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拳击教学范文

拳击教学精选(九篇)

拳击教学

第1篇:拳击教学范文

[关键词]拳击;教学;创新

随着高校拳击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拳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逐渐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并且制约着拳击运动的发展和进步。拳击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调动高校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拳击和喜欢拳击,提高拳击教学的效果。

一、“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指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拳击活动以及智力投入和情感体验,从而获取对拳击知识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的体验学习,“体验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和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通过营造学生自主参与以及积极求知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进行体验学习,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适合自身的拳击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发现学生的表现欲,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二、“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引导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讨论研究归纳总结出获取拳击知识的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教学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拳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拳击运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如拳击中防守反击课中,教师可以提出:“当你的亲人或朋友遇到歹徒时,应该如何应对歹徒?”通过教师设置的悬念,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拳击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引导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是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发现拳击知识,掌握拳击知识。“引导式”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再由教师全面补充教学知识,最后通过教师检验学习成果。如拳击中防直拳课中,教师提出:“当对手向我们直拳攻击时,应如何防守?”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间到后,教师补充学生讨论中的不足,完善学生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让学生演示拳击防守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三、“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方式以获取拳击知识和技能,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经验,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探索式”教学方法运用到拳击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学习拳击和理论知识和拳击技能,还能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习惯,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索式”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学生通过探索以及教师的辅助完成目标,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和巩固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评价。如拳击中拳击战术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自主备课、授课以及制定教学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做教师进行授课。学生通过备课过程中不断寻找和整理资料,从而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拳击知识。在学习计划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在学习计划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和指导,并且学生探索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的成果,并与同学共同评价,补充学习计划中的不足之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获取拳击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拳击教学改革的需求。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体验式”引导式”“探索式”的创新应用,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教学明显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强.浅谈拳击教学方法的创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05(12):134-135.

第2篇:拳击教学范文

关键词:比赛;教学实战;血乳酸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788-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utstanding Boxers' Blood Lactic Acid after Teaching Actual Fight

and Competition

BA Yiming1, ZANG Guangyue2, ZHANG Chuanliang3

(1.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Sheny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enyang 110032, Liaoning, China;

3. Boxing Team, Guizhou Sports Team, Guiyang 550002, Guizhou,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aster the blood lactic acid situations in the boxing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ctual fight, we regarded 24 Chinese outstanding boxers who were preparing for Athens Olympic Games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monitored their blood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s after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ctual figh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f the intensity of boxing competition was high, the athletes' nonaerobic metabolism ability would be expected to be high in competitions. Athlete's recognition for teaching actual fight and the intensity did not reach the competition's requirements. The training effects of teaching actual fight did not entirely reach prospective purpose. The training method of event endurance for lactic acid of high level boxing players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ctual fight ne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competition; teaching actual fight; blood lactic acid

通过对备战雅典奥运会的国家拳击集训队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进行监测,以及对参加2003年10月重庆全国拳击冠军赛的国家集训队运动员赛后的血乳酸进行检测,从血乳酸的浓度反映男子拳击实战和比赛中的运动强度和代谢特点,从而为教练员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与合理掌握训练和比赛的负荷量、强度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备战第十一届世锦赛的中国国家男子拳击集训队运动员24名,平均年龄(24.88±2.76)岁,平均身高(174.83±9.36)m,平均体重(66.83±15.40)kg,平均训练年限(9.17±1.83)a,分别来在11个级别,其中国际健将6名,健将12名,一级运动员6名。体重在60 kg级以下的运动员为小级别组,体重在64 kg级以上为大级别组。本研究对象常年参加系统的拳击训练,每周的训时间>20 h。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仪器 便携式京都血乳酸仪(日本),试剂条批号:L3G05A。

1.2.2 测试方法 在雅典奥运会前正常训练期间,测定教学实战后3 min手指末梢血的血乳酸浓度。并于2005年世锦赛中,测试18名参赛的国家队运动员比赛后3 min的血乳酸浓度,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 统计方法 测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从表1可知,世锦赛赛后全体运动员的血乳酸结果为(14.82±2.04)mmol/L,显著高于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的浓度(P

与全国比赛不同,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结果显示,小级别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为14.98±1.64 mmol/L,非常显著高于教学实战后大级别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P0.05)。

3 讨 论

3.1 国家队运动员教学实战和比赛后的血乳酸水平 当前拳击比赛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战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拳击集训队为了检验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比赛经验,每周都例行安排教学实战,使训练能更接近实战或达到比赛的要求,这关系到怎样科学的安排训练内容和合理掌握训练负荷量及强度等问题,所以有必要掌握运动员在教学实战和比赛中的运动强度,并结合运动员场上的表现,为教练员指导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

本研究检测的不同级别的国家集训队教学实战后和全国比赛后血乳酸浓度分别为(12.92±3.28)mmol/L和(14.82±2.04)mmol/L。

测试时间的确定:本文在拳击实战和比赛后测试血乳酸的时间为比赛结束后3 min。目前,拳击比赛后的血乳酸峰值出现的时间和测试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业余拳击比赛时要戴头盔和拳套,这给测试带来了操作上的不便,此外考虑到比赛后还要接受裁判胜负的评判并走下拳台,所以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测试。但通过实践摸索,赛后3 min的时间里运动员足够完成接受评判、走下拳台摘下拳套并走到测试地点等活动,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比赛,笔者选择了赛后3 min作为统一的测试时间,而且这一时刻的血乳酸浓度比较接近文献报道中的峰值水平,因此本研究以比赛后3 min即刻作为检测时间。

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定和分析血乳酸能了解运动时的能量代谢特点。一般认为,在训练或比赛时测得的最大血乳酸越高,说明机体产生和耐受乳酸能力都较高。但最酸值并不是每一次全力运动都能获得。有研究表明,测定赛后的血乳酸值是获得运动员某项目最大血乳酸值,从而确定该项目最大无氧能力的较好办法[2]。1985年R.伯杰提出“业余拳击运动比赛中无氧供能占60%”的理论[3]。随着业余拳击水平的提高和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近年来业余拳击比赛规则的一些改变,很多学者研究证实,目前的拳击项目专项耐力素质的特点是以无氧代谢功能为主[4,5]。从本文的测试结果看出,比赛后的血乳酸浓度平均都在10 mmol/L以上,支持“拳击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这一观点。说明拳击比赛的强度很大,比赛对运动员无氧能力要求高。

3.2 国家队运动员世锦赛比赛后与教学实战后血乳酸浓度的比较分析

3.2.1 比赛后血乳酸高于教学实战后血乳酸浓度 从检测结果看到,世锦赛后血乳酸浓度为(14.82±2.04)mmol/L,显著高于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的浓度(P

安排教学实战的目的主要是让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从实战出发,积累比赛经验、检验训练效果,要求运动员不论是在技战术上还是在运动强度上都要达到并超过真实的比赛。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受运动方式、年龄、肌糖原贮备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情绪紧张可造成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因而可使血乳酸增高。从本文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看出,同样是四个回合的比赛过程,正式的比赛后血乳酸浓度要高于平时的教学实战,说明比赛的竞争更加激烈,精神和情绪更加紧张,比赛的强度变得更高。但这一现象又说明了运动员对于教学实战的重视程度以及比赛强度没有达到比赛的要求,因此教学实战的训练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

3.2.2 不同级别运动员在比赛后血乳酸浓度的差异 通过对世锦赛的监测发现,小级别运动员赛后血乳酸浓度虽然高于大级别运动员,但并没有统计学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比赛当中大级别运动员的比赛强度与小级别相当,并没有表现出教学实战中大级别强度偏低的现象。而大级别比赛后的血乳酸非常明显的高于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浓度,这就更加证明,比赛与教学实战的强度差异主要表现在大级别这一群体。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大级别由于体重以及技战术特点等原因,除个别大级别运动员偶尔出现教学实战后血乳酸值超过比赛外,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浓度偏低,比赛过程中暴露出专项耐酸能力不足的问题,这说明在训练和教学实战中的强度偏低,机体的抗酸、耐酸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疲劳,这一状态不能满足比赛的强度和要求。因此在大级别专项体能训练规律与方法的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只有在今后的训练安排和训练效果的控制上加大力度,大级别运动员才能在今后的比赛中以充沛的体力完成比赛。此外还反映出大级别运动员参加教学比赛的思想重视程度、心理紧张程度不高。所以在教学实战的组织安排、比赛环境与心理气氛的营造、比赛强度的要求等方面多下功夫,最大限度的接近甚至超过比赛强度,并有针对性地安排最酸耐受训练,创造出超过比赛强度的训练效果。

4 小 结

1) 拳击比赛中的运动强度比较大,比赛后的血乳酸浓度平均都在10 mmol/L以上,支持“拳击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这一观点。2) 运动员对于教学实战的重视程度以及比赛强度没有达到比赛的要求,因此教学实战的训练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3) 拳击运动员尤其是大级别,其专项耐酸能力训练方法及教学实战的质量有待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8.

[2] 郭玉成,等.国际性比赛对我国散手运动员心率、血乳酸、血尿素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9,14(2):62-65.

[3] R.伯杰.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59-65.

第3篇:拳击教学范文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97-02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中孕育而生的,它在技击、养生方面的卓越功效,以及它的文化价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重大的传承意义。

一、中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实践教学、轻理论研究与拳理推广的现象,往往把以“太极阴阳学说”为基础、以“松空、松无、无形无相、全体透空”为最高境界、追求松柔功夫的太极拳教成了“太极舞”,一是不能真正体现太极拳的技击、健身理念;二是把套路招法当作教学重点,把太极内功教成了“外家拳”,完全脱离了“松柔、松空、松无”之根本。

二、中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学习黄金时期,身体素质好,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悟性高,学习太极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老师引导学生克服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本着学拳先明理的宗旨,依据太极拳的阴阳学说,按太极拳松柔的特性循规蹈矩去修炼,外有安舒中正,周身不挂力,内有心、神、意、气精神上的安静,坚持松、柔、圆、缓地轻慢行拳,就可以达到防身自卫、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大学生毕业后踏上社会,将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整体素质高,对周围人的影响力大,能将在大学阶段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广泛的推广,包括太极拳等健身功法,所以,大学生对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对太极拳的发扬光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太极拳教学发展思路

1.加强太极拳理论研究与拳理推广,编写科学的太极拳修炼教材

太极拳博大精深,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它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缺乏拳理指导的练习将会事倍功半。学拳先明理,拳理明白了,自然就不会走弯路了,太极拳动作缓慢,呼吸自然深长,是自然的气功;动中求静,是静功;内劲节节贯串,是导引;注重虚实变化,是阴阳学说;对敌无定法,因人为法,反对主观制敌,符合唯物辩证法和孙子兵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传统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包括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吴图南的《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杨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等经典理论,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明阴阳懂虚实,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现代太极拳的研究更应该依托高校,邀请一些著名的太极拳家和其他中国传统内家拳的大师,成立专门的拳术研究机构,加强对太极拳传统拳理拳法的研究,探索出严谨、科学的修炼体系,从使太极拳修炼者早日内功上身入手,早出效果,提高修炼者的自信心,使太极拳师资队伍快速的壮大起来,解决当前太极拳名师青黄不接的困境,为太极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多年来,高校太极拳教学一直以简化24式太极拳作为教学内容,只有少量的动作方法的内容,缺少科学的太极拳理论和修炼体系的支撑,这些类似舞蹈或慢速长拳的内容根本就不能引起大学生的练习兴趣和重视,更不能使学生认识到太极拳的本质,学生往往是仅掌握了动作方法,充其量练了个形似神离。所以,解决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要编写出系统的、科学的教材。

2.在太极拳教学中必须突出其技击性

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的精髓所在。时下很多人都认为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其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练拳者)没有真正见识过太极拳打人,对太极拳的本质和科学性认识不清,虽然,太极拳的流派众多,但每一种太极拳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有比较高深的技击功夫,都有与众不同的技击训练方法,恰恰是他们精湛的、超人的拳技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学练,太极拳之所以为“拳”,实质上就是技击之道,太极拳通过桩功套路动作和推手的反复练习,使意、气合一,达到身体空灵,刚柔相济,八面支撑,松活弹抖,为太极拳技击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迅速培养出大量太极高手,能与国内外各种拳种流派分庭抗礼,在技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习练太极拳的兴趣,使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太极拳修炼队伍中,大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好奇心强、勇于表现自己,对武术技击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不还太极拳以本来面目,必将长期严重制约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3.集百家之长,研究出科学的太极拳训练方法

在太极拳圈子里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事实上,在任何领域,要想达到顶峰,不仅要勤学苦练,更要有悟性,克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功。但是近代太极拳大师吴图南曾经说过,只要训练方法科学,三到五年是可以培养出有功夫的太极人才的,这说明科学的训练方法才是培养太极人才的根本,必须是苦练加巧练,太极拳科学训练体系的研究,要像大成拳(也叫意拳)那样,思想上不保守,抛弃门户之见,互相交流,本着弘扬太极拳传统文化的想法,集百家之长,探索出内功增长快、体用敏捷的科学培训方法。

站桩是传统武术中培育“内劲”的基础功法,也是打开神秘中华武术大门的钥匙,很多门派都有站桩,如意拳,就有健身桩和技击桩,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门内家拳种,它的基本功也是站桩,有无极桩、太极桩等,只有通过站桩练出内劲才能以不同视角去领悟太极拳,才能体会到太极拳的无穷奥妙,才能掌握传统武术的精髓。

4.提高太极拳教师队伍水平

太极拳的继承、传播需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太极拳功夫有相当的水平,积累了丰富的拳理和拳法修炼经验,能按太极拳修炼层次规律的教学培育新人的太极拳教师。现有高校太极拳师资人才受太极理论修养和习练水平的限制,一般还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技击性,对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内涵也阐述不清,他们只是把太极拳的套路动作方法教给学生,完全偏离了太极拳的本质和精髓,造成大部分习练者只重套路学习,用以健身或技击,却不知道太极拳的真正文化内涵、拳理,更不知道如何快速进入太极拳的奇妙境界。

太极拳师资队伍培养要两手抓:一是国家应该把太极拳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挖掘,应该成立专门的太极拳高等学府,加强太极拳师资的培养,以保证太极拳师资的高质量和稳定;二是提高太极拳教师的太极功夫。常言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太极拳内功和体用经验,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心服口服,使其主动愿意去学,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系统地修炼太极拳,避免走弯路。所以,进行太极拳师资培养时,要严格按照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静下心来,潜心修习,做长远的规划,切忌急功近利。

5.强化学生的课外辅导练习

布置课外太极拳练习内容,是课堂太极拳教学的重要补充,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按照内家拳种修炼规律,仅依靠课堂这样有限的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课本身一周的课时就少,课堂时间短,讲解练习时间就受限制,间隔又长,如果不增加课后的太极拳理论学习和站桩等基本功的练习,内功不能很快的上身,学生的习练兴趣很快就将减退随。因此,要通过组建太极拳社团、开展太极理论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系统的练习,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影响。

6.加强太极拳师资的交流

太极拳的发展,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本就存在断代的局面,社会上现有的真正的太极拳家,随着年龄的增高,慢慢的淡泊名利,归隐山野,正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他们的太极拳功力却越发的精深,教学经验依旧丰富,对于这些宝贵的太极人才资源,高校应尽快地行动起来,打破现有的人才聘用制度,礼贤下士,虚心求教,缓解当前师资水平低和严重不足的现状;再者,要加强高校之间太极拳师资的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提高,让目前有限的高水平太极拳师资发挥更大的作用。

7.太极拳基本功的讲解与训练针对性要强

太极拳动作很讲究虚实转换灵活,其外讲究阴阳变化,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其内讲究精、神、意、气的统一;整体动作要求轻、柔、松、圆、缓,强调“减法修炼”。因此,在太极拳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对太极拳身型、姿势的基本要求做到“中正安适”,对太极内功地修炼顺序要认识清晰:首先要练好松功,次练势功,再练桩劲功,最后练气功。松功是太极功全部功法的中心,是生命线,无“松”则失去了太极拳的根本。在太极内功的教学中,要本着通俗易懂、易学、易操作的原则,杜绝打着传播传统文化的旗号故弄玄虚,糊弄学生。

8.开设太极拳的文化讲座

开设太极拳文化讲座主要是通过对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普及和推广,让学生掌握习练太极拳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在练习动作中体现太极拳的“阴阳变换”,在习练太极内功的过程中体验功力增长的奇妙,了解太极拳与文化、太极拳与科学、太极拳与医学、太极拳与美学、太极拳与哲学的关系等。太极拳文化讲座,主要是请一些真正的太极拳名家进行讲学,在展示太极拳高深功夫绝学的同时,使学生信服和重视太极拳的修习,真正起到推动太极拳的发展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空谈理论。

四、结束语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太极文化是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中孕育而成的,有其独特的拳理、拳法。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传承的基地,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只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继承研究古代太极功法,在自身修炼和传授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归纳各种功法,使太极功教学更趋于科学化和实用化,高校太极拳教学将为传承与推广太极拳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祝大彤,薛秀英.太极内功揭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王宗岳.太极拳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3]马有清.吴图南太极功[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4]李秀.当前中国太极拳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10).

第4篇:拳击教学范文

摘 要 在中华武术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散打运动从手搏—白打—散打漫长的发展中逐渐跻身国际竞技运动的舞台,展示了其以技击本质的无限魅力。而拳击从西方格斗运动中不断演化,依靠商业比赛和市场动作来赢得丰厚利润,在西方其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体育产业。

关键词 散打 基本技术 风格 可持续发展

一、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散打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人与兽斗和人与人斗。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不断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远古时候“人少而禽兽众”,人们为了生存自卫,必须依靠徒手技能来捕杀野兽,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格斗技能[1]。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由于氏族部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人与兽斗变为人与人斗促进了格斗技能的发展,人们将战争中比较成功的格斗技术加以总结,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原有的格斗技术,本能的自卫活动己经开始过渡到有意识应用格斗技术,这就是格斗运动的萌芽[2]。

至此,尽管每个时期称呼不同,散打在历史各个时期都有所开展,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但作为技击本质是一直没有改变。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繁荣期,散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散打那时称手搏,手搏在明清时期又称为“白打”,“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当时不同地区和拳种之间广泛地交流,对手搏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踢、打、拿、摔等技术全面发展。戚纪光的《纪效新书》、唐顺之的《武编》、菠乃周的《袭氏武技书》、张孔昭的《拳经拳法备要》等大量的武术论著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手搏的理论,而且对手搏技术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民国时期,西方体育的输入对中国武术造成巨大的冲击,武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由于当时中央政府的鼓励,各地方政府纷纷组织各种形式的武术散打活动,使散打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武术散打未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1955年开始,由于社会上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造成武术运动的开展受到不同程度间断,特别是“”期间,更使武术运动受到严重的干扰,格斗运动不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只能在民间流传。为了进一步全面继承和发展武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1979年3月,原国家体委决定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试点训练,并于同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做了首次汇报表演[3]。同年10月,在第四届全运动会期间,国家体委又抽调北京体育学院、浙江省和河北省散打队在石家庄进行了公开表演。1980年10月,国家体委调集散打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拟订《全国散打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有“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1992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被列为表演项目。随即国际武术联合会决定,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武术锦标赛,并把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历届的亚洲武术锦标赛上,散打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二)拳击的起源与发展

拳击运动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人类生存和竞争的需要,人类发明了它,最初它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一种手段。有记载表明,它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有“公元前40世纪,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发现拳击的遗迹”的记载,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记载了拳击用的护具“皮绷带”。后来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拳击运动经过地中海的克里克岛传播到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在爱琴海岸发掘的一对瓷瓶上,有两人相互攻防的拳击图案。拳击被称作“勇敢者的运动”,普遍认为是在公元前688年第二十三届古代希腊奥运会列入正式竞技项目的。

近代拳击和现代拳击的区分大体上是以1890年为分界线,从1890年到现在的拳击运动被称为现代拳击运动。随着拳击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开展,拳击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竞技体育项目中的必设项目。1891年拳击比赛规则被全世界公认,并于1901年在英国伦敦第一次开始世界范围的正式拳击比赛。现代拳击运动于18世纪起源于英国,当时比赛不戴拳套,亦无规则和时间限制,直至对方丧失继续比赛的能力为止。目前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种拳击运动,即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拳击比赛都是属于业余拳击。这两种拳击在比赛规则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我国现代拳击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最初称之为“西洋拳”。先有人翻译了一本《西洋拳术》。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南京政府的中央国术(武术)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将拳击列为主课之一[4]。

随着拳击运动的蓬勃发展,现代拳击运动项目又演变分化为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两大系统。业余拳击就是奥运会中所设立的拳击项目,以及与奥运会拳击相应的各级各类拳击比赛。故业余拳击亦被称为“奥林匹克拳击”。1946年,第一个国际性业余拳击组织——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简称AIBA)正式成立,使全世界开展业余拳击运动有了专门的组织。国际性的业余拳击比赛除了奥运会的比赛之外,还有世界拳击锦标赛、世界杯拳击比赛、世界青年拳击锦标赛、世界少年拳击锦标赛,此外还有洲际相应的锦标赛和世界杯赛等等。

现代拳击运动的第二个系统是职业拳击。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赛制、规则、比赛的目的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职业拳击是拳击运动最高水平的体现,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业余拳击,是运动员把拳击作为自己的职业,同时受雇佣于职业俱乐部,所有赛事和活动都要受推广人的安排,进行着经营性和商业性比赛活动。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尽管有区别。但是联系是广泛的。许多业余拳击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后来也都成为世界职业拳击冠军,像阿里、刘易斯等,并且在职业拳击中赢得了拳手运动生涯中的顶峰。

二、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文化内涵

(一)散打运动的文化内涵

散打运动源于传统武术,是1979年推出的一种新的同场格斗类项目,因此要研究武术散打文化决不能舍本求末,应紧紧抓住传统武术这个根基。传统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历史的发展中几经坎坷,绵延数千年而没有间断。和国际上众多的对抗类项目相比,无疑中国传统武术是最富哲理的运动,其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其他项目所不能比拟的。在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武术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儒家学派的“天人合一”,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5]。因此在武术传统练功中十分注意按自然界四季更替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练功的目的,提高锻炼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从武术的起源发展至今,崇尚武艺水平、重视武术道德修养一直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传统武术是东方农耕文明传统文化母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生发展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就产生过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最直接的有道教的服气、行气、导引、吐纳之术直接为武术所借鉴,道教中的无为、贵柔、主静等思想则指导着武术自身的理论建设和发展;佛教则对少林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禅宗”的思想在当今依然是少林武术所推崇的;传统医学与武术之间也是相互融合、渗透的,传统医学的整体综合观、阴阳辨证观和“精、气、神”的理论观点,被武术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的特点。除此之外,传统武术还与军事学、文学、艺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武术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散打健康持续发展一定要从它的母体中汲取营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块沃土,相信这样散打在全国全世界推广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二)拳击运动的文化内涵

拳击的文化来源于西方文化发展的历程,它以古希腊的迅速兴起为标志,拳击随着西方体育在古希腊人的科学思想带动下步入文化领域。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而它的内涵是科学精神,追求其客观性和创新性。古希腊人的不断追求,使得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逐渐强化了人们那种“对抗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6]。同时,它也包括了以提高生理功能为目标的体育运动。这种意识在古希腊文明发展中的不断积累和激化,使西方体育的思想进程与科学进步在文化层面上的延伸。拳击运动特点也正是西方人追求那种机能极限的爆发和运动极限化的挑战,在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笼罩下,形成了激烈对抗的竞争场面。从技击文化分析,散打运动的技击更侧重于防卫,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等传统武术思想,表现了习武者不轻易侵犯别人,不轻易伤人,注重武德修养的特点,所以散打运动的主要功能强调防身自卫,而非攻击别人。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爱好和平,反对侵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特色。从练习方法上分析,散打运动主张内外兼修,并且全身多个部位都可作为攻击工具,而西方的拳击远远没有如此复杂,西方拳击更讲主动进攻,征服对手,战胜对手,追逐功利是他们习武的主要目的。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西方文化喜竞争、好侵略的进攻性文化特点。

由于受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自由竞争的影响,拳击运动更强调个人进取和利益,体现出追求冒险、激进等,所以西方人把拳击称为“勇敢者运动”和“男人的象征”。致使这项运动本身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通过极限、竞技技能的发挥和比较,追求商业化、职业化、观赏化,并最大可能创造商业价值,从而通过这项运动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在比赛中有的人甚至击倒对方,置死伤而不惜。拳击商业化是必然的,但过度的商业化必须加以制约。只有这样,拳击文化才能真正搭附在高速运转的商业化巨轮上健康、持久、良性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周之华主编.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2] 林荫生.实用搏击[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3.

[3] 中国武术教程.全国体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4] 林荫生.实用搏击[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3.

第5篇:拳击教学范文

忍辱负重 坚强父亲教脑瘫儿学拳击

汪强出生下来一个月就被医生判了“脑瘫”。可父亲汪宝柱没有放弃治疗,全国的大医院跑遍了,最终也没治好汪强。直到6岁时还不会说话,不会行走,甚至坐都成问题。母亲刘惠勤整天抱着儿子哭,感觉日子没有盼头。汪宝柱买来《人体解剖图》、《按摩图》、《穴位图谱》、《大脑分析图》等上百本医学书籍,不断研读,试图找到治疗儿子脑瘫的一剂良方。

此后,经过6年多细心研究,汪宝柱发现通过按摩,能使人体的气血循环加快四五倍!循环加快了,脑部的营养就跟上了,脑部细胞就越发育越好。汪宝柱安慰妻子,一定会把孩子治好的。

1991年4月15日,汪宝柱开始给儿子的头部、四肢做按摩,每天上午坚持4个小时。这一坚持就是10年。不久,奇迹出现了,儿子会站立了,会走步了。7岁时,儿子还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岁时,儿子突飞猛进,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不在话下。走路虽然还是摇摇晃晃,但汪强这时已经能独立走上百米。终于,汪宝柱说尽了好话,把儿子送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每天上学,夫妻俩坚持让汪强一个人去学校,两人在后偷偷监护。

汪强很争气,在班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因为表情呆滞,说话摇头、流口水,经常被同学欺负。其中一个六年级的“小霸王”经常在放学路上拦住打他。汪宝柱多次找学校、家长交涉,但仍无济于事,还是照常被打。汪强天天哭着回来说不想去上学。

汪宝柱夫妇心疼极了。一天,汪强再次哭着回家。汪宝柱再也无法忍受了,把儿子叫到跟前,说教他拳击能自卫,这样就不会挨打受气了。汪强高兴地点了点头。汪宝柱自幼习武,读中专时,开始学习拳击,曾被天津武警部队聘为拳击教练。脑瘫儿要学拳击谈何容易。汪宝柱第一次教儿子,就卡壳了。汪强连脚都站不稳,别说摆姿势了。几天后,汪宝柱改变策略。既然只是教简单的防身术,不受别人欺负,那就决定只教他“出拳”。汪强目的明确,学习特别卖力,半年后就学会了出拳。

一年多后,“小霸王”再次冒犯,汪强勇敢出击,一个“摆拳”过去,把对方打倒在地,围观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从此,学校再没有人敢欺负他。

建俱乐部 脑瘫儿成拳击教练

汪强慢慢喜欢上了拳击。课余时间,汪强将所有精力都用在练习拳击上。拳击训练很苦,练习环节也很多,汪宝柱一刻不停陪在身边,每天练3个小时以上。为了锻炼汪强身体的协调性,腿的弹力,汪宝柱让他跳绳。可学了一周,一次都跳不过去,一蹦就倒。汪宝柱没有责怪,继续陪儿子练习。3个月后,汪强勉强能跳一个,这让汪强和爸爸妈妈高兴得直掉眼泪。17岁的时候,经过训练,汪强智力发育基本达到了正常人的水平,他走路平稳多了,跳绳也学会了,一次能跳几十个。此后汪强还利用暑假,学会了骑单车。

在父亲的训练下,汪强的拳击技术越来越好。在家里,汪强经常光着膀子打80斤重的沙袋,直拳、勾拳、摆拳等一连串动作将沙袋打得噼啪作响。打拳间隙,在妈妈的帮助下,汪强学会了上网;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了下象棋、游泳等。汪强代表学校参加区象棋比赛,拿到了第三名。18岁时,汪强以优异的成绩被天津“立达职业专科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录取。

毕业后,校方为汪强介绍了很多工作,但最终都未能通过面试关。汪强没有气馁,一边练拳击,一边找工作。2006年,汪强凭借出色的拳击技术在天津艺龙杯拳击比赛中,夺得冠军,不久被艺龙表演队聘为教练。

2007年暑假,汪强听从爸爸的建议,成立了自己的拳击俱乐部。第一天招生,一下子就来了十五六个学员。很多人都是被汪强的事迹感动,慕名而来。如今,在天津的业余拳击圈里,汪强小有名气。

汪强的名声传出去了,很多有脑瘫孩子的家长,纷纷前来求助,汪宝柱热情接待,把汪氏推拿疗法和盘托出。

由于经年累月的勤学苦练,汪强的拳击技术在天津名声大震。他早已不是那个仅靠拳击防身的青涩少年。随着训练的深入,汪强已深深爱上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运动,职业拳击手的梦想早已在他内心扎根。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汪强每天都雷打不动,训练3个小时。

激励他人 向奥运拳击冠军下战书

随着跟更多的脑瘫家庭的深入接触,汪强看到了太多家庭的痛苦和无助。看着家长那满脸的愁容,一个想法在汪强的脑海中乍现,要跟奥运冠军邹市明来一场拳击赛,给全国的脑瘫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汪强当即跟爸爸说了自己的想法。

汪宝柱看着满脸自信的儿子点了点头。2009年2月13日,一份600多字的挑战书赫然出现在汪强的博客中。汪强在挑战书中说:我用奇迹创造了生命,仍然要用奇迹来赢得这场比赛,用我的自强自立向世界冠军挑战。我要把自己的信心和希望传递给中国600多万的脑瘫患者,教他们勇敢地面对生命,告诉他们我行,你们也行。

博客一出,网友被这颗勇敢的心感动,纷纷转载。邹市明看到后也被深深地打动,借在山东打比赛的间隙,和汪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当看到汪强每秒能打出7拳的时候,邹市明被深深震撼。邹市明鼓励他好好练,一定能成为出色的职业拳击手。

汪宝柱为了圆儿子的梦想,到处打听职业拳击赛的事宜,但都因脑瘫患者的身份而被拒之门外。汪宝柱很感不公,儿子已经治愈,大脑、心脏都没问题,身体和正常人基本一样。

2011年4月初,福建三明市残联和体育局被汪强的精神感动,计划在助残日(5月15日)这天,为汪强准备一场拳击比赛。但因为曾经脑瘫,最终没有找到拳击对手。为了能够打比赛,打消对手的顾虑,2011年4月5日,汪强在赛前一个月,毫不犹豫写下生死状:比赛若出现任何意外,包括死亡,都是我个人的责任,我的对手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即使这样,也没有应征者。这让汪强痛苦难耐。

再遇名师 梦圆职业拳手梦想

汪宝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汪宝柱决定让儿子加入职业拳击俱乐部,来实现梦想,但跑遍了天津,他们都被拒绝了。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上帝终于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他们有幸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全国著名的拳击教练韩鸿翔。

一天晚上,汪强试着把自己的资料和想法通过网络发给韩教练。没想到,第二天韩教练就回复了,并答应收他为徒。原来韩鸿翔教练对脑瘫有更深的了解,曾经教过类似的学生,脑瘫只要治愈,并不影响运动。

为了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汪宝柱特意到医院给儿子做了脑电图和心电图测试,一切正常。带着这两项检查,2013年1月初,汪宝柱一家三口迫不及待地来到上海,面见韩鸿翔教练。

韩鸿翔教练详细了解了汪强的情况后,免了汪强的一切费用。就这样,2013年5月,汪强正式加入韩鸿翔的拳击俱乐部。韩鸿翔在汪强身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一个“扭腰”的动作,给别人示范一次就能学会,汪强就不行,韩教练给他摆了几天他都没能领会。韩教练只得抓着他的肩膀,扶着他的腰帮他转,一直持续了一个月,汪强才领悟要领。有时,为让他明白一个动作要领,韩教练还得给他打比喻。好在汪强单纯、听话,韩教练的话对他就是“圣旨”,一点都不马虎,更不偷懒,练起来特别执着,回到家,也不懈怠。韩教练说他的直拳还得努力,汪强就把韩教练的教学视频拿回家,和父亲一起看。

第6篇:拳击教学范文

军击队

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拳击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大约在上个世纪20年代才开展起来。当时,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外国侨民热衷拳击运动,经常举行比赛,这带动了中国的一些爱好者参与这项运动。由于中国拳手身体素质比较差,在与英、美、日、德、意等国的拳手交锋时,多半失利。但是10多年之后,中国的拳击运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一些可以与欧美拳手抗衡的优秀选手,接连在国际拳击赛中取胜。第32军拳击队的靳贵第、王润兰、靳桂、李梦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32军是一支英勇顽强的队伍。1933年,全军在商震军长指挥下,向进犯河北省迁安冷口关的日军发起猛烈反击,击败装备优良的日军第8师团第14旅团,一举夺回了被占领的冷口关,使第32军名声大振 ,商震将军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身兼河南省主席的商震不但善于作战,还热心体育,他命令军中开设体育部及体育训练班,设有足球、篮球、田径、马球、拳击等项,每个师还设有总教练一人。军队除训练之外,人人从事运动。在这些体育专业队中,拳击队最为出色,队员有十余人。商震不惜重金,从天津聘请德国拳击手丁格尔到军中任教练,在其指导下,靳贵第、王润兰、靳桂、李梦华脱颖而出,他们在比赛中多次击败来华的欧美拳击手,声名大噪。

1936年初,中国报名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为了挑选参赛的拳击运动员,体育代表团在上海申园健身房进行了拳击选拔赛。第32军拳击队全体南下参加选拔赛,靳贵第、王润兰、靳桂、李梦华成功入选,组成了中国奥运拳击队。

出征奥运会

当年6月26日,中国体育代表团乘坐意大利邮轮从上海出发。在20多天的航行途中,拳击运动员并不懈怠,每日坚持训练。7月23日,中国代表团抵达柏林,4位中国拳击运动员参加柏林奥运会,引起了媒体的重视。中央通讯社记者冯有真在1936年7月12日《申报》刊登的报道中写道:“一般人以为第32军所派的4位拳击运动员一登世界舞台,就要被人家打得鼻肿血流,倒下地来。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据说商震军长提倡军队中的体育,不过两年时光,不但已使士兵的兴趣提高得很多,并且发生很大的实际效用。尤其是拳击这种运动,就是被击倒在地,只要能爬起来,还是要继续抵抗。这种一息尚存拼命奋斗的精神,对于整个军队是有很大关系的……” 王润兰(左)与靳贵第在对练。

8月10日,4位中国拳击选手当中的王润兰首先出场了。王润兰1913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当时家乡练武成风,受环境熏染,王润兰自小热爱武术,上小学时,每天跟着村里会武术的大人们学习拳脚功夫,久而久之,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小拳王。1931年9月,王润兰考入河北省立河间中学,在校期间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优秀,各项体育课目更是出类拔萃。他几乎每天都坚持踢球、练习拳术、武术套路和器械。然而,随着王润兰步入成年,父亲很快就不许他练武了,让他学习经商,但王润兰没有服从,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

王润兰考入商震将军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入学后,王润兰体格健壮,有良好的武术功底,被选入西洋拳击队学习拳击。经过勤学苦练,他很快掌握了西洋拳击的基本技术,在当时举办的几次有社会影响力的拳击比赛中,他屡屡打败参赛的中外对手,受到教练员和武术界的高度赞誉。

奥运会上,王润兰参加的是中量级拳击预赛,他与荷兰选手福克相遇。这是一场淘汰赛。比赛中,王润兰打得很苦。对手福克经验老道,战至第三局时,王润兰上唇被击裂,血流满面,站立不稳,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终局依然屹立,最终因点数不及而被淘汰。鉴于他顽强的意志,媒体评价为“虽败犹荣”。

重量级选手靳贵第是河北省灵寿县人,生于1916年。他出身贫苦,自小习武,跟随家乡著名武术家张思桐学习过少林派大小洪拳,又坚持练石锁,举石担。因而他体魄强健,臂力过人,三两个小伙子都不是他的对手。靳贵第17岁时入伍当兵,编入商震将军的第32军。入拳击队后,德国教练丁格尔对靳贵第等人实施科学而严格的训练。两年后,靳贵第的拳击水平提高很快,从而被选为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拳击选手。

靳贵第首先遇到的是加拿大选手库克,没费太大的力气就战胜了对手。第二轮遇到埃及选手阿里尤苏夫,靳贵第赢得也比较轻松。第三轮,他遇上了英国的重量级拳击冠军希立姆敦。首局比赛,靳贵第跳跃出击,一拳击中希立姆敦的下颚,对方倾倒在地,但呼吸几下后又恢复过来,一跃而起。靳贵第不容他出拳还击,又闪电似地连击几拳,打得那个骄傲轻敌的希立姆敦频频后退,左右招架,明显地处于下风。靳贵第眼看取胜在望,仍未放松进攻。拳击台下的中国运动员、教练员们纷纷为靳贵第鼓掌鼓劲,有好些欧美观众,尤其是华人华侨也鼓掌叫好。第一局比赛靳贵第取胜。

在第二局比赛中,双方互有攻守,从点数看,靳贵第还略占上风,但瑞典籍主裁判考采夫有意偏袒希立姆敦。有一次对手违规,哨声未响便抢先出拳,击中靳贵第下颚,台下嘘声四起,巡边裁判德国人门第尔也表示此拳击中无效。但考采夫只当没看见,示意击中有效,可继续进行比赛。希立姆敦也就更有恃无恐,又有三次犯规。靳贵第毕竟还缺乏国际拳击比赛的经验,情绪低落,拳法、步伐都有些乱了。打到第三局,他被对手一个重勾拳击倒在地,败下阵来。靳贵第是唯一进入十六分之一正式比赛的亚洲拳击选手。

英雄永留名

王润兰、靳贵第等4位拳击运动员归国后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们立刻投身抗日战场。当时第32军驻扎在邢台一带,在接到抗日前线作战的命令后,靳贵第将随军的妻女送归原籍,当时女儿尚不满4岁,分别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义无反顾。1937年底,在安阳的一次保卫战中,危机关头面对日军的坦克,靳贵第身上绑满手榴弹跳了上去,与侵略者同归于尽。

第7篇:拳击教学范文

朱根荣先生,广鸿油漆工程东主、龙湾拳击会馆主,师承香港四届拳王刘大川,七十年代初参与多场公开赛事,炼出精湛的拳技。近年来,他以丰富的教学经验,致力培训泰拳搏击年青拳手,至今授徒逾千人。

美国《探索・发现》的一期节目曾旁白道:“东方所有的武术体系中,基本上皆起源於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想法,唯有泰拳面世,是以击倒对手为目的。”便是说明,泰拳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迅猛快速的特徵,带给人刺激犀利的感觉。

年轻时的朱根荣先生,也被该种独特的格Y技巧所吸引,因而苦心学习,成就今日高超的拳技。而如同大部分的练武之人都受所习之技影响一样,泰拳也让他培养出干脆直爽的性格,似一股清风,吹拂香江之畔。

臻於化境泰拳技

泰拳,起源於泰国,弘扬於世界,被称为“八条腿的运动”、“八体科学”。今日,习练此格Y技的人遍及世界各地,拥有着庞大的爱好者群体。因此在作为国际化都市的香港,同样有许多人为泰拳的魅力所折服。此时的盛况,却与朱根荣先生接触泰拳的时候大相径庭。

“十四岁的时候,我开始练拳,不过当时在香港流行的搏击运动是西洋拳,所以我是习武入门,由学习拳击开始。”可见,当时泰拳K不流行。不过,潮流总是会发展变化的,体育界也是如此:“後来,泰拳慢慢在香港流行起来,我比较喜欢这种格Y技术,所以也加入学习泰拳的队伍。”

以兴趣为引导,加上泰拳拳法和西洋拳击中拳法基本一致,朱根荣先生凭着自己之前的西洋拳基础,很快学会了泰拳。K且,他克服了练习时造成的单调与疼痛,保持了持久的动力与激情,先後系统掌握拳法、肘法、膝法、腿法、步法等主要招术。把年轻的汗水挥洒在拳馆中,让自我的实力得到不断提升。

当时,朱根荣先生已经参加了工作,因此有业N时间用以练拳,可以让自己专注於此项爱好。同时,管其父母K不赞同他习武,但他排除阻力和干扰,抱着坚定的决心继续练拳。终於学有所成,形成了敏捷潇洒的自我风格。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朱根荣先生走上了擂台,参与少年组的比赛。他珍惜每一次与业内高手切磋武艺的过程,享受那些历练自己的过程。管当时泰拳赛的水平较之今日有待改善,但他仍全心投入那一次次紧张的比试中。

台上的拳来脚往,选手们比试的是真功夫,再者,泰拳攻击力猛锐、爆发力强,是否曾担心自己受伤呢?朱根荣先生笑道:“当时的我只有十四五岁,体重大约108磅,对手年龄和身体质素也是差不多这样。所以无论是发力还是受力都没有成年人强,招式的杀伤力自然也不会很大。”不过,他也提到,如果体重处於130磅以上、身体构造等同成年的人参与比赛,则相应需要小心一点。

练习泰拳,沸腾着热血、激昂了青春,年轻的岁月因此具有了别样的充实。至今回首自己当年享受速度结合力量、K且一同爆发的时刻,朱根荣先生仍意犹未尽。因此在退出比赛擂台之後,他依然执著地喜爱着泰拳,直到今日。

而泰拳带给朱根荣先生的,除了身怀高超武艺,还帮助他形成豁达真实的性格,让他心怀坦荡,透露着飒爽豪迈的气魄。他的人生,因此充满了自信,成熟而稳健,仿佛撒满阳光的大路。

许多习武之人一样,都希望通过提升自己,进而达到一定的层面。朱根荣先生今日在泰拳中的追求,也是如此:“泰拳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格Y技,虽然在真实地比试中会受伤疼痛,但我们因此会直接了解自己实力的强弱。”

的确,泰拳是综合技艺、气力、智谋及精神力量的格Y技,其最高领域为机巧圆通、变化无常,甚至不限使用任何拳术技法或招数。看来,朱根荣先生对於泰拳奥义的追求,还有更多的路要走,而前方,相信会有更多的快乐等待着他,以其执著的爱好加以发掘。

培育新秀拳击会

目前,泰拳在中国大地上拥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学习场馆也开始有所增加。而香港在此风潮中走在前列,引领市场,成为全国泰拳练习最风行的城市之一。也有许多闻名的明星爱好该拳,如吴彦祖,黄贯中,谢霆锋等等,发展势头可谓欣欣向荣。

据朱根荣先生介绍,现在香港的教授练习泰拳的场馆就超过100家,仅仅以练习泰拳为目标的群体就多达三四万人,若是加入以参与比赛为方向而培养的练习者,估计人数会更多。

“近十年来,泰拳成为本地很主流的运动之一,学习人数的增多,也促生许多同类的拳馆。”早些时候,朱根荣先生便已发现这个趋势,因此他担任1996年创建的龙湾拳击会之馆长,与拍档梁有根总教练合作,致力於训练香港搏击界的青年人才。他们教授的出众学员,更於本港会际泰拳及西洋拳赛中多次夺标。

由於熟谙泰拳技法,朱根荣先生负责会Y的相关课程。每周有两个晚上,他都会到达场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分享给一众学员。也有很多时候,他或亲身示范,或亲自指导,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泰拳技艺,领略拳术精华。虽是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因为泰拳动作剧烈、迅猛,所以只有一定年龄的人可以学习。如果年纪太小或太大,学习泰拳便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随朱根荣先生习武的学员,便是从15岁到40岁这个相对比较年轻的群体。但他们都对泰拳感兴趣,让朱根荣先生得到了教学的乐趣。

“一个喜欢武术的人,如果用心投入地学习,就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作为老师,看到这些学员在学习泰拳後实现自己的目标,自然也会体会到他们的欢乐。要是有学员能够在比赛中获得成绩,很快能扬名香港的武术界,所以也能带来更大的成就感。”不同的快乐,其实来自不同的学生:“学习泰拳的学生有两种,一种是为了锻炼身体,他们通常以实现健康为目标;另一种则是具有参加比赛的质,K且愿意参加比赛的学员。”

所以,在教学中,不同的学员训练的内容也不同。一般而言,参与比赛的学员在日常的训练中,还要按照自身身体的状况,增加提升攻击力、抗击力等课程。以保证学员走入赛场的时候,在攻击对手的同时也要在对手猛烈的攻击中保护自己。

朱根荣先生表示,现在香港泰拳的水平比过去高出许多,如果平日训练不好,比赛不仅只是输赢问题,更容易因泰拳较大的杀伤力导致受伤。所以参与比赛,不仅需要做好攻击,也要懂得防守,两者兼顾,再考虑自身身体质素、力量、抗打能力等等,才能综合出比赛的实力。可见走上泰拳的擂台,其实还需要足够的勇气。

第8篇:拳击教学范文

但令人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身高仅1.64米,体重不足90斤,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世界“拳王”,其成功却是被父亲“逼”出来的!

因为成绩差他“偷”师“偷”进武校

1981年5月18日,邹市明出生于有“诗乡”美誉的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邹建国是海尔贵州分公司负责开发与设计的工程师,妈妈宋永会是一位幼儿教师。

从小,父亲邹建国就很重视对邹市明的家庭教育。五岁时,邹市明就已经知道去孝敬父母,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也总是主动给客人让座、倒茶……尽管他很懂事,可就是学习不好。无论怎么努力,他的考试成绩老是排在全班老末。老师们把能想得到的方法都用尽了,邹市明的成绩却还是原地踏步。邹市明索性连学校也不再去了,宁愿呆在家里看电视里播放的体育比赛。

见儿子不肯去学校,作为父母的邹建国夫妻俩自然焦急万分。为了让儿子尽快回到学校,邹建国多次给他做思想工作。邹市明不但不同意回学校,还反过来央求邹建国:“爸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再读下去,也肯定考不上大学的,不如,让我学习武术吧!”听了儿子这个近乎“荒唐”的要求,邹建国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绝对不行!

接下来的几天,邹市明见说服不了父亲,干脆偷偷跑到附近一个很小的武术学校“拜师学艺”去了。看着儿子对武术着了迷,宋永会更加担心,儿子是自己心头肉,万一挨打怎么办?儿子的要求却让多次劝解无功而返的邹建国眼睛一亮:是啊,天下没有高学历但做出巨大社会贡献的人很多,既然儿子喜欢武术,为什么不顺应他的兴趣,让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他最终说服了妻子,让儿子学武术。

就这样,1993年秋天,正当同班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进入中学,准备为将来考大学奋力拼搏时,邹建国却果断地让邹市明退学,将他送入了遵义市桃溪寺武术学校。

原本不适合练拳击的他却被父亲“逼”成拳王

桃溪寺武术学校的教学很严格,每天的训练量和强度都很大。刚开始,邹建国经常和妻子偷偷去看他。一次,当站在围墙外的邹建国看着儿子被师兄们打倒在地,满脸浮肿时,他的心像被什么紧紧揪住一样难受。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就靠在武校的围墙外使劲地用脚踢地上的石头。

周末回到家,已经鼻青脸肿的邹市明向父亲提出想回家的想法。但邹建国毫不犹豫地“狠”心拒绝了:“儿子,路是你自己选的,既然选择了,就要往前冲!现在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啊?明天,回学校去,继续练!”

就在儿子委屈地关上房门时,邹建国的泪也流了下来。

回到学校后,邹市明像换了个人似的,经常是练武练得双臂发肿了仍在坚持。凭着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邹市明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将师兄弟们六年才能学完的武术套路准确掌握了。

1996年4月,受学校一位拳击教练的影响,邹市明喜欢上了拳击。然而,当他告诉父母要改学拳击时,母亲竭力反对,而这一次,邹建国却再次站出来支持儿子。

1996年6月,邹市明参加了遵义市体校的招生考试。文化课邹市明刚好考了60分,实战对抗考试他选择了才学过几个月的拳击,结果,打败了学校已经练习过几年拳击的高年级学生。邹市明的表现引起了学校拳击教练梁锋的注意,考试一完,梁教练立刻找到邹市明,对他说:以后你就跟着我一起学拳击吧,你在拳击方面很有潜质,只要勤奋努力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在梁锋教练的指导下,邹市明的拳击练习进展神速,进入遵义体校才三个月,他就被学校破例推荐作为遵义地区的选手参加了贵州省少年拳击锦标赛。按照惯例,开赛前所有选手都要做体检,一经测量大家才猛然发现,邹市明的臂长只有1.63米,小于身高1.64米,根本不符合拳击手臂长必须大于身高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适合练拳击,这对邹市明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

然而,邹建国却告诉儿子:“其实这个测量对你来说并不全是坏事,它使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在哪里,从而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要扬长避短,儿子,你要记住,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就用自己的拳头来说话吧,不管结果如何,你在爸妈的眼中永远都是最棒的!”

邹建国的一番话使邹市明很快放下了心理包袱,到了正式比赛那天,在父亲鼓励的眼神中,邹市明激情高昂地走上拳台,他大胆将武术中闪转腾挪、步伐快速灵活等技巧巧妙地“移植”入拳击中,使得他的攻防经常出其不意,其独特而怪异的打法也令对手穷于应付,就连所有在场的教练们都大感惊讶。那次比赛,虽然最后他只获得了亚军,但他的“邹氏步法”由此名震江湖。

经此一战,曾经认为邹市明不适合练拳击的全国著名教练张传良力排众议,将邹市明特招入贵州省拳击队并决定亲自指导,倾囊相授,加上邹市明的辛勤努力,他的拳击水平突飞猛进,到2003年7月前,他已经获得了20多个全国冠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又获得了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的首枚拳击奖牌――铜牌,这也是中国拳击迄今为止在奥运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2005年,在四川绵阳九州体育馆举办的第13届世界拳击锦标赛48公斤级决赛中,邹市明以31比13的绝对优势战胜匈牙利名将贝达克,为中国拳击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绵绵父爱让他走得更稳更远

2006年12月13日多哈亚运会拳击比赛,首场对阵曾于2005年世界锦标赛半决赛中败在他手下的塔吉克斯坦名将达斯特耶夫・舍拉迪,由于拳风相近,实力相当,打得异常艰苦,最终邹市明只以6分的点数优势惊险过关。此后,邹市明又接连淘汰印度选手和韩国选手。

虽然,邹市明顺利闯进决赛,但由于前几轮比赛他赢得并不轻松,他的心情有些沉重。而此时,一直关注着比赛进程的邹建国也通过电视发现了儿子的精神状况,立即,他发去了一条短信:“儿子,相信自己,放下压力,你肯定是最棒的!”

第9篇:拳击教学范文

提到“校园女孩”这个绰号,克里斯蒂纳说:“我用这个绰号是因为我的学历很高,我总是告诉孩子们要在学校期间努力学习,为了到成年时有一个更高的学位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当许多人谈论体育,尤其是拳击这项运动,公众的概念一般都认为拳击手普遍都出生在贫苦家庭,他们为了摆脱这种穷困的生活状态,才选择了拳击这条道路。但是对于克里斯蒂纳则不同,她有着一个很优越的家庭背景,她的父母出生在中国的广州,十几岁时分别来到了范库弗尔(哥伦比亚一城市),在范库弗尔时他们相遇,从此相识相爱,克里斯蒂纳也正是在范库弗尔出生的,当她7岁的时候,他们移民来到了西雅图,在上大学之前,她一直生活在那里,当她17岁上大学以后,她只身一人来到拉斯维加斯生活。“我有一个姐姐,31岁,她不打拳,她叫伊夫林,是一名药剂师。我的父母现在仍然生活在西雅图,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型发动机的维修工,我的母亲是做刺绣的。”关简捷明快地介绍了自己家人现在的情况。

在体育界,许多花样滑冰的FANS们应该非常了解关颖珊这个名字,作为美籍华裔选手的关颖珊在美国早已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知名运动员,她曾多次获得过国内和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的金牌,与之同姓的克里斯蒂纳・关,在谈及如此巧合的事情时,令人颇为惊讶地说道:“我是关颖珊的远房表妹,我们的姓是相同的。在古代历史上,人们认为来自同一个村子的人群拥有着同样的姓氏。当我刚来内华达州大学的时候,学校的工作人员问我是否是关颖珊的表妹,我说,我想我们很久以前很可能是一家人。然后他们表示要做一下‘基因逻辑的分析’,研究完后,他们发现我和关颖珊的确是远房的表姐妹关系,关颖珊在她的运动领域中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她的艺术表现力能散发出幽雅与高贵的气质。我只希望我能做到与她非常相近的程度,在我所从事的拳击运动中树立榜样。我2002年从内华达州大学毕业,现在在拉斯维加斯担任市场营销主管。”克里斯蒂纳带着市场营销学士学位的荣誉从内华达州大学正式毕业。她在大学获得的荣誉还包括:以全班最优异的分数修完了Cum Laude;还荣获Phi Kappa Phi、Golden Key以及Collegiate Scholars等荣誉授予。

在她17岁时,她开始进行拳击训练,当她移居到拉斯维加斯生活后不久,她就18岁了。直到她21岁大学毕业后,他才进行正式的拳击比赛。尽管她也曾是一位网球运动员和长跑选手,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的拳击水平。她拥有很出色的业余拳击战绩:23胜1负。

“当初我想学习拳击是为了自我防身,就这样,当初维尼・佩罗兹训练我的时候,他说:‘我不想让你一周只来一两次训练馆,以后频繁地来吧,最好每天都来,这样你才能尽快地融入拳击’。因此我就努力训练,随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观看我训练,他们经常会问‘她到现在一共打了多少场比赛’这样的问题,而维尼回答他们‘一场也没有’,于是人群中又发出嗡嗡的议论声,我们会告诉这些人‘或许这就是我们所一直要干下去的,因为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没有世界拳王,随着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女子拳击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创造历史的良机――回到我的故土,成为第一位获得奥运金牌的中国拳手,那是我的目标。”

“可是由于国际奥林匹克最新的规定:女子拳击将不被列入下届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于是我们就打算转入职业拳击,力图创造同样的事情。我现在在鲍伯・阿鲁姆麾下的顶级拳赛推广公司的训练馆进行训练,我每周去那里5次,我的教练在过去的7年里一直就是维尼,但自从我来到拉斯维加斯时我就认识了艾迪・穆斯塔法・,对于成为国内以及世界拳王的轨迹路线完全由维尼安排,但实际点说,我们需要一位第二教练,因此我们就把艾迪作为我们的第二教练兼助手。”

在经过两位教练的精心调教下,如今,克里斯蒂纳・关的拳击技术已经突飞猛进并日臻完善。显然,关对她目前的拳击技艺已表示非常满意:“我在拳台内的本能就是站在对手的面前,但是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大量的转身和移动的练习,这样做会使对手感到困惑和苦恼,而只站在一个位置不动会容易使自己陷于一个被动的境地。当人们看到我训练的时候,我的教练想让他们说”哇,她是一位优秀的拳手“;而不想让他们说”作为一个女性,她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事情或男或女都可以做到,在拳台内我就要做我的工作。”

克里斯蒂纳・关的个人小档案

出生日期:1980-10-28

现居住地: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

出生地:哥伦比亚范库弗尔

身高:5英尺3英寸

经纪人:自己

教练:维尼・佩罗兹、艾迪・穆斯塔法・(前WBA轻重量级世界冠军)

业余战绩:23-1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