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幼儿园心理教案精选(九篇)

幼儿园心理教案

第1篇: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 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研究 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 浅谈幼儿园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及处理办法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护理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分析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寻找危险源,防止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安全事故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校园安全事故成因的剖析 电力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矿山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试论城市燃气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幼儿安全事故及其预防 试论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 试论幼儿园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试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试论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 试论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幼儿因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也会给幼儿的心灵造成重大的创伤,本文从教师、幼儿、家长、环境创设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 成因 预防对策

对于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界定,教育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幼儿园意外事故是指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活动或者在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中,造成在园幼儿人生损害的后果。这一界定认为幼儿园安全事故的范围,仅涉及幼儿园管理的地域范围,没有涉及到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范畴。有一种更为全面的观点是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发生的人身事故,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也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等)发生的人身伤害。

一、教师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教师不负责任,擅自离职

原因分析:案例中的事故是由于教师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对幼儿照料、关怀和

爱护不够,擅自离职所致,是可以避免的。目前幼儿园中的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由教师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粗心大意造成的。

2.教师缺乏照看幼儿的经验、技巧

原因分析:案例中教师未能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善于积累经验,对于平时运动量小的幼儿未能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这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现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的比例严重失调,需要教师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经验,多学一些技能、技巧。

3.教师体罚幼儿

原因分析:案例中程老师以对孩子严格要求为借口体罚林林致伤,属于违法行为。程老师一律强求幼儿,不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幼儿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发育不完善和生活经验少所致

原因分析:

(1)案例中的小湛因完成了任务有点兴奋,却未意识到教室中也存在安全隐患,再加上幼儿平衡能力差,动作反映不够灵敏,是导致案例中小朋友因绊倒致重伤的主要原因。幼儿动作控制能力差,生活经验缺乏,受教育水平低,对特定情景中的潜在危险预见不足,易冲动,因此幼儿期容易引发事故。

(2)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动作的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差,反应不够灵敏,虽然有时已觉察到危险,但未能及时反应和有效控制,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是非判断能力差对危险情景的认识不足。有的幼儿很难意识到电源插座有危险等现象。

2.幼儿自身的疾病

有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幼儿的身体状况引起的,幼儿本身就有疾病,但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未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的救治。

三、家长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家长隐瞒幼儿的疾病

原因分析:案例中的此类事故是由于家长未向幼儿园说明幼儿的疾病,教师又未知情的情况下引起的,医生已将幼儿的病情告知家长,但家长未履行监护和照顾职责导致事故的发生,是家长的过错行为导致的。

2.家长过度保护幼儿

有的家长将小檫伤、小刮伤、被蚊子咬、虫子叮;还有同伴的随便一点抓伤,都作为幼儿的安全问题提出来。使教师提醒吊胆,加重心理负担,导致教师在活动中如履薄冰,过度保护幼儿,而这种过度保护幼儿的结果,使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经验,反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环境创设存在隐患引起的安全事故

这类事故在幼儿园发生频率较高,幼儿园内的各种设施存在着诸多隐患,必须引起幼儿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标准

案例中的此类事故在幼儿园时常发生,楼梯未固定牢,活动场地太滑、太坚硬、不平整,台阶过高或栏杆过窄,有的大型玩具是铁制的,幼儿在活动时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有的生活物品放置不当,太拥挤、太高,幼儿拿取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活动室的桌椅、柜子设计不合理等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2.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修不到位

有的设备、设施(如大型玩具、滑梯等)陈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但幼儿园又未能对园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当时确实没有安全隐患,但时间长了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五、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安全事故

1.接送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

(1)案例中的这类事故是由于接送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造成的。有的幼儿教师不认真落实接送制度所致,案例七中的“冒名”叔叔也能把幼儿接走说明该园的接送制度确实存在问题;有的是因为接幼儿的时间已超了,但家长却迟迟未来接,教师就把幼儿丢在路口;有的是家长未与教师交接所致;有的是幼儿未被接走,而教师却告诉家长接走了(幼儿不知跑到哪里了,教师以为是幼儿已被接走);

(2)接时检查不到位,如健康检查不到位,另外有些幼儿携带小饰品引起吞食事故等。

2.用人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

目前有部分幼儿园用人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对门卫和保育员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是导致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膳食制度不完善不合理

原因分析:

(1)食品质量不合格。原因较为复杂,但总的来说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食物变质、变味,煮不透等造成的。

(2)食物烹调方法不合理。例如大块食物引起幼儿吃卡住,堵塞喉管。

(3)卫生不符合标准。食物没清洗干净,容器消毒不到位,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不合格。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对幼儿安全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6(11).

[2]尹燕艳.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置[J].早期教育,2006(11).

[3]朱玉华.发生安全事故时[J].幼儿教育,2006(11).

[4]柳倩.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幼儿教育,2006(11).

第2篇: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近年来,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驱使下,课程决策民主化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纲要和地方教育纲要相继出台之后,我国各地的许多幼儿园开始在实践中努力争取自身的课程决策权,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尝试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方案,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管理系统。然而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之后,幼儿园的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例如,由于园长面对课程改革时无所适从,导致在课程管理上的消极等待;由于园长对课程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课程管理的失控;由于园长缺乏课程管理能力,导致教师对本园课程的困惑,教师难以把握课程实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概括地说,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课程改革的被动与无序,课程设置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排的无结构与无系统,课程管理的“放羊”与“游击”等。由此产生的“园长迷惑”与“教师困惑”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进程。

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严峻态势已经向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课程管理的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需要,探寻和建立一套相应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方法。幼儿园可以依靠幼儿园的“自组织能力”,编制并利用自己的课程方案进行文本化管理,推进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基本内涵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是指幼儿园按照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根据本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编排、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梳理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课程认知表达形式。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实施教学和进行课程管理的依据,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行动纲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对本园课程进行选择、策划、重组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策划与课程设计的课程管理活动过程。对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以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为保障的课程管理过程。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编排,而且承载了课程园本化、系统化、文本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功能。〔2〕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课程信息的分析与选择,对课程内容的归纳与提炼,对课程方法的探索与梳理,对前期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其最终目的是将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已经认同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行为,并在实践层面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编排,最终实现课程编排的最优化。〔3〕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对本园课程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策划与设计。课程方案的编制应该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现实需要和课程资源的实际状态,完整地表达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行为和课程体系。为了确保课程方案的可操作性,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分为“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正本)和“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副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作为正本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主要是从宏观视角对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关系、课程依据、课程编码和课程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描述,大致包括编制背景、主体内容以及实施与管理三个部分。作为副本的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实际上是幼儿园的课程执行方案或工作计划。只有当幼儿园课程方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课程执行计划时,才能确保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背景

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时,首先应该对课程方案编制的背景性条件作分析。分析越充分,方向越明确,课程方案的针对性越强。每个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各有特点。在编制课程方案之前,幼儿园先要对本园的课程背景、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背景因素作全面分析,从中找出课程方案的编制依据,确立设计课程方案的起点。编制背景信息通常包括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的确立、幼儿园的课程现状与现实条件分析、课程方案编制的宗旨与指导思想、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2.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依据、课程功能、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序度、课程编排、课程类型、课程编码等方面的阐述。

3.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为了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组织成员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知晓度与认同度是课程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课程方案中还应该有关于课程方案及其实施问题的说明,以及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方法的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提高课程方案的执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方案承载着多种教育价值与管理功能。对幼儿园来说,编制课程方案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幼儿园具有基本的前期课程资源条件,组织成员对课程方案编制高度认同,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课程管理能力等。这些基本条件关系到课程方案编制的实际成效。

三、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

众所周知,完成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重任的实践主体是幼儿园。〔4〕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实现取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尊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吸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建构具有幼儿园本体特色的课程方案,形成适合幼儿园的课程管理系统,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1.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是课程管理的需要。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对本园的课程实践进行解读、梳理和重组。这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进行课程规划的管理过程。〔5〕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方案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制定与执行课程决策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最直接目标是要使幼儿园课程管理文本化,以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一个真正适合幼儿园自身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方案。

2.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者角色定位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管理者应该承担课程方案的决策与规划、课程方案的研究与设计、课程方案的修订与完善等方面的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的有效行使取决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园长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是保障课程方案编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

(1)决策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课程决策和课程规划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课程决策者的角色意识,自觉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责任,确立幼儿园课程发展方向,形成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流程,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发展进行有效管理。

(2)引领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园长除了要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外,还需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带动全体员工进行课程方案编制工作。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管理者的带领与推进是很难完成的。幼儿园管理者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发挥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观念引领、过程引领、培训引领、研究引领、实践引领等。管理者的引领作用通常会决定课程方案编制的质量。

(3)组织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一个组织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方案编制的组织协调与过程控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等,都是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组织不力,必然会造成课程方案编制过程的混乱和课程实施的种种问题。

(4)主持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员工始终是实践的主角,而管理者只是编制活动的主持者。如果管理者偏离了主持者的角色,过分夸大管理者的作用,就会发生课程角色错位、课程角色替代等管理问题,导致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的实际效用大大降低。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的任务是为员工提供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平台,引导员工参与课程研究的实践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走向有序化的管理保证。

3.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基本管理策略

从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实践看,坚持从实际出发,引领全体员工参与课程方案编制,把握课程编制平衡,保证课程相对稳定,实现课程设计创新,这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策略。

(1)从实际出发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每所幼儿园为自己度身定制的课程运作系统,幼儿园必须以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现实条件为依据来编制课程方案,确立本园课程的发展起点与发展方向。如果课程方案偏离了本园的实际情况,那么课程方案的适宜性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应该从分析幼儿园课程现状入手,正视幼儿园课程的实际问题,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发展路径,通过对本园课程实践的研究,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

(2)引领全员参与

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不是管理者的专利,不是园长的个人行为,也不是少数骨干教师的特殊权利,而是幼儿园的组织行为。课程方案的形成是组织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组织成员能力互补的产物。管理者应该从传统的只有少数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实施全员化的课程管理。〔6〕全员参与的实质是调动幼儿园组织的一切力量,包括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性通常取决于员工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程度,而员工的参与程度也是决定课程方案的质量和执行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应该建立全员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接纳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全体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

(3)把握课程平衡

把握课程平衡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重要管理原则。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为幼儿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新的课程内容层出不穷,幼儿园没有找准自己的课程发展定位或缺乏课程的选择与重组能力时,非常容易陷入课程超载的误区。另外,在面对各种课程资源时,幼儿园也可能偏离儿童发展的需要,只是从非常狭隘的角度选择课程内容,进入课程缺失的误区。所以,在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防范课程失衡现象的出现。如何把握课程管理的方向,确保课程的平衡性已成为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管理者应该始终关注课程目标的平衡、课程性质的平衡、课程结构的平衡、课程内容的平衡、课程方式的平衡、课程类别的平衡,提高对课程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分析、选择与重组能力,以保证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平衡性。〔7〕

(4)保证相对稳定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为幼儿园提供了自由实施课程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可以无目标、无依据地随意更改。可以随意更改的课程通常显示了其价值的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提倡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正是针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极不稳定、经常变换的游击战状况而提出的一种加强课程管理的应对性策略。通过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可以解决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混乱现象,建立一个适合幼儿园操作的、相对稳定的课程系统。管理者要通过课程方案编制保证幼儿园的课程发展方向、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运作流程、课程内容和方法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幼儿园课程管理系统的相对稳定。

保证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并不是说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劳永逸、不可更改的。事实上,课程方案是课程发展的产物,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只是在课程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稳定。这种阶段性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

(5)实现课程创新

实现课程创新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决课程问题、实施课程创新的管理过程。没有创新的课程是没有生命力的,难以适应现实教育的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是课程方案完善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课程创新仅仅理解成一味追求时髦和摒弃传统。课程创新主要表现为课程的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课程方案的编制不是对过去的、他人的课程进行机械的模仿、抄袭或者摒弃,而是根据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去转换课程理念,完善课程行为。管理者应该把课程创新作为课程编制管理的重点,协调课程传承与课程创新的关系、课程稳定与课程发展的关系、全局创新与局部创新的关系、组织创新与个体创新的关系,在幼儿园内形成一个课程创新的管理平台,及时提出课程创新的管理目标,提供课程创新的资讯信息,开展课程创新的研讨活动,开展课程创新的设计活动,以此增强课程创新的适宜性,不断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2〕〔5〕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4〕上海市教委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第3篇: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关键词]瑞吉欧;方案教学;学习共同体;韩国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9-0043-04

韩国的学前教育虽然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很难明确地回答“韩国的教育课程是什么”这个问题。韩国的学前教育缺少自主性,自创始以来一直受到美、日等国学前教育体系的影响。为了推动韩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确实有必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但是又不能照搬外国的理论,更不能用国外的理论来代替我们现有的理论,因为教育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在韩国文化背景下完全照搬包括瑞吉欧在内的外国先进教育体系是不可能的。我们致力于转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朝着重新构建一种适合我们社会文化的最佳教育课程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目标。

自1994年韩国首次应用瑞吉欧方案教学以来,被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们评价为“开放教育的典范”、“适合推广的实践模式”、“世界性、显现性的教育课程”的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韩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韩国瑞吉欧方案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韩国社会的进一步支持。

一、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的发展历程

1994年,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第一次被应用。研究者与幼儿园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研究者研究了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教学原理,分析了其在韩国应用的可能性。研究者还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对瑞吉欧方案教学非常关心。因此,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合作,以期准确地传达和转化与瑞吉欧方案教学相关的信息。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其成为教师们可以理解的实践性知识,促使教师们认真反思以前的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韩国幼儿园教师们认为妨碍瑞吉欧方案教学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师资力量不足、时间不足、资料和设备不足、相关培训不足、教师之间沟通不足等。正是这些不利因素妨碍了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的发展。为此,研究者专门通过合作来组建幼儿园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们最初关注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由之一就在于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的合作关系中,通过谈话和反思来实践“教学艺术”,通过“关系教育学”来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参加教师教育的教师被分成小组,定期开展聚会,一起研究环境创设、教学媒介运用的案例,协商教学建议,公布各幼儿园的项目落实情况。教师们认为应该加强合作,共同讨论教学过程中的困难、纠纷,以此提高专业水平。经过长达7个月的幼儿园之间学习共同体的聚会,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幼儿园学习共同体还运用大学的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协调幼儿园与大学、理论与实践、预备教师与一线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有效合作团体,拓展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

2003年,为了积累实践性知识,我们通过共同分享信息、反思性共同对话和主动建构,开设了瑞吉欧网络社区。瑞吉欧网络社区可以有效加强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相互影响,实现学前教育机构与高等院校之间、幼儿园教师与学前教育专家之间、学前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瑞吉欧网络社区的终极目标是分享信息和加强沟通,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和知识,而且是通过学习共同体解决共同的问题。

2005年,韩国学前教育界共享并反思了以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为中心取得的瑞吉欧方案教学经验,提出要进一步加深一线教学与教育理论研究、教师与家长、幼儿园与托儿所、幼儿园与社区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2005年韩国举办了以教师、家长、园长和研究者为主体的研讨活动。2006年韩国又举办了以“记录化”和“环境”为主题的春、秋学术大会。韩国还注重与美国、中国等国学前教育界人士共同探讨瑞吉欧方案教学经验,以期提升本国的瑞吉欧方案教学质量。

二、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的实践效果

教师们普遍认为实施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主要障碍是师资力量不足、资料和设备不足、时间不足、教师在职进修不足、教师之间沟通机会不足、教师与专家之间的计划不足等。为了改变教学现状,研究者通过加强专家支援合作、投入数码相机和电脑等设备、强调教师彼此协商、鼓励教师撰写记录报告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不过,学前教育机构师资力量不足仍然是韩国实施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最大障碍。

教师之间的协商是瑞吉欧课程顺利开展的必需条件。通过这种合作,教师们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共同建构实践知识,形成合作氛围,对教学产生责任感。在幼儿园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们通过合作和协商来分享方案活动,协商活动主题,寻求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方案。通过幼儿园学习共同体,教师们分享其他幼儿园的方案活动创意、幼儿园运营、家长参与方式等信息。教师们认为通过这种活动能获得学习新事物的机会,接收到资料和媒体信息,反思自身的不足。

在瑞吉欧方案教学中,幼儿不仅仅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是生产者。他们有探索愿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发现周围的信息,能与社会合作并建构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从传统的信息和知识传达者、环境提供者转变成幼儿的支持者和共同学习者。

应用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幼儿园虽然认为家长的主体作用很重要。但是仍然把家长当成教育的对象,有些幼儿园甚至把家长看成是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还有一些幼儿园存在着敷衍家长的消极态度。这些幼儿园的态度让家长很被动,家长与幼儿园和教师的关系一度处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了加强家园沟通,大部分运用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幼儿园尝试用周刊的形式记录年级的活动,并将周刊寄给家长。教室里的黑板报、园报成了促进家园沟通、加强彼此联系的媒介。教师鼓励幼儿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运动会、小型音乐会、展览会、开放空间等活动,促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课程,对教师产生信赖感。通过共同分享幼儿的创意、参与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家长们认识到了方案活动的价值以及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意义。因此,幼儿园有必要认真研究家长的意愿,丰富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瑞吉欧课程中,教师们不再按自己的意愿创设环境,而是与幼儿协商,共同创造环境;教师们不仅注重以教室为中心的固定环境创设,还开

始关注创设民主的人际交往环境。以此保证师幼沟通的顺畅进行。

大部分幼儿园进行的方案活动都倾向于在幼儿园内探索特定主题、访问并了解社区等特定场所。韩国社区对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有待改善。值得庆幸的是,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开始研究、探索与社区的合作,确保师资和物力资源投入,加大了社区对幼儿园的支持力度。

韩国的政府行政部门通过社区参与,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加强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支持,开始与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广泛合作。

三、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面临的挑战

韩国的瑞吉欧方案教学不能照搬意大利的瑞吉欧学校,而应该寻求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本土化发展。教育者应该重新思考和反思以往的教育实践,寻求契合韩国本土文化的教育转变。瑞吉欧方案教学虽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方案教学,但我们应用它的目的是让幼儿认真学习,使他们对韩国社会的教育现状和未来充满信心。有些人认为幼儿园实行的教育与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课程没有任何关系,这是错误的。仔细分析瑞吉欧课程的学习原理就会发现,目前韩国所实行的瑞吉欧教育正是强调小学、初中、高中所追求的科学、伦理、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发展,强调培养幼儿与社会沟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那些从瑞吉欧式幼儿园毕业、正在上小学的儿童的表现,研究者更加坚信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作用。

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瑞吉欧教室,这个教室是包括自然在内的周围广泛的环境。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和聆听幼儿的想法。教师根据不同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来拍摄照片,记录幼儿与教师的谈话,这种记录方式作为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基础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是目前许多韩国幼儿园教师把记录重点放在方案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上,只记录教师愿意记录的内容。或者因为时间仓促而推迟记录或者只记录大概内容,没有将活动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其实幼儿有很多想法,如果教师不去聆听幼儿的想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制作记录内容,那就违背了记录的本质目的。真正的记录始于仔细聆听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教师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关注幼儿的想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许多幼儿园教师认为家长很忙,很难与家长建立联系。许多家长也由于工作压力大、只重视幼儿的知识积累等原因而对幼儿园存在误解。因为对瑞吉欧课程理解不够,许多家长形成了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的非学习共同体精神。幼儿园把家长看作是教育对象,或者是消极敷衍家长的态度,又导致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无法沟通,甚至妨碍了社区参与学前教育的程度。因此,幼儿园只有实践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建立与家长沟通的良好途径,真正把家长看作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才能像意大利的瑞吉欧学校那样,真正使家长参与学前教育,并为学前教育提供支持。

在瑞吉欧教育中,幼儿既是生产者又是社区中的一员。可是目前韩国社会仍然把幼儿看作是资源的消费者。这种认识导致幼儿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幼儿是社会的一员,享有学习的权利。我们应该努力协调幼儿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真正体会到世界的美丽。

后现代主义寻求共同体共存伦理。为此,我们虽然开展了合作学习,强调学习共同体的参与。但是,只有所有学前教育相关人员开展平等对话,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身体力行的学习共同体。

第4篇: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文中的正能量则指通过成长档案最家园合作共育有着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一、幼儿情感教育的概念

幼儿情感教育是幼儿基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的教育,以情感为基础、以教育为动力,促使个体情感潜能与团队争优潜质在新的教育氛围中发生质变,以实现个体和团队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情感教育是人生五个不同教育过程的启蒙阶段,专注于幼儿的态度、情绪及信念,对人的后期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指向作用。

幼儿情感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指向性,决定了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树立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以保证教育实践的成功。据此,总结出幼儿情感具有易变性、易发性和随机性等特征。根据上述特征,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提出情绪调控、自我接纳、认知世界和探索精神等目标。

家园共育是保障幼儿情感目标达成,促进家园沟通的有效渠道和主要途径,是幼儿健康成长、快乐进步的永恒主题。幼儿园是幼儿实现情感目标的,家长是幼儿园实施情感教育的合作者,家园必须保持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还要创造条件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互动型、伙伴型、共享型的家园关系,促进家园交流,助推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基于对幼儿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和目标把握,构建家园共育背景下成长档案的具体策略。

二、幼儿成长档案的概念

幼儿成长档案,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幼儿的成长历程,在幼儿园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幼儿的在园情况,更真实地纪录了幼儿的富有个性的成长历程。成长档案是幼儿成长轨迹的个性化记录,是幼儿与课程、教师、家庭等互动发展过程的直观呈现,是唤起幼儿对幼儿园美好生活的幸福回忆。

三、成长档案的具体实施及其成效

由此看来,成长册的制作包含对孩子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还应将老师和家长的痕迹伴随其中。为使幼儿的成长档案册更富有个性特点,在《纲要》理念的支撑下,我们积极引领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大胆探索家园携手共谱成长路的有效策略,让成长档案成为家园共育的联系纽带。

(一)成长档案制作前的沟通,让家园共育成为可能

随着社会需求、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现在很多的家长往往因为工作忙或者专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难以真正关注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的将孩子平时丢给长辈,自己则是看看玩玩;还有的家长即使有意识去倾听、关注,但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具体措施。而成长档案的建立,促进了家长不断走进孩子、走进幼儿园教育,形成积极共育的良好局面。

(二)成长档案制作中的互动,让家园共育有效实施

在以往的制作的过程中,更多时候教师是“主角”、家长是“旁观者”,于是,我们积极改变观念,吸引家长的兴趣与参与。首先将档案内容做了规划,分类承担,有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游戏交往、特色活动、亲子活动、家庭生活等等,在开始最初只是将让家长介入收集工作;慢慢地指导家长制作个别项目;接着将有些项目完全交由家长制作;然后由家长对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记录感受与想法等等,促使家园合作制作成长档案的逐步和谐。

在幼小衔接活动中,家长们利用双休日带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参观准备上的学校,并按照要求主动地向孩子介绍学校的名称、地址、特色,并询问孩子对未来学校的期望,鼓励孩子描述自己上小学以后的目标,和孩子一起聊一聊关于学校的话题,一起憧憬美好的小学生活。最后家长把与孩子沟通的内容整理后归纳记录在成长册中,不同孩子不同的感受、想法,再一次体现……

同时,为满足各种各样活动中作品的呈现,我们制作了小口袋,将孩子在参与的每个主题中的作品收集起来,使成长册更具多样性、个性化。

(三)成长档案制作中的交流,促家园共育水平提升

家长工作都非常繁忙,与教师直接接触的时间较少,他们需要一个与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而教师要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幼儿成长档案”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空间。有了家长的配合,在“档案”中,既有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共同活动,也包括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多种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幼儿“档案”活动过程是一种交往方式。在这种对“档案”中的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随着家长在制作过程中的不断介入,制作技能和呈现内容也不断丰富。

在成长档案的共建中,我们感到只有通过家园共育才能使档案的内容更充实,我们的教育效果才能得以更好的体现在孩子们的身上。家园共育意味着家园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同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对幼儿有“个案”跟踪,通过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家园共育的措施。并在一个阶段后家长和教师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反馈”。

四、结论

第5篇: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近年来,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驱使下,课程决策民主化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纲要和地方教育纲要相继出台之后,我国各地的许多幼儿园开始在实践中努力争取自身的课程决策权,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尝试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方案,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管理系统。然而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之后,幼儿园的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例如,由于园长面对课程改革时无所适从,导致在课程管理上的消极等待;由于园长对课程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课程管理的失控;由于园长缺乏课程管理能力,导致教师对本园课程的困惑,教师难以把握课程实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概括地说,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课程改革的被动与无序,课程设置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排的无结构与无系统,课程管理的“放羊”与“游击”等。由此产生的“园长迷惑”与“教师困惑”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进程。

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严峻态势已经向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课程管理的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需要,探寻和建立一套相应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方法。幼儿园可以依靠幼儿园的“自组织能力”,编制并利用自己的课程方案进行文本化管理,推进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基本内涵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是指幼儿园按照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根据本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编排、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梳理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课程认知表达形式。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实施教学和进行课程管理的依据,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行动纲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对本园课程进行选择、策划、重组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策划与课程设计的课程管理活动过程。对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以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为保障的课程管理过程。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编排,而且承载了课程园本化、系统化、文本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功能。〔2〕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课程信息的分析与选择,对课程内容的归纳与提炼,对课程方法的探索与梳理,对前期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其最终目的是将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已经认同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行为,并在实践层面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编排,最终实现课程编排的最优化。〔3〕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对本园课程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策划与设计。课程方案的编制应该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现实需要和课程资源的实际状态,完整地表达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行为和课程体系。为了确保课程方案的可操作性,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分为“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正本)和“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副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作为正本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主要是从宏观视角对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关系、课程依据、课程编码和课程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描述,大致包括编制背景、主体内容以及实施与管理三个部分。作为副本的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实际上是幼儿园的课程执行方案或工作计划。只有当幼儿园课程方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课程执行计划时,才能确保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背景

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时,首先应该对课程方案编制的背景性条件作分析。分析越充分,方向越明确,课程方案的针对性越强。每个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各有特点。在编制课程方案之前,幼儿园先要对本园的课程背景、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背景因素作全面分析,从中找出课程方案的编制依据,确立设计课程方案的起点。编制背景信息通常包括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的确立、幼儿园的课程现状与现实条件分析、课程方案编制的宗旨与指导思想、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2.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依据、课程功能、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序度、课程编排、课程类型、课程编码等方面的阐述。

3.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为了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组织成员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知晓度与认同度是课程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课程方案中还应该有关于课程方案及其实施问题的说明,以及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方法的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提高课程方案的执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方案承载着多种教育价值与管理功能。对幼儿园来说,编制课程方案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幼儿园具有基本的前期课程资源条件,组织成员对课程方案编制高度认同,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课程管理能力等。这些基本条件关系到课程方案编制的实际成效。

三、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

众所周知,完成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重任的实践主体是幼儿园。〔4〕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实现取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尊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吸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建构具有幼儿园本体特色的课程方案,形成适合幼儿园的课程管理系统,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1.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是课程管理的需要。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对本园的课程实践进行解读、梳理和重组。这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进行课程规划的管理过程。〔5〕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方案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制定与执行课程决策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最直接目标是要使幼儿园课程管理文本化,以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一个真正适合幼儿园自身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方案。

2.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者角色定位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管理者应该承担课程方案的决策与规划、课程方案的研究与设计、课程方案的修订与完善等方面的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的有效行使取决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园长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是保障课程方案编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

(1)决策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课程决策和课程规划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课程决策者的角色意识,自觉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责任,确立幼儿园课程发展方向,形成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流程,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发展进行有效管理。

(2)引领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园长除了要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外,还需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带动全体员工进行课程方案编制工作。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管理者的带领与推进是很难完成的。幼儿园管理者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发挥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观念引领、过程引领、培训引领、研究引领、实践引领等。管理者的引领作用通常会决定课程方案编制的质量。

(3)组织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一个组织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方案编制的组织协调与过程控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等,都是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组织不力,必然会造成课程方案编制过程的混乱和课程实施的种种问题。

(4)主持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员工始终是实践的主角,而管理者只是编制活动的主持者。如果管理者偏离了主持者的角色,过分夸大管理者的作用,就会发生课程角色错位、课程角色替代等管理问题,导致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的实际效用大大降低。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的任务是为员工提供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平台,引导员工参与课程研究的实践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走向有序化的管理保证。

3.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基本管理策略

从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实践看,坚持从实际出发,引领全体员工参与课程方案编制,把握课程编制平衡,保证课程相对稳定,实现课程设计创新,这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策略。

(1)从实际出发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每所幼儿园为自己度身定制的课程运作系统,幼儿园必须以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现实条件为依据来编制课程方案,确立本园课程的发展起点与发展方向。如果课程方案偏离了本园的实际情况,那么课程方案的适宜性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应该从分析幼儿园课程现状入手,正视幼儿园课程的实际问题,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发展路径,通过对本园课程实践的研究,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

(2)引领全员参与

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不是管理者的专利,不是园长的个人行为,也不是少数骨干教师的特殊权利,而是幼儿园的组织行为。课程方案的形成是组织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组织成员能力互补的产物。管理者应该从传统的只有少数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实施全员化的课程管理。〔6〕全员参与的实质是调动幼儿园组织的一切力量,包括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性通常取决于员工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程度,而员工的参与程度也是决定课程方案的质量和执行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应该建立全员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接纳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全体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

(3)把握课程平衡

把握课程平衡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重要管理原则。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为幼儿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新的课程内容层出不穷,幼儿园没有找准自己的课程发展定位或缺乏课程的选择与重组能力时,非常容易陷入课程超载的误区。另外,在面对各种课程资源时,幼儿园也可能偏离儿童发展的需要,只是从非常狭隘的角度选择课程内容,进入课程缺失的误区。所以,在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防范课程失衡现象的出现。如何把握课程管理的方向,确保课程的平衡性已成为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管理者应该始终关注课程目标的平衡、课程性质的平衡、课程结构的平衡、课程内容的平衡、课程方式的平衡、课程类别的平衡,提高对课程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分析、选择与重组能力,以保证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平衡性。〔7〕

(4)保证相对稳定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为幼儿园提供了自由实施课程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可以无目标、无依据地随意更改。可以随意更改的课程通常显示了其价值的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提倡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正是针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极不稳定、经常变换的游击战状况而提出的一种加强课程管理的应对性策略。通过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可以解决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混乱现象,建立一个适合幼儿园操作的、相对稳定的课程系统。管理者要通过课程方案编制保证幼儿园的课程发展方向、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运作流程、课程内容和方法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幼儿园课程管理系统的相对稳定。

保证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并不是说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劳永逸、不可更改的。事实上,课程方案是课程发展的产物,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只是在课程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稳定。这种阶段性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

第6篇: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教师德;职业道德缺失

由于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参加幼儿园教育的比例极高,而我国幼儿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却无法跟上整个时代的需要,从而致使许多幼教工作中的矛盾显现,当然,其中的主要问题矛盾不单单是师资力量缺乏造成的,还与幼儿教师的自身水平问题、幼儿园管理和全社会的重视程度有关,所以如何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和增强师德教育是所有幼儿教育者应当关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幼教职业道德具体来说,首要标准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教师职业道德是幼儿教师的重心,而爱幼儿则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中之重,是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要求。

其次,幼儿教师应当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为己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和理念。

最后,重视为人师表的作用,幼儿对于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极强,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正其自身,无论言谈举止或是仪容仪表方面都应当做到文明得体,大方整洁,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整体提升,更是为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幼教师师德缺失的主要内容

经过总结可以发现在职业道德缺失方面,其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概念上职业道德规范缺失是指原有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缺失或失去作用,职业社会成员产生约束力、无法对社会成员的生活行为发挥引导调控作用,使社会成员缺乏明确的道德准则作为约束,部分群体或者社会成员社会活动中不遵守道德准则违规范,形成职业规范真空。

具体到幼教的工作内容往往出现,缺乏对幼儿尊重,缺乏责任心,体罚幼儿,以教谋私等情况。其具体到表现方面请看下面的案例。

三、幼儿教师师德缺失案例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曾给虐待儿童提出过名确定义:儿童虐待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 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情感虐待、待、忽视及对其经济性剥夺。

案例一:2012年10月15日下午,山西太原某幼儿园内,一名五岁女童因不会做算术题,被班主任李老师连续掌掴,涉事幼儿园未取得《民办幼儿园许可证》,属非法办园,23日,涉事幼儿园已经停办。

案例二:2012年7月2日上午,4岁多的瑶瑶做运动时不配合,幼教许立欢拉起瑶瑶的双手将其凌空吊起,后将其甩在地上致其头部撞在地上昏迷不醒,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案例三:温岭某幼儿园虐童女幼教,5岁男孩被扯耳朵提在空中并拍照,虐童女老师无资格证 称自己靠关系上岗。浙江女幼师后被幼儿园辞退,并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案例总结分析:在这些虐童案例中,虽然虐童手段都不相同,但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幼儿教师或幼儿园缺乏相应资质而引发的悲剧,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幼儿教师缺乏相应的从业资格和专业培训,而且幼儿园方面也应当负有主要责任。被媒体曝光的案例,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调查中发现在幼童阶段的孩子,由于比较活泼好动以至于在有意或无意之间违反了幼儿园纪律,加上幼教所带的孩子较多,所以对于调皮的幼童许多幼教往往采取严厉呵斥或杀一儆百的体罚。其实对于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幼儿教师都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只是社会中的许多缺乏资质的幼儿园或幼教不懂得合理运用教育方法,由此造成许多虐童惨剧发生,当然,这些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幼教师德的缺失。

四、幼儿教师师德缺失的对策

对于如何防止幼儿教师的师德缺失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社会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

(一)社会因素方面

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其实和整体社会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有相当大的关系,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的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提出“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幼儿为本”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理念,珍惜幼儿生命,尊重幼儿价值,满足幼儿需要,维护幼儿权益,保护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等,则为“幼儿为本”的核心内涵。

由于这样的行为标准没有相应的行为约束力,所以每个幼儿园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上幼教待遇不高,就导致了不少幼儿教师以教徇私,比如接受学生家长的请客送礼;对待不同背景的孩子不能一视同仁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也屡有发生。许多私立幼儿园管理者完全将幼儿园当成了敛财工具。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当将幼儿教育作责任,并且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对于幼教的职业资格进行详细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缺乏师德的幼教也当有相应的处理机制,确保“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全社会也应当加强对幼教职业的关注,改善幼教的待遇,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同时幼儿师范类院校也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而努力。

(二)个人因素方面

幼儿教师作为育人的一线工作者,责任重大,所以幼儿师范类学院与幼儿园对于人才的考察和培养至关重要,幼儿教师自身也应当树立育人的理念,加深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在这点上就需要幼教正确的评价认识自我,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坚定的职业目标和态度。注重自我业务水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必要条件,从建立良好个性品质方面为起点,从职业道德上做一名业务水平和人性品格上都更加优秀的幼儿教师。最后,还应当加强幼教的法律意识,将其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铭记于心。

幼教师德的缺失所导致的问题,不仅仅是对于某一个幼儿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性教育的伤害,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的悲剧,而这一系列问题,是全社会重视程度与教育管理体制的漏洞造成的,所以对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反思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邵小佩.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10)

第7篇: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为方针,严格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督促整改办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办园审批手续,依法责令停办或取缔一批不符合办园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不断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组织领导

成立镇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清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综治、民政、公安、消防、食品药品监管、房产、交警、交通、安全生产监管、城管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村(居)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校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清理整改的日常工作。各村(居)也应成立相应机构,负责辖区内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的清理整改工作。

三、清理整改对象

全镇属地范围内的民办幼儿园。

四、清理整改内容

1、全面审查幼儿园的办学资格。按照国家实行的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的规定,对符合办园条件未办理登记注册的幼儿园必须在自查整改期内到镇中心小学登记注册,并经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县教育局备案;对未经登记注册的幼儿园且认定为非法办学的,依法予以取缔;对不符合办园条件或拒不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查封。

2、全面审查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按照幼儿园管理办法和办园标准,对辖区幼儿园的园舍标准、设备设施、师资力量、安全卫生等进行全面审查,对已办证却存在办园条件不足和安全问题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撤销、查封,收回办园许可证。对无证办园和不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

3、全面审查幼儿接送车运营资格。按照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省政府《校车安全管理规定》、市政府《校车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审查校车运营资质,对没有取得校车运行资质的,坚决予以取缔;严格规范校车运行行为,对超员、超速、不按线路运行和带病营运的,一律从高限处罚。

4、全面审查幼儿园招生行为。按照民办非企业登记有关规定,对幼儿园名称重新审查,幼儿园名称引起歧义,误导家长的应更改名称申报;清理审查幼儿园荣誉奖牌、宣传牌匾,凡虚假荣誉奖牌及非法宣传牌匾一律撤下不得悬挂;未经中心小学审核同意和有关部门批准的宣传横幅、标语等非法宣传广告从严打击。

五、清理整改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9月10日—9月30日)

各村(居)、相关部门要根据方案的部署和要求,通过手机信息平台、广播、电视、社区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三送”工作队员入园等形式,大力宣传清理整顿民办幼儿园对确保幼儿安全和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幼儿园建设标准、办园条件、报批程序、接送车及园务管理的要求;大力宣传非法办园、非法接送车、虚假招生宣传的社会危害,提高全社会对非法幼儿园清理整顿的责任意识,引导家长和举办者支持和配合清理整改工作。

2、自查整改阶段(2013年10月1日—11月30日)

对辖区内已办证、未办证幼儿园进行全面自查清理整改,重新登记注册。要对照民办幼儿园申办审批的程序、办学资格、办园条件、接送车使用资格、名称使用、荣誉授受、招生宣传等规定,对辖区各幼儿园进行清理检查,分类整顿。对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已办证幼儿园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整改不到位的下发停办通知,收回办园许可证;对具备办园条件的无证幼儿园,要帮助其补办审批手续,正式批准设立,按程序审批后发放办学许可证;对基本符合办园要求的无证幼儿园,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合格的,帮助其办理审批手续,按程序审批后发放办学许可证,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办园标准的,限期停办;对缺乏基本办园条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无证幼儿园,将组织站(室)所联合执法,坚决予以取缔,并做好在幼儿的分流安置工作。

3、联合执法督查阶段(2013年12月1日—31日)

对民办幼儿园自查整改的汇总后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教育、民政、房产、消防、食品药品监督、交警、交通、公安、城管、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督查组,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组对辖区民办幼儿园进行实地查看,重点对无证幼儿园分类处置情况予以核实,对非法办园问题严重的将给予全县通报,限期整改。对于少数拒不整改或整改仍不达标又不关、停的非法幼儿园,由联合执法督查组强行取缔。

4、总结提高阶段(2014年元月—20日)

要认真总结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清理整改工作,建立健全早宣传、早发现、早干预以及热情服务、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要按照就近入园的原则,科学布局辖区内幼儿园网点;要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将民办幼儿园管理尤其是安全、接送车和无证幼儿园整治纳入日常管理重点,提高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举一反三,严防无证幼儿园和违规办学行为反弹。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确保稳定。民办幼儿园的清理整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牵涉到家长或举办者的切身利益问题。各村(居)、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共同做好清理整改工作。同时,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深入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依法稳步推进民办幼儿园的清理整改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把握标准,分类治理。要全面熟悉民办幼儿园办园标准,掌握幼儿园申办审批的程序、规定,在清理整改工作中,对无证幼儿园要严格要求,不得为了办证而降低标准;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的清理整改应遵循分类治理的原则,要采取“批”、“停”、“关”办法,妥善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凡达到办园标准且符合幼儿园布点规划的,准予补办审批手续;整改后仍达不到办园标准的,限期停办,依法取缔。

第8篇: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一、档案工作在幼儿园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1.开发利用好幼儿园档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改水平。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幼儿园也毫不例外,随着教学改革步子的加大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档案工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如目前我园将所有教师的课题材料、教学笔记、特色教案、主题包等这些材料均实行统一管理,并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电子化,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使档案工作密切配合幼儿工作,服务于幼儿园。同时,利用教学档案总结教学经验,结合科学方法和知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开发利用幼儿园档案,是各类教育评估上档次的重要基础工作。

教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教学、教育活动成绩做出的评价和估量,教育评估工作必须以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为基础,从档案资料就可以看出一所幼儿园的办园水平。譬如,幼儿园要准备一个关于“家长工作评估”的相关资料,如果日常档案工作扎实,只要一个负责的老师对照标准收集即可,一点不用“劳师动众”。由此可见,档案资料越完整、齐全,评估的效益和质量就越高,各类评估工作离不开档案。

3.开发利用幼儿园档案,能拓展办园思路,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利用教师业务档案中记载的学历、考核成绩、业务水平的评价及其获奖情况等内容,为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提供可靠依据。利用幼儿园现有的照片档案,如开展的特色课程、区域活动、体育趣味运动会、文艺会演、教研等活动中的照片,展示在幼儿园网站、宣传橱窗里,向家长、社会宣传一提高幼儿园知名度。同时,村级园、联盟园、结对园还可以到资料室查找档案,获取大量信息,将教育教学中的规范化管理的好经验、好方法,推广到社会中去,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更好地为薄弱幼儿园及社会服务,也使档案信息资源日臻完善。

二、目前一些幼儿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的收集缺乏完整性

幼儿园档案应该为学校的发展留下运行轨迹,全面客观地记录下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而以往由于缺乏对档案工作的正确理解,一些间接性的活动没有记载,重要变迁依据不详,日常工作不大注意资料的收集,甚至大型的活动档案资料也不大完整,教师的个人档案因收集比较繁琐仍有相当部分未完善,缺这少那,缺乏完整性。

2.档案的管理缺乏规范性

档案资料的管理是一门科学,应该有严格的管理要求,科学整理,而有的幼儿园把档案资料的形成视为材料的堆积,内容不全,类别不分,时限不看,一概装订,看起来订了一本又一本,琳琅满目,其实根本不符合档案整理的规范要求,没有头绪,查找困难。

3.档案内容缺乏详实性

有的幼儿园部分档案资料只有条条框框,一句话反映一个重大变迁,一张纸反映一个重大活动等,缺乏反映具体工作过程的说明材料,没有全貌,难以给人真实之感。还有及少数的幼儿园,对重要的人事任免,随意一张纸写写,显得极不严肃。所以说档案资料言之无物,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空洞乏力,缺乏说服力。

三、加强幼儿园档案管理的对策

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构档案收集网络。

档案资料是工作的见证,是幼儿园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不能可有可无。因此,幼儿园应把档案管理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出明确要求,强化管理的措施,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首先,确保档案设施设备的配备和完善,将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目标列入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中,根据年度目标对全园教职工开展档案工作培训,强化条线人员职责,明确阶段性工作要求。其次,依据幼儿园发展规划与重点工作,对归档类目进行补充和调整,并广泛听取档案网络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过程性资料的完整和规范。再次,充分发动园内档案网络组成员的作用,齐心协力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并注重纸质与电子档案同步收集,在实践节点和材料的完整性方面把好关,力求保质保量。

2.配备高素质人员,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护航。

幼儿园的档案管理岗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会把资料收集过程中的缺陷及时地反馈给园领导与相关人员,使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地进行调整,少走一些“弯路”。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必须是严谨的,要做好资料收集的“过滤”工作,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实行拒收,要求立即重做,这样就会使幼儿园的资料积累日趋完善。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是一名“箩里挑花”的能手,会把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中的亮点及时地记录下来,又能在必要的时候呈现出来,激活这些“尘封的记忆”。

3.加强科学管理,发挥档案资料最佳效应。

第9篇:幼儿园心理教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计划;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1-0019-04

国培计划是指专门为基础教育教师设计的部级培训计划,包括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该计划于2009年提出,2010年正式实施,中央财政配套投入专项资金作为保障。国培计划是我国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首个出台实施的重大项目,〔1〕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四川幼专)2011年通过竞标承担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国培”工作,共培训了来自四川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巴中五地的320名教师。笔者是项目申报和培训成员,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施部级培训有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培训方案制订前的调研

参加四川省2011年转岗培训的教师来自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或幼儿园和当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里所指的转岗教师是指农村幼儿园新入职的尚未从事过学前教育的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转岗教师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方案极其重要。为此,四川幼专成立了相应的专家团队,并专程到所在辖区江油市的3所乡镇民办幼儿园和3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办园规模、师资条件、职后培训、教学管理、经费来源等几个方面,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办园不规范,运营不合理

1.园所条件简陋

本次调研对象中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公办园的经费靠政府供给,条件尚可;民办园的经费自筹,条件相当简陋。这些民办园的园舍都是租借的廉价民房,普遍低矮潮湿,采光和通风条件极差,连幼儿专用的饮水和洗手、入厕等基本设施都缺乏,更别提玩具、图书和多媒体设备了。很多转岗教师正是来自于这样的幼儿园的。

2.运营不合理

当下,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导致了相关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由于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幼儿园收费较低,生源也较少,因此大多为村办园,规模普遍较小。但有一所小学附设的幼儿园有一幢四层楼房,却只有66名幼儿就读。一方面资源浪费极大,另一方面办园者收益甚微,因此办园者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能减则减,久而久之,幼儿园运营越来越不合理,当地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因此整体滞后。

(二)师资条件差,缺乏专业性

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不对口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某民办园有近200名幼儿,却只有5名专职教师。就这5名教师而言,2名是中师毕业的,2名是本地职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剩下1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可见,该园没有一位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这些教师不但专业不对口,学历水平也较低,平时更缺乏学习培训机会,保教质量可想而知。

2.办学不规范,“小学化”倾向严重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都因缺乏合格的师资和专业的管理,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化特征和“小学化”倾向。有的幼儿园直接以赢利为目的,教学内容根据家长的需求设置。在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日渐增多,作为主要照看人的祖辈父母基本不懂学前教育,大多希望孩子上幼儿园能学写字、做算术。为了迎合这样的要求,当地多数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即以小学的授课方式教孩子学拼音和数学,有的幼儿园还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完全违背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的幼儿教育规律。

二、培训方案的制订

培训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转岗教师的培训质量。在充分总结分析调研的前提下,四川幼专培训团成员与本地省级示范园园长一起讨论制定了转岗教师的培训方案。

(一)科学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实施国培计划的要求以及转岗教师的特点,我们确定的项目培训总体目标是:对从事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型的15天培训,以增强这类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适应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并尽可能掌握科学的幼儿保教方法,从而提高其保教能力和水平。

(二)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转岗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园的发展规划以及四川幼专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依据;在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强调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要性、常用性。〔2〕

重要性是指有些知识和技能虽然不一定是常用的,但非懂不可。如有关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儿的安全防卫知识和技能等。

常用性是指这些知识和技能会经常用到,并且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日后的继续学习有积极意义,如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我们设置的课程内容涉及师德及人文修养、基础理论、专业能力、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

1.师德及人文修养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基本没有学习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相应的人文修养也很欠缺,因此,与此相关的内容就成为培训的首要内容。鉴于此,相关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幼教法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内容,以期提高转岗教师的师德及人文修养。〔3〕

2.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缺乏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此,我们采取必修课形式,要求这些教师参加有关幼儿心理及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以保证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包括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方面内容。为了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上述学科内容细化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留守幼儿的家庭教养、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农村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等。

3.专业能力课程

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4〕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转岗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为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培训对象分为师范生(以前从事过小学、初中教学的转岗教师)与非师范生(初高中学历、非师范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两类。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两类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各有侧重地确定课程与课时。对于“师范生”,主要加强其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训;对于“非师范生”,则侧重于帮助其获得理解幼儿教育课程、设计活动等方面能力的培训。

4.教学实践课程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本然的统一,教师唯有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因此,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来看,国培计划最终的价值就在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5〕

为提高转岗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设计的相关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乡土游戏开发、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领域教学实践、在岗实践等。此外,我们在培训中还设置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五大领域活动组织、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一日游戏、户外活动组织等内容。

(三)灵活选取培训方式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转岗教师由于专业素养较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课堂讲授式培训较难接受。为此,我们尽可能避免程式化培训方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建立学习共同体。为此,我们灵活采取问题研讨、案例剖析、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经验分享、专家讲座、学员论坛等培训方式,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三、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估

(一)培训方案的实施

1.打造具有宽广视野的省内外培训专家团队

为确保培训团队的学术水准,有效促进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他们的知识与学科视野,我们特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多位知名教授为客座教授,指导我校培训方案的制订,并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

2.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

为有效提升培训对象的教育实践能力,确保培训质量,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该团队包括两部分成员:一是四川幼专多年来担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二是本地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均为幼教高级教师)。这支队伍既参与培训方案的讨论制订,也参与对转岗教师的培训。

3.较为有效的教学管理

为提高学员自主学习与管理的能力,我们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文艺委员组成。我们还以组为常规活动单位,每组选出愿为大家服务的教师作为组长,与班委会一起组织和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培训任务。

在班务管理方面,培训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即一个培训班配备一名学科专家为教学班主任,重点指导学员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另配一名工作人员为生活班主任,重点为学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另外,为切实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技能,我们推出了“小导师制”管理模式,即选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高年级大专班的优秀学生担任每个小组的小导师,负责组织和指导该组学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以帮助转岗教师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水平。〔6〕

(二)培训评估

为考察培训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如:即时评估,让学员现场展示基本技能;结业总结设计,在培训结束时,让每位学员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反思性总结报告;成效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等对培训成效进行跟踪了解。

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事关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事关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国培计划”刚刚开始,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这将有助于切实促进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7〕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2〕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11,(3):75-79.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36.

〔4〕王攀峰.论教师的专业素养〔J〕.成人高等教育,2007,(4):24-26.

〔5〕葛建中.科学统筹着力创新打造湖南“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特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