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精选(九篇)

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

第1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of the excellent course of Bill of Quantities Valuation. By cours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joint of course content and cost member post standard and joint of the reaching process and bill of quantities valuation process are realized. And the course teaching resources website is completed. This course has not only created a teaching team with high ethics and coaching level, but also played a leading and radiating role in Xinjiang by being promoted to the related specialty of similar colleges.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岗位标准;对接;辐射

Key words: Bill of Quantities Valuation;post standards;joint;radi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217-04

0 引言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计价模式,建筑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开发建设,旨在探索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设计适合高职教育的高效教学方法,研究课程教学目标与造价员职业岗位标准无缝对接的途径,从而填补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改革和逐步开放,以199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与投标法》为标志,工程交易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但是,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烙印,使得初步构建的市场经济处于不完全、不成熟状态,工程招投标价格的确定仍沿袭着传统定额计价模式。

2003年,国家颁布首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以下简称《计价规范》)规定:工程交易过程中,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项目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这无疑打破了原有国家统一定额管理模式,改革了建筑业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机制,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技术领域的新课题。

为适应建筑产品市场定价的竞争机制,工程造价专业紧跟行业发展,2004年开设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2008年第二版《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出台,将工程量清单计价范围进一步扩大,课程组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清单计价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于2009年将该课程建设成为教育部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经过两年多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团队紧跟技术发展,于2011年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细分为《建筑工程定额》、《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等三门课程。

2013年,第三版《计价规范》(GB50500-2013)问世,更加深化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内容,扩大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范围,进一步推进了建筑产品市场定价机制的建立。课程团队围绕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化进程,结合10余年的教学实践,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不断进行改革和建设,不仅使其成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必修课程,并于2014年度建成了学院级精品课程。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培养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具备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建设工程经济发展和工程造价岗位以及建筑市场管理人才需求的必修课。《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建设发展过程,见图1。

该课程不仅可以辐射到土建大类其他专业,而且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起到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所以该课程社会应用性强,覆盖面宽,是一门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

1.1.1 课程性质

①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工程造价专业“点线面”式课程体系中属于核心能力课程。并且以职业能力系统化教育为基础,以实践为先导,以能力递进为阶段,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教学模式,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最终实现造价员岗位能力的培养。

②课程性质。

该课程针对成本核算员、预算员、造价员岗位所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而设置的专业课程,其前导课程是《建筑工程定额》和《建筑工程预算》,后续课程是《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毕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1.1.2 课程作用

事实证明: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建设工程市场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规范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行为,维护建筑工程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止建筑市场的腐败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对全面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1.3 教学目标

该课程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课程学生具有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能力,完成工程价款结算及审核的能力;与职业岗位群衔接,应具备如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手工和应用软件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深化对定额的理解,尤其是企业定额在建筑产品市场定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掌握如何应用企业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综合单价组价,确定投标策略并编制投标报价或招标控制价;

素质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以及遵纪守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操守。

1.2 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培养编制工程清单报价和招标控制价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2.1 课程设计理念

该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三方参与、两层分析、两次分解、两个设计”,见图2。并按照以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①“市场竞争”理念。按照建设工程交易过程中招标、投标价格确定的内容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贯彻 “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规范,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中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②“教、学、做、用”理念。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教师作为授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评者,学生主动实践、创新思维。所使用的教材,就是学生毕业后实际要用的现行计价依据;实训内容就是预算员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不断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等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做、用”四位一体。

③“任务驱动”理念。课程开发始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学习任务,制定核心能力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 “零距离”。

④“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理念。自1993年就实行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直接采用与企业造价管理完全接轨的最新软件,并不断升级更新换代,保证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 “零距离”。

⑤“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院、自治区以及全国工程算量技能大赛,采取层层选拔形式,确定参赛选手,并将选拔赛的成绩作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1.2.2 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设计学习情境的思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程量清单编制、综合单价组价、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编制内容组织教学。

2 教学内容

2.1 内容选取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中,工程参与各方均应在《计价规范》这一平台上公开、公平交易,投标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主报价,评标专家公正评标,政府建立监督机制。最终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实现建筑市场有序竞争。

该课程完全按照造价员在上述环节中主要任务选取教学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计价原理、编制工程量清单、进行综合单价组价、编制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合同价的确定与调整、工程价款结算等内容。

课程内容既实现了与前导课程的有机衔接,又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内容组织

按照“体系完整、重点突出、技术拓展”的原则,依据项目实施全过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将课程内容组织为:基于两种计价手段的六大教学模块、十二项工作任务的内容架构体系,见图3。

实现由基础能力平台到核心能力培养,技能训练强化到技术拓展的职业能力“螺旋提升”课程教学目标。

2.3 表现形式

2014年,课程团队编制了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相适应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校本教材,并直接采用自治区现行消耗量定额等计价依据作为辅助教材,使知识体系更具针对性、实践性、职业性。

2.3.1 教材选用

①教材:选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教育部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袁建新教授,主编《工程量清单计价》(第三版)教材。

②辅助教材:《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备案及投诉处理办法》(新建造[2009]4号)、关于印发《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新建总造字[2010] 7号)、新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颁发的相关文件及市场价格信息、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10年《乌鲁木齐地区单位估价表》、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2.3.2 教材建设

课程负责人主编《工程量清单计价》校本教材、《看图学建筑工程预算》(2009年9月,中国电力出版社);主讲教师主编《建筑工程概预算》(2007年10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2008年12月,机械工业出版社)、《住宅施工图集》(2006年10月,新疆科技出版社)、《看图学装饰工程预算》(2009年9月,中国电力出版社)等公开出版的教材。

2.3.3 教学资源库建设

①教师使用资源:《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标准、实践教学大纲、全程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课程教案、《XXX住宅楼、办公楼工程施工图》;

②学生使用资源:《工程量清单计价》学习指南、习题解析及试题库、实训手册、《XXX住宅楼、办公楼工程施工图》(蓝图汇编)等;

③(3)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资源:预算员职业岗位培训习题集、试题库;造价员职业岗位培训习题集、试题库;《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汇编》。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模式设计

该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用的“教、学、做、用” 四位一体模式。

3.2 教学方法

遵循“能力培养 循序渐进”的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典型工程的工程量清单报价为任务,采用分组讨论、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方法。同时深化课程研究,对手算与机算实训成果的偏差率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3.3 教学手段

3.3.1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难于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如计算砌筑工程中墙体工程量时,学生应清楚房屋的基本构造及与墙有关的各个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将这部分内容做成课件,通过空间立体图形生动、直观的显示出来,学生不仅能轻松、清晰地理解所讲内容,而且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3.2 直接运用工程造价软件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应用广联达、鲁班软件等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实现校内教学过程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零距离”。

3.3.3 网络教学

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教学,已建成该课程教学资源网站,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对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4 教学队伍

该课程实施“双负责人”制,即课程负责人分别来自企业和学院各一名,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工程技术,为实现“课程内容与造价员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对接”的课程整体设计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教学团队由专兼职教师19人组成,校企业合作历程十余年,其中专任教师13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的92.31%;来自企业兼职教师6人,占教学队伍为31.58%;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人,分别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

在长期合作的教学工作中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体,专兼结合、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具有活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保证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师资的合理搭配。

5 实践条件

5.1 校内实训条件

校内建成集教学实训、职业资格鉴定、科研、对外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包括8间实训室(256个工位),具有广联达、鲁班等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应用软件,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并建立了实习实训管理的长效机制。

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以下特点:

①实训环境与职场环境一致;②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建设工程交易市场一致;③课程实训与岗位工作一致;④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培训相融合。

5.2 校外实习环境

学院与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七星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驰远天合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20家大中型建设工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功能分为造价咨询、招标、施工、监理、房地产开发等五大类,可提供预算员、资料员、成本核算员等实习岗位。有效地利用了企业人才、技术和设备等资源优势,为现场教学、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6 教学效果

该课程整体设计紧密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人才培养效果好,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报到率始终保持100%以上,就业率达98%,在国家和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参加工程算量竞赛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项33项,充分体现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的职业能力,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与同类职业院校相比遥遥领先。

7 课程特色及辐射作用

7.1 课程特色

特色一:基于工程造价计价过程,采取手工计算和应用软件计价两种手段,以招投标价款计算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六大教学模块,十二项工作任务的内容架构体系,实现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

特色二:长期以来,教师队伍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己任,为新疆工程造价行业造价咨询、职业培训、企业管理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已成为新疆工程造价行业具有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教学团队。

7.2 辐射带动

由于该课程建设成果成功推广至新疆其他职业院校的同类课程,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2015年3月,由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并主编,新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主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编,结合自治区建设工程技术发展,编写出版具有新疆特色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与软件应用》的教材,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并计划在2015年秋季推广应用至全疆。

8 结束语

自治区精品课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紧跟建筑产品价格市场化进程,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构建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用的“教、学、做、用”四位一体模式。实现了课程内容与造价员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对接。

2015年课程团队受自治区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委托,牵头与近10所职业院校合作,编写出版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系列教材。可以预计:该系列教材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引领工程造价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再提高,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将产生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854-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3]规范编制组.2013建设工程计价计量规范辅导[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6号.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2013.

[5]新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指导意见,新建总造字[2010]7号.

第2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特点课堂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相关软件实现对应的计量与计价方法,并形成对应的规范文本。因此其涉及较广泛的计量与计价理论、软件操作方法,是一门系统性、时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基于此笔者将根据《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总结教学实践的经验,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结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该课程课堂教学体系设置进行探讨。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时效性

《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是对前序计量与计价课程的一个有力补充与促进,课程更强调对于前序计量计价理论的一种实现。这必然要求学生具备前序课程的基础,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单纯强调计算机的操作,更应体现计算机操作与工程造价理论的结合。由于计量计价课程内容受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较大,相关规范修订、新规范颁布实施都会引起课程内容变动。因此,专业教师要随时关注工程造价领域的前沿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界相吻合,而不是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例如, 2003 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实施,改革了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引入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而教材一般只侧重介绍一种计价模式。而不会同时详尽的介绍定额和清单这两种计价模式,但到2008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现行的2008 版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更进一步讲后续清单规范的修订也在进行,这必然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授课对象调整或补充内容。基于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依据工程造价学科具有实效性的特点,紧跟相关规范及政策的调整,以期使所讲述内容贴近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

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的研究目的就是一种实现,而实现更体现为一种运用能力,必然决定了本课程所选择教学内容应更强调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突出其实践性,以期更符合该课程设置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梳理学生知识体系

由于本课程是建立在对于前序计量计价课程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实现,而计量及计价计算过程中,计算规则相对呆板,都是一些条文规定,即更强调术语的通用性。但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的特点,决定了实际工程千变万化,设计图纸多样化,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计算过程中对图纸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采用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对于同一个工程,可以采用的计算方法很多、计算先后顺序也可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方向性的指引,这不仅使学生对于前序课程的知识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梳理,同时也为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展开建立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这一基础的建立对于学生从本质上把握计算机软件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计算机软件并没有颠覆计量与计价理论只是对于计量与计价理论的一种实现,这一种观点的建立将使学生从本质上把握计量计价课程与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而这一基础的建立也将使教师的后续教学跟容易实现计量计价理论与计算机操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本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

3、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前文阐述可见《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讲授过程中应借助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是对于计量计价方法的一种实现,计量与计价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同时内容较抽象,讲授过程中要借助大量图形及案例进行辅助教学,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工程量计算规则时,需要大量实际工程中各类构件的设计图作为案例,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能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工程量计算。由此,加强案例教学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且有力的手段。

我专业现正采取这一方法,即课程的理论环节以一实际工程施工图为蓝本展开,运用广联达计量软件展示相关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清单计价专家软件按相关规范编制工程的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及投标报价。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借助软件的相关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对相对抽象的计量计价规则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4、增加实践教学数量与时间,适应课程特点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只能被动地按照既定的教材给学生上课,过多强调学科系统性。这与本课程特点略显冲突,不太能够适应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教学主线。

因此,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同时适当减少理论课课时数,在课程最后安排课程实训环节,避免了因为实际操作时间的不足,而影响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效果。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实训环节,以实际工程造价的编制为背景,任务驱动教学,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实践情境中,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通过运用相关软件编制一份完整的施工图预算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促进学生计量与计价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提高。这真正体现了计量计价理论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目的。

5、结语

综上, 《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体系的设置,即

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学情、专业、教学目标、学时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以案例教学为手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强化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从根本上实现计量计价理论与计算机操作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设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靓,王昕明.关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改实践分析.四川建筑,2010,30(5).

第3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两个参考、三层进阶、多方联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3JSJG450)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6-12

作者简介:张晓东,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19)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与管理。

一、课程体系的确立

(一)分析“造价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梳理行业协会对“造价员”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有一项重要职能,即对造价员的执业与职业资格进行考核与管理――编写考试大纲、组织考试、认定与注册实施管理。《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大纲》分为《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和《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工程)两个科目。第一科目《工程造价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有:(1)工程造价相关法规与制度;(2)建设项目管理;(3)建设工程合同管理;(4)工程造价的构成;(5)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和依据;(6)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7)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合同价款的确定;(8)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调整。第二科目《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工程)的考试大纲由各地方、各行业有关管理机构根据需要自行制定,送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备案。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组织编制了××工程考试大纲框架,其考核内容包括:(1)专业基础知识;(2)工程计量;(3)工程量清单的编制;(4)工程计价。

各省、直辖市根据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组织编制的大纲精神,也结合各地具体情况与实际编制了相应的考试大纲,都与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要求相吻合,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是一致的。

(二)适合就业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目标

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及对企业实践专家访谈活动,分析“造价员”的岗位,整理出“造价员”的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归纳出行动领域内容,将行动领域内容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在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与职业能力岗位对应的核心能力课程,以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核心课程。[1]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因此围绕一栋建筑物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是课程体系的目标。一栋建筑物的工程造价一般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土建与装饰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造价类核心课程,可按照“识图―施工―计量―计价”这一工作过程建构课程体系。

(三)基于工程过程建立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施工员与造价员岗位。为什么施工员成为造价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呢?因为熟悉施工流程及相关知识是从事造价工作的基础,而造价人员也多从施工员成长起来,基于此,从事工程造价工作多从施工员起步。其中,施工员的岗位工作就是按图施工,进行施工管理。造价员的工作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等,主要进行工程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与工程计价文件等工作。围绕这两个就业岗位,以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学习任务途径,可开发出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见表1)

(四)其他课程

在确定主要专业课程后,可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公共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与其他类型课程共同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基础素养。如将制图基础与CAD融合成建筑制图基础与CAD;在文化基础课程数学中补充概率统计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一些复杂性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问题;计算机课程中强化Excel知识的教学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等。

二、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体系开发完成后,在具体课程,尤其是核心课程建设上要进行精心设计。经过近年的探索与实践,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开发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层分析、三次转换、四级分解、多方参与等基本内容。

(一)一个中心

所谓“一个中心”,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为中心,以编制一栋建筑物的造价文件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为目标,结合市场现状与发展方向设置课程。第一,设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类课程。如一栋建筑物的单位工程涉及的内容有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等,因此核心课程中也要对应设置,进行训练。第二,设置《钢筋算量》课程。在工程造价工程量计算中,因为平法的实施,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在整个工程量的计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一般施工企业与造价咨询企业中都有专门人员进行钢筋算量工作。同时,因为需求量非常大,一部分造价人员常以个人名义进行钢筋算量工作,单独承接任务,这样工作能得到社会认可,也有不错的经济收益。加之钢筋算量确实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因此将以往放在土建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钢筋算量内容单独分离出来开设一门课程――钢筋算量。第三,对学生进行“图形算量”训练。工程量的计算是现在工程造价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如果说早期的工程造价软件解决了手工进行工料分析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的话,那么现在工程造价软件就是要解决工程量的计算电算化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很多工程造价软件企业已经或正在开发一些造价软件,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图形算量”训练,以便学生适应发展趋势。第四,开设《工程结算课程》。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不断发展,从早期的竣工结算审核已经发展到现在的跟踪审核(跟踪审计)。这要求造价工程人员不光要能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文件、投标报价文件,更要能编制工程结算文件,并能与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的协商工作。因此,要开设工程结算课程,对学生这方面能力进行训练。

这些课程均为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设置,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这个中心服务。同时,相应其他课程的开设也是为这个中心服务,课程教学中要体现为专业服务及职业技能服务的精神。当然,必须说明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解决什么能力培养问题。

(二)两层分析

把课程开发过程分为职业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两个层面。学习领域课程是第一层面,由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内容后再进行转换配置,因此在课程开发时首先进行职业工作分析,即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分析;教学分析是第二层面,以教师为主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论分析与加工,设计课程内容。

(三)三个转换

将一系列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或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

第一个转换:从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内容的转换。运用“能力递减法”,按照从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到低端简单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任务分析,并依据技术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逆向归纳,形成由复杂到简单的三个层次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递减法”突显归纳性特征:一是终结性(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关性(选择合适载体,合并关联程度高的工作内容);二是非重复性(归纳出与某典型工作任务有关联的部分,形成一个结构完整、任务不重复的工作)与同级性(所合并的任务应当处于同一个层级上);三是支撑性(分析能力群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基础,对完成终结性工作任务的能力具有支撑作用,上一级能力对下一级能力支撑,形成新的能力体系)。如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分为项目初步、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电气工程计量与计价、通风与空调工程计量与计价。其中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过程又分解成给排水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确定、给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给排水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等。

第二个转换:从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内容的转换。运用“能力递增法”,按照从低端简单的典型工作任务到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顺向分析,对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论加工。“能力递增法”突出成长性特征:一是职业性(学习领域间的排序符合职业成长规律),二是教育性(学习领域内部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穿插相关知识和技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三是连续性和递进性(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对象,进行递增培养,对知识的重构具有连续性,能力培养具有递进性)。如图1的《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

第三个转换: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运用“能力分担法”,划分学习领域的内容,构成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是课程设计的二级培养目标,分担一级目标中的能力。然后依此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予以实施。“能力分担法”能实现知识的重构,体现了学习的均衡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学习目标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情境为导向,按照这一思路开发的学习领域课程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四)四级分解

这四个层级分别是:由整个工作过程所构成的行为领域,它需要基本或导向性的知识,将工程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整个建筑物的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核心课程对应的单元是单位工程造价,再逐步分解到分步工程造价、分项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单元,不同层次所需的知识越来越细化。这样一种工作过程知识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框架,相应的理论知识分别与每个层次相互对应。这就清楚地显示出课程的每个部分与工作过程的对应性。工作过程框架下的课程内容将确保内容与生产体系的灵活性相适应,这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

第4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系统性、政策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工程项目多,规则多,具体项目的个别性与复杂性,现场条件的复杂性对项目计量与计价的影响,另有计价模式的不同,针对具体工程项目如何运用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难度较大。学生很清楚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核心地位,学习激情非常高,但由于该课程是以房屋建筑工程的构造、结构、施工工艺等专业知识为基础,与前续课程联系非常紧密,许多学生在前续课程的学习中就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导致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出现识图不足、工艺流程不清楚等问题,很多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吃力。因此,本门课程急需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1.存在的不足

(1)教材滞后、适用性差。目前, 适合于本课程的高职类教材比较多,但质量就参差不齐,并且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必须在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现行定额、现行工程造价政策指导下完成,且直接受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区域建筑市场价格信息影响。因此,单一的教材就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

(2)教学内容多,教学难度大。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在我国工程招标投标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我国现目前处于定额计价模式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双轨并存状态下,这就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内容体系设置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既要讲授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内容,又要讲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内容。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专业课教学学时数日益减少。因此如何使学生对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理论知识有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套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解计算规则后,再辅以案例进行练习,未能体现出整个项目完整的知识系统。因此,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本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种计量与计价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浓厚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

(4)实践教学差强人意。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的特点,即每个工程的设计图纸都是不同的,但由于课时限制,不能给学生以较多的实训时间,在实训环节往往仅能完成一套图纸的计量与计价,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接受较全面的训练,实训效果不尽人意。同时,目前的实践环节仍以校内专职教师指导为主,学生不能融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2.本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教学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造价员、预算员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统筹考虑前后续课程的衔接,通过对造价员、预算员执业能力的研究,分析出造价员、预算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和重构。在原有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本门课程由原有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两种计价模式的讲授,变为两门课程分别讲授,改革后,本门课程主要针对定额计价部分进行讲解,包括定额计价部分,形成定额原理、造价费用构成、分部分项工程项目计算规则等三大知识模块,删去不符合现行规范的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结合重庆市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贯彻新知识,新技术的原则。知识传授的深度以满足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需要为度,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突出应用性。

2.2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根据各知识模块特点,对不同模块分别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采用引导法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2.3实践教学

重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强调“做中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实训项目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环节中,形成相应的单项知识能力模块。采用真实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实践。 构建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对每个知识模块均以实际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划分课程单元,在划分的课程单元基础上再分割成教学项目来组织教学。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项目、任务、案例、分项工程),通过情境的教学、模拟练习、实训和操作等多种形式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为保证实训效果,作为教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根据该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注意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更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经常参与工程项日的实践话动,同时要不断学习该行业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实践教学环节也可从企业聘请从事造价的一线工作人员,将他们的现金理念和实操能力带入教学中,使实训环节不再流于形式。

2.4教材建设

由于本门课程具有区域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等,本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过程中,除利用原有的教材以外,还需要辅助地区性的工程造价定额、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造价政策等资料进行,如重庆市2008年建筑工程计价定额、重庆市2008年建设工程费用定额等。同时,为适应课程建设的需要,将自编教材,与主教材相配套的《典型施工图纸》、《实训指导书》等辅助教材,使教材配套齐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及时修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标准、实训大纲。建立并提供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条件,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系统,使教学图、文、声并茂,通过动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学生有融入工程实际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廖秀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1(10).

第5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与要求 实施建议

给排水工程造价综合实训课程属于给排水工程技术实训实习领域的技能训练课程,本课程属于给排水工程学生学完专业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基本训练和考查。本实训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工程设计,施工及定额预算等方面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造价理论的理解,熟悉预算定额,并学会使用,培养学生计量、计价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训练以工程制图、AutoCAD、水泵与水泵站、给排水管道工程、建筑给排水等课程为先导课程。下面笔者谈谈对给排水工程造价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给排水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基于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将实训练习分为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三个模块,加强学生设计计算、绘制市政管网施工图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综合实训,要求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三方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基本要求,能力目标是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能够熟悉《市政工程计价定额》《安装工程计价定额》手册的内容组成,熟练使用《市政工程计价定额》《安装工程计价定额》,熟练掌握给排水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熟练进行工程造价费用计算,熟练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熟练应用计价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与报价文件。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市政工程计价定额》《安装工程计价定额》,具备给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力,具备给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编制能力,具备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综合训练内容

给排水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内容分三个模块内容进行:

模块一 编制工程量清单

(1)列项,计算清单工程量

(2)编制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3)编制措施项目清单

(4)编制其他项目清单

(5)编制计日工表

(6)填写封面、须知、总说明

模块二 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

(1)计算清单项目综合单价

(2)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

(3)措施项目清单计价

(4)其他项目清单计价

(5)计算规费、税金,汇总工程造价

(6)填写投标报价表

模块三 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

在完成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编制实训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计价软件编制清单计价文件的教学。

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的编制工作量大,功效低,而且易出差错,因此,往往不能赶上生产的需要。随着工程计价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工程计价文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造价技术人员的岗位基本技能。

(1)应用工程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

(2)应用工程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

2.综合训练技能要求

将综合训练技能要求分为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三个模块内容,便于知识归纳。

模块一 编制工程量清单

要求学生具备识图与正确列出分部分项工程的能力;

具备熟练应用《安装工程计价定额》,正确计算安装工程清单工程量的能力;

具备熟练应用《市政工程计价定额》,正确计算市政工程清单工程量的能力;

具备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力;

具备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力。

模块二 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

教师通过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的编制,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投标报价策略计算工程造价的能力,具备应用《建设工程取费标准》取费的能力,具备计算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能力,具备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能力,具备措施项目清单计价的能力,具备其他项目清单计价的能力,具备规费、税金的计算能力,具备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文件的能力。

模块三 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

教师通过广联达工程造价软件的教学,使学生具备熟练操作工程造价软件的能力,具备应用工程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的能力,具备应用工程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能力。

四、实施建议

1.综合训练选题方法

本课程训练拟以“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课程设计为命题范围,选择其中一个单位工程。在下达课题后,教师应指出思考问题的合理程序,并按照分析,计划和成果整理三个阶段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计价文件—即包括工程量计算表、工程量清单、清单报价文件。所有实训内容均采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格式完成。

2.综合训练的辅导

指导教师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实训的节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练习中的关键问题,指导教师应做必要的讲解和提示,以保证综合训练的进行。

3.训练的考核及能力评价体系

(1)考核的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教学环节将分别练习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编制、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设计质量进行评判。

(2)成绩评定的方法

采用百分制阅卷,成绩不合格者做重修处理,重新考核。成绩从出勤、完成任务情况和作业成果质量两方面评定。

4.参考文献规范、标准

给排水工程造价综合实训以计量与计价教材为主,遵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根据《安装工程计价定额》《市政工程计价定额》《建设工程费用取费标准》,利用安装计价软件的标准化计算机机房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玲.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辽宁省建设厅.辽宁省建设工程计价定额 [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

[4]辽宁省建设厅.辽宁省建设工程取费标准 [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第6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说课 评课 课程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机制

课 题: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107303)研究成果。

随着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为此,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永恒课题。一个科学的高效的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机制是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根本。这些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抓说课,抓评课,创新了说课评课体系机制,把构建、实施新型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说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

说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简称为说专业,实际上就是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任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若干课程群科学组合而构成的,因此又常称为课程结构体系,简称为课程体系。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专业课程体系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际就是高等学校专业办学的一个基本系统。在高职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重点专业的建设就是紧紧抓住这个基本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怎样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呢?以前,高等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制定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下放给各个高校自行制定。我国新生的高职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一些高职院校开始职业课程开发。随后,出现了职业课程改革的浪潮。高职示范校建设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高职示范校建设单位,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学校借鉴了我国基础教育首创的“说课”机制。基础教育的“说课”,主要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说课”,一般是一节课或一次课的“说课”;其好处是将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教学智慧的叠加,逐步形成最优化的课程教学方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开展“说专业、评专业”的活动,即以说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引领专业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包括课程开发、设计、建设和实施等等。不但要求各个专业说出专业课程体系方案及其构建过程,而且要说出理论依据;说完以后进行点评、反馈、修改。通过多次的反复的“说专业、评专业”,最终形成了5个重点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设、数控技术、金融保险)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层层验收,获得了优秀的评价,并于201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二、说课程整体设计,评价课程实施方案的质量

一般来说,传统教学是不讲究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每学期开学,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填写一份教学日历表就可以开始上课了。现在为了确保每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要求每门课程的教师做好整体教学设计,并且通过说课进行课程评价。现代职业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理论指出,要符合课程开发构建课程标准,还要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以便促进和达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优化。整体教学设计是根据每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来进行的。

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主要包括基本设计方案和教学进程表两大部分。其中,基本设计方案包括:课程基本教学信息、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项目或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基本模式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表达和学业评价)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设计;学业评价反馈系统设计和课程资源设计等内容。课程教学进程表包括:项目或子项目(课程单元)标题;能力目标;认知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业评价;学时分配等内容。根据目前高职生的学情和学习风格,教学过程设计还特别强调“理实一体化”、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

说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主要是说上述这些内涵和如何设计的,还要有根据地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也就是说,要具有高职课程理论以及课程设计理论的依据,同时还要工学结合,将有关专业理论与专业岗位实践融合起来。

专家、同行、研究人员、管理人员等都可以参与说课点评或评价。目的是提高课程整体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三、说单元课教学设计,评价教师执教能力和素质

单元课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从单元课教学质量可以看出教师具体教学设计的思维能力和实施能力,看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及其修养修炼,看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和教学理论水平。目前国内外教学设计论著实际上涉及的主要是单元课教学设计。

单元课教学设计的内涵,也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单元课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单元课教学方案设计包括:单元名称、课时/ min、上课班级、上课地点、学习目标(能力和知识等)、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等)、教学模式与策略(模式、方法、手段和评价等)、课外作业、课程资源、教学反思等内容。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min等内容。

教师说课结束后,由专家、同行、研究人员等组成的专家团队要对教师的说课进行细致的点评或评价。专家团队还会到教学现场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最后,专家团队还要对教师的单元课教授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

四、构建说课评课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说课可以在课前进行(设计性说课),也可以课后进行(反思性说课),形式灵活。说课是教研活动的有效方式。说课这种形式很贴近课堂讲课,它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组织、监控能力。由此对教师的授课评价也就可以参考说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过长期教学质量跟踪和教学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索,摸索出一条说课评课机制,不但确保全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而且培养出一批批青年教师,提升了他们职业教育的执教能力。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创新“说课评课”体系机制,构建了新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证明,“说课评课”体系机制是构建可靠的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可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促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说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兴良,马爱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说课论[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第7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要求、产品设计专业的行业现状以及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并结合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的要求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了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的要素和原则,提出了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多元化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的基本评价原则。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

一、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不断地发展和前进,高校办学也不断地向着专业化、细分化、市场化进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环境生态圈正在逐步地进化着,教育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也成为了高等教育办学思考的主要研究的方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把握时代的机遇,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益于高校知名度的提升。应用型大学是最近几年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提出的新的概念,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应用型大学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新时代下对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型的办学模式,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大学重点应体现在“应用”上,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具有专业技术及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的人才。应用型大学的构建要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结构等方面都要重新进行架构,以探索出一条更为适合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道路。

二、产品设计专业是在国家进行高校学科和专业调整之后区别于工业设计的专业设置,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设立有产品设计专业的院校达500余所之多。而在这些院校中,应用型大学占有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产品设计作为艺术学一级学科的一个专业细分,是适应时展和社会需要的专业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产品设计作为一个设计类别,是随着西方工业化进程开始而发展起来的,并伴随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地壮大。我国的工业基础虽然相较于西方而言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推进了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可以预见到高端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然而要想突破“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个发展模式,设计在这一环节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设计是创造力的表达,是将制造业由低端推向高端的关键步骤。产品设计专业就是针对这一行业链所提供服务的专业,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更是要致力于推进中国制造的发展。从目前我国制造业的行业现状来看,很多制造业企业正在处于转型阶段,对产品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具有设计操作能力和设计理论基础的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扩大。而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就是要培养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都具备的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应用型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更是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设计人才。作为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更加重视,在课程结构设置,师资结构配比上都需要进行调整。相较于研究型大学,实践类课程在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所重视的程度要更高。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理论课模块以及具有实践性质的专业课程都是构成产品设计专业培养计划的基本要素。而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专业实践课程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实践课通常包括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训练内容,典型的专业实践课包括项目化设计的课程,设计专题类课程等需要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课程。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依据真实的项目案例进行训练,以模仿在处理真实设计项目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产品设计实践类课程有着明显区别于产品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特点,设计实践类课程往往都是设置在较高的年级才进行学习,这类课程学习的基础是必须要在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设计技能、表现能力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实践课程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对于设计技能和设计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之一。设计实践类课程需要学生将之前分解学习的设计知识和技能进行很好地融合和消化,进而综合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够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根据在实践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反思和记录,再次带入到新的理论学习中。因此,可以看出实践类课程也是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实践类课程的特殊性其考核的形式、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标准也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课程,考核的形式受到实际项目情况的影响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考核的内容往往也是与实际操作相关的内容,就其考核标准而言也较难具备同一性。然而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实践类课程的特殊性质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是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完善对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评价。评价体系的建立也能够促进实践类课程的改革和完善,同时对于实践类课程而言,评价体系也是值得重点研究的内容。评价体系必须要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并能够解决在实践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种评价体系要从实际教学中得来,再作用于实际教学中去。因此具有实际意义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地应用于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类课程。

三、针对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来说其评价体系是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而产品设计专业的评价体系本身就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评价体系地建立更是应该符合客观事实,符合专业要求,与人才培养的规律相契合。一个合理的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对于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多元化原则。产品设计专业的自身专业特点就有培养方式多元化特点,而产品设计实践类课程的训练模式教学模式并非是单一的,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不应该也不能够用一种方式对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针对实践教学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体系可以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在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后再进行评价,在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影响因子所占的比重,合理建立评价体系。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不应该从单一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难易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实践类课程的评价更应该是一种能力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更需要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因此单一是评价体系是无法适应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评价要求,这需要尽可能地将每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都列入评价体系中,并且这种评价结果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结果。第二,科学性原则。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对课程质量的把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合理的、健全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学的提高和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的方式多种多样,而针对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来说,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的专业特色、师资的结构比例等方面进行考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并能够适用于评价体系。应用型大学的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研究型大学,而产品设计专业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不能够适用于其他专业的评价体系,同时作为一门实践类的课程的评价体系也与理论课等其他类型的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作为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评价体系更要本着科学性的原则而建立,要符合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实际情况与理论实践相结合。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指导产品设计专业向着良好趋势发展的前提,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了定量分析或者是定性分析的方式其评价基础必须能够做到客观科学,只有具有科学性的评价体系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前进和发展。第三,可行性原则。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符合应用型大学的基本属性,并且应该符合其办学层次,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考虑到其可行性和应用性,而这种可行性就建立在高校课程设置,学科特色,学生基础等几个方面,建立一个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才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评价体系。研究型大学的评价体系是不能够直接应用于应用型大学的,因此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评价体系不能够照搬照抄,应建立一套适用于本学校本专业的评价体系。一个具有可行性的评价体系必然是一个在逻辑上具有合理性的评价体系,并且选取的评价要素应易于获取,具有实际意义。具有可行性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才能够真正促进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才能评价实践教学,因此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应该不断完善,不断探寻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依然处于转型阶段,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中,高校应不断地探索和发掘一条适用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路线。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应用型大学更是应该抓住时展的浪潮,寻求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而产品设计专业应该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类课程更应该成为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色,完善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完善专业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有理论基础、有实践技能的产品设计人才,为服务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因此,为了适应我国高校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应成为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培恩,倪启东,张晓洪.产品设计类专业设计作业评价的策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10).

[2]刘烈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探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

第8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 课程改革 核心课程 探索

0 引言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后期。课程本身知识涉及面广泛,涵盖信息量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懂得一定的施工技术工艺,具备平法识图能力。课程对于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但计算难度并不大,基本就是反复的+、-、×、÷。但课程每一个知识点都贯穿了这样的计算,就导致课程中繁复的+、-、×、÷的出现。这样会给学生造成课程计算量很大,甚至形成课程难度很大的假象。针对课程的这一特点,在课程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其细心、耐心,以形成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1 可行的课程目标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考虑学生就业的核心能力,本课程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施工技能认识,要求学生掌握房屋建筑和装饰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基本的计价原理,形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技能,达到准确计算建筑工程量,并形成规范报价书。为学生将来毕业从事造价员岗位及日后考取造价师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体达到的目标如下:

1.1 能力目标 ①能进行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②能进行房屋建筑土建工程量的计算;③能进行房屋建筑装饰工程量的计算;④能进行建筑措施项目工程量的计算;⑤能进行建筑工程清单组价;⑥能利用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进行工程量计算;⑦能利用广联达计价软件进行标书编制。

1.2 知识目标 ①掌握房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②掌握房屋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③掌握房屋砌筑工程量计算规则;④掌握房屋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⑤掌握房屋屋面防水、防腐、保温隔热工程量计算规则;⑥掌握房屋楼地面、墙柱面和天棚等装饰工程量的计算规则;⑦掌握建筑工程措施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原理;⑧掌握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组成原理;⑨掌握广联达土建算量、钢筋算量和计价软件基本操作原理。

1.3 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计算、准确计算的习惯;②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有责任心;③严谨求实、耐心细心,树立个人自信心。

2 可实施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思路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和准确计算为导向,强调实用型和能力化,贯彻“四化”教学。即课程内容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任务化、任务内容过程化。

2.1 课程内容模块化:结合课程目标,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以下四大模块,并合理分配模块学时。并结合课程目标,给课程设定一个贯穿项目《广联达培训楼工程清单工程量计算》。此贯穿项目为2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做法涵盖各种常见构件及装饰装修做法,能够较好的锻炼学生的识图认知能力,有助于对常见施工工艺技术的熟悉,整栋楼所涉及的工程量计算难度适中,能够较好的帮助课程目标的实现,以达到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目标。

2.2 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任务化:根据课程能力目标,制定各能力训练项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引导型教学理念,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来展开教学。针对每一个能力训练项目,结合贯穿项目制定合理的任务,并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小案例作为平行项目,促进任务的完成,确保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成。

2.3 任务内容过程化:在整个项目各项驱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强调注重过程的理念。在过程中教与学,并在过程中考核与进步。这样就需要激活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任务的实施中来,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拟定课程前期任务的执行按以下四步走:教师安排任务-学生执行任务-教师学生总结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到课程后期,学生适应教学模式,并对课程内容熟悉有所掌握后,第一步将教师安排任务转换为学生计划任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结合以过程为实施任务环节的核心思想,制定以过程考核为主的最终考核模式。

3 适宜的教学方法

根据制定的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设计,为达到激活教学过程的目的,需要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改革的实现。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第一次课设计 在整个课程的实施中,第一步就是要注重课程的第一次课设计。第一次课旨在建立学生对本课程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尊重又是促发兴趣最好的催化剂。在第一次课上,引导学生对本课程有正确的认识,并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才是决定在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

3.2 适宜的教学方法 引入行动引导型教学理念的同时,作为老师自身要有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来推进教学改革。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策划者,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既是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又是教学的评估者和激励者。要应用教学方法就必须要了解、知道和熟悉各种教学方法。教法改革必须从高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其心理、人格发展的规律,据此寻找其“最近发展区”,选择与其发展成熟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活其心理图式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之架设通往新知、形成技能的桥梁。

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分组讨论法到个人独立解决问题,从课程理论呈现到走出课堂,现场实际参观解决细节难点,从脚手架搭设法(为学习任务按照难度等级由低到高设计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向解决问题的方案)到传递问题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任务执行,从角色扮演法到创意辩论法引起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进行反思引导学生走向更深层次的技能追求。

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不以学生为试验品,谨记教学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生必备的功课,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探讨。无论何种方法,旨在引导学生走入中心地位,真正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得以达成。

参考文献:

[1]李亮亮.基础课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宫广娟,常莲.民建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第9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视频;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59-02

翻转课堂是指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上课前自行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师生一起完成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1,2]。2011年,Salman khan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对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3,4]。微课“短、小、精、趣”的这种制作视频的理念,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设计也对翻转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工程估价》课程特点

《工程估价》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研究建筑工程造价问题的一门技术应用课程,是进行造价管理的基础,在培养学生造价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此之外,本门课程还具有以下特点:(1)造价计算准确的前提是看懂图纸,了解施工方案,这需要一些前修课程作为辅助,如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等。(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虽然清单规范全国是统一的,但是定额还是具有地域性的,各地区不尽相同。(3)讲解计算规则时需要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否则空洞、宽泛,讲课没有实际性意义。(4)计算难度虽然不大,但是很繁琐,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5)计算规则条目繁多,不可能一一讲解,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规则进行讲授。

二、《工程估价》微课内容设计与制作

1.内容设计。微课内容设计的重点在于知识点的划分,将原本整体化的知识,用一个一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时的设计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习惯,同时满足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对完整性。《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针对不同内容的特点,知识点可做如下划分:第一类,定额原理与应用,属于基础知识范畴,知识点可分为定额概述、定额分类、定额测定方法、定额应用四部分,其中定额应用只需学习典型的定额查找与换算方法,更多的实际应用将在第三类计价部分得以进一步学习。第二类,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属于基础计算部分,为计算各种经济指标提供数据基础,知识点可分为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与计算规则、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这部分知识必须结合图纸进行深入学习,要求学生对计算规则有更深的理解力。第三类,工程计量与计价,属于主要计算部分,是课程的重点部分,可以按清单、定额顺序或施工顺序划分知识点,对于初学者,我们选择按清单、定额顺序进行知识点划分。将每一个分部工程作为一个总知识点,每一个总知识点中均包含清单规则的工程量计算、定额规则的工程量计算、综合单价的计算三个分知识点。

2.视频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与普通上课的备课内容不同,通常备课我们只需要设计好课堂环节,做好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计划,而微课需要进行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三个步骤的准备。微课的特征在于每一个视频要控制在10分钟之内,在这个时间限制内,把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讲透彻需要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在录制视频之前,不仅仅是备课,而是要像拍摄电视剧一样,进行脚本的撰写,合理安排每分钟所讲解的内容。视频拍摄,目前的方式有很多种,简单的说有录屏式、摄像式、动画式、手写板式等,各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在进行视频拍摄时,如果能够做到视频风格多样化,会更加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目前,最常用也是最容易做到的是录屏式,录屏式通常使用的软件有Camtasia Studio、超级录屏、Screen VCR等。其中,Camtasia Studio件,录制画质清晰,在你可能要输入文字或触发事件的地方,它会自动放大该地区的画面,这样可以清晰的看到你输入的文字或动作,使学习者更容易捕捉到重点。视频拍摄完成后,为了使学习者有更好的观感和理解,还需要进行后期制作,比如增加字幕、背景音乐、动画等,使学习者进行微课学习时,能够有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讲授的感受,不仅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讲解内容更加充分地展示在视频中,让学生在反复的观看中抓住重点。

三、《工程估价》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与常规的课堂教学不同,课堂时间更多的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更要合理安排好课堂活动与课前、课后的学习任务。课前、课后主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与考核,课堂上则进行答疑、测试、成果展示、互评、点评、讨论等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所对应的课堂活动与课前课后任务也就有所不同。第一类,定额原理与应用,此部分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微课学习掌握主要内容,课堂上则不再讲解,进行答疑后直接测试,课后再通过封闭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类,建筑面积计算规范,需要学生对具体规则能灵活应用,课前仍通过微课学习基本规则,完成开放式作业,课堂上则进行成果展示,开展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课后再完善开放式作业。第三类,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很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除了微课学习外,课前课后增加实践性作业,即依据实际工程图纸进行计量与计价,并由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上小组间进行对量、对价,协商讨论,修正后得到最后成果。

《工程估价》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量清单和进行投标报价的能力,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课时偏少的状况,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而且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反复的观看微课视频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即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关中客.颠倒教室究竟颠倒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5):19.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0-66.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