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精选(九篇)

第1篇: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五(3)班 干雨暄

当我读完《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后,我的眼睛里早已闪烁着泪花,这本书发人深省、感动人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黑人们的艰苦命运。它讲述了:因为奴隶主谢尔比要还债所以卖掉了黑奴汤姆和伊丽莎的儿子哈利,而伊丽莎带着儿子哈利逃走,获得了自由,可汤姆却听天由命,最后离开了人世。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对自己的主人忠心耿耿,诚实守信,任劳任怨,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可是他是一个黑人,被黑暗、残忍的奴隶制度压迫着,渴望自由的他最后还是离开了大家。

面对黑暗的奴隶制度,我十分反对,黑奴也是人啊,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能使用如此残忍的方法。

第2篇: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读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丽特·比彻·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或《汤姆大伯的小屋》。

  这本书讲了奴隶主谢尔比在股票市场上投机失败,为了还债,决定把两个奴隶卖掉,一个是汤姆,另一个是伊丽莎的儿子哈里。伊丽莎不是一个俯首贴耳听主人摆布的奴隶,当她偶然听到主人要卖掉汤姆和自己的儿子哈里后,就连夜带着儿子逃跑了。她的丈夫乔治·哈里斯是附近种植场的奴隶,也因不满主人的虐待逃了出来。一家三口历经艰险,终于在废奴派组织的帮助下,成功地抵达加拿大。

  汤姆却是另一种遭遇。他支持伊丽莎逃走,但是他自己却甘愿听从主人摆布,被转卖成了奴隶贩子黑利的奴隶,并被黑利卖给了一个叫克莱尔的人做了他的家奴,汤姆在这期间与主人的小女儿伊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久小女孩病死,圣克莱尔根据小女儿生前愿望,决定将汤姆和其他黑奴解放。可是圣·克莱尔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杀死,圣·克莱尔的妻子不但没有解放汤姆和其他黑奴,还将他们送到黑奴拍卖市场拍卖。从此,汤姆落到了一个极端凶残的奴隶主勒格里手中,在勒格里在非人的折磨下汤姆的身心遭到了巨大的摧残。最后,为了保护两名逃跑的女奴,汤姆被主人打的死去活来。就在汤姆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过去的主人的儿子乔治·谢尔比赶来赎买汤姆,但是汤姆已经无法接受他过去的小主人的迟来的援手了,他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乔治·谢尔比以汤姆大叔的名义解放了他名下的所有黑奴,并对他们说:“你们每次看见汤姆大叔的小屋,就应该联想起你们的自由。”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150年前那些黑人的辛苦,也知道了那时人们心里的黑暗。我要作一个像汤姆叔叔一样正直的人。我认为那时人们对自己的奴隶像牛羊一样是不对的。只要是白人生下来就是主人,只要是黑人生下来就成为奴隶,一些黑人头脑精明,十分能干,却要听所谓的“主人”摆布。让人深思的是,是谁让黑人成为奴隶?是谁让一个能干、朴实、勤劳、正直的汤姆被人打死?是谁让一个能干的黑人变成一件商品?是谁让一个累死的奴隶像一条死狗一样在法律上不受保护?是150年前人们的暴力、血腥和残忍!

  从这本书上我知道了人不自强、自力要受欺负,国家不强大要受战争。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让我们不像黑人一样成为别人的奴隶。加油吧!努力吧!铸造辉煌的我们祖国的明天吧!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黑奴的悲惨,和人们对于奴隶的不屑并且恶毒而造成的。这种现象在很多书内有所体现,《汤姆叔叔的小屋》能够说是代表作了。

  《汤姆叔叔的小屋》全书以汤姆的命运为主线,写了一个黑奴的一生。汤姆一出生就是黑奴,长大后因为主人欠债而无奈被卖出。但他遇到了可爱又善解人意的小伊娃,伊娃的爸爸花重金买下了他。但不幸的是伊娃和男主人接连着去世了,家里剩下的唯一能做主的女主人从来没有对他正眼相待过。于是,可恶的女主将其卖给了一个庄园的主人,在那里,汤姆帮忙两个向往自由的女工逃跑。而他,却依然忠心耿耿地留下了。当乔治少爷赶来赎回他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其实这本书内最打动我的是伊莱萨带着孩子逃跑时的情景,那一段的细节描述十分细致,让我觉得眼前都是一片血红。光着脚跳过浮冰,这对于一个虚弱的女子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到,但她做到了。是什么样的情节让她变得这么勇敢除了她对孩子的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惧。这是对债主的一种恐惧,她必须明白如果此时被抓会被打的体无完肤,所以她选择了放手一搏。

  伊莱萨没了命似的逃跑,两个女工费尽心思地逃跑,这也显现出社会对于黑奴的瞧不起和轻视,正是这种轻视,使得汤姆忠心耿耿却惨遭厄运。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或许伊娃的笑脸和小乔治的诺言,给了他坚持到最终的力量吧。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汤姆叔叔的小屋》讲述了一个黑奴在一生中的经历。在肯塔基州,农场主塞尔比家中有位叫汤姆的黑奴,他是一位有着虔诚的信仰、并且心地善良的人,深受塞尔比一家和其他奴隶的喜爱,尤其是塞尔比的儿子乔治和汤姆感情最好,称他为汤姆叔叔。

  他们本来有着平静安定的生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打乱这一切,汤姆的主人塞尔比经商失败,正面临着因欠债而失去田地的困境。塞尔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汤姆和另外一名黑奴当做抵押品,抵押给专门买卖奴隶的商人黑利来换取资金。这一场变故为汤姆悲惨坎坷的一生拉开了序幕。

  在小说中,黑人汤姆是一个拥有慈祥外貌、心地善良的中年男人,面对许多事情都用很乐观的心态去看,去面对。自从被卖出去以后,汤姆叔叔就经历了各种痛苦和挫折,他被抵押出去后常受到鞭打和喝斥,而他只能选择忍耐,因为在他的背后,有他的妻子和孩子在等待着他,这坚定了他活下去的信念。从那以后,汤姆叔叔的主人越来越残忍的对待汤姆,一次次鞭打,一次次训斥,都让他十分的痛苦,但是他自己没办法掌控命运,在那个年代,就是一个黑奴时代,只要是黑人,就没有办法享受优厚的待遇。最终的汤姆,还是和其他的黑人奴隶一样,惨死在奴隶主的教鞭下。

第3篇: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读了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其中,为人正直、心地善良、笃信宗教的汤姆叔叔;有勇有谋、聪明好学的混血奴隶乔治;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奴隶贩子黑利;人性泯灭、天良丧尽的雷格里;有正义感、但随波逐流的圣克莱尔等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使我最难以忘怀的是聪明活泼但野性十足,后来被调教得自尊爱人得黑奴小姑娘托普西。

托普西是黑人里最黑得了,一双圆圆的明亮的眼睛像玻璃珠子一样闪闪发光,外貌有点怪,脸上的表情是精明与狡吉的奇妙组合,像个小妖精似的。她爱偷东西,偷了之后还撒谎,摆出一副无辜的表情;她品行不端,对所有惹她的人实施报复,恶作剧;她会趁着主人出去,疯闹几个小时,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她的主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惩罚她,教育她,试图改变她的不良习惯,但没有用,这只是因为没有爱!

想想吧!这原本可爱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沦为奴隶,她的一切只属于他们的主人,那些所谓主宰着她命运的主人。她从小就在奴隶主的打骂中成长,令她养成了说谎、偷东西的坏习惯,把她原来那美好、纯洁的心灵玷污了。在这种毫无尊严,经历着骨肉分离,整天遭受鞭打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呢?只有纯洁,美好,无私的爱才能拯救她的心灵!当天使般的伊娃对她说爱她的时候,托普西的眼睛里蒙上了泪水,她的心灵受到了一缕爱的阳光。果然,托普西以后变好了,她努力争取关爱别人。这是打骂,说教永远达不到的效果,充满爱的一句话超越了一切!这就是爱的力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托普西一样的孩子。他们品行不良,没有爱心,不可理喻,那么千万不要厌恶他,用爱去理解,宽容,剥去绿色嫩芽外的一层枯黄的东西,用爱来感化麻木的心灵。要永远记住: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至高无上的!

第4篇: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这个故事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使人无法忘怀,让人感到悲伤的情节也不禁落泪,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悲情故事,故事中充满了许多温馨感人的情节!好了,不多说,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令人感动、愉快、悲哀的故事吧!

一开始的第一幕中,看到了小主人和汤姆叔叔一家人聊天聊的非常愉快,不禁令我想起了「天伦乐」三个字,但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总是不长久,当他被主人叫去时,主人宣布了一件事,那就是——要将汤姆叔叔和一位黑人小孩卖了!顿时觉得晴天霹雳,但之后又为他们感到可怜。而当天晚上,那位小孩的母亲为了救她的小孩,竟然带著小孩连夜逃跑,汤姆叔叔为了帮他们,也真是不顾危险啊,这令我觉得他真的好有同情心;而汤姆叔叔其实那时也可以逃走的,但为了对他有恩的主人,宁可牺牲自己,也不逃跑,这真是一位忠心不二的好汉子啊!

当他再往奴隶市场的船上时,遇见了一对父女,但这位女孩忽然一个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这时汤姆叔叔便奋不顾身的跳进水里抢救她,这一幕还真令人动魄心惊,而这位绅士(父)看到这一幕,便将他买回家作管家,从此汤姆叔叔便成为他们的一分子了。一段时间过后,汤姆叔叔和小主人的感情浓的像父女一样,他们常一起谈心事,而心事的内容不仅十分的令人感动,而且有许多的涵义。而天意弄人、好景不常,可怜的小女孩因天生体质差而去世了,而主人也因为劝架不成而意外身亡,之后汤姆叔叔便被夫人卖到牧场去做粗活,过著「人间地狱」的生活,让人看了都十分替他可怜,不过当他因为别人而惹上主人,被每天毒打时,他的心中却一点怨恨都没有,一直到死时,还替牧场主人祈祷,希望能减轻他的罪孽。

第5篇: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一本书曾被美国总统林肯戏称为“引起一场战争”的书。它讲述了老黑奴汤姆的一生,使我们知道了黑人因为种族而受到了不平等待遇,了解奴隶制度的罪恶,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由的宝贵。

读完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后,我觉得,汤姆的一生既是幸福的,也是悲惨的。幸福的是他的前两个主人都是友好的人,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奴隶,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仆人·、一位朋友。悲惨的是他的前两个主人都遭遇了倒霉事,不得不把汤姆卖掉了,他被一个毫无人性的坏蛋买了,被虐待而死。幸好,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记得他,把他庄重的埋葬了。

第6篇: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 《汤姆叔叔的小屋》结构主义二元对立叙述视角

一、导言

斯陀夫人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女作家,写了一系列废奴主义文学作品。她的作品,特别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十九世纪中期北方资本主义社会和南方奴隶制社会的尖锐对立,无情地揭露了南方奴隶制度的残暴和罪恶,并由此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大师地位。

《汤姆叔叔的小屋》把废奴文学的创作推向了高潮,这本书对当时的废奴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在南北战争结束前夕接见斯陀夫人时,戏称她为“写了一本书引发了一场战争的小妇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手法、深刻的意蕴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空间。这部小说结构紧凑,行文流畅,使人读起来有欲罢不能的感觉。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汤姆和乔治两名黑奴不同的遭遇,对奴役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结局。中美文学界的研究也多从历史、文化角度为主,这些研究对于理解作者、作品,以及把握小说主旨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这些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以结构主义为理论框架,尝试运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来对小说重新解读,从叙述视角的角度解读小说的艺术手法,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结构。

二、结构主义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到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影响,法国的一些批评家开始用结构主义方法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单位进行分析、归类、组合等。他们坚持从作品内在的语言意义入手,往往以叙事作品为对象探讨作为符号的语言单位怎样通过作家技巧的点化,构成一个由各种叙事信息故事组成的作品整体。法国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有兹韦坦・托多罗夫、热拉尔・热奈特、阿吉达斯・于连・格雷马斯等。结构主义在制作中赋予对象以意义,结构主义包括两个活动:分割客体和明确表达制造出来的意义。结构主义试图重建现实现象下面的深层结构体系,并且试图将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费迪南・德・索绪尔的方法和观点应用于文学。结构主义把文学作品都看作在表面上描写某种外在现实,暗中却遵循自身的规律。结构主义理论学家阿吉达斯・于连・格雷马斯和兹韦坦・托多洛夫就文本的叙事作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他们认为尽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千变万化,但都遵循着一套共同的叙事语法。格雷马斯着重研究文本的语义结构,而托多洛夫是文本形式研究的代表人物。尽管他们在理论上的侧重点不同,但一致强调叙事作品的完整性和内在统一性。叙述视角的选择又是结构主义分析的一大特点。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不单单是技巧问题、艺术形式问题,它与作品的内容和作家为表现这一内容所采取的整体构思都密切相关。小说的叙述视角就是根据作家主观意图所确定的叙述主体及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

三、“二元对立”在小说中的运用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理论的根本所在,也是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的理论基础。当研究对象被分解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后,研究者就可以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相互联系的排列、转换等关系,而这些关系或结构又总是体现为两事物被置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形成区别和对比,从而产生另一层次上的各自的意义,研究者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对象结构的复杂性。这就是所谓“二元对立”的结构原则。格雷马斯研究并概括了小说任务的各种行为,简单地划分了三种情节类型。而托多洛夫对文本形式的研究是对格雷马斯理论必要而有力的补充。构成小说叙事文本的语言本身就是多重意义的集合体,语句中每个词的意义并非本身自足的,而是超出自身之外,在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中得以确立的,即语言中任何一项的意义都取决于它与上下左右其他各项的对立。由对立或差异所形成的对立结构通常是帮助读者获得意义的不容忽视的基础。长期以来,这一策略不仅是叙事文本经常采用的叙事手段,而且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文本分析方法。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废奴文学的代表作,不难发现,该小说中存在诸多对立成分或结构。这些对立结构起到了恰当的效果,突出了小说主题的复义性、背景的多层次性、人物刻画的鲜明性及结构的复杂性。

1.“二元对立”在主题上的运用

“二元对立”首先架构了小说的叙事主题,即两个黑奴不同的遭遇,不同的人生态度,导致了不同的结局。在小说中,汤姆生性诚实,笃信上帝。他一味逆来顺受,任凭命运摆布,即使被奴隶主几易其手,或经常遭受奴隶主和工头的打骂也绝不反抗。后来,汤姆为了帮助一个女奴逃走而被奴隶主活活打死。他走的是一条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和舍身成仁的道路。另一个黑奴乔治・哈里斯,他渴望自由,富有反抗精神。他和他家人敢于向命运挑战,挺身而出与奴隶制度进行斗争,最终逃往北方自由区,获得了家庭团圆。他日后去法国留学,并决心到非洲去,为建设一个非洲人的国家而奋斗,他走的是一条以奋斗求解放的道路。两条道路对比鲜明,令读者对汤姆既同情又觉可悲,对乔治・哈里斯则赞赏和惊叹。

2.“二元对立”在时代背景上的运用

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北部各州早已废除了奴隶制,南部各州则处于奴隶制控制之下。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北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南方黑暗残暴的奴隶制社会形成了尖锐的对比,斯陀夫人真实的描写使美国南方蓄奴的真相从此大白于天下,对于广大黑人来说,那里简直是一座人间地狱。这种设计也有力地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3.“二元对立”在人物上的运用

从“二元对立”的角度看来,小说描写了多名对比鲜明的人物。

(1)前面提到的两种道路的代表――善良的汤姆和勇敢的乔治・哈里斯。

(2)本书还描写了一系列与两名主人公相对应的恶势力的代表。

雷格里是一个奴隶主,是恶人的典型,他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他认为黑人奴隶猪狗不如,对他们实行铁拳政策。在黑奴堆栈里,他把汤姆当作动物一样检查;在买下汤姆后,他把汤姆身上的东西占为己有;他养了恶狗,可以追踪逃跑的黑奴。他毫无人性,强迫黑奴在农忙时节累死累活地干,对于黑奴的疾病与痛苦置之不理。他在让汤姆背叛灵魂的图谋失败后,终于置汤姆于死地。作者的笔端倾注了对雷格里的恨意,她安排雷格里最终死于恐惧。

海利是一个黑奴贩子,他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残忍地把露西的儿子从她身边夺走,导致了露西的死亡。在黑奴堆栈里,为了卖个好价钱,他迫使黑奴保持表面精神欢快,毫不顾及他们面临被卖的悲伤情绪。他虽不像雷格里那么残忍,但他也是美国奴隶制链上的重要一环,读来令人憎厌。

(3)同是信仰基督教,同是作为奴隶主阶级的一员,伊娃和玛丽的所作所为却是大不相同。

伊娃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基督教徒,她富有同情心,总是帮助自己身边的人,喜仆人之喜,忧仆人之忧。如耶稣般,她在预知自己将死时表达了对她身边人的爱。她的遗愿是让其他人也成为真正的基督教徒,以及让她的父亲解放汤姆。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的宗教感情,几乎把她塑造成了宗教修养深湛、严肃、圣洁的小天使。

玛丽是奴隶主夫人,星期天的时候会认真读《圣经》。然而,玛丽对黑奴抱有极其深的偏见,把他们当成是“”。玛丽自认为一旦给黑奴自由,“他们就偷懒,不肯干活,贪杯好酒,一个个堕落成下贱无用的人”,自己是在“教化这些不文明的人”,而黑奴则乐于被教化。由于缺乏人情味,她残忍地分离了黑奴母亲和她的孩子;她甚至把不服从的仆人送到鞭笞站鞭打以驯服他们。

这部小说人物形象描写清晰,对比鲜明,作者通过运用二元对立法对小说中大量存在的二元对立的分析,增强了读者对这种对比度的认识,展示了深厚的写作功底。这些主题、时代背景及人物方面的二元对立,使作品的主题更为鲜明,时代背景更为深刻,人物形象更为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得到充分体现。

四、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就是叙述者选择怎样一种角度切入叙述的问题。它一方面连接着叙述者,即由谁来叙述,另一方面又连接着叙述结构,即叙述动态的运动趋向与结果。叙述视角主要有叙述人称、叙述观察点等方面的问题。在叙述人称上,小说选择有限定的第三人称;叙述观察点主要是人物外视角、内视角等。第三人称与其他叙述人称相比具有其优越性,它使叙述者可以获得更大的叙述自由度,时间与空间得以无限拓展,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任其自由出入。《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小说在整体叙述上平淡自然,读者随着叙述人的视角审视生活对象。人物外视角是从事件或者人物的外部去观察。作为叙述观察点的人物,不是进入到人物对象的内部,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例如小说通过汤姆的视野,将海利、雷格里、伊娃和种植园等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拉近了读者与汤姆的距离,让读者从汤姆的视野中认清了他们的形象与个性:海利的唯利是图、雷格里的残暴、伊娃的天真可爱。这种外视角是叙述者躲在叙述人物的背后,随着叙述人物的行动而行动,因而无法知道更多的事情。并且这种外视角叙述具有更为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就像叙述者和叙述视角人物一同到了现场,目睹了所发生的一切。这种叙述视角的主要功能是对于事件的客观见证和对人物言行的外部描述,一般不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内视角是进入到人物的内心去观察。一是叙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二是从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去观察世界、去透视一切,使其内心情感化。《汤姆叔叔的小屋》就非常注重内心情感的开掘,不是全靠外部动作来显示,而是通过人物的内在情感的解析叙述出来,例如汤姆在落到海利手里被准备出售时得过且过,还关心别人的处境。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就是采用内视角来叙述的。在这里,叙述者与视角人物合二为一,进入视角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内审视叙述。

五、结论

结合作品文本,通过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进行解读,我们对该作品的复义性与多层次性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结构主义提倡的立足于文本、以文本为支点的文艺批评方法,对指导读者的阅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种文艺批评的方法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黄继中译.汤姆叔叔的小屋.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3.12.

[2]安・杰斐逊.当代外国文学理论流派[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第7篇: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五(4)班  杨晨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压迫下艰难生活,最终死去的故事。读完它后,我不仅为汤姆悲惨的命运而感到伤心,同时我也感到愤怒,为什么白人就能过着不愁吃穿、雍容华贵的生活?而黑人就要颠沛流离,过着今天卖给张三,明天卖给李四的悲惨生活?我计算了一下,书中汤姆一共被卖了3次,他的四个主人中,有两个是好人,另两个对汤姆百般折磨、又打又骂,这两个坏人分别是海利和雷格里。雷格里更可恶,他残暴地殴打汤姆,使汤姆悲惨死去。我要诅咒那黑暗的奴隶制。它不把黑人当人看,只把黑人看作是会说话的牲口。在像烈格雷这样的庄园主眼里,黑人的生命是一文不值的,打死他们就像拈死一只蚂蚁。我小小的心灵不禁发出强烈呼吁:这个世界要公平,公平!!黑人和白人不该有区别!!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民主!!

我想起《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他从小四处流浪,没人疼,没人爱。四处遭白眼,善良的他好心帮助别人,却好心没好报,书上的插图中,三毛站在窗外,身上只有一件单薄的衣服,而此时正是寒风呼啸的冬天,窗内金碧辉煌,胖胖的大人刚吃过饭,挺着将军肚,小孩穿的都是名牌,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让佣人捶腿捏肩,而三毛连个苹果都吃不起,就别说是捶腿捏肩了。窗内的大人还用歧视的目光冷冷地看着三毛,吆五喝六。

第8篇: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语境

一、引言

文学伦理学批评(EthicalLiteraryCriticism)是以聂珍钊教授为首的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它是一种从伦理视角阅读、分析、阐释和评价文学的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把伦理选择(EthicalSelection)作为理论基础,认为伦理选择是在人类完成自然选择之后必须经历的过程。伦理选择的途径是教诲,而教诲的基本手段则是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从起源上把文学看成道德的产物,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伦理的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1](P1)文学伦理学批评以文学文本为批评的对象,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的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寻找文学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文学问题给以解释,并从历史的角度作出道德评价。[2](P14)《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反蓄奴制小说,该作展现了罪恶的奴隶制造成的种种悲剧,斯托夫人因此被林肯总统戏谑地称为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在这部作品中,斯托夫人描写了性格迥异的黑奴,也刻画了各色嘴脸的奴隶主,尤其着力刻画了深受基督教精神影响逆来顺受的黑奴汤姆。本文试图借助伦理选择、伦理身份(EthicalIdentity)和伦理语境(EthicalContext)等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中的核心术语解读作品中三个身份、性格和命运各不相同的人物谢尔比、汤姆和凯茜。

二、伦理选择与谢尔比的“道貌岸然”

谢尔比先生是肯塔基州的一个奴隶主,他被公认为是作品中道貌岸然的奴隶主的代表,一方面他和汤姆称兄道弟,转脸就毫不留情地将汤姆卖给了残忍、狠毒的奴隶贩子黑利。但是,如果读者回到当时历史的伦理现场即伦理环境,并对其伦理身份加以分析,就会发现“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一称谓对谢尔比是多有不公的。他因在股票市场投机失败而债台高筑,成为了奴隶贩子黑利的债务人。沉重的债务危机和债权人黑利的步步紧逼迫使谢尔比做出了伦理选择,同意以最能干的黑奴管家汤姆和年仅四五岁的小哈利,从而开启了汤姆叔叔的人生悲剧模式。伦理选择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人的道德选择,即通过选择达到道德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德选项的选择,选择不同则结果不同,因此不同选择有不同的伦理价值。而伦理选择往往同解决伦理困境紧密联系,因此伦理选择需要解决伦理两难(EthicalDilemma)的问题。[1](P266-267)谢尔比面临的是第二个意义的伦理选择。一方面,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伦理身份要求他要保障妻子和年仅十三岁的儿子小乔治的栖身之地和衣食无忧,而要尽到这一责任和义务他就必须要保住自己的庄园和奴隶;另一方面作为奴隶主,他不愿意卖掉自己最能干、最信任的、从小一起长大的并承诺给其自由的汤姆以及年幼无知的小哈利。他所面临的这两个道德选项使他陷入了伦理两难境地。正如谢尔比向妻子坦言的那样,“我的生意已经到了维持不下去的地步了,我只能卖掉一些奴隶了”,[3](P31)“在出卖这两个人和出卖一切财产之间毫无选择。要么卖掉他们两个,要么卖掉一切。黑利现在手上有一张抵押借据,我要是不马上偿清债务,他就要让我倾家荡产。我筹过钱,攒过钱,借过钱,除了乞讨什么都做过……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中,我不得不这样做。如果卖掉他们两个你这么伤心,那把所有奴隶都卖掉你会感觉好过一些吗?”[3](P32)这两者本都是符合当时伦理环境中道德的正确选项,但是无论选择哪一项在伦理上都会导致另一项违背伦理,伦理两难是很难两全其美的。但是一旦做出选择往往导致悲剧。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谢尔比还是在卖契上签了字。谢尔比的伦理选择就直接导致了汤姆和其他被卖的奴隶的人生悲剧。但是,谢尔比此举也实属无奈,哪个奴隶主会心甘情愿的将属于自己财产的黑奴,尤其是最得力、最信任的老管家拱手让人?

三、伦理身份与汤姆的“唯唯诺诺、窝窝囊囊”

很多评论者认为汤姆叔叔唯唯诺诺、窝窝囊囊、只是一味顺从白人奴隶主,并对汤姆叔叔多有批判抨击之言,而后现代种族批评更是将汤姆解读为“见了白人便鞠躬,一心讨好白人的‘高贵主人公’”。[4](P125-126)但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并解释其行为,会对其有新的、更客观的认识。伦理身份有多种分类,如以血亲为基础的身份、以伦理关系为基础的身份、以道德规范为基础的身份、以集体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的身份、以从事的职业为基础的身份等。[1](P263-264)汤姆当时的多种伦理身份决定了汤姆的“唯唯诺诺、窝窝囊囊”。首先,在汤姆从意欲逃走的伊莱扎口中知道自己要被卖给一个奴隶贩子时,汤姆“瘫倒在那张旧椅子上,头低垂在膝盖上。”[3](P36)但是,当妻子克洛伊大婶劝说他和伊莱扎一起逃走,有随时来去通行证的汤姆却拒绝了,“如果不卖掉我,庄园里所有的人都要被卖掉。如果一切都要被毁掉的话,嗨,那就卖我吧。”[3](P37)汤姆当时的伦理身份是谢尔比的黑奴,是其合法的私有财产和信任的管家,作为黑奴的伦理身份要求奴仆对主人忠诚顺从,尽职尽责。此外,基督徒的伦理身份要求他要传播福音,拯救他人,如果谢尔比不卖掉他就要拆散庄园,卖掉所有人。在当时的伦理环境中,到处弥漫着宗教的气息,而汤姆更是早在几年前入了教,成为了基督徒。“在与宗教有关的事情方面,汤姆叔叔在周围一带可以算得上德高望重。……被看做他们中的牧师;他的朴实、热情、诚挚的讲道即使对那些受过更好教育的人也可能会有启迪作用,而他在祈祷方面尤其出色。”[3](P28)在汤姆叔叔家的小屋里每周举行一次祈祷会,连附近人家的仆人都会来参加。所以,在当时的伦理语境下汤姆的伦理身份使其不顾妻子的劝说和反对,抛下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毅然决然的选择为主人解忧并使其他黑奴免于被卖南方的厄运。在南方雷格里的棉花种植园,汤姆宁愿自己挨鞭子也不愿变成用鞭子抽人的监工和爪牙;在身体遭受重创之时,在残暴的压迫之下,汤姆也是毫无反抗;可是他却竭尽所能地帮助其他被雷格里的残暴摧残的黑奴,尤其是露茜和凯茜。但是当凯茜让汤姆帮忙用斧头除掉被她下了的雷格里时,他却拒绝了,尽管这样做可能会让雷格里奴役下的黑奴们获得自由。他认为这样做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他说,“这样做绝没有好结果的,上帝没有叫我们报复啊!我们必须忍受,等待他的时间安排。”[3](P395)他劝说并愿意帮助凯茜和爱默琳逃走,自己却拒绝逃走,他说,“以前我倒想,可是上帝已经给了我一个使命,要我待在这些可怜人中间,我要和他们待在一起,背着我的十字架直到最后。你的情况不一样,这地方对你是个陷阱,你忍受不了,如果可能的话,你最好还是逃走。”[3](P396)汤姆并不是唯唯诺诺、窝窝囊囊地愚忠于奴隶主,而是笃信上帝的基督徒,所有这些都是他从基督徒的伦理身份作出的伦理选择。作为基督徒,汤姆笃信圣经教诲,把幸福寄托在天国,对尘世不作太高要求,并且拒绝使用暴力为自己争取自由,但是他又是一个有爱心的基督徒,他关爱周围的人,不忍看到弱者受难。

四、伦理语境与凯茜的毒杀亲子

凯茜是位端庄、妩媚的成熟女性,在残忍的奴隶主雷格里的种植园里看似傲慢、不可一世,其实只是一个命运多舛、饱经沧桑的母亲,这个可怜又无助的女人不仅遭受丧子之痛还曾亲手毒杀了襁褓之中仅两个星期大的儿子。凯茜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母亲是奴隶,父亲虽一直想要给她自由,却在没有办理手续的情况下因霍乱突然离世。凯茜第一次被父亲的妻子卖掉,所幸遇到了第一任丈夫亨利,并在接下来的七年里享受到了她认为幸福的生活,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小亨利和爱丽丝。但是,口口声声爱她的丈夫却不愿和她结婚、给她自由。亨利恶毒的表兄巴特勒看中了凯茜,并设计拆散了他们。巴特勒以两个孩子为筹码威胁凯茜,把孩子视为生命的她不得已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沦为了巴特勒的奴隶。正如凯茜所言,“只要你把一个女人的孩子攥在手中,随你怎么摆布她都行。”[3](P362)但是,她的委曲求全也没能保住孩子,两个孩子依然未能逃脱被卖的厄运。之后,凯茜也被巴特勒转手卖与他人。凯茜又生了一个儿子,但是遭受了亲子分离的她却又选择亲手了结了仅两个星期大的幼子。虎毒尚不食子,曾为了孩子任由恶人践踏羞辱的母亲为何会毒杀幼子,并把此举看作是少数几件现在仍然让她感到高兴的事情之一?伦理语境和作为母亲的伦理身份可以解释其反常甚至看似变态的杀子之举。伦理环境(EthicalEnvironment)是文学作品存在的历史空间。伦理语境与伦理环境基本相同,但它更强调伦理环境中的语境,即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意识、思考、观念和语言交流的伦理环境。[1](P270)文学伦理学批评带有历史批评的特点,它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自己的独特方法从历史的视角对文学中各种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客观的伦理分析、归纳和总结,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好坏和善恶评价。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要求批评家能够进入文学的历史现场,甚至要求批评家自己充当文学作品中某个任务的人,做他的辩护律师,从而做到理解他。[1](P256)凯茜生活的南方,奴隶制盛行,奴隶是奴隶主的合法财产,不管与奴隶主是何种关系。凯茜在十四岁之前生活优越,“在富丽堂皇的客厅里玩耍”,“常常被打扮的像个洋娃娃”,[3](P359)还进入修道院学音乐、法语和刺绣。但是,就因为母亲是个奴隶,父亲在没来得及赋予她自由的手续之前突然离世,她就只能“被列在财产清单上”[3](P360)卖与他人。她的第一任丈夫把她称做“他的好守护神”,却只是承诺“如果我们彼此忠诚,就是在上帝面前结了婚”,[3](P360)而不是在法律上和她结婚给她自由,并且为了另外一个女人把她和孩子都卖给了居心叵测的恶毒表兄。在奴隶制盛行且合法的伦理环境中,曾经那么爱她并一直想要给她自由的父亲没能使她没能使她摆脱被买卖的厄运,口口声声忠诚于她、称她为自己的好守护神的亨利只是愿意和她在上帝面前结婚,并亲手将她和两个孩子卖给恶人。父亲和丈夫都未能让她成为自由的人,她一个黑奴,还是女黑奴,何来的安全感,又有何人可以指望?已经经历了数度生离死别的她,怎能不为襁褓之中的孩子担忧,她不愿再忍受亲子分离的痛苦,更不愿自己幼小的孩子再被买来卖去,她要帮他彻底解脱。“啊,那孩子!我是多么爱他啊!……可是我已经下定了决心———是的,决心已定———我再也不会让这孩子活下去,长大成人了!我把两个星期大的小家伙抱在怀里,一边吻他一边哭,然后给他为了鸦片酊,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他就这样睡着死去了。……可是这却是少数几件现在仍然让我感到高兴的事情之一。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感到后悔,他至少已经脱离苦海了。除了死我还能给他什么更好的东西呢?”[3](P363)凯茜是一个黑奴,一个女黑奴,但是她首先是一个爱自己的孩子胜过一切的母亲,作为母亲的伦理身份使得她在当时的伦理语境中只想着怎么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她所能做的竟然是亲手杀了他,奴隶制的残忍和非人性可见一斑。回到当时的伦理现场,鉴于当时的伦理语境,凯茜留给读者的最多的只是对其多舛命运的沉重感慨。

五、结语

作品发表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再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时,也许仍然有人会抨击谢尔比的自私和道貌岸然,也许还会有许多人非议汤姆的窝囊、逆来顺受和愚忠,也许更会有人心悸于凯茜的另类母爱。但是,他们其实只是从自己的伦理身份出发在当时的伦理环境中作出了他们自认为最佳的伦理选择。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

[3]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M].林玉鹏,译.译林出版社,2010.

第9篇: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文本; 历史.

Abstract : New historicism stre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oth texts and history. Literary texts may tak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Such New Historicist tenets provide new paradigm in the reading and interpreta2 

tion of Mrs. Stowe’s novel Uncle Tom’s Cabin . The novel is full of realistic descriptions and passionate preach2ing , both working simultaneously to make the novel an exemplifying text for New Historicism. 

Key words : New historicism ; texts ; history

新历史主义有这样一句名言:“文本是历史的,历史是文本的。[1 ] (P67) 新历史主义不仅提供了一种解读文本,评价作品的新 方法 ,而且还启发了人们对待文学,理解历史,把握处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新概念。文学对历史的阐释和在历史中阐释文学,说明文学与历史具有某种互动关系。文学并不被动地反映历史事实,而是通过文本对复杂世界的阐释,参与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甚至参与对 政治 话语、权利运作和等级秩序的重新审理。在新历史主义看来,不是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大于文学的想象和虚构,而是文学大于历史,文学给历史注入了生命。当然,文本与历史,二者一直处于一种张力场中。斯托夫人写于19 世纪中叶的揭露美国蓄奴制度黑暗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既提供了当时历史的见证,也揭示了 时代 变动的征兆。斯托夫人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反对奴隶制的斗志,使文学文本参与到历史的发展和建构,恰到好处地验证了新历史主义倡导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本文试图根据斯托夫人的著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来探讨小说文本所体现的这种张力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结束语一章非常详尽地阐述了作者的创造动机。她本来“不愿与闻奴隶制的事,因为这个问题探讨起来太痛苦了”[2 ] (P484) 。并认为“随着知识和文明的进步,这个制度终将灭亡。但自从1850 年的法令颁布以来,作者万分震惊地听说, 许多善良的人们,竟赞同抓捕逃跑的奴隶,她便想“用生动形象的手法,绘声绘色地把奴隶制的实质表现出来。她“竭力想把它最好的方面和最坏的方面都做公正的描述。”她甚至担心“在那笼罩着死神的幽谷里,还有许多东西没有揭露出来。新历史主义者们打破了历史的“真实假象。“他们认为,历史文本的运作方式是‘编织情节’,即从时间顺序表中,取出事实,然后把它们作为特殊的情节结构进行编码,这种编织情节的方式与文学话语的虚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3 ] (P179) 一言以蔽之,历史文本与文学话语具有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的共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这样的一个历史文本和文学文本高度重合的典型范例。正如作者所说,“构成本书的很多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根有据。其中大部分系作者本人或她的亲戚朋友耳闻目睹的事实。”有些最悲惨、最可怕的情节,在“ 最离奇、现实生活中也都有根有据。”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 斯托夫人通过对各种人物的栩栩如生和入木三分的描写,使其文本具有历史性的真实感,从而成功地展现了一幅历史的画卷。

小说中第一类型典型人物是以奴隶贩子黑利为代表的恶人。作者以极其厌恶的语气描写黑利道:“此人身材短粗,其貌不扬,形容猥琐,且带一副装腔作势,趾高气扬的神气,一望便知是那种在社会上不择手段,一心往上爬的小人。”用谢尔比先生的话说: “与其说他是一个狠毒的人,倒不如说他是个麻木不仁的人——只热衷于做买卖,赚钱,冷漠无情,铁石心肠,翻脸不认人。只要能赚大钱,连他的亲娘都可以

卖—尽管对老太婆不见得有坏心。”(p37) 所以,他会用各种卑鄙手段从黑人中猎取“商品”,拆散他们的家庭,分离他们的骨肉,竟恬不知耻地说:“人道主义是我经营的支柱。”“譬如说卖孩子——我先把孩子他娘支开—— 眼不见,心不烦嘛,你知道,一旦楼去人空, 她们莫奈何...... ”(p7) 他的一个搭档是个“活阎王”, 黑利认为像他那样对待女黑奴“会毁坏她们的容貌, 她们会变得疾病秧秧、面黄肌瘦,有时会变得丑陋不堪”。(p7) 这样到头来,会毁了自己的非法暴利。正是这个黑心狼,在密西西比河中押运奴隶的轮船上,把一个熟睡的年仅十个月大的男孩,乘他母亲不在身边

时偷偷地卖给了岸上人,逼得男孩的母亲投河自尽。“那颗可怜的、滴血的心,终于停止了跳动。那条河依然泛着晶莹的波浪和涟漪欢快地流淌,好像它并没有把那颗心淹没。”(p143)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个恶人的典型代表奴隶主勒格里出现在小说中。这个红河岸边的棉花种植主,矮小壮实,举止粗鲁,长着圆滚滚的脑袋和浅灰色的眼珠,一看就叫人生厌。他对黑奴的折磨,“连魔鬼都惧他三分”。在他的农场里,黑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在监工的皮鞭下,进行繁重的劳作。他还经常亲自动手打人,以至于他的手变得“像打铁的铁锤或铁疙瘩”,并得意扬扬地说:那是“打黑鬼练出来的老茧”。(p482) 为了不让奴隶逃跑,他还豢养了一群凶猛的恶狗。他散播仇恨,制造仇恨,用仇恨控制奴隶。他居心不良地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一心让汤姆的脖子,把你的血一滴一滴地吸干!”他把汤姆打得遍体鳞伤,虚弱无力,还要他跪地、干活、接受百般凌辱。最后他竟恶狠很地说:“我要数一数你身上到底有多少血, 我要一滴一滴的数, 直到你屈服才罢休!”(p452)

通观全书,作者赤裸裸地描述了美国奴隶制度下的一些吸血鬼。其中突出的一个是阴险毒辣、谙于谋财之道的奴隶贩子黑利;另一个是剑拔弩张、面目狰狞的恶棍奴隶主勒格里。他们靠榨取奴隶为生,同时又以虐杀奴隶为乐。他们人性丧尽,成了绞杀奴隶的活机器。此外,作者也真实可信地强调了个别“善良的”奴隶主的个性能保障奴隶的生命安全,但她明确指出:有些骇人听闻的事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种不公正乃是奴隶制本身固有的特性,没有它,奴隶制就无法生存。”(p482) 因此,在描写奴隶的苦难与某些“好心”奴隶主的性格修养时,并没有赋予任何奴隶主以完美形象。即使是圣·克莱尔,也是外表温文尔雅, 内心绝顶自私,一直陷于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之中。他对汤姆的恻忍之心主要来自于他那可爱淳朴的小伊娃的 影响 ,早在她去世之前她就向他要求过给汤姆自由,但他犹豫不决,终于因他的意外丧命而使汤姆在苦海中越陷越深。所以他曾自责过自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良知,他受的 教育 ,社会的要求都呼唤他做一番崇高的事业,但他没有做; 人类遭受苦难,痛苦挣扎,他却苟且偷生,醉生梦死,袖手旁观。”(p343) 他坦率地承认:“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阳世早已把黑人整个种族交给了魔鬼,哪里还管他们到阴间以后的命运如何!”(p233) 去管理奴隶和惩罚奴隶。当汤姆拒绝时,他就百倍疯狂地折磨汤姆。正如女奴凯茜所说:“你激起了他对你的仇恨。这仇恨会天天跟着你,像恶狗一样咬住你(p418)

 

此外,小说中还有对与以上人物截然不同的典型人物汤姆叔叔的生动而真实的描写。汤姆的主要品德是虔诚、忠诚、真诚。《圣经》是他判断一切善恶是非的最高信条。他对上帝虔诚,对主人忠诚,这当然是他的顺从。但他从不向恶势力低头,从不牺牲其他奴隶的利益。真诚是他为人的基础。身处逆境,心寄天国,就是汤姆的全部 哲学 。“他从来都把修身养性看得重于一切,加之他胸怀坦荡,品德高尚,同辈之人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p31) 他最擅长于祈祷。“他的祈祷直达上苍。”因为“《圣经》的语言渗透于他的心灵,成为他身心的一部分,从而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p31) 当他实在无奈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先知般的说教。于是当他第一次被卖掉,他的太太克劳大婶声泪俱下地控诉凶残的奴隶贩子时,汤姆仍然以蔑视他们灵魂的方式,求得超脱:“我宁愿被卖掉一万次也不愿像那个可怜的家伙,有永远还不清的孽债。”(p58) 汤姆不仅甘愿像耶稣基督那样承受一切人间苦难,他还相信他领受了上帝给他的使命。他说:“我们为上帝的子民做事,就是为上帝做事。”(p337) 当然最大的助人就是不当奴隶主的帮凶。当恶魔勒格里要汤姆去替他鞭打一个女奴时,他说:“老爷,你要杀就杀,可是要我动手打人, 那万万不能—我宁死也不干!”(p391) 这个平日温言温语、态度恭谦的老奴终于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反抗,也就真正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不怕死,而“怕的是作孽这件事本身”(p395) 。当然, 勒格里感到又惊,又急,又气,一阵阵的鞭打脚踢,使汤姆遍体鳞伤。可是他毫无惧色,泪血交流地仰天长呼“:我的灵魂不属于你,主人! 你没有买下—— 你也无法买到!。”(p392) 新 历史 主义批评者们对待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中的 社会 、 政治 、 经济 因素的联系,侧重于诗意话语的参与。“可以说,新历史主义者有意识地摆脱有关历史的几成定见的社会、政治、经济结论的控制,而希望另辟蹊径,从前人忽略的东西入手读出文本的新意,寻求对历史叙述也是对文学文本的新解释。”[3 ] (P182) 运用新的具有“诗意”的审美观,正是重新解读斯托夫人小说的新利器。早先有些批评家认为这本小说说教有余而文学性不足。甚至认为它充满了政治宣传。但在上世纪60 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斯托夫人本来就是用道德来推动 艺术 ,说教本是她的诗意般审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汤姆叔叔的小屋》曾经前后把这部小说读过三遍的帕麦斯登勋爵非常欣赏此书表现出的“政治家的风度”。作者以独特的插述夹议形式,将自己的观点直言不讳地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作者的批判立场,能够帮助读者紧紧抓住错综复杂的情节变化,深入了解人物的强烈感情。作者对汤姆的描写决不是单纯提倡“顺从的说教”。其实作者的直接说教或者通过人物语言的说教,都是为了让她的同胞清醒地面对社会急剧变动的危机。这种危机感始于她的童年的记忆。她从小听到过对《独立宣言》的宣读,她的清教徒祖先也将为国家献身的英雄气质代代传了下来。她父亲对子女们灌输了卡尔文教的原罪学说和地狱之火的宗教思想,同时又培养了子女们为正义战胜邪恶的正义感。面临奴隶制度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动荡,作者几乎是以《旧约》中先知者的方式对全美国人进行直呼,其中有规劝,有赞扬,有谴责,有警告,“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动荡不安。一个强有力的 影响 传播开来,以排山倒海之势, 如地震般震撼着这个世界。美国安全吗? ..啊,基督的教会,认清 时代 的征兆吧!”要知道废奴事业在1850 年的美国还是个不受欢迎的少数人参

与的事业。大多数白人认为黑人从本性上说,无论感情、智力和道德水平都是比白人低劣的。斯托夫人通过汤姆叔叔的非暴力反抗的形象来宣扬黑人的高尚人格力量,这已经是破天荒的大事。正如评论家丹尼斯·D·奈特指出的那样,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也是重要的历史 文献 。作为历史文献,它以无比的感召力极大促进了美国19 世纪中叶那场最终导致内战的废奴运动。难怪林肯总统赞美她是“写了一本书而酿成这场大战的小妇人”。就是这本伟大的宣言书,使斯托夫人在左右美国社会的历史进程方面和树立社会 时尚 方面,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著名女权运动评论家琼·汤普金斯在其有影响的论著中指出,它是一个以母爱拯救世界的故事,一个置于传道与政治之间的计划。它既编撰又试图构筑其时代的价值。而另一位评论家琼·费根·耶林指出:“小说中奴隶制 问题 和女性政治上的无权问题最终是不可分割来看的。”[4] (P91) 早在19 世纪中叶女权主义就被斯托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伴随着种族问题而同时展现,无疑有极大的创新和开拓意义。而将文学作为某种历史的实践加以关注,注意文学在当时历史条件中的“社会效应”,正是多利莫尔新历史主义探讨的特点[5 ] 。的确,小说是用双线平行的结构来表现主题,阐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它一方面细针密镂地刻画了富有早期清教徒牺牲精神的圣徒汤姆的悲惨经历,另一方面又叙述了女奴伊丽莎和她丈夫乔治经历千辛万苦,勇敢机智地挣脱了奴隶锁链,终于获得自由的浪漫而具有激情的故事。显然,第二条线索呈现出具体而微的乌托邦理念。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基督博爱的理想要通过日常生活来实现。其牺牲原则不在于受苦受难,而在于母爱。她强调家庭是一切有意义的活动中心。整个世界靠女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母爱来统治。女人代表了上帝和理想。当然,它主要是以白人家庭为核心的。因为当时作为奴隶主的白人主妇也并没有真正的政治发言权。但在一个参议员的家中却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参议员伯德夫人非常痛恨丈夫在州参议会倡导通过了严惩奴隶逃亡的法令。她痛骂她的丈夫:“你真不害臊,约翰! ..这是一条可耻、恶毒、可恨的法令,我一有机会就要违背它。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会有这样一个机会的!”(p85) 正是在她得知女奴伊丽莎深夜抱着孩子冒死踏着碎裂的冰块渡河逃生的故事后,说服参议员伯德本人亲自驾车将她们母子送到了安全的地方。伯德夫人的义举并不完全出于教养和良心。因为身处绝境的伊丽莎出于母爱的冲动,直接向她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情感的问题:“你可曾失去过孩子?”它“简直像一把利刃戳向她新的伤口。因为一个月前,这个家庭刚刚埋葬了他们亲爱的孩子。”(p90) 当她以切身之痛的怜悯之心去帮助伊丽莎母子时,作者赞叹道:“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些有福之人,他们的痛苦化作他人的欢乐,他们在尘世上的希望与许多泪水一起埋进坟墓,变成了种子,长成了花朵,医治和抚慰着孤苦伶仃的和受苦受难的人们。这些人之中就有这位坐在灯下黯然垂泪的孱弱女人,她正为那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收拾她亡儿的念物。”(p95) 母爱和女权,本质上是人权问题。女黑奴的结婚、生育、养育和子女受 教育 权都是基本人权的最敏感部分。斯托夫人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辛辣的揭露。奴隶主可以通过奴隶贩子“把吃奶的娃娃从母亲怀里夺走”,又“把丈夫和妻子活活拆散”。这集中表现在女奴伊丽莎和凯茜的故事中。伊丽莎本来已经嫁给了一个聪明、有才干的第一代混血青年乔治·哈里,可是他属于另一个奴隶主。两个奴隶主之间有仇见,他们的婚姻也因此遭受危机。乔治哭丧着脸对伊丽莎说:“只要他存心把我们两个拆散,我就别想保全自己的妻子。”(p19) 而凯茜的命运更悲惨。她被多次出卖。她和第一个男人生的两个漂亮的孩子也被第二个男人强行出卖了。后来她和第三个男人又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孩。可她被迫做出了一个沉重的决定:“我决不让我的孩子长大成人。”“在那小家伙两岁的时候, 我把他抱在怀里,亲吻他,俯在他身上哭泣,然后我给他喂了鸦片,紧紧搂着他,直到他长眠不醒。”“可怜的孩子,除了死,我还能给他什么更好的东西呢?”因此,她感到“好像我一个人的苦难就足以叫一个城市沉没。”于是,她痴心地祈求:“在最后审判的一天,我将站立在上帝面前,控诉那些摧残我和我的女儿的肉体和灵魂的人。”(p402) 因而,当我们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来重新解读斯托夫人的伟大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更为立体而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本伟大的小说。相反,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小说的解读,对新历史主义所谓“历史即文本”和“文本即历史”的论述有一个具体和生动的理解。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量曾在历史上创下高峰。它所宣泄的社会改革的使命感,使它毋容置疑地参与到了历史的建构和进展。把握它的文学幻想之时,就进入了非文学的政治现实操作之中。这就是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观念所追求的文学实践精神。

参考 文献:

[1] 杜昌忠. 跨学科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文学理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2] 斯陀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M]. 张友峰,译. 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3 ] 凌晨光. 当代文学批评学[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