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精选(九篇)

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

第1篇: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 药百合;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4.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19-01

药百合(Lilium speciosum Thunb.var. glorosoides Baker),属于百合科百合属,是原产日本的美丽百合(Lilium speciosum Thunb.)的一个变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一般生于林下荫湿地、山坡路旁草丛中。百合的鳞茎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钙、磷和铁等营养成分,可食用,也可药用,而且花朵芳香,姿色优美,既是园林绿化的新特品种,也是现代许多百合栽培品种的重要亲本。目前药百合人工栽培很少,大都是野生状态分布,现有自然种质资源遭受极大破坏。药百合是中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效。药百合还含有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对白细胞减少症有预防作用,能升高血细胞,对化疗及放射性治疗后细胞减少症有治疗作用。而且药百合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尤其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药百合鲜品富含黏液质及维生素,对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有益,常食百合,有一定养颜美容之效。药百合的花大而艳丽,花茎细长,是插花、束花的理想品种,在切花中应用较广。药百合的鳞茎增殖性强,易适应环境,是盆栽的佳品。也可以作为地被植物在景观配置中发挥其独特的野趣[1]。因此,大力开展药百合的人工栽培,不仅可以发挥它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它的种质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药百合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鳞茎扁球形,鳞茎瓣披针形,黄褐色,无节。茎直立,高20~200 cm,无毛;叶散生,宽披针形,长8~12 cm,无毛。叶具短柄。花通常1~5朵,成总状花序,下垂;无花被管,花被片6,纯白色,反卷,边缘成波状,1/3~1/2外有红色斑块和斑点,雄蕊上端常向外张开,药丝绿色,苞片绛红色;子房圆柱形,长1.5 cm,花柱长为子房的2倍,柱头微裂。蒴果近球形,成熟时果梗膨大。花期8―9月,果期10月[2]。

1.2 生物学特性

药百合性喜凉爽湿润,耐荫,耐寒,忌干旱、忌酷暑。生长、开花适宜温度为15~25 ℃,低于5 ℃或高于30 ℃生长几乎停止,10 ℃以上植株才正常生长,超过25 ℃时生长又停滞,鳞茎膨大期日均温为24~29 ℃。药百合喜肥沃、腐殖质多、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最忌硬黏土。

2 栽培技术

2.1 繁殖方式

药百合的繁殖方式可以采用播种法、分小鳞茎法、鳞片扦插法。

2.1.1 播种法。由于药百合目前主要以野生分布为主,无法采集大量的鳞茎,因此可采用种子繁殖来扩大种源。秋季采收种子,贮藏到翌年春进行播种,一般播种后1个月左右发芽,幼苗期需要适当遮阳。到秋季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鳞茎,可挖出进行分栽。

2.1.2 分小鳞茎法。母株在地下茎节上形成小鳞茎,有时在母株球的基部也能形成小鳞茎,秋季将其与母株球分离,进行栽植或沙藏至第2年春种植。栽时宜深,一般20 d即可发芽。

2.1.3 鳞片扦插法。在生产实践中,鳞片扦插法应用比较普遍,一般于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将成熟健壮的百合花鳞茎阴干数日,然后将老鳞上充实、肥厚的鳞片逐个分掰下来,每个鳞片的基部应带有一小部分茎盘,将鳞片的2/3部分斜插入粗砂或颗粒泥炭中。一般春季扦插,经2~4个月即可大部分生根发叶,并在鳞片基部长出小鳞茎,此时即可移栽。若秋季进行扦插,维持温度在20 ℃左右,1个多月后鳞片伤口处即产生带根的子球。

2.2 圃地选择

根据药百合的生物学特性,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土壤为弱酸性,pH值为5.5~6.5。另外,在圃地选择时,要注意前茬作物,前茬可以为瓜类、豆类或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切忌与百合科的植物,特别是葱蒜类连作。然后进行深翻细作,开沟做畦,以备种植。

2.3 田间管理

不管采用什么繁殖方式,种植后要及时在畦上覆盖1层稻草,厚度为10 cm左右,保温保墒,促进地下根的生长。秋季种植的药百合当年不出土,主要进行根系生长和发育,到第2年春季3月才发芽出土。出土前要注意中耕松土,深度宜浅,以免伤害根系。及时清除圃地的杂草,如杂草过多过密,可用草甘膦22.5 kg/hm2,对水1 050~1 200 kg/hm2,均匀喷洒1次[3]。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在苗木出土前可酌情追施三元复合肥225 kg/hm2,花蕾期增施1次磷钾肥。一般食用和药用以收取鳞茎为主的,在6―7月孕蕾期间,及时摘除花蕾,以免消耗营养,影响鳞茎生长。

由于药百合生长周期较长,至少1年,因此可以结合套种,根据茬口的安排,套种一些蔬菜;也可以与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间作,提高单位经济价值,还可以为药百合遮荫,防止病害的发生;根据药百合的生物习性,可以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结合当地的林业经果林发展,在经济林中进行种植。在生产实践中,与杨树的间作模式,效益非常好。

2.4 病虫害防治

药百合在野生状况下,很少发生病虫害。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密植,容易引发病虫害。因此,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叶枯病又称灰霉病,药百合受害后,在茎、叶和花上产生斑点,呈红褐色水浸状,并逐渐扩大,最后干枯,造成死亡。防治措施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同时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百合脚腐病主要危害茎、叶。发病期间,茎部出现暗绿或暗褐色水浸状斑,并向上扩展,叶片黄化,发病严重时,茎部腐烂,植株枯萎折断。防治措施: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病害发生时,及时拔除病株,并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

蚜虫主要为害幼芽、嫩叶,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在防治上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进行嫩梢喷洒。

根蛆主要为害鳞茎,幼虫钻入鳞茎内取食,使叶片枯萎,造成整株死亡。在防治上可用90%敌百虫对水灌根[4]。

2.5 适时采收

药百合移栽后,于第2年秋季地上部茎叶枯萎后,及时进行采挖,此时鳞茎发育充分,产量高耐贮藏。采收应在晴天进行,采后洗净,去须根、茎杆,大鳞茎加工成商品,小鳞茎选出作种用。

3 参考文献

[1] 兰家泉,向世军,陈继富.湘西野生药百合品种筛选及园林观赏利用前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7):59.

[2] 李性勤.优质药百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0(1):27.

第2篇: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野生百合;引种;栽培技术;贵州省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草本植物。百合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1,2]。我国的百合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新品种的培育、产业化生产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越来越多的百合种处于濒危的边缘,应当加强百合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收集工作,建立濒危百合种保护区。百合种质创新已成为我国切花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瓶颈。而珍贵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和利用是种质创新的基础[3-6],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亟待加强。贵州百合属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对百合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百合属植物种质基因库,为选种、育种及深度开发做准备;加强对外宣传,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区域地开展调查、收集、鉴定和评价,重视栽培繁育技术,建立科学系统的繁殖体系,为濒危种的繁衍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建立长远的百合育种计划,开展有效的保护,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并对其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现将贵州野生百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繁殖方法

1.1鳞片繁殖

对既不易获得种子,又不易产生株芽、子球的百合种类,可用母球的鳞片扦插繁殖。用小鳞茎繁殖虽然速度较快,但容易退化,球茎产量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进行鳞片扦插最为适宜。鳞片繁殖是常见的繁殖方式[7-9],方法简便,易掌握,繁殖系数最高。在秋季选择健壮无病植株,采挖鳞茎作繁殖材料,剥除鳞茎表面病枯鳞片,采用苗床扦插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生产期间注意追肥、管理,3年后鳞茎长成。

1.2子球繁殖

对不易获得种子的百合种类,可用其茎生子球繁殖。即利用植株地上茎基部及埋于土中茎节处长出的鳞茎进行繁殖。先适当深埋母球,待地上茎端出现花蕾时,及早除蕾,促进子球增多、变大。也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切成小段,平埋于湿沙中,露出叶片,约经30d,在叶腋处也能长出子球。在10 月收百合时,把小鳞茎摘下,种在苗床上。苗床宜选在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或腐殖土地段,整细,做到畦高、沟深。

1.3珠芽繁殖

珠芽繁殖是用叶腋间产生的珠芽于夏末成熟时采收,然后直接播种或湿润沙混合,贮藏在阴凉通风处,于9~10月在苗床上开沟3~4cm,点播行距10cm左右,株距6~8cm,覆细土盖草帘保温。待翌春揭除草帘追肥。出苗1周后即可将其移栽于苗床上,日常注意遮荫。到第3年秋季有一部分可达到种茎标准,较小者可再培养1年。

1.4种子繁殖

利用百合成熟的种子播种,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百合子球,供鳞茎生产和鲜切花培育用。百合种子发芽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2种类型,前者播种后15~30d子叶顶端露出土表;后者种子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鳞茎,至翌年春季才由小鳞茎内长出第1片地上部的真叶[10,11]。播种用土可用2份肥土、2份粗沙和1份泥炭配制,同时加入少量磷肥。床内温度保持在15~25℃,10~15d出苗。

2选地整地

2009年3月,把引种的百合种植在贵州省植物园内。百合喜凉爽,较耐寒,喜干燥,怕水涝,适应范围广。百合栽培地选择在贵州省植物园内。贵州省植物园地处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为北纬26°34′,东经106°42′,海拔高度1 210~1 411m,常年平均气温14℃。栽培地是肥沃的砂壤土,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选好地后,施足基肥。先撒施优质腐熟厩肥,耕翻25~30cm,耕细整平。整地成平畦,畦面宽120cm,长240cm,畦间距30cm。

3田间管理

百合在种植前进行田间除草,彻底清除土中草根等。在封垄前进行多次除草和中耕,中耕宜浅不宜深。在百合生长期进行适当除草,以不伤百合的根部为宜。百合比较喜肥,应适当追肥。百合休眠期在畦面上施1层腐熟厩肥。在生育期追施2次肥,第1次在百合苗高10cm左右,第2次约在6月中旬收获珠芽后。百合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排水防涝。春末夏初,温度高,湿度大,应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7~8月,百合进入休眠应保持土壤疏松,以保持土壤湿润。

4病虫害防治

百合主要发生病毒病、茎腐病、疫病、立枯病、叶斑病等病害,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应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虫害主要是地蛆、蛴螬等,可用呋喃丹或乐果喷杀。

5采收及贮藏

试验引种的野生百合于2008年10月,在百合倒苗之后采收。引种季节与百合的生长周期相适应。种球采收后贮藏在温室内的珍珠岩中。贮藏采取堆藏法,贮藏第1层百合时根朝下,排列整齐后,再盖上约4cm的珍珠岩,然后上面再放1层百合,根系朝上,再盖1层珍珠岩。试验证明,此方法使百合种球能够安全越冬。

6参考文献

[1] 赵小菊.麝香百合繁殖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5):50.

[2] 刘瑰琦,刘影.百合繁殖及加工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8(2):55-56.

[3] 方华舟,高明,翁凤宜.荆门野生百合繁殖栽培实验[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5.

[4] 刘娇.食用百合繁殖技术[j].新农业,2003(4):42-43.

[5] 杨淑艳,李桂娟,柴鑫健,等.百合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09(1):54.

[6] 韩非.百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58-59.

[7] 蔡宏涛,夏红梅,常艳.百合栽培特性及繁育技术[j].新疆林业,2002(6):32.

[8] 孙伟.非洲百合的繁育与管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7):30.

[9] 刘敏.非洲百合的繁殖方法比较[j].中国花卉园艺,2009(6):26-27.

第3篇: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草本花卉;栽培;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o watch the autumn and winter, spring, summer and fall, the mainly several kinds of flowers, th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are expounded.

Key words: herbaceous flowers; cultiva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绿地景观已经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大都市高楼林立,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使城市居民渴望回归大自然,在城市的主要地点如广场、入口、道路两旁及空地、林缘、坡地等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来布置,室内用观叶植物鲜花来装饰。草木花卉是园林绿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构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以春季(2—5月)观赏为主的草本花卉

1.1三色堇

1.1.1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播种春、秋2季均可进行。若为自留种,最好选择秋天进行播种。秋播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将种子直播于露地苗床,播种密度为500粒/m2,稍覆土。播后覆盖薄膜,保持适温18~20 ℃,苗床土壤湿润,经10 d左右可发芽。

1.1.2栽培管理。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移植到13 cm×12 cm的营养钵中。起苗移植时需保护好根系,略带根土。移栽后浇透水,置于日光大棚内管理。生长期间要勤施肥,移植成活后,施用稀薄液肥l~2次。种子成熟时应及时采种。另外,三色堇留种时要进行品种间隔。

1.1.3园林应用。三色堇花型矮小整齐,花色丰富多彩,可以直接种植于道路花坛;也可以种于营养钵内,用于花卉组摆布展。由于花型奇特,也可以作为艺术插花的素材。

1.2金鱼草

1.2.1繁殖方法。金鱼草主要用种子繁殖。播种通常在10月上旬进行。播种基质用消毒过的田园土和垃圾土按1∶1配成。播种密度为300~500粒/m2,播后覆1层薄薄的细土,然后用木板轻轻压实,使种子与土壤密切结合。浇透水,然后搭荫棚,切忌阳光曝晒,10 d左右出苗。

1.2.2栽培管理。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可以移栽到16 cm×14 cm的营养钵中,营养钵内土壤比例为垃圾土∶田园土∶黄土=1∶1∶1,浇透水后,放置于日光大棚内管理。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隔2 d左右喷1次水。施肥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金鱼草一般情况下不用施氮肥,适量增加磷、钾肥即可。在生长期内,结合浇水每10 d左右施1次发酵的油饼水,出现花蕾时,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更佳,每次施肥前应松土除草。

1.2.3园林应用。金鱼草为优良的花坛和花境材料,欣赏性强;或成片摆放于城市公园、广场、街道花坛,组成景点,装饰效果显著。高型品种和中型品种,布置花境和建筑物旁,其景观效果十分诱人;或用作切花材料,制作花篮或插瓶。

1.3金盏菊

1.3.1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金盏菊种子自播能力很强,常温下发芽力可以保持4年。常以秋播为主,9月中旬播种于露地苗床,密度为300粒/m2,播后覆土3 mm,遮荫,保持发芽适温20 ℃,苗床土湿润,经过8~10 d发芽。

1.3.2栽培管理。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可以移栽到16 cm×14 cm营养钵中,浇透水后,放置于日光大棚中管理。金盏菊生长期每15 d施稀薄液肥1次,或结合浇水施入复合肥8~10粒。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

1.3.3园林应用。金盏可以直接栽植于花坛、花境,也可以将盆栽布置在广场、公园、会议场所等。

2、以夏秋季节(5—10月)观赏为主的草本花卉

2.1一串红

2.1.1繁殖方法。可以于3月中下旬播种繁殖,在生长期主要用扦插繁殖。从母株上剪取组织充实的枝条,长6~8 cm,摘去顶端和叶片,插入已预备好的珍珠岩中,插入深度2~3 cm,插后浇透水,注重遮荫,经常保持扦插床土温润,插后10 d发根,发根后用50%覆盖率的遮阳网遮阳,待新根有10~15条时,栽入16 cm×14 cm的营养钵中,放入遮荫棚管理。

2.1.2栽培管理。夏季每天都要浇水,且要浇透;10 d左右要结合浇水施1次液肥,花前花后喷施2%磷酸二氢钾溶液。摘心打顶有利于促进发新枝,使植株丰满,控制花期。从小苗6片真叶开始摘心,一般每隔10~15 d摘心1次,一直控制至花期前25~30 d停止摘心,一般摘心后30 d左右,新的花蕾即可盛开。

2.1.3园林应用。一串红可作为花带、花境以及花坛的背景色栽植,也可以作为花卉布展的背景。

2.2孔雀草

2.2.1繁殖方法。以播种繁殖为主。3月中上旬播种于露地苗床,搭拱棚保温保湿,经过10 d左右发芽。

2.2.2栽培管理。孔雀草在5~6片真叶时移栽琶16 cm×14 cm的营养钵。上钵后搭荫棚,1周后撤除。气温高的生长期每天浇1次透水,1周浇1次液肥或10粒复合肥。随时剪除败花。

2.2.3园林应用。可以栽植于花坛、花境,或者于公园、广场、展馆等场所布展。

2.3万寿菊

2.3.1繁殖方法。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均匀。播种方法与孔雀草相同。扦插在生长期进行,剪取健壮枝条,长约10 cm,直插于珍珠岩,遮荫保湿或全光喷雾,7 d生根,15 d后即可上16 cm×14 cm的营养钵。

2.3.2栽培管理。万寿菊对水肥要求不严。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生长初期每隔1周喷施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即可防止病害的蔓延。

2.3.3园林应用。最宜作花坛边缘材料或花丛、花境等栽植,也可盆栽布展和作切花使用。

2.4彩叶草

2.4.1繁殖方法。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均可。一般3月初在日光温室播种于浅盆中,上面覆盖玻璃保温保湿,约15 d发芽,再过15 d即可上钵管理。

2.4.2栽培管理。彩叶草生长健壮,管理粗放。不需大肥大水,打下的枝条可以扦插。保持叶面湿润,避免隐蔽环境,防止叶面变绿。

2.4.3园林应用。彩叶草是美丽的观叶植物,是花坛花境的良好材料,特别适用于模纹花坛,也可以做五色草花坛的中心材料,盆栽布展效果也极佳。

2.5半枝莲

2.5.1繁殖方法。半枝莲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发芽适温20~24 ℃,1周发芽。半枝莲也较耐移植,可以在生长期进行扦插繁殖,直插于花盆中,成活率达100%。

2.5.2栽培管理。半枝莲栽培容易,只需注意防止积水即可。种子成熟易散失,需及时采收。

2.5.3园林应用。半枝莲株高15~20 cm,叶圆柱形,花单瓣或重瓣,花色有白、粉、红、黄、紫、橙色,也有复色,在园林应用中可以作为毛毡花坛和花境、花丛、道路花坛的镶边材料使用。

2.6鸡冠花

2.6.1繁殖方法。种子繁殖,6月用花3月上旬播种于温床,8—9月用花6月播种于露地苗床。种子细小,覆薄土,遮荫。20 ℃的条件下10 d可以发芽。

2.6.2栽培管理。鸡冠花长到5片真叶时移栽到13 cm×12 cm的营养钵中。移栽后遮荫管理,1周后去掉遮荫棚,保持土壤湿润。15 d浇灌1次腐熟的饼肥。花前花后追施磷钾肥。生长期喷施25%粉锈宁1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喷施病毒A 1 000倍液防治病毒病。

2.6.3园林应用。常用作组摆,可以用在广场、公园等节假日、活动庆典等组拼色块,也可种植成地被,但鸡冠花不如其他夏季花卉观赏时间长。

2.7矮牵牛

2.7.1繁殖方法。播种繁殖。播种宜在11月至翌年1月进行,播种于苗盘或温室内苗床进行,种子不覆盖。在20~22 ℃时,10 d左右可以发芽。苗期较长,注意保温、保湿。对于一些重瓣品种和品质优异品种,为了保留优良性状,采用扦插繁殖。

2.7.2栽培管理。直播的矮牵牛长到5~6片真叶时,移栽到13 cm×12 cm营养钵中管理。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1周施1次腐熟的稀薄饼肥。及时松土、除草,开花后及时摘除败花。

2.7.3园林应用。矮牵牛为重要的花坛花卉。可以广泛用于花坛布置、花槽配置、景点摆设;垂吊品种还可用于街道装饰、立体绿化、窗台点缀、家庭装饰等。

3、以秋冬季节(10月至翌年2月)观赏为主的草本花卉

3.1羽衣甘蓝

3.1.1繁殖方法。播种繁殖。8月中旬播种于露地苗床,播种密度为350粒/m2,覆薄土,以盖没种子为度,浇透水,搭拱棚覆盖遮阳网,下雨覆盖薄膜,8 d发芽。

3.1.2栽培管理。播种苗长出5片真叶后,移栽到16 cm×14 cm的营养钵中。羽衣甘蓝喜肥,结合浇水多施入液肥,10 d左右施1次。经常转盆,及时除草松土,及时摘除基部黄叶。

3.1.3园林应用。羽衣甘蓝耐寒性较强,叶色鲜艳,是冬季和早春重要的观叶植物,可以栽植于花坛、花带,也可在公园、广场等场所组摆成不同的图案。

3.2红叶甜菜又名莙荙菜、红叶菠菜,为藜科甜菜属二年生草本花卉。

3.2.1繁殖方法。播种繁殖。8月中旬播种于露地苗床,遮荫保湿,10 d左右发芽。

3.2.2栽培管理。红叶甜菜5~6片叶时移栽到16 cm×14 cm的营养钵中,露地管理。红叶甜菜喜光、喜肥、喜水,保持盆土湿润,10 d左右施入1次复合肥或稀薄液肥。管理过程中避免碰坏叶片,15 d转盆1次。基部黄化叶片及时摘除。

3.2.3园林应用。红叶甜菜是观叶植物,叶片长圆状卵形,深红或红褐色,肥厚有光泽,整齐美观,在园林绿化中可作露地花卉布置花坛,也可盆栽,作室内摆设。

3.3银叶菊

3.3.1繁殖方法。常用种子繁殖,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播于露地苗床,约15 d左右出芽整齐,苗期生长缓慢。也可用扦插繁殖。剪取10 cm左右的嫩梢,去除基部的2片叶子,直接蘸生根粉,插入珍珠岩的扦插池中,进行全光照喷雾,约20 d左右形成良好根系。需注意的是,在高温高湿时扦插不易成活。通过比较发现,扦插苗长势不如籽播苗,蓬径不大,植株较矮。

3.3.2栽培管理。待银叶菊小苗长有4片真叶时移入16 cm×14 cm的营养钵,置于日光温室内管理。生长期间可通过摘心控制其高度增大植株蓬径。银叶菊喜肥,上钵1~2周后,施稀薄粪肥或饼肥于钵内,或用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叶面,以后1周施1次肥。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

3.3.3园林应用。多与纯色鲜艳花卉组摆,形成鲜明的对比色,或作花坛、花带的镶边材料。

4、结束语

草本花卉反映了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现念。作为草本花卉应用的基础,我国草本花卉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相信会不断地创造出优美的人间佳境来。

参考文献:

[1] 周晓新,臧立学.几种草花的应用及养护[J].新农业,2008(7):54.

[2] 朱巍,张睿.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及草花造景[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2):29-30.

第4篇: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陈宣章陈珑玥编著

八十四、百合之奇

百合是百合科多年生鳞茎草本,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最多,日本次之)、欧洲、北美洲等北温带。全球有百多种,中国原产39种,是百合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的百合球根大量出口,最盛时每年达4000万只。

百合之奇在于繁殖方式:1。有性繁殖:种子播种法,可杂交培养新品种。2。营养繁殖:①分小鳞茎法:老鳞茎的茎盘长有一些小鳞茎,可分离、越冬、栽种。②鳞片扦插法:将老鳞上充实、肥厚的鳞片逐个分掰下来,每个鳞片的基部应带有一小部分茎盘,稍阴干,然后扦插。③一些北美洲百合的鳞茎基部会长成根状茎,上长有很多小鳞茎,能另成植株。④很多百合还会长出茎生根。3。营养体胎生繁殖:分珠芽法,适用于卷丹、黄铁炮等地上茎叶腋处形成“珠芽”(小鳞茎)的品种。夏季,珠芽充分长大,尚未脱落,将“珠芽”取下培养。为促使多生小珠芽,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压倒并浅埋土中,把地上茎分成每段带3-4片叶的小段,浅埋茎节于湿沙中,则叶腋间均可长出小珠芽。4。组织培养法。鳞茎由叶原基肥大形成的鳞片所组成。因具有特殊的器官,在组织培养上具有与其它宿根、球茎、块茎植物不同的特点。

被子植物中,胎生繁殖者不多,兼具有性繁殖、营养繁殖(而且多种方法)和组织培养法者更为罕见。多数百合是落叶植物,但部分百合(如:白百合和松树百合)在休眠期时会长有基生莲座叶丛。还有一些百合具匍匐茎。日本发现野生三倍体植株,花大美丽,是百合类花卉的育种材料,与川百合等近缘植物杂交形成许多园艺品种。

中国百合花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历史悠久,汉朝就有百合记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详述百合的药用价值为清热解毒、润肺安神等。公元4世纪,人们仅作食用和药用;公元七世纪,南北朝·后梁宜帝赞美百合花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接叶有多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甘菊愧仙方,藂兰谢芳馥。”这也是对百合花美丽姿态的最早描述。宋代种植者更多,陆游:“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宋庆龄平生对百合花就深为赏识,居室经常插上几枝。她逝世的噩耗传出后,生前的美国挚友罗森大夫夫妇立即将一盆百合花送到纽约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所设的灵堂,以表达对她深切的悼念。

百合花是从古到今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百合主要在于观赏,中国兰州百合以食用价值著称于世。百合花着生于茎秆顶端,呈总状花序,簇生或单生,花冠较大,花筒较长,呈漏斗形喇叭状,六裂无萼片;因茎秆纤细,花朵大,开放时常下垂或平伸;花色因品种不同而色彩多样,多为黄色、白色、粉红、橙红,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点,也有一朵花具多种颜色的,极美丽。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浓香,故有“麝香百合”之称。百合是名贵切花新秀:花姿雅致,叶片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在插花造型中可做焦点花、骨架花,属于特殊型花材。

中国百合花传遍世界,倍受推崇。《圣经》记载,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公元前1033-975年)的寺庙顶上就有百合花装饰。《旧约·雅歌》:“他的恋人像山谷中的百合花,洁白无瑕。”《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百合花赛过所罗门的荣华。”基督教仪式中,尤其复活节、圣诞节,百合必不可少。当时欧洲所用是纯白百合(麦唐纳百合),象征纯洁少女。百合花在天主教象征玛利亚;梵蒂冈以百合花作国花,象征民族独立、经济繁荣。十二世纪,智利和法国把百合花作国徽图案,象征人民独立、自由。

中外人士为何赞扬百合花呢?百合鳞茎由近百块鳞片抱合而成,象征“百年好合”、“百事合意”,国人自古视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用做新娘捧花。除了美好家庭、伟大的爱之意,有深深祝福的含义。而且,百合花植株挺立,叶似翠竹,花色洁白,姿态优美,端庄淡雅,隐隐幽香,被誉为“云裳仙子”。捧百合花,意味着新娘高雅纯洁,十分可人。

百合的园艺品种很多,大多是杂交种,分九个区群:1。亚洲百合杂种系:花直立向外,无香气,由东亚和中亚的百合原生种形成。2。星叶百合杂种系:花朵低垂,花瓣反卷程度大,由基础欧洲百合和竹叶百合形成。3。白花百合杂种系:主要分布于亚欧。4。美洲百合杂种系:高大,丛生,有地下根状茎,由豹纹百合形成。5。麝香百合杂种系:花筒较长,形似炮筒,花色蜡白,清甜芳香,为麝香百合原种和亚种的栽培种。重要的切花材料。6。喇叭形百合杂种系:花喇叭形,向外或稍下垂,香气浓郁,夜间更芬芳,含很多亚洲物种(如:岷江百合的杂交种)及奥列莲杂交种系。7。东方百合杂种系:花芬芳,向外伸展,植株高大,花朵很大(如:星象家百合),由天香百合和鹿子百合形成。日本从鹿子百合选出“Uchida”红花抗病品种,声誉很高。8。其他所有杂交种。9。原生种:所有自然品种。

著名栽培品种:香水百合、狐尾百合、日内瓦百合、星象家百合、魅色百合、葵百合、天霸、格兰德克鲁等。台湾的珍稀品种艳红鹿子百合,被称为“东亚最美丽的百合花”。欧美经半个世纪努力,选育出一批“金百合”,打破了中国百合一茎一朵、单纯白色的现状,一茎多朵,花色有金黄、橙红、淡紫、彩斑、条纹等,如:“美国火黄”、“荷兰卷丹”。金百合种头暂时仍从国外进口。

第5篇: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 杜鹃花;苗木繁殖;肥水管理;整形修枝

中图分类号 S68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00-01

杜鹃属常绿或落叶灌木,性喜气候凉爽,空气湿度大,酸性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杜鹃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性较强,怕暑热,生长适温白天为25℃,夜晚为15℃,越冬最低温1~2℃。其根、茎、叶皆可入药,可治内伤、风湿、痛疮、咳嗽等。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西施”。在所有观赏花木中,杜鹃花的花、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极广。

1 苗木繁殖

苗木繁殖可采用分株、压条、扦插、播种等方法。分株在丛生的大株落花后进行;压条在3~4月进行,在枝条茎部削伤3~4cm,用土埋上,枝梢上部留出土外,1年后自压条茎部切离分栽;扦插选用当年生嫩枝作插穗,在4~6月间剪取5~6cm长的新梢,顶部留2~3片叶,插入疏松的酸性土中;播种在春季进行。

2 选地整地

应选择温暖湿润、光照不太强、气候凉爽、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或pH值在7以下或pH值5~6之间的中性、排水和通气良好的土壤。栽培杜鹃花的培养土的配法很多,因栽培品种而异,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疏松、排水通畅、通气良好、酸性土壤、腐殖质丰富、基肥充足。通常杜鹃花生活在酸性壤土才会长得旺盛,腐叶土一般均属酸性土,而以松叶腐殖土最好,是种植杜鹃花比较理想的培养土。可到山区松柏林下挖取,也可到庭院种植松柏树多的地下取土。并在使用前增加适量的硫磺粉、白矾,提高其酸性后再使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最适合杜鹃花的生长。腐殖质多,可及时补充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保水、保肥、通气、吸热保温,还能减轻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危害,促进杜鹃花的根系向四处扩展。浙江奉化新产品黑山泥最适合杜鹃花的生长发育,各地多采用。培养土也可以自制,取经过风化的山表土2份、落叶1份、食草动物干粪1份、混堆1年,筛去杂质,即可使用。也可用山皮土3份、马粪3份、落叶杂草3份、人粪尿l份分层堆沤,经1~2年后筛过使用。制好的培养土应贮存在室内,以防止因日晒雨淋降低肥力。

3 肥水管理

杜鹃花是一种不需要大肥的花,如果肥料施得太多或过浓,反而会对它的生长不利。在一般情况下,一至二年生的幼苗可以不必施肥,因为腐殖土中含有的肥力已够满足幼苗生长发育的需要;二至三年生的小植株,从晚春或初夏起,可每隔10~15d施1次稀饼肥水或稀薄矾肥水;四年生以上的植株,可于每年春、秋季各施约20g的干饼肥,6月中旬可施1次速效性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6月以后即可停止施肥。在花谢之后,正是新枝生长的时候,可施1次浓度稍微高一些的液肥,但切不可施得太浓,更不可施生肥,否则会损伤根系。夏季过多的施肥,会使老叶脱落,新叶发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栽植的杜鹃花,最易出现的偏差不是植株缺肥,而是由于施肥过多造成的损害。如果出现因肥多而发生的叶片枯黄等情况时,要立即停施肥料,挖除干肥,并多浇水,以冲去积留于土中的肥分,浇过后移至通风处养护,有的需冲洗2次。这样,过半年后可逐渐生长正常。

给杜鹃花浇水,要特别注意水质。用水最好用天然雨水,其次是河水和池塘水,再次是自来水。自来水是经过净化处理过的软水,其中含有漂白粉、液氯、明矾等化学药剂,若长期使用这种水,会使盆土中的碱性逐渐加重,不利于杜鹃花的生长。因此,必须对水质处理之后再使用。对水质呈中性或偏碱性的水,通常是用硫酸亚铁(绿矾)和食用醋使水酸化。如果水质碱性偏高,可用硫酸亚铁和食用醋配合使用,具体用量可根据测得的水、硫酸亚铁,食醋的酸碱值配制。简易方法是,长期浇灌含0.1%~0.5%硫酸亚铁的水溶液,或10~15d在盆面撒少许硫酸亚铁,也可10~15d浇灌含食醋0.5%~1.0%的水溶液1次。浇水也可用经过晾化处理后的自来水和井水。晾水可减轻自来水中有害离子的危害;也可提高井水的水温,消除水与盆土的温差,以利根系吸收。使用自来水时也要加0.15%的硫酸亚铁。浇水时如能与腐熟肥液水轮流浇灌则更为有益。

4 整形修枝

杜鹃花的萌发力和再生力很强,每隔1~2年在花谢之后,就要换一个比原来大些的花盆,并换上新的培养土。有经验的养花者,常常在换盆的同时结合进行修枝整形,有意识地修剪出一种美观的树型来。在进行疏剪时,应剪去过密枝、交叉枝、纤弱枝、下垂枝、徒长枝和病虫枝,可使树型美观,改善通风透光的条件,节省养分,促使主枝强壮,以便尽快萌发新梢,使翌年开花时能达到花多、花大、色艳的目的。

第6篇: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一、特征特性

豆瓣菜为浅根性作物,茎节易发生不定根,当遇到潮湿的环境,茎节上长出白色根群,故可用扦插繁殖。豆瓣菜分枝多,匍匐生长,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片1~4对,卵圆或近圆形,顶端的一片小叶较大,很像豆瓣,故得以此名。

豆瓣菜生性喜凉怕热,适宜酸陛土壤栽培,喜湿眙旱,可以进行水培生产。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秋冬、早春时值蔬菜供应淡季,豆瓣菜可作为很好的调剂蔬菜。

二、营养价值

豆瓣菜的食用部分为植物的嫩茎叶,其性味甘凉,具有清肺热、润肺燥的功效。其营养成分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每100g嫩茎叶中含水分93~97g、蛋白质0.9g、纤维1~3g、钙43~121mg、磷17mg、铁0.6~1mg、铅0.7mg、锌0.12mg、镁11.45mg、钾307.8mg、胡萝卜素0.62~4.67mg、维生素B20.17mg、维生素C79~124mg。最近还发现它含有较高抗衰老素――过氧化物歧化酶。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豆瓣菜喜冷凉气候,较耐寒,10℃以下生长缓慢,在短时-8℃低温仍能成活。不耐炎热。30℃以上生长停滞,20℃左右有充足的阳光生长迅速,定植20d左右便可收获。适宜低洼地或水田栽培,也可在旱地栽培,但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砂土、壤土。还是粘土均能栽培,以中性砂壤土为宜。对微碱性土壤也能适应。

四、品种选择

1.广东小叶豆瓣菜

小叶型,株高30~40cm,茎粗0.9cm左右,两边小叶2~3对,顶端小叶卵圆形,长2.6cm。宽2.2cm,褐色,4月下旬开花,但不结实,只能无性繁殖。

2.英国大叶豆瓣菜

大叶型。株高40~50cm,茎粗0.79cm左右,两边小叶1~3对,顶端小叶圆形或近圆形,长3.2cm,宽3.4cm,绿色,耐寒性较强,在低温和冬季仍不变色。春季开花结籽,品质好,味鲜嫩。

3.江两大叶豆瓣菜

大叶型,株高40cm左右,茎粗0.75cm左右,两边小叶1~3对,顶端小叶长卵形,长3cm,宽1.6cm,叶片绿色,叶脉红色,在冬季和低温条件下不变色,春季开花结籽。该品种抗逆性强,耐寒性强,但含纤维相对较多。

五、露地栽培要点

1.繁殖方式

(1)无性繁殖 广东小叶豆瓣菜需无性繁殖,多于9月中旬,当气温降到25℃左右时,从种苗田中剪取长约15cm左右的中上部嫩茎,移栽于预先耕耙、整平的田块中,进行繁殖,栽插时要求将茎蔓下端1~2节倾斜插入泥中,行距8cm,株距5cm,待种苗生长高达15~20cm时,起苗定植于大田。

(2)有性繁殖

即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多在9月初至9月底,气温降至20~25℃时播种育苗。其具体方法可分为旱地育苗和半水田育苗。旱地育苗,选土壤肥沃并有适当遮阴的地块作苗田,耕耙,整地,做成宽1.2m的畦,畦面土壤达到细碎平整为宜,先浇透水,待水分渗入土中后播种。因种子细小,须混拌1~2倍细土撒播。播后撒盖一薄层过筛细土。一般播种100g,采用60m2苗床,可供1000~1333m2大田用苗。每天灌水,宜浸灌,水不上畦面,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避免板结。出苗后30d左右,苗高达12~15cm时,即可移栽大田。半水田育苗应选地势较低,土质肥沃的水田,带水耕作后,做成1.2m宽的畦面和35cm宽的畦沟,畦面须耱平,灌水使畦面充分湿润,但无水层,畦沟中始终有水浸润。播后撒盖一层细土。待苗高4~5cm时,灌水保持畦面有一薄层水为度,以后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加深水层到1.5~2cm。

2.整地施基肥

可选用地势较低、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水田栽植。栽前浅水耕耙,结合翻耕每667m2施腐熟人粪尿3 000kg或厩肥5000kg作基肥。耕后耙细耱平,保持田间稀泥状或一薄层浅水,即可栽植。若是半旱地栽植,则将地施基肥后整平开厢,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3.移栽定植

长江流域多在10月中旬栽植。栽前选取健壮的秧苗,要求茎较粗、节间短、绿叶完整。由于植株茎部系半匍匐生长,常有阴阳面之分,栽苗时,将阳面朝上,基部两节连同根系斜栽,以利成活。行距15cm,穴距10cm,每穴2~3株。

4.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半旱地栽植,定植后,浇透水。初期,田间易生杂草,要及时除草,以后每隔3~4d浇水1次。若是水田栽植,前期要保持1~2cm水层,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水位逐渐加深到3~4cm,但不宜超过5cm,以防引起锈根。

(2)合理施肥 豆瓣菜定植后30~40d即可收获。收获一次,应及时追施1次速效肥,一般每667m2撒施尿素15kg或0.5%的尿素液叶面喷施,也可每667m2用腐熟粪肥1200kg,对水5倍稀释后浇施,施肥时间宜选在早、晚进行。

(3)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蚜虫、小菜蛾、黄条跳甲。可用乐果、Bt、速灭杀丁等防治。病害有叶枯病、锈病。叶枯病可喷代森锰锌或百菌清液;锈病可喷三唑酮液。

5.采收

定植后当株高25cm左右时即可收获。采收方法有两种;一是逐株采摘嫩梢,采后逐把捆扎,此方法比较费工。另一种是齐泥收割,每次割去全田的四分之三,把老根踩入泥中,后施肥耙平,把留下的四分之一种苗再行栽插。此方法多用于大面积栽培。

6.留种

(1)无性繁殖类型 无性繁殖类型的品种只能选留种株,保护越夏留种。留种田宜选择在通风凉爽,排灌方便,最好周围有遮阴的地方,必要的时候应覆盖遮阳网。夏天易发生虫害,应及时防治。

(2)结籽类型 开花结实的品种,用种子留种。长江流域,一般于3月中旬现蕾,4月初结荚,5月初荚果成熟。为了防止品种间的相互混杂,在开花前,应搭盖网纱防止品种间串粉。收获种子时,宜在早、晚进行,以防种荚开裂,散失种子。种子收获后,不能在烈日下爆晒,以防温度过高影响种子的发芽率。晒干脱粒后的种子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收藏。

第7篇: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齐民要术》所载枣、桃、栗的有性繁殖过程一般需要经过选种、催芽、播种三个阶段。首先是选种,选种时必须坚持“好”与“熟”两个原则,如枣种需选“好味者,留栽之”,而桃种需“熟时合肉全埋粪地中”,栗种“初熟出壳”。“好种”即优良品种,是就种子的品质而言,它继承了上代的遗传基因,能够确保子代的质量。 “熟种”则针对采种的时机而言,既不可“采青”,亦不可“采晚”,适时采收的“熟种”是提高繁殖成活率的基本保障。然后是催芽,桃种需“内牛粪中”,而栗种则要“埋著湿土中”,这是因为坚果类与核果类果种“一般自脱离母体需要经过后熟,胚才能成熟,也才易发芽”,因此需要对这类种子进行人工处理,通过将种子置于牛粪或湿土中,满足了种子对低温和湿度的要求,从而使种子顺利完成后熟,同时软化了硬壳,进而促进种子发芽。最后是播种,播种分为合肉播种与净子播种,桃种既可“合肉全埋粪地中”,也可“擘取核噎噎合取核种之”,两种播种方式均为适宜曰而枣种“选好味者,留栽之”,栗种“出壳噎噎悉芽生,出而种之”,可知采用的则仅为净子播种方式。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体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齐民要术》载:“李欲栽”,可知“五果”之一的李便是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子代,这亦由繁殖方式的特点以及李的习性所决定。无性繁殖的优点之一即为繁殖速度快、开花结果早。 “李性坚实晚,五岁始子,是以藉栽。栽者三岁便结子也”,可见通过无性繁殖的李树比利用种子繁殖即有性繁殖的李树结果期要提早足足两年时间,这即是李采用无性繁殖的根本原因所在。

现代意义的无性繁殖可通过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诸多方式,《齐民要术》对于李如何进行无性繁殖未作细致说明,但通过其所引《食经窑种名果法》,可窥见一二:“三月上旬,斫取好直枝,如大母指,长五尺,内著芋魁中种之”,即所谓的扦插技术。扦插又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果树常用的无性繁殖方法,通过斫取植物的根、茎、枝等,将其插入土、沙或水中,使之生根,并发展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李即采用扦插技术进行繁殖,扦插时机与插条选择对于扦插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李树休眠期结束,树液开始涌动,营养物质运输旺盛,因此枝杈伤口的愈合能力较强,此时选取粗壮条直的李枝进行扦插操作,繁殖的成活率往往较高。《齐民要术》对于“五果”中杏的繁殖记载最为简单: “栽种,与桃李同”,这是由于杏与桃李同为核果类水果,而杏的生长周期又介于桃李之间,因此与它们的繁殖方式大体相似。

北朝“五果”移栽技术

由于苗圃的环境条件较为优越,因而北朝时期树种或插条多是先在苗圃培育成健壮的苗木,然后再移栽到需要种植的地区,移栽作为植物由苗圃转移到定植地的中间环节,是栽培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五果”栽培亦离不开较高的移栽技术,恰当的定植地区、准确的移栽时机、适宜的定植密度、正确的移栽方法是北朝时期枣、桃、李、杏、栗“五果”栽培成功的重要保证。“五果”习性不一,因而移栽地区、时机、密度各不相同。定植地的选择是移栽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其阜劳之地,不任耕稼者,历落种枣,则任矣。枣性炒故。 ”因为枣树耐旱、耐瘠,所以“土堆旁的小坡上不能耕渊来种庄稼冤的,零星种上枣树是可以的”,而《齐民要术》所引《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由于李树对土壤生态条件的要求较高,则需将其移栽到较为肥沃的地区。时机的把握也是移栽时需要关注的因素之一,《齐民要术》将移栽时机分为上、中、下三时,“凡栽树,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同时又对“五果”的移栽时间分别加以说明,其中枣“侯枣《始生而移之”,桃“至春既生,移栽实地”,李“二月徙梅李”,杏则与“桃李同”,栗“至春二月噎噎出而种之”,由此可知,

“五果”移栽的时间几乎全部集中于冬末春初之际,此时树木尚处于休眠之中,生理代谢活动很弱,因而对环境的变化并不敏感,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苗木移栽的成功率。移栽时还需注意苗木定植的密度, “五果”既可分散零星移栽,又可集中密集移栽,对于集中分布的果树,需要适当调节定植的密度,如枣苗“三步一树,行欲相当”,而“桃,李,大率方两步一根”,这是因为“果树如果过度密植,植物体受到遮光、同化量降低,造成发育不良,或者结实少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大禸连阴,则子细,味亦不佳”,因此合理密植是确保果树移栽成功的重要条件。“五果”移栽方法因移栽时苗木的大小不同而异,总体而言,移栽大树的程序较为复杂,而小树则相对简单。首先是“记阴阳”,即苗木的向阳面与背阴面在移栽前后保持不变。 《齐民要术》载:“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易,阴阳易则难生”,树木的“阴阳”不同,则“其光照、温度、水分和蒸腾亦不同,补偿点也因此而异”,树木长期生活在一种环境中,形成了适应性,移栽即是改变了原有的生存环境,所以定植时务必尽量保持原有的水热状况。而“小小栽者,不烦记渊阴阳冤也”,移栽小树却不需遵循原有的“阴阳”,这是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树木的遗传变异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小树的可逆性较强,在新的生存条件下,能够自然形成适应当前环境的习性,因此即便改变小树的“阴阳”,也不会对移栽树木的成活与否起到决定性影响。其次是“髡”,也就是修剪枝《,对于将要实施移栽的苗木,之前需要进行修剪。所谓“树大招风”,繁茂的枝《易使新移栽的大树遭受狂风的袭击,从而动摇根基,影响移栽的成功率,而剪除枝《,既可减少水分的蒸腾,又降低了树木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维持树木自身水分和营养的平衡。幼龄期的小树尚未形成茂密的枝《,受风力的影响不大,蒸腾与呼吸作用也不旺盛,故而可以“不髡”。最后是保墒,确保苗木定植地保持润泽,为树木生长提供足够水分。 《齐民要术》载:“下土坚筑,近上三寸不筑,取其柔润也”,也就是将下层填土筑紧,使土壤的毛细管恢复,这样土壤下层的水分便可上升到树根附近,为树木生长供给必要的水分,而近地面的三寸却不筑紧,为的是切断土壤的毛细管以减少水分蒸发,如此“树木像盖了一层棉被,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p#分页标题#e#

北朝“五果”抚育管理

“五果”由苗圃移栽到定植地后直至结果之前仍需诸多细致的抚育管理工作,这包括果树的增产延寿措施以及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防治等。北朝时期果树的增产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嫁树”法与人工疏花技术在这一时期出现并渐趋成熟。 “嫁树”法成为此时推动果树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五果”中常见的有“嫁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椎之”,“嫁李”: “腊月中,以杖微打歧间”,或“以砖石著李树歧中”,或“以煮寒食醴酪火著树枝间”,这些措施的共同之处便是控制果树营养成分的分配。敲打树干可使果树的韧皮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阻止地上部营养物质向根部的输送,将更多的营养分配到结果枝,促进开花结果,提高坐果率,增加产果量。著石、火烧的方法虽未对李树韧皮造成外部损伤,但其力图调节、控制营养物质分配的原理却与敲打树干一致,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确能够推动果树产量的提高,以至沿用至今, “现今先进的促进坐果和增加产量的环状剥皮技术措施,实际上就是从古代嫁树技术上逐步发展而来的”。与此同时,人工疏花技术在果树增产中亦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齐民要术》载: “侯大蚕入簇,以杖击其枝间,振去狂花。不打,花繁,不实不成”,这是目前所见我国关于人工疏花的最早记载,对“五果”之一枣的疏花时机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枣花过多,养分供不应求,不仅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还会削弱树势,使其易受冻害和病虫害的侵袭,因此人为除去过多的花, “对确保坐果、增大果形有一定的作用”。

北朝时期人为延长果树寿命的技术手段也已出现,其中“五果”之一的桃表现尤为显著。桃树寿命较短,一般为圆园 原 圆缘年,因此,增加桃树寿命,延长盛果期是当时桃树栽培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克服桃树寿命短暂的两种方法,一为“纵伤”,一为“平茬”。 《齐民要术》载:“桃性皮急。四年以上,宜以刀竖禼其皮曰不禼,皮急则死。 ”由于桃树的韧皮部太紧,对树干内部的输导组织产生束缚作用,通过纵向切剖将树皮的横向组织割断,减少韧皮层对树干直径生长的束缚力,从而增强树木机体抗性和吸收能力,有利于延长桃树的寿命,这即是今天“纵伤”技术的缘起。 “平茬”亦为此时桃树延寿的常见手段之一, “候其子细,便附土斫去,蘖上生者,复为少桃”,桃树分阶段生长发育, “且这种阶段上下不可逆转,虽然树上衰老,但根茎还是幼龄”,因此从树干根际将其截断,使之发出萌蘖,便又成为幼龄期的桃树,这样就使桃树的生命得到延续,减缓了桃树的衰老速度,从而不必再“岁岁常种之”。

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爆发通常会给果树生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齐民要术》记载了北朝劳动人民在“五果”栽培过程中积累的防治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其中霜冻害是导致北朝“五果”减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果树开花时对低温极为敏感,最怕春季晚霜为害,北朝预防果树霜冻害的主要措施为“熏烟法”,即“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禿,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霜冻前夜天气晴朗无云,地面辐射将热量传递给高层大气,而大气逆辐射较弱,因此传给地面的热量不够,从而导致地面温度大幅降低,此时于园中放火,使其放出大量烟雾,可以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向地面辐射热量,进而减少地面热量的净支出量,此外燃烧还可以局部加热近地面空气, “有提高果园气温的作用,能起到防霜的良好效果”。“五果”防止霜冻害的另外举措便是“束草法”,如栗苗“三年内,每到十月,常须草裹,至二月乃解。不裹则冻死”,这是由于初生员 原 猿年的栗苗,枝条嫩弱,树皮的韧皮部还未木栓化,因而无力经受冬季严寒,需要用草包裹进行保温以确保安全越冬。此外,病虫害也是北朝时期严重威胁“五果”生长的自然灾害之一,时人主要通过火燎和除草的手段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齐民要术》载:“凡五果及桑,正月一日鸡鸣时,把火遍照其下,则无虫灾”,这即是当今火光诱杀法的肇始,以火光刺激害虫的视觉神经,利用其强烈的趋光性,达到良好的诱杀效果。经常除草亦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荒秽则虫生,所以须净”,“杂草夺走了土壤中的水分、肥料,遮盖了作物茎《,使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不良,病虫害传播”,因此除草也是北朝“五果”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手段。

第8篇: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芦荟;生态特征;栽培技术

芦荟系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别名龙角、油葱、乌七、象鼻花、罗帏花。原产非洲,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野生芦荟大约有300多种,其中原产南非的有250多种,马达加斯加约40个种,其余10多个种分布在埃及、加拿群岛、阿拉伯等地,亚洲南部的印度、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我国芦荟大多种植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 台湾 等南方地区。芦荟是集医疗、美容、保健、观赏于一身的神奇植物,素有“多备良药”“天然美容师”“植物医生”“万应良药”“家庭医生”等美称,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具有催泻、健胃、通便、消炎、抗菌、抗癌等药理作用。

1生态特征

芦荟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6片、雌蕊6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蒴果三角形,种子多数,花期7—8月。

芦荟性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季室温不得低于5 ℃,休眠期宜干;喜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盐碱,忌潮湿积水,不需大水、大肥管理;但喜阳光,不耐荫,在荫蔽环境下多不开花。

2栽培技术

2.1种苗繁殖方法

2.1.1分生繁殖。是芦荟的主要繁殖方法,通过人工技术,将芦荟幼株从母体分离出来,另行栽植,形成独立生活的芦荟新植株。在芦荟整个生长期中都可进行,但以春秋2季作分生繁殖温度条件最为适宜[1]。春秋分生繁殖的芦荟新苗返青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气透水状态,芦荟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复生长。

在分生繁殖过程中,具体操作可采用2种方法。一是芦荟茎基或根部吸芽长成后,将带有幼根的幼株直接从母体剥离下来,然后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中。二是用分株刀具将母株萌发出的幼苗与母株分离,仍让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长一股时间(一般15 d左右),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再将幼苗作带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时浇一遍定植水。如果将芦荟幼苗切离、带土移栽,基本上无“缓苗期”,芦荟幼苗生长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随时进行移殖,但比较费工。

2.2.2扦插繁殖。其是芦荟良种繁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与分生繁殖的区别是,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带根芦荟主茎和侧枝的下端可以发生不定根的特性,分离繁殖芦荟新植株,对于分株发达和茎节容易伸长的芦荟种和品种特别适宜。在去除顶芽后,侧芽发育迅速,易生长多分枝可作扦插繁殖材料[2]。

芦荟的扦插主要采用茎插和根插,而叶插很难成功。芦荟扦插可以露地进行,也可以在大棚保护地或温室内进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进行大量繁殖,依季节不同,可以适当地采取塑料覆盖保护或荫棚遮荫等措施,促进芦荟枝条发根和不定芽产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环境因素对芦荟扦插的成活和生发有密切关系[3]。①温度。芦荟起源于热带,一般适宜的扦插温度为25~28 ℃,如果基质温度比气温略高2~4 ℃,则更适宜芦荟扦插苗生根成活。②湿度。芦荟生根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50%~60%较为适宜,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空气不足,扦插材料腐烂。③光照。芦荟插穗带有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各种生理活动,并可以将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输送,促进下部愈合伤口处加速生根。④氧气。当芦荟插穗端伤口愈合发生新根时,呼吸作用增强,因此,要求扦插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证芦荟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对氧气的要求。⑤ph值。一般在ph值6.5~7.2的基质中进行芦荟插穗扦插易生根立苗,当ph值偏酸和偏碱时都不利于插穗生根,对于偏酸土壤,在育苗前可施用石灰加以改良,再进行育苗。

2.2选地

芦荟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或河淤土,在此环境中生长快,叶片肥厚而浓绿[4]。芦荟切忌重粘土性土壤,在长期潮湿的土地生长,易烂根,感染黑斑病。在粘性板结的土地栽种,根系不发达。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可通过增施炉灰、草木灰、风沙、水沙、腐树叶、麦稻壳、秸杆粉等改良土壤。

2.3整地作畦

耕地深度以30 cm为宜,可机耕或人力翻耕。如土壤过干、土块不易破碎,应先灌水,待土壤含水量达到60%左右时,耙地2~3遍,再整平作畦。种植畦分平畦、高畦2种方式,最好是高畦,能排水排涝,保证土壤见干见湿。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及撒灭草剂进行除草。

2.4移栽施肥

温室最好是东西走向,室外南北走向易通风。提高日光利用率,行距根据苗的大小而决定1次或2次定植,苗高10~15 cm,其株行距15 cm×15 cm;苗高20~30 cm,以定植30 cm×30 cm为宜。在移苗期间最好进行适当的遮阳处理,可进一步缩短缓苗时间。正确使用人粪尿、农畜、家禽粪尿等有机肥,在使用前要经过高温发酵处理,灭虫、灭菌[5]。另一类为饼类肥料,如花生饼、豆饼、棉麻菜籽饼等,但要经腐熟发酵方能施用,芦荟尽量不使用化肥,以促进其无公害栽培。

2.5其他管理措施

2.5.1温度控制。芦荟最适生长条件是保持温度15~28 ℃、湿度75%~85%,冬季温室不低于8 ℃。由于芦荟的生态习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条件下亦有所不同,冬季平均气温5 ℃以上可以大地面积栽培,冬季平均气温-5 ℃以上可以在大棚内过冬,平均气温-10 ℃以下,就需温室栽培,有条件的地方要备有取暖设备。

2.5.2灌水。根据土壤的干湿确定灌水量,原则是见干、见温。即干透或湿透,最怕是干夹层。

2.5.3中耕除草。中耕能疏松表土,促进土壤内空气流通,加快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为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吸收营养创造条件,同时还要结合除草、追肥,促进芦荟的正常生长[6]。

2.5.4病虫害防治。一般芦荟很少发生病虫害,一旦叶部或茎部出现黑斑病,可通过加强通风透气、排除田间积水、控制土壤温度、消除低温潮湿的危害、及时除草来防治。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一般的病虫害有红蜘蛛、蚜虫、棉铃虫、介壳虫,虫量不多时,用水冲洗即可,虫情面积较大时,可喷40%氧化乐果乳油1 200倍液,具有良好的防效。

3 参考 文献

[1] 韩学俭.芦荟栽培及药用[j].花卉,2009(12):32-33.

[2] 杨伟.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科技情报开发与 经济 ,2008,18(28):126-128.

[3] 孙利祥,邹清成,卢钢.影响芦荟离体繁殖系数的几个因素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44-47.

[4] 戴秋菊.芦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09(12):14.

第9篇:百合花地栽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 野黄花菜;人工栽培;栽培技术  

 

 

野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在皖南山区的河边溪畔分布较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野黄花菜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当地山区农民因地制宜,进行野生黄花菜的人工栽培,可以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野黄花菜的人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野黄花菜的习性 

 

野黄花菜适应性强,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半阴的地块也能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不耐寒,遇霜冻即枯死,但短缩根和地下根部耐低温,冬季也能在土壤中安全越冬。同时根系含有较多肉质根,故耐旱能力也较强。野黄花菜是多年生植物,一经栽活,可以采收20~30年。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野黄花菜对土地要求不严格,酸性的红、黄壤土和弱碱性的土壤都能生长,田埂、畦背、河坡、渠边、屋旁都能种植。为便于管理,提高产量,最好选择阳光充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地块。 

2.2繁殖方法 

2.2.1分株繁殖。将野生黄花菜的母株丛整丛挖出进行分栽,每丛分8~10株,将泥土抖掉,剪去根茎下部的老根、朽根和病根,每株留一年生根7~8根,长约10cm,并将根茎四周黄褐色的毛衣去掉,露出侧芽,然后栽植。分株繁殖法全年都可进行,但以春秋季效果最好。缺点是繁殖系数低,满足不了大面积生产的需要。 

2.2.2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在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获取种子。人工授粉时,可适当施肥松土。授粉宜在下午3时以后进行。在连续授粉期间和授粉3周内不宜浇水,土壤不宜过湿,以免种果干缩。待果皮干枯、蒴果顶端稍裂口时,就可采摘。第2年4月播种,苗床宜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平畦条播,行距20~25cm,株距2cm,沟深1~3cm。播种前用25~30℃的温水浸种2d至微露白根。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除草,生长期间可适量施薄肥助长。苗种培育2年后即可移栽。

2.3移栽 

野黄花菜移栽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前进行。移栽前施足基肥,然后深翻20~30cm,整平畦面。一般栽1.2万穴/hm2,每穴栽7~8株苗。行距1m、穴距80cm、穴深20cm,穴内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并将肥土充分混匀。栽植深度10~17cm,将土埋到秧苗顶芽上面3cm,压实。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在每年春季野黄花菜出苗前进行,深度约15cm;抽薹前进行深6~7cm浅中耕;秋季采收结束,要将枯薹和老叶除掉,同时进行1次深30cm以上的翻耕,土块不要打碎,让其自然风化。 

2.4.2施肥。春季适施苗肥,促使春苗粗壮整齐。夏季重施巧施催薹肥,促使抽薹粗壮,分枝多,早现蕾。花期追施催蕾肥,可使后期多发花蕾,减少脱落,延长采摘周期。每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但氮肥不可过量,否则会造成叶茎肥大、花茎弱小质差,还易引发病害。秋季采摘完毕冬苗未抽生前施2 250~3 000kg/hm2粪肥,促使早发秧苗,以利于来年生长。野生黄花菜在抽薹前对水分要求较小;在抽薹和采摘花蕾期间要求充足的水分,此时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水,可使花数增多,花蕾增大,花期延长,提高产量。 

2.5病虫害防治 

2.5.1病害防治。叶枯病是野黄花菜的常见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5~6月份发病,秋季严重。防治方法:①加强肥水管理,改善营养环境,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株病叶。②发病初期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防治,8~9d喷1次,连喷2~3次。

2.5.2虫害防治。野黄花菜的常见虫害为金针虫。在地下咬断幼苗的根、茎,其蛀口细小,可以蛀入深处危害。全年以春季发病最为严重,幼虫和成虫在深土层中越冬。防治方法:①春季和秋季深翻地,可将一部分幼虫和成虫翻至土表,使其冻死、风干或被天敌捕食;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料。②在成虫盛发期,用90%的敌百虫5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00g;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