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年度财务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第1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19××年度,我局所属企业在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全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形势下,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搞活经济强化管理为重点,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深入挖潜,调整经营结构,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努力开拓,奋力竞争。销售收入实现×××万元,比去年增加30%以上,并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主要财务情况分析

1.销售收入情况

通过强化竞争意识,调整经营结构,增设经营网点,扩大销售范围,促进了销售收入的提高。如南一百货商店销售收入比去年增加296.4万元;古都五交公司比上年增加396.2万元。

2.费用水平情况 从变化因素看,主要是由于政策因素影响:①调整了“三资”、“一金”比例,使费用绝对值增加了12.8万元;②调整了房屋租赁价格,使费用增加了50.2万元;③企业普调工资,使费用相对增加80.9万元。扣除这三种因素影响,本期费用绝对额为905.6万元,比上年相对减少10.2万元。费用水平为6.7%,比上年下降0.4%。

3.资金运用情况

年末,全部资金占用额为×××万元,比上年增加28.7%。其中:商业资金占用额×××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55%,比上年下降6.87%。结算资金占用额为×××万元,占31.8%,比上年上升了8.65%。其中:应收货款和其他应收款比上年增加548.1万元。从资金占用情况分析,各项资金占用比例严重不合理,应继续加强“三角债”的清理工作。

4.利润情况

企业利润比上年增加×××万元,主要因素是: (2)减少因素:①由于费用水平比上年提高0.82%,使利润减少105.6万元;②由于税率比上年上浮0.04%,使利润少实现5万元;③由于财产损失比上年多16.8万元,使利润减少16.8万元。以上两种因素相抵,本年度利润额多实现×××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资金占用增长过快,结算资金占用比重较大,比例失调。特别是其他应收款和销货应收款大幅度上升,如不及时清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议各企业领导要引起重视,应收款较多的单位,要领导带头,抽出专人,成立清收小组,积极回收。也可将奖金、工资同回收贷款挂钩,调动回收人员积极性。同时,要求企业经理要严格控制赊销商品管理,严防新的三角债产生。

2.经营性亏损单位有增无减,亏损额不断增加。全局企业未弥补亏损额高达×××万元,比同期大幅度上升。建议各企业领导要加强对亏损企业的整顿、管理,做好扭亏转盈工作。

3.各企业程度不同地存在潜亏行为。全局待摊费用高达×××万元,待处理流动资金损失为×××万元。建议各企业领导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该处理的处理,该核销的核销,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第2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一、制定《财务报告指引》的相关依据

(一)《会计法》是制定《财务报告指引》的根本依据 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涉及到财务报告的条款多达十二处,是规范财务报告的基石。主要条款归纳如下:第一章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是《会计法》制定的基本目的,也是对财务报告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各种财务报告规范的根本宗旨,《财务报告指引》也不例外;强调会计报表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或准则的规定,不得报送虚假的会计报表;明确会计报表应由单位领导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并由总会计师签名或者盖章。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编报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经注册会计师签字。这一条款既是一种会计手续,更是一种各级责任人作出的法律承诺;明确了法律责任,单位领导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或者利用虚假的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要追究责任和承担刑事责任;突出强调了会计责任的最终主体――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这些条款在《财务报告指引》中又进一步得以强调和巩固。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制定《财务报告指引》的重要依据 2000年国务院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对《会计法》有关财务报告的具体化,也是我国会计领域改革以来,第一个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公司)全面的、系统性的关于财务报告的法规性文件。它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对外提供、法律责任等重要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详细的规定,并重申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且对会计要素做出了大幅度的修订,在更深层次上确保了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真实、完整。《财务报告指引》的第二章、第三章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保持着高度一致。

(三)企业会计准则是《财务报告指引》执行的具体依据 2006年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其中基本准则在第四条规定了财务报告的目标,第十章单独规定了财务报告,具体准则中都规定了披露要求(时间、范围、空间、内容等)。这些披露要求与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金融工具列报、每股收益等报告类准则,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报告体系。这些准则从技术层面保证了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是贯彻《财务报告指引》的重要手段。

(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制定《财务报告指引》的直接依据 2008年五部门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明确了内部控制的概念、主体、目标、应当遵循的原则,确立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和基本理念,勾勒出我国未来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框架,统驭和指导着各应用指引。

二、《财务报告指引》和《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的比较

(一)整体结构比较 《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共分为五章,分别为总则、岗位分工与职责安排、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财务报告编制及其控制、财务报告的报送与披露及其控制,共二十六条,主要是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报送与披露进行规范;《财务报告指引》正式稿共分为四章,分别为总则、财务报告的编制、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共二十条,增加了对财务报告分析利用的内容,按财务报告的业务流程进行组织。顺序合理,层次清楚。两者相比,《财务报告指引》对每一章的标题都进行了精简,大幅度删减描述性文字和合并同类问题,由原来的二十六条减少到二十条,将第二章“岗位分工与职责安排”全部删掉;将第三章“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和第四章“财务报告编制及其控制”合并为正式稿的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字数由原来的2966个字数减少到1882个字,减少了1084个字,减少了37%。

(二)制定目的比较 征求意见稿指出其制定目的是“为了指导企业规范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防范企业不当编制与披露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的重大影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财务报告指引》修改为“为了规范企业财务报告,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与征求意见稿35个字相比,正式稿仅用17个字就概括出了指引的目的,更简练;用“财务报告”代替“会计信息”,明确了《财务报告指引》规范的范围的仅仅是财务报告,不包括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其他会计信息,避免夸大《财务报告指引》的作用。

(三)制定依据比较 征求意见稿指出制定依据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强调了《基本规范》,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依据,如《会计法》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财务报告指引》则不仅强调制定的直接依据是《基本规范》,而且明确制定的根本依据是《会计法》,凸显《会计法》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四)财务风险比较 征求意见稿在第三条用216个字指出了财务报告可能存在的五种风险,对风险的表述没有进行归类总结,而是简单罗列,“损失”的字眼出现在三种风险中,而且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交叉、重叠部分;《财务报告指引》则把五种风险合并提炼为三种,并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第一个步骤是编制阶段,产生的原因是“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的风险是“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第二个步骤是对外提供阶段,产生的原因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的风险是“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第三个步骤是分析利用阶段,产生的原因的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导致的风险是“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财务报告指引》对三种风险的概括不仅精炼,而且层次清晰,便于理解、记忆和执行。

(五)财务报告进行控制主体的比较 征求意见稿涉及到的控制主体比较广泛和全面,包括:董事会(包括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各级高级管理人员(如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和各级部门,延续了《基本规范》的理念――全体员工都是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体,对各控制主体的具体责任规定如下:(1)企业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和《基本规范》的表述保持一致。(2)审计委员会应当审议对会计报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或事项,审议涉及变更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的事项,审议审计报告,评价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情况,提出下一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意见。(3)强调财会部门的责任,财会部门是财务报告编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包括:收集并汇总有关会计信息;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包括编制方法、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及报告的时间要求等);编制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报告等。(4)企业内部参与财务报告编制的各部门应当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编制财务报告所需的信息,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5)企业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要对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进行核准后签发至各参与编制部门,要对财务报告签名并盖章。

《财务报告指引》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删减:第一,把“企业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修改为“企业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和《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协调一致。第二,删除了企业财会部门、参与财务报告编制的各部门和审计委员会的责任条款,删除带来的优点是保证了《财务报告指引》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层次的清晰性,但却牺牲了内容的不完整和控制主体责任的缺失。第三,增加了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的职责范围,不仅负责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还要参加财务报告分析会议,在财务分析和利用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六)删除部分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工作 征求意见稿在第十一条提出“企业财会部门应当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明确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年度财务报告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及报告的时间要求等。”在第十三条提出“企业要对交易或事项所属的会计期间实施有效控制。”这些准备工作都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息息相关,会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质量,但《财务报告指引》将其全部删除。

(七)新增三种基本报表以及附注的编制方法 《财务报告指引》与其征求意见稿相比,区别之一是根据《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具体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比较详细具体的规范,增强了《财务报告指引》的可操作性。

(八)新增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财务报告指引》与其征求意见稿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把财务报告分析纳入法规的范畴,表明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意识到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识别风险,从而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控制。指引在第四章详尽介绍了从四个方面做起,保证财务报告的有效利用:(1)企业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然后在制度上做出保证――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把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一次把财务分析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2)采用财务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营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的对象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具体采用的分析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3)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分析不流于形式,要求把财务分析形成书面的分析报告,并且构成企业内部报告的组成部分;(4)为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要求分析报告的结果要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为企业进行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

三、《财务报告指引》有待商榷之处

(一)制定指引的依据不完整 《财务报告指引》在第一条指出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但遗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它是由国务院的专门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的条例,在会计法规体系中法律效力仅次于《会计法》,对《财务报告指引》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建议指引要明文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二)部分重要条款缺失 为了编制财务报告,必须进行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财务报告指引》的第二章指出准备工作包括要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资产清查、减值测试和债权债务核实等,但缺少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财会部门首先应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明确财务报告编制方法、编制程序、职责分工、编报时间安排等相关内容,这是整个财务报告工作开启的第一步。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目前财政部会计司的《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夯实企业发展基础》一文中,已经把这一步骤进行了补充和阐述。

(三)部分条款的规定不够详细 《财务报告指引》属于应用性指引,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实际指导作用,但部分条款规定过于简练,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如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但如何具体利用、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充分利用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如何防范等,条款中都没有涉及,这就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目前在财政部会计司的《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文件中,提出为了防范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特有风险,要做好六项工作,但仍未解决全部问题,而且以解读的身份出现,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性。对策有二:一是明确规定防范措施,列举充分利用的衡量标准,但结果会带来《财务报告指引》字数的膨胀以及与其他法规的交叉重复;二是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陆续出台相应的解释公告,对《财务报告指引》中有关问题进行具体规范,以推进指引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一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08]7号。

[2]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2010年。

第3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财务报告应用指引; 财务报告分析; 基本规范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7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和1项评价指引、1项审计指引构成,应用指引在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在应用指引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以下简称《财务报告指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其进行解读。

一、《财务报告指引》的重要意义

(一)是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证

《基本规范》定位了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其中之一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纵观财务控制的整个发展历史,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主要目标。企业财务报告是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财务报告最重要的是能够真实、完整、不偏不倚地披露企业的经营成果,给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展现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报告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乃至其他信息需求部门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而《财务报告指引》对财务报告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控制做出了全面的、具体的规范,是对财务报告的全过程的控制,是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配套措施。

(二)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的重要举措

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只是提出要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而《财务报告指引》弥补了其缺陷,对财务报告从编制、对外提供以及分析利用做出了详细规范。例如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在编制环节真实可靠,提出了财务报告编制重点关注的内容是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要进行的准备工作――资产清查、减值测试和债权债务核对;财务报告编制的依据是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最终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附注时应注意的问题;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应注意的问题;企业编制报告时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见,《财务报告指引》为会计人员真实地、完整地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是对《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重要补充

2000年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对《会计法》有关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化,它主要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对外提供以及法律责任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更深层次上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遗憾的是,没有对财务报告如何分析利用做出明确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报告的使用范围,降低了财务报告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使用效率。《财务报告指引》最后一部分,从第十六条到第二十条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告分析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财务报告指引》的突出特点

(一)层次清楚

指引共四章,二十条。第一章是总则,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主要提供了四个方面的信息:制定指引的目的、依据;指引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的概念;财务报告在三个环节可能存在的三种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要求和财务报告工作的负责人。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是围绕财务报告三个环节的风险采用的具体控制措施展开阐述。可见整个指引结构一目了然,便于学习和掌握。

(二)语言简练准确

与其征求意见稿相比,大幅度删减描述性文字和合并同类问题,由原来的二十六条减少到二十条,将第二章“岗位分工与职责安排”全部删掉;字数由原来的2 966个字减少到1 882个字,减少了1 084个字,减少了37%。以指引第一条为例,征求意见稿中总共89个字,指出指引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企业规范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防范企业不当编制与披露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共55个字,制定的依据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而正式稿只有61个字,仅用17个字就概括出了本指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报告,保证报告的真实、完整”,制定的依据除了基本规范还增加了《会计法》,比征求意见稿更全面、更具体。再如各章的标题,征求意见稿的第二章“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和第三章“财务报告编制及其控制”,在正式稿中合并为一章,而且标题仅7个字“财务报告的编制”,文字非常精炼。

(三)延续了《基本规范》的理念,明确和细化了各控制主体的职责

基本规范所界定的内部控制主体有四层:一是董事会,二是监事会,三是经理层,四是全体员工。董事会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直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负责,尤其是企业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承担重要责任;全体员工在实现内部控制中承担相应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财务报告指引》细化和明确规定了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主体,一是有关财务报告的具体工作(如编制、对外提供、分析利用)由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组织领导,具体表现为: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要对财务报告签名并盖章;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要参加财务报告分析会议,并且在财务分析和利用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二是企业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四)简练概括出财务报告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

和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稿更注重风险管理,因此增加了第三条,指出财务报告的风险存在于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编制阶段,产生的原因是“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的风险是“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第二个环节是对外提供阶段,产生的原因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的风险是“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第三个环节是分析利用阶段,产生的原因是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导致的风险是“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五)详尽指导了企业应如何实施财务报告分析

《财务报告指引》第一次把财务报告分析纳入法规的范畴,表明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意识到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识别风险,从而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控制。指引在第四章详尽介绍了从以下环节做起,保证财务报告的有效利用:一是企业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为了保证分析的效果,提出要把分析制度化――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从而把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是报告的分析方法是充分利用财务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营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三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分析不流于形式,强调把财务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分析报告,并且构成企业内部报告的组成部分。四是为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要求分析报告的结果要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指导各级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

(六)强调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新会计准则制度之间的关系

《财务报告指引》总共二十条,但其中竟有四条强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要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具体如下:总则第四条提出“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第二章第六条提出“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报告”;第十条提出“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编制附注”;第十三条提出“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报告。”由此可见,《财务报告指引》尤其强调企业要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尤其是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离不开新会计准则制度的基础性作用,从源头上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

(七)风险的控制措施切实可行,注重细节

为了避免财务报告在对外提供环节出现风险,指引规定了具体措施:一是强调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二是明确财务报告的编制完成后要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并要求有关人员(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三是财务报告如果需要进行审计,审计报告要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四是财务报告要妥善保管。

三、《财务报告指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制定指引的依据不完整

第一条指出“为了规范企业报告,保证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它明确了指定本指引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但遗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它是由国务院的专门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的条例,在会计法规体系中法律效力仅次于《会计法》,对《财务报告指引》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建议指引要明文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二)部分条款的规定不够详细、具体

《财务报告指引》属于应用性指引,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实际指导作用,而不是停留在书面上,但部分条款规定过于简练,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如第十三条规定企业要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及时性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企业怎么满足此要求,向谁提供财务报告,从条款中都无法找到答案,这就失去了指导的作用。对策有三个:一是明确规定及时性的时间要求以及向谁提供财务报告,但结果会带来《财务报告指引》字数的膨胀以及与其他法规的交叉重复;二是借鉴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增加条款“特殊行业公司财务报告除需遵守本指引外,还需遵循该行业财务报告的特别规定”;三是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陆续出台相应的解释公告,以推进指引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

第4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中期财务报告; 会计盈余信息含量; 披露频率; 年度财务报告

一、引言

1993年,我国对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进行了规范。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又对季度报告提出要求。因此,从2001年起中期财务报告的披露就进入了较为规范的时期,但是各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2001年以前中期财务报告披露的情况很不理想,到了2001年中期报告披露的情况各个公司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说尚有多家上市公司未披露中报信息。2002年及以后,上市公司基本全部披露了季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李翔、赵劼、袁军,2007)。为什么监管部门慢慢开始重视中期财务报告?这是因为“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而言扮演着关键角色”(Healy和Palepu,2001)。通过信息披露,可以减少委托理论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年度财务报告的披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公司信息的需求,这就需要中期财务报告对年度报告进行补充,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连续、及时、全面的会计信息,改善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进而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帮助。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

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即股票价格对会计盈余信息反应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在有效市场下,如果会计信息是具有信息含量的,那么股票价格将会在信息公布时迅速作出调整。Ball和Brown(1968)采用实证方法从市场反应的角度发现会计盈余数字具有信息含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那么,中期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有用吗?Foster(1977)通过季度盈余预测模型,研究季度盈余的信息含量。他发现在季度盈余公布前(包括盈余公告日)的60个交易日内,未预期季度盈余与累计超额报酬率显著相关,即中期财务报告的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

关于资本市场有效性和会计披露信息含量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也已进行过很多卓有成效的探讨(吴世农,1996;沈艺峰,1996;赵宇龙,1998;赵宇龙、王志台,1999等)。郭菁(2003)以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1999—2001年的半年报为样本,分析研究了中期报告盈余的信息含量,发现半年度每股盈余披露具有信息含量。赵伟、王中洁和张润(2004)研究发现,中期财务报告盈余数据的披露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薛祖云和吴东辉(2004)通过研究2002年首季季报的披露,发现季度盈余信息是影响股票定价的因素之一。栗煜霞、李宏贵(2004)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季度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得出季度盈余披露具有显著的价格效应的结论。

三、中期财务报告披露的频率

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提高中期财务报告披露频率能否增加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Yee和Tippett(2004)认为中期报告的披露频率直接影响盈余信息在股价中的反应速度。其披露频率越高,就越能及时提供连续的信息。不仅如此,高频率的中期报告也能够增加价格的信息含量,降低披露日股票价格的波动和交易量,并提高市场的流动性。Butler、Kraft和Weiss(2007)通过增加不同性质的报告频率,发现公司自愿增加报告频率时会计信息在股价中的反应速度会提高。

四、中期财务报告披露的影响效应

一般来说,信息披露制度应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一方面,政府的惩戒机制迫使上市公司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动力机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增加中期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因此,提高中期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迫在眉睫。但是,作为年度报告的补充,中期财务报告披露频率的增加会给公司成本以及年度报告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及时并有效披露的中期财务报告又对信息使用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一)对成本的影响

显而易见,盈利预测信息、社会责任信息以及公司背景信息等相关信息的披露都要求企业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增加中期财务报告的披露频率会增加企业的报告成本。Gigler和Hemmer(1998)的研究表明,如果强制要求报告次数越多,那么越会增加相应的报告成本。Yee(2004)对中期财务报告的披露进行了研究,利用多期凯尔框架研究中期财务报告的频率,结果该模型表明更多的金融分析师报告可能是社会上的资源浪费。

然而,Smith和Warner(1979)认为,债权人认为盈余及时性有利于提升债务契约的效率,限制上市公司对股东的股利支付,保持净资产的最低额以支付发行在外的债务,进而降低债务的成本。Bhushan(1989a,1989b)、Lang和Lundholm(1993)发现,频繁的中期财务报告披露可以提高分析师的预测能力和股票推荐能力,进而减少分析过程中的成本。Skinner(1994)认为公司会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以降低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避免承担巨额诉讼成本的可能性。汪炜和蒋高峰(2004)以临时公告和季度报告的数量作为替代变量衡量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得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的结论。

(二)对年度财务报告的影响

Ball和Brown(1968)的研究发现,年报并不是及时的信息来源,85%~90%的信息是通过中报或其他渠道传递到市场。IASC秘书长Bryan Carsberg先生也指出:“多项研究表明,中期财务报告构成了年度报告的补充,它使得对会计盈余和股价的预测更为准确。”

鉴于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内容上较大的相关性,可以看出中报实际上是年报中重要信息更高频率的披露表现。从理论上说,高频率的信息披露可以减少强制性信息披露所包含的信息含量,弱化披露效应(Yee、Tippett, 2004)。Manegold和McNichols(1983)通过考察34家公司公布季度盈余之后年度盈余的信息含量是否降低来研究季度盈余的信息含量,得出结论:引进季度报告后,年度盈余公布的相对信息含量有所降低。Shores(1990)的研究表明,第四季度盈余公告或是年度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与中期报告的信息水平负相关。而年度盈余信息含量中被中期报告占去的信息含量与中期报告中信息含量正相关。

Brown和Niederhoffer(1968)发现中期报告对于预测年度盈余有用,而且,随着每一个新的中期报告提出,预测能力会得到改善;随着年度报告公布日期的接近,市场的预测能力也会增强。Kumar(2001)认为,通过中期财务报告的披露,使用者可以有效地对年度财务数据进行预期。为确保上述预期能力的增加,各个国家的中期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都要求公司在中期财务报告中使用的会计政策应与上年度财务报告使用的会计政策一致。因此,同质会计信息的披露频率并不会影响年度报告的计量标准(Pacter,1998),仅仅是缩短了同质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

(三)对信息使用者的影响

中期财务报告是对年度报告在会计年度内的及时更新,对信息使用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Kumar(2001)认为,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给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公司绩效预期更及时和更可靠的信息。李翔、赵劼和袁军(2007)针对信息披露频度对市场参与者决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增加自愿披露报告频率,可以促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Fan和Zhang(2005)还发现盈余及时性能够增加信息使用者的事前福利。其中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财务分析师和管理者。

1.投资者

栗煜霞、李宏贵(2004)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季度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得出结论,季度盈余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然而,May(1971)认为,由于投资者可能因中期报告具有信息含量而十分关注中期财务报告的披露,但因为不知道季度报告与年度报告披露信息的质量有所不同,所以导致中期报告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动小于年度报告。

2.财务分析师

Taylor(1964)以财务分析师为问卷对象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相当重视中期报告披露的信息。Newell(1969)向150位财务分析师以随机抽样方式发出问卷,经过统计发现,81%的财务分析师认为,企业公布的季度财务报告对其分析工作相当有用或很有用,没有一个人认为季度财务报告不具有使用价值。

3.管理者

Kanio和Schadewits(1997)的实证结果证实了中期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能够减少管理当局与外部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姚靠华、曾楚英(2007)认为及时披露会计信息是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即管理者)行为的一种约束监督,有利于制约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如不规范的融资行为、资金运作行为、利润分配行为等,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五、结论

笔者试图通过对中期财务报告披露相关内容的阐述, 从客观上对中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发现中期财务报告披露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如何提高中期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含量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在拟定政策方案时,一方面应从企业立场考虑,分析政策所带给企业的效益和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另一方面还应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通过政策降低内部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冲突,帮助信息使用者获取及时、准确的公司会计信息。只有当中期财务报告披露产生的效益大于成本时,中期财务报告披露才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不仅如此,新的政策还要拉大年度报告和中期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差距,简化披露中期财务报告,以减轻上市公司的负担。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重大事件临时公告的管理,以满足信息使用者获取及时、有效信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Shores, 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im Information and Security Returns Surrounding Earnings Announcemen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0, Spring:89-96.

[2] Gigler,F. and T. Hemmer. On the Frequency,Quality and Informationa1 Role of Mandatory Financial Repor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8(36):117-147.

[3] Healy,P. and K. Palepu. A Review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Literat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1):255-307.

[4] Kenton Yee. Mark Tippett, Interim Reporting Frequency and Financial Analysts ' Expenditures / Discussion[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04,31(1):167-207.

[5] Marty Butler,Arthur Kraft and Ira S. Weiss. The Effect of Reporting Frequency on the Timeliness of Earnings: The Case of Voluntary and Mandatory Interim Repor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3):181-217.

[6] 赵伟.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含量与股价反应的实证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4):53-57.

第5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告;供应链;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6)04-0073-06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也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因而它在维系公司产权契约和 支撑证券市场有效运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自从2001年末“安然(Enron)事件”爆发 以来,全球范围内公司财务报告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此后的反思与剖析文献很多,但它们大多都仅 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司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或因素,例如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 计等,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和看法无疑具有片面性。本文从长链条、多环节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审视 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并引入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分析框架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性分析,以期 为分析和探究公司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开辟一个新的视野。

一、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

公司①的财务报告从形成过程开始,一直到最终到达使用者那里,其中要经过许多环节,这些环 节都是涉及一定的主体,遵照一定的规则所进行的活动。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与日常经 济生活中商品和劳务的供应过程十分类似。根据供应链的定义,结合公司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过程的 长链条、多环节、环环相扣、渐次推进的特点,自然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过程会被形象地称为“公 司财务报告供应链”。

1.既有的界定:分类与评述

迄今为止,论及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文献很多,但是对于它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权威、严格、确 切的界定。总体看来,根据各自在界定思路和角度上的差别,既有的界定文献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 参与者型、“参与者+过程”型以及“参与者+功能定位”型。

参与者型主要立足于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者的角度,按照财务报告流动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界 定。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两位资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报告供应链” (corporate reposing supply chain)的界定[1]。根据这个界定,公司报告供应链是财务报告信息的生产、编制、沟通和使用中所

注解:

① 本文中的“公司”是指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本的公众公司。

涉及到的各个集团,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说明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它包括公司管理层、董事 会、独立审计师、信息者、第三方分析师、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准则制定者、市场监 管者和使能技术(enablingtechnology)(如图1所示)。欧洲会计师联合会[2]在一份题为“在财务报 告链的全过程维护公正性、客观性和独立性的一个概念性方法”的文件中,也提出了一个关于“财 务报告链”(financialreportingchain)的界定,其主要内容与图1大致相同。

“参与者+过程”型主要侧重于将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参与者与过程对应起来,对其进行理解 和把握。具有代表性的是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XBRL)柳,构 的界定,即XBRL模型[3]。这个模型在参与者部分加入了软件提供商,当然这是为XBRL及类似机构 找到介入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地位和角色;过程部分则依次包括:经营业务――内部财务报告―― 外部财务报告――投资和信用分析(如图2所示)。应该注意的是,这个模型把内部财务报告和管理 会计师也纳入其中,主要是以XBRL为代表的软件意图实现内、外部报告的集成。出于本文研究的目 的,完全可以只考虑对外财务报告部分。

“参与者+功能定位”型注重把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参与者与各自参与财务报告过程的方式结 合起来,因而能够很明确地揭示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陆建桥[4]用图示的形 式概括说明了“公司财务报告供给链”的内容(见图3),是这种类型的典型界定。

上述三种类型的界定,由于各自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因而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相比较而 盲,参与者型和“参与者+功能定位”型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两者对参与者及其承启关系的界定 基本一致,而且都强调会计准则、证券监管等财务报告环境的作用。但由于后者明确了每个参与者的 功能定位,加深了对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思想精髓的理解,有助于对现实中的参与者功能错位情况进 行深入的分析,也为矫正错位现象提供了标杆。至于“参与者+过程”型,其积极意义在于明确了 参与者与相应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解释了财务报告实体内容和外在形式通过一系列过程所实现的转 化,但由于它过分强调软件的使能和集成作用,因而带有一定程度的商业性色彩。

2.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概念界定

全面地看,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概念应该包含: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相应的过程及其承启关 系,财务报告实体内容和外在形式的转化。此外,财务报告环境、供应链的初始入口和终端出口等因 素也应该适当地加以考虑。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含义。

按照这种要求,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可以界定为:在一定的环境约束下,涵盖公司财务报告生成 和提供的全过程、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所经过的环节及其承启关系,以及财务报告信息 流动和形式转化的系统。这种界定可以用图4来更加简洁和直观地展示出来。

在图4中,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初始入口是公司的政策、流程和活动,终端出口是决策有用的财 务报告信息。之所以要列示终端出口之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和由此引发的资本和其他要素的流动①,是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社会效用和终极目标。在财务报告供应链中,依次经过诸多 相关参与者的活动(相应定位功能的履行),逐步完成财务报告(信息)的形式转化。而这些活动和 转化是在法律和监管、准则和规范②的约束下,借助相应的使用技术来完成的。

二、引入供应链分析的发现与启示

前文已经论及,引入供应链的概念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进行分析,是由这个过程的

注解:

① 必须强调的是,它们已经超出了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范围。

② 准则和规范又要受到来自法律和监管的约束。

基本特性所决定的。通过供应链分析,基本界定了各方相关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明确了各个环节的 承启关系,梳理了财务报告形式转化的过程,廓清了财务报告环境及其作用机理。结合本文的主题, 引入供应链分析的主要发现和突出启示有以下两点:

第一,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 方面,需要经过诸多环节,还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由此不难推知,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 量的因素极其庞杂,它们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方式也各不相同。

从这个角度讲,仅仅从某个主体、某个环节着眼的思路无疑带有片面性。具体说来,那些认为只 要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就会生成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观点,显然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化了。这 也能解释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①或者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FAS)等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其会计信息质量依然十分低下。

反过来考虑,在寻求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途径、分析财务报告失败的原因时,也应该全方位着眼, 多管齐下。按照这种思路去理解,“安然事件”之后,注册会计师和“规则导向”的财务会计准则成为 千夫所指的众矢之的,显然也有失偏颇,从而有欠公平[5]。关于这一点,国际会计师联合会[6]的 报告《重建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心:国际视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必须从把 财务报告送达到市场上的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结点上采取措施。

第二,它使我们牢固树立起公司财务报告参与者的功能定位观念。这种观念有助于唤醒各方参与 者的角色意识,也为剖析和矫正参与者错位问题建立了科学的框架和合理的标杆。

在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财务报告的有关参与者出现了有意或者 无意地偏离自身定位的情况,从而危及财务报告的质量。例如,公司管理层无视财务报告反映经济真 实[7]的初衷,片面迎合会计准则或者其他相关规则的字面要求,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乃至组织和业务 设计来进行所谓的“盈余管理”(earningmanagement)②;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忽视对公司交 易及其内在风险、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的合理评估,在决策过程中过分依赖于公司管理层设计的内部 控制系统和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意见;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直接决定 对独立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聘用和更换;注册会计师出于利益驱动,在进行独立审计的同时为审计提供 管理咨询服务,尤其是为客户直接设计经济交易或者为公司复杂的结构化交易③提供咨询,甚至代替 公司管理层编制公司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迫于各方面的压力④,改变会计准则制定的方向; 带有投资银行和券商背景的卖方分析师以及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买方分析师的分析、预测和解释甚嚣 尘上……

从现代财务报告制度的理论本源来看,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 保证最终生成和提供的财务报告具备高质量和决策有用性。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有时某些参与者容 易把利益的天平偏向自身或者公司管理者一边,这样必然会以牺牲财务报告的质量为代价,进而损害 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代表的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安然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反映出,这些违背本源 和初衷的做法,已经在最近一百多年的现代公司制和会计、审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被制度化、机制 化、合理化了[4]。而2002年7月美国颁布的《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⑤所做的主要工作 就是功能复位。

三、公司财务报告价值链

本部分在前文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供应链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价值链(valuechain)分析。如果 说在供应链分析中,财务报告被看作是一种知识产品的话;那么在价值链分析中,财务报告就成了针

注解:

①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由IASC改组为IASB之后,已经改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② 它还有一个怪异的称谓――“创造性会计”(creatlveaecoumiug),其实质是利润操纵和财务报告粉饰。

③ 例如安然公司与其特殊目的实体(SPE)之间盘根错节的复杂交易。

④ 主要包括由于大公司管理层的游说(10bbying)所引发的国会、政府机构的政治干预。近年来的主要事例发生在股票期权、衍生 金融工具等领域。

⑤ 该法案通常根据两位倡导者(籍参议员Pauls Sarbanes,和共和党籍众议员MichaelG.Oxley)的名字被称为“2002年萨班 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tey Act of 2002),一般简称为“SOX法案”。

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一种有价值的服务。这样,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就变成了一个围绕财务报告信息 的价值增值和让渡的过程,即形成了一条公司财务报告价值链。

价值链分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与咨询、产业研究等许多领域,成为一种通行的分析工 具。供应链不仅仅是一个联系供需环节的功能网络模式,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它的核心价值来源 于它所实现的多层次、多网点的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和优化,由此能实现有效的资 源配置,节约成本,提升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针对供应链而言,价值链分析也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针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活动,可以识别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都必须实现价值的有效传 递,从而促使整个供应链变成一个价值增值和让渡的链条,最终增进核心企业的价值。价值链分析对 于设计、评价和改造企业的供应链,加强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本文而言, 论述了将价值链分析引入供应链的合理性,就等于证明了价值链分析对于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适 用性。

尽管对于公司财务报告的价值链分析尚很罕见,但是财务报告价值链已经成为近年来会计职业界 常用的一个提法。例如,2003年3月,德勤(Deloitte&Touche)会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科普兰 (JamesE.Copeland)就公开呼吁:财务报告价值链必须恢复信任,以应对后安然环境的挑战。

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看,公司财务报告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即财务报告 的内在质量上。尽管财务报告的内在质量和决策有用性侧重于定性描述,但是这种价值可以通过替代 方法予以量化。例如可以通过考察财务报告的资本成本效应①等方式来进行测度。当然,这类替代的 测度指标往往只是序数性质的相对数量,而不是基数性质的绝对数量。

供应链中的基本价值活动包括财务报告的编制、审计、审批、披露、分析等,辅助价值活动包括 相关立法、监管、准则制定等。每一项价值活动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盲目有效地传递和提升价值。

财务报告编制活动涉及对来自公司政策、流程和活动的原始、零散的数据进行搜集、分类、确 认、计量、记录直至编报,它实现了零散数据向标准化信息的转化,增进了信息的质量。编报活动的 价值创造不仅表现为使用者使用标准信息所增进的信息质量效益,还表现为使用者避免直接利用零散 信息所形成的成本节约。

财务报告审计活动本身就被定位为增进可信度(assurance)的活动,它的价值增值体现为对财务 报告公信度的提高。尽管审计不是一种担保或者保险,但是在法规完备的国度,可以合理推定的第三 者有权就存在审计失败的不当财务报告向审计师索取赔偿,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审计活动是一项增值 服务。

财务报告审批活动涉及公司权力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对财务报告的审核、批准。尽管它 的程序作用远远大于实质意义,但是批准本身是承担相关责任的代名词。它的价值增值不仅仅表现为 其信号显示(signaling)作用,更重要的在于它相当于公司权力机构就财务报告向使用者签订了一份 “责任状”。因为财务报告失败而导致的可以合理推定的使用者价值损失,可以通过诉讼或其他法律 手段得以弥补。当然,因为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这种索偿机制的价值具有状态依存(state―eontin- geney)的特性。

财务报告披露活动的价值增值在于它增强了财务报告信息的可获得性(accessibiUty),包括增强 及时性和便捷性、节约成本等诸多方面。当然,传媒披露活动的价值中也有使能技术的作用,网络媒 体利用互联网所进行的财务报告在线就是典型的例证。

财务报告分析活动的价值增值来源于分析师的专业能力以及信息集成、整理与解释等方面。事实 上,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中,只有极少部分是老练的(sophisticated),大部分可能是普通的,有的甚至 是稚嫩的(naive)。大量非老练的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存在,为财务报告分析活动提供了增值空间。即 便是老练的使用者,也会因为成本―效益权衡而利用分析师的工作成果。

至于立法、监管和准则制定活动,其价值增值主要体现为以社会成本代替私人成本,从而形成巨

注解:

① 这种替代所依据的假设是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节约资本成本。

大的成本节约,当然准则制定活动的价值还体现为标准化所带来的成本效益。

我们利用价值链分析的框架,既可以分析同一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和竞 争优势(或劣势),也可以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和竞争优势(或劣势)。当然, 前者侧重于立法、监管和准则制定之外的价值活动,或者则主要针对这些价值活动。

以上对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链分析,使我们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究了公司财务报告价值链 问题。

四、引入价值链分析的发现与启示

针对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链分析,以及公司财务报告价值链概念的提出,为我们从整合性 制度安排的角度研究公司的财务报告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

第一,价值链分析为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各方参与者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解释。沿着这条 思路,可以推知:(1)某一个参与者的活动如果不能有效地完成价值创造,实现价值增值,就会丧 失其存在的意义,从而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被舍弃或者替代。(2)如果围绕公司财务报告 的生成和提供,社会产生了新的价值需求,就会相应地催生新的参与者和活动。实际上,现有的参与 者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都是社会需求陆续催生的。而且,随着使用者价值诉求的多样化和社会 分工的发展,未来还可能会产生新的财务报告参与者和相应的价值活动。

第二,价值链分析把对公司财务报告问题的研究引入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视角之下。根据价值链分 析的原旨,象征着竞争优势的价值,其实是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额,这就使价值链分析先天就具有成 本―效益分析的属性。考虑公司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机制的成本效益,能够唤醒各方参与者的角色意 识,激励和鞭策它们提供增值服务。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参与者自身也有相应的价值创造动力和压 力,也会进行相应的成本一效益分析。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解释许多问题,例如:会计和审计为什么 要考虑重要性(materiallty)?审计为什么逐渐摆脱了以账项为基础的详细审计模式?为什么会有审计 职业责任保险和董事责任保险?等等。

第三,价值链分析为围绕公司财务报告的资本竞争和制度竞争理论提供了部分线索。通过价值链 分析,不难看出不同公司、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财务报告整合性制度安排之间有战略竞争意义上的优劣 之分,这为以增进价值、提高效率为目的的竞争提供丁一个必要条件。从理论上讲,在国内市场上, 假设其他条件相同,不同公司财务报告制度安排上的优劣会导致资本流向制度健全的公司;在各国之 间,如果没有保护性限制或其他壁垒,假设其他条件相同,公司财务报告制度安排上的优劣会导致国 际间的资本流动,或者公司注册地点、上市地点的变更。

参考文献:

[1] DiPiazza,Samuel A.,Jr.,andRobert G. Eccles,Building Public Trust:The Future of Corporate Reporting,John Wiley & Sons,Inc,2002.

[2] FEE,A Conceptual Approach to Safeguarding Integrity,Objectivity and Independence throughout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hain,http://www.fee,be/publications/main.btm,2003.

[3] Cofiqn,Zachary,“Digital Reporting:Why Every Company Is a Digital Media Company”,http://www.edgar-on- line.com/xbrl/DigitalReporting.pdf,2000.

[4] 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J].会计研究,2002,(10).

[5] 方红星.公司财务会计与报告架构;美国模式的剖析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6).

第6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一、事件回顾

2012年3月21日—3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4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看,只有1家上市公司(新华制药)被信永中和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该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被信永中和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二、笔者观点

众所周知,若是企业报表数据经审计后真实完整就被被出具无保留意见,但是并不能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健全且执行有效地,反之,若是内部控制制度经过审计被发现有重大缺陷,那么该缺陷就对财务报表上的相关项目会存在一定影响,即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得到标准无保留意见。

因此,许多人对此次出具的两个报告意见颇有争议。笔者认为此次信永中和对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和对新华制药2011年年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是符合实际的。

三、相关分析

(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理由及相关分析

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强调,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可见,内部控制审计要对财务报告层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

2、新华制药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理由

信永中和认为,新华制药内控存在两个重大缺陷。

其一,新华制药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

其二,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

3、相关分析

从这次信永中和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解释来看,该内部控制失效主要原因在于授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对欣康祺医药授信额度过大。企业会产生大笔质量不高的应收账款。若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是巨大的。

(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理由及分析

1、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测试的目的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目的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的控制风险要素,进而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最终支持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相应的,注册会计师一般不对外报告内部控制的情况,除非内部控制影响到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

2、财务报表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条件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12 月31 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相关分析

由于条件有限,我们暂时认为已查出的内部控制缺陷涉及到的相关认定之外的认定都是真实完整的。

现在只分析之前认为的高风险项目,应收账款。上述重大缺陷使得新华制药对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康祺医药”)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大额应收款项6,073万元,同时,因欣康祺医药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很有可能使新华制药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查阅报告我们可以发现新华制药在2011年年报中已经合理考虑到会因为欣康祺医药遭受损失,并已经计提了80%的坏账准备。之前对管理层会作假的疑虑也就可以暂时消除。

(三)两种报告两种意见关联性分析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可能会对相关认定产生影响,但是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只要保持职业的审慎态度,运用适当地审计方法可以合理保证审计意见的合理。因此也就证实了笔者之前的观点此次信永中和对新华制药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和对新华制药2011年年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是没有问题。

四、进一步思考

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往往不是短时间存在的,据笔者调查至少从2001年以来,信永中和就成为新华制药的审计机构,且一直为新华制药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及2011年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有规定,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通常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的情况, 除非是内部控制影响到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 CPA以管理建议书的方式向管理层或治理层报告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但CPA 没有义务专门实施审计程序,以发现和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该规定可以解释注册会计师为什么没有在财务报表审计时披露新华制药存在的情况。

新华制药之前是通过信永中和出具了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意见的保证程度是低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但是并是不代表保证程度就一定很低。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实施一定的程序保证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与会计报表相关的有效地控制。而新华制药在授信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明显达不到此要求,故笔者认为信用中和在以往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中的意见是欠妥的。

五、结论

笔者通过多方面分析认为信永中和在本年度对新华制药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和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合理。但是结合内部控制缺陷的时间特点即持续时间较长且考虑到欣康祺医药已连续多年是新华制药的重要客户,笔者认为信永中和应该可以在更早的时候发现新华制药在授信制度上的缺陷,并予以适当地处理。

参考文献:

[1]李锦. 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J].商业会计,2010(04) .

第7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定位

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践应用,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我院的财务分析课程,是开设在大三下学期的专业选修课。笔者认为,财务分析课程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在针对本科学生的讲授中,该门课程的定位应该是应用型的。就我院的学生而言,大部分本科学生毕业之后都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而进入大四之后不少学生就会进入到工作实习岗位,所以在大三下学期这个阶段,学生渴望学习到一些他们进入工作岗位之时可以直接运用的知识与技能,而财务分析课程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基于此,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对财务分析的理论传授并不应作为重点,而应具体传授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之后,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最终完成财务分析的任务,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大部分的财务分析教材,以及财务分析课程,都将财务比率分析作为重点,即重点讲授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综合能力的分析。笔者认为,作为应用型财务分析课程,其内容远不止于这些,应包括如下内容。

1.财务分析的基本理念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开始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财务分析就是财务比率分析,也就将财务分析的视角局限于几张财务报表之上。实际上,对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有效的评价,所要关注的绝非几张财务报表。就以财务比率而言,学会计算财务比率仅仅是第一步,而对财务比率的解释才是更需要重点分析的问题。以速动比率为例,传统意义上均认为速动比率为l比较合适,但在不同的宏观背景下,不同的行业之间,或者公司的不同战略策略之间,这一比率可能会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值有所背离,于是我们分析时就需要关注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公司的特殊情况。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速动比率较高,我们通过报表发现是因其本期货币资金较多而导致的,同时年报中描述了下一年度将会有较大的战略投资,那么本期的货币资金可能是为其下一年度的战略投资而提前做好的准备,这一情况下,较高的速动比率可能是合理的。如果学生未能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可能对该公司的这一指标做出错误的解释。

因此,在财务分析课程正式开课之前,需要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财务分析绝不仅仅局限于几张报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首先要从宏观经济形势入手,再到企业所在行业的分析,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所有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均需纳入我们的分析视野。如果学生在正式学习财务分析课程之前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具体进行财务分析时,就会形成多重角度思考的思维习惯,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出有用的结论。

2.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

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在目前财务分析课程中或者未被涉及,或者只是一笔带过。笔者认为,对于应用型财务分析课程,这是一项基础工作,是应该而且必须被包括进教学内容的。财务分析可以分为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是指公司外部人士利用公司公开披露的一些报表和相关信息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的分析和评价,如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等,需要对其投资或存在债权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或者是集团公司中集团总部的人员,需要对下属子公司或分公司进行分析。内部分析是指公司内部人员运用公司内部的报表资料,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在外部分析中,企业外部人员因为占有资料的有限性,分析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对其所要分析的企业报表的真实情况并不能确定。如果财务报表数据缺乏真实性,那么随后进行的财务比率分析就建立在不真实的数据基础之上,从而无法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财务分析课程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就应该是财务数据真实性分析。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知识之外,还存在多种用以判断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方法,如进行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数据的比较、多张报表之间勾稽关系的判断、不同来源数据之间,如上市公司曾经的公告与其年报数据之间的关系、年报之中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比较等等,这些方法与技巧,授课老师需要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传授,从而使学生在拿到公司的财务报告时,会读且能读懂报表。

3.财务比率分析

这一部分内容是目前财务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即通过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综合能力的分析,提供企业现有财务状况的有用信息。

4.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

对于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大部分的财务分析教材都讲得较为简单,而且大都是原则性的讲解,对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分析结果的体现,优质的报告才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最初要求学生提交财务分析报告,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财务能力分析时,均以“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顺序排列。试想,如果这份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是公司管理层,效果会如何?当然不好。因为公司管理层首先关注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而非偿债能力。学生在写作报告的时候,完全根据教材中对能力的排列顺序来写作,这就是缺少财务分析报告写作训练的表现。因此,在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中,应该具体讲授财务分析报告如何写作,包括如何突出重点、如何排列有效的指标、如何措词、如何排版等一些细节方面都应该进行讲授。

三、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的主导性

对于应用型财务分析课程,应以案例教学模式为主,在贯彻上述教学内容时,应选择一个系统案例为主、小案例为辅的模式。一个系统案例,可以选择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从财务数据真实性开始,到财务比率分析,再到财务报告的分析,均以这一家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基础资料为依据,将其贯彻到所有的教学内容中,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同时,在讲授一些重点知识时,可以再结合一些小的案例来进行。比如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存在虚假陈述情况,报表显示出的哪些特征可能提示这种情况的发生,对这些知识的讲授,仅仅一个案例就难以说明问题,可以多用一些小案例来进行辅助说明。

2.参与型的教学模式

应用型财务分析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其分析技巧,因此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参与应该并重,或者说学生的参与更为重要一些。因此,一般在一个部分的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讨论的资料可以来自于

上市公司最新的实际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应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而且案例最好是由老师指定,如果由学生自行选择,很可能造成学生从网络上直接下载资料作为自己的讨论结果,从而达不到让学生自主思考的目的。在具体讨论时,可将一个自然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织安排各个小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选派自己的代表到讲台上发言。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各组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同时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做到能够各陈己见。讨论结束时,教师一定记得要及时地总结,简要复述讨论过的观点,对争论较大尚无定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大家争论的问题的本质理清楚,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另外,在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因为财务分析涉及对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判断、对财务指标意义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会思考而且敢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具体的求证过程中,应该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能力的锻炼。

3.作业与考试的形式

对于应用型财务分析课程,由于其综合性、实践性都较强,对该课程的考核方法也应该有所改进。我们应该更注重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停留在“认知、理解”层面上,而应该以“应用、分析、综合”为目标。为了真实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该课程的学业评价可采用写作财务分析报告的形式。平时作业可由学生按小组来完成,由老师指定实际上市公司的报告,由学生自行查找后进行分析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平时作业所要求提交的财务分析报告、所要求分析的内容相对较少,如仅需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真实度,或仅需分析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学生完成作业并提交之后,老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将其分析以及报告写作之中存在的优点、问题与不足均反馈给学生,以促使学生在下一次作业中做得更好。

第8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分类标准; 实例文档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2-0069-06

一、引言

XBRL是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识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财务报告专用语言。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对XBRL的解释为:XBRL是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XBRL以XML方式表述商业报告内容,因而它能够直接为使用者或其他软件所读取,并被用于进一步的处理。XBRL可免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并且促进在全球各类软件应用中商业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可靠提取。

我国目前只有上交所和深交所设置了XBRL服务平台供用户进行XBRL财务报表的数据查询分析,但上交所与深交所在呈报XBRL财务报告时所提供服务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XBRL的使用效果。因此,本文将从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数据来源、报送流程及用户界面对其XBRL财务报告应用进行分析与比较,为进一步促进XBRL发展提供建议。

二、上交所和深交所XBRL财务报告应用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证监会从2002年5月开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于2004年1月依据国际最新的XBRL2.1规范和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架构(FRTA)的相关规定,确定了XBRL的技术规范。2005年6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和《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等8项标准。2010年3月,XBRL中国地区组织向XBRL国际组织申请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正式国家地区成员。自2011年起,财政部组织开展了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参与实施的企业采用XBRL编制并向财政部报送年度财务报告。至2013年底,实施范围涵盖18家银行(包括所有上市银行)、13家中央国有大型企业、5家保险公司以及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169家地方大型企业。但截至目前,我国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XBRL国际组织的直接会员,是我国全面推动XBRL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上交所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

2005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为XBRL国际组织会员,这是中国内陆首次以单位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的团体,它表明我国上市公司XBRL信息披露已开始与国际接轨。

1.上交所XBRL的发展进程

2003年10月,上交所成立XBRL联合工作小组,开始XBRL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选定宝钢、上汽等50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进行XBRL年报摘要应用试点,成功地将XBRL应用于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摘要、2004年第一季度报告、2004年中报摘要、2004年年报摘要和年报全文披露。2005年开通了XBRL查询及XBRL实例文档下载的网站。2006年由上交所自主开发的中国基金信息分类获XBRL国际组织认证;2008年上交所要求沪市上市公司在披露2008年年报时,在提交一份常规PDF格式年报时,必须同时提交一份XBRL格式的年报全文。

2.上交所XBRL财务报告应用情况

目前,上交所自主研发的3个XBRL分类标准已获得XBRL国际组织的认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证券投资者及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上交所网站中直接XBRL格式的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公司治理结构、监事会报告、财务报告明细数据等,而且还可以直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下载查看上市公司PDF版本的公告,分析历史数据和做同行业不同公司的数据比较。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有上市公司、基金及金融类XBRL分类标准三个不同类别。本文以上市公司类为例展示其分类标准框架,如图1与表1所示,分别为上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框架及根据其分类标准实现的实例文档。

(二)深交所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

深圳证券交易所组建“XBRL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标准”项目小组,对我国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进行定义,研发XBRL分类标准“规范”的分类和定期报告分类等技术,是国际上首个尝试将XBRL通用分类标准应用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信息披露的交易所。

1.深交所XBRL的发展进程

2004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XBRL信息披露全程电子化实施项目。2005年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改版后的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新版1.0”,深交所全部上市公司利用该系统制作2004年年度报告和2005年半年度报告,并生成XBRL实例文档。2005年2月,深交所“XBRL应用示范”实现了在网站上展示深成指数样本公司年报的XBRL文档,并提供多家公司多个指标的财务分析信息。2009年推出面向中小投资者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

2.深交所XBRL财务报告应用情况

目前,深交所通过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指标的分析对比,其中不但包括公司的基本信息、股本结构、主要指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原始数据,而且在“主要指标”栏中还具体提供11个比率类指标,其中包括4个偿债能力指标、2个盈利能力指标、3个经营能力指标及2个资本构成指标。此外,还有单独的“财务指标分析”功能,但并非是对比率指标的分析,是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类似上交所的同行业公司比较,而且不仅限于同行业,可以任选公司。图2、图3、图4分别为深圳证券交易所XBRL分类标准框架及根据其分类标准实现的XBRL实例文档。

不同于表1的同行业公司横向比较,深交所在进行行业比较时则侧重单一指标不同年份的趋势比较,如图4所示。图中选取太钢不锈、华菱钢铁及河北钢铁三家钢铁类上市公司2010―2013年财务指标比较,这些指标几乎涵盖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在内的所有科目。财务数据使用者不仅可以对不多于四家上市公司任意科目进行横向比较,还可以就某一公司不同年份进行纵向比较,更为直观地表现其数据差异。

(三)两者应用现状的比较

上交所和深交所在XBRL应用和实施过程中各有侧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同主要包括:

1.XBRL分类标准的比较

上交所分类标准分为上市公司、基金、金融类公司三个不同类别,其中上市公司和基金XBRL分类标准通过了“Approved”认证(“Approved”认证是XBRL国际组织对分类标准最高级别、最权威的认证),而深交所只有一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作为分类标准。

但是,目前我国除了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两套分类标准之外,财政部还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这样,中国国内目前有3套分类标准,而很多上市公司需要至少提交2份XBRL报告。

2.数据采集来源的比较

XBRL数据的采集一直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事项,XBRL数据的采集来源直接关系到XBRL财务信息的再利用。目前,上交所与新利多合作开发XBRL软件,其XBRL格式的数据产品是由软件直接生成的,而深交所是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进行数据定期上报,这里上报的仅仅是数据。除此之外,上交所合作方新利多还提供有基金XBRL信息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上交所与深交所的XBRL数据采集仅仅是财务报表数据,是与公司财务系统完全脱离的。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每年需要按照XBRL数据上报要求重新制作XBRL财务报表数据,而不是由公司的财务系统直接生成并传递的。

3.XBRL实例文档的编制和报送流程比较

上交所XBRL实例文档的编制与报送流程: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化报送系统”客户端填写后,XBRL文件进行自我校验并生成XBRL实例提交;上交所则对XBRL文件实施事后校验,在定期报告全文的信息披露申请上网后校验对应XBRL文件。若无需修改XBRL文件,则报送流程结束,若需要修改XBRL文件,XBRL文件经修改并重新提交后,将直接替换已上网的XBRL文件,同时在重新提交的当天再次校验,并发送校验结果。

深交所XBRL实例文档的编制与报送流程:已获取权限的业务人员登录深交所“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后,根据提供的模板和有关工具填写信息披露的有关数据;该平台会自动进行勾稽关系、完整性等一系列校验;完成校验后,即生成信息披露文件及符合XBRL标准的实例文件;网站随后会进行XBRL实例文件的。

两者的比较如表2所示。

4.XBRL财务报告具体内容比较

上证所和深交所均采用自主开发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送系统来完成XBRL文档。但是,两者在具体披露内容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不论是这两个证券交易所中的哪一个,这两种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方式各有所长,也各有缺点。两所XBRL财务报告具体内容的不同详见表3。

5.两所提供的应用服务比较

上交所XBRL网站目前仅提供上市公司XBRL实例文档的相关数据展示,近年来逐步增加了在线公司的网上财务数据分析功能,但不如深交所的分析功能丰富。深交所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提供上市公司基本XBRL实例文档的相关数据,还拥有相对丰富的财务指标数据分析的功能和分析结果的展示,基本可以满足投资者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数据分析的需要。

上交所和深交所在各自的网站都提供了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展示,深交所还可提供部分上市公司历年的实例文档供网站用户免费下载,而上交所目前还没有提供该项功能,用户只能在线查看XBRL财务报告。XBRL就解决公司财务数据信息的网络传输和电子化交换,以供信息使用者运用各种应用软件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的主要应用价值和最终目的没有得以实现。

三、现阶段我国XBRL应用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我国XBRL应用存在的问题

1.存在多个XBRL分类标准,企业需分别编制XBRL报告,造成资源浪费

前文述及,中国目前有3套分类标准,很多上市公司按要求至少需要提交2份XBRL报告。此外,现有的3套XBRL分类标准也不兼容,企业在上报XBRL数据时要分别编制,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会导致企业仅仅为了满足监管而实施XBRL,不利于XBRL的发展。

2.后台财务系统相关理论不完善

在对上交所与深交所XBRL应用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由于XBRL数据并非由公司财务系统直接生成,而是在列报时根据XBRL编制要求制作的。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怎样由企业财务系统数据直接生成XBRL报告的问题,即解决企业财务系统与XBRL财务报告的接口问题。但与此直接相关的后台会计系统理论,如怎样构建后台会计信息系统、如何定义会计科目、现有的ERP软件与后台财务系统的同化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

3.上市公司参与的动力不足

很多企业运用XBRL的动力不足,一些企业仅仅为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而运用XBRL,使XBRL仅在报送环节发挥作用。这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第一,监管部门在推进XBRL的应用上还没有达成共识;第二,XBRL数据运用的潜力没有完全挖掘,信息使用者对XBRL使用也仅仅是数据的汇总、比较与分析,与传统的PDF格式文档的分析是类似的,并没有真正实现XBRL数据的快速搜索和数据挖掘功能;第三,熟悉XBRL的复合型人才依旧十分短缺,因此,XBRL的使用从监管方、使用方及人才方面都没能积极推动企业的积极性。

4.信息安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信息安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XBRL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若没有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进行保护,恶意的数据攻击是无法避免的,而暂时性的数据恶意变更会影响大量的信息使用者,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第二,企业在使用XBRL时,也会将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暴露在网络中,相应的财务信息若被窃取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二)提出相关建议

如何妥善地解决我国在应用XBRL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开展XBRL的应用,值得我们思考。

1.尽快统一XBRL分类标准

XBRL分类标准是XBRL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是XBRL应用推广的核心。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准则,尽快完善XBRL应用标准框架,这将为下一步直接由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生成XBRL数据奠定基础。需要在制定分类标准的管理层面上,进行XBRL分类标准的全面规划和统一设计,避免多方监管造成的信息不兼容。

2.完善相关的后台财务系统理论,加快XBRL应用软件的开发

对XBRL下一步的完善应集中在会计科目定义和后台会计系统上,或者是直接给现有的软件提供一个接口,或者是实现ERP软件与后台财务系统的同化。这样,XBRL的使用者可以直接获取需要的财务信息,实现数据的整理汇总、数据挖掘与分析,这种直接生成XBRL实例文档的方式其时效性和便捷性会大幅度优于传统的PDF格式文档。

同时,作为一款计算机语言,XBRL财务报告的制定与应用都需要系统和软件的支持,要鼓励软件开发商积极参与XBRL的应用研究。这需要众多的XBRL应用软件开发商推出各种形式的XBRL报表制作、数据提取、指标分析等软件系统。目前,对于数据采集来源问题,一些软件公司也试图在企业现有的财务系统上再进行一些开发,直接生成XBRL数据及报表,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多方促进企业参与XBRL的积极性,增强XBRL的社会认知程度

对于促进企业参与XBRL的积极性,仍需要从XBRL使用方、监管方入手。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在分析以及编报财务信息时运用XBRL;鼓励以往利用企业传统PDF报告的分析师和使用者使用碎片化程度更高、组合便捷性更强的XBRL;加快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早日构建我国的XBRL体系,积极参与到XBRL国际组织有关标准制定和项目管理的工作中。

4.加强信息安全

为了适应XBRL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开发更为安全的XBRL程序,并要在防火墙技术、抗病毒功能、数据加密措施、身份认证和授权等软件技术的应用实施情况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健全组织机制,确保程序规范,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安全。

总之,XBRL作为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体系,信息的使用者应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功能,使财务信息的传递更高效、便捷和安全,帮助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 姚正海. XBRL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4):60.

[2] 朱建国,李文卿.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XBRL应用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0(2):57-60.

[3] 欧阳电平,周舟. 财务报表附注规范表述现状与建议――基于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需求[J].财会通讯,2010(2):28-29.

[4] 潘琰. 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3(1):39-44.

[5] 高锦萍,张天西.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评价:基于财务报告分类与公司偏好的报告实务的匹配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24-29.

[6] 朱鲁生. XBRL环境下财务报告的编制及应用[J].会计之友,2008(6):46-49.

第9篇: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写作要领;报告分析

一、学员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报告是一种研究报告文体,内容要求有一定的综合性,分析思考中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符合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市公司的行业分析、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也能够避免学员论文写作内容空洞、抄袭的现象,有效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明显。

二、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及格式可以参考以下模板结构:

第一部分 行业背景及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一、行业背景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的成长背景;2.公司的经营性质和经营范围;3.公司近年来的经营业绩

第二部分 公司年报分析

一、公司三大会计报表的主要财务数据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的初步分析

1.水平分析;2.垂直分析

(二)利润表的初步分析

1.水平分析;2.垂直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的初步分析

1.水平分析;2.垂直分析

二、财务核心比率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发展能力分析

三、财务综合分析――杜邦模型

1.杜邦分析原理简单介绍;2.杜邦分析原理图示及分析

第三部分 公司财务状况的归纳总结、评价及对策思考

1.公司财务状况的归纳总结;2.公司存在问题;3.可提供的对策建议

三、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各部分的写作技巧

前面已经对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内容、格式提供了参考模板,本节主要针对各部分的要求明确说明如何去完成的意见方法。

第一部分的写作材料,可以从收集、下载的相关资料中获取,非常简单,但需要学员仔细研读公司近三年来的年度报告。

第二部分的写作方法: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重点内容。

1.对于三大会计报表的初步分析,可以先自行确定统计分析表。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整理,把变化大的项目留下来,变化很小或者没有变化的项目舍去。接下来就是分析,为了让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可以对留下的数据结果利用Excel表格的数据功能生成数据透视图,再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逐一描述、下结论和说明造成结论的原因。

2.财务核心比率分析,首先明确评价的财务指标,然后根据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汇总。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整理,接下来也是分析说明,为了让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可以对留下的数据结果利用Excel表格的数据功能生成数据透视图,再依据相关指标的评判标准或者行业平均值,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和评价。

3.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说明,杜邦模型是利用各项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模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其分解为若干财务指标,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来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变动原因。

第三部分的写作方法:

1.归纳总结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资产结构的简要说明、经营情况的简要说明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简单说明。可以从前面对三大会计表的初步分析中进行总结。

2.评价部分的写作是因素分析法的运用。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

一是从财务的角度去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状态是否良好,资本结构和负债比例是否恰当,现金流量状况是否正常等,最后说明企业长短期的偿债能力是否充分,从而评价企业的长短期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二是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应深入和全面评价。不但要看指标分析的绝对数也应看相对数,不但要看目前的盈利水平,还要比较过去和当前所在行业的位置情况,预测未来的盈利水平。

三是评价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应对企业资产的占有、配置、利用水平、周转状况等作全面细致的论述。

四是评价企业成本费用水平。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与企业的成本费用管水平密切相关。凡是经营良好的企业,一般都有较高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五是评价公司未来发展的能力,无论是哪一类人员,都会关心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应对公司中长期的经营前景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评价,为投资者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避免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3.对策建议部分的写作可以从相应的年度报告阅读中去寻找素材。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总之,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完全统一的固定格式和模板,但要求分析报告必须做到数据真实,内容详实,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财务知识运用得当、相关计算准确,分析行文简洁,通俗易懂,使报告的使用者对需要了解的内容一目了然。另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也可以采取一些让阅读者爽心悦目的手法,比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相结合的方法,在word文字处理和excel表格中充分利用插入图形功能,这样可以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