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本分析范文

成本分析精选(九篇)

成本分析

第1篇:成本分析范文

成本效能是指企业通过成本耗费所形成的价值与所付成本的比值。它是衡量成本使用效果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效能=产品价值/产品成本

传统的管理会计把产品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揭示了产量与成本总量的关系,这种习性一般被称为成本数量习性,以此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法”,我们从中得到的结论是: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不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减少,产品单位成本相庆减少,只要产品的单位售价超过单位变动成本,即贡献毛益大于零,扩大产销量就能获利。成本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产品单位成本越低越好,要不断扩大产量,通过单位产品固定成本的降低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

成本效能理论认为成本效能习性也是成本的一种状态,它通过对企业的成本剖析,将成本划分为基本成本和效能成本。基础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通常的。原有的情况下耗费的成本,如上例中甲公司的单位成本20元即为基础成本;效能成本指企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为改进产品质量,增加或调整产品功能、改进产品设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功能、扩大产品知名度所花费的成本,如上例中乙公司改进款式、包装所花费的成本。效能成本虽然使单位产品成本在基础成本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它却能通过增加少量成本支出形成更大的价值,如上例中乙公司单位产品仅比甲公司多支出10元效能成本,但却可以形成20元的增值价值,从而使乙公司单位产品盈利达到20元,而甲公司仅为10元。因此,企业应更加关注发生的效能成本及其带来的效益。成本管理的中心思想是注重成本支出与其创造价值的比较分析。

成本效能习性通过成本使用于不同部分、不同目的的分析,揭示了成本与质量、功能和效益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对于我们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效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相比,成本效能分析体现了以下方面的创新:

1.成本管理的思想创新。

传统管理会计的思想是增加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以使产品单位成本下降。这是一种单纯地降低成本思路,是成本管理的初级形态。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关心已从

数量上转向更加关注质量、外观、花色、功能、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相应地企业的生产也要从数量增加向产品功能、花色、外观、质量等方面转变,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是买方市场大多数产品生产的特点,单纯地依靠产销量的增加降低成本越来越困难。成本效能理论给人们一种创新思路:从单纯地降低成本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转变,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来指导决策,这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

第2篇:成本分析范文

项目成本分析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步骤和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借助一定的方法,通过对项目成本的收入和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和各个要素的组成进行分析,以寻求和探索项目成本的有效降低手段和方法的过程;离开此项工作,就谈不上科学的成本管理,也就谈不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成本分析的目的及原则 项目成本分析,就是利用系列统计资料,将合同预算、施工预算、计划成本与实施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利用一定的方法,分析成本盈亏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寻找降低项目部施工成本的途径,减少不合理消耗,达到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了解项目部当期的成本运行状态; 2.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寻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3.强化管理手段,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成本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找出盈亏原因,改善管理,因此,从成本分析的角度出发,在成本分析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实事求是的原则。成本分析的目标是寻找盈亏,如果蓄意掩盖事实或用虚假搪塞,则势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不管是成绩还是失误,都应当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并用“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地评价。 第二,定量分析的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比较,定量分析对成本的评价更精确,更领人信服。因此,要多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第三,及时性原则。成本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及时。 第四,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月已经发生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成本,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月的成本数据。 第五,为施工生产管理服务的原则。成本分析不仅揭露矛盾,而且要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为项目部共同的事业——施工生产顺利进行而服务。 项目部需要建立规范的严格的月度成本分析制度,把月度成本分析做为总结成本管理业绩、改善和深化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 一系列成本报表完成后,由财务部长进行收集汇总,然后要经过经营副经理审核确认,并把概况信息通报项目经理。 成本分析活动一般采用会议讨论的方式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专人专项进行分析,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或书面会谈记录,提交经营副经理确认,最后项目经理审核并存档。成本分析会要求成本分析小组成员全部参加,项目经理主持会议,每次召开项目经理必须参加。 成本分析会的组织 成本分析会的准备工作:各业务口负责人,按经营副经理的组织,每月27日把相关表格准确、及时地填写完毕,并就结果数据形成自己的初步分析,最后交财务部长汇总;汇总后交经营副经理审核,并由经营副经理把初步分析的结果通报项目经理。 在成本分析会上,业务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步:项目经理落实上次成本分析会的问题整改情况。 第二步:分析本月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月度工程洽商统计分析数据等,此项工作由工程部长负责汇报。 进度计划完成情况表的主要意义在于:统计项目是否完成了月进度计划,特别是就未完成情况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落实整改;此项工作将涉及到系列相关成本数据的统计、计算和分析,比如预算收入、计划成本等。 月度工程洽商统计分析表主要意义在于显示项目在本月期间的工程洽商情况。 第三步:施工产值完成情况、月度经济洽商统计分析、工

第3篇:成本分析范文

我公司从2008年开始推行标准成本分析法,进行了量化,明确了责任,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年即提升效益100多万元。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技术方法测定不同产品的标准成本,其中包括各种原材料单耗、原材料单价、单位工时、单位工时能源率、单位工时制造费用率等指标,得出产品标准成本,并以此为分析、比较的基础。

2.每个月出完报表,成本员给公司领导报送当月的成本分析报表,找出成本变动项目,并指出是量差还是价差,量差多少,价差多少。另外,成本分析不一定非要等到月底,很可能是这一阶段的产品生产完,我们就将这几天的产品耗费的原料、工时等数据统计出来,用来评价这一阶段的生产情况。3.差异分析,单位高层领导根据分析情况约谈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关分析。具体差异分为以下几方面:

(1)直接材料差异分析。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主要是考核生产部门。就我们单位而言,由于直接材料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要达到60%~70%,而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又基本不可控,所以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我公司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这也是我们考核生产部门的重要指标。材料成本数量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很多,比如:操作人员粗心,参数设置错误,幅宽设置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原材料浪费严重;或者设备故障,产品有划伤;或者设备擦的不干净,产品有脏印等原因,使产品单耗提高,产生正的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但有时多用料并非生产部门的责任,如购入材料质量低劣,使用料超标。对此,成本员要明确是哪个生产环节造成的原材料浪费比较多,然后,在相应的在这个环节,检查该品种产品的生产情况,查找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生产环节脏印,使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是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原料浪费等等。但有的时候问题原因要向生产上游环节追溯,比如,分切环节显示浪费多,对本环节的该品种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具体原因并不是分切过程中切偏,或者是误切,而是源于上游环节问题造成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据此追溯分析,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从而明确责任,同时此结果也作为业绩考核依据。找到具体问题后,相应部门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避免同样的问题继续出现,继续造成浪费,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成本。仅此一项在开始推行的当年就降低成本170.33万元,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可见标准成本分析法所起的巨大作用。

(2)能源差异分析。能源数量差异主要考核生产部门,对比同行业其他单位,我单位能耗非常高,因此,控制能源费用对于降低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一方面引进了一批新型节能高效生产设备,及时淘汰了一批落后的高能耗的设备;另一方面,制定单位产品耗能标准,这样我们既可以将指标层层分解,使工人知道生产这个品种的产品一个小时最少要生产多少正品,使岗位工人做到目标明确,又可以在月底成本分析时便于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比如有一个月的能源数量差较大,进一步分析是用水数量超标,后来经过有关设备部门反复查找,终于发现了一个非常隐蔽管道漏水,从而及时修好了管道,既避免了浪费,也及时排除了生产中的隐患,保证了生产安全顺利进行。能源价格差异是反映能源价格的指标,这方面基本上不可控,但我们可以利用电价分时段单价不同这样政策,尽量在低电价时多生产,高电价时少生产。

(3)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指总的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数的差异,它跟产量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只考虑总数就行。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制造费用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产能不足给产品成本造成的影响。4.标准成本管理法的顺利实施要有有效的奖惩机制做保证。标准成本分析法为单位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而标准成本分析法的顺利推行必须要由有效的奖惩机制作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对干的好的部门和工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才能使工人有动力,才能保证这个管理体系实施下去;只有对干的不好的部门和工人给予适当的惩罚,才能保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当奖惩制度需要区分责任时,标准分析法就要细化分析,为奖惩制度做数据支持。

二、结论

第4篇:成本分析范文

【摘要】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酒店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成为困扰酒店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新的视角指出,酒店业应转变成本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本量利分析为手段进行成本决策,努力提高成本意识,进行全面成本管理。

【关键词】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成本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中,酒店业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转变酒店业成本管理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主导的新思路

所谓成本功能价值是指成本支出所获得的功能或效益与其成本的比值,该比值越大说明成本功能价值越大,成本支出越合理也越有必要。这是价值工程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酒店业成本管理是以抓好企业是否勤俭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支出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的成本管理要点可简单归纳为减少支出以降低成本。这是对成本理解的狭隘观念。当前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损害顾客合法利益。有一些酒店尤其是规模小、档次较低的酒店选择了舍本逐末的做法。它们随意取消服务项目甚至减少客房用品的标准性配量,采购原材料时以次充好或者在食品加工中减少配料定额等。这些短期行为最终会使酒店企业丧失信誉丢掉市场。二是降低客房用品质量。为了迅速降低成本,有些酒店尤其是流动资金不足的酒店往往喜欢在客房用品、餐具上“打主意”。采购时,不是借助科学的市场调查购买质优价廉的商品,而是试图用低价采购低档用品,以降低成本,如某些信笺、服务指南等低值易耗品早已过时,却不及时更新,影响了酒店的形象。三是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致使设施设备运行失常造成客户不满,甚至提前报废,最终影响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四是刻意压缩正常的营业费用。大型酒店的营业费用一般有25项之多,除了工资、折旧、大修理费、水电费、物料消耗等大额项目外,还包括宣传促销、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等多种费用。在不浪费的前提下,上述费用的支出都是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而不能随意削减,不少酒店经营者由于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偏偏采取了这种不明智的行为。因此,现代酒店业应树立成本功能价值观念——从产出看投入、从效益看成本的新思路,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与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酒店成本管理应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成本效益观念来看待成本管理及其费用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即努力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确定成本是否合理时,需要对其提供的功能或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即功能或效益与成本的比值最大化。只要企业的高成本投入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是可取的。价值工程分析原理说明,“合理的成本支出”与“单纯减少支出”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合理的成本支出”不只是简单地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功能/成本比值最大化理念指导酒店成本费用管理,以最合理的成本投入创造出高质量、高功能的产品与服务。例如,某一家酒店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果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比如,提供更好的会议设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这一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设计及装修改造成本,但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大大提高酒店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酒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功能价值理念的。又比如,一项节能措施的推广,虽然要增加一定的投入资金如更换节能灯泡,购买余热回收处理设备,但这能使酒店的能源成本得以降低,同时也具有社会效益,那么,这种投入与支出就是值得的。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酒店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或品牌都需要增加相应开支,但能提高酒店运营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再比如,酒店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以使企业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等等,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是“花钱是为了使企业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是为了更多地赚钱”,这就是成本功能价值理念的体现。

二、拓宽成本管理途经,以本量利分析为手段的新路

所谓本量利分析是对企业成本、销售数量、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可以用它来分析酒店业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任意给定的客房出租率下,酒店预期利润会是多少?在下一个年度客房销售额必须增加多少时才能弥补固定费用或其它增加的必要费用,且能达到预期利润?客房出租率达到多少时才能实现预定的利润?如果客房价格变动、变动成本上升或固定成本增加的话,将会对利润产生什么影响等等。本量利分析为酒店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即理论上,酒店的营业利润(经济效益)是其成本的函数,酒店在预测效益时,应从成本角度出发,考虑怎样保证必要的成本支出且能使成本最合理化,达到最佳点,也就是上面谈到的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去满足期望达到的效益。下面以如何定房价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一家酒店有300间客房,年固定成本为3000万元,期望年目标营业利润(所得税前)为800万元,假设每间售出客房的变动成本是50元/间/天。假设经过市场综合调研后出租率大约在70%左右,即一年按售出8万间客房计算,那么这家酒店该如何定房价呢?

根据本量利方程式:TR=Q(p-v)-F有:

p=V+(TR+F)/Q

其中:TP——(目标)营业利润额(所得税前);Q——销售量;F——固定成本;P——单位销售价格;v——单位变动成本。

代入方程式后计算出这家酒店房价应定525元才能实现营业利润目标。由此看出,客房价格是受酒店的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目标营业利润及销售数量的影响。方程式中的四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

在上例中,首先确定了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预期目标营业利润,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客房的销售价格。因此酒店在制定客房销售价格、出租率以及餐饮定价政策时,不应该单纯考虑市场因素、竞争对手因素和自身外在条件因素,而应首先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以确保达到最佳收益状态,由此反映出本量利分析中体现出来的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在分析酒店成本时,一定要深入了解酒店成本的特性,只有熟知其特性,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它、控制它。通常酒店的成本有固定成本,其中又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成本。所谓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与提供商品和服务能力有关的,对经营能力有约束力的成本。对于饭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与提供客房能力有关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照明费、取暖费、财产税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它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基础。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上需要确定的成本,是受管理者短期决策影响的成本,如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受管理决策的影响;二是与约束性固定成本相比其预算期较短,通常为一年。对于酒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不能采用降低总额的措施,只能着眼于合理利用客房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相对降低其单位分摊成本;而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可在不影响酒店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这部分支出。另外,还有阶梯成本如客房或餐饮主管的工资就是典型的阶梯成本。如一个客房主管能监督的客房服务员人数假设最多不超过15人,则酒店就必须增加另一个主管来监督增加的更多的服务员。还有混合成本,如一家酒店委托管理公司管理会发生基本管理费和奖励管理费以及特许经营费,而奖励管理费及特许经营费在收取方式上往往采用阶梯或特定方式,有固定的部分,也有达到一定效益则提高比率的部分等。

对酒店的这些成本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其特点。只有深入分析了解其特性,才能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发现,成本控制是多方面的,如价格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成本,意味着需要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这就要求企业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与相关部门沟通,帮助他们分析怎样合理控制成本使成本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如不断地改变菜系,利用酒店业的“菜单工程”管理方式使菜品价格的提高尽量无弹性,而客人也非常愿意付出等等,让他们顺着这条思路去想办法、挖掘潜力。

三、树立全面成本管理观念,以提高成本意识为理念的新思路

酒店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现成本管理中的“三全性”,即全员、全面、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组织、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酒店成本管理应从以往单纯的经营成本内容,扩展到酒店广义的成本项目内容,要涵盖酒店全部成本费用,使酒店成本管理内容更具全面性。对酒店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使酒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不仅局限于节约、节省、单纯降低,而且要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管理方式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感觉、满意程度。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对在建酒店,在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工程分析。一座建造很豪华的酒店未必是一家适合酒店经营或经营很出色的酒店,因为它的设计功能未必是最适合酒店经营所需求的。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结合到酒店业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等。优秀人才的储备、骨干力量的培养、员工的培训等,应作为酒店企业考核总经理业绩的重要方面。

三是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如酒店改造需要做可行性研究,需要发生设计费、考察费等,如果单纯考虑成本,选择的专业机构不熟悉酒店行业,那么做出的方案可能就不是最佳方案,实际上造成了浪费,发生了不必要的损失。反之,酒店选择了一家专业机构,虽然可行性研究费用及设计费看起来高一些,但改造后的效益会给酒店带来预期甚至于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笔钱就花得值。

四是酒店应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酒店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五是在酒店内部形成员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企业的成本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驱动。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在酒店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因素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或单纯奖励的传统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酒店业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效益增减的关系,以提高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选取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决策方案。酒店业应进行成本形态分解推广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经营决策,采取最佳成本控制策略;同时酒店应努力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实施系统的全面成本管理以提高酒店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成本分析范文

资本成本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旦理解错误或是计算错误,都将导致项目的决策错误,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然而现行资本成本概念的界定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从表面上看,企业在实际使用资本时是先将其转化为货币,然后进行投资或购买实物资产等。从这一意义上讲,外在形式上资本与资金可以统一表示为货币,因而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似乎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从深层次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内涵的不同

西方财务理论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tsprojectinvestmentinordertomaintainitsmarketvalueandattractneededfunds(为维持其市场价值和吸引所需要的资金而在项目投资时所必须达到的报酬率)”;或者“Thecostofcapitalis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nvestmentinordertoleavesharepriceunchanged(资本成本是企业为了使其股票价格保持不变而必须获得的投资报酬率)”(LawrenceJ.Gitman,1991)。可见,资本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报酬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投资项目的风险补偿。

MM定理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任何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而是取决于将其预期收益水平按照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进行资本化”。这其中的“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指的就是资本成本。

然而理论界和实践中,资本成本往往被理解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成本,即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对资金成本这一概念的描述,而非资本成本,反映出理论界和实践中对二者的混淆;资金成本的概念仅是基于表面上的观察,是从资金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的是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并没有充分考虑资金投入者的回报要求。

对于资本成本含义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根据《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定义,“机会成本就是对大多数有价值的、被舍弃的选择或机会的评价或估价。它是这样一种价值,为了获得选择出来的对象所体现更高的价值所做的放弃或牺牲。”在企业实践中,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某一企业或项目,就不能再投入另一个企业或项目。由于投资于此项目而丧失了投资于另一个企业或项目可获得的潜在收益,这就是投资者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不应低于其机会成本。而投资者的报酬率对企业来说,就是资本成本。可见,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例如,某公司有A、B两个项目,A项目的报酬率是11%,B项目的报酬率也是11%。该公司为如期进行项目投资,与银行达成了贷款500万元的协议,利率为8%。在这种情况下,若该公司选择了B项目,则对其进行投资收益评价时的适用资本成本应是被放弃的A项目的报酬率,即11%,这是选择B项目进行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被选择的投资项目不能提供11%的报酬率,就必须放弃这一项目。在B项目投资收益的评价中,虽然贷款利率对企业利息费用有影响,但它对项目决策来说是非相关因素。第二个层次,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要求报酬率的高低,而这又取决于企业投资项目风险水平的高低,即资本成本归根结底是由投资风险决定的,而不是由融资活动决定的。

三、风险考虑的不同及其在计算公式中的具体体现

从二者使用的不同期限看,资本一词在这里与资本市场中的资本一词是相通的,是指为公司的资产和运营所筹集的长期(大于等于1年)资金。从资金成本定义对资金筹资费和占用费的强调可以看出,我国理论界的资金成本其实相当于西方财务理论中企业发行的短期(小于等于1年)融资工具(即货币市场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等)的成本,与资本成本具有不同的使用期限。

由于使用期限长,资本资产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即风险,并且其长期性又决定了资本资产的风险要大于货币资产的风险。货币资产由于期限短,其风险可以忽略,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筹资费用和占用费用来对其定价。而资本资产的定价则必须考虑风险的大小。西方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报酬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普通股为例,在资本成本计算中,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通常包括资本资产估价模型(CAPM)、债券收益率加权风险报酬率和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等方法。而资金成本的计算通常仅简单表示为用资费用与实际筹资额之间的比率,没有体现风险因素。

四、二者混淆的不良后果

(一)不利于资本的合理使用

由于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仅是从融资者角度出发,因此资金成本必然小于已考虑风险的资本成本。若以资金成本来代替资本成本,即用资本使用者决定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来计算属于资本提供者的企业价值,在实践中会高估项目的净现值,导致投资过度和资本浪费。我国曾经出现过的投资过热现象也与此不无关系。特(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别是在当前依然存在严重的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加大资本使用者处置所筹集资本的自由度,并且认为这一处置过程和投资者是无关的。

(二)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对债务融资而言,债务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对股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要遵循“啄食顺序理论”,即公司偏好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偏好低风险的债权融资,发行股票则是最后的选择。这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债务成本往往低于股权融资成本。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而在我国,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都偏好于上市募股融资,而上市公司则配股积极、增发踊跃。由于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较弱,上市公司分红派息压力较小,外部股权融资成本成为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因此国内债务融资的顺序明显排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其比重占绝对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资金成本的概念来解释资本成本,即资本成本被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则容易使人忽略了那些成本形式不明显的资金使用成本如权益资本的成本,导致了管理者认为权益资本成本为零而忽略了使用权益资本的效率,并在筹资方式上放弃债务筹资,一味地通过发行新股或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的各种资金需求,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难以优化。

(三)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市场参与者具有强烈的资本成本意识,投资者能够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在投资者具有强烈的资本成本报酬意识的条件下,其所要求的资本成本对于公司管理者就具有了硬约束性。如果公司管理者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实际支付的融资成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达不到具有同等风险的公司的资本成本,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股东就可以利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东大会上否决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用脚投票”,在股票市场上出售公司股票造成该公司股票市值下降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对公司管理者的有效约束。这样,公司的实际股权融资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将趋于一致,同时,公司的债权融资成本也将与债权资本成本趋于一致。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股权资本成本要比债权资本成本高出一个风险溢价部分,由此股权融资成本高于债权融资成本,公司融资自然应首选债权融资。然而,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不能很好地约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就会小于其股权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获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为零,从而使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

五、结论

综上所述,资本成本作为企业取舍投资机会的财务基准;作为企业根据预期收益的风险变化,动态调整资本结构的依据;作为资本市场评价企业是否为股东创造价值、资本是否保值增值的指标。资本成本应从资本的提供者即投资者的角度提出,它体现的是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对资本风险报酬的尊重,而资金成本只能反映企业单方面的融资成本。在我国财务理论界应使用资本成本的概念,即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报酬率。

第6篇:成本分析范文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集中体现,其根本的思想是在成本形成的过程中,使开发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与项目施工所创http://造的价值的经济表现偏差在控制的范围之内。目前,虽然大多数企业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体制,从整体的角度有效的组织成本。在企业正式投产阶段,明确成本控制的内容以及原则,从项目招标,施工到结算阶段,对与成本控制存在交集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控制,对于企业管理走向正规化,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的积累具有积极的作用。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多数企业往往受合同约束一味急功近利,追求工期以赢得企业的信任,缺少必要成本管理,使得工程间接投入以及可变费用处于超支的水平。对于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规整,具体表现在没有形成完成的成本控制模式。多数企业往往将成本控制的任务归结于成本管理主管而非施工项目经理的层面上,这种转移欠缺科学,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成本控制体制的不健全。另一方面由于工程的设计方与施工方往往不是相同的,两者的经验与信息量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从而会出现施工与设计之间脱节,虽然条理分明,但是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例如设计方对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并没有被施工方所领会,或者对于设计者本身而言,没有实地施工经验,错误的设计了违反现场施工成本控制的楼体格式。利于甲方的控制方案未必对乙方行之有效,最终导致材料以及人员的挤压与浪费。wWW.133229.coM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这些施工企业大部分都是沿袭比较落后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在其内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净值分析法,责任成本控制法以及费用偏差分析法,在这个过程中,净值分析方法评价的指标仅仅停留在三个值水平,覆盖面不够,而费用偏差分析评价的标准则主要来源于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偏差来实现整个水利项目成本的控制,就其本质而言,虽然都是针对偏差产生的原因来采取实际控制措施,但是由于评价指标的制定来自于企业自身,因此标准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施工过程本身就具备不可逆性的特点,而原有模型主要是依据成本落差出现后进行的弥补措施,其实用性存在质疑。采用责任成本控制的方法来实现目标成本的分解能够很好的将成本追溯到成本发生的对象,对于内部责任问题具有很好的解决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实现的前提背景是企业内部存在明确的经济责任体制以及会计制度,这种要求对于我国大部分的水利工程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实现阶段,因此对于一个水利工程管理企业而言,完善的成本控制预案对于他们只是一种奢侈品。

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对比一般的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水利工程施工存在很大出入,首先,水利工程建设大多都是发生在比较偏远的地区,物质运输存在很大不便,并且外界环境对于整个施工过程影响较大,而且参与建设单位比较杂乱,对于成本控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且国家对于水利工程质量要求以及工程使用寿命要求较一般工程而言高,其质量问题与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是相互挂钩的,高质量的工程必然会引发较高的投入。水利工程施工具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施工的复杂性,由于地质环境比较恶劣,加大了施工的复杂度以及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进一步使得整个施工项目管理复杂。国有企业作为施工企业对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些弱点,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大部分投入都来自国家,成本控制观念没有形成。

3.成本管理的原则以及内容

成本控制要求管理者要善于洞悉市场的变化,预测各种人力材料的发展趋势,并从中挖掘出各种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策略。其基本的原则是成本最低化的原则,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对于贯穿项目从施工到项目完成阶段,进行全员以及全局的控制。控制的内容主要在于直接成本的控制以及间接成本的控制,由于项目本身运行的环境并非一直处于理想状态,涉及环境以及工序变化的问题,政府或者社会团体有可能对于整个施工进行干预,从而造成设计施工之外的额外成本,另一方面,直接与整个项目联系起来的材料,人员机械设备的成本都是成本管理需要考虑的范畴。对于成本控制,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并逐步进行细化,用来指导整个成本控制的过程,可以考虑将控制计划拓宽到每一个参与的人员,形成实施,检查与处理的成本控制循环体系。

4.成本管理的策略

4.1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在工程投产初期,进行施工方案的审查与优化,对于设计部提供的若干个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从中选出一个切实可行,在施工期限以及质量满足的条件下,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的方案。在方案选定之后,应该根据招标过程中,企业提交的技术图纸以及工程量的清单,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构建相应的成本控制体系。以企业内部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契机,形成相应的成本管理体系。其实现过程可以按下面方式进行,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层工作人员,明确其主要的任务与职责,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来提

转贴于 http://

高实施者行动的积极性,从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经济目标三个层面细化各层人员的分工,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必要时可以建立合同进行约束,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实现的过程中,以生产材料的动态管理为背景,个人与部门之间构建牵制机制,实现相互的协调与监督。核实整个过程财务上报材料与实际相符的情况。在项目分包人,施工以及项目管理部之间达成责任风险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的成本控制体制。

4.2拟合适宜的企业定额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投标市场竞争以及造价管理体制通过企业定额来对相关施工企业进行择定,在企业定额中起着重要组成成分的是企业实物量消耗的定额,主要整合了质量,人工,施工机械以及材料等相关的因素,整体来看比较全面。在进行企业定额拟合的过程中,一般将台时,材料单位耗量以及工时认为可行而又比较先进的编制方案作为分析施工消耗水平以及进行企业考核的参考。通过定额,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消耗合理性进行判断,进而对不必要的施工消耗进行控制。笔者建议,由于施工工艺,设备,材料以及技术的不断更新,定额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更加不是对于过去水利水电传统定额的沿袭,相关施工企业应该及时的结合http://市场动机对内部定额进行不断修整,使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4.3强化施工过程成本的控制

机械设备方面,每次使用完之后,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条件下,做好应的保养工作,减少机械可能损坏的风险。对于机械的租赁方式应该根据具体施工特点酌情考虑。一般而言工程量大工期较长并且使用较为频繁的设备,可以采取月包的租赁方式,价格合理,可以避免设备被突然调走工程受控的现象,但是,对于对于长期以及怠工而言,风险比较大。对于形如大型的施工机械,例如吊装设备以及道路摊铺设备,由于施工工期一般而言比较短,而且其费用比较高,选用台班的形式更为妥善。其他的例如土方设备以及自卸汽车或者挖掘设备,可以考虑采取自备的方式。要健全材料或者设备的收发领退程序,避免材料或者设备没有任何凭据就随意领取的现象,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对于机械设备应该做到合理的退还。

施工过程中人员也会耗费一笔不菲的资金。在人员使用,安排与协调方面,都会涉及到成本控制的内容。现在施工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施工人员一味的施工,对于工程中的出现的变动没有及时与委托方进行沟通,从而给结算造成了一定的问题。而分包方,使用的是技术上不过关的人员,造成工程的返工,都会大大增加施工的过程成本。建议在施工进行过程中,组织各个部门人员协调好施工方案,明确各个过程相应的手续。配置人员应该尽量选用复合型的人才,以实现不同接口之间的缺口,降低缺口费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也潜在的节约了人工的费用。

4.4原始记录制度的制定以及健全

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企业隶属国家,政策上的不严密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出现会计舞弊现象,另一方面,原始记录作为施工成本控制最基础的工作,能够充分的对管理以及施工活动进行如实反应,在消耗分析,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以及施工索赔中能够引申为一种依据,因此,必要的原始记录是提供可行性技术的保障。相关水利监理人员应该协调好设备,劳资,技术,施工以及合同各部门的工作,原始记录最终能够从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两方面满足要求。与此同时,还应该组织好与原始记录交易流程有关的的登记,传递,审核以及保管各项事宜,从而达到施工成本控制以及相关资料及时性以及可得性。

4.5完善整个施工阶段的索赔以及结算管理

转贴于 http://

项目成本管理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阶段的合同细则来维护与自己相关的合法权益。深入了解各个施工阶段涵盖的条款内容,并从全员的角度来增强合同意识。按照合同有关的规定严格组织施工,履行义务。在施工技术人员http://发现索赔问题之后,整理好基础资料,做好索赔记录,在相关单位同意并整理出书面材料的情况下才进行后续的施工。工程完成之后,将合同作为结算的标准。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漏项以及滞留的部分,根据企业方,分包方以及建筑方三方提供的材料以及工程清单进行比对与最终的评定,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实地考察,严格按照规则来,不多算也不少算,并做好相应的结算文件存档。

5.结语

第7篇:成本分析范文

1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这里的所谓全面分析并非完全指分析内容的全面性,而是说成本分析要着眼于整体,树立全局观念,切忌片面性,必须以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为依据,医疗机构成本效益要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对成绩和缺点、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主流和支流,加以区分和正确认识,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此外,要以成本费用归集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医疗服务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成本分析。

2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分析涉及到医疗机构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的工作业绩,为了使成本分析能够做到经常性和有效性,真正达到成本分析的目的,必须发动职工积极参与进来,使成本分析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成本分析上下结合,专业技术人员与一般人员相结合,充分发挥每个科室和广大职工分析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要把专业分析建立在群众分析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揭露矛盾,深挖提高成本效益的潜力,把成本分析搞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医疗成本的高低既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受医疗技术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技术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成本分析如果只停留在经济指标上进行分析,而不深入技术领域,结合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就不能达到其目的。为此,必须要求分析人员通晓一些基本的技术知识并注意发动技术人员参加成本分析,把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结合起来。所谓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就是通过经济分析为技术分析提课题,增强技术分析的目的性:而技术分析又可能反过来提高经济分析的深度,并从经济效果角度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加以评价,从而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经济效果。只有这两方面分析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性,防止出现错误的成本分析结论,才能根据技术等因素查明成本指标变动的真实原因,从而全面改进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4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纵向分析是指医疗机构内部的纵向对比分析,包括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比较,本期实际与上年同期实际比较。本期实际与历史最好水平比较,本期实际与有关典型意义的时期比较等等。这种纵向对比,可以观察医疗机构成本的变化趋势,并能找出变化趋势的原因所在,继而保留积极因素,剔除消极因素,以使成本指标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这是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机构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所以,要收集和掌握省内外、国内外同类型医疗机构医疗成本的先进水平资料,广泛开展横向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对比分析。这种横向对比。有助于医疗机构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先进与落后的差距,促使医疗机构产生紧迫感,增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下,没有竞争就不会前进,就不会有创新。竞争是残酷的,但是竞争又能激发向上和取胜的力量。

5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成本分析不能局限于事后分析,还应包括事中分析,特别是要开展事前分析。这三个阶段的分析,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作用,不可偏废和忽视任何一种分析。只有在成本发生之前就开展预测分析(事前分析),在成本发生过程中,实行控制分析(事中分析),在成本形成之后,搞好考核分析(事后分析),把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结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分析体系。才能将成本分析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做到事前预测事中发生的问题:在事中及时发现差异,提出整改措施;事后正确评价业绩,总结经验,发扬长处。纠正缺陷。只有三者结合才能提前采取相应措施,把影响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对搞好全过程的成本核算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6利用成本核算数据与搞好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第8篇:成本分析范文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各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实现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从分析医院成本管理现状入手,阐述作业成本法引入到医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并对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期望对弥补医院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的成本核算不足有所帮助。

【关键词】

医院;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

一、医院成本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以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为基础,参照依据为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医院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四个层次,其核算依据为医院成本会计制度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虽然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核算过程较为简单、易于理解,但是却难以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暴露出以下弊端:

(一)成本管理意识单薄

大部分医院将成本核算只归于财会部负责,没有调动起各科室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在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下,各科室及职工没有明确划分自身应承担的成本管理责任。同时,部分医院普遍存在着重成本核算、轻成本管理的思想,没有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经济责任制度联系起来,使得成本管理效果欠佳。

(二)成本信息真实性不足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以业务量、职工人数作为分摊间接成本的标准,没有根据资源的实际消耗情况追溯成本核算对象,使得成本分摊过于粗放,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与真实成本存在着一定偏差,增加了成本决策的不确定性。

(三)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

部分医院过于重视成本控制,不惜采取降低服务质量的手段达到成本控制目标,对医院日常经营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医院将收入和支出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没有关注资本运行质量和资本负债结构等问题,使得医院出现了增收不增效的现象,没有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二、医院成本管理中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又被称为ABC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引入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消除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有助于提高医院成本管理效率,其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全院职工成本意识的客观需要

医院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能够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科室,改善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的成本管理现状,调动起全院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作业成本法将医疗服务流程细化到每个作业,通过考核每个作业的完成情况,从而评价作业负责人的工作绩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质量。

(二)是提高成本信息质量的客观需要

医院在成本核算中运用作业成本法,可将医疗资源与医疗服务项目紧密联系起来,在充分考虑医疗服务流程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的具体耗用情况将成本分配到服务项目中,使得分摊依据更加合理,有助于提高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是强化成本事前事中控制的客观需要

医院在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促使预算管理结合医院各项服务流程进行管理,实现对成本的事前控制;另一方面,可将医疗服务划分为多个作业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增值作业的发生,强化成本事中控制。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

购置医疗设备是改善医院医疗条件,增强医院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医院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合理计算设备所提供的医疗项目成本,将其作为决定是否购置医疗设备的重要依据。

三、医院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一)确定作业成本库及其动因

1.作业成本库的建立。医院要根据医疗服务消耗资源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作业成本库,用于归集相同成本动因引起的不同成本。作业成本库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因素:一是考虑资源昂贵、金额重大、对整个作业链影响较大的作业;二是考虑各个作业之间的相关性和连贯性,通过对前后小作业进行吸收将其确认为主要作业;三是考虑影响每项作业的资源动因,判断其是否为同质的成本形态,若同质则归集为同一作业成本库。如,A、B两种医疗服务所消耗的消毒成本虽不同,但是却都是由消毒作业这一成本动因引起的,所以应将其均归集到消毒作业成本库中。医院应根据医疗服务过程的复杂程度确定作业成本库的数量。

2.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作业成本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医疗服务项目的分配标准,直接关系到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在确定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保实际作业消耗量与成本动因消耗量有较高的关联度;二是充分考虑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可能出现的行为后果;三是选择信息成本相对较小的成本动因。在实际操作中,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一般采取经验判断法,先由多位实施者分别进行判断,而后再整理确定为作业成本动因。

(二)确定资源成本库及其动因

1.资源成本库的建立。资源成本库用以反映医疗服务所产生的原始消耗,主要包括直接计入的成本和间接分摊计入的成本。其中,直接计入资源成本库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员工资、材料费、业务费、公务费、药品费;间接分摊计入资源成本库的成本,主要包括房屋设备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这些费用的分摊计入要根据资源使用方式进行确定。

2.资源成本动因的确定。资源成本动因用以反映作业对资源的耗用情况,可采用经验法、测量法以及回归法对资源动因进行确定。经验法是通过访谈的方式确定资源动因和资源消耗;测量法是利用仪器仪表来计量资源消耗,仅限于对水、电、气资源消耗的确定;回归法利用统计数据建立公式对资源动因进行确定,确定结果较为准确。

(三)资源成本分配

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每类作业成本库中,并确定资源耗用量。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在人员工资分配中,将基本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等工资构成,按照职工在各个作业中心所花费的时间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而后计算各个作业中心的工资总和,得到各个作业中心的人工成本;二是在水电费分配中,按照水电表测算各个作业中心消耗的水电费。对于未安装水电表的作业中心,按照作业中心的设备功率及工作时间对水电费进行分摊;三是在材料耗用分配中,根据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材料的实际耗用量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或按照直接耗材的比例将材料耗用量分摊到作业中心;四是在药品费分配中,将药品耗费直接计入各作业中心的成本中;五是在业务费分配中,根据医疗项目的例数分摊到各个作业中心;六是在设备折旧费和房屋修缮费分配中,按照设备价值、使用时间分配设备折旧费,按照占用房屋面积分配房屋修缮费;七是在其他费用和管理费用分配中,按照医疗项目例数进行分配。

(四)确定医疗服务项目成本

根据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和作业动因总数计算各作业中心单位作业动因的成本分配率。由于医院都按照医疗项目进行收费,所以可将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为医疗服务项目。根据医疗服务项目消耗的作业量和已经确定的成本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中,并求出被分配的各作业成本之和,即为医疗服务项目总成本。单例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医疗服务项目总成本除以医疗服务项目的发生例数。

四、应用案例

下面以某医院A科室为例,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确定作业中心

A科室分为人力管理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病房中心、诊疗费用中心,根据成本发生类型的不同,确定作业中心和作业动因,具体为:

1.与人力成本相关。第一,根据每天工作人数确定技师成本;第二,根据接诊量确定管理人员成本;第三,根据每天工作人数确定医护人员成本。

2.与行政管理成本相关。根据接诊量确定行政管理费。

3.与病房成本相关。第一,根据消毒面积确定日常消毒费;第二,根据病房面积确定病房折旧费;第三,根据病房设备维修面积确定病房维修费;

4.与诊疗费用相关。第一,根据接诊费确定设备维修费;第二,根据耗水量确定水费;第三,根据耗电量确定电费;第四,根据取暖面积确定取暖费。

(二)确定资源动因

A科室耗用的资源包括:第一,人力资源,具体为技师、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成本。第二,管理费用,具体为办公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车辆维修费、科研培训费。第三,固定资产,具体为病房折旧费、病房修缮费。第四,保障服务,具体为水费、电费、取暖费以及设备维修费。

(三)诊疗项目单位成本计算

将2014年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归集到上述4个作业中心中。A科室的诊疗服务项目包括X线摄影作业、螺旋CT作业、放射治疗作业3项作业,将作业成本分摊到这3项诊疗服务项目中。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作业成本动因率=作业中心成本总额/作业中心成本动因总数诊疗服务项目作业成本=诊疗项目耗用的成本动因数×作业成本动因率诊疗服务项目间接成本为各项诊疗服务项目作业成本之和诊疗服务项目总成本=诊疗项目直接成本+诊疗服务项目间接成本诊疗服务项目单位成本=诊疗项目总成本/接诊量

总而言之,作业成本法能够准确计算出各类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消耗,为医院实施成本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作业成本法以资源消耗作为核算基础,从成本产生的各个细节入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核算作业成本,能够客观反映出医院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避免发生资源浪费情况,从而有利于强化医院经济管理,保障医院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作者:杨昌真 单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参考文献

[1]陈利娜.基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112-114.

[2]刘智升.医院成本核算中的作业成本法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56-57.

[3]何应平.企业财务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32):41-43.

第9篇:成本分析范文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3、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4、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