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精选(九篇)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

第1篇: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东方百合属于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凉爽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适当遮荫、通风生长,生长适温为8℃~25℃。要求土质疏松、低盐分、保水排水性好。

沈阳地区夏季高温炎热、光照强烈,而冬季干燥寒冷、光照较弱,所以在传统的自然条件下很难进行百合的周年生产和获得高品质的切花,一般都需要进行设施栽培,如使用温室、冷库、加热锅炉等设施。由于东方百合的前期生根阶段对高温非常敏感,所以在沈阳地区应尽量避免在6~9月份种植,尤其是土壤栽培,土壤温度高会严重影响百合切花质量。东方百合生产主要采用基质栽培或土壤栽培,而基质栽培又有箱式栽培和苗床栽培两种。

一、前期栽培要点

1.种球解冻

沈阳地区种植的东方百合以使用进口荷兰种球为主,也有南美地区阿根廷等国家供应的种球。进口国外种球一般是以箱装低温冷冻状态运送的。种球到货后应尽快在短时间内种植。冷冻种球种植前需缓慢解冻,一般是把箱盖和塑料包装袋打开放在10℃~15℃下进行,切忌放在太阳直射光下或高温下。种球解冻后不能再冷冻,否则会造成冻害。如需暂时贮藏,则可放于0℃~2℃中最多两周,或在2℃~5℃中最多一周,并打开包装袋,防止箱内温度迅速升高。高温贮藏和贮藏较长时间会引起发芽,影响球根的品质。要注意包装介质的湿润,否则球根脱水变干会使百合花主茎变短和花蕾减少,很难生产出高品质的切花。

2.整地作畦

土壤先要翻耕细整,并将滴灌系统(滴管)安装到位。然后作畦张网,畦宽度一般为1~1.2m,最好不要超过1.4m,否则不便于种植和采收等劳动作业。支撑网一般选用和畦等宽的金属网或塑料网,网格通常为12~14cm边长的方格。支撑网需要立柱固定,通常每隔2~3m立1个桩,桩可以是细铁管,也可以是较粗的竹杆等,但要求有一定的长度,地面以上要求有80~100cm的高度,以便支撑网可以根据要求随时向上提升。

3.栽植密度

种植密度随品种、球根大小、季节和土壤类型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冬季光照差或在温度高的条件下,密度应该偏低,在黏重土壤中,如泥炭土壤中,植物生长快,所以也可以降低密度,一般规格16-18cm的索蚌、西伯利亚等品种每亩栽植18000-22000粒种球。

4.种球定植

要考虑工人的种植速度、当天的温室环境、品种的安排以及使用的种植工具等因素。温室要调整到遮荫、适当通风以及比较湿润的条件下。将解冻后的种球小心地从包装袋取出,尽量不要弄伤根系,并尽快种到土壤中,防止因脱水造成种球品质下降。可使用小种植铲来挖土植球,球种种入土壤中要有足够的深度,一般球根上方土层厚度在冬季为6~8cm,在夏季为8~10cm,以利于以后茎根的生长。注意覆土埋保持土壤的疏松以利于根系的生长。种植完后可以使用适当的物质覆盖土壤,如稻糠、稻草等,可以起到隔热、保湿、防止土壤结构变差等作用。较好的方法是覆盖一层2~3 cm厚湿润的泥炭土,效果比较好。

二、环境控制和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由于百合有茎根在上层土壤生长,所以上层土壤必须经常保持适当湿润。种植后应该立即进行浇水,并要浇透,以便使土壤和种球能充分细密结合而有利于长根。一般检查土壤湿度的方法是用手紧握一把土,如果能挤出一些水滴则表明湿度适当。田间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顶部喷灌和底部滴灌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在花苞能被看见以前使用顶部喷灌,一旦花苞展现后即可转为底部滴灌。无论哪种灌溉系统,都要求能使水分布均匀。喷灌系统有利于均匀喷水,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对湿度和降低温度。此外,苗床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这样多余的水会很快排出。浇水量根据土壤类型、温室气候、栽培品种、植株生长状况等来决定。东方百合的栽培温度要求相对湿度要求在75%~85%之间。要防止相对湿度出现骤变,这可能会造成一些敏感品种出现叶烧。东方百合最容易发生叶烧现象,一般在花芽展现之前发生。症状为幼叶稍向内卷曲,然后在叶片上出现黄绿色到白色的小斑点,继而叶片发生弯曲并开始腐烂,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幼芽和叶片凋落,植株生长几乎停止。发生原因为温室相对湿度变化剧烈、湿度大、缺乏通风,或是百合根系较差、土壤中含盐量高等因素,可破坏植株吸水和蒸发之间的平衡关系,引起叶片细胞缺钙。叶烧现象的防治方法:尽量避免温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剧烈变化,保持75%~85%的相对湿度;保持温室空气循环和通风,如使用循环风扇、底部加热、适当开启通风窗等措施。一旦出现烂叶烂芽等严重现象,需摘除清理这些部分。

此外,温室环境潮湿且通风不畅会造成灰霉病,在叶、花、茎上都会产生黑裼色或灰色斑点。防治主要以环境调节为主,如保持植株干燥、适当通风、使用加热系统等;也可用杀菌剂预防,如50%的苯来特、灰霉净等药物防治,每100m2施用5g喷施到植株上。

2.温度管理

东方百合要求的温度随生长阶段等的不同而不同。百合在前四周,温度(包括地温)要尽量低,以利于茎根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2℃~13℃。温度过低会延长生长期限,而温度高于15℃会导致百合花质量的降低。在余下的生长期内,东方百合日常最适温度为15℃~17℃,若低于15℃,可能导致落芽和黄叶,通常可以将夜间温度控制在15℃~16℃,白天温度控制在17℃~18℃,但要注意避免昼夜温差过大。一般通过通风、遮荫、加热等措施来调控温室温度。

3.光照

充足的光照对于百合的生长是必需的。光照不足将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并引起落芽、植株变弱、叶色变浅及瓶插寿命缩短等。尤其是在冬季光照不足情况下,从花芽长到1~2 cm阶段到采收期间,花芽会变白并凋落。亚洲百合对落芽十分敏感,而东方百合对此不敏感。在夏季光照强烈的情况下,必须采用遮荫措施,如在温室温室玻璃或薄膜上喷施一层遮光白粉,或使用遮阳网,东方百合需遮去70%的光照。日照长度影响百合的开花,在冬季短日照期间,人工延长日照长度可使一些东方百合品种提前开花上市。一般人工延长光照只适用于春天栽培的新鳞茎百合。从叶片完全展开到收获的整个栽培期间,使用灯泡以20w/㎡每天补光至16h。

4.营养及施肥

百合通常在栽培期间可以不施肥,尤其是中栽培初期茎根尚未发育粗壮时,建议不要施肥,或只施用浓度很低的薄肥。但如果氮素不足而使叶色变淡和植株生长不够粗壮,则可用滴灌系统或人工施用追肥。

三、百合基质栽培

较之土栽,基质栽培方式能大幅度提高东方百合切花的质量,更容易进行病虫害控制,在栽培操作上更具灵活性,一年之中有更长时间可以进行栽培生产,所以基质栽培方式在东方百合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华东地区很多大型的生产商都已采用了基质栽培的方法。

1.栽培基质

基质栽培要求有保水好且疏松的基质。一般可以使用80-90%的草炭土,以及10-20%左右的沙或无氟的珍珠岩加水混合。混合基质的pH值要求为5.5~6.5,泥炭一般为偏酸性,可以在基质中加碳酸钙(石灰粉)来提高酸碱度,每立方米基质中加1kg碳酸钙可以使pH值上升0.3~0.4。基质的EC值要求不高于1.5。主要方式是箱式栽培。

2.箱式栽培

通常使用百合栽培专用箱,其内径长宽高为56cm×36cm×22cm,先在箱底铺上1~2cm厚的基质,将球种植于上面,密度可按照表1进行折算,一般每箱种植9~12个球左右,之后再盖上基质,使种球顶部上有8~10cm厚的基质。种完后浇足水,并放入冷藏室中生根,在冷藏室中箱子可以十字交太方式放置或垂直重叠放置(后者可以在上下两箱之间倒扣一个箱子,以便幼芽有足够的空间高度生长)冷藏室温度可以从至-0.5℃~13℃之间不等。温度低,生根慢,12℃~13℃是最佳的生根温度。在冷藏室中生长2 4周后,当百合幼芽生出8~10cm的可见长度后,即可以移至温室栽培。之后需尽快铺设滴管、支撑网等,日常的环境控制管理可以参照土壤栽培方式。

四、采收及保鲜

1.东方百合要适时采收

一般5个花蕾以下的花枝必须至少有一个花蕾着色之后才能采收,5~10个花蕾的必须要有2个花蕾着色。除此之外还要根据运输、市场、销售等条件来综合考虑采收标准,采收最好是直接剪下花枝而不是先拔出再剪切。

2.分级与成束

采收的百合如果不能立即分级与成束,应立即放进清水中,再放进冷库。一般采收后,应直接按照花蕾数、花蕾大小、茎的长度和坚硬度以及叶子与花蕾是否畸形来进行分级。然后把百合捆绑成束,摘掉黄叶、伤叶和茎基部10cm的叶子。

3.储藏

成束后,直接把百合插在清洁水中。如温度较高,最好用预先冷却的温度在2~3℃的水。

当百合吸收了充分的水分时,它们可以干贮于冷藏室,但还是以储藏在清洁的水中为宜。而且储藏时间越短越好。注意,如果温室温度在30℃或更高时采收并且立即储藏在2~3℃的冷藏室中,有些品种像皇族会在花瓣的出现褐色斑点。因此这种情况下,储藏温度至少要在5℃以上。

第2篇: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经过二年的大学学习在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来到了辉南的一家花莆基地实习,经过这次实习使我花卉的栽培,管理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花卉的种植发展趋势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这次的外出实习对我的耐力进行了一次考验.在实践过程中,听取了园林处人员的实习安排.安排好后,在园林处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镇区的花木场进行参观,对实习项目有了实质了解,通过几天的实践操作,并且在专业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工作,其中包括了对种植植物的栽培方法,淋水管理以及花场种植调节,使我对花卉植物的栽培方法以及淋水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最终使自己对花卉的种植与管理更加合理,更加具有科学性,使植物的生长更加茂盛.除了在工作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成果外,在平时的人际交流和工作过程中,都能够与员工和谐共处,互助互爱.在与公司员工交流时,能够认真听取他们的看法,虚心请教花场内的专业人员,遵守花场的规章,准时上班,不迟到,听从专业人员和主管的安排.通过几天的实践操作后,使我慢慢地熟识了花卉行业的程序.三天后,通过花场的人员的再次指导下,使我对部分的名贵花木的栽培与管理要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会了花木的栽培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后,在5月4号-5月8号期间,在园林处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个体花场进行个人的现场实践以及交流,在通过当地花场的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交流下,继续学习花木的栽培与管理,以及现场地进行鉴别花木的病虫害,从而作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使花木能够正常生长.在工作的同时,通过与花场的专业人员的经验交流,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栽培和管理方法,实践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栽培好花木,管理好花木的最基本的要领和花木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及肥料的合理使用,农药的合理运用,使花木的美观不受损害以及使花木旺盛生长。花场人员带领我们进行百合花的栽植。

百合花的种类很多,花色丰富,花形多变,花期较长(自春至秋),具有浓香,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百合花既合适盆栽观赏,又适宜于地栽作切花,地下鳞茎还可供食用和药用,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百合花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原产我国、日本、朝鲜等,性喜湿润、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极为良好的砂质土壤,多数品种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

栽种百合花,北方宜选择向阳避风处,南方可栽种在略有遮荫的地方。种植时间以8-9月为宜。种前一个月施足基肥,并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种宜较深(一般深度为鳞茎直径的3-4倍),以利根茎吸收养分。北方如栽种太浅,冬季易受冻害,并会影响根须和小鳞茎的生长。生长期间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损伤根茎。若有条件,可在种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盖。这样,既可防止杂草生长,又可保墒和降低土壤湿度,以利鳞茎发育。

第3篇: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利用;引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Q949.71+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37-03

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希望有更多丰富多彩、健康美丽的园林花卉来装饰、美化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我国被西方人士赞誉为“园林之母”,野生花卉资源及栽培种类极为丰富,多种世界名花都起源于我国。欧美国家曾大量引种并加以选育,广泛应用于园林中,而作为百花故乡的我国,在园林花卉应用种类的多样性上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我国是世界百合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原产约49种(《中国植物志》收录39种,10个新发表种),约占全世界百合种类的1/2,国外许多观赏价值较高的百合原始种类由我国引入,但目前我国百合资源应用很少,绝大多数仍处于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而且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流失,某些种类已濒临灭绝。如何保护、研究、利用我国宝贵的百合种质资源,加快我国百合育种的步伐,是我国花卉育种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1 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利用

我国丰富多样的百合种质资源是世界花卉种质库中的珍贵材料。18世纪以后,我国原产的百合种相继被引入欧美各国,对世界百合育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按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北美百合协会(NALS)对百合栽培品种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栽培百合分为8类栽培杂种系,其中的亚洲百合、东方百合、麝香百合、喇叭型百合等4类百合杂种系均用到了原产于我国的百合种质资源。曾经在19世纪后期,欧洲百合的大多数品种大面积感染了病毒病,几乎濒临灭绝,但是自从我国的岷江百合(L.regale)引入欧洲后,作为亲本培育出了抗病的百合品种,才使欧洲的百合重放异彩[1]。

早在17世纪西方的植物学家就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对本地百合资源进行植物学分类,Comber把百合原种分为7组,Michae则更进一步对百合分类系统进行细化,把世界上的86种百合划分为7组13个亚组。我国野生百合资源丰富,但对百合资源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原产的百合有43种以上,占世界百合种类的1/2,且特有种类较多,如东北的毛百合、西部的新疆百合以及台湾百合(L.formosanum)等[2]。赵祥云等[3-4]对我国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到47个种,18个变种。周睬[5]在长白山对当地百合的种类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分布在长白山地区的百合属植物共有9个种以及2个变种。此外,许多学者对我国野生新种的发现与收集整理做出了自己的贡献[6-13],这为野生百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前,我国已应用于育种的百合原种尚不足1/2,还有许多具备特殊优良性状的百合原种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如毛百合(L.dahuricum)、东北百合(L.distihcum)等花朵直立向上、植株高大,适宜培育切花品种;湖北百合(L.henyri)、毛百合、山丹、岷江百合(L.regale)等是抗病育种的重要亲本;条叶百合(L.callosum)、青岛百合(L.tsingtauense)、岷江百合、毛百合、卷丹(L.lancifolium)、山丹等可用于抗寒育种;山丹等适宜作促成栽培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百合原种是通过杂交育种改良百合株型、抗性等性状的重要亲本。但我国百合现有的种质资源大都处于未开发的野生状态,许多珍稀濒危种没有得到合理的当地保护,极大地限制了百合引种、育种的发展。

2 野生百合的引种研究

我国野生百合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甘肃、湖北、河南及华北和东北山区等27个省区[3,14]。我国野生百合的自然分布跨越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带等气候型,海拔高度多在1 000~4 300 m的垂直分布,且多生长在阴坡和半阴坡的地方。

目前我国已经对大约30种野生百合进行了引种研究。赵祥云等[4]于20世纪80年代对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的种质资源进行研究,调查了宜昌百合(L.leucanthum)、山丹、野百合(L.brownii)、岷江百合(L.regale)等多种野生百合的自然生境、生物学特性及繁殖特征等,指出了野生百合引种驯化成功的关键是适宜栽培地点的选择。查振道[15]也对几种野生百合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

张敩方等[16-17]对东北地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毛百合进行了系统的引种栽培,研究了毛百合地理变异的规律、繁殖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萌发的动态形态观察及毛百合的鳞片扦插等。杨利平等[18]也先后开展了东北百合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引种栽培的研究,并对东北百合属的细胞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还对多种野生百合进行了生物学、生殖生态学的研究[19-20]。杨守志等[21]先后从千山、帽儿山等地引种了渥丹(L.concolor)、卷丹、轮叶百合(L.disticum)、山丹、毛百合等5种野生百合,经过几年的驯化栽培,均已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找到繁殖技术措施,已完成了由野生到栽培的过渡。

郑国福[22]自1994年开始对野生渥丹(L.concolor)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渥丹的繁殖、栽培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技术的研究,获得成功。周宗利[23]对山丹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对山丹的生态习性、引种环境的选择、繁殖方式、栽培及田间管理进行了研究。在野生百合中,各地对食用百合种类里的兰州百合(L.davidii var.unicolor)引种较多[24],研究其繁殖栽培技术,并已应用于生产。

朱 立等[25]对贵州省4种野生百合:野百合(L.brownie)、淡黄花百合(L.sulphureu)、南川百合(L.rosthornii)、湖北百合(L.henryi)进行了引种,并总结了贵州省野生百合的栽培技术,包括繁殖方法、选地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内容,为百合资源的引种保存提供技术支撑。张述景等[26]对来自豫西南部山区的5种野生百合卷丹、山丹、条叶百合、光百合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5种野生百合都能正常的生长、开花、结实,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只是在成花数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说明环境因子对百合成花具有较大影响。

总结前人对野生百合引种栽培试验的结果,均要求将百合种植在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忌黏重土壤。多数种类喜微酸性土壤环境,如毛百合、轮叶百合、山丹,适应pH值6.5~7.0;卷丹可适应pH值5.5~6.5;渥丹可适应碱性土壤,能耐碱土和石灰质土壤,可耐pH值8.2的碱性土壤[21]。不同种类的百合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多数种类生于山坡灌丛、疏林下,喜阳,于轻荫下生长良好,但不能生长于浓荫处。渥丹、毛百合较喜光;轮叶百合生于山坡林下、林缘、路旁溪边及草地,生育期间需要半荫,才能正常生长[27]。有些种喜欢湿润的环境条件,如轮叶百合、毛百合。而卷丹、渥丹、山丹则耐旱性强。卷丹比较喜欢温暖干燥气候,较耐阳光直射[21]。

目前对野生百合采用的引种方式主要是从野外直接挖取带鳞茎的植株进行栽培,或采集成熟种子,于栽培地进行播种繁殖。对于我国野生百合的种质资源引种的工作,龙雅宜等[2]提出了应采收成熟种子进行引种的科学方法,避免直接采挖鳞茎,以防止对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破坏。

3 野生百合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生态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它通常被认为是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间遗传变异的总和。自然界广泛存在着的大量遗传变异,体现在不同的水平上,即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组织和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但是,DNA分子结构的突变是遗传多样性产生的主要来源。

3.1 野生百合形态多样性研究

关于野生百合的形态多样性,前人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涉及到的种类有台湾百合、淡黄花百合、紫斑百合(L.nepalens)、川百合(L.davidii)、宝兴百合(L.ducharlre)、卷丹、泸定百合(L.lancifolium)、通江百合(L.sargentiae)、渥丹、岷江百合、山丹等。

1990年,Cheng W T[28]对台湾百合的居群进行了研究;张绍斌[29]对云南淡黄花百合形态水平的多样性进行调查,发现居群内与居群间均存在明显的多样性,认为形态的变异既受环境影响也受遗传信息的控制;何显静等[30]对云南紫斑百合、川百合、宝兴百合、卷丹、泸定百合5种百合7个居群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所测量的17个数量性状都具有多样性,在紫斑百合2个居群中,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个体间;贾 琳等[31]调查研究了泸定百合的遵义居群和牟定居群,发现百合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都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王红霞等[32]对通江百合的形态变异式样进行了研究;向地英等[33]研究表明秦巴山区野生百合在鳞茎、茎干、叶片和花等器官等形态上均具有形态多样性;王 欣等[34]对渥丹百合种内10个居群的茎、叶、花、果实、种子的25个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渥丹各居群存在明显的多样性;王红霞等[35]对岷江百合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表明形态变异约有93.31%来源于居群内,约有6.69%来源于居群间,并指出环境异质性、杂合有利性及染色体结构变异是造成其形态变异的重要因素。王 琦等[36]对山丹11个居群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山丹各居群的物候期较为一致,相差不大。

总的来看,关于野生百合在居群水平上的多样性研究的种类还不是很多,已经研究的几种百合证明在同种百合不同居群上存在一定的形态变异,体现了百合的多样性。

3.2 野生百合孢粉学研究

花粉相对于植物的表型特征相对稳定,受环境影响小,因此是进行植物分类中重要的性状。但目前对切花百合的花粉学研究较多,而对野生百合花粉学多样性研究较少,仅渥丹和山丹在关于居群水平上花粉形态多样性有见报道。

1993年李景奇等[37]对几种百合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2004年曾小英等[38]对兰州百合、山丹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均明确了百合花粉外观为椭圆或长椭圆体,具单萌发沟。张丽娜等[39]应用扫描电镜对百合属13个种花粉的形态、表面纹饰、萌发沟等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在花粉粒的大小、网脊的宽度、网眼直径的大小等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吴祝华等[40]利用扫描电镜对18种百合进行花粉形态观察与比较研究,初步探讨了百合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并通过对供试18个种的5个花粉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除卷丹(L.lancifolium)外,较准确地将形态分类上的百合组与卷瓣组聚为2个类群。

对山丹[36]和渥丹[34]不同居群花粉的观测表明,各居群山丹花粉的形态和大小差异不大,但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不同居群花粉的表面纹饰有一定差异。渥丹百合花粉皆呈椭球体,花粉大小差异不显著,花粉都具单萌发沟,沟长达两端,但不同变种的花粉网脊上基粒形状差异显著。张延龙等[41]对秦岭及其毗邻地区的8个种和变种的百合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不同百合种类在花粉形态、大小、P/E值及花粉的表面纹饰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性状特征或指标对野生百合种或变种水平上的分类具有较大的分类学价值。

前人对野生百合花粉形态的研究表明,花粉形态外观相对稳定,花粉大小在种内居群间、居群内差异不大,但表面饰纹有一定差异。

3.3 野生百合染色体核型研究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植物种质资源遗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在种内水平上进行核型分析的的野生百合有川百合(L.davidii)、泸定百合(L.sargenttiae)、紫斑百合(L.nepalense)、渥丹、岷江百合、山丹等。

李懋学等[42]在1984年对岷江百合种进行了B染色体的初步观察;虞 泓等[43]对川百合的2个野生居群、3个地方栽培品种的核型研究表明,川百合种内分化明显,种内核型多样性丰富;2003年贾 琳等[31]又分析了7个泸定百合居群的染色体形态变异,表明泸定百合各居群核型公式和核型类型基本相同,但由于结构变异,在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和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有变化。李 标等[44]分析研究了云南3个紫斑百合居群核型变异,表明紫斑百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有4.5%左右来源于居群间,有95.5%左右来源于居群内个体间、细胞间和同源染色体间。王红霞等[35]进行了岷江百合居群核型变异的研究,2006年又对比分析了通江百合(L.sargentiae)及其近缘种岷江百合的染色体变异式样[45],结果表明:2种百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明显,表现为同源染色体大小异形呈现不同程度的杂合性,而且在染色体核型参数方面,通江百合居群间变异系数均大于岷江百合,说明通江百合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比岷江百合更丰富。

向地英等[46]对秦巴山区28种百合的核型多样性和个别种的种内核型分化进行了考察和度量,结果表明除川百合核型类型为3A外,其余类群的核型均为3B型,28个百合类群的核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的组成、随体的数目和位置以及B染色体的有无与形态上。岳 玲等[47]对辽宁的4种野生百合的核型研究,得出除了山丹的核型为3A型,其余的有斑百合、朝鲜百合、垂花百合均为稳定的3B型。荣立苹等[48]对原产于我国东北的卷丹、毛百合、朝鲜百合、大花百合、大花卷丹、有斑百合、山丹、垂花百合、东北百合和黄花渥丹6种3变种1变型野生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除毛百合属于3A型,其他都属于3B型。

综合前人研究可以看出,某些分布广泛的百合种在居群水平上存在一定核型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和次缢痕数目的变化,表明核型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内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3.4 野生百合分子标记研究

自Rbob离体培养百合鳞茎成功以来,生物技术在百合上的应用已取得显著的进展[49]。百合通常所采用的鳞茎繁殖技术,不仅繁殖率低,而且易受病虫侵害,应用植物组织离体培养技术可有效地进行百合的快速繁殖和脱毒苗生产,从而促进了百合的商品化生产。在百合的传统育种中,常存在受精前后障碍,影响育种效率,利用胚胎拯救技术可克服百合受精前后障碍,已成功获得多个百合杂种,其中东方杂种系X亚洲杂种系杂交种的获得是百合育种方面的重大突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百合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进行百合的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居群结构分析。正在起步的百合遗传转化研究进展也十分迅速,已进行了多种遗传转化方法的尝试,其中通过基因枪法成功获得了百合转基因植株。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的形态标记相比,分子标记显示其独特的优越性[50]。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百合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离实用化阶段仍有一定的距离。

4 结语

总之,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并且地理分布范围广泛、生境条件多样,大量研究证明,野生百合具有许多切花百合所不具备的抗寒、抗病等优良性状,是百合育种和品质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也是园林花卉开发应用的重要资源。但我国对野生百合资源研究和利用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国内虽然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由于研究材料、研究内容和研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揭示我国野生百合种质特性的整体状况,应进一步对野生百合进行充分的研究,掌握野生百合的抗逆特性,为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保护、种质创新和百合育种提供基础依据。

5 参考文献

[1] 张云,原雅玲,刘青林.百合的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6):56-59.

[2] 龙雅宜,张金政,张兰年.百合——球根花卉之王[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1-6.

[3] 赵祥云,陈新露,刘克峰,等.中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及其利用[C]//海峡两岸花卉发展交流研讨会论文精选.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55-361.

[4] 赵祥云,陈新露,王玉栋,等.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0(16):80-84.

[5] 周睬.长白山百合属植物野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3):22-23.

[6] 许介眉.四川百合科新植物[J].植物分类学报,1985,23(2):232-235.

[7] 张定成.安徽百合科二新种[J].植物分类学报,1991,29(6):474-476.

[8] 祝正银.峨眉山百合属一新种[J].植物研究,1993,13(1):54-56.

[9] 梁松筠,张无休.豹子花属的花粉形态研究兼论与百合属的界限问题[J].植物分类学报,1985,22(6):405-417.

[10] 彭隆金,李福秀.百合属一新种——文山百合[J].云南植物研究,1990(S3):33-34.

[11] 彭隆金.王心农.四川百合属一新种[J].云南植物研究,1986,8(2):225-226.

[12] 彭隆金.云南百合一新种[J].云南植物研究.1984,6(2):189-191.

[13] 彭隆金.云南百合一新种——松叶百合[J].云南植物研究,1985,7(3):317-318.

[14] ZHAO X Y,CHEN X L,LI D M,et al.Resources and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genus Lilium in China[J].Acta Hort,1996(414):59-68.

[15] 查振道.百合引种栽培[J].林业科技通讯,1992(7):30-32.

[16] 张敩方,刘晓东,刘宏伟,等.毛百合繁殖的生物学研究(V):种子萌发的动态形态解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4,5(22):49-58.

[17] 张敩方,李国臣,于海滨,等.毛百合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23(6):32-39.

[18] 杨利平,梁鸣,李滨胜,等.东北百合属植物资源及栽培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6(2):60-66.

[19] 杨利平,宋满珍,张晶.光照和温度对百合属6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0,9(4):14-18.

[20] 杨利平.细叶百合的生殖生态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2:23-25.

[21] 杨守志,刘玉丰,王秀艳.几种野生百合的引种栽培[J].北方园艺,2003(3):31-32.

[22] 郑国福.山丹及栽培[J].中国林副特产,1999,51(4):31-32.

[23] 周宗利.细叶百合的引种栽培[J].河南农业,1998(2):55-57.

[24] 王月霞.兰州百合引种初报[J].江苏农业科学,1995(2):52-53.

[25] 朱立,储蓉,周艳,等.贵阳地区几种百合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种子,2010,29(8):120-121.

[26] 张述景,智利红,邱建伟,等.豫西南部山区野生百合引种栽培试验[J].北方园艺,2009(12):178-180.

[27] 杨利平,刘桂芳,张彦妮.百合抗性品系的培育[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6):33-35.

[28] CHENG W T.Populational studies on Formosan Lilium(Liliaceae).I.A cluster analysis of variants in L.longiflorum Thunb [J].Taiwania,1990,35(3):198-205.

[29] 张绍斌.云南淡黄花百合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2:53-54.

[30] 何显静,李标,周利杰,等.云南5种百合形态多样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6):26-28.

[31] 贾琳,陆巧玲,虞泓.泸定百合遵义居群与牟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S1):84-90.

[32] 王红霞,王文锋.岷江百合的形态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62-6763.

[33] 向地英,张延龙,牛立新.秦巴山区及毗邻地区野生百合的形态多样性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4):385-388.

[34] 王欣,雷家军,张丽娜,等.渥丹百合种内居群形态多样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6):796-800.

[35] 王红霞,杨保胜.通江百合的形态变异式样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33(3):8-10.

[36] 王琦,雷家军,郑洋.细叶百合种内居群形态多样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2): 140-141.

[37] 李景奇,秦小平,王聚瀛,等.几种百合的花粉形态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3,11(2):120-124.

[38] 曾小英,赵庆芳,汪会荣.百合品种的花粉形态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0(2):66-69.

[39] 张丽娜,雷家军,韩凌,等.百合属(Lilium)几种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174-178.

[40] 吴祝华,施季森,席梦利,等.百合种质资源花粉形态及亲缘关系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4):406-412.

[41] 张延龙,张启翔,谢松林.秦巴山及其毗邻地区8种野生百合孢粉学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144-146.

[42] 李懋学,张赞平.作物染色体及其研究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20-322.

[43] 虞泓,黄瑞复,魏蓉城.川百合种内核型多样性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S8):1-3.

[44] 李标,虞泓.紫斑百合居群核型变异式样[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16(1):98-102.

[45] 王红霞,张艳芬,杨保胜.百合属植物核型变异式样对比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4(4):38-40.

[46] 向地英,张延龙,牛立新.秦巴山区及毗邻地区野生百合的形态多样性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4):385-388.

[47] 岳玲,雷家军,王欣.辽宁的4种野生百合(Lilium,spp.)的核型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6(4):5-8.

[48] 荣立苹,雷家军,郑洋,等.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的核型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12):711-716.

第4篇: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百合;应用现状;变异类型;种间杂交;野生植物资源开发

大百合属(Cardioerinum)是百合科的一个属,其中包含大百合(C.giganteum)、荞麦叶大百合(C.cathayanum)、日本大百合(C.cordatum)3个种。大百合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亚洲东部。在不同地区,人们依据其生长习性或产地,又将其称为喜马拉雅百合、水百合或姥百合。大百合属和百合属关系密切,但大百合高大的株型和硕大的网状脉叶片又和百合属有着明显不同。大百合属植物姿态优雅,鳞茎和嫩叶可供食用,但目前我国对大百合这一珍贵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刚刚起步。

1生物学特征

大百合是多年生草本,基生叶的叶柄基部膨大形成鳞茎,大鳞茎基部常着生多个小鳞茎,偶尔可见走茎。茎高大直立无毛,叶基生或茎生,通常为卵状心形,叶脉网状,具叶柄。花序总状,花狭喇叭形,大多为白色。种子多数、扁平、红棕色,周围有窄翅。

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大百合属植物共有2个种,分别为大百合(C.giganteum)和荞麦叶大百合(C.cathayanum),其中大百合有云南大百合(C.giganteum var.yunnanense)1个变种。目前,对云南大百合这一变种的合理性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区别大百合及其变种云南大百合的依据是茎秆颜色,认为云南大百合茎秆是暗紫红色,而大百合茎秆是绿色。然而就野外调查发现,即使在同一大百合居群中,也常常同时有茎秆为暗紫红色和绿色2种类型。

从实际观察和搜集到的各地大百合植株照片来看。大百合属植物在花色、花朵斑纹、株高和茎秆颜色上存在很大差异(表1)。

2生态学习性

3种大百合均喜欢湿润、冷凉,有一定遮荫的环境。2014年7月,对陕西汉中地区大百合野生环境调查发现,该地区大百合一般生长在海拔2000m的陡坡上,生境附近一般有山涧、溪流,空气湿度很大。土壤中富含有机质,透水性好。伴生植物中与大百合高度相近的灌木、草本少,乔木多为高大的落叶阔叶树,高15-20m,枝下高3~4m。

伴生乔木:栎树、四照花、君迁子、山核桃、鹅耳枥、枫杨、漆树、木姜子等。伴生灌木或藤本:猕猴桃、鸡屎藤、五味子、十大功劳等。伴生草本:虎耳草、杜鹃兰、蛇莓、凤仙、贯众等。

根据野生大百合生境判断,大百合能忍受当地极端最低气温-10~-6℃,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耐强光直射。

3研究与开发现状

3.1研究现状

目前,对大百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用价值、栽培繁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在大百合的栽培方面,袁媛开展的大百合在不同庇荫条件下生长状态的试验发现,45%庇荫率在当地最适宜大百合生长。在北京进行的大百合对高温胁迫反应的试验,详细记录了大百合在高温下的生理变化。一些大百合原产地,如四川、云南的科研机构栽培繁殖大百合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全国其它地区,如江苏、北京进行的大百合引种试验也表明,大百合在当地能正常生长,但会出现种球退化、腐烂的现象。

大百合繁殖方面试验发现,利用大百合叶柄、鳞片等外植体组培快繁容易。但大百合种子发芽缓慢,在试验室变温处理条件下发芽时间可以缩短至70d。

在分子生物学方面,通过ITS系统树和遗传距离分析,大百合属与百合属、豹子花属之间亲缘关系密切。通过对不同产区大百合的核型分析和减数分裂研究发现,大百合染色体结构因产地而异,大多数大百合染色体数目为2n=24。

3.2.1国内应用现状。对大百合食用价值的研究表明:大百合富含营养,适宜食用。在湖南、广西等地,当地农民栽培大百合收获其鳞茎,研磨后取淀粉食用。在广西有公园引种野生大百合供游人观赏(图1)。

3.2.2国外应用现状。大百合在10多年前就被引种到欧洲。一些欧洲的植物园,如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栽植有从中国西部搜集的大百合,一些苗圃也有培养大百合。但目前大百合在欧洲的应用也大多局限在少数园艺爱好者的花园(图2)。美国有苗圃培育的大百合出现粉红色花的变异类型(图3)。

在日本,阿伊努人对大百合的利用有很长历史,直到今天,大百合在日本还常常被作为山野菜出售。他们或研磨大百合鳞茎取淀粉制作点心,或春季直接取食大百合嫩叶。有日本苗圃收集野生大百合花色变异和叶形变异的植株,他们对大百合的红色花和花叶这2种变异类型尤为喜爱(图4)。东京市郊的公园也有栽植大百合供人观赏。

4开发前景展望

从目前的栽培试验来看,大百合在北京稍加保护即可露地越冬,全国其它地区引种大百合的试验也表明,大百合适应性强,将其作为园林植物和食品开发的价值很高。

4.1作为园林植物开发

大百合叶片油亮且硕大,叶片颜色有多种类型,耐密植。幼年期不抽生花茎的植株适宜作为林下地被;大百合花茎粗壮挺立,花朵繁茂芳香,在花园中是难得的竖线条材料;冬季大百合地上部分枯萎后,其花茎持续挺立,蒴果宿存在花茎顶端,可以在冬季形成独特景观或制作干花。

4.2作为食品开发

对大百合营养成分的研究表明,大百合适宜食用,大百合在日本作为食品有悠久历史,烹调方法多样。大百合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可将其作为特色山野蔬菜推广。

4.3开发限制因素及解决办法

第5篇: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关键词:百日青;育苗方法;成本分析;生长比较

中图分类号:S72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14202

1引言

百日青(Podocarpus neiifolius)别名鸡毛松,又叫竹叶松,是罗汉松科罗汉松属树种,常绿乔木,树高达25 m,树姿优美,常用于城市绿化和小区庭院观赏,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观赏性植物;同时其生长较慢,材质好,纹理直而细腻,硬度适中,是较好的雕刻和上等家具用材种,具有较高的观赏、经济和研究,是2015年福建省林业厅颁布的福建省第二批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之一。在福建,百日青主要零星分布于仙游、南平、尤溪、新罗、永定、武平、南靖等地海拔400~1000 m山地林中;浙江、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区也有分布[3,4],朱圣潮曾对浙江箬寮山百日青的群落生态学特征和浙江省百日青的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5,8],靳丹娅等曾对百日青栽培及其幼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6];钟萍等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百日青绿化苗木的栽培技术[7]。鉴于目前福建百日青种子来源较紧缺问题,开展扦插、天然小苗移植、天然中苗移植培育苗木及造林试验,以期为百日青大面积人工种植提供参考。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概况

武平南坊国有林场地处E115°58′32″;N25°12′33″,平均海拔500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夏长、冬季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平均日照时数1678.6 h,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50~2200 mm,年均气温16~20 ℃,极端最高气温38 ℃,极端最低气温-8 ℃,无霜期251~307 d。育苗地试验选择在林场场部大田苗圃,造林地选择黄金寨工区1大班10小班,地类为Ⅰ类地。

2.2苗圃地准备

2013年12月,苗圃地经翻犁太阳晒后,用生石灰消毒,作数个1.2 m×10 m长方形苗床,苗床高20 cm,然后用人粪尿、硫酸铵复合肥拌火烧土,堆熟后做基肥,作床后在床面铺红心土厚2~3 cm并压实,2014年春季1~2月育苗。

2.3苗木培育

2.3.1扦插苗

选择三年生、截顶(高度30 cm)后母树下部已木质化的穗条,长度8 cm,斜切45°左右,切下后基部置于800×10-6的 ABT1#生根粉溶液中浸泡40 min,立即带到苗圃扦插,插后用40~50 cm芒萁骨插在苗床上进行遮荫,扦插初期(2个月)晴天每天浇水1次,2个月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又不闷水;5月底拔去芒萁骨,改用50%遮阴棚遮阴;10月下旬拆除遮阴棚。苗木生根后不定期少量多次施2%复合肥水溶液,同时不定期少量多次施0.2%~0.5%的硫酸钾水溶液以壮苗,并及时进行拔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

2.3.2天然小苗移植

在母树下挖掘高12 cm左右小苗,用塑料薄膜袋密封带回,在室内修剪下部1/3枝条和1/2的叶子,并切断主根,保留侧根和须根,用800×10-6ABT1#生根粉水溶液浸泡根部40 min后稍晾干。用黄泥浆完全粘根后定植。用40~50 cm芒萁骨插在苗床上进行遮荫,5月底拔去芒萁骨,改用50%遮阴棚遮阴;10月下旬拆除遮阴棚。前期1~2月的晴天应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又不闷水,同时按扦插苗的方法不定期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2.3.3天然中苗移植

在母树下挖掘地径0.5~0.8 cm,苗高30 cm左右的中苗,苗木处理及其种植、管理措施同移植天然小苗。

2.4造林抚育

2014年冬进行劈杂炼山、清杂后块状整地,密度为2500株/hm2,穴规格60 cm×40 cm×40 cm,挖明穴回填表土。2015年2月分别用扦插苗、移植小苗和移植中苗造林,造林时注意根系舒展不窝根、层层压紧、表面盖松土。6~7月扩穴培土1 m×1 m;9月份进行全面劈草。

2.5试验设计与调查

由于大田土壤条件一致,为便于苗木培育,以床为单位分别培育扦插苗、天然小苗和天然中苗,在每种育苗类型(处理)的苗床上随机等距设立10个1 m×1 m样方,3种处理共设30个样方,形成10次重复,年底调查样方苗木总株数、成活株数及抽稍高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合林场常规造林,在小班的上、中、下部(形成3次重复),划出3个25.82 m×25.82 m的标准地,共9个标准地,分别随机种植扦插苗、天然小苗移植苗、天然中苗移植苗。2015年12月调查总株数、成活株数及每株的抽稍高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王旭:百日青3种育苗方法及造林效果比较园艺与种苗

3结果与分析

3.1一年生苗木生长情况

3种育苗方法一年苗木生长情况见表1,结果表明:扦插育苗、小苗移植和中苗移植苗木的成活率分别为78.6%、94.0%和67.0%,小苗移植成活率比扦插育苗、中苗移栽分别高出15.4%、27.0%;、当年平均抽高分别为33.1 cm、41.0 cm和16.2cm,小苗抽高、扦插苗抽高分别是中苗抽高的253.1%、204.3%;由此表明,小苗移植效果最好,扦插育苗次之,中苗移植最差。这可能与挖掘中苗时、移植后水分供应不上、苗岭越大生根力越弱也慢,而小苗则根系损伤较少、水分容易满足、生根力较强较快,扦插苗则需要先生根后逐步生长等内外因有关。

3.2育苗成本

综合苗木挖掘、穗条采集、苗木培育管理各环节的成本及人工费,扦插育苗成本最低,为每株0.32元;小苗移植次之,为每株0.45元;中苗移植最高,为每株0.55元。如果能配套建立采穗圃等基础工作,则扦插育苗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3造林一年后生长情况

造林一年后3类苗木生长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扦插育苗、小苗移栽和中苗移栽的苗木造林成活率分别为85.3%、92.3%和73.7%,小苗移植成活率比扦插育苗、中苗移栽分别高7%、18.6%;当年平均抽高分别为42 cm、45 cm和41 cm,差异较小仅为3~4 cm。3类苗木造林以小苗移圃培育后上山造林成活率最高、抽高最大,扦插育苗次之,中苗最差。

4小结与讨论

采用3种方式培育百日青苗木,天然小苗移植效果最好,扦插育苗次之,天然中苗移植最差;扦插育苗成本最低,天然小苗移植次之,天然中苗最高;进圃培育1年后上山造林,成活率和抽高最大为天然小苗移植苗,扦插育苗次之,天然中苗移植苗最低。

根据试验初步结论,在目前福建百日青种子较缺的特殊条件下,为降低育苗成本和获得较好的造林效果,宜首先选择扦插育苗或天然小苗移植的方法,最后再用天然中苗移植的方法。百日青扦插育苗虽然比天然小苗移植成活率低,抽高小,但其经济成本低、易操作,同时扦插穗条来源相对容易,可避免苗木移植对环境的破坏,及保护珍贵树种,适宜大面积推广。在进行扦插育苗时,应注意年龄效应、位置效应等扦插技术问题,即:选用生理年龄小的、靠近根茎处穗条,以利于提高生根率;勿选用生理年龄大的、靠近中上部的穗条,以免影响生根率;作为珍贵用材林定向培育,应禁止使用侧枝作插穗,以免影响树干通直度和偏冠,如果作为观赏性植物培育,则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苗木是人工造林的关键基础之一。靳丹娅等研究表明:在云南省普文山地栽培的百日青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全年均在生长,但年生长量的70%左右集中在5~11月。百日青在容器内生长较慢,年均高生长量仅为35 cm,地径生长量0.46 cm,定植后生长不断加快,前3年平均高生长量达74 cm,地径生长也达0.65 cm[6]。笔者研究的扦插育苗、小苗移栽和中苗移栽苗在苗圃地平均抽梢高度分别为33.1 cm、41 cm和16.2 cm,造林当年平均抽梢高度分别为42 cm、45 cm和41 cm,苗木及造林当年平均高生长量明显偏低,这可能与苗木管理及造林技术措施不同(如造林时未施基肥)有关。

目前,福建百日青人工造林面积较小,在发展之初,就系统开展优良种源、家系、无性系选择,有利于高起点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抓紧开展优树选择、促进优树多产种子等技术研究,有利于解决种子紧缺问题;及早开展百日青野生状态下生存环境调查,仿野生环境开展混交林试验并逐步推广,有利于克服大面积发展纯林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存及,陈火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石家琛.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3]郭起荣.南方主要树种育苗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11.

[4]徐大平.南方主要珍贵树种栽培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

[5]朱圣潮.浙江箬寮山百日青的群落生态学特征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5):393~398.

[6]靳丹娅,钟萍,杨德军.百日青栽培及其幼林生长规律[J].广西林业科学,2012(1):62~64.

[7]钟萍,赵敏.优良绿化树种百日青的栽培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2013(2):106~108.

第6篇: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组合;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产量

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不断创新、提高,大豆栽培技术已由传统的平作、垄作发展到垄三栽培,窄行密植、保护性耕作栽培(少耕免耕或原垄卡种)、行间覆膜等栽培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1-3]。但以往研究都是单个技术和常规垄作进行比较,每种技术增产潜力不大,应对抗旱能力较弱,主要原因缺乏抗旱品种和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目前,大豆抗旱节水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报道很少,该文研究了大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下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及产量的变化,旨在为黑龙江省大豆抗旱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科技园区进行,前茬为玉米。供试大豆为半矮杆品种绥农22。共设12个处理:T1行间覆膜+垄沟深松(垄距67cm),公顷保苗25万株;T2大垄窄行密植(135cm行距大垄,垄上播种6行,小行距8~10cm),公顷保苗数30万株;T3小垄密植(135cm行距大垄,垄上播种3行,行距45cm),公顷保苗30万株;每处理27m2,T4垄三+中耕深松,在苗期和封垄前各深松一次,公顷保苗25万株;T5(ck)垄三公顷保苗25万株;每处理小区面积为53.6m2,3次重复,5月4日播种,9月24日收获,常规田间管理。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收获时测定每平方米株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百粒重、经济系数(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1.3数据分析

利用DPS3.75进行数据分析。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技术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变化

从图1看出,干物质积累从苗期的19.4g/~37.2g/ 逐渐提高,一直到鼓粒期,达到最高617.8g/~1367.8g/ ,其中行间覆膜+深松模式、大垄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中耕深松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都高于对照。

2.2不同栽培技术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变化

从图2看出,叶面积系数各模式由苗期0.19~0.31,到分枝期、花期、结荚期逐渐增加到鼓粒期达到3.95~4.74,其行间覆膜+深松模式、大垄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中耕深松叶面积系数超过对照。

2.3不同栽培技术产量因子分析

表1 产量因子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定

(注:产量为小区实收10m2平均后折合公顷产量)

从表1看出,其中行间覆摸+深松模式较对照株荚数多8.9个、单株粒重高1.7g、百粒重高4.9g,经济系数高4%。行间覆膜+中耕深松公顷产量为2594.0Kg,极显著于对照并增产11.21%;大垄窄行密植公顷产量为2476.7Kg,显著于对照并增产6.18%;小垄窄行密植、垄三+中耕深松、公顷产量分别为2440.0Kg、2416.7Kg,分别比对照增产4.60%、3.61%。

3.结论与讨论

行间覆膜+深松模式、大垄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中耕深松栽培技术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都高于对照,其中行间覆摸+深松模式较对照株荚数多8.9个、单株粒重高1.7g、百粒重高4.9g,经济系数高4%。各处理产量高于对照,这与前人研究的结论相符[4-6]。

覆膜技术不但提高土壤温度,降低水分散失,还加快植株对水分吸收的速度,提高植株的干物质量积累。平播密植减少水分蒸发,增加了密度,提高了产量。

该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深松、大垄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抗旱节水及增产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3-224.

[2]胡国华.大豆机械化“深窄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1(5):36-39.

[3]胡立成.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省农业科学,2006(12):55-58.

[4]陈霞,丁希明.大豆施肥技术及植株营养指标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9(4):18-21.

第7篇: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水稻 节氮栽培 高产高效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174-01

栽培水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化肥的使用过程,化肥对水稻的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化肥也为世界的粮食贡献了许多,贡献率均衡下来达到百分之五十。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氮肥的使用率逐渐增加,因此氮肥的利用率在逐渐的呈下降的趋势,氮素的损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而带来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研究了江苏淮安地区的水稻种类,以及水稻节氮高效高产的栽培技术。分析研究了水稻氮肥的利用率和减少使用氮肥总量的方法,并且探讨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研究氮高产高效的水稻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1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和节氮探究

1.1 氮素资源消费过快

上世纪八十年代,化肥得到广泛的运用,我国水稻的产量因此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因此产生错的想法,认为是否化肥使用量增多便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在我国近二十年以来,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的减少,但氮肥的使用量却在不断的上升。导致在农田施用的化肥有接近百分之六十直接排入了周围的空气中,化肥直接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的反应。氮肥的大量损失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环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2 节氮水稻高产高效栽培

我国的水稻高产育种的成效,加上超级杂交水稻的广泛使用,水稻高产条件下氮肥的施加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科学家利用控制氮肥的用量,采用节氮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水稻,这些都说明水稻可以利用综合的措施实现水稻高产和节氮栽培。在江苏淮安地区水稻种植类型主要有连粳7号、连粳9号和淮稻5号等等,这些都是比较优质的粳稻新品种。为了江苏淮安地区的水稻高产高效的栽培,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优良的水稻新种类,积极实践试验,获得高效产量。

2 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栽培壮秧

机械化插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达到总体平衡、整齐。在幼苗期间的治理的技术性以及规范性比较强。经过治理期间的每一项育苗措施,栽培适宜的机插的壮苗是最终的目的。农田栽培之前需要进行耕种,包含耕翻、除茬、施肥、碎土、耕地等等工作流程,这些都是水稻机插高差栽培技术的最主要的环节之一。所以江苏淮安地区可以实行水稻早育稀播拱架式薄膜育秧和湿润稀播拱架式薄膜育秧,并且将湿润薄膜育秧也采用早育的方法,以此来增加分蘖秧。

2.2 界定施肥标准

我们可以实行在栽培水稻过程中,施肥一定量的方法,以此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水稻的定量栽培技术目前已在全球全范围的开展。水稻田内平均每亩地施肥一千到一千五千克的肥料,普钙五十千克,硫酸钾五千克。在水稻移植八天左右之后,每亩地再施加尿素四千克和硫酸钾五千克作为“促花肥”。之后,在水稻长到倒二叶的时候,每亩地施加尿素四千克作为“保花肥”即可。

2.3 规范密度

在将水稻进行移植时,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水稻移植,来提高水稻成穗率和结实率。首先,当小秧苗长到五到五个半叶子时进行移植,并且坚持浅水浅插,然后保持每株秧苗的株距和行距在一定的规范内。如果近几年少雨的情况下,便需要适当的增加基本苗,保证水稻抽穗期适当的进行封行。如果水源好的话,便可以两到三个子苗进行移植,如果水源不好,就三到四个子苗进行移植。

2.4 节水栽培技术

栽培水稻过程中,节水栽培技术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技术,如果连续几年少雨,稻田干旱的情况下,便可以采取浅水灌溉,干湿交替和适当晒田的方法,在移植的时候保持大概3~4cm的浅水,并且在移植八天后进行浅水,以此来促进水稻的分蘖早生。在后期,我们需要进行湿润管理,适时地晒田,控制无用分蘖的生长,当水稻的叶片变绿后,将幼穗结合灌浅水,并且施加促花肥和保花肥,最后进行浅水管理和干湿交替。

2.5 防治病虫侵害

病虫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应及时预报虫害,迅速公布虫害信息,然后控制治理虫害。干旱年间,水稻粘虫,稻飞虱,稻叶蝉等,加上稻瘟病,白叶枯病等,引发较为严重的病虫灾害,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实施病虫灾害发生预警制度,积极建立防灾和救灾的制度,做好治理病虫灾害的治理制度。积极地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做好安全的防治措施。例如在苗期和拔节期,我们可以采用百分之七十二的农用链霉素二十到三十克,然后兑水六十千克喷雾,并且预防和监测白枯叶病的发生,然后用百分之四十五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一百到一百二十克兑水六十千克喷雾,并且监测和预防稻瘟病。在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利用百分之十的吡虫啉二十到三十克兑水六十千克喷雾,并且预防飞虱,叶蝉,粘虫,并且在夜间,清除田间条纹叶枯病株。

2.6 使用种衣剂进行拌种

辅佐进行“旱育保姆”,来提升秧苗的整体素质,以及加强水稻的抗旱性能。依照旱情比较严重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进行“旱育保姆”使用种衣剂进行拌种,提升秧苗的整体素质以及加强秧苗的秧龄弹性,加强抗旱性能。它可以再种子四周形成“小水库、小药库”集于一体的蓄水泥球,一次性进行包衣,然后可以进行药剂的消毒、灌溉抗旱等等各种复杂的流程。

结束语

我国的氮肥使用效果成效明显,但也要注意使用磷和钾肥,因为长期只使用氮肥,会导致土壤中缺乏磷和钾等微量元素的养分。所以我们要详细分析研究水稻栽培时所需要的钾,氮,和磷等微量元素的有效需求量,将这些肥料通过平衡运用,来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获得水稻的高效高产。

参考文献

[1]马国辉,龙继锐,汤海涛,宋春芳,周静,许文燕. 水稻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策略及实践[J]. 杂交水稻,2010,S1:338-345.

第8篇: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关键词:魔芋;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6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44

前言

近几年,我国种植魔芋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其是重要经济作用的农作物,且食用价值很高。魔芋的根茎在泥土中占有很大的面积而且营养价值极高,所以需要不断提高魔芋的栽培技术,以增加产量。

1 云南省魔芋区域分布和生产情况

魔芋属于多年宿根草本植物,适宜在我国的云南高原地区种植,其在草本作物中属于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类。魔芋属于典型的阴性植物,适宜在潮湿阴凉且土壤肥沃的环境下生长。其产品器官为球茎,内含丰富的葡萄甘露聚糖、果胶、生物碱、淀粉、灰分及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魔芋目前已经在食用、工业生产、药物食用3个方面得到应用,所以其市场价值非常高。由于魔芋产品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所以需要积极调整种植技术,让山区的居民通过种植魔芋脱贫致富。只有确保魔芋的产量与质量的情况下,才可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形成合理的种植管理体系。

2 云南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2.1 合理选地,精细整地

由于魔芋属于阴性植物,所以选取的种植地需要具备浇灌的水源与系统、具备农作物或树木遮蔽太阳、为经过轮作。一般选取在高山或半山腰上种植,海拔达到500~1200m,若在低于此海拔的地区种植需确保常年阴凉。

播种之前需要深挖,并将泥土中的碎石、杂物清除,确保疏松的厚度达到33.3cm以上,才可保证魔芋的根茎在泥土中扩大增长,提高产量。若选取的土地为重茬地,每667m2地需要75kg的鲜石灰进行消毒,并修建排水沟垄。

2.2 选择栽培模式,科学间套

2.2.1 魔粮间套模式

海拔在500m以下的低山去采用的种植方式为3熟间套即:魔芋―魔芋―小麦(或油菜)―玉米。秋冬季节种植魔芋,魔芋的行距之间保持40cm,3行为1带(1.33m宽)。魔芋播种之后在行距之间可以种植小麦或油菜.来年开春在空行中播种玉米,用玉米的叶片为魔芋遮凉。海拔在500~900m之间的半山腰以及海拔达到900m以上的高山,都是种植玉米与魔芋2种作物,播种间距都控制为1.67m播4行。

2.2.2 林(果)、魔芋间套模式

树林以及果园类型的土地也可间套种植魔芋,这些都是有利的庇荫环境。

2.3 底肥

为了增加土地的肥力,必须使用腐烂成熟的农家肥,每667m2地的农家肥控制在1000kg,且可在农家肥中混入一些复合肥。切记不可以直接播散化肥,必须与农家肥一起使用。农家肥可散落在土层上,通过机械翻入入地或开挖洞穴掩埋,表面覆盖一些薄土。

2.4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2.4.1 播种时间

魔芋适宜在15℃的温度条件下播种。云南区域一般在春分至清明阶段播种魔芋,确保生长时间控制在150d左右。海拔较低的地方可提前播种,相反海拔较高的地方可退后播种时间。而且魔芋的品种也影响播种时间,“花魔芋”种植温度要求低于“白魔芋”。

2.4.2 播种密度及播种量

为规范种植,便于管理和收挖魔芋,根据种芋大小不同,实行分级种植,种植中要实行规范化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创造适合魔芋生长的温湿度环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魔芋种植密度与种芋的大小有关,种芋愈大,密度越稀。不同年龄的种芋栽植密度也不一样,一般种芋大小在400~500g时,栽植行距50cm、株距35cm,每667m2播1000~1500株,每墒2行;种芋大小在200~300g时,栽植行距50cm、株距30cm,每667m2播1300~1800株,每墒2行;种芋大小在50~100g时,栽植行距30cm、株距20cm,每667m2播2700~3500株,每墒3行;种芋大小在50g以下时,栽植行距30cm、株距10cm,每667m2播5500~6000株,每墒3行。播种时芋种如有花芽及时掰除,创面用泰禾百菌清25kg+火灰5kg涂创面。

2.4.3 播种方式

在云南省生产上推广“斜三窝双行”栽植法和“众星捧月”栽植法。“斜三窝双行”栽植法即是在垄的两边间种玉米,中间呈三角形栽植魔芋。“众星捧月”栽植法即是对大小不整齐的种块,在间作玉米大行中间种1行大块茎,每块大块茎周围密植小块茎。播种时种芋平地均按45°斜植,若为倾斜地,则应顶芽顺坡向上种植,芋面盖土不宜超过4cm。

2.4.4 除虫

用40%神农宝100mL兑水15kg播种前喷在定植沟或塘内,每667m2用药水45kg。

2.5 培土除草、覆盖

魔芋与玉米一同播种后再盖土,随后进行药剂(菜草通或金都尔)喷洒,喷洒的条件是降雨后泥土不粘脚且有水汽。喷洒药剂后要铺盖一层农家肥料在魔芋上。魔芋适宜在生长阶段进行培土,每次培土控制在7cm左右。需用手或人工方式对魔芋进行除草工作,不可使用锄头,以免损伤根茎部位,在魔芋生长后期可喷洒除草剂,但不可喷洒到魔芋叶片上。

2.6 防旱排涝

魔芋根茎禁受不住长时间的灌溉,所以需要控制好排水系统。魔芋形成幼苗之后,要加大供水量,一般在早晚分2次进行喷灌或畦间漫灌,但要控制泥土的含水量,根茎适宜在湿润的状态下成长。如果遭受暴雨天气,必须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根茎浸泡腐烂。

2.7 及时防病

2.7.1 轮作

软腐病、根腐病以及叶枯病的病菌都会遗留在根株上,这些根株残留在泥土中会形成初染源,而轮作来阻断这些病菌传播,轮作的周期需要控制3a以内。

2.7.2 间作

间作是让其他的作物为魔芋遮阴,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魔芋,保证其在舒适的温度中成长,降低形成病害的可能性。

2.7.3 药剂去除软腐病和白绢病

在确保晒种与浸种工作后,分别于6月下旬、7月上旬与下旬进行3次根茎喷射药剂,可选用的药剂为硫酸链霉素400PPM的溶液(将1袋72%的硫酸链霉素溶于25kg水中,搅均匀即可)或百菌清,百菌通等。

2.8 合理采收

云南的高原地区从每年的10月底开始采收魔芋,一般在11月下旬完成,植株倒苗达到70%以上后维持半个月后进行采收。采收过程中合理使用机械,避免损伤魔芋,采收后需要预贮3d左右散发水分,才可分级存放。云南一般采用贮藏法、砂藏法及烟熏贮藏法来存储魔芋,室内温度控制在10℃,湿度为75%左右,且需频繁翻晾,挑拣出腐烂的魔芋。对于没有及时出售或加工的魔芋,需要经过地菌水(调配比例地菌500g:水250kg)浸泡3min,拿出晾干便于售卖加工。而保存的芋种需经过太阳暴晒4d再通过地菌水浸泡2min,晾干时间为10d,随后储存在干燥位置便于来年3月份种植。

3 结束语

文中对魔芋的种植方式进行了阐述,而且在种植过程中不断的引入新技术以提高魔芋的质量与产量,从而加强其在云南作物经济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范文

关键词:广西地区;百香果;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6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国民对于自身生活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当前,国民对于养生保健也越来越重视。而百香果,不仅味道甘美,酸甜可口,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比如说百香果本身就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养生保健有着极好的作用。同时,百香果也具有养颜、抗衰老、清热解毒等作用,还可以帮助人体消化,是对人体十分有益的食品。当前,百香果在我国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百香果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适合生长的环境也较少。在栽培种植百香果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操作和方法上的错误,就有可能对百香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百香果在市场上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大百香果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使广西百香果产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提供帮助。

1 广西地区百香果的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广西地区处于我国的华南地区,位于N20~26之间,气候为热带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的平均温度在16.5~23.1℃之间,全区气候较为温暖,除了热量丰富以外雨水也十分的充足,同时干湿季节较为分明,但是季节变化并不明显。从广西地区的气候环境来看,对于百香果的栽培和种植十分有利。

除了自然环境因素以外,由于广西地区部分属于沿海地区,同时在整个地区内也有河流贯穿,使得广西地区无论是在陆运还是海运、河运上都有着极大的优势。同时,广西地区也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无论是出口国外还是进入国内市场都极为便利。由于百香果优质的口感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被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在国内百香果就已经有了极大的消费市场。同时,市场供需不平衡,使得目前百香果的市价较高,因此栽培种植百香果能够给果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考虑广西当地的情况,笔者认为在广西地区可以进一步加强百香果的栽培和种植。

2 百香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在进行百香果种植栽培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进行百香果品种的选择。目前我国百香果的推广种植情况看,有黄色、紫色以及杂交等百香果类型。而在实际生产种品中,紫香系列百香果,产量、甜度较高,紫香系列百香果的甜度以及所富含的维生素也要远远高于其他品种的百香果,品质最为优质,一般情况下,自然授粉的坐果率能够到达60%以上,但是果汁率较低,抗病性一般,据笔者了解,当前广西地区的百香果种植情况来看,也是以紫香系列百香果的种植面积最大,其覆盖率在百香果种植当中占据70%左右。除此之外,台农系列百香果的单果大、产量高、果肉饱满、味道酸甜可口,对于病虫害也有较强的抗性; 黄金百香果抗性好、果色金黄、外观漂亮且口感好, 但自然受粉力差, 需人工补助授粉;因此可以根据市场实际需求, 因地制宜挑选适合品种种植, 保证果农增产增收, 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2.2 土壤的挑选

在种植百香果的过程中,种植土地的挑选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土壤对于百香果在生长过程中是否有充足的营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挑选百香果种植土地的时候,需要挑选通风较好的地方,最好是向阳背风,才能让百香果更好的生长;还需要注意远离工厂以及污染水源,避免百香果的生长受到污染。除此之外,由于百香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在果园当中应该有较为便利的水源,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浇灌工作;由于百香果属于藤本植物的一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设置支架。

2.3 定植剪枝

在百香果的栽培种植中,定植剪枝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定植穴的行间规格应在4m×4m,每667m2大概种植40株左右的百香果苗。同时,定植穴的长度也是有所规定的,最好在50cm×50cm×50cm。而在确认定植穴之后就需要在穴内放入充足的肥料,让百香果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虽然百香果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在一年四季当中都可以进行栽培种植。但是考虑到广西地区的气候以及干湿程度来说,笔者认为最好的种植时间应当是在3―4月,这一季节的气候能够帮助百香果更好的生长。在进行百香果栽培种植时还需要注意种植期间的土地洪涝干旱灾害的防治问题。因此,一定要确保果园具有较高的排水功能,同时为了保障百香果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也可以进行定期浇水处理, 最好是采用滴灌供水。最后,就是在百香果的生L过程中,必须对其枝叶进行修剪, 并梳花梳果,从而更好的保障百香果的品质。

2.4 肥水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百香果能够适应较为湿润的环境,但是仍然要避免果园出现积水过多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使得百香果的根部出现腐烂的状况。因此,在果园当中需要设立排水沟,这样才可以及时的排出雨水,避免出现积水过多的情况。除此之外,针对可能出现的干旱情况,果园中的排水沟应当还具备能够在干旱季节对果园进行灌溉的作用,这样才能保障百香果更好的生长。在百香果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施入适当的肥料,施入的肥料可以是尿素或者是稀粪尿,保障百香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充足的营养。一般情况下,肥料每月施入一次即可,当百香果采摘之后,还可以追肥保障来年百香果的生长。

2.5 病虫害防治

对于百香果的生长来说,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在广西地区常见的百香果病虫害就是茎腐病及根结线虫病。茎腐病一般可以采用物理治疗的方法来进行防治,只有进一步加强果园的通风状况,同时排出果园中积水就可以有效的改善茎腐病状况,如果病情严重,则可以辅佐雷罗米尔以及甲基托布津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防冶根结线虫病最好是定植前,在定植穴拌入敌百虫等防虫药物进行预防, 如有危害症状,须露根透气, 并用药液灌根杀虫。此外,百香果种植过程中主要虫害还包括潜叶蝇、蓟马、螨类等虫害。在进行这一类虫害防治时,针对潜叶蝇需要采用2500~3000倍斑潜皇液以及6000~10000倍的阿维菌素来进行防治。而针对蓟马和螨类则可以分别用3000倍喜讯、3000~4000倍红白螨死以及1500~3000倍利劈螨来进行防治。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避免药物残留,除了药物防治以外应当多采用生物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百香果的病虫害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6 果实采摘

一般情况下,百香果从开花到采摘需要经历70d的时间。而果实采摘的最好时间则应当是在落果前10d,当果实开始变色并且散发出香味的时候最佳。当然,在进行采摘时,部分已经成熟的果实会自行掉落,这时候掉落的落果也可以捡起来收取。如果果实已经腐烂,即便是一小块的腐烂现象,那么果实就不能收取。

3 结束语

百香果的栽培和种植对于提高果农的收入,促进广西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考虑到百香果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在种植百香果的过程中,果农一定要注重百香果的品种选择、土壤挑选、定植剪枝、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采摘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只有在百香果生产的全过程中,各环节严格按照高效无公害生产标准实施,才能使广西百香果种植得到良性有序地发展,保障百香果在产量和品质更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推进广西百香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樊香三.广西百香果无公害栽培技术初探[J].南方农业, 20159(12):14-15.

[2]罗年辉.百香果无公害栽培技术初探[J].福建农业,2014(8): 110.

[3]黄春优,杨春果,陈科.初探百香果在山地的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36(23).

[4]喻忠,李朝能,韦明辉,等.无公害百香果生产技术[J].江西农业,2016, 27(4):35-38.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