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精选(九篇)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

第1篇: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 前期档案 管理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单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也积累了不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的先进经验,但对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目档案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现象伴随着项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出台而得到了很大转变,各个单位也在不知不觉中重视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也叫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是指工程开工以前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前期档案是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的凭证性和基础性文件材料,是一个主体单位永久保存的法律原始性凭证。只有规范前期档案管理,明确归档范围,保证前期档案的齐全、完整,才能为主体工程档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一、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面对发展机遇,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颁布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法规、标准,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产生了问题和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经济利益或赶工期等原因,人们只重视工程本身,轻视工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滞后,反而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文件资料处在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制约了单位经济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领导和档案人员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学习宣传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档案资料流向不清,工程各参建部门缺乏相互沟通交流,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规范。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的观念和认识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新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采取规范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各环节不符合质量要求,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得不到统一,如归档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质量不一,格式和内容不相同,给档案部门带来一定的负担。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没有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措施不完善,对当前的改革形式和管理方法缺乏研究和思考。

4.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工程建设单位人员和经费的原因,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不健全,档案人员由其他管理人员兼职,没有设立专职档案人员,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场所,档案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要,如没有专门的库房,档案保管达不到“八防”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不能适应单位和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机应用仅是打字的水平,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充分认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联合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不得进行或通过整个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竣工验收。由此可以看出,项目档案验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具有一票否决权,充分体现了项目档案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竣工验收中的重要性。此外,项目档案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技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发挥最大效益。

三、如何做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同样是百年大计,有了工程没有档案将后患无穷。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主管领导就要指定专人负责文件、图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2.加强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加强考核,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

3.定期召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会议。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本单位各部门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定期召集有关参建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档案工作会议,汇报项目档案工作进度,安排布署下步工作。

第2篇: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桩基础 施工测量 质量控制 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63-1

1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桩基础工程的质量不达标,给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基础形式之一,桩基础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桩基础的材料来分,建筑工程的桩基础可以分为钢桩、木桩以及钢筋混凝土桩等。按照入土方法来分,桩基础可以分为打入桩、压入桩以及灌注桩等。按照桩基础的受力情况来说,桩基础可以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等。

正如上面所说的,建筑工程的桩基础具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但不管使用哪种桩基础,施工测量都是其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之所以进行桩基础的施工测量,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完全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为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标志,这也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第二,做好桩基础的施工测量,从本质上说也是为了加强对桩基础施工过程的监督。第三,桩基础的施工测量不仅包括施工前期的测量、施工过程中的测量,还包括桩基础竣工后的测量。

建筑工程桩基础的施工测量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首先,测量过程中,尺寸必须要精确,要充分考察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之间的误差,努力将各种施工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其次,在进行高程测量时,工作人员必须对原水准点高程进行检测,并按照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要求进行测量。再次,在物轴线测设时,要根据测量控制点的相关数据,然后以该数据为依据来设立相应的定位矩形控制网。

总之,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工作的合理与否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分析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桩基础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工作。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控制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这一课题进行相应的论述。

2.1建筑物定位测量的质量控制

桩基础施工测量的最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只有合理的定位测量工作,才能保证建筑物的顺利施工。就目前来说,建筑物的定位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法、等腰三角形与勾股弦等。同时,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施工的精确度,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精密的测量方法进行。

近年来,矩形网测量法是当前建筑物施工测量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筑物的施工测量主要采用定位桩法和主轴线法。所谓定位桩法,就是指线设定建筑物的两个点A和B,然后根据这两点测设出C和D点,A、B、C、D点形成一个矩形网,以此来进行建筑物的定位。而主轴线法一般用于大型厂房或者复杂建筑的测量过程。这些建筑物对定位的精度要求更高。首先,工作人员要更具条件测设出建筑物的长轴线AB,而后以长轴线为极基础,测出短轴线CD,最后进行精密的测量和归化。这种测量方法对误差的控制更为严格。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桩基础的定位测量质量,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在采用定位矩形网进行测量时,工作人员要埋设直径在0.08m,而长度在0.35m左右的木桩,然后在木桩的中心位置做好标记。为了保证中心位置不发生位移,最后将水泥桩进行加固处理。另外,对于那些施工时间较长、施工过程较复杂的工程来说,施工人员最好埋设水泥桩。第二,要做好定位测量的检测工作,对测量结果进行多次核对,保证定位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2.2桩位轴线测设的质量控制

做好定位矩形网的测设之后,工作人员要进行桩位轴线的测设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一般采用一些辅助仪器,如经纬仪来进行桩位轴线的测设工作。要在引桩上打入一些小的木桩,然后敲上铁定来进行中心的定位。要对桩位轴线的长度以及轴线间的长度进行准确测量,尽量保持工程的实际距离与设计方案距离一致,并将单排桩位误差控制在1厘米之内,群桩之间的误差要尽量小于两厘米。

2.3承台桩位测设的质量控制

承台桩位测设是在桩位轴线的引桩基础上进行的。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桩位主要分为两种单排桩和群桩。在进行承台桩位测设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直角坐标系法、线交位法等,但是测设数据要与设计方案尽量保持一致。在一些复杂建筑工程的承台桩位测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数据换算等。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承台测设的检测和监督,将各种误差控制在2厘米之内。只有检测完全合格之后,施工单位才能进行施工。

2.4桩基础竣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要将建筑工程的桩基础建设落到实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竣工测量工作,对工程成果进行检测。首先,工作人员要根据定位矩形网等来恢复桩位的轴线及其引桩点。其次,工作人员要采用百分表测量法对建筑工桩基进行荷载沉降的测量。第三,要对桩基的位置的偏移量进行测定,审查偏移量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第四,要做好桩基顶部的高度测量,检测所用的水准点,将精度控制在1厘米之内。第五,要对桩身的垂直度进行测量,保证桩基的合格性。待这几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之后,工作人员可以绘制相应的竣工图,来清晰地呈现呈现测设结果等,以便进行之后的审核工作。

3总结

要想提高建筑工桩基础施工测量的质量,工作人员必须从设计方案出发,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将所有工作都落到实处。同时,相关人员还要加强创新,不断更新施工测量的技术设备等,争取使施工测量的结果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1]冯振伟.浅谈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5).

第3篇: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灌注桩基础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055-02

在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施工中,施工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与机械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解决灌注桩基础施工复杂问题,提升施工质量,以此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 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建筑项目中最为复杂、基础的施工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在地面上钻孔,然后向孔内灌注预先加工的混凝土材料,在灌注之前,还要对其基础构件进行加工处理,保证可以提升混凝土基础建设质量,对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而言,多应用在软土地基施工工程中,可以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以此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应用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时,可以将其作为重点技术进行使用,主要因为此类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此类技术所产生的振动较小,不会影响到周围的建筑物质量,可以在密集的地区开展工程施工工作[1]。第二,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有利于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提升土层质量,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第三,此类技术对各类钢筋材料的需求较少,与其他技术相比较,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2]。具体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钻孔灌注桩技术。此类技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需要先利用钻机对地面进行钻孔处理,再利用钢筋笼对其进行处理,向孔内浇筑混凝土材料,制作质量符合相关要求的桩体。同时,在使用此类技术的时候,需要根据钻机土层位置的分析,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发挥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优势。另外,技术人员在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时候,必须要重视泥浆护壁技术与干作业成孔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质量[3]。

第二,冲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钻孔灌注桩技术知识的分析,主要因为冲孔灌注桩技术与钻孔灌注桩技术存在相似之处,然而,冲孔灌注桩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利用冲孔机对其进行成孔处理,技术人员在应用此类技术的时候,会出现较多工艺复杂性现象,并且施工技术规范对施工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合理控制技术的使用方式,将会出现各类质量问题[4]。

第三,沉管灌注桩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在应用此类技术时,必须要全面分析技术原理,利用专门的设备将钢管插入土中,在成形之后,要对其进行钢筋笼与混凝土浇筑处理,最后将钢管,以便桩体的成型,技术人员在应用此类技术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其工作方式的分析,减少存在的各类问题[5]。

第四,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在应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以上3种技术加以区分,保证可以合理应用人工挖孔技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6]。

2 灌注桩基础施工流程与问题

在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全面分析施工流程与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2.1 灌注桩基础施工流程

在灌注桩基础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工程施工流程,以此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第一,灌注桩基础施工准备。在施工准备的时候,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原材料与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保证其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增强工程施工的有效性。同时,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施工安排工作,合理安排技术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保证在施工前全面勘察建筑工程。另外,要聘用具浯右底矢竦氖┕と嗽庇爰际跞嗽保保证可以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需要与社会各个部门相互沟通,做好各类施工准备工作。

第二,测量放线工作。施工企业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测量放线工作,主要因为此类工作是灌注桩基础施工的重点环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应用测量放线技术,明确施工地点的地质水文情况,保证可以根据勘察结果等对各类技术资料进行处理,以此提升测量放线工作效率,增强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在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首先,技术人员需要完成成孔作业,按照施工企业提供的测量数据信息,全面开展成孔操作活动,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保证成孔作业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倾斜等质量问题;其次,技术人员在完成成孔作业之后,需要做好注浆工作,保证注浆作业符合相关规定。一方面,技术人员在搬运钢筋笼的时候,要对其进行保护处理,避免出现破坏性影响,并且要将其放置在垂直位置上,避免损坏孔壁;另一方面,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与规定,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配比,保证其质量达到相关要求,以此提升灌注桩基础质量。

第四,灌注桩工程完成后的处理工作。在灌注桩施工完成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对桩头进行清理,及时检查灌注桩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养护处理,达到预期的施工目的。

2.2 灌注桩基础施工中的问题

第一,钻孔倾斜问题。在实际钻孔施工的时候,会出现钻孔倾斜问题,无法保证土层施工的均匀性,难以增强施工整体性。

第二,护筒外壁冒浆问题。在建筑灌注桩基础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护筒外壁冒浆问题,导致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返工处理。

第三,钻孔坍塌。在钻孔坍塌情况下,会导致灌注桩工程施工存在各类问题,难以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有效性。

3 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在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工程施工有效性。

第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设计工作与图纸审查工作,保证可以对勘察报告、施工技术与其他技术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审查材料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第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方式。首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抽检处理,全面分析各类影响因素,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其次,技术人员需要合理检查钢筋笼的质量,及时发现钢筋笼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使其可以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以此增强施工有效性。最后,技术人员需要制定旁站制度,保证监督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完善的处理,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三,在工程竣工阶段,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做好验收工作,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保证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 结语

在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施工的时候,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创新质量管理方式,同时,还要创新灌注桩基础施工方式,积极应用各类新技术,以此提升其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曼莉.新形势下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初探――以某国有企业管理服务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为例[J].环球市场,2016(2):118,120.

[2] 林广银.浅析房建工程旋挖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与技术控制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6):539-540.

[3] 唐向阳.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4(9):76-77.

[4] 陈品生.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4(14):82-83,84.

第4篇: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1.1技术控制施工技术的好坏也决定施工的质量,如果施工技术不正确,就有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以强夯法举例,在基础工程施工中,要使用强夯的技术就要依照施工设计先用机械把土地预压两遍,待土地平整后,作好详细的场地高层测量,每个夯点布置要依据测量放线合理分布。如果以上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控制,那么强夯的质量就可能得到控制,否则施工的质量就会出现问题。因此施工技术也是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的。1.2人员控制基础工程是由人来完成的,那么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基础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大量的使用没有专业技术的农民工,这使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不到控制。要让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就要用相应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比如要在施工管理制度上要求上岗作业的人有专业的资格证书与上岗证。监理人员也要参与工程中,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评估。

2基础工程检测的重点与方法

要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情况,就要通过严格检测的方法控制质量。在基础工程检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熟悉工程图纸,了解施工目的,同时要了解施工环境、施工检测标准等。2.1基础标高的检测基础标高出现偏差的原因通常是基础下部的基层标高过大,它使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靠近,难以通过仔细的观察控制基础与皮数杆之间的参数。也有可能在基础放大中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导致铺灰面太长,砂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冒高的现象。要对基础标高进行检测,就要在砌筑基础以前,先普查基础标高,看低凹处是否得到有效处理,基础皮杆处是否用合乎规格的材料制作,是否依照设计要求放在基础中心的位置。如果是基础外测的标高,可以使用水准尺完成校对工作。如果基础工程为宽大基础放大脚的建筑,可以检测基础标高是否使用双面挂线的方法让基础标高施工达到施工设计要求。2.2基础轴线的控制在完成基础施工时,会用放线的方法详细测量其他各轴线交点的位置,并用木桩标定出该位置,它被称为中心桩,并依此按基础宽和放坡宽用白灰线撒出基槽边界线。在实际施工时,有可能因为放大脚的尺寸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位移偏差问题,这使基础轴线的标准可能出现轴线位移偏差。要对基础轴线进行检测,可以在定位放线时在外墙角设置龙门板,并防止龙门板出现位移现象。龙门板在拉通线时,要仔细核对中心桩的位置,直到横墙中心桩真正与地面齐平,为以后的排尺和拉中心线做好准备。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要对相邻的轴线进行检测,看是否出现位移现象。在完成基础收线部分后,需使用拉通线的方法再次核对基础轴线,并以目前的新轴线为准,然后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基础施工。2.3基础防潮的控制基础防潮出现问题通常是由于材料的问题,砂浆处理没有得到很好的质量控制,也可能是施工技术的问题。还可能是养护的问题,在施工中没有对防潮层作好养护,就有可能出现质量隐患。针对基础防潮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对防潮层进行检测,检测施工的材料质量是否达到施工的需求,比如砂浆是否依照标准添加防水剂等;施工方法是否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砌建,又比如防潮层下的丁皮砖的砌法是否依图纸标准砌建;防潮层养护是否得当,回填土时是否破坏防潮层等。

3总结

第5篇: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关键字:浅谈;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桩基础作为工程施工的基础性步骤,在工程施工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从桩材料的角度划分,桩基础工程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桩、木桩以及钢桩等等,而从桩的入土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灌注桩、打入桩或者压入桩。此外,受力类型也可以作为其分类依据,有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种类型。然而,无论是何种模式的桩,建筑工程桩基础中的施工测量都是相当必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施工工程的下一步进行以及施工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和质量。

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

桩基础施工测量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施工测量数据中必然会有误差存在,但是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中,设计和施工单位对于建筑工程的尺寸是按照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之间的误差来确定精度的,而并非是按照测量数据的误差。根据设计和施工标准,桩基础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建筑物轴线测设的技术要求。在对建筑物轴线进行测试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基础定位测量,常用的做法是以设计单位或者是建筑设所提供的测量基准线或者控制点以及拟定建立的建筑物的资料数据作为依据,把建筑物的定位矩形控制网作为首要测试对象,然后根据已经测定的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对建筑物的桩位轴线进行测试,所有步骤均已到位之后,再根据已经测试的桩位轴线对承台桩位进行测试。只有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质量要求,端正工作态度,才能把证施工测量技术按照要求做到位,确保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质量。另外一种技术要求是高程测量也有明确的技术要求。施工人员要按照建筑单位或者是设计人员所提供的水准点为依据对基础施工测量的高程进行必要的引测,这一步骤相当关键,是高程测量必不可少的基础步骤。而且高程引测需要施工人员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及端正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做好引测工作。比如认真检测原水准点的高程,确保没出现任何问题时才能继续下一步,在计划建设的区域设置水准点。同时地方的选择也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不能受到施工影响,这一水准点的位置也比较易于保存,方便使用,同时设置水准点的数量上也有要求,不得少于两个,一般来说,附近的比较高大的永久性建筑物适合作为水准点埋设点。高程测量的误差也有严格要求,应控制在1cm左右。

建筑物定位测量及质量控制

建筑物定位测量以及桩位轴线的控制也是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首先,对于建筑物定位测量来讲,在进行装基础施工测量作业之前,要明确编制出桩位测量的说明书和测量放线图。所谓建筑物的定位,是指建筑物根据设计的要求,使建筑物外扩主轴线的交点准确在拟建区地面上表示出来,并以此来作为桩位轴线进行测试的依据。这一步骤需要测试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明确测试的基本要求,并且准确做好每一步测试,将误差尽量降低到最小。而编制桩位测量的放线图和说明书是为了方便桩基础施工测量,提高测量效率。在实际施工中,一些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对于放线图和说明书的重要性不够明确,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接下类桩基础工程测量的效果和准确性。在编制说明书和放线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不同的建筑物样式确定定位轴线。拨入,外形比较整齐且平面大概为矩形的建筑物,其定位轴线是外廓墙体中心线,而外形呈不规则样式且平面为弧形的建筑物,其十字轴线和圆心轴线是该建筑物的定位轴线。相关人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准确建立施工坐标系统。做法是以桩位平面图标注的尺寸为依据,在建筑物定位主轴线平行方向建立施工坐标系统。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相关人员一定要把握好步骤,在做好前两部基础上再进行其他步骤,同时要加强检查工作,岁说明书和测量放线图所体现的数据必须经过严密的检查,由两个或以上人员担任这项工作,确保建筑物定位测量的质量控制。

桩基础竣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工程中的桩基础施工测量不仅需要在过程中重视质量检查,同时在竣工测量中也要注重质量控制。就竣工测量而言,桩基础竣工测量成果图是检验桩基础施工测量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包括了地面开挖之后的桩位偏移量,桩的垂直度等等,还包括为测试单位进行单桩垂直静载实验提供适当协助和相关数据。工作人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因为施工破坏而难以满足竣工测量要求的桩位轴线进行恢复工作,按照建筑物定位测量作业时的方法和要求,恢复原来的引桩点的精度。其次在桩基础工程测量完成之后,可以进行单桩垂直静载实验,检查桩的荷载沉降量。对于因为施工破坏而引起的桩位偏移量进行测定时,根据不同的桩明确不同的偏移量允许值。比如当所有桩顶标高差不多时,可以采用拉线法,对于桩顶标高差别较大的,可以采用经纬仪法。最后,在绘制桩位竣工图时,按照桩位放线图的尺寸来绘制,图中应包含定位矩形网点、承台桩点实际位置以及相应编号,引桩点位置及其编号等等,相关人员要认真负责,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对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的质量重视。

总结

总而言之,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在工程施工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相关人员要按照施工和设计的要求,根据相关技术要求标准对桩基础相关测量步骤进行作业,加大质量检查力度,提高桩基础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6篇: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 配电网工程 应用分析 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 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050-0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先进的工程技术,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配电网线路铺设的效率。具体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通过预制混凝土的部件以及相应的部件,遵循严格的施工步骤连接而成。目前,我国大部分配电网铺设都是采用效率低下、操作粗糙、科技含量低的手工操作,这样的作业模式不仅不能满足我国配电网铺设速度的需要,而且会造成污染。[1]而新式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较少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减少污染,尽可能减少对沿线居民的不良影响。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影响箱式变电站安装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基础部分的开发和养护,因此,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从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养护着手,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结构就是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的工程,提前生产出有关的配件,到现场进行组装,从而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1 箱式变电站预制基础设计方案

国家配电网络线路铺设的范围十分广泛,各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址条件以及气候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箱式变电站的地基构建方式、标准、形式都不一样,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最适合的方案。该文调查的是《南方电网公司标准设计》(V1.0)版箱式,并且结合厦门地区的一种广泛使用的箱式变电站作为研究对象。目前,研究出的优化方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美式箱变预制基础;另一种是欧式箱变预制基础。美式箱变预制基础分为上下两层,上下两个基础构建利用连接螺杆连接。整个美式箱变预设基础都设有入口和通风口,并且要采取有关措施保证通风口不被损坏。此外,美式箱变预制基础可以实现电缆和施工现场的紧密相联。欧式箱变预制基础同样由上下两种构建组成,但是两个基础部件的体积都要相对较小[2]。欧式箱变预制基础同样存在入孔和通风孔,要使用不锈钢网保护通风孔不被损坏。

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1 钢板组合模具控制

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基础的制作,需要使用钢板模具。因此,选取钢板模具必须符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基础制作标准、条件。钢板模具必须拥有足够的载重力、韧度、稳定性以及防腐蚀性。此外,选取的钢板模具结构必须简单、可以实现迅速拆装,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进行。钢板模具本身要达到混凝土浇灌和设备维修的标准。生产过程中,钢板模具必须可以承受各种外力的压迫,围成原有的形态,从而使构件各种形状和尺寸不出F任何差错,达到最精准的级别。经过钢板模具生产出的构件必须符合现场的施工要求,构件的外形和尺寸必须达到施工的标准,满足配电网络线路铺设的需要。

2.2 安装质量控制

第一,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装配式混凝土预制件在基建配网应用过程中,必须选取符合国家水凝土制造标准的材料。施工团队必须提前准备好水泥、沙土、粘合剂以及其他辅助材料。施工团队内部的质检人员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审核,保证材料必须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达标。第二,对钢板模具安装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施工团队的内部质检人员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进行严格审核,检查施工现场的钢筋数量、型号、规模、使用期限等指标是否符合箱式变电站构建需求。此外,施工团队的内部质检人员还需要对吊钩位置和保护层厚度进行反复核查,保证其位置、规格、入孔以及通风孔的位置符合施工建设需求,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尺寸的精确性,提高施工效率,最终提高工程质量,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稳定的电能[3]。

2.3 表面质量控制

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基础的表面质量控制是工程整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人员要设计出符合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模具表面的光滑程度。此外,施工人员还需要计算出脱模剂使用的剂量,改善混凝土建筑的技术,最终提高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基础构建的质量,使其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满足整个配电网线路铺设的需要。

2.4 质量验收环节

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基础的整个施工完成以后,还需要进行工程交收。工程的质量检查人员要按照具体的工程质量标准进行逐一检查,尽可能减低由于工程质量问题带来各项风险。工程质量验收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构建标示以及预留空洞位置。工程质量检查人员必须仔细核查部件上的产品批号、使用年限、质量验收编制以及生产单位等多项标示[4]。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仔细检查预留空洞位置、构件插筋位置,保证这些基本的构造达到标准,提高建造水平。第二,外观质量。工程人员要仔细检查装配式混泥土预设装置的情况,检查其表面是否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一旦发现存在较大的问题,必须按照标准进行及时处理并且进行重新验收。第三,尺寸要求。工程质检人员要检查构件是否影响装配式混凝土装配结构的性能、尺寸、质量,工程质检人员一旦发现尺寸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并且影响结构的性能,就要迅速通知工程施工人员。由施工部门依据实际情况设计整改方案,改正现有的缺陷,保证修建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符合工程需要。工程质检人员要对已经整改的工程,进行重新验收。第四,整体结构控制。工程质检人员要按照有关标准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验收,仔细检查其长度、宽度、厚度等指标。此外,质检人员还有对预埋件进行仔细核查,保证预留孔洞、保护层厚度以及对角线差都符合有关标准。

3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3.1 技术方面

第一,基础结构。装配式混凝土预设基础拥有十分严密基础构造,每个环节连接得十分紧密,可以实现高效的配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程质量。首先,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会利用螺栓固定住防撞柱,尽可能减少其出现误差。其次,施工人员安装百叶窗,增加装配式混凝土预设基础的通风性,减低设备被损坏的风险。最后,施工人员优化施工步骤,在工作井和箱式变电站之间埋设管道,并且扩大其方位,保证维修人员可以自由进出,从而降低维修的难度,提高工作质量。这种新型的埋管方式是对过去先埋管后封堵的作业方式的更新,不仅可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方便维修人员的工作,而且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基础吊装。装配式混凝土预设基础十分注重基础吊装环节,对每一个施工细节都有严格规定,尽可能降低施工的风险。但是,原有的基础吊装技术是利用绳锁套底方式对基础部件进行安装。这种作业方式较为落后,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而且威胁系数较高,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对原技术进行革新,在预制件四周提前安装四个吊环,利用四个吊塔对预制件进行拆卸和安装。这种工作方案不仅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而且可以降低风险,增加稳定性,保证工期的如期完成。

3.2 经济和时间效益

第一,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国家电网的配电线路铺设过程中遇到需要设置箱式变电站的时候。一般会依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以及天气情况安装美式箱变基础或者欧式箱变基础。根据数据调查显示,美式箱变基础在施工现场浇筑的花费一般在13 500元上下,但是采用预制的工作模式以后施工费用一般在13 000元左右,两者之间存在500元左右的差额,可以采用预制的工作方式比现场浇筑的工作方式,更加经济有效。同样,欧式箱变基础的构建,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也比利用预制的工作模式浪费资金和资源。第二,时间效益。箱式变电站采用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施工效率低下,建造一处厢式变电站需要花费较为漫长的时间,而且会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但是,采用预制基础的工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而且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3.3 质量效益

现场浇筑基础的工作方式主要靠工程人员手工作业,工程质量难以控制,难以进行量化,工程结果存在^大差异。此外,现场浇筑箱式变电站的通风口、入口等需要进行管理的部件都无法保证,因此,总体的施工效果较差。预制基础都是采用钢化模具制作,在生产过程中有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并且要进过严格审核才可以出厂。因此,利用预制基础工作模式构建的箱式变电站不仅各项尺寸符合标准,而且外形美观,总体质量高。

4 存在问题

4.1 地下管线要求高

预制基础模式由于自身特点,对地下管线的要求加高,改签管线的机率较大。因此,工程人员在使用预制基础的工作模式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地下管线。如果是地下管线过多的地区,不应采取预制件模式。

4.2 拼接难度较大

预制基础模式就是将箱式变电站各种基础设备在工程提前构建好,然后到施工现场进行拼接。但是,预制件本身的体积较大、重量较大,因此,拼接面临较大的困难,无形之中增加施工的风险。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对预制基础的施工模式再进一步优化,使拼接更加方便快捷。

5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逐渐进入电气化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我国配电网线路的铺设工作量还会不断增加,而且要求更加高效。但是,预制件在我国配电网铺设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此外,我国配电网铺设在不同地区的铺设型号和规格并不像,无法批量生产预制件,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统一配电网设备的型号和规格,提出统一的标准,以便有关厂家批量生产预制件,从而降低我国配电网线路铺设的时间和成本。

参考文献

[1] 江科.斜向布筋横向预应力连续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6.

[2] 于璇.基于Petri网的PC构件自动化生产线的建模与仿真[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第7篇: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督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逐渐加快,我国为了提高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打造。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确保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的质量,实现环卫建设专项资金的合理利用,需要加大建设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测管理的重视度。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监测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实施落实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前期应做好施工前规划,对整体工程的时间、投入资金、和所需建筑施工工人都要进行详细预算,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是城市化进程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1 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督程序

(一)进行全方位、全环节的旁站监理

在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负起建筑建立的责任。按时检查工程材料的充裕性、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在监管过程中,可以利用定期巡视的方法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行为;监测施工人员是否存在偷懒懈怠的现象;建筑完成环节是否存在技术疏漏等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完工[1]。

(二)做好工程自检报告,进行中间检查

在工程结束时,后期检查人员要及时的进行工程检验,对各个环节都进行检收监测,对监测工程存在的疏漏给予解决。检测部门检查完的同时,制定检测报告,例出各个环节的监测标准,制定完提交报告的同时,监管部门会对工程进行检验的整体评分,监测评分结束后,一项工程才算彻底完工[2]。

2 工程施工中重点把握的三个环节

(一)做好前期指导控制工作

质量监督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监水平。在此前提下加强监督人员自身素质的问题也随之展开。对监督人员进行全面的素质提升,从根本上提高监督人员的监测能力,定期组织监督人员进行学习,对先进的技术设施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指出,提高对个别人员监测水平低下的情况。前期的指导控制工作不单单表现在人员工作方面,还体现在方案的制定方面。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都是围绕城市繁华地区进行的,在受到人民、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制定针对性的建筑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建设地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建筑方法,不同的建筑方法将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以此减少建筑施工的时间。

(二)监督建筑施工中的质量

眼下如何提高环卫基础设施的建筑质量水平是现在面临的首要难题。为了有效的提高质量,建筑企业也提出了几项可行性方案;首先是对整个工程的依法治理,从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工时所需的原料、施工的设计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工作,对期间遇到各部门的违法行为加以严惩;其次是严格要求工程质量水平。建筑工程的特点就是时间长、资金流动性大。在这一特点的影响下,有些部门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r,利用节省出的开支来中饱私囊。为了将建筑成本压到最低而使用伪劣建工原料。使用伪劣建工原料对环卫基本设施建筑本身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会大大缩减环卫基本设施建筑的使用寿命,所以针对影响环卫基本设施质量水平的问题要进行全面解决。质量水平的严格要求是环卫基本设施建设最重要的准则,环卫基本设施建设质量水平合格意味着环卫工人的生命受到多一重保护。在保护人民生命的同时,也将全面提高我国整体环卫基本设施建设的标准,环卫基本设施施工质量的建设水平能侧面反映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的城市面貌离不开环卫基本设施建筑的发展与完善。

(三)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监管力度

在管理方面最突出的管理方向应该是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一项工程的建设,无论是建设方法还是施工技术都在于施工者,应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人员自身素质的修养,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用定期组织加强施工水平的技术培训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提高自身建筑水平技术的同时遇到问题有自己解决的能力,争取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做到万无一失,避免施工问题的发生。

3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和方法也逐渐提高,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复杂的施工建设中发生问题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一直都是政府所针对的重要研究。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严峻局势考验下,合理的提高建筑水平是我们最为重视的。通过对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探究,为提高环卫基础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1.1地基基础检测机构管理有待完善

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制定检测机构以及中介检测机构两部分。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中,由于检测机构不统一,使得在具体检测流程、检测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地基检测质量受到影响,为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另外建筑检测行业汇总时常存在垄断经营或故意压价等行为,一些中介检测机构,为了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发展,甚至存在出卖检测资质现象,对工程检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地基基础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使建筑整体质量下降。

1.2地基基础检测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检测人员管理方面较为松散,久而久之就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准入门槛,导致检测人员素质偏低,一些不具备专业检测技术的人员也混入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这就会使地基基础检测结果缺乏严谨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另外,一些检测人员在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存在渎职、马虎大意等情况,这些都给检测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1.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往往与其他建筑施工项目交叉实施,因此在检测工作过程汇总,由于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给检测工作以及检测人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对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往往采用静载试验法、低应变法、声波投射法、动力触探法等,本站主要以静载实验法为主。进行检测过程中,交叉施工会给检测人员安全造成威胁,需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提高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

2做好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市场监督机制

针对目前建筑质量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市场监督,增强对质量检测机构的约束力度。首先,要不断的增强施工企业合同意识,加强合同管理,充分利用合同制度,约束市场上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规范建筑检测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另外,对于市场中存在恶性竞争的个人或企业,需要加大打击力度,促进建筑检测市场健康发展。

2.2加强检测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关系着基础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以及安全标准,而检测人员综合素质决定着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需要选择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其次需要对在岗检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具体培训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检测人员专业检测技术,加强检测人员对相关文件、法律、规程等的了解,学习先进检测技术;(2)培养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意识、质量意识等,确保地基基础检测报告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2.3加强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安全防护

在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工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检测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无法对检测人员实施检测工作提供安全保障。这就需要加强安全防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完善的安全检测制度,完善相应的检测责任制度,将检测工作、安全防护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一个统一的安全检测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安全隐患;(2)加强检测人员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检测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3)在进行地基基础检测前,做好相应的场地检查工作,并安排现场监察员,对地基检测工作区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测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要求检测、作业环境的安全性进行实时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地基基础检测工作顺利完成。

2.4及时更新检测技术以及引用先进的技术标准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建筑检测工作中,为提高检测工作精确度,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需要检测机构及时的对检测技术进行更新,严格的按照国家最新颁布检测规范,指导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

2.5加强地基基础检测的具体措施

在样品采取方面,第一,确保样品的质量以及代表性,为地基基础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参数;第二,规范取样操作流程,做好包括钻孔、取样等各个环节;第三,对样品质量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样品封存方面,对于土壤样品,采取好的样品,不论是原状土还是扰动土,都应立即密封取土筒并附上标签;取土筒所有的缝隙均应以胶布封严并涂上融蜡;若原状土取样时不满取土筒应以扰动土充填土与筒壁之间的缝隙,扰动土应选择近似天然湿度的扰动土。对于岩石样品,为保持岩石样品原有的天然湿度状态,取好的岩石试件应立即包装封闭处理,其中硅质硬岩样可不作处理,泥质岩样品可用纱布包裹后全部以融蜡浇注;岩石样品标注岩石的上下记号;无论是硅质硬岩样其岩样品还是泥质岩样品均应附上标签。

3总结

第9篇: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整体的建筑施工的重要质量管理环节,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的影响整个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应用和质量管理逐步的增强了对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但是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因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而引起房屋建筑裂缝、塌陷等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因此在地基和基础工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有的质量控制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来更好的完善地基和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从而促进基础工程质量的进一步完善。

一、影响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的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把握和控制都会引起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问题。而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时多方面的 。我们可以从图一的工程质量的因果图中来进行深入的分析[1]:

图一:影响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的因果图

1.人和机械的影响因素

人的影响主要是指,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建设和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首先现今许多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为了大多数只重视工程的造价和进度问题,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对于施工的操作和管理不能深入到现场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出现工程的质量问题。其次是基础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建设人员大都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的掌握安全的施工技术,如基坑的钻孔的深度掌握不合理,混凝土浇筑的配料和温度控制不足等现象是有发生。机械对于基础工程的质量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和定期的检修就会使机械设备不能合理的运作,例如基坑检测设备的不准确、钻孔工具出现故障等。

2.环境的质量影响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受到上部建筑主体的荷载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下部土层、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等众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基坑的土质渗水会产生土层的流失,或者土壤松软等问题都会使地基产生沉降的问题,从而使上部的建筑发生变形的危害。所以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状况进行合理的勘察,从而合理的确定钻孔的孔位。

3.材料的因素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建设最为重要的支撑要素就是施工的材料,如果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或者应用不合理将直接的导致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出现问题。例如在地基工程开工之前没有对材料的材质和型号、类型进行合理的检测就入场,这样就会产生相应的尺寸运用不合理和其它材料的偏差现象。从而影响地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地基和基础工程出现的具体质量问题

1.构件的缝隙问题

地基和基础工程中应用构件产生缝隙的问题是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其一是构件在放置的时候没有将枕木放在竖直的线路中,由此而使构件产生缝隙。其二是因为构件材料中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处理促使材料水分快速散失,促使变形现象的产生进而引发拉力使构件产生缝隙。

2.地基结构的渗水问题

地基结构的渗水问题的产生通常在山墙的区域,产生渗水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外界气温的变化速率较快,使得防水层的效果缺失,从而产生结构渗水的问题。另一个原因是在地基结构的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的施工不合理没有进行合理的细节处理,就会容易产生渗水问题。

3.通风孔道堵塞的问题

通风孔道的堵塞,主要是因为孔道在建设施工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从而导致结构的品质出现问题,使孔道中存在杂物,没有进行及时的合理清理,促使了孔道堵塞问题的产生。

三、如何有效的加强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1.建立和完善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1)首先要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中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质检员组成,并督促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班组。

(2)要加强地基工程相关的技术质量管理,需要质量管理领导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掌握设计意图和要求,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要建立健全各类进场材料的检验、复检制度,主材料需要有出厂合格证、化验单或试验单,并经现场抽样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且要监督和管理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使各工序的精度要求均得到满足。

(4)要加强建立和完善对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的检查、复核制度。建立工序质量验收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并进行单项验收的签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杜绝出现漏洞,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仔细认真作好各项施工记录,隐蔽记录,然后正确分析、归纳、整理。

2.加强原材料和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首先要对严格的检查钢材的质检报告,对质量不合格钢筋坚决不允进场,对于表面有锈渍的钢筋要经过除锈的检验之后才能使用。同时要对钢筋的型号、数量、搭接接头、位置设置等是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检查。再者要对混凝土的材料和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温度进行控制,在竖向构件浇筑时要采用分层振捣的方式,每层的厚度要进行严格限制,模板浇水的湿度以及终凝的养护液的喷涂等都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要加强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其一是要严格的管理号导管的预埋深度,不能过深,通常控制在合理2-4厘米。其二是要严格的控制好拔管的速度,可以采用反循环的辅以振动筛进行清渣,防止混凝土灌注时的堵塞问题[2]。

结语:地基和基础工程是建筑主体合理运营的基础工程建设,所以必须严格的控制施工的质量,要根据影响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管理,所以要保障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要保障施工技术的管理;要合理的控制好施工环境的影响检测;对施工的设备、材料进行合理的控制等诸多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兆男.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与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4,(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