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资金的投资收益精选(九篇)

资金的投资收益

第1篇: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金融投资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衍生出了各种金融投资工具,并且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金融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金融投资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金融投资的风险性,以及金融投资品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金融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如何有效规避金融投资风险,合理进行金融投资,获得良好收益,是目前金融投资者最为关注也是最想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金融投资的种类

1.1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指的是个人或者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中存进的资金,银行按照相应利率给存款人一定的利息。

1.2 基金 基金分为两种,广义的基金指的是个人或者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额的资金。而本文所探讨的投资基金指的是狭义上的基金。投资基金的所有投资人共享收益,同时也共同承担风险。投资基金的流动性比较强,收益较为客观,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1.3 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募集资本时向投资人公开或者私下发行的,它可以用以证明持有者对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所有权的凭证,流动性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风险。股票的持有人根据所持有的股票数额享有权益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1.4 债券 债券是由政府或企业发行的,其主要目的是向社会筹集闲散资金,收益率较高。债券发行的发行具有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会与投资者确定后期支付的利率、利息,并确定偿还本金的条件,这在法律上属于金融契约。

1.5 外汇投资 外汇投资是一种在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可以在汇率变化中获得一定的收益。虽然操作灵活,但是风险也很大,并且难以控制。

二、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

2.1 金融投资风险 金融投资风险指的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进行投资活动时,可能由于一些经济上的波动造成投资者获利或亏损的现象。金融投资风险具有双面性,既可能让投资者遭受损失,也可能会让投资者获取较多的收益,并且无论最终结果是亏损还是收益,都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因此,根据对金融投资造成的影响效果的不同,可以把金融投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率风险,它指的是不同种类货币之间在相互兑换的过程中升值或贬值带来的利率上的变动,造成金融投资品出现价值上的波动,很可能导致投资者收益降低,由此带来的风险即为利率风险;另一类是证券市场风险,它是指由于证券价格变动导致金融投资品价格发生变动的现象。

2.2 金融投资收益 金融投资的收益分为按年获益和按月获益两种方式,一般是用收益率来衡量的,它度量的是金融投资业务的受欢迎程度和收益情况。一般情况下投资越多,获得巨大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投资最终目的是获得收益最大化,所以金融投资收益是投资者最为看重的。

三、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金融投资的过程就是资本合理化配置的过程,可以有助于推动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有效减少资本的浪费。金融投资者都希望通过承担较小的风险而获取很大的收益,实际上这并不现实,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是相伴相生的,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从理论上讲,金融投资的收益越高,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反之,收益越低,承担的风险也会越小,可以说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金融风险投资者只有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承担风险后获得的补偿水平,并深入了解金融市场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才能合理的选择金融投资的方式,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

四、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问题分析

  4.1 投资存在盲目性,无法保证经济收益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投资者在投资之前缺少合理的规划,往往只是凭借个人经验或简单的数据分析就做出投资决策,具有盲目性,最终非但没有获利,还导致投资者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2 长短期经济收益比例不合理 目前我国投资者在进行金融风险投资时普遍存在投机心理,而缺乏对长短期经济收益比例的分配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有的是资本市场稍有变动就结束投资活动,还有一部分明知风险很大依然进行投资活动,这是对自身投资行为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还助长了资本主义市场暗箱操作以及幕后黑手的嚣张气焰,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金融市场运转秩序,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4.3 收益与风险掌握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金融投资行业中,投资者普遍认为高投资风险往往会带来高额经济收益,因此,很多投资者经常存有侥幸心理,在资本市场寻找着一夜暴富的“良机”,但最终都没有收到好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没有掌握好金融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导致投资活动变成了投机活动,非但没有取得高收益,还增加了风险的发生几率。因此,金融投资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与投资习惯,保持良好的投资行为,做好金融风险控制工作,才能有效规避资本市场中无处不在的金融风险,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五、规避金融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措施

5.1 制定合理投资规划 投资规划是金融投资者获得高收益必须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合理的投资规划因为对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投资者自身资本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投资回报率,从而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企业或投资者在制定投资规划时,可以借鉴国际大型金融投资机构的相关经验,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金融市场的变化规律,选取最科学、最合理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活动,加强投资活动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投资收益水平。

5.2 关注政策环境变化,合理选择金融投资品 任何金融投资品的预期收益都要受到所处国家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比如银行利率变化、CPI 指数变化、外汇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变化等,都可能对金融投资收益产生影响。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注意经济环境的变化,掌握一定的金融投资分析方法,根据不同金融投资品的特点,合理的选择金融投资品,从而有效规避金融投资品选择不当造成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5.3 加强金融投资监管 有效的金融投资监管机制能够维持金融市场秩序,有助于金融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是维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我国金融投资监管分为行政机关和金融业自律组织两部分。其中,行政机构利用金融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等手段,对各类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另外,金融企业自身还需依照行业规范,提高自律意识,服从自律组织监管。因此,我们应根据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国外投资监管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金融投资监管体制和制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金融投资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4 分析投资者的成功经验 对于金融投资来说,不仅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法,还要善于向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资深投资者学习,从而获取很多理论上无法学习到的投资方法:请记住我站域名和技巧,灵活应对金融投资市场的各种变化。比如,“股神”巴菲特提出的“零投资理论”对股票投资决策的制定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是值得投资者借鉴的良好的投资经验。此外,金融投资者要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及时掌握它的变化趋势,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有效规避金融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第2篇: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内容摘要:QDII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金融危机后,QDII基金的发展面临更大挑战。本文将以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为研究对象,对QDII基金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分析,借助VaR工具来衡量和控制基金风险。发现QDII基金的分散化投资对控制风险作用明显,美国股市复苏有利于增加QDII基金的收益的同时美元贬值也造成了基金净值的下降。

关键词:VAR QDII 汇率

引言

自2007年9月中国的QDII基金开始大规模运作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发行了12只基金。金融危机过后,通过发行QDII基金,从国际收支平衡的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经常项目下顺差,缓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基金投资者面临着比投资国内基金投资更大的风险―汇率风险。

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QDII基金运作状况看,经营绩效并不理想。一方面来自于国际金融市场比国内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目前美国大量发行货币,引起的美元贬值,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升值,从而给QDII基金的经营带来更大的威胁。

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 , 简称 VaR)凭借其明确的经济含义及其简易的可操作性成为了金融市场风险度量和管理的主流方法。但是 VaR方法在我国QDII基金度量以及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则甚少,与国外投资基金相比,其在风险管理上尚存在诸多不规范、不合理之处,迫切需要对其市场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并加以管理,根据我国投资QDII基金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VaR方法模型有效地度量其风险,探求符合中国国情的投资基金VaR风险管理途径,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国内目前的QDII基金在股票市场上的配置比例在70%左右,所以,笔者认为QDII基金的投资风险大部分来自于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故本文选取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由于QDII基金投资于全球股票市场,故本文选取标准普尔指数、日经225指数、富时100指数、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近似替代全球指数。

我国QDII基金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设国外投资品价格为p*,汇率为e,该国外投资品用本币衡量为p,则由购买力平价定律p=p*×e,取对数后再进行微分后得:,即表明,本币衡量的收益率可以用外币收益率与汇率变动率之和来衡量。

设本币收益率为R,外币收益率为R*,汇率变动率为i。则R=R*+i。

进行分散化投资,wj为第j种投资品投资比例,则

(1)

QDII基金的收益的方差为,其中,该公式中的σp2,σR*2,σi2分别为外币方差,本币方差和汇率变动率方差。ρ为外币收益率与汇率变动率的相关系数。

分散化投资后的方差为:

(2)

综上可以看出,QDII基金投资相对国内投资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做好QDII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各指数日变动率的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其分布呈现尖峰肥尾特征(数据来源:中国外汇总局、goole财经),这里,本文近似认为以上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最后的风险值由切比雪夫不等式进行调整。所以,由上述数据组成的线性组合也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见表1)。

在一个给定的置信水平C下,希望能够找到出现的最大损失,记为VAR,超出这一损失的概率为C,L为损失,用正数表示,即可得到:p(L>VAR)≤1-C。

当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时,设α为正态分布在置信度C下的下侧分位数,W0为初始投资额,W*定义为临界最低回报x,则有,W *=W0(1+x),标准化后得,相对VAR为超出平均收益的损失,所以,。

当收益率不是服从正态分布,而是任意分布时,设α1为任意分布的在置信度C的下侧分位数,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得出了损失额度落在置信度之外的概率为:。令得,,,由于大部分的分布是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所以在由正态分布计算出的VAR值需要乘以一个系数K,。

实证分析

(一)基金收益的实证检验

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的QDII基金都是投资于股票市场,故选取全球在地区有代表性的指数来代替全球分散投资,并将所在地区的外汇汇率也列入等式中。根据等式(1),设收益率为R,标准普尔指数、富时100指数、日经225指数、沪深300指数日收益率分别为Rsp,Rfs,Rrj,Rhs,人民币对美元、英镑、日元汇率变动率为emy,eyb,ery,则设统计方程为:

表2是对其中的一支QDII基金回归的结果。

从回归结果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QDII基金的经营绩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原因可能在于我们对QDII基金的投资产品并不了解,如果掌握了QDII基金的投资种类,该模型是有很好的解释力的。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美元汇率对QDII基金的系数为负值,所以在当前时刻美元贬值是我国QDII基金亏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其次,还可以得到,全球股指对基金净值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多数股指系数为负,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是QDII基金亏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QDII基金VAR的计算

对基金的收益进行分析以后,要对基金的亏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符合风险控制要求的投资方式。各指数间、币种间方差协方差如表3所示(为了便于比较,将方差、协方差数据增加10000倍),其次,美元汇率与标准普尔指数协方差为-0.009922,日元汇率与日经225指数协方差为-0.03004,英镑汇率与富时100指数协方差为0.06102。

设某QDII基金初始投资额为1亿元人民币,投资在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的比例相同分别为250万元人民币,计算此时在95%的置信度下的VAR值,然后不断变换比例,从而找出最小的VAR值(见表4)。

通过在不同股市配比, QDII基金在初始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在1天的变动中,在95%的置信水平下多对应的风险价值,即最大损失额,表明随着在美国股市配置比例的增加,风险值变化不大;当在英国股市配置较大比例时,风险值明显增大。在各个国家分散投资时,即比例完全相同时,风险值最小。

结论

QDII基金在全球市场上配置资产时,其收益不仅与股市波动相关,而且还与汇市波动密切相关。实证表明,美元汇率的波动是QDII基金净值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全球股市在2008年以来的低迷也是QDII基金净值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在市场风险的衡量和控制上,本文利用VAR这一传统工具,通过实证,可以看出,在英国市场上配置比例的增大,QDII基金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值。虽然美元汇率的变动对基金净值产生不利影响,但是随着QDII基金在美国股市上配置比例的增大,风险值变化不大,这是由于,美国股市向着利好的方向变动,与汇率变动率的相关系数为负,从而使QDII基金在美国市场上的叠加波动率变小。

本文的另一个结论是,QDII基金投资越是分散,其总风险值越小。这也是QDII基金推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能够利用全球市场实现最大程度的分散化,避免承担单一国家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全球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大大增加,表现为同涨同跌,严重影响了QDII基金的分散效应。

参考文献:

1.汤建光.浅谈我国外汇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

2.封建强.沪、深股市收益率风险的极值VaR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02(4)

3.Philippe Jori on.风险价值VAR(第三版)[M].中信出版社,2010

4.朱立芬.VaR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金融,2006(4)

5.王守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研究与评价[J].经济研究,2005(3)

6.林乐芬.“封转开”基金绩效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9(7)

7.张军松.我国QDII投资的汇率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09(27)

8.龚纪纲.我国QDII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0(2)

9.王瑞.特殊环境下我国基金系QDII的行为选择与绩效分析[J].中国商界,2009(6)

作者简介:

第3篇: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比重上来看,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占社会保险基金的90%以上,如1996年社会保险基金结余达610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为578亿元。据统计,1995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50.06亿元,支出836.47亿元,当年结余113.59亿元,历年滚动结余429.8亿元。从基金的运用来看,银行存款251.6亿元,占58.54%;购买国家债券90。5亿元,占16.58%,动用59.4亿元,占13.83%。1996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71.76多亿元,支出1031.87多亿元,历年滚动结余578.56亿元。1997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收入1337.9亿元,支出1251.3亿元,当年结余86.6亿元,历年滚动结余675.25亿元。从对社会保障实行部分积累的基金模式改革以来,资金积累逐年增多,养老保险基金如今已成为一笔巨大的资金,它的投资运用状况不仅决定社会养老保险能否进行下去,而且可以影响我国的基本建设及资本市场。

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者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铺张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

由以上可以看出,根据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以保值增值。然而,这两种方式都无力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首先从银行存款来看,在1985—1995年的11年间,银行存款一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加权利率低于当年通货膨胀率的就有7年(1985,1987,1988,1989,1993,1994,1995,详见表1),保值都谈不上,更无法增值。然后再看国债,由于国家债券品种较少,收益率虽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约一个百分点,但因缺乏完善的二级市场反而不如银行存款有吸引力。养老保险基金的运用现状也说明了这一点。如1994年养老与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376.99亿元,其中购买国债仅81.98亿元,占结余额的21.74%;1995年我国国债年末余额3300.3亿元,而当年购买国债仅90.5亿元,仅占当年基金结余额的16.58%。国债品种偏少,收益偏低是其主要原因。而且相对通货膨胀,国债的保值能力令人怀疑。以国库券为例,在1985—1995年的11年间,国库券收益率超过当年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的只有5年,其他6年(1985,1988,1989,1993,1994,1995)国库券的收益率均低于物价上涨率(详见表1),可见养老保险基金用于购买国债也难以保值增值。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得出;银行存款利率数据来自(1)周忠明,戴文桂.实用利率知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2)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利率实用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P41—42。

注:①为消除复利与单利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取一年期数据,而不是看上去更高的较长期限的以单利计的数据(一年期利率复利计算后实际收益率不低于相同期限的较大数据的单利的实际收益率)。

②1990年1月1日至4月15日,年利率为11.34%,4月16日至8月21日,年利率为10.08%,8月22日至12月31日,年利率为8.64%,9.99%为其加权(以天数为其权效)平均年利率,本表括号内数据均为加权平均年利率。

②一年期利率按复利计算得出,其中1979年取3.96%,1981年为5.04%,1982年为5.58%,1983,1984年均为5.76%。

总体分析,目前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用的途径所限,基金的收益率偏低,这一方面使基金呈逐渐贬值的趋势,另一方面使得目标替代率(我国目标替代率的确定以养老基金收益率等于工资增长率为假设前提)无法实现,从而动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表1可以看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远低于工资增长率,个人账户实际积累额达不到目标积累额,如不及时调整养者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提高收益率,我国的养老保险在不久后将陷入“被迫提高缴费率——企业不堪重负,个人无力投保——养老保险制度崩溃”的危机之中。

二、调整机构: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的前提

1.调整机构的总体构想

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用现状可知,其运用途径仅限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收益率低而且由基金所有者直接运用养老保险基金,在生产关系高度发达、生产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已经力不从心。故基金所有者委托基金运营者基金投资运营业务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此我们有必要引入委托一关系来分忻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的切实途径。

以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用仅限于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根本不需要专门的投资机构。而将委托一关系引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首先应从调整机构入手。

鉴于我国尚不具备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机构,而且资本市场合适的投资工具的数量有限,养老保险基金营运增值的渠道亦受到限制。调整机构不应是局部的修补,而应是全局性的变革(参见图1)”

首先我们对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一简要历史回顾。我国是从1984年国有企业推行退休费社会统筹开始的。近年来这千变革取得了三次重大进展。一是1991年6月国务院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负担,基金实行部分积累。二是1995年3月国务院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知》,明确基年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逐步形成包括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三是1997年7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有效地解决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和管理的分散化等问题,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保险走向法制化相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

1997年的这次统一改变了养老保险群龙治水的混乱局面,有效地解决了政了多门、管理费用高等问题。新成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劳社部)作为全国性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行使着养老保险基金所有人的职能,亦即担负着基金法人主体的角色。劳社部作为社会保障的最高权力机关,肩负着养老保险的行政管理和事业管理的双重责任。前已述及,劳社部缺少投资专家和系统的投资学知识,直接投资必然要成立自己的投资机构,加大基金的管理成本。而直接利用资本市场中的专门投资机构,既能有效地转移风险,也有别于节省成本。委托专门机构投资可以增加服务的竞争性,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这样,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投资人。可供养老保险基金法人选择的投资机构主要是资本市场的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经纪公司等。而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为有效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宜运用大的银行,保险公司等合资入股的方式组建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Social

Security

Funds/ABSSF)(以下简称为社基局)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专门投资者,该局可作为国务院直属的与光大、中信集团并列的单位,属于有限责任公司,完全实行企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社基局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并可以根据各地的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在全国经济活跃、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省设立分支机构,直接协调该省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经济欠活跃、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较小的西部地区,可以考虑在西安、成都等经济中心城市设立分文机构,负责几个省的基金运作,以节省不必要的设立新机构的开支。同时,在社基局内设立监事会。作为社基局的监督机构,监督资金使用状况和资金经营状况,但不干涉社基局的具体业务。当然因社基局的股东系大的银行及保险公司等,经济实力雄厚,投资经验丰富,一般不会有因营运不善而破产之虞。

此外,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及养老保险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可以考虑成立社会保障行政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行监会)和社会保障社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社监会)。行监会由政府审计、监察部门牵头,有财政、银行、劳社部等机构的人员参加,挂靠于审计部门。社监会由人大、工会牵头,吸收企业代表、职工代表、民主人士和专家参加,挂靠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两大监督机构的职责都是负责监督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执行和基金的运营。两个监督委员会与社基局的监事会从内外监督社基局,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和社会保障事业顺利进行。

养老保险基金事关全国企业职工衣食住行,国家政策理当扶植,可以考虑效仿农业发展银行的操作,成为社会保险银行(Bank

of

Social

Security/BOSS)(以下简称社保行),作为支撑全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专门性政策银行,并按照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在上海、广州、西安、南京、天津、成都、武汉、济南、沈阳等地设立分行。养老保险基金用于存款的部分可存入该银行,并给予养老保险基金较优惠的利率,并按复利计息,对养老保险基金存款给予保值贴补,社保行在无力支付贴补额时可由财政弥补亏损。养者保险基金收益率较高时,可从其超过当年通货膨胀率的部分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养老保险投资风险准备金,该准备金存入社保行并享有优惠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对社保行运用养老保险基金存款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应该减免营业税,为社保行给予养老保险基金优惠利率提供实际支持。用养老保险基金购买国债,虽然其回报率一般高于银行存款,但在通货膨胀盛行的今天,至少应对这一部分国债给予保值贴补。可以考虑由社保行发行特种国债,专门由社基局用养老保险基金认购,并给予较高收益率。出现意料之外的高通货膨胀时,给予保值贴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社保行的利润可用于支持与养老保险密切相关的事业,如社基局的办公设备的添置等。

2.委托一的博弈分析

基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证这些投资机构能够按照基金所有人的投资意愿或策略行事,这里牵涉到委托一关系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一般认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人和人之间要达成对双方有约束力且有效的合同,需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即所谓激励相容条件;(2)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况下,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是为参与条件;(3)在人执行这个合同后,委托人所获收益最大化,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过或等于执行该合同所取得的效用,是为收益最大化条件。

但是,在委托一合同不完善时,有四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使劳社部与社基局的委托一存在潜在的风险。一是利益不相同。社基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时会采取短期行为或过于冒险的行为。二是责任不对等。人掌握着养老保险基金的经营权,但只承担有限盈亏责任,作为委托人的劳社部失去了基金的经营权,却最终承担盈亏责任。这种责任的不对等,使得人可能不负责任地决策。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人的信息优势,以及获取信息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掌握基金经营权的社基局既有动机又有可能欺骗委托人(劳社部),而且委托人还很难监督和约束人。第四是契约不完全。在不完全的合同下,人总有空子可钻。强化委托人对人的激励机制,将使人经过收益成本比较后,自觉地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假设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为Y=Y(x);人的目标函数为:X=X(a,W),a为人的决策变量,可代表他的努力程度。W为不受委托人、人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这意味着人的经营好坏由其努力程度和外界不确定因素共同决定。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Mirrless)指出:如果W具有一定的边界,即W对x的影响是在一个可观测的区间里,即便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可以通过事前的警告或鼓励,使人不会选择较低的努力水平,并且使委托人、人均获得满意的收益水平。

资本市场不发达时,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少,而且风险不易分散和转移,此时政府多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用规定途径及比例。如果资本市场是发达的,人主要将养老保险基金采取三种投资方式:一是通过某些形式的延期年金政策向保险合同支付保险费,即将养老保险基金用于购买寿险保单。二是把基金会成员的缴费转移进某种资产的组合,这叫做“分离基金”。三是与其他的基金结合投资于一个单独的资产组合,这叫作“共同基金”。事实上,成功的人会寻求以上三种投资形式的一定比例的组合。

假定社基局通过权衡比较,能够选择其中最为有利的一种投资方式,又假设养老保险基金仅存入银行和购买国馈会贬值,净收益为-10,设自然的状态有好与不好两种,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定势良好,好的状态出现的概率为0.8;设社基局在经营养老保险基金以外,无论如何努力工作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为40、而努力工作需要支付20的成本,其净收益为20。在委托一关系中,基金所有人与运营人有比例分成(为分析方便,本文暂以五五分成为例)和固定收益两种利益分配方式。其支付矩阵如图2:

比例(五五)分成

注:①运营人的收益分布是努力程度与自然的函数。为分析方便,本文忽赂了努力程度一般的情形,假设运营人只有努力和不努力两种策略,努力指运营人殚思竭虑,并总能实现最优投资组合策赂;不努力指运营人仍将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两种情况下,运营人付出的劳动分别为20和5。为简化问题,设基金收益在“好,努力”的搭配下为100,“不好,不努力”时为-50,其他两种情形(好,不努力;不好,努力)时均为0。并假设所有人将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人后,不从事盈利性的活动,基金收益来自于运营人投资所得。运营人不努力时因合同约束,无暇从事其他盈利活动。

②30=50-20,20为运营人努力工作的成本。

③-15=(-10)+(-5),其中-10表示养老保险基金仅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时的实际收益,因本文主要研究委托的情形,故在基金不委托专门机构投资而仅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时,省略了“自然”好与不好的差异。5表示运用养老保险基金于以上两种方式时所进行管理等付出的劳动。

④40=60-20,经济环境好时努力工作收益为100,运营人支付给所有人40以外的60扣除努力工作的成本20即得到40。

⑤-60=0-40-20,40为运营人支付给所有人的固定额,20为运营人努力工作的成本。

可以看出,在图2中的比例分成或固定收益的利益分配方式下,无论自然出现好或不好的情形,只要运营人接受了委托一合同,运营人努力总是好于不努力,即不努力战略相对于努力而言是可剔除的严格劣战略。在固定收益方式下,所有人的收益40大于-15,故“委托,努力”是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点。在比例分成方式下,由于运营人会选择努力工作,所有人的预期收益=0.8*50+O.2*0=40。而且50,0也都大于-15,我们可以做以下结论:无论采取何冲利益分配方式,“委托,努力”是所有人和运营人的必然选择。我们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在以上两钟情形下,运营人的预期收益(指净收益)均为20。然而运营人从事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以外的工作最多也能获得20的净收益,理性的运营人不一定会接受委托一合同。而且越是风险厌恶的运营人更可能拒绝这一合同。

明智的所有人可以将五五比例分成改为四六比例分成,以提高运营人的预期收益,而所有人仍将获得远远高于自己经营(不委托)时的收益。可以考虑将所有人的固定收益下调为35,使运营人预期收益增加为25。理论上可以进行—九比例分成或将所有人固定收益下调为5或更低,也可以五五比例分成或将所有人固定收益定为40。

到底选择何种利益分配方式,比例或固定收益的确定为多少取决于二者的博弈过程、供求状况以及人的类型。在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基金所有人是惟一确定的,如果引入竞争机制,产生较多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人,则最终的委托一合同的制定会有利于所有人,会形成接近五五比例分成或固定收益为40的合同。在人财务公开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情况下,比例分成是委托人与人分享剩余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但是如果社基局(人)是风险中性的,无论劳社部(委托人)对风险的态度如何,固定收益是有效的办法。在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的博弈过程中,企业也是接受了固定收益的办法,商业银行的固定收益表现为事先约定的贷款利息。通过固定收益的委托一后,基金所有人成功地转嫁了风险,人获得了剩余索取权,此时人极其努力地工作是最优的。对于委托人,尽管由于剩余索取权的分割和部分转让从静态上看使其利益受损,但这较之委托人自理基金的经营业务,仍是帕累托改进。因为,从动态上看,由于人获得了部分剩余索取权,其积极性提高了,运用其专业投资技术,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使委托人获得高于自理时的收益。

当然,由于社基局在运用养者保险基金进行投资时,也需要对巨大风险进行控制和转嫁,保险市场,尤其是长期寿险市场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社基局可以通过购买再保险或购买长期寿险保单的办法向商业保险市场转嫁风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基本管理结构如图3。

第4篇: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它与通过买卖实物资产获得收益的实物投资行为有较大的不同,金融投资形成虚拟经济,又称金融经济。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理财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和完善,金融投资有了多种选择,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银行储蓄,主要特点为安全可靠。其二,债券,安全可靠,收益率较高,变现能力较好。其三,股票,风险高,收益高,投资效益大。其四,基金,流动性强,有利于分散风险。其五,保险,既能达到储蓄的作用,又能应付生活中的意外灾害,避免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

一、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辩证关系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提下,金融投资一般具有双重性,即投资的收益性和风险性。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最优化目标是同时取得最大投资收益和最小投资风险,但是因为风险和收益的客观存在性,损益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投资的收益和投资的收益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1、金融投资的收益。在金融市场中,一般用收益率来衡量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收益率是指可用数学期望进行衡量的,度量投资业务受欢迎程度即投资收益的随机变量。不同的金融工具的收益率不同,一般按照时间可以分为年收益率和月收益率等,收益率最大化,是投资者始终追求的目标。

2、金融投资的风险。风险是指金融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可能遭受损失(风险的负面作用)或获利(风险的正面作用),而这种可能的损失或获利是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金融投资的结果。根据引起的因素不同,可以将风险分为利率风险和证券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的变动致使投资品的市场价值下降的风险;证券市场风险是由证券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引起的一种风险。投资者一般追求的是金融投资工具所带来的风险可以最小。

二、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理论分析

上文提出,在现代的金融投资分析中,收益率是度量资产的收益水平的有效工具,投资风险从本质上来讲是实际收益率的波动。作为市场经济的随机变量,投资收益率可用其数学期望衡量投资赢利。不同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如下:银行存款储蓄收益率=(储蓄到期的本利和-储蓄本金)(偿还期限*本金)债券工具收益率=[票面年利率+(面额-发行价格)/偿还期限]/债券发行价格股票收益率=股票年收益/股票购买价格投资者一般在进行金融投资工具的选择时常常会希望投资工具带来的收益较大,而风险是越小越好,但是,两者是不可能分开的,未来收益波动的存在,同时意味着投资存在着相应的风险。投资者可以把握的是自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即为了获取一定收益而承担的风险的大小。金融工具资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预期收益水平,风险量和投资者承担了投资风险后要求获得的相应的补偿水平,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资深的投资者经常将资金同时分散投入到不同收益和不同风险水平的金融资产上,即所谓的资产多样化,其本质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有任何一个金融投资工具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最大的同时承担的风险最小。现代金融投资理论认为,如果将多种收益变化方向不同的金融资产进行混合构成资产搭配,则该搭配中有一部分的资产风险可以相互抵消,使得资产搭配的整体风险小于单独持有该搭配中任何一种单项资产的风险量。因此,投资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出资产的搭配投资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以获取最大可能的收益和承担最小可能的风险。

三、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率的措施

第一,关注大环境,合理选择金融投资工具,金融投资的预期收益经常与其所处的大环境有关,所谓大环境是指金融投资工具所处国家或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环境等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如在外汇金融工具的投资中,主要是指银行的实际利率、外汇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发展状况及外汇国家的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等;在银行储蓄的投资中,要关注国家的CPI指数等。同时,投资者在进行相应的金融投资工具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对各种投资工具的优缺点和投资分析方法,投资技巧进行深入了解,明确各种金融投资工具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根据自己可以承受的风险程度和自身的资金状况,在进行投资时实行投资工具的多样化,避免因为资金的集中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有效分散金融投资的风险。

第二,有效结合成功投资者经验,通过一定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的方式对投资工具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在股票的投资中,可以借鉴巴菲特的“零投资理论”,在投资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长期经济特征,企业的现金流通能力,企业管理层的品质和企业的购入价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最熟悉的股票,并进行中长线投资。同时,可以采用查理斯•道创立的道氏理论对股票进行技术分析。该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可分解为主要趋势、次要变动和日常变动。采用一定的技术分析可以获取股票市场价格的短期变动和长期走势。

第5篇: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关键词:证券;基金;收益分配

1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的范围

证券投资基金收益是指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所募集的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所取得的收入。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较,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计主体,其收益的范围以及确认标准问题历来存在争议,但由于收益范围的界定又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收益的分配方案,影响各方经济利益,所以必须要加以明确。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大致有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收益范围。

①大口径方式,这种方式以日本为代表,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应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债券利息、其他利息和已实现资本利得(或损失)。

②中口径方式,这种方式以美国为代表,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应包括现金股利、债券利息、其他利息和已实现资本利得(或损失),不包括股票股利和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或损失)。

③小口径方式,这种方式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只包括现金股利、债券利息和其他利息,不包括股票股利和资本利得(无论资本利得是否已经实现)。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以及其他收入。利息收入包括债券利息收入、资产支持证券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收入等。投资收益包括股票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收益、基金投资收益、衍生工具投资、股利收益等。基金的收益分配应当以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基准计算。期末可供分配利润指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值。如果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未实现部分为正数,则期末可供分配的金额为期末未分配利润的已实现部分;如果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未实现部分为负数,则期末可供分配利润的金额为期末未分配利润(已实现部分扣减未实现部分)。

2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方式和比例

证券投资基金相对于固定收益证券,价格波动性更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相对更高。同时,在基金收益分配中投资者的话语权不高。因此,为了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世界各国都强制规定了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充分分配制度。例如,美国的法律规定,基金必须将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的95%以上分配给投资者,一般是每季度发放一次:基金的资本利得部分可以分配给投资者,也可以留在基金内继续投资。收益分配以现金形式分配,但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动再投资。在日本,基金的收益原则上每年分配一次,所有的股利和利息应全部分配。对于资本利得,在弥补上期亏损后,剩余部分的10%应分配给投资者。累计未分配的资本利得在基金运作期满后,再一并分配。我国台湾地区要求基金的分配一般应当一年一次,并在会计年度结束后3个月之内进行。利息和股利全部分配,已经实现的资本利得也可以分配。分配采用现金方式的,投资者可以将分配的收益再投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必须采取现金方式,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年度收益分配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净收益的90%。开放式基金按规定需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分配应当采用现金方式,但投资者可以事先选择将所获分配的现金利润,按照基金合同有关基金份额申购的约定转为基金份额。基金份额持有人事先未做出选择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支付现金。同时,基金当年收益应先弥补上年亏损后,才可进行分配,如果基金投资当年亏损,则不应进行收益分配。

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的规定相比,我国对基金收益分配规定的

弹性空间更小,主要表现在:

分配方式上,我国要求以现金方式进行分配。而在美国和日本,投资者有更大的选择权,既可以选择现金分配,也可以选择将分配的收益再投资。

分配比例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净收益的实际分配比例大大高于美国和日本。我国要求证券投资基金分配的收益不低于基金当年净收益的90%。而在美国和日本,只是要求将收益中的利息收入的绝大部分分配给投资者,资本利得部分参与分配的比例很低(如日本的10%),或者是可以不参加分配。

3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

我国关于基金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保证投资者能及时、安全的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3.1基金资产变现问题

基金在进行收益分配时,为了换取收益分配所需的现金,必须在之前大规模得将股票等证券资产进行变现。在股票的大幅卖出和买入过程中,不断存在比较大的冲击成本和交易成本,还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建仓,有可能错过市场机会,存在很大的机会成本损失。这部分损失将由投资者承担,影响了投资收益。尤其当处于一个持续的牛市中时,为了分配收益而变现资产所造成的损失会更大。作为一种法规政策,我们认为目前强制要求基金以现金形式分配不低于90%的净收益的规定是不足取的。事实上,基金每年较为集中地变现证券,已经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2基金收益分配的规避问题

大多数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收益分配问题上一直都表现的不够积极,即使有大的收益分配政策出现,都配合和服从于“基金净值归于面值(1元)”持续营销的需要。而且不少基金都通过基金分拆这一办法来达到规避基金收益分配的目的。假如某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某个基金投资品种原先的每份净值是2元,在基金份额分拆后,将原先的每份基金变成两份以后,其拆分后的每份净值就变成了每份1元。根据基金收益分配的条件可知,该基金管理公司就可以不进行基金收益的分配了。

Wind资讯统计显示,尽管经历了2006年到2007的大牛市,但仍有接近20只2007年之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从2007年至今仍未分红。其中,华宝兴业、华安、华夏、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旗下均有两只基金入选“铁公鸡”之列。

3.3推迟基金收益分配的时间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既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做为管理基金的管理人和人所作出的“逆向选择”,也包括市场监管者制度设计本身的原因。由于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作为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不会总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有时甚至会牺牲委托人的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此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基金管理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做为基金管理人依据基金契约的规定获得基金管理费收入。基金管理费收入是按基金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股票型基金一般为1。5%)年费率计算。这也就是说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其所管理基金资产净值的多寡。无庸置疑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净值越大,也就可以收取的更多的管理费,而基金收益又包括在基金资产净值之中,这就导致了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基金收益分配的数额或者推迟基金收益分配的时间。而这种基金管理公司利益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恰恰是建立在损害其基金投资人利益基础之上的。

3.4基金收益分配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要求

按照心理账户的理论,投资者们对各种资产进行投资时通常将这些资产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也就是放置在不同的心理账户,投资者对待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低层的心理账户通常要求的收益比较低,如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信用级别高的债券等,相对而言投资者要求安全,稳定,投资者在这一层的投资表现出极强的风险厌恶。所以对待这一层的投资者要保证收益分配次数和分配金额。而在高层心理账户上的投资通常要求收益很高,具有很大的增值潜力,如投资于高成长基金、股票等。投资者也能够承受很大的风险,投资者在这一层的投资则表现出较强的风险偏好,因此对待这一层的投资者,他们追求的是长期的资本利得,所以收益分配次数和分配金额可以减少,但至少要保证规定的最低要求。而我国目前规定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少一次,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利润的90%,并且应当采用现金方式,这种规定无法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对收益分配的要求。

4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的改进

首先,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基金产品时,应根据基金产品特性拟订相应的收益分配条款,使基金的收益分配行为与基金产品特性相匹配。

其次,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带有分红条款的基金产品时,应当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第三,基金公司在上报产品的同时,要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基金收益分配方案的,基金收益分配方案中至少应载明基金期末可供分配利润、基金收益分配对象、分配时间、分配数额以及比例、分配方式等内容。

第四,基金合同以及基金招募说明书中应该约定:基金红利发放日距离收益分配基准日(即期末可供分配利润计算截止日)的时间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最后,基金合同中若约定“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的条款,应详细说明该条款的含义,“例如,基金收益分配基准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减去每单位基金份额收益分配金额后不能低于面值”。

参考文献:

[1]黄庆平浅议规范基金收益分配的机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

[2]李俊英.我国公募与私募基金收益分配模式的制度比较[J].浙江金融,2007,(6).

[3]李国良.试论证券投资基金利润分配改进[J].会计研究,2000,(2).

第6篇: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关键词】企业年金 基金绩效 评价

企业年金基金绩效评价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绩效和投资绩效,投资绩效是管理绩效的体现,是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主要目标。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的评价,不仅是对投资管理人及投资组合的业绩考核,也是对投资管理实施和投资目标实现进展的考核,是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主体设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战术管理的主要参量。

一、确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目标

严格地说,确定投资目标是先于企业年金基金绩效评价的环节,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年金基金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一般地,企业年金发起人或投资管理委员会或受托人委员会根据企业年金计划长期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确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的目标。对于长期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年金计划发起人一般采取谨慎态度,投资管理的重点往往放在下行风险上。

一段时期内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目标是在可承受的风险波动范围实现某个实际投资收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计划发起人或投资管理委员会或受托人委员会制定投资指引,对资产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个资产类别的业绩基准。

二、确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包括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以及投资运营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的超额收益相应地来自于战略资产配置的基准收益率、战术资产配置的超额收益以及投资管理的超额收益。战略资产配置是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主体和投资顾问的重要职责,是先于监督投资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设计一个投资组合时,确定资产类别中有哪些资产以及每个资产的权重属于投资政策范畴,而选股、择时则是投资策略。Gary P. Brinson等人在对91个组合10年投资收益的研究后发现,这91个组合10年投资的年化实际收益率平均为9.01%,其中因选股和择时分别丢掉的收益率为36和66个基点。也就是说,战略资产配置后,如果采取消极管理,这91个组合的年化收益率应为10.11%。归因分析后,他们发现投资政策解释了全部的实际投资收益,而投资策略仅解释了93.6% 。投资政策对投资收益的贡献远远大于投资策略。

资产配置是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包括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以资产配置为中心,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主体根据投资目标、风险政策、法规约束、资产收益和风险特征等制定战略资产配置以及再平衡规则,控制基金的总体风险。

战略资产配置是企业年金管理机构根据各类资产的长期特征和企业年金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制定的长期配置计划,是企业年金总体风险程度和长期收益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企业年金基金长期投资目标,明确企业年金所投资的资产类别和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战略资产配置是企业年金基金绩效评价基准的依据,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核心。合理的战略资产配置能够较好地平衡实现长期收益目标和控制短期波动风险的两方面需求。由战略资产配置比例和各类资产的投资基准所决定的基准收益率是企业年金收益构成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年金承担市场系统风险所获得的回报。

战术资产配置是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基金投资管理主体通过分析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主动偏离战略资产配置基准,以期获得超额回报的中短期积极配置策略,是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根据中短期资本市场和资产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研究进一步的投资决策,主动偏离战略资产配置以期获得战略资产配置基准之上的超额收益。战术资产配置对企业年金收益的贡献大小,取决于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基金投资管理主体对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趋势的把握程度,如果能够正确把握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趋势,战术资产配置可以较大幅度地贡献超额收益。

投资管理人对企业年金收益的贡献只是其受托管理组合实际收益超过委托基准的超额部分。投资管理人通过选择投资时机和选择投资对象力求战胜委托基准,获取超额收益,其投资管理能力水平决定组合的超额收益。尽管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对企业年金收益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企业年金收益的主要决定因素。

三、遴选投资管理人

对投资管理人的评选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包括投资管理人的公司及其产品、组织管理及团队、投资流程等。对公司及其产品的评价包括公司的发展历史及有无违背法律法规的记录,公司的所有者结构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者结构变化对投资活动的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客户基础的广度和深度,资产和受托管理账户的增长情况,产品的历史、质量、优势与不足,产品是否符合企业年金基金的需要。

对组织管理及团队的评价包括投资团队的资质、背景和从业经验,关键人员在投资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努力程度,关键人员的薪酬和激励机制,专业岗位的职责和资格要求。

对投资流程的评价包括投资理念是否清晰,投资策略是否合理,表述的投资策略和实际投资策略一致,投资的决策机制和流程以及独立研究能力以及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投资组合构建方法、标准和程序,交易流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定量分析技术。

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历史业绩的评价,运用包括绝对收益、相对收益、风险调整收益、风格调整收益、选股能力、选时能力等多种指标,剔除历史业绩中各种偶然因素,客观反映投资管理绩效。

选择和监管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时,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基金投资管理主体需要评估企业年金计划及其参与人的特定需求,明确投资目标,确定投资绩效评价标准及评级基准,所管理的投资资产类别,管理人的投资风格,根据投资资产类别、投资风格在资产类别之间和资产大类之中选择多样化的投资组合,遴选投资管理人,规定投资限制,确定佣金,明确遵从投资指引的投资管理人和投资顾问提交的任务进展、换手等的报告标准格式。

第7篇: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关键词]成本法投资收益确认方法

一般来说,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按企业的持股比例是否大于20%可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重大影响或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而使投资企业的控制和影响能力受到限制时,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是指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成本记帐,一般情况下不予变更,只有在被投资企业支付清算性股利的情况下,才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进行调整,企业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作为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在成本法下,企业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而所获得的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则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成本。因此,各类会计教材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均按此规定对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给出了具体方法。但笔者认为,这些教材给出的方法存在明显不足。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并举例比较这两种方法所产生的差异。

一、现行的确认方法

我国最权威的注册会计师教材对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给出了如下方法:

1、投资年度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在投资当年若能分清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就应分别投资前和投资后计算、确认属于投资收益和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如果不能分清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认: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12

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企业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2、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在投资年度以后各年(期)确认的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按下列公式计算确认:

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被投资企业累计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企业累计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另外,投资企业投资后被投资企业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大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应将宣告分配的数额全部确认为投资收益。

二、现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及修改意见

不难看出,上述方法对“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和投资后至上年

末止被投资企业累计实现的净损益”中的“净损益”的含义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因此,各种教材在举例时所使用的均为被投资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和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从表面上看,“净损益”即“净利润”,用“净利润”代替公式中的“净损益”似乎无可非议,然而,公司法规定:企业净利润应当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之后,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然后才能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因此,被投资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和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均是指其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净利润,相应地,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就应当使用“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或净损益扣除被投资企业当年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等之后的余额”而不是被投资企业净利润或净损益的总额,即上述公式中的相关部分应修改或解释为“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净利润和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企业累计实现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净利润”。笔者认为,这才是企业会计制度的本意,因为,若以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或净损益总额去计算和确认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则投资收益中必然包含被投资企业的部分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等,这样势必会使投资收益偏高,而且当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投资企业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时,还会导致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偏低,即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资产)虚增、投资收益(利润)虚增,这显然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因此,笔者建议将上述公式修改为:

1、投资年度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在投资当年若能分清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净利润,就应分别投资前和投资后计算、确认属于投资收益和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若不能分清的,按下列公式计算确认: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净利润×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12

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企业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2、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被投资企业累计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企业累计实现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净利润)×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三、两种方法的对比

现举一例对两种方法作一下比较:

2000年6月30日,甲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乙企业5000股股票,每股价格

为19.92元,另支付手续费等4000元,占乙企业表决权资本的10%,并准备长期持有。乙企业每年均按10%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乙企业三年来实现的净利润及现金股利分配情况如下:

1、200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00000元;

2、2001年3月2日宣告分配2000年现金股利500000元,4月5日支付,当年实现净利润800000元;

3、2002年3月4日宣告分配2001年现金股利600000元,4月10日支付,当年亏损200000元;

分别依据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后可知:

2001年3月2日乙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甲公司按现行方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元,冲减的长期投资成本为10000元;而按修改后的方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为32000元,冲减的长期投资成本为18000元。

第8篇: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关键词】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M&M理论;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

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是建设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或对其内涵和本质认识不足,人们习惯采用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来代替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但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多样化的市场经济中这一做法显然不适。正如《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建设部)中所指出:“不同的投资者对于同一项目的判断不尽相同,所处行业、项目具体特点、筹资成本差异、对待风险的态度、对收益水平的预期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投资者必须自主决定其在相应项目上最低可接受的财务收益率”。这不仅意味着投资者要自己确定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更意味着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而我国的相关文献大都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分析企业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事实上,企业投入每个项目的资金量不同、项目行业不同、项目风险特点不同,甚至投资时段面临的市场情况不同等都决定了不同项目的基准收益率是不一样的,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从项目的角度出发,探讨建设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动态确定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本质及其确定依据

由于我国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负债筹资两部分。项目资本金可通过国家预算内投资、自筹投资、发行股票和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负债筹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设备租赁和借入国外资金等。还有一种大量用于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融资方式――项目融资,即以投资项目自身的未来现金流量和资产为保障进行融资。不论是什么来源或采取什么融资方式,使用资金均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从项目的角度看就是资金成本;从资金提供者或投资者看就是他预期或要求获得的收益,也是他投资某一项目所付出资金的机会成本。因为相对于投资需求来说,可供投资的资金供给总是稀缺的,投资者(股东或债权人)在提供资金时为获得最高收益总是在择优选择最佳方案而放弃其它方案。当他选择某一方案(最佳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次佳方案)时,就放弃了投资次佳方案可能获得的收益,这一放弃的预期收益,就是他投资最佳方案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投资者之所以选择投资最佳方案,是因为他预期可从该方案获得高于或至少不低于次佳方案的收益。显然,资金成本是项目投资必须达到的最低收益。否则,项目投资者将无法从投资中收回为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资金成本,发生投资亏损。资金的提供者也会将资金转移,投向能够获得更高收益的其它用途(如次最佳方案)。因此,资金成本应是衡量投资项目优劣的尺度,是决定项目取舍的基准收益率,即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是该项目所有资金的资金成本,是投资者投资该项目的期望收益率和其机会成本。

资金成本,是为项目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是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综合,即资金提供者不仅要获得资金时间价值的补偿,还要获得与风险相对应的回报。投资者选择最佳投资方案是因为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投资预期收益能够补偿其机会成本。投资者对风险不同的项目所预期的收益也不同,风险高的项目应有较高的收益率回报,采用的项目财务评价基准收益率较高;风险低的项目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较低,采用的项目财务评价基准收益率较低。

总之,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是该项目所有资金的资金成本,是投资者投资该项目的期望收益率和机会成本,它在本质上体现了投资者对资金时间价值的判断和对项目风险程度的估计。同理,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即是合理估算项目所有资金的资金成本并考虑项目的风险因素。

二、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法

关于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可以借鉴行业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再在其基础上进行转换,而行业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典型项目模拟法、德尔菲(Delphi)专家调查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法等。

典型项目模拟法是通过选取行业内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已进入正常生产运营状态的建设项目,进行实际情况调查,对实际实施的项目进行数据搜集分析,作必要的价格调整,按项目评价方法分别计算每个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然后对每个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进行统计分析,再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特点进行综合平衡;最后确定出该类型项目的基准收益率。典型项目模拟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测定方法,选取的项目越多,代表性越强,测定的基准收益率就越可靠,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基础资料取得的难度较大,真实性难以保证,并且近期投产的新项目和老项目发生的年代不同,各个项目资金来源、投资环境、工艺流程、市场变化不尽相同,参数调整的工作量相当大。因此,这种方法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德尔菲(Delphi)专家调查法是测算确定行业财务收益率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专家熟悉行业特点、行业发展变化规律、项目收益水平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优势,由一定数量的专家对项目收益率取值进行分析判断,经过几轮调查逐步集中专家的意见,形成结论性取值结果。在调查过程中,如果在基本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能形成收敛性的结论,则这一结论能对基准收益率的取值提供重要参考,但这种方法需要有多个专家的支持。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CAPM)测算的是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实际上通常作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法的前半部分采用。

因此,下文将重点分析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法(Weighted Average Cost Capital,WACC)。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项目不同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值。如前所述,项目的资金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负债筹资,即由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两部分构成,二者应具有合理的比例。其中,权益资金成本取决于项目的特点与风险,债务资金成本取决于资本市场利率水平、企业违约风险、所得税率等因素。通过测算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费用并将其加权平均就构成了项目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其表达式如下: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中既考虑了不同来源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成本,也考虑了两者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式中的D/E+D和E/E+D部分),而且其中的债务资金成本是税后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建设项目层出不穷,风险不一;项目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融资方式日益多样化,项目的投资规模和管理水平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会导致不同项目的风险特征全然不一,且面临多个不同的投资主体和不同的资金结构,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法恰好体现了每个项目自身风险和不同资金结构的资金成本。

具体计算时,首先要确定项目的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项目是未来才建设,资金为计划投入资金,应该采用能反映当前资本市场情况的市场价值来计算。

KD・(1-t)考虑在我国债务资金成本一般为税后成本,同时没有考虑筹资费用。因此公式中KD可直接套用借款利息率。但使用该式应注意:借款利率r应当使用负债当前的利率,而不是历史利率;还本付息方式不同,债务成本也不同;债务成本选择税后成本,而实际上决定使用税前还是税后债务成本的依据是如何定义项目的现金流量,如果定义现金流量时忽视利息费用以及利息费用所带来的税收减少,则在折现时就使用债务的税后成本。

式中:KE――投入项目的权益资金成本;RF――无风险收益率;RM――市场预期收益率;βE――投资项目的权益资金系统风险;(RM-RF)――市场风险补偿,σEM――该项目收益率与市场期望收益率的协方差,σ2M――市场期望收益率的方差。

从上式可以看出,权益资金成本分为两部分:一是无风险收益率RF,它是权益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权益资金的预期风险报酬βE(RM-RF)。同理,债务资金成本也可借用CAPM模型,即KD=RF+βD(RM-RF),其中βD为投入项目的债务资金系统风险。

三、案例分析

某房地产住宅投资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为1 524 328.68万元,投入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分别占35%和65%,建设期三年,债务资金成本为12%(含筹资费用),所得税税率为25%。

第9篇:资金的投资收益范文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组合;收益;风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社会保险统筹政策以来,社会保险制度日趋完善,由此形成了数目庞大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相当于“蓄水池”,以丰补歉,时空调剂,从而达到保障人民生活稳定的目的。然而,由于受到物价指数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障基金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投资经营,其实际购买力则会逐年下降,因此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有效投资运营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为了保证基金结余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保证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均衡和及时支付, 就必须将结余用于安全有效投资。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已经取得很多可喜成果,然而尚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投资收益较低。《201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8 688.20亿元,累计投资收益额2 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40%。该投资水平与长期贷款利率接近,并不算高。社保理事会的分析结果表明,社保理事会的股票收益率高达18.61%,远远高于社保基金平均收益率。然而,即使股票投资收益率较高,社保基金投资也不能够加大对股票市场的投资额度。收益与风险并存,而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基本前提之一。在资本运营市场上,如何能够保证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既达到国家要求的安全水平,又提高投资收益率?

通常社保基金投资机构会将社保基金分割成几块,分别投资在几个不同的投资项目中。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等。将社保基金投资分散到不同的投资领域,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保基金收益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分散风险。那么,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应该如何确定不同项目的资金分配比例,才能够既实现合理的收益率又保证基金的安全水平?本文将从投资组合优化角度,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提高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效率提供有益启示。

一、 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的创始人是马克维茨,其《证劵组合选择》一书的发表象征着投资组合理论的诞生。由于资金投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时常面临经营风险。而投资者希望投资行为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而避免尽可能多的风险,于是投资者采用把资金分散投资给不同项目的做法来分散风险。因此,投资组合的定义是:投资组合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分配给不同的投资方式,以达到提高收益水平同时降低风险水平的双重目的。投资组合由资产形式组合以及资产数量组合两个方面组成,这两个方面并不是随意分配,而是根据投资环境和投资目的经过科学计算以后才能最终确定。对于投资机构而言,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现资组合理论强调投资组合目标搭配的合理性,同时注重在选定投资组合后继续密切关注投资组合收益的动态变化性。相对而言,传统投资组合理论对投资组合的量化分析多于质量分析,在选择投资组合时更多依赖投资决策者的直觉,缺乏科学的决策系统。随着数理统计以及概率论的发展以及电脑计算技术的运用,现资组合理论依靠先进的数理计算优势,计算出较为复杂科学的数学模型,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组合提供理论支持。

二、 社保基金投资项目收益率及风险性估算

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在选定投资项目之前,往往会面对多个投资项目。为了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率,运营机构必须估算每个投资项目的收率水平以及风险性。

假设某社保基金运营机构的某投资项目在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收入为NCFt,其中t=1,2,…,n,NCFt的概率分布是P(NCFt=xi)=pit。此时,第t年投资现金净流量的期望值值为:

用I表示社保基金运营机构的全部投资现金量,用r表示折现率,则该基金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可表示为:

其中,现值指数可以表示为:

E(NPV)和E(PVI)分别为净现值的期望以及现值指数的期望,二者分别代表某个备选项目的全部投资现值获利水平以及单位投资现值获利水平。当E(NPV)>0时或E(PVI)>1,则说明该项目具有收益性;E(NPV)和E(PVI)越大,说明项目收益率越高。

D(NPV)和D(PVI)分别为净现值方差的绝对数以及相对数,二者越大表明投资项目的风险越高。

建立估算社保基金投资项目收益率的度量指标如下:

R=E(PVI)*(P/A,r,n)

其中,(P/A,r,n)=r(1+r)n/[(1+r)n—1]为年金现值系数。

R可以用来评价该投资项目的收益性,由于该指标考虑进时间成本和收益,因此参考价值较大。此外,该指标不受投资额度以及计算期的影响,可用于多个项目同时选择情况下的评估。R越大,说明投资项目的收益性越高。

与之对应,投资项目的风险指标可以用收益率的平方差进行衡量:

σ2(R)大,说明投资收益率的稳定性差,存在较大波动性,投资项目存在较大风险。

显然,投资项目的优劣是由投资收益率和风险性共同决定的。当存在多个项目时,可以采用风险指标与收益指标做比值的方法对其项目优劣性进行初步衡量,即比较■的大小。■越大,说明项目风险较大而受益较低,说明基金投资项目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