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应急处理管理精选(九篇)

应急处理管理

第1篇: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目前,从病人进入医院挂号开始,到病人就诊、收费取药,从住院、医嘱、手术、记帐、出院结算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同时病人费用的结算直接与多个医保单位联网并实时结算,还有像检验科、B超图象等直接与医疗诊断相关的系统,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将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影响到病人的利益和人民的健康,必须高度重视。

但是,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除了高度重视和必要的设备、资金投入外,还必须要有应急措施。首先,医院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设备不是万无一失的,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打印机等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其次,目前的软件还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软件故障;第三,存在受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攻击可能,引起系统故障甚至系统瘫痪;第四,火灾、停电等外界不可预见的问题;第五、关键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等)检修、更新。因此,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医院信息系统应急措施,避免出现故障时措手不及,造成严重损失和影响。

1、应急措施制定原则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为了尽快的作出响应,将损失减少到最少,通过应急措施,继续保证医院各项业务地顺利进行,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本应急措施制定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 重点部门原则。重点部门、关键业务必须得到重点保护,制定应急措施时,应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设备资源。

② 重点设备原则。对一些牵涉面较大的设备(如主服务器、主交换机、磁盘阵列等)必须得到重点保护,应该使用双份。

③ 风险优先原则。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对有可能造成损失的系统,优先制定应急措施,并在发生问题时优先启动、优先恢复。

④ 完整性原则。应急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预防防范性、应急处理措施、触发条件、启动、恢复措施等。在制定应急措施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成本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其中包括医院信誉、社会影响等风险),达到较好的性价比。

⑤ 有效性原则。必须保证应急措施的切实有效。

⑥ 可操作性原则。应急措施涉及到日常工作的各个部门,具体的应急措施要简单、准确。

⑦ 可恢复性原则。待故障排除或系统恢复后,对于启动应急措施后至恢复前的数据应该能够得到恢复,并与前后数据保持一致。

实施本应急措施时的基本原则:对外保证病人的正常就医,对内帐务不错,秩序不乱,业务不停,措施有效。

2、 发生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可能产生的后果风险对医院影响的严重性,我们用打分的形式来进行量化。

3、应急措施执行原则

为了确保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本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认真履行网络信息安全职责。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层层抓落实。为进一步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做到领导到位,科室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实行专人专责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责任追究,特制定本措施。

二、应急类型

共分门急诊、住院、网站和其它系统四大块,门急诊应急启用前故障延时为25分钟,住院应急启用前故障延时为45分钟,即在以上两时间内无法排除故障的,须立即进入相应应急措施,以保障病人就医流程的正常运行。网站应急启用,何时发现何时启用应急。

三、信息科信息系统应急措施

信息科,风险等级:4级(灾难性)

1、接到应用科室故障电话,按如下方式进行排查:

1)、网络设备出现故障

1.1中心交换机采用2台H3C,互为备份。出现故障时,紧急采用备 用交换机。

1.2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出现故障时,更换交换机。

1.3光纤出现故障,确认如是物理故障,请公司融接光纤。

1.4双绞线故障,确认是物理故障,更换或重新布线。

2)、电力因素

2.1如停电(采用电力应急措施),对于没有UPS的终端,采用手工。

2.2定期检查UPS使用情况,保证供电正常,当中心服务器UPS供电超过1小时后仍无法正常供电,全院采用应急措施。

2.3当楼层交换机房停电,该楼层全部手工。

3)、服务器出现故障

HIS系统采用双服务器,双工,每二周相互切换主从服务器,保证发生一台服务器故障后,另一台能够切换,LIS、ERP服务器单机。

3.1 服务器硬件故障。启用备用服务器,保证医院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

3.2 计算机病毒引起系统崩溃。查、杀每个工作站病毒,启用备用服务器,保证关键业务部门的正常运行。

3.3 LIS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信息中心紧急采用备用服务器。

4)、数据安全

建立一磁盘阵列,实行数据备份。备份策略为:备份服务器每10分钟做日志备份一次,每天全备份一次。主从服务器全备份1次。每日检查数据备份情况。

4.1磁盘阵列硬盘故障。更换热插拔硬盘。

4.2整个磁盘阵列故障。用普通交换机替代,保证关键业务。

4.3数据丢失。从备份硬盘中恢复最近的备份数据。组织人员补充备份数据之后至当前的丢失数据。(如是医保数据,可以从医保中心取得。)

5)、其它不可预知的因素

如(雷击、黑客等)造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部不能运行或部分科室不能使用时,则立即排查相关设备是否还可使用。

2、确定故障25分钟内无法解除的,立即电话上报门诊部负责人,由其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确定是否进入门诊应急措施。

3、确定故障45分钟内无法解除的,立即电话上报应急小组副组长,由其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确定是否进入住院应急措施。

第2篇: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天然气做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具备清洁、高效、便宜等特点,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很快的就走入了千家万户。然而在运送过程中会发生泄漏事故,一旦泄漏就会发生重大的爆炸事故,直接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要想避免这些重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防止燃气管道的泄漏。因此,加强燃气管道事先预防检查工作和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与更新至关重要。

一、应急救援事故及救援组织结构概述

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事故的频繁发生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都对民众的生活造成影响,破坏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所以,对于事故的控制是减少损失的重要途径。事故的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下手,包括: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应急救援涉及多个部门,有现场指挥中心,行动部、后勤部、资金部、信息中心,行动部又可划分为多个队伍,有医疗救助队、侦察勘测队、工程抢救队、公众疏导执行队、警戒治安队、洗护消毒地点。现场指挥中心是整个应急救援系统的领头与核心,统领指挥着四大应急救援必备的部门,行动部、后勤部、资金部、信息中心。

二、事故应急救援程序及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救援程序

当我们接到警报时,首先要根据响应级别来判断是否处理这个事故警报,如果不处理要及时反馈信息,一旦接受处理警报,就要立刻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现场指挥立马到位,开始调配应急救援物资,指挥应急人员展开行动,开通所有的信息网络,和外界随时保持联系。紧接着看事态严重与否,如若很严重,立马申请增援,扩大应急救援措施,迅速组织人员采取医疗救助、对环境进行侦查勘测、组织工程抢救队对事故加以控制、疏导群众、对现场的封锁、通过信息请求专家的协助等一系列的措施。当事态得到控制,应急状态就可以终止了,对现场进行清理,解除封锁或警戒线,对事故的善后处理和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总结分析事故形成的原因。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燃气管道用料的缺陷

输送燃气所用的管道设备材质主要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类的,因为金属本身材质受到温度、用料和制作方面的特点影响,会使得金属在制作成管道经过的冶炼、焊接的时候出现一些气孔和裂缝。非金属类的,制造成管道的材料市场上种类繁多,主要有PVC、PE、PPE等聚乙烯、聚丙乙烯的材质。虽然这些新型材料不会出现金属类材质在制作方面的缺陷,但是管道需要被埋在土壤中,土壤中的一些物质对材质的腐蚀性、加之一些自然条件的影响如空气中的湿度与温度都会使得这些制造成管道的材质出现破裂的现象。

2、外力影响

因为管道是埋在地下,所以很容易受到工程施工的破坏。当要进行一些地下勘测时或者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挖掘机的不注意会挖断管道,打夯机打地基时候会震裂管道,还可能使得管道的地基下沉,改变管道位置。还有一些建筑物违法建设,对燃气管道一直实施超负荷的重力压制,这些都会造成燃气的泄漏。

3、管道施工管理的漏洞

管道施工是一项工期长,线路多,队伍多加之工程紧的任务,很多时候都不能符合规定完工,种种的不规范使得管道在未完成时就出现裂缝,很自然就使得燃气泄漏;日常没有维护,巡查的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不认真、不能及时发现管道问题,使得管道的问题由小变大最后造成燃气泄漏;资金跟不上,燃气管道的维修更新跟不上,对于一些老化的或者有些损坏的设备不能及时更换维修;很多时候对于管道的建设维修还是根据老的经验、旧的制度来执行,往往忽略细节,这些都是造成泄漏的潜在影响因素。

三、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分析

(一)、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就是在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过程中和事故后续处理这一系列做出预案,这包括对事故的预防、应急的人员,装备,技术及现场的救助协调行动等做出安排。预防这块,首先要对地区就行考察,这个地方是否可能有燃气的泄漏,可能性大小。发现泄漏后确定泄漏所在的位置,所需要的物资设备,明确应急救援人员。救援后对事故现场的勘察分析,采用新型技术和管理方式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

(二)、燃气管道应急救援事故注意事项

城市燃气管道遍布众多,而燃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易燃,当燃气泄漏时,因燃气的主要成分就是具备易燃成分的甲烷所以一点点火源就能燃起天然气。易爆,天然气一旦泄漏会与空气接触混合,就会引发天气燃气的爆炸。而且天然气扩散速度快和范围广就会使得其危害性更大,加上很多救援措施的不当还会引起二次事故,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从上得出我们应该在事故应急救援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安排疏散

当发生燃气泄漏事故时,要立即组织人群撤离危险地段,在撤离的时候要做好防护措施。

2、对潜在的危险的检测

因为管道燃气事故发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对事故现场的检测勘察很重要,只有防止事故的蔓延与扩大,才能保证救助现场人员的安全减少损失与伤亡。

3、对现场信息的掌握

要想准确做出应急救援系统决策,就必须时刻掌握现场的情况,再根据天气情况对事故做出计算与分析。还要时刻保证能与外界信息想通,让外界能时刻知道事故现场的状况,保证信息的流通性。

(三)、事故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城市管道安全防护制度

对于燃气管道泄漏事故的预防,要从制度上抓起,设立专门的管道安全防护机构,选取有责任心的员工担当安全管理员,机构内部要建立起责任制,对管道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登记,消除不必要的隐患。要对员工进行考核与定期培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要立即上报。争取从根源上防泄漏。

2、政府要加大对燃气管道资金的投入

资金投入是保证管道后期维修的重要保障,资金来源可以从调整燃气费来获得。此外,政府还要根据《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定期检查管道是否受超重压力影响。当天气出现冰冻季节时,要格外注意管道是否受到冻裂的现象等等一些外力因素影响的管道泄漏。

第3篇: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关键词] 应急管理; 专业处置; 能力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53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92- 03

应急管理是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应急管理的目的是规避风险、应对风险,使社会能够承受各种因素导致的灾害。应急管理需要有效集成社会中各个资源,在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处置保障。近几年,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我国政府在相关领域加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应急专业训练以及专业救援设备,造成应急专业处置存在着不足。因此,需要强化应急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应急专业应急处置能力。

1 我国政府部门的应急专业处置能力状况

我国政府在地震、洪水、疾病传染、森林火灾、海上搜救、矿山、化学和核事故等领域已逐步建立起了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到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及全民的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政府应急部门具备很强的专业处置能力,包含遂行各类行动的专业技术力量和专业器材保障能力。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拥有了上千万的安全防灾专业和非专业队伍,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就由2004年的2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34万人,增长率达到36%。其中矿山救援队伍从1.43万人增加到2.45万人;铁路救援队伍从0.46万人增加到2.1万人;公安消防队伍从12万人增加到15万人;海上搜救、危险化学品、民航、电力等应急救援队伍也有较大规模的增加,已为国家、省市做好应急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目的是抢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不管处置的事件性质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处置手段都是专业性强、危险性高、时间紧迫、需要专门技术和专门装备的特殊作业。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应急专业训练以及专业救援设备,造成专业应急处置能力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活动。北京7.21暴雨后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如果没有专业的救援装备、没有专业的救援技术,一般人员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在灾情面前,各路救援人员都发扬出大无畏和连续作战的精神,但是很多情况下仅仅依靠意志和毅力是无法高效地实施救援的。救援人员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装备、技术和训练,救援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2 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存在的问题

应急专业处置能力是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核心要素之一,专业处置能力的水平决定着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目前,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和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短板。

2.1 专业处置能力不够全面

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很多参加抢险救援的人员多是依靠体能,而不是系统的专业技能,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缺乏有效应对方法,致使很多时候贻误最佳救援时机,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专业处置能力的训练上有所欠缺,缺乏对专业处置人员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较低。

2.2 专业处置装备还不够先进

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方面考虑周全,但是在实际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缺乏相应的专业工具,只好临时寻找和征调。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专业分布不合理,缺乏较为全面的专用装备、器材、工具,专业门类数量少、规模小、类型不全,现有的专业门类还不能覆盖全部应急领域。

2.3 专业保障能力还不够强

任何一项处置活动,都离开强有力的保障。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尤其需要专业的保障能力。但是在实际处置突发事件中,政府还保留着传统的保障模式,在缺少相应的人员、装备器材的时候,往往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适合处置需要的各项物资,有时候还满足不了处置的需要,暴露出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

3 提高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的对策

分析目前的应急处置能力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政府在应急能力建设的宏观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各项应急工作也在正常有序的的开展,但是在微观方面,特别是专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方面的建设却有待加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迫切需要加强应急专业处置能力建设,从基础上打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使政府应急管理真正向高效、专业的方向发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决我国政府在应急专业处置能力方面的不足。

3.1 开展专业教育训练,提高专业人员能力

专业应急处置能力牵引着应急专业训练,应急专业训练决定着应急能力的高低。应急专业处置是在特殊的场合进行的作业,对应急人员的智能、技能、体能、意志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必须对应急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教育训练,才能满足应急需要。科学实施专业教育训练,是提高专业处置能力的基本途径。

(1) 多方面加强学习研究。要紧紧围绕应急管理需要,加强应急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使之掌握各种应急知识和法规,系统学习危机预防、危机控制、人员救援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深入研究应急处置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处置方法与保障措施。强化应急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处置人员心理素质,使之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本领。

(2) 多领域拓展训练内容。要着眼应急管理的需要,在院校中开设专业的应急教育训练课程,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与应急专业处置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设置具有学位的应急专业。政府应急部门要开展专门的训练,有重点地加强各级政府机关和干部骨干的培训,定期组织各种专业应急演练,全面熟悉各专业特有的行动程序和方法,提高政府应急相关人员的应急指挥和协调能力。

(3) 多形式锻炼专业队伍。要针对突发事件恶劣的环境条件,强化复杂条件下的实战训练,提高专业应急队伍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本领;突出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训练,磨炼专业救援人员的意志和作风;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加强各专业之间指挥、协调、控制以及保障训练,以提高应对多种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

3.2 配发专业应急装备,增强专业救援能力

武欲胜其敌,必先精其器。应急专业处置需要与应急特点相适应的专业装备保障。国外政府在处置应急事件过程中,政府应急部门一般都配备有先进的抗灾救援装备,如水陆两用飞机、直升机、救生艇、各种车辆、重型工程机械、除雪机、水净化机、防核防化设备以及警犬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政府应急部门面对的突发事件日益增多,除了具备优秀的人才外,必须根据专业处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探索和研究新型保障模式,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设施,增加专业器材的数量和种类,才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实际应急的需要来看,应急专业处置所需要的专业装备主要有以下几类:拆除设备、、高空抢险设备、建筑抢险设备、地下救援设备、消防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医疗支持设备、通信联络设备、运输设备、自动检测设备。上述设备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作用十分突出,政府应急部门要根据应急需要引进、配备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救援设备,构建适应专业处置需要的装备体系,建立起高低搭配、通专结合、功能互补、系统配套的专业装备体系,以满足应急专业处置需要,防止在发生灾害事件时因为缺乏专业器材而无法及时有效的应对。此外,要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对现有专业装备进行改造,提高现有装备的技术含量,加快技术跃升的步伐。要积极运用信息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加强装备信息的收集、积累、传输、反馈,加强专业应急装备管理和装备保障的过程控制,增强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要重视对突发事件的研究,把握高技术条件下应急救援中装备保障的最新动态和成功经验,总结具有特色的新经验,提高现有专业应急装备的救援能力。

3.3 探索新型保障模式,增强专业保障能力

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受领任务突然,准备时间短促,任务周期长短不一,只有不断探索新型保障模式,做好保障准备,才能迅速展开应急专业保障活动。

(1) 要建立完善的应急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突发事件瞬息万变,应急样式多样化,决定了应急装备保障的特点是点多、面广、信息量大。为使应急装备保障工作围绕应急目的有序高效地展开,把保障力量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在整体上形成合力,完成艰巨的保障任务,随时应付突况,就必须从全局出发,建立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精干灵敏的装备保障联合指挥机构,按照应急需要和装备保障资源对所属装备保障力量及其行动实施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 做好通用设备转化工作。要将国家、地方、私人等民用设备潜力转化为应急装备保障能力,平时就应注意做好应急通用设备的转化工作。对民用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和组织试验,准确掌握哪些设备可以转化为应急需要,对可转化和征用的民用设备,应针对应急装备保障的要求做好征用计划,政府和设备所有者双方签订征用意向书,以便应急时使民用设备物资和保障力量迅速转化为应急装备保障能力。

(3) 建立军地一体化的应急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军队具有高度集中、反应迅速、组织性强、纪律严明的特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政治、组织、力量、行动等方面,不仅有快速反应的优势,也有专业突击优势,既能发挥稳定局势的政治作用,也能发挥化解危机的突击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军地一体化的应急装备保障指挥机构,使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有利于指挥协调军地各方面的保障力量。通过加强应急装备保障指挥机构的建设并通过立法等形式,将军民一体的应急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纳入国家动员体制,使其真正落到实处,为实施应急装备保障集中统一指挥提供组织、法律保证。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结构全面分化和深刻变动的转型期,在这个期间,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庞大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方面,如何确保社会稳定有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只有不断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重点地加强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有效回应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伯特·希斯. 危机管理[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 张铁. 关注应急管理:看国外如何“应急”[N]. 人民日报,2006-01-16(10).

[3] 计雷,池宏,陈安,等.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4篇: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2018年5月10日)

 

同志们:

首先,对参加本次培训的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在这里举办消防应急知识培训班,目的是为更好的在本单位及本辖区开展消防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打基础,普及群众性消防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在此,我代表永州管理处向培训方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培训方积极组织社会救助活动,宣传群众性的消防救护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前,我省高速公路系统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期间,举办这样一期培训班,旨在提升应对高速公路出现消防突发应急事故时的救护能力,对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提供坚强保障。

第5篇: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关键词: 地铁现场应急处置模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The exploration into the modularized management of the emergency response measures in metro stations

Xiao Ha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rporation of Tianjin Metro,300222,Tianjin/Engineer)

Abstract:The leading position of railway transit in relieving travel stress attracts extensive attention on the safety of subway.The capacity of emergency response of metro stations makes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emergency handling result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mergency response measure in subway stations of Tianjin Metro,and proposed the modularized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response measures,which provides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at network operation age of metro lines.

Key words:Metro, Emergency Response, Modularized Management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目前各大城市均通过修建地铁来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天津地铁也通过发展,从单线独立运营进入到了联网运营的模式。地铁联网运营后,主要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日均客流量大。二是安全要求非常高。三是应急救援难度大。如何快速、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行之有效的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成为车站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地铁车站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管理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说,培训效果差,缺少横向联系等。需要通过分析每个处置方案,形成行之有效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管理体系,全面推动地铁网络化运营安全工作。

一、现阶段,地铁车站现场处置方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地铁可能会遇到很多的突发事件,地铁车站针对每种预想的事件都进行了分析研判,针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最终形成了几十个现场处置方案。这些方案基本上涵盖了地铁各类突发事件,但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与不足。

1.1现场处置方案缺少横向联系

各个方案自成体系,仅仅针对可能发生的一种事件进行了预案设计,缺少在单一场景下,多问题并发处理的设计。有些方案在并发处理过程中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

1.2培训难度大

员工对现场处置方案的掌握程度最终决定应急处置的效果。庞大的现场处置方案体系,在培训与分享上产生极大的工作量。且在培训时,容易被预案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影响在多问题并发处理时的决策,阻碍了员工的交流沟通。

1.3不容易对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修编

随着一些流程的更改,现场处置方案需要全部修改。如上报流程若发生了变更,那么所有的现场处置方案关于上报流程均需要重新修编,修编工作量较大,容易造成修编不及时。

二、地铁车站现场处置方案模块化管理的思考

2.1 模块化管理

所谓模块化管理,就是将应急情况下中所涉及到的技能和现场处理方法的所有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能够符合现场实际操作的子系统,将这个子系统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它的模块进行多种组合,构成一个可以应对现场突况的现场处置方案。

由于使用模块化的模式,每一项操作或每一个步骤都是单独的模块,极大地方便了车站现场培训工作。针对整个现场处置方案的培训,也可以由原来整体方案的培训向业务技能掌握和现场实操能力培训方面转变。同时由于各个流程均是单独的模块,在模块修改方面也方便简捷。

2.2 现场处置方案的模块化设计

为确保现场处置方案的有效可行,必须对可能发生的现场情况进行分析,要充分考虑包括人、环境、设备三大要素。因为现场的突发事件不可预测,每一件突发事件也不可能按照我们现场处置方案设想的方向发展,所以在现场处置方案的管理中,更应该注重方案的现场实际可操作性。

我们可以将突况下各个岗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分类,形成各个岗位不同的模块。同时总结在各种突况下各个岗位操作的异同,将相同的进行合并,从而形成岗位的通用模块。如在遇到火险或爆炸这两种突况下,都需要在出入口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引导乘客疏散,阻止乘客进站。那么针对客服中心岗位的工作人员疏散乘客的标准流程就可以形成一个标准的模块,各种预案中涉及到乘客疏散的情况,都可以使用该标准模块。

针对设备操作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操作时,可以独立设置模块,针对各个突况下需要启动的设备进行合并,形成设备操作的单独模块。

通过整理,可以将现场突况下的应对方式形成规范的模块。每一个现场处置方案都是多个模块的有机组合,在遇到意外情况下,可以随时启用其他的应对模块,从而做到现场情况的有序应对。

2.3现场处置方案模块化管理的远期设计

目前现场处置方案模块可以通过人为的组合实现。随着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在后期模块化管理模式中,可以引入计算机辅助系统,通过匹配参数的形式,将突况的场景进行参数设定,通过计算机计算,在模块库中自动筛选匹配模块,最终形成现场处置方案,并细化形成各岗的处置方案,下发到各个岗位,有效提高现场突况的应对能力。

三、总结

天津地铁现场处置方案涉及到多个专业,多种不同情况,现场的处置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本文通过分解突况下的处理方式,创造性地提出模块化管理的新模式,通过不断扩充模块,合理调配模块的组成,形成有效的现场组织模式,可以有效应对突况,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宇.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8):111.

第6篇: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2017年盖州市全面取缔10吨以下燃煤供热锅炉,该项工作已于去年11月份结束,共涉及74.2万平方米24个居民小区顺利并入集中供热管网。但小锅炉取缔后,遗留下来一些面积小、物业服务企业经营亏损的居民小区,近一段时间很多小区已经弃管,出现了大量的供水、排水、道路、物业管理等方面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群众反映强烈,需要应急处理。

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辰北区、春城小区、展翔小区、小雨花园、龙盛花苑、兴辰花园、总工会东侧住宅楼等老旧小区,特别是在供热并网之后,有的已经弃管,有的没有建立专项维修基金,陆续出现以下现象:檐头、挂瓦、阳台、外墙墙皮脱落;防水损坏;排水管线堵塞等,极易伤人毁物,严重影响小区住户和过往行人安全,并且急需进行维修,群众反映强烈,纷纷到主管部门上访,经初步测算,应急维修大约需要资金11万元。

二、中海一、二、三期共10.2万平方米,物业原由盖州市合龙物业公司管理,因小锅炉取缔后,物业经营持续亏损,经营不下去,现已经退出,为了避免小区弃管而造成混乱和大面积上访,有以下两项应急处理的遗留问题:

(一)2017年12月16日,中海一期7、8、9号楼外污水井和下水管道严重堵塞,因三栋楼都临街,导致盖州路源丰家电至烟市路段污水上道,路面大面积结冰,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我们做出应急处理,立即雇用吸污车和专业人员清理管道和污水井,彻底疏通,并雇用铲车清理冰冻路面,发生费用3000元,一直拖欠未付;

(二)中海一期烟市院内、中海二期的金龙歌厅等门市后身,因为下水管道部分坍塌,污水井不流通,堵塞严重,经常返水,所有化粪池半个多月即需要清淘一回,严重影响摊主营业和物业费的收取,群众反映强烈,上访频繁。

如彻底根治上述中海一、二、三期排水问题,需要新建部分下水管道和化粪池、管道清污及修复道路,经初步测算,共需资金约9万元。

第7篇: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一、建设科学、合理、效能的国家应急职能体系

(一)区分自然性与社会性紧急事件、综合性与专项性紧急事务,形成集中统一的应急管理职能体系

突发事件不外乎自然性紧急事件和社会性紧急事件两大类。自然性紧急事件不仅本身容易直接造成灾难和严重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很容易引起社会紧张而转化为社会性紧急事件。因此,仅有专业处置能力而无综合处置能力作保障,就必定会导致十分严重的现实后果。社会性紧急事件对综合处置能力比对专业处置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综合处置能力不到位就将衍生出更广泛、严重的现实危机。

一般而言,两类紧急事件在更具体的类型上需要非常专业化的专项治理,从而构成专项性紧急事务;但一旦事态严重,就特别需要加以综合性的有效应对与处置,进而构成综合性紧急事务。而综合性紧急事务及其处置在应急管理体制中具有最突出的位置和作用,构成应急管理职能的主体和核心。专项性紧急事务及其处置在微观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在总体上却只构成延伸性的应急管理职能。

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项性应急管理职能,都有管理和服务两方面的基本性质;只是有时应急管理更突出,有时应急服务更突出,有时二者都突出。完整的应急管理职能体系应该是综合与专项和管理与服务的对应交叉,而不能有丝毫忽略或偏废。

总之,科学、系统地研究整个应急管理的对象与事务,并以此为基础,审度从日常管理中独立出来的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系统,发现空白、遗漏或者残缺之处,填补和加入新的应急管理职能职责内容,由此确立和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政府应急管理职能体系和职责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系统厘清、大力整合现有的政府应急职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与常规管理职能紧密对接和互补融合的应急职能体系

第一,要把应急管理从常规管理中独立出来,明确其性质、定位、范围,把握其规律、特点、原则和要求,弄清其目标、任务、条件、方式和途径,界定出一个成熟完备、独立专门的应急管理职能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把应急管理职能体系界定和设置得更加科学完备和现实有效。另外,要结合行政改革,把政府应急管理的职能职责从政府常规管理的职能职责中具体、细致而系统地离析出来,加以系统的分类梳理和集中整合,形成专门而独立的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系统。

第二,要把分散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进行适当的规划、调整、组合和集中,把薄弱和欠缺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大力强化起来,形成一套细致全面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体系。换言之,就是要借助行政改革,把所有的(包括原来分散存在和运作的)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集中起来,加以科学的整合,消除重叠,填补空缺,统一运作,避免分散,形成一套集中统一、规范完善、切实高效的综合性应急职能体系。

第三,要在现行配置于各职能部门的专门性应急职能系列的基础上,对专门性应急管理职能和应急服务职能进行再提炼、再完善和再精专,形成一个高度精确有效的专门性应急处置职能体系;同时,还要使之与综合性应急处置职能体系相互匹配、呼应和协调,形成一个完整完备、规范高效的国家应急处置职能体系。概言之,就是要把大量的专项应急管理职能也加以科学梳理和整饬,确保它们与综合应急职能更加契合,确保整个应急管理职能体系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第四,要科学设定、正确处理应急管理与应急服务、常规管理与常规服务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与应急服务职能之间的搭配组合、配置落实与操作实施进行设计和规划,确保两大职能体系相互匹配、高度协调,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完整、高效有力的综合性应急处置职能体系。

二、建成一个以大部门制为基本特点的应急管理主干机构体系

应急管理是相对于常规管理而言的政府工作,是针对紧急状态而进行紧急行动并由此形成应急形态的政府管理。另外,综合性应急职能既然极端重要,那么就要有一个相应的常设政府部门来专门履行。这类部门就是综合性紧急事务处置机构,是整个国家综合应对和处理各种紧急事件的常设主体和轴心。

因此,加强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体制建设就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从整个政府工作的角度来着眼和行动;确切而言,就是要在着眼于科学理顺行政体制、特别是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与整个政府管理工作内在地对接起来,突出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部门的正规化建设,重点探索实行“应急管理大部门制”,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建立大部门化的应急管理主干机构,合理调整乃至重构国家应急管理主干机构体系。

所谓应急管理大部门化,就是要随着原来各种分散的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的集中与整合,把原来承担该职能的各有关具体机构也一并集中和整合起来;同时,随着新的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的提出与确立,也设立新的相应承担机构;最后,将这些机构统一组建成一个能独立承担和履行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的政府部门,实质就是在中央特别设立一个专门承担和履行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职责的应急总部,各级地方政府也设立相应的行政机构,逐步建成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主体体系。

从行政改革和加强应急管理的实践看,探索实行“大部门制”,就是要将政府的应急管理职能进行同类合并、大体集中,交由一个机构统一负责。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体现“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才能充分确保应急职能分类与应急机构设置科学化、合理化,才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提高应急成效。这样做正是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的客观需要,更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现实选择。

如果要把应急管理大部门化做实做细,就必须突出对应急管理主干行政机构加以正规化建设,主要是必须把分散履行综合应急职能的各种非常设行政机构和准行政机构加以集中和整合,由此形成一个集中统一、高效有力的应急职能职责主体,而不能以非常设、非正规、乃至应付的和重叠的形式来考虑、设立与维持;还要根据更科学、全面的综合性应急职能来建设一个内设职能和机构更加科学、完善的应急行政主体,使之成为国家应急管理的直接保障主体和一个日常化运转的正式政府部门。

从国家层面上看,广大的国土面积要求有一个集中统一、协调灵敏、高效有力的最高专门权威和最高行政机构,统抓应急管理工作。这种机构可设为部级建制,但必须设有超部级权力权威,专门负责全国非国防性重大紧急事件处理。这个机构既直接处理具体事件,也在全局上发挥迅捷高效、强大有力的领导、组织、指挥、协调、促进和监督等作用。这样,那些临时的、无权威的、随机设立的各形各色安全机构、安全运作模式和资源启用模式都将废弃,那些应急延误、危机疏忽、内耗浪费及由此而来的危险后果都将避免;进而从体制上做到充分确保公共安全。

与此相配套,各级地方行政区域也要设置同样的总部机构,统管本辖域的全部非国防应急管理事务。这其实就是要求在政府建制内新建一个非国防应急主干机构系统,成为各级行政区域内紧急事务处理和公共安全保障的主干机构和责任权威,位于直属应急联动中心和常规联动中心之上,对本区域整个应急与常规安全责任与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具体的整合、协调、实施、指导、监督和推动。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专业、更科学的职能设定和组织设定,并进行相应的人员选任与配备。就实践经验看,各级应急主干机构最好要由本级政府的常务行政副首长兼任部门首长,就可以确保应急管理机构顺畅、高效地运转了。

这样,在某时一旦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就能有一个常设的应急管理主体去独立负责了;再也不必一有大事就迫使核心领导层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打乱总体秩序而额外劳心了。显然,这是非常符合应急管理规律和实践需要的,是科学、务实和可行的;对于整个国家综合应对和处理各种紧急事件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打造一个系统完备、集中高效、统一实施的专项应急处置机构体系

有了应急管理主干机构体系还不足以满足整个国家应急管理的需要,还必须围绕这个主干体系,对现有承担专门应急管理和服务的行政机构进行再精练、再优化,打造出一个科学、完备的专项应急处置机构体系。

(一)确立紧密结合、高度协调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服务职能及相应关系

要以集中统一、高效有力为目标,按照新的应急管理职能体系及其内在相互关系,特别是其对载体和责任主体的需要与要求,把原来分别承担部分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集中起来,进行专项机构调整;包括重新设定并建成一套完整的、集中承担和履行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应急管理职能机构,调整、优化这些专门主体与应急总部的相互关系。

其中,要特别突出应急管理和应急服务两个基本职能,并确保把它们落实到具体的应急处置实践中。在具体职能上,要覆盖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基础设施、水利、农业、工业、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等等诸多方面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与处置。

此外,还要把原来配置不合理、运行不规范、专门承担应急服务的行政机构和准行政机构加以集中和整合;按照新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体系及其对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的需要与要求,以集中统一、高效切实为目标模式,区分行政与非行政,在确定由社会组织承担部分应急服务职能之外,重新设定和建立一套完整的、集中承担专项性应急服务职能的专门机构体系。

最后,要正确看待、设计和处理好此一专项职能与其他部委专门职能中安全内容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要科学处理好应急处置与常规处置的关系;要绝对避免交叉重复、范围不清、责任不明,以免推诿扯皮或事实上的有心无力而造成不可挽救的连带性、综合性或扩大性的严重后果,却无人承担责任。

(二)建立一个集中负责履行应急管理与应急服务职能的应急联动中心与平台

首先,建设一个灵敏高效的应急管理与应急服务联动中心,成为一级政府集中统一、高效有力地掌控和具体实施应急处置事务的应急处置枢纽。其功能包括监测、预测、预警、接警、发警、以信息和技术支持应急决策、直接参与应急决策、实施具体的应急指挥和协调、实时应急反馈、迅捷追踪决策、附加应急调度、应急善后评估、应急总结、应急信息等。因而,此中心实质是一个应急处置平台与总部的复合体。

其次,与应急平台相配对,在同一电子平台上还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常规管理和常规服务联动中心。由它确保在履行正常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时能够最充分地履行安全管理职能,就是在平时大量的日常社会生活中灵敏发现和处置任何一个风险信号、危机信息,与广大市民进行及时沟通,对矛盾问题、潜在危机和现实隐患都能及时地进行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它还是一个常规安全的信息中心、决策支持中心、具体指挥与协调中心、常规安全规划与政策起草中心等。因而,此中心实质是一个常规处置平台与总部的复合体。

第8篇: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时常会遭受洪涝、台风、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我国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呈上升趋势。民政部门统计,2001~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及经济损失如表1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其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今各国所面临的一道难题。然而突发公共事件包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以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突发事件尚无法避免及准确预测,那么应急管理体系和各类应急预案是减少公共突发事件损失的唯一手段。交通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各类应急预案顺利开展的基础。如何加强交通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的交通应急管理机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交通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从管理、运行、保障、善后处理等方面对体系进行合理构建,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挑战。

    2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关键环节

    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公路应急管理现状评价、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分析、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设计、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5个方面。经过一年半的研究,本项目取得了以下代表性研究成果。

    2.1公路应急管理现状评价

    部分地区在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公路应急管理体制、多部门协调机制、跨区域应急联动、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为强化我国公路应急管理奠定了实践基础。

    (1)运转高效的多部门协调和联动机制是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

    (2)跨区域应急联动是保障公路网畅通的有力举措。

    (3)加强信息采集与共享是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

    (4)训练有素的应急保障队伍与合理的物资及装备储备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保障。

    (5)创新性地应用了一些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长期以来在我国公路发展过程中更为关注速度和规模的增长,但公路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尤其是有效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尤为不足,公路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专项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2)应急管理工作尚未常态化,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

    (3)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应急处置效率低下。

    (4)交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应急处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应急管理资金尚未保障。

    2.2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分析

    国外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发展虽历经时间不算太长,且同其他成熟的应急体系相比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仍表现出了相当特点。

    (1)充分发挥相关应急立法的先导作用。

    (2)注重交通应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建立健全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组织体系。

    (4)普遍建立了以ITS为基础的公路交通应急系统。

    (5)重视做好人力、资源、设施等多方面的保障工作。

    2.3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设计

    从目前各省建立的公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来看,总体可分为应急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两个部分。应急保障能力主要指交通灾害发生前,交通主管部门所做的保障工作,包括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处置平台建设、应急队伍和物资储备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主要指交通灾害发生后,交通主管部门对交通灾害的及时响应和处理能力,包括应急灾害预警和评估能力、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和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如图1所示。图1公路管理应急体系建设内容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建设四个关键环节在应急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关系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关系到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是否快速有效,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2.4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公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专项预案(3)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突发事件预案

    2)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公路交通应急物资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公路抢通物资,第二类是架设桥梁所需材料,第三类是除雪所需材料。公路交通应急装备主要分为五类,一是公路疏通装备;二是公路修建装备;三是除雪装备;四是运输设备,五是应急保障装备。

    3)公路应急管理与处置中心建设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由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和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场所、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组成。其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

    4)公路应急队伍建设加大公路应急演练培训投入,提高应急队伍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制。

    2.5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1)公路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根据发达国家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可知在实际应用中,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必须包含四个因素,即预案、人、物和钱。因此,确定公路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框架如图3所示:

    2)公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公路路网运行状态监测和协调手段,建立有效的公路网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省级“监管到位、协调联动、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省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从而提升公路网运行监管和服务水平,提高公路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3)公路应急演练体系建设根据我国公路突发事件类型以及应急救援队伍在平常工作中比较少碰到的应急情况,对于不同地区而言,有五类演练必须引起关注。隧道火灾、危险品事故应急演练,桥梁损毁应急演练,水毁路段坍塌应急演练和凝冻雨雪路面应急演练。

    3主要结论

    本研究从我国公路应急管理现状入手,分析总结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借鉴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设计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框架,确定应急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对交通应急管理关键环节的研究中得到如下结论:

    (1)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也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几乎每次突发事件的救援,都需要交通应急保障。而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建全,这方面工作积累经验少,薄弱环节多。这极大的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所以建立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2)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和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建设在应急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关系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关系到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是否快速有效,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3)解决好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和经费保障、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问题,实现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4)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应对各类公路应急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公路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法规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4政策建议

    (1)完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辖区内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针对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分门别类地科学制定应对性较强的公路应急保障预案和专项处置预案,完善公路应急预案体系。

    (2)完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与交通战备物资储备和国家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相结合,适量储备应急保障所需装备、工具、物资、生活用品等。

第9篇:应急处理管理范文

各乡镇人民政府、西郊开发区、二十里铺工业园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事。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区编制完成了崆峒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配备了突发公共事件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预案编制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预案还需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平台建设滞后,面向全社会的预防、避险、减灾等方面宣传培训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弱。为了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应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7〕25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平政发〔2007〕78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全区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法规规章,建立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

(一)编制并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依据《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别编制专项应急规划,区发改局汇总提出《“十一五”期间崆峒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力争10月底前完成,并抓紧组织实施。规划应体现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的原则,统一规划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专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要根据崆峒区总体应急预案,尽快构建覆盖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的预案体系。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本单位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区政府统一协调全区的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根据崆峒区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统一为应急委员会,区应急委员会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均下设日常办事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在本地区及相关领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加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及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

三、认真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工作

(一)开展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崆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的通知》(区政办发〔2007〕94号)文件要求,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监控工作,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同时,要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务必于8月底前全面完成各类风险隐患的普查工作,并将普查结果汇总后及时报区政府应急办公室。

(二)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和预报预警工作。要按照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平政办发〔2007〕21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和预警体系,增强应急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进一步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报告程序、报告时限等,确保按规定及时准确报告信息,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发生。要积极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项目,明确责任主体。特别要关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要害部位,定期收集、报送、研判、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重大紧急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问题。建立预警信息通报和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对不及时预警信息、造成重大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

(三)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科普宣教活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要制定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区党校培训内容。同时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推广应急识别系统。要在各种招考和资格认证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内容。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新闻媒体应无偿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并支持社会各界发挥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作用。

四、不断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

(一)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和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平台建设应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按照资源共享和功能整合的基本要求,在加快区改府网络应急平台和移动应急平台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乡镇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逐步建成连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加大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整合力度,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

(二)大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坚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加强基层应急投入,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社区要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乡村要因地制宜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区、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和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问题。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十一五”规划有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建立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武警、、预备役民兵的骨干作用,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逐步完善社会化应急救援机制,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四)抓紧开展应急管理专家组的筹建。要把筹建应急管理专家组作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处置过程中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应急管理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研究,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民主决策。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按照自然灾害类、事故灾害类、公共卫生事业类、社会安全事业类和综合管理类五个类别,抓紧选择适当数量的优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建完成各自的应急管理专家组,并于10月底前将专家组名单以文件形式报送区政府应急办。区政府将从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通过遴选确定区政府专家组成员,建立区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

(五)积极开展应急演练。要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演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演练计划,确定演练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演练活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原则上每年都要安排一次总体应急预案演练,区级各专项应急指挥部都要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同时,相关乡镇和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协调配合,组织开展联合演练,增强预案编制的完备性、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使各项预案切实可用、行之有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和应急演练开展情况要及时报区政府应急办公室。

(六)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管理。建立区、乡两级及基层单位应急资源储备制度,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装备、应急能力和紧急避难场所,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区级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对有关技术资料、历史资料等的收集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七)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事发地人民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积极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逐步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八)加强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订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并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相关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信息实行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制度。要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事件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

五、强化领导,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合力

(一)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要在区委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西郊开发区、工业园区一把手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主持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同时研究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办法。承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财政部门建立储备金制度,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对规划布局内的监测预警、应急平台、物资保障等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经费给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