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冠心病的护理精选(九篇)

冠心病的护理

第1篇: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1 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康复科自2003~2008年收住院冠心病患者530例,其中男性385例,女性145例,经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后,显效率达90%以上。

1.1 隐匿型冠心病 亦称无症状型冠心病。有些老年人患有较严重的冠心病,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心电图往往有明显的缺血性改变心肌无名显组织形态改变。

1.2 心绞痛型冠心病 老年人心绞痛,往往没有那么剧烈,常有阵发性胸骨后疼痛、胸闷、压迫感、钝痛。有些患者并出现异位痛,如牙痛、上腹痛。

1.3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核和心律失常。出现各种早搏及传导阻滞。

1.4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有些老年患者疼痛没有那么明显,有些患者症状较严重。

1.5 猝死型冠心病 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危及生命。

2 冠心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 老年人由于一生中经历丰富有许多不同,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在身体不适和心情忧郁时,要求别人理解、同情、照顾、帮助甚至陪伴的心情比中青年患者更为强烈。总结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自尊、怕孤独、疑虑、返童、怀旧、执拗、猜疑、依赖等,这些心理变化对防止老年病有很大障碍。因此,正确、积极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心理处于平衡状态才能早日康复。

2.2 必须了解老年冠心病的特点 无痛型和症状不典型性心肌缺血的发病率高于典型性心绞痛性心肌缺血。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对痛的感受阈值增高。心肌注入纤维变性,心绞痛警报系统受损害所致。

2.3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保持心理平衡 当患者胸痛剧烈时应尽量有护士陪伴在其身边,避免只忙于抢救而忽略患者的感受,应允许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接受患者的行为反应,如、易激怒等。向患者介绍CCU的环境,监护仪的作用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但有秩序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出慌张而忙乱,以免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更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与情绪变化有关。大部分是因工作环境突然改变导致心情不畅或生活中的过分激动或暴怒等诱发;有的 则是疾病发生后不能正确对待,对疾病猜疑或惊恐,使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的情绪刺激,进一步导致各脏器功能紊乱,加重病情。护士应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心理平衡,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同情、关心患者的疾苦。视患者如亲人以语言、行为、动作等取得患者的信赖,认真倾听患者的自述,尊重患者人格,保守隐私。

2.4 热情接待患者 根据病情轻重,尽量安排宽敞明亮、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尽量让老年冠心病患者同住一病房。好让他们相互谈心,减少孤独感。与单位及家人联系好,避免疏密不均的探视,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治疗。在空余时间经常与患者谈心,消除孤寂。

3 饮食护理

一定要低盐低脂饮食,氯化钠的含量应每日小于5 g,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及含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较少的低脂奶制品,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如:大豆及豆制品,少食土豆、蛋黄、花生、猪油、牛油等高脂肪食物,食物要切成小块、碎片,有利于消化吸收,少吃油炸、过粘、过冷、过热的食物,宜少食多餐。核桃粥、黑芝麻粥等是老年冠心病的调治饮食。尽量保持就餐环境的安静、清洁、舒适。卧床患者需要喂食时掌握适当的速度,给与足够的咀嚼时间。如果患者烦躁不安、拒绝进食时,绝对不要勉强进食,要避免呛咳或误吸。同时注意营养平衡,防止发生营养不良,防止便秘发生。

4 用药护理

在过60岁的老年人群中,患冠心病的人并不少见。因为有些人无自觉症状,心电图检查正常,这属于隐性冠心病,直到有间断发生心脏病各种症状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确诊为患冠心病的患者。应学会正常掌握几种药物,例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安定、中药保心丸等的正确使用。冠心病发作时,患者都有自我感觉的先兆症状,例如:心前区闷痛、绞窄感、恐惧感等等。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自行服药就地休息,有条件时吸氧,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不必等医生,防止严重发作,要特别注意不要勉强坚持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危险常常发生在“坚持一下”之中。心绞痛频繁发作时禁止吸烟,并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若服药后3~5 min仍不缓解,可再服一片。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的患者,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注意滴数的调节,并嘱患者及家属切不可擅自调节滴速,以免造成低血压。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心悸等不适,应告诉患者时由于药物导致血管扩张造成的,以解除其顾虑。第一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青光眼、低血压时忌用。

5 康复护理

老年人要听从医生的嘱咐,适当运动。

5.1 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 d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患者,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5.2 运动之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可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5.3 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5.4 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5.5 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5.6 运动后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第2篇: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氧而引起的心脏病。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我科对12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护理和健康指导,使患者情绪稳定,疼痛发作频率和并发症减少,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收到了良好临床效果,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5例患者中男77例,女48例,年龄38~80岁,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稳定型心绞痛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85例,心肌梗死8例,心律失常26例。

2 护理措施

2.1 解除疼痛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让患者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揭开衣领,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观察用药效果,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吸氧,吸氧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与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吸氧对减轻胸痛,焦虑,恐惧等有积极作用,兼有治疗和心理护理双重效果。心绞痛时给氧2~4 L/min,急性心肌梗死时以中等流量持续给氧。

2.2 病情观察护理 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入院后立即描记心电图。迅速为患者连接好心电监护仪的各个环节,连续监护72 h,必要时随时记录。24 h内每小时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1次,3 d后酌情减少监测次数。

2.3 用药护理

2.3.1 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的患者,遵医嘱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检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因为该药的药理性质及个体差异,有些患者正输硝酸甘油时会立即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面潮红、大汗、心动过速等,应立即减慢滴速,告诉患者不要随意改动护士调好的滴速。第一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变换时动作应轻柔,输完液后应酌情平躺休息10~30min,防止突然站立引起性低血压。青光眼、低血压时忌用。心肌梗死不足6 h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

2.3.2 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应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双管道,以保证输液通畅,遵医嘱应用药物、嘱患者按时服药,告诉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惊慌,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时,护士要向患者讲解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3.3 配制好的硝酸甘油要做避光措施,用避光纸罩住瓶体,用一条胶布贴在避光纸的外面,上面写上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和滴速,以便各班护士查对,药瓶严防阳光照射,确保疗效。

2.3.4 严格控制滴速,一般每分钟为5~10滴,因为该药的药理性质及个体差异,有些患者正输硝酸甘油时会立即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面潮红、大汗、心动过速等,应立即减慢滴速,告诉患者不要随意改动护士调好的滴速。

2.3.5 患者正输硝酸甘油时不要由平躺突然变换为坐位或直立,因为该药有较强的扩张心脑肾等主要脏器血管功能,以防发生不测。变换时动作应轻柔,输完液后应酌情平躺休息10~30min,防止突然站立引起性低血压。

2.3.6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护理。低分子肝素具有快速和持续抗血栓形成作用,并能改变血流动力学,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明显延长而出血的危险性较低,而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临床严密观察十分重要。

2.4 饮食与排便护理 冠心病患者饮食应少量多餐,食物要利于通便,宜清淡,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纤维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切勿饱食[1]。因饱食后,胃部胀满,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指导患者采用均衡饮食,鼓励患者进食含渣多的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列如芹菜、韭菜、萝卜、苹果和香蕉等。指导患者规律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反射性影响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变化而发生意外。嘱患者勿用力排便,并应随时在旁观察。

2.5 生活护理 注意患者的环境护理,良好的环境使患者精神愉快,增进食欲,促进病体恢复。另外,室内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洁整剂;注意患者的睡眠护理。本病多于夜间发作,应加强夜间巡视,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口唇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以消除疲劳,不要夜间工作,养成规律性睡眠;注意便秘的预防和护理。中老年患者易发生便秘,特别是老年心脏病患者的便秘发生率高。这与患者的用药、卧位、生理、心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患者长期卧床进食少,消化功能减退,易引起便秘。也有患者不习惯使用便器,大便用力时且产生一种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可诱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大便时用力可促使心脏破裂。因此,重视患者的便秘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3 健康指导

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情绪,遇事要冷静,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避免情绪波动。同时调整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建立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提高身体素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注意保暖,减少寒冷刺激等诱发心绞痛因素。血压高者指导患者坚持长期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突然停服降压药,定期监测或学会自测血压,以便适当用药及时就医。指导患者戒烟,吸咽对心血管的害处已广泛宣传,但收效不大,必须耐心反复宣传,告诉患者吸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讲解戒烟的必要性。戒烟要有毅力、要有效、要循序渐进。

4 病情发作时的应急处理

冠心病患者居家时发生心绞痛,注意保持镇静。立即停下所有的活动,就地休息,同时含服硝酸甘油和消心痛,若症状仍不缓解,可再次含服。若连续含服3次,时间大于30 min疼痛仍未缓解,应考虑发生心肌梗死,一旦怀疑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应立即就地抢救,稳定患者情绪,有条件时及时吸氧,待心绞痛得到控制,心率、心律、血压基本稳定后由专人陪护送医院。运转患者时,患者不可用力,尽量避免过多搬动。

第3篇: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临终关怀 护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病情重,变化快,突然死亡比单纯肺心病多。护士在做好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临终护理时,应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提高生命临终质量,使之平静地死去。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住院病人,共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54岁,平均71.7岁。

2 临终关怀的护理

2.1做好临终阶段的一切抢救工作

医院是以医疗、护理为主,作为病人及家属,都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疗及护理,使之尽快恢复健康。但作为临终病人,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是病人和家属的共同愿望,因此,护理上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病人生命体征发生变化,护士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尽量延长病人的生命,给予患者及家属最大的安慰。

2.2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医患双方沟通,满足临终病人的合理要求

2.2.1心理护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终患者,病情危重,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生死难测,这时护士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素质。不同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充分理解、同情、关心、体贴、安抚患者,主动和患者交流,鼓励病人讲出内心忧虑与痛苦,认真倾听,采取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交流方法给予疏导和支持,发现患者的需要并尽量满足需要,并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使其安详地离开人间。

2.2.2 加强同家属的沟通 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有些疾病目前医学上还无法治愈,同时了解患者生前的愿望,尽量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习俗,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并提醒家属做好后事安排。通过有效的沟通,31例死亡患者之中,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

2.3 做好基础护理

2.3.1环境 对于临终病人,应提供最佳的环境,病房应空气新鲜、色调和谐,充满人性化,尽量安排小房间居住,当受病房条件限制时,应用屏风遮挡,一方面给病人及家属一些尊重、安慰和满足;另一方面,使病人在弥留之际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其做最后的团聚和临终告别,以减轻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同时减轻其他病人对死亡的恐惧。

2.3.2 饮食 临终病人常有消化功能障碍,进而导致营养不良,故加强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护理原则是提供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合理搭配和烹调方法,最好色、香、味齐全,允许病人吃随意饭以达到食欲的满足。

2.3.3 皮肤护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因营养不良、强迫体位、水肿等危险因素造成患者压疮发生机会多、愈合率低以及难愈合的特点。故应保持病人良好舒适的体位;定时翻身拍背,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每日晨、晚间护理可用50%酒精或红花液按摩受压处和骨突处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气垫床、海绵垫,缓解皮肤压力。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和受压皮肤清洁、干燥、光滑。避免压疮发生。

2.3.4 睡眠 临终病人因焦虑、恐惧和孤独感等心理问题经常出现睡眠紊乱,因此要注意保证睡眠环境安静、光线幽暗、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夜间操作,采取正确卧位,睡前喝些热牛奶,听听轻音乐等以促进入睡。

2.3.5 疼痛护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随时可能发生,护士应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特点、持续时间,采取多种措施缓解疼痛。常用的止痛方法有药物止痛和非药物止痛。

2.4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动员家属参与临终护理

2.4.1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 在病人临终的过程中,家属始终被忧伤、焦虑所困扰,他们既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又在精神上遭受了不小的刺激与打击,护士应针对家属的心理反应给予关怀与支持。

2.4.2 动员家属参与 对于临终患者,都希望子女及家属陪伴在身边,家属及子女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比较了解,对病人的关心和照顾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家属及子女可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护理,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和情感交流,减少孤独感,同时使家属从感情上得到一些慰藉。

2.5 善后护理

病人生命结束后,护士严肃认真地做好尸体料理工作,特别要注意保持尸体五官端正、肢体舒展、清洁无味、包裹整齐,使家属满意。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会越来越多,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终病人,不能视为一种负担而消极地等待病人的死亡,应积极做好一切抢救工作及生活护理,使病人平静、安详地走完人生路,患者及家属得到最大的精神安慰。因此做好临终护理,让临终患者在优良的护理中安然去世,是每个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

第4篇: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心理护理;冠心病;抑郁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71-02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抑郁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抑郁状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可以影响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1]。同时冠心病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抑郁状态则又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2]。该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共 80 例,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其抑郁状态的改善,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62~78岁之间,平均(66.3±7.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61~76岁,平均年龄(67.4±4.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冠心病诊断标准;②经超声心动图或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③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④意识清楚,查体合作;⑤病前无悲观,心境不佳,睡眠差等表现;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以下护理方法:入院当天责任护士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影响病情的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以及遭遇特殊情况下的就诊途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情况等加强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对患者的困惑不解等做出正确解释。冠心病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合并抑郁症患者多伴有有焦虑、多疑、敏感等心理特征,因此在心理护理干预时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向患者详细,热情的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和护理方法。②树立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及治疗策略,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对冠心病的错误认识,向患者讲解同类病人成功康复的例子,减轻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其社会存在感。护理人员组织病区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放松活动,比如音乐、太极拳、深呼吸、等,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使其意识到生活存在的乐趣,加快抑郁的恢复进程,从容乐观地生活。④心理疏导。每个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原因不同,针对患者抑郁原因,寻求打开患者心扉,增加患者表达内心恐惧,期望的原因,倾听其想法和感受,对患者的倾诉要采取理解的态度并适当诱导,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同情和支持,讨论并引导其积极的生活态度,使患者自觉改变负性想法。⑤讲述医保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主动介绍目前医院的绿色通道,新农合医保、市医保及省医保政策,告知大部分药物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抑郁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分别在采用护理干预前后2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情况;SDS是由Zung编制,该量表含 20个条目,每项均采用偶尔、有时、经常、持续4种选择项( 相应评分为1分~4分),其中≥5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率表示,统计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表1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多项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性格内向、家庭经济困难,患者越易出现抑郁情绪,是抑郁发生的主要原因[4-5]。研究报道我国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患病率达28%~60%[6-8],抑郁不仅影响了冠心病的治疗,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康复及生命都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必须重视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因此,对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与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同等。

该次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 杜雪, 李静, 等. 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诊治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6):714-718.

[2] 王建军, 张冬梅. 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6): 612-615,679.

[3] 吴. 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病人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4(9): 263-264.

[4] 邓婧. 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4(8): 1738-1739.

[5] 吴敏娇.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1): 85-86.

[6] 管莉倩,林妙春,陈凤屏.冠心病患者的情感障碍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120-122.

[7] 刘利贤.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35,37.

[8] 邓必勇. 冠心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0.

[9] 刘敏. 心理护理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2): 342-344.

第5篇: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45-02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或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形成血栓,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和收缩而引起的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缺血性心脏病。随着中年人口比重的逐渐增加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冠心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越来越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步递增趋势。冠心病同时也属于身心疾病,由于病程长,需要长期治疗,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如抑郁,沮丧等。这些不良情绪反过来又加重了病情的发展,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常规的药物支持,还需要合理的心理护理[1]。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引入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从2005年3月~2008年2月共收治80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男性72例,女性44例,最低年龄44岁,最高年龄75岁,平均年龄53.7岁。病史最短7个月,最长5年,平均4.3年。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7例,心律失常47例,心绞痛23例。

2 方法

2.1 不良情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病例查阅,口头咨询,实际观察等方式,对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展开调查,现将不良情绪表现和诱因总结如下。

2.1.1 情绪表现:①焦虑。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对由病情带来的生活改变表现为极度不适应,并由此导致生活节奏的进一步紊乱。如不能正常入睡,过度担心病情带来的后果等。②沮丧。患者由于入院后不能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感觉到自己不能体现价值,已经成为家人和社会的累赘,由此产生愧疚。另外在初入院后,处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活动场所和范围收到限制,正常的交流也受到阻碍,产生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2]。③恐惧。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担心什么时候能恢复健康,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或者能否恢复。另一种多见于老年患者,担心会因病情的严重导致进一步恶化或死亡。④怀疑。患者对治疗方案和药物效果既严重怀疑能达到的预期效果,又对其抱有很大希望。表现为向医护人员反复询问病情,对自己的病情做出种种主观臆断。病情稍有变化,就表现的非常激动,从而产生非常明显的不规则情绪波动。

2.1.2 不良情绪诱因:①社会和家庭因素。很多患者在患病前是家庭的经济主力或重要影响成员。由于生活的压力或者体现主体的权威,对自己要求严格,由此导致冠心病的诱发,在发病后担心病情会给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因此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反过来又加重了病情的发展。②习惯因素。有些患者由于长期性的习惯性精神紧张,或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吸烟喝酒,长期熬夜,喜欢吃油炸食品,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等,都可能导致诱发心血管疾病。③遗传因素。通过查阅病史发现,部分患者有家族发病史。这一部分患者由于本身控制情绪较差,或者相关的冠心病抑制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特别容易发病。

上述不良情绪表现和不良情绪诱因存在交叉现象,常常在同一患者身上可以看到多种不良情绪表现和诱因,需要在具体的护理中仔细分析。

2.2 护理对策

2.2.1 恐惧和怀疑心理护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对冠心病相关背景缺乏基本了解,由此产生的盲目恐惧心理导致了一系列不良情绪的出现。因此我们通过接受患者咨询,发放宣教资料,主动与患者交谈等方式,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的诱发,发展,治疗,预后以及自我诊断和注意事项等。对于个别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理解相关概念的患者,我们制作简单易懂的卡通图片,向患者做最直观和最基本的演示介绍。通过上述方法,患者对冠心病相关概念和自己的病情有了比较准确的基本认识,消除了不必要的疑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恐惧和怀疑情绪[3]。

2.2.2 焦躁心理护理:我们向所有患者强调一个基本概念,冠心病由于具有反复发作和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因此患者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对特别焦躁的患者,我们从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劝导患者在不能改变事实的情况下,转换自己的角色,安心接受治疗和调养,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由于这一概念落实较好,很多患者的焦躁情绪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2.2.3 沮丧心理护理:我们通过加强谈话的频率,介绍成功康复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及和患者家属取得进一步联系,使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心,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运动,多加强与同病室病友的交流,并定期组织病友一起交流经验等,既使患者获得对自己病情治疗有利的经验,同时也拓展了患者的活动范围,有效的改善了沮丧心理。

3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我们的针对性心理护理,不良情绪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病情也到了显著控制和缓解。其中显著54例,有效26例,无效0例。

4 讨论

第6篇: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7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70例中紧张焦虑者28例,抑郁消极者19例,敏感多疑者10例,安定积极者7例,盲目乐观者6例。经过心理护理后,多数患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不为琐事而争吵,能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了激怒、焦虑、嫉妒、忧郁等不良情绪。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及临床症状,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性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笔者对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0例冠心病患者,男39例,女31例,年龄44~76岁。其中紧张焦虑者28例,抑郁消极者19例,敏感多疑者10例,安定积极者7例,盲目乐观者6例。经过心理护理后,多数患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不为琐事而争吵,能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了激怒、焦虑、嫉妒、忧郁等不良情绪。

2 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病情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引起的情绪改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冠心病的防治上决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恐惧、暴怒、生气、失意、焦虑等都会对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后,就会刺激脑垂体进而刺激甲状腺和肾上腺,使这两个腺体更多地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能使心跳加快,脉搏增速,血压升高,这些反应无疑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同时也增加了它对氧的需求量。若这种需求一时不能满足,就会发生心绞痛,另外,还可使血液趋向浓缩,血黏度增加,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 心理护理体会

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不良心理包括紧张焦虑、抑郁消极、敏感多疑、盲目乐观等。针对冠心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应采用倾听、解释、建议等技巧,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在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时,护士的人际沟通、提供信息、社会支持力度等影响着护理效果,因此,应接受系统的专业性培训,来提高自身的心理护理的水平。

3.1 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护士应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

3.2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3 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护士应帮助患者认识必须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4 常用的训练方法

4.1 行为矫正训练:长期的精神紧张是冠心病患者的激发因素。因此,要帮助患者分析事业成功的诸多因素、协助患者调整心情,多数患者认识到了事业的成功是由个人的能力、对事物发展的预测、准确的决策、审慎行动等因素所决定的,不是取决于“分秒必争”,自觉调整以往工作、学习习惯,制定劳逸结合的科学而有序的工作生活秩序。

4.2 情绪调节训练:首先帮助患者加强个性修养、情感修养,学会克制,遇事冷静地去换位思考,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常用的方法有制怒四法:回避法,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看不惯的事,尽量避开;转移法,即遇到不顺心的事,设法转移情绪,参加娱乐活动等;释放法,即把内心的不快向人倾吐;升华法,即遇到刺激,化愦慨为动力,激励自己进取,或幽默或微笑着讲,有话好说。其次,通过谈话、咨询、通信等形式使患者家庭成员、同事、领导等了解患者的病情,争取家属及单位密切配合。

4.3 松弛训练:用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松弛训练,通常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还可以采用其他放松法,如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一般每次15分,每日1~2次。

4.4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除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外,可应用各种松弛疗法,如练书法、听音乐、练气功和太极拳,焦虑、愤怒时,找人诉说、渲泄等以缓解不良情绪。身体不适时,进行推拿按摩。

第7篇: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冠心病患者应给予低脂、低盐饮食。首先要降低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其有效措施除降脂药物的应用外,要科学合理的控制饮食结构。引起冠心病主要是动物脂肪或饱和脂肪,每日应减少脂肪的摄入量,使脂肪来源的热能占饮食总热能的30%,动物脂肪不超过9%,饱和脂肪能使胆固醇升高,饮食中应避免或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如肉类、奶制品、动物内脏等。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多键不饱和脂肪能降低胆固醇,如来自植物种子的亚麻油酸或鱼类中所含的长键多链。食物中所含的胆固醇量各有不同。因此,对患者要进行科学饮食营养方面知识的宣传。可适量吃鲤、鲫鱼、瘦猪肉、鸡、鸭肉、海蜇和蛋白等,忌食动物脑组织、蛋黄、鳗鱼、动物内脏、乌贼鱼、青鱼、猪脚等等。

在合理安排饮食时,既要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又不能过多地食用不饱和脂肪。因为过多的不饱和脂肪可在体内自身氧化所产生的聚合体对细胞有破坏作用,对心肌影响更大并可引起机体早衰趋向。因此,不饱和脂肪饮食宜控制在占总热量的10%左右。一般来说,动物脂肪多属于饱和脂肪,植物脂肪多属于不饱和脂肪,但并不是所有动物脂肪都能使血脂增高,如多数鱼类脂肪具有降低脂蛋白作用,而植物油中如椰子油、棕榈油则具有升脂作用,花生油含有促进动脉硬化的因素。此外,每日中1次饱餐者,高胆固醇症及冠心病的发病率,较少量多次进餐者为高,所以,我们应每餐平均分配总热量。

人体内胆固醇过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以粮食蔬菜等素食的人就很少摄入胆固醇。吃奶制品、蛋类、肉类等食品多者就摄入较多的胆固醇,进食外源性胆固醇多少是一个外因条件。另外招致血胆固醇增多与动脉粥样硬化也由于机体内在因素,内源性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人体每天约能制造约4g胆固醇。在体内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可以全部是醋酸,进食大量饱和脂肪酸及患有某些肝肾代谢内分泌疾病时,血清胆固醇均可增高,此外血清胆固醇的含量还受某些因素影响,如精神刺激、情绪波动、紧张、环境改变、气温突变等。所以除给予低脂膳食,低胆固醇膳食以外,要祛除各种以上对疾病发作的不利因素,注重心理护理,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能够改善心功能,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建立,防止过度肥胖。同时减少不良刺激,戒烟酒,避免劳累、忧虑、寒冷着凉等等,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向上,营造战胜疾病,减少疾病发作的有利内在因素。

第8篇: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45-01

我院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了优质护理模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冠心病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心悸、气短,心前区及胸骨后有放射性疼痛,出汗、心率增快等。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3~80岁,平均(65.8±4.9)岁,病程3~19年,平均(6.5±2.9)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抗心律失常、强心、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措施:

①基础护理。对患者加强早晨及夜间护理,随时保持室内整洁、干净,床铺干燥、平整,每天都要对床位进行打扫,加强病房管理。对于生活可自理者,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进食;对于生活无法自理者,要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形成压疮。

②针对性护理。评估患者疼痛发作的部位、诱因、持续时间、机体反应等,并制定相应的疼痛缓解方法。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实施护理操作,动作好轻柔、准确。在进行每项操作前,都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对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心电监护和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并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沟通。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要对患者的体重控制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吸烟、酗酒等与冠心病的关系,从而让患者能够积极规避风险,尽可能地消除冠心病的各种诱因。

③康复教育。在康复期,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鼓励患者生活自理,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以减轻身体不适感,防止形成静脉血栓、肺血栓、压疮等。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做医疗体操,多到室外散步,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以利于病情康复。

④微笑服务。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予以解答,以拉近护患距离,让患者产生被尊重感,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1.3 疗效评价

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评分超过50分者,则判定为焦虑。护理满意度评价使用我院自制的《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同时使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从社会功能、饮食控制、规范用药、生理功能、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9.0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第9篇:冠心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护理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组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糖尿病是CHD独立且最重要的因素,从对人类健康及预期寿命的影响而言,糖尿病危险性与CHD相同。CHD合并了糖尿病,其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势必要加倍。我院自2005年元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23例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5岁。23例患者既往均有糖尿病史,空腹血糖8-17.9mmol/L,全部病例诊断明确,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争强好胜。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过重的精神负担,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病情[2]。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和病人接触,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病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根据病人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与病人沟通,认真倾听病人的陈述,有针对性地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并想方设法满足其心理要求。教会病人如何调整心理状态,正视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2.2健康教育:糖尿病为终生性疾病,护理的任务不仅是在病人住院期间提供优质护理,更应教会病人疾病的有关防治知识。

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尤其重要[4]。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付诸实施。内容包括坚持饮食治疗、合理运动、药物治疗方法、正确地自测血糖和尿糖、足部护理常识、并发症处理等等,指导病人外出时随身携带治疗卡及保健盒。同时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肾脏疾病、过多的生活压力等。

2.3饮食护理:合理调整饮食,应当控制进食量,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脂肪及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等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等。禁忌刺激性食物及吸烟饮酒、咖啡和浓茶等。餐前半小时服用或注射降糖药物。

2.4病情观察: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要适时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疼痛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血糖。对于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的病情观察,加强夜间巡视非常重要,这些病人往往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如果心肌缺血较严重,床边就应备好一切抢救药品以及心电监护仪等,严密观察心梗“先兆”。

2.5康复锻炼:教会患者调节适度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提高心血管的功能,增强体质,如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3小结

我国冠心病发病趋势正在直线上升,尤其合并糖尿病,所造成的危害极大。本组通过饮食、运动、自我心理调节、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冠心病、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岩.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2):223-225

[2]宋丽燕.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