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农庄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农庄工作思路

第1篇: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一、坚持“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经济运行机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刘庄面临着“土地、村办企业到底是分还是不分”的巨大考验。当时,村党支部书记史来贺带领刘庄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央文件,深入分析刘庄实际。他们认为:第一,刘庄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已经有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形成了一百亩的农田九块以及与之配套的水渠。在这种情况下,分田到户就会造成大部分农业机械的浪费,势必会影响刘庄机械化的进程。第二,刘庄集体经济有了一定基础,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转移到了工副业。如果对村办企业、设备等一分了之,势必会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认清了前进方向的刘庄人,在史来贺的领导下成立了刘庄农工商联合社(现发展为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制定了“集体经营,继续前进”的工作方针,创造出了具有刘庄特色的“集体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集体综合经营、专业分工生产、分级承包管理、奖罚联责联产”。

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是刘庄的集体经济组织,村里的集体资产都属于总公司所有。刘庄村委代表全体村民拥有对刘庄农工商总公司的所有权。农工商总公司所属农业、工业、商业各企业是由总公司投资组成的相对地自主经营、单独核算、自计盈亏的经济实体。具体来说:

“集体综合经营”,即刘庄农工商总公司作为刘庄村集体经济的实体,在“五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支配人力、物力、财力,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原则下,对各行业进行系统管理。总公司内部各企业实行互补互助,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共渡难关。

“专业分工生产”,即各专业人员基本固定,但在农工商总公司内部可以相互调动、相互有偿协作,做到定而不死、活而不乱。

“分级承包管理”,即各专业建立不同形式的责任制。每年初,农工商总公司和各专业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订出各单位的年度承包指标,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奖罚联责联产”,即各专业按照承包合同规定,若超额完各项指标,到年终拿出超额部分的30%进行奖励;若完不成任务,则按完不成部分的20%进行处罚。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刘庄村依靠农业合作社的优势解决了全村温饱问题;70年代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改变了单一农业格局;上世纪80年代,在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刘庄人民找准高科技制药这一突破口,建立了华星药厂,为刘庄集体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90年代,面对汹涌而来的村企改制潮流,刘庄坚持走集体统一经营的道路,实现村级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世纪,刘庄把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路。

二、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分配制度

刘庄一贯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伴随着刘庄集体经济60多年的发展历程,按劳分配大体经历了工分制(1954年――1984年,1958年除外),工资制(1958年),按劳分配、奖罚联产的分配形式(1985――至今)等三个阶段。同时,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他们创造出了一系列符合刘庄实际情况的方法和措施来确保按劳分配制度的实现。

刘庄的分配制度通过基本工资、奖金和年终再分配来实现。此外,还有退休制度、集体福利事业等内容。按照刘庄人自己的话说,这是两种渠道的分配,一个是按劳分配,体现多劳多得、合理差别;另一个是社会福利的分配,是按人头分配,凡是刘庄村民都一样,这体现的是人人平等和共同富裕。

基本工资是对职工付出劳动的基本报酬。刘庄分配制度中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由上世纪50年代的工分制演变而来的工资分配的20个级别。第20级为最高工资,工资额为180元。每级工资差是9元。工资并不是每月发放,而是到年底同年终分配一起兑现。在刘庄,人人都有工作,弱智和残疾的村民也不例外,村里会根据他们的情况安排适当的工作。因此,年终每个劳动力都能领到工资。

奖金是促使职工更好地完成任务的一种奖励手段。奖金的多少取决于各生产单位完成任务和创造效益的情况。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根据下属各企业完成任务的情况、创造效益情况定出该企业所得奖金数额;而企业又会根据各车间完成任务的情况定出该车间所得奖金的多少;接下来,车间会根据班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定出它该得的奖金。奖金是每月一发,现金结算。由于和生产的效益挂钩,生产一线的职工、干部的奖金要高于非一线的职工、干部。

年终再分配是刘庄村民生活水平的反映。年终再分配的总额是年度总分配额与基本工资的分配总额和奖金的分配总额二者之和的差值。而个人年终再分配所得的数额则与年终再分配系数、个人工资分配总额密不可分。年终再分配比例系数是年终再分配总额与基本工资分配总额的比值,它直接反映着个人年终再分配的水平。每年的年终再分配系数都会调整。由于个人年终再分配额直接以个人基本工资分配额为基数,所以,没有工资的人,进一步说,也就是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人,不参加年终再分配。

福利制度为刘庄村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刘庄党委对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既要把群众带富、带正,还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群众真正达到既富裕又幸福。刘庄建立起了完善的退休、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分配的内容有40多项,几乎包括吃穿住用行各方面。令外界称慕的刘庄村民别墅由村里统一安排、免费提供,每户472平方,人均120平方,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可抗八级地震。中央空调、闭路电视、集中供暖、集中供气、车库等等,均免费。

三、坚持党的建设落在实处,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从老书记史来贺,到刘庄村现任党委书记史世领,始终把“让群众跟党走”作为刘庄村党组织必须忠实履行的政治责任,要求党员始终做到“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刘庄党员的共同信念,也成为刘庄群众的共同追求。

刘庄的党建工作既靠言传,更靠身教。史来贺在谈到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时曾说,“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应具备两种基本素质:一是好人,用农村的话来说,就是要公道正派,不捣鬼;二是有能力,现在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没有能力不行。当一个支部书记,不仅要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还得会做经济工作,会做组织工作,会解决群众当中的具体问题……”史来贺在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干了51年。他从当干部那天起就立下了“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的誓言。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几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演绎着“党员干部就是要不怕吃亏”的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刘庄涌现出一批河南省和全国的先进人物。比如,被刘庄人亲切地称为“老黄牛”的李安仁,曾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刘庄党委副书记刘名宣的母亲夏治香,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主管农业的刘庄党委副书记张贵龙,曾获全国学科学用科学标兵称号。刘庄农工商总公司现有的管理人员,都是刘庄村村民,用史来贺的话说,他们是“刘庄党委培养起来的管理大军”。

在刘庄,党的建设不是空头的口号,而是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一次次的实际行动。“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是刘庄党委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目前刘庄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民主决策制度、定期选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学习制度、谈心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意见表达和反馈等多项制度,保证党的建设落在实处。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刘庄党委将灵活的形式与创新的内容相结合,将共性问题的大会制度与个别问题的谈话制度相结合,及时分析解决党员、干部、群众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在关系刘庄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刘庄的党员干部敢于站出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决定刘庄发展前途命运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刘庄的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带领刘庄群众克服困难、共度难关,为刘庄的发展和村民的富裕幸福保驾护航。

四、坚持村民民主,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农业生产组织,不仅是实现协作生产和集体劳动的组织,而且是实现劳动者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组织。其原因就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不仅能够保证成员之间的完全平等,而且能够促成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实现。

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体化使刘庄村民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在这种制度下,村级经济的发展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成为村民共同的事业。

实现村民民主,是刘庄落实集体所有权和村民主人翁地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而民主选举则是刘庄实现村民民主的第一步。2005年,刘庄村实行换届选举。全村952名有选民资格的村民参加了选举。选举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方式,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当时,史世领全票当选。此后,依照法定程序,刘庄村委会于2008年、2011年分别进行了民主选举,在原村委班子成员基础上,增加了王连太、杨勇、刘军伟、吕利娟、职丽霞等5名年轻人。目前,刘庄村的14个姓氏,357户人家,没有宗族、派系之争,也从未发生过贿选、打击报复现象。

通过扎实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丰富的民主实践,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是刘庄民主政治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2008年,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刘庄更加重视发扬民主精神,以史世领为代表的刘庄村领导班子带领刘庄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集全村群众智慧和力量,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将危机风险减到最低,体现了集体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群众

刘庄人深谙“集体主义精神是集体经济的灵魂”这一道理,持续地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先进文化教育,源源不断向村民灌输和传递正能量,塑造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刘庄“六十年红旗不倒”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刘庄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有三条:一是根本性的问题经常抓,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艰苦奋斗、爱党、爱国、爱集体、共同富裕等思想教育要经常抓;二是规律性的思想提前抓,如针对取得成绩时容易自满,提前抓谦虚谨慎教育;针对形势变化,要进行提前教育;三是新发现的苗头及时抓,注意新出现的苗头,出现了就抓住不放,做好思想教育。在实践中,他们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组织职工、村民认真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职工、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村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觉悟,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注重榜样的力量和示范效应,常年持续开展先进党员、劳动模范、“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评优学先进活动,营造“人人当优秀,人人学先进”的氛围。

第2篇: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一、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进展情况

1、村庄建设规划进度加快。

2、示范村庄建设进展顺利。

二、主要措施、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成立了**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并印发了《**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标准》和《涉农部门工作职责》,并于4月28日召开了全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任务书》,层层明确任务、职责到人到点,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工作的领导。

2、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凝聚合力。

开好“六个会”即全县动员会、镇党委会、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一事一议”会和群众会,刷写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图片和资料,广泛宣传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区市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扶持政策,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形成上下强有力的行动合力。

3、坚持群众主体、多元化融资,为庄点建设整治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区、市、县、乡镇、部门、农民、社会七级融资投资体系,广辟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实物补助力度。凡在规划点按区市农宅设计图纸新建、翻建的农户,每户以水泥实物补助形式补助水泥5000元,对于有条件且积极性高的各点政府将在安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和数字电视上予以重点支持。纳家户新村、西和4队新村的农户每户补助10000元(其中补助农户水泥实物5000元,公共设施建设补助5000元)。群众筹资筹劳坚持“一事一议”、因地制宜,统一标准,统一监督使用,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4、坚持新建与整治并举,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着眼“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打造新风貌、建立新机制、建设新家园,创建好班子),以望远镇政权5—8队和纳家户新村、西和4队新村为重点,依托区市、县包村部门的有力支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树立样板,以点带面。

5、集体购买、互换、转让与群众无偿拆除、退出相结合。对于沿路废旧房屋、空壳房实施集体购买,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对于事实倾占道路(诸如围墙、门楼、厕所、房屋)的农户自己无条件拆除。

6、强化规划审批、管理,分类指导,保证质量。突出全面、超前、综合配套、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严把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关、示范点的确定关和施工技术关,统一组织,统一施工,四级监督,分类指导,确保技术不走样,进度和质量不降低。

7、加强资金和水泥补助监管,严格执行自治区《2007年“塞上农民新居”建房农户实物补助实施办法》,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8、建立县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点责任制度,联系会议制度和定期观摩、评比、检查督导制度,强化督导、检查,及时纠正,力求实效。

9、建立考核及奖惩激励机制。将把庄点建设整治管理试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成员单位、包村部门制定考核细则,严格进行综合考评,对完成好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表彰奖励。

10、树立典型,强化宣传推广。定期登陆各大网络、深入施工一线,搜集、挖掘新农村庄点典型经验和做法,及时编发信息宣传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全面发展。目前,共编发《**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专报》7期,发放参考资料500余份。

三、存在的问题:

1、区、市补助物资迟迟不能到位,导致各点水泥严重短缺,施工受阻,进展缓慢。目前,各点所需水泥完全依靠领导的人情关系赊购就急,加上水泥紧缺购买难的影响,各点面临停工,急待协调解决。

2、道路硬化点多、线长、任务大,农民负担重,筹资抵触情绪大,工程进展缓慢。

3、搅拌机、震动棒、模板等施工机械普遍缺乏,租借困难,路面质量不高。

4、各乡镇观望和畏难情绪大,组织群众出工力度不大,大多数示范点停留在筹资筹劳阶段。

5、个别包村部门人员、资金不到位。

四、下一步打算

1、建议县委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认真分析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拿出有效的补助办法和工作措施。

2、继续深入做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尽快落实资金、物资,抓住有限时间,克服困难,精心组织,全面启动两个新村建设、县域道路硬化、围墙、门头改造、沼气池建设和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工作。

3、加大督导、检查、通报力度,落实乡镇、部门人员和资金,形成合力,加快工程进度。

4、合理调度水泥,强化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5、加强工程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打造优良工程。

第3篇: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城乡统筹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镇村体系规划

1 前言

顺应中央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要求,全国各地纷纷着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并点规划以及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等,并对镇村体系规划也提出了明确的技术导则。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建设水平及城镇化水平等差异较大,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的策略及方法也应各有不同。本文在城乡统筹视角下,以广西北流市市域镇村体系规划为例,探索基于城乡建设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点。

2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吴良镛先生将人居环境定义为“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1]”农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里的一个子系统,它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对于指导农村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

3.1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是在我国特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统一规划城市与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城乡关系失调的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和一系列的政策,理顺城乡融通的渠道,填补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城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城乡统筹发展的直接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统筹城乡发展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城市与乡村无障碍的经济社会联系,二是农村地区本身的发展[2]。

城乡统筹是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思维为指导,以打破历史和制度设计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立足城市发展,着眼农村建设,以最终实现城乡差距最小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富裕文明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

3.2 北流市镇村体系规划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行,玉贵经济走廊及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概念规划的提出使北流市区域间合作更加紧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桂台经贸合作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经贸交流的深入推进,使得玉林获得更多外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机会;随着北流市工业区:民安工业园和大里-独木岗-西垠—民乐工业带,以及兽药生产工业区和城西工业区建设投产,继续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南宁至梧州(通往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段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兴建,北流市城镇空间面临新的调整,因此迫切需要从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的角度进行镇村体系的重新规划、整合,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

3.3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思路

城乡统筹下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引导,其核心作用是引导政府公共财政资源在农村建设中的投入方向,依据规划所确定村庄类型,确定政府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和投入强度,并通过政策扶持和策略设施引导改善农村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和方向,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发展有两种发展思路:

(1)村庄等级层次

依据村庄现状的等级层次、人口、经济、发展条件等要素,按照村庄的等级层次可将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可以分为中心村(行政村)和基层村(自然村)。中心村是行政村村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居住中心,为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性基础设施配置比较齐全,村庄生产生活功能相对完善的人居环境。基层村是指村域内除中心村以外保留的居民点,主要功能为居住,仅配置为村民服务的简单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此外,还有一些在城镇和村庄之间起联系作用,而在中心村层次但作用发挥超过中心村范围的集镇,它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是在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

(2)村庄规模层次

按照村庄的规模层次,可以将乡镇以下的村庄分为小型村,中型村、大型村。分类的主要依据为规划村庄的人口规模,同时,这个分类可以根据不同规模层次、用地构成标准、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产业发展状况等内容会有相应的浮动。

4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

4.1 农村村庄发展策略

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依据村庄区位条件、人口规模登记、经济实力、产业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前景等要素,和农村人居环境体系与城乡体系的发展关系,从引导性的发展策略角度,制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的发展策略。

(1)中心村发展策略

各乡镇的中心村在市域镇村体系当中担当着经济带动附近村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辐射村域及附近村屯的角色。

中心村在规划期内加强道路、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服务全村及附近村屯,逐步形成农村新型社区。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投入,重视农业技术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经济发展走在乡镇域村庄的前列,起到带动基层村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重视历史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开展村庄整治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2)基层村发展策略

基层村立足于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参与附近中心村针对农业技术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依据村庄规模配套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重视村庄环境、消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4.2 村庄并点规划

在迁村并点计划中,根据村庄未来发展方向,可将北流市市域范围内的村庄分为城镇化整理型村庄、迁建型村庄和保留发展型村庄3种。

(1)城镇化整理型村庄

城镇化整理型村庄指现状紧邻镇区或位于镇区内部的“城中村”,近期或远期将被纳入到镇区当中。这类村庄发展策略为:迁村入城(镇),临近镇区周边的发展较好的村庄与镇区联合发展带动周边村庄逐步城镇化;以城镇标准进行建设,提高建设质量,避免大量以农村模式建设投资的浪费;在村庄未纳入城市(镇)之前,保持原有的村庄形态,以改善村庄生活条件的设施投入为主,不宜进行大规模建设投入。

北流镇甘村村、松花村、环城村、印塘村、六地坡、鸭埌村、丛义村,西埌镇西埌村,民乐镇民乐村,隆盛镇隆盛村,六靖镇六靖村等属于改类型,未来随着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这些村庄将纳入到城镇当中,逐步建立社区,实施城市建设标准,集约土地利用,与城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迁建型村庄

迁建型村庄指位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各种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生存条件恶劣地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发展困难、零散布局)的村庄。这类村庄发展策略为:采取多种移民政策,原则上由政府主导,引导这类村庄搬迁到生活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在实现村庄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同时,采取多种途径,改善生态环境。

(3)保留发展型村庄

保留发展型村庄指现状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发展趋势良好的村庄。这类村庄发展策略为: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宜农产业;提高发展质量,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扩张;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重点进行环境整治和市政、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部分特大或大型村庄应调整优化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型社区,同时带动周围村庄的发展。

北流市域范围内大部分村庄属于保留发展型村庄。将这些村庄划分为114个中心村和166个基层村,依据实际情况,分别实施中心村发展策略和基层村发展策略。

4.3 村庄整治要点

村庄整治规划是指导和规范村庄人居环境建设与治理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通过实施村庄整治可以逐步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创收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村庄整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村民住宅

村民住宅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新住宅设计统一协调,住宅内部功能布局充分尊重村民风俗,体现当地特色和传统风格。进行村庄规划时可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农村住宅通用图集供村民选用。

对农房进行分类(一、二、三类) ,一类住宅多为砖混结构,质量较好,规划尽量保留,并进行适当的立面改造,使之与周边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二类住宅多为砖混、木结构建筑,建筑立面有部分精美装饰,质量一般,规划以保留为主,但外墙需进行修饰改造;三类住宅多为1层木结构或棚户,外墙破旧,质量较差,需拆除重建。

(2)公用工程基础设施

交通规划:强化镇(乡)、村庄之间的交通联系,在县域、镇(乡)域内要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电力规划:统一布局县域内电厂、变电所(站)、配电网络及高压走廊。

能源规划:合理确定供气(天然气、液化气)的站点和规模,提出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规划建议。

供排水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镇(乡)、村集中供水的水源、规模、水厂位置、服务人口等以及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和原则要求等。

环卫规划:合理确定镇(乡)、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垃圾收集、储运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标准。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国家标准,合理确定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为中心村及人口较多的基层村配套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球场、五保户单位等公共设施。

(5)环境卫生

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经济环保的垃圾收集处理措施,建设公共垃圾池、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逐渐改变村庄脏、乱、差的卫生环境。

(6)绿化景观

村庄绿化布局充分体现与现状园地、耕地、水的结合,提升村庄田园山水自然景观环境。

公共绿地应尽量少用硬质铺地,选用材料应简朴、经济,体现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并重点在宅院、建筑山墙、不布置建筑的滨水地区、村庄主要出入口、主路以及不适宜建设地段布置绿化,绿化材料应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树木品种。

5 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旨在统筹呈现发展,通过农村基础设施、住房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的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并协调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的规划来引导建设发展,避免农村有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增加农民负担。因此,在不同的规划层面应有针对性的提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思路、策略和整治要点,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循序渐进的转化发展和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4篇: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 村庄整治 规划 内涵 协调 措施 探析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1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再次被提出,以新的理念指导又一次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改革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村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村庄的状况反映了三农的发展状况,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村庄进行良好的整治,做好根本规划和建设。村庄整治规划已经成为了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解决我国新农村问题,促进我国新农村发展十分重要的途径。村庄整治规划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农村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以及村庄发展规划等等诸多方面的思想和内容,是结合多个规划的综合体。当前我国的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配套、道路设计、建筑规划、用地布局以及产业发展等等多个方面,产生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少一定的村庄政治规划工作。虽然我国的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村庄发展规划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很强,但纵观我国整体的村庄整治规划,这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下面,笔者就探析村庄整治规划的内涵与协调。

一、村庄整治规划的内涵

村庄的整治规划必须要强调人本的思想,借助当前新材料、新观念以及新科技,创造出一系列立体化空间以及联系空间,对各个阶层人以及各个年龄人的需求进行考虑,提供不同趣味以及不同性质活动空间的场所,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休闲和舒适的家园。从村庄整治规划思想出发,这是更高层次上的规划,这一思想不仅仅体现出了村庄发展的思想,又将建设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融入到其中,包含了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村庄发展规划。具体来说也就是结合村庄自身的自然条件,实施整体功能布局、环境面貌整治、建筑形体特色整理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等设计。村庄整治规划必须要为村庄近期整治以及村庄远期发展提供实施策略以及方向,进而形成近期建设、规划布局以及构思策划三位一体的规划体系,使得农村规划更加具有可行性以及连续性。与此同时,还要很好的体现出城乡互动的思想,城乡互动、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三者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挂钩。村庄整治不仅仅是整治的规划,更多的是治理。治理必须要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进而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解决,实施规划的整治工作。新农村发展的村庄整治规划又可以分为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二者缺一不可。

1.村庄整治的发展规划

村庄整治的发展规划就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要明确村庄发展的主要方向。村庄整治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村中的居民提供一个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经济来源及良好的教学条件,按照他们的所需来规划发展。不同村庄由于地理位置、自然风景的不同,有着独特的人文风俗和独特的乡土特色,人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所需自然也不尽相同,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确定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一些乡土特色突出的地方,对其发展进行规划时可以针对它的特色进行规划引导,如保护古村的建筑文化发展旅游业、发扬特色手工业和土特产等;在适宜种植业的地区大力发展合适的农作物种植,在适宜养殖业的地区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等,利用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发展。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规划具体项目时就要根据发展所需进行规划,使之有目标、有规则地进行。

2.村庄整治的建设规划

村庄整治的建设规划就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要明确怎样建设、建设怎样的适合时展的新型农村。对村庄进行整治建设必定会涉及到对村庄各种格局的重新规划问题,交通道路、活动场所、排水灌溉等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农村普遍存在道路设施差、绿化面积少、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等问题,建设新型农村需要我们对这些进行新的规划。根据村庄的交通运输需要,开设新的道路,清理整治脏、乱、损坏的路面;在耕地范围外,植树造林防沙防尘,屋旁路边种植花草树木使生活环境清新美丽;管理杂物、废弃物的对方,合理处理无用垃圾,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空间,这些都是村庄进行建设规划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村庄整治规划协调措施

整治村庄的过程中,无论是发展规划还是建设规划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耕地作为土地中的优先资源是农村生产的基本,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村庄的整治规划中,既要做好发展建设又要保证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就需要这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对规划进行全方面的整体协调。

1.村庄发展规划要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用地布局必须要围绕着村庄规划具体的要求以及目标来实施,主要体现在为了实现农村环境保护以及大力发展养殖业的目标,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将养殖用地及时安排,养殖用地必须要做到合理选址,避免对于空气以及生活用水产生污染,在必要的时候,要对原有养殖场所实施拆除,这从本质上体现出了农村发展规划目标用地。除此之外,要发展村庄企业,村庄企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关系到了村庄经济的发展,企业存在于村庄的生活区之内,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限制,需要将企业规模扩展,产业的用地也有所欠缺,从本质上会导致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所以,在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生活区和村庄生产区之间分离的原则,将生活区和生产区进行单独规划,使新农村建设既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所需。

2.村庄建设规划要和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村庄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自身的建设规划之间是相互协调以及相互影响的,主要针对村庄建设用地而言,村庄建设将村庄建设的规划作为一定的参考,那些缺少建设规划的村庄不仅仅布局混乱,影响到了村庄中的景观,更加影响到了村庄规模经营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所以,村庄的建设规划必须要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协调,土地的利用规划自身必须要结合土地规划区域之中自然的条件,对村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分析,实施更多建设规划必须要在细节方面来实施调整,和规划目标相互结合,对规划用地范围里面已有风景资源进行调整,使得村庄的景观能够融入到其中,由此可见,合理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引导村庄建设的规划,村庄建设必须要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控制,并且要严格按照村庄发展规划需求实施渐进式开发以及合理开发,严禁出现大规模建设。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村庄整治规划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接着又从村庄发展规划要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以及村庄建设规划要和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这两个方面对村庄整治规划协调措施进行了探讨。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目的是使农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整治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统筹村庄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村庄具体的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人文风俗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将村庄整治规划与村庄土地资源的利用相互结合和协调是我们促进农村全面、长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黄爱朋,牟胜举,黄凯.精明增长理论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启示.以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麦村村庄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8,(11)B40-42.

[2] 何晓芳,王莉红,邱栩文,等.生态村建设规划研究初探.以安吉县禹山坞村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6,(4)B9-11.

[3] 邵爱云,方明,李霞.村庄整治项目的确定及相关措施.以北京市平谷区甘营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J].建筑学报,2006,(5)B8-11.

第5篇: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为贯彻《全省今冬明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中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打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基础,我市决定在今冬明春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理”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引,根据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省住建厅工作部署,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机制、后项目,先整洁、后宜居,先治易、后克难”的原则,在今冬明春集中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三清理”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村庄人居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首先实现基本干净整洁的整治目标,为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层级推进。市政府抓责任、建设局抓督办、乡镇抓落实,加强考核督办,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2.坚持村民主体。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依靠民力,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责任义务,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3.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我市各乡镇实际,突出整治特点,注重分类施策,做好统筹协调,避免盲目突击,不搞“一刀切”。

4.坚持依法治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开展整治工作,坚持宣传和思想工作在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5.坚持长效运行。整治行动与建立管护机制并重,强化管护队伍和经费投入保障,确保整治成效扎实长久。

二、整治任务及标准

(一)整治任务

“三清理”,即:清理村庄内外积存各类垃圾和废弃杂物,清理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农村破旧房屋和残垣断壁。通过“三清理”达到村庄人居环境基本干净卫生、公共空间和庭院秩序逐步规整、村庄房屋整体布局面貌渐趋协调。

(二)整治标准

1.清除垃圾杂物。集中清运村庄内和村庄边200米范围内积存的各类垃圾,村庄内主次道路、环村道路边沟内的垃圾、杂物、畜禽粪便、淤泥、荒草等。

2.建立包保保洁制度。有条件的村庄要制定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明确农户包清扫门前垃圾、包清理门前积雪、包管护门前绿化责任,建立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按时转运和有效处理机制。按照村庄每100户左右配备1至2名专兼职保洁人员的参考标准,建立村庄日常保洁队伍,清扫环境卫生、收运村庄内垃圾。

3.清理村庄内主要道路积雪。人口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应及时清理村庄内主要道路积雪,并有序堆放。

4.治理村庄内公共空间。基本达到村庄内道路两侧和其他公共空间无构造物私搭乱建、无栓驻散放牲畜家禽、无随意设点摆摊经营、无乱停车辆农机器具、无垃圾杂物堆放、无农产品晾晒堆放、无乱设广告牌匾。

5.整理农户庭院环境。规范庭院农机器具杂物摆放;在村庄外按规定集中堆放农户后期使用的大量柴草秸秆。农户庭院内存放近期使用的少量柴草秸秆,并整齐码放、不宜高于院墙。

6.拆除废弃建(构)筑物。拆除残垣断壁和已享受改造补助政策应拆未拆的危房;协商拆除未享受改造补助政策常年无人居住的危房、废弃危旧构造物和养殖圈舍等,并达到无拆除垃圾和原用地平整。

7.设置村庄名称标牌。各村庄出入口应设置村庄名称标牌,做到字体醒目、形制大方、实用耐久、色彩协调。

三、时间安排

(一)集中清理。***年10月30日至***年3月30日,在所有村庄深入开展“三清理”专项行动,确保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

(三)考核验收。***年3月31日至***年4月10日前,市委市政府将对各乡镇专项行动成效进行考核,4月15日前报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小组。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副市长为组长,市建设局、林业局、农业局、计生局、财政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三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建设局***兼任,负责“三清理”推进工作,以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搞好宣传发动。市政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各乡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等方式,加强专项行动的广泛宣传,号召和引导广大农户积极支持,广泛参与“三清理”专项行动。

(三)加大资金保障。采取市、乡镇两级政府投入,村屯组织农户出工出劳,对“三清理”成效卓著的乡镇、村屯及农户进行奖励,提高村集体和农户参与整治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6篇: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2011年,我县被省、市列入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加快村庄绿化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全面完成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创建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步伐,全面提高村庄绿化品位和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打响我县村庄绿化品牌,为建设繁荣秀美幸福的新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大村庄绿化工作力度,加快创建步伐,确保到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达到绿化合格村标准,完成1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任务。对照村庄绿化标准,结合乡镇、村布局规划调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做好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工作,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图纸,并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行政村和每一个自然村。重点抓好沿海高速、204国道、324省道等骨干公路沿线两侧、交通节点、城郊结合部的村庄绿化,以此带动全县村庄绿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创建措施

(一)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省委、省政府将村庄绿化建设工程列入新一轮涉农六件实事之中,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各乡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把五月份作为“村庄绿化突击月”,全面发动,整村推进。有条件的乡镇要增加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候选村,确保到今年底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省级绿化合格村或示范村的建设要求。

(二)树立典型,示范引导。村庄绿化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建设要求高。各乡镇要突出村庄道路、河道、农田及村部、学校和企业绿化,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城郊的村庄绿化要按照统筹城乡林业发展的理念,以发挥生态景观效益为主,树种选择要多样化,达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瓜果飘香的效果,实现城市林业向乡村林业的自然过渡。每个行政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1个以上的小游园或绿化景观休闲广场。农村的村庄绿化要充分利用路道、河道、农田宜林地资源,广植速生树种和经济树种,在增加防护功能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利用家前屋后栽花种果,有条件的,可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和地理位置,选择乡土特色明显的树种,体现路河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庭园化的效果,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打好生态环境基础,为各村创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村庄绿化特别是省级示范村建设所需资金投入比较大,各乡镇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村庄绿化的投入。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村庄绿化建设思路,通过承包、租赁、合作开发等形式,调动全社会参与村庄绿化的积极性。要把村庄绿化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绿色通道、生态公益林、花卉苗木等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每年从工程建设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村庄绿化。同时,各乡镇要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集中抓好高标准的绿化示范村和合格村建设。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各自职责,加强部门协调。村庄绿化是一项关联度较大的工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县成立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组织好村庄绿化创建工作。县林业局要牵头负责,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全力把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工作做好、做实。

第7篇: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一、肯定成绩,深刻认识推进“百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崭新内涵

去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发展,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百千”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市共完成了31个示范村建设,向省申报的31个村全部通过了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验收,并得到了省考核验收组的高度评价。新完成整治1086个自然村,新增受益人口22.31万人,受益面达到66.62%。回顾去年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更加重视。从去年“百千”工程的实践来看,县区、乡镇、村及各有关部门,无论在思想认识、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都更加重视“百千”工程,始终把“百千”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作为促进**“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重要举措来抓,思想上更加统一,工作上更有力度,政策上更加倾斜,形成了强势推进的良好局面。如,县区普遍建立了领导联系乡镇、村制度,像长兴县实施了领导挂钩示范村建设制度,每个示范创建村均由2至3名县级领导挂钩,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安吉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去年仍投入2300万元,推进“百千”工程。市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发挥部门优势,大力支持“百千”工程。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到联系村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林业部门向上争取补助资金38万元解决了部分示范村的农村绿化工程,水利部门投入140万元,解决了一部分示范村的砌石护岸工程,电力部门投入40万元,建设了示范村电力线整改样板,农业和环保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投入资金,抓好了示范村的污水处理工程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百千”工程的深入开展。

二是特色更加明显。各地在着力改善村庄环境面貌的同时,更加注重当地村庄的特色,抓好村庄建设整治与生态旅游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中心村建设、生态节约型村庄建设结合的文章,挖掘村庄文化底蕴,倡导一村一品。如德清县新市白彪村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在抓好村庄建设的同时,在村内设立了历代名人馆,建立了拥有3000册图书的图书室,开展了评选文体示范户、读书示范户活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示范村的文化品位。长兴县渚山村,在创建示范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的特色优势,通过举办杨梅节等活动,有效的推动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实现了示范村建设与专业村发展的互促共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在创建示范村基础上,做好发掘古村落文化与发展渔家乐的结合文章,含山村进一步深入挖掘蚕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了村庄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三是点面协调推进。去年,各地在抓好示范村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城郊结合部,公路沿线、原乡镇政府所在地等区域的整治建设,做到点、线、面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如南浔区南浔镇、练市镇对原乡镇所在地横街、马腰、水口等区域进行集中连片整治,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理顺了群众对政府所在地变动后产生的思想情绪,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吴兴区对杭宁高速吴兴段进行了连片整治,通过墙面白化、道路修建、垃圾清理等措施,改变了以往零乱、不协调的局面,环境面貌得到了初步改观。

四是重点更加突出。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突出抓好了规划的深化完善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两个重点。去年又完成了90多个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村庄规划覆盖面达到70%以上。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已经完成规划,10个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试点乡镇已全面开始实施,并在面上逐步推开。进一步健全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长效管理工作,整治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如安吉县在全县面上开展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境内道路沿线乱堆垃圾的现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百千”工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各地实践来看,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愈来愈突出,愈来愈需要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一是思想上畏难情绪加大。一些基层干部感到,具备搞示范村的村经过前几年的建设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村是经济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的村,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后,“百千”工程又有了新的内涵,标准又有了新的提高。因此,思想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财力不足的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基层干部畏难情绪更大、信心不足。二是村庄规划还跟不上建设要求。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的目标要求,我市在规划的理念、内容和完整性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进一步完善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务还很重。三是资金要素制约严重。“百千”工程建设最关键的是资金问题,虽然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的逐步形成,财政的投入将逐年加大,但财政投入仍然只是“百千”工程资金来源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百千”工程建设要进一步加快进度、提高标准,资金缺口更大,特别是集体经济较弱、位置比较偏远、涉及整治建设任务重的村,资金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凸现。四是长效管理问题较多。“百千”工程建设容易、管理难,建设只要有资金,就可以抓上去,而管理则不一样,不仅要有资金,还要有机制,同时还关系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问题。从市“百千”办组织的“回头看”反映的情况来看,经整治后的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反弹情况普遍存在,垃圾外运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露天粪坑反弹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百千”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进度、直接关系到“百千”工程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定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这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于一体的全面、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百千”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对“百千”工程的认识,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重新审视“百千”工程,从统筹发展的要求来重新谋划“百千”工程,改变认为“百千”工程就是单纯村庄整治的传统思维,从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集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角度;从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农村居住质量的角度;从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拓展、辐射的角度;从有利于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构建和谐乡村的角度;从有利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培育农村新风尚的角度来认识、规划和实施“百千”工程,切实以新认识拓宽新思路,以新思路谋划新举措,以新举措提升“百千”工程的层次和水平,真正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切实抓出成效。

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实施“百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崭新内涵,把组织、实施好“百千”工程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增强实施“百千”工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坚定信心、创新破难、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把握重点,深入推进“百千”工程建设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对抓好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深入推进“百千”工程建设。今年着重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规划是龙头,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高标准推进“百千”工程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把规划作为重中之重。各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当地实际出发,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有利于生产生活和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好村庄布局规划,通过完善规划,对哪些村要发展,哪些村要撤并做到一目了然。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深化细化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努力实现规划全覆盖。要进一步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健全、服务配套、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社区要求,坚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切实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指导建设。规划制定后,一定要严格执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发挥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保证各项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要抓好示范村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是近几年我市推进“百千”工程中最成功、农民群众最欢迎,给群众带来实惠最多的工程。在推进“百千”工程建设中,我们要进一步高度重视示范村建设,认真总结近几年来示范村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争创更多的亮点,努力使“百千”工程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样板。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开发区赵湾村等一大批村的实践证明,因地制宜,走有自己特色的创建之路,是成功创建示范村、真正让群众受益的科学路子。平原、水乡、山区等不同村庄都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地理位置、产业发展、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性,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历史文化,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合理布局村庄道路、房屋及相关配套设施,对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景观做到精心设计,使村庄建设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吴兴区八里店社区建设,不仅集约利用了土地,而且规划设计起点高,建设品位高,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真正实现了产业进园区、居住进社区,切实使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城市文明,为城郊结合部村、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区域的村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子。下一步,城郊结合部村、各类开发区的村及条件类似的村要进一步学习借鉴八里店社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好土地复垦政策,走引导农民群众向中心社区集居的建设路子。要注重质量,提高品位。示范村能否创建成功,关键在于坚持标准,精心施工,狠抓建设。各地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和标准施工,真正体现设计的内容,不得随意更改设计,着力提高建设的质量,力求出精品、上品位。有条件的地方,要聘请专业监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防止随意改变规划设计和“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要协调发展,配套服务。对已创建的示范村,要继续深化完善,进一步做好巩固硬件与提升软件的结合文章,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劳动就业服务站、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站、农经服务站、社区超市、文体活动中心等在内的“五站一中心”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等各项工作,促进示范村全面协调发展,力争特色更特、亮点更亮。要逐步引进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机制、方法来管理村庄,落实好长效管理,切实把取得的成果巩固好、维护好。通过大家的努力,力争今年在全市再创建出一批产业发展、特色明显、环境优美、功能完备,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村。

三要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对吸纳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尽管前年以来,我们开始重视原乡镇政府所在地整治建设工作,但总体上中心城市建设和示范村建设两头热,小城镇建设中间冷这一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象双林等一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古镇,在历史上一直是周边乡镇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而这几年由于规划起点不高、建设力度不大,小城镇建设已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服务功能不健全,管理水平也不高,与历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与人民群众的愿望有很大的差距,从长远看,也必将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二是原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尽管从前年始逐步开始了整治建设,但面上总体上还远远滞后于示范村建设,配套设施残缺不全,环境卫生普遍较差,与示范村建设形成强烈反差。这两个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各地要根据小城镇的不同特点,统筹规划,切实增加投入,重点抓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服务业的发展,强化小城镇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产业和各类要素的吸纳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居。要加快小城镇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繁荣与文明程度,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小城镇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要突出区域整治。经过几年来的村庄环境整治,我市村庄环境整治受益面已达到了66.62%,但整治过的村真正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群众真正改变落后观念、改变落后卫生习惯的还不多,一些村除了道路硬化外,基本上回到了整治前的状况,农民并未真正享受到整治带来的成果。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除了缺乏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外,主要是多数整治村比较分散,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形不成区域、形不成氛围。针对这个问题,今年在实施“百千”工程中,在抓好示范村建设的同时,面上整治工作要进一步突出区域整治,做到区域联动,整体推进。要突出“三个抓”:一是抓扩面。今年村庄整治的目标是力争完成重点乡镇和重点区域内的村庄成片整治建设,全部受益面达到72%以上。刚才,谈市长和各县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地要按照这一目标任务,突出水、电、路,洁、绿、美等重点工作,及早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落实责任,加强指导、督查,切实抓好整治质量,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村庄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力争超额完成。特别是要突出抓好“十路十镇十景区”等重点区域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推进由点到线到面的村庄环境整治,连片推进,确保取得村庄环境整治的整体效应。去年确定的12个重点乡镇的整治建设工作,要按照“一条风景线、形成三个亮点、建设五张网络”的整治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顺利推进。二是抓巩固。要按照“六个有”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好各项长效管理措施,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好村庄整治的成果。要研究制定村庄环境管理财政以奖代补的政策,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金”的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在村庄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村庄环境的维护和管理。要采取抽样检查、定期回访多种手段,加强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将长效管理落到实处。三是抓提升。要从整治村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措施,认真做好深化完善工作,努力提升整治水平。要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抓好环境整治的同时,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对那些整治水平和档次较高,特色明显,班子战斗力较强的村,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五要狠抓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做好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是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的治本之策,也是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具体措施。垃圾处理好了,“百千”工程的成绩也就能得到有效巩固,反之,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就不会彻底改变。因此,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狠下决心,化大力气,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一是所有乡镇都要建立垃圾中转站,加快垃圾收集网络建设。二是认真做好垃圾收集扩面工作,确保今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面达到60%以上。三是建设部门要抓紧谋划垃圾焚烧厂工作。今年,要进一步把垃圾集中收集作为对县区“百千”工程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推进力度。

三、加强领导,确保“百千”工程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举措,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转变作风,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百千”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来抓,作为增强“三力”,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抓手来抓,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深入推进“百千”工程,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进一步健全领导联系制度,特别是各重点乡镇,要落实好联系领导和工作班子,制定有效措施,全力推进。要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要加大投入。推进“百千”工程建设,资金是保障。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大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年,市里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县区、乡镇各级财政要切实安排好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把村庄建设这项事业作为政府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增加对“百千”工程的财政投入。要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资金投资“百千”工程的政策,积极探索吸引企业投资、业主承包开发等有利于促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好办法。鼓励企业参与农村宅基地复垦、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村企共建”的建设模式,推动村庄整治建设的持续发展。最近,浙江日报头版报道了桐乡市民营企业投资村庄整治的经验,去年桐乡市230家企业投资村庄建设的资金达2300多万元,占全市该项投资的20%,有力地推动了村庄整治建设,桐乡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学习。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对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要继续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

三是创新破难。“百千”工程既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艰巨任务,能否在原有基础上加快推进、提升水平,关键在于创新。要认真总结近几年“百千”工程取得的经验,总结群众的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开拓创新。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百千”工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迎难而上。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创新“百千”工程的投资机制、建设机制和管理机制,整合各类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快推进“百千”工程。

第8篇: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集约建设”的思路,大力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与管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建设和发展,促进村镇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全市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的文明生活。

二、基本原则

2、本着先规划、后建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村庄规划与建设上坚持和把握以下原则:

(1)科学布点、一体规划。结合我市农民居住村落现状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按照减少自然村落、整合土地资源、统一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科学安排村庄布点,编制村庄规划。原则上以现有的行政村为单位,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安排1个村庄规划点,1000人以上的安排2个规划点,全市规划点总数控制在600个左右。村庄布点和规划既要符合我市农村实际、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又要服从全省、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并与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体系相衔接。

(2)因地制宜、分步推进。考虑到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新一轮建房用地需求不同,可在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和农民建房较为迫切的乡镇村先行试点,试点村可优先选择城郊村、中心村、区位优势较好的村。沿天汊、天扬、天冶、天铜、2*国道两侧的村庄规划率先启动。试点工作中,规划模式坚持“拆、改、留、移”并举,以“改、留”为主,尽可能避免大范围的整体拆迁。建设类型可采取公寓式、联体建筑式和单体式,具体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公寓式建筑,确需建单体建筑的,每户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3)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一村庄规划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有关部门方方面面的支持,市委、市政府将结合天长实际,制定并落实村庄规划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村庄规划编制经费、减免农民新建住房相关规费等方面给予扶持。规划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市场化运作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相关部门和服务单位负责筹资建设。

(4)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村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村庄规划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早日让他们享受城市文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3、从今年9月份起,正式启动村庄规划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1-2个试点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20*年完成50%,20*年底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力争通过1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把天长农村建设成为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社会和谐安定的全面小康新农村。

四、方法步骤

4、此次新一轮村庄规划建设,分四个阶段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1)调查研究阶段(20*年4月至5月底)。由市规划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摸清全市农村农民居住点现有状况,并借鉴外地经验,提出我市新一轮村庄规划建设的总体意见。

(2)宣传发动阶段(20*年6月至8月31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总体意见》的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提交党政联席会讨论,并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市村庄规划建设动员大会。

(3)试点工作阶段(20*年9月至20*年12月)。由规划局牵头,会同各乡镇(街道)确定试点村,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1个(其中天长街道、城南街道、秦栏镇所辖行政村20*年内要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程序由乡镇(街道)申请,市规划局确认。主要任务是:完成村庄规划点选址和规划编制工作。

(4)组织实施阶段(20*年开始)。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结合村庄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扩大试点面,稳步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争取在20*年底基本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五、规划编制

5、村庄规划由村民委员会申报,乡镇(街道)政府审核批准,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各乡镇(街道)要做好村庄规划的调查、资料收集、组织村民会议讨论等工作。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各地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6、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市规划局组织审查。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由乡镇(街道)政府报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或由市政府授权市规划局审批。

7、村庄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要合理节约用地,做到相对集中和改善村庄环境。

8、村庄规划应有:村庄现状分析图、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图、村庄工程管线图、村庄道路绿地系统图、村庄规划说明书等“四图一书”。

9、村庄规划编制所需经费由市财政、所在乡镇(街道)和对口扶持的市直单位共同解决,其中市财政补助每个规划点1万元。

六、村庄建设

10、村庄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规划未批准前,暂停办理农民新建住房建设项目审批,一律停止在原址整体性翻建(房屋破漏适当维修除外),从规划批准之日起,需要建设的必须到村庄规划点按规划设计要求建设;尚未完成村庄规划的,由乡镇村安排到拟确定的规划点内按要求建设。

11、村庄住宅建设由规划编制单位免费提供标准图纸、户型和式样,由建房户按规划要求选择,自行建设,但规划区内的建筑式样、色彩、高度和平面布置必须统一。

12、村庄规划区内的道路、绿化区布置、公用环卫建设资金由所在乡镇(街道)和村负责筹集,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适当补助,其中道路建设资金结合“村村通”工程由交通局予以适当支持。供电、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公用设施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相关服务单位负责筹资建设。

13、农民在村庄规划点建房(城市和镇、集镇规划区内的村庄按法定程序办理),必须办理“一书一证”。具体程序为:个人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选址申请,按全程受理制的程序,经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审核后集中报市规划局审批,并领取规划部门发给的选址意见书(10日内办结),凭选址意见书集中向土地部门申请办理土地批准手续(10日内办结),在取得土地批准手续后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集中报市规划局领取村镇规划建设工程许可证(10日内办结),农民建房取得以上相关手续方可建设,开工前由建房业主向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提出开工申请,经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同意后,派人到实地勘察,并按规划图纸确定房屋标高、朝向以及房屋相邻间距,放线后由建设业主按图纸施工。房屋施工过程中,由乡镇(街道)派专人到实地进行阶段性验收,对不按照规定建设的,责令予以纠正。

14、为确保农民建房质量和施工安全,鼓励以乡镇为单位,采取统一建设或委托建设的办法,参与建设的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建筑资质,并与农民签订安全质量协议书。

15、农民在规划点建房所有相关的建设、土地、规划等规费一律予以免收。

16、今后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投入,将优先配置给村庄规划点。今年对列入村庄规划与建设试点的村庄,市政府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等方面优先安排。

七、建设用地

17、村庄规划建设用地采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集中调田和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允许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在调田和征地过程中,可在乡镇(街道)范围内进行土地的统一调剂和占补平衡。具体由乡镇(街道)和市国土局共同负责落实。

18、农民到新的村庄规划点建房后,原房屋必须拆除复垦,对拒不拆除复垦者,除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复垦外,并由土地部门依法处罚。

八、保障措施

19、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村庄统一规划与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塑造村庄空间布局形态、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统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龙头工程。要全面推进这项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将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

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村镇规划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并从相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专门工作机构,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村庄规划建设工程。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专抓专问,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整体互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20、健全机构、明确职责。鉴于目前全市村庄数量较多,且布局分散,村庄规划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为强化对村庄规划建设的日常管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乡镇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业务上接受市规划局的指导。原则上人口3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2-3人,3万人以上的配备3-5人;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财政供给人员中择优选调,具体由乡镇提出意见,由编办、人事局、规划局确定。

第9篇:农庄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7-0076-03

1 引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国家建设部由此展开了做好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的系统工程工作,促成了全国各地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热潮。

近年来,党中央又根据发展形势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建设热情。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提出了深入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所谓“城乡统筹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整合城乡空间资源,统筹域乡社会发展、城乡空间发展和城乡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和空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高效化,使城市反哺农村,从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促进和谐社会的构筑。因此,在此新形势和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进行分析探讨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项目概况

公田村位于湖南省邵东县东南部,距离邵东县城约32km:位于石株桥乡西北部,距石株桥乡约1km,交通较为方便。公田村隶属于湖南省邵东县石株桥乡管辖,共有315户人家,人口1065人。

全村产业经济以葡萄种植加工为主,辅以家畜养殖、木材加工和对外劳务输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较好。公田村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落后,布置有公田村村委会、文化室、图书室以及公田小学,但建设起点低。应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强村域商贸服务中心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重点培育其商贸职能。

3 现状分析

11公田村自然条件较好。公田村位于平原区,村庄所属地域地势平缓,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7℃,自然条件比较适合于农作物的耕种和生长。

2)公田村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公田村共有908hm2的土地,其中耕地620hm2,林地270hm2,水域18hm2,多样土地类型,比较适合发展多元农业经济。

3)突出以种植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2007年,全村生产总值为725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05万元,占全村生产总值的97%,是公田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其次为养殖业、加工业、劳务输出。公田村的人均收入在6808元左右。无论是总产值还是人均收入,在整个湖南省来说,居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公田村以“葡萄”为主的种植业颇具特色,是全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也是公田村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07年其总产值达到450万元,占全村总产值的62‰种植业结构主要由“葡萄”种植构成,“葡萄”的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田村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也因种植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新农村规划建设积蓄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条件。但总体上的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与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比较还十分落后,缺乏整体规划,这也是当前中部农村的突出特点,有一定的代表性。

4 新农村规划设计思路

针对公田村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在规划设计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4.1 做好村庄整体空间规划布局,搞好土地利用规划

统筹规划村域空间。通过村域宏观层面的空间统筹综合利用,不仅可满足村民新建住宅的旺盛需求,有效节约村庄建设空间。

构筑丰富的村庄空间层次。在村庄内部空间利用方面,规划通过环境整治和空间梳理等多种手段,构建“街巷一院落一宅院”三级结构的村庄空间布局,形成层次丰富的多级空间。以村庄内部通道为基础,整理出相互贯通的网络状的街巷空间,与规划的公共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共同构成公共空间序列;利用现有的住宅围合而成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使之成为连接街巷和宅院的过渡空间、人们日常交流最便捷的场所,形成邻里交往最频繁、最活跃的地方,即半公共半私密空间:通过对现状建筑质量的评定,对现状分布密集的低层村民住宅进行适当的拆除和综合利用,构建村民独户享用的宅院空间。各个住宅区由绿化景观带贯穿相连,形成完整的村庄空间系统,既丰富了村庄的空间层次,也极大地提高了村庄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4.2 做好产业规划,促进经济发展

按照“特色产业突出,多种产业并进”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葡萄”种植业,以及围绕“葡萄”进行的初级加工工业,逐步实现“葡萄”产品的产业化,树立起本地区的特色品牌。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畜禽养殖业:扩大劳务输出,尤其是高技能的劳务输出:发展服务业。

积极发展以当地资源为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业,创造出本地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借以吸引游客和投资商,不断推进新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4.3 做好村庄内部整治和生态规划,营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环境

通过村庄内部整治可以使土地利用布局紧凑,建筑布局风格和谐共融,体现出村庄内部活力。通过中心区域共享与片区结合,形成相互支持,互动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内部道路系统结合自然地形,层级明确,方便快捷。路面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持质朴自然的乡村风貌。

做好生态规划和区划,塑造层次多元,和谐优美的景观风貌。通过不同层级的绿带、游园、特色乡土种植等由点、线到面的整体架构,体现人、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规划较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完善污水处理、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厨房卫生设施等基础设工条件,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同时确保村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村庄内建筑及户型多样组合,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5 规划设计要点

5.1 功能结构布局规划

根据以上思路,公田村的功能布局形态呈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式,功能结构为:“一心、四片”。“一心”即商贸服务中心:布置在公田村中心位置,依托现状村委会而设置,包括

办公、娱乐、医疗、教育、工贸、仓储服务等设施,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于公田村全村的商贸服务中心:“四片”即四个村民住宅片区。(见图1,图2)

5.2 道路交通

规划本着充分利用现状,改造旧路和开辟新路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延伸,提高路面质量,明确道路功能,严格控制道路红线,保证道路顺畅、便捷、安全。

村域内的道路网以联系各村的主要路为骨架,辅以各组内的次要路和宅前路为补充,形成“四横、二纵、方格网状”为主的道路网结构。

村庄道路以方格网状为主,道路分为四级,包括过境公路、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过境公路:主要作用是解决村庄对外交通联系;一级路:是村域内的主要道路,作用是解决各组之间的交通联系,连接过境公路和二级路;二级路:是村域的次要道路,作用是连接各家各户的宅前路:三级路:是各组内通往各家的宅前路。过境公路、一、二、三级路的道路红线依次为14m、10m、7m、5m,车行道宽度分别为9m、6m、5.5m、3m。从而形成村庄内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方便快捷村庄道路系统。

5.3 生态绿化景观规划

公田村域内现状绿化用地较少,并且没有集中的公共绿地,未能给村民提供集体休憩、娱乐的场所。本次生态绿化景观规划采用采用点、线、面有机组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规划在村委会南侧布置服务于全村居民的休闲广场:各个组内结合现状,在组内规划一定规模的开敞公共绿地,为村民提供休闲、游憩的绿化空间。

具体规划为“一轴、两带、多点嵌入”的绿化景观结构:“一轴”:沿河道与两旁过境交通道路布局景观轴带。“两带”:指由村内主干道的道路绿化构成的绿化轴带。

“多点嵌入”:指各组内的点状公共绿地,如小游园、休闲广场等。

在村庄内植物配置方面大乔木建议采用云杉、银杏、落叶松、绦柳、馒头柳、白榆、大青杨其中以云杉为主、乔木采用山桃、披枝榆、樱桃、李子。花灌木为连翘、榆叶梅、金达莱、珍珠梅、丁香、锦带花。草本植物白花三叶草、结缕草、荷兰菊、鸢尾、马蔺、美人蕉、波斯菊、蜀葵、宿根石竹、桔梗等等,以营造出鲜明的乡土地域特色,并自然形成村庄内部良好的绿化景观环境空间。

5.4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分为两级布置,其中,一级中心为公田村商贸服务中心,二级中心为各个组的片区级中心。公田村商贸服务中心位于村委会周围,是全村的中心位置。该中心主要承担行政管理、商业、金融、教育和医疗等职能,规划新设幼儿园、村民会所、休闲广场、卫生所等。

结合各村组的改造,在各村组新建篮球场及小型休闲广场,建设片区级中心,服务住区居民,形成村级――片区级两级服务系统,促进全村协调发展。

此外,在村庄给排水、燃气、污水处理利用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根据《村镇规划标准》基层村的标准,并参照城市居住区相关标准设置村庄相关的配套设施。本次规划对村庄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环境卫生、综合防灾等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区内的给排水、电力电信管线覆盖率将达到1∞‰村内生活粪便、污水经沼气池处理,沼气池内的废液收集后用于肥田,各住户院内设雨水收集池。同时,联合管理部门,确保村庄整体环境整洁卫生,最大限度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要求。

5.5 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是村域经济的命脉,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次规划利用公田村现有的基础和优势,联合周边村组,扩大“葡萄”种植业规模,发展“葡萄”加工工业,形成“葡萄”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把公田村建成以“葡萄”产品远近闻名的特色村。

根据公田村产业的分布状况,可将公田村划分为6个生产区。分别是3个“葡萄”种植区、1个“水稻”种植区、1个林业种植区、1个工业区,见图3。

1)“葡萄”种植区:主要沿河道两侧,设立3个“葡萄”种植为主的种植区。

2)“水稻”种植区:以村西部为主的“水稻”种植区。

3)林业种植区以村南部为主的林业种植区。

4)“葡萄”加工区:以南部为主的工业区。

这六个区彼此相互联系,互相制约。

“葡萄”种植区为“葡萄”加工区提供原料,“葡萄”加工区的发展又可进一步带动“葡萄”种植规模的扩大,以维持“葡萄”的种植规模和产量。

在未来5年内,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葡萄”产品的产量的同时,通过设置专门的加工小区,重点发展“葡萄”产品的加工、储运和销售,形成特色鲜明的“葡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民收入。

此外,公田村的畜禽养殖业已经有一定基础,今后继续以发展猪、牛、羊、鸡、鹅五畜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业及木材加工等小型加工业,重点加大技能型劳务输出以及境外输出的力度,提高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形成多种经济齐头并进的局面,提升村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促进新新农村的建设。

我国的农民目前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长效机制来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并使其跟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因此,公田村在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企业和农户的联系,建立稳定的以工带农的发展模式。

2)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自身的经济活动能力。

3)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4)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并逐渐形成特色产业突出,多种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

5)建立完善的社会扶助模式。采取政策支持、培训计划、企业扶助、社会动员、自身努力等多种方式。

由于公田村位于城郊,在强调促进农村农附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同时,未来新农村观光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必须予以重点考虑和扶植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新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规划发展的良好局面。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规划是遵循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明确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通过对邵东县公田村村建设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创建高效、均等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村民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从多个方面构筑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与发展空间,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湖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