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油画教案范文

油画教案精选(九篇)

油画教案

第1篇:油画教案范文

艺术简历

徐青,苏州人

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

199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品《低坡》获江苏省油画展一等奖

作品《祈祷》三联画赴北京“江南精品展”展出

作品《吹笛少女》参加当代中国16省38位油画名家赴台湾展出

作品《雀儿》收藏于美国NEC画廊

作品《境》参加北京国际艺苑油画精品展

作品《蓝发结》参加江苏省迎接二十一世纪油画精品展获银奖并被省美术馆收藏同时收编于美国海外华侨联谊会《中国油画作品集》

俞 磊

俞 磊1965.11出生.苏州市人.

1993年8月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

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与环境艺术系)

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苏州市美术教育协会会员

作品《高山下的花环》获苏州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作品《秋荷》《在水一方》收藏于日本BASE画廊.

作品《蝴蝶飞》入选《吴韵汉风-江苏省人物油画展》

作品《晨曦》入选第五届江苏省油画展

作品《水乡》入选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作品《吹笛》上海艺术博览会展出.

作品《苏州民间故事》获苏州图书优秀奖

作品《绘图圣经故事》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作品《奇怪的眼睛》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品《中国卡通》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国家动漫“5155”出版工程刊物)

童 军

童军

1971年出生苏州人

1990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

199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高 波

高波

1974年生,张家港人

1996年毕业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现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作品《窗外》城市商报发表

色彩静物获校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二等奖

油画《心愿》入选校迎“三八妇女”书画展

作品《校园小景》入选校青年教师速写展

周怀恩

周怀恩 1981年出生,苏州人200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系。色彩构成作品《现代》》获江苏省大学生一等奖。作品《梦荷》赴法国Galerie de Noirmont, Paris画廊展出,现被法国私人珍藏。作品《桥》被法国Galerie Daniel Templon, Paris画廊所收藏。2007年9月在独墅湖举办教师油画展。其中作品《江南雨巷》、作品《船之一》、作品《船之二》现被“苏州艺术桥画廊”所收藏。

杨秋兰

杨秋兰

1982年出生 无锡人

2005年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与环境艺术系)。获高校教师资格证、广告设计高级证等。

2004年11月 作品漆盘《白色的小屋》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收藏。

2005年5月作品漆画《过家家Ⅱ》荣获江苏省第一

届大学生艺术展三等奖。

2005年6月作品装饰重彩画《过家家Ⅰ》南京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2005年12月 平面设计作品――适合图案花卉变化作

品2幅、黑白人物装饰画1幅编入《决胜

高考平面设计》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年6月装饰重彩画《过家家Ⅰ》、女人体写生

变化图案4幅、装饰画《徽洲印象》编

入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图案

设计》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年 论文《装饰画临变课程探微》苏州旅游

第2篇:油画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油画教学;信息技术;科学;整合

从我国国门打开的那一刻起,油画教学就注定以新的教学方法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洪流之中,这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艺术教育的繁荣与机遇。现代油画教学的特点,已经不再是以陈旧的思维方式、方法与老的价值观所判断评价。21世纪是一个科学信息进步的时代,高校油画教学理应是反映这个时代特质、与时俱进的教学,是关注油画学科前沿的教学,是前卫思想的教学。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在传承优秀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该着眼现代,思考今天大学生赋有的时代特征与我国的国情。因此,在网络、消费、传媒、虚拟、读图时代的今天,大学生自然地表达着他们的关注点。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高校油画教学?是摆在高校油画教师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领悟油画作品的丰富内涵

在高校油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软件科学融合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油画作品的内涵,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例如:油画史上的经典作品《蒙娜丽莎》原作收藏于法国卢浮宫。这幅油画作品栩栩如生,技术很好。但是,这幅画的内涵一般人都会误解,这幅揭示了文艺复兴的重大主题――人的尊严。这幅油画作品是用非常高超的技术画了一个普通妇女,构图庄严,将女性的性感与善良,包括皮肤的弹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了人类的价值与尊严。因此,我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经典油画作品《蒙娜丽莎》演示,就可以让大学生从栩栩如生的画面中,领悟这幅油画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丰富的内涵。

例如:俄罗斯油画家哈巴罗夫斯克的油画作品在油画界享有盛名。他以鲜明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永恒的感性形象的图画。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哈巴罗夫斯克的油画作品时,让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哈巴罗夫斯克的油画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色彩,这些感性鲜明的油画作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了油画作品的栩栩如生的特点,色彩科学运用的意义,进而潜移默化为以后的油画创作中准确诠释生活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采取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油画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于油画内涵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节省了教学时间,优化了油画教学效果,提高了油画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需要油画工作者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养,是素质教育对油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科学整合学科体系,科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每一个高校油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学科的界限,将文学、历史、地理、民族、民俗与宗教教学科学融合,科学地运用于油画教学之中,不但可以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可以强化大学生对经典油画作品内涵更深层次的感受和启发。

如:在学习达芬奇的油画作品《蒙娜丽莎》时,我运用多媒体将这幅油画作品的时代背景演示给大学生:“14、15世纪思想的启蒙运动,也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其目的在于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达・芬奇就以油画作品《蒙娜丽莎》将一个女性所特有的气质,通过惟妙惟肖的色彩将女性特有的肤质与身体的柔美线条特征表现的惟妙惟肖、完美无瑕,达・芬奇借以弘扬人性的真、善、美。同时,运用以往描绘圣母才能使用的庄严均衡的构图,充分揭示了画中这个普通女性的尊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演示,科学地诠释当年创作油画《蒙娜丽莎》的社会背景等素材,让学生明白:当年达・芬奇画这个蒙娜丽莎,是针对中世纪禁欲主义与神权至上的批判与抨击。因为,人的权利与尊严,在世界范围来看,现在已经是呼声最高的问题,在西方社会基本已经解决,但在中世纪,却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说,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在那个时期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所以,让学生从开始油画创作就领悟到:油画作品只有提出了当代的“重大问题”,具备了深厚的人文主义内涵,才能使油画作品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将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人文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将多媒体教学课件一一地展现出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而且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大学生对油画作品的准确理解与科学把握。例如:在学习15世纪泼提切利的油画作品《春》时,教师要搜集一些相关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大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领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作品,宗教沉重感的色彩已经不再浓厚,已经被欢乐的气氛所笼罩,与文艺复兴启蒙时期的主题相吻合。因此,油画作品《春》以暗灰色与黑暗色作为背景,烘托了女性的优美姿态与美好的身体,虽然不真,但是具有装饰性。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边讲解:“我们从这幅油画中可以感悟到,油画家将树与草地描绘得较重,画了许多的花朵,天空还有天使在天空翩翩起舞。人物的组合也比较有个性,有虚有散,而且,油画中的一位女性的身上衣服的图案与后面的森林植物有着交相辉映的作用。因此,每一幅名画都蕴含着每一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当代的绘画风格。”所以,大学生只有将油画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人文内涵融会贯通了,才能使他们今后创作油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校油画教学中,教师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能够促进油画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整地表现油画作品的感染力

油画风景也被称作“风景油画”,是油画的一个主要门类,用油画材料对自然景物进行描绘。文艺复兴以后的16世纪,风景油画作为独立的绘画体裁出现于欧洲画坛,并得到极大发展。例如:法国的印象派大画家柯罗的风景画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如果只凭教师的口传讲解,是无法将他的唯美的油画作品的艺术风格解释清楚的,而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他的油画作品中的看远处是树,树芽刚冒出,并没有郁郁葱葱,却像雾一般,还透着远处的天空的一幅油画作品,一幅非常难画的油画作品的精髓与实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只有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完全诠释出来这幅油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油画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要让学生从感性的材料入手,并通过感性的材料来发挥艺术创作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在课件中,我们尽量用生动的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从而使学生能感悟到油画作品所表达出的艺术美感与完美的艺术境界。

四、运用多媒体欣赏学生喜闻乐见的名家油画作品

第3篇:油画教案范文

一、“意象”的概念及现状

“意象”从字面上看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诸葛铠先生在其《图案设计原理》一书中提出,意象是以创造想象为心理过程产生的新形象。意象油画作为油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其表现语言具有油画艺术的一般特征。但是,由于创作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的不同,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它并不追求三维空间的创构,而是把握大的感觉,“不求形似”只是“取其意气所到”,形成了与一般油画艺术既统一又变化的语言体系。当前,美术专业油画风景画的教学多数还是以对景写生为主,这种练习贯穿始终,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作品主观性差,被动的照猫画虎,不能主动的经营画面,作品没有新意。而意象油画的独特个性恰恰补充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其通过意象油画的练习掌握风景画创作的主动性,并进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理念

笔墨当随时代。当生活内容和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候,作为观念形态的反映的绘画艺术,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作为意象派领袖,庞德就是通过阅读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发现“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才领悟到意象艺术的。意象这个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桥梁可以很好地将这两种距离很远的艺术门类联系起来,以往在教学中对抽象艺术退避三舍的局面得以改善,更重要的是意象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艺术。它要求创作者既要通过写生对物体的外部形态、内部形态、物质形态有一个客观全面而生动的认识,同时还要通过作者大脑的重新加工将客观的真实变成主观色彩浓郁的艺术的真实,在这个加工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被完全的调动起来,从让我画到我要画,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调动起来,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飞跃。

三、教学方案

油画的实物写生训练,为意象油画风景创造了很好的前提。教学中可先从写生课入手,但突破以往只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就画论画的框子,要将形式美的法则寓于写生训练中,启发学生抓住对象的形式美,进行写生的训练。在写生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

1.对称与均衡:如形的分量、面积对称均衡,色彩的明暗、冷暖对称均衡,构图的动静等。

2.对比与调和:如实与虚、大与小、简与繁、疏与密、明与暗、远与近的对比,通过渗入中间环节穿插挪让,互相补充使其对立的笔法融合为完整的统一体中。

3.力度与节奏:控制笔的能力和力在笔中行进变化。行笔的笔路变化和色彩的从厚重到清淡、从湿到干的变化,以及点、线、面的连续出现在画面上的排列、分布的组织、安排。

通过上述的写生练习,学生在掌握油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对构成画面的形式美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练习的深入,他们会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写生中,慢慢地将写生的客观性一点点减弱,而将主观性一点点加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就可以进入意象风景画创作的练习中了。在意象风景画创作中要求学生将写生的作品再默画一遍,默画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对画面进行全新的构成,画时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

1.营造氛围。中国传统绘画的营造氛围,无论在思想观念、题材内容还是形式结构上.都追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即“画中有诗”。意象风景油画将中国画中的诗化语言视为重要标准,提倡优美和谐的构思立意,积极吸纳古代绘画中的造型语言,打破西画焦点透视和真实时空的束缚。根据构思立意,自由组合意象,将形态的内外结构、物质结构重新组织,使画面产生出某种诗意的时空境界。此外,在营造氛围的同时,十分重视画面上的用笔、形体、色彩、构图、形势等给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形式美感。

2.创造形态。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重要造形观念。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关于“迁想妙得”的艺术创作主张,可以说是对中国画“意象性”的最贴切的诠释了。它并不追求对象的真实再现,而是讲究“意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只是“取其意气所到”。因此,取舍与夸张变形就成了意象造型的突出特征。

意象风景油画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在对自然对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对象的外部形态、内部形态、物质形态进行主观创造,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目的。吴冠中、苏天赐是意象油画的典型代表,他们总是善于捕捉物象独特的品格和物象给予的一种强烈感受。通过恰到好处的取舍与夸张变形,赋予造形以生气、情趣与个性风采,并以笔墨的节奏美、形的韵律美表现出来。

3.随心赋色。意象风景油画的色彩运用,十分注重从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中吸取营养,打破具体时空色彩的限制,超越了自然的表象。凝结了画家心理意志的色彩,具有了最大限度的表现性质,能让画家自由表现,将自身的体悟和情感融入其中。体现出很强的“随意赋彩”的性质,具有足以使绘画主体畅神、写意的“意象”特征。意象风景油画正是采用了这种依照本性的用色方法,使色彩的运用随主题的需要、随意境的需要、随情感的需要、随色彩形式美感的需要。

4.笔法运用。在意象风景油画中,描绘景物的用笔起到支撑着整个画面的作用。油画颜料的绝大部分都是以不同风格的用笔来表现的,而且笔触与肌理的形态也是欣赏与表现的重要内容。所以,它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效果并影响着画面的总体感觉。我们知道,油画是通过描、摆、罩、塑、染等用笔方法结合干、湿、艳、灰等不同的用色方法来作画,在布上呈现丰富的笔触形态,使人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

四、总结

第4篇:油画教案范文

一、油画教学中的创新性要素分析

在艺术课堂教学中,不同的艺术种类所倡导的创新理念和方法是不相同的,就油画教学过程中,其创新性要素主要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现、培养和引导。其实纵观国内油画教学现状,都纷纷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发散思维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维的发散,传统的思考方式发生了反常、不拘泥现状,甚至是怪异的。然而正是这种不拘于平常的思维方式,才极大的提高了创新水平。

调整画作中的正常逻辑关系。油画艺术的创作和呈现有着非常固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在长期的创作时间和理论创新过程中逐步积累和总结而成。这种客观性,容易促使人们形成思维定势,进而在大脑构建起因果关系,这是一种正常的逻辑关系。当人们的逆向思维或是发散思维破坏了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关系,则必然会产生陌生感和诧异感,这种陌生感和诧异感更容易让人们激发出惊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的本质就是对原有定势关系的破坏和重构。比如世界著名的油画《时间的永恒》中,画家将现实生活中的钟表异化为形状多样、可以随意瘫软于不同位置,产生了与常理反差很大的时间概念。教师在开展本本主题讲述是,就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将常理中的正常逻辑关系与异化的逻辑关系对比,找出其相联系的途径和发挥作用的路径,教导学生在实际的油画创作中,积极改变作品中的正常逻辑关系,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启发创新意识,获得全新的教学效果。

除了调整和改变画作中的正常逻辑关系,发散性思维的创新性还表现在改变画作中的正常比例关系。比例关系包括放大缩小、拉长、压扁等种类,客观事物尤其自身的比例,但是艺术家严重,这种比例并非是固定和唯一的,因为主观艺术创作过程中,并不遵循普遍的观念甚至是标准,客观的标准只是主观创作的一个参考。因此,在油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增添专门的改变形象的比例训练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发散思维,通过改变现实事物的比例,提高油画创作的创新水平。

二、提高油画课堂教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习

油画艺术往往和多个学科的知识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全面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创新能力和水平。从大量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越是具有较高交叉学习能力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好的创新能力。

因此,伴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油画艺术的学习者应该突破闭门造车的闭塞思想,进一步更广范围内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当代绘画艺术形式等,集多家之长,助力西方油画技艺的学习和掌握。其实艺术都是想通的,在绘画领域,不同的流派其自身内部有着艺术的一脉相承性,比如对于传统中国画绘画技艺的学习和掌握,就很有助于学生对当代水彩画、水粉画等画种学习。

(二)创新油画创作方法

油画是一种用色和用料非常之多的艺术形式,色彩对于油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表现手段,从整个油画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演变来看,大凡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油画作品和油画大师,无一不是非常重视并善于应用色彩的人。因此,在油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引导,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认识和运用色彩上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在悉心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的说出自身对于色彩的认识,勇敢的表达内心的想法和主观感受,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油画的创作。同时,还要积极打破心理定势,通过改变物体的比例、形状、正常的逻辑关系,实现对油画所承担的精神意义的表现。

第5篇:油画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油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油画审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时代审美需求,油画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必须紧跟时代创新步伐。高职作为油画的后启之“星”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油画创新、创造能力,在油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如何培养高职油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高职的油画教学环境

中国油画学习,模仿于西方油画,特别是美院油画的教学和本科油画教学深受其西方油画教学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而高职油画虽然起步晚,也会受我国油画教学大环境的影响,教学形式、内容单一、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但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从客观上讲,应该具有更多的,更灵活的表现方式和领会油画精神。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绘画基础薄弱,知识基础能力和基本的素养也和本科院校有距离,所以我们不能要求高职的学生和美院,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增强高职学生油画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的学生在进高校前,一部分进行过专业绘画培训,但大部分是没有绘画基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美术教师如何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油画高技能型人才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按照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美术学生一般会具备三种能力,通用职业能力、美术基础能力,专业创造能力,通用能力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网络运用等必修的基础课程。美术基础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的造型能力,色彩塑造和感知能力,以及色彩的组合能力。美术基础能力是高校美术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美术学生怎样熟练运用美术技法,准确运用绘画和设计的创新创意语言,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基础素养进行更好创作呢?

(三)油画基础课和创作课是高职学生三年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各种油画技法的学习是油画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油画创作课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学生在校学习各种油画技法,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创作油画。而新生进校的时候,学校课程设置一般是安排素描和色彩两门基础课程,而色彩的教学多以水粉材料为主,因其材料的制约,为其后面的油画学习,造成了以水粉画法就是油画的技法根本,这样就造成了技法的单一化理解,在色彩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色彩写生,和写实性色彩,把教师的油画理解和认识错误的传递给学生,并且只偏重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色彩的那一面。

(四)油画教学的“固定思维模式”。从思维的角度讲,油画创新思维应该从起点上否定纯模仿的被动模式,油画的基础练习要改变有关基本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艺术态度等问题。 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只表现在模仿上,那么教学根本无法具备艺术教育的属性。油画不是在二维平面上复制一个图像,作为高职教师应改变学生的单一思维模式,使油画学生思维模式多元化发展。

二、高职的油画教学全面改变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通过知识的潜移默化去改变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油画技法的多元化发展,改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认识,帮助学生去理解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理想。作为新时期的高职油画教师,怎样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油画技能型人才,首先,教师本身应该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文化修行,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油画教学的水平。其次,高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油画价值观,不追求名利,随波逐流。最后,在传授知识手段和教育方法上,要随社会的发展而提高,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油画知识,开拓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油画中多角度思维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是油画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多角度思维是创新油画,创造个性和审美的途径,多角度思维是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的表达。高职油画教学应该积极启发学生的多角度、创造性思维发展。在绘画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夸张变形事物的造型,改变正常的思维逻辑;鼓励学生大胆改变物体的色彩,结合色彩构成、变色等油画色彩自身的优势,也可以强调色彩装饰性,从而达到多角度的思考油画色彩,要求学生在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观察方法和适合的表现形式,对画面色彩主观的,大胆的探索,创新;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把具象事物抽象表现,抽象事物具体的视觉化表达,从而达到形式改变;鼓励学生学习,借鉴设计中的思维方式,如同构,拼接,联想,想象等方式进行油画的创造;鼓励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除了掌握油画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国画、设计的知识。当然无论是那种方式那种思维都离不开色彩的基础知识的表达,比如;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均衡、色彩的调和等。培养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职教师要认真研究,一切从高职培养人才目标出发,以社会需要的高级油画人才为整体目标。

(三)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职油画创造力的表现,应该具体体现在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和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画面,要寻找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风格样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绘画的兴趣。如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他们在造型和色彩上往往注重事物的客观性、具象性;性格内向的学生注重事物的内涵和本质,造型一般比较夸张,不具备稳定性;对于材料和技法上,鼓励学生学师的油画作品,寻找、探索新材料,综合运用材料等。总之,就是多角度寻找和挖掘学生的油画创作个性。

(四)借鉴民间美术的样式,提高审美认识

民间美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俗活动中衍生出来民俗文化;是人民情感和希望的寄托;是人们依据生活和审美需要自行创造的艺术作品,审美与实用并存;民间美术具有民间审美特性的,其本身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物质价值;如风筝、年画、戏曲脸谱、剪纸等。中国油画只有深深扎根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营养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艺术文化品味,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认识!

总之,高职油画教学的创新思维是培养现代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提高高职油画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模式。才是符合现在高职油画人才培养目标,才是符合中国油画教育发展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油画教案范文

关键词:油画专业教育;艺术院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55-01

一、油画专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上的矛盾、困惑

目前油画专业的基础训练课程已经基本成型,但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并且在油画教学中对创作的简单理解,使得完全丢弃传统教学模式,无视创新与传统的内在联系。

由于对创作的简单理解,为了让学生找到自己创作风格。教学中有的老师鼓励学生模仿国内外风格较有特色的艺术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是有益处的,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吸取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养份,也可以通过对大师作品的临摹提高自己的油画技法。但学生缺乏适当的理论引导,学生对大师的作品从制作程序到内容、形式一律照抄,这样导致学生缺乏自我创新性,从而将自我个性转化为他人的自我个性。

(二)教学环节中的弊端

在现阶段我国的油画教学课程中,静物、人物等仍是油画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美术学院都专门开设创作课,但都是为了毕业创作所设计的课程,且创作课时太少,学生往往还没有进入情况就已经面临结课。

油画教学中一般把学生作品分为创作和习作两大类。这反应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训练扎实的表现技法是写生课来完成的,创作课所要完成的就是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于平时没有创作意识,不注重创作素材的积累,学生对于创作课只能是无从下手。

(三)教学评价效能的低弱

在遵循以写生基本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只能解决学生再现自然的能力。因此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技法方面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作品中自我观念的加入。并且教学评价一般只在课程结束时开展,评价显得过于笼统,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显现。这些具体问题在改进油画教学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教学评价结果在油画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油画专业教育的改革

(一)教育体制的改革

专业教师应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挖掘学生的潜力,抓住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首先,学生创作的根本动力是对艺术的兴趣。要鼓励学生不能一味的照物写生,要对创作产生兴趣,不畏惧创作。现在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适时举办油画展可以激励学生对油画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有平台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创作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学生对创作有了热情后,必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使之能保障兴趣的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带动学生进行试验性创作,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加之艺术理论的支撑,才可能发展我们今天稍显滞后的油画教学。

(二)教学模式、课程方案和课程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抓住的是课程改革这一关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从原来的注重分数转变成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这就要求老师教完理论知识后,学生的作业都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体现出创新性的创作,这也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性改革。

当然对于教师的备课,教学要求老师要深入研究新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当然我们目前还处在一个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索实践的阶段。在今后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每一门课程进行大胆改进,以达到每门课程都是启发式教学。

(三)美术教育意识的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教育活动中培养学习者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增进学习者的美术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活动。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美术家,也不是画家,而是社会功用性为社会服务,对全体民众进行审美教育,提高民众的审美修养,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和趣味高尚、修养全面的公民,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结束语

目前许多艺术界的有识之士以逐渐意识到,我国艺术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艺术教育的缺失所显现出来。反思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油画专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关于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油画专业教育的改革。寻求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油画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已成为我国艺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第7篇:油画教案范文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油城文化”的幼儿园课程,是油城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新疆在“维护国家反对民族分裂”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增强师生对石油文化和石油精神认同感的需要。“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能够促进幼儿作为油城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对祖国、对油城的热爱之情;能够在传承和弘扬油城精神的过程中,明确科学技术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整体建构信息化课程

1. 理念先导顶层设计

我们秉承“信息素养与文化建设从幼儿抓起”和“以园为主、合作借力” “整体构建、分步实施”“文化引领、操作跟进”的基本理念,我们站在“油城文化”这一高度审视当下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原动力,利用信息技术将区域的优秀文化融入幼儿的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受到油城人优良文化的熏陶,激发孩子们热爱油城、建设油城、奉献油城的内在动力。在具体操作上,顶层设计“四主题式三维度”信息化课程体系,其框架结构如下图。每个主题之下设置童谣、歌曲、故事三个维度。

2. 系统开发分步实施

“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依据四个主题系统开发相关资源,实现教师资源、儿童资源和家长资源共享。

(1)教师资源

形成课程理论体系。以快乐教育为载体,建立理论依据、课程文化、教学目标、快乐教学法、快乐教学模式和快乐教育评价体系,对“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建立课程资源库。选取8个典型的油城故事为案例原型,进行“油城文化”儿童化创作和游戏材料研发,征集和创作数字化的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儿童绘本、简易动画片作品共40个,研发4个主题教育活动的精品录像课,打造文化课程。

建立微视频资源库。聚焦“四厂”――独山子炼油厂、乙烯厂、热电厂和包装厂,采集不同工种工人的工作场景、各种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流程、各种大型机械和劳动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各种安全防护服和面具的功能与穿戴方法等微视频解说影像,对幼儿的活动起到激发兴趣、自主学习、适应心理预期、调动多重促进感官学习体验的积极作用。

(2)儿童资源

以平板电脑为学习终端,输入数字化的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儿童绘本、简易动画片、工厂微视频等课程资源,形成围绕课程主题整合的儿童资源。这为幼儿自主学习“油城文化”课程,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拓展学习经验,实现寓教于乐提供便利条件。

(3)家长资源

发挥我园家长信息化素养和家庭平板电脑持有率较高的优势,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大班家长会宣传课题,动员家长参与“油城文化”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开展有奖征集。利用校园网站,建立幼儿“油城文化”资源下载服务平台,由家长帮助下载课程资源,方便幼儿个人自主学习和集体交互学习。发挥我园家长几代人都是油城职工,爷爷奶奶和父母都有亲身工作经历的教育资源,现身说法,成为深受幼儿喜爱的“活教材”。

3. 数字课堂传承文化

以《“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开发建设为抓手,乘势而为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助推幼儿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用数字课堂带动油城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利用信息化资源构建主题网络图、教学活动设计、区域环境创设、家园合作实施方案等,兼顾五大领域的平衡,做好课程审议和课题实施的跟踪观察,及时指导、评价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区域环境利用和家园合作中取得的实效。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灵动课堂,改变幼儿园教与学的方式,让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常态。

下面以《“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第一主题《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例,阐述具体措施。

(1)实现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感教育实为移情教育原则的应用。本课程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借助数字化资源理解油城开发、建设、发展的艰辛曲折历史,让幼儿获得情感陶冶。其策略有: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童谣、欣赏和歌唱歌曲、阅读电子图书、观看微视频、邀请退休的爷爷奶奶讲故事等形式,以多种情境强调学习中的体验和体验后的领悟,在情境游戏和交往中感知体验,为激发幼儿“爱油城”的情感获得动力基础。

(2)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课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参与课堂教学,使幼儿的观察、思考、想象和探究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本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库为依托,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课堂,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电子图书,观看微视频和《爷爷奶奶的故事》系列动画片,直观形象地了解在创业阶段的独山子,地处边疆茫茫戈壁,当年曾是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的地方。激发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回家采访爷爷奶奶,自主探究这段历史,举办《爷爷奶奶的故事》师生家长艺术展,营造浓郁的氛围,用绘画、歌舞等形式表达敬意。

(3)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库为依托,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了解解放初期,爷爷奶奶就住在地窖里,住在自己用苇把、泥巴、油毡纸盖起来的临时宿舍里。通过搭建舞台场景,制作服装道具,创作表演儿童剧《爷爷奶奶的故事》,体验当时尽管技术设备条件差,但13个民族的热血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此,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的创业经历和真挚情感。以此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幼儿作为油城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对祖国、油城的热爱之情。

信息化课程实施案例

我园2015年被推荐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基地,大班绘本《幸福》教材,正是为《“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开发的大班语言教材之一,现以此为例简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效果。

1. 信息技术助教材开发

大班绘本《幸福》教材的开发经历了如下的过程。

(1)自主创作完成《幸福》诗歌。

幸 福

告诉我,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爸爸每天上班工作?

幸福是妈妈制作美味菜肴?

跟我来吧!去看看我的幸福王国:

幸福是被爸爸大手举得高高,

幸福是抱着妈妈甜甜地撒娇,

幸福是和小狗贝贝快乐地奔跑,

幸福是老师的表扬、亲吻和拥抱。

小朋友,一起说说你的幸福王国!

(2)自主手绘完成《幸福》绘本诗歌的关键画页。

《幸福》绘本封页

幸福是爸爸每天上班工作?

(3)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关键画页的深度加工。

(4)以JPG格式存入平板电脑,制成“电子绘本图书”,加入mp3格式的诗朗诵录音。

(5)在制作PPT课件中,对部分关键画页设计了动画效果。

大班电子绘本《幸福》教材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独山子油城文化”为背景,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将抽象的“幸福”感受以儿童诗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进行了展现与描述。引导幼儿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轻松理解父母、自己及其同伴的幸福,用诗化的语言渲染幸福的氛围,渗透着发现幸福、理解幸福、回味幸福的美好情感。

2. 信息技术助教学创新

创新点一:从研究幼儿心理的视角把握幼儿学习特点

《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可见,心理学是幼儿园教学法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利用照片和图书中的情境来引导幼儿从心理层面理解、回味、体验幸福的感受。

将幼儿对幸福的理解建立在已有经验上。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针对大班幼儿能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有关内容的学习特点,以“收集生活中的幸福照片、联系生活回味快乐感受幸福”方式导入教学,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幸福。

将幼儿的“学法”作为设计教学流程重要的构成要素。从“大班幼儿直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出发,针对大班幼儿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以及对高兴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学习特点,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看录像了解父母的幸福”和“联系经验回味自己的幸福”的学习方法,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了解父母的幸福、理解自己的幸福。

将教学活动构建成“教会幼儿学习”的过程。从“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突破“迁移经验理解同伴的幸福”这一难点。首先,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设计了“引导幼儿思考并将思维过程外化”的学习方法,引导幼儿说出思维的过程,教师小结提炼。其次,通过师幼互动来学习迁移经验:教师亲吻2~3名幼儿,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提炼小结:“想想自己的心情,就知道别人的心情了。”再次,教师拥抱2~3名幼儿来引导迁移经验,“想想自己的感觉,就知道别人的感觉了”。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引导幼儿学习迁移经验的思考方法。

创新点二:恰当应用多样化信息技术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恰当应用多样化信息技术,一直都是幼儿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项目,本教学是一次创新的实践案例。《幸福》教学活动从信息化教学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优势出发,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人物和事件,将幸福的体验具象化,容易唤起幼儿的原有经验,引发快乐的幸福体验。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恰当地运用了信息技术,让幼儿既能在体验幸福感受的基础上,欣赏诗话语言营造的愉悦、优美、温馨的意境,又能获得电子科技为绘本阅读带来的文学体验。

创新点三:运用微视频和动画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习活动中,“爸爸上班工作”和“妈妈制作美味菜肴”的视频,对幼儿的活动起到了激发兴趣、调动多重感官体验的积极作用。在幻灯片中巧妙运用了动画效果,起到承上启下和小结经验的作用。

信息化课程开发的反思

1. 困难即契机

工业题材的“石油文化”,涉及石油、化工类专业术语,其概念抽象,外行难以理解。因为受到“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数量有限、内容成人化幼儿难以理解、教师对历史了解有限知识储备不足、科普教育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儿童化教学资源”等问题的制约,致使“油城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浅层。《“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的建构,将为克拉玛依市40余所幼儿园开展“油城文化”信息化的教学实践提供成功经验。

2. 挑战即对策

第8篇:油画教案范文

这还是那个以批量生产油画远销海外市场的大芬村吗?

大芬村油画出口的过去和现在

你可能很难在中国其他地方看到这样的景象。在这里,昏暗而弥漫着油彩味道的画室,挂满了荷兰画家梵高的名画,画工们拿着手中的笔,在刷着湿漉漉的“向日葵”;在这里,数千艺人都在进行着艺术创作,其作品可以在线销售,平均每幅卖到60美元;在这里,许多艺术家都曾在艺术学院接受过技术培训,但因为创作销路不畅,为迎合市场需要,不得不靠临摹经典画作出售来谋生。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画生产基地——深圳大芬油画村。

去年下半年以来,因为欧债危机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依赖出口的大芬油画村受到了不小影响,来自国外的订单开始逐渐减少,一位27岁的艺术家称,他的中国本地客户已经逐渐替代西方客户,而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改变绘画风格,以迎合中国新贵们的需要。据大芬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大芬村去年上半年销售额出口下降14%,但内销同比增加192%,总额达到31亿元。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不会忘记这些年大芬村艺术品外销市场的巨大繁荣。这个占地仅4平方公里、原本由客家人聚居的小村落,聚集了8000多名画工、画家,1100家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经营门店,每年生产和销售的油画达到了100多万幅。

这里的数千名艺术家生产着世界上60%的复制艺术品,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批量手工复制世界名画,销售以欧美及非洲为主,市场遍及全球,甚至有人评论说,在这里,不但可以见到国际上著名油画家的作品,还可以侧面了解国际油画市场的走势。

能预见市场走势或许是笑谈,但多少欧美普通中产家庭的墙面上,挂着的正是“made in”大芬村的产品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中国的艺术制品出口历史上,大芬村仅属“长江后浪”而已。

中国瓷器几百年外销盛况

国内艺术品远销海外,非当今所独有。鉴古观今,16-18世纪的瓷器外销,算是几百年前,中国艺术工匠们用自己的心血汗水为中外艺术交流添砖铺路。

15世纪末,随着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新航道,中国的瓷器开始输往欧洲。那时候,由于中国瓷器的精美和稀有,连王公贵族也只拥有少量的瓷器,他们把重金得到的瓷器用于珍藏,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Arlene M. Palmer在他的书籍《Chinese Export Porcelain》中记载,“最贵重的沙拉、水果及果酱,不用瓷器盛着就什么也不是了…… 教皇、国王、君主、公爵、侯爵……都遵循着这个习惯。”

到了16世纪中期,随着葡萄牙人大量带回中国瓷器,收藏中国瓷器则成为了欧洲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那时候,葡萄牙的王后、公主都戴着中国的瓷手镯,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还收藏中国定制的瓷器徽章,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也都收藏有不少中国瓷器。

而几乎畅销整个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的克拉克瓷器,就是由中国景德镇生产出来的,它的图案主要是中国传统的花鸟、人物,吉祥物等,后来逐步出现了充满异国情调的繁密纹饰,新颖的郁金香纹样、西方的神话以及宗教、人物和社会生活图案。

18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的直接贸易增加,根据商人要求大量订货生产的瓷器、家居饰品更为普遍。法国这一时期定制的徽章瓷数量比较多,据史料记载,1700年法国商船第一次从中国回来,带回了181箱瓷器,其中有一件绘制了法国王室的徽章(现存于法国国家博物馆的康熙五彩瓷罐,罐身绘有双鹰国徽),而另外一件则是法国太子结婚的场景。2005年,一对以30.72万美元成交的带有菲利普五世纹章图案的中国瓷器,就是这一时期瓷器定制外销的经典例证。

比利时皇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的资深研究员克罗蒂娜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在当时一艘货船的船底可放200只木箱,所载瓷器可达20万-25万件,运到欧洲可以赚到300倍到400倍的利润,虽然风险极大,风暴和海盗使很多船有去无返,但极高的暴利仍促使欧洲人勇往直前。据不完全统计,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达2000万件,加上其他国家的少量进口,估计中国瓷器出口的总数量高达2500万件左右。1734年一年销往荷兰的瓷器就达40万件,1774年运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1750年至1781年运往瑞典的瓷器达110万件。从欧洲现存瓷器和新近发现的沉船瓷器可知,当时绝大部分出口到欧洲的瓷器质量远远超过一般的内销瓷器。

明清时期,总数超过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而多品种,商业化大规模,长时间的瓷器出口,也反过来带动了景德镇制瓷器的兴旺发达。

力避 “兴也难衰也速”的恶性循环

陶瓷研究学者白焜在他的《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中写道,“综观景德镇 16到18 世纪的外销瓷与制瓷业,其外销瓷生产兴旺,则景德镇制瓷业也随之兴旺;外销滑坡,则瓷业亦随之衰落。其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令人感慨。真所谓:‘其兴也难,其衰也速!’”

第9篇:油画教案范文

张华清,1932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市东陆房乡牛家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50年进山东大学深造,1952年大学毕业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助教。1953~195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艺术研究班进修,其间拜齐白石为师,研习中国书画艺术。1955年考取留学生,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专攻俄文。1956年8月赴苏联国立列宾美术学院留学,留学期间曾任中共列宁格勒市留学生总支书记,为国家培养留学生工作作出贡献。

作品自1963年起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其中:素描《读信》于1963年收录于莫斯科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素描教学示范作品集》中;油画《中国人民占领南京》《韶山建党》等参加全国美展,并被博物馆收藏;油画《女儿》于1987年选送美国参加首届“当代中国油画展”。于多种美术专业刊物,其中《略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收录于《油画艺术的春天》一书中。出版有《张华清画选》《新疆油画写生选集》《张华清油画集》(日本版)、《俄罗斯风情油画集》等画集。

曾任江苏省四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油画协会主席,兼任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

1999年俄罗斯政府文化部授予张华清“普希金文化勋章”,并聘为俄罗斯美术学院荣誉教授。1999年美国东方文化艺术基金会颁发其“文化艺术交流奖”。200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政府颁发张华清“圣彼得堡三百年”金质奖章,表彰他对中俄艺术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

20世纪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国人骤然感受到经济全球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的全球化问题。

全球性市场经济和互联网使地域性的文化边界与文化的民族性边界逐渐缩小乃至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全球化意味着不同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碰撞与互融。实际上,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世界历史的演进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就美术领域油画语种而言,从尼德兰创立后传播到意大利,再到法国,是一个欧洲化的过程;油画从欧洲远足到东方的日本和中国,是东西方的全球化过程。问题是:在油画语种的全球化时空漂移中,油画作为艺术表达的语种必须成为本土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心理的方式,而不是鹦鹉学舌。

因此,油画的全球性传播,便是一次被本土修正和同化的旅程。

比如法国的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传播到俄罗斯后,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巡回画派,它在审美思想和表现手法上都凸现了19世纪末的俄罗斯寒带文化的特质。富有意味的是,油画在20世纪初大批舶来中国后,唯在五六十年代独尊苏派,在那个冷战时期,中国的艺术形成了被苏式同化的特殊景观。于是,整整的一代人,以苏里柯夫、列宾的油画为学习典范。但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政治经济的独立也促成了文化上的自主意识,“民族化”的口号由此而提出,中国油画在20世纪50年代末,真正开始了本土化的自觉。

前些日子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印象光色的东方之路――张华清油画展”,从一个案例揭示了留苏油画家这一代人的文化历程。作为中国正式派遣到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的11名学生之一,张华清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的艺术探索,伴随着对苏式写实主义造型体系的传播,而进行着油画语言背后的文化转换。他是中国油画家中罕有的大器晚成者,60岁之后的三度俄罗斯之旅,升华了他的艺术个性,使其艺术创作飞跃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其光色的微妙绚丽和笔触的浑厚苍莽,既体现了印象主义色彩语言的经典性,又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特质。旅行是他的创作过程,也是他的创作生命。他通过异域旅行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热忱,在陌生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寻找新的光色魅力,在错置的文化语境中体悟和追索中国的文化精神,这才是埋藏在他艺术生命中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