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

第1篇: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一、整治目标

围绕全县清水工程建设总体目标,以“改善水质”为核心,以清水河道专项整治大行动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河道清淤、河道保洁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快推进水污染源头治理,促进河道水质水环境的持续改善,着力提升县域河道环境整体水平,确保到“十二五”期末,全面实现“消灭五类水,确保四类水,力争三类水”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清水河道专项整治,力争到2014年底,全面完成以下河道整治任务:

1、两年内计划对133条河道实施清淤疏浚,计划清淤方量362万方。力争到2014年底完成清淤方量250万方;

2、开展柯桥城区9条河道(河段)连通疏浚工程,连通河道2.07公里,整治湖泊面积1.3万平方米;

3、实施河道保洁面积10万亩,溪流保洁长度405公里;

4、清除拦河筑坝54条;处理违法填河60处、9845平方米。

三、整治内容

1、河道清淤专项整治。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河道清淤专项整治行动。以居民密集区周边、排污企业周边、建筑工地周边的“三边”河道为重点,全面实施清淤疏浚;抓紧启动实施瓜渚湖、滨海大河、城区活水二期区块河道等重点清淤工程;扩大淤泥外运范围,进一步规范淤泥处置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2013年计划清淤河道68条109公里,清淤土方177万方;2014年计划清淤河道65条104公里,清淤土方185万方。

2、河道保洁专项整治。按照“全覆盖保洁,全方位管护”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河道水域、湖泊和溪流集中整治行动。2013年,将分别于10月和12月开展两次全县性河道保洁“突击周”活动;2014年,根据季节特点,适时开展春季、夏季、秋季三次河道保洁“突击周”活动。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面清理河面水草、漂浮物以及废弃箔桩等河道障碍物;全面清理河道沿岸垃圾杂物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进一步促进河道常态化保洁,巩固完善管理长效机制。

3、清坝清障专项整治。根据各地调查结果和县水利部门下达的清障任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街、开发区和有关单位组织力量,对各类拦河筑坝和违法填河开展集中整治。计划开通拦河筑坝54条,清除违章填河60处、9845平方米。期间,县水政监察大队将对各地进行现场督查验收,对逾期不清除的,将依法组织强制清除。通过开坝通水、清除设障,保障河道畅通,加快水质水环境的改善。

4、河道连通疏浚专项整治。在全面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柯桥城区的瓜渚湖北岸河道、双梅村河、庄溇、古溇、大山池、大坂湖直江、马卫江、黄社溇直江、中泽横江等9条河道(河段)实施连通拓浚和生态治理。计划连通河道2.07公里,整治湖泊面积1.3万平方米,清淤土方5.65万方。通过修建翻水泵闸、清淤拓宽、生物净化、清草保洁等措施,沟通南北河道,增强河道水体流动,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促进城区水质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四、实施步骤

河道清淤保洁专项整治行动从2013年8月起,至2014年12月止。分为调查摸底、集中整治、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㈠调查摸底阶段(2013年8月)

各镇(街道、开发区)组织力量,对本地范围内河道淤积阻塞、拦河筑坝、违法填河、河道保洁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县水利水电局在此基础上整理汇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下达河道清淤保洁专项整治计划。明确整治重点和任务,落实整治措施和要求。

㈡集中整治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0月)

按照清水河道专项整治大行动的部署要求,各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河道清理保洁、河道清障清坝专项整治工作。县水电局将对各地实施情况开展现场督查,每半个月对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公开通报。

㈢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12月)

各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对开展河道清淤保洁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自查总结,认真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县水利水电局在各地自查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对河道清淤保洁实绩开展考核验收。以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全面推广落实“河长制”管理,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促进河道水环境整治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河道清淤保洁专项整治,是全县清水河道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改善河道水质水环境的有效途径。各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清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要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明确职责,细化任务,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整治顺利推进。

第2篇: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1)硖石街道概况

硖石街道东邻袁花镇及海盐县百步镇、南接马桥街道、西连海洲街道、北依海昌街道。地处杭嘉湖平原,境内因有东、西两山,唐朝始,峡石更名为硖石。宋永徽六年(655)置硖石镇,开元十一年(723)置硖石市,会昌中(841-844)复置硖石镇,南宋建炎四年(1130)置硖石寨。自古学风兴盛,民风淳厚,名人辈出,区内有徐志摩、张宗祥故居和钱君陶艺术研究馆等人文景观,硖石灯彩声名远扬。

硖石街道总区域面积34.3KM2,辖8个行政村,5个农村社区,10个城镇社区。至2010年,年末总户数23473户,总人口69384人。街道社会经济发达,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9.28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63亿元,同比增长12.3%,三产比重达到75.4%。农民人均纯收入14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72元。农业基础地位稳固,总耕地面积1606公顷,实现农业总产值14722万元。全街道现共有机站27座/47台套,总动力660.5KW,其中灌溉机站27座/47台套/660.5KW。标准圩堤10.75公里。区域内河道众多、纵横交错:东西向市级河道三条袁硖港、洛塘河、长山河;南北向市级河道2条为麻泾港、木长桥港。镇、村级主要河浜共有163条,82.277KM。

(2)水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

硖石街道区域面积34.3KM2,河道数量169条103.312KM。其中市级河道6条21.035KM。规划水域面积2.82KM2,规划水域容积631.71万㎡,规划水域面积率8.16%,规划水域容积率18.28M3/KM2.目前,硖石街道总体水质是袁硖港Ⅴ类水体,麻泾港Ⅴ类水体。由于硖石街道工业退二进三战略,目前重点工业污染源氨氮为0,生活污染源氨氮城镇68.2吨,农村10.5吨,合计78.7吨。农业污染源氨氮畜禽养殖14吨,水产养殖1.4吨,种植3.1吨,合计18.5吨。各类污染源COD入河量,重点工业为零,生活污染源COD城镇576.4吨,农村256.6吨,合计833.1吨;农业污染源COD畜禽养殖280.2吨,水产养殖24吨,合计304.3吨。

2、存在问题

①水环境承载力不足。硖石街道河道宽深比相对不大,水体流动性较差,污染物质在短时间内在断面上基本可达到均匀混合,因此水环境承载力可采用简单的一维模式进行估算,水环境承载力不足。

②水环境系统退化和认识进一步提高。由于水污染严重,水体中水生物多样性降低,河道因人为因素,城市建设等原因被填埋、阻断以及人类对水生态系统不恰当的干扰,使得区域水生态系统退化。

③水资源利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用水量的要求日益增加,且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设施、生活设施的进一步普及,以及由于节水意识不强,造成用水浪费等原因,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大,造成水体污染日益加重,因此,应当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与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的防治相结合。

④工业点源治理水平整体有待提升

区域工业污水排放,虽已大部分达标排放,但仍有少部分未达标排放或有偷排、超标排放现状发生,达标排放标准偏低,区域仍有一定量的小企业分散,满足不了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要求;循环经济已经起步,但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总体上看,工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离清洁生产的要求尚有差距,仍停留在COD达标为主的初级阶段,主要污染因子的氮磷等指标的控制还没有全面展开。

⑤排污口整治和封闭跟不上污染总量控制的需求

排污口管理是一项难度大和繁杂的工作,有些区域排污口数量、位置不清,晴天排放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监督监理困难,是造成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排污口的清理整顿和封闭工作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⑥雨污分流不彻底、配套污水支状管网滞后

近几年加快了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步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城镇区雨污合流、新建小区雨污不彻底(如阳台水接入雨水管道)、城镇区支状管网的建设跟不上城市和村镇发展的速度,管网老化、渗漏现象普遍,农村分散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低。

⑦农业及其他非点源的治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种植业的化肥、农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和其他非点源污染治理的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总污染负荷中占有较大比例,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治理。

⑧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活、工业、农业、淤泥等废弃物数量巨大,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目前虽有一定程度的资源化利用,但相当多的废弃物还没有能够合理、有效利用,而将其随意堆放、废置或直接抛入水体,均会造成该区域水体污染。

3、综合整治的重要性

①治理水污染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经济发展,水污染治理滞后,导致水质下降、水生态遭到破坏。水质恶化导致这个地区供水困难,目前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硖石街道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与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的防治相结合,已成为硖石街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②治理水污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搞好硖石街道水环境污染整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决扭转工作中重GDP轻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观念,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来。地表水污染问题本质上是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不合理的表现,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上,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体制和机制,为转变发展方式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③治理水污染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硖石街道区域的水环境维系着境内,7万人的生存和发展。近些年太湖流域、省频发的供水危机事件及水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已凸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严重影响到广大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切身利益,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必须痛下决心,切实加大整治力度,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

④治理水污染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必然举措。

硖石街道区域水体属于平原河网区又是流域末端水体,流动性差,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一个区域或流域生态功能一旦退化,由于系统的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恢复,要恢复水环境功能,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目前,区域水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重,水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抓紧治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⑤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必由之路。

硖石街道区域河道水质现状以Ⅴ类、劣Ⅴ类为主,,因此水质型缺水是硖石街道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方面。整治水体污染是修复水生态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硖石街道水资源供给的主渠道。只有通过加大整治力度,改善河道水质,才能保护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

⑥治理水污染积极探索新路子,为杭嘉湖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

杭嘉湖地区位于太湖流域南部,河网纵横,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等原因,地表水污染严重。硖石街道对区域水环境污染整治起步早,领导重视,开展综合治理的经济社会条件较好,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建设成为杭嘉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标志性工程,为河网地区水环境污染整治提供有益经验。

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硖石街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工程、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措施,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有效改善水污染问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治水,铁腕治污”,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遏制水污染、重建水生态为工作重点,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建设生态宜居新市提供生态环境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硖石街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

2、基本原则

①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用水源地等水环境保护问题为重点,以城镇为主兼顾农村,彻查优化实施污水管网系统的改造及完善,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科学发展道路。

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环境保护;整体把握区域水环境存在问题及成因,明确治理重点。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水环境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等综合措施,明确治理思路,实现科学治理。

③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河道保洁、沿岸垃圾清理等河道面上整治措施和控污截污措施相结合。以从源头上加强污染防控和治理为重点,牢牢抓住“治水先治污”的根本策略,切实控污减排,从根本上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

④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近期着重实施河道保洁、垃圾清理、排污口清查及封堵、消除河道黑臭,对水体不流动的区域实施人工动力措施增加水量、拉动水体流动,短期内可采取见效较快的生态治理措施;抓紧解决危及群众饮用水安全的突出问题,开展水源地专项整治,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远期的工作包括雨污分流、污水入网、农业面源治理、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等。

⑤建管并举、创新机制

完善和创新水环境治理工作制度建设,形成全民关注、全力攻坚、全社会参与、全方位互动、全过程渗透的工作格局,发挥综合治理的系统效应和整体功能,提升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

3、基本思路

河网地区水环境污染整治与其它区域相比具有复杂性,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系统、科学、严格地进行长期不懈的整治。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是:综合治理,重在治本;总量削减,浓度考核;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完善体制,创新机制。

——综合治理,重在治本。主要措施包括:工业点源治理,截污和污泥、垃圾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河道整治优化工程,调活水体工程,节水减排工程,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等。特别是要将城乡人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总量削减,浓度考核。污染物排放总量决定水环境的好坏,目前市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大于水环境容量,必须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削减,通过各行政区河流控制断面的出境污染物浓度考核,切实将总量削减落到实处。

——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明确各项治理任务的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会同属地,合力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将水环境治理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建立问责制。

——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一是切实落实街道对各村、社区的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责任;二是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三是建立“一把扫帚全覆盖”的城乡保洁新机制;

四是促进公众参与,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4、总体目标

通过保障饮用水安全、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防治农业面源、开展第三产业污染治理、加快城乡生活污水、污泥和垃圾收集处理、加快河道综合整治、开展河道水生生态修复与建设、促进水体流动、推进节水减排、着力完善监测体系和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和创新水环境治理工作制度,提高水体环境容量,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体质量,改善生态修复功能,2015年底前实现主要河流水体消除劣Ⅴ类,部分达到Ⅳ,饮用水源水质提高1至2个类别的目标,力争实现“主要河道水体消灭劣五类,四类水质占主体,饮用水源水质提高1至2个类别”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城在水中、人水和谐的优美水环境。

三、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1)加强工业点源污染综合治理及措施

1、工业企业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市对硖石街道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退城进区”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商贸为主的三产业的思路。到目前止,工业污染企业5家、入网5家,入网率100%;管网建城区企业生活污水企业12家、已入网9家、年内要求完成3家,力争入网率达100%;非建城区500万产值以上企业就地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企业7家、年内计划建成5家、2家企业处半关闲状态。

2、下一步计划

①对建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将积极协助市相关部门做好入网工作。

②对建城区外的工业企业。一是对新开办的工业企业,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有条件入网的做好纳管工作,无条件入网的,建好净化池。对原有企业,有条件入网的做好纳管工作,无条件入网的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多少,分三年有计划地建好净化池,进行净化处理。50人以上的企业在2012年底完成任务、30人至50人的企业在3013年底完成任务、30人以下企业在2014年底完成任务。同时,街道办事处明年起将着手委托有关部门制订管网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各工业企业全面完成纳管或自建净化池工作。

3、工作措施

①严格控制工业性建设项目。根据市政府对街道经济发展定位的精神,实施工业“退城进区”、发展“三产”。我们将严格控制工业性建设项目。为保证企业的发展,不受区域限制,对工业性的新建、扩建、重建项目,鼓励企业外迁。

②抓好现有企业的环境治理工作。一是对现有污染性企业均要求进入市污水管网达标排放;二是对燃煤企业所排放的烟尘进行治理,保证大气质量。三是对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渣,由专门机构回收后加以合理利用,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建立工业危险废物台帐。

③抓好环境设施的监管,确保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将专门组织环保管理员对辖区内污染企业的环保设施进行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同时督促企业建立污染物增量、减量、变量等“三量”台帐工作。

④为鼓励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净化池建设步伐。街道办事处决定,对新建净化池的企业给予每立方米300百元的奖励。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措施

根据2011年9月统计全街道有生猪、母猪饲养户968户,生猪存栏4596头、能繁母猪存栏2474头,其中生猪20头以上、能繁母猪5头以上64户,到2011年底完成整治62户,2户列入2012年整治。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生猪20头以下和5头以下母猪散养户的治理,到2015年完成市下达400户治理任务。计划如下:

2012年完成治理饲养母猪3头以上的饲养户100户,长田社区1户、西环村5户、杨汇桥村8户、南漾村7户、永丰村15户、军民村21户、双合村28户、荷叶村11户、联和村4户。

2013年完成治理饲养2头母猪饲养户100户,长田社区3户、西环村8户、杨汇桥村26户、南漾村12户、永丰村51户。

2014年完成治理饲养2头母猪饲养户100户,军民村39户、双合村38户、荷叶村11户、联和村12户。

2015年完成治理饲养1头母猪,粪尿污水直排入河道或离河道水域较近的散养户100户,长田社区4户、西环村5户、杨汇桥村11户、南漾村12户、永丰村21户、军民村24户、双合村13户、荷叶村6户、联和村4户。

(3)加强特定行业污染治理及措施

为加快实施我街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强化我街道特定行业和市场的污水防治,有效提升全街道水环境质量,逐步建立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满足人民群众环境需求的长效管理模式。根据《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和《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总体部署,对全街道特定行业和市场污水防治工作提出如下行动计划。

1、现状

①废旧物资收购行业

“十一五”期间,我街道根据《市废旧物资收购管理办法》(政府令第31号)等相关规定,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多次组织开展了废旧物资收购行业的治理。目前全街道仍有分散的废品收购点65家(其中有证经营的3家),主要以回收废纸、金属、塑料为主。其中距河道垂直距离小于30米的有27家,绝大部分收购点用地面积均在50平米左右。流动收购居多。

②农副食品加工行业

街道现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家,生猪屠宰加工年污水排放量约1、5万吨、废弃物约150吨。在污水防治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污水虽经处理但纳污集管率低,废弃物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够完善;二是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完善,日常监管有待加强。

③农贸市场

全街道现有室内农贸市场5个,其中有证经营的有5个(市级4个、村级1个)。农村临时交易点1个,市级农批市场1个。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布点规划相对滞后,网点布局不尽合理,农村临时交易点管理力量薄弱;二是部分基础设施差、档次低。

2、工作措施

①开展废旧物资收购行业污水防治专项治理

通过废品收购行业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全街道垃圾分类回收终端体系建设,建立并优化规范化的废品回收服务网点,提高废品物流速度,提高废品综合利用和处置环保技术水平,切实消除或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具体目标和任务为:

――完善废旧物资收购行业布点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全市废旧物资收购行业发展规划,布局街道废旧物资收购站点,解决废旧物资收购站点点多面广、布局分散、无序设置等问题,为整治开展创造条件。

――构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按照“集中化经营、市场化管理、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构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加快废旧物资市场建设,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规范废旧物资收购行业的准入和管理。坚决取缔无证无照以及不符合条件的废旧物资收购站点,完成市区建成区、水源保护区、河道两侧30米范围内的废品收购站点的清理,全部进入统一布局设置的规范化废旧物资收购场所。

②开展生猪屠宰加工行业污水防治专项治理

配合市生猪屠宰加工行业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屠宰加工污水、废弃物处理过程符合规范化要求,排出的废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经过处理后的废弃物在出运、堆放、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具体目标和任务为:

——完善定点屠宰加工体系。通过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促进规模经营、推进提标改造等措施,至2015年建立起与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布局科学合理、竞争规范有序、加工设施先进、产品质量安全的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体系。

——强化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增设焚烧炉、设置无害化操作间,改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和污水达标排放处理能力。2013年硖石屠宰场达到二星级标准。开展节水减排活动,污水截污纳管率达到100%。

——加强治污设施运行监管。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检查、养护、维修等制度,加强废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责任到人、措施落实、加强督查,确保污水治理设施运转正常,防止出现由于设施故障而造成废水直排或超标排放的现象。硖石屠宰场屠宰间和无害化处理间设置监控探头,实行远程监控。

③开展农贸市场污水防治专项治理

通过农贸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对全街道农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加强市场下水道管网建设,完善市场基础配套设施,确保市场排污设施通畅,实现市区所有农贸市场污水接入收集管网。具体目标和任务为:

——加强农贸市场规划选址布局。综合考虑农贸市场的服务半径、区域辐射、人口密度等因素,加强市区规划布局,合理设置农贸市场网点,避免无序重复建设。完善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快市场提档升级,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现有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以农贸市场公益性、民生性、社会性为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贸市场提级改造,对已建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及排污管网设施实施更新改造。到2013年底,市区所有农贸市场的污水处理达标后全部纳入污水收集管网。

——提高新建农贸市场建设标准。要按照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三星级标准对新建农贸市场进行规划建设,优化市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污水处理达标后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力争2015年前再新建三星级以上标准农贸市场1个。

(4)加强城乡污水治理及措施

根据前期调查摸底的情况,实施硖石街道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同时建立有效的雨污分流监管制度。2014年计划实施胡家门小区(海洲路南、康乐路西18幢住宅)户外雨污分流改造,总投资14万元。

(5)加强城乡“四位一体”综合治理及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水平,有效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实现城乡环境的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和《市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意见》精神,现就我街道开展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提出如下计划。

1、工作措施

着力解决我街道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促进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提升。具体目标为:

①坚持属地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原则。河道保洁由硖石街道河道专业保洁队负责,街道职权范围内公路保洁由街道公路养护站负责,其余都按照“属地管理、以块为主”的要求,明确城乡环境卫生属地管理责任,由各村(农村社区)全面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管理职责。新村点积极探索市场化保洁作业机制,鼓励实行物业管理。

②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环境卫生作业标准,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检查考核制度、卫生监督制度、保洁质量管理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和考核办法等。

③完善环境卫生硬件设施。到2012年中,农村垃圾中转房全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④实现生活垃圾城乡一体无害化处理。到2012年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垃圾收集、转运全面实现密闭化、机械化。

⑤提升保洁质量。集镇、公路、河道、村庄的保洁质量逐年提高,达到市检查考核标准。

2、运作机制

①运作机制以属地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为原则

九个传统村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由所在村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四位一体”长效保洁,由保洁员保洁。

土地已经征迁或开始征迁的农村社区(农丰、群利、长园、高丰、长田)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按属地管理原则,探索在条件成熟后单独或联合邀请物业公司进行环境卫生长效保洁运作机制,条件尚未成熟时仍可采用传统村做法。

河道保洁由硖石街道河道专业保洁队负责,街道职权范围内公路保洁由街道公路养护站负责。

②落实村(农村社区)属地管理保洁责任:

村庄、集镇:集镇,各行政村(农村社区居)委会所在地,自然村、新村点、“两新”工程集聚点中的道路,农户的房前屋后,中转房外、百杂店周边等的成堆成片垃圾,企业、养殖场(户)周边环境及污水、沼液、粪便。

公路:穿越村庄、集镇的一切公路,省、市镇级公路的边沟及两侧管理控制区域,通组达户道路及两侧积泥、柴草、建筑材料及废弃物。

河道两岸控制区、桥堍头、断头浜、池塘(渔塘)、漊等成堆成片垃圾,通河水渠的企业、养殖业污染。

③落实河道专业保洁队管理保洁责任:河道内的成堆成片垃圾及废弃物,河面漂浮物、水生植物,沉船。

④落实公路养护站管理保洁责任:镇级以上相关公路路面、路肩保洁。

(6)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及措施

1、基本概况

全街道共有各类河道169条103.312KM,其中市级河道6条21.035KM(城防河道3条6.165KM),镇村级河道163条82.277KM。

2、实施计划

根据“清河行动”总体目标,结合上一轮河道整治成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新一轮镇村主要淤积河道的整治。全街道河道整治的指导性计划是:2012年计划整治13KM,2013年计划整治13KM,2014年计划整治18KM,2015年计划整治18KM,2016年计划整治13KM。

四、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水污染治理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为下一步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硖石街道已经成立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治水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指挥、监督、协调综合整治工作,部署年度治理任务,协调解决治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制定《硖石街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要把水环境治理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其中:经贸办牵头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源(含生活污水)普查,制定工业企业污水防治行动计划;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牵头开展农业和农村污染源普查制定农业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行动计划;建设办负责城区雨污河流情况普查,制定城区雨污分流行动计划;四位一体办负责城乡卫生保洁情况普查,制定统筹城乡保洁行动计划。

各村、社区是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责任主体,要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根据《硖石街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和相关的行动计划,制定辖区内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计划,负责辖区的整治工作,将治水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建立河道管理责任制,确定管理目标和内容,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配备一定人员、管理设备、拨付资金。

2、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机制

为做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全街道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明确环保治理的基本要求,按对环境影响程度,分类明确项目选址要求。针对重点污染行业制定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制定养殖业准入机制,健全落实镇区、公路、河道、村庄“四位一体”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完善畜禽养殖污染后续管理服务机制。

3、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

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迅速解决;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手段,保证各阶段计划按时完成;严格按照程度开展工作,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奖惩制度。各责任单位要落实自查监管责任,对照工作计划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系统,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在线监测,扩大监控范围,所有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废水排放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增加现场突击检查的频次,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测。建立“用水量”与“污水量”数据比对等监控机制,建立夜间执法常态机制,重点打击恶意偷排污水,污泥排入管网等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新形势下的水源保护部门联动机制,设立会商制度,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

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队伍素质。完善和加强区域间的联合执法,努力打破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杜绝重复监管、相互推诿和转嫁污染等现象。严格落实执法监管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依法加大处罚力度,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

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并落实各级政府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工业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以及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加大相关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减免农业生态化、工业绿色化等符合循环经济目标的产业企业税费水平。同时,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逐年提高流域内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

第3篇: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水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了水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明确由镇长任组长,农业、工业、城建副镇长任副组长,各片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办,主任由农办主任兼,成员由水利、环保、环卫各办精干力量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督促和落实。同时,与各村居签定责任书,明确村(居)党支部书记、主任责任。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抓好氛围营造。为使水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镇村协作,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点宣传、宣传车流动宣传、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环卫保洁宣传;并在年初和半年度两次大型会议中进行动员部署,营造起“河道保洁,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河道管护、保洁意识。

(二)抓好队伍管理。镇里投入30多万元,落实管护专业人员10人,对区级、镇级共20条81.63千米的河道实行常年管护;各相关村居也投入15多万元,落实专业人员53人,签订合同,对村级88条74.31千米的河道实行常年管护;上半年,我们根据村级换届选举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村居“洁净家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加强对村居环卫工作的领导。

(三)抓好机制建设。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机制建设。我们将河道管护、保洁工作目标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使之与驻村指导员与村干部的奖惩挂钩;我们要求各村居制订完善《河道长效保洁制度》,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我们还在区补助政策基础上出台了对河道整治的奖励政策,即:采用泥浆泵方式河道疏浚的,区政府补助3.5元/立方,镇里再补助5元/立方;对村级河道全面实行常年管护、保洁的,区政府补助500元/公里,镇里再补助200元/公里。

第4篇: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围绕“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保障健全、环境优美、管理民主、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村村达标”活动。通过整治,使每个村都能成为整洁、优美、文明的新村庄。

二、工作任务

1、百村整治:对目前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75个自然村庄进行重点整治,彻底解决村庄周围脏、乱、差的现象。对整治未到位的100条河道开展综合整治。

2、十村示范:在今年整治的村庄中,各街道选择2个管理水平高、生态环境好的自然村,着力打造成江苏最清洁城区的亮点。

3、村村达标:全区所有自然村围绕“五面”创建要求全面达标,为打造江苏最清洁城区、人民最满意城区而努力。

三、工作计划

1、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36个自然村庄整治,34条河道整治;

2、2010年9月30日前,完成12个自然村庄整治,10条河道整治;

3、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的提升,打造10个小康家园示范亮点,完成27个自然村庄整治,56条河道整治。

四、创建标准

(一)三清一绿

1、清垃圾:因地制宜建立各类保洁队伍和完善日常保洁机制,村内住宅四周、道路两侧、河塘河道岸边无暴露垃圾,水面无漂污物,垃圾箱设施完好,无污水横流。

2、清粪坑:集中居住点及自然村周围、主干道路两侧、河道两侧无露天粪坑,居住区内无生活污水直排现象。

3、清河塘:重点村庄河塘全部清淤,村内河塘水质明显改善,重点河道(塘)达到绿灯管理标准,一般河道(塘)要达到黄灯管理要求。

4、村庄绿化:做到应绿尽绿,花坛无杂草杂物、垃圾,无种植农作物现象。

(二)主攻五面

围绕“地面、路面、水面、墙面、屋面”,切实解决村庄内乱搭、乱建、乱占、乱围、乱堆、乱放、乱涂、乱画、乱拉、乱接、乱设障、乱设摊、乱张贴、乱摆放、乱扔垃圾、乱种植等“十六”个方面的乱。

地面:地面整洁,无垃圾、无坑坑洼洼、无乱搭建、无乱占围、无乱设摊、无乱堆放、无乱吊挂。

路面:路面整洁,村内道路通畅,无乱设障。

水面:村内河塘全面清淤,水质清澈;河塘无漂浮物、无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岸坡整洁,无生产生活垃圾、无乱建乱堆乱放、无乱种植;河道畅通、无障碍物、无乱占河道、无乱填乱挖;河岸完好无塌陷,护栏完好无破损;每条河有管护公示牌。

墙面:墙面整洁,无残墙断壁、无乱搭挂、无乱涂乱画、无乱张贴、无破损门窗等。

屋面:屋面整洁有序,无视线内的破损,无乱堆乱放和杂草。

五、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区政府成立以金建勇区长为组长、周朝顺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农业局、农工办、建设局、城管局、卫生局、环保局、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村村达标”创建活动工作班子,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督查。

2、考评考核。区农业局每月按计划进行抽查,组织每月点评,每季组织一次回头看,区政府半年组织验收,全年总结。

第5篇: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河道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河流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多,如河道采砂、滩地利用、水电开发、灌溉引水等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也造成了水生动植物大量消失、洪水灾害、水质污染等严重后果。近年来,中央、省、市对河道建设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河道管理机构,推出了小流域重要堤防建设、小流域综合整治、清水河道建设及生态型河道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河道建设管理工作将进一步规范。

1 目前泰安市河道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层面上,生态理念远远没有在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中形成共识

在河道建设实践中,部分干部群众观念陈旧,总认为在河道治理中采取混凝土、浆砌石护岸比较坚固可靠,对生态河道的做法不放心,持怀疑态度。甚至有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河道建设就是解决防洪问题,重点工程牢固可靠,生态不生态无关紧要。

1.2 维护层面上,建设性破坏行为非常普遍

在某河道建设实践中,由于建设而使河道遭受破坏的情况非常普遍。以往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只注重河流的防洪、排水功能,忽视河流的生态功能,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生物多样性得不到保障,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这一现象在城镇河道、村内池塘沟渠建设过程中尤为突出。

1.3 技术层面上,设计单位有扩大经济效益的利益驱动

部分设计单位受利益驱动,为了多揽活、快出活,追求任务量和经济效益,在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中采用单一、有定型的混凝土、浆砌石护岸等硬化覆盖河岸的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不愿对河道治理情况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愿分析不同地区、河段、功能河道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不愿从长远出发,探讨经济、合理、有利于水环境改善及其他功能实现的新型河道治理技术,生态理念在设计层面得不到贯彻,严重影响全市生态河道建设的推进。

1.4 管理层面上,河道建设的过程监管还不到位

前几年,由于河道建设与管理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河道建设的过程监管水利部门存在人员不足、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加之河道建设量大面广,河道建设的过程监管还存在缺位、失位等问题。

1.5 总结层面上,河道建设的成果总结还不够及时

从近几年的水利项目建设实践来看,全市水利项目逐年增多,建设任务加重,难免会出现“重建轻管”的现象,对项目的成果总结不及时。“十二五”期间要更加重视河道建设的成果总结,对好的工程建设和管理经验要及时给予总结、推广,以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 推进河道建设管理发展的对策

2.1 抓好生态理念强认识

无论是河道建设还是河道管理,都要紧紧围绕“生态河道”理念去认识。一是营造氛围。市、县水利部门要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载体,通过实际行动爱护河道,使生态河道的理念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建设生态河道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强培训。市、县河道管理机构要定期举办河道建设管理培训班,特别是对生态河道的有关知识要单独列出、重点讲解、全面掌握。县水利部门邀请有关专家对乡镇、村级河道管理队伍进行专门培训,以增加其生态河道的知识,并提升其管理能力。三是强化管理。县水利部门和乡镇要通过平时的下乡和巡逻,对破坏生态河道的行为要及时给予制止和曝光。

2.2 抓好河道标准强技术

河道生态建设和治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探索生态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将防洪治涝、生态环境、航运、旅游、休闲娱乐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要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不同地区、河段、功能河道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选取平原、山区、滩涂不同区域特点河道进行试验,从长远出发,探讨经济、合理、有利于水环境改善及其他功能实现的生态河道治理标准和新型技术,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示范河段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生态河道治理标准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河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 抓好规划先导强设计

河道生态化建设是水利建设发展到相对高级形态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人类渴望回归自然、渴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迫切要求,为顺应这一需求,必须以规划设计为指导、为基础,在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化新理念,进一步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努力做到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三者的统一,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 抓好两大核心强环境

一是关于安全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中小流域治理、河道堤防养护等工程措施,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堤防给予加固,对河道堵塞的地段给予疏浚。在项目申报的过程中,切实做好前期工作,特别是设计方案的论证和民意调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监管,及时掌握项目动态,碰到问题及时给予服务和解决;另一方面,通过雨量监测、洪水位观测等非工程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堤防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关于保洁的问题。今后河道保洁工作已成为河道建设管理的重点,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①促进制度的落实。尽早出台河道管理实施方案,落实管理资金。②抓好日常的保洁。河道保洁包括河面保洁和河岸保洁两部分,要通过对河面河岸的障碍物、漂浮物、垃圾等日常清理,达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的标准,确保河道内外清洁、干净。③做好日常巡查记录。定期开展河道保洁巡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以作为考核评优的条件。

2.5 抓好三支队伍强监管

河道建设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是抓好县、乡的河道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目前乡镇机构还尚未建立,所以下一步要尽快建立机构、充实人员、壮大河道建设管理力量。二是抓好村级保洁巡逻队伍建设。各行政村要根据河道的分布情况配齐配强管理人员,确保流经行政村的河道有人管,镇级河道管理机构要加强考核、监督,确保村级保洁巡逻队伍发挥作用。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的自愿者队伍,以保护镇域河道为己任,大力开展活动,上级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补助。

2.6 抓好四项措施强维护

一是抓好生态维护。加强堤岸绿化、人文景观的管理和维护,落实除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景观设施维护等措施,特别要加强植物种植初期的管理,土壤含水量不得低于7%,并做好恶劣天气(高温、干旱、雪灾)的防护,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确保河道绿化成型、设施完善。加强水域渔业管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等现象的出现,违规者没收鱼、器具等,并根据情节轻重情况予以处罚。二是抓好村卫整治。结合环保部门实施的村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求居民生产生活污水物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各户垃圾不出户、不入河,确保河道水环境洁净、安全。三是抓好水域保护。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私自乱建、乱搭、乱填、乱排、乱倒、乱占、破坏水利工程、影响水环境安全等违法行为。各乡镇河道专管人员、村级保洁队伍要加强巡查,发现违法违章行为及时制止,积极协助、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确保河道水域、设施、工程的安全[6]。四是抓好规范采砂。按照“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要求,认真做好采砂规划,划定河道可采区、禁采区、控制区等,严格实行河道采砂审批制,禁止乱采、乱挖等违规行为,加强采砂管理,规范采砂许可制度,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和健康发展。

3 参考文献

[1] 邓贵平.浅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9):4-5,3.

[2] 经玉梅,高超.生态型河道的建设理念[J].民营科技,2013(4):206.

第6篇: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森林”、“文明城市”创建为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整体推进,探索建立河道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河道整治效果和水环境质量,努力塑造大碶街道整洁卫生、温馨宜居、优美文明的城市形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内河水质的综合治理,力求进一步规范全街道河道流域内排污达标,彻底清除河道弃渣及生活垃圾,杜绝侵占河道、废弃物向河道直排等现象,并根据森林城市建设目标建立沿河绿化带,确保河道整洁美观和防洪安全,建立和完善内河网和抗洪排涝体系及污水管道建设,使街道的内河网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生态、安全”的目标,满足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

三、工作内容

(一)实施河道整治,开展生态河道建设

1.实施河道清淤工程:对积淤严重的河道实施清淤处理,对部分地段的河道实施生态河道建设,通过生态河道建设,对污染较重的河道采取应急治理,利用其净化水质的功能,从而大大改善和提高河网的水质,保护水资源,美化水环境,力争在三年内达到三类水标准。

2.实施抗洪排涝及河网完善规划:对富春江河等地段河道连接不通,排水不畅的断头河,实施河网连接工程,充分发挥河网的排洪、泄洪功能,不断提高河网水质。对富春江断段河(南北两段)抓紧立项,落实资金,尽快实施开通。对主岩河终端、弯曲、欠宽河段严重影响泄洪排涝及水体流动的地段,尽快启动拓宽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治涝工程体系的总体布局,提高全流域的排涝能力,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防洪要求。

3.加大河道保洁工作力度:调整或整顿现有的河道保洁队伍,适当增加保洁队伍和经费投入,延长保洁时限,同时加强保洁监管和考核力度,对河道保洁实行动态型的管理模式,使河道真正实现岸绿、水清、流畅、景美。

4.实施河道绿化工程:对街道区域内的重点主河道两侧实施绿化,主要是富春江河、岩河(凤洋河~湖塘)两侧、通途路南河两侧、邬隘村河(灵岩社区)两侧、烟墩村岩西连接河、工业小区东西连河两侧、清水河两岸、芦山东路南北两侧、东泰河西侧等绿化,预计河道绿化总长度达89.56公里。

5.实施生态河道建设:对街道区域内的重点主河道两侧实施生态河道建设,主要有科技园区河、前宋老贺王隘连河、岩河(邬隘、湖塘片)、烟墩、学苑社区西泰河片、新和石湫片河道、清水河、城区片河道等。

(二)实施畜禽养殖场的整治。

对区域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在做好养殖户思想工作和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原则,能关则关,能停则停,争取通过三年的努力,对现有的所有畜禽养殖场整治完毕。

(三)实施城乡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

一是安排东街、福利路、高车头路、灵峰路、康复路、康宁路、宇捷路、镇大路等项目建设。对城中村(堍头、周隘陈、芦山)进行村庄管网建设。二是对前宋、王隘、老贺片区污水管道进行改造。大碶前宋、王隘、老贺三村都有河流经过,周边新建道路都已铺设有排污干管,将对该片区进行集中排污整治。三是对学苑社区烟墩村进行改造。学苑社区大部分为新建小区和道路,都已完成污水管铺设并纳入污水管网体系。但位于社区范围内的烟墩村一直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下步对烟墩村进行总体排污改造。四是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2011年先试点4个村,争取三年内完成所有村污水整治工作。

(四)加强对排放污染企业的监管。

对主干道、次干道周边的企业进行一次大排查,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关、并、停,加大对企业环境整治,引导排放污染企业把污水接入污水管网,平时加强管道管理,确保污水不排放到河里。同时落实监管责任,签订企业排污责任状,改变现有重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轻环境保护管理的现状,建立环境保护的监管机制和长效机制。

(五)加强河道管理执法机制的建立。

要统筹考虑各项涉河治理职能的延伸,在重点地段和重点单位增加执法人员,加大巡查和处罚。禁止擅自填堵河道、覆盖河道,不得随意占用河道。禁止在河道清洗有毒有害有污染东西,禁止向河道倒垃圾,向河道排放废污水。禁止在河道内设置鱼坝、拦渔设施等阻水物,严厉打击偷排污水偷倒垃圾等涉河违法行为。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大碶街道内河水质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主任为组长,分管建设工作的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分管人大、农业工作副主任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全面负责协调街道的内河水质整治工作。

(二)舆论宣传,争取社会支持。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简报、宣传画册、网络平台等手段,加强环境污染的宣传,同时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对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宣传,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内河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统筹兼顾,增强责任意识。

全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各司其责,认真组织实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任、工作到位,要把内河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并根据本部门、科室的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定期上报项目实施情况,扎扎实实开展治理活动。

第7篇: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一、存在问题及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性

*是著名的水乡。*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各项事业与水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水的问题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前些年我市水环境治理、河道“三清”、水利建设虽取得成绩,但是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全局看,平原河网地区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洪、涝、旱灾害频繁、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二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三是河湖淤积,河岸脏乱差,与新城镇、新农村建设很不协调。总之,平原河网的水利基础设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水环境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平原河网地区开展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性。

(一)整治水环境是为民办实事的需要

随着*城市品位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蓝天、碧水、绿地”早已是广大市民关注和向往的生活环境,河道综合整治是以实施清草、清淤、清障、砌坎、截污、绿化为重点的综合性工程,通过综合整治,达到“水质净化、河岸绿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管理规范化”的综合效果。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进程,此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愿望,是一项实事工程,民心工程。

(二)整治河道是综合整治水环境的需要

据前几年调查,*平原河网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河淤,河网淤积平均在40厘米以上,一些深厚地段超过2米,总淤积量达4000万立方米,等于一个中型水库,近年虽加强清淤工作,但清淤数量不大。二是河岸剥蚀、河堤崩塌。三是水污染治理困难,大量的废水、废弃物侵入河道,有的把河道当成天然垃圾场,既影响环境卫生,又加重了河道污染,治理任务十分繁重,面对水环境不容乐观的现状,必须通过综合整治,有效地改善和防治日趋恶化的水环境。

(三)开展以河道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整治水环境,开展城市防洪及河道综合整治就是要为*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上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发展水文化是工程水利向环境水利、城市水利的实践,是实现水利现代化、营造良好水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我市积极探索和实践河道综合整治的方法

近年,我市以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为契机,结合实际,以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以点带面,先城市后乡镇,先主要河道后一般河道,确定不同标准和内容,开展高标准的河道整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举社会之力,治古越河道

全面开展城市防洪、环城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总体目标是:通过清淤、砌坎、布绿、建景、造路、设街等主要工程措施,建设成集防洪、绿化、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清岸绿,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景色宜人的旅游线和休闲带,重现“蓝天、碧水”,展现“水清可游、岸绿可闲,街繁可贸、景美可赏”的山水风光城市。工程主要内容有:重整白玉长堤。新砌、整修环城河砌坎24公里。治理河道污染。截污治理水污染;疏浚淤泥40万立方米。提高防洪标准。新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拓宽铁路桥涵,平水东江由28米拓浚至50米。再造绿化休闲带。配套建设沿河公园绿化带47万平方米;拓宽环城南路、环城东路等三条道路和相关连接线总长约6000米,整修环城西路、环城北路段路面。展现历史水文化。共布置景点,实施环河公园景点亮化工程和文化布展。开展旧城改造。工程需拆迁房屋面积64万平方米,同时由市城建委实施沿河保留房子立面改造和城区内15条内河的整治工作。以上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现已全部完成。并在在20*年省级标准河道考核中被评为“省级考核优秀河道(段)”。

环城河的建成,为*水利史、城建史上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市水环境高标准、综合性整治的重要转折性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不但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还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促进了现代化*水利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试点,开展乡镇河道综合整治。仅市本级1998年至2001年完成乡村河道综合整治近100多公里。今年,计划整治12公里。2001年3月,斗门镇前璜、后璜、斗门三村对村内2900米河道实施综合整治。完成二十年一遇新砌河坎5800米,建桥2座,修桥1座,休闲亭1座,河道清淤3.4万立方米,沿河绿化带共计1.16万平方米。该段河道在20*年省级标准河道考核中被评为“省级考核乡村河道优秀河段”。

(二)统一规划,做到“三无三化”

首先是目标。经过全社会的努力,近年,我市水环境已大有好转,河道综合整治的目标已是十分明确,可概括为:水清、流畅、景美。水清应该是水质和水面的洁净,流畅是行洪排涝的畅通,景美则是自然风光,工程建设和历史水文化的有机结合。

其次是规划。一是必须统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思想,以保护和整治为主要目的,树立精品意识,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整治的原则,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实现绍虞平原河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营造良好的水环境,还*山青水秀之特有景色。二是必须统一坚持以水利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农村规划等相吻合,同时与交通、环保、旅游等规划相衔接。三是必须统一严格规划编制审批制度,由具有编制规划资质的水利设计单位编制规划,并由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高起点目标,高标准规划是河道综合整治的前提和条件,实施过程中当以此为准绳,做到“三无三化”。

无水草漂浮。继续按照“水面谁使用,谁负责打捞”的原则,落实专项资金,以向社会公开招标形式,建立专业队长年捞水草,实行长效管理。同时努力做到集中整治和长期打捞相结合;与当前市区的河道清理养蚌育珠工作相结合;与农田种植积肥相结合。只要继续坚持、推行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河网水面将呈明镜如画之美景。

无填河设障。近年,水政部门虽加大整治处罚力度,但填河建房侵占水面、垃圾成堆影响水质景观、拦河渔具阻碍行洪排涝仍是水政管理、水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水面保护十分艰难。河道综合整治必须采取专职队伍执法和群众协管相结合的办法,严厉处罚,制止违法填河,清除沿河垃圾和行洪排涝之障碍。

无河底淤泥。一是堵塞源头,即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二是清除淤泥,按照疏浚规划,采用专业队伍和群众疏浚相结合的办法。

河岸硬化。*平原河网有河岸线约3000余公里,据初步统计其中有三分之一有较完整砌坎,三分之一河坎已倒塌或不完整,另有三分之一尚属泥坎。砌坎是一项集防洪、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河道治理措施。“十五”期间必须加大整治力度,持之以恒,联点成线,再现“白玉长堤”。

沿河美化。“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古人笔下的山阴道是极美景观,也是*水乡的得名之处。今日之沿河美化,既要有统一共同点,如砌坎、道路、绿化、布景;又应体现因地制宜、丰富多彩,恰到好处各具特色的个性创造。

管理制度化。河道综合整治必须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否则新建河道几年后便会面目全非,残缺不全。依法管理是重要的手段,针对*平原河网的实际,突出体现乡村群众性自治管理,开展制订乡规民约,配合水政建立协管队伍网络,落实专管人员,筹措建设管理专项资金,建立制度、明确责任等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做好结合文章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平原河网是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河道整治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一是结合规划。村镇、水利规划要统筹兼顾,相得益彰,形成统一、协调、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格局;二是结合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沿河要尽量少设或不设垃圾箱或粪厕,无论是河道还是娄底要努力建成绿化带、风景线和休闲地。三是结合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整治的同时,应该把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作为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宣传、教育、示范,提高村民素质,形成水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与标准农田、园区建设相结合。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市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园区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现代标准农田、园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水利必须现代化。因此,河道综合整治必须结合标准农田建设和园区建设开展,综合考虑行洪排涝、农田灌溉、园区风光等内容。标准农田、农业园区河道综合整治虽在要求上与村镇整治河道有所不同,但整体性、功能性要求更高,河道砌坎仍应把握较高标准,道路、绿化等也须因地制宜全面配套。工业园区除应考虑水利功能上的要求,同时应树立“水乡工业园区”的意识,商贸、生产集聚地亦应充分展现水乡风光。

与历史水文化建设结合。历史必须继承和发展,水文化亦必须继承和发展,今后在平原河网整治中应不断增加水文化的内容。一是要树立传世艺术精品意识。诸如古纤道、八字桥、太平桥等年代愈久远而愈珍贵。二是要安排深厚的水文化内容,楼台亭榭,小桥流水,妙句华章都要巧妙布置,作为布景、教化、扬名、传世之用。三是注重历史遗迹的保护与配套,虽经岁月沧桑,人为毁坏,平原河网中仍有众多的历史水文化遗址、记载和传闻,应做好保护、重建、开发等文章,注重特色与个性。水文化也必须不断发展,赋予新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四)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是政策性投资。**年*市政府对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财政投入3200万元,起到工程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二是开发性筹资。主要办法:拆旧和土地利用开发筹集部分资金;对城区因河道整治后改善环境土地增值,在土地出让时统筹部分建设资金;通过公司融资等。三是社会性集资。乡镇河道整治和管理、河道清草,主要经费由受益者自筹、乡镇财政补助、上级政府政策性适当补助解决。

三、建管并举,实行长效管理

(一)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平原河网水面清草保洁工作

为改变往年“突击清草,效果不佳”,群众呼声比较强烈的状况。为进一步明确责任,今年4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绍虞平原河网清草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清草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河网水面实行常年保洁要求。

市区建成区8000多亩水面的常年保洁工作,于20*年4月1日公开招标,此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有10余家单位及个人报名参加投标,经资格预审,公开开标及认真细致的评标,择优落实专业清草保洁队伍。同时要求平原河网地区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明确任务责任,落实资金,引入市场机制,以社会公开招标形式,落实专业保洁队伍。目前,上虞市、*县、越城区各乡镇均已落实专业清草水面保洁队伍,水面保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加大执法力度,整治水事秩序

近年,我市继续加强依法治水工作,当前以河道专项执法工作为重点:一是加强对侵占河道案件的查处,狠刹填河歪风;二是加强对渔箔设置的管理,禁止在主排河道上设置渔箔,保证行洪排涝畅通;三是加强对排污口的管理,促进水环境改善。

(三)规范涉河建筑物的审批工作

根据浙江省水利厅、省计经委《关于贯彻执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市级河道(段)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市水利水电局审定的精神,加强了对曹娥江市管段及3条支流的管理。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服从河段的行洪需要。目前各县(市)对涉河建筑物的审批已逐步走上规范化、正常化。特别是上虞市、新昌县的水利部门充分认识到经济建设正在加速发展,做好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维护河道的正常水利功能,保护水域水质,对保障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市水利局也制定了《*市涉河建筑物内部审批制度》。制度明确了责任人及相关的内部的审批程序,做到依法审批,规范审批。

(四)运用市场机制,对已建工程进行招标管理

运用市场机制,实行管养分离是今后水利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区环城河和市直管标准海塘(马山段)的管理机制实现了管养分离的运作机制。

环城河管理工作在市政府和环城河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采用“政府、事业、市场”的办法,即政府领导、事业管理、市场运作。日常管理工作由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不足部分由城市维护费中补足。

总体管理思路是“管护招标、经营招租、人员招聘”。管护招标是指卫生保洁、水面保洁、绿化养护、设施设备管理维护按照向社会公开招标办法确定承包管理;经营招租是指房产、场地等可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采用公开招租方式实行管理,水上旅游、广告按照公开公平原则招标承包;人员招聘主要是监管人员的招聘,包括协助执法人员、经营监督管理人员、管护监督管理人员等,招聘采用一年一聘制,为临时人员,续聘率原则上不高于80%,形成竞争上岗机制。

管理组织结构采用“一五三六”办法,组建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效率。“一”:正式管理人员10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全面负责管理工作;“五”:临时招聘协管员约50人,一年一聘,主要负责对承包者的监管、秩序维护、保安管理;“三”: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直接参加卫生保洁、绿化养护、设施设备维修保养等人员300多人,属于承包负责人自聘人员;“六”:社区居委会组织义务协管员60人,实行监督和劝导。为规范管理,实现管养分离,市水利局对*市标准海塘(马册段)的日常管护进行公开招标。

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再创河道综合整新辉煌

过去几年,我市河道综合整治取得了一些成绩。在20*年开展的全省河道考核活动中,我市环城河被评为省级考核优秀河段,我市前璜直江(前璜、后璜、斗门三村河段)被评为省级考核乡村优秀河道(段)。同时,我局被评为省级河道管理先进单位。作为大禹治水毕功之地,我市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硕果累累。回眸我市的河道综合整建设,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一)继续加强对河道的整治和管理

一是在*平原河网地区要继续加快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从城区向乡村逐步推行,认真积极地开展“标准河道”目标考核工作,抓好河道精品工程建设。二是建管并举,发挥效益。“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搞好建设的同时,深入探索和建立一些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管理体制及良性运行的机制,以体制改革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工程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二)必需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机制

打破“水利吃国家‘大锅饭’、社会喝水利‘大锅水’”旧的投资体制,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探索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机制。

一是采取“社会办水利”的筹资方法。市区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是“举社会之力”的水利经典之作。目前,*县城市防洪工程正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集资捐款活动。到目前,单位个人捐款总额达8005.2655万元。其中个人捐款为533.6705万元。捐款不仅仅筹集了建设资金,还增强了广大市民保护水环境意识。

二是采取“开发办水利”的筹资方法。诸暨市在浦阳江标准堤建设上最早实施了“开发办水利”的筹资方法。在诸暨市高湖滞洪水库闸移位工程建设中,该市通过开发治水带来的土地资源,筹集了大量水利建设资金,有力地推动了该市的水利建设。

三是采取“产业办水利”的融资方法。主要体现在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的建设上。在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各级管委会为改善投资环境,合理高效布局园区的的厂房布置,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了园区河道规划,河道建设与园区建设做到同时进行。

(三)与时俱进,适应城市化进程,建设新的骨干性河道工程

为正确处理河道整治与土地利用入城市发展规划的关系,合理有效开展河道治理和保护工作,同时,也为河道管理单位提供管理依据,本着河道治理和保护并重的原则,我局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任务书》的文件。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要求对我市主要南北向的骨干行洪河道进行了水利计算复核,并对规划范围内主要河道明确河岸线及保护范围。目前,规划编制中间成果汇报已完成,通过水利计算复核,在现有河道的基础上提出了构筑二环河的方案且初具轮廓。

按照*市城市防洪规划要求,平水东江工程作为城市防洪工程的一部分,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当中。同时,按照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标和*市城市总休规划的要求,萧绍运河(市区至柯桥段)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规划方案也正在抓紧编制之中。

第8篇: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继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养殖污染整治、河道保洁、防洪堤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河道水环境治理,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化河长责任,完善常态机制。

进一步落实各级河长的“管、治、保”职责,建立完善镇河道“河长制”工作制度,按要求开展河长巡河、监督、指导等工作。建立健全“河长制”管理网络,各村要落实河道的日常保洁维护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跟进解决。推行镇、村两级河长工作例会制度、巡查会商等制度,完善“病历卡”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有动态,每季有推进,年终有总结。

(二)推进河道全流域全面治理

1.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各河道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建成村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维护,2016年完成六村下街滩、七村、黄圩村、源口村、十五里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2.加强河道日常保洁和清淤工作。建立完善河道保洁长效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和经费。加大对各河道的整治力度,及时清理河道淤泥。加强各级河长巡河检查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确保河道水环境良好。

3.加强养殖污染治理。加强流域内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加大对整治验收后养殖场的监管力度,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

4.完成小流域治理工程工作。全力保障河段防洪堤等重点治水项目建设,大力营造健康有序的项目建设氛围,保证治水项目顺利推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河长制”。及时调整更新各级河长,落实镇、村两级河长责任制。成立河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河道治理工作。

2.强化全民参与。通过治水宣传单、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形式大力开展治水宣传,积极劝导村民爱护水环境,广泛动员全民参与,逐步形成共同关心河道环境整治、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庄及河道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完善“河长制”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河长巡查、重点项目推进、例会和报告、上下游协调等机制,落实各级河长责任。镇村级“河长”要各司其职,定期开展河道巡查,对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整改。

第9篇: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我镇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一批美丽洁净的生态家园、和谐乐园。全镇计划整治自然村16个。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导向。按照市村庄布局规划要求,结合新型社区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对规划保留村庄开展整治整理,着力社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文明新农村。

2、坚持共建共享。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整治与管理,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整治,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共建共享整治局面。

3、坚持彰显特色。利用村庄自然地型地貌和现有资源禀赋,打造既富有农村文化底蕴和水乡特色又凸显各自特点的现代化生态村庄。

4、坚持长效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和稳定的保洁员队伍,督促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加强对新市民的生活管理,共同维护整治彻。

三、整治内容及标准

(一)村庄美化

1、村庄内无违法乱搭建,对破旧危房进行拆除或改造,房屋质量达到安全标准,妥善保护和修缮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历史价值的古建筑;

2、民居外墙立面清洁、整齐,陈旧墙面和未粉刷的墙面不超过5%,及时清理墙面不规范的牌匾和广告标语,零星建筑材料及农村生活物资集中整齐堆放;

3、电杆架设合理,无危险架设和乱搭乱接,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线路架设规范、整齐,有明显统一标志,尽量结合道路归并同杆。

(二)道路硬化

1、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要道路宽畅贯通,主要支路全部硬化(含黑色化),消防通道畅通,主干道装有路灯;

2、道路无严重破损,路面完好率达90%以上,无乱挖沟、乱排管现象。

(三)河道净化

1、内河清淤清垃圾,河塘水面无有害水生植物和漂浮物,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2、河坡整齐、整洁,无明显杂草、无垃圾,提倡生态型河岸。

(四)环境绿化

1、主要道路及河道两边实现绿化,提倡使用成活率高且管护方便的树种,尽量保留原有树木;

2、蔬菜种植与绿化布置有效结合,房前屋后、庭院等空地建设有一定品味的小型景点,村庄绿化率达30%以上。

(五)设施优化

1、建有适度规模的文体活动场所,配备村民休闲、健身和娱乐设施;

2、结合村域内自然村布局,选择相对集中点,增设必要的经营网点,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六)卫生洁化

1、合理配置垃圾箱,平均每25户左右设有垃圾收集房,垃圾箱外面无散乱垃圾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2、按300-500米服务半径设置公共厕所或建有三格式化粪池,农村居民改厕率达98%;

3、因地制宜实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接入收集管道,采取接近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或各种生态处理方法处理后达标排放。

四、实施步骤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村庄整治工作小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

(二)强化管理指导。自然村的整治方案需经镇村庄整治工作由镇村庄整治工作小组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农经中心、农服、建设、水利、卫生等相应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合力推进。对基层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推动的村庄,所在村(社区)要及时予以调整。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