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复活节的由来精选(九篇)

第1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折术后纤维性僵直患者家庭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出院后家庭康复组开始接受家庭康复治疗计划,对照组则不受约束,两组患者均于3个月后进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P<0.05),家庭康复组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在出院时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于研究结束时差异较为明显,家庭康复组优良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30.0%)。结论 实施家庭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术后活动范围,恢复肢体功能,减轻残疾,使患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 膝关节术后;纤维性僵直;家庭康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Family Rehabilitation with Non-Family Rehabilita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knee joint with fibrous stiffness.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frature around their knee joint were enrolled from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Ningxia People's Hospital. All of these patients had a stiffness knee joint when they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Family Rehabilitation group(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The Family Rehabilitation group began to accept the remedy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idn't do it when they leave the hospitals.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the Lysholm score system and ROM(range of motion) of the knee joint after 3 month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ysholm knee score results(t=7.13,P<0.05). The score of The family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stinction of ROM was not very obvious in the discharge ,but at the end of this study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Family Rehabilitation group(96.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30.0%).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mi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nge of knee activities, restore physical function and reduce disability,make the limb dysfunction to a minimum level.

Key words:the postoperation of knee joint ; fibrous stiffness; family rehabilitation

膝关节骨折术后纤维性僵直非常常见,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谢业东等人[1]认为造成膝关节骨折术后纤维性僵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手术损伤、长期制动、术后并发症、疼痛影响或限制等方面。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研究较多,康复治疗在膝关节骨折术后纤维性僵直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共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随着康复治疗模式的转变,家庭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关于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治疗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家庭康复对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家庭康复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9月-2009年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6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7~53岁,平均年龄(35.6±8.5)岁。所有患者于住院期间均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外固定架治疗、内固定(钢板螺钉、张力带、髓内针)治疗等,其中外固定架固定6例、钢板螺钉内固定34例、张力带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10d,平均为7d。出院时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直,病程均>3周,膝关节活动范围10~60°不等,最小屈伸度数10°,最大58°,平均32.5°。致伤原因为机动车车祸伤31例、高处坠落伤18例、压砸伤11例。骨折类型包括股骨下段骨折、胫骨上端骨折、髌骨骨折、浮膝损伤等,个别患者同时合并有一定程度的韧带软组织损伤。

1.2 分组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以下简称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接受康复指导治疗时间、出院后在家中开始接受治疗(或观察)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自入组至研究结束两组患者均无脱漏。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过由骨科护士、手术医生指导的简单的早期康复治疗,患者出院回家后,康复组开始接受由康复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个体化家庭康复治疗计划。治疗计划包括[2]: 第一阶段 (术后4~8周) 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鼓励患者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肌力训练以耐力-力量的练习为主,训练时间可适当延长,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渐进式抗阻及负重训练,开始练习时负重不可过大,以免影响骨折愈合。第二阶段(术后9周~3个月) 进行渐进性完全无支持地负重练习,灵活性和耐力性练习,直至恢复正常活动。治疗过程中可附加沙袋负重练习、自我牵引练习等,并让患者根据计划的内容及时间严格执行,要求患者及家属每2周来康复门诊评估指导一次,传授有关的康复技术及康复知识,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康复的项目及时间、强度等,并于治疗期间康复师不定期电话跟踪督促,力争有效地完成每天的康复治疗计划。而对照组不受上述康复治疗计划约束,在每天训练与否、每天训练的时间、内容及训练的强度等方面完全由自己掌握,所需的技术主要为患者在住院期间由骨科的护士、医生传授及由出院指导获得。 所有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由同一位康复医生完成康复评定。

1.4 评定标准

本实验入选的所有患者在出院前24h内应用双臂量角器测量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并作记录,在实验结束时康复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以下两种评定标准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

1.4.1 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3]

共有8项,满分为100分:跛行(5分)、需要支持(5分)、绞锁(15分)、不稳定(25分)、疼痛(25分)、肿胀(10分)、上下楼(10分)和下蹲(5分)。膝关节功能正常在84分以上,66-84分为尚可,低于65分较差。

1.4.2 膝关节活动范围测量(ROM)[4]

共分为四个等级,屈膝>100°为优,80~100°为良,50~80°为可,<50°为差。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活动范围测量结果出院时采用χ2检验,而实验结束时根据ROM等级进行优良率比较。

2 结果

2.1 康复组和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表1 康复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束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略)

2.2 康复组和对照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比较

见表2。表2 康复组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测量对比(略)

3 讨论

3.1 骨折术后家庭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及目前的治疗现状

家庭康复治疗[5]泛指患者出院后应该接受到的一些治疗措施,要求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共同参与,创造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而且经济的治疗环境,努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使其自食其力参加劳动,实现康复的最终目的。家庭在病人康复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由于经济原因、家属照顾不便等等的现实情况,大多数患者不可能在医院待太长的时间,多数患者会在手术伤口拆线后回家,部分患者可能由于个别原因等不到拆线即要求回家,由于住院时间短、没能接受太多的康复知识,出院后在家中也没有继续进行系统的或巩固性的康复治疗,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造成了终身的残疾。对于家庭康复治疗,国内研究较少,现有的家庭康复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儿脑瘫、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脊髓损伤等方面,而对于骨折后的家庭康复研究的很少,多数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知识以至于不能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通过我们的调查,对照组中约有85%的患者家庭康复主要以“散步”为主,没有具体的时间、强度的限制,因此效果较差,Lysholm膝关节评分仅为(55.7±24.6);相比之下,康复组由于具有严格的家庭康复治疗计划,且有康复医师督促、指导,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ROM在实验结束时康复组ROM优良率(96.7%)明显好于对照组(30.0%),提示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纤维性僵直的膝关节功能,且针对此类患者家庭康复治疗非常必要。

3.2 影响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纤维性僵直患者家庭康复治疗的因素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家庭康复治疗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纤维性僵直患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总结影响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纤维性僵直患者家庭康复治疗的因素,我们认为心理问题及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膝功能提高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的随访中发现治疗效果较差的16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级<65分)中,有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安于现状的情况非常普遍,他们认为骨折创伤对他们来说是不幸的,能保住一条腿已经很不错了,不敢奢望太多的功能恢复,满足于已获得的功能,消极地对待康复治疗,失去了最佳的康复时机,造成了残疾。因此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心理康复是机体康复的枢纽[6],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体康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其增强信心、缓解负性情绪、指导和鼓励患者表达意愿。下肢肿胀是在家庭康复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一些患者由于住院时间短,出院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尤其是手术部位的肿胀,住院期间有医护人员督促指导下肢抬高,出院后则不遵医嘱,随意摆放肢体或不正确的抬高、热敷等导致了肿胀增加,以至于害怕活动而造成了恶性循环,直接后果是关节活动度的丢失。还有患者是由于急于求成、过度或者不正确地活动膝关节而造成渗出明显导致了下肢肿胀的发生。相比之下,康复组由于康复治疗师的及时指导,下肢肿胀较少发生,而且一旦发现下肢肿胀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康复影响较轻。此外,疼痛也是影响康复效果的重要障碍,16例效果较差的患者中有7例曾经出现过疼痛,部分患者因为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或不敢增大范围活动,长时间在一个无痛的、既定的屈伸范围内活动,因此收效甚微。

3.3 我们以后的工作

精湛的手术只有结合完美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7]。针对患者的需求及目前的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工作:①医护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特别是康复方面的知识,尽可能在患者住院期间传授较多的康复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②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尽可能细化,特别是针对此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简单易学、标准化的家庭康复程序,指导患者出院后在家庭进行治疗;③加强患者的管理,督促患者定期复诊,以评估及指导下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家庭康复治疗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纤维性僵直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较为明显,实施家庭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其功能,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谢业东,袁华军.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原因[J].骨关节康复杂志,2003,17(1):589.

[2]黄东锋.临床康复医学[M].广州: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340-341.

[3]姚雨,徐本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治疗与康复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4):73.

[4]于俊.微创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9:2.

[5]王俊华,聂斌,刘悦.家庭康复计划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8):677-678.

第2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手指康复;欠驱动;结构优化;终端牵拉

中图分类号:R31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987X(2015)03-0151-06

康复训练机器人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活动,其优点是可以保证稳定的训练效率和强度,能够提供与训练效果相关的客观评价参数。研究表明,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欠驱动式机器人是指独立控制输入少于系统自由度的机器人,可用于手指关节的康复训练。欠驱动式康复训练机器人通常以“握手”的形式牵拉手指终端,从而带动手指各个关节的运动。由于手指运动的不确定度更多,穿戴这种设备的时间是最少的,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由于欠驱动式机器人通常带有一个或多个可自由转动的被动关节,因此自身的运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这种不确定度使得即使在佩戴后手指关节仍可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运动,从而减小了在突发痉挛时机械机构对手指造成的伤害。

康复训练机器人需要带动手指在足够大的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训练,这对于防止关节粘连具有重要意义。当欠驱动式机器人以终端牵拉的形式带动手指进行关节训练时,手指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实际是由机械机构及手指骨共同组成的运动学模型来确定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改变最终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这就对机械结构提出了两个层次的要求:首先,对于给定的某一手指长度,机械结构应保证在此运动学模型下有足够的手指关节活动范围;其次,当手指长度发生变化时,机械结构应能(或通过简单调节后)重新建立与之匹配的运动学模型,保证所需的指关节活动范围。本文利用欠驱动连杆机构设计了一种终端牵拉式五手指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对机械结构及手指骨构成的运动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到机械机构及手指所有可能的空间状态,即空间状态集,通过考察空间状态集来确定与手指相匹配的最佳机械结构尺寸。同时,通过观察不同手指长度下空间状态集的变化规律,证明了所设计的机构能够适应手指长度的变化,始终保持所需的手指关节活动范围。

1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1.1结构设计

与手指运动相关的手部骨骼主要包括掌骨、近指骨、中指骨及远指骨(见图1),并依次由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和远端指关节连接。依据手指关节运动规律,设计了四连杆终端牵拉式手指康复训练装置,由直线电机、弧形架、连杆及指套构成,连接点G、K、B、A、F均为铰链结构。A点有限位销,用于限定弧形架与连杆间的夹角范围,防止沿连杆方向的推力过小甚至消失。弧形架、连杆及指套构成3自由度系统,1个独立的输入控制量,因此属于欠驱动式系统,其终端运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当指套与远指骨固定后,手指及机械机构共同构成了六连杆结构,决定了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

1.2运动学分析

康复训练装置必须能够带动手指在所需的范围内进行屈曲伸展运动,这需要对机械构件的各个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将图1中手指及前端机械构件(弧形架BA段、连杆及指套)简化为图2所示的运动学模型。C、D两点分别位于掌指关节与近端指关节转轴中心,E位于指套与手指终端接触点,且指套与远指骨相互垂直。由于远端指骨较短,所以为了便于计算忽略其长度。角β、γ分别为掌指关节和近端指关节的弯曲角度,弧形架转动角度用α表示,弧形架与连杆间夹角用δ表示,则向量(β0,γ0,α0,δ0)实际代表了手指及前端机械构件的空间状态,所有存在的空间状态构成状态集M。对机械构件尺寸进行优化设计的目的是使M包含手指在屈曲伸展过程中所有可能的空间状态。

本文所提的结构方案仅需通过调整弧形架的长度,便可适应手指长度的变化。由图7可见,当长度l1、l2增加,其他参数h1,h2及l4保持不变时,通过简单增加弧形架长度即可重新获得所需的关节活动范围。弧形架上设置有通孔(图1中H点处),可用于调节弧形架长度。

2.2机构运动仿真与样机佩戴测试

为进一步确定各机械构件尺寸,利用Pro/E进行运动仿真。依据人手的解剖学结构建立单根手指的仿真模型,根据Matlab计算结果设定关键部件尺寸,建立零件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装配模块完成各零件的组装。通过建立运动分析文件,考察手指关节活动范围是否满足要求,并通过机构的动态干涉检查,对零件尺寸外形进行修改。不失一般性地限定角度β与γ的运动速度比为3:4,则一次运动仿真下δ、β及γ的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依据δ的变化规律可确定弧形架上限位销的位置。

本文所设计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实物佩戴效果图如图9所示。选取6名在校研究生(其中包含两名女性)进行佩戴运动测试,测得示指可屈曲伸展的最大范围如表1所示。由测试结果可得,每位受试者的示指长度虽然不同,但掌指关节及近端指关节均可达到所设计的关节活动范围。

第3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损伤;运动康复;踝关节;篮球运动员

0 引言

在篮球的教学训练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就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约占各种损伤的三分之一以上 ,因此成为影响篮球运动的主要因素,如果后期没有及时的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不仅恢复缓慢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损伤,进行康复的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而康复计划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运动员以后的运动能力水平,因此踝关节损伤及康复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1 踝关节解剖学原理

1.1 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踝关节的骨骼解剖由腓骨远端和外踝所组成,胫骨远端的尖端是内踝。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和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组成。由于距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足部屈伸时,窄的一端无法填满关节窝,使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内踝的韧带比外踝韧带坚固,如果此时起跳重心不稳,倾斜到一侧便会使脚的前外侧着地,造成足内翻致使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1.2 篮球运动员的踝关节活动特征

篮球运动技术复杂多变,高强度、快节奏以及现场情况的瞬息万变,都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激烈的比赛对抗之中,队员经常会急停急起、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尤其是在抢篮板球时,队员腾空后再落地,如果重心不稳、地面不平或者踩到别人的脚上,都会造成足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造成损伤 。

2 踝关节损伤的不同类型及原因

2.1 踝关节损伤的类型

85%的踝关节损伤者只是由于外侧韧带弱而造成扭伤,韧带撕裂者只占一小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不同的损伤类型和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康复与保健的训练。

2.1.1 急性损伤

由于踝关节的构造,在篮球运动高强度的对抗中, 常见的损伤有韧带拉伤、断裂以及骨折。在改变动作方向较多的情况下,踝关节外侧韧带容易出现损伤,例如起跳后落下踩在别人脚上造成内、外侧韧带撕裂等就属于踝关节急性损伤。

2.1.2 慢性损伤

慢性损伤也可说是慢性劳损,多出现于长期进行体育训练的运动员身上,而踝关节损伤对运动训练及运动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篮球训练中的急停、进攻、防守过多而使韧带和肌肉疲劳导致踝关节损伤。另外,急性踝关节损伤处理不及时或恢复不彻底也可演变成慢性损伤,应引起重视。

2.2 踝关节损伤的原因

篮球运动员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将进行培养,由于年纪原因骨骼的发育还不完全,尽管关节的柔韧性好但是稳定性相对要差一些,因此容易在比赛训练中对骨造成损伤影响日后的锻炼效果。这个阶段的篮球运动员在心理发育上也不完全成熟,训练过程中容易走神,自控性差,一旦出现了疲劳状况,便会偷懒导致动作变形,肌肉力量下降,这也是引起踝关节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导致踝关节损伤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外部因素,那就是在训练过程中,教练的方法不正确,缺乏科学性,运动员受伤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康复不彻底,造成踝关节松动并容易出现重复损伤。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安排上不合理也会造成日后的运动损伤,如在训练前没有充分热身、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导致肌肉和韧带在没有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的训练量过大,密度集中的练习,就可能会引起踝关节损伤。

2.3 踝关节损伤的症状

损伤后踝关节内、外侧有明显的压痛,有时也能听到响声,体表受伤处有明显肿胀及皮下瘀斑,此时踝关节活动受限,不能发力支撑身体。

3 踝关节伤后治疗与康复

3.1 踝关节损伤后的处理与治疗

发现损伤后应先确定患者踝关节韧带是否断裂,如只是一般的损伤应止血后立即给予冷敷,用以止血防肿,还可以外敷中药加以包扎,适当抬高患处。

有条件者还可以定期进行按摩,揉压适度,以局部酸麻为宜,受伤三天后可以增加按摩次数以达到理想效果 。

3.2 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训练

3.2.1 初期恢复阶段

患者肿痛减轻后,应及早活动下肢,在有固定支撑的保护措施下下地行走,并配合按摩等手法以达到在受伤1-2周后,可开始肌肉力量的恢复和维持其协调性的锻炼。

3.2.2 前期康复阶段

前期康复阶段主要是为了尽快恢复踝关节活动度,可采用手法治疗和运动治疗,用毛巾进行辅助练习拉伸关节韧带对增强关节背屈有一定帮助,另外还需要用冷冻疗法和电疗以控制疼痛和肿胀。

3.2.3 后期康复阶段

加强踝关节的力量练习应在患者可以承受身体重量负荷时开始,重点是肌肉力量的耐力和神经肌肉的协调关系。踝关节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小腿三头肌和足伸屈肌群,可采用跳跃、负重等方法加强肌肉力量。 踝关节力量训练必须由轻到重,训练次数也由少到多,距离上从近到远,逐步恢复其力量功能。

3.2.4 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功能的康复练习是为患者全面恢复踝关节活动而做准备的,这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是要加强踝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度,训练方法有很多,可根据踝关节的恢复程度而确定运动量和强度。对踝关节的训练得当,不但能使受伤的关节得到恢复,还能提高运动员的跑跳能力,成绩也有明显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由于踝关节的稳定性差、易发生扭伤的特点,建议各位在进行训练或教学中养成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有针对性的加强身体薄弱关节的锻炼,尤其是在专业的运动队中,更要制定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对踝关节已经损伤的队员及时给予治疗和康复培训,对没有损伤的队员更要提醒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通过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加强体育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都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重视运动损伤带来的危害,激烈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必要时也可以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真正通过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志要.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

[2]刘浩.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成因分析.学校体育与健康新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407-408.

第4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5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完善,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由于术后的康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治疗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术前期待的手术疗效[1]。髋关节、髋臼及股骨头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且年龄多在70岁以上,鉴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机能衰退,并且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引起死亡,因此做好老年人髋关节、髋臼及股骨头骨折的护理尤为重要。近年来,通过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指导应用,解除了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收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资料来自于本科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入1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7例,女患者3例。年龄 65~92岁。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严重风湿性关节炎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本组病人均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条件,术前宣教、术后规范化护理及康复指导。

1.2 方法 对本科髋关节置换术的10例患者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发生,做好出院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2结果

本组1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未发生褥疮及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6例病人均康复出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例患者伤肢由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经下腔滤网植入术溶栓治疗后康复出院。

3讨论

3.1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指导:术前康复指导对老年患者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及踝关节的主被动锻炼。

3.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效果,术前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告之手术方法、手术疗效以及注意事项,向其提供一些有关手术及康复过程的资料,了解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和意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和恐惧;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并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所以一定要在术前向患者详细耐心地讲解有关手术的原理以及安全性、成熟性,从根本上打消患者的顾虑和担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术前康复训练的指导 :术前3d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的尿潴留和便秘。患者入院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也可在家属协助中做,如臀中肌训练、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直腿抬腿训练、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伸屈运动等。

3.1.3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协助和指导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加强气压治疗、多频排痰机治疗,预防压疮。多饮水每日在2500ml以上,预防尿路感染。有效咳嗽,吸烟者禁烟,预防呼吸系统感染。

3.2术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术者大多为高龄人群,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患肢末梢血运的变化,注意加强患肢保暖。应用心电监护,监测心律、血氧饱和度、呼吸,持续吸氧4~6L/min,防止窒息,失血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

3.2.2引流: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持续低负压引流,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等。若引流量过多且颜色鲜红,则应注意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输血。引流管一般在术后48~72h拔出(根据病情拔出引流管)。如发现引流液引流量>100ml/h时,应报告医生并密切观察。

3.2.3护理:术后指导“轴线”翻身是护理的重点内容,防止脊柱扭转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翻身时由2名护士进行。术后平卧6h以压迫伤口止血,6h后轴线翻身,2h/次,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3.2.4预防压疮的护理:由于病人多为老年人,压疮的预防至关重要。病人早期先避免翻身,可通过健侧肢体支撑、抬高臀部的方法来减轻对骶尾部长时间的压迫。同时也可以在病人臀下按摩,以促进骶尾部的血液循环。

3.2.5 家庭康复锻炼期:患者一般在伤口愈合10~14天拆线后出院,而术后机体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出院后,患者在家庭康复期间应继续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锻炼,训练量以不引起伤肢不适为宜。住院期间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能得到有程序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出院后有些患者急于求成,提前采取不正确的坐姿、睡姿及上下楼、用拐等方法,导致手术治疗的失败,所以家庭康复指导是院内康复指导的巩固与延续,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2]。

3.3 出院指导:向出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讲清楚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侧髋关节的正确活动及保护方法,加强营养,防止脱位等并发症,定期到医院检查,若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一般在手术后两周切口拆线可出院[3],术后1个月内不宜长时间坐位和站位,坐位时重心后移,身体前屈不能大于90°。出院3个月内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逐步加强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训练,由扶双拐至单拐至弃拐,患髋由部分负重至全部负重,不跑跳、不下蹲、不侧卧、不持重物。

4结论

总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多为老年患者,因病患创伤影响活动,有长期卧床病史,全身机能衰退,患肢肌肉萎缩,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因此为提高手术效果,对THA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尤为重要。由于假体有使用寿命,容易发生假体松动塌陷,需要二次更换,目前有待于解决。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术后有计划地指导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做好出院指导,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自强,苏佳灿,张春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功能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38-3239.

第5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77-02

1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早期康复介入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3~6],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1],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2]。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康复时间

我国学者多认为: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应以床上活动为主。有的在发病24 h内介入[3],如重症脑出血病人,在监测、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同时介入康复护理(保持良肢位)。也有的提倡脑梗死后3 d、脑出血后3~5 d介入。多数意见是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再行康复介入[4-7]。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一般的治疗开始时间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

3 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的功能训练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患侧的恢复和健侧的代偿,重点在患侧的恢复。

3.1 在床上正确的姿势摆放 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姿势摆放,有利于预防褥疮,预防关节变形和挛缩,同时预防异常痉挛模式。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患者卧床时要求保持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患侧下肢处于屈曲位,防止髋内、外旋,足底垫起,使足背与小腿呈90°角,防止足下垂,可用软枕帮助置放[8]。

3.2 在床上翻身 脑卒中病人患侧肢体无自主活动,翻身很困难,如果在床上固定一种姿势,容易出现压疮,也不利排痰,久之可能造成肺部感染,所以应每2h翻身1次,以防止并发症,鼓励患者取患侧卧位,可加强患侧的感觉刺激,同时有利于健侧肢体的活动。翻身时 患者双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护士站在患侧协助。每2h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h[9]。

3.3 关节的被动活动 病人肢体瘫痪,关节不活动,将导致静脉淋巴回流不畅,如果制动超过3周,关节内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加上关节囊韧带肌肉等固定不动,就会挛缩,即引起关节强直和变形。因此,应早期进行关节的被动和 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和防止关节挛缩。先健侧后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活动到位,又要注意动作幅度,切忌粗暴,尤其注意改善肩、肘、膝、踝关节的活动[10]。

3.4 定时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用红花酒精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进行轻柔的按摩,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min[11]。

4 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所以很少能够达到完全康复后才出院,患者出院后如不能继续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往往前功尽弃,出现各种功能减退。因此在住院期间,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懂得继续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康复锻炼的方法,并制定出院后家庭随访康复指导计划。出院后康复训练主要为平衡、协调和速度训练,并可借助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动,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训练[12],争取做到生活自理。开展家庭护理,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又有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综上所述,康复的实质是“学习、锻炼、再学习、再锻炼”重组和再建脑功能,旨在建立患者主动运动为主,是一个改变“质”的训练,因此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康复才能取得成效;另外脑卒中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故康复应与治疗并存,应对伴有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进行全面的监护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施予良肢位的摆放可以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畸形;缩短患侧卧位时间,可避免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动运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功能,从而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应尽早介入,并取得患者、家属的紧密配合。

参考文献

[1] 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2] 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护理杂志,2002,17(5):22.

[3] 卢青英,王秀玲,张圆凤,等.35例重症脑出血进行分期康复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2000,15(2):115.

[4] 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77.

[5] 冯秀艳,马艳辉,崔静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92

[6] 周宝玉,孙启良,桂德超,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预后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5): 269.

[7]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20(2):18-19.

[8] 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616.

[9] 钟燕萍.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2001,14(4):80-81.

[10] 张玉爱,孟素萍.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第6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心理护理;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随着脑卒中诊断治疗的迅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但生存下来的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认知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7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由头部CT或MRI确诊。其中男53例,女20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50例;生活基本自理16例,言语不能10例;构音障碍36例。7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住满4周以上。

1.2 方法 所谓早期康复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症状不在进展后6 h采取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

2 心理分析

2.1 意志薄弱

2.1.1 突然出现的肢体瘫痪,患者对这一严重的突然打进在心理上一时难以承受,不愿接受现实,心理上易发生失衡,表现为意志薄弱、易伤感、易激惹的情绪。

2.1.2 语言发生障碍 不能与周围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和交谈,加之口齿不清,怕人讥笑,结果终日沉默不语,内心的压抑加剧,从而使意志更加薄弱。

2.2 焦虑 患者突然出现的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总担心病情不会好转,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像患病以前那样正常行走,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担心病情加重以至于有生命危险,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2.3 抑郁

2.3.1 与梗死面积和梗死部位有关。

2.3.2 住院时间长,后遗症多,担心长期治疗将给家庭及子女带来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对治疗丧失信心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3 护理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和保证。护士与患者接触时要以良好的形象、真诚的态度、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言语要谦逊,多予积极暗示,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心理感受,有意识地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3.2 激励式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卒中后的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不能重返工作岗位等现实,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此时应帮助患者做好由正常人转化为残疾者的角色转换,树立战胜疾病、适应生活、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不定时地请已出院康复患者来康复室进行现身说法,从而激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音乐疗法 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在患者康复训练时放一些优美、舒畅、欢快、激昂的音乐来调节患者的情绪[1]。病情允许时可让患者读书、看报,使患者心情舒畅,增强治疗信心。

3.4 加强安全护理 患者易产生情绪低落、且偶有自杀倾向,紧张、狂躁的患者易产生冲动,伤及他人或自伤。因此,要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意外发生。

4 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4.1 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功能,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2]。

4.1.1 仰卧位 头部垫枕头。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一软枕,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在窝部外侧放置一小软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足底与床尾之间放一硬枕,使足处于中立位,防止踝关节趾屈。

4.1.2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 侧卧,头垫在枕头上,患侧肩胛骨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膝关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下面垫一枕头,背部放一个枕头,躯干取放松。

4.1.3 健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卧位) 患侧上肢向前方伸直,肩关节前屈约90°,下方用一较厚的软枕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心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放一枕头,使躯干成放松状态。

4.2 主动运动 应早期开始,一般每天做2次,每次10~20分钟。做各关节及各方位的运动3~5次。可以让患者握拳、握手、拧毛巾、抬腿等动作。

4.3 被动运动 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范围(ROM)练习,协助患者对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运动,维持关节可动性。同时配合按摩,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先轻后重、由浅至深、由慢至快。可用红花乙醇进行缓慢按摩。被动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每次做完肢体活动后及时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并测量生命体征。

4.4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 首先采用“替代护理”的方法,帮助患者喂饭、喂药、洗漱、更衣及大小便等。语言训练应尽早开始,指导患者跟读简单发音“a”“o”等拼音及单字等。对于言语不能的患者也可以用刺激疗法,例如要学会“苹果”二字时,可写出苹果二字,读出苹果,呈现苹果,最后还可尝尝苹果味。

4.5 恢复期

4.5.1 坐位训练 可以利用摇床取坐位或倾斜身体,如无身体不适且生命体征正常,可在清晨及午餐前进行2次,每次20~30分钟。然后逐渐转为轮椅练习,开始2次/d,每次20分钟,在病情许可情况下逐渐递增。

4.5.2 站立训练 患者坐稳即可开始站立训练。站立时,护士应在患侧保护,可由几秒钟逐渐增至几分钟。在此基础上可以前后摆动患肢,前摆时伸膝、踝背屈;后摆时屈膝,中跖曲。反复练习直到能独立站立为止。训练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防止性低血压。

4.5.3 步行训练 首先练习原地踏步。护士立于患侧,患者健手可扶拐杖或栏杆。嘱患者先迈患肢想患侧移动重心,护士帮助患肢膝关节支撑重力,再迈健肢,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为止[3]。

5 讨论

综上所述,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早期康复训练中,强化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有效降低致残率,为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李艳菊,靳景云.音乐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作用.现代康复,2001,5(1):150.

第7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由于各种意外事故导致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受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消失和括约肌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完全丧失临床上称完全性截瘫,部分丧失称不完全性截瘫。随着治疗的进展,病情稳定后需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现将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30例截瘫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2~59岁,病程40~150天。完全性截瘫8例,不完全截瘫22例。

1.2 家庭康复护理内容及时间安排:对陪护人员进行医护知识培训,包括对患者的心理康复、功能训练、一般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时间为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在出院前1周由责任护士给予出院指导,留下联系电话,通过电话回访,解答及指导出院患者存在的问题,了解出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遵医行为,有的放矢进行宣教。

2 家庭康复护理内容

2.1 心理康复:截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针对这些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解除心中郁闷,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康复护理目标:(1)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2)功能锻炼改善残存肌力和关节活动度;(3)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C5损伤者可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从床到椅的转移,使用手控电动椅;对C7~T12损伤者能自行或在他人协助下完成从座位或轮椅上的减压,能做各种转移活动;能使用背阔肌训练器、人力训练器等;对T3~12损伤者,重点是借助支具站立和治疗性步行[1]。

2.3 康复护理措施:(1)意识训练:嘱患者在潜意识里做抬腿、抬脚、活动脚趾;抬臂、举手、抓东西每日3~5次,每次10分钟。(2)保持功能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如踝关节保持90度中立位,避免足下垂,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伸直外展位,避免屈曲、外翻、外旋。垫高肩关节,适当外展位,腕关节避免屈曲下垂。采用沙袋、夹板、支具来维持所需的功能位,要早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防止关节僵硬。(3)功能训练:高位截瘫患者要注意避免上肢发生固定畸形。如借用手支具和ADL箍套,在套中插入匙或叉的柄,利用肱二头肌屈肘力将食物送入口中;坐位或坐轮椅时,注意每30分钟左右用上肢撑起躯干使臀部离开椅面减压,避免坐骨结节形成压疮;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自行穿脱衣裤、鞋袜,刷牙、洗脸、进食、轮椅转移到厕所等。

2.4 康复训练的方法:训练时采取家属与患者“一对一”的形式,每次训练时间30~40分钟,每日 1次。

3 效果评估(见表1)

4 护理体会

家庭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截瘫患者经康复护理后改善残存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恢复了肢体原有功能,因而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康复护理后能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的始终。总之,截瘫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康复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工程,需要护理人员、家庭、社区、社会多方协作与支持,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渡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毛先生的父亲去年不幸患了脑血栓,在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3个月,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瘫痪了。这下可急坏了毛先生,于是他带着父亲跑了京城好几家大医院的康复科,可医生们都说:来得太晚了,现在才开始康复训练,很难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了。听了医生们的话,毛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住院期间,医生一再嘱咐,要静卧,千万不要动,所以在父亲生病住院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从未让他活动过。类似毛先生父亲情况的中风患者并非少数。北大医院物理康复科副主任徐本华告诉记者,在他们收治的中风患者中,大多是患病3个月后才来就诊的,由于已错过最佳康复期,所以均不同程度地留有后遗症。据调查,在我国,中风1年后的患者,能够得到早期康复训练的人不足6%,从未采取过任何康复措施的高达42.4%。中风病人究竟该不该活动?从什么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才能避免残疾呢?

早期康复介入是预防残疾的关键

据统计,我国现有500~600万中风病人,他们中约有3/4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北京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北大医院物理康复科顾问黄永禧教授说,其实如能施行早期康复训练,他们中大多数人可以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他说,中风病人预防残疾的关键是及时治疗加早期康复训练。黄教授说,当发现家里有人突发中风时,病人家属应立即将病人送到有条件(如可做CT检查)的医院就诊,护送时让病人平卧,尽量少搬动和颠簸病人,争取尽早判明病因,对症合理治疗,以减轻患者脑组织的损伤程度。脑血栓患者如果溶栓成功,甚至可以不留后遗症。黄教授特别强调,患者一定要争取在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黄教授说,不少家属认为只要将中风病人送进医院,住上院,吃上药,输上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可以说,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许多病人的残疾,严重影响了他们日后的生活质量。他解释说,中风病人常有肢体瘫痪,语言、认知等一系列障碍,如果不进行或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极易留下终身残疾。因此,对中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只能算完成了疾病治疗任务的一半,更艰巨的任务是通过早期和持续的康复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功能。黄教授说,现代康复理论认为,对急性期的中风病人,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应同步进行,不能将两者截然分开。他还介绍了丹麦的一项实验,他们对1197例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就开始康复训练,结果95%的病人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有资料显示,中风患者如能在1个月内开始康复训练的,其功能达到生活自理者平均只需86天;1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则需要100天以上,有时效果还不满意。

康复训练切忌盲目

黄永禧教授特别提醒中风患者,切忌犯两个错误:一是一味长期卧床静养,导致肌肉和神经退行性改变,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给日后康复带来困难。这在康复医学上称为“废用综合征”。二是提倡早期康复训练,并非随意乱练,否则会引起“误用综合征”。比如中风病人脑损伤后,常常上肢屈肌张力高,甚至处于痉挛状态(手指、手臂向内屈曲,不能伸直)。有些病人由于不懂康复知识,在本应锻炼手和臂的伸展功能时,却使用一种练握力用的“橡胶圈”,拼命地练手的握力或用各种方法练习拉力,结果更加强化了屈肌,越练手指和肘关节越伸不直。他说,有些病人走起路来手臂屈曲,腿“划圈”就是这种错误训练的典型例子。

科学训练才能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第9篇:复活节的由来范文

1 心理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由于情绪发展快,恢复期较慢长,患者常产生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首先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待,患者希望能被医务人员尊重和重视,期待安全可靠的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应给予这方面的满足,建立舒适安静方便的修养环境,可减轻就卧病床患者的身心疲惫和减少行动不便带来的烦恼与沮丧,给予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协调其社会生活。用护理

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2.1 按摩

从入院开始,患者就促于功能位置,按摩可促进局部的血液,淋巴液回流,防止和减轻浮肿,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营养,每日2 次,每次15~20 分钟,上肢从手指开始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用安抚性按摩使期限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给予按摩或揉捏。

2.2 在床上活动瘫肢

鼓励患者锻炼患肢,做各种活动。

2.2.1 运动训练

首先要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运动训练由简到难。

2.2.2 肩关节活动

卧位时上举手臂,手臂向不同方向移动,如用手摸脸、前额、枕头等;坐位时直臂前举,外展,后伸及上举。

2.2.3 肘关节活动

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及对掌,对指,握拳、释拳等。

2.2.4 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也可以通过用匙、用筷、写字、梳头、等动作训练手指。

2.2.5 关节的运动

反复屈伸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指关节,逐渐达到上抬瘫痪肢体。

2.2.6 健肢的主动运动

健肢的主动运动是提高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改善全身健康的一种方法。

3 站、立、走的指导

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首先选取半坐卧位,以后逐步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床边站立,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开始逐步练习行走。 4 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训练越早越好。首先帮助患者学习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能力,其次借书写方式表达,将日常用语,短语,写在卡片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教他朗读,通过以上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5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高维素饮食、宜多食蔬菜,水果,忌烟、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6 康复训练方式

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的保持,患肢主动活动能力的诱发,被动活动患肢保持其肌张力,坐位平衡,立位平衡的训练,移乘训练,ADL,训练等;如病人的翻身问题,我们教会病人Bobath 撞手,让病人学会两侧翻身,双手握紧尽量上举,健手带患手把患侧上臂放到健侧床面上,病人上身就完成了翻身动作,下肢屈曲腰部向健侧旋转,病人可以独立完成床上翻身动作,根据康复治疗师的训练要求,在病房中可以指导病人做一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病人自己穿衣服,吃饭等。总之循环康复护理的原则,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7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训练与休息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密切观察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停止训练,预防并发症,加强保护,防止受伤。在锻炼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独立日常生活能力时再逐渐脱离现场。

8 病人出院指导

病人的出院指导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为保证康复效果,促进病人进一步康复,减轻病人及家属的负担,详细的出院指导很重要,给病人一份出院 康复训练计划,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设计,并和家属取得沟通,得到家属的配合,及时复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