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家教辅导总结精选(九篇)

家教辅导总结

第1篇: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 家访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家访,是联结辅导员与学生家庭最有效的沟通桥梁;家访也是学校探寻与学生家庭建立的强有力的沟通机制;家访更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神奇催化剂。近年来,各地高校对家访工作越来越重视,家访手段逐步创新,家访效果显著。

一、家访目的和意义

家访可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辅导员和家长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深入发展,提高辅导员服务基层的意识与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搭建学校家庭沟通桥梁

家访能够让辅导员准确、全面地了解受访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并及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逐步形成育人合力。

2.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存在不当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上门走访,辅导员能够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通过真切的情感交流,辅导员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家长的责任感和信任度,为其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是重要的、神圣的、光荣的。但现实中诸多因素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效能下降,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能够真切了解到学生家庭现状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尤其是特殊学生家庭更能够让辅导员加深对本职工作的思考。

二、家访注意事项

1.制定家访预案

认真选取访问对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为访问重点;要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等,在家访过程中要让学生家长清晰明了地了解学校和学生的真实情况。

2.听取家长意见

家访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在家访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辅导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记录;与此同时,也要多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期望以及学生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

3.总结家访经验

事后不管是家访工作的大忌。走访完学生家庭之后应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好家访记录、总结家访经验,结合原有资料和家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估分析,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教育。

三、家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要不断创新、突破家访方式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以便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实地家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形式,但绝不是唯一形式。因此家访工作中要将实地访、电话访与书有机结合,也通过制作视频、慰问、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可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创新、丰富家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要及时巩固家访成果

家访过后,很多辅导员对学生便不再过问,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各方面心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内心体验丰富而且细腻,家访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因自我保护对辅导员产生抵抗情绪。家访过后,辅导员应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缓解学生的对抗心理,巩固家访效果。

3.要及时有效开展家访培训

家访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访前的准备工作、学校的教育理念等都是辅导员应该掌握了解的内容。因此,访前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才能有力保障家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家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力结合,相信只要肯坚持、肯努力,抓好家访这条纽带,互相了解,传递信息,就一定能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荣霏.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第2篇: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绩效考核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困难

1、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明确。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勤工助学、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学生党建和“团学”等一系列琐碎而复杂的工作,常常要接受学院、学工部、资助管理中心、团委等部门的多重领导。可以说,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最后都会落在辅导员头上,繁重的工作压力让辅导员们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还要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才能够得以完成。而这些工作却不能够像专任教师那样通过课时来进行量化考核,长期以来,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主要是定性评价,考核结果主观性较大,导致辅导员产生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正比的不公平感。

2、考核方法不科学。目前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大多由职能部门布置,但人事关系在学院,对辅导员的年度考核也由学院组织进行,学校职能部门一般不参与对他们的考核。而学院往往将辅导员与其他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一并考核,一般是针对人员的德能勤绩方面采取群众评分和领导干部评分按权重进行综合测评,考核的标准、程序、方法并不能突出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也达不到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目的。在学院“重教学而轻行政”的环境中,辅导员是很难获得考核优秀等级,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3、考核结果未得到很好的运用。学校往往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对于考核优秀的辅导员,很多高校的奖励力度甚微,除了颁发一纸证书之外,鲜有其他奖励,难以调动起辅导员争先恐后的工作积极性。而对辅导员在考核中反映出的优点与不足,没有及时反馈,辅导员并不知道该如何改进工作,考核结果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内容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核心的素质。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辅导员要成为青年大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辅导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较强的政治鉴别力,才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工作能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主要靠辅导员来指挥和协调,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基层指挥员。辅导员要经常召开各种会议,组织各种活动,协调各种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还要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3、敬业精神。辅导员工作繁杂而琐碎,既不容易被量化,又难以出显著的成绩,因此辅导员工作成为一份“良心”职业,要具有较高的工作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具有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

4、工作业绩。“绩”应该包括了所有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率,既包括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服务指导、党团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又包括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以及他人对其工作表现的总体评价,是对辅导员工作情况的综合反映。

三、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根据考核的内容,按照“德、能、勤、绩”设定一级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框架。

2、二级指标。“德”方面主要是从思想政治表现、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考核。“能”方面主要考核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工作创新能力三个二级指标。“勤”方面要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绩”方面主要考核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四、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施路径

1、考核的方法

(1)德非尔法确定指标权重。德菲尔法是依据若干专家的知识、智慧、经验、信息和价值观,对已拟出的考评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权衡并赋予相应权值的一种调查法。一般需经过多轮匿名调查。在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经组织者对专家意见进行数据处理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达到要求之后,得到各考评指标的初检验专始权重向量,再对其作归一化处理,获得各个考评指标的权重向量,即权重系数。

(2)360度考核方法进行考核。360度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该方法是指通过员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顾客等不同主体来了解其工作绩效,通过评论知晓各方面的意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2、考核的步骤

(1)个人自评:辅导员按考核的内容和要求,认真总结本学年工作,提交个人的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并向所在学院进行年终述职。(2)学院考核 :学院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定,填写《辅导员工作考核综合量化表(学院用表)》。(3)学生评议:各学院从辅导员所带班级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各层次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对其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填写《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表(学生用表)》。(4)职能部门考核。学校分管职能部门(学工部、团委、资助管理中心等)根据平时工作情况,综合专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测评,填写《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表(职能部门用表)》。(5)同级评议:分管职能部门组织辅导员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填写《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表(同级互评用表)》(6)学校考核小组审核:学校考核小组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学院考核、学生评议、同级互评和职能部门的考核结果,按照考核总分=∑各部分得分×权重进行汇总审核。

五、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应注意的细节和问题

第3篇: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35-02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职业院校已占据半壁江山,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具其职业指向性与职业操作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明确的指出了“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至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高等职业院校广泛实行。

在此形势下,作为直接服务于高职院校受教群体的辅导员老师,其职业胜任能力如何?面对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自身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以及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将自身的职业规划与本学校的整体发展终极目标紧密结合等问题亟待于我们思考。2014年是我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攻坚年,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们就专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研究。

1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职业发展困境

1.1 生源结构多样化

2013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生源结构逐步呈现多样化事态:生源混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生源地城乡经济差距大导致学生社会意识及思想价值观的多元性,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等诸多因素致使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辅导员成为了承担学生教育工作多元化的混合体,职业定位不明确,专业性不强,身份归属模糊等现象。

2013年8月,我们就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和生涯规划相关问题在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126名辅导员中做问卷调查,其中“辅导员的工作给您的感受是什么”一项调查中只有27人,仅占21.43%选择快乐;在“您认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较突出的困境是什么?”一项调查中有86人,占68.25%的人选择职业压力大;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中您觉得影响您心理负担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一项调查中有73人,占57.94&的辅导员选择职业发展前途问题。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职业倦怠现象明显,“保姆”“勤杂工”等角色使得辅导员职业前途模糊,难以抽出精力继续深造自身专业知识,难以进一步谋求职业发展。

1.2 职业胜任能力偏低

参与本次调查的河北省内高职院校辅导员126人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10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9.37%,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在1~5年的有104人,占总人数的82.54%。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充满着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时间,较小的年龄差使得辅导员有着与学生知识构架接近、志趣相投、对新生事物敏感、容易沟通交流等优势。但,同时又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不足,缺少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技巧与方法。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2.1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研究辅导员职业发展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的催化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树立“技能贡献社会,素质决定发展”的人才教育观,这必然决定了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职业化特性凸显。本次调查显示,126名受察者中有88人,占69.84&的辅导员在本校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真正引航人?年轻的辅导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内化自身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煅造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意识、提升职业道德,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开发,同时,在众多身份及相关工作要求下辅导员也必须要学会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的技巧与方法,还要努力使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并且能够成为一名高技能的职业人。

2.2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研究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的助推器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通知(思政司[2012]2号)以及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贯彻执行情况自测自评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函[2013]11号)两个文件表明国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逐渐形成,那么,高校辅导员也将会逐渐成为很多人终身从事的职业,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具体学生管理工作中与时俱进,面对不断涌入高职院校的单招学生,辅导员要不断调整工作方法、育人技巧,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根据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本学校发展形势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来对自己的知识构架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2.3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研究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是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离不开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青岛农业大学韩强将辅导员职业生涯划分为:探索、发展、深化三个阶段。探索阶段为辅导员任职后的1~5年,主要特征是辅导员探索性地选择发展方向,试图选定适合长期从事并为之努力的职系;发展阶段约为辅导员任职后的6~15年,主要特征为:辅导员在此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发展方向,朝“专家化”目标迈进:将辅导员工作后的第16~35年均定为职业深化阶段,主要特征是辅导员已步入中年期,是职业技能与理论研究往精深发展的时段,也是正式步入专家化时期,亦是堪称为大学生人生导师的壮年时期。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计划步骤

3.1 充实内在,丰富内涵,科学规划内职业生涯

一般来说,职业生涯分两个方面: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就职业院校辅导员来说,内职业生涯是指透过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职业胜任能力,这种能力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现实工作中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压力远比理论上赋予的工作职责要多。问卷调查中,“日常学生工作中,学校内部与您经常有工作交叉的职能部门有几个”一项,有90人,占总数71.43%的辅导员选择5个部门以上,可见辅导员除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来自于学校职能部门下派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在这种状态下,辅导员要想做好职业内生涯规划,就必须学会事务管理与时间管理的艺术。同时学会正确调用学生的力量并培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脱离出来,保持辅导员主体工作的独立性;在时间管理过程中,做到高效、统筹,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只有在工作时间里有效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增进内涵。

同时,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就业形势,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继续学习,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这不仅使能够辅导员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科学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就业创业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能够结合工作实践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的专业性论文,逐步向专家层面迈进。

3.2 抓准机遇、借势发展,精心谋划外职业生涯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外职业生涯是指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中所遇到的职称、职级和其他物质财富的总和,通常外职业生涯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辅导员的外职业生涯是与所在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密不可分。懂得借势顺势的辅导员往往在其个人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增进。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年是秦职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攻坚之年,正值学院快速发展、稳步提升阶段,学校就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就辅导员学历层次、评聘职称、优化年龄结构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新举措。对此,辅导员如果能够内练素质、充分准备,同时抓准机遇,正确处理好“为”与“位”的关系,能够着眼大局,定能谋求良好发展。

3.3 工学结合,努力创新,成就职业人生

第4篇: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我省基层关工委在社会教育实践中的一大创造。切实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对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自前年五月省教育关工委和去年七月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会议推广校外教育辅导站经验后,全省各级关工委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在各级文明办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依靠广大“五老”,建立了15579个校外教育辅导站,创设了青少年关爱服务的新平台,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推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顾秀莲和中国关工委领导同志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和省委老领导都高度重视,热情支持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做好规范提高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和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规划

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必须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20*年*号和省委*号文件精神,以提高未成年人整体素质,促进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富有理想、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江苏人为目标,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通过主题教育、学习辅导、文体活动、助学帮困、社会实践等主要形式,努力把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成为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假日乐园,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重要载体,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实到基层的工作平台。

我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省委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纳入各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力争到2010年底全省所有行政村和城镇社区普遍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中心),有条件的村(社区)可建成多个校外教育辅导站,基本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在全省各村、社区的全面覆盖。各市、县(市、区)、乡(镇)要制定具体规划,扎扎实实分步骤组织实施。规划实施中,各地要重视村和社区中心辅导站的建设,以中心辅导站来辐射、带动一批分站及联办辅导站和家庭辅导站,形成校外教育网络。

各级文明办、关工委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住时机,加大力度,大力促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开创校外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从未成年人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校外教育辅导站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要坚持立足基层、就地就近、小型多样的原则,可采用村办、社区办、家庭办、企业家赞助办等多种办站形式。辅导站规模可大可小,可以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或住宅小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有机结合。中心辅导站应具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教学辅导室、电脑教学室等活动阵地,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必要的电教设施,能满足讲座辅导、文化活动等基本需求。

校外教育辅导站教育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突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主题,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内容。要善于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教育和校外实践活动。一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可开展多种宣讲活动,组织时政形势、革命传统主题报告、道德和法制讲座、老干部讲历史和战斗故事、回乡大学生谈成长之路、读书心得交流、科普知识介绍等。二是进行文化辅导,提高青少年文化知识水平,包括对文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等。三是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青少年多方面的才能。可集中社区资源,聘请有专长的老师开展美术、书法、舞蹈、乐器等方面的辅导。四是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包括教唱革命歌曲、经典诵读活动、编演文艺节目、举办暑期电影周、开展征文比赛、体育比赛、故事演讲比赛等。五是开展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组织社会调查、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公益活动以及“手拉手献爱心”、为“五保”老人送温暖、“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等志愿服务活动。六是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以“共沐七彩阳光,和谐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展谈心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惑。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必须适应学生和家长的需要,重视个性化教育。要特别关注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在留守儿童较多的苏北苏中地区,要着重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管理;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苏南地区,要注意保障外来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注重做好一些学校“双差生”、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儿童的关爱工作,做好对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还要注意做好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和刑释解教青少年的教育,转化其思想,感化其情感,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重视校外教育辅导站的硬件建设,建立和完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地

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必须坚持贯彻执行中央20*年*号和省委*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进行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住宅新区建设中,配套建设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和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要把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纳入其中,争取用3-5年的时间,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地方,每个社区、村要有一所文化活动中心和校外教育辅导站。各地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

要切实加强各级各类校外教育辅导站的软硬件建设,软件上做到有校外辅导员队伍、有规章制度、有活动计划、有开展各项活动的记录;硬件上做到有活动室、有桌凳橱、有书报刊、有文体活动器材。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多方筹措资金,在基本设施到位的基础上,逐步添置文体活动器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设绿色网吧,以适应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要实实在在,不搞形式,确保建成一个,办好一个,真正取得实效。

要妥善解决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经费问题。总的原则是坚持量力而行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形成新的村级债务。创办校外教育辅导站完全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地方财政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安排一定资金给予支持,同时要发动各级机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校外教育辅导站的辅导水平

校外教育辅导站能否办好,关键是要有一支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有较强辅导能力、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辅导员队伍。要继续动员和组织“五老”参加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要动员和组织寒暑假返乡大学生、本地有一技之长的专家能人,担任兼职辅导员。辅导站要根据离退休人员和其他志愿服务人员的变动情况,不断调整充实,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后继有人。要制定辅导员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辅导水平。要探索辅导员的激励机制,以奖代补,切实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省文明办将会同省关工委每1-2年举办一次校外教育辅导站负责人培训班,每三年对校外教育辅导站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一次表彰奖励。各省辖市文明办要会同当地关工委定期开展基层校外辅导员培训班,全面提高校外辅导员的水平。各市、县(市、区)对校外辅导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也要进行表彰奖励,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五、进一步加强对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工作的领导

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各级文明办、关工委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作出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规划和部署。各级文明办要把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作为各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列入各地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要采取措施,大力扶持城乡、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要重视把有关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支持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各级关工委要发挥牵头作用,具体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发动离退休老教师积极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发动农村、社区附近学校支持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帮助校外教育辅导站开展各项活动。对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的在职教师,要纳入对学校和教师的考评体系。到社区、乡村从事校外教育的在职教师,要主动同当地关工委组织联系,共同谋划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

第5篇: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通过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老师的指导,为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提高我院学生心理素质,构建和诣校园,面向全体同学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请笑纳!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11、在抓好常规心理咨询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好“人生目标确立”、“职业选择”、“生涯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调适”等贴近学生需要的专题指导,消除和缓解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2、开展好面对学生和教工的心理测量及人格分析工作。

3、建立心理委员联系制度,定期组织培训、辅导。

4、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地组织开展好团体训练和集体心理矫治,防止其发展和蔓延。

5、改进和完善“校园心理热线”和“心理信箱”,并以此为纽带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6、坚持讲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努力使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注重实效,同时针对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开设好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保证全年不少于5个。

7、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自学、参加行业人员培训以及定期内部业务学习和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8、针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在继续定期编发“学生心理自助材料”的同时编好“心理健康辅导资料”等系列材料,争取在年内把《高学生心理信箱》、《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专家谈心理健康》等3种“心理健康辅导资料”编写完毕并放到学生手里。

9、搞好新生的心理普查、加强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学生的跟踪治疗和监控工作,努力建立稳定长效的心理监控体系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10、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认真做好。

11、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加强学生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2光阴似箭,时光如梭,接下来的半年时间转眼过去。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划,围绕院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计划,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团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果,有效地营造了校园心理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初步实现了“助人自助”的教育目标。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下寝走访新生

活动从新生军训开始,持续三天。在活动过程中,成员能够做到微笑致意,予以新生关怀,并对保险学院做了正面宣传和引导,新生们也提除了自己的疑问,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融洽,新生不仅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同时,心中的疑惑也减轻了不少,并对院心理辅导团和心理咨询室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认识。

二、纳新工作

__年9月20日至9月28日,我们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纳新工作。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为迎接新成员做了精心的组织和认真的准备,为本次纳新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大家都兢兢业业,团结一心,成功的完成了本次纳新工作。我们相信,有了他们这批新血液的输入,我们辅导团会更上一层楼。

三、班级团体辅导

为帮助新生尽快相互认识,建立班级的信任和友谊,在曾老师、林老师的分配下,展开__年全院新生团体辅导工作。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达到了既定目标。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譬如,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全面,事前准备不够完善,但相信有了这次经验,我们以后的工作会更加好。

四、户外心理素质拓展

团体辅导的有序进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应曾老师的委托和各大组织大邀请,一一对院文明督察队、公寓自治委进行户外素质拓展。此次拓展相比之前的辅导,由班级到院级组织,由室内转到户外,整个过程似游戏的形式进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组织,及团队的实力,为今后大型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心理沙龙

由大一成员自行组织的心理沙龙活动在11月初面向全院举行。本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大一伙伴的积极性、组织能力。游戏丰富精彩,给三系一院的同学们拓开了一个很好的友谊交流平台。

六、辅导团与各系心理健康部的联谊

活动达到了预期的和各系心理健康部伙伴们的认知、交流目的,为辅导团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创建团队文化

在曾老师的倡导下,我们有了自己的团队文化,于每次例会前展示,进一步加强了辅导团内部的团结合作,整个团从此凝成了一股绳,有了基本的统一。

八、公文培训

在辅导团内部,由大二带领,定期进行团内学习小课堂,丰富了伙伴们的课余生活,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及工作效率。

九、心理讲座培训

由曾老师带领、召集辅导团成员以及各班心理委员于每周四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心理学的兴趣,教会我们认识自己,怎么样提升自己,在看清自己的同时学着提升自己,为以后自己能力的提高做了很好的发觉。

以上就是院心理辅导团本年度下半年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3__—__学年(下学期)主要活动介绍及总结

一、主要活动以及工作成果

一、换届以及工作交接

1、根据学院推荐以及选举,决定由我担任哲学学院心理卫生协会会长,并招募新会员。

2、、举行全体会员大会,内容包括选举新一届的协会副会长以及秘书长等、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原有的协会章程并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制作协会通讯录并建立协会qq群和公共邮箱。

二、本学期活动开展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4月,筹备心理学期刊,主要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章的收集。

2、5月15日晚6︰30在哲学学院报告厅举行了“心理艺苑”系列活动之心理影片展映,播放了影片《心灵捕手》。

精彩的影片激起了到场同学对于心理咨询的极大兴趣,影片过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心理学系主任,张掌然教授随后做了点评,提出了年轻人树立理想的思考。活动分前期策划、现场实施和后期宣传三部分,已通过进行了宣传。

3、、5月12日下午,结合学院学生会的“素质拓展越野比赛”,组织协会成员参加,增进彼此的熟悉。

4、、5月底至6月初,作为本院学生心理互助组织,参与学院关于“武汉大学学生工作特色基地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

主要工作为提供部分材料,并进行撰写和宣传。

5、5月,组织和鼓励各班同学参与校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星”风采大赛。

其中,我院心理学系叶颖同学最终获得了“心理健康之星”的称号。

6、6月8日晚7:30,在哲学学院南楼113教师,组织了大家同来自美国心理治疗专家chestnut

park professional.lic的corrie j.vos 博士进行了一次有关心理治疗的小型沙龙。在这一次全英文的交流中,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国外心理治疗的现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老太太用丰富的学术知识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在场同学的尊敬;心理学系和心理协会的同学也用标准的英语,丰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感染了这位美国博士,美丽的武汉大学也给她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2)心理学系列讲座(此部分活动主要是结合了学院心理学系的优势,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给大家作了多场心理学专业以及心理健康的讲座和报告,是我们协会的特色活动之一。)

1、4月10日上午9时至11时,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在哲学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作了题为“中西方的性善——性恶文化差异与心理学研究”的报告。

2、5月18日上午9:00,美国密执安大河谷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徐晓娟博士在哲学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记忆心理学研究”的报告。

3、5月26日上午,“寻求与多学科整合协同发展的心理学研究之路”——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报告会在哲学学院报告厅举行。

历史学院资深教授冯天瑜、社会学系罗教讲教授、文学院昌切教授、新闻学院单波教授、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和钟年教授分别结合自身的学科作了精彩的跨学科报告。

4、6月4日晚7点,学院报告厅,就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杨鑫辉作了题为“新经济与职业指导”的报告。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4本学期,我校以《苏州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 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柏晶晶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阳光屋”的有效开放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阳光屋”,已被评为苏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天开放一小时,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本学期“阳光屋”的辅导老师对97位个案进行了科学耐心地辅导,其中有12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光屋”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灵驿站”。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柏晶晶老师执教了《放飞烦恼 传递快乐》五年级团体辅导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通过互动交流、范例引领、小试牛刀、大显身手等环节,孩子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烦恼。最后大家发现,生活中总有烦恼,但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坦然面对。

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学会欣赏》一课,层次鲜明,块面清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将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四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亚青老师来校讲座。李亚青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区——忽视孩子心灵成长;而后讲解了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肯定、自由、宽容、情感、梦想,最后说明了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讲座活动中,李亚青老师亲切的话语,鲜活的实例,科学的指导,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过活动,家长们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 “一小之星 ”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礼仪之星”,十月是“红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爱之星”。每月产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4.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校邀请了太仓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吉主任来为全校同学作主题为“爱护小眼睛”的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了当地医院口腔科施医生来校作“健康牙齿,伴你一生”口腔保健常识的讲座。11月9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主题为“消防安全记心中”的逃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2月6日下午,我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知我沙溪,爱我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怀。12月22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励志青春 放飞梦想”太仓名人校园巡回展。

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地一步步摸索,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5又是一个浪漫的冬季,不经意间,进入大学已将近半年了,从不认识初的拘谨到“混熟”后的融洽,而自己也荣欣的担任了班级的心理委员。一开始担任这个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后来经过学校的培训后,我受益匪浅,学习到很多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我渐渐开始了解这个工作,也开始接受这份工作,最后也喜欢上它。

在这一学期里,我试着努力地主动与同学们沟通,去倾听他们心里的困惑,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去分担他们的烦恼,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提高工作能力

(1)作为心理委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每次都按时参加学校,学院举行的心理委员培训讲座和素拓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并且通过活动过程还与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互相交流经验。

(2)课余时间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素养,提高服务同学的水平。

二、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培养同学们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1)x月x日:刚进入大学,彼此之间还很陌生,为促进同学们相互了解认识,尽快融入班集体,在心理委员的倡议下,全体班委的积极组织下,我班策划了“我们在校园”的集体活动,并且在校园开展一系列互动环节。

(2)x月x日-x日:为了尽快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心理状况,便于以后针对性开展心理活动,在心理委员的组织策划下,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我班成功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

(3)x月-x月: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带动个别参与积极性不高、性格内向腼腆的同学融入集体,我班在辅导员的关心下全体班委的组织了“班级篮球友谊赛”“班级羽毛球友谊赛”等心理活动。

(4)根据自己和同学们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和同学们谈心交流,搞好同学关系,成为他们知心信任的倾听者,并取得良好效果。

总体来讲上一学期的心理工作比较顺利,但也发现自身在工作中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有待改进和提高。

(1)没有充分地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沟通,可能忽视了部分需要我帮助的同学。

(2)积极主动找我倾诉的同学不多,大部分是我主动找他们,说明我的信任度还不够高。

(3)我班举办的心理活动不够多,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有部分同学参加不太积极。

(4)自身的水平还比较有限,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还不能给出合理的回答,处理问题的经验还不足。

鉴于以上问题,我在下一学期的心理工作中做如下打算:

(1)为提高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将一贯坚守保密原则。

(2)为方便同学们与我的交流沟通,我将统计大家的E-mail地址、QQ号和手机号,建立一个完整的无障碍交流渠道。

(3)每周一群邮件的方式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小笑话以及一些音乐来缓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

(4)继续主动联系同学,与他们交流掏心,并与其他班委举办更多的更精彩的心理活动。

(5)建立信息回馈制度。将自己和校学生心理咨询的联系方式、地址告诉每一位同学,收到同学们的信息及时给与回复,同时也鼓励大家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建议。

第6篇: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一、 工作总结

1、XX年暑期,举办了两期“生命如花绽放”心智成长主题夏令营即中小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供辅导学员35人。夏令营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拓展训练等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习珍惜和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独有价值。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尤其是互动中的体验和同伴分享给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学员们通过活动加深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10月10日,参加了城区妇联主办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开展了现场咨询、版面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免费发放等活动,帮助市民更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同时,也扩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应基教科要求,为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了题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培训。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介绍了台湾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为学校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随基教科对全区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进

行了一次排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工作做了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的个人资料收集工作。

6、从11月9日开始,为满足学校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动义务送讲座下校。先后为城区职高、英雄街小学、惠丰小学、淮海小学、站前路小学、华丰路小学等六所学校送去七场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7、自觉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提升业务能力。暑期先后赴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和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理念与技术及时应用到学生团体辅导和教师及家长的各类培训中。

8、继续完善了咨询部档案并做对外宣传报道。

二、 工作反思

1、有时候想问题理想化,脱离实际,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为城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点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实际状况。为此,以后还需要更主动深入学校,这样才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为做好辅导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还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时追求实效。

3、在扩大心理与教育咨询部的知名度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被更多人知晓,才能为更多人服务。

三、 工作计划

(一)完成咨询部本职工作,扩大咨询部社会影响。

1、立足活动中心,发挥公益资源优势,做好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推广

亲职教育公益讲堂,坚持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服务。

2、继续搞好学生心智成长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辅导。

3、做好课题研究。申请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并发展有积极性和有能力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尝试走出一条边学边研,以研促教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4、完善资料归档留存,为明年文明城市验收检查打基础。

5、完成咨询部室软硬件建设。

6、做好咨询部对外报道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沙龙运作机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模式。

1、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持续开展培训和学习,让我们的心理老师有一个团队支持系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争取在五年之内,帮助我区心理老师有理念、会技术、能研究,在所在学校生动、活泼、有效、多渠道、多形式、独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以心理教师为主体,通过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等形式,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班级教学实验,探索形成我区学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我区学校应用的《生活素质教育》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

3、主动对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和帮助。选择有兴趣、有潜力的重点学校重点辅导。

第7篇: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84-03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及补充,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等众多力量共推的结果,产生至今,以蓬勃之姿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12月4日,全国独立学院266所,招生规模占本科人数近1/3,加上国家政策对独立学院的大力扶持,现独立学院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总结过去,成绩喜人,但问题和挑战并存,尤其在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等方面备受社会各方关注,而作为学生和学校的纽带――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总结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及特点,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独立院校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诉求,探索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高等教育改革下的必然产物,特殊产物必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又因其本科层次招生的性质,再加上招生进档分数和等级要求,又加上她的高收费标准,最终造就独立学院学生生源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一)良好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基础与能力不足

好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之下的,而独立学院学生与本一、本二批次的本科学生相比,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确实存在差异,追根溯源与学习、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联。这对进入大学的他们来讲,随着求学方式的改变,在遇到具体的自主学业任务时,因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更会出现迷茫、自信不够、计划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最终导致成绩不理想,甚至个别学生产生放弃学业的念头。

(二)自律意识薄弱,个体目标实现受阻严重

个体要成功实现自身的目标,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自律,我们不难看到,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距离社会的要求,学校、家长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而独立学院学生当中,或多或少存在集体自律意识淡薄的现象,这对导致个体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自律意识相对薄弱起极大的催化作用。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课间休息还是课外生活等场合和时间内,均有不少个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道德失范现象,这对个体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有极大的阻碍,甚至会摧毁其原有的理想和目标。

(三)担当责任意识不够,面对挫折勇气相对欠缺

苦学知识,不虚度年华是大学生的责任。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独立学院很大比例的学生个体在中学期间,主要是在家校的敦促和管教之下进入大学,而面对大学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环境下,选择回避责任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因较本一、本二批次学校,本三批次的独立学院收费标准相对较高,很多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富裕,在其成长过程中基本上无大的挫折经历,当面对大学学习等过程挫折时,缺乏正视、克服挫折的勇气,甚至最终会自暴自弃。

(四)参与学生组织热情较高,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比较突出

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独立学院对学生专业要求较本二及以上层次的高校相对偏低一些,而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第一学习课堂的延续,独立学院学生会、社团、班级等学生组织对于学生施展特长、健全人格的养成,政治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而学生组织各项活动的策划、开展及总结等工作,离不开学生这个绝对重要的主体的参与,而主体作用的完美发挥,相应地就要求对学生个体的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以便顺利开展学生组织工作。

(五)思维活跃,创业激情转为行动的执行力度较大

独立学院很多学生个体,因其相对较好的家庭环境,从小接受多种特长教育,使其具备较广的兴趣特长和爱好,这对个体思维活跃程度的提升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起到较好的孵化孕育作用。活跃的思维是积极创新创业的前提,而创业需要有激情、雄心壮志,更需要有将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行动的执行力,独立学院很多学生个体受家庭环境及创业校友的影响,再加上很多独立学院想方设法积极为孵化孕育学生的创业梦想提供创业的空间,这将更加激发学生个体把创业想法付诸创业行动的冲劲和动力。

(六)社会活动能力突出,对接社会工作的优势明显

由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各个学校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学分要求上都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安排。如相关专业的专业实习、见习,每学期的社会实践,最后一学期的实习均列入学生的教学大纲之中;同时,学院还为学生搭建课外学分认定平台,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做指导性的规划和认定。另外,学院对学生的课外兼职、勤工助学工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个体根据个人情况开展正确合理的兼职助学工作。关键是独立学院学生个体能够在各个阶段及打造的平台上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个阶段充分锻炼提升自己,保证个体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顺利完成对接。

二、独立学院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诉求

国家教育部〔2014〕2号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中对初、中、高级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做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能力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及理论和实践研究等职业功能上对不同级别的辅导员做了具体的职业能力规定和要求。

而独立学院学生是优劣势的结合体,辅导员如需顺利开展学生各项工作,还得具备独特而具体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基于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梳理和研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笔者对独立学院学生诉求下的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了概括和归纳。

(一)具备将学风建设贯穿学生个体学业生涯的能力

因独立学院学生个体良好学习习惯的缺乏,再加上其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这就需要辅导员将学生精力和动力引向自我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上来,通过定期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以奖惩的方式激发学生个体的参与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能够分年级、分专业、分个体、分方向地做好学生个体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帮助学生个体制定实现短、中、长期的学习规划和安排,最终能够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为以后的人生生涯目标的规划和实现做好扎实的铺垫。

(二)具备发挥案例与制度规范教育,提高个体自律意识的能力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个体,空洞的道德理论要求的宣讲对其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不大,从而需要辅导员具备将具体案例教育转化为规范学生行为、道德的教育手段,这需要辅导员不断学结教育教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是教育管理学生的宝贵财富。同时,学生规章制度的制约比任何方式方法都能成为规范教育管理学生的利器,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具备充分发挥和灵活利用制度的规范性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

(三)具备激发学生敢于担当责任,成功对抗挫折的能力

独立学院学生个体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无视,不闻不问态度,实际上隐藏于其背后的是回避责任,妥协挫折的无力表现。作为辅导员得能够及时有效地充当一位加油助力师,利用情感体验、典型示范等方式在关键时刻为学生做出积极的人生指引,使其勇敢直面个体自身面临的责任和挫折,充分发挥本身的潜能,从而使其感受成功,形成大学生涯的能量正循环,使其具有积极的直面人生的态度。

(四)具备运用时令知识引导挖掘各学生组织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能力

独立学院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生自我服务、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力量,作为学生组织的主要指导者,辅导员需具备能及时调整更新文化理念,融入新一代大学生组织文化之中,在文化易受冲击的信息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中把持方向,做好大学学生组织的总舵手,保证学生组织活动的能量正面性,且需具备创造更积极适当的机会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体的组织管理能力。

(五)具备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思维平台的能力

独立学院学生个体具有活跃的创新创业思维,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个体具备将创业想法付诸创业行动的能力,而辅导员教师是使其活跃的思维和想法付诸实施的直接引导者,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了解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的能力;具备站在一定的科学高度,科学指导学生将创业兴趣转化为创业行动的能力;具备为学生积极创造创业条件,最终帮助学生个体实现校园创业梦想的能力。

(六)具备利用学生社会活动能力优势,引领学生步入社会的能力

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是每一位学生个体的最终去处,学生个体需在大学这个大熔炉中千锤百炼方有顺利进入社会参与博弈的资本,作为炼炉人,独立学院辅导员需要把握好学生个体的专业实习、见习、每学期的社会实践、最后一学期的实习及课外兼职、勤工助学工作等环节,能够为学生个体做出有价值的指导性规划和认定;具备根据学生个体特长因材指导,帮助个体进行生涯规划和设计,并帮助学生个体将生涯规划付诸实际行动的能力。

三、学生诉求下的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均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及需求下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随着辅导员制度的完善,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相应地做出调整,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独立学院,其辅导员队伍也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和突起得以不断壮大,而服务的质量取决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认可,在对独立学院学生诉求下的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研究和总结之后,对新时期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索总结。

(一)利用规章制度,选拔优秀辅导员

按照辅导员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把握“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认真选拔辅导员,切实保证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辅导员引进过程中,充分考虑配备独立学院出生的人员力量,为独立学院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现实说服力,成为独立学院学生效仿的标杆;同时,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独立辅导员工作的规范运行,确保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小、落细、落实”,达到全面优化培养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拓展辅导员培训、交流与深造平台

首先,各高校应对照教育部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即将或正在履行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职责的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辅导员掌握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独立学院积极主动搭建辅导员学术交流平台,加大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兄弟院校相关工作部门的交流学习的力度,不断丰富完善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形式,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最后,高校通过制定激励辅导员继续深造的政策,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学生管理、辅导咨询等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三)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独立学院辅导员除了承担单纯的事务管理工作之外,还需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的心理、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这就表现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专家化雏形,独立学院需根据自身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结合辅导员的专业特点、职业兴趣等,进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引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教育的专业化队伍培养,打造一支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干,全方位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四)创新辅导员工作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各项省级、部级与辅导员职业能力相关的大赛平台锻炼辅导员的实践能力,如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通过参加和指导比赛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及职称申报工作,引导辅导员积极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主动参与省级辅导员等课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总结工作,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成果,使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霍利生.基于职业发展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D].西安:西北大学,2015.

[2]李汉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济南:山东

大学,2012.

[3]彭梅芬.加强自律意识 提高学生素质[J].广西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

[4]刘子芳.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看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J].渤海大学学报,2014,(1).

[5]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J].2014.

[6]陈东升.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建探讨[J].高等

教育,2011,(5).

[7]陈晨子,严建骏,孙倩.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途

径思考[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8]陈钦华.推进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2012,(12).

[9]张本青.独立学院辅导员的人才流失问题[J].天津市经

理学院学报,2013,(2).

[10]张春华等.提高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对策[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

[11]韩露.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教育教学

论坛,2014,(30).

[12]何剑萍.关于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3).

第8篇: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方法;分类

作者简介:刘影(1981-),女,安徽阜阳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综合改革”视阈下江苏省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C-c/2011/01/6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二期教改课题“独立学院‘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JY0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16-02

通俗地讲,“方法”就是“途径、步骤”,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1]相应地,辅导员工作方法即是辅导员在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中,为达到教育和有效管理学生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笔者通过对有关辅导员工作的体会、思考以及对相关论文的分析,对辅导员工作方法大致作了如下几种分类。

一、“重理论”与“偏实践”的工作方法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已经为众多的研究者所探究,笔者这里把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分为“重理论”与“偏实践”两类,并不是要隔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无法隔离的;也并不完全把理论等同于“一种察看现象的系统化观点,一组彼此关联的构念(constructs)或概念、定义及命题的集合。它通过确认各种变量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释和预测现象的目的”。[2]这里的划分,只是强调辅导员工作中所用方法的偏重方面。

首先,“重理论”的一种情况是在工作中分析问题时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依循从理论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路形成工作方法。[3]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的很多具体事例和具体问题都可以作为学术问题来探讨,在探讨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律,从而提升学生工作的理论层次。这种方式形成的关于工作方法的理论,对于初参加工作者的指导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于工作方法的理论对这类工作者起着“指南针”一样的作用。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工作对象上以工作中的管理层或者领导者为出发点,把工作中的体会和对工作的理解以理论的方式表述出来,进而形成文字,为汇报工作或辅导员交流之用。或者根据领导层提出的学校规划的大政方针、某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分析和思考完成工作任务所用的途径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而后根据各种大相径庭、方式各异的途径,总结归纳出完成工作任务所运用的各种工作方法。

其次,与“重理论”的工作方法相对应,“偏实践”的工作方法也包含两种情况:

一是在分析方法上,强调辅导员工作方法的价值,主张遵循从经验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的思路总结而形成工作方法。[3]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检索到的关于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大多数论文,都是高校辅导员通过总结和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适合工作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法。辅导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反复接触各种类型的学生,处理各种琐碎而复杂的事件,从而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态。辅导员通过分析、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牢固的思维反射模式,当出现类似事件时,大脑可以迅速的与原来的思维方式接通,按照熟知的模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迅速做出判断,指导工作。这种从工作对象具有的特殊性出发,通过运用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而后总结出指导解决某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特殊群体通用的工作方法,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属于以经验为主的工作方法。

二是在分析对象上,以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或被管理者为出发点,自下而上地分析问题,总结方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时刻都在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个体,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工作中运用的方法必须具有灵活性与创造性,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以达到对学生的最佳教育效果。如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在学习活动或德育活动过程中运用的活动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自觉意识、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的说服教育法;通过语言、行动或事实等来影响和教育被教育者,使之逐渐发生变化的感化教育法;通过对被教育者的鼓励、发动,使学生产生激愤情绪,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和生活勇气的激励教育法;教育者通过自身的优良品德、模范言行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的示范教育法等。[4]

二、“自生”与“外来”的工作方法

第9篇:家教辅导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方法;分类

通俗地讲,“方法”就是“途径、步骤”,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相应地,辅导员工作方法即是辅导员在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中,为达到教育和有效管理学生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笔者通过对有关辅导员工作的体会、思考以及对相关论文的分析,对辅导员工作方法大致作了如下几种分类。

一、“重理论”与“偏实践”的工作方法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已经为众多的研究者所探究,笔者这里把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分为“重理论”与“偏实践”两类,并不是要隔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无法隔离的;也并不完全把理论等同于“一种察看现象的系统化观点,一组彼此关联的构念(constructs)或概念、定义及命题的集合。它通过确认各种变量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释和预测现象的目的”。这里的划分,只是强调辅导员工作中所用方法的偏重方面。

首先,“重理论”的一种情况是在工作中分析问题时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依循从理论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路形成工作方法。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的很多具体事例和具体问题都可以作为学术问题来探讨,在探讨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律,从而提升学生工作的理论层次。这种方式形成的关于工作方法的理论,对于初参加工作者的指导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于工作方法的理论对这类工作者起着“指南针”一样的作用。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工作对象上以工作中的管理层或者领导者为出发点,把工作中的体会和对工作的理解以理论的方式表述出来,进而形成文字,为汇报工作或辅导员交流之用。或者根据领导层提出的学校规划的大政方针、某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分析和思考完成工作任务所用的途径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而后根据各种大相径庭、方式各异的途径,总结归纳出完成工作任务所运用的各种工作方法。

其次,与“重理论”的工作方法相对应,“偏实践”的工作方法也包含两种情况:

一是在分析方法上,强调辅导员工作方法的价值,主张遵循从经验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的思路总结而形成工作方法。[3]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检索到的关于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大多数论文,都是高校辅导员通过总结和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适合工作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法。辅导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反复接触各种类型的学生,处理各种琐碎而复杂的事件,从而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态。辅导员通过分析、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牢固的思维反射模式,当出现类似事件时,大脑可以迅速的与原来的思维方式接通,按照熟知的模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迅速做出判断,指导工作。这种从工作对象具有的特殊性出发,通过运用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而后总结出指导解决某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特殊群体通用的工作方法,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属于以经验为主的工作方法。

二是在分析对象上,以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或被管理者为出发点,自下而上地分析问题,总结方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时刻都在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个体,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工作中运用的方法必须具有灵活性与创造性,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以达到对学生的最佳教育效果。如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在学习活动或德育活动过程中运用的活动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自觉意识、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的说服教育法;通过语言、行动或事实等来影响和教育被教育者,使之逐渐发生变化的感化教育法;通过对被教育者的鼓励、发动,使学生产生激愤情绪,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和生活勇气的激励教育法;教育者通过自身的优良品德、模范言行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的示范教育法等。

二、“自生”与“外来”的工作方法

基于“个人自创—工作借鉴”这一维度考虑,笔者认为可将辅导员工作方法分为自生与外来两种。

首先,根据国家教育部第24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从宏观上说明了高校辅导员角色的重要作用,辅导员的角色决定了其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笔者在这里讨论的“自生”的工作方法主要是指,基于辅导员个人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运用和总结的工作方法。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用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在各方面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鉴于上述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努力争取培训交流的学习机会;要不断深入学习,在提高自我要求上下功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在政治思想理论、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加强学习,掌握就业求职技巧,而且要谙熟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要通过不断吐故纳新,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求之有给,问之有答,授以真知,说明真谛,才能在教育管理中寓教育于知识之中,赢得学生的信服,做好、做优本职工作。

其次,“外来”的工作方法兼指向其他国家学习和向其他学科或工作岗位学习工作方法这两个方面。在向其他国家学习方面,如: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已成为一种职业发展方向,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在美国的任何一所高校都设有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副校长助理与助理副校长,与分管教学科研、财政事务、外联等各项事务的副校长共同对校长负责,保证高校工作的全面、正常运转。学校和各个学院也都设立学生事务工作办公室,专职负责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指导及学生身心健康辅导、伦理道德培养等工作。[5]我国高校也应向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借鉴学生管理经验,但因不同国家的教育管理背景与教育管理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差异,我国较少有学者关注向其他国家借鉴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问题,笔者认为,向国外借鉴学生管理的经验与方法应该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 就其他学科或工作岗位而言,有学者把对立统一规律运用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论述矛盾的哲学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有学者把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思想结晶运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如论述弟子规的思想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有学者把其他领域内的理论如管理方格论、VE理论等运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还有学者把公共关系活动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相连接,通过各种公共关系活动改善辅导员工作。另外,向其他辅导员学习比较成功的工作方法也是向外学习的一种比较实用且高效的方式。

三、“理性”与“非理性”的工作方法

关于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在哲学上有着“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技术论”等方面的歧义。笔者这里所说的理性和非理性,仅就个体性表现而言,统指人在认识和行为上的不同特点。理性即人在认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对事物发展变化和逻辑性、对科学的概念和价值准则的遵循,以及运用逻辑、科学概念和价值准则来揭示或把握客观对象的普遍本质或规律、来看待或处理问题的特点等。[6]在认识和行为上具有对感性、直觉直接性、超越性,而非理性,是指人在认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对产生于感觉、情绪、欲望之上的直觉、直接体验或灵感、顿悟的遵循,以及运用感觉、情绪等来把握或说明客观对象或事物、来看待或处理问题,笔者这里理解为感性,其在认识和行为上具有对直觉、情感、意念等的依赖性。

一方面,作为高校辅导员,运用“理性”的工作方法是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提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是“高学历,专业化”,这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的一个纲领性要求,也给辅导员工作指出了一个大概的发展方向。“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在学生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正确的价值标准,科学合理地理性处理。如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日常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一系列专业技能的辅导员能够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心理问题,在学生遇到情感、学习、人际关系、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时,能帮助学生理性分析,理智解决;能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提升求职成功率;能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技巧;在日常管理中,对于突发事件怎样冷静处理、理智应对等。在遇到问题时,能运用各种现行的规章制度和辅导员个人的专业技能,运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处理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做学生的工作时,面对问题学生,无论是心理问题、学习问题还是遵守纪律或者其他各种问题,都要对学生做到细心聆听、耐心开导、爱心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解决问题,用“感性”的方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西宪民先生在《打造“十心”服务,强化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影响力》一文中指出:“在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中,对学生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对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是理智的爱;对学生的各种困难的关心和帮助是朴素的爱;对各种特殊困难生不遗余力的教育转化是深情的爱;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加朋友式的人际关系是明智的爱;对学生事无巨细的父母般的叮咛和呼唤,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邪路是一种真诚、无私的爱。”[7]因此,辅导员要运用好“感性”的工作方法,做好学生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效率。

四、“对人”与“对事”的工作方法

依据辅导员工作对象的不同,笔者将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分为“对人”的方法与“对事”的方法。其中,“对人”是指工作的主要对象——学生。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对象是性格迥异、思想活跃的“90”后大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否则,就会陷入工作中的困境;另外,高校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也需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个体素质也有很大的差异,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灵活多变,否则方法不当,也会与家长因难以沟通而无法做好工作;同时,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也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领导沟通,方法不当,同样也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事”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处理不同的事件时,也要把握好适当的工作方法,并能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进行总结归类,当再次遇到类似的事件或问题时,解决问题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比如党员发展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考察培养,党员材料要怎么写;在学生考试时,要对学生做哪些教育,做什么样的要求等,这种事务性的工作都是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的,掌握了这些事情的工作方法,工作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