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冠心病护理范文

冠心病护理精选(九篇)

冠心病护理

第1篇:冠心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冠心病;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60-0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高年龄、吸烟、精神紧张、饮食不当、遗传、好强性格及体内微量元素有关[1]。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逐年上升,为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各种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故本文阐述如何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

1 脂类的控制

1.1 控制脂肪的摄入总量:人体摄入脂肪的质和量对血脂水平是有影响的,流行病调查的结果表明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中脂肪的总量又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重要因素。故减少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年龄45岁以上人群,饮食中脂肪的供给量应占20~25%。

1.2 控制P/S的摄入比值:脂肪的性能和作用主要取决于脂肪酸。脂肪酸是脂肪分子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不饱和脂肪酸(P)和饱和脂肪酸(S)。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保护血管,预防冠心病。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品为:橄榄油、花籽油、花生油等,主要为植物油。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是家畜肉和乳类的脂肪,还有热带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它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从而加速血管的硬化,增加冠心病的发病机率;但如果饱和脂肪摄入不足,会使人的血管变脆,易引发脑出血、贫血、易患肺结核和神经障碍等疾病。所以饮食控制好P/S比值尤为重要,当前推荐的P/S比值范围是1:1~2:1[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发病率:欧美高,日本低,我国的舟山渔民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几乎不患冠心病。然而饮食调查发现,欧美人平均每日吃鱼20g,日本人每日吃鱼100g,舟山和爱斯基摩人每日吃鱼300~400g。研究发现是海鱼当中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故饮食中要多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1.3 控制胆固醇摄入:饮食中胆固醇的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冠心病多发地区居民的血清胆固醇浓度要比低发地区居民的更高。我们应在膳食中控制每日胆固醇的量低于300mg。1个蛋黄中胆固醇的量大概为368mg,故冠心病的患者每日摄入半个鸡蛋就够了。冠心病患者因忌用鱼子、全脂乳、奶油、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内脏、黄油、猪油、羊油、椰子油[3]。

1.4 适当摄入磷脂:磷脂中的卵磷脂使胆固醇酯化,胆固醇就不易在血管壁沉积,还能使血管壁的胆固醇转入血浆而排出体外。黄豆卵磷脂就能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的浓度,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2 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但蛋白质摄入过多对冠心病不利。有研究表明,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需的时间越短,且病变越严重。动物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明显的多。所以蛋白质的摄入要适量,老年人每日每kg体重摄入蛋白质为0.8~1.0g,大概每天65~80g,占总热量的12%~14%,且植物蛋白应占人体蛋白质的总摄入量的50%以上,如牛奶、鱼、豆制品等[4]。

3 控制糖类的摄入量

高脂血症分为脂肪性和碳水化合物性高脂血症。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或直接摄入过多的糖,也就是说一个人正餐吃的淀粉类物质太多或正餐之外过多的吃甜食、糖果、点心、巧克力、饮料等,就会使摄入的糖量大大超过人体需要,就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热量过剩,超过了人体的消耗,那么多余的糖就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堆积起来,长此以往则会使体重增加引起肥胖、血压升高、心肺负荷加重,便会进一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血栓等。②冠心病多见于老年人,然而老年人胰腺功能降低,对糖的耐量下降,过多吃糖会引起糖代谢紊乱,血糖便会升高,引发和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又会加重脂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③肝脏是利用游离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来合成VLDL,故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越多,会使血甘油三酯的浓度越高,引起高脂血症。众所周知脂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都是冠心病的易患的危险因素。我国人民的饮食中大都是以米、面为主食,然而这类食品中均含有大量淀粉,也是人体糖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这些淀粉经消化以后即可转化为葡萄糖,故冠心病病人应该控制在天天主食不超过500克,并在正餐之外限制糖的摄入。

4 多摄入维生素

4.1 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影响心肌的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强、脆性减少,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是胆固醇氧化为胆酸从而排除体外,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5]。故要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柑橘、柠檬、紫皮茄子等。

4.2 维生素E: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防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磷脂的氧化,提高氧的利用率,使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增高,增强心肌对应激的适应能力。维生素E还能够抗凝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末梢循环,防预动脉粥样硬化。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E广泛地分布在动植物的食品中,如麦胚油、棉籽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莴笋、橘子皮以及几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

4.3 维生素B1:维生素Bl又叫抗脚气病维生素或硫胺素,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参与脱羧酶的辅酶的构成,参加糖类的代谢。缺乏使心肌代谢障碍,严重可引起心衰,发生脚气病性心脏病临床症候。维生素B1供给要充足,热能越多,碳水化物和蛋白质比例越高,则维生素B1需要量也越大。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有谷物、酵母、豆类、干果、硬果等。我国规定成年人维生素B1的供给量为0.5mg/1000kcal。

4.4 维生素B6:维生素B6易溶于水,微溶于脂,不耐热,当他与亚油酸伴随应用时,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因维生素B6,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浓度。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鱼类、全谷、奶类、豆类、白菜等,并且人体肠内细菌可部分合成。

5 微量元素的摄入

钙、镁、铬、锌、硒对心血管疾病有抑制作用,缺乏时可使心脏性能和心肌代谢异常。①钙可预防高血压及高脂膳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富含钙的食物有奶类、豆制品、海产品等。②镁可抑制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抑制凝血或对血小板起稳定作用,防止血小板的凝集。富含镁的食物有小米、玉米、豆制品、桂圆、枸杞等。③铬能增加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富含铬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全谷类、红糖、干酪。④锌过多或铜过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锌铜比值高时,血清胆固醇也增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发作率高的国家锌铜比值也高。富含锌的食物有肉、牡蛎、奶、蛋等。⑤硒能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损害程度。富含硒的食物有仙贝、虾皮、巴鱼、海虾等。

6 其他

应多摄入一些保护性食物,如洋葱、大蒜、紫花、苜蓿、木耳、海带、香菇、紫菜等,忌饮烈性酒、忌喝浓茶、戒烟。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防治过程中的非药物治疗中的饮食护理非常之重要,调查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配合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能得到明显的缓解,心电图也能明显的好转,心脏的功能当然也会随着血脂浓度的下降而明显好转。

参考文献

[1] 高健群,熊红霞.内科护理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蔡东联.临床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刘惠.从提高遵医行为论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

第2篇:冠心病护理范文

目的分析研究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住院时间、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护理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近年来该病症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其不但为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伤,而且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显示,优质且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5.6±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为患者普及有关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对于存心紧张、焦虑心理的患者则要与其进行积极沟通,并针对患者具体的心理担忧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护工作。②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多食用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切忌食脂肪含量高、热量高、生冷及辛辣食物,多补充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于存在食欲不振情况的患者则要适当调整患者的饮食方案,改善患者食欲,以此提高患者的新陈代谢能力及免疫力。③康复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自身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理解程度向其进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将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告知患者,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床下运动,并引导患者进行生活自理,在患者出院前夕对患者进行出院康复指导,告知患者自我调节心情的方法,如意向放松法、转移法等。④专科护理:依据患者的临床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适当强化病情监护力度,增加巡房次数。在服用特殊药物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并注意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时要确保动作轻柔,以此提高患者的诊疗舒适感,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以及无菌操作原则,以此避免出现护理差错。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得分越高则表示焦虑症状越重[2]。采用本院自制量表对比患者满意度,表中设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出现头晕、恶心症状,1例出现失眠头痛症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平均焦虑评分为(37.5±2.3)分,平均住院时间(19.4±2.3)d,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7例出现头晕恶心症状,3例出现失眠头痛症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平均焦虑评分为(42.5±2.6)分,平均住院时间(23.4±2.9)d,共有4例患者选择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6.7%。两组住院时间、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病症,该病症临床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中老年人,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促使其注意主动规避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该病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对冠心病患者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教育、饮食护理等优质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郭彩虹[3]的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上述研究结论在本次研究中也有明显体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除进行基层护理工作之外,也要积极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教育等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可在冠心病的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祖敏 单位:锦州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吕文芬,李琼仙,陈海燕,等.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34(5):62-64.

第3篇:冠心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 冠心病 整体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

1 I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 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 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 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 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 Ⅱ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 防止心脏功能的退步,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理逐步过渡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心理的恢复,克服忧郁、压抑和消沉的心态,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自己的危险因素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主动地改变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介入所处的环境和社会。 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活动监测 嘱患者康复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的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式。

(2)指导运动训练 要鼓励患者终生运动,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冠心病病人以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较为安全。

(3)门诊随访 患者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有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

3 Ⅲ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 在安全的前提下,巩固Ⅱ期康复成果,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无变化或与以前心电图比较有改善;日常活动时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运动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性爱好、疾病诊断和病期、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心理状态和需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兴趣选择训练项目,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

(2)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 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康复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参 考 文 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1-317.

[2]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392.

[3]华晴岚,梅柳蓉.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进展.上海护理,2005,2(5):52-54.

[4]黄素英.护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及尝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5-798.

第4篇:冠心病护理范文

52例冠心病患者,男的27例,女的25例;年龄均在38~75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均为冠心病。

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2.1基本知识的教育

首先,对护士以及非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宣传、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的了解了该病之后再此基础上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该病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初步的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易导致相关的不良后果。例如,常见的病因有:高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饮食、肥胖、遗传等。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因,及时的预防并配合治疗。还要让患者相信,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甚佳,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才能健康。

2.2饮食的调整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手段是饮食的调整,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饮食调整的具体措施和意义,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能灵活的调整饮食的材料和进餐的量次,保证患者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天进餐3~5次,每餐控制在6~7成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食物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从而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尤其是要避免暴食暴饮,不能喝浓茶、浓咖啡,以免加快心率。另外患者有吸烟习惯的一定要戒烟、戒酒。针对身体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食欲以及食量,因为过度的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量,影响心脏的功能。因而,通过控制和调整饮食对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延缓和预防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3药物的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重点,但是用何药因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首先护士要清楚药物药性、特点、用药原则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然后合理给药,在输液的过程中严格的控制速度。其次,让患者以及家属清楚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等。进行口服给药时,注意给药的时间、剂量、方法。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患,在出院之后要继续使用地高辛,由于该药的中毒量和治疗量是相当的接近,所以在使用使强调剂量,既不能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又不能随意加量(引发中毒)。嘱咐患者定时到院测脉搏,脉搏不能低于65次/min,若是在家中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或者是心病加重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分型护理

该病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焦虑型、猜疑型、孤独型、恐惧型。

3.1焦虑型的护理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患者对病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后效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治疗等,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等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接近患者,并进行交谈,从而建立良好、稳定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处处为患者着想,并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照顾、鼓励。及时的向患者透露治疗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并做详细的解释,从而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战斗的信心。平时也可为患者提供轻音乐、书刊等,减轻患者焦虑的心态。

3.2猜疑型

该类型是属于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使患者对周围的事情过分的敏感,将自己的病情严重化,并怀疑医生、护士,不相信家属;从而表现为情绪的低落、消极,疑心重重。该类型的护理方式主要是:疏导、关心、鼓励。以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早患者的面前说话要大方、自信,避免患者猜疑。生活上和精神上要贴心的照顾,在医院允许的制度下,让患者及时的了解病情的发展,并鼓励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3.3孤独型

这类型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住进了陌生的医院,产生了孤独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畏惧心理,抽出多余的时间同患者进行交谈,疏导患者的心理,尽全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允许患者家属的陪护等,让患者的医院里充分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配合治疗。

第5篇:冠心病护理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后,病员症状、血压、血脂、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方法 将12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综合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身心放松训练,以及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医疗护理。将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观察指标用SPSS1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血脂、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综合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blood pressure,blood lipid and ECG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 122 cases with angin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1 cases in eac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to the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hile routine nursing to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observation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performance of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ith the software SPSS13.Result The changes of blood lipid,blood pressure and ECG of the patients in the 2 groups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nd the effect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superior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The performa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curative effect.

KEY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冠心病心绞痛不仅是一种心脏器质性疾病,同时,也会引起精神障碍,有很多病人表现出愤怒、焦虑、抑郁、惊恐等情绪,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会诱发和加重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和猝死 。因此,对病员采取综合护理,尤其是减轻心理压力尤为重要[1]。为探讨综合护理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我们对12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了分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均为2007年1月~2009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男性76例,女性46例;年龄45~90岁,平均61.5±14.3岁。诊断均符合WHO(1997)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将122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护理组,对照组各61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治疗4~ 5个月后判断疗效。两组患者均行药物常规治疗,综合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身心放松训练,以及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医疗护理。

1.2 综合护理组干预方法

1.2.1 心理护理[2] 指定护士评估影响患者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根据评估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计划;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亲友探视、陪护;强化社会支持,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在做好疾病有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嘱家属配合给病人以关心、支持及鼓励,并根据病人个性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尽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较好地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1.2.2 生活指导 强调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清淡及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进过热、过冷食物,进食速度应缓慢,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忌饮酒、浓茶和吸烟。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进食新鲜水果,如出现便秘,予口服缓泻剂或用开塞露通便。

1.2.3 心身放松训练[3] (1)向干预对象讲解放松训练的原理、特点及操作注意事项,确立明确的治疗目标。(2)肌肉放松训练即松弛默想法 。要点如下:平躺或静坐于舒适位置,尽量放松所有的肌肉,从足部开始,逐步向上直至面部,保持肌肉高度的放松;持续锻炼2O~30 min,每天锻炼一次,保持一种若有若无的态度。

1.2.4 舒适护理 用各种方法使患者保持心理舒适,环境舒适,体位舒适,吸氧舒适,静脉输液舒适。

2 效果判断与结果

2.1 效果判断 显效:心绞痛完全缓解,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或压低的ST段回升0.1 mv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ST—T改变较前好转,压低的ST段回升0.05 mv以上或倒置的T波变浅;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2.2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 见表1。表1 两组病人临床指标变化 由表1可见,对高血压、高胆固醇、ST段改变的有效率,综合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综合护理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而这些危险因素的形成大都与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行为因素有关,行为,心理及生活方式的干预是现代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内容[4]。心理紧张,情绪激动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增加,心肌缺血缺氧加重,从而使冠心病心绞痛病情加重。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身心放松训练,以及舒适护理等)改变植物神经的兴奋性,可以调节机体内脏器官和血管的生理功能,从而使病员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冠心病心绞痛病员经适当的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包括症状,血压,血脂和心电图,提高生活质量[5]。我们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优于一般性护理。因此,应大力加强和提倡对病员,尤其是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的疾病病员的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37~1249.

[2] 杨 银,杨斯环,张 莉.放松训练对脑电、心率变异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522~524.

[3] Vaughn A Decoster.Challenges of type 2 diabetes and role of heahhcare social work:a neglected area of practice[J].Health & Social Work,2001,26(1):26~37.

第6篇:冠心病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研究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治疗的3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行为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后发现,两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行为护理;冠心病;效果;应用

行为护理就是在护理工作中,运用行为医学与行为科学的方法及观点,分析、研究、护理病人并管理护理人员的行为。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不良生活方式、A型行为、吸烟等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相当重要。2010年3月-2011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3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3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8例女性,26例男性,年龄范围为49-83岁,平均年龄为(60.7±3.4)岁。入院时所有患者均有冠心病的症状,心电图有典型的心肌梗塞或心肌缺血的图型。将34例患者平均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行为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在卧床、吸氧、心电监护、镇静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拜心同、倍他乐克、阿司匹林、洛伐他汀、硝酸甘油进行基础治疗,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则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研究组:17例患者采用行为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包括饮食干预、患者不良行为干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行为干预、矫正病人的行为类型等。 对照组:13例患者在进行镇静、吸氧、卧床、心电监护等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常规医嘱进行护理。 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后发现,对照组17例患者中有8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2例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7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58.82%;研究组17例患者中有12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3例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88.24%,两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对照组17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心室壁瘤、栓塞、心脏破裂、肌断裂、肌功能失调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1.18%;研究组17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7.8±3.9)天,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2.4)天,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发生了变化,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由行为因素引发的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医学研究发现,不良生活方式、A型行为、吸烟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相当重要。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干预:首先是饮食干预,要对患者讲解不良饮食行为的危害,耐心与患者沟通[1-2],通过讲解和安排日常饮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干预不良行为:鼓励患者戒除饮酒、吸烟的不良嗜好,使患者远离烟酒[3];(3)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行为干预: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病人的思想工作[4]。加强宣教卫生科学,让患者理解科学用药、科学治病、科学诊断的重要性;(4)矫正患者的行为类型:A型行为模式特征为:过度的敌意,有旺盛的精力,有时间紧迫感,很容易引起不耐烦,等等。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控制情绪,从而矫正患者的行为类型,改变患者的人格特征。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行为护理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88.24%,与传统护理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58.82%,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仲俭平.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四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172-2173.

[2] 赵翠云,邹集原,尹丽杰.语言艺术在行为护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04,28(2):32.

[3] 刘相申.冠心病行为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社区医学,2009,10(3):81-85.

第7篇:冠心病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71-02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抑郁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抑郁状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可以影响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1]。同时冠心病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抑郁状态则又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2]。该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共 80 例,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其抑郁状态的改善,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62~78岁之间,平均(66.3±7.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61~76岁,平均年龄(67.4±4.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冠心病诊断标准;②经超声心动图或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③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④意识清楚,查体合作;⑤病前无悲观,心境不佳,睡眠差等表现;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以下护理方法:入院当天责任护士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影响病情的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以及遭遇特殊情况下的就诊途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情况等加强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对患者的困惑不解等做出正确解释。冠心病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合并抑郁症患者多伴有有焦虑、多疑、敏感等心理特征,因此在心理护理干预时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向患者详细,热情的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和护理方法。②树立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及治疗策略,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对冠心病的错误认识,向患者讲解同类病人成功康复的例子,减轻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其社会存在感。护理人员组织病区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放松活动,比如音乐、太极拳、深呼吸、等,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使其意识到生活存在的乐趣,加快抑郁的恢复进程,从容乐观地生活。④心理疏导。每个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原因不同,针对患者抑郁原因,寻求打开患者心扉,增加患者表达内心恐惧,期望的原因,倾听其想法和感受,对患者的倾诉要采取理解的态度并适当诱导,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同情和支持,讨论并引导其积极的生活态度,使患者自觉改变负性想法。⑤讲述医保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主动介绍目前医院的绿色通道,新农合医保、市医保及省医保政策,告知大部分药物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抑郁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分别在采用护理干预前后2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情况;SDS是由Zung编制,该量表含 20个条目,每项均采用偶尔、有时、经常、持续4种选择项( 相应评分为1分~4分),其中≥5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率表示,统计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表1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8篇:冠心病护理范文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与绝经期后的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介入治疗等。我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对298例患者施行介入治疗,并加强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核心期刊

1 治疗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可靠的方法,它可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侧支循环状况等的准确资料,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用以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以保持血流通畅[1]。298例患者均使用上述介入治疗方法。核心期刊

2 心理护理

2. 1 术前心理护理 护士做宣教时应先了解冠心病的诱因才能针对病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遇到应激事件时,容易紧张、激动、愤怒、攻击和对人敌意,引起儿茶酚胺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过量分泌,使血压波动,血粘度增加,血小板粘附力和聚集性增加,血脂增高,加速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常见应激原有夫妻关系不和睦、工作不顺心、事业受挫与失败、离婚及丧偶等,个体遇到这些应激性事件时,容易出现应激情绪反应如恐惧、愤怒、焦虑、激动等,继而影响心率、心律与心搏出量,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吸烟、饮酒过量、运动量不足、高脂与高胆固醇饮食、肥胖等也是冠心病病情发展和治疗困难的重要因素[2]。术前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一般资料认为[3]:病人对手术缺乏了解,担心介入治疗造成的躯体痛苦,担心术者的技术是否过硬及手术能否成功、会不会有并发症,怕发生意外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亲友和单位带来麻烦或被人轻视,失去原有的待遇,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见于冠心病患的性格特征、应激反应及生活方式的异常,患者对疾病本身的焦虑,再加上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对手术的进行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核心期刊

护士首先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关心鼓励患者。男性患者首先嘱其戒烟酒,女性患者注意调节更年期情绪。高脂与高胆固醇饮食患者,嘱其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讲解饮食调节的重要性,并告知家属积极配合与支持患者,使其从心理上不排斥治疗。可利用图片给其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及重要性,告诉其这种治疗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危险性相对较小,小创口的一种手术。手术的基本方法是从桡动脉或股动脉放一颗稍粗的针到动脉后,把软管直接通过动脉血管送到心脏的冠状动脉进行治疗,这其中除了穿刺时打局麻会有点疼痛之外,基本上不会有其他什么感觉,快者十多分钟就能完成整个手术。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信心,以赢得患者的最佳配合。详细讲解后就能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鼓励与支持患者,给患者最大的心理安慰,使得医、护、患、家属都积极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若术前总是紧张的患者,可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镇静。核心期刊

2. 2 术中心理护理 患者在局麻下手术,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护士在手术过程中要不断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安慰患者,避免不良语言对患者的刺激。多给关心,让其感到时常被关心惦记,而不是被抛弃在手术台上用来实验的动物,这样一来,他们会很好的听医生护士的话,积极的配合手术。一旦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室颤等,护士应沉着、冷静,一面积极抢救,一面安慰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手术中意外的发生。核心期刊

2. 3 术后心理护理 给予讲解术后需要严密心电监护的重要性,嘱其不要恐惧;告诉其穿刺处加压包扎的必要性。(1)从桡动脉穿刺,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手掌及手指部份会有些肿胀麻木,如果能够忍受就尽量保持加压时间久一点,嘱其没有医护人员的允许下,腕关节不要活动,并发症的观察犹为重要:①桡动肪痉挛,其发生与术者的经验有一定的关系,患者精神紧张、疼痛、操作粗爆或时间过长,均有诱发桡动脉痉挛的可能;②桡动脉闭塞,术后即刻发生率在5%左右,嘱患者术后一周避免抬重物;(2)从股动脉穿刺者,术侧肢体24小时制动,沙袋加压包扎,以防穿刺处出血,血肿等,医生会随时观察情况,不定时的来松解,嘱其不要焦虑;告诉患者伤口未愈合之前,不要沾染其他东西,以防感染;若是没有异常感觉,少量多次的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尽早排出,减轻造影剂对人体的伤害。病情较轻者交待其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只需要药物控制者,嘱其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支架安置术后的患者,嘱其积极配合抗凝治疗的护理,安慰患者通过此治疗后,疾病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要积极配合治疗,以求早日好转;讲解冠心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说服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嘱其遇事冷静,乐观待物,预防血压的波动,使他从心理接受,缓解其焦虑情绪;积极地健康宣教,会带给患者最大的心理安慰,是疾病后期恢复有力保证。核心期刊

3 体 会

在临床中通过积极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消极心理反应,更能够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难关,大幅度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也能让更多的患者接受此种治疗方法,故加强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值得临床应用。核心期刊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3.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1-62.

第9篇:冠心病护理范文

[摘要] 我科自2001~2004年对62例冠心病患者除躯体治疗外,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病情,早日康复。有效56例,无效6例。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表现;护理

冠心病属于心身疾病,据现代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激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因此,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治疗非常重要。现随机抽查我科近4年收治6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1~2004年住院治疗的6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岁。在疾病不同过程中,因患者年龄、职业和个性、家庭环境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紧张焦虑者24例,抑郁消极者 17 例,安定积极者 11 例,敏感多疑者 8 例,盲目乐观者 2 例。

2 心理表现及护理

2.1 紧张焦虑 多见于初次发病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这类患者因住院后环境陌生、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易烦躁不安,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同时要做好保护性治疗,病情控制后,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增加安全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减少紧张焦虑,并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来消除不良情绪。

2.2 抑郁消极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治疗上除药物治疗外,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安慰开导鼓励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复发的诱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

2.3 安定积极 这类患者情绪相对稳定,对疾病有所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常用治疗方法,故能积极配合治疗,但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疾病,以便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以指导性心理治疗为主,向他们介绍先进、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保持安定积极心理状态。

2.4 敏感多疑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有时甚至把书上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认为是病情加重,把一过性的头痛、牙痛、肩背痛、右侧胸痛均看成是心绞痛发作,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对他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等,因此整日卧床不起,依赖性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护理上应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要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2]。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

2.5 盲目乐观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及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病情发展认识不足,或虽有认识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对此医护人员应重点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讲解有关冠心病的知识,采用简短的语句、明确的词汇和果断的结论,使患者加强对冠心病症状、转归、诱发因素的了解,认识到即使在恢复期或康复期,工作及活动亦需要量力而行,特别注意肥胖、吸烟、高胆固醇等高危因素。

3 体会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建立信赖、合作、协调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只有取得患者信任后,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疏导患者,改变护理对象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将负性心理变为正性心理,使其很快地适应患者角色,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因此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