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精选(九篇)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第1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中文发音:霎时[shà shí]

词语解释:形容极短的时间。霎,短时间;一会儿。

近义词:转瞬、顷刻、瞬息、刹那、瞬间、顿时

用霎时造句

1、风和日丽的早晨,霎时间天就阴了起来

2、刚才老人的委屈在一霎时间一扫而空

3、雨过天晴,霎时间出现了一条彩虹

4、一阵乌云来,霎时间树木东倒西摇,飞沙走石,天暗下来。

5、走在路上,我被一霎时的小雨淋湿了衣服。

6、天灰蒙蒙的,霎时间,下起了暴雨,路上的行人纷纷躲避起来。

用霎时的近义词造句

转瞬:小学的生活还来不及我们的细细品味,就已经转瞬即逝了。

顷刻:顷刻间,地动山摇,整座城市变化成了一片废墟

瞬息:就在瞬息间,一只小狗被撞到了

刹那:取得好的成绩需长期的坚持,不是一刹那时间就能实现的。

瞬间:瞬间他就消失在我的眼前了。

顿时:他顿时愁眉锁眼,露出了无限深沉的忧郁。

【扩展阅读:浅谈近义词的辨析、使用】

一、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三、词的感情: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四、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第2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带;介词;语法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一、引言

最早关注“连”类虚词的是冯春田先生(1991),他列出了“连”类虚词产生“包括义”的历史时期。但是,没有解释“连”类虚词语法化的路径和演变机制。钟兆华(2002)系统地探讨了“连”类虚词介词产生的历史时期,因为这类词在历时演变中都产生过“包括义”,钟先生把它们称为“牵涉介词”。马贝加(2002)在《近代汉语介词研究》中根据语义分类,把这类词划分为“范围介词”的大类,“连带”介词的小类。马先生提出,“带”在南北朝时期就位于“N1+V1+N2+V2”格式的“V1”位置,且在发展中与“连带”介词“连,和”对举而用。在“V1”的位置确实为动词“带“语法化提供了句法条件,类推的作用也可能使“带”由动词向介词转化。但是马先生没有进一步分析。史金生 胡晓萍(2007)认为介词“带”只出现在宋代少量的文献中,“带”后又退回动词的用法,可能是使用频率低,且动词性过强,妨碍了它的继续语法化。但是史,胡也没有对“带”的语法化机制做出明确的深入的解释,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

二、动词“带”

“带”在先秦文献中多为名词,但是也有动词用法:

2a1. 仆者右带剑。(礼记 少仪)

2a2. 带麻于房中。(礼记 丧大礼)

2a3. 为带甲三万[一八],以势攻,鸡鸣乃定。(国语卷第十九)

2a4. 吾先君阖庐不贳不忍[三],被甲带剑,挺铍铎[四],以与楚昭王毒逐於中原柏举[五]。(同上)

2a5. 南带泾、渭[二]。(战国策卷五)

2a组表明动词“带”的原始意义多为“携带,连接”等义。

到了唐代,“带”所出现的句式复杂化,而且“带”后面的宾语语义抽象化,不再是具体的事物。

2b1. 在京诸司及诸道带职奏官,或非时佥替,考限未满,并却与本资官。(旧唐书卷一九上 本纪第一九上)

2b2. 当今发一卒以御边陲,遣一兵以卫社稷,多无衣食,皆带饥寒。(旧唐书卷一一 列传第五一)

2b3. 中书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带酒容入朝。(旧唐书卷一二八 列传第七八)

2b组的“带”处于“NP1+V1+N2+VP2”结构的“V1”位置,但它的词义仍是原始义“携带”,即只要的事物携带次要的事物。“V1”的句法位置的出现,为其语法化提供了句法条件。

三.“连带”义动词的产生

3a1. 凡日月带蚀出没,各以定法通蚀分。(新唐书卷三上 志第二上)

3a1的“带”在句法层面上是位于“NP1+V1+N2+VP2”中“V1”的位置,语义上,“带”可以是“携带”也可以是“连带”,即“日月”是主要事物,“蚀”是“连类而及”的次要事物。与2b组的不同之处还在于,2b组的“VP2”是“主要事物N1”发出的,次要事物“N2”不具有“VP2”的性质,但是3a1的例子中,“VP2”是“主要事物N1,次要事物N2”共有的性质。即3a1的结构即可以分析为连动结构也可以分析为状中结构。“带”由“携带”义产生“连带”义也符合人们认识世界的认知原则。“携带”义的宾语不参与“VP2”的行为,但当其宾语为不可“携带“之物,且参与了“VP2”时,“带”就演变为了“连带”义。

四、由“动词”到“介词”的演变

钟兆华(2002)在阐述介词“带”产生的时期时举了宋代的例子。笔者认为介词“带”在唐代就已产生。在动词到介词演变的历时分析中,笔者拟用N1,N2语义演变的方法来界定介词“带”的产生。

根据N是施事与受事的关系,笔者拟分为两大类:

A. N都是施事

A1.主要事物N1在前,次要事物N2在后,且都在V2前面

即:N1+带+N2+V2

4a1. 夹岸朱阑柳映楼,绿波平幔带花流。(全唐词 徐铉 柳辞枝十二首)

4a2.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全唐词 冯延巳 采桑子)

4a3.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全唐诗卷一 重幸武功)

4a4.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同上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A12.带+N1+N2+V2

4b1.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全唐诗卷一 辽城望月)

4b2.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全唐诗卷一 远山澄碧雾)

A13.N1省略 即:带+N2+VP2

4c1. 年光离岳色,带疾卧南原。(全唐诗卷七百十六 赠胡处士)

4c2. 经秋少见闲人说,带雨多闻野鹤鸣。(全唐诗卷七百二十四 赠王山人 唐求)

A2.动词“V2”在主要事物“N1”之前 即:带+N2+V2+N1

4d1.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同上 远山澄碧雾 (带+N2+V2+N1)

4d2. 带星飞夏箭,映月上轩弧。(全唐诗卷四十五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

4d3.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全唐诗卷六十 龙)

4d4. 流声集孔雀,带影出羊。(全唐诗卷六十五 咏井)

B. N都是受事

B1.主要事物N1,次要事物N2都在V2的前面 即N1+带+N2+V2

4e1. 花眼绽红斟酒看,药心抽绿带烟锄。(鉴诫录 卷八)

4e2.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鉴诫录 卷九)

4e3. 数首新词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全唐词 薛能)

4e4. 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全唐诗卷七十八 赋得白云抱幽石 骆宾王 )

B2.次要事物N2在V2的前面,主要事物N1在V2的后面

4f1. 趁风开静户,带叶卷残书。(全唐诗卷五百三 酬吴之问见赠 周贺)

4f2. 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 拟沉下贤 李商隐)

4f3. 带文雕白玉,符理篆黄金。(全唐诗卷五百四十八 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筑龙山城,并锡赉两州刺史及部落酋长等 薛逢)

B3.V2只对N2起作用

4g1. 卧稳添睡,行迟带酒酲。(全唐诗卷四百四十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白居易)

4g2. 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一 过象耳山二首 薛能)

4g3. 渡口和帆落,城边带角收。(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七 夕阳 陆龟蒙)

从以上8组(a―g)中,a―e组都有可能被理解为动词,f组有更接近介词,但还是不能完全排除动词义。这说明,介词“带”来源于“连带”义动词。g组就演变为了真正的介词,g组中的“N1”不再具有“V2”的性质或者受“V2”支配,N1,N2也不再是同一种类别的事物或性质,动词“带”的“连带”义消失,“带+N2+V2”只能分析为“[带+N2]+V2”的状中结构,介词“带“引介的宾语“N2”是“V2”支配的对象,“带”演变为“连带”义介词。

介词“带”萌芽于唐代,在“N1+带+N2+V2”的格式中发展演变,在“带+N2+V2”格式中产生定性,语义来源是“连带”义动词。在其演变过程中,N1,N2的次类变换对于介词“带”的产生有着重要的界定作用。

“带”的介词用法使用频率极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的语法化。介词是功能词,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功能专一化的结果,加上“带”的使用频率低,它的介词功能在宋代只偶尔见到,也符合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冯春田. 《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2] 马贝加. 《近代汉语介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1.

[3] 钟兆华. 汉语牵涉介词试论 〔J〕.中国语文,2002,(2).

[4] 田春来. 《祖堂集》介词研究 〔D〕.上海师范大学,2007.

第3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中文发音:惬意[qiè yì]

词语解释:惬意指心情舒畅,感到愉悦或者高兴。

近义词:满意、称心、舒服、舒适、舒畅

用惬意造句

1、炎热的夏季,吹来一股凉爽的风,使人非常惬意

2、她是穿着睡衣躺在自己惬意的床上。

3、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冰镇西瓜汁,那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4、阳光的午后,手捧一本书,喝着一杯咖啡,这就是一种惬意的生活!

5、黄昏时一杯清茶,闲看清风,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6、大床很暖和,柔软的胳膊搂着他,他感到很惬意。

7、此刻,四周很是宁静,窗外微风轻轻吹过,心情安宁而惬意。

8、炎热的夏季,吹来一股凉爽的风,使人非常惬意。

9、我躺在小船上,听着溪水的叮咚声,感受着自然的美妙,真是惬意极了!

10、公司在讨论年度旅游时,大家都说乘轮船是惬意的旅行。

11、春雨微醺,斜日懒照,品一口佳茗,舒几呼太息,惬意非凡。

12、这些颜色给人一种幸福和惬意的感觉。

13、我漫步走在公园的甬路上,边欣赏美景边欣赏音乐,十分惬意。

14、我在我家的庭院里静静地拼着茶香,那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啊!

15、看着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谁能不感到惬意呢?

16、当然,这种惬意的断言只是指基本的原则。

17、惟有舒适惬意、没有纷争与喧哗的环境才能让我心旷神怡

18、风夹杂着火苗从风箱中蔓延开来,让我感到一阵惬意,这景象很好地诠释了我的工作。

19、我们要好好地学习,为的是有一天我们可以惬意的生活。

20、炎热的夏天,能在树荫下乘凉,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21、觉得再穿上灰衬衫倒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22、午后手拿一杯香浓的咖啡,坐在舒适的长沙发上懒懒的晒着太阳,多么惬意

用惬意的近义词造句

满意:期末考试我考了第一名,妈妈对我的成绩很满意。

称心:这里测量,那里修路,混来混去没有办成一宗称心如意的事情。

舒服: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我已感觉舒服多了。

舒适:走在上学的路上,一阵阵清风从脸上吹过,感到心情十分舒适。

舒畅:春暖花开了,我们在海边散步,海风轻轻地拂在脸上,感觉真的很舒畅。

【扩展阅读:浅谈近义词的辨析、使用】

一、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三、词的感情: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四、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第4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新闻媒体 新词语 稳定性 冲击

在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物、现象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信息传播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是传播新闻的主要媒体,而这些新闻媒体为了能够快速、准确、鲜明、生动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眼球,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也紧跟时代的潮流,频繁地在新闻语言中大量使用新词语。新闻媒体使用这些新词语是语言动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而新词语又是人们社会语言生活最直接、最真实、最生动、最急需的反映和记录,从某种程度上看,新闻语言与新词语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但还要正确地处理好新词语与语言相对规范稳定的关系。

新词语的界定及类别

新词语即新词新语(包括词、词组、句子),是指近年来迅速大量产生且能够反映新时期新观念新事物的词语。关于新词语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间、标准、对象不同,界定的概念范围大小就不同。早在1984年,吕叔湘先生就发表题为《大家都来关心新词新义》,他提出新词语包括“词语的新构成、旧词新义和北京口语新词”。①与此同时,著名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发表了《关于新语条的出现及其社会意义》,指出新词的出现是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②他们对新词新语的开创性研究,引起语言学界众多学者开始重视新词语的研究,研究成果丰硕,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创新。但究竟什么是“新词语”,还难以界定,因为语言在不断变化。

在当今新闻媒体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各种新颖特殊的流行语、新组合大量出现,如“秒杀”、“躲猫猫”、“艳照门”、“被就业”、“经济适用男”等,引起更多不同领域学者的极大研究兴趣,但对新词语的界定和归类还是不尽一致。邵宜先生认为比较中庸的提法是把《现代汉语词典》最新修订本没有收录到的词语都统称为新词语,并且从语素义的组合关系把新词语分为新造汉字词、复活的旧词、意译词、音译词、半音半意译词和字母词。③其中流行语和网络词语包含在新词语中。我们赞同此观点。结合近年来新闻媒体使用的新词语,我们认为新词语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在这个特定时代、特定的语境以及特定的人群中迅速传播、流行的词汇,是被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新闻媒体出版使用的一种社会语言变体。但我们认为新词语不等同于流行语,新词语是流行语的基础,流行语中有一部分是新词语。新词语重在“新”。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新词语包括流行语。

对于新词语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我们把主流媒体使用的新词语作为主要语料,参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近几年的媒体年度用字用语调查结果,根据语言的结构组合方式,结合语音和语义,可以看出媒体新词语主要包括旧词新义词、生造词、仿造词、缩略词、外来词、方言词、字母词及一些新兴的特殊格式。如“”、“下海”、“宅男”、“蚁族”、“粉丝”、“神马”、“给力”、“甲流”、“PK”、“B超”、“炒鱿鱼”、“富二代”、“范跑跑”、“艳照门”、“被就业”、“福娃”、“北京欢迎你”、“我爸是李刚”等都被各大主流媒体所使用。

新闻媒体使用的新词语特点

新闻媒体语言必须符合新闻学的特殊要求,满足“新闻为了更好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是不得不借鉴于文学的语言、修辞、逻辑以及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富于人情味地、趣味生动地反映社会、服务社会的”。④由于新闻传播语言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新闻媒体使用的新词语具有开放性、时效性、传播性、泛义性、渗透与互动性等。

近年来新闻媒体使用的新词语除了具有上述新闻语言的特点外,还具有汉语词汇本身固有的基本特点,同时还表现出当代汉语动态变化的一些新特点。邵敬敏先生就认为,“大批新词新语、新的组合、新的格式的高频使用,促使现代汉语在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向当代汉语转型。中国当代汉语呈现出三大动态特色:多变性、互动性和自补性”。⑤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新词语还具有更强的能产性、结构组合形式的多样性、表现在语法语用上的创新性、语义的泛化性、不稳定性及选字用词的随意性等。下面介绍几个突出特点:

类推仿造的能产性。这里主要是指一个新词语或类词缀一旦产生,能够很快产生庞大的词族或语群。如“超”(超女、超男、超级稻)、“网”(网友、网恋、网银)、“男”(宅男、牛奋男、经济适用男)、“裸”(裸奔、裸婚、裸捐)、“被”(被就业、被代表、被时代)、“粉丝”(铁丝、钢丝、萝卜丝)等,以“领”、“秀”、“族”、“类”、“度”、“男”、“女”、“奴”、“门”等为类后缀和以“老”、“新”、“热”、“炫”、“裸”、“被”等为类前缀形成的新词族很多。这也是词汇学研究的新课题。不管是新词语还是新词缀,只要有一个产生,依据类推、修辞、仿词等手段就会仿造大量新词语,其产生速度和数量让人惊讶。

结构组合形式的多样性。在新词语中组合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突破汉语固有的结构组合方式,产生一类新词族。近年来在新闻媒体语言中不断频繁使用一些新兴组合形式,如“粉丝”系列、“山寨”文化、“给力”族、“门”事件、“被”字族等。

1.“山寨”一词见《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⑥。原指设有围墙不受政府管辖的山中营寨,现用于形容具有模仿或抄袭嫌疑的人和事,由本义为名词迅速被媒体传播而发展壮大成为形容词,尤其是《新闻联播》(2008年12月3日)对山寨文化进行报道之后,令这种来自草根的语言词汇概括的文化现象,很快闯进人们主流文化的视野。有关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山寨行为的新词语层出不穷,由最初的仿名牌电子产品,衍生到对各种文化现象行为的模拟,都被称作“山寨××”(山寨手机、山寨经济、山寨明星),甚至还出现了“很山寨”、“被山寨”等特殊的组合形式。媒体用例如下:

(1)《“山寨春晚”:草根挑战者的狂欢》(《南方都市报》2008年12月30日)

(2)《台州“猥亵案”处理方式很“山寨”?》(人民网-网评2008年12月15日)

2.“被就业”见《中国流行语2010榜》⑦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⑧。“被”字族,是近期媒体涌现出的一大批新兴的“被×”格式,新兴的“被×”词族“被动”、“处置”的意味明显减弱,而“非自愿、非自觉”的意味明显增强,“被”逐渐成为一个类前缀。这些新兴的“被×”有两类:一是原先没有,新近才产生的组合;二是原先已有,但表义有变化的组合。⑨这种组合可谓“被时代”空前庞大的词族,如“被自杀”、“被结婚”、“被全勤”、“被小康”、“被培训”、“被救济”、“被就业”、“被增长”等,这和汉语中表“被动”且与不愉快的事情组合相背离,确实是“被时代”的无奈。但可以看出大众传媒对“被×”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举几个媒体的用例:

(1)“被”事件已成为今年的一大热门。“被自杀”“被就业”“被死亡”“被钓鱼”之后,又出现了郑州高校学生的“被医保”事件。(《人民日报》2009年11月9日)

(2)某网站近日也做起“被全勤”现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网友没有享受过带薪年假。(《光明日报》2009年8月21日)

语义的泛化。新闻主流媒体使用一个新词语,就会很快产生多个语义,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语体色彩,甚至达到了泛化的程度。这迎合了当今部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追求自我,求新、求异、多变、善变的心理被放大了。这样的新词语有的是由旧词引发了很多新语义;有的是新词灵活表达多种语义。如“”、“雷”、“秒杀”、“粉丝”、“给力”、“寂寞党”、“我爸是李刚”等。如“给力”就是一个新产生的词,有着非常浓厚的新颖色彩,有更活跃的组合,所以语义就有点泛化。既可以作动词,相当于“给予力量、加油”等意思,又可以作形容词,类似于“牛”、“酷”、“很带劲”等很多场合都可以用“给力”来形容。现举例如下:

(1)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1日)

(2)朋友们,你们看这个节目给力吗?(CCTV-1《2011年春节文艺晚会》)

新闻媒体应用新词语对语言稳定性的冲击

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但稳定中也有变化。新词新语的出现就体现了语言的动态变化。近年来,新闻媒体应用新词语给语言的基本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当代汉语的动态变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言永远存在于应用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新词语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所接受,那么它就会给汉语词汇系统补充新的“元素”,这是信息时展的产物,必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很多新词语在经过时间和语言使用者实践的检验后,逐渐退去“新”的外衣,进入词汇的大家庭,在语言的词汇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上个世纪90年代产生的新词“电脑”、“克隆”、“手机”等;近年来使用的“节能减排”、“网恋”、“信用卡”等就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很多都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

打破了汉语固有的语法系统。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是变化最快的,而语法从古至今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但是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使得语言的语法系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原本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用法,现在却可以批量产生,而且运用得灵活自如、恰到好处。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主体词变化最大,还有少部分虚词,如“被”、“很”等。例如名词一般不可以受副词修饰,但现在却出现了很多例外,如“很阳光”、“很传统”、“很淑女”等;再如“被”多用来表示被动的意义,与及物动词搭配,而新兴的“被×”打破了传统,发生了变异,可以跟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使用,如“被就业”、“被自杀”、“被代表”,它表达出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被动意义,还带有主动非自愿的语法色彩。

语用修辞更加灵活多样。从语用的角度看,大量新词语都富有较浓郁的语用修辞色彩。使原本不具有修辞效果的语言,一旦运用新词语就顿显光彩,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如“秒杀”、“给力”、“浮云”、“粉丝”以及“忽悠一把”、“火一把”等新兴词语,有着更加形象生动的语用表达效果。

汉字符号的选择更加随意。大量新词语的产生使得汉字符号的选择与使用更加随意。新词新语最初流行的时候,媒体通常会误用新词,甚至模仿生造词,出现了大量不规范用字、英汉杂糅的词语及少量异体字等。像“神马”本来是“什么”的谐音词,但媒体却纷纷效仿,无论什么语境都可以用“神马”,使得语言缺失了严肃性。

新时期语言正在不断地变化,其中有很多新词语还不稳定,有待规范化。因此,新闻传媒运用新词语,必须注意慎重选择,不能滥用。新闻媒体不但要及时迅速发现新事物、新现象,还要敢于迎接新挑战。一些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带来消极影响的新事物、新现象,要通过新闻媒介正确的引导,借助语言文字的传播使之规范、健康、稳定、和谐地发展。

注 释:

①吕叔湘:《大家都来关心新词新义》,《辞书研究》,1984(1)。

②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12页。

③邵宜:《近年的新词语研究》,《学术研究》,2004(9)。

④李白坚:《中国新闻学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页。

⑤邵敬敏:《网络时代汉语嬗变的动态观》,《语言文字应用》,2008(3)。

⑥邹嘉彦、游汝杰:《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⑦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编:《中国流行语2010榜》,文汇出版社,2010年版。

⑧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年下),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⑨刘云:《新兴的“被×”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5)。

第5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中文发音:拮据[jié jū]

词语解释:汉语词汇,原先指鸟衔草筑巢,肢体劳累。1。劳苦操作;辛劳操持。2。艰难困顿;经济窘迫。

近义词:窘迫、贫穷、贫困

用拮据造句

1、此地宁静祥和,未受物质文明的污染,人们虽然生活拮据,却仍乐在其中。

2、本以为十拿九稳的招牌菜因为一时疏忽,结果反将材料给糟蹋了,小李的脸变得煞白。

3、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4、从前那个自信的她脸色煞白,拮据的生活已没法让她有信心十拿九稳的做好那件事。

5、这两口子都下岗了,日子过得很拮据。

6、如孩子上的困难,父母生病,生活拮据和缺少休息时间等问题。

7、我的日子过的很拮据。

8、拮据的生活拽住他,拼命地把他望犯罪的路上拖,但是,他坚持住了,凭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9、他家的生活,就如一件不合体的衣服,捉襟见肘,拮据得很。

用拮据的近义词造句

窘迫:一时笑一时哭,她的样子真够窘迫。

贫穷: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

贫困:在张老伯晚年的时候,他的生活可谓贫困交加。

【扩展阅读:浅谈近义词的辨析、使用】

一、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三、词的感情: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四、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第6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近义词辨析会伴随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

首先,对教师来说,那些准备好的或者已经掌握的近义词,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但是,如果学生突然问起一组自己不太常见或毫无准备的近义词时,有些教师往往就会感到紧张,解答时会觉得不尽如人意。在教学过程中,近义词辨析的问题会伴随教学的始终。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它难而忽视它,而是应该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运用近义词辨析的方法,游刃有余地运用到教学中。

其次,对学习者来说,随着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增大,每学习一个新的词汇,都有可能因为与之前学过的某词相似而对其造成困扰,又因为近义词之间往往存在语义轻重、侧重点、适用范围等方面或多或少的不同,无法区分这些近义词将直接影响留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同时,大量掌握近义词可以避免词语单调的重复,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可以更生动形象。此外,在HSK的考试中,涉及大量近义词辨析的题,掌握正确的辨析方法,可以帮助留学生在考试时解决这类难题。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近义词辨析方法的掌握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近义词辨析的方法

近义词辨析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求其同”和“辨其异”,近义词的相同点比较容易,不再赘述。留学生误用近义词,往往是因为它们同中有异。我认为,近义词辨析可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大方面入手。

(一)辨析词汇意义。

在讲解词的意义时,可以通过分析语素辨析,虽然此方法只适合于部分近义词,但对留学生掌握汉语词义还是有一定帮助的。通过语素义的辨析,近义词在词汇意义上的差异可以表现在语义轻重程度、语义侧重点和范围大小三方面。

1.语义轻重不同

有些互为近义词的一组词,它们共有义项的语义轻重不同。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异语素”的辨析区分。请看偏误用例:

我就是嗜好游泳,其他运动我都不感兴趣。

很明显这个句子没有区分“嗜好”和“爱好”。“爱好”侧重“爱”,是一种正常的“喜爱”;“嗜好”侧重“嗜”,是一种特殊的“喜好”,以致带有偏执的程度。因此,前者词义较轻,后者词义较重。正确的句子应该是:“我就是爱好游泳,其他运动我都不感兴趣。”要让学生明白这类近义词的突出区别是语意轻重不同。

2.语义侧重点不同

有些近义词如果抓住它们的不同侧重点,在使用的时候就很容易区分开,请看偏误用例:

他太不讲理,不能满意他的要求。

这个句子没有弄清“满意”和“满足”的区别。“满足”的往往是“需要”,而“满意”的是“表现”。因此,前者的宾语常常是“要求”“条件”之类,而后者的宾语常常是“表现”“态度”等词语。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他太不讲理,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学习者在使用这类近义词时,要斟酌它们的语义侧重点,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语义范围大小不同

有些近义词虽有相同的义项,但是有的近义词语义范围不同。例如:“边疆”和“边境”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但两者所指范围不完全相同。“边疆”是指靠近边境的领土(包括国与国接壤的边界),范围比较大;“边境”是指靠边界(国界)的地方,范围比较小。又如“战争”和“战役”也有所指范围大小的不同。这类近义词,往往可以通过简单的字面意思区分,难度不大。

(二)辨析语法意义。

从语法意义上进行辨析时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和搭配特点。

1.词性不同

有些近义词,虽然它们语义相近,但是它们的词性并不同,所以它们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比如:“合适”是形容词,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如“合适的人选”、“特别合适”,。“适合”是动词,只能作谓语,如“适合你”、“适合搞艺术”,明确“适合”和“合适”的词性,学生在使用时就可以减少误用情况。

2.搭配对象不同

由于词义、词性不同,在搭配对象方面也不同。能够记住一些典型的搭配,对学生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请看偏误例句:

由于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

“忽视”重在“视”,强调的是不够重视或掉以轻心;“忽略”重在“略”,强调的是有所遗漏或没顾及。二者在搭配对象上是有差别的,有些词语只能和“忽略”结合,如“孩子”“学生”等,这是因为许多事情并不想轻视,只是可能顾及不了。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为“由于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

(三)辨析色彩意义。

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理性义的色彩义。有些近义词不同,主要表现在它们的色彩意义不同,色彩意义可以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方面来考虑。

1.感情色彩不同

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例如:“结果”泛指最终状况,可指好的方面,也可指不好的方面,主要作中性词。“成果”侧重指在工作事业上的收获,一般用于工作、科研等对象,是褒义词。“后果”侧重指事物发展的不好的结局,搭配对象多是不好的现象,多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学生可以抓住这类词使用的典型环境和常与之搭配的词语辨析。

2.语体色彩不同

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恐惧”和“害怕”语体色彩不同。“恐惧”多用于书面语,如“万分恐惧”“恐惧不安”等相对固定的表达;“害怕”多用于口语,除了“不安和发慌”的意思外,还经常表示担心、顾虑,如“害怕老鼠”、“害怕考试”等。选择具体语体色彩的词,同使用的场合有关,也同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

3.形象色彩不同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例如:“鲸吞蚕食”和“狼吞虎咽”,它们都表示往肚子里吃东西的过程,但在形象上却达到不同的效果。“鲸吞蚕食”让人一看就想到了鲸鱼和蚕慢慢地、一口一口吃东西的样子,而“狼吞虎咽”让人仿佛看到狼虎吃东西时又急又快、迫不及待的模样,达到了不同的表达效果,形象而生动。

三、近义词辨析的建议

(一)掌握方法,思路清晰,理性分析。

首先,不能想到什么说什么,毫无头绪。而是应该做到思路清晰,从宏观上理清自己分析的步骤,并且要将近义词辨析的种种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灵活运用,不要被条条框框所困。其次,在辨析近义词时,要做到突出重点,适当放弃非重点,理性、客观、全面、真实地对互为近义词的一组词进行辨析。让学生可以清晰明了地记住这组近义词的突出区别,减轻他们记忆的负担。

(二)例子先行,典型突出,概括区分。

近义词辨析时,要把近义词放到语境中去考察,首先要尽可能多地说句子;其次,互相替换,并对例句进行归类;最后,是对种种替换情况分类并概括说明,指出同义词在哪些方面有差别。要记住例子先行,用具体的组合和例子说话,要有说服力,更容易记住,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这些组合和例子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具有代表性,即例子要典型。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积极参与,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在辨析近义词时,学生很难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然而,这样效果并不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说例句,然后通过学生的例句辨析近义词。此外,还要注意精讲多练,随讲随练,讲练结合,这样才能将学到的知识通过多次的“刺激-强化”后为学生所掌握。

第7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汉语拼音

一、复习要求。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正确拼读音节,并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难点的把握,区别形近易混的字母;熟练掌握<的省写规则;由于受南方方言习惯的影响,要特别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准确发音。

二、复习建议

(1)汉语拼音基本内容的学习在低年级就已完成,到高年级时有回生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进行复习。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是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对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音节练习发音,并带上声调练习。

(2)根据本方言的特点,把握学习汉语拼音的重点和难点。如声母中平、翘舌之分;韵母中前、后鼻音之分。对一些常用字的读音应反复拼读,适当记忆。

(3)对多音字应适当疏理。并对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复习。

汉 字

一、知识概要

1.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用硬笔、毛笔写楷书。

5.培养喜欢汉字、主动识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

(一)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复习的重点之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辨别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消灭错别字。要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形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重要的是激发学习兴趣。设计一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可开办“错别字诊所”,让学生搜集、整理、纠正同学作业中、牌匾、报刊、广告中的错别字;还可以在班上搞一些识字写字的游戏、竞赛活动,切忌让学生做机械重复的练习。

(二)打好基础,熟练掌握

1.笔画、笔顺。写字时,从落笔到提笔,不管中间拐几次弯,始终连着的,就是一笔,或叫一画。笔顺是书写汉字笔画的先后顺序。回想常见的笔画有哪几种?常用的笔顺规则有几项?各指什么?

2.偏旁、部首。汉字大部分是合体字。合体宇的上下左右等各个部分叫偏旁。把相同的偏旁排在一起,称作部,这相同的偏旁就是该部的部首。“包”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可变成哪些字?“木”字加上不同酌偏旁可组成哪些字?

3.间架、结构。字的各部分比例大小为间架,字的部件组合方式为结构。合体字最基本的结构有:上下结构(思),左右结构(相),半包围结构(凶),全包围结构(国),品字形结构(轰)

(三)熟悉规律,灵活运用

1.字音。汉字应厨规范的普通话来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是复习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多音字一般都是多义字,所以要先看它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再确定它的读音。如:“这种方便面很便宜。”这句话中的两个“便”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2、字形。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文字。汉字大多又是形声字,当形旁相同时,字义与某类事物相关,如带“山”字旁的字与山有关,带“穴”的字大部分与洞穴有关。当声旁相同时,字音相近,如“消、销、逍、霄’都读xiao.

3、字义。理解字义常用的方法,一是查字、词典,二是结合语境理解。如:你说的有道理,我算服了。“服”字,通过查字典知道,它有衣服、吃、担任、信服等多个义项,那么,在这句话中‘服’字是什么意思?就要结合语境来判断。

4.查字典。当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字义时,用音序查字法。当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字义时,用部首查字法。 以上知识规律,应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不要机械照搬。

(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纠正错别字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复习建议

1.音近字、形近字

⑴复习部首的基本表义知识。

⑵帮助学生建立字义与词义的联系,从而正确组词。

⑶进行形近字、音近字的比较练习。

2.改错别字

⑴查找班级中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练习。

⑵组织自改、小组改错字的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改错字的积极性和能力。

⑶作业设计灵活多样,留出空间,让学生主动查找自己习惯性错误,真正达到不写或少写错字。

3.查字典

⑴查字典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的重要能力,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技能。因此,应学会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复习中应结合学生的情况经常运用,逐步 养成习惯,但不必过多的进行专门的练习。

⑵ 查字典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部首及选择解释。对此应结合课文中的字词进行指导,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作必要的练习。

词 语

一、复习要求

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二、复习要点

1、掌握学过的常用词。

2、辨析近义词的反义词。

3、学习解词的方法,掌握解词的规律,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正确搭配词语,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5、能把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分类。

6、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

三、复习建议

词语复习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对常用词语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应采用各种形式 让学生进行运用。写近、反义词,选词填空是常见的形式,还有造句,联词成文,词语搭配等 都应当让学生进行练习。

1.多义词

⑴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

⑵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过程中提高学生解词水平。

⑶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2.成语

⑴依据教材,回忆并引导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成语,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⑵以语文活动课形式,交流课外学习的常用成语,并达到引导学生注重平时阅读积累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⑶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增强兴趣,如:成语竞猜、成语接龙、成语对联等游戏性练习。

⑷可以利用教室中的板报和学习园地,辟成语学习的专栏,由学生编稿、组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句 子

一、复习要求

1、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几种常见的句子,会理清词序混乱的句子,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扩写、缩写句子。

2、会用学过的常用词语句子,要求含义正确、意思明白,结构完整。

3、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4、能辨析修改比较明显的病句。

5、能认识比喻句(只要求掌握明喻),能认识设问句、反问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只要求从感性认识)

6、能变换几种常见的句型、句式。(其中“把”句句和“被”字句互换,只作为练习内容)

7、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二、复习要点

1、句子的基本结构。

2、常见的句子。(陈述、祈使、感叹、疑问)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4、理解句子的含义。

5、造句,修改病句,扩句,缩句。

标点符号

复习要求及要点

第8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法语学习;近义词辨析;难点分析;解决方法

一、法语近义词辨析难点分析

近义词辨析涉及范围很广、数量较大,而且近义词组间的细微差异往往很难准确把握,对于略显枯燥的词汇辨析,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普遍存在着老师不停地说,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的现象,这些都为法语近义词辨析增加了难度。我们想要准确地辨析近义词,就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和语体风格等多方面入手。

二、法语近义词辨析方法

(一)含义侧重点的不同

有些互为近义词的词组,虽然它们词义相近但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比如:soir和soirée译成汉语都表示“傍晚,夜晚”,soir指太阳下山到夜色降临这段时间,表示一个绝对的、抽象的概念,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是soirée表示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此外,它也可以表示晚会。

(二) 语义轻重度的不同

有些互为近义词的词组,虽然它们词义相近但是语义轻重不同,有的语义较轻,有的语义较重,许多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语义轻重程度来进行辨析。比如:ha?r和détester,两者都可以表示“憎恨”,但是前者程度比后者深。ha?r指对某人怀有敌意,有时候甚至有幸灾乐祸的含义,而détester在口语中更常用,语义程度也不及ha?r;再比如我们熟悉的église,cathédrale和chapelle三者都表示教堂,但是它们的规模大小不同。cathédrale指一个教区的主要教堂,是这三个词中规模最大的,通常指雄伟的建筑,église通常指天主教教堂,比chapelle规模大,chapelle就是小教堂。

(三)语义范围不同

有些互为近义词的词组,它们词义相近但语义范围大小不同。有的使用范围比较大,有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小。比如:ab?mer和dégrader两者都表示“破坏,损坏”,但前者的搭配范围很广,可以指日常用品的损坏,也可以指庄家作物等的损坏等,如ab?mer un livre(损坏书),ab?mer les recoltes(损坏收成)以及ab?mer la vue(损害视力)等等;而后者的词义比较狭窄,多用于建筑、雕塑和绘画等物体的损坏,着重于事物外表的破坏。如dégrader un mur(损坏墙壁),dégrader une statue(损坏雕塑);再比如apprendre和étudier,两者都表示“学习”,但是apprendre的词义范围要比étudier广,它既可以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指学手艺、学实用技术等,着重于进行学习,不一定有étudier所蕴含的研究探索之意。

(四)集体名词与个体名词的不同

有些互为近义词的词组,它们词义相近但表示的概念不同,有的为集体概念,有的为个体。比如:plume和plumage。plume表示“家禽的羽毛”,plumage表示的则是一个集体概念,指“鸟儿全身的羽毛”。

(五)感彩的不同

有些互为近义词的词组,它们词义相近但感彩不同。传统意义上的感彩一般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情况。比如:abandonner和renoncer,它们都可以译为“放弃”,但是词义的褒贬不同。abandonner指放弃原有的打算,停止某项活动或计划,常常含有“信心不足”、“朝三暮四”的含义,一般为贬义,il abandonne le projet à peine forme(他放弃了刚刚想好的计划),renoncer在不少情况下都可以代替abandonner,但它通常是指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的决定,含有“识大体”、“顾全大局”的意味,通常为褒义,Le petit prince ne renonce jamais à une question,une fois qu'il l'avait posée.(小王子一旦提出一个问题,必定要追根问底)。

(六)语体色彩的不同

有些互为近义词的词组,它们词义相近但语体色彩不同,有的是书面用语,有的是口语或者俚语。比如:après和postérieurement,它们均表示“以后,后来”,但是前者多用于口语中,后者是正式的书面用语;再比如autrefois和jadis这两个时间副词的词义没有太大差别,都表示“过去,从前”,区别在于autrefois是一个中性词,不带个人感彩,而jadis往往包含了说话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惋惜之情,且多用于文学创作中。

附:以上所谈的辨析方法是一个整体,仅仅运用其中的一种手段,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解决近义词辨析的实际问题。只有把不同的辨析方法结合起来用,“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地去辨析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本文中所举各组例子列于某条之下并不代表它们的区别点仅有此条之一点。

三、结语

第9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语言

一、前言

德语中表示人或物的行为、动作、变化、过程和状态的词称为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而情态动词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动作或状态所持的各种不同态度。在德语中,除情态动词之外,还有许多同情态动词用法相近的非情态动词。在德语学习中,人们经常碰到这些具有情态意义的非情态动词,却不知怎样理解和掌握它们。理解和掌握好它们对德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里,谈谈德语中一些常见的不带zu的与情态动词用法相近的动词。

二、不带“zu”动词概念

不带“zu”动词实际上是一种动词不定式形式。动词不定式即是动词的原形,它只表示动词本身的含义,不反映出人称、数、式和时态。

不定式按结构可分为简单的和复合的不定式两种。简单的不定式,又称第一不定式或基本形式,通常是由动词词干加词尾 C en或 C n 构成,包括加了前缀的不定式,如;lesen (阅读),verbessern(更正,改进)等。而复合不定式则包括下列三种:第一、完成不定式,也称第二不定式,由时间助动词haben或sein加上第二分词构成,如:gelesen haben, gegangen sein。第二、被动态的不定式,也称被动态的第一不定式,由被动态助动词werden加动词第二分词构成,如:gelernt werden, entwickelt werden。第三、被动态的完成时不定式,也称被动态的第二不定式,由时间助动词sein加werden的过去分词变异形式worden加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如:gelernt worden sein, entwickelt worden sein。

另外,不定式根据在句子中加zu与否可分为纯粹的不定式(不带zu的不定式)和带zu的不定式。有些动词在构成不定式时不用带zu,这种结构主要用作复合谓语、复合宾语或形成一种习惯表达。

三、不带“zu”动词及其用法

在构成复合谓语时,除情态动词和werden外,还有九个不加zu的动词,即fühlen(感觉), hei?en(叫,称), helfen(帮助)lehren(教), lernen(学), machen(做,使), sehen(看见), h?ren(听), lassen(让)等。它们的用法如下:fühlen:Er fühlt ihr Herz noch schlagen.(他感到他的心都还在跳动。)hei?en:Der Lehrer hei?t ihn aufstehen.(教师叫他站起来。)helfen:Sie half mir zeichnen.(她曾帮过我画画。)lehren:Sie lehrte mich tanzen.(她教过我跳舞。)lernen:Wir lernen alle Deutsch sprechen.(我们大家都学着说德语。)machen:Seine Rede hat uns aus vollem Hals lachen machen.(他的讲话引起我们放声大笑。)sehen:Da sieht er sie kommen.(这时他看到她来了。)h?ren:Ich habe sie singen h?ren.(我听到她在唱歌。)lassen:Lass uns gehen!(让我们走吧!)

另外lassen作情态助动词时的几种形式和意义。首先lassen+不定式,表示允许、不阻碍或命令、要求和请求。如:Lassen Sie ihn reden. (您让他说下去!);值得注意的是lassen可与代词uns连用表示命令。相当于wollen的类似用法。如:Lasst uns gehen! ( = Wollen wir gehen.)(让我们走吧!);另外Lassen+不定式有两层含义:1)同意,听任,引起,如:Der Richter veranlasst, dass der Einbrecher verh?rt wird.(法官同意犯人受审。)- Der Richter l?sst den Einbrecher verh?ren. 2)允许,容忍,许可,如:Dir Einbrecher hatte zugelassen, dass ihm seine Pistole von einem Polizisten abgenommen wurde. - Der Einbrecher hatte sich seine Pistole von einem Polizisten abnehmen lassen. (犯人同意警察把他的手枪取走。)。其次lassen + sich + 及物动词形式是带有情态动词被动态的替代形式,相当于k?nnen + PII + werden被动态形式,表示“可能被......”。lassen的第三人称加上代词sich和动词不定式,表示一种动作或行为的可能性,并且有被动的意义。句中的主语是行为或动作的对象,不是施动者。如:Der Artikel l?sst sich leicht übersetzen. (这篇文章容易翻译。)。

四、几个不带zu动词在构成完成时态时的特殊性

几个不带zu的动词在与某些动词连用时,在构成完成时态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helfen, h?ren, lassen, sehen 和情态动词,在构成完成时时,完全动词不变位,不用变为第二分词,用动词原形。在从句中变位动词,也就是构成完成时的助动词haben在两个不变位动词之前。第一、与情态动词连用,完成时形式为:haben + etw. + Infinitiv + Modalverb (原型):Ich habe nicht kommen k?nnen. (我不能来了。) Er sagt, dass er dich gestern hat anrufen wollen. (他说,他昨天想给你打电话。)第二、与lassen连用,完成时形式为:haben + etw. + Infinitiv + lassen : Ich habe das Kleid reinigen lassen. (我把衣服拿去洗了。)第三、与sehen, h?ren, helfen连用:haben + etw. + Infinitiv + sehen/h?ren/helfen:Er sagt, dass er dich gestern nach Hause hat kommen sehen. (他说,他昨天看到你会的家。)Ich wei?, dass er mich Klavier hat spielen h?ren. (我知道,他听到我弹钢琴。)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动词的完成时在从句中的语序,时间助动词haben在两个动词不定式前,而不是像一般从句中可变动词放在句末。

五、结束语

以上所总结的东西,希望它能在德语学习中,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促进德语语言能力。能在德语学习中,真正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树山,德语语法讲座与测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