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欧美幼儿童交在线精选(九篇)

欧美幼儿童交在线

第1篇: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扫e嫂”移动应用暨“月嫂之家”成立仪式隆重举行

>> Line Kids:儿童交友应用(等) 爱慕儿童Aimer kids 一师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 救助脑瘫儿童,我们在行动等 飞利浦Sonicare for Kids全新儿童声波震动牙刷 儿基会开设广播电台力促全球儿童福祉等 宁夏纺织纤维检验局开展儿童服装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等 Easy Steps to Chinese for Kids 1a等 邵武煤矿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等 龙文区开展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等 丰泽区: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大检查 等 赤水市: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等 大田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展矿山安全生产调研等 《油库安全技术》等 戴尔安全在行动 云南警官学院青协开展“建设安全社区,我们在行动”活动 话说儿童吃糖等 儿童哮喘等 德国/儿童俱乐部等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谛欧诺携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 Kids开展“儿童乘客安全认证技术师在行动项目”等 谛欧诺携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 Kids开展“儿童乘客安全认证技术师在行动项目”等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颠覆行业,辉煌起航

-----“扫e嫂”移动应用暨“月嫂之家”成立仪式隆重举行

近日,“扫e嫂”移动应用暨“月嫂之家”成立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扫e嫂是一款划时代的O2O产品。在扫e嫂,有最高规格的行业标准,有全新的服务管理理念,有24小时在线技术支持,它的上线,能让人们更方便、快捷、放心地请月嫂,也必将颠覆行业标准。从此,月嫂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活动现场,喜喜月子爱护机构左贵林董事长对扫e嫂和月嫂之家进行了介绍。在欢乐的气氛中,现场领导和嘉宾一起开启“扫e嫂”移动应用上线仪式,宣布月嫂之家成立。 美康喜“婴儿本铺”2015中国婴童展完美收官

万源集团婴儿本铺事业部携手美康喜(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亮相上海2015年第十五届CBME展会,展会上美康喜&婴儿本铺以先进的理念、优质的产品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母婴行业专家和媒体,成为全场的热点。

整个展会,美康喜&婴儿本铺展位总接待人数超过一万人,活动影响力创CBME中国婴童展新高,不仅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关注,更是受到专业媒体的重视,多家婴童行业专业媒体、地方电视台等纷纷前来采访。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市场带来全新的美国原罐原装进口产品,让中国的宝宝不出国门就能安全享用到每一罐都经过美国FDA严格把关的美国美康喜婴幼儿配方奶粉。

谛欧诺携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 Kids开展“儿童乘客安全认证技术师在行动项目”

近日,欧美领先的儿童安全座椅品牌谛欧诺亮相第15届上海CBME孕婴童展。借本次展会的契机,谛欧诺品牌支持由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启动的“儿童乘客安全认证技术师在行动项目”,并成为第一个参与者,同时宣布启动谛欧诺儿童安全道路安全师招募活动。

第2篇: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关键词】华德福教育理念 中国美术教育 应用

华德福学校由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根据人智学理论,为Waldorf香烟厂的工人子弟创办的学校,并命名为自由华德福学校。华德福教育理念是国际范畴内运行的“精神运动”,受到欧美教育界的好评。华德福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是从生活中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为他们设计相应可持续改进的教育。“它强调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将艺术作为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追求艺术化,强调所有学科都要通过艺术的方法来完成”。①近期,中国关注儿童成长的教育家引进欧洲华德福教育理念,相继在成都、北京等地创办华德福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生命发展而言,乃是一个整体,正如人类自身的发展一样。个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种族发展的复演,良好的教育正在于逐渐地呈现、引领种族发展史在个体发展中的复演。正是种族发展史在个体发展中缓慢的呈现,使个体的精神发展呈现出逐渐生成的过程”。②由此,尝试将华德福理念渗入中国的美术教育,对提高国民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主动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的今天,幼儿教育更加受到关注。而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绘画是一种运用线条、造型、色彩等手段,经过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想象,再通过手、眼、脑的协调运作把它表现出来的再创造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愉悦身心的功效。

幼儿绘画特征为捕捉意象。当幼儿观察物象时,习惯将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先行筛选与强调,而后在头脑中酝酿成意象,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因此,幼儿经常使用夸张、变形和装饰美化的手法创造绘画语言。

一、华德福学校的绘画形式及教育理念

根据学前幼儿绘画各阶段的发展特点——涂鸦期、象征期以及图式期,引进欧洲华德福绘画教育理念,开启他们的绘画潜能以及创造性。绘画是儿童内在发展的一种需要,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在华德福学校中,孩子7岁前,对孩子的绘画基本上不采用教育的方式,即“不教”原则,凭孩子自由去创造。华德福幼儿园中,教师只需提供给孩子绘画的材料,以湿水彩和蜡块画为主。孩子想画什么是他们内在身体的需要驱动。

湿水彩能够让孩子了解色彩的展开和色彩的相互作用。幼儿园阶段,提供给孩子红、黄、蓝三种颜料。孩子不需要画特别的东西,只需要随手涂色,并从中体会色彩构建的乐趣就可以。

蜡块画是另一种体验,华德福学校采用天然蜡块与各色蔬菜汁混合作为颜料。对于幼儿来说,即使他想通过口腔来体会蜡块的感觉也是安全的。由于蜡块的天然性,能够为孩子提供生命力和温暖感。蜡块色彩重叠的地方会出现类似水彩的重叠,让孩子体会色彩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蜡块的抓握方式能够保护幼儿的手握姿势,纠正错误的握笔姿势。

鉴于幼儿的生长规律,华德福的教师还注意其他细节的安排。首先,对于0—6岁的幼儿,尽可能把一切教学活动融入游戏中。让孩子在专心嬉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学习到知识。教育者就像园丁一样,不提供生长的力量,而是提供条件,避免阻碍植物生长的力量。“华德福教育理念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占有7 年的周期”。③“第一个成长阶段是指从出生到大约7 岁换乳牙之前,在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身体成长极其迅速,他们倾向于通过运动来对周围世界做出反应,并且他对环境留在神经系统的印象非常敏感。”④

其次,尽量让幼儿周围的一切保持美好状态。学校的环境、教室的布置以及学生的作品,甚至老师自身呈现出来的状态,都要给人以美的享受,用美来塑造儿童的心灵。

最后,华德福学校教育与生活接轨。华德福的教师深知,一个人要想发展得好,应该具备如何生活的本领,包括内在修养和外在技能。在周围的环境和人际交往中学习,激励孩子的意志,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以童心作画的原则和方法

综上所述,将华德福教育理念和中国教育专家提出的“开放性” 幼儿绘画教学结合,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尊重孩子的思维和认知观。教师可以教他怎样拿笔、怎样画线、怎样涂色,但不规定他画成什么样子、使用哪种颜色。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去感受和欣赏孩子们的画,尊重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具体方法为,不要帮孩子画以及涂改孩子的作品;不把自己的爱好加在孩子身上;不干扰孩子的创作;理解孩子的绘画表现;重视孩子的绘画过程;坚持赏识与聆听。

其次,成为富有美感和创造力的陪伴者。主要表现为,让美感教育渗透在生活之中;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创作环境。

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绘画是孩子给我们的礼物;适宜的教育是我们给孩子的礼物。孩子是在爱中学会感受和给予爱,在美中学会欣赏和创造美,在自主和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和体验生活。我们应引领孩子用艺术的视角观察世界,提供一个让孩子在忘我、单纯、质朴的游戏中获得快乐的环境,让绘画为孩子的心智成长服务。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D760001)

注释:

①张地容,杨晓萍.华德福艺术化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当代学前教育,2008(2).

②刘铁芳.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由华德福教育模式谈教育的现代化问题[J].江苏教育,2009(2).

③费章娟.德国华德福教育的学生观及启示[J].教学月刊,2008(1).

第3篇: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关键词:欧文;教育实验;社区安定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是英国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他主张环境形成人的性格,用改造环境的方法来教育人,改变人的性格,从而达到改良社区的目的,并成功地进行了实验。

一、欧文的早期经历及其实验依据

欧文生于英国北威尔士一个不满千人的小镇。其父是马具匠,母是农家女。欧文在七子女中居六,两兄长早夭。他5岁上学。一次事故使他养成仔细观察和不断思考的习惯,因而终生受益。在小镇学校,能诵读流利,书写清楚,懂四则运算,就算受了良好教育。欧文7岁就会了这些,因此,老师要他当副手。此时,欧文渴求读书,镇上牧师、医生和律师的书房都向他开放。欧文通常每天看完一本书。在学校,欧文游戏和运动胜过同龄人,赛跑、跳高、跳远都第一,学过音乐、舞蹈、吹竖笛,全镇人都非常喜欢他。因家贫,他9岁就在邻居的小呢绒店当店员。

1781年,欧文到斯坦福德的一布店当学徒,第一年无工资,第二年年薪8镑,第三年10镑,另外店里提供食宿、洗衣。欧文从此自立。店主的书,欧文可任意取阅。欧文平均每天读书5小时。满徒后,欧文到伦敦一廉价商店工作。这里的环境使欧文养成办事敏捷和天天长时间勤奋工作的习惯,了解了另一类顾客,懂得了另一种经营。然后,欧文到曼彻斯特一年薪40镑,还提供膳宿和洗涤的一流商店,熟悉了另一社会阶级的思想和习惯,工作到18岁。然后,欧文与人合作,用借的100镑雇了约40名工人,生产纺纱机。他靠用心观察维持了企业秩序和生产,生意很好。

1791年初,欧文应聘为一个有500工人的纱厂经理,年薪300镑。6周后,他使棉纱质量从每磅120绞提高到300绞;半年后,使工人纪律成为曼彻斯特最好的,故被誉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纺绩者。1795年,欧文与人合办工厂。很快,工厂声誉鹊起。此间,欧文到新拉纳克工厂参观。那里很原始,30哩路有3个关卡收高额通行税。欧文只带有金币①,征收员不识金币,因怕收到假币而免了欧文的通行税。参观后,欧文说:“我看到过许多地方,唯独喜欢在这里尝试一下我早就反复筹划的、希望有机会付诸实践的试验。”[1]1797年夏,欧文和伙伴们买下了新拉纳克的工厂。欧文6岁时,曾因误会受罚。因此他相信,经常的惩罚不但没好处,且十分有害,将伤害施罚者和受罚者。他认为,惩罚对个人总是不公正的,因此,宁愿尽可能采用简单方法使惩罚成为多余。欧文认为,只要采取防止愚昧、贫困、罪恶、倾轧、痛苦的简单的方法,就能轻而易举地产生无限的幸福和善行。他认为,无论何时,只要认真、不懈地进行试验,按正确的原理治理世界,使各国和各族人民善良、明智和不断提高幸福水平是十分简单而又十分经济的。

欧文认为“每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上帝或自然以及由社会造成的;无论过去或现在,任何人都不可能有能力塑造他自己的品质或性格”[2],必须开始他的伟大试验,以证实他的原理,证实改造人类的性格以及更好地建设和治理社会应是通过忠实、宽厚和仁爱的心地来组织社会机构,而不是通过虚伪、欺诈、暴力和威吓,使工人保持愚昧无知和屈服于迷信;证明优良的环境可使人洗心革面,变成明智、善良的人。欧文认为:必须进行严格而认真的实验。实验必须设计周密。找出和肯定祸害的原因是重要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想出尽可能方便的办法来消除祸害。而找出这种方法并在实践中试验其功效是他毕生的事业。欧文认为,“除非施以顺应自然规律的合理教育,给予有益的职业或就业机会,使其在健康的环境下同样锻炼身心,否则,任何一部分人口都是难以善良、明智和幸福的”[3]。“预防犯罪远胜于惩罚犯罪。”[4]要进行改革,起而行比坐而言重要得多。

二、欧文在新拉纳克的教育实验

欧文有了实验基地,但实验障碍重重:以前的经理们同他直接对立;工人绝大多数懒散、狂妄、虚伪,缺乏真诚的感情,常常佯装信仰宗教,以掩盖他们的缺点和不道德行径……原有管理人员宁愿离职也不愿改革,绝大多数职员放荡不羁、行为不端。有人接连几星期天天酩酊大醉。厂里盗窃盛行。欧文不是当地人,方言的不同也是改革的障碍。亲友们认为他异想天开,但欧文决定,改善村里的房屋和街道,建新住宅,整顿内部,用新机器,以优越环境代替低劣环境。

(一)校外教育实验

就在如此背景下,欧文开始改变环境的教育实验。其主要作法有:

1.选培骨干欧文挑选有天赋能力或有影响的职工,向他们解释改革的目的,说明他们自己和子女将因此获得巨大、持久的利益,要求他们帮助开导其余职工。一些较通情达理者开始接受了。

2.行为考核欧文发现,种种诱惑对工人的吸引力很大,使他们不易做到待人诚实和生活朴素,也不能不懈地勤奋工作。于是,欧文以新环境来抵制这些诱惑。如在某部门,上万的物品每天由4个集团偷出去,因此,欧文设计了考核职工的无声装置。每个职工的近旁都显著地挂着一块约2m长、1m宽的木头,4面分别为黑、蓝、黄、白色,其正面颜色表示他头一天的行为(黑:恶劣;蓝:怠惰;黄:良好;白:优秀)。各部门逐日记载职工行为,部门主管每天放置这无声的考核装置。部门主管由厂长考核。工人不服,可以申诉。这无声装置的成效令人欢欣鼓舞。任何人去检查,一目了然每个职工头天的表现。开始,大多数是黑色,许多蓝色,少数黄色;以后,蓝色逐渐代替黑色,黄色又逐渐代替蓝色,白色也有了一些。

3.改善环境在新拉纳克的头8年,欧文专心致志训练职工,改善村庄面貌和更新机器。他从早到晚筹划措施,指导实践,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同时提高机器效能。改革前,村里的商店以高价赊销劣质烈酒。欧文安排开店,按成本价供应优质食品、衣物等。这样,工人家庭省了25%的开支而买到优质商品,提高了衣食水平,减少了成见。欧文在附近景色最好的地方盖整洁方便并附带菜园的住宅,周围种树,树间铺路,使住户享受最实际的舒适生活。并改善村庄、街道,筑新路,建花园和广场,同时,整顿工厂。

4.不解雇工人501①基尼(guinea),始铸于1663年,因用几内亚黄金铸造,故名。其面值:1金币=1 05镑1806年,美国棉花停销英国。欧文的工厂停产,但他不愿工人生活痛苦,停产4个月,没解雇1个工人,并发全额工资。这使工人信任和爱戴欧文,从此不再阻挠改革,并无苦恼、没怨言达20年。1819年,新拉纳克四大棉纺厂之一被焚毁,欧文又不让任何一个人因此离开企业,而当时社会正值经济恐慌。

5.缩短工时,先培训,后就业欧文率先缩短了工时,并争取在全社会实行。欧文给议会的提案是:“限制工厂工人每天操作的时间为10小时;工厂招收的工作10小时的童工年龄不得低于12岁;在正式招收入厂之前应先对男女童工施以必要的教育,使他们具有读写能力;对年轻女工还应开设缝纫和烹调课程,并使他们能够担任起穷人家庭日常的家务杂事;工厂应保持整洁,经常粉刷。”[5]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二)欧文的幼儿学校

欧文认为,工人子女从婴儿时就处于不利地位。99%的父母不懂怎样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儿童,特别是子女;同时,主妇们因孩子而不能很好地工作致使收入较少。因此,欧文设立幼儿学校,施以陶冶品性的教育,训练他们正直、善良和诚实。幼儿学校的入学年龄为1岁或刚会迈步。欧文认为这是培养性格的诀窍,因为儿童在学校与老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总愿意尽量发挥他们固有的能力和年龄相仿的儿童团结一致。开始,做父母的搞不清楚欧文将如何对待2岁大小的幼儿,但他们看到效果后,就急切希望把1岁的孩子送来,并打听是否收1岁以下的婴儿。幼儿学校每年每生收费3先令,实际开支约2镑,由企业支付差额。欧文认为,学校对全体居民有避恶扬善的影响,品德的提高可弥补这差额。

幼儿学校里,教育用示意动作和亲昵的交谈进行,儿童在不担心受罚的情况下得到训练和教育。教学还用实物、模型、图画。两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学习舞蹈和唱歌。还鼓励家长到校观摩。幼儿学校分两部。一部是1~3岁儿童,30~50人,尽量在户外游戏场玩乐;天气不好时,则在室内游戏和娱乐。二部是3~6岁儿童,对他们是同样的态度:经常带他们到乡下散步,拿适合其年龄和知识程度的东西给他们观察并讲解,以引起更大的兴趣,增加更多的知识。儿童经欧文式训练和教育,6岁时已奠定了养成良好习惯、礼貌、性情和待人接物态度的坚实基础。在幼儿学校,2岁以上儿童开始学舞蹈,4岁以上学歌咏,男女孩都到操场上操练。欧文认为,按照对人类表现出宽宏、仁爱精神的原理进行的舞蹈、音乐和军训也可成为用来陶冶善良和愉快性格的最好环境。

在欧文学校,各年级都开地理课。它使儿童发生兴趣。教学方法是:儿童幼年,老师就教他们熟悉大比例的世界地图。等他们熟练掌握后,再把所有班级在大讲堂里合成一个大班,在一张几乎可覆盖整面墙的大世界地图前学习。地图上有详尽的线条和代表城镇的圆圈,但没有国家、城镇名。约150名学生站成半圆形,以便每个人都能看见地图。教师有一根轻巧的白木棒,木棒很长,最小的儿童也能用它指点地图最高处。上课时,由一个儿童执木棒,另一儿童要他指出某地区、岛屿或城镇的位置。持棒者指错,则须将棒交给提问者。这种极富挑战性的教学方式使儿童产生强烈兴趣。很快,他们熟悉了最生僻的地区。参观者也深受教育。英国一位航行过全世界的舰队司令说,很多问题他答不出,而不到6岁的孩子却有几个对答如流,并把正确位置指了出来。欧文指示教师们,“绝不可以责打任何儿童,或者在说话和行动上对他们进行威胁,或者使用辱骂的语句”,而要和颜悦色、态度亲切、语气柔和;教师要再三叮嘱孩子们:“无论如何要尽力使那些同他们一道游戏的伙伴感到高兴”,大儿童应特别照顾年幼儿童,应协助老师教导他们互相友爱,造成欢乐气氛。欧文总是叮嘱教师们,“决不要对任何儿童有什么偏爱,因为这样会使其他的儿童受到委屈”[6]。欧文认为,不应给任何儿童打优缺点的分数,不应对任何儿童有什么偏心。

欧文要儿童知道周围一般物品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方法是同儿童亲切交谈,等他们产生了好奇心,提出了有关物品的问题时,才让他们了解其用途和性质。天气恶劣时,儿童可在室内活动。教室里,有以动物为主的图画、地图,有从花园、田野和树林里采来的实物。对这些实物的审查和解释总是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及师生的热烈交谈。欧文常指示老师要把孩子们看作年幼的朋友。

(三)欧文的初等学校

新拉纳克的6~12岁儿童进行全日制学习。学校里,教师教儿童理解格言并身体力行;好好读书并理解所读内容;写字快,字迹清楚端正;准确地学习算术,以便理解并熟练地运用。女孩学会裁剪和缝制家常衣服后,要轮流到公共食堂工作,以学习经济、卫生地烹调和收拾房屋。满12岁后,如家长愿意,儿童可进纱厂当技工或纺纱工。技工可选工种有:铸造、锻工、车工、机器制造、机修、建筑等。每个男子都接受军训,学习作战技术和使用武器。游戏场上的孩子也接受体操训练,用适合其年龄的武器进行操练并理解较复杂的军事动作。军训的目的是防止侵略,是要把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

(四)性格陶冶馆

性格陶冶馆是欧文学校的第三级。在现存图片[7]中可看到,活动室有一个室内篮球场大。室内的四周有固定的长条座位,正面墙上有6个巨大的窗户,每个窗户由30块玻璃组成,每块玻璃约半米见方。通贯6大窗户之上的巨型大图画上有马、驴、狼、象、斑马、虎、豹、狮、熊等20来种动物,一边的墙上约4米高处有类似阳台形状的长看台。地板上,有24个着浅色连衣裙的女孩围成3个圆圈正在跳舞。欧文用这样的环境陶冶工人们的性格,他们可在这里活动和跳舞。(五)夜校职工可在夜校学习和娱乐。课程有阅读、习作、算术、缝纫、编织、音乐等,每晚上课2小时。工人们可选择学习、看书、消遣、跳舞。一楼的3个房间,冬天也为成人开放,使他们能阅读、写作、算账、缝纫、娱乐、聊天、走动。在欧文学校,每周举行3次讲演晚会,其余晚上举行舞会。欧文认为,对受教育程度很低的人,讲演有难以估量的价值。他们因虚度了应受教育的时期,没被训练成有理性的人。而讲演是亲切的谈话,用浅显动人的语言讲解成人所缺的最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培养孩子的方法,怎样使用工资,如何处世待人,怎样支配剩余的工资、积蓄备用等。这样,使他们对自己的努力和善良行为具有合理的信心,从而养成坚定的性格,得到舒适的家庭生活。演讲也针对孩子们,针对他们学习实用知识的进度提出问题,也让他们发问。总之,欧文学校以风趣、合人心意的讲演,向最无知的人传授极有价值的实用知识,使劳动者受益,使社会受益。

三、欧文教育实验的影响和评价

(一)影响

欧文从1797~1829年的教育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具体表现在:1800年1月1日,欧文买下新拉纳克企业时,人们的巨大喜悦体现了他的初步成功。1816年,他在新拉纳克性格形成学院的成立大会上演讲时,两千居民的新拉纳克,与会者有1200人之多。欧文的反对者告到英国首相处,首相直接驳回其控告。[8]1817年8月14日,欧文在伦敦举行大会,会场水泄不通,数千人无法进入会场。第二天,伦敦每一家晨报和晚报(共16种)都报道了大会情况并刊载了欧文的讲演。许多勋爵和内阁成员都相信了欧文的新社会观。欧文可每天同下院的工厂法委员会一起开会。恩格斯说:“当时英国的有利于工人的一切社会运动,一切实际成就,都是和欧文的名字联在一起的。”[9]马克思指出:“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10]1851年5月18日,伦敦庆祝欧文80岁生日,马克思参加大会,听欧文演讲。欧文的幼儿学校得到人们的最大肯定,几度有人希望仿建。欧文的幼儿学校和性格陶冶馆声誉远播,每年有成千的参观者。所有的人都对舞蹈、音乐、军训和地理课发生特别浓厚的兴趣。参观者有俄国沙皇,奥地利的亲王,各国大使、主教和许多的教士,几乎英国所有贵族,各国学者和游客。有贵夫人看到学生们优越的性格表现时噙着眼泪说,如果自己的儿女被训练成这样,花多少钱都愿意。欧文刚到新拉纳克时,工人们债台高筑,生活十分贫苦,而他1829年离开时,他们的衣食住都很好了,他们的子女受到很好教育,他们甚至在欧文那里存了3000英镑。以前,工人们糊涂、懒散、不讲道德、劳动效率低、不爱清洁、有宗教偏见、喜欢为信仰争执。欧文离开时,全体居民的品格,在体、智、德、行方面都显著变好;居民中的争讼、侵犯邻人财产事件消失了,居民每星期自动报名去帮助和慰问老弱病残;济贫税和外来的救济金都完全不需要了;个人奖惩几乎废除;宗教争执、仇视逐渐消失,宗教宽容占了上风;30年中,没找过法官和律师,没有工人受过法院处罚;全体居民心满意足,并希望天下工人都能幸福;儿童们在校感到幸福,因此不想请假;工作时间缩短为10 5小时,而当时的同行企业却是13~15小时;工人们得到企业提供的价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住宅、街道和广场整整齐齐,每家有小花园;学校大厦两栋和设备等价值1万镑。此外,企业30年盈利30多万英镑。[11]

(二)评价

已知的最早直接评价欧文教育实验的是恩格斯。他说:“新拉纳克的人口逐渐增加到2500人,这些人的成分原来是极其复杂的,而且多半是极其堕落分子,可是欧文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完善的模范移民区。在这里,酗酒、警察、刑事法庭、诉讼、贫困救济和慈善事业都绝迹了。而他之所以做到这一点,只是由于他使工人生活在比较合乎人的尊严的环境中,特别是关心成长中的一代的教育。”[12]在欧文实验进行了16年时,英格兰银行的亨利·赫思考察了欧文的实验认为,达到这样完全有条不紊的地步,一定是经过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亨利·赫思很满意这150英亩土地中的所有住家像一台机器那样团结合作,逐日像时钟那样有规律地活动,因此,他每年都到欧文家作客。1922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赫茨勒教授指出,欧文对1819年创立第一个劳动法即《工厂法》起了实际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务实的改革家、一个精明的商人。

四、小结

欧文说:“我知道可以建成这样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犯罪,也没有贫困,健康得到极大的改进。倘若还有的话,也只有很少的灾难发生。知识和幸福成百倍地增长;这时,除非出于无知,再也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这样的社会国家遍及全世界。”[13]欧文是真正为了人类幸福在努力。直到八十多岁,欧文还在把他培养劳动阶级儿童的新措施推荐给公众。他的这些措施,在今天看来,仍是很有价值的。面对我国现实,欧文在新拉纳克成功的教育实验特别值得借鉴。如果我们的企业家能仿效欧文并取得欧文的成绩,其社会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1][2][3][5][6][7][8]欧文选集(第3卷)[M].马清槐,吴忆萱,黄维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4,121,220,207,247,241,207.

[4]欧文选集(第1卷)[M].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7.

[9][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4,413.[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0.

第4篇: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本文通过儿童绘画教学为例,浅析儿童艺术课程教师教法的思考。从儿童涂鸦解读与儿童绘画与故事衔接解读两个方面解析了儿童在绘画创作中语言与思维表达的发展。对教师在儿童绘画等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中提出新的反思。要求教师从教课者的角度转化为引导者与分析者的角度。

【关键词】

艺术教育;绘画;语言;思维发展

我国《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未来发展做出了详尽描述。该指南的,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教学指导与儿童发展考察奠定了可行性标准。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3-6岁时儿童语言表达急速发展的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尤其是其口语发展的对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交流与思维的工具和外显形式。正如《指南》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

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但是幼儿的语言发展我们不能把它狭义的仅仅定义为口语表达的发展,在幼儿的表达形式中,肢体、绘画、手工作品都是儿童“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正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指出,儿童由一百种组成,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种思想,一百种思维方式、游戏方式、说话方式。因此,在儿童艺术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幼儿的表达多样性与创新性。那么,在幼儿绘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思考的问题不是怎样教会儿童绘画,而应该是如何理解儿童的绘画,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使儿童涂鸦转化为儿童绘画?如何连接绘画与故事叙述的表达?首先,每个幼儿的绘画都在无序的涂鸦中开始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看似杂乱无章的涂鸦实际也是儿童思维与语言的一种表达。那么,在当今的美术教学中,老师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地把儿童涂鸦转化为儿童绘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儿童认识、了解、感受、体验各类绘画材料和绘画工具。其次在老师的帮助与协调下,由儿童自我表达,自主创作的涂鸦作品。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当与幼儿进行详尽的交流,倾听孩子的创作意图并且能够在每幅作品后详细记录儿童涂鸦作品所表达的内容。3岁以上的儿童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认识和主观表达,对事物的表达和认识有着自己的方式和特点。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涂鸦来更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抒感,儿童会因此倍受鼓舞,从而更加喜爱儿童涂鸦同时为儿童涂鸦转化为儿童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幼儿绘画教学中,通过对儿童涂鸦的细致观察,不难总结出儿童涂鸦具有以下特点:情感的流露,以画表达话。由于儿童语言与脑力思维的发展还没有达成人的水平。因此,幼儿无法像成年人一样的具有较强的情绪与情感控制能力。因此,在儿童信手涂鸦当中其情绪的好坏是很容易外露的。从1至2岁幼儿的乱写乱画直至到5至6岁儿童的开始出现具象表达的形象。我们都能较为轻易的感觉出儿童作画当下情绪中的喜怒哀乐。一张画纸、一片沙地、一根笔抑或是一支小小的木棍……,这些随手可见的生活物品都会成为儿童表达情绪的媒介,只要儿童愿意,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所想所思通过绘画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表达出来。似乎儿童,特别是口语发展还尚未完全的宝宝更倾向于发现和创造一幅充满情绪的涂鸦绘画,比他们使用各种语言描述这种情绪来得更加容易,更令他们自己满意。例如:儿童在涂鸦绘画中如果反复地描画某种形象,并试图把它们画得尽善尽美,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这个形象在儿童眼里是十分可爱与重要的。其次,内心充满阳光的儿童,几乎会在每一幅涂鸦作品当中画出明媚的天空和火红的太阳;当然,如果儿童在绘画中用线条把已经画好的形象涂抹掉,是孩子宣泄内心的烦燥不安、不满和愤恨时的常见表现手法;很多儿童在心烦意乱时,我们很难在其漫无目的与章法的乱涂乱画中看出他想表达的主题,也许,这样的涂鸦并不能称之为绘画,但儿童却可以有效的以这种涂鸦绘画的方式使自己纷乱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这一点与我们许多成人的信手涂鸦是有着异曲同工之意。因此,了解幼儿绘画的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容易的接近儿童的内心世界,揭示那些容易被成人忽略的儿童们的思想,便于我们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儿童涂鸦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有效记录,通过儿童绘画作品的延续,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儿童思维成长与社会性成长的发展历程。因此,儿童自主绘画与绘本故事的对接也就现的尤为重要。儿童在绘画或者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很容易对某个事物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例如:一个小动物,一张放在屋子中间的桌子,甚至于一件细小的图画。幼儿往往会一次为中心展开大量相关问题。因此,在幼儿绘画教学中,要求幼儿再次解读自己的作品实际上是培养幼儿思维发展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给儿童空间让儿童在自己的方式与思维模式过程尝试自己去解决处理问题,培养儿童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此工程中应当更多的是倾听者与记录者。而非儿童思维的引导者与介入者。因此在儿童提出诸多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自己如果这个问题要交给让幼儿自己,他们会怎样回答与解决。在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儿童的自我绘本解读能力。首先老师拿出上一节课儿童的所创作的作品发放给孩子,让每位儿童再次解读和认识自己的作品,其次,要求每位孩子根据在涂鸦作品中提出问题或是在上一节课的作品中重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再要求幼儿思考如何来解决问题,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按照顺序画出来。老师在孩子画的每一步要记录下来。儿童涂鸦是儿童成长时期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所有的儿童从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通过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在儿童的涂鸦世界里您会发现:儿童们创作一幅幅充满情绪的涂鸦绘画,比用语言描述各种情绪来得更为容易;面对大千世界,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通过绘画的方式,在宽松的创作环境下,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的创作与表达,为幼儿提供丰富多种的创作工具,并且因势利导的倾听与记录幼儿创作想法,将会对幼儿多种语言与思维方式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绘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表达自我,抒绪和想法的一种方式,为何不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呢?绘画不仅是记录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还是治愈、调解、净化我们的心灵良药,同时是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重要体现”。

作者:苏靖涵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第5篇: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儿童行为观察;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5-0023-04

一、问题的提出

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早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提到幼儿教师具有“观察了解幼儿”的主要职责,而在201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多次提及“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有效运用观察等方式来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儿童”。随着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台,为幼儿教师观察和了解儿童提供了导向性的指引,同时也对幼儿教师观察儿童行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本文拟针对幼儿园一线教师进行儿童行为观察的现状展开研究,探析其在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概念界定

本研究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张婕老师在一次有关儿童行为观察的讲座中提出的概念,将本文中涉及到的儿童行为观察的定义如下:

儿童行为观察包含了观察、记录、解读三个过程。观察即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活动,是一种自然情境下对儿童的观察;记录是指用纸笔或者用照相机、摄像机等方式把所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记下来,是观察的辅助环节;而解读是指对观察记录下来的材料赋予教育意义的过程。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依据研究目的,形成了15条关于“幼儿园教师进行儿童行为观察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及其所在幼儿园基本情况;第二,教师所在幼儿园对观察记录儿童行为的态度、所开展的工作;第三,教师对儿童行为观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第四,教师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记录采用的方法;第五,教师开展儿童行为观察时存在怎样的困惑和难题。

本研究针对4所民办幼儿园和4所公办幼儿园的120名一线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收回问卷115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共有108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教师1人,女教师107人。教师中以年青教师为主,83%的教师在20岁~40岁之间,大部分教师为幼师中专毕业,部分教师职后进修取得大专或本科学位。

(二)“观察记录材料”文本分析

从4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部分老师的观察记录材料,对这些观察记录的材料进行文本分析,寻求这些观察记录材料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对开展儿童行为观察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式单一

在所回收的108份有效问卷中,总共涉及到8所幼儿园。这8所幼儿园开展儿童行为观察的工作,主要是采取要求教师每月上交观察记录材料的方式,上交材料的份数由每月2份至每月5份不等。在对开放式问题“您上交的观察记录材料幼儿园如何处理?有无什么用途”的回答上,76.8%的教师回答了“无用、存档、检查后返还”等内容,仅有23.2%的教师回答了“幼儿园有时/偶尔用来开展教研活动、用来进行优质观察记录评比”,而这些教师主要集中在两所幼儿园内。换言之,8所幼儿园中就有6所幼儿园仅以“完成工作量”的方式来开展儿童行为观察的工作,所观察记录下来的材料在后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在“幼儿园是否对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开展过培训”这一问题上,90%的教师选择了“没有”。由此可见,幼儿园针对“儿童行为观察”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方式较为单一。

(二)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行为观察的认识尚不全面

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您觉得观察儿童的行为重要吗”一题,98%的教师回答了重要或非常重要,而在多选题“您觉得观察儿童行为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儿”上,教师们的回答如表1。

由表1可知,教师们基本上能够认同“观察儿童”的重要性,而且主要集中在认为观察儿童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了解、合理评价儿童,同时还可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及时给予儿童帮助。但是,本研究随后的一个问题“您觉得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重要吗”却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结果:68%的教师认为不重要或不太重要,15%的教师认为一般,仅有17%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或重要。在开放式问题“您觉得记录下所观察的内容为什么重要或不重要时”,大部分教师们给出了如下这样一些答案:我们工作非常繁忙,根本不愿意花费时间做记录,用眼睛观察好了就行了;记录下来的都是为了应付差事,完成工作任务;记录下来的材料没有作用,白白浪费时间;记录下来的材料后面也不会看了;只有几位教师写到“在期末给学生写档案时能找到依据;幼儿园用来做教研材料,效果还不错;在记录解读中能去思考很多问题”。

可见,教师们基本能认同观察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记录”这一环节尚不认同,不能体会“记录”所起到的作用。

(三)部分幼儿园教师存在着不会记、记不全、不会解读等现象

本研究询问教师们“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您觉得有什么困惑和难题”,教师们给出了如下答案:孩子太多,不知道怎么记;儿童的行为很快就完成了,有时来不及记;不知道要记些什么,总感觉像流水账;记录下来的材料很难解读,有时觉得一点都解读不出来,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胡乱写一些。教师们的这些答案非常普遍,说明大部分教师均存在着不会记、记不全、不会解读等困难。

笔者结合对4所幼儿园的“观察记录材料”的文本分析,也发现了如下问题,比如以下案例。

【观察记录】晨晨今天带了一本书,走进教室后,马上看她的书,一会儿,很多小朋友来了,晴晴走到她跟前,准备和她一起看书,谁知道晨晨一把抢过图书:“不行,书是我的,谁也不给看。”

【解读】晨晨具有很强的占有欲,自我中心,自己的物品,别人都不能动,我们应该多与家长配合教育,让她懂得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这样才能交到许多朋友。

本研究认为,案例即体现了教师们在观察记录方面的困难。看到此案例时,笔者有着很多的疑问:晨晨带了什么书?一开始自己看时是否非常专注,对书本表现出来的兴趣有多浓厚?晴晴走到她身边,有没有说什么、做什么?晨晨在平时的表现中是否也是如此?而这些内容都应该在观察记录中得以体现,换言之,儿童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教师仅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间断的观察,就做了“晨晨有很强占有欲、自我中心”的结论,是否显得草率了一些?假设一切如这位教师所言,需与家长配合教育,那么教育的具体手段又是什么?

经文本分析显示,教师关于儿童行为观察的基本方法、类型与步骤的知识是贫乏的,很少采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的方法来观察儿童。而在对观察记录材料进行解读时,也常常存在着根据儿童的某一次表现主观臆断,解读表面化、形式化,所提意见不明确具体、无建设性等现象。不会记、记不全、不会解读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师们的观察记录中,也让教师们对这项工作有了很多的畏惧。

五、讨论与分析

(一)职前幼师培养中应凸显儿童行为观察方面的训练

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在幼师的职前教育中就应该注重观察记录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当前G省的幼师培养机构中,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大中专院校,都很少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开设,仅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涉及到少许“观察法”的讲解,且教师们多以讲授理论的方式来进行此内容的授课,使得学生们仅能从理论上粗浅地把握观察法的定义、原则。笔者认为,应注重观察法实际运用经验的获得,让幼师学生多次走进幼儿园,真实开展观察记录,并在记录之后以研讨形式解读观察记录的材料,分析整个观察记录流程,反思观察记录的方法。

此外,对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材料的解读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幼师的培养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等课程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等课程呈现出平行线的状态,互不相交,导致很多学生即使观察到有价值的现象,也不能从理论上给予提升。因而,在幼师的培养中,授课教师们应形成学术共同体,在教学内容上相通、衔接,以助学生在尚未出校门之前就具备儿童行为观察的能力。

(二)幼儿园应创设合理运用教师观察记录材料的平台,帮助教师认识到儿童行为观察的重要性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们对观察记录工作的认识与幼儿园这项工作的开展方式、重视程度是紧密相关的。当幼儿园仅把对儿童的行为观察记录作为一项工作任务,简化到只是监督管理这一层面时,必然让幼儿园教师们感受到观察记录是虚设的、没有价值的、浪费时间的。因而,幼儿园应创设合理运用教师观察记录材料的平台。那这些观察记录的材料可以如何运用呢?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和朱家雄等的《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两本书可以给予我们较多的启示。

第一,观察记录的材料可以通过教研研讨的形式,帮助教师研究儿童、了解儿童、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幼儿教育实践风靡世界,而其在幼教领域最特别的贡献就是“记录的运用”,在瑞吉欧,教师一直注意观察、收集和记录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实例,教师也经常聚集在一起,对关于儿童学习的记录进行深入的讨论。这时,观察记录的材料不是强制性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教师自发、自愿使用的教研方式,观察记录的材料可以让教师看到幼儿的行为,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是研究儿童的过程。同时,教师在研究儿童的过程中,是对儿童年龄特点、学习方式的再学习,也是反思自身教育对策的关键时刻,正如瑞吉欧的一句名言所说“接过孩子抛来的球”,教师只有反复观察、多次思考,才能准确判断孩子抛球的方法和方向,抓住教育的契机,并找到正确的教育对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准也在不断发展中。

第二,与家长共享观察记录的材料是帮助家长认识孩子、认同幼儿园的方式之一。由于大部分家长未接受过专业的儿童教育方面的学习,在他们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常常存在着有违儿童天性、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比如,打断正在专注游戏的儿童、包办代替儿童能完成的事情等。如果幼儿园能将观察记录下的材料与家长共享,家长必然能直观地感受到儿童的学习过程,加深对儿童学习方式的理解,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同时,这种共享能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家园工作的开展。用马拉古奇的话来说,“记录提供给家长一个知的途径,它可以实质地改变家长的期望,让他们重新审视其家长角色的假设以及对幼儿生活经验的看法,并以―个全新、更具好奇心的方式来看待整个幼儿园的经验,这对于促进家园交流工作的展开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与儿童重温观察记录的材料是促进儿童学习的方式之一。当儿童从观察记录的材料中看到自己有能力完成各种任务、应付各种事件、达到预定目标时,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而且重温观察记录材料的过程是再次温习、提升自身经验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能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活动的认真对待,并可以切身感受到他们努力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活动中去。

可见,观察记录的材料完全可以开放式地用于教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用于促进孩子的成长,当幼儿园的教师们深刻感受到观察记录材料的作用后,儿童行为观察这一工作必然得到有价值的推动。

(三)幼儿园内形成学习共同体,以团队学习形式加强对教师观察记录技能层面上的指导

本研究发现,众多幼儿园教师在观察记录技能上存在缺失现象,这与谈心(2009)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的基本方法、类型与步骤的知识是贫乏的,也不能较为灵活地运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等观察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观察。而在对观察记录材料进行解读时,也常常存在着根据儿童的某一次表现主观臆断,解读表面化、形式化,所提意见不明确具体、无建设性等现象。除了利用职前幼师培养的途径外,幼儿园也应该有相应措施加强对观察记录技能层面上的指导。笔者认为,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以团队形式开展观察记录工作是较好的方式之一,由此,笔者构建了以下学习模型,如表2。

在步骤一,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学历不同的教师形成一个团体,有助于教师之间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步骤二及步骤三中,让教师分别记录并呈现出来进行对比,目的在于让教师们感受到教师的不同经验和背景会产生不同偏好和视角,对教师的观察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作用,每个教师的记录都有可能是独特的,记录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在此基础上,提取几份教师们均认同的相对较好的观察记录,提取这些优秀记录的共同点,好的观察记录材料应关注的是儿童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过程,而非行为的结果。

步骤四中,先分别解读,目的同样也在于让教师感受到因为主体的不同,对于同一儿童行为的解读可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们或是从儿童的行为动机、或是从儿童的学习特点,或是从儿童的学习策略、教师的介入方式、师幼互动的时机、材料的适宜性、进一步的教育措施等完全不同的方面加以解读。各自解读之后的合作解读,也让教师们感受到在与他人共同对话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从各自的不同角度去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多元的解释,彼此可以互受启发,从而更深入全面地解读儿童的行为。

而步骤五则是对观察记录的材料是否能用于教育途径的再思考和具体实践。

以上五个步骤可以循环往复使用,如果老师们形成这样的学术共同体,以团队的方式多次开展教研,老师们开展儿童行为观察的能力必然会得到较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美]卡洛琳・爱德华兹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朱家雄,校.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

第6篇: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无独有偶,南京又出现了“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狼爸,还有媒体广传的明知补课不对,却疯狂恶补的“变态娘”等等。在中国这样的教育比比皆是,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中国父母的教育“悲歌”,是对教育规律的扭曲,是对人性的摧残。暴力强迫,奴性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可想而知。

科学已经证实,人生来就具备某种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隐藏在人体的内部,我们称之为潜力,也叫生命力。而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命,极大地发展人性和开发人的潜力,也就是说,发展生命,开发潜力,展示人性,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这正是以人为本,是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精髓。

在这里我要格外地介绍两位最值得尊敬的教育家――卢梭和蒙台梭利。

卢梭出生于1712年法国,他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书中以“归于自然”和发展天性为主线,主张解放人性,革新教育,痛斥旧教育,戕害天性,摧残儿童。

《爱弥儿》中阐述了教育的三个来源:天性、人事和事物。天性是禀赋,人事指教育者的启发和培养,事物指教育环境。强调三者协作才能产生圆满效果。

《爱弥儿》给教育找到了出发点,社会客观需要是教育的归宿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从出发点到归宿点构成教育过程,强调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爱弥儿》从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教育适应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育,认为儿童是未成熟者…教师施教要设身处地为幼小儿童着想,不能脱离儿童,不能揠苗助长。

《爱弥儿》在教育方法上,提倡锻炼主义,反对教条记诵的教育方法,要求儿童要通过实际活动和实物接触来观察探索,要借着启发诱导而获得真正的和有用的知识,要抛弃注入灌输和本本主义。

《爱弥儿》中扩大了教育的内容,提出知识教育,尤其是劳动知识,养成自食其力,和独立生活的本领。

《爱弥儿》还反对滥施打罚,要求利用自然惩戒来矫正过失等。

从上不难看出它奠定了当今世界现代教育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蒙台梭利(Maria Mohtessori 1870---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继福禄贝尔之后又一位享誉全球的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十分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

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了卢梭等现代教育的思想,创立了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革的蒙氏幼儿早期科学教育方法。

她认为,一直以来,儿童的成长都在受成人的压制,成人在这个方面干涉儿童的自由,对儿童教育都是强制的,她提出成人必须信任儿童的内在力量,因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而教育只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的发挥。

蒙台梭利教授通过观察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心理胚胎期,儿童在“工作”中成长等一系列对今天的早期教育仍然影响广泛的规律。

她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这恰恰是当今中国学生最缺少的素质,让人眼前一亮。

通过运用蒙氏学习法,孩子不但能轻松、愉快地掌握阅读、计算的基本能力,还能掌握相当多的自然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当今中国教育无疑是一种福音。

蒙台梭利还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影响儿童来影响社会进程,…儿童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理念的变革”。这番话,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启发和震动。也许中国的教育改革可以从儿童教育开始,“这一时期儿童所形成的东西,在一生中都无法根除,欧洲有句谚语,‘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有人会问,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外国人的教育法,是否适合我们中国的孩子呢?人们并不去仔细了解他和她的教育思想,也不去仔细观察孩子,总之有100人,就有99个人脑子一转提出这个问题:外国的这个儿童教育放到我们国家“适合不适合”?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要提高的是人的基本素质,是人的基本品格。又有人问,从蒙台梭利学校出来,曲高和寡或者金鸡独立,不适应现实社会怎么办?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人,不管在哪个社会都是非常适应的。蒙台梭利自己说“我只是创造了一种科学的方法,适合于任何一个民族。”她又说这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发展潜力,适应环境和利用环境的能力,新教育观也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地发展人性,才能创造出未来的新人。

当我们社会完全为着儿童,真正搞教育科学,寻找能帮助我们的方法,思想和理论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卢梭,找到了蒙台梭利,我们是萃取,不是照搬。我们还研究了其他教育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们的东西,因此,我们不是完全沿用欧洲的方式,这不仅因为我们不是长着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而是因为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观念来认识卢梭和蒙台梭利,但在一点上我们和全世界是相通的,那就是对真理和科学的把握,只要我们把焦点或注意力放在儿童身上,我们把它拿来的时候,已经用我们特有的文化把它消化了。

关键在于问题的起点,我们工作的目标。把注意点放在孩子那儿,我们就接近真理;当我们面对儿童,问无数个为什么时,我们就接近了儿童,也接近了真理。不是为了实施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不是为了“教育新招”,不是为了增加教育“品种”、“形式”,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实际上,中国的现代教育方法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像欧洲人那样,因为他们的整个文化状态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在对待孩子过程中要克服自身的很多弱点。比如说,管孩子,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少管孩子,把权利给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给儿童提供条件、环境和机会,把权利交给儿童,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克服我们几十年来所受的教育的局限。

第7篇: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丹麦: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

丹麦对交通安全教育高度重视,明确规定,儿童6岁时就应在学校接受正规的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要了解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丹麦的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类似于散步的“徒步旅游”,即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在大街上行走。走在丹麦的大街上,无论是繁华闹市,还是曲径通幽的小巷,经常可以看到几位老师带着一队孩子行走。这情景很像一群小鸭子跟在鸭妈妈后面悠闲地漫步。一路上,老师会为孩子们介绍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有时候,老师还会带孩子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附近的社区图书馆,或去远一点的公园。乘车的时候,老师不仅教育孩子们懂得上车要排队,要照顾老人、推婴儿车的人和残疾人,更会将沿途的交通标志一一教给孩子们识别。

丹麦政府的交通法规中有许多保证儿童安全的规定。比如,乘坐家用轿车时,7岁以下儿童必须使用车用儿童座椅,孩子骑自行车时必须戴头盔,乘坐自行车也必须戴头盔,或用安全带将双脚固定在儿童座椅上。

丹麦的冬天天黑得较早,所以家长们都在孩子的冬装上粘上能反射汽车灯光的荧光条,以保证他们的出行安全。丹麦政府还在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免费向幼儿园发放一种荧光牌。孩子们外出带上这种荧光牌,很远就可以被看到,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古伟涛)

法国培训小孩过马路

早在2006年10月,法国有关方面就已经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过马路”培训。他们给8岁以上的孩子讲解道路上的危险,教他们如何过马路,并在培训结束后,给孩子们颁发“马路行走许可证”。

法国国家交通事务国务秘书多米尼克·比斯若表示,从3岁上幼儿园起,孩子们就面临着过马路的安全问题。所以,政府应该对孩子从小进行道路安全教育,让他们尽早独立而安全地过马路。

但是,承担教导孩子如何过马路任务的警官吉约姆表示,造成孩子过马路时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身高。孩子由于个子矮小,观察范围远远小于成人,而且孩子也难以引起司机的注意,因为身高达到1.2米时,才刚刚达到车前部的高度。在培训孩子时他还发现,有些年龄小的孩子,连距离他们100米远的汽车是在行驶还是静止都无法判断。他主张,在孩子3岁时,家长和老师就应告诉他们马路上存在的危险,但是应该等到8岁后再让孩子学习独自过马路。

法国公路局给家长的建议包括: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在8岁之前独自在路上走。8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单独去上学,但是只能是在学校和家的距离很近,而且孩子已经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对所经之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

为了加强学龄儿童的出行安全,法国公路局日前开始在法国近400个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培训,请专门人员给家长们讲授如何让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晓晓)

阿根廷的儿童交通法规学校

阿根廷是世界上每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为了遏制恶通事故不断上升的势头,阿根廷交通管理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交通法规的普及和实施。一项名为《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的计划就是这一系列措施之一。为了配合这项计划的实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投资70万美元,历时两年,利用原本堆放报废汽车的空地建起了全国第一所儿童交通法规学校。在学校的开学仪式上,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长奥利贝拉说,建立这所学校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交通法规,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因为他们是这座城市未来的主人。

这所儿童交通法规学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有一座微型的现代城市,内有800米长的高速公路及其出入口,有人行道、自行车专用道、铁路和公路的交叉口、停车场等设施,当然还竖立了各种交通标志牌。学校每天对400名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上午,由交通部门的专家给孩子们上有关交通法规的理论课,下午,学生们或坐卡丁车,或骑自行车,或步行,在这座微型城市里进行遵守交通法规的实践。(赵琪琪)

美国: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美国非常重视儿童的交通安全,除了在立法、执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之外,还不遗余力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让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理念。

一些学校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宣传画竞赛,将获奖作品张贴在进入学校区域的路边橱窗中,或是制成彩旗立于路边,以警示驾车人小心驾驶,注意学生。孩子们自己创意的宣传口号有“请慢行,我们在这里行走”“请与孩子们共用道路”“安安全全去学校”,等等。

一些学校将交通及相关安全的知识与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地理课上,老师会让学校画出一张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在历史课上,老师会讲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在科技课上,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观察同一类树木在交通流量不同、污染程度不同的路边外观上存在什么不同。

某小学组织的“绿树”竞赛非常新颖,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向学生灌输“绿色交通”的理念。活动中,组织者要求每一名学生每天到校时将一片纸制的树叶涂上颜色,以班为单位挂在不同的树上。步行或乘坐校车到校的,将叶子涂成绿色,乘坐公共汽车来的,将叶子涂成一半黄一半绿,乘坐私人汽车来的,将叶子涂成黄色。一段时间后,给颜色最绿的树木所属班级颁奖。(冬冬)

德国的“超级警察”

德国明斯特市7年多没发生过一起儿童交通死亡事故,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德国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马特提阿斯、海恩茨、克劳斯、马尔库斯、托马斯,这五位警官被明斯特市市民称为“超级警察”。他们当中有从业30多年的老警察,也有当了10年警察的中年骨干。这个由5位魁梧大汉组成的安全小分队,天天负责做些婆婆妈妈的事——面向儿童宣传交通安全。日前,笔者跟随小分队采访了一整天。

小分队负责人马特提阿斯告诉笔者,在德国,各种交通规则的标识有上百种,所以要学的东西很多。德国有句俗语:“从小不学会,长大了学不会。”所以他们5个人工作的重点首先放在幼儿园。

明斯特市有150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都留下了安全小分队的身影。孩子们非常欢迎小分队,因为他们带来的礼物是一场精彩的木偶剧《可爱的驴子埃米利欧》。故事讲述的是毛驴埃米利欧如何认红绿灯和斑马线的故事。整个故事编排得充满儿童情趣。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且争相发言。马特提阿斯会在每场剧之间穿插提问,比如问孩子们见过斑马线没有,如果看见斑马线应该怎么走。孩子们的回答不仅千奇百怪,而且颠三倒四,令人捧腹大笑。马特提阿斯很耐心地听孩子们讲,然后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就在木偶剧里。

克劳斯向笔者介绍,他们5个人除了警察身份外,还专门接受过教育学的培训。这出木偶剧是他们和儿童教育学专家共同编排的,道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考虑到孩子们爱动的特点,所以每场剧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又特意加上了主持人在中间的串场,因而拉近了儿童和警察之间的关系。

木偶剧结束,稍事休息后,马特提阿斯将100多个儿童分成5个小组,警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坐下来进行讨论,大人以平等的心态,帮助孩子们消化木偶剧的内容。如过马路时,并不是看见绿灯就可以走,还要看看来往的车辆是否停下来了,防止有粗心司机闯红灯;过斑马线,必要时打出该我先行的手势;坐小轿车的时候如何注意开关车门,等等。小朋友们争相发言,揭发父母开车违章的事。一位小朋友说:“上次我坐车,爸爸没系安全带。我妈妈还闯过红灯!”警察会让老师记下这些孩子父母的名字,让他们参加下午的实践课。

下午,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由家长陪同一起参加路面实习。警察、老师、家长来到一个居民区,警察首先教孩子们如何观察路面的交通状况,然后指导孩子们自己过马路。

路面实习结束后,是针对家长的培训课。克劳斯分析道,在德国的儿童交通事故中,2/3的事故发生在下午3点到6点。这段时间属于家长的看护时间,所以家长的责任很重。他们组织家长们先看一段录像,分析哪些地段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然后展开讨论。

第8篇: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提到消费升级,脑海中最易浮现品牌消费、娱乐文化、私人诊所、高端旅游等,大多主打成年人市场,受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

中国有句名言——一切要从娃娃抓起,有一个领域被云月投资和孙卫群称为“快速野蛮生长的市场”,这里看似暂时一片蓝海,但随时可能血流成河,无数巨头已经嗅到了其中的机会——高端童装品牌市场。

云月结缘IPP

2013年1月29日,云月投资宣布与意大利顶级童装品牌 “I Pinco Pallino(IPP)”进行股权合作,云月以约2500万美元价格(据非公开市场消息来源)获得I Pinco Pallino母公司部分股权,及合资公司IPP亚洲51%的股份。云月负责管理IPP亚洲在中国内地、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六个东亚国家及地区的品牌推广。

“I PINCO PALLINO”在意大利语中是“无名小卒”的意思,但现在已成为顶级童装品牌的代名词,与Armani、Burberry齐名,不同之处在于IPP专注童装。

该品牌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Stefano Cavalleri和Imelde夫妇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因其华丽的设计和高端的面料在上市伊始就受到欧美王室家族追捧,令其一举奠定品牌定位。

云月投资则是一家专注于受中国消费升级驱动领域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IPP已经是云月在童装领域的第三宗投资,此前相继获得本土婴儿服装品牌英氏(Yeehoo)、皮卡泡泡(Peek-A-Boo)的控股权。

与上述合作同时宣布的还有一桩人事变动,孙卫群以行业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云月,负责高端品牌消费品领域的品推和尽职调查。孙卫群告诉《张江新经济》,他加盟云月后接手的第一个Case就是IPP。

孙卫群其人

孙卫群毕业于全球知名的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拥有20年品牌推广及销售经验。他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帮助全球建材巨头拉法基打开了中国市场,他是GE第一批受训毕业的中国区经理,在加入云月投资之前,孙卫群在美国Newell Rubbermaid集团担任大中华区总经理,参与了集团业务重组,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孙卫群最经典的战绩是使得Newell集团旗下奢华制笔品牌——派克钢笔起死回生,重新跻身一线奢侈品行列。

此前由于派克品牌在全球实行统一宣传策略,未能因地制宜将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同时,派克还制定了进军中低端市场的策略,导致品牌定位不明,抢占市场份额的代价是品牌价值的沦陷。在中国,派克一度沦为文具店的打折商品。

孙卫群通过将高级钟表的设计理念运用于钢笔,推出“派克精英系列”,并邀请明星、名人代言,重新梳理销售渠道后将派克从文具区调到精品区等一系列动作,7年中不但树立了全新的派克品牌形象,还使得派克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5%增加至48%。

从派克功成身退的孙卫群将此次加盟云月称为“职业生涯最后一战”,此前一直在跨国公司的他以探险和创业的心态踏出转型重要一步,在这个“快速野蛮生长的市场”打下一片江山。

蓄力高端童装市场

不知从几何起,欧美时尚界“萌主”当道,当哈珀·贝克汉姆(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的小女儿)手拿玫瑰、身穿驼色大衣一脸骄傲地再次现身纽约时装周时,她已不再是一年前那个过来“打酱油”的贝小七了,而是掌管“Mini时尚界”的两大“Mini女魔头”之一。

与贝小七齐名的苏芮·克鲁斯(好莱坞影星汤姆·克鲁斯的女儿)是第一代儿童界的Fashion Icon。小苏芮甚至有自己的造型师帮她穿衣搭配,她衣服的售价从250美元到600美元不等,据说其衣帽间服饰的总价超过35万美元。

正是这些“星二代”的时尚示范作用,带动了奢侈童装消费的增长。以刚出炉的BURBERRY年度业绩公告为例,截至2013年3月,童装和其他品类的销售总额达到7260万英镑,相比去年实际增长9%,增速高于同期女装和配饰。

不过,随着欧美经济增长放缓,几乎所有的奢侈品牌业务也都随之放缓,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的新增长极。云月在“合适的时间,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孙卫群语)”拿下了IPP亚洲业务。云月投资创始合伙人苏丹瑞表示,中国市场上婴儿服装的需求每年增速高达18%,虽然多数增长来自中档品牌,但高端奢侈品牌的发展空间同样巨大。

2013年,风险投资基金扎堆中国婴幼用品市场,随着中国独生子女一代进入生育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婴幼用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除了云月外,今年还发生了渣打风险投资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Private Equity Ltd.)入股广东爱婴岛儿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RRJ Capital公司投资参股香港童装品牌Kingkow(小笑牛)等数桩集中在婴幼儿消费领域的投资。

圈子营销为主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欧美高端婴童服装市场称得上殿堂级品牌的IPP居然从未做过广告,品牌推广完全来自用户的口碑自发宣传,颇得中国“酒香不怕巷子深”之真传。面向中国市场,这个家族企业的战略更是乏善可陈。

2007 年,国际品牌童装联袂在北京举行儿童时装会,声势浩大,这也是IPP首次以官方身份试水中国市场。但即便如此规模的盛会,IPP由于写错邮寄地址,导致产品未能到场而缺席,该公司在品牌塑造方面似乎“少根筋”。

孙卫群告诉记者,其实上述的儿童界两代Fashion Icon贝小七和小苏芮都对IPP情有独钟,英国王室更是IPP的忠实拥趸,但IPP做品推时完全没想过利用这些明星效应,甚至刻意低调处理。孙卫群以手表界的蓝血贵族百达翡丽做类比,正是在营销方面的无为而治使得百达翡丽品牌让人“趋之若鹜”,IPP就是童装界的百达翡丽。

来到中国后,IPP亚洲仍然会延续一贯的风格,不会使用在平面媒体铺广告等传统品推方式,“直白地说,星二代、富二代、官二代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这些二代的妈妈就是我们的购买主力,所以我们的品牌推广和营销方式会追求小众而精准。”孙卫群介绍。

具体而言,会充分结合当下最新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比如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以“圈子营销”的方式在认可IPP品牌和设计并且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中逐步渗透推进。

第9篇:欧美幼儿童交在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文学;课程思政

在幼儿文学课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思政融课,可增强育人功能,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符合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的要求,并且进一步明确和优化了幼儿文学的教学目标。”[1]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幼儿文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1.“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幼儿文学课

程思政让教育内容变得更加有广度如,绘本《小蓝和小黄》,讲述的是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小蓝找了好久才找到小黄,于是小蓝和小黄惊喜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结果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绿”。“绿”回到小蓝家,小蓝的爸妈认不出来是小蓝了。去了小黄家亦是如此。“绿”很伤心,哭呀哭,最后全变成了蓝色眼泪和黄色眼泪,蓝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小蓝,黄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小黄。于是小蓝和小黄先回到小蓝家,小蓝爸妈高兴地拥抱小蓝,又拥抱小黄,结果变成绿色,直到此时,爸妈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绘本的主题内涵是什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理解“包容与接纳”“距离产生美”等主题内涵。“有容乃大”是小蓝和小黄彼此接纳后的新高度。此绘本又可以解读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产生美。在“互联网+”背景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从绘本中挖掘这样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就拓宽了绘本内涵的广度。如,作品《一只小鸟》的审美教育,目标设为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敬畏之感。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把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观贯穿教学始终,把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放在首位,体现“儿童本位”“以人为本”的精神。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让教和学都有更深广的内涵。

2.“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幼儿文学课

程思政让教育内容变得更加有温度2017年课程思政引起学术界关注,各大高校逐渐展开思政课程的教育,挖掘各种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所谓文史哲不分家,文学课能体现的思政元素是非常多的。如,幼儿作品望安的《小太阳》,内容讲述的是孩子陪刚刚病愈的姥姥晒太阳,姥姥认为孩子剥桔子、陪老人晒太阳这一行为是体己的,把孩子比作是自己的小太阳,这就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互联网+”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多的是在网络上,减少了彼此面对面的互动,这使得人际关系产生了距离感。在幼儿文学审美教育中,强化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传承优良的传统美德,使教育内容变得更有温度,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并能够强化师生的专业素养。

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幼儿文学课

程思政让教育内容变得更加有力度课程思政能为教师和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使教师在教学时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科课程标准承载着教育的理念与理想、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规范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幼儿文学课程应先确立教学理念,在课程标准中渗入总的思政目标,再具体细化到每一个章节。例如:在学习幼儿散文鉴赏一章节,引导学生进行幼儿散文作品诵读与赏析,学习如何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之美。再通过实际的幼儿散文阅读设计案例,掌握散文的阅读设计步骤,从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所需的教学能力。同时,能适时地在文学美育过程中融入有针对性的伦理道德观和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如,案例作品《春雨的色彩》审美教育过程中,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学习诵读幼儿散文环节,引导学生了解诵读幼儿散文应该做的准备,掌握诵读的技巧,争取做到诵读时能情景再现。以文学作品《金色的小船》为例,师生共同讨论,掌握朗读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把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把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放在首位,体现“儿童本位”“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文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路径

1.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思政教育

幼儿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既是一门文学课,又是一门专业课,具有融合幼儿与文学两大领域的综合性,是提升幼儿教师职业修养和能力的重要课程。幼儿文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特征等理论,掌握幼儿文学各文体的特点,拓展阅读视野,增加作品积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要求,提高学生鉴赏、分析评价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学作品阅读推广、指导的能力,强化多学科交叉学习,提升实践综合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素质和思政目标是通过文学阅读,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觉形成并强化对文学和幼儿的热爱,提升儿童文学素养,使其具有致力践行于幼儿早期阅读的美好理想。将自主创新、小组合作探究、自强自立、树己树人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发挥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认同。

2.从教学材料中挖掘思政元素

在幼儿园文学教学活动中,选择的儿童文学作品直接决定了幼儿阅读的走向。在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时,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知识经验水平和审美能力,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下,要充分考虑作品的德育价值,选择具有丰富内涵、充满教育智慧的文学载体,进而探寻作品内容中与课程思政的映射点,挖掘故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梳理教学的思政目标,向幼儿传递具有正向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幼儿形成高尚的品德素养。在学习幼儿散文的诵读方法和阅读方法时,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上一些示范视频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模仿,从而掌握正确的幼儿散文诵读方法,并将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诠释在诵读过程中。如,教师在讲授郑春华的《很大很大的爸爸》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先判断散文的类型属于抒情散文,再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分析,读到将爸爸比作一座楼、一艘船,“我能装进他的口袋”时,是能体味文中传递的父子亲情,从而正确把握幼儿心中对爸爸的自豪感。教师在授课时,适时传递亲情的重要性、亲子沟通和亲子教育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教育幼儿尊重父母亲,还能够使优良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3.做好幼儿文学课程的“互联网+”思政融课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这类主题的儿童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幼儿戏剧与影视文学项目中,嵌入的思政元素是时代的进步改变着文学的内容与样式。中国的戏剧文化历史悠久,创新和改变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与动力,作为幼儿师范学生要理解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对幼儿影视作品的创作与选择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要以积极明快、充满爱心为原则。如,创造性戏剧源于欧美,要引入中国就应适当做出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中国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搜集经典优秀幼儿戏剧和影视表演视频,如,《小熊请客》《小红帽》《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并将其上传至教学网络平台供学生观看,为学生初步感知这些文学样式及其表现形式提供具体真实的素材,让学生在了解的同时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剧本进行文学样式的分析,再利用测试题巩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创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剧本改编后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并通过自身的理解,将剧本生动地演绎出来,录制后再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课后通过票选活动,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即使疫情期间仍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创作、合作和交流。如,学生在线上合作戏剧作品《小熊请客》,小组成员一人扮演一个角色,通过拍摄工具所带有的趣味AR功能,将学生扮演的角色变得更加形象,省去了道具制作环节。虽然角色所在场所不同,但通过后期制作,也能让戏剧故事拥有画面感和舞台感,再加上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小狐狸、小公鸡、小熊等形象便跃然画面了。但是,由于道具的缺乏,导致创新形式不够丰富。

4.构建多元教学评价平台,强化师生思政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