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第1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第2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优质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合并冠心病,对其身心均造成极大伤害。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5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60.28±3.41)岁。按照抽签方式将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研究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干预内容。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绞痛(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变化情况及满意度(利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满分100分,内容为护理措施、护理态度、护理结果等,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优质护理干预 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温度(25℃~26℃)及湿度(50%~60%)适宜,利于患者充足休息;②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介绍需接触的医护人员及讲解住院治疗规章制度,消除其由于陌生环境所致焦虑、恐惧心理;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消除其由于不了解病情所致紧张、抑郁情绪;④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例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积极性及自信心;⑤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意义,及时纠正其以往不良生活习惯;⑥讲解未遵医嘱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⑦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饮食原则应低纳、低脂、高营养等,如肥胖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适当进食膳食纤维预防便秘;⑧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及运动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运动时间宜选择午后,运动项目主要为慢跑、游泳、散步等有氧运动,若天气寒冷应尽量减少室外运动;⑨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身体不适,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⑩告知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注意劳逸结合利于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 (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仅可通过药物控制疾病,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且该病将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继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而冠心病的出现则将使血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提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几率显著上升[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改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有研究显示[2],正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是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关键因素,而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本文中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其血压、心绞痛等情况虽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且护理满意度较低;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其血压、心绞痛情况均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郭秀红[3]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98-199.

第3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重庆市巴南区 401320

【摘 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选取30 例冠心病患者,通过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后均获得非常满意临床效果,实施护理后SAS和SDS 分别为(41.02±9.35)分、(41.11±8.34)分。并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坚持运动、按时用药和保持乐观情绪,有效控制疾病。结论: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冠心病主要是患者管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其血管管腔狭窄、痉挛和阻塞等,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且伴随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压力的升高,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逐渐下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样重要,显著降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1]。为寻找较为理想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30 例冠心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检查显示ST 段压低,且休息或是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得到缓解。其中,男23 例,女7 例;患者年龄49-70 岁(59.62±5.13)岁;根据临床症状分类:14 例单纯性心绞痛,5 例无痛性心肌缺血,11 例心肌梗死。

1.2 方法

(1)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休息、生活方式和服药等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充分休息,科学合理饮食,选取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食用清淡和富含纤维含量的食物等。日常生活中根据自身状况做适量运动,不易过度疲劳。

(2)心理护理,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基础知识、长期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便于患者了解疾病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其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激动和紧张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同时,根据否认、焦虑、忧虑和紧张恐惧等状况进行相应护理,稳定患者不良情绪,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展开各种娱乐活动,增添生活乐趣,并指引患者在活动中适当宣泄自己情绪,保持乐观和轻松的生活态度。

3)健康教育措施,护理人员指引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指引患者多食低热量、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低盐、低糖等食物,切忌暴饮暴食。根据自身状况做适量运动,以不感到累为宜,经常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如轻便体操、步行和打太极拳等,便于提高患者耐力,建立侧支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冠心病发作平率。护理人员通过宣传栏和编写冠心病健康知识册子让患者了解该疾病,自学相关知识,通过开展冠心病座谈会和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状况。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一步了解冠心病基础知识,让患者了解冠心病发病诱因。告知患者服药过程中不要擅自停药或是加减药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检查状况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除此之外,告知患者应规律作息,尽可能午睡,但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出现失眠现象的患者,可通过适量镇静药处理,为避免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应指引患者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

1.3 观察指标[2]

通过Zung 编制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详细记录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后SAS(焦虑)和SDS(抑郁)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越高。

2 结果

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后均获得非常满意临床效果,实施护理后SAS 和SDS 分别为(41.02±9.35)分、(41.11±8.34)分。并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坚持运动、按时用药和保持乐观情绪,有效控制疾病。

3 讨论

在心血管系统中冠心病为一种常见疾病,其包含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目前发病率逐渐上升,威胁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冠状动脉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等其冠心病病例生理基础,引起患者局部血小板聚集和血黏度增加等,威胁患者健康。尤其是当患者出现情绪激动和不规律服药等现象时,会出现冠脉狭窄和斑块破裂等,进而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改变。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相关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并非全部因冠动脉狭窄程度和痉挛等产生的,同时,心理社会因素也给该疾病带来一定影响。在患者发病时其极易出现恐惧、焦虑、角色紊乱和担心等心理问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此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较为重要,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使疾病早日康复。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为预防冠心病发生关键,基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出院前仅接受简单的健康教育,其对出院后的日常生活缺乏具体监督,因此,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便于获得良好效果,改善患者预后[3-4]。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时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获得良好效果,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漫红.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739-740.

[2] 王文菁, 谭文艳.Zung 抑郁自评量表的因子分析[J]. 广东医学,2012,32(16):2191--2193.

第4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心理状态;满意度;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32-02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血管阻塞而导致的心脏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绞痛、胸部不适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1]。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特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对心理状态和依从性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6.25±2.26)岁,其中女:男为15:15。

观察组: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6.32±2.29)岁,其中女:男为14:16。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卫生环境的监管,给予患者用药指导。

1.2.2观察组护理措施

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措施。

①基础护理: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能力,护理人员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患者及家属糖尿病及高血压对冠心病的影响,增强患者的重视,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

②心理护理:冠心病是一种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护患关系,有分寸的将医生的诊断告知患者,向患者讲解康复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

③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大多存在食欲较差的症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他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健康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食蔬菜、水果、豆制类的食物,补充患者身体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帮助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在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满意率情况。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率分别为80.00%、86.67%,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率60.00%、63.33%。

由此可知,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满意率(p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可分为急性冠状动脉及稳定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绞痛、胸部不适等症状,并且,高血压、糖尿病等均能引起冠心病的发生[2]。

目前,治疗冠心病没有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其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并且给患者及患者的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及康复等护理,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优质护理是医院服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影响[3]。在本次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有分寸的告知患者病情,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措施,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有利于患者的预后[4]。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率及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率及总满意率(P0.05)。

综上情况可知,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谢亚利.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1):11-13.

[2]李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2-23.

第5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新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正成为护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社区护理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的一个组成部分[1]。冠心病是社区常见的五种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健康。要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为了降低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控制或减少那些对发病率起决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提高人群中冠心病的检出率,加强治疗,减少疾病的恶化和发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2]。而做到这些,离不开社区人群健康意识的强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为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施好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值得研究、探讨。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冠脉痉挛)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如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酗酒、饮食也与其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预防措施不到位,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为此,冠心病的复发率较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很差。面对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和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多的局面,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树立生活信心,重返工作岗位,是社区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现将我站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社区入户调查发现的患者。

1.2 分组原则:随机抽样。

1.3 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心绞痛30例,心梗后22例。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梗后13例。

1.4 观察指标:以3个月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为不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2.1 评估阶段:对社区需要的评估;对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评估。对沧州二百间社区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5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家庭社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支持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药报销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评估表明,居民对冠心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走入误区,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2 诊断阶段:根据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出诊断。诊断的结果:(1)知识缺乏:患者对如何防治发作无所适从或因心绞痛缓解后无其他不适不予重视,仍从事体力活动或不克制情感,易致病情复发。与不了解疾病过程有关。(2)焦虑:因心绞痛发作时的濒死感而紧张,不知所措。与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并惧怕再次发作有关。

2.3 计划阶段:在制订计划时,与社区居民、居委会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使学习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我站的计划是:(1)首先和居委会达成协议,取得居委会的支持;与医保机构协调好关系,取得医保机构的支持,使社区居民就医有保障。(2)采取多种形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健康知识。教授的内容为: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②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③冠心病患者的服药原则及定期复查;④冠心病患者的饮食;⑤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种类;⑥心理指导;⑦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⑧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脉搏的监测;⑨冠心病患者的性生活指导;⑩冠心病患者的大便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职业前训练。

2.4 实施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知识,分期教授,个别指导,并通过问卷式检查掌握情况。形式为集体授课、板报、幻灯片。每月的1~10日培训1次,由社区护师主讲。(1)在10日内要掌握好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冠心病的人的高危因素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生活压力。(2)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3)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药,一定要遵守医嘱,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擅自加药。(4)冠心病患者要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并根据血脂、血流化验结果指导饮食。(5)冠心病患者要选择适宜的运动,不要长期静卧不动或害怕运动。(6)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冠心病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可引起再发。(7)冠心病患者要佩戴护心卡,卡上要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会冠心病患者学会数脉搏及自救方法。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用。要经常检查药品是否过期,以免急救时耽误抢救。

2.5 评估阶段:根据健康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健康观念是否得到更新、健康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3 结果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统计学分析,χ2=26.97>6.6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干预组再发率明显降低。当然这样的队列对照研究方法受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但是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无疑对降低疾病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4 讨论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能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其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方式,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长期静卧不动,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组患者冠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它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环,许冰,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护理学杂志,1999,14(3):48-49.

[2] 金宏义.重点人群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第6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系统性护理干预;冠心病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脏疾病, 已经被学者研究证实[1], 冠心病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 心理因素对病情发展及治疗均有重要影响。冠心病患者因病情反复、病程长, 极易产生抑郁、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 不利于临床治疗。同时负性情绪也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导致患者无法积极接受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 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案,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生活指导, 对控制并发症发生极为重要。系统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是连续性开展的高效护理措施方案。本组研究对冠心病实施系统性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脑血管疾病分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9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8.6±4.7)岁;病程2个月~15年, 平均病程(4.3±0.6)年;观察组男23例, 女18例, 年龄44~79岁, 平均年龄(58.9±4.5)岁;病程1个月~12年, 平均病程(4.6±0.7)年;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与本组研究配合;18~80岁;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语言能力障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 着重进行健康宣教, 主要为冠心病形成原因、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并发症、生活相关注意事项等, 让患者对冠心病有客观了解, 缓解对疾病的顾虑, 减轻对身体的担忧。可单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 如何进行自我常规检查, 测量血压及心率方法。

1. 2. 2 运动指导 很多患者不愿运动, 致使身体因缺乏锻炼, 血液不循环, 代谢能力差, 长期会加重负性情绪。根据患者身体状况,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每日保持适合的运动量[3]。运动量以患者可耐受为主, 运动强度适宜, 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 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

1. 2. 3 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慢性疾病, 且病程较长, 导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不利于临床治疗。特别是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患者, 均会影响疗效及预后, 因此, 积极对负性情绪进行疏导,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过程中, 多与患者交流, 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 指导患者听音乐、深呼吸等, 放松肌肉, 保持心理松弛, 起到调节负性心理作用[4]。

1. 2.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 告知患者定期复查, 遵医嘱用药, 一旦出现不适症状, 立即就医。坚持锻炼, 保持规律饮食及规律作息。出院后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 了解患者病情及生活状态, 并予以指导。

1. 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AS、SDS量表进行负性情绪评分, SDS评分为10个刻度, 0分为无抑郁, 10分为严重抑郁;SAS评分总分100分, 分数越低, 表示焦虑症状越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干预前,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干预后明显改善, 但观察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

2. 2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明显改善上升, 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冠心病因病程长, 难以彻底治愈,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冠心病还可能并发症心肌梗死, 导致患者死亡, 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心脏疾病。已经有学者研究显示[5], 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与情绪、生活习惯呈密切相关性。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 不利于临床开展治疗, 也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不利于预后。需要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 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本组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措施, 结果显示, 观察组负性心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冠心病实施系统性护理措施, 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身体负担, 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淑梅, 杨秀兰, 吕烨辉, 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4): 297-300.

[2] 石丽, 刘加林, 王琪, 等. 5例生物泵辅助治疗终末期冠心病患者的术后监护.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5):400-401.

[3] 刘少辉, 闫薇, 李宇萌, 等. ESPCS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50(9):1013-1015, 1016.

[4] 陈宜, 张光君, 黄明君, 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2):207-209.

[5] 冯明华, 郑明霞.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2):314-316.

第7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不仅可左右治疗效果,而且对病人的机体康复和预后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要重视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当,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对冠心病人的护理,其护理措施包括下面几方面。

情志护理

冠心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无论在疾病的发生或恢复过程中,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都不可忽视。在冠心病的护理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身体因素,更要重视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护理人员必须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喜恶嗜好等,要提供治疗性、安慰性、礼貌性、认真性的原则。让患者保持乐观、松弛的精神状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发怒。所以在本病护理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因素,更要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如有的老年患者在病情好转出院的次日,因和子女吵架而病情恶化。情绪紧张激动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供血不足而诱发本病。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护理人员必须经常提醒患者遇事要心平气和。

饮食护理

饮食不当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健康的饮食可显著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冠心病患者需要禁食三高食物即为高胆固醇、高热量、高钠食物,应保持每天膳食注意清淡。清淡饮食是指少盐、少油、少动物性食物的饮食。食盐中的钠具有增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引起水肿的作用,有的冠心病的患者每天食盐的消耗量应限制在5g 以内。盐腌、盐渍加工的食物及酱油中均含有大量的食盐,应控制用量。味精虽无咸味,但其钠的含量是食盐的80%左右,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多使用。通常情况下冠心病病人烹调应选择植物油,且用量应控制在每天 25g以内。鱼类含胆固醇少,且鱼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止粥样硬化作用,故不必严格限制。

冠心病患者应戒烟限酒。香烟的尼古丁对心血管有直接的损伤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并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绞痛。酒精有扩张血管作用,饮用少量低度酒并不禁忌,但大量饮用烈酒是绝对禁止的。适量饮茶是允许的,但饮浓茶及咖啡可导致病人心律失常、心肌耗氧增多,对病人不利。

冠心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饮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冠心病患者忌暴饮暴食。冠心病患者要注意节制饭量,控制体重,切忌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可使血脂、血黏度突然增高,并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注意晚饭不宜吃得过饱。

运动护理

在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运动的方法和运动量加以指导。冠心病人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进行适当运动。冠心病患者不宜长期静卧,长期静卧会使冠状动脉脂质沉淀加重,管腔更加狭窄,加速病情发展。指导患者在恢复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它能促进脂肪和胆固醇的分解代谢,降低血脂,促进微血管扩张,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指导冠心病患者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教育冠心病患者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以不感过度疲劳为宜。

日常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的内容主要有生活环境,睡眠等方面。良好的环境使病人精神愉快,促进病体恢复,室内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注意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护理,冠心病患者多于夜间发作,应加强夜间巡视,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口唇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以消除疲劳,不要夜间工作,养成规律性睡眠。

注意便秘的预防和护理。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便秘,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病患者的便秘发生率高。这与患者的用药、卧位、生理、心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病人长期卧床进食少,消化功能减退,易引起便秘。也有患者不习惯使用便器,大便用力时深吸气后屏气,可诱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病人大便时用力可促使心脏破裂。因此,重视病人的便秘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对冠心病患者要因时护理。这一方面的护理一般不为人们重视。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生理机能是随昼夜的流逝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因此冠心病患者心脏病人在昼夜的不同时间会表现不同的情况,所以要提倡因时护理。因时护理也包括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进行护理,如春天百病生长,室内应注意定期消毒,开窗通风;夏天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凉爽;秋天应保持室内湿润;冬天应注意保暖等。

讨 论

第8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物护理;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15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逐渐深入, 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而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同样也是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 该病的特点是病情发展迅速, 容易导致患者心肌梗死或者死亡[1]。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严重缺血和缺氧所致的一种综合征[2]。在心绞痛患者中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心脏的射血功能, 继而能起到化痰、降脂的作用, 同时还有非常有效的镇静等效果, 因此非常受到老年患者的青睐, 本文就简单对中医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过程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62例。对照组男36例, 女26例, 年龄65~73岁, 平均年龄(69.7±1.2)岁;观察组其中男32例, 女30例, 年龄67~75岁, 平均年龄(71.4±1.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即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的内容。排除所有的合并症患者和拒绝在试验授权书上签字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①心绞痛发作时需要让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 在服用药物之后需要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 如果有头晕、面部发胀等情况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纠正治疗;②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表现, 如心率、疼痛情况、心律变化等, 如果出现异常的情况应该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③饮食护理。饮食搭配上注意多摄入低脂肪、低热量和低胆固醇的食物, 尽量多吃蔬菜和水果, 忌食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忌烟酒;④心理护理。患者心绞痛发作之后非常的痛苦, 同时也会在心理上产生许多负面情绪, 比如恐惧、紧张、焦虑等, 因此需要护士或者家属多安慰和沟通, 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⑤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述病情的形成原因, 目前治疗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等, 比如教授患者如何正确的使用诸如硝酸甘油等药物以及其保管的方式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药物护理措施:①中医药物护理:通过辨证诊断之后对患者进行分型, 心阴亏损型的患者主要的护理的措施就是滋阴养血、安神养心等, 因此可以使用天王补心加减汤治疗, 药方为酸枣仁、天门冬、桃仁、枸杞子、当归、生地黄、丹参等煎服, 2次/d;对于寒凝血瘀型的患者应该采用细辛、茱萸、沉香、附子、冰片等驱寒通温的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在使用这些药方进行护理治疗时需要降低硝酸甘油的使用剂量, 以便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②中医针灸护理:取患者的心俞、内关穴、厥阴俞、膻中穴、足三里、神门穴等, 穿刺进针之后, 留针15~20 min, 1次/d。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疼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 疼痛的程度、所持续的时间等均明显减轻, 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降低;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发生改变, 甚至疼痛的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心电图检查未发生显著的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显效26例, 有效31例, 无效5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患者护理显效20例, 有效25例, 无效17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72.58%,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造成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的严重性疾病。主要的症状就是患者的胸骨后部发生剧烈的疼痛, 疼痛呈现发射状向心前区等位置扩散, 发作时会造成巨大的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样能够帮助患者提升治疗的有效率[3]。

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逐渐该善患者的冠状动脉状况, 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还能在患者病情发作时避免造成心肌梗死或者死亡的情况[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物护理, 通过论证诊断之后对患者的症候进行分型, 根据主要的致病原因进行对应的药物治疗, 比如桃仁、益母草、丹参、川芎等药物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促进冠状动脉的通畅, 提升心肌的供血能力, 逐渐消除心绞痛的症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1.94%, 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2.58%,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证时采用中医中药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唐瑛, 肖力强, 江花, 等. 中医名家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2):134-135.

[2] 马新民.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综合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22):24-25.

[3] 罗玫, 杨雨竹, 莫凤梅. 中医经络推按配合药膳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9): 2238-2241.

第9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p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08-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选择了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治疗的方案。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伴发或催生严重的精神心理反应,其中抑郁和焦虑尤为更明显[1]。而选择支架植入术这一有创治疗方案后抑郁的发生率更高,为了寻求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对我科2009年6月-2010年6月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84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组84例,均为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我科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实验组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岁,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评价指标:两组患者术后7-10天,出院时运用BECK抑郁问卷(BDI),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随访六个月后再次运用BECK抑郁问卷(BDI),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1.2.2 评价标准:(1)SDS[1]。用于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频度分为0-4级。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经过换算得标准总分。标准总分分数从25到100分,大于或等于50分者为存在抑郁症状。得分越高,抑郁越重。(2)BDI[1]。主要用于评价抑郁的严重程度。包括21个类别,每个类别都分四级评分,级别值为0-3分,总分范围0-63分,分数小于或等于四分无抑郁;5-13分,轻度;14-20分,中度;21分或更高,重度。

1.2.3 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即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树立良好的医德形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必须做到仪表端庄、每天在交接班时使用文明用语对患者进行自我介绍,给予恰当的称呼,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亲近感、从而减轻负性情绪。(2) 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改善病房环境从对照组的调查资料显示,患者焦虑、恐惧及对护理服务不满意一部分原因是由病房环境造成的[4]。病房内舒适优雅环境可给患者赏心悦目的感觉,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设备、医疗护理人员以及规章制度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调整室内光线,降低各种机器的报警音量,尊重患者意愿,允许摆放患者喜爱的物品,保证时刻在患者的视线之内,使患者有安全感。(3)现身说法,请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而出院的患者将他们的情况及时介绍给周围患者以增加他们的希望和信心。(4)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系统的作用。向患者的家属和朋友讲明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让他们主动关心患者,多陪伴患者,增加交流,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安定其情绪,使患者感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从而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5)心理护理。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理论,针对出院时SDS大于或等于50分的患者,每次进行40-50分钟的心理护理,每位患者至少进行3次以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间隔时间。治疗步骤:①与出院时是大于或等于50分的患者详细交谈,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定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及是否愿意寻求帮助。②直接向患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导致他们的情绪困扰,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应当负责任。③帮助患者摒气不合理信念,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同时向患者说明,如果患者无改变的动机及不自觉努力,再高明的医师也无法代替他来解决实际问题。 (6)生理舒适护理,合理地运用放松训练减轻焦虑[4]。根据患者的爱好指导开展文娱活动,如听音乐、下棋、读杂志等,分散和转移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反应的注意力,改变抑郁的不良情绪。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组内用配对x2检验,组间用四格表资料x2检验。等级资料间比较用轶和检验,以p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SDS比较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BDI比较

3 讨论

近几十年冠心病已成为全球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之首,并引起全球医学界的关注。1977年首次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成功,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开创了一新的里程碑,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疗法,明显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及病死率,并广泛的的被人们接受。

然而临床观察冠心病介入术后有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的表现,由于抑郁、悲观失望对冠心病的恢复丧失信心,不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拒绝进食,绝望轻生,严重的影响病人的预后。本研究显示支架术后心理抑郁的发病率达83%以上,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率的12%-14%[2],说明支架术后的患者确实容易出现抑郁,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还发现,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抑郁的发病率达95%以上,较出院时的83.33%高,其程度较重。这可能与患者出院后担心影响工作,不能像从前一样回归社会,担心疗效,担心昂贵的抗凝药费拖累家庭,支架术后使病人感到病情的严重性有关。可见,现代高新医学技术并不能解决患者所有问题,患者在接受高新治疗的同时更需要人性化的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就是通过使用护理措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现代医学模式正在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的医学模式转变。Halldorsdottir[3]研究发现,患者认为护理干预在他们治疗期间是必不可少的,护理人员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建立一种彼此可以信任与关爱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及促进健康。本研究显示,对支架术后患者施行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抑郁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由出院时的88.1%降至28.57%(p

本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可以使支架术后患者的SDS评分明显下降,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证明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疗效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2] 段得婉,王临虹,赵更力,主编.妇产科身心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