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种植业社会实践精选(九篇)

种植业社会实践

第1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植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规律的重要基础科学之一,也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营养学(Plant Nutrition)”是一门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课程,是高等院校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园艺学、农学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中重要课程之一。

植物营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该科学与其他相关科学如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学科学、资源科学及信息技术科学等紧密结合[1],具有与多门学科互相联系、彼此交叉、互为渗透的特征。本文将从“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的改革必要性出发,探讨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为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旨在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一改革的必要性

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各种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以及内营养物质运输、植物营养学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或者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等手段来调节植物体的新陈代谢,以此来提高植物营养,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因此,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对于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农林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完善,农林类高等院校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实用型高级人才,就必须在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广泛的探索和与深入的实践[2]。为了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植物营养学相关理论与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正确掌握,增强学生利用植物营养学原理及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更应该对“植物营养学”的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课实践教学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有用人才。

二教学现状

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然而传统的植物营养学教学受到旧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植物营养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来讲,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过于传统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植物营养学的课程设置都是主要参考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制订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来制定的。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上个世纪的植物营养教学大纲已经远远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很难适应当今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实践性人才的需要,而根据这种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很难适应社会需要。此外,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地域特色、不考虑学生异同,不能体现出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与多样化要求。

2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使用的植物营养学教材上的内容以理论知识居多,练习农业生产的实用知识反而不多,这些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仅仅知道一些理论,无法把所学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导致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不深刻,到了现实情况面前又不知所措。还有一些肥料生产工艺及原理是上个世纪的生产工艺,不符合现在社会的生产现状,不具有实际指导性和操作性。

3实践教学弱化

植物营养学实验课没有国家统编教材,而现有教材中的实验指导有些实验陈旧、方法落后,也没有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的脱节现象对实验教学有着不良影响。此外,这门课程的课堂学时过多,实践学时偏少,而且大多数的实验课和实践课只是对相关理论的简单验证,而不是有创造性的实践,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利,不能帮助学生利用理论进行实践创造。

4考核评价单一

从目前的各高校植物营养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来看,大多数采用笔头试卷的形式,这些试卷大多由一两位任课教师独立出卷,很难准确把握试卷的信度与难易度。甚至有的任课老师为了方便自己批改试卷,所出的大部分试题为选择题或者纯记忆性内容,缺少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的试题类型。这样的试卷容易导致学生只在考前重视对课本中植物营养学理论与知识的死记硬背,而不重视深刻领悟其内涵及其在实践农林生产中的作用,同时也很难准确检测出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能全面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对课程掌握的程度。

三改革的措施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命科学中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非常显著地促进了植物营养学科研究的高速发展。然而,就目前的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现状而言,与其他相关课程如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相比,总体来讲比较落后。为了使该门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考核方法与评价指标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学科应该结合本校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这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以促进植物营养学的教学。

1完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植物营养学原理与理论的认识与研究在不断地深入。随着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植物营养学这门学科的内容也日趋丰富,因此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相关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完善植物营养学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同时还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重大改进,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2优化教学内容

社会和科技都在不断进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信息要不断更新,符合社会实际,而不是上个世纪的陈旧的方法,保证学生能和最新的科技和信息接触,学到真正适用的技能。此外,当今社会的新兴学科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课程将会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新兴学科的风向标。所以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该符合时代要求,将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交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具有的极大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类型、土壤类型和植物类型,因此不同地区的教学内容应该和当地独特的地域环境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的、突出的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

3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需要建立起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要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条件建设、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应该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建立起一些能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结合起来[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显著增加学生对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的感性与理性认识,认识到其在农林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从而使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得以提高。另外,在具体实践教学安排方面,考虑到植物营养学实验课程与实习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可以将实验与实习结合起来,进行实验实习综合实践教学,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与掌握实验实习项目,更有利于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核评价多元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林类高等院校的植物营养学课程对学生评价还是不够全面,大多只重视学期末考试的卷面分数,而对于学生平时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关注都不够。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综合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要求教师用发展且区别的眼光和尺度来看待和对待每一个学生。而这种发展性评价的中心问题是一定要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非常注重与强调给学生多次考核与评价的机会,特别要重视学生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好的转变,在形成终结性考核评价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并给予学生再次修正、改正、完善以及提高的的机会。为了使植物营养学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与方法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进行实践与改革:(1)改革笔头测验试卷形式与内容。改革层面主要包括试题类型、题目选材、试题结构、回答要求、评价标准等方面,同时也可以改进与完善现有题目来增加其灵活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使试卷题目更加灵活多样,更富创造性。(2)丰富考核评价方法与指标。除了笔头测验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外,教师还应该同时采用其他的一些评价方式,如课堂大讨论、撰写小论文、课外实践、科技创新等。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对于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做出一些明确与合理的规定,使教师和学生在考核和被考核的过程能够做到有章可循,使这些评价方式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总之,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学校教学人员只有根据社会和科技的变化,不断地完善课程设置体系,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植物营养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孝彬.外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周鑫斌,刘峰,赖凡,黄云,习向银.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32): 18504-18506.

第2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通常定位于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园林专业主要以培养工作在园林工程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既要熟悉园林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与培养习性,又要具有园林艺术修养和制图功底;既可从事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生产流通、经营应用,又能进行景观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城市建设、区域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各类景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服务。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园林植物类实践教学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陈旧,基础设施薄弱,师资水平欠缺,实践基地不完善等,使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成为薄弱环节。同时,园林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校园林专业培养重实践的广适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探索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已成为高校园林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体系

2.1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园林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植物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知识体系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各类景观绿地的养护管理及风景区、森林公园、各组团绿地、城市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2.2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植物类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引导学生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到大学素质教育的专业入门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形成专业概念。主要涉及植物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苗圃学、草坪学以及园林植物病虫防治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主干课程与后继课程的设置逻辑性好,每门课程之间既有各自的独特作用,又有紧密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深化,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可以说,植物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改变实践教学模式

3.1.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植物类课程是季节性很强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可针对不同季节,采取分散、分段教学,分别在春、秋季学期(夏、冬)安排2~3周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现场观察、记录、总结和完成实验报告。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即走出课堂将现场问题再带回课堂加以讨论,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不同时期观察植物的不同季相表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让学生避免了“反季节”的枯燥,在过程中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单一的课程实习为综合实习,把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相关课程的实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接受完整的分类学和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训练,熟悉园林工程的整个流程。结合植物标本、多媒体课件、图文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实验教学和实习效果得到很大提高。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实践能力。

3.1.2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是感知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经常去现场认知和领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遇到不懂的习惯问老师获得答案的做法,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接受客体真正转变成了实践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园林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因植物季相变化而呈现的美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室内实验还是课外实习,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植物认知、植物生产管理等比赛,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熟悉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将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应用起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研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诚实的研究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园林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综合化的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应立足社会并给予各相关企业做一些技术指导。可以利用学生不同阶段的生产实习,帮助生产单位完成调查、设计或生产任务,培养学生的现场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高年级学生也可分层次培养。

3.2灵活培养师资队伍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应与市场接轨,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适应就业的需求。近年来,园林行业飞速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走进课堂,对

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不断吸收新鲜资讯更新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园林公司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为社会服务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鼓励教师考取园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通过考证的严格训练提高其职业技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及时了解领域内最新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提高其学术水平。“请进来”就是可聘请园林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走进课堂讲授新技术、新设备与新的管理方法。也可以聘请植物学、生态学、植物保护、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既可以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做到人才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发挥了不同导师的知识长处和智慧,做到导师知识的互补。从多角度给学生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到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学到导师的思维方法和解决技术难题的创新点,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3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实践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只有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得以实现和实施。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大类。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应建设一定规模的植物苗圃、温室大棚、苗木基地等,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校内实习基地的管理。根据课程需要,每组学生5~10m2试验地,2~3个品种,从采种做起,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指导学生不但从实践环节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了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理念。另外一方面,亦可要求学生参与大学校园的绿化和养护管理,在其熟悉的周边环境观察校园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并参与日常管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其管理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协作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要与校外实力较强的园林单位建立教学与实习的友好协作关系,安排师生走出校门,到相关单位学习、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协助生产单位进行科技攻关,解决生产单位的某些技术难题。亦可联系不同高校相关专业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共建大型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真正走出“产、学、研”、“教、学、练”相结合的好路子,丰富学生实践训练内容,促进人才培养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实际操作能力强,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工作。

第3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大家下午好!今年,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深入推进,我校也将在2005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深入分析2005年时代背景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主题为“青春奉献奥运,共建和谐家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将今年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给大家作以汇报。

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校就围绕社会实践主题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组团筹备后,我们按照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机制,分校院两级对所有申报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答辩。最终,共确立社会实践项目145个,其中校级重点项目15个,校级项目12个,院级项目118个,直接参与组团实践的师生1365人,加上参加暑期返乡调研的同学,参与今年社会实践的总人数已经突破8000人。

实践队员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分别奔赴京郊、河北、河南、内蒙、黑龙江、辽宁、甘肃、青海、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全国20多个省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

实践归来,我校各实践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实践成果,共提交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1000多篇。我校赴平谷社会实践团第三次来到挂甲峪村,经过一周的生态资源普查,完成了《平谷挂甲峪植物志》和挂甲峪生态多样性总体评价等实践成果;我校博士团在仔细考察实地情况后,为内蒙古自治区做了《鄂尔多斯市新区建设规划》和《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我校校环保志愿者联合首都数十所高校志愿者利用假期对环北京奥运水系进行了水样调查,完成了《北京奥运水环境及河流水质考察报告》;我校法学、心理专业学生深入贵州山区,为当地农民和少年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我校学生支教团再次来到“赤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那里的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可以说,我校大学生用行动为地方发展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今年,我校组建了“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团,志愿服务2008北京奥运主题实践团,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实践团,支援西部、振兴东北博士服务团,“保持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宣讲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主题实践团,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这些实践团队紧密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活跃实践形式、强化实践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学子优秀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1、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12月份教育部专家组将进驻我校,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迎评促建工作是我校的头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着重结合评建工作需要,组建成立了校院两级“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实践服务团,这些实践团围绕学校教学评估中心工作,辅助评建部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组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校风督导团,加强校风学风监测,及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有效维护我校校风、学风建设成果。同时,实践服务团以大学生特有的青春朝气,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浓厚学术氛围,倡导良好校风、学风和学生干部作风,开展丰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学习北林”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我校迎评促建工作和学校长远发展贡献广大学子的青春智慧。

2、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开展“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为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我校重点依托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首都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绿色环保教育中心的组织优势,组建成立“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实践团,组织志愿者全方位参与首都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奥运创建和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并以奥运建设为契机,健全我校志愿者招募、培训运作机制,推动《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绿色环保培训规划》有步骤、按阶段顺利实施,为首都2008年绿色奥运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3、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建设,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活动

我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在北京周边郊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早在1998年就在平谷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至今已走过8年社会实践历程。今年4月又和平谷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区校共建协议。为了更好的服务首都基层,帮助郊区农民摆脱困境、走上致富之路,我校今年特别成立“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实践团,组织学生前往平谷等远郊区县,针对地方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当地人民群众“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我校重点组织两支高水平的实践团奔赴平谷开展科技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这两支实践团分别就挂甲峪村生态多样性调查、挂甲峪村旅游路线及道路优化和平谷芳香植物发展规划与策划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赴挂甲峪生态多样性调查实践团用一周的时间对挂甲峪的各个山头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样地11块,共发现该地区植物物种300多种,动物100多种,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资料,编写了《挂甲峪植物志》、《挂甲峪生物物种名录》,同时,结合挂甲峪丰富的生态资环和当地发展旅游需要做了题为《挂甲峪生态环境总体评价》、《挂甲峪旅游线路与道路优化方案》和《旅游开发对挂甲峪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风险规避》的论文,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今后深入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赴平谷芳香植物品种种植与市场策划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测量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实地调查资料,完成了香料植物套种技术分析、市场管理策划、环境分析、品种定位、目标定位、效益分析、公司经营理念的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了课题为《远景植物发展有限公司选种育种和栽培方案》的实践论文,对于在平谷开发种植芳香植物,发展芳香原料加工产业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我校在平谷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8年来,实践活动得到了平谷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实践成果显著,切实为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

4、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帮扶弱势群体,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学生特长和专业优势,组建社会调查实践团,广泛组织大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加社会调查有利于青年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劳动生产规律,有利于青年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今年暑期,我校社会调查实践团针对农业税减免、耕地沙漠化、奥运交通环境、高校周边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另外,我校今年全面实施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发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选派了31名优秀大学生奔赴新疆、、青海、贵州等19个省区开展农民健康状况调研和农民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5、服务大学生就业,开展就业见习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向大众教育转化,这种转化造成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很多不适应,影响他们的正常就业。为进一步转变我校学生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进行“预就业”,我校组建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社会实践工作品牌

1、广泛参与,规范管理,形成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品牌。经过一代代北林人的努力,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的实践育人之路,形成了“三五五”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三”是指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上采取“三化”即项目化、社会化、阵地化;第一个“五”是指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上体现“五结合”即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第二个“五”是指社会实践在内容设计要体现五个方面的结合,即结合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结合首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结合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生态文化繁荣的目标。

2、创新载体,深化品牌,夯实成果。

我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20多年来,实践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各界给予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很高的评价,地方政府和实践基地纷纷发来感谢信和表扬信。社会实践工作成果具体体现在:

一是,社会实践为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做出了贡献。一批批北林学子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砥砺品格、磨练意志,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已经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优秀建设人才,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二是,社会实践发挥了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平台,一代代北林师生将科技、文化的种子撒向祖国的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奋、求实、拼搏、创新”的北林精神,用实际行动服务了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三是,社会实践拓展了学校办学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以社会实践为纽带,不断推动学校与地方、企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成效明显。今年我校先后与北京市平谷区、宣武区、青海省、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一批单位签订了区校共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协议,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和办学资源;四是,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每年组织上百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全面展示了北林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连续十一年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社会实践是我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今年,我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逐步建立起实践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实践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很大拓展。另外,结合我校独具特色的“红绿相映”办学理念实施实践育人,在实践中全面突出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实践中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4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这个暑假,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参加一次专业社会实践,我们观赏园艺专业的实践内容就是到当地园林部门进行了解、访问、索取材料,以及到园艺企事业部门参加社会实践,其中包括调查本行业生产状况和发展前景;了解行业对园艺人才的需求(数量、素质、业务能力等),时间不少于2周。当得知这次暑假要进行社会实践时,我的心情很是兴奋,因为想到暑假过后,我就即将成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为了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从容地走上工作岗位,我决定要好好借这次实践的机会,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充实自己的基本专业知识。

通过联系,我有幸来到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进行社会实践。厦门植物园是以园林风景区建设为主体,具有植物科研科普、旅游服务、园林工程和绿化苗木生产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以植物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驯化的重要基地,植物学现场教学的理想场地。也是进行科学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以及旅游和休憩的最好场所。

植物园已建成的专类园(区)有13个,较有特色和优势的专类园(区)是:沙生植物区、棕榈植物区、藤本植物区、三角梅(市花)园、南洋杉植物区、苏铁植物区、竹类植物区、雨林植物区等。实习一开始,在植物园一位见多识广的分类专家带领下,我与其他几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实习生一同参观了每一个专类园,在这个汇集了6000多种形态各异植物的植物王国里,我们边走边认,一天下来,便认识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植物,有以观赏为目的的:如观花的美蕊花、紫蝉、蔷薇等;观叶的旅人蕉、变叶木、花叶良姜等;观果的吊瓜树、腊肠树等;还有松杉园中姿态各异的金钱松、雪松、落羽杉、活化石银杏等裸子植物;竹径中高低错落、婀娜多姿的毛竹、斑竹、佛肚竹等竹类植物;棕榈岛中充满南国风情的大王椰子、短叶鱼尾葵、加纳里海枣等棕榈科植物;百花厅中清新美丽的王莲、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以保护和展示为目的的辣木、苦楝等乡土树种;以及可以作为经济作物的如糖棕、油棕、伊拉克蜜枣等植物……种类多到令我的眼睛目不暇接,感觉就像是好好地上了一堂观赏植物认种课,真可谓获益良多。

经过了一整天的参观,我们都对厦门植物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徜徉其中,秀丽的自然景观;荟萃的人文景观;优越的区位交通均兼而有之,所以在福建省及海内外都名闻遐迩,游客络绎不绝。

参观过后,我们就开始进行专业实习了,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和其他几位实习生在单位的安排下,分别在引种驯化区、园林设计室、沙生植物区以及组织培养实验室进行了学习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下我就对自己在这几个地方实习的内容和所见所感进行总结。

首先是引种驯化区,这也是我进行实践时间最长的一个部门,据该区班长向我们介绍,植物的引种驯化是植物园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在特色植物的引种驯化与开发应用方面,在我国地方植物园中具有鲜明的特性。厦门植物园建园引种栽培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其中苏铁科、南洋杉科、棕榈科、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凤梨科、旅人蕉科、天南星科、露兜树科、竹芋科植物及三角梅品种等,在国内植物园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或名列前茅。我在实习期间,也看到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花异草,其中有不少竟然都是稀有、珍贵和濒危的种类,对于这些植物,我都一一向精通它们生长习性和栽培要点的班长进行了请教,班长是一位资深的老园艺工作者,在植物园工作时间将近30年,跟上千种植物打过交道,经验十分丰富。她说,建园以来,他们就广泛收集国内外植物资源,并应用生物的变异规律和各种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经过人工选择,栽培驯化,使之成为本地区新的栽培种类。通过引种驯化的手段来达到丰富本地区的植物资源,为农业生产、园林绿化、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服务。现已在国内植物园界占有一席之地,逐渐形成了厦门植物园植物引种驯化的特色,经推广应用后,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现有资料统计,共引种栽培植物266科1494属5160种,这可真是一个令我难以想象的数字,我想,如果要把这些植物一一认熟,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吧,更何况要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懂得种它们,还要把它们种得健康,种得漂亮,那可真的是一门大学问,而我的园艺学习之路,还正刚刚起步,以后我还要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下苦工夫,争取以后也能和班长一样,在引种驯化这个工作上获得一定的收获。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处于炎夏,不少植物在休眠,因此工作相对轻松,我与另几位实习生在班长的安排与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扦插、修剪、施肥和除草、清理残落叶等工作,班长很照顾我们,我们每天工作的时间不长,总是一边工作一边与班长还有其他员工聊着学校的趣事,大家都相处的十分融洽,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工作的同时,我也向班长她们请教了许多有关园艺方面的知识,现学现用,也感到比较巩固,和 班长她们比起来,我真有点像一个初出茅庐,很多东西都不懂得的小丫头,我暗暗下了决心,回学校以后一定要多看点书,好好的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工作就业,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结束了为期一礼拜的引种驯化区实践之后,我来到了园林设计院,设计院这个部门不大,但工作量却十分大,也很繁忙,我到那里的几天,作为总负责的周总工程师手头就有好多项工程同时在忙,后来周工告诉我,由于今年是植物园主要搞建设的一年,园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植物园的发展正面临新的建设契机,结合远景规划,预计的建设目标一是加快植物引种驯化工作,丰富生物多样性。其中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棕榈科、三角梅、旅人蕉科、苏铁科、竹类、藤本植物等植物种类,将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加快专类园区的建设,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预计于20xx年建成25个专类园区,其中仙人掌世界、棕榈植物区、热带雨林世界、藤本植物区都将成为植物园的特色专类园、国内一流的专类园。三是加强植物科学研究,重点解决城市绿地建设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和难题,为构建海湾型城市的园林绿化服务。所以这一年来他们的工作作为植物园工作的重心,故如此繁忙。这次我的实习任务主要就是帮周工他们做一些基本的图纸分类,并且随同他们下到工地去,观看一些即将竣工和仍在建设当中的专类园的建设情况。我是园艺专业的,对工地建筑不太感兴趣,因此把自己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园内的园林设计和观赏植物配置上,我发现植物园的种植设计和一些园林小品的设计真的很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西大门处沿园名石墙右上行沿路可观赏名贵花卉夏威夷椰子、鹤望兰、佛教圣树---菩提树、恐龙时代的植物---苏铁、美洲木棉、小叶榄仁、紫葳和黄花夹竹桃等,在绿色相伴,繁花相迎中进入“万石涵翠”景区,湖光山色,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南洋杉稀林草地以高大挺拔的各种南洋杉为主,以大面积的草坪为基调,恰到好处地利用缓坡地表现高大、宽广的意境,临湖的秋枫树巍然屹立,是不可多得的抗风树种。草坪四周的南洋杉,有些丛植,有些列植,其树干或直或倾,或弯或曲,形态各异,树下草坪如毡,是游人休息、嘻戏的好场所;竹径中千姿百态的竹子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园林美景和竹石相伴的优美画面;棕榈岛三面临湖,青山环抱,湖光山色,风景很是独特。椰林深处有仿傣族小楼形式而筑的茶室,旁有一座荷叶状小桥,游人至此憩息品茶之时,可静静领略棕林风光。数百种棕榈科植物遍布坡上和水边,高低参差,枝叶各异,一片南国海岛风光;蔷薇园是以蔷薇科植物为主,,点缀小品,铺设草坪,现较受观迎的新景区。池畔建有露天音乐台,舞台部分仿玫瑰花瓣形,色彩素雅,是植物园中较为别致,风格迥异的一个建筑小品,表达了专类园蔷薇主题。蔷薇科植物月季、桃、梅等品种别有一番新意新情。我对于自己所看到的这些种植和园林小品的设计都作了一定的记录,植物园的风景如画,真是离不开这些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们,这些设计看似简单,其实却是经过了十分细微的考量的,令我十分钦佩。

在这之后我又来到了沙生植物区进行实习,这里的工作较为简单,仅要帮管理员浇浇水和收集掉下来的种子,还有就是在展区提醒一些游客勿用手触摸这些沙生植物。管理员小李向我们介绍,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是一类为适应干旱环境,由植物体的某一器官,或叶或干或根特化为贮水组织的植物类群,多产于热带干旱地区,种类繁多。它们充满了异国情调,不仅可供观赏,还有食用、药用等经济用途,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有许多都十分美丽和特别,包括令我印象深刻的“中国金琥王”、形似酒瓶的植物——佛肚树、被布包裹的植物——布纹球、会开花的石头——生石花、落地即生根的植物——落地生根和一身是宝的芦荟等,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在这里的实习,真是又让我大大开了一回眼界呢。

第5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保专业;改革;培养模式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植物保护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植保工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式之下创造了新的机遇,更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植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懂得植保专业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懂得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整体把握,制定环保、高效、全面、系统的防治策略,不能为了防虫而治虫,忽略了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2]。为此,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用新理念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探索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不断开创植物保护工作新局面[3]。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类人才、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过专业重组,建立了由农学和植保2个专业组成的农学院,使本校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地配置,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在此背景之下,植保专业近年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广东植保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但近20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农业部门、植保站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传统就业单位需求由大变小,而非传统就业市场却在悄然兴起,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本科招生规模由萎缩转变为扩张,招生与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农业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农业院校植保专业的方向设置,植保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必须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此,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对植保专业的方向进行延伸,并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探索。

1专业方向就近延伸

以往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各地植保站和农业部门工作,就业方向比较固定,而且就业需求也比较大,一般不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因此也没有必要再将专业进行细分。而且社会就业市场对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反映都比较满意,说明该校植物保护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是可行的,符合当时的就业市场需求。

在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传统专业农业类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加大。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本科水平向研究生水平更高级更专业人才转变,因此积极鼓励学生考研,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毕业大潮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此外,本系在2000级专业方向设置上作出了调整,决定除保留一个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外,新增一个植物保护专业城市植物保护方向。

与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相比,城市植物保护培养的目标有所改变,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城市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园林绿化、高尔夫球场、公园及物业小区、文物及图书档案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害生物控制工作,具备城市植保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植保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通过专业方向的延伸,为城市绿化和卫生建设输送一批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拓宽了植保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自加入wto至今,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开放,与世界各国商品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跨国的货物运输将会增多,对各类有害生物的检查把关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各地海关港口及动植检等有关部门所肩负的任务会加重,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同时为了使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延续地更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两年,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学校申报了2个新的专业方向: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

由于扩招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目前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动植物检疫方向仍然在积极准备和筹办之中,还没有招生指标。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2010年将实行分步走的战略,先集中精力筹建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并向学校提出了申报。

2教学内容更新与重组

为了配合专业方向设置的调整,对植保和城市植保2个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作出新的调整。2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不做调整,只是在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的设置上做出相应调整。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继续按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做些调整。为使毕业生能够更快适应农药厂家和销售部门的工作,提高竞争力,增加了一门农药销售学。考虑到果、蔬、花卉植物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病虫种类多,从2001级开始增加了一门必修课园艺植物栽培学。同时要求本系的教师,尤其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原有教师要根据生产实际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以往以稻、麦、玉米等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农业局面已逐渐变成由果树蔬菜、花卉苗木、园林草坪以及经济油料作物与之并存的新的农业格局的转变,不断提高课程实用价值。

对城市植保方向,专业基础课设置了园林植物栽培学,专业课程开设了城市植物病理学、城市昆虫学、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资源微生物及其应用、昆虫饲养技术与应用和资源昆虫及利用等一些与专业方向有关联的新的课程。

在院系重组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果树、蔬菜、园林草坪、观赏花木等植物的病虫害等内容充实和完善到植保教材中,并逐渐成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并且要配有完整的实验实训指导、实物标本、图示、多媒体教学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市场调查,在完善两专业方向设置的同时,积极做出调整,以为正在申报的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方向课程的开设做好充分准备。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4]樊东,赵奎军,张伟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41-44.

[5] 李平.中学体育改革初探[j].新西部,2009(12):215.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第6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校团委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贯彻、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等5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团委于6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通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作了全面的阐述,并对活动主题、内容形式作出了初步的规划;校团委紧接着又在七月下发了“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方案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安排作了周密的部署,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方针路线,开展丰富多彩,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旨在加强我校青年同学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他们将在实践活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组织“新农村建设”博士生考察服务团于7月8日至11日在连云港东海县进行为期四天的新农村建设实地考察。同学们本着“磨练自我,服务农村,造福社会”的宗旨,认真扎实地组织开展了本次暑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活动。

(一)筹措准备阶段——未雨绸缪、加强组织

1、认真动员,精心组队。按照惯例,本次的实践活动除博士生外,主要由04级本科生组成。由于本科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相对有限,因此加大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必要。通过文件通知,材料学习,使得全院本科二年级的同学对社会实践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早在6月底,本科生部的报名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报名人数众多,远远超出需要的人数。经过对所有报名者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成员名单。7月7日,在院团委学生会例会上,辅导员庄森老师就暑期“三下乡”人员名单进行了口头通知,会后学生会办公室正式下发通知,正式确定了高杰、陈琼、甘立胜等十名本科生成为队员。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实践服务工作的不同需求,学院还召集了不同年级,不同的学历的成员,总共有两位老师、四名博士生、一名硕士生和十名本科生组成了新农村建设考察服务团。

2、加强组织、明确分工。考虑到服务团成员特殊的专业背景和应对考察的实际情况,新农村建设考察服务团一行17人被分成两个小组,每一组有一位老师带队,分别前往连云港市东海县不同的乡镇进行实地考察。在深入各个村走访农户的时候,分工则更加细致,每个小组都又被分为三个小分队,分别前往不同的农户家进行调研。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考察团内部也成立了专家组、宣传组、博士组、本科生组等,各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

3、熟悉情况,拟定实践内容。新农村建设考察服务团在下乡之前,就通过因特网查询了东海县以及石榴镇、房山镇的详细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拟定了以科技支农和农业区域规划为主的活动内容,选择了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村现状问卷调研和召开新农村建设主题座谈会三个调查步骤。

4、领导重视、专家指导。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动员大会上,院领导对此次“三下乡”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队在“三下乡”活动中不但要规范化,还要基地化、科学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领导的一席讲话鼓舞了“三下乡”志愿者,也使得我们在下乡过程中要注意许多以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学院还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带队进行指导,保证实践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还邀请前两年参加过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同学在全院召开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经验总结交流会,为这届服务团成员提前热身。

5、积极准备调研问卷、宣传资料。为将此次考察活动进一步深入进行,考察服务团精心准备了调查问卷。指导老师和队员们一起,在学习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材料的同时,通过网络、相关书籍、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条文,以及学院专家、学者的建议,编辑整理了“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另外为达到“送科技到户”目的,服务员团结合当地实际,通过精心挑选,还带去很多科技宣传资料,向当地群众发放。

(二)实地考察阶段——不畏艰苦,依托专业为农民服务

1、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农业生产排忧解困

7月9日上午,在团县委李书记的带领下,第一小组前往县城郊石榴镇进行参观考察。镇韩书记负责接待工作。农经站范站长对石榴镇农业生产状况作了一个简要介绍。石榴镇地处城郊,利用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现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种植以简易拱棚等为主。农业企业,大户养殖少,种植面积广。接着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参观了当地的蔬菜种植基地和果树栽培基地。

行动一、参观西榴村蔬菜种植基地。据该村村委李书记介绍,村蔬菜种植面积近2000亩,全村共3922亩土地。在11。5期间,村委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未来4年内,争取在不增强群众负担的情况下投资30万建立西榴村蔬菜基地;新建四个电站;修两道共5000米的水渠,解决缺水问题;普及沼气,减少污染,变废为宝;植面积扩大到三千亩以上,进一步规范种植。规划一个约50亩的市场,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预期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在该村7组村民孙秀梅的豇豆田中,我们看到,豇豆长势喜人,据她介绍,她家种植豇豆4分地,此季连续收获能达到1800元。换季后,可以种植水萝卜,季收入能够达到2500元。考察团成员们在了解了豇豆的生产情况之后向孙秀梅讲解了在豇豆种植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告诉她一些比较先进的,科学的生产方法,最后还向她赠予了农业科技读物,希望能够帮助农民朋友更好的从事农业生产。

行动二、参观杨圩村果树栽培基地。该镇桃树种植面积达80亩。据包产大户李兰廷介绍,当地土质适于种桃,尤其是黄桃,品质好,个头大,成熟期早,头年亩产达2000斤,第二年就能达4000斤,第五到第七年就能达10000斤。他已投资7万元在自已的40亩桃园上。但在实际栽培中,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他种植的黄桃虽然口味香甜,但是因为侵染病虫害,卖相不好,只能销往罐头厂进行深加工。除此之外,由于黄桃采收后,果肉容易变软,在自然条件下贮存期限不宜超过一天,大大影响了其经济价值。他也曾请了技术人员帮其处理,但是光治虫不治病,效果并不明显。见到南农大学生,他分外热情地介绍了自身情况,并希望师生能为他提供帮助。实践队员们返校后经过多方求证,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并以信件的方式告知了李兰廷。

与此同时,第二小组一行7人在县农业局刑局长的带领下,由农学院段平华老师带队,前往房山镇。在房山镇政府,尹镇长对该镇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兴谷村和山前村。通过与农户的深入交谈,队员们了解了该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在调研的同时服务团还针对农户的需要发放了一些农业科技书籍、回答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2、走访农户,深入进行访问调查

7.9下午,新农村建设博士考察服务团一行17人兵分两路分别去东海县不同的乡镇深入农户进行调研.第一小组7人跟着带队老师去了石榴镇.上午参观了蔬菜种植基地和桃园之后,队员们就马不停蹄的带上调查问卷,农业科技读物和一些赠与农民朋友的相关资料开始了调研工作。

第一小组又分成了三个小分队,开始入户调查。一开始村民有抵触情绪,觉得调研是搞形式主义,经过队员们的耐心开导,和农民朋友们坦诚交流,他们才逐渐不再拘束不安,而且还向队员们诉说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调查中大家发现村子里大部分村民的生活还算富足,但是贫困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

农户甲,31岁妇女,家有四个小孩,第一胎是一个女孩,现在十来岁,第二胎是三胞胎儿子.现在只有四五岁.家庭贫困,丈夫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家里农活和抚养小孩的重担都由她一人承担,婆婆不帮助其照顾小孩,平时都是邻居帮忙才把小孩拉扯大。她曾要求村政府帮助其调解这一纠纷,并且已经缴纳了200元钱的手续费,可是政府却迟迟没有为其解决问题,甲因此认为政府乱收费,不为农民办实事。

农户乙,51岁妇女,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也不和睦,经常因为经济问题而发生争执,说到这里,乙潸然泪下,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感到痛苦不堪,她很希望能够住到镇上,但是因为没有钱,这个愿望不能实现。

农户丙,以前的老村支书,备受大家的爱戴,是大家公认的不贪污,不受贿,不拿公家的一针一线的好干部。但是退休以后基本生活却得不到保障,他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救济。

农户丁,他种植的西红柿因为病虫害而溃烂,严重影响了西红柿的经济效益。目前,这一病虫害没有办法根治,丁希望得到时间队员们的帮助,解决这个难题。队员们已经把情况详实记录下来,并在返校后的第三天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了解决方法,并告知了农户丁。

村民中部分人不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之甚少,并没有亲身体会到实际效果,觉得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但是由于近年来上级加大了检查力度,乱收费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可是村民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公共设施十分欠缺,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村里只有小学一到三年级,看病也只有一家小小的门诊,每家都是用自家建设的简易厕所,不但不卫生,而且不方便,环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村里的垃圾长期没有人清理,很影响村容。

第二小组在房山镇进行问卷调研。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该地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在规划好的350亩地上建设好整齐的房舍、便利的交通、完备的公共设施等,真正达到新农村要求的“发展生产、经济增收、管理民主,整洁卫生、乡风良好”的标准。调研的同时队员们和农户热情交流,可以看到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满意和对未来的期待。

3、举行座谈,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

新农村建设考察服务团多次与当地政府举行座谈会,既交流了经验,也加强了与当地政府的联系。

7月8日晚,服务团与东海县团县委和县农业局的各位领导共同召开座谈会,会议就如何实施和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问题展开,双方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会上,邢局长简要向大家介绍了东海县的当前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村建设情况,客观的分析了当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征对这些问题,大家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些合理可行的方案: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趋利,更要弊害。优势要进一步发展,问题更需要尽快解决,而服务团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去解决问题的。

东海县团县委和农业局的领导们肯定了服务团此行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服务团的工作,并积极配合接下来的的下乡调研活动,给队员们的工作减轻一些压力与负担.县团委和农业局表示一定辅助和配合服务团的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并尽可能得为大家提供一切能够提供的资料和文献.

本次座谈会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为今后下乡调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也加深了我们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使调研工作得以更加顺利的展开。

7月10日上午,服务团与连云港东海县当地政府召开座谈会。会议由农业局党组李书记主持,东海县王副县长在座谈会上了发表了重要讲话。

王副县长在座谈会上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作了重要报告,在报告中他对东海县的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作了总体规划,从粮食生产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政府政策引导到龙头企业扶持等众多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且以图表的形式分发给在座所有与会者,让大家都参与到东海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大讨论中。

会上,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就水稻种植,蔬菜栽培等问题和与会的作物栽培专家,植物保护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发展东海县的特色产业蔬菜、瓜果生产献计献策。同时,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在东海县的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高度评价了东海县农业产业所取得了成果,并进一步展望了东海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景。

本次座谈会是对这四天来的实践活动的总结,肯定了大家在考察服务过程中做出的成绩,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考察服务工作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三)实践总结阶段——认真总结,让实践效果更加深入

在2006年暑期炎热的日子里,在团省委的关怀指导、学院领导的关心以及连云港当地政府支持下,在带队老师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给连云港的农民朋友带去了知识,带去了技术;为当地农民朋友解决了一些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为农民朋友办了几件实事。

2.和当地政府加强了联系,为以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

3.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献计献策,为农业区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尽快实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通过深入农户问卷调研或得了很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农村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

5.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不仅宣传了农学院,更提升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南京农业大学始终活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上。

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受到当地政府以及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以及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新华社、新华网、新浪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西部在线等媒体都对这次农学院赴连云港考察进行了详细报道,在我校新闻网的要闻导读上也可以看到相关链接。

第7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 生态校园 农业种植 生物学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Q-331 文献标志码 B

为贯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小学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要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特色校本课程。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教育部等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的活动,此后生态校园的建设成了众多学校关注的话题。生态校园从园艺栽植、农田开垦等方面,将农业种植作为校本课程引进校园,既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又能绿化校园环境,同时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1 校园农业种植现状

目前,我国将农业种植引入校园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北京、上海两地较为普遍。如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以“校园有机农场”生物创新实验室为母体,在中小幼多个试点学校建立子实验室,并通过行动研究开发跨学段、贯通式“校园有机农场”校本课程,种植品种涉及季蔬菜、组培草莓、温室花卉等主题,取得初步成效。在北京,农业种植园在许多中小学里都各具特色。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小学培育阳光蔬菜房,学生在课外时间体验油菜、水萝卜、菠菜等的种植,观察蔬菜长势并进行研究性学习;北京航天中学设立太空种植基地并开设“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的培育及种植技能培训”课程,让学生在体验种植太空种子乐趣的同时,领悟科学探究思路;还有学校分配科技科技责任田、学生种植区等,每个班负责和维护自己种植的区域,学习嫁接和温室暖棚等农业技术,最后在全校进行评比展示。

总之,农业种植逐渐以各种面貌渗透在不同校园里,种植的品种多样,模式新颖,在小学比中学更为常见和广泛,且多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中学阶段的课业繁忙,知识任务压力大,学生只能利用较少的课外时间或选修校本课程进行此项活动。在考察各校不同种植现状后,我校根据本地特色和实际情况开设农业种植校本课程:① 搭建农业大棚,建设“超级庄园”,施种西红柿、南瓜、玉米等瓜果蔬菜,并辅以花卉苗木的栽培,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② 开展各种科技实践和实地学习活动,如“走进农业课堂”“把技术带回校园”等,定期给学生普及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③ 实施班级承包责任制,同时在班内成立各小分队,负责种植、看护、摄影、记录、宣传等任务,及时交流心得体会。

2 农业种植对生物学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农业种植的发展依赖生物技术的推进,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得以运用和体现,两者息息相关。核心素养自提出就受到众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其中生物核心素养指学生持久的品格和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后终身受益的结果,能展现生物学课程特有的育人价值,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要素。实践表明,在校园开展农业种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物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2.1 体验农业栽培,培养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的思维。它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现今应试教育环境下,中学生在大量习题训练中较易形成思维惯式,不利于其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我校自开展农业种植校本课程以来,学生有了合理的时间投入到农作物栽培当中,教师可将书本中抽象枯燥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主动尝试分析问题,从而起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用。

例如,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一课中,学生只在课堂上认识豌豆及其后代分离的现象,缺乏形象生动的感知。但学生在自主栽培豌豆的过程中,既能亲身体会自花传粉和闭花传粉,也能直观地区分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更能实际操作人工授粉,领悟其中先去雄、后套袋、再授粉、后套袋的科学思路。这种直观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给学生创造了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情境,学生仿佛变身为当年的“孟德尔”,追寻科学的奥秘。又如,在“光合作用”一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多样的相关实验研究,学生在栽种瓜果蔬菜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素材,可利用不同颜色的大棚探索最利于光合作用的光照类型,并设置多组对照寻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这在锻炼学生动手技能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比较,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案,概括并总结出自己的实验结论,大大提升了理性思维能力。

2.2 参与实践活动,引领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生物课程的重要因素,它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其本质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核心内涵包括探究的问题、方法、过程、结果和交流,此外还包括科学态度和精神。经实践表明,教师整合农业资源展开实践活动,能有效引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

如在“把技术带回校园”活动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培训活动,并倾听专业人员的系列讲座等,学习无土栽培、高产量蔬菜、稀有水果、诱变育种等多项现代化农业技术。技术是科学探究得以进行的关键要素,一项好的技术可以推动科研的顺利进行,因此学生在把所学知识内化后,将技术选择性地应用于校园农作物种植中,既走近了生命科学前沿,又促进了相关作物实验的进行。

“把技术带回校园”活动使得校园农业种植活动得以拓展和升华。学校同时开展了“选择探究课题,撰写科技论文”的系列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平时的栽培实践发现问题;在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组队开展科学探究;经过方案的筛选和数据的处理,最终都取得一定的科学成果。学生开展的“探究番茄的最佳种植条件”“金属离子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等探究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通过学生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和科研热情。

2.3 建设生态校园,提高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指具有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能基于生物学的认知积极主动地参与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相关的讨论,作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是贯彻可持续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举措,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在陕西就有某些学校为促进校园种植、美化校园环境,通过改厕建设沼气池,带动清洁能源的利用,树立学生的环保观念。

我校鼓励所有师生参与生态校园的建设,如开辟农业生产实践区作为生态庄园。学生在参与劳作、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农药和化肥等各N污染因素对作物和土地的危害,明白水资源的节约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农业科学的热爱,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态意识。又如学校在课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并组织学生展开环保问题的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在接触大气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等的过程中投入到改善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中,逐渐强化环保意识。

3 现阶段存在问题及相应优化策略

3.1 拓展农业基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农业种植课程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基地面积不够,资源利用低下,导致许多活动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经调查发现,许多学校将“超级庄园”移到了屋顶,如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将农田、学校、花园巧妙结合,利用教学楼的屋顶打造有机农场,既对这片曾作为农田的土地表示敬意,又可随时将作物收获送进食堂;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打造空中农庄,将花草、蔬菜和杂粮一并移上房,学生投入到播种、收割、采摘的全过程。因此,为拓展农业基地,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考虑以屋顶建造农作物庄园,将不失为一项有用的举措。

3.2 培训学科教师,强化师资团队

由于此项校本课程涉及的内容领域非常广,且某些活动主题具有较强的专业偏向性,现有的学校教师较难完全驾驭技术操作领域并满足课程的需求。这将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学生种植遇到困难时教师无法及时、充分地给予指导,使得“有生无师”的现象频出,某些农业基地也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致使资源浪费。可见,学校应该定期培训学科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术素养,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从而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就近邀请相关社区人员、企事业人员或专家学者加入到指导团队中,如上海青浦高级中学就与上海市农科院专家团队签订了共同培育“精英学生”计划,建立了“1+1+X”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培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对培养高级应用和创新能力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逐渐把植物学实践基地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很好地建设好校园绿色生态环境,而且也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效率。

1 校园植物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植物学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建立是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关系到实习内容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校园植物学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园植物的教学价值,为学生观察与识别植物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能及时的为植物学教学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校园植物现场教学,使授课形式生动、具体、活泼,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刻。

1.1 校园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与保护

吉林农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重要人才培养摇篮和科技创新基地。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19公本文由收集整理顷,拥有花园式的校区,经过几十年的绿化,形成了品种多样、类型较全的植被。是一座活生生的植物标本馆,有油松、樟子松、落叶松、旱柳、垂柳、山杏、山桃、山楂、加杨、新疆杨、蒙古栎、梓树、黄菠萝等500种以上种子植物,校园植物是最方便、最常见、学生最易接触和观察的对象,不但在绿化、美化校园,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及良好的育人氛围,为植物学的教学与实践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1.2 引进绿化树种及长白山特有植物资源

校园这几年不断引进大批乡土树种及一些较好的外地树种。考虑观赏效果与生态效益相结合,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景观效益,适当选择一些常绿树种,使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合理。最近几年校园内引栽了一些适合长春市生长的常见绿化树种,如乔木有红松、稠李、色木槭、茶条槭、假色槭、垂榆、紫叶李、花萩、文冠果、紫穗槐、刺槐、白桦、水曲柳、接骨木、胡桃楸、火炬树等;灌木包括榆叶梅、紫丁香、暴马丁香、黄刺玫、东北连翘、锦带花、龙牙楤木、长白忍冬、金银忍冬、圆锥绣球、桃叶卫矛、红瑞木、堇叶山梅花、鸡树条荚蒾;绿篱包括水蜡、小叶丁香、珍珠绣线菊、家榆;藤本包括五叶地锦、爬山虎、山葡萄、杠柳、南蛇藤等。校园经过多年建设,绿化植物种类较多,分布相对集中,已经成为很好的植物实践教学基地,为植物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3 建立数字植物资源库

校园植物资源丰富,而且实践教学学时有限,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领会所学内容,发现了新的科属植物也很难判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应用,我们在教学网站上建立植物标本库和植物资源库,从而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制作的新标本以及发现的植物也可以很容易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学网站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植物学课件、实验资料及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校园植物学实践教学基地功能

2.1 教学功能

实践性极强的农学学科,如果离开实物材料与活体植物标本,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作为我校农学、植保、园艺、园林、设施园林、花卉学、生态学、生物科学、资源、水保等本科专业的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基地,每学期有近千名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实验和科研活动。春天遍地堇菜花开,夏天芍药满园,秋季菊花盛开,冬季松柏长青,植物形态教学、活体标本的教学不受季节限制,学生也可定期在园内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丰富的物种资源是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教学最佳的实践场所,结合地形地势的植物配置为群落多样性的教学提供了部分模型,根据生态习性构建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学习园林生态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如红松、云杉、梓树等是林学学生直观认识林木的校内最佳场所。果树和蔬菜及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品种为园艺学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植物材料。活血丹、柴胡、防风、当归、败酱等药用植物则是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校内最佳实习场所。

2.2 社会功能

校园是学校对外交流宣传的特色平台,强化了外来人员对学校的深刻印象和美好记忆,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美丽的校园作为交流宣

传的平台扩大了学校影响,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2.3 科普功能

通过校园植物标牌上的植物名称和简介,可以使一些其他专业大学生学习到我国大量植物精华及其科普知识与前沿成果,使进校参观的中小学生及其他外来人员学习到许多植物科普知识,通过植物和说明牌来唤醒民众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多样的植物物种,优美的园林景观,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科学内涵,不仅是教学与科研平台,还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知性空间。

第9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实践教学 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

建设应用型大学是我校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改革目标,实践教学部分是我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主要手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我校大力发展药用植物相关学科的专业改革,与本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亟待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的实际社会需求相吻合。随着中药产业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培养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的高等中药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中药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1]。药用植物涵盖的科属较多,植株形态各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药用植物的感官认识及识别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把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了解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有所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科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本学科更深刻的认识。

一、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概况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门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与环境条件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手段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应用学科。研究对象为各种药用植物,研究目的在于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科属及类群的要求,提供适宜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及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从而实现中药材品质“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涉及的学科广泛,包括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农业相关学科门类,以及药物化学、中药学等医药学科门类;涉及的植物种属种类数量庞大,不仅囊括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还包括多种观赏植物和食用菌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多学科、多领域性使得药用植物栽培实践教学部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药用植物栽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和产学研基地建设。近年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植物生产教学部不断进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践教学部分的改革,建立了药用植物标本园和多个产学研基地,丰富了学生实习场所和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兴趣,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校园内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实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脚下,校园内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木本类药用植物木樨科丁香、木兰科白玉兰、豆科槐、银杏科银杏、茄科枸杞及蔷薇科桃、杏、山楂等几十种,以及上百种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包括堇菜科紫花地丁、车前科车前、玄参科地黄、蔷薇科月季、毛茛科芍药及菊科小蓟、泥湖菜、蒲公英等。校园内丰富的药用植物种类,为学生识别药用植物、观察各种药用植物物候期特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传统的实践教学实习模式是集中某个时间进行授课实习,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分散进行实习教学,根据各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习性,分为早春型、初夏型、夏秋型等多个时期,针对性地观察相应科属及类群的药用植物,使学生通过感官认识增强对药用植物的识别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查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了解各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活性成分、药用功效及适宜的生活环境。

三、药用植物标本园实践教学

药用植物具有较强的道地性,特定的药用植物种质在特定的产区需要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才能保证中药材产品质优、品质稳定、疗效可靠。大多数药用植物分布区域局限,限制了学生对药用植物识别种类的数量。为丰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践教学部分的内容,增加学生认识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植物标本园建设成为近年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业综合改革的重点方向。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约2400m2的药用植物标本园,计划搜集的药用植物种类以华北和东北地区道地药材为主,西北、西南及华东等地区的道地药材为辅。实践教学内容涵盖药用植物从播种、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采收和产地初加工整个生育期的实践,使学生在经历药用植物整个生育期的栽培生产过程中,深刻了解各种药用植物的各个生育时期的形态特征,不仅巩固了理论教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此外,专业综合改革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的集体式,实行责任制制度,每位同学负责特定的药用植物生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实行交流制制度,定期总结和分享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收获更多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表明,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仅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到今后从事中医药学相关工作的能力与水平[2]。

四、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

为充分发挥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作用,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开展校企合作,对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全面建设使之满足课程教学需求[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与秦皇岛市红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和中药材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个产学研中药材生产基地,基地种植药用植物种类上百种,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和多年的种植经验,并拥有全套药用植物产地初加工技术和配套的加工设备。安排学生在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实践教学,包括播种期、营养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及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等各个阶段,通过产学研基地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一线,能够实际了解药用植物栽培生产过程的关键栽培技术和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五、实践教学考核

教学实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切身了解实际生产需要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教学改革前,大多数学生把实习当做游玩,在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实习的价值和作用。与传统参观实习模式相比,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实习改革最大的突破点是实行考核制度。考核方式可以根据实习地点设置不同的方式:(1)校园内实习考核为药用植物的辨识、所属科属、药用部位;(2)标本园实习考核为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力;(3)产学研基地考核为药用植物实际生产问题的解决能力,包括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根据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本学科专业知识的考核、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考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实习质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

结语

实践教学改革证明,教学改革能够显著提高《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实习过程中,了解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分布与现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了解栽培药用植物的关键技术、生产中的实际操作和生产问题,以就业为导向,激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改革的实行,对于培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成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长利,王梦琼,高伟,等.校园药用植物识别与种植的教学实践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254-25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