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防护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防护工程论文

第1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常用的网络安全防护有密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陷阱网络以及防火墙。密码技术是对信息进行加密,如果密码发生泄漏的话,信息还是会被偷取;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一些信息的收集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提供一种实时的检测,发现入侵者会及时警报;陷阱网络主要是指对网络系统进行常规模拟,诱骗用户进入受控的网络环境,对正常系统进行攻击;防火墙技术是一种较为普及的防护技术,防火墙会对网络信息进行检测和过滤,发现不安全网路信息会进行隔断或者过滤,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

2安全防护技术探析

2.1基础网络安全系统的建立

所谓的基础网络主要是指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系统,主要有防火墙、加密技术、杀毒软件等。在实践中有很多的安全网络威胁都是发现了网络工程漏洞或者是计算机的系统漏洞,安全系统没有及时有效防护,因此遭到攻击或者破坏。这主要是在网络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基础网络建设中对于网络安全的投入力度不够,对于细节问题考虑到不周到或者是对基础网络建设的不重视所导致的。基础网络建设的不重视会对网络安全工程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尤其是在观念上要注视基础网络的建设与投入。

2.2采用密码技术以及对数据进行备份

密码技术是安全防护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防护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也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安全防护方法。例如,在中国石油在大港油田的一个测试公司中有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测试公司主要是对企业的信息进行管理以及安全方面的维护,为了保证大港油田的信息安全,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这时需要选用多种安全防护技术对大港油田的信息进行管理与分类,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尤其是对大港油田的重要信息以及测试公司的重要商业信息可以采取双重或者多重的加密技术进行有效的防护,因为重要信息关乎企业的切身利益。由于测试公司的数据较多,数据的种类也很频繁,因此信息管理人员在进行加密处理后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备份,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提高信息的安全度,防止意外发生后没有补救的办法,数据备份可以起到双重防护的目的,也可以有效要管理与维护大港油田的数据信息安全。

2.3常用杀毒软件

网络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上网过程中应该常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或者是使用有效的防护墙软件进行安全防护,间隔一段时间或者常用安全监控对计算机进行扫描与检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计算机中的病毒或者是有害信息,进行及时的删除或者技术处理,提高自身信息的安全性。例如,很多的用户会下载360杀毒软件或者是安全管家等软件对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有效的防护,发现不安全的网站或者病毒软件会及时提醒并且自动防护,所以用户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需要经常使用杀毒软件或者是安全监控进行扫描。

2.4重视网络管理

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提高,很重要的是需要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规范。因为我国的网络建设时间较短发展很快,但是在网络工程发展过程中往往重视网络工程的建设,提高网络工程的覆盖范围,提高网络用户的数量。但是在网络安全管理上却不够重视,在管理制度上也不够规范与完善,甚至对很多的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实用可行的管理措施。例如,我国的网络安全管理上,首先需要国家重视网络工程建设与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加大国家资金的投入力度。如在我国的计算机用户不一定要用微软的视窗系统,尤其是国家的重要部门以及各个机关与企事业组织也不一定要要微软的视窗系统,最好用本国的视窗系统。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多项自主研究,如超级计算的研究,也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窗系统。我们国家重要的信息部门以及国家机关需要慎重选择视窗系统,因为使用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会给美国政府提供一个潜在的控制世界的后门,微软公司通过核心技术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指令来摧毁全世界使用微软视窗系统的计算机,这是一个灾难性的严重后果。接着是我国的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当地的网络工程建设以及地区安全防护要严格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对于我国的政府部门在安全管理制度上可以明文规定政府部门只可以使用我国的国产视窗系统,如开放源码的视窗系统。在这个系统使用过程中由我们国家的专业人员进行代码的检查与管理,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检查与防护,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编译工作。

3结束语

第2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坡;生态;资源节约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一大课题。下面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认识现代生态护坡工程,以创新发展的观点,就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一、防洪工程生态护坡的发展方向

人类在与江河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探索出一些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河工建筑物模式。堤防、河道防洪护坡工程也一样,同—河流的上游与下游、同一国家的北方与南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堤防河道护坡的认识和要求也不相同,生态护坡就是现阶段人们在对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条件下而日益受到重视。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生态护坡的概念。1991年河道堤防管理部门开始注意到生态护坡。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与环境恶化日益加重,特别是严重的水污染引发了新的治水理念变革,一些能减少水污染、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适应的新型护坡不断出现,对生态护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目前,我国开始试验推广的几种生态护坡主要有:植被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水泥生态种植基护坡。我国生态护坡建设主要是模仿学习国外经验后自主开发产品,另外也部分引进国外先进产品。正确地把握生态护坡生长习性,并选择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类型,需要明确生态护坡的本质和特点。

(一)生态护坡并非与传统护坡完全对立

一部分生态护坡是在传统护坡基础上发展而来,尽管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与传统护坡的区别还是明显的:

生态护坡较传统护坡更具有自然生机,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生态扩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较少改变河道生物栖息环境。生态护坡材料以环保材料为主,多数为天然材料,对环境污染小。

传统护坡主要指砌石护坡和目前大量使用的预制混凝土块。这些护坡中的干砌块石护坡随着时间久远和大自然的自我修复,与自然界达成新的平衡,与天然土坡一样,它上面也生长植被,也具备生态护坡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的平衡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这是自然规律。只要我们认识到这—点,就不会把传统护坡与生态护坡完全对立。

(二)生态护坡不等于景观护坡,景观护坡受水位线限制

一般认为生态护坡就是植被护坡,这一观点不准确。观察水库或湖泊,可以发现其水面线与岸坡植被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水平分隔带,它是由水面线涨落造成的,植被一般在水面线之上。河道边坡同样如此,植被生长受水位、季节、温度和雨量的影响,在河道边坡上呈水平分布,与护坡材料相关。但即使是天然土坡,在一定的高程之下也无法布置植被护坡,尤其是在大江大河。可以说景观护坡(植被护坡)只是生态护坡之中的一种,修建景观护坡必须首先考虑水位影响。

(三)生态护坡不是解决河道污染的有效手段,其自然净化河道的能力有限

人们最初设计生态护坡的目的之一是净化河道,但这一构想几乎无法实现。河流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城市排污、农田化肥农药、大气酸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都面临过水环境污染,没有哪一个国家主要依靠生态措施宋减缓或消除水污染。建没生态护坡不能夸大其白净能力,更不能寄希望它来治理污水。

(四)生态护坡建设应适应我国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护坡是实现生态水利的一部分,因此发展生态护坡必须适应我国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护坡首先要满足防洪功能,就是说护坡主要作用是防御洪水,其他功能都服务于防洪,护坡满足生态需求同样不能因此而削弱其主导功能。

2、生态护坡最重要的特征是恢复河流天然属性。应尽量选择天然材料,如天然石材、草皮等,尽量少用水泥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产生于自然耐久性好,与河流不相排斥,即使发生化学反应也很漫长,而人工合成材料却难以做到这一点。天然材料的另一特性就是容易在河道中形成新的自然平衡,较快恢复河道天然景观。

3、发达国家修建生态护坡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但要进一步消化吸收,不能照搬。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受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主要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护坡工程在水利建设中量大面广,如何做到资源节约合理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收益值得探寻。

(一)重视护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尽量减少硬化河道护坡

尽量避免河道混凝土护坡建后再拆,不如尽量少建或用非工程措施解决。在我国—些地方的河段完全可以这样做。比如:河岸凹凸不平、边坡土质抗冲刷能力强、数十年未发生崩岸的河段;河流岸滩较宽、边坡平缓、植被生长良好的河段;土堤迎水面边坡在特大洪水年份也未发生浪坎、跌窝等险情的河段。

当然,河道岸坡硬化混凝土护对于防洪来说是有利的。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的生态与环境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必须综合分析,权衡利弊。总之,对河道堤防护坡工程进行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前提。

(二)工程技术措施的思路要创新

采用任何种形式的护坡来实现资源节约,仅从传统设计思路上进行优化创新这种可能性不大,必须开拓新的思路。首先要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其次是从护坡的造价与使用年限。

1、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先采用天然石材

其目的首先考虑到营造“多自然河流”,而且在资源节约上也有其合理性。混凝土预制块护坡与砌块护坡进行的比较如下:

(1)耐久性。河道堤防护坡破坏主要有脱落、塌陷、滑动、鼓胀、崩塌和剥蚀。除剥蚀外,其他破坏类型预制混凝土护坡与砌石护坡无明显差别,都可以通过日常维修解决。但通过多年的观察,两类护坡材料的耐久性不同:

天然块石:护坡工程常用的岩石有石英砂岩、片麻岩、正长岩等,抗压强度在80~500mpa,其表面致密,水与石料之间的分解、溶蚀和冲刷作用极其漫长,可见天然块石耐久性优异。

预制混凝土块:我国现阶段大量使用的预制混凝土六角块一般采用c15或c20标号,抗压强度15~20mpa,相当于1:3.5的水泥砂浆包裹碎石。在生产预制混凝土过程中,水泥硬化后的水泥石在正常情况下有较好的耐久性。但在与流动的河水、含硫酸盐、镁盐或碳酸的污水长期接触时,混凝土就会发生软水腐蚀、硫酸盐或溶解性化学腐蚀,强度下降。低于c20标号的混凝土水泥含量较少,混凝土浆中多余水分蒸发而留下的气孔、水泥浆泌水形成的毛细管子及骨料下部的水囊,容易造成混凝土内部形成孔隙,混凝土腐蚀作用加快。因此,预制混凝土护坡的耐久性不高。

(2)经济性。目前采用的预制c15混凝土六角块护坡,其铺砌定额直接费约45元/m3(不含垫层费用,包括预制12cm厚混凝土六角块、成品运输、铺砌)、实际上以45元/m3的价格是无法买到块石,如果把块石单价提高到120元/m3,其成本与混凝土六角块护坡相同。

干砌块石护坡厚度为25cm,其使用年限远大于12cm厚的混凝土块护坡,从长远来看,其经济性比混凝土护坡好。

(3)节能性。比较护坡块石(粗料石)与预制混凝土块的生产过程,可以明显看出前者耗费能源少。

预制混凝土块:块石破碎—碎石—加水泥拌合—混凝土预制块,其中水泥生产中大量耗能。块石:人工或机械加工块石(粗料石),天然块石可循环使用。而人工预制混凝土块不易做到,在重视循环经济的今天,采用天然石材更具优势。

2、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

在一些平原地区由于天然石材匮乏,运输成本过高,或城市景观建设需要,只能采用混凝土预制件来铺砌护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混凝土预制块标号提高到c25.混凝土标号的提高,可以增强混凝土密实性,使得其表面和内部具有更多封闭孔隙来阻止环境水侵入,从而保证混凝土块具有更好的抗侵蚀性,虽然增加了修建时的成本,但是使用年限的加长使护坡的年分摊成本小。

三、防洪护坡创新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从政策上支持

长期的防洪护坡工程建设,人们已习惯于建设传统护坡。对于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新一代护坡技术的广泛使用。

(二)既重视具体设计,又重视宏观视野

护坡设计看似简单,但要做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优秀方案,必须要将工程师、艺术家、经济师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思维溶于一体。在具体设计中应对我国发展中应遵循的模式、能源消耗、矿产总量和污染排放处置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重视科技创新

护坡是一种相对低技术含量的水利工程,如果大量引进采用国外产品,经济上极不合算。我国是一个治水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一批古代杰出水利工程都证明中国人具有无比的智慧。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调动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护坡产品。

(四)材料的创新是关键

河道堤防护坡工程建设耗废大量的块石、混凝土预制块或其他材料,其成本占工程总费用的比例大。因此,一定要重视护坡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技术创新,加快开采、加工、运输各环节配套升级,制定既开放竞争、又保证规模生产的产业政策,将护坡工程技术发展的切入点定在半成品生产创新上。

第3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防护工程 施工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住建部教学研究项目:军队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军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三维一体”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29-01

近年来,我国地下工程蓬勃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地下防护工程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系统掌握地下防护工程领域专门知识的人才。地下工程施工实习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地下防护工程方向的特点,促进学生将施工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施工组织协调能力,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是该专业方向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地下工程施工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下防护工程施工的设备、工艺和方法,以及现场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法。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该专业方向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实习对象简单采用民用地下工程代替地下防护工程

目前我国地下防护工程具有一定的保密要求,参观实习审批复杂。其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学生普遍缺乏工地经验,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较差。施工单位担心学生实习影响施工进度,害怕出事故,通常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这导致一些学校在该专业方向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采用去普通民用地下工程的工地来开展实习。但是民用地下工程通常不包括地下防护工程的防护建筑和防护设备等重要内容,上述实习方法会导致该内容缺失,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学生实习时间较短,难以把握施工技术全貌

地下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繁多,包括钻孔爆破法施工技术、全断面掘进机施工技术、锚喷支护技术等。每种施工技术中,又因采用工艺和设备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单个地下防护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单个工地实习通常只能观察某一施工环节和技术,难以掌握地下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全貌。

(三)学生实习准备工作不足,难以掌握施工组织方法

一些学校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去工地实习之前通常向学生介绍工地的基本情况,但没有据此要求学生初步拟制施工组织计划。学生在工地上很难带着施工组织方面的问题去实习,导致主要增加了施工机具和施工技术方面的感性认识,缺乏对施工组织的深入思考,施工组织方面的收获小。

(四)学生实际动手少,缺乏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的锻炼

大部分学校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采用学生在施工现场听技术人员讲解、旁站参观的方式进行。学生缺乏自己动手操作施工机具的机会,更缺乏自主进行施工组织、施工管理的机会。学生动手能力差,施工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不利于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

二、地下工程施工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适应高素质新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在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从教学队伍、实践理念、实践模式、实践管理等方面开展系列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主要措施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一)打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精于施工的教学团队

在上级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们选拔多名基础理论扎实、学术专精的年轻骨干充实教学团队。同时,通过支持教员到相关施工单位调研、参观城市地铁和过江隧道施工现场等方式,促进教学团队掌握地下防护工程、国内外民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践行施工技g和施工组织能力培育交叉渗透的实践教学理念

高素质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人才,应既掌握较系统的地下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知识,又具备良好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实践教学中,教学团队提出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能力培育交叉渗透的实践教学理念。在专业知识方面,培养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地下防护工程施工技术和方法;在施工组织和管理方面,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的能力。

(三)实行工地参观-基地实训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为了避免地下防护工程施工实习中实习对象民用化的倾向,我们将地下防护工程施工实习中所涉及内容分为防护特色型和通用型两类。对于防护特色型内容,积极联系人防工程进行参观实习,重点掌握防护建筑、防护结构、防护设备等的施工方法。对于通用型内容,联系民用地下工程参观实习,掌握地下工程通用施工方法。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地下防护工程有施工内容和方法,同时掌握较为宽广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对于地下防护工程施工中常用的钻孔爆破掘进施工方法,进行基地实训实习。在实训阶段,学生自己制定施工方案,自己动手操作空压机、凿岩机、经纬仪、水准仪等施工机具进行施工作业,自己进行施工组织协调工作,完成一定的地下防护工程掘进施工任务。提高了学生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操作施工装备和进行施工组织的能力。

(四)推行施工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在基地实训阶段,按照施工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编组。指导学生制定和严格落实施工项目部的一日生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安全交底制度,使学生掌握施工项目部的日常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开展施工项目部日常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地下工程施工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团队分析了目前该专业方向施工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队伍、实践理念、实践模式、实践管理等方面开展系列改革,实习质量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高素质新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下防护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毕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施工技术知识扎实、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突出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王作文, 孟小平.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教学改革和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3): 108~111.

[2]伍毅敏.土木工程生产实习的虚实结合模式及平台建设 ――以隧道工程生产实习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196~199.

[3]马亢.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1): 82-85.

第4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 关键词 路基边坡 边坡病害 侵蚀机理 防护适用性 植物防护 防护区划综合防护设计

Stuedy on Side Slope Protection System of Expressway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ypes of side slope damages,reasons and principles of the damages.This paperalso explain the types,characters and selecting principles of protection methods.

Key wordsSubgrade side slopeSide slope damageDamage principle Protection availability Plant protectionProtection district Compr ehensive protection design

1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系统研究日渐引起公路部门的重视。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是高等级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需根据公路等级、降雨强度、地下水、地形、土质、材料来源等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选择实用、合理、经济、美观的工程措施,确保高等级公路的稳定和高速行车安全,同时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美化高等级公路的效果。

长期以来,路基边坡的综合防护技术一直是公路修筑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国在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以低等级公路建设为主,由于交通量小,深挖高填较少,投资不大,因而防护工程不作为道路建设的主体工程,由此引起的损失亦不大,所以在工程中对边坡的综合防护研究常常被忽视。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方兴未艾,由于缺乏对防护技术的系统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供设计部门应用,因此只能用低等级公路的防护技术或供鉴铁路部门的经验来实施局部防护,缺乏综合考虑,从而为工程埋下隐患,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有的甚至中断交通,如沈大高速公路鲅鱼圈所以南180km长的路段,后期的工程防治费用占整个工程防治费的80%、京石高速公路在1997年遇到洪水冲击后,很多路段出现路基垮塌,路面悬空的现象,再如众所周知的昆禄路等。据交通部统计,仅1991年因水毁冲毁路基1577km,冲毁路面43733km,冲毁桥梁3606座、涵洞40343道,塌方4171万方,直接经济损失16.86亿元,因排水防护不当使基层与路基含水量增加引起公路整体强度下降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与此同时,防护技术在理论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如边坡的侵蚀机理、边坡水力学特性研究、地区差异性以及公路部门与园林部门的专业交叉研究等等,以便提供边坡综合防护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因此,为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或防止道路病害,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确保道路的安全与稳定,急需对高等级公路的边坡综合防护加固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2国内外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公路等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路基边坡防护日渐引起公路部门的重视。在我国多年的道路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防护与加固技术的经验。水是公路边坡上土壤侵蚀的主体,公路部门对水流的力学研究都是以明渠均匀流为研究对象,如曼宁流速公式等,利用这些公式进行排水构造物的设计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如果以此来描述边坡冲刷则有不妥。如我国《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中推荐的沟管近似流速公式V=20·i1/2,即流速与坡角的平方根成正比,而在公路边坡中,随边坡坡角的增大,径流流速确有增大的趋势,但坡角增大导致汇水面积减小,必然使流速减小,所以边坡径流流速应是产流降压强度、坡长、坡度、坡面粗糙系数的综合函数;在圬工防护理论计算方面,库伦理论,朗金理论被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支档结构和防护型式及CAD程序相继而生,但在设计时,仅从边坡的稳定性等因素出发,很少考虑水对防护的量化冲刷能力和环保 因素,如:可否利用工程经济学研究某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或分散排水?可否用混凝土预制块或网格代替费工费时的浆砌片石?可否用植被防护或综合防护替代全圬工防护等等。由于工程的千差万别,上述问题在规范中仅定性地作了限制,很少给出具体比选方法进行量化计算分析,由此设计出的结果可能一方面是工程达到了防护效果却造成了大量工程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是防护不当或方案错误导致防护失败,造成巨大资金重复投入,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高等级公路由于线形标准较高、设计人员素质低、比选方案少等因素,造成路基高填深挖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大交通量给沿线造成的交通污染不但威胁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公路的环保技术研究远远不能适应当今高速公路发展的道路建设要求,同时关于边坡冲刷防护、交通环境美化进行的综合设计也鲜为报道。

在国内植物防护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服务区、立交区,根据土壤、气候特点栽种花草树木,既可防风护坡,恢复因建路而破坏的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吸收尾气、诱导视线,还可防止暴雨对路基边坡的击溅冲刷。西北水保所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引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贵州毕节公路段做过公路绿化效应及山区公路水毁防治的研究,北京市公路管理处作了一系列公路绿化设计研究,河南省交通厅与天津大学联合完成了"土工合成材料在郑洛高速公路护坡工程中的应用及绿化研究",交通部科技信息所环保部分别在昆(明)-曲(靖)路,楚(雄)-大(理)路实施了"生物防护与景观再造工程"等等,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水对边坡侵蚀冲刷的量化研究仍鲜为报道,理论上缺乏必要的支持。同时由于各处工程项目的地理气候差异性,以及公路植物防护与园林专业的交叉相容,导致了防护物种和设计方案的千差万别,所以将水对土质边坡的侵蚀冲刷研究定量化,确定护坡方法的选择原则,划分不同地区用于公路防护的植物类型及特性,从而确定最佳综合防护设计方案已势在必行。

如前所述,由于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和设计上的随意性,同时由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及工程建设规模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综合防护方案的差异性,所以在侵蚀冲刷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的高等级公路边坡进行综合系统研究,提出最佳防护设计方案已迫在眉睫。 反思我省的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现状,虽然做了许多实验性尝试,采用了多种防护型式,基本达到了预期防护效果,但仍有许多沉痛的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如郑洛路九标1996年边坡水毁,开郑路边坡水毁索赔、安新路个别路段大面积边坡混凝土预制块坍滑等等,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有:

(1)缺乏系统的防护方案、措施研究和综合设计;

(2)在防护方案、防护型式选择方面缺乏技术、工程经济比较分析;

(3)植物物种选择方面,随意性过大,缺乏和园林部门的探讨研究;

(4)由于各地区的差异,缺乏各分区最佳防护典型型式,致使设计人员难以操作。

总之,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我省边坡防护设计可能一方面是工程达到了防护效果却浪费了大量的工程投资,另一方面是防护不当导致了路基边坡的早期病害。

3边坡侵蚀机理研究

通过对边坡力学特性研究,可得以下结论:

公路边坡由降雨产生的坡面流与明渠流具有不同的水力学特点,它应该是产流降雨强度、坡长、坡角、粗糙系数的函数。由于坡角增大一方面使势能向动能的转化加快,另一方面却使单位坡长所接受的降雨减少,因此边坡的流速应该存在一个临界坡角,从Muzik的边坡径流平衡时间关系式出发,推导出了一个公路边坡坡面径流流速的关系式(紊流): 式中,K为系数,L为坡长,a为边坡坡角,n为边坡坡面粗糙系数,δ为产流降雨强度。通过对此式的数学处理得到边坡坡面流速的临界坡角为41°左右;考虑到边坡土壤侵蚀量是流量与流速的函数,进一步推导出公路边坡土壤侵蚀量同样存在一个临界坡角,这个坡角大约在25°左右,这与公路边坡常采用1∶1.5坡率很是接近,因此对边坡的防护应引起足够重视 。

边坡在自然界降雨情况下不断经受降雨的袭击,其中一部分下渗,一部分在边坡汇集,形成径流,径流在土颗粒表面产生剪切力,当这种力大到能抵消土的抗侵蚀能力时,土颗粒被径流带走,从而发生侵蚀,这种径流的剪切力与土壤粒抵抗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相可引起溅蚀、溶蚀、片蚀、沟蚀等不同的侵蚀现象。

 4边坡防护类型及公路植物特性研究

作者按照材料将路基防护分为3类:植物防护、圬工防护和综合防护。防护分类如图1。

通过对公路植物的特性研究,可得以下结论:

(1)路基边坡土质、酸碱度、气候、降雨等是影响公路植物的主要因素,由于路基边坡防护的特殊性,故草种、树种的选择有别于园林绿化;

(2)应根据植物的类型、气候适应性、土壤适应性、抗病性、抗侵蚀冲刷,易粗放管理等要求选择适易的物种用于公路边坡防护;

(3)尽量选用本地的物种,其适应性远远优于引进物种。

5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

(1)“综合设计、就地取材、以防为主、确保施工”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的基本原则;

(2)路基防护应按照设计、施工与养护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工程地质和材料等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当的工程类型或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路基的稳固。不要轻易取消或减少必要的防护工程措施,而给养护遗留繁重的工作量;

(3)路基防护措施是根据沿线不同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坡度、高度和当地材料、气候等因地制宜选择,应密切结合路面排水作综合考虑;

(4)护坡方法应优先考虑采用植物防护,当土质不宜植物生长及难以保证边坡稳定时,要考虑经济性、施工及效果,采用圬工防护或相应的辅助设施;

(5)在防护方案设计时,应参照上述设计原则,初步选出护坡方法。在施工阶段,要对每个边坡的排水、土质等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变更原设计;

(6)在不良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下,对粉砂、细砂与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以及黄土和黄土类边坡,均宜在土石方施工完成后及时防护。路堑边坡应根据边坡岩层组成及坡面弱点分布情况考虑全面防护或局部防护;

(7)对于土路堤的坡面铺砌防护工程,最好待填土沉实或夯实后施工,并根据填料的性质及分层情况决定防护方式。铺砌的坡面应预先整平,坑洼处应填平夯实; (8)对于不宜采用植物或混凝土网格中空植草的破碎岩路堑边坡,应综合考虑地形关系、基岩风化破碎程度、地震、暴雨、漏水、施工难易及经济性等因素,慎重选择喷浆(混凝土)、护面墙,落石防治等方案;(9)混凝土网格中空植草护坡的目的,是防止受雨水侵蚀和风化严重的土质产生沟槽,及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和由于周围环境需要绿化的地方。该护坡方法不能承受土压力且造价高于植物护坡,使用时须充 分分析;

(10)对于水流、波浪、风力、降水以及其它因素可能引起起路基破坏的,均应设置防护工程。在冲刷防护设计中,可综合考虑河道整治,使防护工程收到更好的效果;

(11)对于冲刷防护,一般在水流流速不大及水流破坏作用较弱地段,可在沿河路基边坡设砌石护坡、石笼和混凝土预制板等,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需要改变水流或提高坡脚处的粗糙率,以降低流速、减缓冲刷作用时,可修筑坝类构造物。对于冲刷严重地段(急流区、顶冲地区),可采用加固边坡(砌石护坡)和改变水流情况的综合措施;水下部分可视水流的淘刷情况,采用加固边坡(砌石护坡)和改变水流情况的综合措施;水下部分可视水流的淘刷情况,采用砌石、石笼或混凝土预制板等护底护脚。砌石基础应置于冲刷线以下0.5~1.0m,水上部分采用轻型防护即可;

(12)综合防护应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指导思想,明确"为行车服务"的目的,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力求边坡绿化三季有花。

 6高等级公路防护区划的思想

为了区分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防护影响的差异性,并在高速公路边坡设计中对施工防护型式、植物物种选择时有章可依,确保路基边坡的稳定并节约投资,同时按照《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中关于"三级自然区划由各地按有关规定自行划分"的指导思想,有必要划分不同地区植物防护主要类型。

我省植物防护主要类型区划以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为基础,结合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的特点和我省已建高速公路的建设经验,按照气象、地质、地形、物种分布等因素的差异性,将全省划分为A、B、C三个防护类型区(如河南省公路防护类型区划图)。

 7河南省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推荐方案

7.1河南省A区边坡综合防护推荐方案

主要为黄河冲积所成的低液限粘土和低液限粉土,同时雨量集中,但年降雨量不大,四季分明,所以防护要求不高。间有盐碱地,同时石料缺乏。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故推荐A区边护综合防护方案为:沿线路基边坡除桥头路基、水稻田等局部特殊路段采用浆砌混凝土预制块防护外,一般采用植草或种草籽护坡,喷播更佳。

7.2河南省B区边坡综合防护推荐方案 7.3河南省C区边坡综合防护推荐方案  8主要结论

通过对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系统的综合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和研究成果:

(1)剖析了路基边坡的病害类型和原因,提出了在边坡防护方面理论上的欠缺和在工程中缺乏综合设计的观点; (3)通过对各种边坡防护类型的分析及其特点研究,提出了防护类型选择的原则;

(4)通过对公路植物的特性研究及适应分析,推荐了公路常用植物的外观特征、气候、土壤适应性及建植、管理特点,使植物防护的选择有据可循;

(5)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和地质特点,首次提出了公路防护区划的思想,并建立了河南省公路 防护类型区划;

(6)提出了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的设计原则;

(7)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推荐出了河南省不同区划内的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方案,供设计人员参考。

第5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1.1对象

北京市某肿瘤专科医院护士110人。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内科、外科、门诊、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放疗科、介入科和影像科室)4个临床科室作为抽样单位,以当日上班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为:从事护理工作满1年;自愿参加;充分知情。

1.2.2调查方法

采用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调查对象一般情况;②辐射基础和防护知识,共20道题,每部分10题,1题计5分,满分为100分。据既往评分标准,以80分及以上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③辐射防护培训经历和培训意愿。

1.2.3质量控制

采取现场调查,当场回收的方式,避免了问卷填写过程中护士之间的沟通,同时对问卷中未填写项目及时询问调查对象并予以填补。数据的采用双人同步评分及录入的方式。

1.2.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2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为1~33年,平均(1037±679)年;均为女性,其中内科26人(255%),外科22人(216%),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36人(353%),门诊18人(176%)。

2.2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对辐射的危害性、放射性的认识,辐射防护的目的、意义以及对于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态度等问题的知晓率较高,但对具体的防护措施、原则等知晓程度较低(表2)。

2.3不同特征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知识合格情况

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691±1072)分,而分数在80分以上的仅6人(588%),60~79分的有39人(3824%),不及格人数57人(5588%)。及格45人,及格率为441%。经检验不同年龄、职务、职称、文化程度、科别和是否参加过培训,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辐射防护培训现况与培训需求

调查对象参加过辐射防护培训的仅有19人,占1860%。接受培训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学习和院内培训。其余83人从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相关培训。而对于参加培训的需求,有超过9600%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相关学习,其中表示非常需要的有59人。

3.讨论

3.1肿瘤医院护士对于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调查中,研究对象辐射知识的得分的平均分为(5691±1072)分,总体水平偏低。其他相关文献显示,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医务人员对于辐射防护的认知水平均较差,包括放射学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科室[3-6]。这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一致。调查可见,护士群体对于电离辐射的危害和防护的意义,以及对于防护的态度等原则问题有较好的认知,但是对于具体操作和核心知识的掌握较差。原因可能为:①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接触放射性操作;②各阶段的护士教育中,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护士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太少。

3.2肿瘤医院护士辐射防护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护士中有186%参加过相关培训,参与过培训的护士知晓程度要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护士。相关文献报道:针对性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辐射防护能力的有效途径[7]。不同科别之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放射学诊断和治疗相关科室,及格率要优于内科和外科及门诊。这与研究对象在临床工作中是否接触过有放射性的操作有关。结论与张小萍等[8]报道结论基本一致。30~39年龄段,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护士的及格率较高,可能与这部分护士多数是岗位中坚力量,经验丰富且学习机会较多有关。护士长的及格程度也优于护士。职称和学历越高,及格率越高。因此建议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3.3辐射防护知识相关培训的需求与建议

第6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腐蚀与防护;创新;教改;考核

腐蚀是悄悄自发的一种冶金的逆过程,发生在我们生产、生活和建设的各个环节。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中,腐蚀与防护学科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材料的腐蚀控制,从材料的研发、材料的腐蚀性能评价、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先进涂层的选用、阴极保护技术以及腐蚀的理论体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注意腐蚀问题的国家,1956年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 已把防腐蚀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我国的腐蚀与防护学科发展是从1962年12月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制定的“腐蚀与防护科技发展规划”开始,据文献报道,当时全国大专以上水平的人员一共仅仅只有182人[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大规模经济建设,腐蚀防护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产业,人才问题就更为紧迫,全国逐步建立了专门的腐蚀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经过50 多年的发展,我国腐蚀与防护科技队伍不断成长, 目前专业从事腐蚀防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接近一万人[2]。不少企业都设置了相关的科室, 在一些工程的设计阶段就加入腐蚀防护加强的理念,同时制订防护设计规范与标准,科学合理地选用材料,采用长效防腐涂料与阴极保护相结合等综合防护措施来控制腐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承载着人才培养和辐射社会功能的高等院校在腐蚀与防护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使命,自1997年起因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 原有的腐蚀与防护专业已调整进入金属材料专业[3],有些高校将腐蚀与防护专业划归到化学专业, 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关腐蚀的基础理论课时被进一步压缩,这对腐蚀与防护专业人才培养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造成腐蚀与防护专业的学生的基础功底薄弱。

1 腐蚀与防护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现状

当前高等院校的课堂教育体系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被动听课为主,同时大学生前两年的课程以基础课为主,而在大四下学期又有毕业设计,致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时间仅有只有一年半,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还要学习金属材料、或者化学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因此只能开设3-4门有关腐蚀与防护专业的相关课程。近十几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上课人数增多,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课程内容中的一些微观机理,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如果只做生硬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教训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又处在考研、就业准备阶段,大多数学生把精力投入到考研复习或就业上。受到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就业压力等的影响,学生对热门专业更感兴趣,对腐蚀防护课程缺乏信心,对课程的学习多处于应付状态。

2 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目前有关腐蚀与防护课程的教学学时较少,因此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配置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取舍,遵循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充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联系,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传统腐蚀学的教材仅局限于钢铁材料的腐蚀防护研究,目前工程应用的需求不但包括金属材料,还包括各种新型材料,如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等,以及随之而来的有关这些新材料的腐蚀科学问题不断涌现,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新型材料在应用中出现的腐蚀问题以及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引入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任课老师要有比较宽的视野,往往专任教师都是只在自己所擅长的某个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见解,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只能在授课教师所擅长的领域上有一定的了解,而其他领域方面了解有限。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多名教师联合授课的方式,根据不同领域开设相关的专题讲授,并结合每个老师自己的科研工作以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向学生加以介绍,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引用自己科研工作中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视野。

3 腐蚀与防护课教学方式的改革

腐蚀与防护专业课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应用研究型的人才,可以在课外适当开设一些本科生创新实验课程作为正常教学的补充,开设方式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题以及教师根据科研方向命题的方式开展,学生以个人或者团队的形式来开展研究工作,以期能通过课题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工程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遇到新困难、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设置合理的实验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实验原理和腐蚀与防护等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通^学生和老师在实验现象及实验结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培养出具有较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校企结合,发展新的教学理念。目前高校中经常采用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并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都是以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为主,并不能真正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对现场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利用企业和学校合作,适当改变目前工科学校中的生产实习模式与观念,可以采用分批、分次的方法,让学生深入到工厂的生产实际中,真正走进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所学理论知识如何在生产中应用,提出企业中存在的生产问题,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技术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腐蚀与防护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通过对腐蚀与防护的专业设置特点及学生现状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葛红花,,周国定,李新学.普及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重要性的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1(23):1,61-64.

第7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 堤距 堤线 镇脚防冲

从近年来我国汛情规律来看,中小河流域的防洪治涝一直是我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堤防作为一种抵御洪水自然灾害的防洪工程,担负着主要责任。作为设计人员来讲 ,既要考虑到工程本身的功能体现,还要考虑到整个河道的规划以及土地的占用情况。

1、合理确定防洪标准和堤防等级

堤防防洪标准应考虑治理河段洪涝灾害特点和防护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考虑本河流治理对大江大河的防洪影响,与流域区域防洪标准相协调,与上、下游和对岸堤防防洪标准相协调。不宜提高或降低局部堤段的防洪标准。有些地方片面强调本堤段保护对象,提高治理段堤防防洪标准和堤防等级。堤防等级应与防洪标准相适应,原则上根据防洪标准及已批复的防洪规划确定,并与已批复项目及上、下游、左、右岸堤防等级相协调。有些堤防工程设计将防洪标准为30年、20 年一遇的堤防等级分别确定为4、5级,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导致堤防顶高程、堤防断面、压实标准以及稳定安全系数等均满足不了防洪标准要求。对于堤库结合共同满足保护对象防洪标准的堤防,其等级应由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确定,而不是由堤防防洪标准确定。这种情况下,堤防的防洪标准一般低于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2、合理设置中小流域堤距

新建河堤的堤距应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分河段确定,按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上下游、左右岸应统筹兼顾,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现有水文资料系列的局限性、河道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泥沙特性,河床演变特点,冲淤变化规律,不同堤距的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权衡有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后分析确定。若受山嘴、矶头或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影响,排洪能力则会明显小于上、下游的窄河段,这时候就应采取展宽堤距或清除障碍的措施。

3、合理选定堤线布置方案

堤线选择和布置是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很重要的内容,但是许多设计单位往往不够重视。除报告本身内容论述不充分、方案比选不到位外,堤线方案主要存在随意裁弯取直、渠化河道;利用滩地缩窄行洪断面;护岸线与堤线混淆等问题。

(1)堤线布置原则上不得裁弯取直,要随弯就势,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河道形态是千百年来自然演变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裁弯取直,需要增加较大的工程防护措施,也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矫勇副部长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河道治理“严禁裁弯取直,要与周围环境及生态景观相协调”。有的工程堤线布置时,片面强调沿治导线布置也是不可取的。一些河道堤防是历史上逐渐加高培厚而成,本身就不是顺直的。在现有堤线基本合理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对现有堤防沿治导线改线布置。治导线只是一条理论线,堤线布置时应结合现有堤线、地形地质条件、防洪保护对象和移民占地等因素而定,堤线布置格局符合治导线的要求即可。

(2)堤线布置应基本沿现有堤线或岸线布置,河床狭窄段应尽可能退堤还滩,不得侵占过洪断面。现状无堤段,应根据地形条件,结合水文规划确定的堤距,经方案比选后选定堤线。有自然高地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高地作为堤线,设计应复核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性,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

(3)改线或新建堤线要进行科学论证,侵占滩地缩窄行洪断面或者把不必要的保护对象纳入保护范围都是不允许的。有些堤段现状堤防

基本满足防洪要求,但是出于占滩造地等各种原因考虑,将堤线往滩地上移,新建堤防进行防护,不仅增加投资,而且还增加了上游防洪压力。有些项目为了把滩地上或规划堤距内的民房、耕地纳入保护范围,而进行堤防改线或改变规划堤距,缩窄河道。堤线布置时应从工程整体出发,不要因局部利益影响整个堤线布置或增加防洪压力。

(4)护岸线与堤线混淆。一般河道常遇洪水由主河槽行洪,大洪水时滩地过洪。有的工程项目,堤线布置时把堤线移至滩地前缘,设计标准内洪水均由主河槽渲泄,滩地由行洪区变成了防洪保护区,导致堤身断面型式和结构尺寸增加较多,不仅增加投资,而且增加了防洪压力和风险。特别是山区性河流,滩地前缘应以护岸为主,不宜建造堤防。

4、 重视提防防冲的必要性,做好护坡护脚措施

4.1选好堤防填筑材料,形成稳定渗流。

一般来说,形成稳定渗流主要与堤基及堤防填筑材料的渗透系数kS有关,此外受孔隙率等条件影响 ,这些因素直接决定堤防渗流速度,依据达西定律 (V-ks*J,ks渗透系数,J水力坡降),渗透系数越大,越容易形成稳定渗流。因此,对于由砂土、砂壤土等渗透系数较大的材料构筑的堤防,较粘土、壤土构筑的堤防形成稳定渗流容易,强透水性堤基较弱透水堤基易形成稳定渗流。

4.2采用砾石混凝土或砾浆灌注

在原有护坡的块石缝隙内灌注砾石混凝土或砂浆,将块石胶结起来,连成整体,减免对护坡的破坏。当前,有的护坡垫层厚度和级配符合要求,但块石普遍偏小;有的护坡块石大小符合要求,但垫层厚度和级配不合规定,破坏了护坡。如更换块石和垫层,工程量都很大,采用上述浆砌框格加固又不能避免破坏,可考虑采用这种措施加固护坡。从而做好防冲深度、护脚措施。

5、堤防工程要与生态保护的设计理念相结合

在对城市水域景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尽量的保留天然景观的原貌,不要破坏这种自然状态。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充分的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将人工建造工程和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对于生物栖息地的建设,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进行水利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当地生物的保护工作,尽量的不在生物的发育阶段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期要对生物的栖息地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生物的生存状态相协调。在料场开挖之后,尽量的不影响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对于地形要尽量保持或者恢复,保证地表植被的生长。

结语:

堤防工程在我国的工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河流域堤防在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堤线布置长,设计要求高等特点时,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好堤距,选择好堤线,并运用相关技术做好镇脚防冲功能,在堤防工程设计中就将经济性和生态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将堤防工程的生态建设发展的越来越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锐,于文利,刘学.浅谈堤防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0(2)

第8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复杂环境防护结构爆破危害爆破控制安全判距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工程主要概况

某市人防工程位于城区范围内,施工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其中1号洞口正对面是某区变电所,最近点直线距离为38m;2号洞口距变电所最近点直线距离约50m,距离居民区28、29、30号楼最近点直线距离70m,两硐口相距38米,南侧离某古寺庙最近点直线距离约100m,施工期间需重点防护。

图1施工区域环境图

主体地下工程总开挖方量为23027.21m3,其中施工难点主要是两个硐口段,包括:1号硐口长44.36m,成型净宽度为2.4m,净高为4m;2号硐口长51.7m, 断面开挖宽度为8.26m,高度为5.77m成型净宽度为6.9m,净高为5.297m;

2.爆破危害的分析及防护控制

本工程的主要难点在于硐口段的爆破安全,硐口正对面的变电所和居民小区 ,是本工程主要保护对象,在施工中必须同时控制爆破飞石、冲击波和爆破振动所产生的危害不致对主要保护对象造成破坏,则是本工程安全防护的重点和底线,也是本文论述的中心。

2.1爆破冲击波、飞石危害的分析

鉴于本工程的复杂环境,对邻近建筑物最直接的危害应该是冲击波和飞石的正面袭击。根据爆破理论,爆炸冲击波是由爆炸产物瞬间高速向空气中膨胀并压缩周围空气而形成;爆炸产生的部分岩块,尤其是被爆岩体表面形成的碎石,伴随着爆破气体向四周飞散而形成飞石,二者几乎在爆炸瞬间同时产生,共同构成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对于爆破冲击波的防护和控制,主要从设置合理的防护结构和控制一次爆破总装药量两个方面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加以防控;对石的控制,不仅要对各个角度产生飞石的路径进行防护控制,更重要的是,要从合理的爆破参数、爆破网络、起爆顺序等技术方面来联合控制飞石的产生。

2.2爆破冲击波、飞石防护控制

本工程在防护结构上首先采取了以建筑脚手架钢管为骨架,顶部及四周铺设竹帘封闭,两侧防护分内外设置双层竹帘,其中一侧靠边坡段留设门洞,做为出碴车进出通道,爆破时用活动排架门封堵,炮后移开;硐口正对面竹帘后面加以砂包堆砌成墙,形成强有力的挡墙以抵抗冲击波的迎面冲击。内层竹帘主要对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及飞石在拦挡的基础上起导向作用,引导冲击波及飞石沿设置的防护通道冲击正面的砂包挡墙,外防护层为加强防护层,起到预防内层竹帘被飞石击穿的再次阻挡作用。整个防护即采取“堵”的方式进行防护。硐口开门子,为了控制冲击波能量,防止对防护排架的破坏,以小断面导洞、短进尺的开挖方式,减少一次起爆总药量,采取孔内毫秒延期网络进行爆破。

首次试爆,使用炸药量为32.25公斤,爆破后出现了防护棚顶部被冲击波掀开、排架侧立面的钢管变形凸出呈大肚状,有个别飞石从顶部飞出,所幸未飞出施工场地围墙。虽未造成安全事故,但形成的飞石隐患以及防护排架受损,说明了防护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有限的封闭式防护空间内,爆炸产物伴随碎石瞬间高速膨胀并压缩防护空间内的空气形成冲击波,在正面冲击遇到强有力的砂包挡墙阻挡之后,势必呈反射性向四周扩散冲击,在防护排架强度无法抵御这一强大冲击之时,只能产生扩容性变形、甚至从薄弱部位撕开口子的现象。因此,分析得出,防护上只采取“堵”的方式是不合适的,应采取正面“堵”侧面“导”两方面结合的方式。据此,对防护结构进行了合理改造,将靠近砂包档墙的两侧防护排架设置成竖百页式,以疏导释放冲击波(见图2)。该防护设置方式的优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最大限度控制了爆破作业面内任何角度飞石可能飞出防护体的路径,同时又有效的释放了冲击波。通过实际爆破验证,该防护结构在之后的施工中不仅完全有效的阻挡了飞石,而且未有再次受损现象的发生。

图2防护排架设置平面示意图

2.3爆破参数、爆破网络控制

采用孔内微差延期网络起爆(见图3)。在起爆顺序上,爆破断面上的炮孔首先由掏槽孔起爆,然后逐圈外扩延时起爆,利用延时时差使内圈起爆后为外圈创造第二个自由面,同时起到了改变爆破能量的作用方向和爆落岩石的运动方向,增加岩石之间的相互对撞、破碎作用,使爆堆集中、减少飞石的产生。

图3导硐断面炮孔布置及起爆顺序图

图4全断面炮孔布置及起爆顺序图

(图中1—10编号为延时起爆雷管段位)

众所周知,在被爆岩体不存在某些自然弱面的正常情况下,最小抵抗线往往决定了爆破能量的走向及爆落岩块的运动方向。因此,对于辅助眼的布置,最小抵抗线应设置为每一圈之间的圈距,原则上每一圈辅助眼的眼距必须大于其圈距,一般控制在圈距是眼距的2/3—3/4倍,周边眼的眼距则按光面爆破的要求布置,原则上其眼距必须小于其内圈辅助眼的圈距(光爆层厚度),使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位于周边眼的眼距之间,才能获得相对平整的开挖轮廓线。但必须做好炮孔的填塞,以确保爆破能量充分作用于破碎岩石,减少能量的外泄,控制和减少孔口产生飞石。

掏槽孔由于受自由面的限制,起爆时难免会产生飞石,对此可采取在距掏槽孔孔口部位近距离的位置,用草袋、竹帘等材料架设移动式或悬挂式近距防护,专门用以阻挡掏槽孔的正面飞石。

2. 4 爆破振动的分析和防控措施

由于爆破引起的振动,常会造成邻近地面建(构)筑物产生颠簸和摇晃,即地震效应。对于不同类型的建(构)筑物,《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相应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本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地面建筑物,其安全判据是爆破引起其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两个指标。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合理的设置分段延期时段,将一次用药量化整为零,控制最大单响起爆药量,是达到控制爆破振速的主要技术措施。无论分段情况如何,也无论一次爆破分成多少个段,但爆破振动主要取决于单响最大起爆药量,将爆破振速和主振频率控制在《爆破安全规程》表六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可以保证保护对象不会受到破坏。

根据保护对象的距离,这里以2号硐爆破为例,按《爆破安全规程》有关振动速度公式预算最大单响起爆药量:

Qmax= R3(v/k)3/a

式中Qmax为最大单响药量kg

v—允许振速,按不同保护对象取不同的允许振速。这里按本工程爆破设计方案评估确定的限值,取1.5cm/s

R—爆破中心到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m,这里以距离最近的变电所为保护对象,取50m

K、α—爆破中心到保护对象之间与地形地质有关的系数及衰减指数,这里取K=150,α=1.5,计算得出最大单响药量: Qmax=12.5 kg,完全能够满足硐口开门时的爆破网络中最大一单段装药量要求。

随着硐体的延伸,由此可计算出不同距离R—Qmax的对应值,作为最大单响起爆药量的参考值,再以爆破振动测试为配合,指导和调整最大单响起爆药量。分段延期时间是否合理,主要以爆破的主频率不能叠加为原则,若间隔时间太长,虽可确保地震波完全不叠加,但先爆的炮孔在岩体中产生的裂缝会使后爆的炮孔造成高压气体泄漏,炸药能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爆破效果;另外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后,由于间隔时间长,应力波不能叠加,也影响岩石的破碎效果,使大块率增加;更有甚者,延期时间太长,造成后爆炮孔抵抗线发生变化,将产生大量飞石、空气冲击波而引发飞石事故。

控制最大单响药量,可以根据爆破的断面及起爆顺序,通过调整钻孔深度来控制。

2. 5爆破振动测试情况

在此援引2012年11月24日的一次爆破测试结果做为分析依据:

测点数据见下表:

《爆破安全规程》表4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规定的安全允许振速是标准是3.5~4.5 cm/s。实际振动检测数据表明,远小于爆破安全评估的限值,完全符合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3 结 论

通过在防护棚两侧采取了竖百页式设置排架,最大限度控制了爆破作业面内任何角度的飞石,同时又有效的释放了冲击波;取得了良好的控制爆破危害的实效,可在类似复杂爆破环境条件工程中推广使用。

隧道开挖采取合理的爆破参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飞石的产生,同时隧道成巷取得了良好的光爆效果。

【参考文献】:

[1]爆破安全法规及标准选编(GB6722-2003)

第9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

一、日本的植物保护体系

植物保护(plantprotection)作为一个学科,其含义在不同的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别,在我国植物保护一词广义上指通过各种途径保护植物免受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而狭义上的植物保护仅针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即应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这些有害生物对农林业的危害,以保证农林业的健康生产。

而日语中的“植物保护”一词,则是从植物生态、森林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水利土壤改造、土壤植物营养等角度出发保护植物,防止种的灭绝,维持种的多样性,与有害生物防治有关的词汇是“植物防疫”。为此.日本政府专f1制定了“植物防疫法”,作为指导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根本法规,内容包括总则、国际植物检疫、国内植物检疫、紧急防治、指定有害动植物的防治、都道府县的防治、杂则,以及罚则等内容…。根据该法律,日本构建了一个。

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系统构成的完整的植物保护体系。中央和政府层面有农林水产省消费与安全局下设的植物防疫课.主管全国植物防疫的行政管理工作,下设总务班、防治班(负责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防治指导、农林水产航空事业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进等)、国内检疫班(负责日本国内的植物检疫、病虫害的侵入警戒及经济防治等)、检疫计划班(负责国际植物防疫条约、植物检疫措施等国际标准的制定,病虫害危害度分析及调查研究等)、检疫业务班(负责与植物检疫有关的业务调整、进口植物检疫、植物防疫所的管理等)及专家组(负责与两国间进出口检疫条件协商有关的事务及出口植物的检疫)。通过对进出口植物的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取缔,对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植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对病虫害发生及时预警,加强对药剂和防治的保障。

下设的植物防疫所主要承担进出口植物的检疫工作。而地方上,各都道府县均设有负责植物防疫的农林水产部(或农林部、农政部)及专门从事病虫害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所。目前日本全国共有病虫害防治所53个,平均人数在10人左右,其主要职责包括: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计划的制订.植物检疫,对基层市町村、农民和农民组织开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农药试验示范、药效试验,指导农药正确使用,以及农药市场管理等。病虫害防治所业务经费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基本上各负担50%。此外,全国还有病虫害防治员4200多人,多由农协、农户和基层政府职员等兼任,接受病虫害防治所的业务指导,负责各市町村的植保工作并存防治所和农民之间起一个技术桥梁的作用。各都道府县的病虫害防治所还与当地的农业试验场、园艺试验场等科研单位、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等农业团体合作设立“都道府县及市町村防治协议会”.制定整个都道府县的病虫防治实施方针。

日本病虫害防治的民间系统主要是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JA),类似于我国的合作社。该组织作为农民的合作组织,在组织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购买、金融、共济、技术经营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基层,农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协的设立上至全国.下至各市、町、村,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触及面很广各农协几乎都设有营农指导员.作为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普及员,以农协会员及其家属为对象,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农民以指导.其指导范围涉及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但以担任研究、制订农业生产与经营计划,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推广新品种和新的作物栽培技术等为主,并为农家购置农机和设施提供咨询,在会计业务、税务知识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向农民提销信息和相关服务。可以说,农协营农指导员是植物保护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在日本的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植物保护工作本着测报先行、综合治理、安全用药、保护环境的原则开展,实现了由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专家咨询系统、远程咨询系统和远程诊断系统等现代技术构建的植物保护网络化,建立了JPP—NET植物防疫信息综合网,并适时进行大面积飞机喷洒防治。日本是世界上农药残留标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对各种农药在每种栽培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标准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乱用药、滥用药、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很少。在病虫害的防治中,非常注重化学防治以外措施的应用,很好地体现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简称IPM)的理念。其农药的流通也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进行。农药企业生产的农药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到达农民手中。其一为农协途径,即通过JA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经其投资的经济联合会到达或直接到达各地的农协组织后销售给农民;其二为非农协途径,即依次通过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两个环节销售给农民。对农药的销售采取严格的许可制度。

二、日本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体系

日本的植物保护人才培养也分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由一些综合性的或农业高等院校进行,而专科生由设置在地方的农业大学校(2年制)完成。本文主要对本科生的培养加以介绍。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下含植物病理、农业昆虫、杂草和农药学四个方向,目前我国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杂草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6门课程,另有与四个方向有关的专业选修课多门.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共有《害虫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植病流行学》、《植物免疫学》、《农药环境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植物检疫》、《昆虫学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农田杂草控制》、《昆虫生理学》、《农药残留与检测技术》、《资源昆虫学》、《昆虫病理学》、《菌物资源学》、《生物农药》、《农药加工技术》、《植物病毒病害及综合治理》、《分子生物学》、《农药施用方法与技巧》、《植物细菌病害及防治》、《植物线虫病害及防控技术》、《贮粮害虫》、《农螨学》等25门课程,其中前15门为专业限选课。

通过四年的学习,要求培养的学生同时掌握与三个方向有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敢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以及自我提高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与植物保护相关的各项工作。日本与我国不同.其大学均未设植物保护专业,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往往结合在农学专业里面。虽然能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植物病、虫、草害有关的知识,但对农药知识的学习较少,农药相关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与化学及应用化学相关的专业来实现。以日本唯一的一所农业本科院校东京农业大学为例,其培养目标瞄准“次生代农业”(即对人类及环境友好型农业),通过学习次生代农学理论与技术,培养能够应对粮食自给、食品安全、地球环境等问题的能力,在农业经营方面敢于挑战现有生产方法,围绕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够对今后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人才。根据需要在该专业内设置了农学与园艺两个培养方向,其中农学方向共设置课程103门(含毕业论文),即必修课29门,任选课74门。

实习从大一开始,《农业实习》课程要求学生深入校办农场,体验食用作物-工艺作物、草地•饲料作物、果树、蔬菜、花卉及农机等领域的农业生产,领略农业生产的快乐与困难:大二开始以解决食品及病虫害问题为目的,通过《生物学实验》等掌握研究的方法;大.二开始进入研究室.与指导教师及研究生一起进行专门的研究l6。该方向的具体课程如下:

第一学年:有《作物生产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园艺学》、《农业实习》、《农学原论》、《信息学基础》、《英语》、《共通演习》和《新生seminar}13门必修课及《健康福祉概论》、《心理学概论》、《艺术》、《日本国宪法》、《经济入f1》、《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国际学习》、《英语听力》、《体育》、《基础生物》和《文章表现》24门任选课。

第二学年:有《生物学实验》、《农业实习》和《英语》3门必修课及《农业气象学》、《植物营养学》、《农作业系统论》、《资源植物论》、《食用作物学》、《工艺作物学》、《草地饲料作物学》、《植物育种学》、《植物工学》、《植物病原微生物学》、《昆虫分类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动物福祉》、《植物生理生态学》、《生命伦理》、《文化人类学》、《现代社会的问题》、《国际关系思考》、《地学》、《英语会话》、《中国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职业设计》等26门任选课。

第三学年:农学方向有《作物学实验》、《遗传育种学实验》、《植物病理学实验》、《昆虫学实验》、《作物学演习》、《遗传育种学演习》、《植物病理学演习》、《昆虫学演习》8门必修课及《实验计划法》、《杂草学》、《农产物市场论》、《植物防疫论》、《植物病原微生物学》、《昆虫生态学》、《昆虫机能利用学》、《动植物园论》、《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知识产权论》、《实用性生命有效利用》、《农业与生态系》、《农业经营学》、《植物生长调节论》、《民族植物学》、《自然再生技术论》、《地球环境政策论》、《科学与哲学》、{TOEIC英语》、《实习》及《商业礼仪}22门任选课。

第四学年:农学方向有《作物学演习》、《遗传育种学演习》、《植物病理学演习》、《昆虫学演习》、《毕业论文》5门必修课及《商业英语》和《科学英语》2门任选课。毕业后以就职者占多数,为67.1%,其次为攻读研究生占11.6%,自主创业者占6.7%,其他占14.6%。就职者中,以综合最多,技术次之,其他依次为营业、销售、服务、公务员及研究,分别占23.2%、17.9%、13.7%、7.9%、3.7%、3.2%和O.5%,其他24.1%。其中,就职最高的5个行业是零售业、服务业、食品加工业、批发业及教育,各占20.5%、15.2%、10.6%、9.3%和7_3%。根据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该校的农学方向还设置了作物生产与植物保护两个领域,前者下设作物学和遗传育种学,后者下设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各两个研究室,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