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北方的园林景观精选(九篇)

北方的园林景观

第1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高校;校园环境;色彩学;景观设计;现状改造

【绪论】:近年来,高校扩招,造成的校园用地需求扩大,校园景观因其广泛性与特殊性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色彩作为环境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景观中表现最为直观的景观要素――色彩,作为环境美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决定了人在环境中的心理感受。而在设计过程中,色彩却常被忽视,即领导的个人审美和建筑的表面材料颜色决定了景观空间中的主要色彩,使得环境中色彩随意化、混乱化现象严重,导致使用者心理的不适,进而破坏高校形象。

1、景观中色彩对心理感受的影响

因为色彩对人的温感产生的影响,受地理位置影响的气候因素就成为了校园景观色彩的主导因素。如南方院校因气候温和,植被四季常青,色彩丰富,因此各景观因素就不必有具有鲜艳的色彩;而林大所处的哈尔滨则因长达四个月的结冰期,植被色彩单一,因此各景观因素就要相对丰富,如橘红色、红褐色等,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再比如,鲜亮的红色给人以热情与活力之感,而红色明度降低或加入紫色系因素时将会带给人稳重、庄严的感觉。

2、东林校园绿地景观中的色彩要素

教学区:因其严谨的氛围,选用灰色、黑色等无彩色,冷色调的铺装小品,配以深色调规则式的植物,或以少量浅色系花卉小品进行点缀,在沉稳之余不失活泼。一些秋色叶树种(如白桦)的引入,反映了求学者求实又不失创新的态度。

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建筑多具有暖色系外墙,适合长达半年的哈尔滨。而家属区和少部分学生生活区的外墙为灰色,冬季感觉寒冷而难以接近。植物则选用深色调的松、柏类植物,缺少生活的朝气,缺少明亮色调。相较之下,家属区四季多彩的花卉和明度较高的乔木,都使人感觉心情愉悦、舒适。

道路绿地:与深色系的路面铺装进行对比发现,冬季绿地色彩较为单一,景观、小品和道路也未选取暖色系或较丰富的色彩。春夏秋三季色彩较为和谐,但冬季较为单一。

体育绿地:选取了一些冠幅高大的树种,但多属深色调或灰度较高,地面也为灰色系。缺少明度较高的色彩,也就缺乏活力感,不与体育精神相符,也不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公共绿地:色彩丰富,季相丰富,植物种类也较为丰富。但因配置方式,缺少较好的景观可赏,也因季相树种分布零散而缺少季相变化。

3、调研景观现状总结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及教学用地扩张的使用需求,在总用地无法扩张的前提下,各类建筑从其他原有建筑的夹缝中生长出来。面对建筑风格的不统一,加之公共设施、地面路况和绿化植被纵横交错、多样复杂,仅仅通过点、线、面的外形或样式的归纳根本无法视线校园视效的统一。但通过调节色彩的明度、纯度及色相因素却能够直接有效的平衡校园建筑、地面、植被等各环节之间的外在形态差异,从而在整体上建立协调、统一的色彩秩序和实现校园环境的整体美。

4、|林校园绿地景观改造建议

教学区:铺装主要采用灰黑色等无彩色,搭配以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引入更多的季相树种和花卉,保证其三季有景,又不至喧宾夺主,仅起点缀作用。如二教门前的空旷区域,采取改变中心广场构图,将绿地面积扩大,人行路路宽增大。

体育绿地:场地充满活力,色彩应较明艳,用以衬托热烈氛围。且由于地面主要为无彩色,应配置以各类具有较高明度色彩的植物,增强活力感。栽植的植物主要以高度不太高的灌木和草本搭配为主,虚隔空间,既保证视野的通透性,又将活动绿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划分,还能解决场地积水的问题。

道路绿地:为了与深色系的道路铺装进行对比,应选取更多色调较为明亮的乔木,或者引入一些季相树种,但车行道旁行道树颜色不宜过于明艳。此外,可引入一些观干或冬季具有其他色彩的树种(如红瑞木),用以解决积雪终日不化导致的单调感。如理学楼门前的道路绿地,由于观赏面包含了校外人行道,应注意两个方向上的植物景观层次。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草本植物,丰富冬季外季节景观;或引入几株高大彩叶乔木,还能增强围合感与私密感。

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与家属生活区绿地区别较大,因此将二者区分开提供改造方案。

(1)学生生活区:植物主要为松柏科的深色系植物,应在保留大部分原有植物的基础上,替换上一部分较大冠幅的变色叶乔木,配以一定灌木和草本,提供三季丰富的色彩,同时将空间进一步围合,保证生活区所需的私密性。如11号楼前的小型绿地,仅有草坪和列植树木搭配。在树下栽植一些色彩较为丰富的阴生灌木和草本,或者去除一部分高大乔木,替代以秋色叶树种。

(2)家属生活区:植物搭配较为合理。但在家属区中心绿地,植物配置却显得有些单一,也就导致了其色彩变化既不明显也不丰富。可引入一些花卉或一些季相树种,改变其单调的色彩设计。

公共绿地:色彩与季相都十分丰富,但配置不合理,导致色彩分布过于零碎,缺少较好的观赏景观。应将同色系分布的过于零散的植物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拼凑,重新成组。将季相树种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使各个季节的可观的植物形成组团而不至于给人过于零散。如专家公寓门前草坪,单调的色彩、冷静的绿色系,缺少对比色,也就缺少视觉中心。难以让路人产生进入其中的欲望。而加入一些色彩丰富而鲜艳的花卉提供视觉冲击则会改变这一状况。

结语

目前,色彩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所表现的各类问题也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缺失的弥补需要高校领导与各位设计者在高校文化认知上的统一,进而在景观色彩混乱、校园景观趋同的今天诠释出对高校文化的个人理解。

【参考文献】:

[1]荣玮. 色彩学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大连工业大学, 2010.

第2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与历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不同的是,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将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杰作。永定门、天安门广场、紫禁城、景山、钟鼓楼,贯穿了北京城中轴线的始终,气势磅礴,形成了城市建造史上最伟大的轴线。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棋盘状布局,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间格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场馆功能的基础上,赋予北京城中轴线新的延伸,坐落于轴线北部端点的森林公园,将使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立意为“通往自然的轴线”磅礴大气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使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中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终结这条城市轴线。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奥运中心区重要的景观背景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功能生态区域长期目标的需要。奥运会期间,这里将成为北京市给各国代表团 运动员、奥委会官员的一份礼物:一个充满中国情调的山水休闲花园。奥运会后,这片公园将向公众开放,成为市民百姓的休闲乐土,为北京留下一份珍贵的奥运遗产:公园对改善北京生态环境、完善北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并加快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起到重要作用,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综上所述,将公园的功能定位为“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会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大森林和休憩大自然”。

2003年3月24日,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下发《关于奥运森林公园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根据北京市《奥运行动规划》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的批复》的精神,同意实施森林公园项目。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680ha,主要建设大型公共绿地、水面、湿地、道路及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地点选在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 奥林匹克公园北部,具体四至为 北至清河北侧绿化隔离带和洼里三街,南至辛店村路,东至安立路,西至白庙村路。

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仅要体现“通往自然的轴线”这一综合设计主题,同时还要将自身的功能和历史人文意义结合在一起,通过具体形式加以表现。200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基本功能定位于永久性的城市公共绿地。同年6月,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在《关于奥运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中指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要建设大型公共绿地、100ha水面和湿地等景观设施,同步建设其他服务性配套设施这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师们将要面临的挑战,同时也为景观设计师、建筑师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始于2002年最初被包含在奥林匹克公园的总体规划方案中,2002年3月至7月,在北京市政府和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的授权下,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这一次大型的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受到了世界各国规划设计团体的热切关注,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设计单位提交了90多个方案,最后,由美国SASAKI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SASAKI公司)提交的奥林匹克公园的总体规划方案荣获一等奖。该规划设计方案寻求和谐性与综合性的并存,追求诗的意境又兼顾实用性,追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古典与现实、发展与自然、周边环境与奥林匹克公园之间的和谐。

但是,这一规划方案绝不是最终方案,竞争仍然继续。2003年11月,奥林匹克公园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三个方案为优秀方案,12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确定由SASAKI公司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清华规划院)联合创意的A02号方案为中标方案。

该方案基本保持了SASAKI公司所做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延续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纪念大道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深化,最终将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命名为“通往自然的轴线”,确立了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规划的主题。

该方案中,森林公园仍然延续北园以山为主、以水为辅,南园以水为主、以山为辅的格局,并以大型跨越式草板将南北园联系起来,使中轴线渐隐在自然山水中,由于主山距离主入口及湖面太远,无法起到在视线上强烈的统摄作用,因此在南园湖北侧规划了一系列配山与岛屿在该方案中,设计主山高度为41.5m,同时将南园水系面积进行了扩张,湖面达到450m的进深和近千米的面阔,总面积达约63ha。

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2005年4月14日市规发[2005]400号《关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批复》批示原则上通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2005年9月21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送达专家评审。2005年10月27日市委常委听取了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汇报,原则上批准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方案。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最终方案分为南北两园。南园,占地380ha定位为生态森林公园,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的构建为主,山环水抱,创造自然、诗意、大气的空间意境,兼顾群众休闲娱乐功能,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和景观景点,为市民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南园的重要景观景点包括仰山、奥海、天境、天元观景平台、林泉高致、湿地及叠水花台、垂钓区、南入口、露天剧场、生态廊道等,构筑完善的功能结构体系,充实为游人服务的内容。北园占地300ha定位为自然野趣密林,将成为乡土植物种源库,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功能为主,尽量保留现状自然地貌、植被,形成微地形起伏及小型溪涧景观,尽量减少设施,限制游人量,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良好环境。

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独特魅力,仰山与奥海是其标志性工程。主湖奥海作为奥林匹克公园最大的集中汇水面面积达24ha,是森林公园灵动之所在。对于开阔的主湖湖面经过综合现状分析和统筹考虑,确定主山仰山主峰高度为48m(相对于湖区常水位),海拔86.5m,这个高度使得自

龙湖南岸北望主山可以保持约1:12的视高比,同时主山向西南延伸形成诸多次级山脉,并且根据渐次视域规律在中轴线两侧设置诸多岛山飞屿,从而形成均衡而丰富的山水格局。山顶北面两棵松树旁的泰山石高6m、重63t。公园主山体与北京西北屏障燕山山脉遥相呼应,既符合中国园林建造的传统,又与北京周边大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站在仰山顶峰上向南远望,北京奥运会主体建筑“鸟巢”和“水立方”及宏大的中心区尽收眼底,目力所及,景山山顶清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在此美景中得到新的诠释。森林公园的山形“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创造了自然天成的视觉效果。

中国风水思想中通常北以山体作为屏镇,南为水系,负阴抱阳,形成理想人居景观格局,人造山体中以明清景山最具代表性,可以认为以山体作为中轴线北端点是最为简明和有效的中轴线端点的终结模式。主山水框架布局的建构更是备受各方专家瞩目。整个设计团队认真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对若干古典园林,如北海公园琼华岛、颐和园万寿山、景山公园的山体形态、体积、比例进行了大量比较研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研讨,经过反复推敲,根据孟兆祯院士的建议,最终得到调整后的山水设计方案――山体设计绵延磅礴,以势取胜,水体设计绰约大气,以形动人。

在整个主山主湖区尽可能避免设置大型醒目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主要以绿化植被为主。主要最点有“天境”――山顶观景平台、“林泉高致”叠瀑、景观湿地等。

天人合一的境界,始终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所追求的设计目标之一。森林公园对天人合一境界的现代阐释,则是通过建立全面的生态系统完成的。森林公园专门建造了雨燕塔,为北京濒危的雨燕打造温暖的栖息之所。大型生态廊道用以解决南北园被五环路阻隔分裂、易产生生物种群断层的问题。人工景观湿地与龙形水系相结合,共同构建了生态水环境。这一切,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成为都市中宝贵的生态资源。

绿色规划是全园规划的主要基调。作为“通往自然的轴线”整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北京市中轴线北端的终结点,作为一处城市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理念以建设美轮美奂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终极目标,切实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绿色奥运”的宗旨,因此将生态与绿色的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全面贯彻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对包括竖向、水系、堤岸、种植、灌溉、道路断面、声环境、照明、生态建筑、绿色能源、景观湿地、高效生态水处理系统、绿色垃圾处理系统、厕所污水处理系统、市政工程系统等方方面面与营造自然生态系统有关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综合的规划设计,并为保障五环南北两侧的生物系统联系、提供物种传播路径、维护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了中国第一座城市内上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

2005年6月30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森林公园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近三年。2005年12月29日,挖湖堆山工程开工,2006年6月18日,该项工程竣工,挖填方总量900万方。2007年3月23日,主湖开始初次蓄水,2007年6月18日,主山“天境”主景完工标志着主山体工程完工。前后共有超过6万工人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建设流下汗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种植了53万株乔木,全国各地为森林公园捐赠大规格苗木3012株,社会各界共参与森林公园义务植树67次,共计15000余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确是万众之心点滴堆砌而成。

在仰山奥海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森林公园的主山主湖工程已不可能有足够的沉降周期,待整体结构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工程建设。那么在设计上必须通过选择合理的工艺手段解决人工一次性填筑48m高主山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并使其沉降量在设计允许范围值内。而此种保持山体稳定性的做法很难保证园林景观对山体形状的要求。通过景观设计单位与山体结构设计单位的多次配合,首先随高度和山体形状的不同,确定网格放线点的合理密度。同时给出在夯筑过程中沿坡度线合理的退让与伸出距离(夯筑时每层边缘只能是梯田形状),以便后续施工单位进行山形整理,同时尽量达到设计山形,最后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对于设计者而言,还有一个大难题需要攻关,那就是如何将植物栽种在仰山上。这是因为,为满足山体结构稳定性要求,仰山土壤回填密实度必须达到0.92以上,这种密实度的土质,植物是很难存活的(满足种植要求的土壤孔隙度为>0.45)。在综合了各类专家意见后,决定将山体填筑分为两个步骤,由不同的施工单位分别实施――即由土石方施工队填筑山体时按0.92密实度回填至设计标高以下平均0.6m处,并保证每个分层夯筑边缘均为“梯田”形状,后续由园林施工单位按最终设计标高回填种植土并整形到位,以满足大面积灌木及地被的生存土质要求 局部大树位置按种植要求,扩大范围开挖种植穴并换填种植土同时在树穴底部增加排水设施,四周增加排气设施,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清河导流渠,原来是贯穿公园东西方向的具有城市行洪功能的水系,其功能性作用与森林公园景观要求存在不小的矛盾通过与水利专业设计单位多次磨合,最终确定在保证行洪过水断面的前提下,将导流渠适度弯曲,与仰山形成环抱之势。在沿渠驳岸处理上引用草坡入水的形式,使得山与水自然过渡衔接,体现出自然山水园林的景观特色。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人工景观湿地,既要满足景观视觉要求,又要肩负着净化全园水质的作用。其中的水生植物栽植在设计之初仅按湿地功能进行布置,从景观角度很难与森林公园整体的植物景观相协调。而恰好,几棵现状的大规格馒头柳矗立在湿地中心一定要保住这几棵树,使湿地景观具有 定意义的“孤植观赏”效果,通过景观设计单位与湿地设计单位双方的紧密配合,采取了调整竖向标高及湿地管网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终使这 景观得以保留 同时,为能使湿地周边的植物景观与其自身在视觉空间上有一个较好的过渡,除植被根据视线分析,有一个由高至低的渐变外,湿地内部的水生植物种植也经过仔细推敲进行了调整,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景观最大化。

森林公园面积大,内含的市政工程量也是巨大的 众所周知,市政设计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园林设计则强调“因高就低,巧干因佶”,因此,如何将市政工程与公园景观完美结合,既满足市政要求,又不破坏公园景观是森林公园市政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家设计单位的共同研讨,通过无数次现场实地踏勘,最终将市政建设隐于山水之间,实现了市政与景观功能的完美结合。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凝聚的并不仅仅是景观设计与土建施工,作为服务于奥运的大型公园,服务于城市的公共公园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其“绿色”环保功能,以科技手段完善其管理运行需求,可能比发挥其景观公园的作用更为重要。

龙形水系,每年总需水量约1000万立方,而北京又是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为解决公园的供水水源问题森林公园水系的日常景观用水均采用清河中水厂和北小河中水厂的中水,这在国内大型城市公园中还是首次。同时,森林公园中的人工景观湿地,既是独特美丽的风景线,亦是中水水源的自然净化系统。中水由管线进入湿地,经净化后流入奥海,满足龙形水系的蒸发、渗漏及灌溉、绿化等用水所需。

龙形水系不仅是公园的核心景观,并且承载着滞蓄洪水的艰巨任务。汛期,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地区的雨水均通过地表径流及雨水管道汇入龙形水系中,在满足景观功能要求、确保湖边重要设施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八座闸坝的合理调度,将水泄入下游清河,对洪水实施有效管理,蓄泄结合,以蓄为主,合理利用洪水资源。

奥海是人工开挖的湖泊,与天然湖泊相比其生态系统单一,自净能力较差,当水体的营养平衡不能够得到维持时,容易引发严重的水体水质问题。为了确保水系的安全运行,森林公园的设计采取物理-生物-生态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以有效地维护和改善水体水质,这些措施包括水系循环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湖岸生态过滤带、湖体自净系统(构建水生植物系统、水生动物系统、活性底泥微生物系统、湖体死区助流系统、深水人工水草系统)等。

森林公园作为北京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园内部各项设施需要十分完善的考虑。常言道“水火无情”,火从来都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大灾害,森林火灾几乎是人们经常听到的“阴影事件”。森林公园地处城市核心区,种有大面积的树林草地,植被总面积达450ha,如发生火灾,公园本身在可燃物种类、物料量、干燥度、地点、风向、风速等方面存在诸多无法确定的复杂因素。森林公园的设计团队和专家顾问团队从公园特点入手,创造性的制定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消防设计导则》,经过分析、研究、讨论等相关大量的设计工作,最终完成了森林公园的消防设计,首次在室外条件下,结合园内移动通讯基站的布局,设置高点全覆盖的远红外预警消防视频监视系统,对火警进行监控,并对绿化灌溉设施及公园水系赋予了辅助消防的功能。

污水处理是森林公园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森林公园的设计师及专家团队经过专项讨论与仔细研究后,最终决定采取就地处理、就近消纳的方式解决建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实现公园对外的污水“零排放”,并保证处理后再生水水质达到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国家标准,回补公园水系的高标准排放目标。根据森林公园内厕所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选择了MBR生物膜水处理技术、生物速分污水处理技术和微生物粪便降解技术等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废水及粪便处理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结合生活废物“源分离”和废物资源化系统,实现了公园生活污水、废物的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为森林公园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北方园林;植物选择;植物配置;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28-01

一、北方园林植物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园林植物选择要遵循其生物学特性并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北方园林植物材料的配置过程中,要针对其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做到因地制宜。例如喜阳树种旱柳、山桃等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耐阴种类植物如矮紫杉、山梅花等适宜种植在树荫下或墙的北面;空旷地带则宜选择深根性的树种如樟子松进行种植;空气污染严重的厂矿内,则要考虑树种抗氟能力强的垂柳、榆树等。另外,在小气候环境温和的居民区或楼的南侧,可种植一些观赏性强的小灌木,如绣线菊类、玫瑰类。

2、注意植物的观赏期及其色彩的变化的原则。

北方部分地区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有一定困难,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尽量做到“二季有花,三季常青”。可以选择同一花期的不同植物配置在一起,形成繁花似锦的景观效果,或者使用不同花期的多种观花植物配置在一起,形成多季节花开不败的诱人景象。例如夏季将万寿菊、矮牵牛、石竹、虞美人、波斯色不同,花期大致相同的草花配置在一起,可以形成繁花似锦的热烈景象。将连翘、榆叶梅、金银忍冬、黄刺玫、绣线菊、金老梅、大花圆锥绣球等混合配置在一起,可以将花的观赏期从早春延续到盛夏。另外在疏林下,可以布置一些早春野生宿根花卉,如金盏花、鸢尾、景天,将花期提前到3~4月份。

3、北方园林植物应恰当使用造型材料,尽量使景观配置富于变化的原则。

园林植物材料的整型配置方式常被用于景观设计中,这一点在相对缺少植物材料的北方城市显得尤为重要。它一方面可以弥补植物材料的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使景观配置更富于变化。这类树种要求树形整齐,能单独表现其特性,且枝叶繁茂,轮廓分明,耐修剪,再生能力强。如茶条槭易修剪成型,可以作为彩叶篱,夏季叶色浓绿,秋季叶色变红。另外适于这方面的树种还有水蜡、紫叶小檗等。

4、北方园林植物选择应遵循经济性的原则。

北方园林植物的配置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尽量降低造价,节省开支,使最终的绿化建设发展水平与城市的经济实力相适应。要从适用和美观的角度考虑,把经济、适用和美观统一在一起,尽量用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佳的植物配置效果。

5、北方园林植物选择应遵循文化性的原则。

北方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坚持文化性的原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从一个地区植物所表现的文化的内涵去发觉整个地区文化内涵更深层次的高度。植物配置上,不仅可以看出一个地方人的性格,同样能看出一个地方的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的特点。

二、北方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具体方案

1、北方园林景观要改变单一的观叶植物配置现状,要坚持观叶植物和观花、观枝植物相结合的方式。使色彩趋于柔和。

北方地区四季分明,秋冬季节花色凋零,植物色泽相对单一,缺乏色彩的变化。植物配置靠单一的观叶植物较为单调,会影响观赏效果。为了延续春夏植物花色丰富多彩的观赏效果,弥补北方城市花色的不足,应注意使用不同色彩的植物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搭配,尤其是观果和彩叶树种。可以选择一些黄叶的银杏,树叶金黄的金叶榆等进行合理布局和配置,增加观叶植物的观赏性。秋季五角枫、茶条槭的红叶与杨树的黄叶以及云杉的浓绿产生强烈的对比等。与此同时,如果仅仅依靠观叶植物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难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要增加观赏性,必须坚持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相结合,丰富人们的审美层次,延长绿化植物的观赏期。在观花植物选择时还可以考虑其他树种,比如海棠、丁香等都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寒冷的冬季,在白雪映衬下,红色枝条、红色果实效果颇佳的红瑞木就是不错的选择,会给人带来醒目诱人的感觉,这些色彩的变化与对比为北方城市的秋、冬季节增添了不少的生机与活力。

2、北方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季节因素,体现季节变化,避免一成不变。

北方园林植物的配置要注重体现植物配置的色彩美。比如在配置树种时,既要考虑树种的四季长青,保证园林的绿化,又要考虑配置不同季节变化的植物。要尽量实现初夏秋冬不同景的配置,比如可以配置迎春、碧桃等,这类植物春天生机盎然,可以配置紫薇、月季等,这类植物夏季花开正旺,可以配置枫树、山里红,秋天枫叶正红,也可以配置塔松、常青树,增加冬季园林的绿色。这样就可以保证园林一年四季景观的层次性,可以体现园林景观植物的四季变化,可以增强园林景观植物的观赏性。

3、北方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要坚持群生和孤植相结合。

北方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要疏落有致,坚持孤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方式。既要让人们欣赏到孤植树的卓越风姿,又可以欣赏到群植树的整体风貌。另外园林配置要注意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要保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要合理布局植物空间,保证整个空间的合理利用。要根据园林的地形特点,地形的起伏缓急和水面的变化来布局植物。同时,可以通过树丛、灌群和绿地来合理地分隔空间,保证植物配置的景深,体现出布局的独到之处。

4、北方园林景观植物既要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和谐配置,又要考虑凸显出其文化特色。

北方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整个园林的布局情况,与园林周围的景观和谐。例如在大门的两侧、主干道两旁、广场四周等多采用规则式配置的方式,可运用对植、列植、花坛等形式;在自然山水园的草坪则采用群植、林植、花丛、草地等自然式配置,使整体协调统一。此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还要注意植物的艺术性,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选择一些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植物,例如岁寒三友松、竹和寒梅的栽植,会让整个园林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从而提高园林的艺术性。

总结

园林植物配置对于园林景观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加强园林绿地建设、科学地进行植物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园林景观的层次,不仅美化环境,同时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园林工作者需要利用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因时因地选择恰当的植物种植材料,运用科学、艺术的植物造景手法进行合理配置,在北方地区植物材料相对稀少的条件下更加重视,并合理规划,使之与环境相协调,从而把北方城市营造成为“四季如春”舒适宜人的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 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园林,2002,(6):19-20.

[2] 吴向明.关于园林植物配置的几个要点.科技资讯,2005年27期.

[3] 吴燕丽.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第4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彩色树种;北方园林;绿化;应用

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传统的绿化植物因品种单一,绿化景观单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彩色树种因在生长季节内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创造出优美的景色,而备受人们的观赏,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北方地区也逐渐开始重视彩叶树种的应用。彩叶树种不但能丰富城市绿化的色彩层次,更易于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景观,其显而易见的优势使其在北方城市绿化美化中很快占有重要地位。

1 彩叶植物的定义和种类

彩叶树种是指整个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叶片全部或部分较稳定保持非绿色的园林树木。在园林应用中根据叶色的呈色时间与表现特点可分为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常色叶树种和斑色叶树种。

1.1 春色叶类

春色叶树种是指春季新叶叶色发生显著变化,多为红色、紫色或黄色,且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如臭椿、元宝枫春叶呈红色;垂柳新叶为黄色;樟树春叶则为紫红或金黄。

1.2 秋色叶类

秋色叶树种指进入秋季或经霜后叶色由绿色转成其他颜色,并能使整个树冠显得鲜艳而优美的观赏树种,如枫树、鸡爪槭、银杏、黄栌等。

1.3 常色叶类

常色叶树种指植物整个生长期内叶片均呈异色(非绿色)。如紫叶李、紫叶小檗、金叶国槐、金叶女贞等。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绿化都引用了该类树种。

1.4 斑色叶类

斑色叶树种指绿色叶片上具有其他颜色的斑点或条纹,或叶缘呈现异色镶边树种。如变色木、花叶榕等。此类树种在应用时应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

2 北方园林的特点

我国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冬季较为寒冷,植物的生长季节较短,在城市园林美化中可用到的材料也较少,使得园林绿化色彩相对单调,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园林美化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园林色彩单调的问题,使其朝着彩化、亮化、美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在园林中合理栽植一些彩色树种,使这些丰富多变的叶色与绿色树种相互映衬,丰富园林的色彩和层次,使城市的季相更富于变化。同时彩色树种更具有成景快、育苗期短观赏期长、观赏价值突出等特点,在绿化、美化园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彩色树种的选择

彩色树种的选择,最关键的就是所选择的树种能够正常的生长,并保持其所特有的观赏性。因此,在选择彩色树种时,除了要遵循植物生态学的若干原理外,还要对比两地的生态条件,了解树种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首先,要考虑温度,包括年平均温度、月平均温度、最低平均温度、绝对最高温度和绝对最低温度,特别是绝对最低温度更是一个树种生存的主要限制因素。

其次,要充分考虑树种的分布及种内变异。每一树种都有其适宜生长的区域,在选择时,应该选择气候条件相近似的区域,同时还要考虑到树种内的遗传变异,通过实验验证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再次,土壤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原产地和引种地的土壤酸碱性相差较大,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不会太高。比如说有些彩色树种是由于受到土壤微生物、病毒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彩化,这种彩化就是不稳定的,一旦特定的环境发生改变,那么彩化的效果也就随之消失。因此,在引种前,一定要确定彩色树种是否是经过变异而产生的。

4 彩色树种的种植形式

4.1 规则式种植

按照一定的几何图形栽植,具有一定的株行距,体现出整齐、庄严,适用于规则式园林和需要体现庄重的场合,常见的栽植形式有中心种植、对植、列植等。

4.1.1中心种植。常常栽植在园林设计构图中心,一般要求树形整齐美观,如栽植于花坛中心、广场中心等。

4.1.2对植。同一树种沿构图中轴线两侧栽植的形式,目的在于衬托主景,也能形成夹景,增加景观的深远感,如建筑物前、广场入口、大门两侧、石台阶两旁等。

4.1.3列植。沿着一定的轴线关系的栽植形式,在园林景观构图设计时要体现韵律与节奏的动态变化,这样景观效果好,主要用于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防护林带、水边种植等。

4.2自然式种植

没有固定的株行距和排列方式,自然灵活,富于变化,适用于自然式园林、风景林、庭院绿化,常见的栽植形式有孤植、丛植、片植等。

4.2.1孤植。彩色树种的颜色鲜艳,景观性能稳定,观赏价值高,一般作为中心景观来进行处理,使其除以景观单元的构筑中心,发挥出其视点中心或引导视线的作用。在开阔地带或者草坪中心,一般通过选择树冠高大、树形丰满的树种,如银杏、红栌、金枝槐等进行孤植;而在一些空间相对狭小的庭院、花池则选择相对矮小的彩色树种如紫叶矮樱、美人梅等进行孤植。

4.2.2丛植。通常为小乔木或灌木,将彩色植物丛植于园林绿地中,既丰富景观色彩又活跃园林气氛,给人以较强的层次感和空间结构。比如将紫色的彩叶植物丛植于浅色系的建筑物前即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2.3片植。以块状、片状大面积种植的形式,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特色性和观赏性。既可用单一树种来创造壮观的景象,也可混交树种来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结构。比如北京的“香山红叶”,金陵十景之一的“栖霞丹枫”等等。

5 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中,彩叶树木能够起到丰富构图、调整色彩的积极作用,使景观显现出绚丽的图案和不同的季节观赏效果,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地位日趋凸显。加快彩色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对于北方园林来说,可选择的范围相对较小,更应该加快对彩色树种的引进和实验,早日提升园林的质量品质。(收稿:2013-11-12)

参考文献:

[1]藏德奎.彩叶树种选择与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董俊岚.北京彩叶树种资源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绿化与生活.2005(1):21-22.

[3]孙丽,常立春.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04(6):12-13.

第5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 发展史 竹类植物

1.竹类植物与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史

1.1萌芽阶段。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 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见《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1.2发展阶段。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动乱和宗教处世思想影响,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及刚萌芽的山水画,刺激了园林,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1.3全盛时期。由唐代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规划的,从宋徽宗本人所写《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为行都,改称临安,贵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为后来发展的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从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也可了解到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4成熟阶段。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响的要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明清园林,特别是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2.竹类植物与现代园林的融合

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经风雨,竹子一路见证。发展永不停息,追求永无止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园林领域亦不例外,除了保留中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特色外,许多新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材料应运而生,竹类植物并不因为其平凡普通而被人们遗忘,相反,人们的喜竹之情是有增无减。竹类植物正以一种新的姿态亮相现代园林。综观这几年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2)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3)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4)营造竹类专类园景观;(5)作为城市各种公园中竹林的绿化材料;(6)作为城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7)通过加工成园艺制品装饰居家环境。其中以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这三方面最有发展潜能。

3.竹类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实例工程

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现在中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就目前来看还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年来与园林结合起来,给中国的房地产业带来了第二次春天。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导致人们对高标准生活环境的追求,甚至现在有的房地产厂商打出这样的口号:“我们不卖房子,我们只卖环境”,在城市楼盘中千方百计的营造出个性化的园林景观环境,是房地产厂商们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城市楼盘中的经典园林景观现在有许多,像广州番禺南村镇“清华坊”楼盘中的竹文化景观,就有着自己独特的意韵。水木清华,坊间流芳,“清华坊”竹子景观的设计初衷就是以竹为师,以竹为友,营造一个清幽、质朴的居家生活环境,以点带面,用竹子特有的文化气息来陶冶人们的情操。

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景观中的运用,使得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众所周知,土地在城市中是十分宝贵的,在以前作设计时规划面积小是我们遇到的一大难题,而竹类植物的成功进入,使我们可以营造出更多小而精、微而妙的园林景观。近年来,私家别墅在中国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这其中少不了园林景观的一份功劳,抢手的别墅区往往是那些园林景观搞的非常经典的地方。好的园林作品,重在设计,而设计的关键是立意有韵味,设计材料有品位。正所谓“意在笔先,意韵同行”。竹子,这种平凡但却脱俗的园林设计材料,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

4.总结

园林艺术景观利用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竹类植物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从这些年来竹类植物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来看,在城市楼盘竹文化景观中的应用、在风景名胜区竹海旅游景观中的应用、在别墅区以竹韵为主题景观中的应用是竹类植物今后在中国园林景观中应用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1]姚海燕,范丽丽.浅论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2(9):45-46.

[2]方法菊.文学艺术在园林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J].安徽建筑,2011(6):67-68.

第6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论文主要从观赏果树的发展起源、种类品种、功能作用、配置原则、土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调查,归纳出北方地区植物配置与造景中,能较好发挥其优良特性的观赏果树的种类和品种,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出我国果树观赏栽培中的若干问题所在。

【关键词】观赏果树;品种;树木配置;园林绿化

一、北方观赏果树种类和品种

我国果树有59科,158属,670余种,品种上万余种。其中蔷薇科、葡萄科、芸香科、鼠李科、无患子科和桑科种类最多。我国是世界果树的主要的起源中心之一。北方地区由于受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多栽植落叶乔木、灌木、藤本等植物。

1.1 落叶乔木

1.1.1 苹果(Malus domestica) 苹果,蔷薇科,苹果属,原产于欧洲、中亚、西亚和土耳其一带,于十九世纪传入中国,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四川和云南等地区均有栽培。

1.1.2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山碴,蔷薇科,山碴属,分布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及内蒙古、陕西、甘肃、安徽及江苏等省区。

1.2 灌木

1.2.1 枸橘(Poncirus trifoliate (L.)Raf.)

构橘,芸香科,构橘属,原产中国淮河流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m。

1.2.2 枸杞(Lycium chinense)

枸杞,茄科,枸杞属,原产于中国。落叶灌木,高可达1-2m。东北、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宁夏枸杞最为著名,宁夏被称为中国著名的枸杞之乡,枸杞也是宁夏五宝之一。

1.3 藤本

1.3.1 葡萄(Vitis vinifera)

葡萄,葡萄科,葡萄属,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落叶藤本植物。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1.3.2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

山葡萄,葡萄科、葡萄属,原产中国北部。落叶藤本植物。我国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有栽培。

二、北方果树资源的观赏性

近年来,城市绿化的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对城区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园林绿化中可以应用的观赏果树种类较多,其中许多种类或花朵美丽,或果实特异,或叶片多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它既能有效增加园林树种的多样性和景观持续性,又能提供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产生较好的经济价值。根据中国北方地区适生树种和观赏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观花果树观果果树观叶果树观枝型果树

三、北方观赏果树在园林中的应用

3.1 城市园林造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也不断增速,在城市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的将城市园林绿化的优劣作为判断城市发展好坏的标准之一。

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有:一是城市道路绿化。二是城市居住区绿化。三是公园绿化。

3.2 休闲观光采摘园、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绿化

休闲观光采摘园、风景区及森林公园因其目的各不相同,故在绿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风景区与森林公园绿化主要考虑注重对风景区与森林公园保护,基本没有人为破坏痕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较大。因此,在这类园林中种植果树经济效益高,可充分发挥果树的特性,对环境也没有不良影响。

3.3 居室、庭院和单位附属绿地绿化

果树盆景是果树栽培学原理与我国传统盆栽、盆景艺术的巧妙结合,通过主干整形修剪、环剥、控制根系等矮化栽培手法将果树植于盆中的栽培模式,具有不占土地、移动方便、观赏性强等特点。盆栽果树是把观赏果树种植在花盆之内,使其开花结果供人欣赏的一种栽培方式。

3.4 观赏果树在沈阳市园林绿化中应用现状

沈阳市继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后,沈阳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现在市政府不断加大绿化力度,终于使绿化覆盖率提高至4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m2。如今的市区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对市区内公园、广场、道路、单位和小区绿化情况调查发现,沈阳市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植物还是以传统的花草、花木居多,而对观赏果树的利用则显得不够充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是不利的。单就花木而言,它虽然有着春花烂漫、夏叶葱茏的自身优势,但如果普遍、广泛地用它们来美化城市,将不可避免地形成平淡,更难以寻觅到能够标志城市的特色景观来。

四、讨论与结论

中国的果树资源丰富,分布很广,无论在北国南疆、大小园林都可以进行广泛的栽植和引种驯化。果树的果实本身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而只作为一种食品来使用,近年来也只是少量的观赏应用。通过上述的综合分析,应该要认识到果实因其具有色彩亮丽、气味芳香、形态奇特等特点的独特观赏性,通过合理的配搭、布置表达不同的主题,展现各异的风情人情。果实室内装饰的应用,将会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观赏水果,这与果实的食用性并不矛盾。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将更多地选择适合园林栽培观赏的果树种类,根据不同树种的习性进行科学的艺术规划和设计,逐步克服目前观赏果树美化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使果树不仅作为经济树种种植,而且将更多地发挥它的观赏和文化价值,应用于美化城市。

参考文献:

[1]郗荣庭.果树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3]朱跃,胡彬.中国北方地区观赏果树种质资源与应用前景[J].山西林业科技,2009,38,2(6):54-56

[4]楼炉焕.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史丹.沈阳地区优良海棠品种筛选及繁育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7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一、园林建筑的特点

园林的建造最初是出于实用的需求,是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的场所,也只有帝王诸侯等才能享有。传说周文王的园林灵囿(yòu)就是著名的皇家动物园,具有方圆百里的庞大规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山石,又有池沼,还有亭台楼阁等建筑,设计建筑都能充分考虑美观而不仅仅是从实用角度考虑。

到了汉代,除了皇家园林之外,富有的地主豪强大兴土木,开始兴造私家园林。随着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中国园林逐渐转向崇尚自然,园林景观以表现或模仿自然景色为主,人工建筑成为其中的点缀。唐宋时期,中国古典诗歌和古典书画艺术达到顶峰,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让园林的人文风景突现了出来,使园林真正成为一门独立、成熟的艺术。

而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代,我们今天看到的著名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阶段建造的。其中既有蔚然深秀、恢弘大气的皇家园林,又有精致小巧、各具特色的私人园林。虽然留传到今天的古代园林都是精品,每一座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它们又有着共同的特点和规律性。

一是追求自然。园林是对自然的浓缩和模仿,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自然的,并经过艺术创造与加工,所以又是高于自然的。古典园林的建造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表现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点缀以假山池沼、亭台楼阁,所有景色浑然一体。所以虽然是由人建造的,看上去却像天然形成的一样,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二是追求意境。园林是一门造“境”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山石池沼、花木亭台等元素营建各种有形的景观,又赋予有形的景观以寓意,进而追求无形的意境。同时,受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影响,园林尤其注重追求诗情画意,通过有限的景观表达无限的意味,让人玩赏不尽。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不仅追求“悦目”的效果,更注重“赏心”的功用。

三是追求和谐。园林中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造景观,人造景观中又以各类建筑美最具代表性,亭台楼阁、桥梁榭廊无所不有。中国古典园林一向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 往往运用各种建筑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所有建筑都与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相隔,以达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的观赏效果。

四是追求内涵。园林与诗歌、绘画等艺术一样,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在园林中,匾额、楹联、刻石、碑碣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们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往往对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如此,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还亲自参与到园林的设计建造中来,如南朝时期的谢安、谢灵运就设计过自己的园林,明代的文征明更参与设计了著名的苏州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而存世的古典园林,如今大都是著名景点。我们不妨前往这些优美的园林中游览一番,徜徉在天光云影之下,漫步在花草丛林之中,仔细体味一番古典园林的魅力。

二、皇家园林

1.圆明园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园林,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帝王的倾力营造,历时150余年。

圆明园总面积达五千余亩,是故宫的8.5倍,其中的水域面积即约相当于整个颐和园,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即多达600座。园中的景致,最为著名的有40处,被称为“圆明园四十景”。这些景观,既有因地制宜营造的景观,如“西峰秀色”便是借助了西山的地势和风景,体现了古典园林布景的和谐自然;也有根据历代文人墨客的描写而建造的景观,如“上下天光”本自《岳阳楼记》,“武陵春色”本自《桃花源记》,体现了古典园林的追求意境和注重文化内涵;还有对全国乃至世界名胜的仿建,如杭州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江南为数众多的园林,都曾被乾隆皇帝描绘图形后在园内一一仿建;更有模仿欧洲园林的建筑,如具有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大水法、万花阵、海晏堂等。

圆明园同时也是一座收藏难以计数的皇家博物馆,其藏品门类之丰富、价值之珍贵,举世无双。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可惜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遭侵略者洗劫后焚毁,天上人间难得一见的景致全部付之一炬,而今只留下断壁残垣供后人凭吊。虽然圆明园的主体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但它却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饮誉世界,因而被称作“一切造园艺术典范”的“万园之园”。

2.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它的前身是清漪园,是作为清代帝王行宫和花园的“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颐和园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焚掳,又经历了两次重修,留存到今天的规模尚且有290公顷。

颐和园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最大程度地借助了自然风光为园林增光添色,是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由于水域面积广阔(约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园林在设计建造时便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所以全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清新,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富丽恢弘。

清末慈禧太后修复这座园林,原意是作为自己赏玩游乐、颐养天和的地方,所以取名“颐和园”。全园分为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以景致繁复的乐寿堂等庭院为代表的日常生活区,和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风景游览区等三个区域。园林的设计建造充分采用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的造园手法,尤其注重借景。

颐和园的借景在中国古典园林颇具代表性,在选址时,颐和园以数十里外的西山为远景,林木青葱的玉泉山及其上的玉峰塔为中景,以园中之景为近景,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更有移步换景之致,美不胜收,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颐和园的建筑也别具一格,园中的亭台、长廊、庙宇和桥梁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水互为一体,相得益彰。

颐和园艺术构思巧妙,设计建造巧夺天工,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3.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从康熙到乾隆,历时87年方始建成。它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仅环绕山庄的宫墙就蜿蜒万余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也最能体现皇家园林的磅礴气势和恢弘气度。

避暑山庄不同于其他园林的局促于一隅,而是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形成了宫殿、湖泊、平原、山峦几大片区。其中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

最具特色的是园内的建筑。位于山庄南部的宫殿区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秀传统,营造了120多组建筑,不仅汇集了中国古典园林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殿阁楼台、轩馆斋室、廊桥亭榭、寺观塔碣等,各种类型应有尽有,并且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造型变化多端的特点,将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园内建筑规模不大,与北京皇家建筑的黄瓦红墙、富丽堂皇不同,避暑山庄的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具有淡雅庄重的原真色彩。山庄融合了南北建筑艺术的精华,既借用了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是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三、私家园林

1.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最著名的一座,也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享誉世界。它最初是唐代大诗人陆龟蒙的故居,在历代名臣权贵的手中不断易主,直到建国后才最终恢复园林的旧观。

今天的拙政园占地78亩,虽然其中的许多建筑都是太平天国时期增建扩充的,但是它的格局和特点却是在明代就已经确定了的。明代御史王献臣退休归隐苏州时买下了这座园林,并聘请了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一位来重新设计了园林的格局,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文征明。

文征明调查了园中的情况,绘制了《拙政园图》,并撰写了《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他发现这里土壤松软,水体众多,认为不适合盖过多的建筑,便以水景为主体设计园林,并大量种植各种植物,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文征明本人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在设计园林时特别将诗画中的景色描绘安插在园林中的各个部分。经过整整16年的苦心经营,水景为主、花木为辅、庭院错落、自然典雅的拙政园才最终建成。

拙政园现分为东、西、中三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各有山石、竹木、花卉、曲水之景,布局疏密自然,景色平淡天真,细细品赏,便能观察出其中的诗情画意,仿佛古典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真实地再现于园中一般。这一切不能不说是文征明的功劳。园中现在还有许多文征明题写的对联,其中“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点染拙政园的风景,带出它的优美意境,不愧“天下园林之典范”的美誉。

2.寄畅园

寄畅园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的惠山脚下,初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根据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而命名。它占地15亩左右,依惠山山脉的余势而建,以假山、水池为中心,巧妙地采用了“借景”的造园方法,借助、融合周边的自然景色,形成独具一格的园林风光。

所谓借景法,就是在造园的时候,将园林周边的景色、风光也纳入园林设计的总体考量中来,从而将园外风景移入园内的视景范围中来,使得园林的景观能够借助周边的景色或自然的风光得到无限延伸。寄畅园使用这种方法,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锡山龙光塔为借景,收纳上下天光、远近风景于一园,形成了“园中有山,山中有园”的独特园林景观。前人说寄畅园的景致“七分天然,三分人事”,便是对它借助自然风光的充分肯定。

寄畅园的总体特点在于借助自然,山水映带。园林西北部接惠山余脉,叠石做假山,将山势一路引入园中,起伏蜿蜒,生动有致。又引惠山泉水入园,依假山为涧,又汇聚水流为一池,园外之山、山外之楼,倒映于水面,形成多层次、无边界的空间景观。

康熙、乾隆二帝先后总共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到寄畅园,流连忘返。后来,乾隆索性将整座寄畅园风光景色绘图带回北京,并在颐和园内,依照万寿山的山势仿建了整座园子,命名为“惠山园”,也就是一直完好保存到今天的谐趣园。又在圆明园内仿照寄畅园营建了名为“廓然大公”的景观,可惜今已不存。颐和园设计建造时也采用了“借景”的方法,可见寄畅园这一江南私人园林对北方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影响。

寄畅园与拙政园齐名,堪称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双璧。

3.个园

个园位于繁华富庶的扬州,是清代嘉庆年间的盐商黄应泰修建的。黄应泰字至筠(yún),当中有个“筠”字,因此可以看出他非常爱竹。他不但在园中遍植翠竹,更取“竹”字的一半为园林命名,取名“个园”。园中共栽有两万多竿竹子,60多个品种。亭台楼阁藏身于竹海当中,处处以竹为景,形成一种不同凡俗的诗意。

除了大片的竹子景观之外,个园最出色的地方,便是在园中利用假山叠石,人为建造、修饰出四季的景色,堪称一绝。个园运用不同颜色的假山和不同形态的植物,把一年四季分别布置在园中各处,形成各自独立而又完整统一的景观。在园中赏玩,就好像经历了一年四季,让人叹为观止。入园首先看到的是春景,巧妙运用一片竹林,沿着一道白墙疏散地铺开,只见绿影婆娑,绿意盎然,仿佛走进了满园春色当中。夏景位于个园西北角,用青灰色的太湖石邻水堆叠成一座假山,绿树成荫,池水深碧,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清凉。秋景位于全园最高点,用的是黄山石,堆叠成各种险峻的奇峰,并搭配红叶、黄叶植物,形成明亮流丽的秋色。冬景被设置在个园的南墙之下,这里墙垣高大,几乎终年不见阳光。地面铺以白石,用雪白、浑圆的宣石堆成假山,如同刚刚下过一场瑞雪。更为巧妙的是,从冬景的后墙的窗户上,又能看到入园时的春色,让人感受到冬去春来的轮回奇趣。

个园巧妙地利用植物和假山,使园林建筑和自然景观达到了最大的契合,在我国园林中独树一帜。

4.豫园

豫园是上海的一座明代园林,园内楼阁参差,花木葱郁,山石峥嵘,湖光潋滟,号称“奇秀甲江南”“东南名园冠”。园内不仅有工艺精巧的明清两代建筑四十余处,更有宋徽宗花石纲的遗物、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玉玲珑”和元代铸造的铁狮。而豫园周边的市场自古便极其繁荣,与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和南京夫子庙齐名。所以,豫园在很早的时候便享有极高的声誉。

豫园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原是明代宦官潘允端的私人园林,前后营建几十年,最壮观时曾有70余亩面积,布满亭台楼阁,游廊环绕曲水,花木掩映奇石,景色秀丽,风光旖旎。此后豫园几度易主,到清代被当地士人共同出资修葺,成为了一座公共园林。到了清末,鸦片战争时的英军、小刀会起义军及清军都曾驻扎在这里,造成不少破坏。抗日战争时期,豫园又被日军大面积焚毁,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经过共和国建国后的数次修复,今天的豫园占地约30亩,基本保存了它当年的核心建筑与景观,不是当年,胜似当年。

在豫园的万花楼与点春堂之间有一道造型奇特的围墙,它并不像普通的围墙那样顶部平直,而是蜿蜒起伏,顶上饰以龙头,并用瓦片组成鳞状修饰墙体,象征龙身,一垛墙如巨龙游动,称为“龙墙”。在我国古代,五爪金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不能随便用在民居建筑物上作装饰。传说,豫园的第一代主人潘允端为了取悦自己的母亲而修建此墙,为躲避皇帝的追责,而特将龙爪去掉一只,变成了“四爪龙”。其实,这个传说是不可靠的,豫园建龙墙是清末时期,已经到了封建王朝的尾声。所以,这道四爪龙墙倒可以看作是帝王权威逐渐衰落的表现了。

四、中考链接

一、(模拟试题)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在北京举办,这是继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之后,北京举办的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盛会。为了更好地了解园博会,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走近园博会”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此次北京园博会共有128个展园集中亮相,每一个展园在设计上都有亮点。概括以下两个展园在设计特点上的异同。

【材料一】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北京园,融汇了皇家园林的精华,优雅的宫廷园、富丽大气的山水园、含蓄内敛的山地园,处处彰显了皇家园林富丽典雅的气质。园内有一幅《九九消寒图》,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而刻有“永定”等字样的石头上还装有手机导航的“秘密武器”――GPS定位装置,以此为坐标点,设置经纬刻度,游人就可以通过网络很精确地搜寻到北京园的位置。

【材料二】

台湾园起名为“圆”,外观造型为椭圆型,寓意花好月圆、团结和谐;园内一座以 “浴火凤凰”为主题的雕塑布置于水池的中央,寓有中国文化“凤凰来仪”的和美之意。同时,该园在室内展区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如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突出生态环保理念,呈现对园林全新的解读。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2. 为了更好地服务此次盛会,北京园博会组委会招募组建了“小蜜蜂”志愿者团队,并提出了志愿者自己的口号。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要组织一支园博会志愿者队伍,请参照示例,拟写一个口号,并简要阐释其含义。

示例:

口号:微笑,让风景更美丽!

含义:微笑代表了志愿者友爱、奉献的精神。志愿者真挚的笑容、友善的行为、出色的服务,让园博会的风景更加美丽。

二、(2013天津卷)阅读《苏州园林》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下面对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修剪讲究对称。

B. 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栽种注重季节变化。

C.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 游览者在苏州园林感到欢欣和喜悦。

2.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B. 选文以古老的藤萝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修剪着眼在画意。

第8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常绿树种;城市绿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逐步退化,环境污染的日渐加剧。人们越来越渴望绿色,越来越注重生活区周围的植物景观建造。周围的植物景观的建造,主要体现在周边小公园,居住区的小型公共绿地的营造上。北方城市相对于南方城市而言,在城市绿化中引入常绿树种意义很大,例如常绿阔叶树种以及常绿针叶树种等就是很好的选择。

1、北方地区对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及配置要求

随着城市绿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大中小城市在园林景观的规划建设和保护上都有较强的意识,像是北京、青岛、天津等城市的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为北方地区甚至是全国其他城市做出了示范作用。我国北方地区的园林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对园林建设的要求提高,各地对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实用性、经济效益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北方地区由于冬季较长,干燥寒冷的天气对植物的考验较大,因此,在北方的城市园林建设与规划当中,植物种类的选择相对较南方少,配搭方式也比较统一而有规可循。在园林设计上,层次结构分为上木、中木及下层地被 3 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通过以各类落叶阔叶树种、攀缘植物、常绿阔叶树种、常绿针叶树种的相互结合,设计出各种富有特色和风格的园林景观,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中,例如公园、公共绿化带、道路两旁的绿化景观等。而其中,作为近几年应用不断增大,且培植技术日益娴熟的常绿阔叶树种和常绿针叶树种,为北方地区园林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和更广阔的空间。

2、常绿植物配置的原则和应用

2.1 常绿植物的选择原则

(1)常绿植物的选择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在考虑生态优先的原则下,要规划设计好植物种类,合理选择常绿植物,利用常绿植物叶片生长时间较长,落叶后即可生长出新叶的特点,来弥补北方冬季景色的单一,来丰富城市景观,创造生机,改善人居环境,使常绿植物在秋、冬落叶季节为城市增添色彩。

(2)常绿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乡土树种具有地方特色,对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适应性强,乡土植物也非常适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在所在区域植物自然群落中占有较大比例,发挥着生态平衡的作用。

(3)建设中,以常绿乔木为主,适当辅以亚乔木、灌木、草本和花卉等植物。绿色植物是多样的,在常绿植物选择中要充分发挥植物多样性的特点,根据园林绿地规划目的的不同,要讲究科学规划与艺术性的原则。在园林绿化中,注重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至关重要,在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中,树种的选择和搭配比例要科学。

2.2 常绿植物在园林中配置的原则

(1)在绿地结构配置中,做到植物多样性的统一。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可供绿化的植物是多样的,在种植形式上就要发挥多样性统一协调的特点,使城市园林丰富多样的同时又与自然和谐统一。

(2)常绿植物的合理搭配,发挥常绿植物的观赏性。适当增加不同季相的观叶植物,利用植物色彩和季相变化,将色彩比较强的花灌木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或园林小品, 来体现园林的艺术美,丰富文化内涵。

(3)发挥常绿植物的功能特点,分隔空间、屏障视线及美化环境。园林绿地的空间有限,绿地系统有许多功能,比如常用绿篱或绿墙来进行分区和屏障视线,以便将分割成的不同空间按需要来作各种活动之用,从而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2.3 北方地区常绿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1)孤植、散置、群植。①孤植是利用树冠、树型特别优美的乔木树种,单独种植形成一个空间或图面的主要景物的配置形式。②散置是一种自由散点种植的形式,它主要是用作园林及庭院遮荫,填充空地、遮挡死角及景观不佳处零星种植。③群植又可以叫做是树群,从数量上看它比丛植要多,丛植一般在15棵以内,群植可以达到20~30株,如果连灌木一起算可以更多。

(2)绿篱。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称为绿篱。因其可修剪成各种造型并能相互组合,从而提高了观赏效果。

(3)造型。常绿植物造景相似性的原因:①北方城市冬季大部分树种落叶,为了平衡和弥补落叶造成的景象,绿化部门多可选择一些适应性强、抗性强的常绿树种。②对有关适宜造景的常绿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少,因而,可利用常绿树种,如石楠、火棘、匍匐枝、南天竹等。

(4)城市绿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对于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规划建设,不应当是营造钢筋混凝土的工业化城市,应当朝着树木成荫、色彩缤纷、四季如春的自然型绿色城市的方向发展。这是当前社会趋势所致,也是人民的迫切需求,要求我们加强对常绿树种的培育、栽培,并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加以应用,比如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的开发利用,对大叶女贞进行技术培育,改变其叶片大小、形状、颜色,提高其生长速度、生存能力等性状,进一步培育出适应能力强,便于移植的优质常绿树种。又如雪松,它属于常绿乔木。它干形通直、材质坚致、少翘裂、有芳香、能耐久、树姿雄伟挺拔苍翠,树冠呈塔形,主干通直,侧枝平展,针叶浓密很适合用于城市绿化

3、常绿树种在北方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

由于北方地区冬季较为寒冷且时间较长的特点,而过去城市园林建设中以落叶树种为上木、中木所构成的园林景观往往萧条而冷清。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常绿针叶树种以及常绿落叶树种因为有着较好的耐寒性,因此成为北方园林绿化中重要的组成。其中常绿阔叶树种因为色彩明快,树形乃至树叶的形状、色彩、种类繁多等特点。再加上常绿阔叶树种本来就是外来之物,应用在景观设计上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鲜明感觉,与针叶树种一样体现其生机和活力。北方城市园林绿化经过多年的引进以及栽种的经验,找到不少耐寒的常绿树种可以为北方城市所用,只要能够通过合理的选择以及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北方城市冬季的绿化景观,同时也能够让北方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水平以及观赏效果得到提升。

4、常绿树种的应用优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总趋势,在北方地区引种抗寒常绿树种的办法变得更加可行。而对于广大园艺工作者而言,这一工作的开展既可丰富引种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生态的平衡和发展有很大裨益。

据初步调查统计,北方地区内目前已有多种常绿树种被引种到各地,且其中的某些品种已经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常见种类。常绿树种具有树形、叶形繁多以及亮绿的颜色等特点,虽然现阶段仍有相当数量的树种仍处于试验或观察阶段,但是亦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杂交等技术加强耐寒性和植株抵抗力,提高树种适应力,到最终适应地区环境,真正投入到园林建设中去。常绿树种的引种,对加强北方地区冬季绿化景观美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北方地区的园林事业发展。因此,在北方地区引种耐寒的常绿树种极具应用优势,是暖冬现象北方地区的需求,又能显著改善北方地区冬季绿化景观,亦是丰富北方地区园林植物种类的新途径。

结术语

总体而言,在北方地区采用常绿树种的做法,可行性大,应用前景广阔。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对生态而言还是对经济效益而言,都有其不可估量的效益,这一方法应多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莉俊,刘振林,戴思兰.北方冬季园林植物景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园林.2006.

第9篇: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气候条件;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校园园林设计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因而校园园林景观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园林景观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其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在北方行业园林景观设计的经验,详细分析了园林景观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要求

1.1大气简约

校园景观首先应考虑实用性,要与简约硬朗的校园建筑及整体风格相适应,在净化校园空气的同时,为学校师生及大众营造绿意盎然、大气清新的特色校园景观。通达性、均好性、视觉的通畅性、与校园教学及生活的紧密结合应是景观设计考虑的首要前提,然后可以在标识性景观方面做出每个学校的不同特色。简约的线条、明快的动静分区、硬朗的风格、合理布局的校园设施及景观小品是园林景观体现校园特色的优势所在。

1.2自然生态

休闲生活是逃避城市的紧张和喧嚣,是对大自然的回归,故而园林景观的影响和作用十分突出。一般来说,景观园林一定要自然,要么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要么体现出田园风光,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即使是在原天然生态系统已严重破坏的废弃地上,也应尽量恢复当地原生态系统的面貌或向与当地大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田园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园林的第一要素,在其选择上,应多使用当地的乡土树种,生长好,能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成本又低。

生态校园是当代校园景观的一个发展趋势,不仅仅体现在表现手法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的营造、绿化的配置达到优化学校环境、沉淀师生心灵的目的,为当下倡导的绿色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3人心趋静

校园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引导人们心情趋于舒缓平静,一入区就有一种绝尘脱俗的感觉,觉得和外面紧张的世界不一样,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进入一种优雅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中。植物色彩搭配不宜反差太大,慎用大面积的简单而又重复的构成,要有线条引导,当然也要避免又碎又乱。

水景的安排也应该安静多于喧闹。小品和雕塑要宁静温馨,不要张狂。引入动物要温和美丽的而不要丑陋吓人的。当然,不要理解为把需要里搞得到处都静悄悄。局部热闹的地方也还是需要的,比如大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俱乐部、运动场等。

1.4文化性

校园景观有别于其他类型园林景观的一个特点就是其文化性。如何将历史文脉、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人格培养、兴趣爱好等文化要素结合到园林景观中,是校园景观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性既是抽象的无形的,同时也可以是可见的具体的,我们需要通过园林的手法将每个不同类型学校的文脉巧妙地结合于园林之中,寓教于乐,将室外景观做成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性格培养的一块基石,比如学校的历史、名人、各专业的特点及简介、校友留言等等,对在校的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2.地域性园林景观元素在现代校园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更好地总结它们美的本质,才能把它们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放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在不断的设计中,只有充分运用各设计元素的要点,才能不断地创造更多的精品。在校园景观中,对于设计元素我们经常用到的有植物、庭院理水、石头等等,最常用的为以下两个元素:

2.1 植物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多赋草木以情趣,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热爱自然;其植物的品种多样性、色彩丰富性和景观季相性能将园林中的乔木、灌木、草花以及其它造景因素调和成色彩纷呈、高低错落的多层次立体植物景观。同时,地被植物亦能充分满足生态城市的需要,其强大的覆盖功能对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削减噪音污染起到了其它类型植物无法替代的作用,并显著提高了城市绿地的绿量和绿化覆盖率。

首先,作为校园绿化,需要将绿化效果放在首位。与居住区绿化、道路绿化、公园绿化所不同的是,校园绿化在植被的选择上更为考究,既要呈现绿树如茵的整体景观效果,又要区分通透性与私密性,既需要大冠幅的乔木(如法桐、合欢等)作为主体,有需要垂直型主干植被(如银杏等)作为有益的补充。

其次,作为北方校园绿化,需要注重季节变化对校园景观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特别是冬季景观。与江南及岭南的绿化种类相比,北方可用的苗木种类明显偏少,比如棕榈类植物在北方地区几乎是不可能的,像水杉、玉兰等树种需要谨慎使用。当然,北方松柏类植物若运用得当,是可以营造出北方特有的冬季效果的,尤其是在雪天的效果十分明显。

然后,作为北方沿海地区的校园绿化,需要更加注重海风、海潮对于植物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要注意靠海区域地表盐碱化对植物的严重破坏,需要在排水设施等方面考虑防盐碱措施。

2.2 庭园理水

如果说植物是园林景观的灵魂,那水就是景观的魂魄,中国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现在的社会发展也把水体景观的营造作为提高项目品味的重要手段,比如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人工开挖的琥珀,以及借助江景、湖景等自然景观,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讲究动静变化,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把自然界中水最有活力的形态凝固起来,展示在人们面前。比如一些喷泉、涌泉、溪流的设计应用,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气。

校园景观中的水景既可以起到优化校园环境的作用,又可以增加校园的灵气,给人以灵感,让师生在畅游校园的过程中畅快、愉悦。另外,北方校园水景设计需注重季节性,特别注意的是要使冬季枯水期的水池效果同样充满情趣,运用石溪、拼花、跌落水景等措施确保无水期效果的灵动。

3.校园园林景观与相邻系统的关系

3.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相互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比如与前期的校园规划框架、建筑风格等都需要充分理解并深入分析,园林景观需要与之相协调并对上述各种系统起到有意的补充。

3.2校园景观与其他类型景观的介质关系

当前,园林景观主要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公园、广场等)、交通系统、特种景观(机关、医院、学校等)各种介质类型。而校园景观与其他各类型的景观有着相似及区别之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备硬质景观、绿化景观等景观元素,并具有地域性及季节性,区别之处在于其服务对象及人群的特殊性。校园景观的特点在于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职工及部分其他受众,从年龄段可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及老年大学景观,从类型可分为综合类学校、专科学校等,从管理模式可分为封闭式学校及开放式学校等等。校园景观可以从相邻类型的景观中吸取营养,来营造特色校园景观,比如公园的优美环境、居住区景观的舒适宜人、商业区景观的严谨硬朗、广场景观的豁达开敞等各种类型景观的优点与特色可以借鉴到校园景观中。

4.结束语

今天,通过园林景观在社会发展项目中的推广和应用,大部分有见地的社会公民都对园林景观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共识,也把园林景观作为提高品质和品位的主要选择,这也就确定了园林景观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怎样才能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景观规划与建筑规划同步;第二,景观规划与社会发展的策划同步;第三,景观规划与自然植物生长同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更好的做好与社会接轨的景观设计,将更好的景观呈现给人们。作为校园景观,同样要与其所依托的学校作为载体,将校园景观与校园规划、校园建筑及学校教学融为一体,才能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徐振、韩凌云.风景园林快题设计与表现.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