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油画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油画教育论文

第1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第2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当代 油画 教学 改革

一、油画在教学中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二、对当代油画教师的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三、油画教育的前景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默.艺术与艺术教育的当代性[J].2011.

第3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师油画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第二课堂的构建

近百年来,中国油画得到空前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专业院校和高师院校油画教育教学发展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师油画教学也出现了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混淆不清、教学观念滞后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高师油画教学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条件,积极构建高师油画教学第二课堂,努力实现高师油画教学与中小学教育的有效对接。

一、高师油画教学及其第二课堂

1.高师油画教学的目标

油画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油画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与专业院校强调“专业性”和油画“人才”培养不同,应突出其“师范性”和“教育”功能,也就是说,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资。

2.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内涵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进行的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它是指为了实现油画教学第一课堂的有效开展,在第一课堂之外通过有效的学习形式和训练方法,组织有效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模式。

二、高师油画教学的现状及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意义

1.高师油画教学的现状

(1)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浓,专业基础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高校扩大招生,美术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不少学生因各方面原因“半路出家”,甚至出现文化不行就“改行”学习美术专业的思想误区,导致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专业素养普遍低浅,专业基础良莠不齐的现状。

(2)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不明确。

经检索和调研发现,高师美术教育油画课程与专业院校油画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在内容上都设置了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人体和油画创作等科目。在课时分配上,也基本与专业院校相同,这就导致了教学目标混淆。同时,当代高等师范院校受前苏联美术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没有得到较好的改革和发展,一直以来偏重技法,忽视理论学习和人文素养的现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因此,高等师范院校油画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脱节,不能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

(3)教学安排和教学场所不合理。

特殊专业教学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要求,油画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其具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场所。因教学改革的滞后和全校教学安排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存在如前两节为油画专业课,后两节是公共课,以及专业训练场所拥挤等情况。这种过于分散的课时安排,不符合油画教学的规律;过于拥挤的油画教室也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训练的需要,从而制约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4)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

高师油画教学仍普遍局限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通常采用示范和口述相结合,过于强调教师的教法和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学法和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长期以来,这种缺乏个性引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导致学生思想平庸,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严重散失,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为口头。

(5)学生闭关自守,远离生活和实践。

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学生闭关自守,盲目崇尚专业美院及相关热门画家,图片照搬,临摹复制,专业学习远离生活和实践,缺少生活体验,思维和情感枯萎,审美情趣肤浅低俗,艺术严重缺失了精神感悟和思想内涵。

(6)学生专业学习浮躁,缺乏良好的艺术学习价值观。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对当前就业情况和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未能很好地了解和分析,或缺乏准确定位,或过于乐观和盲从,专业学习浮躁,没有树立良好的艺术学习价值观。

2.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意义

(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

针对当前高师院校油画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第二课堂与油画教学第一课堂是互为作用的。一方面,在油画教学第一课堂中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诸如课时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教学目标混淆问题等问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通过对油画教学第一课堂的有效促进,油画教学第一课堂会反作用于油画教学第二课堂,使其构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为弥补高师美术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足提供了阵地和平台,促进了教学。

随着改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师油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凸显。面对高师院校油画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相脱节等情况,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多次召开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座谈会与研讨会,下发了关于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的相关通知。如1994年12月,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座谈会等。但是,事实远非如此简单。高师油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油画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前苏联美术学院专业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高师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为弥补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足提供了阵地和平台,促进了教学。

三、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是复杂的,同时也是多元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第一课堂,促进“教”“学”发展,笔者拟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构建,并在实践教学中逐步融入:

1.创新教学思维

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首先得创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境界,为此,我们色彩教研室的油画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思考和研究教学,不断创新自我,利用参观学习、走访交流、考研提高、专业进修、出国深造等各种形式,设法给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不断创新和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积极推进油画教学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2.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扩大招生后美术专业学生过多的现实情况,可以在油画课程中大胆采取“分层递进”“普及式”和“精英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分层”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主要依据,通过谈话、交流和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用综合评定等方法客观地认定学生的专业水平,根据其专业能力及兴趣爱好提出不同的要求,即所谓的“分层递进”:另外我们采取“普及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和培养;对于专业基础较好,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我们重在启发和引导,即所谓的“精英化”教学,实现优秀学生专业水平的可持续进步和有效突破。

3.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的重要因素,是联系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重 要媒介,是知识传递的重要物质载体。通过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改变过去只给学生布置作业,给成绩,不管学生学习和训练过程的弊病。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成立专门的油画研究工作室等有效教学手段,构建学生第二课堂,对广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进行“普及式”教育和提高,并对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专业强化训练,以一个带几个,以点带面,最终达到提高整个班、整个年级、整个学院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4.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传统的技法、技能教学模式,并弥补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定位的不足,既注重技能技法的训练又注重“师范”教育取向的锻炼和培养,注重强化学生对油画史、油画作品欣赏、美术心理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并积极引导学生对美术史、风格、流派等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感悟大师作品、听取大师学术讲座、参观全国美展、访问画家和教授等形式来提高审美修养,同时也穿插一些最新、最前沿、最及时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学习和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教学内容从单纯的技法、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艺术文化学习层面的创新和突破,有效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高师油画教学的教学目标。

5.创新教学评价

针对“高师”教育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评价,对于“分层递进”“精英化”的教学模式,采取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即实现教学评价“多层化”,做到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相吻合,实现教学评价创新。学生通过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学生的层次确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不是单纯看考试成绩,而是通过交谈、演讲、习作、创作、参展和获奖情况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形式对其产生一个最后的综合评价。

6.创新教学机制

针对目前油画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油画教学的需要,而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有效构建需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群策群力,统筹协调,齐抓共促,学校和学院要努力挖掘好的形式和做法不断实践、完善、深化和创新,通过构建油画教学第二课堂,形成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有效机制,发挥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高师院校油画教学是推动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力量。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不断探讨、分析和研究,试图在油画教学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油画教学第二课堂。实践证明,油画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为促进高师院校油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油画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对接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宇坤,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的油画课程设置[D]:硕士论文吉林:延边大学。2007,10

[2]刘建新,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师范油画教学,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01):96-98

[3]赵峰,对师范院校油画教学的若干思考,滁州学院学报,2005,(02):79-80

[4]金龙,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池州师专学报,2006,(02):115-117

第4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油画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评价;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62-02

油画教学中很多技巧的传授无法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所以,传统油画教学的模式需要与现代化油画教学理念融合。国内高校油画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传统的油画教学的理念与模式仍旧占据较大的部分,影响到高校油画教学的与时俱进。同时很多高校内与油画教学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全面实现油画教学改革与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 现阶段高校油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油画创作课程与基础课程无法实现协调性发展

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基础性练习课程往往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油画教学创作课程为提升油画绘画技能的关键课程,是掌握油画艺术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油画教学的教学质量是较为关键的。但是现阶段在很多高校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旧非常重视讲解,油画基础性理论讲授往往占据大多数时间,对于油画教学所需的创新与探索往往较少。例如,现阶段很多高校在进行油画教学时常将学生带入农村、郊外甚至工厂寻找灵感,然后开始进行油画初稿的勾画,勾画之后进入到草稿阶段,进行几次修改,就可以进行定稿,这种教学模式及教学套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借鉴的意义,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多,必然在教学过程表现出较强的单一化、教条化,大学生学习的劲头必然不足,同时也容易将大学生引入油画创作的误区。

此外,在所谓的写生过程中,学生往往受到教师的影响,往往过多从教师的角度看待一些自身不熟悉的事物,在教师的思路引导下,进行程序化的油画绘画,这种绘画的结果充其量就是一个油画作品的复制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对于油画艺术的敏感性得不到提升,创作创作性逐渐降低,甚至在部分高校创作课程已经与基础课程无大的区别,直接影响油画教学质量。

(二)民族化特色在高校油画教学中较为缺失

油画起源于欧洲,十七世纪传入我国,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包含较为浓厚的我国独特的民族特色,蕴含我国较为丰富的民俗风情与山川美景,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另一种反映,为我国的油画创作提供了较为广泛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油画创作者与教学者继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但是在长期的高校油画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环境与拥有的优势,在油画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参照西方,甚至将西方油画教学模式照搬过来,导致很多大学生油画创作的手法、构图比例、色彩选用及材料选择等照搬西方,没有任何创新,创作的内容多的为西方的社会现象与文化,包含的我国优秀特色文化非常少,严重缺乏本土意识,不仅阻碍了我国优秀油画文化的传播,也将大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大大降低。

二、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合理安排油画教学的内容,将油画审美素质教育与油画创作基础教育同步进行

我国高校油画教学由于受到写实派油画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设置较为单调,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热情与油画兴趣的培养。因此,在进行油画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步克服这方面的影响,对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选择吸收,逐步做到扬长避短。在实施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校油画教学应增强学生油画造型语言与绘画技能的针对性培养,这两种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油画绘画打下创新的基础。

其次,在油画教学的理论及观念方面,应注意多元化教学理念的渗入,引导学生打好油画基础,同时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放置到优化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来,充分的挖掘学生在油画方面的艺术潜力与艺术个性。

第三,转变传统的对油画教学为单纯的技能性教学的错误认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品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逐步打破传统的油画创作过程中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在油画创作手法、色彩运用、材料选择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从而弥补现阶段油画教学模式在创新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将油画创作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相结合

油画艺术的发展只有立足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油画艺术引入我国以来,本土艺术形式与油画艺术在很多方面有着较为激烈的碰撞,这是油画艺术更好融入我国文化的必然途径。因此,在高校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认识到油画创作民族化的重要性,其次,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油画创作民族化的关键。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不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才能实现中国油画的创新。这首先需要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努力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重视,虽然油画学习需要学生遵循西方油画传统,但若忽视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势必将限制学生在油画创作方面的宽度和广度。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油画创作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慢慢渗透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结合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油画创作的全面创新。

此外,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油画创作的过程中时,应当注重让学生自我寻找东西方油画的结合点,全面鼓励学生将我国优秀的题材,通过油画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从而实现油画艺术的诠释。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在高校传统的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均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没能对油画基础性教学进行多方位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油画教学的始终处于基础性创作的层面。

所以,在高校进行油画教学的过程中,应全面的增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摆脱现有认知与传统的油画绘画理念的束缚,以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探寻更好的油画创作理念,以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探寻油画教学的方式,另辟蹊径,这对于提升高校油画教学的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为提升大学生油画创作能力,应首先从培养大学生发散性思维入手,引导大学生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打破正常创作逻辑局限,鼓励其在进行油画的创作时,应大胆改变事物色彩、描绘比例,甚至可以对油画的组合事物形象进行重新改造与搭建,此外,引导大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在油画创作时的想象力,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从而更好挖掘大学生在进行油画艺术学习时的潜力,联想与想象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油画创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高校油画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评价体系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高校进行油画教学时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推动高校油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其适应社会对油画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关键的。同时构建出完善的油画教学评价体系,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高校所处区域的不同构建多所艺术高校在油画教学上的协调机制,将“大油画教学”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油画教学当中,具体表现为高校应以本校的油画教学教师资源为依托,在兄弟高校之间搭建教师协调机制与互动关系。

例如,可以构建油画教学专家委员会,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油画教学的引导与督导,从而可以规范油画教学制度,教师的油画教学水平必然也会得到针对性的提升。

对于一些地位较为特殊的艺术高校来说,应当认清自身所处的位置,充分借助现代化互联网教学资源,在自身可以达到的范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油画教学的教师评价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将外部的油画教学评价资源引入油画教学评价体系,这对于提升油画教学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油画教学评价标准为高校油画教学评价的具体标尺,能够较为直接、整体及公正地对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能优化提高高校油画教学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教育产品合格率。因此,高校在进行油画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仅仅注重教学技术提升的理念,从管理的层面提升油画教学的规范化。此外,高校在进行油画教学时,应遵循艺术教学的规律,认识到油画教学的持久性,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青,范秀娟,周永凯. 创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深化艺工结合类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2).

[2]张燕. 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视角[J]. 教育探索,2013,(3).

[3]侍寿永,嵇金山.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 继续教育,2012,(2).

[4]王小丽,钟有添,谢琼B. 实验教学改革条件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微生物学通报,2012,(12).

[5]聂永成. 多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在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科学,2011,(2).

[6]陈永富,钱国英,汪财生. 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知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免疫学课程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第5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油画;教学思考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综合性高校的艺术专业招生人数在不断扩大。受到当前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使得油画教学受到教育各界的关注,各类院校所教的油画风格与各类形态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油画专业教学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所在,许多专家及教育工作者都对其进行积极地探索和思考,旨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油画专业人才,以适应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要求。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推动教师教学成果的提升,还能带动学生创作学习方面的发展。

一、当前综合性大学油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与时展为教育提出的各项要求,培育综合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综合性大学每年对艺术生招生人数都呈现出扩招的趋势,油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首先许多综合性大学油画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的安排都是套作已有美术学院的教育发展模式,没有自身的发展计划。美术院校对于理论学习相对较薄弱,教学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类绘画技巧,而综合类大学的油画教学需要从学生综合方面的发展进行考虑规划,单方面盲目套用美术专业的院校的教学形式也不能适应当前综合性大学的油画教学的需要[1]。

当前许多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并没有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许多学生是为了升学满足大学教育才被动地选择了美术专业,对于艺术绘画没有达到相应的追求与喜爱程度。所以他们在油画学习中,很难投入自身高度的热情,学习主动性差会导致学习的兴趣降低,长久发展将不利于油画的学习。许多学生缺乏相应的审美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美术学习的思维创新能力发展,教学中大量的强化集训不仅是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硬,还会影响学生对于油画学习的总体认识。在教学中许多学生迫于教师所传授的创新与意识,导致画作更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盲目地追求个性的表达,导致油画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根本。

过去传统油画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大多都比较陈旧,没有着眼于现代绘画发展的趋势,没有立足于过去和现在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定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加上综合性大学所开设的课程较为繁琐,导致油画专业所设置的课时量较少,这对于本身专业基础就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不利的,教学不能产生实际性的教学成果,从而导致油画教学的成果不高[2]。

二、对当前综合性大学油画教学的几项建议

综合以上几点关于油画教学中问题的论述,对于油画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成果还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将来的综合发展。教师需要对当前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校的发展方针以及教学环境,创设适合自身学校发展的模式,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西方对于油画的学习及教学经验十分丰富,所以教师要立足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避免学生进行盲目的绘画创作。学习西方良好的教学经验,加强对于学生艺术理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认识。美学家科林伍德曾说:“伟大的艺术力量即使在技巧有所欠缺的情况下都能产生优美的艺术作品。”可见优化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反复强化学生的绘画技巧,而是对艺术本身的主观理解认知,从而塑造自身良好的审美意识。对艺术画作的认识表现在观察与想象的部分,从而对表现及创新更方面能力起到相应的提升。教师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找寻自身的绘画风格特点,形成自身的表达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式教学[3]。

比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出更类不同的学习课题。在表现肌理的油画教学中,所涉及的材料也是很全面的,比如石头、沙粒、木头屑等,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会根据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学生表达的主体内容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展现的人物,有的学生是风景,风格也有写实与抽象的差别。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全自由发挥,不受任何规定的教学内容限制。反复此类的练习,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对油画创作的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油画教学的成果[4]。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

对于综合性大学的油画教学目的还要区别于专业的美术学院,教学目标的设立还要考虑到自身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就目前综合性大学油画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油画教学的根本目的侧重的还是对于绘画技术的专业与精细化,画作不仅追求外在形式的表达,还要深入到精神与情感的表达互动。现代油画绘画的课堂上,大多教师都是以人体及肖像为训练的基本部分,但是西方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绘画的广度与深度,没有规定的人物及形象设置,写作风格不受到相应的局限,这从西方现代画作的表现中就可以明确看出。西方绘画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计划,从而体现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每个学生能结合自身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科学化最有效的概念实施[5]。

比如在教学风景油画的过程中,风景油是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用相关的油画材料进行绘画称为风景油画,现阶段的油画种类可以分为:自然风景油画、山水风景油画、蓝天白云油画、日出日落油画、街景油画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出“因材施教”的理念,发掘出学生内在的绘画潜力,教师设定好相关的画作要求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发挥,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创新,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学生最真挚最有效的艺情感和画作理解。这能有效避免教育要求的盲目统一,提升学生思维创新发展能力,从而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性[6]。

(三)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教学的持久性

在当前综合性大学油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绘画的技巧以及审美素养,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知识面的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多借鉴和思考的空间,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综合类大学中有许多专业的选修课以及素质拓展课程,学生可以深入其中进行学习的串联,把其他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油画学习中,使得教学有个良好的互通性。油画自身就具备一定的包容性,构建全面良好的知识面对于塑造全面各类的绘画风格是十分有益的,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创作力以及教学的持久性。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参看各类画展,从大师和专家的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成分为己所用。此外要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油画学习过程的成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定。不能单方面从学生的作品体系来进行评价,还要从各方面来进行有效的评定。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对学生予以较大的激励,鼓励学生进行的有效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四)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在过去传统油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忽视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没有认识到会绘画教学中各个教学的作用,导致的综合性大学的油画教学还处于教学边缘,没有深入到教学内侧。所有在当前绘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它能使学习活动摆脱过去教育理念的束缚,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习活动。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打破常规,注入自己的特有的思维情感,这对于油画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传统油画教学中所缺失的部分。现代综合性大学绘画教学要想保持长久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改变原有的创作学习的思维逻辑,鼓励进行全面有效地想象,充分发挥出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潜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综合性高校的绘画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思考探索,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在绘画实践中树立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充分挖掘内在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充分地发挥出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岚,李润.对综合性大学中油画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3(07):122-122.

[2]松风.薪火相传求实求新――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教学与创作[J].美术观察,2011(11):52-56.

[3]曾金妹.油画风景写生在教学实践的思考[J].卷宗,2014(10):122-122.

[4]申元东.当代北方普通高校美术基础教学改革之探究[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08):81-82.

[5]全香春.论高师油画教学与创作的理念生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1):159-160.

第6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油画教学;改革措施

油画兼具技巧性、艺术性与审美性特征,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美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之中。美术教育既为油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专业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等的设置。美术教育要求是油画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依据,高校教师应根据美术教育要求,适时创新个人的油画教学方式,这也是推动高校油画教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

当代美术教育对油画教学的基本要求

1.视觉媒介多元化

在当前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美术教育逐步打破传统的“为艺术而教育”的思想观念,更多的是关注于社会的真实需求,以培养出更多的能够服务社会大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市场经济领域运用物理、化工等技术创造出的大量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材料,要求美术专业人才能够在新的视觉媒介环境下进行美术设计等工作,以满足商品生产与营销的现实需要。而油画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关注行业需求、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等的指导下,积极关注视觉媒介多元化的发展,从而更广泛地搜集行业中出现的或者是其他美术教育活动中涉及的最新的视觉媒介元素,并及时总结其媒介性质、媒介技术及功能诉求等方面的特征,进而创新油画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学生在多样化视觉媒介环境下的油画表现能力。这样做既能强化学生的油画技艺,又能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

2.突破艺术边界

上世纪60年代,极简主义艺术家展出了《无题》《黑色盒子》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既非绘画又非雕塑,甚至有些干脆将绘画和雕塑进行极简化处理,由此开启了美术领域突破艺术边界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市场经济推动下的美术创作活动更是将打破艺术边界作为产品包装、设计、宣传及推陈出新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也积极开展了融合教育和整合发展,积极建构不同的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促使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艺术知识创作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新颖的视觉作品。在此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工作更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单纯以油画色彩、技法、表现为主的教学内容的局限,更确切地说是要打破沿袭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念,立足于行业设计特征及美术教育的现状,引入其他艺术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不断增强学生油画知识与技能的现代性、商业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创作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主题,是国家、企业乃至于个人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实现个人壮大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表现在其能够创新性地应用美术材料和一些先进的技术来表达个人独特的审美与情感理念,而且还立足于个人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技能不断创新自己的职业理念、工作模式甚至于进行创业活动。油画拥有个性化的油画理论知识、技术技巧、表现效果及在社会中独特的应用领域,因此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油画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形成个人的艺术理念和风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还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增强学生以后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美术教育都应该进一步地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甚至为学生创作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提供必要的条件。

当代美术教育背景下油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代美术教育为油画教学提供了扎实的专业支撑,同时也提出了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三方面的要求。油画教学在教改政策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1.社会服务导向的教学转型滞后

油画自传入我国以来,便一直作为独立的艺术而存在,早期油画教学采用的是言传身教、耳闻目染的纯艺术教学方式。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建构起了学院派油画教学系统,其设置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规范化的教学计划等,以实现油画人才规模化培养。从功能诉求上来说,油画教学仍然带有明显的纯艺术教学痕迹。近年来,高校美术专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很多学生秉持个人爱好和就业相结合的思想报考美术专业,但是随着持续加大的就业压力,倒逼着油画教学开始向服务社会转型。然而与美术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倡导的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相比,油画教学社会服务导向的转型显得十分缓慢,部分教师甚至存在着“耻于谈商业”的思想,这导致油画教学潜在地延续了传统纯艺术的教学内容,没有紧紧跟随美术教育发展趋势进行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

2.新理念、新技术引入不足

立足于行业现实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是适应美术教育背景和顺应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油画教学活动在主观层面缺乏对社会服务导向人才培养的意识,以及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认知,纯艺术的人才培养理念造成教师单一地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严重地影响了新理念、新技术的融入。客观上来说,高校油画教师大都毕业于高等院校的油画专业,拥有深厚的油画理论知识和高水平的油画创作能力,且具有良好的油画艺术修养。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他们一方面缺乏对社会一线企业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及新需求等方面的认知,不能第一时间引入最新素材和最新信息来创新自己的油画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他们对包装、设计、造型及其他艺术领域的思想、理念和方法缺乏深入的了解,以上这些情况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突破艺术边界而进行油画教学的能力。正如一位油画教师所说,自己也清楚跨界教学的重要性,但自身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在现实面前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简单

创新能力是油画教学从古至今所始终秉持的一项目标,而当前美术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艺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的协同发展,即学生既要具备创新性的油画表现力,又要能够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同时还能够立足于油画知识进行一定的创新创业活动,为自己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当前,高校油画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创新为主,通过设置创作主题、激发创作灵感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利用油画创作理念和技法表达个人的审美理念和情感思想,进而形成个人的油画创作风格和特色。由于这些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沿袭一些创作方面的常规理念和方法,无法有效地培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艺术个性,同时因为油画教师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关注,在教学中就可能会弱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未来油画艺术生涯的更好发展。

当代美术教育背景下油画教学改革的措施

1.建构社会服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统领着整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当前,高校油画教学之所以存在着社会服务导向的教学转型滞后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案的积极性,无法借助教学方案推动美术教育背景下油画教学工作的转型。高校美术院系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应多鼓励和支持油画教师建构社会服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从传统纯艺术教学目标过渡到服务于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从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三方面更新传统以油画材料、油画技法、油画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特征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系统化的教学计划。高校美术院系还可以邀请油画专家、油画业界的专业人士协同评估教学方案,听取他们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最终在保证油画教学方案符合美术教育背景和趋势的情况下进行油画课程教学。

2.打破课程边界进行整合式教学活动

突破艺术边界是培养学生油画艺术创新和油画应用创新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油画教学之所以存在着新理念、新技术引入的问题,客观上是因为油画教师专业背景、工作环境与教学能力的局限。针对这一问题,高校美术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等应努力打破课程边界进行整合式教学活动,即将预先制订的油画课程教学方案分解成为一系列的知识模块与实操项目,油画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可以由油画教师负责相应的教学工作,而涉及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教学内容则可以要求包装、设计、造型及其他美术专业的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如果条件允许,高校油画课程还可以邀请公司、企业的设计、创作人员进入课堂进行主题座谈、专题讲座、课程教学等活动。这样做不仅解决了油画教师在专业背景、工作环境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局限,还使学生受到了跨界式和整合式的油画学习。

3.借助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表现在艺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两个方面,既是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油画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存在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简单的问题,高校油画教师在延续常规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同时,应积极利用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公益组织面向大学生举办了大量的竞赛活动,高校油画课程可以选取一些油画创作类的以及和油画相关的创新创业类的竞赛,比如通过大华杯全国美术作品大奖赛之类的赛事,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展现个人油画审美理念与情感思想的能力;借助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之类的竞赛,培养学生应用油画知识和油画技能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以赛代练既增加了油画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实操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语

美术教育为油画教学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要求油画教学能够顺应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趋势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高校油画课程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服务导向的教学转型滞后、对新理念、新技术引入不足、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简单等问题,需要建构社会服务导向课程教学方案,打破课程边界进行整合式教学活动,利用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油画教学改革,这也是顺应美术教育发展趋势,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与就业能力的要求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高鸿武.美术教育教学中油画民族化的解析[J].长江丛刊,2019(25):74-75.

第7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油画教育;多元化;改革

油画是国外传入中国的一种绘画形式,追根述源,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有国外传入中国。迈入中国油画教育第一步的学堂是是在上海创办油画院的周湘。大约在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油画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1918年,蔡元培倡导成立了中国首所国立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专,这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业美术教育院校。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个几个美术院校,为推进我国美术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当时是以现实主义为核心的油画教学体系。这些相继成立的美术院校,为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条件。这些年来,这几十所高等全专业美术院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之前的油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进步,而落后的单一教学模式也不能适应人们的们审美视野,这些矛盾也影响着中国美术业的发展。矛盾产生后,高校美术教育者开始反思,将现在油画从描写社会现实、群体生活发展到关注人的精神、心理和个体存在。在这个由单一化到多元并存的发展过程中,学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再教学改革方面做的就非常到位。油画系本科阶段的教学按导师不同的艺术主张与教学主张分为四个工作室,以便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爱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画室以“规范和自由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习作与创作的结合”这“三个结合”来实施油画基本功和艺术创造的教学,贯彻疏导式、整体式教学,反对限定式、局部式教学,从而打破了呆板的教学模式。四个工作室风格各异,但在教学的许多方面是一致的,诸如对基本功训练的普遍重视、对个人独创性和艺术表现力的鼓励等,教学效果稳定而有成效,但其教学模式在改革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在创作教学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还不够完善,等等。中国美术学院为克服系科专业划分过细、过专的弊端,于1995年尝试建立了综合绘画工作室,该专业工作室导师陈守义先生在介绍工作室本科教学培养方向及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时指出:“过去单学科、单层次的研究和教学状态已难以适应今天艺术多样化发展的要求。综合美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改革的尝试。”以法籍华裔画家、学者司徒立带来的“具象表现绘画基础理论”为契机,中国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也开始从关注纯视觉领域的角度突围。具象表现绘画要求在绘画中“回到视觉”、“现象学式的看”,这是继印象派之后绘画艺术上的又一次视觉革命。另外,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几所院校及相关专业也先后建立了具象表现工作室或教学实验班,推动具象表现绘画在教学应用深度和广度上开拓,从而找到了一条既适合当下美术教育的民族化要求、又能同国际化艺术趋势接轨的教学新路。

鲁迅美术学院于20世纪末也开始改革油画教学,将古典、写实、表现三种风格系统从造型、色彩、构图、空间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研究带动教学,形成以多样风格取代单一风格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不仅为辽宁油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技术基础,而且对中国油画吸收西方古典传统和当代艺术风格的方式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对中国油画而言,传统应具备两层含义:技巧层面上应以西方为传统,精神层面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传统,两者缺其一,都不能被称为中国油画。将这一原则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如何在保存、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注入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的问题。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为我们启迪灵感、开展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发展中国当代油画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对西方油画传统技巧和当代艺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另一方面应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

多元化油画教学改革在各大艺术院校各具特色的推行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特殊历程,以及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学改革只是刚刚起步,其推广和形成良性辐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教学改革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决定着油画教学应该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多元化油画教学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好或不好、正确与否的标准,而是要引导他们如何学习。教育者应该把开放的艺术观念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不能让主观意识左右宏观教学,不能以自己的审美标准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更不应为达到某种教学效果而牺牲学生的独创性。

第8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马晟瑶,2003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美术系,同年至2006年攻读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6年起任教于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2004年,油画《红色畅想》获辽宁省第五届青年美展优秀奖;2005年,油画《女人体》获辽宁省第二届百花艺术新秀奖;2006年,油画《盼》获韩国釜山艺术节特优奖;2011年,油画《蝶》入选建党90周年书画大赛。

王静,200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2006年油画《阳光》获辽宁省青年美术作品展金奖;2009年,油画《去往桃花源》获辽宁省美术家作品展优秀奖。

张丽岩,女,1974年生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电脑美术专业教师,平面设计师,从事中国画、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多年。中国画作品曾多次入选辽宁省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参与教育部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基础教学改革立项课题,辽宁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及校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省级、校级教学科研立项等,主编多部教材及美术资料。

第9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观物取象 综合绘画 综合性绘画教学

我国目前的绘画教学体系大致有两种:一是综合性大学以美术教育专业或绘画系为基础,下设国画、油画、版画等工作室或教研室的教学模式;二是各大专业美术院校按材料划分的国画、油画、版画、壁画等为教学单位。这两种体系中,一类以对绘画语言普遍了解掌握为教学目标,另一类倾向于培养专业人才,如油画家、国画家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就当下历史语境来说,这两种教学模式都陷入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上世纪90年代初,与绘画专业进行细化分科教学的方式不同,许多院校成立了综合绘画系或工作室,探索教育模式多样化,突破界限,拓宽绘画的教学实践。近些年来,是延续专业教学的单纯、细化、深度,还是寻求综合、多元、宽度的教学,尝试实践林风眠中西绘画的教育理论,一直成为美术院校教学模式理念上的问题,且各有说法及实验方式。

造型艺术教育细化的划分有助于深入的教学,并有行之有效、成熟的教学体系可用;而如果打破这种模式,打散各画种的框架,承继综合、多元的绘画教学,思维方式确实可以得到突破,但是却没有现成的教学体系可作为具体实施的参考案例,这从林风眠、吴冠中的绘画理念到美术院校近20年来的具体实践来看,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这是综合绘画教学一直受到质疑而没有得到重视的问题所在。

艺术在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笔墨当随时代”,谈的虽是艺术创新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暗指一个时代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每一个时代都有具体的艺术表现与反映,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不但作品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思想与观念,教育也“当随时代”。

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创作的手段,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这都对艺术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人们观看方式的变化带来对于图像的热衷,从创作到审美已经转化为一种多样化互动的形态;同时,绘画美学意义上的认知也正受到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挑战。这些现实的文化特征都对当下的艺术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过去,传统的绘画学科从划分到教学,追求相对精确、深入——油画专业的学生在西画领域进行更精细、更专业的创作,培养成为油画家;国画专业的学生在山水、花鸟、人物的范围下系统学习,培养成为国画家……而今现实的状况是,当下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更多是在以“跨界”的方式来运用各类艺术语言,以此丰富创作的造型元素。就画种本身而言,油画专业的学生未必今后从事油画创作,国画专业的学生也未必就坚守“笔墨”,并非每一个个体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不可变的艺术手段。对教学而言,在大学完成其自身专业的系统学习,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做好准备当然是重要的,但是,颇显单一的语言训练,往往会导致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局限性,于是,反复被提出与论证的“综合教学”,也就是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先辈提倡主张的“综合性”的教育,虽然在各大院校教学实践的探索效果并不太明显,但是这种模式主张博大,付诸的实践多了一层文化比较的研究性质,更具有艺术史角度的文化意义。

事实上,20世纪以来的西方艺术家已经在改变单一的语言方式,如毕加索大量运用着油画、版画、雕塑等语言手法。西方美术院校的绘画教学也已经融入到视觉艺术的大范畴之中。法国高等美术学院的绘画教学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度,在一个大的绘画工作室框架下实施作品的制作,其材料语言的限制已经没有。

百年来,关于中西文化的话题从没有停止过,在绘画方面,就是油画与国画的问题,无非“中”“西”“中西调和”三个群体,有不断的细化、分类教学,也有不时强调综合、全面的尝试;而综合性绘画是在“中西绘画融和”方面能够以贯通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笔者以为,综合性教学上效果并不显著,是因为其问题是多方面的。

在教学理念上,中西绘画各自有着不同的造型理念与手法体系,这是各自语言的优势。在基础教学时,难免会忽略对传统艺术语言及经典的研讨深度,而对综合绘画的教学要求会更高、更全面,有两种或几种绘画语言均要求有较为系统的学习,并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其次,中西绘画最直接的区别在于材料不同,因此陷入一个“材料”的潜意识——对材料的关注远远超出对绘画的理解,最终导致综合绘画演变成单纯的综合材料,绘画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脱落,不能在造型层面上形成一种绘画语言。这些例子,都是为了说明综合性绘画的宗旨并非简单地跨画种组合,而是在融合中西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力求艺术语言的多样化。不过,如今综合绘画的实验教学正在远离这个宗旨的情境,不知不觉中演化成现在颇受关注的“新媒体艺术系”“实验艺术系”的草创。结果是,综合绘画教学如强调艺术语言的深入研究,则有更细化的工作室教学在前;如强调材料与多元性质的探讨,则有更新的实验艺术的教学探索,综合绘画的教学自然就被置于尴尬的位置。

因此,回到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原点再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中西绘画,都是在艺术家与对象世界中呈现人与自然的视觉关系。概括而言,即“观物取象”,从而“立象以尽意”。综合绘画的教学也不例外。

“观物取象”告诉人们“观物”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艺术创作中认识论的基本规律,而“取象”的手法属于方法论。至于中西绘画,具体选择哪种语言手段来“立象以尽意”才是紧要的,只是综合绘画的教学往往被外在的形式所束缚,忽略了这个美学要义,甚至从某种意义而言,“综合绘画”只是一个课程称呼。

历史地看,我们可以重新去解读吴冠中“美术自助餐”①的设想。笔者认为,不管是分科的教学方式,还是“综合绘画”或者“实验艺术”的教学模式,都打破了把学生归于各门类“从一而终”的固定教学,学生根据自身所需,在系统的教学纲要基础上,选择要研习和补充的各类语言,可以随时调整、随时汲取,无论是油画、国画、版画等,还是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文史哲知识。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架构,才是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探讨却难以破解的问题所在。

注释:

①即开设中西各种传统课程,学分制,自由选修.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