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精选(九篇)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

第1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兴趣;对策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阶段专门针对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概述、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以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等。它覆盖面广,实践性强,能够帮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术与方法,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顺利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中学习兴趣的现状

根据医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要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除了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还需要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然而,事实上,由于医学专业课程内容较为繁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知识增加了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进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形。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并不要求学生进行过多的准备知识,但由于学习环境、学生自身、教师教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积极性不高等。

二、影响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因素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影响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因素。从学生个体情况来看,影响学习兴趣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性别差异的影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由于男女生存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过程中,总体上男生的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要高于女生;二是文理分科的影响。从医学专业学生入大学前学习的科目来看,总体上理科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明显高于文科类学生。三是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可见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就会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师因素。师者,授业解惑。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师通过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节奏、选择教学方法、呈现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的过程,并最终通过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影响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一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能力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影响很大。二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从现有的教学状况来看,教学方法越是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如果仅是照本宣科,单纯的演示操作,就会使课程变动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三是授课内容。由于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更为普遍,即使没有进行专门的学习,在日常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也会对一些有关计算机常识的知识进行了解。因此,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课本内容知识进行讲解,以免造成重复性讲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对策

根据影响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因素,结合实际,我们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提高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对策。

1.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构建多层次的课程内容结构。通过对影响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大纲的为指导,结合学生性别差异、学科差异等实际,构建适应学生特点的多层次课程内容结构,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完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应用。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储备了充足的专业知识,才能传授学生所需要的知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在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技术不断创新,新的知识不断出现,教师也要不断充实的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作者:董宜焕 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2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中职计算机 专业教学 现状 对策

一、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专业的出现较晚,近几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计算机教学专业的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1.中职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在于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教学的内容,随意安排上机操作的主要内容。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常缺乏详细合理的指导意见,没有结合社会的实际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所教授的内容往往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2)理论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

在部分教师的认识中,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在本质上属于理论性的教学而实践性的。所以,他们更加注重对理论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计算机课程内容受到压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3)在上机实践方面教学方法方式比较落后

演示法在中职计算机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表面看上去学会了,实际上并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

(4)没有进行相应的硬件建设

首先,计算机没有良好的硬件配置,导致新型软件大都无法进行运行。其次,因为资金的缺乏,没有对计算机进行维护,缺乏升级换代。再次,缺乏相关的配置外设,如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不会使用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

2.在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没有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中职学校中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虽然非常熟悉计算机系统知识,但是却不能独立组装一整的计算机;在中职学校中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相关的计算机课程,但是在电脑出现问题时,还是不能发现问题的原因,更不用说对其进行解决了。

(2)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只能进行被动接受,而不能相应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没有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中职学校中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已经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就不去深入研究专业知识,这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改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

1.对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加大实习的力度

(1)对相关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教师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对实践的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对于那些没有意义的内容应坚决予以舍弃。同时应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研究和梳理原先的实践环,对实践环节之间的层次进行明确。以制定出科学的指导书、大纲、意见书等,此外,在结构上、逻辑上对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联系,加强制作、设计、维护等各项技能的培训,确保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各项技能,在毕业后及时适应社会,满足企业的要求。

(2)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新课标中已中职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了明确规定,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应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高其操作的兴趣,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从对计算机技术的观察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二,提高其理论兴趣,这主要是指提高其在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方面的学习兴趣。具有这样的学习兴趣的可以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进行积极的讨论和归纳,并在发现问题时能够认真的分析和思考。

(3)主要所采用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第一,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使得其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激发,在结束比赛以后教师需要及时的做出总结,对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说明,并提出一定的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第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进行不断完善,当今社会中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非常快,其技术不断进行着更新,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到最实用、先进的技术,这需要进行产学之间的结合。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4)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优化实践教学的相关环境,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引导。在资金投入方面中职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机的数量进行科学的计算,确保足够数量计算机的存在。其次,在对软件进行安装时要进行应用软件的分流安装。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应加大开放机房的力度,确保学生能够随时进行学习和练习。

2.在教学方面进行创新

(1)实现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积极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在中职阶段学生通常正处于青少年,这个阶段的他们不容易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对措施加以优化,实现创新

教师要认真对到课程中出现的有关创新的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以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使其潜在动机得到充分调动。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握住最前沿的新知识,能够超越课本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新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创新。

(3)对教学模式加以改变,促进创新

当今,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所以思维能力比较差,不能对课本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只能通过被动地方式来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运用,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确保其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实现,培养其对问题进行发现、研究和解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不断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模式进行灵活性的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应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董海真.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7).

[2]李淑晓.探究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J].教学研究,2010,(1).

[3]于小然.中职计算机技术“创新”教和“兴趣”学[J].信息化研究,2011,(5).

第3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对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能够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程,成为每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面对的新课题。为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目前的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类型。它不同于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升学为目的普高教育,也不同于社会上以单一技能为主的培训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一般都较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实践性课程比较感兴趣,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认为学习难度较大,产生逃避厌学情绪,对枯燥的教学感到厌烦。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要学好计算机专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学生一进校门,我们就应该从最基本的专业课抓起,比如,打字、办公软件的应用,使他们对这些基础课产生一定的兴趣,为后面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技能大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我们的学生大都有厌学的通病。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它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隐含在具体的任务中,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交流,梳理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新旧知识点,探讨细化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最终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它按照时间的顺序,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师以展示任务、分解任务、变式创新、综合提高等几个阶段加以实施。而学生则以明确任务、初步尝试、完成任务、技能形成、拓展任务等几个阶段实现。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平时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缺少培优辅差,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差生越学越没兴趣等诸多问题。

四、适当调整考核机制

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除了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外,考试方法也可以适当调整,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成效,我们在考试方法中除了目前的笔试和上机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类似毕业设计的“课程设计”,即根据课程不同性质,安排本课程的一个综合任务。让学生总结本课程的一些操作技巧并撰写成文本,以加深对本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类似这种综合任务的考查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对其他考试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升华。

总之,在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成材。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

信息化发展迅猛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或多或少的要用到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学校里的大学生,计算机专业的就不用多说,计算机网络是必修课。同时,非计算机专业也应该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使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当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本身具备了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时候,理论性相对强的知识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首先他们的教学学时一般都偏少,计算机基础知识又少,多数学生只会上网聊天,要他们接受计算机网络中理论性很强的知识肯定困难。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要教授的对象,他们的知识高度在哪里,然后才能确定要怎么讲。

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几方面展开讨论。

1、教材选择

计算机网络是综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更新非常快。如果选择教材时不注意,很可能所选教材的知识已经落后了。

而且对于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而言,不同的专业也要选择不同的教材。计算机专业理论性就要稍微强一点;而非计算机专业所学的网络课程要能够为后续学习工作做铺垫。侧重点不同,选择教材时,一定要有所区分。

2、教学内容理论性要适中

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局域网组网等方面进行讲解。这些内容理论性强,很枯燥,学生学习的时候,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从感兴趣到失去兴趣。这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走神、不听课、教学互动差,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一定要针对不同专业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很好的结合起来。比如我会在讲计算机网络发展这块知识的时候,详细说一下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介绍几个学生们熟知的软件、网站的成长史,像是腾讯QQ,百度,淘宝之类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学习内容要循序渐进

最好不要讲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就直接讲数据通信的知识,虽然说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但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稍差一点的同学而言,数据通信的知识深奥难懂,这样学生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失去兴趣。

所以以我个人经验而言,我会先来讲解一些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修的知识。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紧紧抓住很多同学不知道的知识,比如如帮助同学解决在选配电脑时会会遇到的误区;笔记本电脑如何选购和维护等;在讲解网络操作系统的时候帮助同学们解决平时电脑使用中的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和备份、一键还原、电脑开机慢、病毒防治、数据恢复等,解决学生电脑使用中软件方面的问题。在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之后再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其他理论内容。

4、理论结合实践

要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课是必不可缺的。实验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实验课教学。

第一,重视网络实验环境的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实验,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在做物理层实验时,需要用到各类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在做网络层实验时,需要各种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投入资金,加强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第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合理设计和安排实验内容,既要有原理型实验又要有应用型实验。

因此,强烈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给学生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实在没有条件,任课教师也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回去可以在寝室,自己动手组网和维护等,让学生们对计算机网络有进一步的感性的认识。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听的认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计算机网络内容本身就很丰富,所以在教学中任何一部分知识都结合有趣的实例来讲解。

在讲解OSI参考模型的7个层次的时候,会讲到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这个时候要详细比较这些网络设备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网络设备。特别是路由器要详细讲,因为很多同学都用无线路由器,怎么选一个好的无线路由器、怎么配置、怎么提高无线网络安全等,都要尽量讲得生动。

在讲解网络综合布线的时候,可以结合家庭的智能家居、安防监控、家庭影院布线来讲,只要是将来买房装修都能用到这部分知识。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普遍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家都认真讨论怎么设计方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弱电布线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和自己将来家庭装修弱电布线有关,所以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6、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对于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也值得所有任课老师认真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用心教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冯博琴,陈.计算机网络(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5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专业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就使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颇浓厚,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慢慢降低,直接导致学习进取心的丧失,学习成绩不见起色,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对计算计课程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中职院校应该发现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问题,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激发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前,先要让学生树立科学、全面、健康的计算机观念。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发现,现在中职学生普遍明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要说起实际生活中与计算机的零距离接触,大多数学生除了对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本运用和休闲娱乐以外,其他知道不多。为此,我在计算机教学中,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安排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以便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学生喜欢浏览网页和在网上下载“电影”“歌曲”等现象,让学生了解网页浏览器的分类等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接收快的学生,还可以深入地介绍一些做网页工具和设计方法。

二、鼓励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要始终坚持就业的大方向,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创新是指灵活地运用活动的知识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教师可以设置计算机系统操作、多媒体应用、网页制作、三维立体设计等多个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和安排。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放在培养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方面。提出的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到有解决的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鼓励和帮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创新。比如: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眼耳手大脑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自然不难,他们很快便给出了答案,眼看,耳听,大脑存储和处理信息,然后通过嘴说、手动的方式信息。此时我再加以引导,其实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是基本一样的,计算机的眼睛是摄像头,耳朵是麦克风,嘴巴是音箱,手是打印机,大脑是主机。这样,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学生能很清楚认识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组成,并能够解各部件的基本功能。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链接的比较,做得好的与一般的比较,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既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又学中有玩,玩中求学,学有创新。

中职院校应该在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际动手操作的第一线,切身感受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切实体会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自觉向专业需求靠拢。传统的那种赶鸭子上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特别是对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要注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把纸质教材制作成电子档,为学生提供多中资料传递渠道,以此激发学生对计算计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既定目标。每上一堂课,教师都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若干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按完成的先后、质量的优劣计分。

三、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飞速发展,我们所学的内容却相对滞后,使得今天的课堂所学并非适合将来之所用,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多安排一些上机实践课程,在上机操作时,安排一些作业,让学生们完成。因此,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面对的将是形形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应该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地进行,在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题目之后,再带领他们不断深入,哪怕最后有些内容不易实现,但让他们尝试,也是对其的一种挑战。凭所学的知识很难应付,只有靠他们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研究利用。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从中找到快捷有效的方式。因此,计算机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传授现有知识,还培养学生将来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把新问题先交给学生,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利用已有的知识钻研解决。只有强化计算机硬件建设、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才能创设良好的、积极的教学互动平台,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在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学习恰当地运用于实践,以此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比较强的实践人才,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运用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中职学校要对其进行改革,不断探究和总结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胜任将来的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成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课程体系;协同过滤

1概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教育、科技等产业正发生深刻的发展变化,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获取到大量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网络教学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课程学习体系需要根据时代背景、个性特点进行变革。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更需要根据时展进行变革。采用现有先进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兴趣偏好进行分析,获得学生感兴趣专业书籍列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问题,使课堂教学更有时效性,改善教学质量。高等教育行业,大数据及智能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更是引起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一直以来高等学校的学生培养模式都是在专业建设之初便确定下来,很少进行修改。即使进行修改,也很难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专业课程体系一成不变,不能体现技术潮流、学生个性特点的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大部到理想要求。传统的专业建立后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特点。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在慕课、图书借阅、校内网站浏览等学习、生活过程中留有大量学习偏好数据。通过分析学生自身偏好数据,使用智能推荐算法,获得具备个性化特点的课程体系,动态调整培养计划,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推荐算法通过进行数据分析,在海量的商品中推荐出用户感兴趣的商品,防止海量信息会对用户造成压力。推荐算法能够通过分析研究用户的历史行为信息,将行为信息加入到用户模型和推荐对象模型中,经过推荐算法的分析计算,生成初步推荐结果,通过多次的反复迭代计算,可以为用户提供潜在需求的产品。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采用相似性的原理,当用户对某一对象A感兴趣时,算法通过计算其他对象与对象A的相似性,根据相似性数据的大小得到排序列表,为用户进行推荐。该算法还能比较用户之间的相似程度,这样可以将某一对象推荐给某一类客户。参考图1中所示的内容,应用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方法进行分析如下:用户1感兴趣的物品有:物品1、物品3和物品4感兴趣;用户2感兴趣的物品有:物品1和物品2;用户3感兴趣的物品有:物品1和物品3。由此可知物品1和物品3具有相似性,如果用户表现出对物品1的兴趣一般还会对物品3感兴趣。用户2由于对物品1感兴趣,系统会将物品3推荐给用户2。这个流程体现了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思想。

3大数据背景下专业课程设置

3.1数据的采集与挖掘

在学校采集个性偏好数据时,用户数据、书目数据和借阅数据是比较常用的数据源。采集学生校内外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海量的网络元数据,通过对使用智能推荐算法,形成学生学习兴趣、课程的智能推荐,学校根据智能推荐的结果和学生意愿,完成对学生学习课程体系的再设计,安排进行相应专业的学习,强化学生实践环节的差异化、人性化,实现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3.2专业书籍推荐

采用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ItemCF算法(Item-basedcollaborativefiltering)对学生感兴趣的专业书籍进行推荐,算法的思想是计算各专业书籍间的相似程度,常用相似度矩阵进行表示。在为学生进行推荐时考虑兴趣数据获取时间影响因素,使推荐更具有时效性。ItemCF算法的主要基于物品的相似性原理,给用户推荐与其感兴趣的物品具备较高相似的物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每个用户的兴趣都局限在某几个方面,如果两个物品属于一个用户的兴趣列表,那么两个物品可能就属于有限的几个领域,而如果两个物品同属于很多用户的兴趣列表,那么他们就可能属于同一个领域,因而有很大的相似度。(2)计算用户U对一个物品的兴趣。其中,P(u,j)表示兴趣值,及物品j能够对用户u产生的兴趣,r(u,i)表示物品i在用户u那里获得的评分,S(j,k)表示k个和物品j最相似的物品,N(u)表示用户浏览过的全部集合。

3.3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在采用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获得学生专业数据推荐列表的基础上,将全部学生的专业书籍推荐列表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对推荐列表中的书籍进行排序。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情况如如图2所示。图中课程名称前的序号是实验过程中课程推荐排序结果。

第7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切实提高计算机技能水平,进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就业。然而,目前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落后单一等,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注重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

1 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认识不清,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时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非常不符合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按照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大多都是理论性的内容,再加上灌输式的讲课方式,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由于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都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即使教师会为学生布置课下的实践操作任务,但是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导致整个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对该门课程缺乏明确的认识,教学目标不明确,才导致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弱化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还有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专业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像其他理论性学科一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讲台下听讲,这样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还会严重降低学生参与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由于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紧致压抑,甚至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愿意学习计算机知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很好的激发,学习效果自然也得不到提升。

1.3 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社会的发展给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计算机专业教师带来了挑战,现阶段高校有很多年龄偏大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落后,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因而无论在思想还是知识水平方面都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更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2 解决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

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结构和课程设置。首先,在教材的编排和选择上,要选用那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比如创设案例讨论,组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和掌握知识。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竞赛,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特性以及软件的应用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

2.2 丰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

丰富的教学方式是激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根本措施,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断创新,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采取游戏学习法。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智力提升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想和思维,才能为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讲解输入法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具有游戏性质的学习软件,比如在进行网页设计、广告创意类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半成品网页或者是广告,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完成接下来作品的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已经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复杂的操作进行演示,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形象的表达出来,简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思想和观念上的先进性,才能胜任新时期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这就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防止由于自身知识老化过时而影响教学质量;其次,学校要多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多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比如组织教师去计算机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优化本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学习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这同样也为学习兴趣团队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浅谈了计算机环境下构建学习兴趣团队的重要性及组建的情况和学习交流形式,展现了计算机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计算机环境;学习兴趣;团队精神;构建

一、计算机环境下的学习兴趣团队的定义

计算机环境下的学习兴趣团队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组织团队学习,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下,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的学习型团队。

二、计算机环境下构建学习兴趣团队的重要性

1.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愿不愿意学,是否有积极的学习动力,常常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在计算机环境下,网络知识的丰富性、新颖性以及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环境都能有效地引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信息时代以网络及其“海量”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为主要特征,但不可避免的是信息良莠不齐。很多人以网上信息过于杂乱为由,反对学生上网,但这并不能阻碍网络本身的发展及其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多方围堵不如因势利导,基于计算机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的构建,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把计算机网络充当为资源库、信息处理平台、交流平台、成果平台等多种角色,通过计算机网络加以更为充分的利用,将这些信息与计算机网络可以充当的各种角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开展自主的探究活动,并与学习伙伴积极协作,解决问题。

3.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个合作制胜的时代,单枪匹马的英雄已不复存在,想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扶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赢得成功。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受到挫折,结成团队并发扬团队精神可以相互鼓励,克服软弱、懒惰,实现共同进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以共同兴趣为核心,以团队精神为支撑,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从信息的“海洋”中汲取所需的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独立地发现、提出潜在的问题,并把自己所提炼出的精华和团队成员相互交流与共享,从而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学习兴趣团队的构建及协调发展

1.学习兴趣团队学习者:是指承担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承担团队学习任务、实施团队学习活动的主题参与者,是学习兴趣团队学习中知识建构的主题。通过这种人际沟通,学习者能够体验到彼此的接纳和支持,从而增加克服困难和投入学习的动力。比如组建创业兴趣团队:自主创业“万事开头难”,要处理的事情面广、量多,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效地处理各类情况、而且企业的创办者不可能万事皆通。因此,建立一个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合作班子,对创业风险企业是一个十分必要的。一个平衡的和有能力的班子,应当包括懂管理有技术经验的经理人员和财务、公关、销售、工程以及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等其他领域的专家。当然我们还可以组建考研团队、专业实践团队等。

2.学习兴趣团队组织者:是能够组织协调并指导团队学习、安排学习规划,组织在线学习,团队公告,公布学习内容,组织在线学习讨论,协调与解决困惑或人际纠纷等问题的老师或学生。团队精神是团队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学习者安排至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团队的潜能。

3.学习兴趣团队指导老师:是指承担制定学习计划、辅导团队学习等任务的学科专业教师,是计算机环境下团队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领航者、团队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者。在团队中扮演学习者的情感倾听者、学习“助推器”等角色。每一个学习兴趣团队都有一个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很强的老师作为指导者。成员在学习或团队协助中遇到的任何困境时能向指导老师倾诉,以缓解学习压力及其他压力,获得情感支持,并及时得到指导老师给予的学习困境分析、策略建议,并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按学生兴趣搭配分组,结成团队。每个团队有自己的名字、口号、奋斗目标、共同志趣,有自己的学习活动计划、交流平台等。学习兴趣团队指导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帮助学生进行团队精神、促使团队成员互助互勉、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另外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兴趣团队,并让学生担任团队组织者。

学习是一项枯燥而又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离开学习者、团队组织者、指导老师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几乎无法得以建成和完成。学习兴趣团队强调了合作、协作、互动以及兴趣的重要性。学习兴趣团队不但强调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更强调团队的组织、分工与协调。注重学习兴趣团队文化、团队理念、团队精神、团队纪律建设,有统一的学习规划、学习分工、学习目标、学习理想,从而可实现团队整体成果的最大化。

四、计算机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学习形式

1.通过网络,学习兴趣团队成员能过进行同步和异步的文字或视频交流,如利用QQ、MSN、Shutter、飞信等软件交流学习体会,进行音频或视频绘画,团队通知的,交换学习资料等。如利用QQ群功能来组织与管理学校兴趣团队。

2.通过计算机,成员可以用U盘、移动硬盘等相互拷贝学习资料、自己搜取的精美视频讲座等,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

五、结束语

综上,学习兴趣团队有利于培养每个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创造学习成果,对学习者个人身心健康与生存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应该说,组建学习兴趣团队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学习,并将会成为未来计算机环境下学习的主流模式之一。但是计算机在提供学习兴趣团队学习交流便利的同时,如何利用计算机促进学习兴趣团队更好的进行学习交流,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进行兴趣团队学习的有效工具,将会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也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第9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关键词:学习现状;非智力因素;教师情绪

一、技校生计算机学习现状

1.缺乏计算机学习动机

技工院校的主要生源是来自农村的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生。计算机基础薄弱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就连相当一部分报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还只是片面地认为计算机能上网、玩游戏才报读,而并非对这个计算机专业真正感兴趣。在计算机专业知识面前,学生接触不久,就表现出很强的畏难情绪,真正接触一段时间后,基本就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大都是因为计算机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并需要参加计算机资格考核的情况下才被迫去学习的。计算机学习缺乏自身内在的动机,没有学习的热情。

2.缺乏好的学习习惯

技校学生大多缺乏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集中精力去钻研,学生在接触一段时间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后,发现原来计算机专业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专业知识也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便开始对计算机课程失去兴趣,心理上害怕、厌恶,甚至抵触计算机,成为计算机课程学习上的“弱势群体”。

二、非智力因素对计算机学习的影响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以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对计算机学习影响较大、关系较密切的主要有学生个人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因素。

计算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需要各种因素的积极参与。在学生智力因素相差较小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否参与到计算机学习活动中影响着计算机学习效果。换句话说,计算机能否学得好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针对目前技校生的计算机学习状况,计算机课堂上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想学,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可以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自信心和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等非智力因素着手培养,从而改善该现状,提高计算机实习的教学质量。

三、非智力因素在计算机课堂上的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

麦克莱伦认为学习动机强的人学习和工作都很积极,能够控制和约束自己,并且善于利用时间,更有可能取得优良成绩。学习计算机的动机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内驱力。

在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会先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畅谈学习计算机的用处。在学生畅谈完后,我会给学生进行一个小结。告诉学生,计算机现在已经贯穿我们整个生活,计算机不仅可以玩游戏、玩QQ,其实生活中,我们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如摄影,离不开计算机的图片处理;监控,离不开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及数据贮存;印刷广告,离不开计算机排版;制图,离不开计算机绘图软件;做会计,离不开计算机统计汇总;还有我们现在流行的,有问题,找“度娘”。这充分说明,学好计算机,对自己今后从事各行各业均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这些思想的灌输,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2.启发学生情感

学生情感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是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认知活动起着动力和组织的作用,决定学生对知识的努力学习程度。学生情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1)发挥教师情绪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情绪饱满,学生的情绪也会高涨,教学也是非常高效;反之,若师生的情绪消极、低沉,课堂的效率将大打折扣。教师积极的情绪传染给学生能调节课堂教与学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积极的心境中学习。良好的情绪长期贯穿于课堂中,必将形成学生好学、乐学的积极学习情感。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2)平等沟通师生情感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耐心地与他们交流,在细微的言行中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学生感觉到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

3.提高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针对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反感的,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受学生欢迎的。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生活中的游戏、比赛、讨论结合教学内容搬到课堂上来,力求做到组织教学“全面化”,设计活动“情景化”,活动形式“多样化”,以真实的生活感染学生,既可以增强学生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计算机运用的实践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愉快地去努力求知、勤奋钻研,因此,计算机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必要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计算机教学内容相结合协同作用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适应经济飞速发展时代的职业要求,为今后学习新知识及接受再教育打好基础。