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享受人生范文

享受人生精选(九篇)

第1篇:享受人生范文

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心态看待每一件事,可你如何看待你的人生,你的心态就决定了你的命运,在生活中某些人因为一件小事就闹翻了,看到对方就像看到敌人一样,我真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都应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件事,你正面看他是坏的,可换个角度看他未必是坏的,也许是好的,人应该学会容忍,人的一生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悲哀的,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轰天动地的事,最重要的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对谁对社会对集体对家人创造了快乐和价值,有的人死了了就是死了,可有的人死了,他却活在别人心中,因为他给他人对整个社会创造了快乐和贡献。

人生观 价值观 道德观

一句话可以伤透一个人的心,有时候一句对不起是不能解决事情的,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有些人因为一句话的差错而失去了一生的挚友,语言是把利刃,我们应该要懂得学会这把利刃,如何利用这把利刃该看你自己,决定权是在你手里而不是在别人手里。

人生出来就应该过的快快乐乐的,享受自己过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不是浪费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我们应该学会享受人生

本人微博/i/

第2篇:享受人生范文

秦伯益,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一位云游四方的旅行家。今年81岁的他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准退休的院士。他用“清楚、通畅、不高、不大”八字来概括自己的健康状况:“头脑清楚,呼吸和两便通畅,血压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这辈子没住过一天医院。”秦院士对晚年生活的感悟和认识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龄时应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调整心态,进入新情况,无怨无悔。

如果做女儿时不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就难以成才;做妈妈时如果不下抚儿女,上敬公婆,家庭就难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时如果还要事必躬亲,不肯超脱,势必自寻烦恼,难求和睦。

人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龄时不抓紧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结果蹉跎岁月,过龄后却恋栈不去,空憾壮志未酬。在这方面,应该提倡有点超前意识,提前作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及早明白这些自然规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就我个人而言,我曾回顾一生说:30而立,我未立;40而不惑,我常惑;50而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而耳顺,我有进步,但不够;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点,我倒提前做到了。现在,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我想做的事,不为稻粱谋,不作名利求,择善而从,量力而行。

养老,根本还是自己养自己

前几年,看到一本书《养老,你指望谁?》书中列举了现在社会上多种养老方式,如老伴、子女、亲属、保姆等等。分析的结果,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养老方式,然后创造好条件,磨合好关系,使晚年生活和谐美满。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临终时期,养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脑子清楚时作好安排。

有些人在位时叱咤风云、志满意得,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骚满腹,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点,没有及早为老年生活作好准备。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准备,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潇洒,有尊严。

鉴于此,我为自己作了一个倒计时的行动安排。大致是70岁不出国,80岁不出游,90岁不出院,100岁不下床,请求安乐死。当然,这是满打满算的如意算盘,实际过程会因时调整。如不能到底,就随时中止,只求生活质量好就可以了。为此,72岁时我业务上交了班,进入最后一次人生角色转换。

我存有5000多册文史书籍,坐拥书城,乐在其中。退休后我坚持自费独游,咱们国家的名胜古迹,我基本上都游遍了。

人走茶凉不奇怪

“几十年如一日”,“活到老,干到老”,还要“老当益壮”。这些口号,原来的精神虽然是积极的,在某些时刻也是需要的,但不科学,无益于老人。老了自然要衰,怎么还能“壮”,而且“当益壮”呢?1998年《东方之子》采访我,我说了一段话:“新老交替是正常现象。只有蜀中无大将时,才不得不再请老将廖化作先锋。佘太君百岁挂帅,那是一个悲剧。国家命运不能总依靠在一两个老人身上。”节目播出以后,社会反应还是认同的。过去很多口号,其实是很功利的,应该科学地审视。尤其老年人,不必再受此束缚,苦了自己,烦了他人。

人走茶凉不奇怪。有些老年人常留恋过去“过五关,斩六将”时的辉煌,叹惜当下空怀壮志,力不从心。我看大可不必。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他用。能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过于自苦不必要。我们这一代人在长期的革命历炼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我们总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外国人则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中国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平安无事。看来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为他们担心。

我现在收入的大部分用在旅游和买书上。有些节余,也量力做些社会公益事情。我给孩子们留下了江南古镇上常见的一副对联:“世上数百年老家,全在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笑对归宿,是生命都有必然

我不提倡老人过孤独的生活,但孤独也是一种美。要善于享受孤独,不必惧怕。我们既应强调社会关心老人,更应强调老人自己关心自己。老年生活过得好不好,部分在社会,多半在自己。老人越是希望社会关心自己,越是难以感到满足。无所求,也就无所失。如果迷恋于“发挥余热”、“子孙孝顺”、“弟子尊师”、“公众敬老”、“社会回报”,往往容易产生失落感。

人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得到快乐,应该学会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知识界的老人更可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更多的快乐。有作有为有馀欢,无欲无求无烦恼。最近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同志谈到要做到老年三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无处而不乐,无时而不乐了。

笑对归宿。死亡既然是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害怕,一切顺其自然就是。

我参观过英国圣·克里斯朵夫临终关怀医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已有100多年历史。那里的病人大多时间在活动室里看书、打毛衣、玩牌、祷告、唱诗、看电视。每周有志愿者来陪他们聊天。医生说,这里的大多数人生命大约只剩一个月左右——临终前一个月他们还可以无痛苦地享受人生。

我惊叹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关怀的进步,我也坚信中国不久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第3篇:享受人生范文

一滴水,至于它在哪条河流,它无从选择,它成为水的那一刻在哪儿,它就注定要在那儿开始它做为水的一生。一个人,至于降世何处,我们也无从选择,但上帝造物的神奇就在于赋予每个人生命的平凡和平等。人在踏上人生征途的时候,上帝就已画齐了起跑线,设置了终点线。零的起点是同等的,而征途却是人人殊途,终点线也各不相同。就像随波逐流的水,也许同出于一条河,但却不可能都注入同一片海洋,巧合流进了,也可能是殊途而入。河流奔流不息,人生也如江水般滚滚向前,有时激起涛天巨浪,有时却又风平浪静,无声细流。

江水奔流,河道礁石密布。礁石会将江水无情地撕成碎片,有的水流能再愈伤口,继续奔流,而有的却会被就此溅逝而去。人生的道路也是“礁石”密布。失败、冷遇、挫折总是不期而至。面对这些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有的人跌倒了,能再振雄风,起身踏“石”而过;而有的或许就永趴于“石”下。河道曲复延伸,或平川直道,或又峻崖险滩,人生的“河道”,也是时而一路平坦,时而又险奇难测。无论河道多曲复,水始终要奔流;无论人生的“河道”多坎坷,人生始终要与时间同步流过。

水因流动而长清。流动了,才能摆脱腐叶的束缚;流动了,才能穿出狭隘的沟谷;流动了才能免于湖、池的禁锢。人生也要“流动”,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换种活法,也许就拥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舍弃固执,也许就能拨开迷雾,看到晴天。水要清澈,就得常流不息,人生想不落伍,也要“流动”不止,伴着时代的节拍“流动”。

同属一江水,就因为各自流向不同而散流至不同的河道;不同的河道,注定了水流不同的命运,有的久经山渠峡谷,却终究难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恶运,而被摔得粉碎;有的又误流入沼泽,受污受染后,最终化身为一滩臭气熏天的死水,与污泥同腐;还有的注入水库,它不曾激起巨浪,也不清澈明丽。但它却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庄稼,随阳光蒸发于世。这怎不叫人想起那些一生拼搏却又始终一路坎坷的人生;那些因一失足而铸千古恨的人生;还有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却不被人记起的人生。水流将流向何处,它无法知晓,只有流过才能明白;人生将会如何,这也是一个谜,一个无法猜度的谜,唯有“流过”才能知晓谜底。水流无畏沟险谷狭焦石多,要在蒸发之前注入大海;人生也要无畏坎坷磨难,在人生随时光流尽之前,有所作为。不要求事事竟成,但要让它尽量精彩。卷起涛涛巨浪固然雄壮,但微波荡荡漾亦不失为一种宁静美。人生的酒还在饮着,人生的歌仍在唱着,人生的江水也依旧流着,伴着时间的步伐,伴着时代的节拍不息的流着……

人生需要关怀。需要欣赏。没有这些品德的人,生活该是多么悲怅,生命该是多么毫无意义。而正在给予他人欣赏的人,内心又是多么仁爱。给予他人欣赏不紧是对他人心灵上的鼓励,更是对自己自身素质的考验。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洁心诚,四海枯渴,丛山荒芜。”

第4篇:享受人生范文

英文名:ALOYS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6年2月4日

籍贯:中国重庆

星座:水瓶座

身高:1.75cm

体重:65Kg

家族成员:妈妈、两个弟弟

:佛教(密宗)

特长:声乐、美术、游泳、计算机

兴趣:看书、听音乐、唱歌

主要影视剧电影作品

1999年《国歌》饰聂耳、2001年《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饰罗明、2002年《恋爱中的宝贝》饰毛毛

电视作品

2000年《像雾像雨又像风》饰陈子坤、2001年《涩女郎》饰罗密欧、2001年《非你不可》饰柯磊、2002年《金粉世家》饰金燕西、2002年《买办之家》饰余子鲲、2003年《别了,温哥华》饰罗毅、2003年《名扬花鼓》饰名扬、2003年《双响炮》饰徐亨

代言内衣:雅鹿

我真的很希望有一天成为一个很棒的演员,如果那一天我等不到,我也不遗憾。至少我会对对自己说,陈坤,你尊重你自己了。你不是一个获得名利和物质的工具。

享受每个角色的人生

我很多时候愿意躲在角色的后面,但是如果碰巧有一个合适的场合,一些合适的人愿意听听你在想什么,也是一件好事情。

我真的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为一个很棒的演员,如果我做不到,我也不遗憾。至少我会对自己说:“陈坤,你尊重你自己了。你不是一个获得名利和物质的工具。”

他坐在椅子上伸展开身体,“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有些人不会明白,没关系,这是我真实的想法。一切事情都是要靠人的内心给它一个价值。人一定要善意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不要总是批判和质疑。质疑虽然让人进步,但太多的质疑让人觉得不快乐。”

看他此刻闲庭信步的气度,你想象不到,他曾经在88米的“世界第一跨”大桥上,半个身子悬离没有护拦的桥面相距咫尺的疾驰的车外,声嘶力竭、奋力拼搏:他曾在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前的十几米高空,如同太空人训练般急速旋转360度……当然,这是做戏,但他坚持自己来做这一切,在最新的电影《门》中。他相信,李少红导演可以发掘出更深层次,不同角度的那个陈坤,他相信,所以,体力透支,但内心快乐。

享受买菜做饭的人生

陈坤就像娱乐圈里的异类,他的休闲方式和别人的不太一样,他就是不太喜欢去唱歌,泡吧。他告诉记者:“我喜欢温馨一些的休闲方式,比如和好朋友在家里吃饭聊天的那种感觉。所以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聚到一起,买菜做饭,享受那个过程。”大明星也会做饭?“这你就是外行了,重庆的男孩几乎都会做饭。而且,我做得还相当不错,这样的男人是不是很好?哈哈。”正因为这样很多朋友都愿意去陈坤家,他说:“我绝不会把工作里的状态和痕迹带给朋友,所以和他们在一起,我和他们是一模一样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明星。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是相同的,我会努力把自己还原成最真实的样子,和他们聊天、开玩笑、畅所欲言,甚至发脾气。”

享受有责任的人生

在很多人眼中,明星就是取悦大众的工具,陈坤不赞同这种说法,他觉得自己身边就有很多很棒的演员,音乐人没有被大家看到。“因为娱乐记者只关注那些更娱乐的话题。很多人把明星看成是弱智,好像没什么脑子。但实际上大家忽略了,任何沙滩上都会有珍珠。我并不是说我是珍珠,但起码可以讨论一个相对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谁是珍珠。这个‘有意思’不是娱乐大众的。我自己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也不是一个张扬的人,我的职业理想是得到一个好口碑,骂我也可以。因为,从出道到今天,大家给了我太多包容,今年希望多一些骂声。30岁,人生到了一个临界点,希望对自己负责任。”

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多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会认真地问自己,“我到底想怎样?为什么会这样!”陈坤也是一样。太多的质疑让人不快乐。特别当得到了自己没有奢望得到的东西时。他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说:“一下子得到很多东西会让人有身处在空中楼阁的感觉。在那样一个恍惚的状态中,人的方向感会非常不明确。你会问自己,今天我站在这个位置,我得到这一切,是不是应该的?”

“很多人说事业的稳定是心态稳定的源泉。其实恰恰相反,心态是让我事业稳定的一个因素。事业这个东西是漂泊不定的。很多时候,在事业上,你身处的位置越高,你的欲望越多,你越要拼命向前追上更高的人。欲望会让人浮躁。所以,最重要是尊重自己的现在,任由自己正常地往前面发展。如果没有达到你心目中给自己定的那个方向,那个目标,也没有关系。”

享受生活 享受幸福

第5篇:享受人生范文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选过一门课叫“居住空间设计”,是一位知名老教授讲的。教授让每位同学虚拟购买一套住房,但户型必须真实地来自于所选房产商,必须持有真实的购买心理,并且自行确定房子的使用者……课程就是在讲评作业当中进行的。

有一位韩国同学,设定三人居住,选择了一户7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设计用户型,其余所有国内同学的选择都在120平方米以上,有的达到200平方米,设定的居住人数是两人或三人。或许因为不需要真的付款,房子面积越选越大。到课程快结束时,大家的设计方案都做出来了,那位韩国同学的设计是最受老师好评的。因为她能很巧妙、很科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让居于其中的生活习惯并不相同的人,最大限度实现舒适使用与关系和谐。在她的方案介绍中,我们发现,尽管是虚拟购买,但她首先考虑的原则仍然是物质消费应该节约与实用。

在讨论中,同学们都发现,尽管土地稀缺、人口过剩,我们追求大房子的愿望却丝毫不改。无论城市或农村,人们都习惯于用一生全部的积蓄或预期的收入来购买或建盖面积大的房子,似乎空间永远都不够用。

听很多留学生说,在他们国家,年轻人并不急于购置房产,除非父辈有大产业。他们大多将花费用于出国或尝试新事物,对生活不断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很多年轻老外,收入并不少,但所有家当都装在背上那只大包里。当他们听说中国的同龄人都买了房子,感到颇为诧异,他们并不知道,其实我们那些购房的年轻人并不能心安理得、心满意足地生活,因为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不停加班,或是蹲在大房子里琢磨老板的脸色。

香港有位知名设计师,设计了诸多家居和酒店用品,却至今仍然住在父亲留下来的只有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他不是买不起大房子,而是他完全醉心于对自己蜗居的巧妙利用,对于变换和改造空间用途乐此不疲。显然,对于居住应该看重的东西,他有着与我们不同的想法。

第6篇:享受人生范文

一、管理是保障

班主任工作没有什么大手笔,需要细致严谨,需要研究把握时机,更需要濡染和落实。关键是开好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且在管理中变刚性为弹性,自己不妨做个性情中人。接手一个班级首先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开端,促气象。只有启动工作顺利了,才有可能进入良好的状态。比如说短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姓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信息,排好第一次座位,开好第一次班会,建好班委会,制订好班级公约。严格各种习惯的坚持……二是转后进,促风气。后进生的客观存在,既需要班主任工作细化、优化,更需要班主任自身的涵养与管理的科学。这部分力量不可小视: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但就是存在提高成绩的瓶颈困扰着他们。班主任要从思想上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融入他们和他们有话可说,而且能谈得非常投机。另外利用彼此之间的尊敬与信任,试着向学习上引领他们。但班主任还要继续研究,时常留意和观察,因为他们这批学生有较强的反复性,必须不断疏导、促进。不过他们有了良好的起点后,也会找回自信和乐趣,以后的工作相对缓和一些。只要平时多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及时跟上即可。三是常家访,促养成。家访是一种有效沟通的方式。通过家访这个平台会给自己提供许多宝贵的信息,更能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现在的情况,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都是寄宿生。他们的家长大都在外务工,说到家访,委实有些难,但不可不做,可以变向去做。不管哪一种渠道,只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就更有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做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其次就是开好家长会。给每一位家长都留够尊严与信心!给每一位家长留下思考和责任。

二、兴趣是瓶颈

学校工作一直把安全与质量当作两条生命线。魏书生老师也说过“管理出效益”,在班级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愿学、乐学”,甚至享受学习。近两年,我结合学校“教会会教、学会会学”的教学理念,利用我的语文课堂实验,努力地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流,提高教与学两个层面的效益,以此打破困扰学生进步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大多数人对于“有效”的理解就是奢望在课堂上利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这就必定表现在学生的“学会”上。无论是知识还是运用,哪怕只是依葫芦画瓢,但只要是听懂了,领悟了,学会了也就达到目的了。只有学会了,那就不会担心试卷上的分数乃至学校的考评。在这个前提下,老师们似乎可以得到些自我解脱:那就是不拘什么形式,只要能让学生学会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以往谈到课堂效益时,很多人坚持僵化、老套的东西!其实,有效的理念绝不会如此肤浅。它除了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更是要启迪他们“会学”!只有“会学”了,才可以持续发展,才能解决教学的长期利益乃至终身利益。所以我们认识到“教会,学会”是兴趣之源,理解了“会教、会学”是兴趣之流。“教会、学会”是有效的表象,而“会教、会学”才是有效的本源和支撑。在班级管理上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瓶颈问题。

三、发展是根本

教好课,当好班主任,这并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境界!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才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最好境界。我们要敢于打破发展的狭隘观念,给每一个人热爱生命的理由和追求的信心!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去实地调研,自我教育、成长。比如在主题班会上,调查小组从我的账簿上公布了同学们的存款余额,并与相邻几个班级做了比较。一比还真是吓了一跳,我们班一个月下来节省了六千多元,其他班多的几百元,有的甚至透支。算一算只不过是少喝了几瓶饮料,少吃了些零食,少买了一些礼物而已,一年就是好几万,每个人平均一千元。大家震撼很大,对我也是一个教育。看来,一个人思想正确了,顺利发展是必然的。

第7篇:享受人生范文

“非典”肆虐,使北京的中小学生面临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不能去学校正常上课,各自留在家中通过各种方式自学。 父母的担心是必然的,孩子独自在家能照顾好自己吗?不是夸张,一位同事已经上初二的女儿,按照妈妈的嘱咐,把花卷放入锅里点火热了10分钟,结果锅都烧糊了。孩子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谁知道热饭要放水呀? 物质生活上的事毕竟好解决,父母累点,孩子将就点就行了。可精神上呢?我那上初一的儿子,在刚停课的那几天,就常常在上班时间打电话到我单位:“作业写完了,电视看烦了,还能干点什么呀?”甚至每每对我们感叹:“还不如上学有意思呢。” 看着儿子无奈又无聊的样子,我想,孩子毕竟还小,在这种突发的变化面前,当然会不知所措。如果不能引导他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将来又如何能面对人生无数的变数?我又想,儿子之所以觉得寂寞无奈,是因为他还不会把生活变得闲适、舒服。趁着“五一”长假,我有意识地引导他学会享受这段闲暇的时光。清晨6点,一家3口起床,把窗户打开,就到楼下打羽毛球、跳绳。7点钟上楼,爱人做早饭,我和孩子叠被褥、擦地板。早饭后,让儿子做一小时作业,而后挑一盘《绿野田园》放入CD机,我和儿子就在似有若无的乐曲声里,念一首元曲小令,看一幅国画小品。说实话,儿子平日的兴趣在《老夫子》、《幽默漫画》这类书上,在看惯电视、玩惯电脑的他看来,凡是字多画少的书都很“恐怖”。这一回,儿子也开始感叹:难怪电视上的古代书生弹琴作画,看上去那么潇洒,原来这样也很享受啊。 我趁势告诉儿子,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得怎么样也因人而异。人在学习之余,还要有一种享受生活的观念和能力,这样你就不会觉得生活没意思,而且可以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其实听音乐、赏画、做手工、读闲书、品茶、种花都可以是爱好,也都是享受。所谓闲情逸志,对一个人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修养是很有好处的。 真的吗?儿子半信半疑,又提出:“那我能不能养几条鱼?”我笑了,儿子老早就想养几条鱼,我怕他耽误功课,一直没有答应,这回值此闲暇,不妨一试。于是我带着儿子去买了几条热带鱼,儿子高兴得不得了,回到家就目不转睛地看着红、黑、蓝不同颜色的鱼在清澈的鱼缸里游弋。我告诉他,白天抓紧时间把功课作好,我还可以教你放风筝。儿子认真地点头,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 前几天,听说在家自学的时间要延长到7月14日,儿子倒没太紧张。他说自己计划好了,每天上、下午都有两节空中课堂,中间的空隙可以做学校的作业,下午4点到6点去放风筝,吃完晚饭看看电视或租来的大片,玩会儿电脑,双休日就和我们一起去山上、树林边散步。 听儿子津津有味地念叨自己的生活计划,我心里很觉得安慰。我认为,在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引导孩子学会享受生活、放松自己,具备一点随遇而安、临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对孩子一生都会有益。

第8篇:享受人生范文

智慧人生:家校协同教育讲座之四

 

聆听乐音,拥抱艺术,享受人生

                    深圳市育才一小   王智慧   

亲爱的家长朋友:

    春天好!很高兴有机会与您相识、相约、相伴,同赴孩子成长之旅,一路听雏鸟嘤嘤有韵,一路看小树节节拔高。即便我们还不一定熟识,但我们能感觉您的目光如炬凝望着校园的航向,而我们同样以含笑的目光迎接您检阅的方向。

“我以我心付童心,笑看花苑迎朝阳。”新学期履约而来,孩子像候鸟返巢飞回我们的视野,校园因此增添勃勃生机。看着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眸,想到他们纯净如玉的童心,作为学校的成员都会思忖着如何保护这可贵的灵性。有人说现代孩子的灵气消失在大量的作业中,消失在统一的“标准”中,消失在呆板的评价中,此话不无道理。为了给我们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特长培训活动,以丰富孩子内心世界,提升孩子文化品位。这学期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喜爱的活动,让每个孩子发挥潜在的才能,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的宗旨,创办育才集团交响乐团,面向全体孩子培养艺术特长。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把文学所不能表达的留给音乐吧。”似乎语言的终结就是音乐的开始。可见音乐对于人们心灵的陶冶、灵魂的净化起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人提倡胎教,一个幼小的生命未出世前就会接受到音乐的熏陶,足见音乐是多么丰富、多么深透!贝多芬更是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

的确,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里,人类抛开所有明确的情感,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无限渴望之中,把自我引领到最高、最纯粹的精神世界。许多人活了一辈子未能好好欣赏音乐艺术,实在令人遗憾。这是因为人类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开发得比较早、也很发达。唯独对听觉的早期训练过于忽略。而恰恰听觉更易于接近智慧灵性的层面。在西方发达国家,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小品已成了幼儿教育开发智力的必修课,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单簧管、长笛、黑管、圆号等是孩子们手中常见的玩具。国家教委艺教委主任、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讽先生谈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时,曾不无感慨地说:“按现有的条件来说,要配齐全国中小学的标准师资,大概需要一百年。”整整一百年!我们的下一代何时能接受到完整的音乐教育?所幸的是在特区深圳,在南山育才,我们的孩子能享受到更多的眷顾,我们的身边就活跃着一大批德艺双馨的音乐从教者和立志推进音乐事业的专家、领导。育才交响乐团的成立就给广大孩子提供了一个无比巨大的舞台,将实现许多孩子斑斓的梦想,同时也满足众多家长望子成才的渴盼。真的培养一批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塑造一所规范加特色的校园。

昔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色 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人亦有染!从小让我们的孩子饱受艺术的熏陶,自然就给孩子的心灵染上了一层真善美的光华,让它在悠悠岁月散播芬芳。更可贵者,在我们的交响乐团,我们的孩子不仅能享受到美好的乐音,掌握着过硬的技能,还炼就步调一致、令行禁止而又团结协作的品行。指挥棒下,起,可万马奔腾;收,则水过无痕。收放停顿之间,余音绕梁,意韵悠远……

育才集团交响乐团落户育才一小,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追求。我们的交响乐团工作一切从零做起,因而家长朋友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孩子毫无音乐方面的基础,学校和孩子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有信心万里关山从头越。我们将聘请有才华有爱心的专家辅导我们的孩子,不求功利的回报,但求事业的延续。借助艺术教育的平台,竭诚为孩子的成长服务,为家长的需要服务。乐团供大家选择的乐项有:大提琴 、小提琴 、贝斯 、单簧管、长笛、小号,萨克斯、双簧管、大管,其中大提琴、贝斯、小号、双簧管、大管由学校提供乐器,其余自理。二月十九日晚上7:30在新建的D楼三楼我们将恭候您带着孩子前来选项。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胡新叶起新知。” 关注心灵,心灵会放出光彩;关注人,人会创造神奇;播种爱,爱会开出花朵;播种真善美,真善美会变成春天。我们等待每一个真正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父母,每一个真正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每一个真正关注孩子优质人生的父母在那一刻与音乐相约,与我们相约,与孩子的明天相约!

谨祝各位家长朋友心想事成!

愿以我们的真诚架起您和校园之间美丽的彩桥,共赴心灵之约!

                                            你们的朋友:育才一小

04年2月16日

第9篇:享受人生范文

一、在教育“问题生”转化“后进生”中给学生快乐

“不歧视每个差生,不放弃任何学生”是我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坚守的理念。诚然,学生由于智力、基础、家庭条件等诸方面的差异而造成学习成绩的差异,但他们均应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教师责无旁贷,不能歧视任何后进生。大多数后进生的心理是自卑的,王奇立就是这样一个学生。20世纪90年代初,他从一所农村初中转入我校并且留级到了我们班。家庭贫困、成绩很差,辍学的念头在其脑海中反反复复,了解到了这种情况,我先到他家中家访,取得家长的支持,我还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五元作为其生活补贴,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不断地给其学法指导,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帮助却使其信心大增,他们几位“同命相连”的“哥们”竟组成了“学习敢死队”,他们的口号是“熬掉几灯油,掉他几斤肉,也要把学习搞上去”。一年下来,他们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目标又有了转移,不上普通高中,要上重点高中。一年下来,他以较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县的重点高中。又三年下来,他又以较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寻找快乐

1 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使学生愉快步入课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求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一首歌、一首诗、一个实验、一段新闻一个故事等。讲“电生磁”一节时,我用了如下设疑:“我们学过了电和磁的知识,你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吗?”“它们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我们不得不去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血缘关系呢?如果有的话,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2 巧设课堂情趣内容,让学生乐在学习内容之中

其实学生对课堂中的很多内容都感兴趣。问题是老师能不能发现学生的这些兴趣并让学生体验兴趣。

(1)学生对分组实验、小实验及演示实验非常感兴趣。我就给自己定下了规矩: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条件不够的创造条件也要做,无法做的实验就让学生看多媒体上的动画演示。这也是学生对我的物理课非常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2)趣味物理现象、趣味的故事、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很多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讲到“磁体”时,我引用秦始皇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的故事,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3)感受成功,赏识提趣。学生的兴趣,往往来自老师的肯定。教师的快乐,往往来自于对学生的赏识。特别是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自卑泄气时,我及时给予鼓励、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一次成功所产生的兴趣,又往往能推动第二次成功,形成“赏识-成功-生趣-再成功-再赏识-再生趣”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稳定浓厚的兴趣。

(4)鼓励竞争,增加兴趣。“争强好胜”是中学生又一心理特征。经常运用鼓励竞争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整节课中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在教改中给学生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近几年,我先后到了江苏洋思中学、山东安丘四中等部级教改先进学校学习,慢慢地实现了自己的蜕变。无形中形成了自己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教师的“导改”和学生的“学改”。我的“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到了教学舞台的中央位置,而我只是在一旁“指手画脚”,提提建议。在学习知识方面。教师就是一个帮工,怎么学,学多少,让老师帮你做点什么,你自己要筹划安排。大家都说,现在学生负担重了,可是一旦学生使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都可以来者不拒,有多少学习任务都可以轻松完成。常听学生说:“我特别爱学物理,学得轻松快乐。”

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共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