪慧,便加大了对他传授的知识量,同时教他如何作文章,欧阳玄一天能记下数千字,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欧阳玄逐步学会了怎样把文章写得漂亮,这些都让他的老师张贯之甚感欣慰。

就在这时,朝廷派钦差大臣巡查湖南各县,欧阳玄以学生身份拜见了钦差,他们让他即兴作一首梅花诗,不料他竟然一口气写了十首,使在场的官员感到十分惊喜。从此,欧阳玄学习的决心和毅力更大了。14岁时,欧阳玄在跟随张贯之学习乡学的同时,又拜湖南当地的宋朝遗老学习写作词章,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欧阳玄便能够做诗填词了。每次参加乡学考试,他总是名列前茅。成年后,欧阳玄举家迁至湖北荆州,他数年闭门读书,即连一些要好的朋友,也很少能见到他的面。这些年里,他闭门仔细研读了中国历代经史百家的重要著作,而且力求做到融会贯通。

延元年(1314年),元仁宗帝的儒师王约等汉臣积极倡议开科取士,延二年(1315年),仁宗下诏实行科举(史称“延复科”),欧阳玄闻信后积极准备考试,并且一举金榜题名,取中进士第三名。第二年,被朝廷任命为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不久,又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来到芜湖后,欧阳玄表现出为官低调的风格,力争多与贫困的农民接触。经过一段时间了解熟悉情况,他发现,芜湖县陈年旧案积压较多,而且多为疑难官司,长期得不到公正判决。初涉官场,他就把仗义、亲民的性格表现出来了,他仔细研究了这些案件,走访了大量当事人,他不畏权贵,率领他的幕僚大刀阔斧地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根据证据做了恰当的判决,并对一些蒙受不白之冤的下层劳动群众予以。欧阳玄在任芜湖县尹三年,为了维护这里的社会稳定,他认为,对不法豪门贵族也不能手软。他通过走访劳苦群众发现,这里的豪门贵族并不遵守朝廷的法律,经常虐待他们的汉族家奴。欧阳玄便运用法律还这些家奴以公正,使他们恢复了自由。欧阳玄在芜湖县尹任期内,还及时地对贫困农民的赋税进行调整,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注重发展芜湖的地方农业生产,这一举动深得百姓拥戴,群众对他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的赞誉。在芜湖任县尹期间,他反复叮嘱属下,要对这一带的名胜古迹多加保护和修缮,后来的“芜湖八景”,就是在他保护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实施文物保护的措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芜湖一带的风景名胜大为改观,欧阳玄甚是高兴,他对这里的每一景致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他常游“荆山寒壁”,因芜湖的荆山与家乡湖北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欧阳玄便提笔写下了“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的感人诗句。离任时,对芜湖依恋绵绵,百姓簇拥街头,对他挥泪相送,实际上是对他在芜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优良品格的一种褒奖。也就是在这时,人们将芜湖的荆山之水取名为“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延四年(1317年),欧阳玄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境内有个很出名的地方叫溪洞,此处蛮僚杂居,这些异族混杂在一起居住本来就容易发生矛盾,县衙在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时稍有不慎,他们就会拿起武器互相残杀。欧阳玄到任后不久,武冈县内的赤水、太清两洞的异族居民就开始聚众相互残杀,县衙的官吏们看到这种残忍的情形,大惊失色,可又怎么也想不出应对的办法。得知此事后,第二天一大早,欧阳玄仅带了两名随从,便策马来到了这蛮僚异族人互相争斗的地方。他看到,道路中间及两侧躺着被打伤和打死的蛮僚,即使到了这种地步,他们之间的打杀仍然没有停止。欧阳玄下马,开始对他们进行劝架。蛮僚们知道欧阳玄的威望,纷纷扔掉兵器,排起长队跪到他的马前,并且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我们在这里打斗,是因为我们向县衙投诉我们的问题,县衙判决不公正,还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我们在感情上无法忍受,在物质上又承受不了,只好用这种残忍的方法解决问题了,没想到我们的这种野蛮的行为惊动了青天大老爷您,让您亲自来过问我们的事情啦。”欧阳玄迅速地把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并答应回去后会公正地为他们审理官司。于是,这些蛮僚被安抚下来了。不久,欧阳玄果然对蛮僚们发生的冲突的由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他们的案子进行了公正的判决,进一步赢得了他们的谅解和支持。

欧阳玄在地方任职的显著政绩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泰定四年(1327年),他奉调进大都北京,出任佥太常礼院院事,官至翰林直学士。负责编修四朝实录:《泰定帝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和《宁宗实录》,在编撰这些重要书籍的过程中,他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受到朝野的广泛好评。不久,他又兼任国子祭酒一职,仍然兢兢业业地做好诸多繁杂的工作。由于欧阳玄工作勤勉且富有成效,朝廷又召他入人中都参议国事,升任侍讲学士。

元统元年(1333年),皇帝下诏,任命欧阳玄为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至元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这时,战乱爆发了,皇帝下诏,任命欧阳玄领印国史院事务,要求他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重大机要事务的决策,包括前方重要作战将领的配备、远近军队的武器调拨和补充、粮草发运等等;他还负责制诏及撰写重要的机要文书。

不久,元朝改年号为天历,欧阳玄在朝内更忙碌了:不管是祭天地祖宗,还是册封皇后、立太子、国家实行大赦等等,需要拟订的文书都由他亲自撰写。他还根据元朝政治的需要,列举了数十件需要紧急处理的事务,密封后直接上奏,其中的大多数内容获得皇帝的赞同并得到推行。第二年,朝廷开始设立奎章阁学士院,又在该学士院下设置艺文监,皇帝亲自任命欧阳玄为艺文少监,艺文监内部的所有官员的选拔任用,都由欧阳玄直接负责,他主张选择有名望且清廉的官吏到艺文监来任职。机构健全以后,欧阳玄奉旨编撰《经世大典》,并擢升为太子监,负责检校书籍之事。

至正五年(1345年),欧阳玄脚部患了风痹,于是,他请求回一趟湖北老家,以便治病、用药。元顺帝非但不答应,还加封他任翰林学士。可是,欧阳玄的脚疾仍然不见好转,他再次请求回湖北老家治疗脚病,元顺帝仍然不答应,为了能够挽留他在大都北京任职,特准免去他行朝贺的礼节,让他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史书的编修工作。不久,至正皇帝决定改革朝政,要求凡是国家重要的事务都要在朝廷集中商议,着欧阳玄参与朝廷诸多重大政策和问题的讨论。欧阳玄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在其位必谋其政,对于国家的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敢于直陈自己的观点,而且他的许多重要观点获得了皇帝的赞同。随后,朝廷又提出恢复科举考试之事,朝中阻挠的人非常多,欧阳玄却积极争取,使科举制度得以恢复。这时,经皇帝允许,他得以回湖北老家治病了。

在湖北荆州,病还未痊愈,元顺帝下诏修撰辽、金、宋三史,欧阳玄要迅速回京,并任命他为总裁官。欧阳玄治学严谨,对编撰工作提出了具体的体例要求,这样,属下在编撰的过程中就能够有章可循。之后,欧阳玄在校审下属史稿的时候,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体现在史书的编撰中了,提出了一些愤世嫉俗的观点。对于在史书编撰中出现的这一问题,欧阳玄决定不与他们作正面冲突,而是待他们交来初稿,自己亲自动笔进行修改,仍然算作他们自己写的稿子。通过这次修改,欧阳玄开始采取更加妥当的措施:整个史稿的论、赞、表、奏,都由他自己执笔,以保持史书写作特别是评论的公允。这以后不久,惠帝念及欧阳玄在元朝多年为官,勤恳廉洁,并且有编修多种史书的功劳,对欧阳玄大加赞赏,命令丞相破格授予欧阳玄爵位和俸禄。可是就在这时,欧阳玄请求退休,顺帝不同意。御史台上奏皇帝,请求拜欧阳玄为福建廉访史,皇帝应允了。欧阳玄对这一职位表示满意,立即启程赴任,可是走到浙江西部,欧阳玄的脚病加重了,于是,第二次奏请皇上退休。欧阳玄在奏折中说,自己身患脚疾,不能再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南山隐居,悠闲自得于山水之间,以了却余生。不料,皇帝还是不允,又签发了一道御旨,让欧阳玄负责制定国家的法规。他急忙返回大都北京赴任。上任后不多久,第三次请求退休,在奏折中,他陈述了自己的现状,年事已高且患有疾病。皇帝阅读了他的辞呈后非常感动,特诏他以湖广行中书省右丞的职位退休,赐予他白玉束带,给他俸赐养老。可是将要走时,皇帝又改变了主意,下诏不许他走,又擢升欧阳玄为光禄大夫。

至正十四年(1354年),汝颖强盗作乱,迅速蔓延至大江南北,元朝州县中几乎没有平静的地方了。这时,欧阳玄又紧急行动起来,为朝廷呈献了一份一千余字的平息叛乱的措施折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并得以推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欧阳玄再次请求退休,获得皇帝恩准。由于道路堵塞,欧阳玄准备经四川折转回湖北老家。刚准备启程,朝廷准备大赦天下,皇帝又不让他告老还乡了,宣欧阳玄到内府,可是,欧阳玄长期卧病,已经不能行走了。丞相传皇帝旨意,准许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显然是皇帝给大臣的特殊待遇,这也是欧阳玄最后一次晋见皇上了。这一年的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欧阳玄病逝于北京崇教里寓所内,享年八十五岁。中书赶忙将这一消息通知了顺帝,皇帝闻讯后很伤心,下诏赏赐给他的家属丰厚的办丧事的财物,还授予他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和“柱国”的称号,追封他为“楚国公”,增谥号为“文”。足见欧阳玄为元朝创立的业绩和他为官清廉的高尚品质。

第2篇:欧阳修勤学范文

人们常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当时,欧阳修担任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作品这样写道: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为什么欧阳修明明酒量不佳,“饮少辄醉”,偏偏喜欢喝酒?又自称“醉翁”,将新建的亭子命名为“醉翁亭”?

原来,欧阳修之所以到滁州当太守,是因“帷薄不修”的罪名吃了一场冤枉官司,被贬谪到这儿的。

庆历五年(1045年)夏秋之交,河北转运按察使欧阳修被逮捕入狱,下到开封府审讯,一时朝野震动。欧阳修是著名词臣,文学成就卓著,誉满海内,偏偏案涉风流而又扑朔迷离, 自然引起四方注目。

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是欧阳修姐夫的前妻所生,从小失去双亲,由欧阳修抚养成人,后嫁给侄儿欧阳晟为妻。这位张氏耐不住寂寞,欧阳晟当官外出,张氏便与欧阳晟的仆人陈谏通奸,事发交开封府右军巡院审判。张氏在受审期间,为减轻罪名,解脱自己,胡乱招供,牵涉到未嫁时与欧阳修的暖昧关系,词多丑异。右军巡院的判官孙揆,只上报了张氏与陈谏通奸之事,没有进一步扩展。

宰相陈执中大怒,他从亲信那里获知张氏的“供词”,认为大有妙用,就命令太常博士苏安世再去勘察,将张氏的供词肆意夸张,记录在案。为了慑服人心,他又派一位与欧阳修有矛盾的宦官王昭明前去监督。

王昭明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供词都是严刑拷打的产物。苏安世听了,顿时害怕起来,也就不敢再修改右军巡院判官孙揆的勘察记录,只是增报了欧阳修侵吞张氏资产为自己买田产的事。最后,此案以“券既弗明,辩无所验”而了结。

案虽了结,但京城内外谣言四起,欧阳修与外甥女关系暧昧,越传越广。

无风不起浪。这个桃色事件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场严酷的政治迫害。庆历四年(1044年)四月,正当范仲淹的“新政”蓬勃开展时,从那些贪恋权势、昏庸不堪的元老派中刮起一股议论朋党的阴风,诬陷范仲俺、欧阳修、尹洙、余靖等人结党营私。欧阳修愤而作《朋党论》,伸张正义。他提出,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但真正的朋友,只有君子。文章针锋相对地批驳了朋党论。为此,欧阳修被贬河北。

但是,欧阳修仍然不肯退缩,他决心坚持操守,进退不苟,以自己的生命、前程去殉自己的事业、理想。河北转运使任上,他又写下了《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已罢官的范仲淹等人鸣冤叫屈,据理力争。

陈执中、夏竦等保守昏聩的老官僚,对放言直谏的欧阳修怀恨在心,对欧阳修的职事又无从中伤,只好抓住机会,炮制出这桩桃色案件。

第3篇:欧阳修勤学范文

杜牧毁书稿

晚唐杰出诗人杜牧,晚年审查他平生的诗作时,凡是认为不满意的,统统都烧掉。本来他的诗作有1000多首,烧得只剩下200多首。幸亏他外甥还保存着200多首,这样他的诗共流传下来400多首。

欧阳修改文章

宋代大作家欧阳修晚年时,常常认真修改平日所写的文章。老伴见他用功过度,便说:“何必自苦到这个程度,你的文章还怕老先生骂?”欧阳修笑道:“不怕老先生骂,却怕后生耻笑。”

陆游七旬学书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74岁始学书法。他在《学书》一诗中写道:“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世间谁许一钱值,窗底自用十年功。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拿虚空。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陆放翁晚年不怕被人“讥评”,以“瘦蛟出海”的雄心和“老蔓缠松”的韧劲,哪怕“自用十年功”,也要把书法练好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齐白石不闲过

艺术大师齐白石85岁那年的一天上午,连作4张条幅,中午仍不停笔墨,又坚持再画完一张。画完题词日:“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安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陈垣披湿巾

80高龄的历史学家陈垣,为了考证有关佛牙传人中国的历史,不顾三伏酷热,带领助手查找《历史三宝记》、《宋高僧传》等大部头文献。因书库太热,他光着膀子,把湿毛巾轮换披在肩上,坚持翻阅查找。

钱钟书拒祝寿

著名学者钱钟书80高龄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给他祝寿,他坚持拒绝,并风趣地说:“增一岁当然可以贺之,减一岁则应吊之。一贺一吊,不是相互抵消了吗?”

茅以升再重复

著名科学家茅以升80岁时,还可以背诵圆周率小数点以后100位的精确值。人们钦佩而惊奇地问:“茅老,您到底怎样记住的呢?”他回答:“重复!重复!再重复。”

钱立坤上大学

卓有建树的棉花专家钱立坤百岁时还报名上了老年大学,并赋诗日:“初学棉花弱冠军,现逾百岁心留连。更新知识进‘老大’,退休不忘跑田园。”

郑逸梅撰妙联

文史掌故家郑逸梅,酷爱对联艺术。当有人问他晚年生活时,他以如下一副叠字对联相答:“炳炳煌煌,处处书书画画;安安逸逸,年年暮暮朝朝。”

吴冠中撕画儿

有人问著名画家吴冠中:“吴老,您近日忙些什么?”吴老答道:“一是仍然坚持创作,另一是撕画儿。”吴老看到对方有些迷惑,便解释说:“人老了,趁现在还活着,得赶紧将那些自己觉得不满意的作品撕掉,免得流传下去。”

启动贴告示

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80多岁时,为了集中精力搞点学术研究,多次贴告示于门上,谢绝客人来访,但上门的人仍络绎不绝。启功又贴出这样一个告示“启功遗体,告别去了。”友人建议他将“遗体告别”4字连在一起,并加上引号,以免引起误会。启功却说:“我就希望误会。”

吴玉章题座右铭

老革命家吴玉章,81岁时题写座右铭:“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痛改前荒,谨铭。”吴老这种愈老愈爱做学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第4篇:欧阳修勤学范文

孟母三迁,教子成才

孟母的儿子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孟母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全在于她对孟子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孟母三迁。

孟母早年丧夫,但她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墓地附近,以便每天都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的样子做起了吆喝买卖,所以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知 一个道理:h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旷世学儒。

陶母截发留宾,封坛退

陶母是东晋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树。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一天,同郡孝廉(即举人)范逵访贤途中遇大雪,借宿陶侃家。当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将其剁碎喂马。由于家中贫寒,无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酒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范逵大为感动,遂举荐陶侃由县吏拜授郎中,从此陶侃走上了发达的仕途。这就是“截发留宾”的典故。

陶侃在浙江海阳做县吏时,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来一坛鱼(腌鱼),孝顺的陶侃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没想到母亲竟原封不动地将这坛鱼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的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欧母画荻教子,不慕权贵

欧母的儿子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成就离不开母亲的教导。

欧阳修的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人穷志不穷,硬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教欧阳修识字。欧阳修五岁时,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就用荻草代替笔,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成纸,然后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学习成绩优异,并于仁宗天圣八年高中进士。

欧阳修在为官期间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因此被贬职。欧母没有抱怨儿子的仕途不济,她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岳母刺字,教子精忠报国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军队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母亲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前线,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但是岳母和一般的母亲不同,她大义凛然,主动劝子从戎。

第5篇:欧阳修勤学范文

某顿首,师鲁十:兄书记:

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l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荼,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惠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门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鲍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遭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彤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剐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白头奴足以往来。

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

修顿首。

(节选自《欧阳修集》)

【赏析】

宋仁宗景年间,革新派代表人物范仲淹知开封府,当时丞相吕夷简执政,升官得重用的多出其门。为人正直的范仲淹看不过去,就上了一份《百官图》给吕夷简,并上书批评时政,劝谏仁宗疏远吕夷简。

吕夷筒知道后大怒,遂与开封府的某些人达成同谋,指证范仲淹“离间大臣,自结朋党”。宋仁宗架不住吕夷简等一再鼓噪,就把范仲淹贬至饶州。

处分决定公布后,本来和范仲淹关系一般的秘书丞余靖第一个站出来替他说话,吕夷简马上把他归人范党,于是余靖也遭到贬职,

太子中允尹洙听到这个消息,也上了一道奏章,于是尹洙也被贬为郢州(今湖北钟祥县)税监。

时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才30岁,他看到高若讷也跟着吕夷简一伙儿诋毁范仲淹,便写了封信去责备高若讷身为谏官,不但不替无辜的范仲淹等辩白,反而落井下石。高若讷这把这封信当作罪证上交朝廷,于是欧阳修也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县令。

尹师鲁,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他们是好友,两人同是被贬,尹洙在欧阳修被贬后,对欧阳修的情况有所不解,就写信询问。于是欧阳修便写下这封信回复他的询问。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在贬所欧阳修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凸显泰然的心境,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概,凝成一股气韵萦绕于字里行间。

全文行文朴实,如叙家常,充满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此文不见欧阳修一贯豪壮磅礴的气势,不见大开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藉、叮咛,细腻入微的表白、鼓励。拉家常,叙衷肠,文字婉转周密,感情真切动人,作者措辞选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语,如白头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鱼、梨栗、桔柚、大笋、灶门老婢等,这些词语显得亲切平易。另外,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舒缓亲切。

【练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见:我

B 虽韩文公不免此累 累:负累,缺点

C 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惩:惩罚

D 使有而一人就之 就:触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昨日因参转运 因利乘便

B 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 非以为奇事而诧人 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D 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感激不避诛死 B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

C 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D 见有就死,知其当然

4 下列分析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没有在京城给师鲁留下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写信时顺带告之自己的情况,接着就向西出发了。

B 作者正面回答了师鲁的三疑。一是师鲁怀疑欧阳修有自疑之意,二是怀疑欧阳修不了解朋友,三是怀疑欧阳修不是不孝,欧阳修都一一予以否定,旨在说明自己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坚决。

C 近代也有因为正直敢言而被贬的人,但某些人被贬后便放荡纵酒。自称我只做大事不做小事。

D 作者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表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2)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

(3)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

【参考答案】

1 C(惩:改掉)

2 C(c均为表顺承的连词;A前者表原因的介词,后者表凭借的介词;B前者为表目的的连词,后者为表凭借的介词D前者为介词,对于;后者为介词,在)

3 A(A古义:感慨激愤,今义:为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有好感;B古今意义均为“几天”:C古今意义均指“平常的人”:D古今意义均指“应当这样”)

4 C(“做大事不做小事”错。应为“做大事不拘小节”)

5 (1)当天晚上,等到我收到了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怪我不派人相送赴约。我才想到是那个仆人懒得去送行,用谎话来欺骗我。

第6篇:欧阳修勤学范文

范公亭为六角飞檐,顶开圆孔,与井泉上下相对,天光下射,水光潋滟。其亭之柱上木下石,别具风格。井亭迎面的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井养无穷兆民允赖,泉源不竭奕世流芳”。言辞简约而意味深长,展示了后人对范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品格的慕念。

亭东有三贤祠,为后人祭祀三位青州知州富弼、欧阳修、范仲淹之所。范公祠居中,建于范仲淹离开青州不久,富公祠与欧阳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涧之侧,明末皆移建于范公祠左右,始称“三贤祠”。

富弼(1004―1083),河南洛阳人,官至宰相。北宋庆历七年(1047)五月,以资政殿学士加给事中知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当时黄河以北大水泛滥,大批灾民逃至青州,富弼均妥善安置,于是灾民互相转告,聚集青州达60―70万人,富弼改变以往的安置办法,筹划公私房十余万间分散安置,并组织灾区的官吏发给俸禄,分区管理灾民,并常派员慰问。灾区的官吏极为感动,皆尽力救灾。同时,富弼劝说青州富户献粮,允许灾民利用帮工换粮,山林坡泽中可食用的任凭灾民采集,由于措施得力,救活了五十余万人,并从中为国家招募精兵万余人。至皇v二年(1050)底离任。富弼知青州3年半的时间,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深得州民拥戴。

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1051年,范仲淹从杭州调任青州,接替富弼任知州。范仲淹知青州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红眼病,蔓延很快。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众百姓感激不尽。恰在这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并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后人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古文家之一。1068年,欧阳修曾以兵部尚书知青州。任职一年半的时间里,欧阳修实行“宽简而不扰”的政策,并抵制了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使得青州出现了“年丰千里无夜惊”的祥和局面,赢得了青州人民的爱戴。

第7篇:欧阳修勤学范文

20xx年3月,徐向前元帅之子、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徐小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谈到官员申报财产难时,说:我的父母革命的起步点都是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大门上挂着一幅对联,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句话,今天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应该做到。按道理说,加入了共产党,走了这条路,本身就是连生命都可以奉献,视金钱如粪土,申报财产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吗?他的这一番话,受到了广泛好评。

徐小岩中将,不愧为将门虎子!他引用黄埔军校门前的一幅对联,借以抒发了他当官就要无私奉献,必要时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的真实心声,更明确表达了他视金钱如粪土的崇高价值观,一句申报财产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吗?,反问有力,醍醐灌顶,令那些不愿申报财产的官员们猛然警醒。徐小岩的这一番话,不仅反映了他无私无畏,身体力行讲真话,做真诚的人,而且表达了他坚持父辈理想、承继父辈为国为民奉献一切的伟大追求。

欧阳修是晏殊的门生,因此对他非常尊重。公元1042年,晏殊升任宰相兼枢密使时,十分欣赏欧阳修的才华,推荐他做了枢密副使。这年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晏殊特意在西园设宴,招待学生们喝酒赏雪。席间,传花饮酒,好不热闹,学生一个个不无殷勤地向晏殊敬酒,说些奉承的话。而欧阳修却无论如何也提不起酒兴来,更不想阿谀逢迎,他一直在想,这冰天雪地里,卫戍大宋的边防兵一定冷得发抖,而统帅却在饮酒赏雪,这合适吗?于是他站起来,对着晏殊,说:老师,我想献给您一首诗。随即,脱口而出:主人与国共休戚,不唯喜悦得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晏殊听后十分惭愧,无言以应。但他内心里对欧阳修十分钦佩,以致后来在选择女婿这样的生活小事上,也来征求欧阳修的意见。欧阳修推荐富弼,他就把女儿嫁给了富弼。王安石与欧阳修同朝为官,虽然两人政见不同,但是王安石却深深佩服欧阳修无私无畏、敢说真话的勇气,曾评价他是大写的真人。

面对自己的恩师,也是大宋百万大军总参谋长的晏殊,欧阳修没有沉醉于传花饮酒,观赏雪景,而是念念不忘冰天雪地里的卫戍部队,一句须怜铁甲冷彻骨,不仅表达了他对士兵的体恤之情,更重要的是在提醒晏殊改正缺点。欧阳修为什么敢当面说真话,恐怕就在于他出于公心,俗话说,无私才能无畏。没有什么语言比一个人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更动人,欧阳修后来被晏殊视为知己、得到王安石高度评价,乃至今天,一个历经千年淘洗后的名字依然响亮,无不充分证明敢说真话的人,才是大写的真人,值得人们敬仰。

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也堪称大写的真人。1999年,作为中国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面对各路经济巨头,他直言不讳地说:你们无非是要到中国来推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消费主义的理念到时候,中国的成人都在想明年换什么型号的汽车,孩子们都在想吃有多少种香料的冰激凌,女同胞们都在想用什么品牌的化妆品如果十几亿中国人都过上你们那种生活,中国的资源能支撑得起吗?这不仅是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你们想过要承担什么责任没有?此话一出,语惊四座,振聋发聩,不由得让与会的商界领袖们深思。美国《财富》杂志更是撰文高度评价梁从诫说:我们欣赏他敢说真话!

梁从诫一贯反对西方那种高消费、高耗能的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过一种适度消费的简约生活。这里,他善于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直指国际商界巨头来华兜售奢侈品的行为,可谓一针见血!一句中国的资源能支撑得起吗?的发问,不仅说明了中国没有实力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水平,如果我们现在去盲目追求浮华的高消费,只能以提前支取子孙们的资源为代价,受害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道理,而且充分表达了他关心国家、有责任担当的公民意识。进而,梁从诫以两个灾难说,来真切呼唤他们的责任心。梁从诫的勇敢直言,不仅再次验证了无私才能无畏的说法,而且赢得了世人的敬重。

梅德韦杰夫向来敢说真话。他虽然是俄罗斯总统,但从不包庇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而且严厉打击。在一次企业论坛上,一位记者问他对于如今公务员职业在俄罗斯青年中备受欢迎的原因时,梅德韦杰夫毫不客气地指出:青年想当官的现象让我很担心,这并非因为我和官员的关系不好,相反,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项有益的工作。当青年坚定不移地选择公务员这条道路时,有一系列问题:这是个有名望的职业吗?不是很有名望。付的薪水多吗?付的不多。但这意味着,他们选择这条道路是因为这是快速致富的方法。也就是说,青年在这方面看到了可以不费力气快速取得成功的榜样。他们的想法是,走上基层岗位,受贿几次,然后就可以睡安稳觉,开展自己的业务。可见,如果不严打贪污腐败,那将教坏我们多少的青年啊。梅德韦杰夫如此敢于揭自己政府的短,让大家敬佩不已。

第8篇:欧阳修勤学范文

机关干部从总体上来讲算是文人,有些人在工作中团结不好,协作不好,恐怕还在于文人相轻的思想作怪。

我国古代尽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但也有文人相敬的范例。其中,北宋欧阳修的所作所为,被世人传为美谈。当时,欧阳修与宋祁同为文坛名流,但两人的文学主张和写作风格迥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奉命同修《唐书》,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矛盾。但文坛声望很高的欧阳修却对前辈宋祁很是尊重。他从统稿到署名,都充分考虑到对方,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并打破了著书只署官职高者名字的惯例,署上了宋祁之名。

与前人相比,有些机关干部倒显得极为渺小。有的人资料封锁,思路封闭,对桌办公,不相往来,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感情的沟通,没有通力的合作。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一个事例:机关干部甲起草了一份材料,领导看后不太满意,就让机关干部乙帮助加工润色。机关干部乙打了一个通宵,累得眼圈发黑,帮助修改完后退给机关干部甲。按理讲,乙这是在帮甲的忙,甲应该感激才对,却不料甲看过修改过的材料后勃然大怒:“你也是机关干部,我也是机关干部,你有什么资格修改我的稿子?”弄得机关干部乙哭笑不得,解释半天也解释不清楚,由此两人产生了很深的隔阂。这是资历差不多的机关干部之间出现的情况。如果是资历浅的人修改资历深的人起草的稿子,有的竟出现破口大骂、大动干戈的场面。

改掉文人相轻的毛病,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综合芸芸众生的表现,就会发现三种常见的病态:一是有人一见他人比自己强,就感到自己暗淡无光,心态失衡,不肯放下架子去向他人学习。二是有的人“气人有,笑人无”。你有本事他生气,说你逞能。你没本事他笑话你,说你无能,常常采用卑劣手段去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三是有的人缺乏辩证头脑,或抱有偏见,只见他人所短,无视他人所长。

甩掉嫉妒心理,是克服文人相轻的一剂良药。嫉妒是一种卑劣的心理状态。嫉妒者总爱和人攀比,凡事惟恐别人抢先一步。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他不怪自己不努力、不进取,只怨别人有本事,只恨别人比自己强。常见的现象有:如果你的脚步比他快,他就设法拖住你的腿;如果他跑得慢,就变着法儿挡住你的道;如果他在工作中有失误,就盼着你工作也出差错;如果你获得了成就和荣誉,他就否定、诽谤和抹黑。

克服爱嫉妒的毛病,关键是使自己的胸怀宽阔起来。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天空收容每一片白云,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学天空,学高山,学大海吧,当雅量恢弘、心胸宽广之时,何愁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合作共事中,只要不是原则性分歧意见,就不要斤斤计较。记住与人和谐相处的七条箴言:

一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要珍视岗位,牢记责任,勤勤恳恳,专心致志于事业。不要妒贤嫉能,拨弄是非,甚至诬告陷害,挖空心思算计他人。

二要多向前看,少往后看。要志存高远,本着一致的目标、共同的事业追求不懈奋斗。不要把过去的得失、荣辱、恩怨,常挂在嘴上、记在心里。

三要多当面说,少在背后议。要对上对下一致,敢于不卑不亢,直言相谏,善于诚心诚意指出错误,切勿阳奉阴违,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四要多换位思考,少本位至上。要真正树立单位建设是一个整体、个人所负责的工作是为整体服务的思想。不能仅从局部利益出发谋对策,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为标准,凭小团体的利益得失定取合。

五要多补台,少拆台。要注意维护单位和同事之间的威信、形象,工作中相互支持配合,生活中相互关心帮助,碰到困难时主动予以协助,解决棘手问题大家一起上阵。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他人的困难视而不见,甚至幸灾乐祸。

第9篇:欧阳修勤学范文

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家学渊博,工于尺牍,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从师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宋朝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颜体的基础之上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很多,我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这三种碑帖,代表了颜真卿不同时期的三种楷书风格,也代表了颜体楷书欣赏与临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临习《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遗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这件作品在继承传统上不越雷池,理解深入而功力扎实,但是尚未形成颜书的独特面目。后人对此碑书法颇有微词,评之曰“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但是客观地说,如果颜氏没在继承传统上打下如此坚实的基础,他后来的变法出新是绝不可能的。

这件作品比较适合初学书法的学生,一点一划之间的学习,可形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努力追求帖意、古意,追求笔笔有来历,笔笔不虚,同时,也可以把碑帖的字放小,做为学生写钢笔字的范本。钢笔书法的推动者庞中华的楷书作品取法来自多宝塔,但只得其规整而未得其神韵,所以此碑适合初学,但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在书法领域有更大造就还应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临习更多的颜体楷书作品。

第二阶段,临习《勤礼碑》。《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的神道碑。碑文内容追述颜氏家庭祖辈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之业绩,1992年10月在西安旧藩库堂后(今西安市社会路)出土,使得这一代表作在沉睡地下一千余年之后得以重见天日,现珍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定为部级重点保护文物。此碑结体一反初唐书家“相背”取势的传统,而多呈“相抱”之势,右竖画多作恰到好处的右弧状。在用笔上,此碑取势具有横细竖粗,横画右扬的特点,而对于字中相向的两竖,则通常写成左细右粗的形态,这样造成的对比反差,使字的间架呈现为洒脱挺拔的侧势。在通篇的布白上,表现出一种字大满格的创意,造成一种磊落正大、雄强茂密的审美效果。与《多宝塔》相比较,《颜勤礼碑》标志着颜体楷书伟岸雄秀、雍容大度风格的成熟。

就个人而言,我在教学中教授最多就是《颜勤礼碑》。《颜勤礼碑》中的颜体字特征明显,容易上手,而且典雅无俗气,尤其是采取集字为箴言、短句和对联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将《颜勤礼碑》中的单字集诗创作,将颜真卿创作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集字供同学们临习创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临习《麻姑仙坛记》。《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文并书。《麻姑仙坛记》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并刻石记之。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成熟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与《颜勤礼碑》相比,那种肉丰骨强,舒放挺拔的特征已经淡化,横细竖粗的状态已不明显。左低右高、字呈侧势、形体长方的特征被正面示人、横向取势、重心下移的面貌所取代,是一种筋骨内含,嶙峋老辣的朴拙气息。此碑彻底摒弃了晋唐以来书法所崇尚的唯美标准,转而追求一种古朴端重、苍秀奇崛的新标准。其状似乎粗头乱服,使人想到李煜评价的“叉手并脚田舍汉”,但若细细品味,渐入佳境,则可感受到君子藏器的庙堂气象,进而悟得其情之所至,物我皆忘的一派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