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精选(九篇)

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

第1篇: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关键词 番茄;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植物工厂

中图分类号 S6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130-01

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子,原产于南美洲地区,现在全世界范围都有广泛的种植。其果实属浆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作蔬菜和水果两用。番茄栽培技术已从传统的露地栽培发展至目前的现代农业栽培,并且形成了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兴栽培生产技术雏形。

1 番茄传统的露地栽培

露地栽培最大的特点是根据气候条件进行番茄的种植,我国因地域气候差异大,各地番茄种植、采收时间也不同。如南方丘岭气候地区一年可种2茬,而在东北、西北地区只能种1茬春播番茄。在番茄生长阶段也需要为其提供较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露地栽培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和滴灌等进行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即通过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再基于土壤类型和肥料有效率确定施肥量、时期及方法[1]。滴灌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水分利用率比常规漫灌高40%,尤其适用于干旱缺雨区番茄栽培[2]。

2 番茄现代农业栽培技术

2.1 番茄设施栽培技术

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对温度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控,可以进行春提前、秋延后及越冬生产,实现周年生产,但易造成高温、高湿、弱光的环境。而番茄作为一种喜光喜温的作物,其设施栽培技术的重点在于温度、光照及湿度的调控。

番茄设施栽培技术的实施,首先要选择耐弱光、高湿环境的品种,在夏季种植要兼顾耐高温。温度的管理以采用“4段变温”为宜[3]。设施的透明覆盖材料要及时清污增加透光率,同时,对于下部的病叶、老叶、黄叶等要及时打掉,以增加群体的通风透光程度。水肥一体化技术[4]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根据番茄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水需肥规律,人为设定水肥的量,实现了自动化灌溉施肥,既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可避免番茄植株缺素症状的出现,使番茄优质高产。

2.2 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由于植物不种植于土壤中,所以可有效地避免传统土壤栽培中的连作障碍、土壤盐渍化等问题。水培和基质培是目前番茄无土栽培主要的两大类型,我国应用较多的则是混合基质培。水培是指番茄的根系直接生长于营养液中而不与任何固体基质物质接触。当前,营养液深液流栽培、膜栽培以及浮板毛管栽培是番茄水培主要模式。营养液栽培需要调控液温、浓度、pH值、EC值及含氧量,营养液深液流栽培要注意含氧量的监测调控,番茄根系越向下生长越要注意,因为含氧量会随营养液的深度增加而降低[5]。浮板毛管栽培技术主要是为克服营养液膜栽培造成根际缺氧和根环境不稳定等出现的,李卫强等[6]与宋卫堂等[7]参考日本的浮根法改良开发出了浮板毛管栽培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水培中供给营养液与供给根系氧气的矛盾。

基质培是指番茄根系生长于固体基质中,基质提供番茄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基质袋培和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等。基质袋培中的栽培基质可用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按1~3∶1∶1比例混合而成,生产中也可用农业废弃物菇渣代替价格较高的草炭,每袋基质番茄植株数目要根据所用栽培袋的大小确定,采用滴灌技术供给营养液,为防止水分在袋中积累,可在栽培袋下方开小孔。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的重点是有机基质与肥料的选择,使生产出的果实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基质材料可用菇渣、玉米秸、废棉籽壳、麦秸等农业产品废弃物替代成本较高的草炭、蛭石;有机肥料用高温消毒鸡粪;化学肥料使用无硝酸根离子的无机肥,且用量要少,可调节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及有机固态肥的养分平衡。

3 番茄新兴栽培生产技术——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栽培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番茄的栽培环境管理进行高精度控制,采用工业的生产方式,对番茄的种植及采收进行自动化的流水线作业。番茄生产所需的温光水气肥完全自动化控制,不再受自然环境的干扰或将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使得番茄可进行周年生产[8]。现在所见到的植物工厂化生产只是未来高级形式的一个低级雏形,目前很多方面还达不到完全自动化的程度,要进入到高级植物工厂生产实用阶段还要加强很多方面的研究,不仅仅包括农业技术,还包括信息技术、工业化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高祥照.我国测土配方施肥进展情况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1):7-10.

[2] 万书勤,康跃虎,蒋树芳,等.整枝和滴灌灌溉制度对番茄产量品质和耗水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3(5):17-21.

[3] 高志奎.几种喜温蔬菜的喜温特性与节能日光温室生产[J].中国蔬菜,2002(3):48-49.

[4] 杜文波.日光温室番茄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09(1):58-60.

[5] 张东旭,张洁,张晓文,等.深液流技术(DFT)生菜栽培条件探索[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2(5):54-56.

[6] 李卫强,崔万锁,梁树乐.日光温室浮板毛管水培技术[J].蔬菜,2000(3):16-17.

第2篇: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蔬菜配套栽培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近年来,武汉市东西湖区设施茄果类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增长,仅番茄的年种植面积就达到4 000 hm2。为了改进设施番茄授粉技术,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设施番茄熊蜂授粉技术,与农户常规使用的激素点花技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番茄667 m2产量可增加18%以上,畸形果率可降低15%以上,番茄坐果率可提高14%以上,同时不会改变番茄的品种特性,该技术适宜在武汉地区使用,且对提高番茄产量及产品安全性有较好的意义。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熊蜂的购置和价格

目前,我国设施作物授粉的熊蜂主要来源于科研院所和国内外昆虫授粉公司,农户自己饲养熊蜂还未能实现。因此,农户购买熊蜂可选择科研院所,也可选择信誉好的公司。

授粉熊蜂每箱的规格为50~80头/群,价格在300~500元/箱。

2 设施番茄熊蜂授粉关键技术

2.1 适宜熊蜂授粉的番茄品种

采用熊蜂授粉技术要求种植的番茄品种抗病性好、产量高,且品种特征符合市场需求。武汉地区大番茄品种可选华番12号、华番13号、石头番茄等,樱桃番茄可选择京丹系列。

2.2 种植前棚室准备

使用40目的防虫网将大棚两侧和两头的棚门封住,棚门处宜将两片防虫网重叠,方便进出大棚进行调查和农事操作。检查大棚,确保棚膜和防虫网无破损、无漏洞。盖新膜的大棚应适当通风换气,以减少棚膜气味对熊蜂的影响。

番茄定植前20~30天采用灭蚜烟剂和百菌清烟剂对棚室和土壤进行消毒,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4 000 kg作底肥。

2.3 番茄播种育苗

武汉地区大棚春季番茄可于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秋季可于8月上旬播种育苗,苗期应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定植前5天可喷施1次肥水和进行1次病虫害防治,不宜采用缓释性杀虫或杀菌剂。

2.4 熊蜂入棚时期

待5%番茄花开放时及时放置授粉熊蜂,每箱熊蜂的授粉寿命约为45天,过早放蜂会导致1箱熊蜂无法满足整个花期授粉需求,过晚放蜂会推迟番茄上市,影响经济效益。

春季熊蜂授粉时期一般为4月上中旬至5月中下旬,秋季熊蜂授粉时期一般为9月中下旬至11月初。

授粉熊蜂需提前7~15天预定,因此种植农户在观察大棚有一半植株已经现蕾时就可以预定授粉熊蜂。

2.5 蜂箱的摆放

武汉地区农户钢架大棚面积均在667 m2左右,1箱熊蜂能够同时给2个大棚授粉,因此,选择在大棚正中央处挖60 cm×60 cm×80 cm(长×宽×深)的坑,坑底及坑内壁铺塑料膜防潮,坑内放置塑料小板凳,4个凳脚下放置装水的小碟,坑上30~40 cm处采用硬纸板和遮阳网控温防潮(图1)。

深坑准备好后,就可将蜂箱放置于小板凳上,保持巢门朝南。

2.6 熊蜂管理

于喷药前1天晚上打开蜂箱“进”巢门,关闭“进出”巢门,使熊蜂全部回巢。喷药当天一早将蜂箱放置于另一授粉大棚,静置1 h后,打开巢门让熊蜂授粉。喷药3天后可将蜂箱依同样方法搬回之前的番茄棚。

定期观察授粉花朵,如发现花朵整个柱头上都呈现褐色授粉标记,表明此时花粉量不能满足该熊蜂群,应在蜂箱上放置一个小碗,碗内盛装1∶1的新鲜糖水,同时在碗内放置叶片、小树枝等供熊蜂取食时攀附,以防其淹死(图1)。

2.7 授粉期间棚室管理

授粉期间,应加强棚室内的温湿度管理,于晴好天气打开裙膜和两头棚门(关好纱门),以通风换气、降温除湿。

定期检查棚膜和防虫网,及时修补破损和漏洞,防止熊蜂逃逸。

2.8 授粉期间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于定植后及时在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保持粘虫板在植株以上10 cm。

春季病虫害较少,可轮换喷施8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 200倍液预防病虫害,每15天喷施1次。秋季重点防治烟粉虱和病毒病,烟粉虱采用5%啶虫脒乳油1 2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200倍液防治;病毒病防治,应加强施用磷钾肥,采用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每10天喷施1次。

2.9 番茄采收销售

第3篇: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关键词:日光温室;番茄;冬春茬;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选用耐低温、耐弱光且抗病力强的优质番茄杂交种。目前采用较多的品种有晋番茄4号、万事如意等。播前需浸种催芽。将番茄种子放到55 ℃温水中,不断搅动,水温降至35 ℃左右时,停止搅动,把漂浮在水上的瘪种子去掉,搓洗种子,去掉沾在种子上的黏液,用清水浸泡8~10 h,使种子吸足水分。再把浸选的种子涝出冲洗干净,用纱布或新的干净湿毛巾包好,甩掉种子表面水分,于28 ℃条件下催芽。在催芽过程中,每天要翻动几次,并用清水冲洗2~3次,擦去种皮上的茸毛、黏液和污物,防止霉烂,使种子受热均匀,出芽整齐一致。当种子露白时,将温度降至22 ℃,使芽健壮[1]。

2播种育苗

番茄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将催芽后的种子撒播在育苗床上,苗床上覆盖地膜,起保温、保湿作用,保持室温白天25~28 ℃,夜间不低于20 ℃。70%以上种子出苗后,揭开薄膜通风,保持室温白天20~25 ℃,夜间12 ℃左右,防止下胚轴过度伸长,形成高脚苗。长到2叶1心时分苗到10 cm×10 cm营养钵。分苗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分苗床要提前准备好并配好营养土,用50%多菌灵消毒,分苗时要带土起苗,尽量避免伤根。分苗时选留壮苗,淘汰弱苗、病苗、畸形苗。定植前1周挪动塑料营养钵,抑制苗的生长势。进行低温炼苗,温度保持白天16~18 ℃,夜间10 ℃以上[2]。壮苗标准为:株高20~25 cm,6~7片肥厚的叶片,叶片有光泽,茎粗壮,节间短,稍发紫,多茸毛,根色白,根系粗大。

3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于2月上旬定植,采用宽窄行起垄地膜覆盖的方法,宽行80 cm,窄行50 cm,株距34 cm,留苗4.5万株/hm2左右。冬春茬番茄定植时地温较低,宜采用暗水稳苗的定植方法,栽植深度以苗坨略低于畦面为宜[3]。番茄属喜光作物,要求有较高的光照强度。栽培番茄必须用新的、透光性能好的聚氯乙稀无滴膜,并及时除去膜上杂物。及时揭盖草帘等保温物,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阴雨雪天也要尽可能见光。及时整枝打杈调整植株行间的光照度。定植后尽量提高室温,使气温保持在白天28~30 ℃,夜晚最低10 ℃以上,不超过30 ℃不放风。缓苗后白天20~25 ℃,夜间最低10 ℃以上。开花期适宜昼温20~30 ℃,夜温为15~20 ℃。结果期适宜昼温25~30 ℃,夜温13~17 ℃。

4肥水管理

基肥施腐熟的农家肥150 t/hm2、磷酸二铵750 kg/hm2、50%硫酸钾750 kg/hm2,混合均匀一次性施入。定植后到开花坐果前是壮秧蹲苗阶段。植株缓苗后,及时浇1次缓苗水,水量不宜过大。当第1穗果核桃大时蹲苗结束。如遇干旱要及时补给水分。蹲苗实现植株茎粗,节短,叶繁茂,花朵大,色深黄。进入结果期要及时供应肥水,保持土壤湿度80%~85%,浇水掌握浇果不浇花的原则。当第1穗果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追催果肥,施番茄专用肥150 kg/hm2。在第2穗果开始膨大时追第2次肥,每棚用番茄专用肥150 kg/hm2或硫酸钾375 kg/hm2;在第3穗果开始膨大时追第3次肥,用量与前2次相同[4]。在番茄盛果期,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肥,用0.3%~0.5%尿素和0.5%~1.0%的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2~3次,可促进植株健壮,延迟衰老,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5植株调整

一是修剪。采用单干整枝法,只保留主轴,叶柄内长出的侧枝全部摘除。二是激素调节。冬春茬番茄开花结果前期,温度偏低,光照不足,花粉发育不正常,影响正常受粉受精,导致落花落果。生产上常用坐果灵喷花,1片药对水2.5~3.0 kg,每穗花序至少开3朵以上的花时喷药,注意浓度不可过高,否则易造成裂果;或用2,4-d蘸花,使用浓度15~20 mg/kg,用毛笔蘸药涂花柄。于9:00左右露水散去后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不要把药液蘸到叶片和生长点上。三是疏花疏果。温室栽培大果型番茄,一般每穗花留花数4~5朵,坐果后留果数3~4个,中果型品种每穗留花数6~7朵,坐果后留果数4~5个。一般在番茄果实母指甲大时进行疏果。留生长均匀、果型较好的果实,其余疏除。

6病虫害防治

防治番茄晚疫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或72%克露6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番茄病毒病,用1.5%植病灵水剂800~1 000倍液,或5%菌毒清500倍液

,每7 d喷1次,连喷3次。防治美洲斑潜蝇,在成虫高峰期选用阿维菌素类农药1 500倍液喷雾。防治温室白粉虱,用10%吡虫啉800~1 000倍液,或蚜虱宝1 000倍液喷雾。

7参考文献

[1] 崔金华,孙学增.日光温室番茄韭菜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6.

[2] 李现恩.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1(1):36.

[3] 李恭超,周迎丽.豫东地区春季大棚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1(1):46.

第4篇: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关键词:福建;大棚番茄;产业现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大棚番茄生产,加强番茄新品种引进、促进番茄品种更新,在农业科技的支撑下,番茄产量大幅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外,还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专业户和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同时,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有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本文在概述福建省大棚番茄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福建省大棚番茄栽培技术,力争为其产业规模发展奠定理论依据。

1 福建大棚番茄产业现状

对于福建省而言,番茄等茄瓜类蔬菜的早熟栽培是目前大棚栽培中最普遍的。福建省大棚番茄目前的产业现状有以下特点:

1.1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笔者通过走访福建省各大设施农业基地发现,目前大棚番茄产业科技支撑水平较高,明显优于其他叶菜类设施基地。多采用滴灌设施,一般可节约用水50%~70%;科学施肥效果明显,基本实现水肥一体化供应。此外,部分设施还采取了高低套种等方式,增加了复种指数。

1.2 规模效应愈发凸显

较之传统露地番茄种植业,大棚番茄可以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667m2产量可由传统条件下的5000kg提高至10000kg左右。随着大棚番茄规模效应的凸显,福建省大棚番茄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得以迅速开展,福州、泉州等地的很多大型种植基地均设立了大学生实习站点、研究生培养站点、博士后流动站点等,由国内外专家为其提供技术支撑。

1.3 土地流转得以利用

福建省利用发展大棚番茄的优势,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省内多个大型番茄基地的土地均由流转而来,流转价格为每667m2每年500~1000元不等,既充分利用了因外出经商、打工导致的无人耕作的闲置土地,又带动了当地劳动力,月收入也可达2000~3000元。同时,福建省鼓励并支持农副企业发展包括番茄在内的设施农业,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以项目实施的方式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2 福建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2.1 大棚环境管理

土壤管理:壤土最适宜番茄生长,粘质可导致生长慢、长势强;砂土可导致生长快、易衰老。酸碱度以微酸性为宜,即pH值在6~6.5之间,若土壤偏碱可施用生物有机肥调节,同时多施用菌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逐步替代无机化学肥料,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温度管理:总体而言,番茄适合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以月平均温度20~25℃为宜。对于大棚番茄的温度管理可按如下方式进行:上午控制在23~28℃,不得超过35℃;下午逐步降温至23℃左右,随后闭棚;夜间温度在15~18℃;昼夜温差控制在10~13℃以内,以免抑制番茄生长甚至遭受冻害。

光照管理:根据文献资料,番茄每平方米叶面积生产1 kg果实约需要96h光照。依据笔者经验,每天应保持8~9h光照,与文献数据基本相同。

气体管理:空气中CO2含量约为0.03%,对于番茄而言,适当增加CO2含量可增强光合作用,但若超过0.1%,将使番茄生育失调甚至中毒,但低于0.005%时,番茄也将饥饿死亡。因此,当冬季光照不足时,应人工补充CO2,同时,不能单一使用化肥,而应科学配方以避免CO2流失。

2.2 番茄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之间。以番茄产量5000 kg/667m2计算,其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为330t,换算下来,在果实发育期,每天每株约需吸收1L水分,才能够保证根系自身发达及植株的吸水、保水能力。

养分管理:番茄不仅需要多种无机营养元素,而且还需注意养分之间的比例。仍以生产5000kg番茄为例,其需从土壤中大量吸取氮元素12.5~17.5kg、磷4~5 kg、钾21~24kg以及中量钙元素8~10.5kg和镁1.5~3 kg。由此可见,在主要大中量元素中,钾的需求数量最大,磷和镁则相对较少。目前,福建各规模大棚番茄种植基地已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根据上述指导数据,结合当地土壤、植株实际情况,配置不同比例的专用肥。

2.3 番茄病虫害管理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大棚番茄的常见病虫害,给出以下防治办法:

真菌病害:叶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多发;细菌病害,福建省较少发生;病毒病也十分危害番茄植株。番茄叶霉病在初见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应全面防治,特别注意叶背面防治。防治番茄灰霉病,可在移栽前用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淋幼苗;移栽后,可选用50%扑海因1500倍液或45%噻菌灵4000倍液交替进行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和64%杀毒矾进行防治。番茄晚疫病,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可选用40%疫霉灵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番茄病毒病应及时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及0.4%杀蚜素200~400倍液,再用20%病毒A 500倍液进行防治。

虫害中白粉虱、潜叶蝇较为多发。防治白粉虱时,可每667m2地放置30~35块黄板诱杀成虫,置于行间,与株高相同;选用25%蚜虱统或25%蚜虱螨熏杀。美洲斑潜蝇,可用灭蝇纸诱杀成虫,一般每667m2设置15~20个诱杀点;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1500倍液或1.8%爱福丁3000倍液等。

3 结语

本文简要概述了福建省大棚番茄的科技水平、规模效应、土地流转等产业发展现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大棚环境管理和番茄的水肥、病虫害管理,详细论述了大棚番茄的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福建省大棚番茄产业规模发展奠定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华,薛珠政.南方设施大棚番茄冬春大茬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8).

第5篇: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关键词】西红柿;示范栽培技术;高产;主要品种

西红柿简介:

西红柿属茄科,为一年生蔬菜。原产南美洲,我国各地均普遍栽培,夏秋季出产较多。它是不少人餐桌上的美味。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子、番柿等,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在秘鲁厄瓜多尔,玻璃维亚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番茄的驯化栽培地是墨西哥和中美地区,16世纪番茄还是被作为观赏植物传入欧洲,18世纪后半叶才开始作为蔬菜和食用。到20世纪初,城市效区开始有栽培食用;在我国作为蔬菜栽培的历史也仅有百年左右。番茄为高营养蔬菜,主要食用成熟果实,每100g鲜果含水约95g,碳水化合物2.5-3.8g,蛋白质0.8-1.2g,维生素C15-25mg,胡萝卜素0.25-0.35mg及多种矿质元素,除了作为鲜食的蔬菜和水果外,还可制成酱、汁、沙司等强化维生素C的罐头及脯、干等加工品。番茄健脾开胃、除烦润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属非酶系统的抗氧化物质,是自由基的清除剂,有抗癌尤其是肺癌和减少心血管发病率的作用。

西红柿主要品种:

西红柿的种类资源极其丰富、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如以成熟期来分,可以分为早熟种、中熟及晚熟种。但在广东、广西及闽南各地,多以生长季节的不同而分为春番茄、夏番茄、秋冬番茄或冬番茄。而不以早、中、晚熟来区分。如按植株的生长习性的不同,可分为有限生长类型及无限生长类型。如按果实的颜色可分为大红、粉红及黄色等。如按果实的大小,可分为大果型及小果型。如按叶的形状大小,可以分为普通叶、皱叶和薯叶或者为大叶种及普通小叶种等。我国栽培的番茄多来自北美和欧洲。经多年的选育形成了自己的品系。我国番茄按成熟期和生长习性分为二类:有限生长的早熟品种类型:该类型的番茄果形稍小,成熟较早,植株较矮,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顶芽就变成花芽停止生长。无限生长的中晚熟品种类型:该类型的果实较大,成熟期稍晚,植株高大,顶芽为叶芽可持续生长。按番茄的利用,可以分为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对作为鲜食用的品种,果实颜色可以是大红,粉红及橙黄等均可。在北方粉红色品种较多,而南方各省以大红品种为主,也有少量粉红色品种,黄色品种在生产上不占重要地位。小果型品种,近年来在南方有所发展,可作为整形番茄制罐用,亦可作为鲜食用。对作为加工用品种的要求:丰产、抗性强,加工番茄的果实专门用于制作各种番茄罐头的原料,其果实中一般含有可溶性固形物,包括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有机酸等5%左右,番茄红素8mg/100g鲜重,维生素C10-20mg/100g鲜重。与鲜食番茄品种相比,一般表现为其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较高,果皮坚韧,不易裂果,耐贮藏,耐运性较好,果实较小,果实各部分红度比较均匀。

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有多项技术措施的科学组装、相互配合而成,对每项技术措施都必须认真执行,严格操作方能实现。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选用良种:必须选用生长势强健、适应性强、耐低温弱光,抗病、抗旱、抗寒、抗药、丰产、优质、耐贮运的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

(2)培育健壮、无病虫害、花芽分化良好的大苗,定植前浅耕晒垡,火烧垡头,高温焖室,彻底杀灭土壤中的残留病菌、害虫和根结线虫,并要作到净苗入室,适时定植,科学栽植。

(3)深翻改土,科学合理地进行配方施肥:参阅黄瓜栽培。

(4)科学通风换气,调控室内温度和湿度:及时清擦塑料薄膜,保持薄膜洁净透光;室内张挂反光膜,改善室内光照条件;适时拉揭草帘,用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满足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需求。

(5)用600倍瓜果型“天达—2116”药液连续多次细致喷洒植株,增强番茄植株自身的抗干旱、抗病菌侵害、抗药害、抗冷冻、耐低温的能力。

(6)科学浇水、追肥,经常进行根外叶面喷肥,适时、及时、全面地满足番茄对水肥的需求。

(7)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超水平地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强光合效率,增加有机营养的生产。

(8)协调、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既要保障植株健壮的长势,又要让其不断地分化花芽与开花结果,最大限度地延长其生产周期。

(9)适时、及时摘心、抹芽、疏花、接干、落干、除老叶、调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保障植株的叶面积系数处于最佳状态(叶面积系数维持在2左右),充分发挥番茄群体的光合能力,并尽力减少消耗,节约有机营养,集中供果。

(10)搞好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植株能够正常、健康地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只要认真搞好以上十项技术措施,温室番茄高产25000千克/亩左右,甚至获取更高产量是不难实现的。

应注意的问题:

灌溉与排水:生长初期,需水较少,但到结果旺期,正是夏季高温季节,蒸发大,需水更多。往往每隔3-5天灌水一次,做到定时定量灌水,结合施肥(粪肥)进行,沟灌时水面不宜高于畦面。高山越夏番茄应结合降雨进行施肥。

追肥:投入的肥料应符合DB 3703/003-2002《无公害蔬菜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除基肥外,要有充分的追肥。定植后一星期内,施一次“催苗”肥,促进苗期的营养生长;到第一穗果开始膨大后,要施第二次追肥;第一穗果将要成熟,第二穗果相当大时,茎叶又生长,需肥很多,要第三次施速效的肥料;到第一至二穗果采收,第三至四穗果实正在迅速生长,又要施第四次、第五次肥料。追肥和基肥一样,不宜偏施氮肥,而要配合磷、钾肥 。用人粪尿作追肥时,初期施用宜薄些,后期要浓些。在第一、二次追肥时,每667m2宜加10-15kg过磷酸钙。如果在生长前期发现叶色淡黄,可施一次硫酸铵,每667m215-20kg,效果很好。

植株调整 整枝的方式主要有下列两种:(1)单干式---这种方法,只留主干,而把所有的侧枝全部摘除。(2)双干式---除主枝外,再留第一次花序直下叶腋所生的一条侧枝,而把其它的侧枝全部摘去。整枝摘芽工作不可过早或过迟,因植株各部分生长有相互的作用。叶腋的生长能刺激根群的生长,过早的摘除腋芽,会影响根系的生长,而且引起根群内输导系统的发育不完全。因此当侧芽长到4.7cm时进行摘除,并要在晴天中午进行,以利伤口愈合。此外,在番茄的植株调整中,还要结合摘花、摘叶及摘心等工作。

落花落果及其防治 落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影响到花器的发育不良,花粉管的伸长缓慢,以及水分缺乏,营养不良所引起花柄离层的形成。如果落花的原因系由于营养及水分的不足、阳光过弱或下雨过多等,就要从栽培技术上去解决。若由于温度过低或过高所引起的落花,则可用生长调节剂 ,2.4-D10—20 ppm,PCPA25—50ppm。

保果:在不适宜番茄坐果的季节,使用防落素、番茄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

第6篇: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关键词 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24-02

番茄种植发展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由露地种植向保护地、棚室种植发展。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番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脐腐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蚜虫、螨等。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农田环境的改变,番茄的病虫害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地膜覆盖、棚室蔬菜的发展,为番茄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某些病虫害也随之发展。

1 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1 番茄病毒病

1.1.1 症状。番茄病毒病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花叶病,番茄顶部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新叶小,叶脉紫色植株矮小,果实表面为花脸状;二是厥叶型,植株顶部新叶呈线状,中下部叶片中向上卷成管状,侧株呈厥叶状;三是条斑型,主要发生在茎和果实上,在茎杆上出现暗绿色至黑褐色条斑,表面下陷并坏死,病果畸型,果面上出现青皮花斑或褐色坏斑,不着红色,割开果实沿表皮和果肉间有褐色条斑。

1.1.2 发病条件。主要由蚜虫和接触传播。种子和病株病果都能传播。高温、干旱发病重、土壤中缺锌、缺钾易发生花叶病。

1.1.3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果、病残体集中埋掉,增施氮肥、钾肥、锌肥,叶面喷施多元素微肥,增强抗病力,适时浇水,在果实期做到见湿不见干,防止因缺水干旱加重病情。②种子消毒处理。先用清水浸种3~4 h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浸种30 min,然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③药剂防治。根据现有药物配合施用。防治花叶病可用5%菌毒清3 000倍液、1.5%植病灵500倍液、硫酸锌8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厥叶和条斑病用20%病毒A 500倍液磷酸三钠500倍液、抗毒素5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爱多收等叶面肥,既防病又丰产[1]。

1.2 番茄早疫病

1.2.1 症状。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番茄主要病害,番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叶、茎、果均受侵害,叶片受害最重。叶中受害时产生圆形至椭圆形暗褐色病斑,边缘多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有同心轮纹,天气潮湿病部表面有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早枯。茎部染病多在分株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黑色霉状物;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果实发病病斑多发生于果蒂附近的肩部,暗褐色凹陷,有同心轮纹,病部较硬,一般不腐烂,后期病部开裂。

1.2.2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发病适宜温度20~25 ℃,先是叶片自下而上发病,逐步向茎、果发展,种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时发病重。

1.2.3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及时通风降温散湿。②发病前,番茄第1穗果膨大期,茎部叶上出现早疫病零星病斑,可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 d喷1次,连续喷3~5次。

1.3 番茄晚疫病

1.3.1 症状。该病是番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一般先危害叶片,后逐渐蔓延到果实,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病斑较大,呈褐色水渍状,叶背面有白色霉层。果实发病多从果柄呈油渍状暗绿色病斑,渐变成棕褐色硬斑块;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1.3.2 发病条件。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重茬地种植面积大,遇低温、阴雨高湿发病重。

1.3.3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②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老叶、病叶、病果。一旦发现病株适时用药防治。③药剂防治,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2%绿乳铜600倍液灌根,隔5~7 d灌1次,连喷4~5次或连灌根3次。

1.4 番茄青枯病

1.4.1 症状。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主要侵害根部和茎部,顶端叶先萎蔫下垂,继而中部叶片凋蔫,发病初期白天植株萎蔫,傍晚恢复,病叶色变淡,茎杆下部增生不定根,空气潮湿病茎上可见水渍状后变褐色斑块,病茎微管束变褐色,横切病茎可挤出白色菌液,7~8 d后死亡,植株仍保持青绿色。

1.4.2 发病条件。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堵塞木质部纹孔膜使病株萎蔫,病毒在土壤中或堆肥中越冬,在田间病菌借灌溉水及雨水和人畜及工具带菌传播。

1.4.3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用无病地培育幼苗或嫁接苗,可有效防治青枯病。②在发病初期,用30%D七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2000型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 kg,连续2~3次。

1.5 番茄脐腐病

1.5.1 症状。此病为生理性病害,发病初期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渍状病斑,暗绿色,后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色,病斑凹陷,无霉状物,一般不腐烂,病斑外健全部分提早变红。

1.5.2 发病条件。主要是缺水、缺钙造成的。在结果期水分供应不足,果实突然失水,果肉组织坏死,形成脐腐,再是土壤过于黏重,碱性土,根系不发达,影响水分吸收造成脐腐。还有土壤中缺钙,致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发病。

1.5.3 防治方法。适时浇水,在结果期要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做到见湿不见干,保证水分正常供应,在坐果后1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可用1%过磷酸钙浸出液,或用0.1%氯化钙等每隔10~15 d喷1次,连喷2~3次[2-4]。

2 番茄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2.1 棉铃虫

2.1.1 为害症状。棉铃虫食性复杂,棉铃虫以幼虫蛀食果实、花、蕾和嫩茎、叶、芽等。

2.1.2 防治方法。关键掌握在百株卵量达30粒左右,幼虫尚未入果内(盛孵期至2龄盛期)的时期施药,农药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1.8%虫螨克乳油2 000倍液,或5%阿维菌素乳油300~450 g/hm2,或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750~1 500 g/hm2,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对水450~675 kg/hm2,均匀喷雾。

2.2 蚜虫

2.2.1 为害症状。以成虫和若虫取食番茄汁液,并传播病毒,造成番茄花叶。

2.2.2 防治方法。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75 g/hm2在蚜虫盛发初期,对水30~45 kg/hm2,均匀喷雾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450 g/hm2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喷雾防治[5-6]。

2.3 螨虫

2.3.1 为害症状。以成蟥和幼螨刺吸幼叶汁液。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油质光泽或油渍状,叶片向下卷曲,受害嫩芽扭曲畸形。蟥体极小,肉眼难以识别。番茄受害叶片窄小,僵硬直立,皱缩畸形。

2.3.2 防治方法。可用三氯杀螨醇乳油1 000倍液、73%克螨特2 000倍液、25%灭螨猛1 000倍液等防治。

3 参考文献

[1] 王兴川.茄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05,207.

[2] 张利玲.温室冬春茬番茄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1(11):7.

[3] 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植物医生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 上海市蔬菜经济研究会.优质蔬菜栽培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第7篇: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5月16日一大早, 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瓜农滕恩荣就来到了他家的苦瓜大棚里,忙着将成熟的苦瓜采摘下来运往市场,这时候其他地方的苦瓜还在生长期,至少还有十几天才能上市,五塘镇的苦瓜又抢了先机。滕恩荣说:“今年我家的几亩地全都用于种植新品种苦瓜了。”

五塘镇,位于南宁市东北部,距市中心28公里。据有关资料记载,自明代苦瓜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五塘人就开始种植苦瓜。但是过去受技术所限,五塘苦瓜种植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田间地头的苦瓜只满足于自己饭桌需要。改变是从五塘镇村民滕瑞朋开始的,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吃螃蟹”时的情景。

“那是2000年前后,有个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我们这儿推广他们的新技术,我得空儿去听了下他们的讲座。一看他们摆出的图片,那苦瓜长的,比我们地里的瓜长一倍,也壮实很多。”滕瑞朋回家后就长了心眼,不单到城里书店找相关种植的书,还到已经采用这种新技术的村庄实地“考察”。“真是不看不知道啊,原来种菜还有这么多讲究,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授粉,什么时候打药……都有它特定的时间。”

滕瑞朋按照书上的说明尝试着种苦瓜,播种、出苗、授粉,看着“试验田”里的瓜秧们迅速成长,滕瑞朋乐得合不拢嘴,他家的苦瓜不仅长势喜人,成熟也相对早,很快就吸引了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前来参观取经。尝到知识甜头的滕瑞朋,翻过年就将家里的承包地都种了苦瓜,当年的收益是种植水稻的10倍。

一传十,十传百,如今的五塘镇不但着重在改良品种和无公害化生产等科学种田上做文章,还从国内外引进了市场上畅销的苦瓜新品种,同时在科技种植上狠下功夫。目前该镇种植苦瓜普遍采用了营养土配制、种子高温消毒、育苗保温箱、小孔棚育苗、插竹竿技术、人工授粉、天(地)双膜覆盖、高温闷棚以及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苦瓜套袋防病虫害等先进实用技术。如今的五塘镇已经成了南宁有名的“苦瓜之乡”。苦瓜虽苦,却是五塘镇村民眼里当之无愧的“金瓜”。

生产壮大了,村民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全村仅有的几本科学种植的书籍,翻得卷了边还被村民当宝贝收着。农家书屋的建设,解决了五塘人学科技、用科技的难题。书屋管理员滕荫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村里专门腾出采光最好、空间最大的一套房屋做书屋。”几千册书籍,被分门别类摆放在各个书架上。今年已经70高龄的滕国轩是书屋每日必来的常客之一。每天下午送小孙子上学后,老人就到书屋看书,“我喜欢看古典小说、历史方面的书籍,在这里都能找到。”吹着风扇喝着茶,翻阅着喜欢的书籍,老人在闲淡惬意中度过下午时光。

学用结合 科技致富

桂东南,有一种享誉中外的水果沙田柚,作为玉林市容县无公害沙田柚生产基地之一,千秋村是远近闻名的后起之秀。从传统低收益的种植、养殖村落,形成 “猪—沼—果—灯—鱼”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千秋村的变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饶华龙1984年嫁到千秋村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除了几间泥砖房,还有屋前屋后的几棵沙田柚,就什么都没有了,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丈夫外出做木工。

不单饶华龙家,贫穷,几乎是当时千秋村每户村民的状况。

1990年春,不甘现状的饶华龙,在自家山头种了100多株荔枝、龙眼,其后的几年,她所有精力都花在山头这些树苗上。眼看树苗一天天长大, 1999年冬的一场严重霜冻,将满山果树全部冻死,饶华龙的致富梦就这样被打碎了。不甘失败的饶华龙清除了山坡上的死树,全部种上适合本地气候的沙田柚……几年过去了,在她的辛勤劳作下,沙田柚获得收成,但是由于不掌握技术,果子的产量、质量都不过关,鲜有客商问津。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饶华龙心冷意灰,但静下心来反思,她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关种植技术造成的。她开始认真钻研有关科学种植管理沙田柚的书籍,村里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她更是一场不落,与此同时她还虚心向老果农、农技人员悉心请教,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种植中去。

翻过年,她家的沙田柚就获得可喜收成。

尝到科技致富甜头的饶华龙不忘引导村民共同致富。千秋村农家书屋建立后,她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这个平台,开办“农家课堂”种养知识培训班,通过农民培训农民、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千秋村科学管理沙田柚的水平不断提高,在上级农业部门的帮扶和指导下,千秋村按照“猪+沼+果+灯+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对种养结构进行大调整。猪粪经沼气发酵后追施沙田柚树,在柚园和稻田全部装上诱虫灯、诱捕器、黄板纸,被灯光诱杀的害虫直接掉到鱼池里喂鱼。生态立体种养在千秋村结出丰硕果实,由于全部追施沼肥和其他农家肥,不用化肥和农药,千秋村沙田柚每年都被各地的客商高价抢购。

“农家课堂”成了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目前千秋村535户、90%以上实施了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年人均收入数万元。

番茄种植有学问

如果让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农民梁锦余选择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样东西,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农业书籍。几年前,由于缺乏科学种植知识,盲目跟随市场,结果是种什么赔什么。2011年,几乎在孤注一掷中他用仅剩的积蓄又跟风种了番茄,因为不懂科学种植和管理,他的番茄生意再次赔本。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没想到村里新建的农家书屋让他“柳暗花明”。

说起前几年走的弯路,梁锦余连连摇头。“辣椒、荷兰豆……市场上价贵的菜我都种过,可是每次不是结果少就是连片死苗,本都保不住。2011年,听说种番茄赚钱,而且技术简单,我就将自己承包的2亩地都种了番茄。”虽然是第一次大面积种番茄,梁锦余当时却比较乐观:“番茄是常见蔬菜,应该没有那么多技术要求。”刚开始番茄苗在地里长得可欢了,一场春雨过后,番茄株又高又壮。梁锦余心里乐开了花,但是很快他就慌了神,“番茄株只长秆不挂果,即使少数枝有果,不是稀稀疏疏,就是果小如楝树籽。”番茄产量极低不说,而且形状大多扭头瘪脑。最终既赔了人工,又亏了本。

无望中,村里农家书屋请来的科技专家帮他找到问题所在,“专家往我家番茄地里一站,就指出问题:基肥施得太多,没有及时打‘懒’枝、摘‘顶心’,这就使得番茄只往高处长,没后劲结果。”专家从农家书屋找来了种植番茄的读物——《特色番茄、彩色甜椒新品种及栽培技术》给他,指导他学习知识、科学种植。拿到书,梁锦余开始认真学习,他一口气读完了番茄种植部分。

第8篇: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关键词:番茄;滴灌;漫灌

节水是世界性的课题,节水农业是当今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番茄种植是北海市农业的优势产业,每年种植400 hm2左右,产值逾5 400万元。为寻求适合当地的节本增效的番茄栽培技术,改变传统沟灌、漫灌或人工淋水等既浪费水资源,又费工费时的灌溉方法,笔者引进了一套全新技术——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以下简称滴灌),共进行了3季番茄生产试验,该技术兼有地膜覆盖和滴灌二者的优点,可定点定位精确供给水肥,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省工省水,节本增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分别于2008年冬季、2009年冬季和2010年冬季在北海市福成镇宁海村进行试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水稻。

1.2 供试设备与材料

铺设灌水网管。送水管为直径5 cm白色水管,每667 m2用12 m,广东省阳东县创源塑金制品厂生产。滴水管为直径2.5 cm的黑色管,每667 m2用745 m,每隔20 cm留有3个出水孔,上海新雨微喷水带厂生产。带开关,两侧5 cm变2.5 cm四通接头12个。供水设备为1 500 W水泵,抽机井水。肥料与农药的施用设备为长2 m煤气管1根,喷雾器开关1个,200 L塑料桶1个。

供试番茄品种为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千禧小番茄。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0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上旬移栽,移栽后覆盖地膜,栽培密度为90 cm×40 cm,每667 m2种植1 800株左右,设滴灌区6 670 m2和对照区(漫灌)667 m2,用肥量及田间管理相对一致,对产量、成本投入、工时工效、用水量进行对比。

1.3.2 滴灌网管铺设

整地后按种植规格90 cm开垄做畦,为方便以后铺网管,先按长度为60 m开垄,然后在中间30 m处垂直开一条宽1 m的工作行,使每畦长度为30 m,左右对称,施足基肥,每畦种植1行。种植后开始铺设网管,行中间铺设送水管,进水口处与抽水机水泵出水口相接,送水管在番茄行对应处安装一个带开关的四通接头,直通接送水管,侧边分别各接1条滴管,每行番茄采用一条滴管,长度在30 m左右,末端密封。滴管安装好后,每隔30 cm用小竹片拱成半圆形卡过滴管稳插在地上,半圆顶距滴管充满水时距离0.5 cm为宜,这样覆盖薄膜后薄膜与滴管不会紧贴、泥沙不易堵塞滴管出水孔。以上工作完成后开始覆盖地膜,最好是黑膜。

1.3.3 肥料与农药的施用方法

铺设好滴水网管后,在抽水机进水口与抽水管接口处抽水管上装肥药滴管(煤气管),肥、药滴管上装一个喷雾器开关,管的另一端放入塑料桶内。在施肥、药前,将肥料、农药按比例倒入桶内,然后加水放入桶内,充分搅匀。施肥料、农药时,打开开关,肥料及药液随水进行同步滴灌。确定肥料、农药用量,先试滴一桶水所用的时间,然后按每小时可滴灌番茄地2 001 m2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3年试验结果表明,3季番茄产量均是滴灌区比对照区高产,平均667 m2增产419.3 kg,增产率10.37%。按番茄单价2.0元/kg计,667 m2增收838.6元。见表1。

2.2 滴灌设施投入

种植规格为0.9 m开垄种1行,株距0.4 m。每667 m2用送水管12 m,1.8元/m,折款21.6元;滴水管745 m,0.26元/m,计193.7元;四通接头12个,每个3.0元,计36元。以上3项合计费用是251.3元,以重复利用4次计,投入为每667 m2每季63元。煤气管4 m,3元/m,计12元,喷雾器开关1个,2.5元/个,200 L塑料桶一个,34.5元/个,以上3项合计49元。以重复利用10次计,每667 m2每季投入约4.9元。以上滴灌和肥药设备投入为每667 m2每季67.9元。

2.3 工作量及费用对比

滴灌因全田布有滴管,又有薄膜覆盖,只要在总入口处加水加压便可将水通过滴管输送到番茄根部,一般施肥及用药均可将肥料、农药按所需浓度调制好与滴灌同步进行,省去传统灌溉分开进行的许多工序,工作量大为减少。

2.3.1 灌溉

按照试验设计与实际情况,番茄整个生育期平均灌水次数为24.33次。定植后灌1次水,此次水一定要灌足,滴灌1 h灌667 m2,漫灌则2 h灌667 m2,可持续生长5 d左右,植株生长表现强健,无缺水现象。此后,晴天时每隔2 d滴水1次,雨天时视苗情而定。滴灌1 h可灌2 001 m2,用水6 t,漫灌1 h可灌1 001 m2,用水6 t。据记录抽水机开、关时间和安装水表用水量的统计,3季滴灌平均每季每667 m2用时8.11 h,漫灌用16.22 h,滴灌工作效率提高1倍,每季667 m2省8.11 h,工钱按9元/h计,折款73.0元;省电12.17 kW·h,电价0.5元/(kW·h),折款6.09元;滴灌用水量为6 t/h,平均每季每667 m2用水48.7 t,漫灌用水量为6 t/h,平均每季667 m2用水97.4 t,滴灌每季每667 m2可节水48.7 t,节水率达100%。见表2。

2.3.2 施肥

2种灌溉方式的基肥施用方法一致,均是定植后开沟施肥,但苗期追肥、番茄第1次收获后缺肥补施方面,滴灌的施肥完全与灌溉同步进行,漫灌则需单独进行,每季需增加单独施肥4次,以每次一个日工施肥3 334 m2,日工工资以72元计,滴灌每667 m2节省工钱57.6元。

2.3.3 防治病虫

滴灌防治病虫用药大多数都可以与灌溉同步进行,叶面喷施为辅。每季防治病虫6次,滴灌只需喷施4次,漫灌方式则需6次,前者省2次,以每次一个日工喷药3 334 m2,日工工资以72元计,滴灌每667 m2节省工钱28.8元。

2.4 工效

滴灌不但节省灌溉用电,还在工时、防治病虫、追肥等方面均省去大量工作,工效明显提高,除去设施投入费用外,每季每667 m2还可节省费用97.58元。见表3。

2.5 效益对比

综上,滴灌每季每667 m2可节省费用97.58元,增收838.6元,合计每667m2实际效益达936.18元。此外,每667 m2可节水48.7 t。

3 讨论与结论

第9篇: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范文

关键词: 春番茄;播种育苗;整地定植;肥水管理;浙江嘉兴;秀洲区

浙粉202番茄品种是秀洲区多年来推广种植的主栽品种,产量高,一般可达82.5 t/hm2以上。从2006年开始又引进试种98-8番茄品种。98-8番茄系上海富农种业有限公司与浦东新区蔬菜技术推广站1997年共同选配而成的1代优良杂交种。其口味酸甜适中,口感好,产量高达82.5 t/hm2以上;田间表现高抗叶霉病,苗期较耐低温弱光照,早春畸形果少,是早春大棚畸形果、叶霉病多发地区的理想推广品种。根据试验及几年来这2个品种的种植经验,浙粉202属于中熟偏早品种,98-8属于中熟品种,适宜浙江北部地区种植。如果番茄种植面积较大时,建议2个品种搭配种植,发挥其各自优势,浙粉202作早番茄栽培,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起到早熟品种提早上市;98-8作稍迟栽培,在12月初播种,2个品种错开播种期和番茄上市时期,提高经济效益。现将春番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丰产、抗性强、早熟性好、适销对路(如上海、嘉兴、苏州等地喜欢食粉红果)的品种,如浙粉202、98-8等。播前几天,避中午高温,晒种2~3 h。剔除杂质、劣籽后,用55 ℃温水浸种15 min。

2播种育苗

2.1 幼苗阶段(播种-假植)

浙江北部地区11月上旬至12月初播种。大田用种450~600 g/hm2。选择背风向阳、前作没有种过茄果类作物的田块作苗床,1 hm2大田种子约需播45 m2苗床,提早翻晒,清除周边杂草。平整苗床,浇透底水,结合浇水加1 000倍多菌灵,进行苗床消毒。上铺3 cm左右细泥,拍平待播。均匀播种,先少后多,“播三回七”均匀将种子撒播于苗床,播后覆细土0.5 cm左右,再铺上稀疏稻草后铺地膜。搭小拱棚、覆农膜,压实封密,加压膜线。播后3 d检查出苗情况,当出苗80%左右,及时揭去地膜和稻草。棚内温度播后白天保持在25~30 ℃,夜里20 ℃以上,齐苗后20 ℃;注意通风炼苗,防止高脚苗。肥水管理以干为主,如出苗不匀,表土发白,则适当浇水;1.1~2.1叶时喷1次1 000倍的植物动力2003。主要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揭去地膜后,喷1次500倍的代森锰锌或1 000倍的百菌清;防治蚜虫用1 000倍的吡虫啉。

2.2大苗阶段(假植-定植前)

采用大棚套中棚的育苗方式,大棚宽度6 m、中棚宽度2.6 m。用10 cm×10 cm的塑料营养钵,营养土用稻板泥加浓人粪,晒干捣细过筛,加0.1%~0.2%的过筛过磷酸钙加10%~15%砻糠灰。出苗后15 d左右,叶龄1.1~2.1叶前移栽进钵,现拔现种,边种边浇活棵水,结合防病加1 000倍百菌清。栽后闷棚4~6 d,膜内温度18~25 ℃,叶片叶缘吐水即逐步通风降温;育苗期温度掌握15~20 ℃,晚上低于15 ℃时加盖遮阳网、草苫或无纺布保温。苗叶搭叶时要及时排稀,钵间空隙要用细泥或砻糠灰填满,保湿保温。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返苗后、定植前各喷1次植物动力2003,促根育壮苗。病虫主要是早疫病、灰霉病、晚疫病和蚜虫,原则上每7 d喷1次农药,药剂可用1 500倍可杀得,现蕾后改用500倍代森锰锌或大生,灰霉病可用1 500倍万霉灵防治,阴雨天可用百菌清烟薰剂,定植前施1次防病药。防治蚜虫药剂同幼苗期。

3整地定植

番茄秧苗定植之前,要将大棚架子搭好,覆盖塑料薄膜。一般施腐熟有机肥30 t/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肥料均匀翻入土中,定植前7~10 d施好。做成宽1.5 m(连沟)的畦,每标准棚做4畦,畦面做成龟背形。定植前在畦面上覆盖地膜。采用大棚+中棚+小拱棚3层薄膜覆盖。壮苗标准是:苗高18~20 cm,茎粗0.6 cm左右,节间短,有8片左右真叶,植株健壮,50%以上苗现蕾。定植时间苗龄不超过80 d。每畦种2行,行株距50 cm×(30~35) cm,栽植3.6万~4.5万棵/hm2。定植前打好定植孔,定植深度以营养钵土与畦面相平为宜。定植后立即浇点根水,用土封严定植孔,防热气溢出损伤秧苗的叶片[1-2]。

4温光肥水管理

定植后1周内以闷棚保温为主,掌握白天25~28 ℃,超过指标适当通风降温,开大棚门,不通中棚;晚上不低于15 ℃,低于指标,增加覆盖物保温。返苗后,白天20~25 ℃,晚上不低于15 ℃,阴雨天要通风排湿,但通风口要小,位置要高。尽量增加光照,阴雨天也要揭除覆盖物。定植后10 d左右追1次提苗肥,施尿素75 kg/hm2,第1花序坐果且果实直径3 cm大时进行第2次追肥,第2、第3花序坐果后,进行第3、第4次追肥,每次追尿素112.5~150.0 kg/hm2、硫酸钾15~30 kg/hm2。采收期,采收1次追肥1次,每次追尿素75 kg/hm2、氯化钾15 kg/hm2。定植初期,外界气温低,地温也低,不利于根系生长,一般不需要补充水分,第1花序坐果后,结合追肥进行浇灌,此时大棚内温度上升,番茄植株生长迅速,并进入结果期,需要大量的水分。

5花果管理

采用单干整枝方法。第1花序坐果后要搭架、缚蔓、整枝,整枝时所有侧枝及时摘去,使棚内通风透光,以利植株的生长发育。留3~4穗果时打顶,顶部最后一穗果上面留2片功能叶,以保证果实生长的需要。第1花序有2~3朵花开时,用激素点花或喷花,常用激素有2,4-D、防落素等。在果实长到直径有1.5 cm大小时进行疏果,每穗果应保留3~4个果实,其余的及时摘去。结果后期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3-4]。

6病虫害防治

番茄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等。早疫病、灰霉病的防治,要在定植后每隔7~10 d喷1次药,药剂可用70%百菌清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锌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对病毒病要强调预防为主,治好蚜虫,可在病前和病初用20%病毒A或植物病毒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主要害虫有蚜虫、粉虱、潜叶蝇等,要重视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如防虫网、黄板、银灰膜等的应用。蚜虫可用70%艾美乐4 000~5 000倍液,或10%吡虫啉2 000倍液等防治;粉虱选用70%艾美乐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2 000倍液等防治;潜叶蝇选用75%潜克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防治。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交替用药,严禁使用剧毒和禁用农药。

7适期采收

番茄果实到了坚熟期,果实已有3/4的面积变成红色时,营养价值最高,是鲜食的采收适期。一般第1、第2花序的果实开花后45~50 d采收,后期(第3、第4花序)的果实开花后40 d左右采收。

8参考文献

[1] 潘慧锋,胡美华,赵建阳.浙江省番茄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09(6):5-7.

[2] 赵建阳.大棚蔬菜栽培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