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段考总结发言稿精选(九篇)

段考总结发言稿

第1篇: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中段考试已告一段落,成绩也已经揭晓,老师们也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班的情况对自己前阶段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许多老师在反思中都发出这样的呐喊: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这学生怎么越来越笨了?怎么十份的耕耘却得不到一份收获啊?说真的,我也曾经这样呐喊过,曾经为此困惑彷徨过,所以对于老师们的心声,我深有同感,同时也深深地为我们老师们*的付出感到不值,为我们老师们的辛劳感到心疼。但是来我校就读的学生底子薄素质差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而教育形势在不断变化,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以,抱怨归抱怨,书还是要继续教,工作还是要继续做,不说为了学校为了学生,就为自己以后的路更好走,为了手中的饭碗捧得更稳,我们还是得想方设法去改变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去面对这不断变化得教育形势。而作为教师,不管形势怎么变,不管你走到哪里,握好手中的教鞭,经营好自己的课堂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今天我们将结合中段考试的情况,以“如何经营好自己的课堂”为主题召开一个专题总结会。我们将分别请胡英尧、李升祥、廖仲麒、陈新梅、卢建勋老师结合中段考试的情况谈谈他们的感受。我们的胡英尧和李升祥老师本学期都是身兼数职,胡英尧老师既要担任英语科组长一职,又要担任试验班的班主任,还要任教一个试验班一个普通班的不平衡英语教学,李升祥老师既担任初一级的级长,又担任一个实验班的班主任兼两个试验班的数学教学,压在他们身上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不用说,相信我们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但他们又是如何处理好工作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经营好自己的课堂的呢?而廖仲麒和陈新梅*老师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水平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今天也让他们来谈谈他们的做法。而一直勤奋好学、不断进步、任教仅是第二年的青年卢建勋也有不少的感悟,在他身上出现了我们较多的老师身上都出现的现象:就是同教两个平衡班,但成绩却出现较大的悬殊,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我们的教学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也来听听他的心声。

我们的老师都不是专家,也不是教授,但是他们有着与我们最接近的真实故事,最真实的教育教学感受,希望他们的做法能给我们大家带来一点启迪,一点思考。我想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寻找出适合我们的学生的教学方

法、教学模式,建立起适合我们的学生的课堂师生关系,那么我们也许就不会感觉到那么累那么苦了。

第2篇: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一、快速拉出第一稿

第一稿是文章的雏形,其作用在于贯通思路,检验认识,集拢观点和材料,将无形的腹稿变为有形的草图,为进一步加工奠定基础。有第一稿在手,作者就可以从容自如地仔细斟酌,往精细里进行磨制了。即使推倒重来,也算有了一块“垫脚石”。所以,应该在接受任务后集中精力,一气呵成,而不应缩手缩脚、拖拖拉拉,更不应心不在焉、写写停停,以确保整篇讲话脉络贯通、气势流畅。初稿文字粗糙一点不要紧,可以修改和加工,但如果把气势丢掉就很难追寻了。因此,快速拉出第一稿很重要。

当然,快速拉出第一稿,并不是马马虎虎、潦草从事,而是要认真写好每一层、每一段。只有把每一层、每一段都写扎实,整个讲话的成功才有坚实的基础。认真写好每一层、每一段,并不是“分而治之”,而是要着眼全局。在整个起草过程中,要时刻想着讲话的整体意图,想着通篇的结构安排,以此来约束每一层、每一段的写作,使之既有自己的完整意思,又不脱离全篇的中心,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是讲话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纲与目配套、经与纬相通、前与后相联、整体与局部协调。

在起草过程中,也有中途写不下去的时候。这时,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情况有四种:一是作者的思路有了新的开拓,发现自己在拟定提纲时考虑得不全面、不周密,需要改变或完善,这就不要怕费时间、费力气,甚至有时可以干脆推倒重来;二是对所写的事物考虑得不细致,分析得不深入,认识得不清楚,这就要对所写对象进行认真思索,加深认识和理解,做到烂熟于心;三是掌握材料不充分,使问题的表达无法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这就要再去搜集材料,充实头脑;四是缺乏有关的专业知识,说不出内行的话,这就要请教别人,武装自己。总之,要找准写不下去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然后重新动笔,一挥而就。

二、要写出鼓动性

鼓动性是实现领导讲话目的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强大的鼓动性,才能激发人们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满怀信心地贯彻落实。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鼓动性也是讲话的生命所在。那么,怎样才能具有鼓动性呢?

(一)要实事求是。分析形势要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讲成绩要丁是丁、卯是卯、不夸大、不吹嘘,讲缺点要一是一、二是二、不隐瞒、不忌讳;讲经验要恰如其分,不要随意拔高,讲问题要一针见血,不要浮皮潦草;讲优势和劣势要实在可信,不要虚无缥缈;表扬先进和批评落后要把握分寸,不要夸大和缩小。

(二)要切实可行。一是工作任务要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于执行和检查。二是指标要求要积极稳妥。积极,就是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倘若轻而易举,便无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稳妥,就是不能图形式、赶浪头,一味地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倘若毫无完成的可能性,也同样只能挫伤人们的积极性。三是工作措施要符合实际,充分地考虑到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因素,切实适应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三)要有的放矢。领导讲话的目的有赖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其最终还必须落在解决问题上。只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讲话,才具有较强的鼓动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为此,领导讲话必须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四)要以理服人。追求领导讲话的鼓动性,必须坚持以理服人,而不能以势压人。实践证明,靠高嗓门唬人,靠大帽子压人,靠盛气凌人,最终都无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只有用心把道理讲实、讲清、讲深、讲透,才能使听众心服口服,发生共鸣,产生贯彻落实的热情和渴望,并进而把领导的要求变成自觉的行动。所以,起草领导讲话,必须把劲用在说理上,而不能用在“嗓门”上。

(五)要以情动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以情动人是增强讲话鼓动性的有效方法。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都把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了讲话的鼓动性,其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六)要语言生动。语言生动也是增强领导讲话鼓动性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事务语体与政论语体的结合、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上口与顺耳的结合;还要符合六个要求,即准确、通畅、直白、精短、变化、音美。

三、要写出性格

所谓写出性格,就是写出讲话人的个性,无论是内容、思路,还是结构、语言,都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做到因人而异,文如其人。

(一)摆正位置。起草领导讲话和写作一般文章不同。写作一般文章是立自己之言,起草领导讲话是代领导拟言,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在具体起草过程中,要注意三点:其一,既然是代领导拟言,那么,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作者就要大胆地进入角色,敢于以“领导”自居,这样才可能写出领导的性格。其二,既然是代领导拟言,那么,就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阐述问题,避免讲什么就只想什么、讲什么就只顾什么、讲什么就说什么的毛病。其三,既然是代领导拟言,就要反映领导的思想和意图,不能随心所欲、自作主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颠倒位置,以“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领导。

(二)研究领导。要写出领导性格,就必须熟悉领导。要熟悉领导,就必须研究领导。其一,要研究领导的思维。代谁起草讲话稿,就要注意研究谁的思维,熟悉谁的思维,以便于在运用材料、分析和说明问题时与之相适应。其二,要研究领导的思想。领导的思想观点和工作主张,是起草讲话稿的重要依据,要注意研究和积累。途径有三:一是在日常交往和会议发言中,要注意积累和思考领导的口头语言,从中了解领导的思想和主张,并逐步掌握其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二是要注意研究领导的讲话及其起草或修改的其他文稿,从中体会领导的思路和观点;三是要注意研究领导在文件上的批语,因为它常常简明扼要地直接反映出领导对某些问题的意见和主张,对我们研究领导的思想大有裨益。其三,要研究领导的意图。一般来说,讲话稿起草之前,有关领导总要做些必要的交代,提一些意见和要求,只是有的具体一些,有的原则一些。但不管怎样,对领导同志的授意要仔细琢磨,认真领会,力求吃透,从中弄清领导的意图,弄清领导对文稿的具体要求和讲话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这是搞好讲稿起草工作的重要前提。其四,要研究领导的语言。用讲话人的语言表达讲话人的意图,是写作领导讲话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不然,讲话人就会感到文稿上写的不是自己的话。所以,代领导起草讲话稿,必须注意研究讲话人的语言特点,以便投其所好地运用他自己的话来写,甚至就连他的惯用语和点睛之语,也要尽量通过加工润色而用到文稿中去。这样既有利于体现领导的意图,又能较好地体现领导的个人风格。

第3篇: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汉英带稿同传;汉英无稿同传;译文准确性;听说时差(EVS)

中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06-02

在同传实践中,带稿同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即同传译员事先已获得发言文本并据此进行翻译。但有时会方未能提前拿到书面文稿而无法向译员提供发言文本,发言人照旧读稿发言,译员不得不做无稿同传;或者组织方在大会即将开始时收集到了书面文稿并匆匆交给同传箱里的译员,这时译员也只能粗略浏览文稿,几乎无暇进行查询和详细标注。上述状况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较为常见,不论是无稿同传或是准备欠缺的带稿同传,译员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那么,在上述两种传译模式下,译员的表现有何不同?带稿同传是否从各方面一定优于无稿同传?即使译员在会前几分钟拿到了发言文稿,是否一定要从头到尾对文稿进行视译?笔者将通过对两种传译模式下译文准确性和译员听说时差的比较研究,分析译员在欠缺准备的带稿同传和无稿同传中的表现,希望能够启发译员在同传实践中考虑不同的策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文献综述

1.Daniel Gile认知负荷模型。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不但要求译员所需的总体精力要小于可供给的精力总量,而且每一个环节上的精力需求也不能超过精力供给。总体精力供给不能满足总体需求时可导致饱和状态。例如译员可能因为想找一个最佳的表达方法,花过多的精力在前一句的语言产出上,而占用了后一句的听与分析精力。这种情况下,问题不是饱和状态,而是译员没能很好地协调各部分处理能力。[1]上述认知负荷模型是针对无稿同传而言的。从理论上来讲,带稿同传与无稿同传相比,除了译文产出和协调负荷两个环节基本相似之外,具有以下不同之处:①听力理解与分析负荷阅读理解与分析负荷。带稿同传译员除了从耳机中获取发言人的声音提示,还有手中的书面讲稿提供视觉信息,这可以减少记忆负担,也可削弱发言人口音、音响质量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②短期记忆负荷监听负荷。带稿同传译员在进行视译的同时,还需要监听发言人的讲话,注意发言人的进度,有无跳转、增加评论、删减文段等,以便及时做出调整。Gile的这种理论模式系统性地解释了译员在同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诱因(Problem Triggers),这些困难可能会影响译员的精力分配和表现。Gile把这种困难诱因分为两类:一是脑力要求增加,诱因如信息密集、专业性词汇较多,源语与目标语句式差异大或是其他不利的外部因素;二是信号脆弱,指由于语段短小简练,只要译员稍不留神就会漏译,例如数字和简短名字,也包括缩略语。

2.听说时差(Ear-Voice Span)相关理论研究。Roderick Jones(2002:72)提到,“在同声传译中译员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什么时候开始翻译,与发言人的源语要保持多大距离。一方面,需要等待发言人一会儿,以使译员能表达出有意义的信息;另一方面,译员等待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译员在整个发言过程内都在追赶发言人,有可能会丢掉重要信息。”[2]Jones总结的译员开口时机的最终原则就是“译员在从发言人那里得到足够的信息可以开始自己的句子后就开口”。他认为译员开始一句话时可能脑中会想到如何结尾,也可能在翻译过程中改弦易辙,但只要是忠实发言人的意思,而且前后一致就不是问题。另外,译员与发言人的开口时差应始终基本保持恒定,但译员也要灵活把握,根据发言人的节奏、风格、讲话内容以及一些特定的句法等调整时间差。最早的同声传译全过程模式是Gerver David提出的。关于译员的开口时机问题,Gerver(1976)指出大部分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表明译员的平均开口时间为落后发言人2~3秒。[3]有研究表明,65%~75%的时间是译员和发言人同时说话。[4]

二、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为某市副市长在一次大会上的致辞,音频为会议现场的真实录音,发言人语速中等偏快,无口音问题,偶有脱稿即兴发挥情况出现。材料中有一部分数字较为密集。本次试验对象为8名同年级英汉同传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均有在正式会议中的实践经验。笔者将受试者分为带稿同传组(4名)和无稿同传组(4名),带稿同传组译员拿到的是发言人的讲稿(不包括即兴发挥部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译文准确率比较与分析。所有受试者的译文准确率都比较高,受试者可以译出大致内容,尽管或多或少存在缺陷。综合看两组的平均准确率,发现无稿组的表现略优于带稿组,分析原因,一方面带稿组的优势减弱,因为提前准备时间只有5分钟,准备欠缺,同时困难诱因频发,官员发言句式较为书面化,句式框架较为复杂,给译员增加了阅读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无稿同传组译员来说,音频音效良好,发言人无口音问题,发言人语速偏快但仍在译员的承受范围之内,且发言人在发言过程中有数次停顿,这都缓解了译员负担。面对复杂句式,无稿译员倾向于抛开句子框架,抓住核心意思译出,正确率反而更高,译文也更易于理解。

2.译员听说时差比较与分析。带稿同传组比无稿同传组的平均EVS长约0.1秒,即无稿同传组译员相对开口更早,不过仅从EVS的平均值来看,这种差别微乎其微。但是不难发现,无稿组4位译员的EVS相对接近,方差较小,而带稿组4位译员的EVS有明显差别,方差较大,这也和译员的实践积累和记忆能力不同有关。

3.EVS与准确率相关性。5位受试者的EVS与译文准确率呈负相关,3位受试者的EVS与译文准确率呈正相关,负相关的数量略多于正相关,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译员EVS之间与译文准确率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性。另外,笔者在文献综述部分提到,Jones通过实验得出同传译员的平均开口时间为落后发言人2~3秒,而在8位受试者中,有5位的EVS都属于这个平均区间,有3位为4秒,略高于平均区间,所以说明所有受试者的开口时间都属正常,没有过早或过晚开口的情况。

4.数字阵准确率与EVS分析。8位受试者在数字阵(即数字较为密集的段落)的准确率均低于全文平均准确率,证实数字对译员来说是个很大的困难诱因。另外,8位受试者在数字阵的EVS均长于全文平均EVS,说明在这部分译员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处理每个信息点需要的时间增长,因而影响了下句的开口时间,导致该部分EVS都拉得很长,笔者在做笔录时也发现所有受试者在这个部分语速都有所放缓。同时多数译员都出现了信息点的漏译,因为正如笔者在文献综述部分介绍困难诱因时提到的,如果译员上句结束得过晚就可能导致下句部分甚至完全漏听,所以译员只能被迫舍弃下句。在准确率与EVS相关性分析中,6位受试者的EVS与译文准确率呈负相关,2位受试者的EVS与译文准确率呈正相关,这可以说明,数字部分的译员EVS与译文准确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在翻译数字密集的语段时,译员与发言人的开口时差越小,译文的准确率相对越高。基于此,笔者认为,译员在遇到数字密集部分时,应该及时调整翻译策略。基于受试者的表现,笔者总结出了两条比较实用的策略:一,尽量缩短EVS,至少是缩短对于数字本身的EVS,先译出数字再补充修饰成分;二,当数字比较大时,结合发言人的语速和译员的承受能力,译员可以选择将数字模糊化处理,尤其在数额较大时,做一下四舍五入影响并不大,甚至可能更加方便听众理解和接受,也大大减轻了译员的负担。

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汉英同声传译中,在缺乏准备的带稿同传和无稿同传两种模式下,译文的准确性和译员的听说时差有何差异,以及听说时差和译文准确性的相关性。发现带稿同传组的平均准确率略高于无稿同传组,平均EVS略低于无稿同传组。译员听说时差与译文准确性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性。通过分析数字密集部分的译文准确率和译员EVS,笔者发现在数字密集处,译员的准确率降低,EVS拉长,EVS和准确率呈负相关。

参考文献:

[1]Daniel・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1995.

[2]Roderick・Jones.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2002.

第4篇: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书面表达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题目,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该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图表、提纲等,应用所学知识将所提示的信息组成行文连贯、文理畅通、语言得体的文章。它不但要求考生有丰富的语言语法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复合型的题型。

它不同于命题作文,可以随意发挥;也不是简单的句子翻译。必须做到行文切题,紧扣中心思想,不漏要点,并且意思连贯,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六步法”指导学生应对高考英语书面表达。

一看要求定要点

审题是高质量书面表达的前提。第一要审文体。高考书面表达体裁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等。所以考生首先要准确确定文体。然后审格式。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的格式以书信、求职信、通知和看图作文等为最多,考生对这些文体格式都应有明确的认识,并熟练掌握。另外在开始构思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写作要求中的所有信息,确定好基本时态。特别要注意人称的使用。细读所提供的信息和要求后,最好把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要点写在草稿纸上,并标上序号,以免遗漏要点。列要点时,假如所给提示是图表,要从图表中找出需要表达的信息要点,特别是细节,如事件背景、人物表情以及图画中的汉字等。倘若有生词提示,一定要用上。以2013年3月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书面表达为例:

假如你是新华中学学生李华,在最近举行的市高中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某英语报社邀请你写一份稿件,介绍你练习英语口语的经验。稿件内容如下:1.树立自信,克服羞怯心理;2.多参加英语角活动;3.多看英语新闻(如CCTV-9)。注意:1.词数:120-150;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通过阅读题目要求,确定本文人称要用第一人称,文体为发言稿。那么本文的要点在题目中已经给出了:1.树立自信,克服羞怯心理;2.多参加英语角活动;3.多看英语新闻(如CCTV-9)。考生在稿纸上可以列出来了。

二思布局加谋篇

列出要点后,要思考本文的段落问题,即谋篇布局。可以看出本文要分三段:第一,提出分享经验这件事;第二,自己的一些做法,也就是本文的要点:1.树立自信,克服羞怯心理;2.多参加英语角活动;3.多看英语新闻(如CCTV-9);第三,总结性的话语。

三列用词和句型

谋划好了文章的段落以后,考生要根据每一段的要点,列出要用到的单词、短语及句型。如:本文的第一段要用到:Li Hua,would like to do sth. , share等。第二段根据要点要用到:confident, grasp every opportunity to do sth., find it+宾补+宾语, take part in, English corner, English program, not only … but also, 最后一段Practice make perfect.,reward,pay off等都可以上。

四组词句成语篇

列出自己要用的词句和句型后,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积累,把罗列的词、短语及句型连接成一段连贯的文章初稿。注意:考生要一段一段的在稿纸上进行连词成语篇。考虑完一段再进行下一段的行文研究。如:第一段就可以写出:I’m Li Hua from Xinhua Middle School. Now I’d like to share my experience in practicing oral English.但第一个句子如果写成I’m Li Hua who is a student from Xinhua Middle School.就有让人有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不要把简单的意思复杂化。

五改错误与润色

这一步是写好英语作文的关键。常见的错误主要有:1.单词拼写错误多,单复数形式不当,词性不分。2.常见词汇尤其是动词的运用错误,搭配不当。3.时态混乱,语态模糊。4.句子结构意识较差。5.出现大量的汉式英语。6.语言连贯性差, 缺少语言变换, 如句与句之间缺少衔接, 缺少逻辑关系。考生根据自己的初稿,进行认真的修改,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打动阅卷教师,获得高分的关键就是对自己文章的润色,使之文采飞扬。考生根据自己的初稿,要对文章进行润色加工。加工润色包括使用高级词汇、使用较复杂结构和使用恰当的连接词。

(1)使用高级词汇

①使用高级词汇要注意多实词少虚词。如good指人时可用以下形容词替换:kind,generous, selfless, brave, warm-hearted, sympathetic, honorable, humorous, smart, gentle等;good指事物或事情时可用以下形容词替换:great, fantastic, splendid, marvelous, excellent, wonderful, meaningful, enjoyable等。如第二段中就可以用上:confident, brave, make mistakes, make friends。

②要短语优先。多使用词组、习语来代替一些单词,以增加文采。如:We can no longer bear the way he speaks to our teacher.我们可以写成:We can no longer put up with the way he speaks to our teacher.

③要弃旧取新。写作中要恰当得体地使用高中学过的、较长的词汇。如: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at the weekend.我们可以写成: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have endless homework to do at the weekend.

④要避免重复。尽量使用避免过多地使用某一个单词,必要时选择使用其他恰当的同义词或词组来代替。上面的例子中参加可以用:join, take part in, participate in等。

(2)使用较复杂结构。

①名词性从句: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have confidence and bravery.

②使用定语从句:I also find it of great benefit to take part in English corners, where I make many friends.

③使用倒装句:Through this channel, not only am I kept informed of the current events going 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 also learn the standard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by repeated imitation.

④改变句子开头的方式:Some English programs like CCTV-9 contributes to the progress in my speaking ability.

⑤通过整合,使几个意思松散的句子连接起来,使表达更准确、得体、简洁、灵活:I seize every opportunity to speak, not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which may embarrass me.

(2)恰当的连接词,使文章有“英语味” ,上下衔接自然。可以使文章衔接紧凑,有“英语味”的一些关联词

①表示对比的连接词:on the contrary

②表示时间的连接词:in the meanwhile,afterwards, eventually,in the end,

③表示顺序的连接词:first of all, to begin with, last but not the least

④表示递进的连接词: what is more, in addition

⑤表示原因的连接词:due to, thanks to, owing to

⑥用于总结的连接词:on the whole, in a word, in brief,

⑦表达个人观点的短语:As far as I’m concerned, in one’s opinion/ view

第5篇: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一、强化“母语”意识,注重传统继承

语文课程改革应该是“中西教育理念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真正做到了“贯通传统,修正西方教育观念”。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前言”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表述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修订稿”把它改成“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修订稿”明确地强调了语文教学之于民族精神培养和民族力量凝聚的重要意义。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实验稿”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修订稿”把“植根于现实”改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这样,就纠正了我们前期对传统教学的“短视认识”,对语文学科本位开始有了理性的回归。

“实验稿”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增加“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些变化明显让我们看到: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凸显。

二、课程内涵丰厚,操作弹性强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语文课程“教学建议”为例,“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修订稿”则表述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这些都体现了“修订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

在语文教学“评价建议”中,“实验稿”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修订稿”增加了:“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扩展了评价主体范围,拓宽了评价视界,从而更有力地保障语文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程建设”中,“实验稿”指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修订稿”改成“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这样使语文课程建设的目标更明确,方法更有可循性,同时,在实施机制上也体现出可操作性和灵动性。

三、学科定位合理,切合教学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识字量、低年级写话等目标,其指向偏于“优秀生”标准。例如,关于“识字与写字”,“实验稿”指出:第一学段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对此,“修订稿”作出修正: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修订稿”较大力度地降低“标准”,并且继续顺应了学生“多认少写”的识字写字的学习规律。我们都知道,“课程标准”面向的是包括“优秀生”“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是“整体意义”上的标准,不能以偏代全。拿“识字与写字”来说,在同等教学背景下,“优秀生”并非不可以在整体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深化和提高,因为“课程标准”的规定应当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

在“阅读”的规定上,“实验稿”在第一学段规定:“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首先,应该看到,有声朗读是渗透情感的有效途径,其次,也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成人可以默念文字进行记忆,学生们却往往要编成歌谣来吟唱记忆,即是这个道理。“修订稿”把“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调到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顺应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了教育规律,并且,其表述也是恰当的:“初步学会默读”。

再如,“实验稿”在“阅读”评价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修订稿”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这样,对“阅读”目标的阐述就更加全面、深入了。

“实验稿”在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其中,“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表达生硬。“修订稿”是这样表述的:“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这样表达显得更妥帖、自然。

“实验稿”在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出:“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显而易见,这种生硬的规定容易造成教师的误读,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习作的压力。“40分钟+400字”既是高要求,也有对“字数”与“质量”顾此失彼之嫌。“修订稿”的规定则是灵活而易于理解的:“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科学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策略,“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修订稿”则增加有关“学习方法”的表述,成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修订稿”还在识字教学建议中增加:“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中,我们也看到培养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

第6篇: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1.语法正确。用于学术交流的科技论文不同于聊天,语法正确是科技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比如,句子要有主、谓或者主、谓、宾。虽然这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稍不注意,就出问题。一个学生投到某刊物的文章,开篇第一句是:“通过对湖南X的系统采样,运用Y分析技术,对X进行了Z等的分析”。我多次将该句改成“本研究对湖南X进行系统采样,利用Y技术,对Z等进行了分析”,学生没有改过来,就投出去了。2位审稿人也没指出来。校稿时,我2次修改,编辑也不采纳。最后定稿时,编辑要求我作为通讯作者对全文把关。我将此作为第一个问题列出来,编辑有点不耐烦,专门来邮件:“稿件最后定稿,只修改原则性的问题”。意思是这样的问题就不要改了。我立马回复:“文章可以不发,开篇第一句没有主语的句子不能不改”。到这时,编辑老师才将这句话改过来。不知我这样是否太较真、太迂腐?但我认为,没有主语或者谓语的句子是明显有语法错误的,不是科技语言。

另外,语法要求还包括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其他很多方面。如“H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且多样的省份,形成机制复杂,防治难度大……”的语言表达,就写得太随意,第一句的主语与后面带逗号的句子应该不是同一个主语,但形式上逗号后面的主语应该是“H省”。这样,逻辑上是不通的。所以,科技语言的语法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

2.使用简单句和陈述句。学术论文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学术论文一般是对科学事实、材料信息等的描述和表达,是对科学分析的陈述、讨论和逻辑推理,是对科学结论、认识的总结和提升。这就要求科技论文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因为尽量使用简单句、陈述句,才方便读者阅读、理解。一般单个句子不宜太长,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不宜过多,疑问句、反问句尽量少用。

3.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洞表达。科技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一般自然科学的论文,由引言入题后,就是事实(现象)描述、分析和讨论,然后就是结论。整个过程的逻辑关系,就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得到科学认识。文章的语言应符合科技论文的这个特征和要求。不宜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如某学院在介绍自然地理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时,有如下一段文字表述:

“自然地理学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是把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现代自然地理学着重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及其响应体系。尤其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笔者认为这段文字不但脱离事实、空泛,而且漫无边际、不很靠谱。让人读后,很难获得该学院该专业的任何具体信息。介绍了等于没有介绍,甚至还不如不介绍。

4.逻辑性强、条理清楚。科技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强的逻辑性,经得起推敲。即陈述的事实、分析的问题、论证的理论原理、得到的科学结论等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所以,语言表达也应十分注重逻辑关系。比如前面一句是“(激光)根本穿不透(雾霾)”,后面接着一句“如果激光武器的作用距离是10公里,有雾霾的情况下一下降到1公里”。前后逻辑关系相矛盾。再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学者对XX进行了XX研究(张X,1987;姚X,2005)”。这里引证参考文献,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这样的细节问题,稍作思考,就可以避免。

另外,语言表达的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不但逻辑关系明显,还要条理清楚。比如在表述某风化剖面主元素含量特征时,文章中一会儿“自上而下,元素A含量增高”;一会儿又“自下而上,元素B含量降低”。这样缺乏条理,让读者读起来很费力,也不便于自己总结有关规律性的认识。值得注意。

5.语言表达力强。科技语言表达力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十分精炼,二是表达准确。诚如涂光炽先生(我国地球化学创始人)所言:“文字要言简意赅”(给地化所题词的最后一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要十分珍惜使用文字,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第7篇: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第8篇: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1、首先需要写一个标题,简略一些就写《发言稿》,具体一些就针对发言内容命名一个较合适的来做为标题。可以在标题下方写上自己的署名。

2、正文中,第一段最好做一个简要的自我介绍,点名发言的中心。然后下面最好采取分点论述自己的观点,使发言稿的条理清晰。

3、结尾部分做出总结,表达自己对听众的感谢就可以了。下面图片中是供给大家参考的模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段考总结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情景再现;播音主持;主持风格

一、引言

播音主持人将文字转换为声音的过程中体现了声音的魅力。情景再现作为一种常见的播音主持技巧,能够丰富节目的情感,优化节目效果,为此,播音主持人在播报信息时要使用情景再现,通过做好准备工作,围绕稿件来突出演讲的重点内容,进而提升播音主持节目的质量。

二、情景再现运用在播音主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遵从播讲的目的

播音主持人要了解情境画面的主次关系,知晓稿件的重点及次重点,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才能够把握稿件整体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件事物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看法。因此,播音主持人不可见字生情,要以播讲目的为标准,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要以稿件的完成质量为审核标准,而不是情感投入。

(二)突出演讲的内容重点

情景再现是以稿件内容为基础,播音主持人通过联想进行加工再创造的一个过程,播音主持人在情境中,要抓住演讲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补充。如果仅仅是补充说明,演讲的意义就无法体现出来。

(三)围绕稿件来进行情景再现

出色的演讲和优秀的稿件息息相关,主持人在联想稿件时,要保证联想画面是动态的、有联系的,同时,在播音主持中使用情景再现还要依据稿件的自身内容,不可随意发挥,确保内容、目的、陈述方式都满足稿件的要求。

三、情景再现在播音主持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一)掌握播音主持的基本功

1.增强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基本功的关键,播音主持人除了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播音主持人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将新闻内容深入浅出地传达出来,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2.注重经验积累。广播主持人还要不断积累经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演讲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发音清晰、语言流畅,其次要有稳定的发挥,保证节目的整体效果,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现场磨炼,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不断进步。3.正确的自我定位。播音主持人还要找准自我定位,准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将受众放在第一位,将自己摆在和受众平等的位置上对话交流,不可定位过高,避免成为说教式语言,也不能没有主见,姿态过低。总之,播音主持人和受众要保持地位平等。

(二)做好情景再现的准备工作

情景再现的准备工作是播音主持人细化稿件的内容、分析稿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将稿件所蕴含的文字信息转变为声音元素,然后根据文字信息、联想情绪,采用对应的声音元素进行播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来完成:1.播音主持人要将稿件内容作为参照,掌握稿件的主题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划分,把握重点,在脑海中形成稿件的基本框架,然后根据情境分析应采用的播报演讲风格,或严肃,或轻松,来更好地传达稿件内容。2.将稿件的中心内容作为依据进行情境联想,通过将稿件的内容和图片相结合,在脑海中事先演练,并结合上下文需要表达的思想及内容选择合理的场景,进而形成类似于电影的系列相关画面。3.将所设置的情境作为参考,确定播报稿件时应该选择的情感,想象自己就是当事人,但也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事件,做到感同身受,进而激发自身的情感,获得更多的画面感和现场感。

(三)将情景再现传递给受众

在播音主持时,使用情景再现是为了提高节目的内涵与可信度,增强节目的张力和表现能力,因此,只有将情景和情感全都传递给受众,才能够提升播音主持节目的质量,赢得良好的口碑。具体来说,情景再现的传递和准备工作具有很大差别。在准备阶段,情感体会和情景再现都是为进一步传递信息作铺垫。与准备阶段不同,播音主持人在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时,播音的连贯性是最重要的,在播音主持时不能给受众停顿感,这容易使受众产生厌烦感。因此,在准备阶段,播音主持人要深入了解稿件的内容,明确播音的重点,做好层次安排,保持头脑清晰、情感稳定。在实际播音中,相应的文字刺激会产生强烈的连锁反应,进而激发情景再现,使得播音主持不丢失情境准备工作这一基础。

四、结语

将情景再现运用在播音主持中,能够优化播音主持节目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播音主持人要细化情境的情感,深入挖掘稿件蕴含的细腻情感,通过观察受众体会的情感进行情景再现。同时,广播主持人掌握丰富的知识能将信息深入浅出地传达出来。播音主持人使用情景再现来提升节目的质量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