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种植合作社项目精选(九篇)

种植合作社项目

第1篇: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一、春季完成情况

目前我县春季已种植中药材3.86万亩,全县18个乡镇、场、办事处均有种植,种植品种主要有丹皮、白芍、药用薄荷、柴胡、知母、葫芦巴、生地、白芷、桔梗等。其中规模种植的主要有马集镇丽凯专业合作社,三义董桥花木园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村、村等。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建立组织,共同打造我县中药材种植品牌。各有关部门要把中药材生产建设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科学制定规划,狠抓工作落实,切实予以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积极引进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发展中药材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种植上规模,辐射带动大,经济效益好的种植大镇、大村、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以奖代补,吸引省内外投资者来蒙投资中药材产业。

(三)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认识,把“中华药都,养生”行动计划,作为我县农业生产的重要一项日常工作,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关键措施;要进一步明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广告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发展中药材种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中药材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市场效益分析,种植能手现身说教,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户的理性和感性认识,让他们自觉加入到中药材种植行列中来,以此推动我县中药材种植健康、稳定、有序的快速发展。

(四)强化技术服务,确保技术到位

在中药材生产关键农时季节中,确保各项重点技术环节服务到位。一是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及种苗繁育技术推广。二是抓好病虫草害的综合统防治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三是要依托农业项目新型农民培训加强对科技人员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药材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中药材生产技术。

三、政策扶持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中药材种植及加工达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性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带动农民增收效益突出的中药材生产和加工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中药材种植户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鼓励县内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与省市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对发展中药材的项目支持。

(二)加强中药材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高度重视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加快县乡中药材专业农技人员队伍建设,使其成为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的中坚力量,积极引进高效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加强对药农开展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产地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药农的中药材种植水平。

四、存在问题、

(一)技术问题: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由于中药材是一种对技术要求较强的作物,因此有些农户想种但由于缺乏技术不敢种植,因此要想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首先应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促进中药材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资金问题:中药材种植是一项投资大,效益高的作物,由于农户的资金短缺再加上县财力有限,对于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扶持力度和种植补贴资金不足,也制约了中药材的种植。

(三)市场信息问题:中药材市场信息不畅,行情不稳,价格波动大,缺乏引导,盲目种植,给药材种植户带来很大风险。

第2篇: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当前,气候变暖、干旱加剧、森林消失、物种减少、雾霾频发等生态危机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必然选择。“中国网络植树节”大型全民互动在线植树公益活动,自2009年3月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倡议和影响了数百万社会公众,以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新浪微公益、新浪校园、渤海银行、美国联合技术国际公司、曲美家具、高露洁公司、杭州宏铭等机构积极加入支持这项公益活动。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募集绿化公益资金近2000万元,全部用于支持“幸福家园――西部绿化行动”生态扶贫公益项目,一期项目援助甘肃省通渭县1.7万户贫困家庭,种植近10万亩、1000多万株大果沙棘生态经济树;二期项目援助广西自治区金秀县600户贫困家庭,种植2400亩、68万株石崖茶生态经济树。为绿化祖国、西部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将启动三期示范建设项目,援助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贫困家庭种植枸杞生态经济树,帮助他们通过种植枸杞生态经济树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和获得可持续

发展。

张永利在启动仪式上说,前不久,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法定植树义务,各级领导干部更要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好每一寸绿色。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推动国土绿化事业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

张永利希望,网络植树工作不断深化内容,扩大领域,创新方式,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球十亿绿树”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大做好这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公益品牌。同时,网络植树这一平台已经与广西、江苏、甘肃、云南等省(区)的林业主管部门开展试点合作,筹建启动了省级在线募款二级平台,为各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本地区的植树造林、生态建设、自然保护等绿色公益事业创建了新模式、提供了新载体。

第3篇: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关键词 特色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创建;目标任务;成效;宁夏西吉;将台乡

中图分类号 S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99-01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年降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5.3 ℃,年平均降水量350~500 mm,o霜期仅有100~150 d。气候冷凉,土壤结构非常适宜冷凉蔬菜生长发育。

近年来,西吉县利用葫芦河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种植工程,调整产业结构,把特色蔬菜种植作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建立一批特色蔬菜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品种,开展集约化种植,2016年全县种植冷凉蔬菜1万hm2。特色蔬菜成为西吉县继马铃薯产业之后的又一特色优势产业,政府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乡镇配合,部门协作”机制,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建设特色蔬菜示范园区,着力提升特色蔬菜基地建设水平[1]。2016年,西吉县商源蔬菜流通专业合作社,利用科技项目扶持,在将台乡创建特色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特色蔬菜科技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目标任务

通过特色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园区项目的实施,建设将台乡明台村特色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当地特色蔬菜的示范推广及科技示范推动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扩大基地规模,完善服务体系,着力培训市场,示范引领将台乡、兴隆镇等乡(镇)农户种植芹菜、蒜苗等特色蔬菜666.67 hm2,产量5万t,产值逾5 000万元,净利润逾1 000万元。项目实施后,可新增就业岗位300人,帮助农户增收超过300万元,培训农户240人(次),培训示范户10人(次)。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2 项目内容

在将台乡明台村流转土地66.67 hm2,建立特色蔬菜科技示范种植基地,引进紫皮一号蒜苗,加州王、圣地亚哥芹菜、西兰花、散花菜、娃娃菜等蔬菜新品种进行种植,示范推广地膜压砂穴播芹菜种植、滴灌节水、水肥一体化等科技应用推广技术;示范推广蒜苗、芹菜收获后复种红笋、娃娃菜33.33 hm2;开展特色蔬菜种植科学种植技术培训,培训人数240人(次)。进一步完善基地内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

3 组织实施

项目由西吉县商源蔬菜流通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通过建设高标准特色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优质芹菜、西兰花、散花菜、娃娃菜等蔬菜新品种引进、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并通过组织引导,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长效运行机制,使西吉县特色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水平大幅度增加。

基地创建工作从3月上旬开始,至9月下旬全部结束,合作社在将台乡明台村流转土地,统一引进芹菜、蒜苗、散花、娃娃菜等特色蔬菜种子,在县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地膜压沙穴播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复种技术知识培训,示范指导特色蔬菜科学种植,特色蔬菜种植中,科学技术运用率达到100%[3-4]。

4 取得的成效

4.1 科技技术推广应用

引进散花菜、西兰花2个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地膜、压沙、穴播芹菜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蒜苗、芹菜收获后复种红笋、娃娃菜种植技术。

4.2 经济效益

通过科技项目的引导,建立高标准特色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基地特色蔬菜等收入500万元,净利润120万元,参与农户收入1 000万元。

4.3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对提升当地特色蔬菜的示范推广及科技示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施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引领示范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扩大基地规模,完善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市场,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示范引导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芹菜、蒜苗等特色蔬菜面积666.67 hm2,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岗位300人,帮助农户增收300万元,培训农户240人(次),培训示范户10人(次)。

5 保障措施

一是为确保将台乡创建特色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合作社理事长为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认真开展组织实施。

二是建立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为确保将台乡创建特色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的顺利实施,合作社和区科技厅签订项目任务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同时,从人员、任务、服务技术、效益等方面制定责任制,做到建设目标、技术服务、工作人员、任务考核“四到位”,实现基地实施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6 参考文献

[1] 付业春,赵维,谌忠,等.黔西北无公害特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及发展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09(6):85-86.

[2] 杜刚.发展设施做示范 助农增收保民生:四川省邻水县大河坝特色蔬菜基地发展经验[J].中国农业信息,2009(7):14.

第4篇: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关键词:杜仲产业;现状;对策;蒙城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063-03

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杜仲皮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研究发现,杜仲的根、皮、叶、花、果内含有较为丰富的杜仲橡胶以及α-亚麻酸、桃叶珊瑚苷、绿原酸、杜仲黄酮等80余种活性物质,得到了橡胶、制药等诸多国计民生产业领域的关注,由此产生的现代杜仲产业蓬勃兴起。杜仲在蒙城县已有多年的栽种历史,过去多为零星种植,不成规模,也没有形成产业。2016年,通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中心引荐,湖南九九慢城杜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蒙城县投资开发了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项目的实施给蒙城县杜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 蒙城县概况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中南部,隶属亳州市,国土面积2 145km2。蒙城县处在南北气候过度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无霜期212d,年平均降雨量823mm,雨量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2%。全县地势平坦,海拔高度29.5~21m,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少量残丘。全县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分布较广,约占耕地的76%,其次是潮土,约占耕地的17%,主要分布在涡河沿岸,其他还有潮棕壤类、褐土类、石灰土类和棕壤类,约占耕地的7%。全县土壤呈微碱性,pH值7.5左右。蒙城县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杜仲生长较为适宜。根据2014年蒙城县二类资源调查结果,全县零星栽植的杜仲约3 900株,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办事处),且长势良好。

2 杜仲的生物学特性

落叶乔木,高达20m。全株各部具丝状胶质。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髓心片状分隔,无顶芽。单叶,互生,羽状脉,无托叶,椭圆形或卵形,长7~15cm,宽3.5~6.5cm,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簇生,雄蕊4~10,花丝极短;雌花簇生或单生,雌蕊具2心皮,子房上位,1室,胚珠2,仅1枚发育。坚果具翅,扁平,呈长椭圆形;种子1,有胚乳。花期4―5月。果期9月。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mm,长约40~100cm。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作为商品的杜仲皮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3 杜仲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1 有利于促进杜仲中药产业的发展 杜仲中药发展的潜力和方向:一是降压药物的开发,杜仲所含木质素类成分为杜仲降血压的主要成分,可以开发优良降压药;二是开发抗骨质疏松类药品。杜仲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强筋骨作用,可开发成治疗骨质疏松的药品;三是开发天然抗生素类药品。杜仲器官所含的绿原酸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桃叶珊瑚苷元及其多聚体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开发成天然的抗菌素;四是开发补肾类、抗肿瘤类、利胆保肝类、镇静安胎类药品。

3.2 有利于促进橡胶制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杜仲果、叶、皮、根均含有杜仲胶,其中果壳、皮含胶丰富,达17%。杜仲胶具有独特的“橡―塑二重性”,开发的新功能材料具有低温可塑、抗撕裂、耐磨、透雷达波、储能、换能、减震、形状记忆等多种特性,未来可以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和工、交通、通讯、医疗、电力、水利、建筑、运动竞技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3.3 有利于促进营养保健产业的发展 杜仲的叶、花、果等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杜仲叶富含绿原酸、京尼平苷酸等活性成分;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达21.88%,杜仲黄酮含量达3.5%~4.0%;杜仲种仁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67.6%。这些活性成分在降血脂、降血压、促进睡眠等多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是开发现代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的优良原料。

3.4 有利于促进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产业的发展 杜仲是乡土树种,树姿好,干形笔直,树冠浓密,雌雄异株,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基本无病虫害,是理想的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树种,可用于农田防护、水土保持、道路绿化,也可在城镇绿地、公园、庭院、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在我国生态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蒙城县城南新区绿化引进了杜仲树种,老城区商城路栽植10年的杜仲行道树表现良好。

3.5 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种植杜仲,会获得高于经营其他经济林或农作物的收入。据测算,利用杜仲高产胶良种,采用果园化栽培技术,种植5年后至少收入4.5万元/hm2。采用叶林栽培模式,当年种植,当年受益,且一次栽植连年收益,3年后产量稳定,农民至少可以获取4.5万元/hm2的利润。

4 存在问题

4.1 栽培模式落后 目前,蒙城县现有杜仲种植资源多为传统杜仲药用栽培模式,是在亳州中药材大市场客商的引导下种植的药用杜仲,该种植模式产量低,综合利用效率低,林农纯收入不足1.5万元/hm2。2006年,几位合伙人在蒙城县岳坊镇十字坡村投资连片种植0.7hm2药用杜仲,但因管理技术、产品出售等问题,种植5年发展很不景气,经核算,年收入约10 200元/hm2,投资成本都没有收回。由于传统药用栽培模式树体高大,且分布较为分散,全县3 900株杜仲多分布在17个乡镇(办事处)大大小小村庄的房前屋后,果实和叶片采收、运输很不方便,远不能适应杜仲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4.2 良种供应不足 目前我国杜仲栽植良种率不足2%,种苗良莠不齐,生长分化严重,生产力不高。经调查,蒙城县杜仲栽培还停留在普通实生苗造林的水平,每年杜仲造林面积较小,城乡绿化栽植杜仲,是以绿化为目的,并不考虑是否为良种;林农在房前屋后栽植杜仲,是兴趣爱好,也不考虑是否为良种。要把杜仲作为产业来发展,不引进优良品种是行不通的,杜仲生产由普通实生苗造林向良种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4.3 集约化程度低 杜仲产业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目前,全国杜仲产业大多以分散经营,规模较小,加工滞后,龙头企业少,资金短缺,设备比较简陋,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引发恶性竞争。杜仲产品多为杜仲茶、复方杜仲成药,或以杜仲叶入药,高水平的新药较少,且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市场竞争力不强。

5 对策建议

5.1 培育杜仲种植示范基地 湖南九九慢城杜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蒙城县投资开发的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包括新型良种杜仲种植基地和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2个分项目。新型良种杜仲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3.3万hm2,种植的新型良种杜仲为华种系列品种。新型良种杜仲种植基地项目有2种实施类型:一是新型良种杜仲果园化种植基地项目,规模为1.33万hm2,2017年4月底前完成育苗333.3hm2机械化连片示范,2018年4月底前完成0.1万hm2,2019年4月底前完成种植面积0.6万hm2,2020年4月底前完成0.6万hm2。目前,该项目已在我县流转土地819.8hm2,其中白杨林场350.4hm2,许疃镇252.9hm2,板桥集镇216.5hm2。流转土地的整地及育苗前的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新型良种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单位、农户),规模为2万hm2,2018年4月底前种植0.26万hm2,2019年4月前种植0.87万hm2,2020年4月前种植0.87万hm2。投资方按市场价为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单位、农户)供应良种杜仲种苗,并与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合同。

5.2 建设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 蒙城县引资的投资开发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所包括的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用地66.7hm2,建成包括新型良种杜仲橡胶、油料、药品、保健品、食品、饮品、饲料、杜仲绿茶(红茶)系列等产品中的杜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后,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税收6亿元。该项目根据蒙城县1.33万hm2新型良种杜仲果园化种植基地的实施进度,来确定产业园的启动时间,原则上以能批量收购成品原料的时间为准,实现与杜仲林产出、收购、加工同步。

5.3 加大杜仲产业的扶持力度 为支持投资开发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的发展,我县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县政府将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定为蒙城县重点项目,成立总体项目建设的常设工作、服务、协调组,由县主管领导挂帅,专人专职负责。二是新型良种杜仲果园化种植基地项目,政府根据投资方项目进度要求为项目流转土地总面积1.33万hm2,流转期限50年,第1~5年的土地流转费由县政府出资;第6~10年的土地流转费县政府出资7 500元/hm2。三是是新型良种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政府负责组织落实当地企业、单位和农户,成立多个新型良种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零星承包地或自留地种植新型良种杜仲,实现专业合作社规模达到投资方需求。四是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项目,县政府以国家、省、市、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国家林业局产业用地的优惠政策,于2018年底前为投资方提供66.7hm2工业用地并办理完用地征用手续;为投资方做好有关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长期服务工作;政府负责协调、处理项目种植、管护、建设经营过程中当地村民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强行索工、阻工、无理取闹等所有影响项目的纠纷;负责引导合作社农户遵守规约,不私自盗取引种杜仲品种和背离市场行情哄抬收购价格。

5.4 搞好杜仲栽培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中心为依托,聘请专家驻地负责新型良种杜仲种植规划设计,提供详细的育苗、栽植、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等栽培技术规程,给予林农提供杜仲栽培技术指导和培,以利于杜仲良种栽培技术得以顺利推广,使杜仲良种栽培取得重大技术成果。通过栽培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在蒙城县培养出一批能够掌握和实施良种杜仲栽培技术的技术队伍,以确保蒙城新型良种杜仲基地建设成功,成为部级经济林种植示范基地。

5.5 发展杜仲立体经营模式 推广杜仲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发展立体经营模式。以杜仲为主建立不同的立体经营模式,达到以短养长、以间代抚、以农养林、以林护农、互相促进,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总体综合效益,可探索建立以下立体经营模式:如杜仲、草本药材立体经营模式,杜仲、食用菌立体经营,杜仲、农作物立体栽培,杜仲、家畜家禽立体种养模式等。

第5篇: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项目建设符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粮不稳。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通过良种繁育、标准粮田建设、病虫害防治、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和粮食加工转化五大项目的整体实施,最终实现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尤其在“5.12”汶川地震后,我县农业损失相对重灾区汶川、茂县、理县等较轻,有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的基础条件。对全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有基础条件的相对优势。 1.2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农业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建设规划的要求 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农业的区域优化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按照《植保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要求,病虫害防控项目是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之三—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达到防灾减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 1.3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投资方向 按照国家植保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要求,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的通知》(农办计〔2008〕45号),2007年农业投资资金继续用于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控、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兼顾标准粮田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是植保工程项目中病虫害防控项目的主要内容,该项目符合项目的申报条件。 1.4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要求 1.4.1项目建设符合金川县经济与农业发展需要。 首先在金川县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金川县是阿坝州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近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主要农作复种面积7.8万亩。在县域经济中,农业总产值0.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对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灾后恢复我州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其次,建设本项目是金川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中共金川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调整结构为主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改变了过去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状况,实现了粮经并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县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2万亩,其中:玉米3.76万亩、小麦1.8万亩、马铃薯0.8万亩、青稞0.3万亩、豌葫豆0.5万亩、其它豆类作物0.04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万亩,其中:油菜、果树等4万亩,蔬菜1万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全县粮经作物的种植结构比例由过去的4.3:1提高到1.44:1,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渐成规模。有害生物预警在我县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对历年发生的各类病虫的防控技术研究相对较少,这些都是植保工作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有待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能力,促进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三,项目建设是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金川县作为阿坝州的农业大县,植保工作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病虫监测手段相对滞后,没有规范的观测场,仪器设备也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5.12”地震后,我县农业的基础条件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但较全州其它重灾县而言,尚有实施该项目的优决条件。 通过实施该项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我县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进而指导全州农业恢复生产,带动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植保社会化服务,提高对农业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农业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建立高效的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体系,实现病虫的达标防治,适时防治,对症用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土壤的农药残留量,减轻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必要措施,也对减轻区域内土壤及水源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的现实意义。因此,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完全符合本县经济和农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 1.4.2自然条件适合该项目的建设需要。 金川县的地理位置及农作物布局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金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西北高原南缘,阿坝藏羌自治州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13′-102°19′,北纬31°08′-31°58′之间,幅员面积555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068米,最低海拔2040米。境内属高原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冬不严寒,夏无酷署,全年无霜期184天,年均气温12.8℃,年均日照2129.7小时,年均降水量616.2毫米。因此,建设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开展各项工作,对整个阿坝州地区的病虫防控都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能辐射本县全境及周边县。1.4.3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特点具有显著的区域代表性。 金川县农作物常发性有害生物在80种以上,其中危害特别严重,造成产量损失巨大的有20余种,如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梨环腐病、梨黄粉蚜、飞蝗、小地老虎、桃小食心虫、玉米螟等,对农业生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特别是金川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是小麦条锈病传统常年越冬、越夏场所。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平均年发生面积11万亩次,每年因农业生物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3050吨。种类多、发生频繁、危害逐年加重是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的基本趋势特点,与周边县地区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特点极其相似,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建设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不仅可以提高对本县农业生物灾害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而且对周边县的农作物病虫测报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p#分页标题#e# 1.4.4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适合该项目的建设需要。 全县辖23个乡镇,108个行政村,310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近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万亩,以玉米、小麦、马铃薯、葫豆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万亩,水果、蔬菜为主。粮食总产量1.9万吨,人均占有粮食量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131元。地方特产有“双边白瓜籽”、“金花梨”等。金川县交通运输及通讯状况良好。县城距省府成都486公里,县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省道S211线贯穿全境,县道、乡道纵横交错,通村公路紧锣密鼓,四通八达,交通较为方便;全县各乡镇已全部开通光纤通讯,固定程控直拨电话和移动电话网星落棋布,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各乡村;水电工业逐步兴起;有线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率已达90%以上;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合格,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2.市场需求预测 2.1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现状。 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了从中央、省、市、县到乡五级病虫监测体系。以31个省、市、自治区级植保站、400个地、市、县级区域病虫测报站为骨干的较为完善的全国重大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络,拥有较为先进的监测、通讯及信息传输设备。通过电话、电报、传真和网络共享病虫测报信息。金川县作为阿坝州农业大县之一,开展了玉米、蔬菜、小麦、雪梨等主要粮经作物的常发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并定期通过模式电报、Email向州植保站提供病虫信息,及时向全县病虫情报,指导大面积防治。 金川县植保植检站面临着全省县级站同样的问题和困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设施和手段落后。至今无相关设施设备,纸质《病虫情报》还是目前病虫情报的主要方式;基层植保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乡镇、村没有专职植保员,病虫信息主要依靠干部会、广播电视宣传到农户,到位率不高;农民植保知识缺乏,虫药不对口、病药不对路和滥用药、擅自加大用药量的现象较普遍,导致病虫防治技术水平低,农产品安全质量不高,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1.2发展方向。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病虫测报及有害生物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契机,有害生物预警正朝着“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和可视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病虫测报及有害生物治理领域的实践应用,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掌握,其使用技术也日益完善。使得病虫信息的采集水平和传递速度大为提高,并正在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及时决策和开展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近50年的努力,全国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作中,研究制定了病虫测报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测报体系,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了测报信息传递手段。这些先进技术成果,也在金川县的植保工作中不断得到应用,病虫电视预报和无害化治理技术在全县的推广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方面,我们不懈努力,增强了对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但是现今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从监测对象、预警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培训、应急控制能力和减灾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作物种类布局的变化和复种面积的增加,农户对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需要日渐突出。只有加强植保站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控制能力,才能跟上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满足农业产业化、优质化、安全化的需要。 2.2项目建成使用能大大提高我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力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成使用,将改变金川县目前农业病虫监测预警和防控的局面,大幅度提高病虫测报的针对性、病虫预报的准确性、病虫信息的及时性、防治技术的实用性和病虫控制的高效性,并为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的测报和监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使之更加有效地控制重大病虫灾害的发生、蔓延,减轻产量损失。该项目为植保公益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为我县提供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应急控制、植保技术培训、检测检验、植保技术语音查询等服务。每年可病虫情报20期以上,电视预报10期,重大病虫防控方案及措施等相关植保技术信息8期以上,技术培训30期、10000人次,检测检验500批次,能充分满足农民对农业有害生物有效防控的需求。 2.3市场定位与供求关系 2.3.1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逐年加重。 现在农作物品种繁多,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呈现面积逐年增加、危害逐年加重的趋势。由于品种抗性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丧失,病虫抗药性是随着施药次数和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强,增大了防控的难度,农户对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和实用植保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 2.3.2防治和应急控制难度大。 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防治时间各异,时效性强,不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很难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特别是对一些迁飞能力强、流行快、危害重的暴发性病虫更是难以应对,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农业有害生物应急控制队伍,帮助农民搞好防治。 2.3.3植保知识普及的要求。 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低,植保知识普及培训不到位,病虫预防、控制技术信息传输滞后,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这些都急切需要运用先进传输技术为他们提供及时的病虫预报和有效的防治服务。 2.3.4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以及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优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高的要求。 #p#分页标题#e# 金川县拟建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不仅能担负省、州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任务,提供全面的有害生物预警信息,同时还可为全县23个乡镇、5.6万农民、12.2万亩粮经作物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生物灾害预报和防控信息服务、植保技术培训服务、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服务和灾害性病虫应急控制服务,为广大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其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服务,向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 3.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土建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环境等条件完全符合项目要求 3.1.1通讯条件: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境。各镇(乡)均有微波传送广播站和闭路电视接收系统,100%的场镇、80%以上的农户可收看有线电视。 3.1.2供水条件: 为金川县金川镇城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水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水压稳定;病虫观测场侧面有河流经过,水源有保障。 3.1.3供电条件: 电源充足,稳定性好,能为检验检测设备提供充足电力。 3.1.4交通条件: 该项目土建工程位于金川县城市规划区;病虫观测场位于省道S211公路旁,离市区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3.1.5环境条件: 区域站选址地处近郊规划区,无工业污染,大气、水质清洁,适合区域站建设。3.1.6其他有利条件:中共金川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局历来十分重视植保工作。项目建设地的农户十分渴望有先进、准确、及时的病虫预警信息指导其农业生产,对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非常支持,群众基础扎实。 3.2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任何危害。投入运行后,其检验检测室排放的污水,将直接通过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经净化后排出,对当地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病虫观测场地处农村,场内的虫情观测灯除了发挥自身功能外,还能为周边早出晚归、日夜劳作的广大农户带来便利,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4.效益分析 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成,能全面提升金川县对于农业病虫灾害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使农业有害生物得到综合治理,降低农作物受害损失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逐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现减灾、降本、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其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金川县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和综合控制能力。同时,运用先进的区域站预警平台,达到有害生物信息采集规范、检验检测科学、病虫资源共享。信息化处理和分析会商,预警准确,传输迅速,灾害应急及时,防控有效。能够加快信息传递,及时指导大面积农作物病虫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粮经作物产量损失。预计每年可挽回产量损失3050吨,每公斤按金川县现今粮食市场综合价2元计,可挽回损失610万元;大面积病虫防治施药次数将减少1—2次,在节约用工的同时,减少商品农药施用量90吨,降低防治成本30%。全县12.2万亩粮经作物,每年每亩可节约施药用工1个,根据金川县农业用工成本每个工日30元计,节约366万元;根据金川县目前病虫防治水平,每亩次农药投入成本10元,减少30%,可节支120万元。全县每年因区域站项目的建成使用,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96万元。 4.2社会效益 区域站的建设,将为金川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直接受益者全县近7万人口,直接受益作物面积7万余亩。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随着对农业有害生物控制能力的加强,在保护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将有效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使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表现出来的社会效益是非常广泛的。项目的实施运行,在广大农民中进行直观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培训、技术展示和示范,有利于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可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人畜中毒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提高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的水平,提高病虫预警和控制的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3生态效益 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控制我县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减少农药施用剂量、施用次数和施药面积,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水域、大气中的残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维护生态平衡。一是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净化大气;二是保护植被,促进生物多样化,逐步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三是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增强自然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四是解决有害生物抗性增加、再度猖獗和控制次要病虫害上升等问题,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在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的基础上良性循环,实现农、林、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可持续利用,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5.结论和建议 5.1综合评价 5.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作为植保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是提高农业生物灾害预警水平和有害生物控制、应急处理能力的需要,也是保证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需要。项目实施地点具有典型、良好的自然、社会、技术和经济条件,项目建设能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项目在金川县建设是可行的。#p#分页标题#e# 5.1.2技术上的先进性 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是全州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网络的组成部分。技术上依托省、州植保站,技术支撑有力,可提供有害生物信息采集、检验检测、分析会商、信息处理、灾害应急的规范、成熟、先进技术。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区域化,显著提高重点病虫害的宏观控制能力;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网络化,充分实现全国病虫资源共享;通过病虫情报可视化,大幅度提高病虫预警信息的时效性、普及性,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5.1.3项目建设的可靠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金川县农业水利局植保植检站,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区域代表性、能源、交通、市政设施等,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金川县病虫测报工作基础牢固,综防技术成熟,拥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植保科技队伍,植保社会化服务网络健全,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有承担实施大型农业项目的能力。 项目完成后,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3050吨,新增效益109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2结论意见 5.2.1该项目符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符合农业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符合国家和行业投资方向,符合金川县经济现状和农业发展需要。 5.2.2项目建设选址、地理位置、作物优势、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环境条件等完全符合项目的实施要求。 5.2.3金川县植保植检站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技术力量具有承担实施大型农业项目的能力,其人员组成、知识结构,完全能够保证该项目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在金川县建

第6篇: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东接郑州,西临三门峡,南与九朝古都洛阳为伴,北与滔滔黄河毗邻,八百诸侯会盟津的历史典故便诞生于此。

历尽艰辛创立农业合作社

今年52岁的周武须,出生在孟津县丘陵山区一个农民家庭。1983年7月他从河南省农业学校(原河南省中牟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在县农业资源与区划办公室、县农村经济委员会、县农业局工作。

在基层工作近30年,周武须几乎走遍了全县所有的田间地头。通过勘探和收集,他撰写了各种调查研究报告上百篇,系统完整地编制了《孟津县综合农村区划》、《孟津县农村经济区划》、《孟津县总体发展规划》等专项研究报告。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实施和应用,孟津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重大突破,他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可。由他主持完成和参加的农业科研成果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3项、市厅级成果奖励6项,县级成果奖励10多项。他本人先后获得了上自农业部下至工作单位的各种荣誉30多项。

2001年,周武须响应单位科技人员走基层领办、合办科技服务实体的精神,毅然来到该县朝阳镇,与一些农民返租承包耕地160亩,投身到农业名、优、新、特产品的开发研究上来。一开始,他就把目光盯住了不被人们看重的红薯种植产业。针对孟津县传统的红薯种植、加工业资源优势,他把红薯及其综合开发作为主攻目标。10多年间,他的身影时常与红薯连在一起。凭着对土地的那份热爱和强烈的目标追求,他不畏艰辛,不辞遥远,多次到国内知名的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引进优良水果型、高淀粉型、鲜食型、黑色保健型等8个系列20多个红薯品种,同时学习引进外地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成功的经验。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周武须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他苦苦探索了多年的农业生产经营难题,从此有了法律依据。他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到附近几个乡镇的村庄,联系红薯种植大户、种田能手、农民经纪人,动员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红薯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架起了薯农致富的幸福桥

2008年元月,对于孟津县朝阳镇、常袋镇、城关镇、横水镇和小浪底镇的那些农民们,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他们拿自己多年积累的红薯种植技术和自家的责任田作为资本金,加入了周武须创办的“孟津县味达美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这就意味着从此以后,他们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种田能手或种植大户了,他们摇身一变成了注册资金80万元的法人企业的股东。当时,以红薯这个农作物为主题命名的专业合作社,在河南省尚属首例。

经过几年来的拼搏和努力,味达美红薯合作社的股东们年收益和分红最多的达到10万元以上,最少的也有2、3万元。提起这些变化,味达美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股东和社员们对发起人周武须是啧啧称赞。周武须和他的红薯合作社一开始, 就围绕“产前供苗搞服务、产中管理推技术、产后销售上包装”的工作思路,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他们与红薯种植农户签订开发合同,实行“统一品种、统一供苗、统一种植模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宣传销售”的运作模式,调动了薯农扩大红薯种植的积极性,打消了合作社社员产供销的后顾之忧。目前这一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已得到周边红薯种植农户的普遍欢迎,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关镇贾滹沱村,全村1500人,2900亩耕地,常年种植红薯1000亩以上,其鲜食红薯在洛阳市乃至周边城市有较大的市场。但由于品种退化,技术落后,耕作措施不良等因素,种植一亩红薯收入老是徘徊在1500元上下。在该村“两委”的支持下,红薯种植大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依靠味达美红薯合作社的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他们种植的红薯商品量大幅度提高,价格迅速提升,收入成倍增加。2011年,该村仅靠种植红薯一项,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专业村。

年届60岁的股东刘金钟,是当地出了名的种田能手,外号“小诸葛”,近年来他看到种植红薯效益比较好,就把邻居们外出打工留出的责任田承包过来,连同自家责任田种植红薯20亩,按照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他一心一意抓田间管理,收入逐年提高,每年种植红薯收入10万元以上。谈到红薯合作社,他深有感触地说:“种了一辈子红薯,现在才知道真要把红薯种好、种出经济效益来还真有学问哩。要不是红薯合作社这个经营平台的正确引导,想靠种红薯年收入十几万元,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呀!”他逢人就说:“合作经济威力大,红薯合作社帮俺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周武须和他的红薯专业合作社在孟津及周边地区已经享誉盛名,他们申请的“味达美”商标已获得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受理注册,其主导产品“味达美”红薯粉条、粉丝、淀粉远销北京、广州、山西、甘肃、宁夏、福建等十多个省市区;“味达美”七彩红薯畅销洛阳、郑州、焦作等周边地市。味达美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480余人,种植红薯面积5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十多个县区种植红薯面积达到3万余亩,示范推广甘薯无公害标准化种植面积1.6万余亩。合作社全年供应商品红薯3600余吨、红薯淀粉500余吨、红薯粉条260吨,实现利润450万元,入社社员总收入1800万元以上。

小产业做出大文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孟津县味达美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周武须的带领下,在合作社社员的积极努力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2011年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河南质量诚信监督委员会,授予该合作社“河南质量诚信百强合作社”、“河南质量诚信AAA级品牌专业合作社”。

2011年9月。周武须带着其合作社的产品首次参加在河南省驻马店举办的全国农产品加工项目洽谈会,“味达美”牌精白红薯粉条得到与会客商的一致好评,他所带的产品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2011年10月,应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的邀请,带着“孟津县味达美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19位股东和200多名会员的委托,周武须到山东省泗水县和北京市紫竹院参加了第二届山东泗水“柳絮杯”全国甘薯高产竞赛和第四届北京大兴“庞各庄杯”全国甘薯擂台赛。作为一个特邀的甘薯产业体系县级示范县技术负责人,周武须亲自见证和目睹了我国甘薯产业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来自全国甘薯栽培技术研究的首席专家、教授和十多个省市50多位甘薯产业技术同仁站在一起,周武须看到了明天的希望。近10年的风风雨雨,孟津县传统的红薯种植产业和其龙头企业――味达美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迈向了国家甘薯产业体系示范的前列。

第7篇: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一、各项生产指标及技术推广指标完成情况

(一)各项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1、2009年第三季度各项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奶牛存栏7855头,产奶牛5569头,产鲜奶17336.2吨,日产鲜奶64.3吨,产值达3814万元(以2.2元/kg计算)。其中××县现已建成了(孙家坝、月表、绿源、现代、联盟、十里、华达、金沙)等八个奶牛合作社,有奶牛饲养户305户,存栏奶牛5184头,奶牛合作社内奶牛饲养数占全县奶牛饲养数的65.9%,安装大型挤奶设备及制冷设备九套,配套手推式挤奶机14套,合作社日产鲜奶46.3吨,占全县产奶量的72.2%。

2、2009年第四季度各项生产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奶牛存栏7980头,能繁母牛5700头,年产鲜奶达24339吨。

(二)主要技术推广指标完成情况

1、推广牧草种植

推广牧草种植,发展种草养畜是农牧结合的桥梁,牧草种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2009年我县计划推广牧草种植饲养奶牛2000亩。2009年我县牧草种植2170亩;主要以一年生黑麦草为主。

2、推广青贮饲料

2009年计划推广青贮饲料4000吨,到2009年10月我县玉米秸杆青贮8560吨。主要各个奶牛合作社制作为主。

3、推广奶牛冻改

2009年计划改良奶牛4500头,计划引进优质冻精5000颗,其中省外冻精2000颗,2009年第三季度完成奶牛冻精改良3624头,受胎率达78.4%。

4、奶牛检测工作

奶牛“两病”检测工作:奶牛疫病防控检测工作,我站按市、县提出的检测目标,2009年4月17日-2009年5月24日我站严格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对月表、十里、联盟、绿源、孙家坝奶牛合作社进行奶牛两病检测。切实保障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5、完成2009年秋季奶牛防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保持100%。

(三)主要项目完成情况

今年继2008年奶牛良种项目补贴的前期准备工作,2009年度对××县奶牛良种补贴工作重点开展如下:

1、2009年1月22日,我站对全县14个奶牛冻改员下发了5600支奶牛良种补贴冻精。

2、2009年8月4日,我站对全县14个冻改员下发了5000支奶牛良种补贴冻精。

3、我站定期或不定期下乡到各个奶牛冻改点进行检查(如奶牛冻精保存、配种情况)。

4、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冻精》对全县每户奶牛养殖户(不管是奶牛合作社或是奶牛散养户)都是平等的对待,每头配带耳标的成年奶牛免费送2支优质冻精,每头成年母牛产下一头母犊牛,在此项目中经费补贴每头母犊牛500元。

5、我县在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冻精》支农惠农政策下,使我县奶牛养殖户得到真正的实惠,2009年10月我县产出了第一代奶牛良种犊牛9头,其中母犊牛4头。

6、下一步的工作是对全县奶牛采用《良种补贴冻精》产下母犊牛进行鉴定核实。

7、奶牛良种项目工作量大,时间周期性长,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奶业工作特色:2009我县出动畜牧技术员配合县保险公司做好县内能繁母牛保险工作,至2009年11月止,我县共参加保险的能繁母牛3722头,现已收取养殖户缴纳保费金额53.5968万元。目前参加保险死亡能繁母牛303头、××县保险公司理赔能繁母牛金额151.5万元。

(五)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1、本年度计划举办奶牛培训班2期,参加人数达300人次。2009年1-10月已培训6期,培训内容,以提高奶牛改良技术员的工作素质,培训人次达132人次。

2、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主动与县统计局和业务部门联系,完成了各种报表,按时、按质、按量上报。

3、科技推广与信息上报工作

参加县科技局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工作2次,宣传奶牛良种、良法、良料是奶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宣传奶科学饲养管理知识,奶牛的常规病预防及防治,疫病防疫的重要性;发放科普资料200份;全县上报县农业局信息科信息4条。

4、参加并协助省、市的各项奶业调研工作。

5、抓好我县生鲜奶牛质量和安全

6、兼顾××县奶业协会工作。起到政府、企业、养殖户、合作社和消费者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并成为奶业合作组织和养殖户的行业之家。

7、建立健全奶牛服务体系

(1)不断完善奶牛合作社“五统一”的管理原则,即:统一品种改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草料供给;统一饲养管理;统一机器挤奶。

(2)监督管理鲜奶收购工作,协调各鲜奶收购点,杜绝鲜奶中掺杂掺假现象,维护饲养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奶业生产健康发展。

二、2009年度××县奶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1、至2009年11月,王文明,××县新街大西村人,在晋城赖山建设《××兴隆奶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达1500头,目前《××兴隆奶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该合作社现已饲养奶牛350头。

2、至2009年11月,马敏尚昆明人,在晋城南山村建设《××晋城宏尚奶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达1200头,目前《××兴隆奶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该合作社现已饲养奶牛430头。

3、至2009年11月止从跑马山、呈贡等搬迁来我县的奶牛,晋城镇畜牧兽医站已组织乡村兽医技术员积极采取奶牛防预措施。

三、存在问题

1、奶牛疫病防治力度不够,特别是针对整个合作社还要进一步加大疫病防治的力度。

2、但由于今年对滇池范围内限制畜禽养殖以来,对我县奶牛合作社及部分奶牛散养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县的(月表、十里、金沙)三个奶牛合作社在“禁养”区内,严重地打击了我县(月表、十里)奶牛养殖户的积极性,出现了奶牛养殖户思想不稳定现象。

3、2009年我县月表、十里奶牛合作社在滇池流域“禁养”区内,十里奶牛合作社新址建设基本完工,2009年11月9-11日进行搬迁工作。十里奶牛合作社搬迁工作已完成。月表奶牛合作社新建设的奶牛合作社,至今还没有协商好,月表(一社)奶牛合作社搬迁延期。

4、合作社饲草供给严重不足,需大力推广牧草种植来提供优质饲草,三年前我县饲养奶牛集中的乡镇采用农田种草饲养奶牛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近两年随着我县花卉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过去租用的稻田每亩才500元;现在每亩1600元,饲养奶牛的养牛户租不到田地种植牧草,对我县奶牛养殖户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牧草种植推广工作比过去难开展。

四、今后的打算

(一)今后的打算

1、认真总结回顾以往的工作,努力争取完成今年末完成的各个项目。

2、加强我县生鲜牛奶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048-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46-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使用准则》ny5049-2001等标准,通过开展无公害生鲜牛奶生产技术培训工作,让每一位饲养户都掌握无公害生鲜牛奶的生产技术;通过行业协会执行按质论价,提高符合标准的生鲜牛奶的价格,用价格杠杆促使饲养户执行行业标准,生产无公害牛奶。

3、加大对合作化饲养奶牛的扶持力度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突出的矛盾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难以协调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合作化农村经济组织的项目扶持,建设现代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社。

4、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牧草种植

推广牧草种植,是我县实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的物质基地,首先保证生产出无公害的牧草,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牛奶。种植牧草也是高速农村产业结构,改“二元”种植结构为“三元”种植结构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加大推广牧草种植的力度,争取省市项目扶持的同时,举办牧草种植培训班,奶牛饲养培训班,营养知识培训班,让饲养户理解种草养畜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生大意义及科学种植牧草的知识。加一方面,配套制订相应的按质论质论价政策,通过价格杠杆让每一位饲养户把种植牧草饲养奶牛形成牛奶生产中的自觉行为。

5、建设奶牛质量监测体系,奶牛疫病防制体系

条件成熟时,建设生鲜牛奶质量监测实验室,配套相应的鲜奶收购按质论价政策,形成牛奶质量监测体系,对所有牛奶的质量进行监控,实施按质论价到每一户饲养户,促使农户改善饲养管理,种植牧草饲养奶牛,生产优质、安全、卫生的无公害牛奶。

完善现有的奶牛疾病医疗体系,建设奶牛疾病检测实验室,奶牛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人员,经费、办公地点,建成奶牛疫病防制体系。有效防止重大疫情在奶牛饲养上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在烈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制的基础上,加强对炎等常规疾病的防治,充分保证奶牛健康,为奶牛饲养业保驾护航。

第8篇: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这次全县农业田间博览会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目的是参观典型、交流经验、促进工作。今天,通过实地参观,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更新观念,受到教育和启发。下面,结合我县当前农业生产和今后农业发展形势,我讲两个问题。

一、真抓实干,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年初以来,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推进以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商品化、产业化和城镇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了新的亮点,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种植业发展形势实现新变化。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坚持抢前抓早,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了春耕生产各项任务,夺得了近年来少有的好苗情,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农作物长势喜人,如果不发生大的灾害,可以说丰收在望。概括起来,今年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种植业结构性转变初现。实施了《县2011年农业生产优惠政策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种植业结构呈现“减豆增粮”的特点,大豆播种面积同比减少10.8%;小麦播种面积同比增长70.6%;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增长1倍;杂粮、杂豆播种面积同比增长7.6倍。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备,重点推广10项先进农业实用技术640多万亩次。生产配方肥4000吨,在全县各乡镇安排19个村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个村实现整村推进;建设农业高产示范区5个面积5万亩,全县建设示范园区总面积超过7万亩。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修订了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安排专项资金增加各项应急物资储备,及时有效的对各项病虫害开展防治。投入补贴资金90万元,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面积40万亩。对俄农业合作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在俄完成播种面积26万亩,其中,种植大田作物25.65万亩;马铃薯、西瓜及棚室蔬菜0.35万亩。带动过境劳务输出人员188人。在俄注册的5个公司统筹运营9个生产作业点,建设蔬菜生产基地2个,养猪场1处,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40台套。

二是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较快。全县上半年大牲畜存栏2.45万头,同比增长8%。新增规模养殖场2个,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35个,各类畜牧养殖大户达990个。完成网箱养殖面积879平方米,网栏养殖面积2100亩,投入鱼种和商品鱼7700公斤,预计产量46200公斤。制定了《县网箱养殖发展规划(2011年--2013年)》。计划放置网箱15000个,共分三期完成,今年计划完成网箱放置3000-5000个,目前已完成网箱放置500个。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卜达敏村护岸工程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50万元,9月上旬竣工。我县列入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完成了《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编制上报工作,设计总投资7800万元,有望近期得到批复。争取中省资金700万元,实施车陆乡中低产田改造面积1.2万亩。

四是农机化建设有新跨越。争取国家单机购置补贴资金653.11万元,拉动农民投资1456.22万元。争取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指标5个,项目实施后我县农机化水平将实现质的飞跃。今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51.2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52.1万亩;土地连片、大型农机具统一作业达到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6%。上半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3210人,劳务收入超过5800万元。

五是林业森防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801.2万元,完成造林绿化任务3.1万亩,补植造林0.7874万亩。春防期间,我县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投入森林防火资金449.8万元,建设大型水源地5个,完成生物防火林带维护、防火公路等森防基础建设。完成了都尔滨河省级森林湿地保护区申报工作。北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新增种植面积9120亩,其中种植五味子300亩,种植元参1500亩,林下参900亩,板蓝根1800亩,黄芪900亩,香草籽1350亩,防风750亩,水飞蓟870亩,沙参750亩。抚育五味子750亩。

六是新农村、小城镇建设有新变化。沿江新农村示范带建设稳步开展,完成了33个村的全省新农村建设星级村申报工作。逊河小城镇建设计划总投资2267万元,主要建设项目包括街道亮化,城东路、训华街、商业街改造和室外休闲健身广场建设等项目,目前各项目已完成投资的70%以上。

七是场县合作共建有新提高。按照场县共建工作计划,安排发展意识强的村进行了农场作物栽培模式试点。上半年共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7.5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数的69%。特别是按照省委吉书记的指示精神,在高滩村开展了场县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我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难得机遇。目前,已经完成了基地勘测、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编制工作,落实了示范基地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责任单位,正在开展土地流转等项工作,近期将全面开始实施基础建设工程,封冻前核心区土地达到待播状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弱,极端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实力弱、数量少;四是农村改革步伐不快,农民合作组织弱小且管理不规范等;五是农村维稳形势严峻。农村土地矛盾、农林矛盾问题突出,个别村发生群体访、越级访隐患较多。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和突破。

二、再接再厉,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下半年,各乡镇、各村和各有关部门,要在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的同时,结合各自实际,超前谋划好明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项工作,创新工作实践,细化实化措施,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突破,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千方百计夺取农业丰产丰收。一是实施精细管理。重点围绕增积温、促成熟,加强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二是适时组织秋收。要因地因作物科学把握收获农时,合理调配机械力量,有序开展秋收生产。要坚持做到精收细收,减少田间损失率,确保把丰收的果实全部拿到手,实现颗粒归仓。三是搞好农产品销售。指导农民适时销售农产品,防止出现新的卖难,确保产得出、卖高价、增收入。

(二)提前谋划种植业结构调整。在确保今年农业丰收的同时,对明年的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品种的预留以及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等项工作,也要早做准备,为明年生产打好基础。说到种植业结构调整,我认为经过多年的、方方面面的努力,已经具备了大调整的条件,一是农民的种植观念已经有所改变,对大豆多年连作带来的危害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大部分农民有种植小麦、玉米的愿望。二是市场对种植结构调整发挥推动作用,小麦、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促使农民主动调整种植结构。三是药害瓶颈并不是难以突破,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多年连作大豆的地块种植小麦和玉米受药害影响并不大。今天我们参观了新兴村种植的玉米,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多年连作大豆地块,去年因多年连作引发大豆菌核病几乎绝产,今年种植的玉米长势非常好,经农场和我县农技部门测产,预计垧产不低于16000斤。按照目前大豆和玉米市场价格来算,种植玉米的收入将是种植大豆的一倍还要多。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抓住秋收前后这一段时间,广泛宣传近年来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典型,通过对比算账让农民看到利益;各乡镇、各村要做好调查摸底,提前摸清调茬所需种子的品种、数量,农技、种子管理部门要根据农民需求,做好调茬所需种子的储备和调运工作,保证质量、保证供应、保证价格稳定。

(三)加速推进规模经营步伐。规模经营的形式很多。我想,我县的种植业规模经营应该从现代农机合作社抓起,要发挥大型农机具连片作业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同时,借鉴成功经验和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使更多的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不断提高粮食产能,壮大合作社力量,增加农民收入。说到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农机合作社建设和管理上,各部门、各乡镇和各村要多下点功夫、多花点心思,要在管理上、发挥作用上多监督、多帮助,逐步使其成为规模经营和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要千方百计抓好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省委、省政府对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高度重视,7月15日张宪魁省长专门听取了省农委的工作汇报,明确指出黑龙江要保证粮食稳定1000亿斤,冲击1500亿斤,没有合作社是不行的,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首先要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得提高机械化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就得提高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收入,还要加快组建农机合作社。这就要求我们,年底前,在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上,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要抓好新建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筹建工作。经过努力,我县已争取到今年再新建5个现代农机合作社指标。对新组建农机合作社,要把有合格农机驾驶员和操作人员作为农机合作社农机配备的一条重要标准,把具有规模经营能力作为农机合作社农机配备的一项重要条件。同时,要按照建设标准和有关要求,抓紧加快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场库棚建设和机具配备任务,保证在明春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二要抓好原有农机合作社完善提高。按照吉炳轩书记提出的保证农机科学有效运营要求,加强原有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提高经营效益的要求。一是狠抓土地规模经营。目前有些合作社名存实亡或经济效益不高,关键是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不达标,规模经营面积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每个农机合作社要切实履行承诺,做好土地流转、作业价格议定等服务工作,确保合作社达到所要求的5万亩以上经营规模。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机务管理和生产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有规范的预算和决算,并按期逐级上报,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抓好合作社人员培训。对今年新建的和原有的农机合作社人员进行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实地培训,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所有驾驶员持证上岗,保证他们在秋季农业生产中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化农机装备。

说到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提一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管理,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体来说数量多、规模小、质量低,能够发挥作用的更是寥寥无几。别的不说,单从扶持资金的争取和落实上就能看出,能够过关的没有多少。因此,我建议农业局、县社、工商等部门应该联合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一次整顿,能整合的整合,能规范的规范,对有些不规范或无经营活动的要坚决依法清理。

养殖业也要突出规模发展,要重点扶持和发展有基础、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要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扶持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项目上。坚决不能把扶持资金当做福利,只投入不见效。

第9篇: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

近日,本刊记者前往潮安铁铺镇采访了祥盛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朝祥。

“认真做事,诚信做人”,这是三年前本刊记者在潮安县铁铺采访陈朝祥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三年后的今天,记者再次见到了他,身为潮州市政协委员、潮安朝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陈朝祥,话依旧不多,为人依旧朴实、敦厚、热情,正如潮州市农业局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科文荣科长评价的那样:陈朝祥是个实实在在干事的人。

从1999年承包40亩地种番石榴发展到今天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种植+合作社+销售物流”的“朝阳模式”。艰辛的创业给陈朝祥带来了收获的喜悦。他先后被评为“潮安县青年科技标兵”、“感动潮安十佳人物”、“潮州市劳动模范”、“潮州市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先进个人”、“潮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立足农村、立志创业、立心学习,是陈朝祥的志向。”市老促会副会长陈洽浩告诉记者,十多年前,陈朝祥开始投身于果树种植。当时许多人认为搞农业没希望,对种外来水果持怀疑态度。在众人猜疑的目光中陈朝祥迎难而上,刻苦学习,虚心求教,较快掌握了栽培管理技术。正当他踌躇满志决心大干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几乎毁灭了他的创业希望。1999年冬季,特大霜冻袭击广东,陈朝祥所种的果树全被冻坏了。但他没有放弃,艰辛抗灾,终于保住了果树,第二年恢复了生机。掘到第一桶金之后,他不失时机引进了台湾青枣品种,承包的果园扩大到500亩。接着,他访专家,找老农,不辞辛劳,往返跋涉于福建、海南等地,虚心请教来大陆投资种植青枣的台湾专家,学习科学管理技术,使所种青枣连年丰收。后来他种的青枣还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陈朝祥成功种植青枣,对本村和周边农户触动很大,他们也纷纷跟着种起来。因为是刚引进的品种,技术不过关,一般农户种植产量都很低,而陈朝祥那时有基地,有技术,有销售能力,一亩一年就收入2万元,而普通农户还不足2000元。“当时我想大家都是乡亲,如果大家收入都提高了,那该是多高兴的一件事。”于是陈朝祥吩咐公司技术员,把种植技术无偿传给农户。同时也萌生了新的想法:把分散的种枣农户组织起来,共同把青枣产业做强做大,让农户以枣致富,一起打造铁铺青枣种植专业镇。2004年,铁铺镇青枣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大家推选他为理事长。

“合作社就是要帮助解决社员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合作发展、共同富裕。”这是陈朝祥对合作社功能最直接的认识。“合作社成立的时候,群众也不是很理解,最初只有7户加入,后来看到社员得到实惠,加上合作社有技术指导,产品包销,所以大家才纷纷要求加入。”从不被理解到被认同,甚至到被拥戴,陈朝祥确实付出了很多的艰辛,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向农民传授青枣种植技术。在指导社员种好青枣的同时,利用自己创办的朝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拓展水果流通的硬件建设,组织社员把农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浙江、江苏等水果批发市场,建立农企“互哺”连结机制,凝心聚力谋求双嬴,让企业发展、农民致富。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陈朝祥深知市场对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做大、搞活农产品流通,陈朝祥积极筹集资金,建设水果包装加工厂,引进加工设备,扩大加工能力;组建水果购销队伍,把产品推向全国各地;实施品牌战略,注册“朝阳盛”商标;以基地为示范,按国家“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标准规范水果生产;形成集种植、收购、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这种“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的模式,被潮安县委、县政府称之为“朝阳模式”加以推广。目前合作社成员达到182户,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2012年,合作社共销售水果产品2000多吨,获得利润46万元,户年增收2100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龙头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是陈朝祥实现农企“互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在陈朝祥的“朝阳公司”幅射下,铁铺的毗邻镇以至毗邻县、区,大面积种植青枣等水果。他经常带领技术员深入农户果园,帮助果农实施生产标准,足迹遍及粤东三市,联结着各地果农3000多户,种植面积达8500多亩。

如今,在陈朝祥的带领下,祥盛果蔬专业合作社经营得有声有色,不仅强化了合作社自身的功能,实现了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而且也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果农增收和潮安现代农业快速推进。

祥盛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08年和2010年共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扶持225万元,2009年获得省示范社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2010年获得省示范社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2011年获得省冷库项目建设资金50万元,示范县项目补助资金1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合作社在水果品种改良引进、培育、农田治理和水果购销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改善了水果种植环境,提高了生产力,为合作社水果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