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精选(九篇)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

第1篇: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受关注的问题之一[1]。医学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是其实践性更强,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只有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结合培养目标,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其它临床医学学科专业是这样,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也如此。为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关教育工作者曾做过有益的探讨[2,3]。我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医学影像人才。因此,如何加强本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探索和思考。

1 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一个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本科学生,使其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必不可少,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增强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医学实践性强,尤其是进入临床主要课程学习阶段后,临床实践成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一阶段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具体体现,医学影像学专业也不例外。需要加强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

不同的医学学科专业,主要的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各有其特点。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别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常表现为如下几方面:①教学内容需要用图片说明;②通过实验室观看教学片影像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临床那样的效果;③教学片或影像资料可以从既往的片库或互联网上获得,因此,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与病人直接接触,不存在因为在病人身上检查所造成的资源不足的问题;④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关系密切,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进行影像学习;⑤影像学科的工作目标多数情况下最终仍然是为临床提供疾病的影像诊断(介入治疗依然是少数),因此,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是主要的技能之一;⑥影像技术训练可以在练习者身上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进行。

3 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实践教学措施的思考

3.1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疾病的诊断过程是对具体临床现象或临床问题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临床思维活动是高级电脑和先进设备所不能取代的联系与整合过程,经验丰富的医师在收集资料时就已开始了积极的思维活动,对疾病的本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样是这样。医学影像学是利用特殊设备使人体组织器官形成影像,通过对人体组织器官影像的观察,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在专业主要课程的实践教学上,应积极探索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各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影像诊断思维。比如,理论课授课,在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讲完某个疾病后,可以尝试引入临床影像实例,先介绍病例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然后展示病例的影像图片,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通过这种接近临床真实情景的方法,可能既会加深学生对该病的记忆,同时又会对临床实践中影像诊断过程有所了解,对培养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影像诊断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3.2 充分利用影像图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如前面所述,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例如《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核医学》等,通过实验室观看教学影像片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临床那样的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影像实验室的图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例如,一次见习可按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不妨称为“授人以渔”,由教师按照教学要求把本次见习内容的影像表现进行讲解,要向学生说明疾病的影像表现没有固定的模式,讲解的只是共性的表现,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比如肿瘤有大有小,影像上常表现为肿块或结节,而不应以看到某一张片的表现是这样,就认为这个疾病就是这个样子;然后由学生自己阅片、分析,教师现场答疑,这个时段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影像图库包括影像实物片和电脑上的图像,使学生充分认识一种疾病的多样表现及其共性表现。第二个步骤是在下课前教师再用适当时间根据学生在阅片过程中提出的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总结,这一过程让学生参与进行讨论。第一个步骤可能有利于系统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帮助学生理解,引领学生入门,因为教师作为有临床经验者,认为不复杂的东西,在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简单的,再加上课程进程中并不鲜见的上午4、5节是理论课,下午6、7节是见习课,学生来不及复习消化;第二个步骤解决了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的疑惑,甚至有的疑惑是以前教师不曾思考过的,这同样锻炼了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查询有关资料,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学会互相交流,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根据教学进程,适时调整见习方式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累积的教学内容逐渐增多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就应适时调整见习方式。比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见习,这时就可以尝试以临床实践中放射科集体阅片的方式进行,由教师主持,学生通过对有临床资料的病例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和依据,如果是单一的临床影像检查病例,还应提出下一步应考虑进行的其它影像检查方法,然后由教师作分析、点评、总结,纠正学生的诊断思维中的不当之处。这种见习方式不宜在课程刚开始时进行,因为那个阶段学生还没有知识的积累。课堂上,还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根据影像图片学习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使学生学会规范化影像诊断报告书的书写,以提高其临床技能。

3.4 培养学生主观思维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能力,认识学科间联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学习

正如上述提到的疾病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而且相同的疾病可有不同表现,不同疾病也可有相同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无论X线还是CT检查,肺部的斑片状影,可见于炎症,也可见于结核或出血、水肿及其他病变,单纯依据影像表现做诊断可能会有差错,只有通过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防止主观、片面或僵化的思维方法。还可以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强调,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学好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不仅是目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需要,也是临床实践中影像诊断的需要。

3.5 开设第二课堂

开设第二课堂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课外不定期分批适当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放射科、超声检查室等部门观摩、学习,使学生通过这种对临床影像科室的观摩、学习,熟悉其工作流程,为日后临床实习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容易融入临床情景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师在临床工作中的言行,培养学生参与临床实践的自觉性、使命感及责任感,使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懂得在医学实践中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自觉把医德规范变成自己的行动。

3.6 提高学生操作动手能力

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为此,除了在课程学时安排上,使本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课时达到或接近总课时的50%外,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例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这门课程,像CT检查和X线投照中的摆位,可以尝试先见习,然后进行理论课授课,最后再安排学生在同学中自己练习。同样,《超声学》的操作检查,可以尝试利用实验室的超声诊断仪让学生在同学间进行练习。

3.7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互相交流和协作

在临床实践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在诊疗中也不可能完全正确,需要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影像思维能力。临床工作是一项需要医师之间、医护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学会从失败中提高自己,学会互相交流、团结协作。

总之,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强调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影像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影像技能的提高常常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刻苦的学习、不断的钻研和反复的实践,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于博瀛.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7):40-41.

第2篇: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学生;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高潮,按照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目标的要求,解决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学校与医院教学脱节、达不到使学生临床学习与岗位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等问题,各医学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改善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院校合作"使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而达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要求。我院实施"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做法

1.1我院医学影像专业为全国重点示范专业,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教学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分析问题能力等认识充分,高标准、严要求,为培养适应医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影像专业毕业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经费的使用分配上均给予了大力扶持,主动与临床教学实训基地联系,取得了各实训基地领导的支持,从而为"院校合作"共同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1.2临床带教老师 要求行为端庄,举止文雅,学识渊博,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认同。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此,各医院挑选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作为带教老师,每学期医学院影像专业研究室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短期培训,掌握教学大纲,明确对学生临床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3学生方面 在新生入校后同教材一起发放我院编印的《医学影像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供学生参考。每学期在开展实践教学前均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明确学习目标。参加实践教学学习,要求学生每日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记录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记录表"上,每次学习结束前由科室带教老师评定,医院盖章后交医学院留档保存,每学期结束后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1.4教学评价方面 制定"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记录表"、"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专职教师对学生评价表",建立三方评价机制。①"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记录表"用于临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测评。从操作技能、角色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健康评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5个方面,按照优、良、一般、差评价标准,在出科前组织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量化测评以提高学习效果;②带教老师从角色认同、情感认知、职业价值观、分析解决问题能力4个方面,按照优、良、一般、差评价标准在实践教学学习后由专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量化测评,既能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判断临床带教质量。

2 体会

2.1"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与医院零距离接触,逐步适应从学校到医院的角色转变。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校与医院教学脱节等问题。"院校合作"采取全真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达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要求。对提高医学影像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医学影像实践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2.2"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临床教师带教基本上是无偿劳动,其带教价值没有在经济上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临床教师的带教积极性不高[1]。"院校合作"后,重视了对临床师资的选拔,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规范临床带教老师的准人资格,通过科室推荐、学生反馈、医院考核综合评价,选拔热爱临床教学,具有合格教师素质,为人师表,责任心强,业务精湛,沟通能力强的人员担任。规范带教内容和要求,达到理论教学与临床工作任务保持一致。

2.3"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保证了学习效果。书本知识往往落后于临床。大量的临床实例、角色模拟,在激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增加了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教学更实用、更前沿、更贴近临床,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工作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学习任务中理清思路,找出阶段学习重点,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临床,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自身的工作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2]。

通过"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临床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医学影像专业研究室和附属医院将不断探索、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学习效果,完成学校教育和临床岗位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培养出优质、实用的高级医学影像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读书沙龙 影像阅读 终身学习

[分类号]G25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是传承民族文化、文明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资讯时代,电子杂志、博客文章、网络小说、手机书等多元化信息载体形式的出现,强烈地吸引着大学生,这种看似“广泛”实际狭窄的阅读状态以及坐在电脑前畅游网络空间的“浅阅读”趋势,已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种生态环境。

对“浅阅读”的批评矛头还指向了电子媒介的作用,认为它是“浅阅读”现象产生的因素之一。电子媒介的产生,使阅读渠道更加方便,也使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勿庸置疑这是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阅读发展中的又一种形式――数字阅读。但同时,也不能排除电子媒介的确给传统阅读带来了挑战,造成大学生一味接受、认同,缺乏深度思考,丧失辨别能力和批判精神。针对此现象,高校图书馆应当突破以往对大学生阅读指导活动的被动、静态、零散的传统模式,积极探寻电子化信息与纸本图书相结合的阅读指导方式,以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活动。“影像读书・沙龙”,简单地说,就是影像+图书+沙龙,即将阅读影像资料与阅读纸本书籍结合起来组织的读书沙龙活动。它是在“影像阅读”的启发下,与阅读图书进行有机组合而创造性地应用于读书沙龙的一种活动。

本文试图通过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指导模式,客观地展示其培养大学生阅读理念、阅读习惯的积极作用,旨在促进图书馆阅读指导教学工作更加深入细致。

1 创建“影像读书・沙龙”阅读指导模式的意义

视频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其内容极为丰富,成为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阅读习惯所限,在校大学生以纸本书籍的借阅为主要形式,对视频资源的了解则主要受网络娱乐信息传播的影响,对馆藏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缺乏基本认识,导致其利用率较低。

首先,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意义在于解决大学生阅读形式的单一问题,将文字阅读与视觉阅读结合起来开展阅读指导。在沙龙中,视频资源这种特有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音响也起到揭示社会问题、补充相关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受到现实问题的考验,引起他们深入思考,以反驳与争斗的积极思维促进知识的创新。

其次,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意义在于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将每一个沙龙专题作为统领,以此收集数字化资源与纸本文献,呈现多种载体形式的文献,即能够达到检验馆藏文献的整体协调性的目的,又能让那些“死”的文献资源“活”起来,达到文献最大利用的效果。

最后,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意义还在于帮助大学生延伸课堂知识,增强专业信心。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实践性的学习,即通过实践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强化或内化已经获得和接受的各种知识。“影像读书・沙龙”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它将哲学、社会学、法学、女性学等丰富的知识、实例通过影视资料表现出来,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活化大学生的课堂知识,以敏锐的见解与洞察力回味专业知识,进一步增强其继续深造的学术潜质。

2 “影像读书・沙龙”阅读指导模式的特点

2.1 “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动态的阅读指导

与图书馆阅读指导的静态模式,如“馆情介绍”、“读者指南”、“新书推介”等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模式相比,“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沙龙讨论式的阅读活动,有参与者积极的发言与畅谈;与“在线馆员”、“schlegel”、“人机对话”的师生交流但不直接面对的动态模式相比,“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引导大学生与教师面对面集体阅读的模式,思想和观点在讨论中交流。

2.2 “影像读书・沙龙”是图书馆的一种教学活动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修订)第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探索发挥教育功能的模式上,始终没有将教学活动体现出来。举办“影像读书・沙龙”就是一改图书馆单纯且传统的服务模式,从建立教学组、集体备课、教学素材、教学方法、个别辅导、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形成独特的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实现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2.3 “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大学生与馆员共同成长的环境

图书馆员因为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缺乏组织领导经验是必然的。因为“影像读书・沙龙”,需要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面对复杂的专题选择、面对诸多的阅读要求,给馆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图书馆教学人员对组织沙龙专题所需要的视频资料、文献资料,应当首先读懂、读通,否则就无法主持沙龙,同样也不可能育人。阅读使教师得到了特别的愉悦和见识,在主持引导沙龙讨论的活动中积累教学经验,必然使其领导能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读书沙龙激发大学生的研究兴趣,在发现兴趣、学会阅读中增强其学习自觉性,养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好习惯。在表达与争论中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显著提升。

3 “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指导内容

“影像读书・沙龙”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通过教和学的合作来完成。

3.1 遴选优质图书是“影像读书・沙龙”成功的前提

读书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增值的关键方式。因为没有一个对人人都适用的统一读书标准,面对浩瀚书海,到底该读哪些书不免会有困惑。虽然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是如果书的内容有质量、有品位、有格调,融情怀、智慧、修养于其中,并考虑青年人的特殊爱好,这些书籍都可以成为“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书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组织“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书籍: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书目100种”,选取阅读那些经典性和学术性,在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它多以中外文学、语言、艺术为内容,是大学生阅读的基础性读物。

・征集学校教授、专家推荐的书目,主要是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拓展阅读,要求学生在比较学派、理论的影响与渗透中反思实践,阅读可帮助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有趣的探索。

・学生推荐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定书目。读书沙龙,是一种集体阅读的形式,应当有多人参加,共享阅

读的心得。因此,指导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个人推荐书目,选定较多人有共同兴趣的书籍,作为“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书。

3.2 “影像读书・沙龙”的学习方法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培养大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成为读书沙龙的重要任务之一。“影像读书・沙龙”可采取“四结合”方法逐步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3.2.1 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会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影像读书・沙龙”在提供每个专题的阅读书目的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列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者自己最为关心、探索的三个问题,强调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在沙龙中的集体探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现方法来掌握知识及其结构,解决思想中的疑惑。

3.2.2 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大学学习期间,学生因为缺乏与社会有效交流,所学知识多以静态方式停留其脑中。“影像读书・沙龙”既要向学生提供必读书籍,也要根据沙龙专题的需要提供扩展阅读材料,如法学专业的学生阅读有关政治学、哲学、妇女学的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阅读法学、人口学、社会学等书籍。这种阅读方式,一方面使专业知识有了现实实例的依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使学生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面。

3.2.3 整部阅读与分部阅读相结合对一部宏大的巨著,一个功过兼之的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阅读当然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以小见大,以细见深地阅读一段历史、人物的一个方面也会使阅读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影像读书・沙龙”的系列专题中可以设计人物专题,如对一代伟人、《大秦帝国》的秦始皇、汉代酷吏张汤等人物的评价,可采用整部阅读与分部阅读的方法,将开阔的历史视野与独特的专门话题结合在一起,能够强化对人物评析的认同感。

3.2.4 影像阅读与纸本阅读相结合“影像读书・沙龙”应当结合专题,搜集馆藏视频数据库及其他影像资料,通过播放影片、照片,运用影像本身反映的真实事例解构现实,使学生通过视觉联想外部的事物或经验,达到知识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种方法更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者产生共鸣。

3.3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影像读书・沙龙”的终极目标

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一种结果。“影像读书・沙龙”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的、渐进地、日积月累又潜移默化的阅读引导和教育,点燃他们阅读的激情,“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书香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影像读书-沙龙”不能满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而要将目标定在他们离开学校后养成的阅读习惯上,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让阅读成为他们今后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此提升人生境界。

3.4 教师集体备课是“影像读书・沙龙”不可缺少的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能否主持、引导好一场专题沙龙,关键在于之前是否作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课是教师学习专业和文化知识、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教学合力,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长。集体备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确定沙龙选题;选择沙龙中适用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人员的分工合作;教学考核与总结。

3.5 教师合作教学是“影像读书・沙龙”的教学模式

“影像读书-沙龙”采用双讲制教学比较合适,即每场沙龙有两位教学人员,一人主讲,一人配合。教学人员应当彼此了解“谁知道是什么”和“谁知道怎么做”,并从同事那儿获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沙龙进行前应当确定好各自的分工,在沙龙进行中二人协调合作,互相支持,为学生展现沙龙现场的民主、平等、积极、活跃的气氛,从多方面提供信息与知识。

3.6 指导阅读是“影像读书・沙龙”的个性化服务

“影像读书・沙龙”的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及其阅读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辅导。主要围绕培养阅读兴趣、解析阅读内容、交流阅读技巧等方面进行。通过阅读辅导,既可以为那些有个人兴趣与爱好的学生制定出读书计划,也可以参与指导兴趣小组,使其逐步形成阅读风格。

3.7 建立“影像读书・沙龙”的固定场所

鉴于沙龙教学的特殊要求,“影像读书・沙龙”的教学场所应当设在图书馆内,选择容纳不超过40人的平面空间,摆放成圆桌会议形式。沙龙进行中,教师与学生可围坐在一起,这种形式便于沙龙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同时,给沙龙教室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开通网络等,也是支持沙龙进行的必要条件。

4 “影像读书・沙龙”的一个专题实例

沙龙专题:我的读书目标

第一部分: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使大学新生明确四年中应当阅读的专业及人文书籍,并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运用文献检索知识查找阅读资料,熟练掌握检索技能。

[教学任务]

・由学生自主查寻大学期间应当阅读的文献书籍,要求具备不同专业学生共同阅读的基础性读物以及各自专业必读书籍;

・针对阅读书籍涉及的内容查寻相关视频资料;

・对查找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排序。

[教学方法]讲解、提问、讨论、观看视频、点评、总结

[课后作业]制定读书计划,教师个别辅导

[主持教师]主讲人:李军

点评人:刘亚玲

第二部分:组织沙龙

第一阶段:[开场白]未来的成功从今天的读书开始(5分钟)

・观看视频:快乐读书方法

・读书能够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能够改变人的精神境界。知识通过阅读经典获得,在阅读中使知识与德性共同成长。

提示:由主持教师完成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知识]分享检索策略(30分钟)

参加读书沙龙的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书籍及视频,将自己运用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查找资料的过程和经验以及得到的初步成果,与大家分享。

提示:主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为主,并注意收集学生检索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读书计划]我与书结伴而行(60分钟)

参加读书沙龙的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查找的各类型文献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排序,并对自己将要阅读的文献进行择优、评价和推荐。

提示:主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吸纳与争辩。

第四阶段:[点评与总结]学会读书(20分钟)

培养读书的兴趣,介绍读书的技巧,掌握查寻好书的方法。

提示:由主持教师完成。

第五阶段:[反馈]我为谁读书(5分钟)

阅读指导虽然是图书馆的一项常规业务,但是,“影像读书・沙龙”将接受信息的各种官能合理利用而创造的阅读指导模式,一定会给大学生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生活方式带来裨益。

参考文献:

[1]陈龙,媒介素养通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252

[2]黄少玲高等院校图书馆阅读指导之读书活动研究,图书馆,2009(4)90-91

[3]席利,10倍速影像阅读法,李毓昭,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2

[4]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高教探索,2007(4):96-99

[5]陈善礼,读书活动,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图书馆沧坛,2009(3):5-7

[6]褚雷,大学学习型组织发展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教育探索,2010(2):73-75

[7]姚荔,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图书馆论坛。2006(5):112-114

[8]罗楠,基于Web的图书馆阅读指导――美国的有关研究图书馆杂志,2000(3):24-27

[9]崔含鼎,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实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122-125

第4篇: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中职;数学;实施

一、“任务驱动法”探究背景

数学是属于文化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背景下,数学课程的定位为“为专业服务”,力求体现适度、够用的数学知识,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而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数学课程学生不及格率高于其他课程,除了数学学科本身不可改变的因素之外,中职教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探索。2010年我校获得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荣誉,2011年立项成立了四个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团队,开展了以“任务驱动法”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探讨,我作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团队成员之一,也全程参与了为期两年的专业团队建设工作,将“任务驱动法”切实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法”简介

任务驱动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好动机,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

1.教学设计

根据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特点及要求,根据授课班级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在授课内容的选取上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专业服务理念,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材中选择切入点,用单向正弦交流电产生过程的真实场景设置总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要降低探讨的难度,通过总任务下分任务,任务下设子任务,将难度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几何画板,把对中职学生难度较高的列表过程和绘制图像教师完成,学生是观察表格数据变化,进行猜想,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的图像动态变化来验证,理解单向正弦交流电的相关知识。

2.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课题是《正弦型函数与单向正弦交流电》,单向正弦交流电产生过程的真实场景,线圈在磁场内高速旋转。

产生总任务: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单向正弦交流电。

要完成总任务,我们首先要完成第一个任务:把交流电的产生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线圈在磁场内高速旋转的平面图,转化到静止的平面图,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X轴和坐标原点的选取。2.线圈运动产生的轨迹是什么?3.在运动过程中确定自变量和变量。4.观察运动过程中,受哪些参量的影响?学生通过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1.以中性面为X轴,线圈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2.线圈运动产生的轨迹是圆。3.在运动过程中以时间为自变量X,动点的纵坐标为变量Y(动点的纵坐标是动点离中性面的距离)。4.运动过程中,受旋转的角速度ω、线圈的半径A、初始位置φ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已知线圈半径为A,转速为ω ,初始位置为点P0, 当线圈转动t秒后,动点P0到达点P,则 ,P点的纵坐标为 (正弦型函数)

理解几个概念:周期:动点P转一周需要时间

频率:一秒内点P旋转的周数 ;初相:初始位置φ

任务二:完成正弦函数图像的变式探讨:即:A、ω、φ三个参量对正弦函数的影响。

回顾“五点法”做正弦函数图像,

(子任务一)变式一: 讨论A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通过观察列表,讨论什么改变,什么不变?

学生猜想:A对正弦函数的影响。

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先画出 与

图像,制作滑杆控制A值,通过拉动滑杆,改变A值,观察 的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A影响值域,周期不变)

(子任务二)变式二: 讨论ω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通过观察具体函数 与 列表,讨论什么改变,什么不变?

猜想:ω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注意:ωx=X取“五点”)

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先做出 与 图像,制作滑杆控制ω的改变,通过拉动滑杆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改变。

(ω影响周期,不影响值域)

(子任务三)变式三: 讨论φ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

通过列表观察 与 ,讨论并猜想对图像的影响。

注:x+φ=X看做一个整体,是整体取“五点”

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做 与 的图像,制作滑杆控制φ的变化,通过拉动滑杆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将正弦函数 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

最后,用几何画板做一个三个控制滑杆,分别控制常数A、ω、φ,通过滑杆的拉动,让学生体验到三个常数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加深本节课的印象。

完成对单向正弦交流电的三大要素:e=Emsin(ωt+φ)的理解。

在课堂评价也设计了统一评价标准:知识+能力+态度,由小组成员自评、互评,结合教师评价,形成学生的本课程学习评价。

3.反思与分析:

根据几个教学班的课堂实践,感受到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较好,由于涉及专业知识的真实场景,学生参与度也提高,难度降低,学生对过程了解,对结果印象深刻是本次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在于本人对各个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要对教学班级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才能真正高效利用任务驱动法,也才能真正实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探讨的课堂实践,也感受到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相融合,达到为专业服务,有大量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从一句话变为一条路,需要一线中职数学教师们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

四、中职数学课堂“任务驱动法”高效实施要素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基础

并创设情境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场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创设情境主要考虑源于专业的实景和生产生活实际,好的情境导入是成功的第一步。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核心

主题活动,即把学习任务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得到发展。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变为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在转化的关键点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3.自主、合作、探究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

教与学,最终成果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上,学生学到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是检验“教”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将知识内化是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4.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保证

第5篇: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 3D 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33-01

一、全息影像技术的定义

全息影像技术:全息投影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种无需配戴3D眼镜,就可以产生立体效果的一种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叫做全息投影技术,或虚拟成像技术。全息3D投影是近期非常流行的技术,它采用全息膜配合投影展示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亚克力等材质上成像,将装饰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成为现在一种前沿的市场推广手段。全息3D立体投影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像,还可以使幻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在2015春晚上歌手李宇春利用全息3D立体投影表演歌曲《蜀绣》,让观众大为惊叹,同时全息3D立体投影正在从各种专业展会的展台上过渡到实际应用之中。

二、全息3D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前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立体化的教学正在兴起。以我院汽车学院的教学为例,当我们的老师在讲解汽车具体的某一零件时,传统教学中往往会拿出一幅示意图或电脑课件来解释整个汽车零件的结构,如果这幅图是 3D 效果的,是否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诸如汽车零件结构这样的复杂内容的理解呢?如果再加以动画效果呢?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3D 教学在课堂中的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和学生的习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由美国政府出资的关于在课堂上使用 3D 效果的调查显示,在参加了 3D 教学后,学生的测试成绩提高了 35%,而没有参加 3D 教学的小组仅提高了 9.7%。利用全息3D立体投影互动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主流趋势。

三、全息3D技术引入职业教育课堂的意义探索

1.未来全息3D技术将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最有力的工具

职业教育中,许多专业的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三维空间想像能力,如机电专业的机械制图、模具设计,建筑专业的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动漫专业的三维模型制作等。笔者长期担任动漫专业的《3DSMAX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虽然课堂教学全部安排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但当课程进入三维建模阶段,总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学习难度的增加而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放弃后面的学习。课后,通过调查研究,传统的多媒体投影仪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三维模型的结构,学生自己在动手创建三维模型时,感官认识总是停留在二维平面上,制作出的模型总是不如人意,那么帮助同学如何去解决一直困惑着我。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唯一有效方法。全息3D技术引领的3D课堂可以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通过一个可视化的画面展示。比方说,以前只能平面显示的模型现在能真实的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让学习内容更真实,学习更生动,知识点的把握更加准确。国外研究表明,3D课堂上的学生注意力比常规课堂的学生更加集中,并能让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后继续保持集中状态,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浓厚。总之,全息3D技术引领的3D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全息3D技术引领的3D课堂将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传统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采用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只是单一的被动接受式方式,禁锢了学生的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在3D课堂的真实情境下,教师更像是一名“讲解员”、“引导员”,如果采用传统的“讲座”站位,学生看不到 3D画面或者 3D得不到有效应用,因此经常“迫使”教师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授课,这样反而促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掌握课堂动态。

因为全息3D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复杂的概念,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视觉化的学习开启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之路,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咨询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再是不平等的关系,而是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全息3D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适用领域

3.1全息3D技术适用于绝大部分工科专业,如机电、汽车专业、动漫、建筑专业、医学等等与所有与设计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

3.2适用于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力的课程和需要情境模拟教学进行互动的课程,它能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创新学习。

4.现阶段制约全息3D技术在职业教育中推广的因素

4.1 3D教学课件素材严重不足。现在全息3D投影播放内容一般将视频或图片通过专业的软件转换成3D素材,绝大部分为由 8 路视频合成的 9 宫格视频,这种形式内容的设计制作过程,不仅仅存在流程繁琐、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还严重制约了全息3D 的应用推广。如果全息3D技术要在教育中广泛发展,必须建立丰富的、统一的教学课件资源库。

4.2虽然全息3D立体投影技术日渐成熟,但现阶段全息3D技术完全满足课堂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建立一个高标准的3D多媒体教室成本较高。

第6篇: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1影像学种类和各种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本部分概括的介绍骨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了X光,CT,MRI,B超,ECT,PECT等,介绍每一种检查方法的优点,不足之处,对各种检查方法在某些方面进行横向对比介绍,着重介绍骨科临床工作中的适用征。比如在介绍CT时,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全面展示和形象生动的讲解,强调其在骨骼系统中成像效果是所有影像学检查中是最佳的,可以断层成像观察复杂的解剖部位和微小病变,同时亦可三维重建成像从整体和不同角度观察,但其在椎体新鲜性抑或陈旧性骨折判断上和软组织分辨率方面较MRI差。通过其特性介绍,使学生能够更直观了解各种检查方法优缺点,能够初步结合临床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

2培养医学生掌握正确的的阅片技能。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客观性很强的学科,提高学生的阅片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强调摄片的几个原则:①常规正侧位,必要时特殊。②包邻近关节。③必要时重复再照,对比再照。在初学者中强调遵循一定阅片步骤,可使短时间内有效地传授正确阅片知识成为可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基本阅片步骤为:①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查、辅助检查等,强调影像学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特别是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学、病理三结合。②影像学资料质量的判定,质量好的影像学资料才能帮助诊断,包括投照的是否正确,曝光的强度是否合适等。③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阅片应注意有序性和完整性,注意从软组织、骨皮质、骨松质、髓腔、关节间隙、解剖关系等逐层顺序观察,以期不遗留微小病变,同时还要有整体观察概念。④结合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知识综合分析做出诊断或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1]。

3介绍骨科常见骨骼、肌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主要介绍骨外科常见的骨科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注重临床结合影像学,包括病史、典型体征、术中图片、病理图片等等,以增进对疾病的认识,加强记忆。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反映人体解剖、病理与生理的一门医学桥梁科学。根据我院往年非影像学专业见习生及实习生的反馈意见及临床教学实践发现其普遍存在影像学基本知识差、阅片能力差、诊断能力低的情况,分析其原因考虑有以下:非影像学专业医学生在校期间影像专业课课时少,较注重理论学习,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2],影像专业的知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同时骨科影像专业性较强,在短时间内提高骨科影像学诊断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再者,在临床见习中带教老师往往在教学侧重于骨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影像学知识方面的教学。

第7篇: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影像电子学基础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以电子学课程本身特点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最初所用教材内容繁多且和工科电工电子学教材内容接近,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同时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要求,缺少和专业课教学目标的连接,且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缺少关注,这明显偏离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二)教学模式陈旧。

在很多院校,教师在开展影像电子学基础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授课内容及手段过于陈旧,不仅缺乏与专业课的衔接,而且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考核方式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通常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课程考核,通过考核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经过评改与讲解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目前,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考核仍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然而在新课改不断实施中,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已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考核后教师难以真正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生源状况复杂。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文理兼收,文科生高中物理知识比较欠缺,在进入高职高专学习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时学习底子薄,理科基础知识储备不足,且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课程的教学难度。另外,大部分学校文理科学生是在一个班级内上课,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也为影像电子学基础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

二、高职高专影像电子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在设定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课时时,我校以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相关规定为依据,同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对影像电子学基础的教学总学时进行了明确规定,将之调整为64学时,且在分配课时时理论课仍为主体,共计50课时,占比为78%;实验课处于辅助地位,共计14学时,占比为22%。

(二)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

近年来,在高职课堂教育中存在严重的课堂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理论抽象、数学推导较多等问题,为纠正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需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与修改,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同时,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专业课教师可罗列专业课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点,并且和相关科目的教师展开沟通。通过讨论,我校将与医学影像设备学有较强相关性的知识作为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同时对与本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对科目基础理论知识和影像设备间关联性教育的重视,进一步提高该科目与专业课间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此外,若教学内容为十分抽象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复杂的内容进行讲解,为确保学生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结合其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介绍,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的意识倾向,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属于一种内在动力。重视学生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类比、联系专业实际等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以往高职高专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多采用“灌注式”,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灌注的知识,其传递方式为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授方式。然而,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属于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实现由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向多维式教学方法的转化。例如,我校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主题探究教学方法可为学生创建一个实例情景,并明确探究主题,同时以确定的主题为依据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讨。如在直流电源课程教学中,可先介绍X光机的电路,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教学,讲解整流、滤波、稳压和可控硅等知识。

(五)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重视用实践教学来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利用一定手段使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实践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电路教学中,当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制作简单电源。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六)实现考评方式的多元化。

每门课程均有其独特性,并且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若均采用传统闭卷方式进行考评,由于考评形式过于单一,故考核难以完全符合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所以教师应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实现考评方式的创新。影像电子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对本课程的考核可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部分,两部分综合成绩为学生最后的学习成绩。理论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与其平时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有密切关系;实践成绩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报告情况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教师还应根据现代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

三、高职高专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改革的价值

(一)有利于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

高职高专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可明显减少纯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数学推导等内容,同时可增加教学内容中的学科应用型知识。

(二)可促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提高。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从而满足学生专业课基本知识教学要求。教学改革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短时间内进入专业学习状态。

(三)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更加科学。

第8篇: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而影像(介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X表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一个高质量的影像学人才必须是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的能手,才能从中捕捉到更多对诊断有用的影像信息。在介人性治疗中,操作尤为显得重要,否则,就不可能把导管或穿刺针送到靶器官或组织内去完成相应的治疗或诊断,甚至还可能加重病人的痛苦或导致生命危险。影像诊断学是本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要传授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疾病鉴别诊断的辨证思维。在临床,疾病的种类繁多,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谓“同病异症”、“同症异病”;同样,影像学上亦有“同病异影”、“同影异病”,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进行恰如其分的鉴别、否定、肯定,形成影像学的诊断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准确判断病变所处的阶段、病变的程度、治疗手段的选择以及预后。

二、我们影像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辐射防护及自我防护我觉得也很重要:

1.划定区域:病人检查区域、医护人员工作区域、病人及家属等候区域,并设立标志。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各种设备。

3.在为病人检查时,要对病人的非检查部位做好防护。

4.工作人员要佩带有效的、合格的辐射剂量仪器,按时送检。对接受辐射剂量超标人员要及时脱离接触射线,并及时查明原因,堵塞漏洞。

5.放射线机工作时,要关闭所有防护门,打开所有防护装置,避免散射线危害。

6.因需要工作人员暴露于射线下工作时,要穿戴好防护物具。

7.定期请相关技术检测部门对设备周边环境进行检测。

四、主要收获:

差不多一年的实习生涯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虽然说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但是,又在这将近一年的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在人际交往,处世态度还是其他多方面都学到了很多.自己要做到上班着装整洁,热情礼貌对待病人及其家属,保守病人秘密,尊重病人隐私。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到按时、认真、仔细并做好相关记录。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不空岗、不做私活。加强与临床科室联系,做好病案随访,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符合率。作为一名将要毕业的影像学学生来说,这次实习让我知道了这个职务的重要性及所承担的艰巨任务,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自觉遵守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所实习各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从不早退迟到,工作积极主动。我希望能借此机会多学点,不断提高自己,在老师对我提出的不足与缺陷中弥补,改正,使自己更加完美.在实习中,我以细心,责任心,耐心,爱心来对待每一位病人,在保证做好三查七对的同时,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去与这些病人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去操作.

在实习的几个月中,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或者是在学校时感觉在听天书,听不懂,不理解的知识,在临床上,这些似乎更易懂了,也更容易将它们牢记.当然,操作技术也得到了强化巩固。

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与人的交流沟通的能力更强了,待人的耐心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些的为人处世方面都能看出我的医德医风,态度.这一年,我工作心细,认真,没有出过差错,注意公共财物的保护,小心,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五、自我存在的问题:

八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在这八个月的实习过程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但自己也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1.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是不扎实、全面,很多知识点很模糊。

2.做事情一心急就会出现粗心大意,很快改正。

第9篇: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摄像 网球 室外场地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施在高校的普及,体育教学也要借助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结合大多数非专业体育院校网球教学场地设施特点,我们发现将影像拍摄法教学用于体育专业网球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动作,模仿正确动作细节特点,就能快速提高技术水平。具体阐述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西南民族大学体育系2011级学生两个班共60人,随机选取其中一个为实验组30人,另一个为对照组30人。为避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存在系统差异而影响实验信度和效度,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网球技术做了测试和调查,P>0.05,保证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非教学因素基本相同。

2.研究时间: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网球课总学时为84学时,

3.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和著作,制定最佳的实验内容和拍摄方式等。(2)影像拍摄法:主要用于正手底线抽球、反手底线抽球、上手底线发球三个动作的学习。器材为canon数码摄像机一台,三脚架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地点为学校室外网球场。(3)数理统计法:通过数理统计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效果。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由一个老师授课,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技术考核由另一个网球专项老师进行,以确保不影响实验结果。专项技术考核内容为:正手底线抽球3分钟计一次连续抽球最高回合数;反手底线抽球3分钟计一次连续抽球最高回合数;上手底线发球10个。

对照组的学习流程是“老师示范――学生练习――老师纠错――学生再练习”,按照普通的教学流程,老师示范后强调动作过程和特点,安排学生练习,在练习中老师逐个纠错,使学生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

实验组的学习流程是“老师示范――学生练习(同时拍摄)――多媒体播放学生练习的影像同时老师点评――学生再练习(互相纠错)”。同样是老师先示范正确动作,并强调动作过程和特点,在学生练习时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拍摄学生动作,然后将影像播放给学生看,最后学生再练习时自己纠错或者相互纠错。学习完毕后以实验前的同样内容再考察学生对技术的掌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正手底线抽球、反手底线抽球、上手底线发球专项技术比较P>0.05,无差异。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正手底线抽球、反手底线抽球、上手底线发球专项技术比较P

2.分析与讨论。在实验中使用的场地为现今大多数非体育专业类院校所使用的室外场地,场地塑胶比较薄,弹性较差,并且弹性不均匀,那么学生在学习技术的时候需要技术动作完整并且略微做姿势调整。由于在初学时期没有对墙练习的经验,直接上场打球,体会不到细节的动作过程,出现错误动作后不容易发现,并且练习时不会互相纠正错误动作。特别是在上手底线发球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只靠老师示范和相对比较抽象的专业术语讲解击球时间及发力传导动作,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使用影像拍摄后,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动作,与老师的示范动作相对比或者与高水平运动员示范动作的视频相对比,再加上老师的点评,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动作过程有哪些错误,也更容易发现细节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摩擦球的时机、用力的传导过程、拍型控制的细节等等都可以通过拍摄视频的比较来完成。而在使用影像拍摄法教学后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实验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78.22%的学生对影像拍摄法感兴趣,91.68%的学生认为影像拍摄法对技术学习有帮助。

四、结论与建议

影像拍摄法应用于网球技术教学,可以让教学变得更科学、更直观,提高网球技术教学质量和速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与老师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的单一教与学的模式。但是由于对器材设备的要求更多,所以要全面运用于教学还有一定困难。建议在运用影像拍摄法时可以用2-3个摄像机同时多角度拍摄,可以同时看到各个角度的动作过程。另外学生与教师的人数比也不能太高,让老师能逐一点评学生动作,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练习内容。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